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要点

自考《纲要》复习要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结构上,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2.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是: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3.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并赔款白银2亿两(单个国家赔款数额最多),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赔款4.5亿两(赔款总额最多),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 把持中国海关大权长达40多年的是英国人赫德。

5.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政治方面:

(1)资本—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外国列强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中外反动势力对中国人民实行联合专政)

经济方面: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存在,在社会经济中占显著优势,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在中国政治、文化生活中有一定作用,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社会方面:

(5)在列强争夺和间接统治下,加之地方性农业经济所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使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极不平衡性。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人民群众毫无政治权利和生活的极端贫困化。(贫困和不自由世界少见)

7.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旧的封建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旧的被统治阶级是农民阶级;新产生的阶级是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革命性的两面性特征);新诞生的被剥削阶级工人阶级。

8.中国工人阶级的特点:(1)深受三重压迫和剥削,革命性最强;(2)人数虽少,但相对集中,便于形成革命力量和传播先进思想;(3)同农民有着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9.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关系: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关系:

(1)当外国列强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当外国列强同封建政权勾结,共同镇压中国革命时,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国内战争威胁帝国主义利益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时,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完全勾结。

简答题;10. 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关系: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区别:二者的主体、内容不一样。第一个历史任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第二个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是要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第一个历史任务是第二历史任务的前提条件;第二个历史任务时第一个历史任务的最终目标。

11.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反英斗争。

12.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破产的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制约是重要原因;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饶的反侵略斗争是最根本原因。

13.简答: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最根本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

14.林则徐: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组织编撰《四洲志》。

15.魏源:编撰《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16.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响亮喊出“救亡”口号,他翻译的《天演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激发人们的危机意识和民族意识。

17.孙中山在1894年创立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攻克永安,分封诸王,永安建制使太平天国政权初具规模。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名天京,

定位首都。1956年上半年,达到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2.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写下了“三原”:《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歌》、《原道觉世训》,为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提供思想基础。

3.《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把土地分为九等,按人口平均分配,16岁以上不分男女每人一份,16岁以下减半。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积极性:代表了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普遍要求,与以往农民起义相比,有更完备的内容,深刻触及了封建社会矛盾核心。

局限性: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追求的理想天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

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性。

4.《资政新篇》(1859年),作者:洪仁玕(干王)

内容:(1)政治: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

(2)经济: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准富人请人雇工”、对穷人“宜令作工,以受所值”,即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3)思想文化:设立新闻官、新闻馆,破除陈规陋俗,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福利事业。(4)外交:与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严禁鸦片入口,外人不得干涉天朝内政。

评价:《资政新篇》是第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和建设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

局限性:未涉及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5. 1856年9月,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6. 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1)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政府的衰败过程;(2)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两个纲领);(3)太平天国对孔子及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具有世界意义。

简答:7. 太平天国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无法制止统治集团内部的腐化,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2)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

(3)对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缺乏理性的认识。

8. 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是革命的主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9. 洋务派主要代表:奕訢(中央代表倡导洋务的首领)、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刘(坤一)。

10.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作为综理洋务的中央机关。总理衙门大臣有:奕訢、桂良、文祥。

11.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最先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是冯桂芬,后来张之洞在他的《劝

学篇》中进一步概括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2.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其次是加强海防、边防,抵御侵略。

13.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第一,兴办近代企业;

第二,建立新式海陆军;福建水师、广东水师、南洋水师、北洋水师(主力、李鸿章管辖)

第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学堂(京师同文馆)、工艺学堂、军事学堂)

江南制造总局,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最重要的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举办民用企业的目的是:解决军事工业所需的原料的需求、交通运输的需求、弥补军用工业的亏空(经费的需求)。

14.(简答):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社会价值观的变化。

15.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西方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16.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17.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18.维新派的宣传活动:

(1)向皇帝上书(“公车上书”康有为旗手)

(2)著书立说(康的“两考”、梁《变法通义》、谭《仁学》、严复《天演论》)(3)介绍外国变法经验(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4)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办报纸:上海《时务报》(梁)、天津《国闻报》(严)、湖南《湘报》(严)

设学堂:万木草堂(康)、时务学堂(梁)

19. 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张之洞的《劝学篇》成为对抗维新变法的代表作)

第一、要不要变法;

第二,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第三,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兴西学。

论战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20.“百日维新”:1898.6.11,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到1898.9.21,慈禧太后发动宫廷政变,重新“训政”,共103天。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裁减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等。

经济方面:保护、奖励农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等。

军事方面:裁撤绿营,改练新式陆军等。

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创设京师大学堂,广设学堂;提倡西学,翻译西书,派人出国留学等。

21.“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光仁

22.简答: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戊戌维新运动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2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主要原因:(1)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2)维新派自身的局限(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第三,脱离人民群众)。

次要原因:(1)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维新派无严密组织、不掌握军队;(3)没有发动群众支持。

24.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历史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三章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2)清末“新政”破产;(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力量增强。

2. 1901年,清末“新政”

“新政”的原因:为了取得外国列强的信任;平息国内民怨;安抚统治阶级各派;拉拢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

“新政”的内容:(1)改革官制,整顿吏制;(2)改革兵制,训练新军;(3)改革学制,提倡新学,从1906年起废除科学考试;(4)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新政”的目的: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骨干力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4.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与组织工作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

邹容:《革命军》,阐述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第一个喊出了“中华共和国”的口号。

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揭露清政府已经是“洋人的朝廷”。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继1894年兴中会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重要的有华兴会(黄兴)、光复会(蔡元培)、科学补习所、岳王会等。

5.同盟会的建立

时间:1905年8月;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总理)、黄兴;机关报:《民报》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标志着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6.三民主义学说

(1)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内容: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国家。

评价:第一,进步性是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清朝统治者,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

第二,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帝主张;没有明确把汉族军阀、官僚、地主作为革命对象。

(2)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内容: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评价:第一,进步性:为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一套建国方案,在理论上解决了当时民主革命迫切需要解决的革命目的问题。

第二,局限性:没有明确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也难以保障人民的真正权利。

(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最具特色的内容)

内容: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属于原主,革命后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评价:局限性是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难以成为发动农民的理论武器。

对三民主义整体评价:

进步性: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在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推动了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局限性:

第一,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

第二,革命派只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

第三,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封建主义联系起来,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7.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革命派:孙中山,《民报》

改良派:康有为,《新民丛报》

第一,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这是论战的焦点)

第二,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第三,要不要社会革命;

论战的意义: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力量的壮大。

8. 1911年4月,黄兴领导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

9. 1911年5月,保路运动。清政府将川汉、粵汉铁路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南、湖北、广东、四川人民的保路运动,以四川省最为激烈。四川总督赵尔丰制造了成都血案。

