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总复习知识点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71.50 KB
- 文档页数:3
第六单元整理复习:2、空间与图形:图形与变换
复习内容:图形与变换
复习目标:使学生深刻认识图形变换的原理,进一步掌握图形变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复习过程:
一回顾与交流。
1.轴对称图形。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3)画对称轴。
你能画出图形的对称轴吗?可以怎样画?
长方形等边三角形圆
(4)画对称图形。
①出示图形。
②学生画出左图的对称图。
③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2.平移与旋转。
(1)下面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出示图片。
(2)画一画。
①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A
②把图形A向右平移5格。
③把图形A向下平移3格,再绕点O将图形顺对针旋转90度。
过程要求:
①学生利用方格纸进行操作。
②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③学生汇报操作过程和结果。
④利用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3.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把图形按2:1放大。
(1)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
(2)师生共同完成。
二巩固练习
1.完成课文做一做。
2.完成课文练习二十。
1。
空间与图形复习重点1.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垂线与平行线,知道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
2.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和指定度数画角。
3.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的主要特征;理解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其周长和面积;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主要特征。
会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表面积。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够熟练进行有关计算。
5.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进行平移、旋转,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会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设计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比例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
7.能结合比例尺根据方向、距离和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复习难点1.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灵活运用长方体、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3.理解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 能结合比例尺根据方向、距离和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复习内容图形的认识一、线与角1.线(1)直线:直线没有端点;长度无限,无法比较长短;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长度无限,无法比较长短。
(3)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它是直线的一部分;长度有限;两点的连线中线段最短。
(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两条平行线间的垂线段长度都相等。
(5)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相交的点叫做垂足。
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角(1)角的定义: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020年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训练—空间与图形测量与作图(1)知识点复习一.长度的测量方法【知识点归纳】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正确使用刻度尺刻度线、量程、分度值.使用时要注意:(1)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2)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3)厚尺子要垂直放置(4)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命题方向】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分析: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线段的长度.解:测量数据如下图: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测量线段的能力.二.角的度量【知识点归纳】1.角的度量:角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量角器.就是180度,一周就是360度.由于1度的大小不因为圆的大小而改变,所以角度大小是一个与圆的半径无关的量.弧度制,顾名思义,就是用弧的长度来度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单位弧度定义为圆周上长度等于半径的圆弧与圆心构成的角.由于圆弧长短与圆半径之比,不因为圆的大小而改变,所以弧度数也是一个与圆的半径无关的量.