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电影欣赏》《课程标准》

《英语电影欣赏》《课程标准》

《英语电影欣赏》《课程标准》
《英语电影欣赏》《课程标准》

附件:

《英语电影欣赏》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外语1077学分:2 建议课时数:45

英文名称:《Appreciating Cinema》

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先修课程:《大学英语》

课程团队负责人及成员: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英语电影欣赏》旨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并进一步促进英语的听说能力。本课程是一门任选课,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及以上年级的各专业学生都可以选修。

《英语电影欣赏》(英文)课程的目的和任务就是通过介绍相应影片故事背景,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型,欣赏经典台词、评析影片所表现的主题等环节,增强我校学生欣赏英美原版电影的能力和水平,加深他们对英美文化社会的了解,提高他们在真实语境中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

1.2设计思路

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大学课堂上的普及,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公选课都开设了英文电影赏析课程。但是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教师的教学方面主要是缺乏规范的教材和适当的教学资料、教学手段单一、教学研究的投入不足等。目前,我国英语影视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同时,很多学生仅仅是抱着看电影的目的选择了这门课程,加之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这门课程并未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随意性很大,甚至导致将影视欣赏课变成了学生的休闲娱乐时间。

解决以上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高校非英语专业的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教学体系。目前存在的首要问题是还没有形成英语影视教学的理论体系,对英语影视课程应该教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教学模式如何等问题要形成系统。

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2.1工作任务

确定一门课程的工作任务首先要考虑这门课程的教学对象的水平和特点。这门课程应该实现两个教学目的,其一是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力和口语的技能,其二是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使学生在专门的听力和口语课程中接受较为系统的训练。

2.2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赏析英文电影以提升语言技能和学习文化,可以在英语氛围中锻炼听力、口语。同时把视听说和英语文化等课程引入英文电影作为辅助的教学手段。

英文电影赏析课程所讲授的内容是英文电影,因此和其它专业开设的其它课程一样,英文电影赏析课程的目的也是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具体的说是教授学生英文电影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英文电影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技能和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教学方针落实情况

4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5.实施建议

5.1教材选用与编写建议

5.1.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与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设计思路。

5.1.2、教材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通过电影实际播放、情景模拟和课后拓展作业等多种手段,使学生通过上述各种教学活动来获得美学认知和欣赏技能。

5.1.3、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应避免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随意性不得过大,甚至导致将影视欣赏课变成了学生的休闲娱乐时间。

5.1.4、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5.2教学建议

英文电影赏析课程不应只停留在影片欣赏的层面上。而是应该引导学生对影片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论。“赏”与“析”相结合才能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为以后的学习乃至进一步的深造打下基础。

5.2.1、常见的评论角度

主题分析:分析电影的主题是电影评论的传统方法。主题是一部电影的主要观点。是编剧和导演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思想。主题是电影的中心思想,它使所有其它的电影元素一类型、角色、叙述、风格一都围绕着它。主题的本质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主题有:广泛的人类问题、人生哲学、宗教和伦理问题、历史问题、国家和国民特征以及社会问题等。

作者论:“作者”指的是在商业化的电影工厂制度的局限下仍然可以在电影中烙上自己独特烙印的人。作者通过运用视觉风格让电影成为一种艺术。

结构主义:这是一种分析现象的手段,其方法是在二元对立系统中分析这个现象的基本结构。

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分析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现象,针对妇女遭受的偏见和歧视进行批判。

心理分析:心理分析学是西格蒙·弗洛伊德建立的关于性格的理论,它从很多方面帮助电影研究。首先,最简单的形式就是通过分析作者的心理对艺术作品进行阐释:其次。对角色的内部心理进行分析:第三,通过分析观众的心理来研究电影。

5.2.2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一些专业影评者的电影评论文章,供学生学习借鉴: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从不同的角度对某一影片进行评论,然后每组选出代表发言,相互交流,加深理解。同时,鉴于这门课程形式上的特殊性,期末考试可以改变传统的方式,采取以电影评论为内容的论文形式,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水平。

5.3教学评价建议

5.3.1、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结合课堂提问、人物对白、课后作业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成绩的评定与管理。

5.3.2、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5.3.3、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结合电影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语言能力及水平。

5.3.4、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

5.4教学建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4.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音视频、视听光盘等多媒体课件,通过搭建起多维、动态、活跃、自主的课程训练平台,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调动。

5.4.2、注重仿真软件的开发利用,如“模拟对白”、“在线答疑”、“模块考试”等,让学生置身于网络学习平台中,积极自主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提高英语电影欣赏的基本美学鉴赏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5.4.3、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加强学生的日常学习自主性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电影欣赏的鉴别的水平。