10.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共进会、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联合行动,控制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11.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标志着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覆灭。

12.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3.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政权;

(2)在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1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

(1)“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设行政、司法、立法机关;

(3)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评价: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它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15.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国的建立,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4)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变化。

(5)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16.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第二,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第三,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发挥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作用。

17.辛亥革命的教训: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18.北洋军阀的统治(1912—1927年)

第一,政治上,北洋军阀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1)镇压“二次革命”;(2)总统制代替内阁制;(3)复辟帝制(袁世凯、张勋)

第二,经济上,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三,文化上,北洋政府尊孔复古。

19.孙中山为挽救共和所作的努力

(1)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反袁)

(2)1914年,成立中华革命党(反袁)

(3)1915年,发动护国运动(反袁)

(4)1917年,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反段)

(5)1920—1922年,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第二次护法运动的失败,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新文化运动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上海,《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2.主要阵地:《新青年》编辑部和北京大学。

3.主要代表:陈独秀、蔡元培、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4.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5.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及意义

性质: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由民主主义知识分子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启蒙运动。

简答:历史意义:(1)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2)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3)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条件。

6.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1)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臵于优先地位,但脱离社会实践,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3)在实行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7.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十月革命给中国一个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以新的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3)十月革命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8.李大钊:最先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

主要代表作:《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

9. 五四运动的爆发条件

(1)新的时代条件:十月革命开辟的新时代;

(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产业工人达200万;

(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10.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6月3日以前,以北京为中心,以学生为主力;

6月3日以后,以上海为中心,以工人为主力。

11.简答: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场真正的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12.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分为三类:

第一类: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陈独秀、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

义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的学说)。

第二类: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杨匏安(《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作了比较确切的阐述)。

第三类:一部分原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活动家: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

13.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1)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和出版。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2)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纷纷涌现。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成立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陈独秀:上海成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新民学会、互助社、觉悟社

(3)大量进步刊物的创办。

《新青年》、《每周评论》、《星期评论》、《湘江评论》、《少年中国》、《觉悟》、《国民》

14.(简答):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

第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第二,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15.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1)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是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成为党的发起组和联络中心。

(2)1920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张申府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

16.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第一,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第二,到工人中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李中主持成立了第一个产业工会:上海机器工会)

第三,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17.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大的召开

时间:1921年7月23日;地点: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后改在嘉兴南湖游船上

代表:12人。另有包惠僧、马林、尼科尔斯基。

主要内容:(1)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2)制定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取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

(3)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党的纪律。

(4)规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

(5)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书记)、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

18.(简答)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历史特点:

(1)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破产之后,得到了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代表的指导和帮助,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马克思主义政党,有一个好的思想基础。

(2)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深受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没有社会改良主义的基础,有一个好阶级基础。

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具有划时代伟大意义。

(1)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19. 中共二大: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的制定(1922年7月)

内容:(1)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2)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3)提出“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方法。

意义: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在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解决了八十多年来没有弄清楚的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问题,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0. 1921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领导工人运动。

21.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香港海员大罢工(起点)、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终点:林祥谦、施洋牺牲)。

22.农民运动:沈定一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村成立第一个农民协会、彭湃在海丰县成立总农会、毛泽东在湘区注重开展农民运动。

23.1923年6月,中共三大:集中讨论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会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中共三大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24.第一次国共合作合作

标志: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新三民主义。

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联盟。

25.创办黄埔军校(1924年5月):军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它同一切旧式军校的根本区别。

26.1925年1月,上海,中共四大召开。中心议题:讨论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的问题。

27.1925年6月,广州、香港工人举行省港大罢工,坚持16个月,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对大革命高潮的形成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28.1925年7月,广州革命政府改组,国民政府成立。

29.1925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北伐的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即: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0.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1)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重要原因;(2)北伐军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3)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

31.1927年,国民政府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胜利。

32.1927年3月,周恩来直接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33.1926年3月、5月,蒋介石制造了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事件,成为国民党内新右派的代表。

34.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

35.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第一,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敌我力量悬殊。第二,革命统一战线内

部出现剧烈的分化,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

主观原因:第一,以陈独秀为代表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犯了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第二,中共还处于幼年时期,没有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第三,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36.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明显提高。

(2)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打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 1928年12月,张学良“改易旗臶”,服从国民政府,标志着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2.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1)建立了庞大的军队;(2)建立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中统和军统;(3)大力推行保甲制度;(4)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3.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经济

(1)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

(2)官僚垄断资本的急剧膨胀(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是从金融业开始的,建立以“四行二局”为中心的金融垄断体系(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央银行、中国农民银行;邮政储蓄金汇业局、中央信托局)。

发行“法币”,是四大银行完成其金融垄断的有决定意义的步骤。

4.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任务。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成为新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目标。

5.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外国资本的压迫、官僚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6.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1)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2)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4)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5)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两面性)

7.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8.主要的中间党派: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邓演达第三党)、乡村建设派(梁漱溟)、中华职业教育会(黄炎培)、中国青年党(曾琦等)、中国国家社会党(张君励等再造派)。

9.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0 年,邓演达第三党)主张:政治上,主张进行“平民革命”,建立平民政权;经济上,主张实行土地国有,实现“耕者有其田”;军事上,策动军事反蒋活动。

10.1927 年7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决定三件大事:(1)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准备南昌起义);(2)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在秋收季节举行暴动;(组织秋收暴动);(3)召集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召开八七会议)

11.“八七会议”(1927.8.7汉口)

自考汉语言文学-训诂学笔记自考复习过程

北京自考“训诂学”复习题一 一、训诂的功能:汉代人去读先秦或更早的典籍,已略有困难;而 到了唐代,一般人对两汉、先秦的典籍,就更不容易懂了。所以,在阅读和研究古代文献时,就需要首先扫清文字障碍,减少语言隔阂。 二、“训诂”这两个字连用,始于汉代的《毛诗诂训传》。唐代的 训诂学家孔颖达在《诗经。周南。关雎》的疏中对“训”和“诂”分别作了解释。他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 三、《毛诗诂训传》,是毛亨为《诗经》所作的传注,简称《毛传》。“传”是一种发明经典大义的体例。“春秋三传”有左丘明的《左传》、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毛亨注释《诗经》虽有叙事,但却以解释语言为主,所以叫《毛诗诂训传》。 四、孔颖达的意思是说,诂和训,是解释语言的两个不同的法则:(一)“诂”是解释“异言”的。所谓“异言”,就是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或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称呼。因时而产生的异言,也就是古语。因地而产生的异言,也就是方言。对因时而异的古语,用当时的今语去解释;对因地而异的方言,用当时的标准语(雅言)去解释,这就是“诂”。 (二)“训”是道形貌的。所谓“道形貌,就是对文献语言的具体的含义,进行形象的描绘、说明。 五、近代学者黄侃先生对“诂”、“训”二字的解释,反映了训诂学进一步发展后所具有的新的含义。‘诂’就是‘故’,‘本来’的 意思;‘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黄侃先生对‘诂训’的解释,说明他已有了词义的系统的观点。在解释词义的时候,首先要推求它的本义,即可以推溯的最原始或最核心的意义,然后沿着词义发展的线索,找出它不同的引申义。这样才能完成对一个多义词词义系统的解释。比如(诗经。大雅。大明),毛亨不把“京”解释作

