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达标试题(附答案)

最新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 达标试题(附答案)

最新部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达标试题(附答案)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请观察下图回答问题。

(1)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

(2)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产生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答案】(1)同盟国;协约国

(2)后果: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以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三国组成的同盟国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协约国。

(2)根据所学知识,两大军事集团形成后,世界局势日益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场世界规模的战争,影响深远,引发人们对战争的深刻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1918年间发生的这次战争所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战争.战争在革命中结出果实,同时为未来播下了引起新的、更致命的冲突的种子。

——(美)罗伯特·E·勒钠(美)斯坦迪什·米查姆等著《西方文明史》材料二一战后,苏俄自动退出了争霸的行列;德国和奥匈帝国战败,已没有资格参加角逐;所剩下的就是美、英、法、意、日五个主要战胜国。它们之间的经济、军事实力又相差甚远,这就要按战后的实力对比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材料一中的“战争”期间爆发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革命”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战后建立了什么世界新秩序?导致这新秩序形成的根本

原因是什么?

(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可谓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以古鉴今,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

【答案】(1)军事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革命:十月革命。

(2)新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3)启示:①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害;②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③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的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三国协约、三国同盟。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他们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一战爆发,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材料一中的“战争”期间爆发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革命”是指(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集团疯狂的扩军备战。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分割世界,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新秩序,形成一战后的世界格局,这就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新秩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例如:①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害;②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③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交流,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3.列宁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请回答:

(1)文中的战争指的是哪一次战争?它是什么性质的战争?

(2)从列宁的话中分析,这场战争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性质

(2)①十月革命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建立,是对政治文明的创新;②现代化史观: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③全球史观: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④革命史观: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中的战争指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2)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俄初步建立,是对政治文明的创新;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模式;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言之有理即可。

4.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下图所示交通工具是什么?最早发明此交通工具的人是谁?它的发明与哪一动力机的研制息息相关?

(2)列举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答案】(1)汽车。本茨。内燃机。

(2)电灯、电话、电报等。

(3)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详解】

(1)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所示交通工具是汽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人卡尔?本茨于1885年发明了汽车,现代汽车工业由此开始,汽车采用的动力机器是内燃机,所以它的发明与内燃机的研制息息相关。

(2)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还有电灯、电话、电报等。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爱迪生是把“电”的福音传播到人间的天使。1876年3月10日,美国发明家贝尔发明世界上第一部电话,并获美国专利局批准的电话专利。19世纪90年代的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报.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5.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历史现实,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对人类历史的发展

材料一布尔什维克党人之所以取得胜利,其唯一的原因就在于:号召他们(人民群众)来参加推翻并粉碎旧制度的工作,然后再在旧制度的废墟上,同他们一道建立起新世界的骨架。

——约翰?里德《震撼世界的十天》材料二农业生产发展情况表

材料三第四个时间段,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逐步形成。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习近平《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

(1)列举材料一中的“新世界”建立的标志事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俄(苏联)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该趋势的主要原因。:

(3)说出材料三中的“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模式”的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

【答案】(1)十月革命

(2)上升;实行新经济政策

(3)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4)发展经济要实事求是、结合本国国情;保障农民利益;注重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布尔什维克党人之所以取得胜利”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新世界”建立的标志事件是十月革命。

(2)根据材料二的表格内容可知,此时期苏俄(苏联)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是不断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1年,列宁取消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3)依据材料三“第四个时间段,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逐步形成”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是“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依据材料三“逐步形成了实行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权力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4)综上所述的内容,苏联的探索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是发展经济要实事求是、结合

本国国情;保障农民利益;注重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

6.它结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在中国占有的优势地位,使中国再次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它”指的是

A.三国协约B.《九国公约》

C.门户开放政策D.《国际联盟盟约》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出席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这个公约宣称,各国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打破了日本独占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材料二这是一场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一位战地记者曾这样记述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是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材料三下表是20世纪初的一次重大战争的损失情况统计

(1)材料一中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这只“火药桶”?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是人类历史上的哪次重大战争?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说明了什么?(4)帝国主义国家在20世纪初的争夺,最终结局如何?结合材料三,说说这次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影响?又给我们什么警示?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

(2)第一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凡尔登战役;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4)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经济损失巨大,人员伤亡惨重等;应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等

【解析】

【详解】

(1)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局势紧张,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1914年发生的萨拉热

窝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这只“火药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材料三反映的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欧洲主要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但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求按照新的实力对比重新瓜分世界,由此导致列强之间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一战爆发。

(3)材料二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凡尔登战役。战事从1916年2月21日延续到12月19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4)帝国主义国家在20世纪初的争夺导致一战爆发,最终结局以协约国的胜利、同盟国的失败告终。结合材料三“战争的损失情况统计”来看,,说说这次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经济损失巨大,人员伤亡惨重等。它给我们的警示是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要珍惜和平,远离战争等。

8.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80周年。反省战争,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具有深远意义。某班开展活动,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展开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史海钩沉)

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形成。此后,“联合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对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1)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宣言”指的是什么?签署宣言的国家是怎样“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在军事上互相配合”的?请你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论从史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史实

时间涉及国家伤亡人数经济损失(美元)1939—1945年60多个约1.9亿约4万亿

(2)请你根据表格的数据,提炼出有关二战的相关结论。

(以古鉴今)

(3)如下图的漫画名为《我先把这字模糊了!》,它讽刺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所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的哪些行为?请就漫画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历史感悟)

(4)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然而战争留下的创伤依然存在。下图是矗立

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两座雕塑。眺望雕塑,你有何感想?

