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第二章恒定电流第1节电源和电流教学案人教版1

高中物理第二章恒定电流第1节电源和电流教学案人教版1

高中物理第二章恒定电流第1节电源和电流教学案人教版1
高中物理第二章恒定电流第1节电源和电流教学案人教版1

第1节电源和电流

1.电源的作用是能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

2.电流的大小为I =q t

,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3.恒定电流是指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一、电源

1.概念在电路中把在电场力作用下移动到导体A 的电子搬运到导体B 的装置。

图2-1-1

2.作用

(1)在导体A 、B 两端维持一定的电势差。 (2)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的电流。 二、恒定电流 1.恒定电场

(1)定义: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的电场。

(2)形成:导线内的电场,是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形成的。 (3)特点:导线内的电场线与导线平行,电荷的分布是稳定的,导线内的电场是沿导线切线方向的恒定电场。

(4)恒定电场与静电场的关系:在恒定电场中,任何位置的电荷分布和电场强度都不随时间变化,因此其基本性质与静电场相同,在静电场中所学的电势、电势差及其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在恒定电场中同样适用。

2.电流

(1)概念: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强弱程度的物理量。

(3)符号及单位:电流用符号I 表示,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 。常用单位还有毫安(mA)和微安(μA),1 A =103

mA =106

μA。

(4)表达式:I =q t

(q 是在时间t 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上的电荷量)。 (5)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3.恒定电流

(1)概念:大小、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2)形成:恒定电场使自由电荷速率增加,自由电荷与导体内不动的粒子的碰撞,使自由电荷速率减小,最终表现为平均速率不变。

1.自主思考——判一判

(1)电路中有电流时,电场的分布就会随时间不断地变化。(×) (2)电源的作用就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3)恒定电场的电场强度不变化,一定是匀强电场。(×) (4)电流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5)电流越大,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就越多。(√) (6)导体中的电流,实际是正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2.合作探究——议一议 (1)如何使电路中存在持续电流?

提示:首先保持电路闭合,其次是电路中接有电源,保持电路存在一定的电势差。 (2)有同学认为“只有导体中才可有电流”,谈一谈你的认识。

提示: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不论是导体内还是其他空间只要有电荷定向移动就可形成电流,如氢原子中核外电子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形成了一环形电流等。

对电流的理解

1.电流的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当把导体和电源连接后,导体中形成恒定电场,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导体两端有电压。

(2)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且电路闭合。 2.电流的方向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则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金属导体中自由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故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电流的大小

(1)I =q

t

是电流的定义式,I =neSv 是电流的决定式,故电流的大小与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以及通电时间无关。

(2)公式I =q t

求出的是电流在时间t 内的平均值,对于恒定电流其瞬时值与平均值相等。 (3)电解液中正、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虽然相反,但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流方向是相同的,应用I =q t

时,q 为正电荷总电荷量和负电荷总电荷量的绝对值之和。

(4)q =It 是求电荷量的重要公式。 4.电流是标量

电流虽然有方向,但是它遵循代数运算法则,所以电流不是矢量而是标量。

1.下列关于电流方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即为电流的方向 B .电流的方向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C .电流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个矢量 D .在电源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解析:选D 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负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电流虽有方向,但不符合矢量运算法则,不是矢量,而是标量;外电路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电源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故A 、B 、C 错,D 正确。

2.某电解池中,若在2 s 内各有1.0×1019

个二价正离子和2.0×1019

个一价负离子通过某截面,那么通过这个截面的电流是( )

A .0

B .0.8 A

C .1.6 A

D .3.2 A

解析:选D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但“+”“-”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时,通过某截面的电荷量应是两者绝对值的和。在 2 s 内通过截面的总电荷量应为q =1.6×10

-19

×2×1.0×1019 C +1.6×10

-19

×1×2.0×1019

C =6.4 C 。由电流的定义式知:I

=q t =6.4

2

A =3.2 A 。 3.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根据这一假说,电子绕核的运动可等效为环形电

流。设电荷量为e 的电子以速率v 绕原子核沿顺时针方向做半径为r 的匀速圆周运动,关于该环形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流大小为ve

2πr ,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B .电流大小为ve r

,电流方向为顺时针 C .电流大小为ve

2πr ,电流方向为逆时针

D .电流大小为ve r

,电流方向为逆时针 解析:选C 电流大小I =q t =

e 2πr v

=ve

2πr

,方向与电子运动的方向相反,即沿逆时针方

向,选项C 正确。

电流的微观表达式

1.建立模型

如图2-1-2所示,AD 表示粗细均匀的一段长为l 的导体,两端加一定的电压,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沿导体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设导体的横截面积为S ,导体每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为n ,每个自由电荷的电荷量为q 。

图2-1-2

2.理论推导

AD 导体中的自由电荷总数:N =nlS 。

总电荷量Q =Nq =nlSq 。

所有这些电荷都通过横截面D 所需要的时间:t =l v

。 根据公式q =It 可得:导体AD 中的电流:I =Q t =

nlSq

l

v

=nqSv 。

3.结论

由此可见,从微观上看,电流取决于导体中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每个自由电荷的

电荷量、定向移动速率的大小,还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典例] (多选)一横截面积为S 的铜导线,流过的电流为I ,设每单位体积的导线中有

n 个自由电子,电子的电荷量为q ,此时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为v ,在Δt 时间内,通过导

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目可表示为( )

A .nvS Δt

B .nv Δt C.