全国自考2008年1月自考流体力学试题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流体力学试题 课程代码:033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气体与液体的粘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别( ) A .减小、减小 B .增大、减小 C .减小、增大 D .增大、增大 2.MN 曲面上的压力体图为( ) 3.皮托管可以用作测量流体的( ) A .点流速 B .断面平均流速 C .压强 D .流量 4.已知输油管直径d=250mm ,长度l =8000m ,油的密度 =850kg/m 3,运动粘度v=0.2cm 2/s ,若保持层流流态,此时过流断面上轴线处的流速为( ) A .73.6cm/s B .36.8cm/s C. 18.4cm/s D .9.2cm/s 5.如图所示的并联管路,已知两支路的比阻之比a 1/a 2 =1,管长之比l 1/l 2 =2,则两支管的流量之比Q 1/Q 2为( ) A .2 B .2 C .2 2 D .21 6.有一混凝土衬砌的矩形渠道,已知底宽b=2m ,水深h=lm ,粗糙系数n=0.01,底坡i=0.001,则断面平均流速v 为( ) A .4.47m /s B .3.98m /s C .3.16m /s D .1.99m /s 7.若明渠水流为缓流时,则( ) A .h>h c B.dh de <0 C .F r >1 D .i

的单宽流量为( ) A .2.19m 3/s B .2.61m 3/s C .3.10m 3/s D .4.38m 3/s 9.地下水渐变渗流,过流断面上各点的渗透速度按( ) A .线性分布 B .抛物线分布 C .均匀分布 D .对数曲线分布 10.在进行水力模型实验时,要实现有压管流的动力相似,一般应选( ) A .弗劳德准则 B .雷诺准则 C .欧拉准则 D .马赫准则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1.静止流体能承受的表面力为__________。 l2.均匀流是指流线是____________的流动。 13.当流动处于紊流光滑区时,其沿程水头损失h f 与流速v 的_______次方成正比。 14.一管路长l =100m ,水头损失h f =0.8m ,管道d=200mm ,发生均匀流管路的单位面积上边壁摩擦阻力为________Pa 。 l5.管道内水流速度突然变化的因素(如阀门突然关闭)是引发水击的条件,水本身具有_________则是发生水击的内在原因。 16.计算孔口与管嘴出流的损失时,通常只考虑_________损失。 17.欲使水力最优梯形断面渠道的水深和底宽相等,则渠道的边坡系数m 应为_________。 18.当堰顶厚度与堰上水头的比值介于2.5与10之间时,这种堰称为___________。 19.达西装置中的圆筒直径为20cm ,土层厚度为40cm(即两测压管间距为40cm),两测压管的水头差为20cm ,土样的渗透系数k 为0.0l06cm /s ,则测得通过的流量Q 为____________ ml /min 。 20.已知明渠水流模型实验的长度比尺l λ=4,若原型和模型采用同一种流体,则其流量比尺Q λ为 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21.测压管水头 22.水力坡度 23.紊流 24.长管 25.断面单位能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26.一个水深1.5m 、水平截面积为3m×3m 的水箱,箱底接一直径d=200mm ,长为2m 的竖直管,在水箱进水量等于出水量情况下作恒定出流,不计水头损失。试求点3的压强。

流体力学复习要点(计算公式)

D D y S x e P gh2 gh1 h2 h1 b L y C C D D y x P hc 第一章 绪论 单位质量力: m F f B m = 密度值: 3 m kg 1000=水ρ, 3 m kg 13600=水银ρ, 3 m kg 29.1=空气ρ 牛顿内摩擦定律:剪切力: dy du μ τ=, 内摩擦力:dy du A T μ= 动力粘度: ρυ μ= 完全气体状态方程:RT P =ρ 压缩系数: dp d 1dp dV 1ρρκ= -=V (N m 2 ) 膨胀系数:T T V V V d d 1d d 1ρρα - == (1/C ?或1/K) 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 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01;01;01=??-=??-=??- z p z y p Y x p X ρρρ 液体平衡全微分方程:)(zdz ydy xdx dp ++=ρ 液体静力学基本方程:C =+ +=g p z gh p p 0ρρ或 绝对压强、相对压强与真空度:a abs P P P +=;v a abs P P P P -=-= 压强单位换算:水银柱水柱mm 73610/9800012 ===m m N at 2/101325 1m N atm = 注: h g P P →→ρ ; P N at →→2m /98000乘以 2/98000m N P a = 平面上的静水总压力:(1)图算法 Sb P = 作用点e h y D +=α sin 1 ) () 2(32121h h h h L e ++= ρ 若01 =h ,则压强为三角形分布,3 2L e y D == ρ 注:①图算法适合于矩形平面;②计算静水压力首先绘制压强分布图, α 且用相对压强绘制。 (2)解析法 A gh A p P c c ρ== 作用点A y I y y C xc C D + = 矩形12 3 bL I xc = 圆形 64 4 d I xc π= 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 x c x c x A gh A p P ρ==;gV P z ρ= 总压力z x P P P += 与水平面的夹角 x z P P arct an =θ 潜体和浮体的总压力: 0=x P 排浮gV F P z ρ== 第三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 质点加速度的表达式??? ? ? ? ??? ??+??+??+??=??+??+??+??=??+??+??+??=z u u y u u x u u t u a z u u y u u x u u t u a z u u y u u x u u t u a z z z y z x z z y z y y y x y y x z x y x x x x A Q V Q Q Q Q Q G A = === ? 断面平均流速重量流量质量流量体积流量g udA m ρρ 流体的运动微分方程: t z t y t x d du z p z d du y p Y d du x p X = ??-=??-=??- ρρρ1;1;1 不可压缩流体的连续性微分方程 : 0z u y u x u z y x =??+??+?? 恒定元流的连续性方程: dQ A A ==2211d u d u 恒定总流的连续性方程:Q A A ==2211νν 无粘性流体元流伯努利方程:g 2u g p z g 2u g p z 2 2 222 111++=++ρρ 粘性流体元流伯努利方程: w 2 2222111'h g 2u g p z g 2u g p z +++=++ρρ