5.4.4、积极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字图书馆、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课程标准编制要求

课程标准编制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教学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考核方式、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是组织教学、选用教材教参、评价和考核的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它是对传统教学大纲的扩展和延伸,课程标准实施后将取代教学大纲。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高教三十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等有关文件精神,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整体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要求着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切合高等教育教学实际。明确有关先修课程基础,考虑后续课程需求,确立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2、规范性原则。按照国家及有关部委、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或专业提出的规范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充分体现我校的课程特色。 3、适应性原则。课程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反映本课程在专业教育上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基本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发展前景相适应。 4、发展性原则。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学改革成果,适当反映学科的前沿成果,为学生个性培养,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 1、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及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课程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参照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业规范,认证标准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本科后阶段继续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分析,确定符合我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要求的课程内容。 3、根据学科和专业的发展趋势,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课程考核评价办法。

小学学科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简介小学学科课程标准解读 【课程简介】 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作为教师必须要学会研究课程标准。本专题的主要课程目标是要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明确课程标准的特点,掌握课程标准的内容结构,能够意识到教师研究课程标准的意义;对小学数学、小学语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课程标准,能够掌握其学科性质、设计理念、内容构成,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学科教学设计中。 基于以上目标,本专题的内容包括如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课程标准的内涵与特点,从总体上介绍了国家课程标准的内涵、特点、内容构成以及教师研究课程标准的意义。第二部分,分析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标准的内容构成、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对数学课程目标、内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的分析。第三部分,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分析,包括语文课程标准的构成、语文课程的教育理念。第四部分,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的分析,包括综合实践活课程开设的意义、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内容构成以及操作模式与原则。 【课程特色】 《小学学科课程标准解读》专题课程主要特色之一是理论与案例的结合。在课程中从总体上介绍了课程标准的内涵、特点、内容构成等相关理论,从数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学科,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其中结合了大量的学科的案例,使学员能够深入浅出的理解学科的性质、理念、内容构成等。为了促进学员对本专题课程的理解与运用,还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相关学习资源。 小学学科课程标准解读 唐丽芳(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一、课程标准的内涵与特点 (一)什么是课程标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课程标准: 第一,课程标准主要是针对学生在经过某一阶段学习后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解读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姜玉芹 为了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十年磨一剑。经过十年的探索实践,经过十年的洗礼,《义务教育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于今年的2月初正式对外颁布了。现在只要大家打开电脑,就可以浏览到新课标的具体内容,并且相关的解读文章也很多。修订版课标与实验版课标有哪些区别,如何理解2011版课标提出的新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如何理解和落实课标精神等等,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与以前实施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了对照,我们的总体感觉是新的课程标准更加贴近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更加注重语文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新标准的要求更加明确、具体、有条理;新标准内容更加丰富、充实。由于本人能力、水平有限,我没有能力完全解读新课标,只能把一些专家的解读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各位老师做粗浅的汇报,希望能引发大家共同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能时刻关注新的课标。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及老师批评指正。 我们首先首先来看目录 这部分略加修改,调整部分顺序,新增两个字表,具体修改如下: 1.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调到了“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前面,这样的顺序调整,突出了重点——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因为对语文课程实施者教师来说,所关注的是如何进行语文教学,如何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至于如何编写教科书主要是教科书编写人员的事,与广大一线教师关系不大。 2.在“附录”中新增了两个字表,一是“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二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新增这两个字表进一步突出了识字写字的重要地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英语教学的普及,我们的母语教育有所弱化,特别是识字写字有所淡化,目前许多学生学英语投放的精力远远超过语文,注重了电脑打字,忽视了书写训练。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甚至是大学生,他们的汉字学得很不扎实,文章中错别字较多,汉字书写极不规范,书写能力有所下降。为此,新课标修改稿新增两个字表,旨在突出识字写字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第一部分前言

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项目

Unit 1 Making a difference I. Teaching aims and demands II. Teaching goals 1.Talk about science and scientists 2.Practise describing people and debating 3.Learn more about the infinitive 4.Write a descriptive paragraph III. Teaching periods. Four periods IV Teaching methods. Period 1 listen and speak way