I Δt q D.I Δt

Sq

[思路点拨]

计算自由电子数目有以下两条思路:

(1)Δt 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目等于Δt 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I Δt 与自由电子电荷量q 的比值。

(2)Δt 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目等于导线v Δt 长度内所含的自由电子数。

[解析] 由I =Q

t

可得,在Δt 时间内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Q =I Δt ,所以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自由电子数为N =Q q =

I Δt

q

,所以C 对、D 错;由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是v ,

所以在时间Δt 内,位于横截面积为S 、长为l =v Δt 的这段导线内的自由电子都能通过横截面,这段导线的体积 V =Sl =Sv Δt ,所以Δt 内通过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为N =nV =

nvS Δt ,A 对、B 错。

[答案] AC

利用I =nqSv 分析问题应注意的三个方面

1.各个物理量都要用国际单位。

2.正确理解各符号的意义,特别是n 表示导体中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v 表示自由电荷定向移动速度的大小。

3.若已知单位长度的自由电荷数为n ,则电流的微观表达式为I =nqv 。

1.一根横截面积为S 的均匀长直橡胶棒上均匀带有负电荷,每米电荷量为q ,当此棒沿轴线方向做速度为v 的匀速直线运动时,由于棒运动而形成的等效电流大小为( )

A .qv B.q

v

C .qvS D.qv

S

解析:选A 时间t 内通过垂直于棒运动方向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Q

=qvt ,依电流的定义式可得I =Q t

=qv ,故A 正确。

2.铜的原子量为m ,密度为ρ,每摩尔铜原子有n 个自由电子,今有一根横截面积为

S 的铜导线,当通过的电流为I 时,电子平均定向移动的速率为( )

A .光速c B.I neS

C.

ρI neSm D.mI

neSρ

解析:选D 假设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那么在t 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相当于在体积vtS 中的自由电子数,而体积为vtS 的铜的质量为vtSρ,摩尔数为vtSρ

m

,所以电荷量q =

vtSρne m ,因电流I =q t =vSρne m ,于是得到v =mI

neSρ

。 3.有甲、乙两导体,甲的横截面积是乙的两倍,而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乙是甲的2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过甲、乙两导体的电流相同

B .通过乙导体的电流是甲导体的2倍

C .乙导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是甲导体的2倍

D .甲、乙两导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大小相同

解析:选B 由于单位时间内通过乙横截面的电荷量是甲的2倍,因此乙导体中的电流是甲的2倍,故A 错误,B 正确;又I =nqSv ,则v =

I

nqS

,由于不知道甲、乙两导体的性质(n 、q 不知道),所以v 的关系无法判断,C 、D 错误。

三种不同速率的比较

自由电荷定向移动速率

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其中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一般为10-5

m/s 的数量级

无规则热运动速率

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由于沿各

个方向无规则运动的机会相等,故不能形成电流。常温下自由电子热运动的速率的数量级为105

m/s

电场传播速率(或电流传导速率)

等于光速,闭合开关的瞬间,电路中各处以真空中的光速c 形成恒定电场,在恒定电场的作用下,电路中

各处的自由电子几乎同时开始定向移动,整个电路也几乎同时形成了电流

1.一根导线,分别通以不同电流,并保持温度不变,当电流较大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位体积内自由电子数较多

B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较大

C .自由电子的热运动速率较大

D .电流的传导速度较大

解析:选B 对同一根导线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是一样的,A 错误;电流和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的速率有关,与自由电子的热运动速率无关,故B 正确,C 错误;电流的传导速度是电场的形成速度等于光速c ,和电流的大小无关,选项D 错误。

2.(多选)一段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的横截面积是S ,导体单位长度内的自由电子数为n ,金属内的自由电子的电荷量为e ,自由电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速率为v 0,导体中通过的电流为I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0

B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

I

neS

C .电场传播的速率为真空中的光速c

D .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 =I

ne

解析:选CD 对电流微观表达式I =nqSv 式中n 为单位体积内自由电荷数,而本题中n 为单位长度内的自由电子数,t 时间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为长度是vt 内的自由电子,其数量为nvt ,电荷量q =nvte ,所以电流I =q t =nev ,所以v =I ne

,电场是以光速传播的,故C 、D 正确。

1.关于电流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电流越大 B .某一导体内电子运动的速率越大,电流越大 C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电流越大

D .电流的传导速率越大,电流越大

解析:选C 由电流的定义式I =q t

及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 =neSv 可知,选项C 正确。 2.关于导线中的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导线内的电场线可以与导线相交

B .导线内的电场E 是由电源电场E 0和导线侧面堆积电荷形成的电场E ′叠加的结果

C .导线侧面堆积电荷分布是稳定的,故导线处于静电平衡状态

D .导线中的电场是静电场的一种

解析:选B 导线内的电场线与导线是平行的,故A 错;导线中的电场是电源电场和导线侧面堆积电荷形成的电场叠加而成的,故B 对;导线内电场不为零,不是静电平衡状态,导线中的电场是恒定电场,并非静电场的一种,故C 、D 错。

