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拿治疗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简化版

推拿治疗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简化版

推拿治疗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简化版
推拿治疗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简化版

颈部检查

(一)椎间孔挤压(叩顶试验、压顶试验或Spurling’s试验)

患者坐位。医生用双手重叠按压患者头顶,并控制颈椎在不同角度下进行按压,如引起项痛和放射痛者为阳性,说明颈神经根受压,可见于颈椎间盘突出症或颈椎病。

1、第6颈神经根受压时麻木疼痛反射至拇指,手及前臂的桡侧。

2、第7颈神经根受压时放射至食指、中指及手背。

3、第8颈神经根受压放射至食指、环指及前臂的尺侧。

(二)椎间孔分离试验(引颈试验或颈椎拔伸试验)

患者坐位。医生双手分别托住患者下颌和枕部,逐渐向上牵引颈椎以扩大椎间孔。如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减轻或颈部有松快感,则为阳性,提示为颈椎病(以神经根型颈椎病为多见)。

(三)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脊神经根试验)

患者颈部前屈。医生以一手抵住患者侧头部,一手握患肢腕部,反方向

牵拉,患肢有疼痛或麻木者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受压。

(四)超外展试验

患者取坐位或立位。医生使患侧肢被动地外展高举过肩至头。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记录脉搏开始减弱及消失时上肢的部位,并两侧对比,用于检査锁骨下动脉是否被喙突及胸小肌压迫,阳性即为超外展综合征。

(五)深吸气试验(Adson’s试验)

用于检查有无颈肋和前斜角肌综合征。患者取坐位,前臂放膝上,深吸气后屏住呼吸,仰头并将下颌转至患侧,同时下压患侧肩部,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此时疼痛往往增加;相反,抬高肩部,面转向前方,则脉搏恢复,疼痛缓解。

(六)运动检查

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颈部中立位,面向前,眼平视,下颌收。正常围:

前屈:35度至45度;

后伸:35度至45度;侧屈:45度;

第三节左右旋转各45度。

第四节

第五节背部检查

(一)胸廓挤压试验

用于诊断肋骨骨折和胸肋关节脱位。检查分两步:先进行前后挤压,医生一手扶住后背部,另一手从前面推压胸骨部,使之产生前后挤压力,如有肋骨骨折时有明显疼痛或出现骨擦音;再行侧方挤压,用两手分别放置胸廓两侧,向中间用力挤压,如有骨折或胸肋关节脱位,则在损伤处出现疼痛。

(二)脊柱叩痛试验

患者取坐位。医生左手掌面放在患者头顶,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叩击左手,观察患者有无疼痛。或以叩诊锤或手指直接叩击各个脊椎棘突。如出现疼痛,提示疼痛

部位可能存在骨折。

腰部检査

(1)拾物试验

主要用于判断小儿脊柱前屈功能有无障碍。当小儿不配合检査时,常用此方法检査。置一物于地面。医生嘱患儿拾起,注意观察患儿的取物动作和姿势。正常时,应直立弯腰伸手拾起。当脊柱有病变,腰不能前屈时,患儿则屈髋、屈膝,腰部板直,一手扶住膝部下蹲,用另一手拾起该物。此为拾物试验阳性。

(二)俯卧背伸试验

用于检查婴幼儿脊柱是否有保护性僵硬或脊柱病变。患儿俯卧,两下肢伸直并拢。医生提起其双足,,使腰部过伸。正常脊柱呈弧形后伸状态;有病变者则大腿和骨盆与腹壁同时离开床面,脊柱呈强直状态。

(三)腰骶关节试验(骨盆回旋试验)

主要用于检查腰骶部疾患。患者仰卧,双腿并拢。医生嘱其尽量屈膝、屈髋,医生双手扶住膝部用力按压,使大腿貼近腹壁,这时腰髋部呈被动屈曲状态,如有病变则腰骶部出现疼痛,即为阳性。

(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

患者仰卧。医生一手握患者足部,另一手保持膝关节伸直,将双下肢分别做直腿抬髙动作。正常时除腘窝部有紧感外,双下肢同样能抬高80度以上,并无疼痛或其他不适。若一侧下肢或双下肢抬高幅度降低,不能继续抬高,同时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则为直腿抬髙试验阳性。应记录其抬高的度数。当直腿抬高到最大限度时将足踝背伸,如引起患肢反射性疼痛加剧者,即为加强试验阳性。借此可以区别由于髂胫束、腘绳肌或膝关节后关节囊紧所造成的直腿抬高受限。

(五)健侧直腿抬高试验

检査健侧直腿抬高试验时,如引发患肢坐骨神经放射性痛者为阳性,见于较大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或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六)坐位屈颈试验

患者取坐位或半坐位,两腿伸直。医生使患者颈部前屈,使坐骨神经处于紧状态,然后被动或主动向前屈颈,如出现患肢疼痛即为阳性。

(七)(7)股神经紧试验

患者俯卧。医生一手固定患者骨盆,另一手握患肢小腿下端,膝关节伸直或屈曲,将大腿强力后伸,如出现大腿前方放射样疼痛即为阳性,表示可能有股神经根受压。

(八)屈膝试验

患者俯卧位,两下肢伸直。医生一手按住其骶髂部,另一手握患側踝部,并将小腿抬起使膝关节逐渐屈曲,使足跟接近臀部。若出现腰部和大腿前侧放射性痛即为阳性,提示为股神经损害,并可根据疼痛的起始位置判断其受损的部位。

(九)活动度检査

患者取直立位,双下肢伸直,双上肢自然放松,腰部正常活动幅度为:

前屈:90度;

后伸:30度;

侧屈:30度;

旋转:30度。

骶尾部检查

(一)骨盆挤压试验

用于诊断骨盆骨折和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卧位。医生两手分别放于髂骨翼两侧,两手同时向中线挤压,如有骨折则会发生疼痛,称骨盆挤压试验阳性。或嘱患者采取侧卧位,医生双手放于上侧髂骨部,向下按压。

(二)骨盆分离试验

多用于检查骨盆骨折及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仰卧位。医生两手分别置于两侧髂前上棘部,两手同时向外推按髂骨棘,使之向两侧分开,如有骨盆骨折或骶髂关节病变,则局部出现疼痛反应,称为骨盆分离试验阳性。

(三)斜扳试验

用于诊断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取仰卧位,健侧腿伸直,患侧腿屈髋、屈膝各90°。医生一手扶住膝部,一手按住同侧肩部,然后用力使大腿收,向下按住膝部,如骶髂关节出现疼痛为阳性。

(四)床边试验

用于捡查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平卧,患侧臀部置于床边,健侧腿尽量屈膝、屈髋。医生用手按住膝部,使大腿靠近腹壁,另一手将患腿移至床边外,用力向下按压使之过度后伸,使骨盆沿着横轴旋转,如骶髂关节出现疼痛则为阳性。

(五)单髋后伸试验

用于检查骶髂关节病变。患者取俯卧位,两下肢并拢伸直。医生一手按住骶骨中央部,另一手肘部托住患侧大腿下部,用力向上抬起患肢,使之过度后伸,如骶髂关节出现疼痛则为阳性。

肩部检查

(一)搭肩试验【杜加(Dugas)征】

患者屈肘,如手能搭到对侧肩部的同时,肘部能贴近胸壁为正常,若患者不能完成上述动作,或仅能完成两动作之一者为阳性,提示有肩关节脱位的可能。

(二)落臂试验

患者站立,先将患肢被动外展90度,然后令其缓慢地向下放,如果不能慢慢放下,出现突然直落到体侧则为阳性,说明有肩袖破裂存在。

(三)耶尔加森实验

又称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患者屈肘90度。医生一手扶其肘部,一手扶其腕部,嘱患者用力做屈肘及前臂旋后动作,医生给予阻力,如出现肱二头肌腱滑出,或结节间沟处产生疼痛为阳性,前者为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后者为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四)直尺实验