角度以弧度给出时,通常不写弧度单位,有时记为rad或R.3.度量方法:量角要注意两对齐: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对齐.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对齐.做到两对齐后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着刻度线几,这个角就是几度.看刻度要分清内外圈.【命题方向】例1:用一个放大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50°的角,看到的角是()A、50°B、500°C、100°分析:用放大镜看角时,放大的是角的边,不改变角的形状,根据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可知角的度数不会改变.解:用放大镜看角时,放大的是角的边,不改变角的形状,根据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可知角的度数不会改变.所以用放大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50度的角,看到的度数仍是50度.故选:A.点评:用放大镜看角,很容易错误认为角的度数会被放大相同倍数,关键要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也要认识到一个普遍规律:放大镜只改变物体大小,不改变物体形状,对角而言只是一种图形,既然形状不变,角度也不会改变.例2:下面每对时刻中,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不一样的有()A、1:30和2:30B、3:30和8:30C、9:00和3:00D、10:30和1:30分析:因为钟表上的刻度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12等份,每一份是30°,借助图形,找出不同时间下,时针和分针之间相差的大格数,用大格数乘30°即可进行判断,选择.解:A,1:30时针和分针中间相差,4.5个大格,夹角是:30×4.5=135度,2:30时针和分针中间相差3.5个大格,夹角是:30×3.5=105度;符合题意;B,3:30时针和分针中间相差2.5个大格,夹角是2.5×30=75度,8点30分,时针和分针中间相差2.5个大格,夹角是2.5×30°=75度;C,9:00时针和分针中间相差3个大格,夹角是:30×3=90度,3:00时针和分针中间相差3个大格,夹角是:30×3=90度;D,10:30时针和分针中间相差4.5个大格,夹角是:30×4.5=135度,1:30时针和分针中间相差,4.5个大格,夹角是:30×4.5=135度;所以夹角不同的是A.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钟面角,用到的知识点为:钟表上12个数字,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夹角为30°.三.画指定度数的角【知识点归纳】三角板能画出15、30、45、60、75、90、105、120、135、150、165、180度的角,是30°,45°,60°,90度的和差,因为通过三角尺只能作角的和差.其余的度数只能通过量角器画角.【命题方向】例1:画一个120°的角.分析:画一个120°的角可据以下步骤进行:(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2)在量角器120°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即可作成一个120°的角.解:根据角的画法,作图如下: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所给度数利用作图工具画角的动手能力.例2:用一副三角板画一个105°的角.分析:显然从两个三角板中,将一个等于45°的角,再加上另一个三角板中等于60°的角,即可得到105°的角.解:让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和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较大的锐角拼在一起,画出这个角如下图所示,45°+60°=105°;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角的度数、角的计算、角的拼图、画角的方法,较为简单,熟练掌握三角板各角的度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四.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知识点归纳】1、30°和60°可以通过30°直角三角形得到.2、45°通过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得到.3、90°的角两个直角三角形尺都可以得到.【命题方向】例: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角是()A、160°B、40°C、120°分析:先明确一副三角板的六个角共有四个度数,30°,45°,60°,90°.然后进行加减运算,找到符合条件的角.解:利用一副三角板可以画出的角有:30°,45°,60°,90°;30°+45°=75°,30°+90°=120°,45°+60°=105°,45°+90°=135°,60°+90°=150°,30°+45°+90°=165°;45°-30°=15°,一共可以画出11个角.所以符合题意的选项是C.故选:C.点评:此题结合生活实际,既考查了对角的认识,又考查了同学们的完全归纳能力,是一道好题.不要漏角,也不能重复计算.五.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知识点归纳】1.用排水法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在有刻度的量杯里装上水,记下水的体积,把不规则的物体放入杯中,记下此时的体积,求出两次体积的差,就求出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最后再将容积单位换算成体积单位.2.通过测多个相同物体的体积,然后除以数量得到每个物体的体积.【命题方向】例1:把一块石头,浸没在一个底面积是60平方厘米的圆柱形容器里,容器的水面上升了1.5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90立方厘米.分析:这块石头的体积等于上升的水的体积,用底面积乘上升的厘米数即可.解:60×1.5=90(立方厘米);故答案为:9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例2:如图是测量一颗玻璃球体积的过程:(1)将300cm3的水倒进一个容量为500cm3的杯子中;(2)将四颗相同的玻璃球放入水中,结果水没有满;(3)再加一颗同样的玻璃球放入水中,结果水满溢出.