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填空

填空、选择 一、填空: 1、“训诂”合称始于汉代的《毛诗古训传》。 2、训诂是顺其条理解说故旧之言以教人。 3、古书的注释以毛亨注释的《诗经》的《诗经古训传》为最早。 4、古书的注释以毛亨注释的《诗经》的《诗经古训传》为最早,另一种是从实际语言材料里把“语言单位”抽出来,分门别类来说明意义的体系,这以作者尚难考定的《尔雅》,它是按语义分类编辑的字典为最早。 5、《毛诗诂训传》和《尔雅》这两部书都是古人最初的训诂实践的成果。 6、训诂学的三项任务表明训诂学是沟通古今语义的桥梁。 7、 8、训诂学的根本任务:第一,加强对训诂学史训诂学方法论的研究,实现训诂学自身的建设与发展,第二,总结训诂学的经验,提高训诂工作水平,促进古文教学、古籍整理和词典编纂等。 9、解释词义是训诂学的核心内容。 10、传统训诂学以经书的解释为中心。 11、解释文句包括分析句读、疏通句义、阐明语法这些内容。 12、汉代立《诗》《书》《礼》《易》《春秋》。于学官学校,定为“五经”。王易的一经为《乐经》 13、“尔”是“近”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 14、传统训诂学最大的局限是“崇古”。 15、总释群书语义的代表作是《尔雅》。 16、《释名》东汉·刘熙、《广雅》魏·张揖、《方言》汉·扬雄。 17、音义兼注的专著大致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单注一书的音义已归入注疏类,从略,一是注释群书的如《经典释文》唐·陆德明。 18、《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的许慎。 19、作者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释作注解。这种注释一般叫做“疏”,也叫“正义”。 20、唐人还为汉以下的其他古书作注释,比如司马迁的《史记》,在唐代就有《司马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萧统的《文选》;在唐代就有李善注和五臣注。萧统的《文选》又叫《昭明文选》。 21、史记三家注:唐代就有司马贞的《司马索隐》和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刘宋时期的裴《史记集注》 22、李善注《文选》,几乎全力集中在注明出典方面。 23、汉魏六朝以来利用“四声别义”这一特点给古书注音。 24、朱熹的《大学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集注》合称《四书集注》。 25、严复翻译十八九世纪世界名著,有过“信、达、雅”之说,翻译古文亦然。 26、“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情:实情。 27、以人民往视者。以:有。 28、“谓”:指的是。 29、“或”:说的是。 30、当为(当作)、读为(读曰)、读若(读如)、之言(之为言) 31、使用声训的术语是之言(之为言)。 32、如字:这个术语是用来表明某字当读本音训诂术语,与“破读”、“读破”相对而言。 33、解释词义的方式有互训义界(推因) 34、揭示同义词内在联系及其区别的训诂术语是析言。 35、句读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何休《公羊传注·序》 36、“名与实”是小学研究的主线。 37、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是外在形式的利用 38、作为以形索义的形训,分析字的形体结构必须以推求字的本义为目的。 39、《说文解字》是以形索义的典式。 40、有一种训诂的方法是以形索义,例如“弈”的“大”古代写作(P89页),像一个人正面站立的样子,本义是大;“弈”的“89 ”古代写作# 。本义是围棋。 41、运用以形索义原则须以笔意为据 42、“厥义”即字形中反映的词义,也就是笔意。

自考流体力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0年10月自学考试流体力学试题 课程代码:033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流体在静止时() A.既可以承受压力,也可以承受剪切力 B.既不能承受压力,也不能承受剪切力 C.不能承受压力,可以承受剪切力 D.可以承受压力,不能承受剪切力 2.如图所示,密闭容器上装有U型水银测压计。在同一水平面上1、2、3点上的压强关系为() A.p1=p2=p3 B.p1<p2<p3 C.p1>p2>p3 D.p1>p2=p3 3.恒定流一定是() A.当地加速度为零B.迁移加速度为零 C.向心加速度为零D.质点加速度为零 4.在总流伯努利方程中,压强P是渐变流过流断面上的() A.某点压强B.平均压强 C.最大压强D.最小压强 5.圆管均匀流过流断面上切应力符合() A.均匀分布 B.抛物线分布 C.管轴处为零、管壁处最大的线性分布 D.管壁处为零、管轴处最大的线性分布 6.如图所示,安装高度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的三根长管道的流量关系为() =Q2=Q3 A.Q B.Q l<Q2<Q3

C .Q l >Q 2>Q 3 D .Q l <Q 2=Q 3 7.有压管流中,阀门瞬时完全关闭,最大水击压强?p 的计算公式为( ) A .g cv B .z gT l v 02 C .z T T cv 0ρ D .0cv ρ 8.只适用于明渠均匀流流动状态的判别标准是( ) A .微波波速 B .临界底坡 C .弗劳德数 D .临界水深 9.矩形修圆进口宽顶堰在 >H p 3.0的条件下,其流量系数( ) A .m <0.32 B .m=0.32 C .m=0.36 D .m >0.36 10.用裘皮依公式分析普通完全井浸润线方程时的变量是( ) A .含水层厚度 B .浸润面高度 C .井的半径 D .渗透系数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1.动力粘度μ与运动粘度v 的关系为μ=__________。 12.水的体积模量(体积弹性模量)K =2.1×109N/m 2,压强增加196kPa 后,8m 3水的体积减小 量为__________m 3. 13.液体静力学基本方程z + g p ρ=C 的物理意义是静止液体中各点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__________相等。 14.在紊流光滑区,25.0Re 3164 .0=λ,则沿程水头损失h f 与流速v 的__________次方成正比。 15.绕流阻力包括摩擦阻力和__________阻力。 16.孔口外接短管,成为管嘴出流,增加了阻力,但流量不减,反而增加,这是由于_______ 的作用。 17.共轭水深中跃前水深和跃后水深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 18.宽顶堰发生侧收缩时,局部水头损失增加,__________降低。 19.渗透系数的确定方法有实验室测定法、__________和经验方法三种。 20.采用国际单位制进行量纲分析时,对于不可压缩流体,三个基本量纲分别是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自学考试流体力学名词解释汇总