正常人肩峰位于肱骨外上髁与肱骨大结节连线側。医生用直尺边缘贴于患者上臂外側,一端貼肱骨外上髁,另一端能与肩峰接触则为阳性,说明肩关节脱位。

(五)肩关节外展实验

患者取立位或坐位,患侧上肢伸直下垂,然后缓慢外展上举,医生观察有无疼痛与活动受限。若在某一角度出现疼痛或疼痛加剧,即为阳性。

1. 开始外展即有疼痛,见于锁骨骨折、肩关节脱位、肱骨骨折、肩胛骨骨折或肩周炎等。

2.外展越接近90°位越痛,可能为肩关节粘连。

3.外展过程中有疼痛,但到上举时痛反轻或不痛,可能为肩峰下滑囊炎、三角肌下滑囊炎或三角肌损伤。

4.外展至上举在60度至120度围出现疼痛,称“疼痛弧",此围外的活动反

而不痛,可能为上肌腱炎或冈上肌损伤。

5.肩锁关节病变的疼痛弧在肩关节外展150度至180度围。

6.被动外展超过90度以上时,肩峰处有疼痛,可能有肩峰骨折。

(六)冈上肌腱断裂实验

嘱患者肩外展,当外展在0度至30度时可以看到患侧三角肌用力收缩,但不能外展上肢,越用力越耸肩。若医生被动外展患肢越过60度,则患者又能主动外展上肢。这一特定区外展障碍为阳性,说明有冈上肌腱的断裂或撕裂。

(七)前屈旋实验

将患肩前屈90度,屈肘90度,用力使肩旋,此时肩袖病变撞击喙突肩峰韧带,肩痛为阳性。肩袖损伤者该实验为阳性。

(八)前屈上举试验

令患侧屈肘90度。医生以手扶患側前臂,使肩关节前屈、上举,此时肩袖的大结节附着点撞击肩峰的前缘,肩痛为阳性。肩峰下滑嚢炎、冈上肌腱炎该试验阳性。

(九)活动度检查

患者取坐位或直立位。医生嘱患者行肩关节各方向运动,检查运动功能,正常围:

前屈:0度至90度;

后伸:40度;

外展:80度至90度;

收:20度至40度;

旋:90度至110度;

外旋:0度至50度;

上举:160度至180度。

第九节肘部检査

(1)网球肘实验

前臂稍弯曲,手握半拳,腕关节尽量屈曲,然后将前臂完全旋前,再将肘伸直。如在肘伸直时,肱桡关节的外侧发生疼痛即为阳性,提示肱骨外上髁炎。

(二)腕伸、屈肌紧(抗阻力)实验

嘱患者握拳、屈腕。医生按压患者手背,患者抗阻力伸腕,如肘外側疼痛则为阳性,提示肱骨外上髁炎;反之如嘱患者伸手指和背伸腕关节,医生以手按压患者手掌,患者抗阻力屈腕,肘侧痛为阳性,提示肱骨上髁炎。

(三)前臂收展试验

用于判断是否有肘关节侧副韧带损伤。患者与医生对面坐,上肢向前伸直。医生一手握住肘部,一手握腕部并使前臂收,握肘部的手推肘关节向外,如有外侧副韧带断裂,则前臂可出现收运动。若握腕部的手使前臂外展,而拉肘关节向,出现前臂有外展运动,则为侧副韧带损伤。

(四)运动检査

肘关节参与的运动包括四种:屈肘、伸肘、前臂旋后、前臂旋前。屈伸运动主要由肱尺关节和肱桡关节完成。旋前和旋后运动主要是上、下尺桡关节的联合活动。

1.屈肘运动肘关节屈伸运动以肘关节伸直位为0度计算。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

医生嘱患者肘关节完全伸直后再屈肘,正常可达140度。

2.伸肘运动患者取坐位。检查时嘱患者作最大限度的屈肘,然后再伸直,正常为0度至10度。

3.旋后运动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前臂置中立位,屈肘90度,两上臂紧靠胸壁侧面,两手半握拳,拇指向上。医生嘱患者前臂做旋后动作,正常可达90度。两侧对比检查。

4.旋前运动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前臂置中立位,屈肘90度。嘱患者做旋前动作,正常可达80度至90度。两侧对比检查。

前臂检查

(一)捻发样摩擦音检查法

患臂手掌向下。医生以一手握于患臂中、下1/3交界处,嘱患者腕关节屈伸,如发出捻发音或摩擦感则提示桡侧腕伸肌腱周围炎。

(二)活动度检査

患者取坐位或直立位。医生嘱患者做前臂旋前及旋后运动,正常围为旋前0度至90度、旋后0度至90度。

腕部检查

(一)腕三角软骨挤压试验

判断是否有三角软骨损伤。检査时嘱患者屈肘90度,掌心向下。医生一手握住前臂下段,另一手握住手掌部,使患手尺偏,然后伸屈腕关节,使腕关节部发生挤压和研磨,如疼痛加重即为阳性。

(二)握拳试验(Finkel-Stein试验)

常用于诊断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检查时嘱患者屈肘90度,前臂中立位

握拳,并将拇指握在掌心中。医生一手握住前臂下端,另一手握住患者手部,使腕关节尺偏,如在桡骨茎突部出现剧烈疼痛,则为阳性。

(三)腕关节运动检査

1.伸腕运动患者屈肘90度,前臂旋前位,掌心向下。嘱患者做伸腕运动,正常伸腕可达60度。

2.屈腕运动患者体位同前。医生嘱其做屈腕运动,正常屈腕可达60度。

3.腕桡偏运动患者体位同前。医生嘱患者的手向桡侧做桡偏运动,正常可达30度。

4.腕尺偏运动患者体位同前。医生嘱患者手向尺侧做尺偏运动,正常可达40度。

手部检査

(1)霍夫曼征

快速弹压被夹住的患者中指指甲,引起诸手指的掌屈反应为阳性,提示锥体束受损。

手部运动检查

1.伸指运动患者体位同前,掌指关节伸直位0度,可过伸15度至25度。近端指间关节与远端指间关节达到伸直位0度为正常。

2.屈指运动掌指关节的屈曲正常可达80度至90度。近端指间关节屈曲,正常可达90度至100度。远端指间关节屈曲,正常可达60度至90度。

3.手指外展检査时嘱患者将手指伸直,并分别以中指为轴线做食指、无名指、小指分开动作,即手指外展,正常可达20度。

4.手指收检査时手指外展位。医生嘱患者将食指、无名指、小指向中指并拢,正常运动度数为收20度。

5.拇指背伸检查时嘱患者拇指向桡侧外展,拇指与食指之间的夹角可达50度,即为拇指背伸的运动度数。

6.拇指屈曲患者掌心向上。医生嘱患者拇指运动横过手掌,拇指端可触及小指基底,拇指掌指关节屈曲正常可达50度,指间关节屈曲可达90度。

7.拇指掌侧外展患者手伸直,拇指离开手掌平面向掌前方运动,拇指与掌平面构成的角度约为90度,即为拇指掌侧外展运动的度数。

8.拇指背侧收患者拇指在充分掌侧外展位再回到解剖位置,正常拇指背侧收为0°。

9.拇指对掌检查时先将拇指置于掌侧外展位,然后向各指端做对掌运动,正常时拇指端可触及其他各手指指端。

(三)指浅屈肌试验

医生将患者的手指固定于伸直位,然后嘱患者屈曲需检査手指的近端指间关节,若不能屈曲,表明该肌腱有断裂或阙如。

(四)指深屈肌试验

检查时将患者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固定在伸直位,然后让患者屈曲远端指间关节,若不能屈曲,表明该肌腱可能有断裂或该肌肉的神经支配发生障碍。

(五)屈指试验

本试验可评价手在肌的力。检查时,使患者掌指关节略为过伸,然后屈曲其近端指间关节,若近端指间关节不能屈曲,则可能是在肌紧或是关节囊挛缩。

(六)关节活动度检査

患者取坐位或直立位。嘱患者按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拇指关节顺序依次活动,检查其活动围。

1.掌指关节屈曲0度至90度、过伸0度至15度、外展0度至25度。

2.近端指间关节屈曲0度至110度。

3.远端指间关节屈曲0度至80度。

4.拇指掌指关节屈曲0度至50度、拇指桡侧外展0度至50度、掌侧外展0度至50度、拇指指间关节屈曲0度至80度。

髋部检查

(1)特伦德伦堡征

又称髋关节承重功能试验,用于检查有无脊中肌麻痹和髋关节的稳定程度。患者直立位,背向医生,先将患腿屈膝抬起,用健侧单腿站立,然后再患侧单腿站立,注意观察站立时骨盆的升降变化。正常时单腿站立后对侧骨盆上升。患側单腿站立时,则对侧骨盆下降低落。常用于诊断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成人旧性髋脱位、股骨颈骨折后遗症髋翻畸形、股骨头坏死等的检査。

(二)托马斯征

又称髋关节屈曲挛缩试验,用于检查髋关节有无屈曲挛缩畸形。患者取仰卧位,腰部放平,先将健側腿伸直,然后再将患腿伸直,注意观察,达到一定角度时,腰部是否离开床面向上挺起,如腰部挺起则为阳性。当患肢完全伸直后,再将健肢屈髋、屈膝,使大腿贴近腹壁,腰部也下降貼近床面,此时患肢自动离开床面,向上抬起,亦为阳性。阳性者说明髋关节有屈曲挛縮,常用于检查髋关节结核、髋关节炎或强直、类风湿关节炎、髂腰肌炎等。