根据以上过程,推测这样一颗玻璃球的体积在()A、20cm3以上,30cm3以下B、30cm3以上,40cm3以下C、40cm3以上,50cm3以下D、50cm3以上,60cm3以下分析:要求每颗玻璃球的体积在哪一个范围内,根据题意,先求出5颗玻璃球的体积最少是多少,5颗玻璃球的体积最少是(500-300)立方厘米,进而推测这样一颗玻璃球的体积的范围即可.解:因为把5颗玻璃球放入水中,结果水满溢出,所以5颗玻璃球的体积最少是:500-300=200(立方厘米),一颗玻璃球的体积最少是:200÷5=40(立方厘米),因此推得这样一颗玻璃球的体积在40立方厘米以上,50立方厘米以下.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本题关键是明白:杯子里水上升的体积就是5颗玻璃球的体积,进而得解.六.估测【知识点归纳】1.按四舍五入的原则估算成整百数再计算答案;2.按四舍五入的原则估算成整十数再计算答案.但注意,一道题目中采取的方法要一致,不能第一个数按整百估算,第二个数按整十数估算.如果先算后估就不叫估算,应称为求近似数.【命题方向】例:100本第十二册小学数学课本的厚度接近()A、7毫米B、7厘米C、7米D、7分米分析:根据生活经验,一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7毫米,那么100本书的厚度大约是7分米.解:一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7毫米,那么100本书的厚度大约是7分米.故选:D.点评:估算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来说,利用估算可提高分析与解答问题的能力.同步测试一.选择题(共8小题)1.小明想用如下三种规格的透明方格纸测量一片树叶的面积.选择边长()厘米的方格纸测量,所得的面积与树叶的准确面积最接近.A.0.25B.0.5C.12.丽丽家的鱼缸长8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放入一块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水面的上升了()厘米.A.0.2B.5C.2D.0.53.图中∠1的度数是()A.10°B.60°C.70°D.110°4.小动物们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狮子B.青蛙C.小狗D.蜘蛛5.要想使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尽可能快,木板与地面的夹角是()度时最符合要求.A.15B.45C.606.400米跑到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A.100平方米B.1公顷C.1平方千米7.用一副三角尺不能画出()的角.A.75°B.95°C.120°8.小东从学校走回家,出发时是下午3:00,到家时是下午3:15,分针转动了()度.A.15B.60C.90二.填空题(共6小题)9.画一个105°的角,除了用量角器画,我们还可以用三角尺上的°和°的角来画.10.量一量,填一填.(取整厘米)第二条线段长度是第一条的倍.11.∠1+∠2=90°,∠2=47°,那么∠1=.12.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和它的段点重合,并使刻度线和射线重合.13.如图中大球体积是mL.14.用方格纸估计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数出这个图形一共包含58个整格和26个不满整格.如果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分米,这个图形的实际面积比平方分米大一些,比平方分米小一些.三.判断题(共5小题)15.量角器是经过圆心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大小计为1°.(判断对错)16.在学生用的直尺上,从刻度1到刻度5之间的长度是4厘米.(判断对错)17.3滴水有1升.(判断对错)18.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利用排水法,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判断对错)19.不用量角器,用一副三角板就可以画出105o和15o的角.(判断对错)四.计算题(共2小题)20.看图计算珊瑚石的体积.21.脱口秀180°﹣25°﹣75°=180°﹣(37°+63°)=90°﹣37°=80°+36°+64°=178°﹣(78°+54°)=180°﹣85°=五.应用题(共2小题)22.估算下面不规则图形的面积.(1格表示1厘米)23.棱长是5dm的正方体金鱼缸,放入一些碎石后,水面上升8cm.这些碎石的体积是多少?六.操作题(共4小题)24.下面分别是树叶的平面图(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先把整格和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颜色,数一数各有多少个,再算出这片树叶的面积大约各是多少平方厘米.(不满整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整格个;不满整格个;面积大约平方厘米.25.量出每条边的长度.26.以A点为顶点画一个30°的角;为B顶点画一个120°的角.27.用三角板画一个75°的角.七.解答题(共4小题)28.写出下面各角的度数.29.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单位.30.同学们都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吧.一个正方体的水槽里装了一些水(如图),乌鸦只能够到水槽最上沿,在水槽的旁边有大小不一的三块石头.同学们,你能选择其中的两块石头,帮助乌鸦喝到水吗?你打算怎么做,填在横线上,并用计算解释你的做法.我的做法:计算过程:31.王伯伯家有一块菜地(如图),底是51米,高是24米.如果每平方米收白菜10千克,这块地大约收白菜多少千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1.【分析】根据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并结合实际可知:选择边长1厘米的方格纸测量,所得的面积与树叶的准确面积最接近;由此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分析可知:选择边长1厘米的方格纸测量,所得的面积与树叶的准确面积最接近;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估测,应结合实际进行估测.2.【分析】根据题意得出:上升的水的体积等于正方体的体积,先利用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计算出上升的水的体积,再除以长方体鱼缸的底面积即可求出水面升高的高度.