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律是什么—法的理念与价值

法律是什么—法的理念与价值

法律是什么—法的理念与价值
法律是什么—法的理念与价值

案例:“非典”期间的秩序 2003年4月,整个中国遭遇了一场事关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非典风暴”。在“非典”期间,为能够有效控制疫情,保护广大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行政机关出台了一系列应急措施。这些措施包括:(1)非法定的行政即时措施,如对患者的强制隔离治疗、对疑似病例或接触者的隔离、对相关场所封锁和控制;(2)对不特定的公众科以非法定义务,如要求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要求用工单位不得遣散员工并承担员工治疗费用、要求流动人口进行健康检查和登记;(3)颁布公共警告、控制人员流动;(4)简化防止“非典”药物的行政许可程序,如新药许可和进口药物许可;(5)对相关商品进行限价;(6)对特定人员科以非法定的义务,如要求国家工作人员不得离职,否则将重罚;等等。临刑的前一夜,来探监的老朋友克力极力鼓励苏格拉底越狱。曾在法庭上痛斥雅典制度不良的苏格拉底这时却占到了雅典法制的一边,反问克力:难道越狱就符合公平正义吗?雅典的法律虽然失去了公平正义,但是服从它的判决,维护“法律至上”的秩序,这不也是一个公民的义务吗?每个公民都要履行守法的义务,这也是一种导人向善的法律正义。如果人人都以自己的内心判断的是非为是非,人人都只随自己的喜恶去利用法律、玩弄法律甚至是敌视法律、抗拒法律,不履行自己的公民义务,这势必导致人心向恶,会造成社会秩序的大乱,最终一定会导致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彻底崩溃。第二天傍晚,苏格拉底以哲人般的安详饮下了狱卒递过来的毒酒。14年后,雅典人民悲痛地为这宗源于平了反。曾近一度迷途的“公平正义”终于重返希腊的故乡之路。对法律的信仰和尊崇,表现在思想观念上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在行为方式上,能够自觉地遵守规则,按法律办事。* * 导论法律是什么――法的理念与价值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和磨坊主的故事。法律是什么一、法律是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法的规范性是指法律具有规定人的行为及人们之间交互行为的模式、标准和方向,给人们的行为划出可以自由行动的界限。法的规范性有两个特点:第一,法律规范具有一般性(又称普遍性或概括性),是抽象、概括的规定,它不是针对某个人、某件事儿制定或认可的,而是针对一类人、一类事而制定或认可的。它意味着同样情况同样适用,它在生效期内反复适用,而不是只适用一次。第二,法律规范具有可预测性。法律是明确而公开的,它为人们提供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判断标准,是比较稳定的,人们可以根据法

律规定预见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后果,并据此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为将来的行为作出相应的规划,免于陷入不确定的担心之中。二、法律时规定权利义务的社会规范案例: 1994年4月11日,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吕冲村的一口水塘里,发现一具无名女尸。京山县公安局认定死者为该村村民张在玉,随即以有故意杀人嫌疑为由,拘捕了张在玉的丈夫佘祥林。是年10月,佘祥林被原荆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佘祥林上诉至湖北省高院后,此案因疑点重重被发回重审。后经市、县有关部门协调,1998年6月15日,京山县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佘祥林有期徒刑15年。2005年3月28日,在佘祥林已经服刑11年后,张在玉突然现身。“死者”复活,媒体哗然,佘祥林案很快被证实为一起不折不扣的冤案。三、秩序是法律的最基本价值(一)秩序是社会发展所应追求的基本价值秩序构成了物质世界永恒运动和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秩序,就没有自然,也没有人类社会。(二)法律调整与社会秩序的形成秩序,是法律所要实现的最基本的价值,它构成法律调整的出发点,也是法律所要保护和实现的其他价值的基础。案例:四川省双流县发生了一起强奸母亲与大嫂后,家人发狠将其打死的故意杀人案件。3被告人系母子关系,分别是受害人张万安的母亲和两个哥哥。受害人张万安患有精神分裂症,不时打骂母亲和家人,还先后强奸母亲与大嫂。此外,张万安在村上不务正业,村上不少女孩在放学路上被他调戏过,他还经常打骂周边群众,使四周不得安宁。2004年8月24日,3被告人预谋打死张万安。当晚9时许,张万成、张万明在双流县太平镇碰见弟弟,用扁担、木棒将其打死。检察院认为,3被告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应当以故意杀人罪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案发后当地村民得知此案开庭审理的消息后称,张万安死有余辜!村民认为,张万安的母亲和两个哥哥杀死他是为民除害,也是替自己雪恨。不时骚扰读书女孩,还先后强奸母亲与大嫂,这样的人杀了他还有罪吗?村上的人对他们都很同情,希望法院能判轻些。对此案件应从法的哪种价值因素去分析?(提示:可从法与秩序的关系,或法的价值冲突的角度去分析。)四、法律是正义的体现(一)正义与法律的关系的学说 1、法律本身就代表正义,法与正义等同。 2、正义是衡量法律好坏的标准。 3、法律与正义无关,至少没有必然的联系。(二)法律与正义的关系 1、正义是法律的价值目标 2、法律是实现正义的有效手段五、法律是自由

第一名,在进入规定的体检程序中,张某被诊断感染了乙肝病毒,但他既不是“小三阳”也不是“大三阳”,只是一名普通的感染者。有关专家明确表示,张某基本不具备传染性,在社会生活角色上应该视为健康人。9月25日,芜湖市人事局以口头方式宣布,张某由于不符合公务员身体健康标准而不被录取。据原告称,当时他希望对方出具一份不予录用的书面答复,或复印两次医院体检的化验单,但结果均遭到了拒绝,无奈之中,张某不得已一纸诉状递到法院,状告人事部门“歧视乙肝患者”。七、法律是一种信仰苏格拉底为什么不越狱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思想家苏格拉底经常对雅典的劣质民主政治发表猛烈的批评意见。在他70岁那年,被三个卑鄙政客指控犯下两项罪名:第一,恶毒攻击雅典的民主传统,犯了叛国罪。第二,有害思想误导青年,犯了煽动罪。当时的雅典司法制度,早已偏离了神话时代的“专业法官与普通民众相结合”的合议庭制度,而是按极端民主的原则从雅典10个部落自由平等地推选出501个无知无识的人组成公民大会,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表决结果是281票同意,220票反对,苏格拉底被处以极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