流体力学名词解释 1. 流动性:流体在静止时不能承受剪切力,或者说任何微小的剪切力作用,都使流体流动,只要剪切力存在,流动就持续进行。 2. 连续介质假设:把流体当做是由密集质点构成的、内部无空隙的连续体来研究。 3. 质点:指大小同所有流动空间相比微不足道,又含有大量分子,具有一定质量的流体微元。 4. 质量力:作用在所取流体体积内每个质点上的力,力的大小与流体的质量成比例。 5. 压缩性:流体受压,分子间距离减小,体积缩小的性质。 6. 膨胀性:流体受热,分子间距离增大,体积膨胀的性质。 7. 等压面:流体中压强相等的空间点构成的面(平面或曲面)。 8. 绝对压强:以没有气体分子存在的完全真空为基准起算的压强。 9. 相对压强:以当地大气压为基准起算的压强。 10. 真空度:指绝对压强不足当地大气压的差值,即相对压强的负值。 11. 真空高度:当测点的绝对压强小于当地大气压,即处于真空状态时,hv=Pv/ ρg也是可以直接量测的高度。 12. 位置水头:z为某点在基准面以上的高度,可直接测量,称为位置高度或位置水头。它的物理意义是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相对于基准面的重力势能,简称位能。 13. 压强水头:hp=p/ρg称为测压管高度或压强水头,物理意义是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压强势能,称为压能。 14. 测压管水头:z+ p/ρg称为测压管水头,是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总势能,物理意义是静止液体中各点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总势能相等。 15. 潜体:全部浸入液体中的物体。 16. 浮体:部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 17. 阿基米德原理:液体作用于潜体或浮体上的总压力,只有铅垂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所排开的液体重量,作用线通过潜体的几何中心。

2018年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训”和“诂”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汉代毛亨所作的《毛诗诂训传》。 □孔颖达认为:“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解释“异言”的,“训”是“道形貌”的。 □《毛诗诂训传名义考》的作者是马瑞辰。 □黄侃先生认为:诂就是故,本来的意思。解释词的本义。训就是顺,引申的意思,解释词的引申义。训诂是用语言来解释语言,包括词的本义和引申义。□训诂工作是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的一种工具性的专 门工作。 □训诂工作主要有三种:注释工作、纂集工作、考证工作。 □训诂材料包括:随文释义的注释材料,跟注释工作相对应;纂集类训诂专书,跟纂集工作相对应;考证材料,与考证工作相对应的材料。 □前人所称的“传”、“说”、“解”、“诠”、“疏”、“证”、“微”、“诂”、“注”、“义证”、“正义”等,都是随文注释的名称。 □纂集类训诂专书有:依物类分篇汇集同训词的《尔雅》;依照据形说义原则用部首统帅文字的《说文解字》;专门纂集声训以明语源的《释名》;沟通方言词与标准语音义的《方言》等。 □考证专书包括:孔颖达《五经正义》;顾炎武《日知录》;王念孙、王引之《读书杂志》与和《经义述闻》;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与《十驾斋养新录》;赵翼《陔余丛考》;沈家本《历代刑法考》;李慈铭《越慢堂日记》; □训诂体例指训诂工作中所运用的训诂体式和条例。它包括对训诂现象的科学解释,对训诂方法科学依据的理论说明和从程序上加以分解,对文献词义的存在形式、运动规律、特点性质的科学论述。 □黄侃说:“训诂者,用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若以此地之语释彼地之语,或以今时之语释昔时之语,虽属训诂之所有事,而非构成之原理。真正之训诂学,即以语言解释语言,初无时地之限域,且论其法式,明其义例,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是也。” □训诂是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材料,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意义的理论。 □训诂学三个时期是:早期训诂学、晚期训诂学、现代训诂学。 □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字的形、音、义)古代合称“小学”。 □训诂学在具体实践中所面临的两大任务是: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 □应用训诂学侧重于实际应用,主要是解读和注释古代文献。 □理论训诂学侧重于理论探讨,如词和义之间的关系等。□应用训诂学和理论训诂学二者的关系是:理论探讨以实际应用为目的,实际应用以理论探讨为指导。 □训诂的产生期在先秦两汉;训诂的深入与扩展期在魏晋隋唐;训诂的更新与变革期在宋元明;训诂实践的兴盛与训诂理论的探讨期在清代;训诂学科学理论的创建期在近现代。 □训诂的萌芽期在先秦,训诂工作的系统化期在两汉。 □训诂发展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再度注释的出现、训诂范围的扩大、集注、集解的出现与字书、韵书、义书的分立。 □再度注释的代表是孔颖达奉敕所作的《五经正义》。 □郭璞注《尔雅》和《方言》。

《流体力学》各章节复习要点..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理想流体:没有粘性的流体 2.惯性:是物体所具有的反抗改变原有运动状态的物理性质。 3.牛顿内摩擦力定律:流体内摩擦力T 的大小与液体性质有关,并与流速梯度和接触面A 成正比而与接触面上的压力无关。 4.膨胀性:在压力不变条件下,流体温度升高时,其体积增大的性质。 5.收缩性:在温度不变条件下,流体在压强作用下,体积缩小的性质。 6.牛顿流体:遵循牛顿粘性定律得流体。 二、填空题 1.流体的动力粘性系数,将随流体的(温度)改变而变化,但随流体的(压力)变化则不大。 2.动力粘度μ的国际单位是(s p a ?或帕·秒)物理单位是(达因·秒/厘米2或2 /cm s dyn ?)。 3.运动粘度的国际单位是(米2/秒、s m /2 ),物理单位是(沱 )。 4.流体就是各个(质点)之间具有很大的(流动性)的连续介质。 5.理想流体是一种设想的没有(粘性)的流体,在流动时各层之间没有相互作用的(切应力), 即没有(摩擦力) 三、单选题 1. 不考虑流体粘性的流体称( )流体。 A A 理想 B 牛顿 C 非牛顿 D 实际 2.温度升高时,空气的粘性( ) B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3.运动粘度的单位是( ) B A .s/m 2 B .m 2/s C .N ?m 2/s D .N ?s/m 2 4.与牛顿内摩擦定律直接有关的因素是( ) C A .切应力与速度 B .切应力与剪切变形 C .切应力与剪切变形速度 D .切应力与压强 5.200℃体积为2.5m 3的水,当温度升至800℃时,其体积变化率为( ) C 200℃时:1ρ=998.23kg/m 3; 800℃时: 2ρ=971.83kg/m 3 A .2.16% B .1.28% C .2.64% D .3.08% 6.温度升高时,水的粘性( )。 A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2.[动力]粘度μ与运动粘度υ的关系为( )。 B A .υμρ= B .μυρ= C .ρυμ = D .μυ=P