【解答】解:2×2×2÷(8×5)=8÷40=0.2(分米)0.2分米=2厘米答:这时水面升高了2厘米.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上升的水的体积等于正方体的体积.灵活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计算.3.【分析】通过已知条件图形的观察可知;在进行角度测量的时候一条边没有从零刻度线开始,在读数是应该用末端读数减去起始端读数;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图中∠1的度数是:80°﹣10°=7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正确的角的度量方法.4.【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解答】解:根据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可知,青蛙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刻度尺的使用以及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5.【分析】要想使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尽可能快,木板与地面的夹角越大,滚下来的速度越快.据此即可进行选择.【解答】解:要想使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尽可能快,木板与地面的夹角是60度时最符合要求.故选:C.【点评】关键明白:要想使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尽可能快,木板与地面的夹角越大,滚下来的速度越快.6.【分析】我们知道,周长一定时,所有平面图形中圆面积最大,跑道都是由弯道、直道组成的.按圆进行估算,根据圆周长计算公式“C=2πr”,周长是400米的圆半径,根据圆面积计算公式“S=πr”求出圆的面积,然后进行选择.【解答】解:400÷3.14÷2≈64(米)64米按60米估算3.14×602=3.14×3600=11304(平方米)由于路道不是圆,是由弯道、直道组成的,实际面积小于11304平方米,按1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1公顷答:400米跑到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故选:B.【点评】周长400米的路道也可按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估算,100×100=10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1公顷.7.【分析】75°=30°+45°,75°的角可以有三角板中30°的角和45°的角画;95°的角不能用三角板画;120°=30°+90°=60°+60°,120°的角可以有三角板中30°的角和90°的角画,也可用60°的角画.【解答】解:用一副三角尺不能画出95的角.故选:B.【点评】15°倍数的角可以有三角板中的一个角或几个角的和、差画.如可画15°、30°、15°、60°、75°、90°……的角.8.【分析】用小东到家的时刻减出发的时刻就是小东回家路上用的时间,即3时15分﹣3时=15分.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15分钟是3大格.钟面上12个数字把钟面平均分成12份,每份所对应的圆心角是360°÷12=30°,即指针每走1大格,要转动30°.据此即可确定分针转动的度数.【解答】解:3时15分﹣3时=15分15÷5=3(大格)指针每转动1大格是30°30°×3=90°答:分针转动了90度.故选:C.【点评】两个关键:一是分针转动了几大格;二是钟面上指针转动1大格转动的度数.二.填空题(共6小题)9.【分析】我们使用的三角尺有30°、45°、60°、90°等四个现成的角度,将各个角相加或相减即可得出答案:105°=60°+45°;由此即可解答.【解答】解:画一个105°的角,除了用量角器画,我们还可以用三角尺上的45°和60°的角来画;故答案为:45,60.【点评】考查了画指定度数的角,关键是熟悉画角的步骤,是基础题型.10.【分析】(1)根据线段的测量方法,把直尺的0刻度线与线段的一段重合,线段的另一端对应的直尺的刻度就是这条线段的长度.(2)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解答.【解答】解:(1)测量结果如下:(2)8÷2=4答:第二条线段的长度是第一条线段的4倍.故答案为:4.【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线段的测量方法及应用,以及整数除法的意义及应用.11.【分析】根据减法的意义,用90度减去∠2的度数即可.【解答】解:90°﹣47°=43°答:∠1=43°.故答案为:43°.【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加减法的意义.12.【分析】根据用量角量测量角的大上的方法可知,量角时,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零刻度与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解答即可.【解答】解:由分析可知: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它的段点重合,并使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故答案为:中心点、零.【点评】本题考查了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的方法.13.【分析】观察图形可知,放入一个大球一个小圆球后,溢出15ml水,再放入三个小圆球后溢出水到30ml,那么三个小圆球的体积就是这次溢出的水的体积30ml﹣15ml=15ml,由此可得:一个小圆球的体积是:15÷3=5ml,那么一个大球的体积是15﹣5=10ml.【解答】解:由分析知:(30﹣15)÷3=15÷3=5(ml)15﹣5=10(ml)答:大球的体积是10ml.故答案为:10.【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一个小圆球的体积是多少,再放入三个小圆球后溢出水水的体积30ml ﹣15ml=15ml,即可进行解答.14.【分析】图形一共包含58个整格和26个不满整格,满格、不满格一共是58+26=84(个),如果都按满格计算,是1×84=84(平方分米),实际面积要比1×58=58(平方分米)大一些,要比84平方分米小一些.【解答】解:58+26=84(个)因为有58个满格,26个不满格所以实际面积大大于58平方分米,而小于84平方分米.故答案为:58,84.【点评】用数小方格的方法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通常是先数整格数,再数不足格数,整格数按一个面积单位计算,不足格的按半个面积单位计算.