(三)艾利斯征

又称下肢短縮试验,用于检查下肢有无短缩。患者取仰卧位,两腿并拢屈髋、屈膝,两足并齐,这时观察两膝髙度。如患肢低落为阳性,说明有肢体短缩。临床常见于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后脱位、胚腓骨縮短。

(4)髋关节过伸试验

又称腰大肌挛缩试验,患者取俯卧位,患膝屈曲90度。医生一手握踝部将下肢提起,使患髋过伸。若骨盆亦随之抬起,即为阳性,说明髋关节不能过伸。腰大肌脓肿、髋关节早期结核、髋关节强直,可有此阳性体征。

(5)髂胫束挛缩试验

患者侧卧位,健肢在下。医生立于患者背后,一手固定骨盆,另一手握住患肢踝部,使患膝屈曲90度,患髋先屈曲、外展,再后伸,最后放松握踝的手,让患肢自然落下,正常时落在健肢的后方,若落在健肢的前方或保持上举外展的姿势,则为阳性,说明髂胫束挛缩或阔筋膜肌挛缩。

(6)髋关节活动度检查

患者取仰卧位或直立位。医生嘱患者做髋关节各方向运动,正常围为:

屈曲:0度至120度;

伸展:0度至15度;

外展:0度至45度;

收;0度至35度;

旋:0度至35度;

外旋:0度至45度。

膝部检查

(一)浮髌试验

用于检查膝关节腔积液。检査时患肢伸直。医生一手压在髌上囊部,向下挤压使积液流入关节腔。然后用另一手拇、中指固定髌骨外缘,食指按压髌骨,这时可感到髌骨有漂浮感,重压时下沉,松开时浮起称浮髌试验阳性。

(二)侧副韧带损伤试验

用于检查膝关节侧副韧带是否有断裂。患者仰卧位,患腿伸直。医生一手扶膝侧面,另一手握住踝部,然后使小腿做被动的收或外展动作。如检查侧副韧带,则一手置膝外侧推膝部向,另一手拉小腿外展,注意有无松动感和側疼痛。若检査外侧副韧带,则一手置膝侧拉膝部向外,另一手推小腿收,若膝外侧疼痛和产生松动感亦为阳性,表明有膝关节侧副韧带断裂或损伤。

(三)麦氏征试验

又称回旋挤压试验,是诊断半月板损伤最常用的试验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双下肢伸直,如检査侧半月板损伤,医生一手扶患膝,另一手握住足踝部,先将膝关节屈曲到最大限度,然后使膝外旋、小腿收,并逐渐伸直膝关节,这样对膝关节侧间隙产生挤压力和研磨力。如发生弹响和疼痛即为阳性。如使小腿外展、膝旋,并逐渐伸直膝关节,可以检查外侧半月板损伤。

(四)研磨提拉试验

患者俯卧,使患膝屈曲90度。医生一手按住大腿下端,另一手握住患肢踝部提起小腿,使膝离开床面,做外展、外旋或收、旋活动。若出现膝外侧或侧疼痛,则为研磨提拉试验阳性,说明有侧或外侧副韧带损伤。若医生双手握足踝部,使膝关节在不同角度加压研磨,同时做外展外旋或收旋活动,如出现膝关节疼痛和弹响为阳性,说明有側或外侧半月板损伤。由于该试验有两种临床意义,故研磨和提拉检査又用于鉴别膝关节半月板和侧副韧带损伤。

(五)抽屉试验

用于检査十字韧带是否发生断裂。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双膝屈曲90°。一助手固定大腿下段。医生双手握住小腿上段,用大腿夹住患肢的足部防止移动,分别做小腿前后推拉动作。如过度向前移动,则说明是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断裂;若向后过度移动,则说明是后十字韧带有断裂。注意在检査移动时必须以正常解剖位置为起点,否则容易发生判断错误。如后十字韧带断裂时,小腿上端自然向后移位,检查时可以拉向前移动,这是恢复解剖位置的移动,不要误认为是胫骨向前移动;再向后推出现的移动才是异常活动。

(六)交锁征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嘱患者做患肢膝关节屈伸活动数次,若关节突然出现疼痛,不能屈伸为阳性,说明膝关节被破裂的半月板交锁,但慢慢旋膝以后,可解开交锁,又恢复主动屈伸。

(七)挺髌试验

患膝伸直。医生用拇、食二指将髌骨向远端推压。医生嘱患者用力收缩股四头肌。若引发髌骨部疼痛者为阳性,提示髌骨软化症。

(八)膝关节活动度检查

患者取坐位。医生嘱患者屈伸膝关节測量活动角度,正常围为0度至135度。

踝部检査

(一)跟腱挛缩试验

跟腱挛缩常由比目鱼肌和腓肠肌挛縮引起,该试验可进行两者鉴别。患者

取坐位。医生使小腿自然下垂,若膝关节屈曲,踝关节下垂,足跖屈畸形为比目鱼肌挛缩。如膝关节伸直位,踝关节不能背伸,则腓肠肌挛縮。如膝伸直或屈曲位均出现跖屈,则为双肌挛縮。

(二)踝阵挛

医生一手托住腘窝,一手握足,用力使其踝关节突然背伸,然后放松,踝关节产生连续、重复的伸屈运动则为阳性,提示有锥体束损害。

(三)踝关节活动度检查

医生一手托住小腿,一手握足,检查踝关节运动功能,正常围是:

背伸:0度至20度;跖屈:0度至45度;翻:0度至35度;外翻:0度至35度。

足部检査

(一)巴宾斯基征

轻划足底外侧,引起踇耻背屈,余趾呈扇形分开的反应为阳性,提示有锥体束损害。

(二)查多克征

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足跟着床。医生用手握住患者一側踝关节,另用钝针自足背外踝下方,由后方向前轻划皮肤,若出现踇趾背屈,即为査多克征阳性。提示有锥体束损害。

(三)弹趾试验

轻叩足趾基底部或用手将足趾向背面挑动,如引起足趾跖屈为阳性,提示有锥体束损害。

经典骨科诊断常见检查方法详解

经典骨科诊断常见检查方法详解 1.前屈旋颈试验:(Fenz sign)先令患者头颈部前屈,再左右旋转活动,若颈椎处出现疼痛即为阳性,提示颈椎骨关节病,表明颈椎小关节多有退行性病变。 2.椎间孔挤压实验:(Spurling sign)患者头转向患侧并稍屈曲,检查者左手掌置于患者头顶,右手轻叩击掌背当患肢出现放射性疼痛或麻木感时,即为阳性。提示有神经根性损害,见于神经根型颈椎病。 3.颈脊神经根张力实验:(Eaten sign 或Lasequard sign)患者坐位,检查者一手将患者头部推向健侧,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并向下牵引,如出现患肢的麻木疼痛即为阳性。提示神经根型颈椎病、臂丛损伤或前斜角肌综合征。 4.Addsion sign:患者坐位,仰首转向患侧,深吸气后屏住呼吸,检查者一手抵住患者下颌,一手摸患侧桡动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则为阳性。提示血管受挤压,常见于前斜角肌综合征。 5.Thomas sign:患者仰卧,大腿伸直,则腰部前凸;屈曲健侧髋、膝关节,迫使脊柱代偿性前凸消失,则患侧大腿被迫抬起,不能接触床面,即为阳性。常见于腰椎、骶髂关节及髋关节内有病变,或内收肌痉挛。 6.直腿抬高试验:(Lasegue sign)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住患侧足跟,另一手保持膝关节伸直,抬高患肢至患者疼痛,并记录其角度,在60~70度出现坐骨神经的放射性疼为阳性。 7.Bragard sign(加强实验):在Lasegue(+)时,缓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性痛消失后再将踝关节被动屈曲,如再度出现放射性疼痛,即为阳性。此二征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 8.Arid test:患者坐立于床边,双小腿下垂,分别抬高小腿,观察出现疼痛和麻木时小腿高度和膝关节屈曲角度,结果同lasegue。 9.反Lasegue sign:患者俯卧,被动屈曲膝关节(股神经受牵拉)会出现疼痛,提示可能有高位间盘;屈膝并过伸髋关节,疼痛加重提示高位间盘病变。