全国流体力学自考题目2007年1月

1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流体力学试题 课程代码:033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无粘性流体是( C ) A .符合 p =RT 的流体 B .ρ=0的流体 C.μ=0的流体 D .实际工程中常见的流体 2.水流由水箱流经管径d 1=200mm ,d 2=100mm 的管路后流入大气中,已知出口处v 2=lm/s ,则d 1管段的断面平均流速v 1为( A ) A. 0.25m/s B. 0.5m/s C. 1m/s D. 2m/s 3.某变径管的雷诺数之比Re 1∶Re 2=1∶4,则其管径之比d 1∶d 2,为( D ) A .1∶4 B .1∶2 C .2∶1 D .4∶1 4.如图所示密闭水箱,压力表读数为9800N /m 2,表中心至水箱底的高度h =0.5m , 液面距箱底H =2m ,则液面相对压强为( B ) A .-9800N /m 2 B .-4900N /m 2 C .4900N /m 2 D .9800N /m 2 5.对于水箱水位恒定为4.9m 的薄壁小孔口(孔径为10mm)自由出流,流经孔口的 流量为( A ) A .0.48L/s B .0.63L/s C .1.05L/s D .1.40L/s 6.压力表测得城市给水干管(长管,比阻a=1.07s 2/m 6)某处的水压P =9.8N /cm 2,从此处引出一根水平输出管,如要保证通过的流量Q=l00L /s ,该水压能将水流输送至( D ) A .9.8m B .93.5m C .915.9m D .934.6m 7.实用堰溢流堰顶厚度δ与堰上水头H 符合的条件是( B )

47全国自考流体力学知识点汇总

3347流体力学全国自考 第一章绪论 1、液体和气体统称流体,流体的基本特性是具有流动性。流动性是区别固体和流体的力学特性。 2、连续介质假设:把流体当作是由密集质点构成的、内部无空隙的连续踢来研究。 3、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理论、数值和实验。 4、表面力:通过直接接触,作用在所取流体表面上的力。 5、质量力:作用在所取流体体积内每个质点上的力,因力的大小与流体的质量成比例,故称质量力。重力是最常见的质量力。 6、与流体运动有关的主要物理性质:惯性、粘性和压缩性。 7、惯性: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改变物体的运功状态,都必须客服惯性的作用。 8、粘性:流体在运动过程中出现阻力,产生机械能损失的根源。粘性是流体的内摩擦特性。粘性又可定义为阻抗剪切变形速度的特性。 9、动力粘度:是流体粘性大小的度量,其值越大,流体越粘,流动性越差。 10、液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气体的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1、压缩性:流体受压,分子间距离减小,体积缩小的性质。 12、膨胀性:流体受热,分子间距离增大,体积膨胀的性质。 13、不可压缩流体:流体的每个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密度不变化的流体。 14、气体的粘度不受压强影响,液体的粘度受压强影响也很小。 第二章流体静力学 1、精致流体中的应力具有一下两个特性: 应力的方向沿作用面的内法线方向。 静压强的大小与作用面方位无关。 2、等压面:流体中压强相等的空间点构成的面;等压面与质量力正交。 3、绝对压强是以没有气体分子存在的完全真空为基准起算的压强、 4、相对压强是以当地大气压强为基准起算的压强。 5、真空度:若绝对压强小于当地大气压,相对压强便是负值,有才呢个·又称负压,这种状态用真空度来度量。 6、工业用的各种压力表,因测量元件处于大气压作用之下,测得的压强是改点的绝对压强超过当地大气压的值,乃是相对压强。因此,先跪压强又称为表压强或计示压强。 7、z+p/ρg=C: z为某点在基准面以上的高度,可以直接测量,称为位置高度或位置水头.。 p/ρg=h p,称为测压管高度或压强水头,其物理意义是单位重量的液体具有的压强势能,简称压能。 z+p/ρg称为测压管水头,是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总势能,其物理意义是静止液体中各点单位重量液体具有的总势能相等。 第三章流体动力学基础 1、描述流体运动的两种方法: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 2、拉格朗日法:从整个流体运动是无数个质点运动的综合出发,以个别质点为观察对象来描述,再讲每个质点的运动情况汇总起来,就描述了流体的整个流动。 3、欧拉法:以流体运动的空间点作为观察对象,观察不同时刻各空间点上流体质点的运动,再将每个时刻的情况汇总起来,就描述了整个运动。

自考《训诂学》复习精华

一、填空 1、提出“训诂者,以语言解释语言之谓”观点的是黄侃。 2、用来表明某字当读本音的术语是如字。 3、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更正的术语是当为(当作)。 4、揭示同义词间内在联系及区别的训诂术语是浑言、析言。 5、汉代郑玄对《诗》的注解称为笺。 6、关于《文选》的注解,以注明典故出处来源著称的注解著作是李善著《文选》。 7、将训诂的“训”解释为“说教而教之,必顺其理”的清代学者是段玉裁。 8、将训诂的“诂”解释为“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的清代学者是段玉裁。 9、古人最初的注疏式的训诂实践的成果是()。 10、古人最初的辞书式的训诂实践的成果是《尔雅》。 11、四书集注是指《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集注》《大学集注》。 12、毛传:“思,辞也。”这里的辞指的是文句中的虚词。 13、术语中用来说明虚词的是辞或词。 14、为《史记》作注解的三家注的作者是裴因、司马贞、张守节。 15、“四声别义”大体出现的时间是汉魏六朝。 16、最早将“训诂”合用是汉代毛亨的《毛诗诂训传》。 17、解释文句包括分析句读、疏通句意、阐明语法等几方面的内容。 18、梁代萧统所编的《文选》在唐代主要的注本有李善注、五臣注。 19、汉魏以来的六朝经师利用四声别义的特点为古书注音。 20、《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收录了汉代毛亨的传、汉代郑玄的笺、唐代陆德明的释文、唐代孔颖达的正义。 21、传统训诂学中古人最早的训诂实践的成果是《毛诗古训传》《尔雅》。 22、古书中用来声训的术语是之言(之为言)。 23、训诂学的核心内容是解释词义。 24、〈史记三家注〉包括了刘宋裴因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所隐〉、和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25、朱熹〈四书集注〉包括《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中庸集注》《大学集注》。 26、俞樾所著的训诂学著作有〈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等。 27、“句读”一词最早见于何休所著的〈公羊转注.序〉。 28、〈说文解字〉中最常用的训诂方法是形训。 29、运用以形索义的原则必须以笔意为据。 30、〈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这段话揭示了音义关系的偶然性、约定性。 31、“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中的“成败”是一个偏义的合成词。 32、训诂的方法有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据文正义。 33、笔意是指能反映造字意图的字形。 34、王念孙说:“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他所说的连语指的是连绵词。 35、用反义词解释词义的现象称为反训。 36、“右文说”是由王圣美最早提出来的。 37、对于音义关系的探求,宋代王圣美提出了右文说。 38、“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义界。 39、“盗,逃也。”使用的训诂方式是推因。