3.关于公式I =q t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式中的q 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B .式中的q 表示通过导体单位横截面积的电荷量 C .比值q t

能表示电流的强弱

D .该公式表明电流跟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反比

解析:选C 公式I =q t

中q 表示在时间t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选项A 、B 错误;比值q t

表示电流的强弱,选项C 正确;由电流的微观表达式可知,电流决定于导体中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荷数、自由电荷的电荷量、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以及导体的横截面积,故选项D 错误。

4.电路中,每分钟有6×1013

个自由电子通过横截面积为0.64×10-6

m 2

的导线,那么电路中的电流是( )

A .0.016 mA

B .1.6 mA

C .0.16 μA

D .16 μA

解析:选C 电流的大小是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荷量与所用的时间的比值,即:

I =q t =6×1013×1.6×10-1960

A =0.16 μA,故选C 。 5.通过甲、乙两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之比为3∶5,甲、乙两导线通电时间之比为3∶2,则通过甲、乙两导线的电流强度之比为( )

A .1∶5

B .2∶5

C .5∶2

D .5∶1

解析:选B 由电流的计算式I =q t 得:I 1I 2=q 1t 1×t 2q 2=q 1q 2×t 2t 1=35×23=2

5

,B 正确。

6.(多选)通常一次闪电过程历时约0.2~0.3 s ,它由若干个相继发生的闪击构成,每个闪击持续时间仅40~80 μs,电荷转移主要发生在第一个闪击过程中。在某一次闪电前云、地之间的电势差约为1.0×109

V ,云、地间距离约为1 km ;第一个闪击过程中云、地间转移的电荷量约为6 C ,闪击持续时间约为60 μs。假定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是均匀的。根据以上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闪电电流的瞬时值可达到1×105

A B .整个闪电过程的平均功率约为1×1014

W C .闪电前云、地间的电场强度约为1×106 V/m D .整个闪电过程向外释放的能量约为6×106 J

解析:选AC 由I =q t =66×10-5 A =1×105 A 知,A 对;由E =U d =1.0×1091×103 V/m =1×106

V/m 知,C 对;由W =qU =6×1.0×109

J =6×109

J 知,D 错;P =W t =6×1090.2

W =3×1010

W ,

B 错。

7.某电解池中,若在2 s 内分别有1.0×1019

个二价正离子和2.0×1019

个一价负离子到达负极和正极,那么这个电路中的电流为( )

A .0

B .0.8 A

C .1.6 A

D .3.2 A

解析:选C 电路中的电流大小I =q t

,q 应为通过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本题中正、负极不是同一个截面,计算时电荷量不能相加。电解池中正极只有负离子参与反应,负极只有正离子参与反应,因此计算时只需用一个电极的电荷量计算即可。I =q t

=1.0×1019

×2×1.6×10

-19

2

A =1.6 A ,故正确选项为C 。

8.一段粗细均匀的导线的横截面积为S ,导线内自由电子的电荷量为e ,导线单位长度内自由电子数为n ,自由电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率为v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为N 。则导线中的电流为( )

A .neSv

B .nev

C .N

D .Ne

解析:选D 若由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 =nqSv 来解,本题中I =nev ′,其中v ′应为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故A 、B 错;由电流定义式I =q t

可知I =Ne ,故D 正确。

9.如图1所示的电解槽接入电路后,在t 秒内有n 1个1价正离子通过溶液内截面S ,有n 2个1价负离子通过溶液内截面S ,设元电荷为e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 .当n 1=n 2时电流强度为零

B .当n 1>n 2时,电流方向从A →B ,电流强度为I =n 1-n 2e

t

C .当n 1<n 2时,电流方向从B →A ,电流强度I =n 2-n 1e

t

D .电流方向从A →B ,电流强度I =

n 1+n 2e

t

解析:选D 在电解液导电时,定向移动的电荷有正离子和负离子,它们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电流强度应该是I =

n 1+n 2e

t

,电流方向应是从A →B 。 10.在显像管的电子枪中,从炽热的金属丝不断放出的电子进入电压为U 的加速电场,设其初速度为零,经加速后形成横截面积为S 、电流为I 的电子束。已知电子的电荷量为e 、质量为m ,则在刚射出加速电场时,一小段长为Δl 的电子束内的电子个数是( )

A.I Δl eS m 2eU

B.I Δl e m

2eU C.

I eS

m 2eU D.IS Δl e

m 2eU

解析:选B 设单位体积内电子数为n ,对电子加速过程应用动能原理:eU =12mv 2

所以电子刚出电场时定向移动速度v = 2eU

m

由电流的微观表达式I =nSqv 得:n =I Sqv =I Se m 2eU

, Δl 内的电子数为:N =n ·ΔlS =

I Δl e m

2eU

,故B 正确。 11.如果导线中的电流为1 mA ,那么1 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是多少个?若“220 V 60 W”的白炽灯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273 mA ,则20 s 内通过灯丝的横截面的电子数目是多少个?