临床诊断 基本检查方法练习题2

基本检查方法 A型选择题 1. 下列哪项属局部视诊内容 A. 营养、意识状态 B. 面容、表情 C. 步态、姿势 D. 胸、腹形态 E. 发育与体型 2. 触诊对全身哪个部位的检查更重要 A. 胸部 B. 腹部 C. 皮肤 D. 神经系统 E. 颈部 3. 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下列哪项检查 A. 关节、阴囊、精索 B. 阑尾压痛点 C. 胆囊压痛点 D. 腹部反跳痛 E. 肾脏 4. 下列哪种方法最适用于检查肠管或索条状包块 A. 浅部触诊法 B. 深部滑行触诊法 C. 双手触诊法 D. 深压触诊法 E. 冲击触诊法 5. 下列关于间接叩诊法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为了更好地分辨叩诊音,在每个部位叩诊时,每次均可叩4—5次 B. 确定心、肝的相对浊音界,宜采取轻叩诊法 C. 确定心、肝绝对浊音界,宜采取重叩诊法 D.病灶位置距体表深达7cm左右,需使用中度叩诊法 E. 确定肝上界时,应采取重叩诊法 6. 叩击被少量含气组织覆盖的实质脏器时产生的叩诊音为 A. 实音 B. 清音 C. 鼓音 D. 过清音 E. 浊音 7. 肺内巨大空洞、气胸、气腹叩诊音为 A. 清音 B. 浊音 C. 鼓音 D. 实音 E. 过清音

A. 直接听诊法是医生应用耳廓贴附在被检查者的体表进行听诊,因不需用听诊器,可广泛使用 B. 间接听诊法即用听诊器进行听诊的检查方法,此法方便,且对器官运动的声音还能起到放大作用 C. 听诊器钟型体件适用于检查高调声音 D. 听诊器鼓型体件适用于检查低调声音 E. 听诊器的使用是诊断腹部疾病的最重要手段 9. 闻到酸性汗味见于 A. 风湿热或长期服用水杨酸、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物的患者 B. 肺脓肿、较长时间使用抗生素的患者 C. 有机磷中毒未及时治疗的患者 D. 肝昏迷未及时治疗的患者 E. 麻风病患者 10.下列关于嗅诊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所有的痰液均有臭味 B. 嗅到痰液有恶臭味提示可能患支气管扩张或肺脓肿 C. 凡脓液均有臭昧 D. 脓液恶臭味考虑为化脓性感染 E. 正常人汗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11.关于呕吐物的气味,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单纯饮食性胃内容物无任何气味 B. 呕吐物酸臭味,可考虑肠梗阻存在 C. 呕吐物若出现粪便味,提示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过长而发酵 D. 呕吐物为未消化食物并有浓烈的酒味,见于大量饮酒后或醉酒者 E. 呕吐物为刺激性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12.视诊能观察到全身一般状态和许多全身及局部的体征,下列哪项除外 A. 年龄 B. 发育营养 C. 肝脏肿大 D. 表情 E. 体位及步态 13.关于触诊的注意事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检查时手要温暖、轻柔 B. 医生应站在患者的右侧,面向患者 C. 检查腹部脏器时,患者可取仰卧位或侧卧位 D. 作下腹部检查必须要患者排尿后才检查 E. 触诊时要手脑并用 14.下列各项中,哪些无法用叩诊确定 A. 肺尖宽度 B. 腹水的有无 C. 肺部病变的大小与性质 D. 心界的大小与形态 E. 软组织肿胀的程度

推拿手法重点整理

《推拿手法学》复习题一.单选题 1.首次详细记载了手法抢救自缢死的书籍是(《金匮要略》)。 2.“小儿虽无病,早起常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翳风寒”见于(《千金方》)。 3.颞下颌关节脱臼的口内复位法最早记载于(《说文解字》)。 4.《灵枢·官能》记载按摩人员选材与考核的方法是(“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敝……手毒者,可使试按龟,置龟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复生如故也。”)。 5.按摩导引发源于我国的(中原(今河南一带))地区。 6.拈脊骨皮法相当于现在的(捏脊法)。 7.最早在中国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着设有按摩博士的朝代是(隋代)。 8.“按导”一词为(张从正)首先提出的。 9.蝴蝶双飞是指双手同时操作(一指禅(偏锋)推法)。 10.小儿推拿体系建立的标志是(《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和一批小儿推拿专着的诞生)。 11.一指禅推法的主要操作特点是(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深浅适度)。

12.掐法主要用于(急救(全身各部腧穴))。 13.丁氏滚法操作时肘关节屈曲的,约呈( 130°~150°)左右。 14. 摩法与揉法的主要区别是()。 15.下列手法中产热最高的是(擦法)。 16.一指禅偏锋推法以(头面部)部位最常见。 17.小鱼际擦法又称(侧擦法)。 18.分坎宫又称为(分阴阳)。 19.擦法操作之后,一般配合(润滑介质)使用。 20.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的(《医门秘旨》)。 21.缠法的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生肌托毒)。 22.平推法的操作以掌指着力在一定的治疗部位上作(直线推动)。 23.抖法的要求是(抖上肢的频率为200~250次/分,抖下肢的频率为100次/分左右;频率由快至慢;受术肢体要伸直,自然放松;操作时动作要连续不断;抖上肢的幅度较小,应控制在2~3cm,都下肢则幅度稍大;术者操作时要保持呼吸自然,不可屏气;在抖上下肢前,可先施以拔伸法和搓法;对患有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者慎用上肢抖法)。 24.以下哪一种手法是一指禅推法在临床上的操作变化(跪推法和缠法)。

推拿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简化版

(一)椎间孔挤压(叩顶试验、压顶试验或Spurling’s试验) 患者坐位。医生用双手重叠按压患者头顶,并控制颈椎在不同角度下进行按压,如引起项痛和放射痛者为阳性,说明颈神经根受压,可见于颈椎间盘突出症或颈椎病。 1、第6颈神经根受压时麻木疼痛反射至拇指,手及前臂的桡侧。 2、第7颈神经根受压时放射至食指、中指及手背。

3、第8颈神经根受压放射至食指、环指及前臂的尺侧。 (二)椎间孔分离试验(引颈试验或颈椎拔伸试验)患者坐位。医生双手分别托住患者下颌和枕部,逐渐向上牵引颈椎以扩大椎间孔。如上肢麻木疼痛等症状减轻或颈部有松快感,则为阳性,提示为颈椎病(以神经根型颈椎病为多见)。 (三)臂丛神经牵拉 试验(脊神经根试验) 患者颈部前屈。医生

以一手抵住患者侧头部, 一手握患肢腕部,反方向 牵拉,患肢有疼痛或麻木 者为阳性,提示臂丛神经 受压。 (四)超外展试验 患者取坐位或立位。医生使患侧肢被动地外展高举过肩至头。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记录脉搏开始减弱及消失时上肢的部位,并两侧对比,用于检査锁骨下动脉是否被喙突及胸小肌压迫,阳性即为超外展综合征。

(五)深吸气试验(Adson’s试验) 用于检查有无颈肋和前斜角肌综合征。患者取坐位,前臂放膝上,深吸气后屏住呼吸,仰头并将下颌转至患侧,同时下压患侧肩部,若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即为阳性,此时疼痛往往增加;相反,抬高肩部,面转向前方,则脉搏恢复,疼痛缓解。 (六)运动检查 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颈部中立位,面向前,眼平视,下颌内收。正常范围:

前屈:35o-45o; 后伸:35o-45o;侧屈:45°; 第三节左右旋转各 45o。 第四节背部检查 一)胸廓挤压试验 用于诊断肋骨骨折和胸肋关节脱位。检查分两步:先进行前后挤压,医生一手扶住后背部,另一手从前面推压胸骨部,使之产生前后挤压力,如有肋骨骨折时有明显疼痛或出现骨擦音;再行侧方挤压,用两手分别放