自考2017年新大纲《训诂学》真题(一)

2017新大纲《训诂学》真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著作,兼注音义的是()。 A.《尔雅》 B.《经传释词》 C.《经典释文》 D.《释名》 【答案】C 【解析】《经典释文》是古人读经书时用的字典,唐陆德明撰,30卷。它以考证古音为主,兼辨训义,引用了十四部文献《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孝经》、《论语》、《老子》、《庄子》、《尔雅》。 《尔雅》是第一部词典,“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经传释词》解释经传古籍中虚词的专著。清代王引之撰。 《释名》,训解词义的书。汉末刘熙作,《释名》是一部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由来的著作,它就音以说明事物得以如此称名的缘由,并注意到当时的语音与古音的异同。 2、解释正文,同时解释前人注释的训诂术语是()。 A.疏 B.笺 C.音义 D.释文

【答案】A 【解析】笺,也是给书作注解的意思,但注只是对原著做注释,笺既有对原著做的注释,也有对注解做的注释。“音义”,辨音的书叫做音,释义的书叫做义,合起来叫做音义。音义本以辨音释义为主,但往往也从事校勘。音义也有许多别称,如释文、音训、音注、音释、音解等,还可以省称“音”。 释文,解释词语音、义的文字。唐·陆德明有《经典释文》。 3、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也”,句中“政”指()。 A.统治 B.赋税 C.政治制度 D.统治者 【答案】B 【解析】苛政:繁重的徭役赋税。 4、对原文的误字误读进行更正的术语是()。 A.之言 B.当为 C.读若 D.析言 【答案】B 【解析】训诂中改正误字误读,则说“某当为某”之言:格式是“甲之言乙也”、“甲之为言乙也”。使用这两个术语时,必然是声训,除了释义之外,释者与被释者之间有时是同音的关,有时是双声或叠韻的关系。 读若:拟其音注音,多用于拟声注音的训诂学术语析言:析言又称对文、对言,浑言又称通言、统言、散文、散言。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近义词的通别。所谓析言,是指近义词同中有異,而强调其異的一面;所谓浑言,是指着眼其共同性的一面,而不计较其中细微的差别。 5、训诂学史上,“浑言”、“析言”两个术语开始使用于()。 A.东汉 B.唐代

流体力学自考试卷及答案解析10月全国

1 全国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流体力学试题 课程代码:0334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水的密度为1000kg/m 3,运动粘度为1×10-6m 2/s ,其动力粘度为( ) A.1×10-9Pa ·s B.1×10-6Pa ·s C.1×10-3Pa ·s D.1×10-1Pa ·s 2.如图所示一静止容器内盛两种不相混合液体(密度分别为ρ1,ρ2,并且ρ1<ρ2),容器两侧安装有两个测压管,容器和测压管液面高度分别为▽1、▽2、▽3,三个高度的关系为 ( ) A.▽1=▽2=▽3 B.▽1>▽2>▽3 C.▽1=▽2>▽3 D.▽1=▽2<▽3 3下列各组压强值中,完全等值的是( ) A.5mH 2O ,0.5atm ,49kPa B.5mH 2O ,0.5at ,49kPa C.5mH 2O ,0.5at ,50kPa D.5mH 2O ,0.5atm ,50kPa 4.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总流的连续性方程是( ) A.u 1dA 1=u 2dA 2 B.v 1A 1=v 2A 2 C.ρ1u 1dA 1=ρ2u 2dA 2 D.ρ1 v 1A 1=ρ1v 2A 2 5.管道断面突然扩大的局部水头损失等于( ) A.g v v 2)(2 21- B.g v v 22221+

2 C.g v v 2)(2 21+ D. g v v 22221- 6.在相同作用水头下,圆柱形外管嘴的过流能力是相同直径孔口过流能力的( ) A.0.81倍 B.0.95倍 C.1.00倍 D.1.32倍 7.某输水管道,流速v=1.2m/s ,阀门突然关闭引起直接水击,若水击波速c=1100m/s ,其直接水击压强为( ) A.1.00×106Pa B.1.22×106Pa C. 1.32×106P a D.1.42×106Pa 8.微幅干扰水面波在急流和缓流中( ) A.均能向上游传播 B.均不能向上游传播 C.缓流中能向上游传播,急流中能向下游传播 D.急流中能向上游传播,缓流中能向下游传播 9.在宽顶堰非淹没溢流时,水流进入堰口水面降落,在距堰口不远处的水深( ) A.小于临界水深 B.等于临界水深 C.大于临界水深 D.等于正常水深 10.角速度ω,长度l ,重力加速度g 的无量纲组合是( ) A.g l ω B.gl ω C.gl 2 ω D.g l 2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1.越易于压缩的流体,它的压缩系数值越___________。 12.作用在曲面上的静水总压力铅垂分力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中的液体重量。 13.任意空间点上的运动参数都不随时间变化的流动称为___________。 14.渐变流流线的特征为___________。 15.渠道中的水深h 与临界水深h c 相比较,可以判别明渠水流的流动状态,当h

最新10月浙江自考训诂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自学考试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貌 2.递训 3.谓之 4.读破 5.联绵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读书杂志》是清代训诂学家________的代表作。 2.宋人________认为,汉字类在左,义在右,字从某声即具某义。这个观点被人称之为________。 3.明________著《骈雅》七卷,所收词头都是________的,其中有一些是冷僻词,有一些是不见于高文大 典的俗语词。 4.按照这样的解释,我们对训诂这一术语便能得到如下的印象:训就是________,诂(故)就是________。 5.对《说文解字》的研究,在清代达到了空前兴盛的局面。清代《说文》注家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人成就最卓著,通常称他们为《说文》四大家;四家中,________的成就又首屈一指。 6.《尔雅》的前三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训诂的条例有三:一曰________,二曰________,三曰________。 8.近人________的________一书,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唐宋元明诗词曲中的特殊词语作了较为系统的考释研 究。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 俭:俭朴。 2.感物愿及时,每恨靡所挥。( ) 挥:挥酒。 3.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 唧唧:叹息声。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 落英:坠落的(桃)花。