解析:q =It =1×10-3×1 C=1×10-3

C , 设电子的数目为n ,则:

n =q e =1×10-3

1.6×10

-19个=6.25×1015个。 当“220 V 60 W”的白炽灯正常发光时,I =273 mA 。

q =It =273×10-3×20 C=5.46 C 。

设电子的数目为N ,则

N =q e = 5.461.6×10

-19个≈3.4×1019个。 答案:6.25×1015

个 3.4×1019

12.盛夏的入夜,正当大地由喧闹归于沉睡之际,天空却不甘寂寞地施放着大自然的烟火,上演着一场精彩的闪电交响曲。某摄影爱好者拍摄到的闪电如图2所示,闪电产生的电压、电流是不稳定的,假设这次闪电产生的电压可等效为2.5×107

V ,电流可等效为2×105

A ,历时1×10-3

s ,则:

图2

(1)若闪电定向移动的是电子,这次闪电产生的电荷量以0.5 A 的电流给小灯泡供电,能维持多长时间?

(2)这次闪电释放的电能是多少? 解析:(1)根据电流的定义式I =q

t

,可得

q =It =2×105×1×10-3 C =200 C ,

供电时间t ′=

q I ′=200

0.5

s =400 s 。 (2)这次闪电释放的电能为

E =qU =200×2.5×107 J =5×109 J 。

答案:(1)400 s (2)5×109

J

11.5多用电表 预习学案-【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三(无答案)

11.5 实验: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班级:姓名:小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预习目标】 1、认识多用电表的组成及各功能区的作用。 2、学会操作和使用多用电表,知道多用电表的使用规则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3、学会应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 【使用说明】 1.先阅读课本内容,理解课本基础知识,有疑问的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完成教材助读设置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再研读教材或者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在疑惑卡上。 2.自主阅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实验探究 【学习目标】 1、认识多用电表的组成及各功能区的作用。 2、学会操作和使用多用电表,知道多用电表的使用规则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3、学会应用多用电表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 一、认识多用电表 二、使用多用电表

1、测量小灯泡的电压 将电压表___________在待测电路两端。量程应___________小灯泡两端电压的估计值。___________接高电势, ___________接低电势。读数时先看___________再看___________ 2、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 将电流表___________在待测电路中。量程应___________通过小灯泡电流的估计值。电流应从___________流入电表。读数时先看___________再看___________ 3、测量电阻 待测电阻与别的元件断开,将红、黑表笔接在被测电阻两端进行测量。将刻度盘上的读数乘以选择开关所指的倍率即可得到被测电阻的阻值。 【思考讨论】 1、多用电表上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2、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路中小灯泡的电压与电流,并叙述一下步骤,读出下图电压、电流值。(选取直流5mA档测量电流,用直流2.5V档测量电压) 3、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时,应该按什么步骤操作? 结合表中的情况,请分析如何更换挡位能更精确地测量电 阻? 【成果展示】 分组展示探究成果 【点评精讲】 1、测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 (1)检查多用电表的指针是否停在表盘刻度左端的零位置。若不指零,则可用小螺丝刀进行机械调零。 (2)估测待测元件的电压、电流值,选取对应量程。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第1节电源和电流同步练习B卷(练习)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第1节电源和电流同步练习B卷(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9题;共38分) 1. (2分)重离子肿瘤治疗装置中的回旋加速器可发射+5价重离子束,其束流强度为1.2×10﹣5A,则在1s 内发射的重离子个数为(e=1.6×10﹣19C)() A . 3.0×1012 B . 1.5×1013 C . 7.5×1013 D . 3.75×1014 2. (2分) (2018高二上·太原月考) 对电流概念的正确理解是() A . 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电流越大 B . 导体的横截面越大,电流越大 C .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越多,电流越大 D . 导体中的自由电荷越多,电流越大 3. (2分) (2017高二上·宜昌期末) 安培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根据这一假说,电子绕核运动可等效为一环形电流.设带电荷量为e的电子以速率v绕原子核沿顺时针方向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其电流的等效电流强度I和方向为() A . 顺时针 B . 顺时针 C . 逆时针 D . 逆时针 4. (2分) (2016高二上·故城期中) 一个阻值为R的电阻两端加上电压U后,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量q随

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此图象的斜率可表示为() A . U B . C . R D . 5. (2分) (2016高二上·黑龙江期中)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 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 B . 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装置 C . 电动势不仅由电源中非静电力的特性决定,还跟电源的体积有关,也跟外电路有关 D . 电流越大,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就越多 6. (2分) (2019高二下·徐州会考) 关于电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规定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B . 电流的单位是伏特 C . 1mA=1000A D . 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保持导体两端有电压,使导体中有持续的电流 7. (2分) (2016高二上·长沙期中) 关于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越多,电流越大 B . 电子运动的速度越大,电流越大 C . 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越大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新课教学 一、物体和质点 问题:选择以上一个较复杂的运动(例如鸟的飞行),我们如何描述它? 引导学生分析: 1.描述起来有什么困难? 2.我们能不能把它当作一个点来处理?