三.判断题(共5小题)15.【分析】量角器又称“半圆仪”,就是经过圆心,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大小计为1°.【解答】解:量角器是经过圆心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将其中1份所对的角大小计为1°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点评】此题是考查量角器的认识.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180个小扇形),每份所对了的角为1度.16.【分析】根据题意,直尺上的刻度从1到5,用5减去1就是它们之间的长度.【解答】解:5﹣1=4(厘米)答:从直尺上的刻度1到5,这段长度是4厘米;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刻度尺的认识,注意,用终了刻度减去起始刻度就是本段的长度.17.【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对容积单位、体积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可知:3滴水大约是1毫升,不可能有1升;据此判断.【解答】解:由生活经验分析可知:3滴水大约是1毫升;题干说法错误.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18.【分析】由题目可知,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用排水法测量,则物体的体积就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所以原说法正确.【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利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所以原说法是正确的.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19.【分析】因一副三角板中的各个角的度数分别是30°、60°、45°、90°,把它们进行组合可得到:60°﹣45°=15°,45°+30°=75°,60°+45°=105°,45°+90°=135°,据此解答.【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因一副三角板中的各个角的度数分别是30°、60°、45°、90°,把它们进行组合可得到:60°﹣45°=15°,45°+30°=75°,60°+45°=105°,45°+90°=135°.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用一副三角尺画角度情况的掌握.四.计算题(共2小题)20.【分析】珊瑚石的体积即上升水的体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即可列式解答.【解答】解:8×8×(7﹣6)=64×1=64(立方厘米)答:这块珊瑚石的体积是64立方厘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珊瑚石的体积即上升水的体积.21.【分析】(1)根据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结减去两个数,就是等于这个数减这两个减数之和计算.(2)根据运算顺序,先算括号内的,最后算减.(3)90°﹣37°,看作90°﹣30°﹣7°口算.(4)根据加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5)去括号,再根据由左到右的顺序计算.(6)180°﹣85°看作180°﹣90°+5°口算.【解答】解:(1)180°﹣25°﹣75°=80°(2)180°﹣(37°+63°)=80°(3)90°﹣37°=53°(4)80°+36°+64°=180°(5)178°﹣(78°+54°)=46°(6)180°﹣85°=95°【点评】此题是考查角度的计算,“°”是角度的计量单位,计算时可以不看单位,直接算出各式的值,单位为变.口算的关键是找技巧,包括运算定律及性质、规律等的应用等.五.应用题(共2小题)22.【分析】把不规则图形看作底是11厘米,高是7厘米的三角形,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2解答即可.【解答】解:11×7÷2=77÷2=38.5(平方厘米)答: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是38.5平方厘米.【点评】这种类型的问题常常用数格子的方法,或看做一个近似的规范的图形进行计算.23.【分析】由题意可知:上升的8cm高的水的体积就等于这些碎石的体积,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代入数据即可求解.【解答】解:8cm=0.8dm5×5×0.8=25×0.8=20(dm3)答:这些碎石的体积是20dm3.【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关键是明白:上升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碎石的体积.六.操作题(共4小题)24.【分析】先数出整格数,再数出半格的个数.然后再求出它的面积.【解答】解:整格30个,不满整格18个,面积大约30×1+18÷2=30+9=39(平方厘米)故答案为:30,18,39.【点评】本题数格时,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去数.25.【分析】用直尺的“0”刻度线和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在直尺上的刻度,就是该线段的长度,【解答】解:测量数据如下图:故答案为:25,25,25.【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测量线段的能力.26.【分析】(1)使量角器的中心与端点A(B)重合,0刻度线与射线重合;(2)在量角器30度(120度)的地方点上一个点;(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出另一条射线;(4)画完后在角上标上符号,写出度数.【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画角的能力,掌握画角的方法即可解答问题.27.【分析】一副三角板中一个三角板的度数为30°,60°,90°,则另一个三角板的度数为45°,45°,90°,所以用30°和45°组合即可画出75°角,作图即可.【解答】解:画角如下:【点评】该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角度,需掌握一副三角板的度数.七.解答题(共4小题)28.