临床体格检查要求规范

(一)内科技能操作规范 1、临床体格检查规范 体格检查是医师运用自已的感观,并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了解身体状况,发现患者阳性体征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常用的器具有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叩诊锤、直尺、手电筒、消毒棉签、压舌板、标记笔等。 病房内查体,病人多取仰卧位。医师步入病房,站在病人右侧, 向病人问侯,并作自我介绍,告之查体注意事项,希望病人予以配合。通过简短的交流,消除其紧张情绪,增强信任感,并了解病人的应答和言语状态。 取体温表,先检查体温表内水银柱是否已甩至35?C以下,然后把体温表放在腋窝深处紧贴皮肤,如有汗液则须擦干后测体温,并嘱病人用上臂将体温表夹紧。 检查脉搏时右手指并拢,以示指、中指和环指指腹平放在病人右手桡动脉近手腕处,至少计数30秒脉搏搏动次数。同时观察病人呼吸,计算胸廓起伏频率,计数30秒。 测量右上臂血压前必须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 ~10分钟。先打开血压计开关,检查水银柱液面是否与0点平齐。使病人右上肢裸露,伸直并外展约45?,袖带气囊胶管避开肱动脉,袖带紧贴皮肤缚于上臂,下缘距肘弯横纹上2~3cm, 袖带不宜过紧或过松,一般以能伸进1指为宜。在肘窝肱二头肌腱内侧触及肱动脉,将听诊器膜式体件置于肱动脉上,不宜将体件塞在袖带下,并使测量点与腋中线同一水平。右手以均匀节奏向气袖内注气,待动脉搏动消失,再升高20 ~30mmHg(2.6~4.0kPa)。然后缓缓放气,使水银柱缓慢下降,以每秒2mm速度为宜。两眼平视水银柱平面,听到的第一个搏动声为收缩压;水银柱继续下降至声音突然变低沉,直至消失,此时所示压力值为舒张压。同样的方法测定两次,间歇1分钟左右,取最低值为血压值。解下袖带,整理好后放入血压计内。向右侧倾斜血压计约45?,使水银柱内水银进入水银槽内后关闭开关。 取出体温表,观察刻度后甩下水银, 将体温表放入托盘内。分别记录每分钟脉搏、呼吸次数、血压和体温。 观察被检者发育、营养、体型、面容、表情和体位。观察头发、头颅外形。用双手拨开头发,检查整个头颅有无压痛、包块、损伤等。 观察眉毛分布有无脱落,眼睑有无下垂、水肿。嘱被检者眼睛下视,用右手示指和拇指捏住左上眼睑中部的边缘,轻轻向前牵拉,然后示指向下压,并与拇指配合将睑缘向上捻转,翻转上眼睑。观察眼睑结膜和穹窿结膜。提起上眼睑皮肤,使眼睑翻转复原。按同样方法检查右上眼睑。用双手拇指置于下眼睑中部,请受检者向上看,同时向下牵拉睑缘,观察下眼睑结膜、穹窿结膜、球结膜及巩膜。 观察眼球的外形有否突出或下陷,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园。取手电筒,聚光圈后检查对光反射。先查左瞳孔,手电光由外向内移动,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左瞳孔是否缩小。移开光源后,用手隔开双眼,再次用手电光直接照射左瞳孔并观察右侧瞳孔的动态反应。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右侧瞳孔的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 检查者伸右臂, 竖示指, 距受检者左眼前约30~40cm处。嘱被检者注视示指的移动,并告之勿转动头部, 可用左手固定被检者头部。示指按水平向外∏外上∏外下∏水平向内∏内上∏内下, 共6 个方向进行。检查每个方向时均从中位开始,观察有无眼球运动障碍和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和一般检查

体格检查:基本方法和一般检查 基本方法 o视诊:医师用眼睛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 o触诊:用手接触被检查部位时的感觉来进行判断的一种方法(腹部检查最为重要) 手指指腹~触觉;掌指关节部掌面皮肤~震动;手背 皮肤~温度 浅部触诊:用于体表浅在病变(腹部1cm) 检查腹部有无压痛,抵抗感,搏动,包块或某 些肿大脏器 深部触诊(腹部2cm以上):检查和评估腹腔病变和 脏器情况 深部滑行触诊法:张口平静呼吸,用于腹腔深 部包块和胃肠病变的检查 双手触诊法:将左手掌置于被检查脏器或包块 的背后部,右手中间三指并拢置于腹壁被检查 部位,左手掌向右手方向托起,使被检查包块 或脏器位于双手之间,并更接近体表。 用于肝,脾,肾和腹腔肿物的检查 深压触诊法:用一个或两个并拢的手指逐渐深 压腹壁被检查部位,用于探测腹腔深在病变的 部位或确定腹腔压痛点

阑尾压痛点,胆囊压痛点,输尿管压痛 点 在手指深压的基础上稍停2-3s,迅速将 手抬起,并询问患者是否感觉疼痛加重 或查看面部是否出现痛苦表情 浮沉触诊法(冲击触诊法):右手并拢示,中, 环三个手指取70~90度角,放置于腹壁拟检查 的相应部位,作数次急速而较有力的冲击动作, 在冲击腹壁时指端会有腹腔脏器或包块浮沉的 感觉 用于大量腹水时肝,脾及腹腔包块难以 触及者 o叩诊: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的某一部位,使之震动产生音响,根据震动和音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 直接叩诊法:医师用中间三指并拢,用其掌面直接拍 击被检查部位,借助于拍击的反响和指下震动感来判 断病变情况 用于胸部和腹部范围较广的病变~胸膜粘连或 增厚,大量胸水或腹水及气胸 间接叩诊法:医师将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 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右手指自然弯曲,用中指指端

常用的桩基检测的主要方法

常用的桩基检测的主要方法有静载试验、钻芯法、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声波透射法等。在桩基检测中,各个检测手段需要配合使用,利用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才能够对桩基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 1.什么情况下,施工前应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检测数量有什么要求 答:当设计有要求或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施工前应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 (1)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桩基; (2)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 (3)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 检测数量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 根,且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当工程桩总数在50 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 根。 2.什么情况下,施工前应采用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检测数量有什么要求 答: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验收抽样检测的受检桩选择宜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质量有疑问的桩; (2)设计方认为重要的桩; (3)局部地质条件出现异常的桩; (4)施工工艺不同的桩; (5)承载力验收检测时适量选择完整性检测中判定的Ⅲ类桩; (6)除上述规定外,同类型桩宜均匀随机分布。 3.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量应符合那些规定 答: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 根。 (2)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 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10 根。 注:a.对端承型大直径灌注桩,应在上述两款规定的抽检桩数范围内,选用钻芯法或声波透射法对部分受检桩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

基础检查方法

基础工程质量检查方法

基础工程质量检查方法 送电线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采用正确的检查方法,对施工质量进行逐项检查,是如实反映施工质量优劣及改进施工质量的必要依据,也是施工记录真实性的体现。为线路精品工程,采用正确的质量检查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编制基础工程、杆塔工程和架线工程质量检查方法。以下为基础工程质量检查方法,要求所属施工单位也必须统一以下检测方法。 前提条件:1、施工过程所有辅助桩必须保留。2 、必须使用经检验合格的计量器具。 一、基础坑深检查: 铁塔基础坑深是以设计的定位高差a为准与基础高度之和。 H= a+基础高度 二、基础埋深检查: 以基坑边最低点至坑底高度h1。 H:基础坑深 a:定位高差 h:基础高度 :基础埋深 1 若基础坑深满足设计要求,埋深未能满足设计要求,则必须通过设计进行处理。 三、转角及耐张塔预偏: 转角及耐张塔根据设计要求,对受压基础采用提高顶面高度的方法(地脚螺栓式),四个基础顶面要抹成斜面,以改善铁塔结构受力状态。 对于角钢插入式基础,则要求插入式角钢在受压基础操平印记(基础顶面位置)提高高度。

四、立柱断面尺寸检查: 100 100 以基础两对边向内100mm 处进行测量,平行两条边分别测量取平均值为立柱断面的一个尺寸,用同样方法取得另一个断面尺寸数据。 五、同组地脚螺栓中心与立柱中心偏移值检查: 用立柱断面尺寸检查方法,以1/2边长找出立柱各边中心点,画出“十”字线,十字交点即为立柱中心点O 。 以弦线连两对角地脚螺栓根部相对边缘, 其交点即为同组地脚螺栓中心点O 1。 如立柱中心点O 与地脚螺柱中心点O 1重合 证明无偏差,如不重合则OO 1两中心点距离即为 同组地脚螺栓中心与立柱中心偏移值。 先找出立柱边中心点C 1、C 2及立 柱中心点0; 用钢尺沿角钢外沿拉至立柱边 找出点D 1,如D 1 C 1距离B 1与D 1至 中心点0之距离相等,偏移值为E 1 此方向偏移值E 1=B 1- A 相同方法得另一边的偏移值E 2 E 2=B 2- A 整基基偏移值E :E=√(E 12+ E 22) 七、地脚螺栓露出基础顶面高度检查: 以弦线连两对角地脚螺栓顶部中心,测量基础中心点弦线高度即为地脚螺栓露出基础顶面高度值。两对角线高度平均值即为该腿地脚螺栓