3.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来处理? 小结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 3.物理中的“质点”和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参考系 导入 坐在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其他同学都是静止的,却不知道他们都在绕着太阳在高速运动着,这里面蕴含了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 让学生观察图1.1-3和1.1-4,阅读图右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得出什么结论? 2.就图1.1-4能否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为什么跳伞者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学生讨论: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在上述三例中,各个物体的运动分别是以什么物体为参考系的。 三、坐标系 创设实例:从一中到冶浦桥的公交车或刘翔的110m栏。 提出问题:怎样定量(准确)地描述车或刘翔所在的位置。 教师提示:你的描述必须能反映物体(或人)的运动特点(直线)、运动方向、各点之间的距离等因素。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 学生讨论:如果物体在平面上运动(例如滑冰运动员),我们应如何建立坐标系? 小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超详细总结带经典例题及解析(20200921053238)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运动学问题是力学部分的基础之一,在整个力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本章是讲运动的初步概念,描述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贯穿了几乎整个高中物理内容,尽管在前几年高考中单纯考运动学题目并不多,但力、电、磁综合问题往往渗透了对本章知识点的考察。近些年高考中图像问题频频出现,且要求较高,它属于数学方法在物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 ◎ 知识梳理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 .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 (1) 物体平动时; (2) 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 (3) 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 .时刻和时间 (1)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 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 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 .位移和路程 (1) 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 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 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6.速度 (1)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①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第 1 页共28 页

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物理.docx

图1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四川省什邡中学高一物理 《力》单元检测题 命题人: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以下题目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是正确的,每题4分,共48分) 1.一物体静止在斜面上,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体受斜面的作用力,垂直斜面向上 B .物体所受重力可分解为平行于斜面的下滑力和对斜面的正压力 C .只要物体不滑动,它受的摩擦力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D .一旦物体沿斜面下滑,它所受的摩擦力将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 2.如图1所示,传送带向上匀速运动,将一木块轻轻放在倾斜的传送带上.则关于木块受 到的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 B .木块所受的合力有可能为零 C .此时木块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D .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有可能沿传送带向下 3.如图2所示,一倾斜木板上放一物体,当板的倾角θ逐渐增大 时,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则物体所受 ( ) A .支持力变大 B .摩擦力变大 C .合外力恒为零 D .合外力变大 4. 用绳AC 和BC 吊起一重物处于静止状态,如图3所示. 若AC 能承 受的最大拉力为150 N ,B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5 N ,那么,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 A .当重物的重力为150 N 时,AC 、BC 都不断,AC 拉力比BC 拉力大 B .当重物的重力为150 N 时,A C 、BC 都不断,AC 拉力比BC 拉力小 C .当重物的重力为175 N 时,AC 不断,BC 刚好断 D .当重物的重力为200 N 时,AC 断,BC 也断 5.下列各组共点的三个力,可能平衡的有 ( ) 图 2 图3

新课标高中物理选修第1节 电源和电流教案

第1节电源和电流 学习目标核心提炼 1.了解电流的形成条件,知道电源的作用和导体中的恒定电场。2个概念——电源、电流 2个公式——I= q t、I=nqs v 3个速率——电荷的定向移动速率 电场的传导速率电荷的热运动速率 2.理解电流的定义,知道电流的单位、方向规定, 会用公式q=It分析相关问题。 3.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与电流 之间的关系。 一、电源 1.电荷的移动与电流的形成 如图1所示,A、B分别带正、负电荷,如果在它们之间连接一条导线R,导线R 中自由电子会在静电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电子移动方向为B→A(选填“A→B”或“B→A”),导线中瞬间电流方向为A→B(选填“A→B”或“B→A”),此种情况下,导线R中的电流只是瞬时的。 图1 2.电源 (1)定义:把电子从正极搬运到负极的装置。 (2)作用:①维持电路两端有一定的电势差。 ②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的电流。

二、恒定电流 1.恒定电场 (1)定义:由稳定分布的电荷所产生的稳定的电场称为恒定电场。 (2)形成:当电路达到稳定时,导线中的电场是由电源、导线等电路元件所积累的电荷共同形成的。 (3)特点:任何位置的电荷分布和电场强度都不随时间变化。 2.恒定电流 (1)定义:把大小、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恒定电流。 (2)表达式:I=q t。 (3)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强弱程度。 (4)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常用的单位还有:毫安(mA)、微安(μA)。1 A=103 mA=106μA。 (5)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思考判断 1.静电场中的电势、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在恒定电场中同样适用。(√) 2.电流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3.电流的方向与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 4.恒定电流的大小、方向均不变。(√) 5.由于I=q t ,所以说I正比于q,反比于t。(×) 对电流的理解 [要点归纳] 1.电流的形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当把导体和电源连接后,导体中形成恒定电场,导体中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导体两端有电压。 (2)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电路中有电源且电路闭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强化模拟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6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A.12mB.14mC.25mD.96m 2.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的阻力,其加速度不断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为零 B.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C.速度不断增加,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大 3.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沿同一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4s﹣6s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前6s内甲通过的路程更大 C.前4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D.甲乙两物体一定在2s末相遇 4.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套科学方法,如下框所示,其中方框4中的内容是