许威汉版训诂学自考论述题

论述: 1何为以形索义?以形索义应注意哪些问题? ⑴以形索义本名形训。形训者据字型分析以求自本义的训诂方法。⑵形训必须使用说文及古文字资料。⑶要分清笔意和笔势。笔意指所用字型能反映文字的本义。笔势为字体演变后,字形不再能反映本初之物象。⑷要防止望文生训。 以形索义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⑴文字形体与词义的关系。字形与字义必相关。,不分析字形可见字本义。例如:《说文》:“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命,使也,从口从令。”都是形训。我们从中看到了字形与词义的关系。⑵古文学与训诂。训释古书要以《说文》为重要依据,同时还要参考古文字。⑶笔意和笔势在运用以形索义这一方法时,必须以笔意为依据,否则就会穿凿附会,导致谬误。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指出:“及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这里所说的“厥意”即字形中反映出的词义,也就是笔意。颜之推《颜氏家训》中曾说:“学者若不信《说文》之说,冥冥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这就是说,颜氏当时的字形已显示不出“一点一画”之意,只有较早的文字才有笔意。发展的结果,字形日益显不出“一点一画”之意,⑷防止望文生训。“望文生训”是古书注释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①因不明古义而望文生训。例如:乐府诗《行行重行行》中的诗句,“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中的“顾”有人误注为“顾,念,想;反,同返。”其实“顾”有还、“返回”义。②因不明通借而望文生训。 2、论“佑文说”? 答:王子邵(圣美)提出“右文说”。“右文说”就是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取名“右文”,是就大部分声符在右而言。“右文”说从形声字的形符与字义的关系着眼,通过字族来研究汉字,揭示汉字孳乳变易的某些特征,为古代语言文字的研究指示了新途径。随着“右文”说的发展,清代发生了“音近义通”说。“音近义通”说却把范围扩大到异形的字;异形字只要音近,义就可通。也可以说,“音近义通”说把“右文”说向前推进了一步。“音近义通”说由王念孙等开其端,由阮元、刘师培等先后发挥。由章太炎、梁启超、刘赜、杨树达等共为推阐,逐渐形成了学术体系。 3、论词义的性质定义与特点? 答:词义者人类最小语言单位—词,与文字之语义内涵。词义有本义和引申义,而文字富有假借义之别。 ⑴词义的概括性。列宁说过:“任何词都是概括了的。”“人”的词义是会说话、能制造劳动工具、过社会生活的脊椎动物,它不是专指一个人,而是指具有以上特征的一切人,⑵词义的客观性。“评法批儒”中把同一个“民”字在《论语》中解释为“奴隶”,证明孔子是奴隶制的辩护士,在《孟子》中反过来解释为“奴隶主”,证明孔子是奴隶制复辟狂。在《商君书》中则解释为“新兴地主阶级”,证明商君是地主阶级政治家。这只是从政治需要出发随心所欲的解释而已。 4、论述字本义与字馀义的关系? ⑴“凡字有本义,有引申假借之馀义焉。⑵守其本义,而弃其馀义者,其失也固;⑶习其馀义而忘其本义者,其失也蔽。⑷蔽与固皆不可以治经。”⑸段玉裁这个见解是在对语言现象作大量的分析之后才提出的。固其为可信。 他在《说文解字·注》中分析了一千一百多字的引申义。许慎的《说文解字》收字九千多,而其中常用字不到半数。段玉裁分析的千余字基本上是常用字,因此段玉裁的分析具有实用性与普遍性。例如:“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注:此宰之本义也,引申为宰制。如“宰”本来是屋内奴隶(所谓“罪人”),因贴近奴隶主,有可能得到奴隶主信用,逐渐具有职权,乃至扩大职权。到了后代,直到成为官僚,执掌国政。这样,“宰”就由贬义演为褒义了。 5、论述方俗词义难释的原因? 答:⑴方俗词义是指方言俗语的语言汇种,词的特殊意义是指方言俗语中语言词汇的词的特殊意义。⑵①训释方俗词义往往会遇到重重困难。其原因在于:第一,可以引证的材料很缺乏,几乎没有合适的字书、词典可查。比如:“睃”字,《词海》、《词源》、《汉语词典》都不收,收了它解释为斜着眼睛看,并且注明“多见于早期白话”(1996年修订本删去这个字),读者才勉强得以解释。第二,记录当时口语的文字往往有多种写法、而且抄写的人和刻印的人文化水平较低,错别字不少。而这些错别字又往往跟方言有关,当时的韵书往往难以作为严格的依据。例如:“们”写作“懑”“门、每”,“这”写作“者”、“遮”(多种写法)。音近误写后就使人费解。第三,中古、近古双音结构的语言单位占多数,但是又没有固定下来,某一语言单位是词还是词组,有时会使人琢磨不定;有时合成词的两个词素的次序不固定,有时出现不规则的缩语,都使人难以确定词义。例如:元剧《勘金环》中的“张千,将问事来。”中的问事:不是审问事由或审问事实,而指刑具,相当一个词,光凭语感或脱离语境来认识,则相当于词组。又例如:“老身便好张主。”张主“即”主张“,词素次序颠倒,容易使人费解。第四,有些少数民族的借词,还没有成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需要从少数民族语的古代文献中去找对应的词。比如:《开诏救忠》剧楔子中的语句“不杀他时,推出辕门,著他牙不了吧!“中的”牙不“又写作”哑步“是蒙古语”走“的意思。 6、论述佛教用语对汉后古代汉语词义的影响? 答:⑴从公元第1世纪到第10世纪,即从东汉到唐宋间,我国和印度的来往,已经有了一千年的历史。⑵在这个期间,我国社会、除了佛教关系以外,其他方面也受到印度的一些影响,佛教用语(包括借词和译词)不可避免地要输入到汉语词汇里来。⑶印度佛

1月自考训诂学自考试题

2011年1月自考训诂学自考试题 浙江省2011年1月自考 训诂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19 一、解释下列训诂术语(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连语 2.读如 3.推原 4.之为言 5.音训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辨析古书异例是训诂学的内容之一,古书异例包括倒文、______、______、变文等。 2.训诂学的作用,大体上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指导语文教学,二、______,三、______。 3.《尔雅?释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这属于训诂方式中的______。 4.析言又称______、______,浑言又称通言、统言、散文、

散言,训诂中用这两个术语来说明______的通别。 5.学习研究训诂所应掌握的基本观点是______、______和唯物的观点。 6.继张相《______》之后,对俗语词研究作出较大贡献的,应首推蒋礼鸿先生的《______》。 7.隋唐时期汇集群书音义的专书,最著者为唐初______的《经典释文》。 8.清代汇释虚词的工具书,有______的《助字辨略》和王引之的______。 9.清代研究《尔雅》的主要著作有______的《尔雅正义》和______的《尔雅义疏》。 10.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一个字的解释,大体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项。 三、辨识下列各题解释的正误(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1.乐府诗《妇病行》:“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 复:又。 2.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 ) 益:副词,更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