放射科常用检查方法

放射科常用检查方法、部位中英文对照医学影像检查方法与部位中英文对照 头颅正侧位Skull PA& LAT 鼻窦Sinus PA 左侧乳突Left Mastoid Process 右侧乳突鼻骨侧位Right Mastoid Process Nasal Bones LAT 颈椎正侧位C-Spine PA & LAT 颈椎双斜位C-Spine Dual Oblique 胸椎正侧位T-Spine PA & LAT 腰椎正侧位L-Spine PA & LAT 骶尾正侧位Saccrum/Coccyx AP & LAT Chest PA & LAT (Adult) Chest PA & LAT (Pediatrics) 骨盆(成人) Pelvis PA (Adult) 骨盆(儿童) Pelvis PA (Pediatrics) 腹部(成人) Abdomen (Adult) 腹部(儿童) Abdomen (Pediatircs) 左侧肩关节Left Shoulder Joi nt 右侧肩关节Right Shoulder Joi nt 左侧肱骨正侧位Left Humerus AP & LAT 右侧肱骨正侧位Right Humerus AP & LAT 左侧尺桡骨正侧位右侧尺桡骨正侧位左侧肘关节正侧位右侧肘关节正侧位Left Forearm AP & LAT Right Forearm AP & LAT Left Elbow Joi nt AP & LAT Right Elbow Joi nt AP & LAT 左手正斜位Left Hand AP & Oblique 右手正斜位Right Hand AP & Oblique 左侧腕关节正侧位Left Wrist Joi nt AP & LAT 右侧腕关节正侧位Right Wrist Joi nt AP & LAT 双腕关节正位(成人)Dual Wrist Joi nt AP (Adult) 双腕关节正位(儿童)Dual Wrist Joi nt AP (Pediatrics) 左侧股骨正侧位右侧股骨正侧位左侧膝关节正侧位右侧膝关节正侧位Left Femur AP & LAT Right Femur AP & LAT Left Kn ee Joi nt AP & LAT Right Knee Joi nt AP & LAT 胸部正侧位(成人)胸部正侧位

统计学常用检验方法

统计中经常会用到各种检验,如何知道何时用什么检验呢,根据结合自己的工 作来说一说: t检验有单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两样本t检验。单样本t检验:是用样本均数代表的未知总体均数和已知总体均数进行比较,来观察此组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性。配对t检验:是采用配对设计方法观察以下几种情形,1,两个同质受试对 象分别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2,同一受试对象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3,同一受 试对象处理前后。 u检验:t检验和就是统计量为t,u的假设检验,两者均是常见的假设检验方法。当样本含量n较大时,样本均数符合正态分布,故可用u检验进行分析。当样 本含量n小时,若观察值x符合正态分布,则用t检验(因此时样本均数符合t 分布),当x为未知分布时应采用秩和检验。F检验又叫方差齐性检验。在两样本t检验中要用到F检验。从两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要对这两个样本进行比较的时候,首先要判断两总体方差是否相同,即方差齐性。若两总体方差相等,则直接用t检验,若不等,可采用t'检验或变量变换或秩和检验等方法。其中要判断两总体方差是否相等,就可以用F检验。 简单的说就是检验两个样本的方差是否有显著性差异这是选择何种T检验(等方差双样本检验,异方差双样本检验)的前提条件。 在t检验中,如果是比较大于小于之类的就用单侧检验,等于之类的问题就用双侧检验。 卡方检验 是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率(构成比)进行比较的统计方法,在临床和医学实验中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临床科研中许多资料是记数资料,就需要用到卡方检验。 方差分析 用方差分析比较多个样本均数,可有效地控制第一类错误。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由英国统计学家,以F命名其统计量,故方差分析又称F检验。其目的是推断两组或多组资料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检验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 单因素方差分析即完全随机设计或成组设计的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用途:用于完全随机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比较,其统计推断是推断各样本所代表的各总体均数是否相等。完全随机设计(completely random design)不考虑个体差异的影响,仅涉及一个处理因素,但可以有两个或多个水平,所以亦称单因素实验设计。在实验研究中按随机化原则将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一个处理因素的多个水平中去,然后观察各组的试验效应;在观察研究(调查)中按某个研究因素的不同水平分组,比较该因素的效应。 两因素方差分析即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two-way ANOVA): 用途:用于随机区组设计的多个样本均数比较,其统计推断是推断各样本所代表的各总体均数是否相等。随机区组设计考虑了个体差异的影响,可分析处理因素和个体差异对实验效应的影响,所以又称两因素实验设计,比完全随机设计的检验效率高。该设计是将受试对象先按配比条件配成配伍组(如动物实验时,可按同窝别、同性别、体重相近进行配伍),每个配伍组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受试对象,再按随机化原则分别将各配伍组中的受试对象分配到各个处理组。值得注意的是,同一受试对象不同时间(或部位)重复多次测量所得到的资料称为重复测量数据

推拿学基础题库演示教学

推拿学基础题库

XX中医药大学推拿学基础题库 一、名词解释 1、手法 2、?法 3、振法 4、拨法 5、一指禅 6、揉法 7、摩法 8、擦法 9、推法 10、搓法 11、抹法 12、抖法 13、按法 14、点法 15、捏法 16、拿法 17、捻法 18、拍法 19、击法 20、叩法

21、摇法 22、扳法 23、拔伸法 24、导引 25、介质 26、捏脊 二、填空题 1、推拿古称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等,而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 ____ 代。 2、成人推拿挤压类手法包括 ________ 、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等。 3、伤科八法指的是。 4、整复类手法的要求为。 5、《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一旦临证,机触于 外,,,。 6、按照手法的动作形态分为________ 、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7、成人推拿摩擦类手法包括 ________ 、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等。 8、最早的推拿专著为。 9、推拿一词始建于__代__的__一书。 10、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描绘有捶背、抚胸、按压等44种导引姿势。 11、春秋战国时期,名医__运用推拿、针灸抢救尸厥患者。 12、东汉名医__ 在《》描绘体外心脏按摩抢救自缢死的方法。

13、魏晋时期__在《》记载最早的捏脊法。 14、隋代最高的医学教育机构-太医署设有____的职务。 15、现存最早的推拿学专著是______。 16、?法的频率为______。 17、民国时期,江浙一带形成的推拿流派为______。 18、关于推拿操作时的体位:操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原则,被操作者以____________为原则。 19、整复类的手法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 20、常用的介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单选题 1 、推拿形成初期的手法较少,常用的有: A 、按摩 B 、按揉 C 、推拿 D 、推按 2 、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要求正确是 A 、前后摆动 B 、尺侧高于桡侧 C 、手法频率120-160 次/分 D 、手腕伸直 3 、最早的推拿专著为: A 、《内经》 B 、《黄帝歧伯按摩十卷》 C 、《小儿按摩经》 D 、《小儿推拿秘诀》 4 、手法对于肩关节粘连的分离为: A 、直接 B 、间接 C 、直接或间接 D 、不可 5 、推拿意外发生的首要原因是: A 、没有掌握推拿的基本操作 B 、诊断不明及误诊误治

3.基 本 检 查 方 法

基本检查方法 一、选择题: A型题 1.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有 A.望诊触诊视诊叩诊听诊 B.一般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 C.望诊触诊叩诊听诊 D.望诊触诊问诊听诊 2. 检查胆囊压痛的方法用 A.浅部触诊法 B.冲击触诊法 C.深部滑动触诊法 D.深压触诊法 3. 检查皮肤、关节及肿块用 A.深压触诊法 B.浅部触诊法 C.冲击触诊法 D.双手触诊法 4.对腹水患者行肝脾包块触诊使用 A.浅部触诊法 B.深部滑动触诊法 C.冲击触诊法 D.深部触诊法 5. 检查腹部压痛点常用 A.深压触诊法 B.冲击触诊法 C.双手触诊法 D.深部滑动触诊法 6. 肝、脾、肾检查时常用 A.双手触诊法 B.冲击触诊法 C.深压触诊法 D.浅表触诊法 7. 浊音叩诊的特点 A.音调低音响较大震动时相长 B.音调低音响更强震动时相较长 C.音调较高音响较弱而震动持续时间较短 D.音调高音响强震动持续时间短 8. 正常肺部叩诊音呈 A.清音 B.浊音 C.过清音 D.鼓音 9. 触诊检查主要用于 A.脑部 B.腹部 C.关节 D.皮肤 10. 肺组织实变时叩诊为 A.鼓音 B.实音 C.过清音 D.浊音 11. 肺气肿患者叩诊音为 A.鼓音 B.清音 C.过清音 D.浊音 12.一位左侧胸痛的病人,坐位左下胸部叩鼓音,多考虑 A.左侧气胸 B.肺气肿 C. 正常胃泡音 D.胸腔积液 13.大量胸腔积液时叩诊音是 A.鼓音 B.浊音 C.实音 D.过清音 14. 气胸患者叩诊音呈 A.过清音 B.鼓音 C.清音 D.实音 15. 直接叩诊法常用于 A.肺炎 B.肺结核 C.肺肿瘤 D.大量胸腔积液 16. 触诊对全身哪个部位的检查更重要 A.胸部 B.腹部 C.皮肤 D.神经系统 17. 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下列哪项检查 A.关节、阴囊、精索 B.阑尾压痛点 C.胆囊压痛点 D.腹部反跳痛 18. 下列哪种方法最适用于检查肠管或索条状包块