A.提出猜想B.形成理论 C.实验检验D.合理外推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一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t1时刻以后反向向正方向运动 B.t2时刻,乙物体追上甲 C.t l时刻,两者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6.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B.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论 C.由于牛顿在万有引力定律方面的杰出成就,所以被称为能“称量地球质量”的人 D.根据速度定义式 x v t ? = ? ,当t?非常非常小时, x t ? ?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 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7.如图所示,三角体由两种材料拼接而成,BC界面平行底面DE,两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30°和60°。已知物块从A静止下滑,加速至B匀速至D;若该物块静止从A沿另一侧面下滑, 则有() A.通过C点的速率等于通过B点的速率 B.AB段的运动时间大于AC段的运动时间 C.将加速至C匀速至E D.一直加速运动到E,但AC段的加速度比CE段小 计数点序 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 应的时刻 /s 0.1 0.2 0.3 0.4 0.5 0.6 通过计数 时的速度/ 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docx

鼎尚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整理制作) 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强化模拟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6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A.12m B.14m C.25m D.96m 2.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的阻力,其加速度不断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为零 B.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C.速度不断增加,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大 3.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时刻沿同一直线运动,他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4s﹣6s内,甲、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前6s内甲通过的路程更大 C.前4s内甲乙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 D.甲乙两物体一定在2s末相遇 4.伽利略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创造了一套科学方法,如下框所示,其中方框4中的内容是

A.提出猜想 B.形成理论 C.实验检验 D.合理外推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一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t1时刻以后反向向正方向运动 B.t2时刻,乙物体追上甲 C.t l时刻,两者相距最远 D.0~t2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6.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所用物理学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之和代表物体的位移,这里采用了微元法B.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下的物体都遵从万有引力定律的结论 C.由于牛顿在万有引力定律方面的杰出成就,所以被称为能“称量地球质量”的人 D.根据速度定义式 x v t ? = ? ,当t?非常非常小时, x t ? ?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 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7.如图所示,三角体由两种材料拼接而成,BC界面平行底面DE,两侧面与水平面夹角分别为30°和60°。已知物块从A静止下滑,加速至B匀速至D;若该物块静止从A沿另一侧面下滑, 则有() A.通过C点的速率等于通过B点的速率 B.AB段的运动时间大于AC段的运动时间 C.将加速至C匀速至E D.一直加速运动到E,但AC段的加速度比CE段小 8.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下 计数点序 号 123456 计数点对 应的时刻 /s 0.10.20.30.40.50.6 通过计数 时的速度/ (cm/s) 44.062.081.0100.0110.0168.0 为了算出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章末综合测评(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8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都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中国海军第十七批护航编队于2014年8月28日胜利完成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第十七批护航编队由长春舰、常州舰等舰,以及舰载直升机、数十名特战队员组成.关于“长春”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队员在维护飞机时飞机可看做质点 B.确定“长春”舰的位置时可将其看做质点 C.队员训练时队员可看做质点 D.指挥员确定海盗位置变化时可用路程 【解析】队员在维护飞机时需要维护其各个部件,不能看做质点,A错误;确定“长春”舰的位臵时其大小形状可忽略不计,B正确;队员训练时要求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到位,不能看做质点,C错误;而海盗位臵变化应用位移表示,D错误. 【答案】 B 2.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内,一乘客以自己的车为参考系向车外观察,下列现象中,他不可能观察到的是() A.与汽车同向行驶的自行车,车轮转动正常,但自行车向后行驶 B.公路两旁的树因为有根扎在地里,所以是不动的 C.有一辆汽车总在自己的车前不动 D.路旁的房屋是运动的 【解析】当汽车在自行车前方以大于自行车的速度行驶时,乘客观察到自行车的车轮转动正常,自行车向后退,故A是可能的;以行驶的车为参考系,公路两旁的树、房屋都是向后退的,故B是不可能的,D是可能的;当另一辆汽车与乘客乘坐的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

时,乘客观察到此车静止不动,故C 是可能的. 【答案】 B 3.下列四幅图中,能大致反映自由落体运动图像的是( ) 【解析】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故它的v -t 图像是一过原点的倾斜直线,a -t 图像是一平行时间轴的直线,故D 对,A 、C 错;B 图中的图像表示物体匀速下落.故应选D. 【答案】 D 4.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运动时速度为36 km /h ,司机突然以2 m/s 2的加速度刹车,则刹车后8 s 汽车滑行的距离为( ) A .25 m B .16 m C .50 m D .144 m 【解析】 初速度 v 0=36 km /h =10 m/s. 选汽车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设汽车由刹车开始到停止运动的时间为t 0,则由v t =v 0+at =0得: t 0=0-v 0a =0-10-2 s =5 s 故汽车刹车后经5 s 停止运动,刹车后8 s 内汽车滑行的距离即是5 s 内的位移,为 x =12(v 0+v t )t 0=1 2(10+0)×5 m =25 m. 故选A 【答案】 A 5.两个质点A 、B 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由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沿相同方向同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2所示.对A 、B 运动情况的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图2 A .A 、 B 加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A 、B 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 B .在t =3t 0时刻,A 、B 相距最远 C .在t =5t 0时刻,A 、B 相距最远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大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1.参考系 ⑴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⑵对同一运动,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⑶运动学中的同一公式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应以同一参考系为标准,如果没有特别指明,都是取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⑴定义: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⑵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理想化模型,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及质量,只有当所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 ⑴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主要三种情形: ①物体只作平动时; ②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 ③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3.时间与时刻 ⑴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