【答案】(1)《联合国家宣言》。政治上:美、英、苏雅尔塔会议的召开等;军事上:诺曼底登陆或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等。

(2)二战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严重的生命财产的损失,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

(3)行为:否认侵略,为侵略战争翻案;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答出一点即可)。认识:历史不容篡改;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果实;以史为鉴、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日本只有正视历史和深刻反省过去的侵略历史,才有可能开辟未来等(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

(4)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

【详解】

(1)由材料“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终形成。”可知,材料中的“宣言”指的是《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建立,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联合国家”在政治上互相合作,如:1945年2月,美、英、苏召开了雅尔塔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打败德国,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联合国家”在军事上互相配合,如: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等。

(2)依据表格信息概括可知,二战历时6年,涉及世界60多个国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3)依据漫画《我先把这字模糊了!》,它讽刺了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所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为侵略战争翻案;参拜靖国神社,为军国主义招魂的行为。结合这幅漫画我们可以认识到:历史不容篡改,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要坚决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果实,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要以史为鉴、警锡日本国军主义复活;日本只有正视和深刻反省过去的侵略历史,才有可能开辟未来等。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然而战争留下的创伤依然存在。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两座雕塑:打结的手枪反映了反对战争,反对以暴力手段解决问题,铸剑为犁反映了放弃暴力手段,努力发展生产。所以两者都体现了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宗旨和愿望。眺望雕塑,带给我们的感想是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9.农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表

材料二:1920年8月,在坦波夫省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因领导人社会革命党人亚历山大?安东诺夫而得名,在苏联史书上叫做“安东诺夫叛乱”。他们提出的口号是“打倒粮食征收制”、“自由贸易万岁”。

——郑异凡《在农民暴动的压力下——苏联新经济政策的起因之一》材料三:1933年5月12日,国会通过了第一个《农业调整法》。随后,农业部在华莱士(农业部长)领导下开展了严厉的限产措施……农业部……先后促使国会通过了“农业信贷法”、“农业抵押法”、“农业贷款法”等,以加强对农业的信贷扶持和政策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其所创立的农业常平仓制度、现代农业信贷系统、新的农业合作机制以及农业科研体系等,随后都成为美国现代农业制度的重要标志,成为美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

——王祖奇《亨利?华莱士与罗斯福新政农业改革》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安东诺叛乱”与当时实行的哪一经济政策有关?农民在起义中提出的口号后来是如何实现的?

(3)据材料三指出美国政府帮助农民度过经济大危机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对美国农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建议。

【答案】(1)变化:工业人口增加,农业和服务业人口减少。

原因:工业革命的完成。

(2)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实现: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或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等)。

(3)措施:限制生产;加强信贷扶持和政策支持。

影响:成为美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

(4)建议:完善农业政策,加强农业制度建设;关注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英国就业人口比重变化表”中1841年和1877年的数据变化可以直观的看

出工业人口增加,农业和服务业人口减少。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2)结合所学可知,苏维埃政权在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型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由国家集中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和食品。战时共产主义是在险恶的战争环境和物资极度缺乏的特殊情况下,为了将全国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起来,确保战胜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而被迫采取的带军事性的非常措施。这在当时基本上是正确的和必要的,对捍卫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具有重大作用。但是,在把握政策的分寸和限度及实施手段和方法上存在不少弊病和错误。因此,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结合所学可知,面对经济危机的打击,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政府以优惠贷款补偿农民的损失,以复兴农业。这些措施成为美国现代农业持久繁荣的保证。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发展现代农业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从历史的经验中总结,我们需要完善农业政策,加强农业制度建设,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设施现代化、农业技术现代化、组织管理现代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10.火是希望,使人类拥有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力量;火是绝望,因为它是那样的无情,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罪恶之火)

材料一:

(燎原之火)

材料二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决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现实的客观情况是各种矛盾都向前发展了,全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

(灾难之火)

材料三:

(发展之火)

材料四 2016年二十四国集团杭州峰会将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中国浙江杭州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也是继韩国举办2010年二十国集团峰会之后第二次在亚洲举办这次峰会。峰会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动、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1)材料一中的图片是中国历时150年建造的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建筑在哪一次战争中被大火付之一炬的残迹。这场“大火”的放纵者是谁?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说说“一点小小的力量”是指什么?这点“小小的力量”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怎样的道路?

(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分别指什么事件?各自带来了什么影响?

(4)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如何应对?(5)结合上述材料与图片,谈谈你对“火”的认识。

【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3)萨拉热窝事件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4)经济全球化。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提升和制度创新,大力提高本国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积极参与世界性或者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注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等(任答一点即可)

(5)“火”是一把双刃剑,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但有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火,战火在历史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史实。

(1)此问考查的火烧圆明园的相关史实。根据图片学生可知是被大火烧毁的圆明园的断壁残垣。1856年到1860年,英法侵略者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侵略者攻占北京,并且洗劫了著名的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然后将其付之一炬。充分体现了侵略者残暴的本质。

(2)此问考查的是中国革命发展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二“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结合课本所学,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是力量非常弱,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之后又建立很多革命根据地,形成燎原之势。

(3)此问是图片题,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根据图片结合课本所学,图一是萨拉热窝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图二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场景,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4)此问考查的经济全球化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四中传递的信息“2016年二十四国集团杭州峰会将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中国浙江杭州举行。”二十四国参加说明这些国家在经济方面密切合作,体现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第二小问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

力。作为发展中国家,要顺应世界发展趋势,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并且还要表达今后的做法。

(5)此问考查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学以致用的能力,是综合性问题。通过材料一“火”火烧圆明园,给人类带来灾难。通过材料二“火”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得出“火”是一把双刃剑,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但有时也给人类带来灾难。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侵略与反抗·第二次鸦片战争;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