推拿治疗常用手法

推拿治疗常用手法 手法的概念:用手或肢体其它部分,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进行操作的方法,称推拿手法。 手法形式有多种,包括用手指、手掌、腕部、肘以及肢体其它部位,直接在患者体表进行操作,通过功力的“深透”而产生治疗作用。因主要以手进行操作,故通称为手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有推、拿、压、按、擦、捏等动作,这些仅是简单的随意动作,它没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不必讲究动作规范,所以不能与推拿手法相提并论。《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伤有轻重……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 基本要求: 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这是推拿前辈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的概括。 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要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 有力——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应根据病人体质、病证、部位等不同情况而增减。 均匀——指手法动作的节奏性和用力的平稳性。动作不能时快时慢,用力不能时轻时重。 柔和——指手法动作的稳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是软弱无力,也不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变换动作要自然。 以上各点是有机联系着的,四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深

透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能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刚柔相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手法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达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熟练掌握各种手法并能在临床上灵活运用,必须经过一定时期的手法练习和临床实践才能由生而熟,熟而生巧,乃至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达到如《医宗金鉴》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随手出。”的境界。 一、扌衮法: 扌衮法是滚法推拿学术流派的主要手法,由丁季峰所创。 1、动作要领 (1)沉肩,垂肘,腕关节放松,肘关节屈曲120—140度。 (2)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吸定点,小鱼际掌背侧着力于治疗部位上(掌背侧中、无名、小指部位)。 (3)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 2、操作要求: (1)手法吸定部位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辗动或跳动。 (2)压力、频率、摆幅度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 (3)手法频率120—160次/分。 3、与滚法的区别 滚法:是一指禅推拿流派中的辅助手法之一。操作时,腕部悬屈,掌握空拳,食中无名小四指的第一指间关节为着力点,腕部作往返均匀的摆动,随着腕部的摆动,四指的第一指间关节在施术部位上作缓慢移动,压力均匀,动作灵活,速度160次/分。

临床基础检验技术

一、名词解释 1.计数域误差:这种由于每次充池后细胞在计数池内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所造成的误差 2.技术误差:由于操作不规范或使用器材不准确造成的误差 3.中毒颗粒:在严重化脓性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等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的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的紫黑色或深紫红色的颗粒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外周血中杆状核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均称为核左移 5.再生性核左移:核左移常伴有白细胞增高 6.退行性核左移: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不增高或减低 7.中性粒细胞核右移:若5叶核及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超过3%则称为~ PCV(血细胞比容又称红细胞压积):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单位容积全血中红细胞所占容积的比值 (平均红细胞体积):是指红细胞群体中单个红细胞体积的平均值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是指红细胞群体中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值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是指平均每升红细胞所含的血红蛋白浓度 细胞:吞噬细胞(如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吞噬了1个或多个云雾状的、染成淡红色的圆形和椭圆形均匀体,其本身的细胞核被挤到一侧 13.抗凝: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除掉或抑制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以阻止血液凝固的方法 14.抗凝剂:能阻止血液凝固的化学试剂 15.直方图:是血细胞分析仪用电阻抗法对血细胞进行测量,以细胞体积fl为横坐标,细胞的相对数量为纵坐标构成的图形 16.散点图:血细胞分析仪通过联合使用多项技术对白细胞进行检测得到各类白细胞的散点状分布图 :指血细胞分析仪测量一定数量的红细胞体积后,计算求得的反映外周血红细胞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用红细胞体积的变异系数来表示 :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因胞浆内尚存留多少不等的RNA,活体染色后,构成网织状,此红细胞为网织红细胞 19.活体染色:指细胞未经过固定,保持生物活性情况下进行染色方法。 20.点彩红细胞:某些重金属中毒时,胞质中残存的碱性物质(RNA)变性而形成沉淀,用瑞氏染液,可见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点状物。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离体抗凝血在静置过程中,红细胞自然下沉的速度。 22.牛顿流体:在一定温度下,有些液体的黏度值为一常数,不随切变率变化而变化,这类流体称牛顿流体 23.非牛顿流体:在一定温度下,液体的黏度值随切变率的变化而变化,这类流体称非牛顿流体。 二.选择题 项目一任务二 1.关于白细胞计数的固有误差,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计数范围大,固有误差愈大 白细胞计数标准差SD= M1/2 计数细胞愈多,固有误差愈小 实际计数时,其误差范围有95%在M±2SD内

胃肠病常用检查方法

我院胃肠病常用检查方法 为了能够准确了解胃肠病的发展情况,一般都需要做仪器检查。目前我院检查胃肠病的常用方法有:胃镜和结肠镜(统称消化内镜),胶囊内镜,钡剂造影检查,超声检查,胃电图和肠电图,14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胃功能四项(PGI,PGII,PGR,Hp)定量检测,幽门螺杆菌(HP)分型检测。 一、胃镜和结肠镜(统称消化内镜) 优点:这是目前最准确可靠的一种检查,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其他检查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医生能够用肉眼直接观察到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以及下消化道(包括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和回盲部)的内部表面情况,能够发现诸如溃疡、肿瘤、息肉、憩室等比较严重的病变,还能看清黏膜的充血、水肿以及色泽改变等细微变化。对于可疑病变,还能钳取一小块儿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同时还可确定有无与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有密切关系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检查结果还能被电视屏幕显示或记录下来,有助于专家会诊或资料保存。 缺点:胃镜通过咽部时,有少数人会感到恶心或不适;结肠镜进入肠腔后,有些人会有程度不同的腹痛。 电子胃镜适应症: 1、有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需做检查以确诊者。 2、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者(如呕血、黑便)。

3、疑上消化道肿瘤者(如消瘦、有胃癌、食管癌家族史、大便潜血阳性等)。 4、需胃镜随诊的病变(如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息肉病等),需要定期胃镜复查。 5、需内镜下治疗的患者。 电子胃镜禁忌症: 1、绝对禁忌症 (1)严重心肺疾患,无法耐受内镜检查。 (2)上消化道大出血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3)怀疑消化道穿孔患者。 (4)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胃镜检查者。 (5)腐蚀性食管炎、胃炎的急性期患者。 (6)明显的胸腹主动脉瘤患者。 (7)脑卒中急性期患者。 2、相对禁忌症 (1)心肺功能不全。 (2)高血压患者,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 (3)凝血机制障碍及出血倾向患者。 (4)高度脊柱畸形。 (5)消化道巨大憩室。 电子肠镜适应症 (1)原因未明的便血和持续大便潜血阳性者

推拿专科诊断汇总

推拿专科诊断 推拿专科诊断 颈椎检查 ?一.望诊 ?二.颈部运动检查 ?三.压痛点 ?四.神经系统检查 ?五.有关的血液循环检查 ?六.特殊检查 颈椎望诊1 ? 1,颈短而粗,呈翼状颈,颈部皮肤宽阔,发际低,常提示短颈畸形。 ?颈前部肿块,应与甲状腺疾病鉴别。 ?颈项部肿块,多为脂肪瘤。 ?胸锁乳突肌的双侧不对称或单侧萎缩,常提示副神经损害。 颈椎望诊2 ? 2.头颈部姿势:头颈有否偏斜,颈椎是否僵硬,有无颈椎后凸,侧弯或扭转畸形。 ?后凸多见于颈椎结核或骨折脱位。 ?头颈旋转或斜颈畸形多见于上颈椎损伤或先天畸形,及寰椎骨折或齿状凸骨折。 ?急性扭伤,颈后部肌肉紧张为首发症状。 ?颈部肌肉扭伤、颈椎间盘损伤、小关节损伤多表现为颈部僵直。 颈椎运动检查 ?作颈部运动检查时,应注意患者肩部必须保持不动,再以第一胸椎棘突和两侧肩峰作为参照物,作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检查。 ?前屈:正常时下颌可触及胸前,35~45°。 ?后伸:正常可达35~45°。 ?侧屈:正常左右各为45°。 ?旋转:正常左右各为75°(60~80°) ?头部的转动主要在寰枢关节,头颈大幅度的伸屈主要在下颈椎(C5~7),颈椎侧屈运动主要在中颈段(C3~5)。 ?注意:急性颈椎损伤,严禁作颈椎被动检查。 三.压痛点 ?颈椎棘旁、颈椎棘突间,触到压痛及硬结,多为项韧带钙化;