⑵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⑶时刻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或路程)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⑴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一个矢量,物体的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就是此线段的长度,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⑵路程: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5.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⑴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⑵平均速度:物体所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t v x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相应位移的方向。 ⑶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方向就是物体经过某有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 6.加速度 ⑴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⑵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即t v v t v a 0-=??= ⑶对加速度的理解要点: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说课稿全套(附高中物理说课模板)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高中物理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 我是_____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必修____的第____章第____节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和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课(概念课或规律课或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和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类比法等),初步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 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的定性分析到高中物理的定量讨论;从初中的形象思维到高中的抽象思维;从初中简单的逻辑思维到高中复杂的分析推理的转变过程中。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他们的一般能力已经具备,具有一定的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力、想象力。但其创造能力还比较欠缺,对于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很弱;(创造能力:利用已有知识创造出新的概念、理论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数学的推理能力较弱;但学生对感性材料的认知能力较强,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很强;而且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得到不断的锻炼。 2、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整合】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第一节电源和电流习题

【整合】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第一节电源和电流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电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把电子由负极搬运到正极,保持两极之间有电压 B.电源把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过程 C.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 D.只要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中就会形成持续的电流 2.关于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B.在电解液中,电流的方向是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C.无论在何种导体中,电流的方向都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D.在电解液中,由于是正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电流有两个方向 3.如果在导体中产生了电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导体内部的场强不为0 B.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导体内部的场强为0 C.导体两端的电压不为0,导体内部的场强不为0 D.导体两端的电压不为0,导体内部的场强为0 二、多选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导体中电荷运动就形成电流 B.电流的国际单位是安培 C.因为电流强度有方向,所以电流强度是矢量 D.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内部场强不为零 5.关于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I=q/t可知,I与q成正比 B.如果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量相等,则导体中的电流是恒定电流C.电流强度是一个标量,其方向是没有意义的 D.电流强度的单位“安培”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6.半径为R的橡胶圆环均匀带正电,总电荷量为Q,现使圆环绕垂直环所在平面且通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船 v d t = m in ,θsin d x = 水 船v v =θtan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第五章 平抛运动 §5-1 曲线运动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曲线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特点:①方向:某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运动类型: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③F 合≠0,一定有加速度a 。 ④F 合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侧。 ⑤F 合4.运动描述——蜡块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矢量性。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 匀变速曲线运动,a 合为分运动的加速度。 ③两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 速度的和速度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和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即为 曲线运动。 三、有关“曲线运动”的两大题型 (一)小船过河问题 模型一:过河时间t 最短: 模型二:直接位移x 最短: (二)绳杆问题(连带运动问题) 1、实质:合运动的识别与合运动的分解。 2、关键:①物体的实际运动是合速度,分速度的方向要按实际运动效果确定;②沿绳(或杆)方向的分 速度大小相等。 当v 水v 船时,L v v d x 船水==θcos min , θsin 船v d t =,水船v v =θcos θθsin )cos -(min 船船水v L v v s =

人教版高中物理目录(必修版新教材课本目录)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六章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4 抛体运动的规律 5 圆周运动 6 向心加速度 7 向心力 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电流 1、电荷库仑定律 2、电场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电流和电源 5、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磁场 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2、电流的磁场 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5、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交变电流 4、变压器 5、高压输电 6、自感现象涡流 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 1、电磁波的发现 2、电磁光谱 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信息化社会 5、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