【分析】用量角器进行测量,方法是:先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解答】解:如图所示:【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根据角的度量方法正确量出角的度数.29.【分析】(1)铁钉的左端是与刻度1对齐的,右端是与4厘米6毫米处对齐,所以铁钉的长度是3厘米6毫米;(2)根据生活经验、对质量单位和长度单位大小的认识和数据的大小,可知:一辆货车的载重量是3吨,清苑到北京的距离是165千米.【解答】解:故答案为:3,6,吨,千米.【点评】此题考查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计量单位和数据的大小,灵活的选择.30.【分析】先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h求出正方体的水槽上面空白处的体积,再找到相加大于或等于该体积的两块石头即可求解.【解答】解:我的做法:先求出正方体的水槽上面空白处的体积,再找到相加大于或等于该体积的两块石头.计算过程:20×20×(20﹣18)=20×20×2=800(cm3)因为358+454=812(cm3)812>800所以选择其中的②号③号两块石头.故答案为:先求出正方体的水槽上面空白处的体积,再找到相加大于或等于该体积的两块石头.20×20×(20﹣18)=20×20×2=800(cm3)因为358+454=812(cm3)812>800所以选择其中的②号③号两块石头.【点评】考查了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关键是熟练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31.【分析】可以把这块菜地,看作是底是51米,高是24米的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ah,求出菜地的面积,再根据单产量×数量=总产量进行解答.【解答】解:51×24=1224(平方米)10×1250=12240(千克)答:这块菜地一共可收白菜12240千克.【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公式的实际应用.。
一年级数学图形掌握的知识点小学一年级数学:
空间与图形知识点总结
[编辑推荐]小学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广大小学生朋友们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数学的学习效率。
以下是中国()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的空间与图形知识点,供大家复习时使用!
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
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合理的复习资料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学好数学这门课程。
希望为大家准备的空间与图形知识点,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类热门: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
小学数学总复习各模块知识线统计表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角 二、统计与概率一、空间与图形 平面图形 统计图 长方体、正方体立体图形的认识与计算圆柱体、圆锥体一、空间与图形(一)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计算1、线线段的长就是这两点间的距离。
(有两个端点)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长可以得到一条直线 平行线。
(没有端点) 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射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射线。
(有一个端点)2、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锐角:小于90度的角直角:等于90度的角钝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平角:180度的角周角:360度的角3、平面图形(1)三角形:由三条线段首尾相互连接围成的图形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按角分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按边分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不相等(2)四边形:由四条线段首尾依次连接围成的图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3)圆形四边形环形直角梯形梯形等腰梯形(画线段、画角、画高、量线段、画垂线、画圆、画对称轴)3、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六、统计与概率单式统计表统计表复式统计表百分数统计表统计表包括:总标题、纵栏标题、横栏标题、数据资料栏、数量单位、制表日期条形统计图(单式、复式)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单式、复式)扇形统计图。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总复习空间与图形平面图形的认识(2)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六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97-98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7-10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一、整理与复习1.提出要求:请大家回忆,我们学过哪些围成的平面图形?先画出相关的图形,再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2.进一步要求;如果把这些平面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引导学生认识到: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分为一类,由曲线或由曲线和线段共同围成平面图形分为一类。