?在棘间韧带或项肌有压痛,多为扭伤; ?胸椎棘突与肩胛部之间压痛,多为“落枕”。 ?颈椎病或椎间盘突出症,压痛多在患侧的下部颈椎段棘间、椎旁,肩胛内上角处,并向患侧上肢放射。 四.神经系统检查 ? 1检查上肢触觉、痛觉、冷热觉、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肌腱反射及Hoffmann 征,并与对侧进行比较。 ? 2对比两侧肌力及肌张力。 ? 3疑有颈脊髓病变时,则应检查躯干及下肢。 颈部脊髓损伤定位 ?第四颈脊髓节段平面损伤:膈肌、肋间肌麻痹,自动呼吸困难。 ?第五:整个上肢丧失自动活动。 ?第六:肩部能活动,能屈肘,但不能伸肘、伸腕、屈腕及手指。 ?第七:能伸肘、伸腕,不能屈肘、屈指和对掌。 ?第八:能屈腕,但不能屈第四、五指。 ?颈交感神经损伤:出现霍纳(Horner)综合征,即上眼睑下垂及瞳孔缩小,同侧颜面部出汗减小。 五.有关的血循环的检查 ? 1.对比两手及前臂皮肤的颜色、温度,以及指端毛细血管的充盈的时间。? 2.对比两手桡动脉搏动情况。 六.特殊检查 ? 1.颈椎间孔挤压试验(Spurling test): ?患者座位,头颈后仰并向侧方旋转,检查者立于背后,用双手按压患者额顶部,出现上肢放射痛或麻木者为阳性。 ?提示颈神经根受压,多见于颈椎间盘突出症或神经根型颈椎病。 六.特殊检查 ? 2.颈椎间孔分离试验(颈椎拔伸试验): ?对疑有颈神经根痛者令其端坐,检查者用双手分别托住患者双侧下颌及枕部,逐渐向上牵引,若原有上肢麻木疼痛减轻或消失为阳性,表明颈脊神经根在椎间孔内受到卡压,多见于神经根颈椎病。 ?若原有上肢麻木疼痛反而加重为反阳性,表明脊神经根张力过高,多见于颈椎间盘突出症。 3.颈脊神经根牵张试验(Eaten test) ?又称臂丛神经牵拉试验。 ?患者坐位或站位,颈椎略屈曲并向健侧旋转,检查者立于患者患侧,一手抵于颞顶部推向健侧,另一手握住患侧手腕向相反方向牵拉,出现上肢麻木或疼痛者为阳性。

临床基本检查方法

基本检查方法 (一)视诊 视诊是检查者通过视觉来观察被检查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一种检查方法。全身情况如年龄、性别、发育、营养、意识、面容、体位、步态或姿势等。局部视诊如皮肤、粘膜、舌苔、头面、颈部、胸廓、腹部、四肢、骨骼关节等。某些特殊部位需借助仪器设备观察,如耳镜、眼底镜和内镜等。 视诊简单易行,能反复和持续进行,可以前后比较和动态观察。视诊时注意事项: 1、视诊最好在间接日光下进行,亦可借助灯光。但在观察黄疸和发绀时最好在自然光线下进行。 2、环境应当温暖,体位和裸露部分应当根据视诊的部位决定。并根据需要做一些动作以配合检查。 3、视诊应当全面系统,以免遗漏体征,并作两侧对比。视诊中应当根据主诉和鉴别诊断的需要,有的放矢、有重点地进行。 4、视诊必须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作为基础,否则会出现视而不见的情况。疾病的临床征象繁多,只有通过深入细致和敏锐的观察,才能发现对确定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的临床征象。

5、在进行全面系统体格检查时,身体各部分视、触、叩、听一般应结合进行。 (二)触诊 触诊是检查者用手触摸受检查者身体的各部分进行检查的一种方法,其中以腹部触诊最为重要。触诊可以发现视诊未能发现的体征,也能证实视诊所见,还可以明确或补充视诊尚未确定的一些体征。手的感觉以指尖和掌面皮肤最为敏感,因此多用这两个部位进行触诊。 1、触诊的方法根据触诊时手施加压力大小不同,可分为感觉触诊法、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临床上应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触诊法。 1)感觉触诊法检查者将一手或双手手掌置于被检查者某部位,依靠手掌的感觉来判断局部的震动。如检查心脏搏动、心脏震颤、肺部语音震颤和胸膜摩擦感等 2)浅部触诊法检查者用一手轻轻放在被检的部位上,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柔和地进行滑动触摸。检查每个区域后,检查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检查部位,不能在被检者体表上移动到另一检查区域。浅部触诊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浅部的动脉、静脉和神经、阴囊、精索等。 3)深部触诊法常用于腹部检查。检查者用一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深部。深部触诊主要用以检查腹腔病变和脏器情况,根据检查目的和手法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周围血管科常用检查方法

周围血管科常用检查方法 肢体位置试验 两下肢伸直抬高45度,持续3~5 分钟,如果足部皮肤出现苍白,说明肢体供血不足。然后让患者坐起,双足下垂,观察足部的颜色恢复时间,若超过10 秒,则为阳性。下垂后双足出现紫绀色,说明肢体严重缺血。 泛红试验(乳头下层静脉丛充盈试验) 检查者以手压迫患者手、足 1 分钟,将末梢的血驱空,使皮肤苍白;正常情况下,停止压迫1~3秒后皮肤颜色可恢复正常,若超过 5 秒钟,说明肢体动脉缺血,此试验可判定指(趾)动脉是否有闭塞。 亚伦氏试验 用以判定尺、桡动脉是否通畅。试验时患者握紧拳,检查者以手压迫患者桡动脉,然后让患者松开拳,如果手部仍呈苍白色,说明患者尺动脉阻塞,同法可检测桡动脉是否阻塞。对足部的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也可用此法来进行检测,以判定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是否阻塞,或是判定有无解剖异常,例如患者足背动脉搏动不能触及,检查者可按压患者的胫后动脉,同时进行泛红试验时,如果患者足部的颜色在 3 秒内恢复正常,说明有足背动脉走行的解剖异常,并非有动脉的阻塞。 尼霍夫氏征 让患者仰卧,自然曲膝,放松下肢,检查者用手压迫患者小腿腓肠肌,如有饱满紧韧感和压痛,为阳性,说明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霍曼氏征 让患者仰卧,自然伸直下肢并略抬高,检查者用手握住患者足部用力背屈而牵拉小腿腓肠肌,如出现下肢后方绳索样紧硬疼痛即为阳性,说明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为深静脉血栓、炎症与周围组织粘连所致。 冷水试验 将手指(足趾)放入 4 度左右的冷水中 1 秒,可诱发雷诺现象,诱发率在

75%左右。 握拳试验 令患者握拳 1 秒后,在屈曲状态下松开手指,可以诱发雷诺现象出现。 下肢静脉功能试验: (1)深静脉通畅试验(Penhes试验):用来测定深静脉回流情况,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深静脉往往是通畅的。方法是在大腿用一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干,嘱病人连续用力踢腿或下蹲,由于下肢运动,肌肉收缩,浅静脉血液经深静脉回流而使曲张静脉萎陷空虚。如深静脉不通或有倒流使静脉压力增高则曲张静脉压力不减轻,甚至反而曲张更显著。 (2)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用来测定大隐静脉瓣膜的功能,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丧失。方法是患者平卧位,下肢抬高,排空浅静脉内的血液,用止血带绑在大腿根部卵圆窝下方处。随后让病人站立,10s内解开止血带,大隐静脉血柱由上向下立即充盈,则提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病变部位极可能位于卵圆窝水平,深静脉血通过隐股静脉连接点泄人浅静脉系统。浅静脉如缓慢地(超过30s)而逐渐充盈,属于正常情况,是血液由毛细血管回流入静脉内的缘故。如果病人站立后,止血带未解开而止血带下方的浅静脉迅速充盈,说明返流人该静脉的血液来自小隐静脉或某些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3)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 试验):病人平卧,抬高患肢,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先从足趾向上至胭窝缚缠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扎上第二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缚缠第二根弹力绷带,如果在两根弹力绷带之间的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即意味着该处有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