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第一节电源和电流习题(原卷板)用

第一节《电源和电流》 1. 下列关于电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把电子由负极搬运到正极,保持两极之间有电压 B. 电源把正、负电荷分开的过程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势能的过程 C. 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 D. 只要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中就会形成持续的电流 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导体中电荷运动就形成电流 B. 电流的国际单位是安培 C. 因为电流强度有方向,所以电流强度是矢量 D. 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内部场强不为零 3. 关于电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根据I=q/t可知,I与q成正比 B. 如果在任何相等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积的电量相等,则导体中的电流是恒定电流 C. 电流强度是一个标量,其方向是没有意义的 D. 电流强度的单位“安培”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4. 关于电流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B. 在电解液中,电流的方向为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C. 无论在何种导体中,电流的方向都与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D. 在电解液中,由于是正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电流有两个方向 5. 如果在导体中产生了电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导体内部的场强不为0 B. 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导体内部的场强为0 C. 导体两端的电压不为0,导体内部的场强不为0 D. 导体两端的电压不为0,导体内部的场强为0 6. 半径为R的橡胶圆环均匀带正电,总电荷量为Q,现使圆环绕垂直环所在平面且通过圆心的轴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则由环产生的等效电流应有( ) A. 若ω不变而使电荷量Q变为原来的2倍,则电流也将变为原来的2倍 B. 若电荷量Q不变而使ω变为原来的2倍,则电流也将变为原来的2倍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公式大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六个基本公式 ①0 t a t v v -= ②0t v v at =+ ③0 2t V v v += ④02t v v S v t t +=?=? ⑤2012 S v t at =+ ⑥2202t v v aS -= 2.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从运动开始计时,t 秒末、2t 秒末、3t 秒末、…、n t 秒末的速度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之比:v 1∶v 2∶v 3∶…∶v n =1∶2∶3∶…∶n . ②从运动开始计时,前t 秒内、2t 秒内、3t 秒内、…、n t 秒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自然数的平方之比:s 1∶s 2∶s 3∶…∶s n =12∶22∶32∶…∶n 2. ③从运动开使计时,任意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之比等于连续奇数之比:s 1∶s 2∶s 3∶…∶s n =1∶3∶5∶…∶(2n -1). ④通过前s 、前2s 、前3s …的用时之比等于连续的自然数的平方根之比:t 1∶t 2∶t 3∶…t n =1∶2∶3∶…∶n . ⑤从运动开始计时,通过任意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的时间之比为相邻自然数的平方根之差的比:t 1∶t 2∶t 3∶…t n =1∶)12(-∶)23(-∶)1(--n n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00,v a g ==) ①t v gt = ②212h gt = ③22t v gh = ④ 4.匀变速其他推导公式 ①中间时刻速度:0 22t t v v s v v t +=== ②中间位移速度:2 s v =③任意连续相等时间T 内位移差:21n n s s aT --= 任意连续相等时间kT 内位移差:2n n k s s kaT --= 二、力学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 ..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文库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三教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三教案 【一】 一、预习目标 1、说出力的分解的概念 2、知道力的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知道矢量、标量的概念 二、预习内容 1、力的分解:几个力_________________ 跟原来______________ 的效果相同, 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那个力的分力. 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力的分解. 2、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______ 、___________ 的分力。一个已知力究 竟应该怎样分解,要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 。 3、既有___ ,又有 ______ ,相加时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求和时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分力及力的分解的含义。 2、理解力的分解的方法,会用三角形知识求分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养成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重点难点力的分解 三、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1、什么叫做力的分解? 2、如何得到一个力的分力?试求一水平向右、大小为10n 的力的分力。(作 图)3、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是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 农田耕作时,拖拉机斜向上拉耙(课本图)。 拖拉机拉着耙,对耙的拉力是斜向上的,这个力产生了两个效果;一方面使 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进;另一方面同时把耙往上提,使它不会插得太深。也就是一个力产生了两个效果(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如下)。 如果这两个效果是由某两个力分别产生的,使耙克服泥土的阻力前进的效果是由一个水平向前的力f1 产生;把耙往上提,使它不会插得太深的效果是由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2 产生的。那f1、f2 与拉力f 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一种等效关系,也就是说是分力与合力的关系。 通常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进行力的分解. 精讲点拨 思考分析:将一木块放到光滑的斜面上,试分析重力的作用效果并将重力进行分解。 实例探究 1、一个力,如果它的两个分力的作用线已经给定,分解结果可能有种(注意:两分力作用线与该力作用线不重合) 解析:作出力分解时的平行四边形,可知分解结果只能有 1 种。

第二章恒定电流 第一节 电源和电流

第二章恒定电流 第1节电源和电流 1.电源的作用是使电路两端维持一定的电势差,从而使电路中保持持续的电流. 2.导线中的电场是沿导线切线方向的恒定电场,在静电场中所讲的电势、电势差及其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在恒定电场中同样适用. 3.形成电流的条件 (1)电路中存在自由电荷; (2)电路两端存在持续的电势差. 4.电流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1)在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自由电荷(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相反;在电解液中,电流方向与正离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同,与负离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2)恒定电流:方向和大小都不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5.设金属导体的横截面积为S,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为n,自由电子定向移动速度为v,那么在时间t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积的自由电子数为nS v t;若电子的电荷量为e,那么在时间t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积的电荷量为enS v t;若导体中的电流为I,则电子定向移动的 速率为I enS.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中只要电荷运动就形成电流 B.在国际单位制中,电流的单位是A C.电流有方向,它是一个矢量 D.任何物体,只要其两端电势差不为零,就有电流存在 答案 B 解析自由电荷定向移动才形成电流,故选项A错误.形成电流的条件是导体两端保持有一定的电势差,且必须是导体,故选项D错误.电流有方向,但它是标量,故选项C 错误.正确选项为B. 7.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就存在持续电流 B.金属导体内的持续电流是自由电子在导体内的电场力作用下形成的 C.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越大 D.在金属导体内当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时,它们的热运动就消失了 答案BC 解析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才定向移动,定向移动时热运动也同时进行. 【概念规律练】 知识点一导线中的电场 1.导线中恒定电场的建立过程:在电源正、负极之间接入导线后,________使得导体中的电荷积累,从而产生________,合电场逐渐趋于与导线________,当不再有新的(更多)电荷积累,最后合电场与导线处处________,且不再变化,导线中电荷沿电场(导线)移动形成________,运动电荷的分布不随时间改变,形成一种________平衡,这两种电荷形成的合电场叫________. 答案电源的静电场附加电场平行平行恒定电流动态恒定电场 解析导线中的电场是两部分电场共同贡献的结果.首先电源电场使电子沿导线移动,并向导线某一侧聚集,从而产生附加电场.当两个电场达到动态平衡时,导线内只存在和导线平行的电场线,即形成恒定电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