3.追问: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都可称为什么图形?如果把多边形进一步分类,可以怎样分?4.让学生在画出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上作高,在画出的圆中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二、复习三角形的知识1、三角形的概念。
“我们已经学过三角形,请同学们自己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教师巡视。
“大家已经会画三角形了,说一说三角形是什么样的图形。
”(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一特性?”“在三角形中一个顶点的对边是哪一条边?看一看自己画的三角形,指一下每个顶点的对边。
”“想一想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怎样画一个三角形的高。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的画法是否正确。
2、三角形的分类。
小学图形与空间知识点整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图形与空间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图形与空间的学习涵盖了形状、方位、位置、尺寸等内容。
通过学习图形与空间,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加深对数学的理解。
以下是小学图形与空间的知识点整理。
一、平面图形1.点、线、线段、射线、角:学生需要了解这些基本概念,包括它们的定义以及区别。
2.三角形:三边相交于三个顶点,并且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度,学生需要学习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
3.四边形:四边相交于四个顶点,并且四个内角之和为360度,学生需要学习四边形的分类与性质。
4.圆:由一条曲线上的所有点与其中心点的距离相等构成,学生需要了解圆的性质,如直径、半径、弧等。
5.多边形:学生需要学习多边形的分类与性质,如正多边形、凸多边形、凹多边形等。
二、立体图形1.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图形,学生需要学习正方体的边、面、顶点等概念。
2.长方体:六个面都是矩形的立体图形,学生需要学习长方体的边、面、顶点等概念。
3.圆柱体:由两个平行的圆面和一个侧面组成的立体图形,学生需要学习圆柱体的边、底面、侧面等概念。
4.圆锥体:由一个圆锥面和一个顶点组成的立体图形,学生需要学习圆锥体的底面、侧面、顶点等概念。
5.圆球体:所有点到球心的距离相等的立体图形,学生需要学习圆球体的半径、表面积、体积等概念。
三、方向与位置1.方位词:学生需要学习基本的方位词,如前、后、左、右、上、下等,以便于描述位置关系。
2.平行:指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永不相交,始终保持相同的距离,学生需要学习平行线的判断和性质。
3.垂直:指两条直线相交于90度,学生需要学习垂直线的判断和性质。
4.水平:指与地面平行的方向或线条,学生需要学习水平的概念及其判断。
五、尺寸与比例1.长度:学生需要学习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基本单位,如米、厘米等。
2.面积:学生需要学习测量面积的方法和基本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厘米等。
3.体积:学生需要学习测量体积的方法和基本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厘米等。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知识点总结:空间与图形知识点是小学学习数学时期的主要知识点之一,主要包括认识位置与方向、图形的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角的初步认识、长方形与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垂线、平行线、三角形、圆、圆柱、圆锥、球、轴对称图形、作图题(操作题)、棱锥、等,以下是各具体知识点总结的理解和分析。
空间与图形全部知识点认识位置与方向:三视图位置的认识认识方向三视图: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图形。
位置的认识:能正确地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认识方向:感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图形的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长方体:相邻两面的面积不同的叫长方体。
正方体:底面是正方形的直平行六面体叫正方体,即棱长都相等的六面体,又称“立方体”、“正六面体”。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柱。
球:在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或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球体,简称球。
长方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正方形:在平面几何学中,正方形是具有四条相等的边和四个相等内角的多边形。
正方形是正多边形的一种,即正四边形。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圆:当一条线段绕着它的一个端点在平面内旋转一周时,它的另一个端点的轨迹叫做圆。
根据定义,通常用圆规来画圆直线和线段:直线、线段、射线测量距离数轴直线,线段,射线:直线是两端都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可测量长度的。
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数轴:规定了唯一的原点,唯一的正方向和唯一的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度量角的分类角的度量: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
角的分类:平角、周角以及锐角、直角。
长方形与正方形:四棱锥的体积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四棱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底面积乘以高的三分之一。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