Period 2 Do some reading Period 3. Language points study Period 4. Writing ability. The first period Listening & Speaking Ability goals Enabl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science and scientists Help them learn to describe people and practice debating. Learning ability goals Let Ss learn how to debate by talking about which bran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useful to society.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Learn the patterns used to describe people and debating.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How to describe people and how to debate. Teaching methods 1.Listening to the tape ( individuals). 2.Group work Debating (cooperative learning). Teaching aids Mutli -media Teaching procedures & ways StepⅰWarming up Show the photos of some great people on the Powerpoint .Ask students whether they know who they are and what they are famous for .Then show the quotes on the Powerpoint. Ask students to match the pictures with the quotes. Then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quotes. Stepⅱ: Listening T: After talking about the scientists, we will listen to the tape. Please try to judge who the famous scientists described on the tape are. And finish the exercises. After listening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whole class. After checking the answers, ask students what they are interested in .They are requested to write a short paragraph about what they would like to invent, discover, or be. They are given five minutes to finish it. StepⅲSpeaking Show the five branches Biology, Maths , Chemistry, Phys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on the Powerpoint. Show the useful expressions on the Powerpoint. StepⅳPractice Three minutes later, the debate begins. After the debate, the teacher will sum up. The Second Period Reading Ability goals Learn the story of Stephen Hawking ad encourage students to become strong-minded. From his story students should learn to solve problems with scientific methods. Learning ability goals

课程标准参考

课程标准 【注:以下内容可按照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模板填写: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填写A 模板;项目化课程填写B模板;整周实训课程填写C模板;其它课程填写D模板】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说明课程是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还是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或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 说明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本课程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养的哪些专业能力定位,服务于哪些岗位要求开设本课程的;如是公共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养的哪些职业素质或者能力定位,服务于从事哪些职业工作要求开设的课程;专门为掌握知识、拓展专业素质开设的课程可以按照传统的描述方式。 (二)先修后续课程 除说明本课程的前导后续课程外,还应说明本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 二.课程设计思路 首先说明课程设计的理念;其次在分析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说明学习情境中教学内容选取和排序思路。 最好能用表格描述通过学习领域学习来培养行动领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首先描述课程的总体目标。用具体、明确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实际能够达到的能力目标——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用××做××”。这里所说的“做”,是指“完成专业任务”,不是指“掌握知识”。所以,“能理解××概念,能掌握××定义,能回答××问题”之类,都不是我们要求的能力目标。课程的能力目标包括:①对项目任务的理解、分析、表达能力;②项目任务的执行能力;③对项目任务结果的展示、分析、评价能力;④对工作环境的熟悉能力;⑤按照规范操作的能力;⑥按照安全要求操作的能力;⑦主要工具的使用能力;⑧事故的处理能力;⑨在复杂环境中做事、与人竞争协作的能力;⑩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等。 应首先分析本课程直接服务的后续课程,这些课程需要本课程的哪些知识、能力、素质,再联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说明本课程在能力、知识、素质等方面应有哪些新的要求。 【然后分类叙述具体目标,采用如下三种目标的描述:】 (一)能力目标 【注:尽可能使用清晰、便于理解及可操作的行为动词,知识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知道”“了解”“懂得”“掌握”“熟悉”之类的动词;能力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物流仓储管理软件”;素质目标的表述建议采用“获得、形成、树立、提高、发挥、发展”等词。】 1.*** (1) ① 2. 3. (二)知识目标 1.*** (1) ① 2.

最新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必读资料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工作规程 一、目的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教学计划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教师授课、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评估和检查教育、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和考核的依据。为确保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及实施规范有序,保证人才培养达到质量标准,特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院所设置专业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选用、编制、审核、批准、发放、实施及更改。 三、责任分工及工作程序 1.各系负责分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选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对没有适用的,由教研室组织制订,经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系(部)主任同意后汇编成册,报教务处。 2.基础教学系及所属教研室:负责学院各专业的基础课、“两课”、健康教育、艺术鉴赏等课程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选定和编写工作。 3.体育工作部负责体育、军事理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编写。 4.教务处报学院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终审,主管院长批准执行,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5.系、部、教研室应对任课教师执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课程教学大纲的执行。如发现问题应及时解决,妥善处理,并报教务处。 6.教务处负责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提出指导性意见;并对各系、教研室、教师对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进行抽查。 7.主管副院长负责对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实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决定奖惩。 四、工作要求 1.各专业各课程都必须有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教学大纲(课程标

准)。凡已通过教学改革,进行课程体系整合序化的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应制定相应课程标准;一般专业或课程必须有教学大纲(后附考核方案)。 2.教学大纲编制和下达的时间 各系应在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批准后,即组织教研室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并下达《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任务书》,应在二个月内编制出下一个学期应开课程的教学大纲; 教务处应于每学期放假一个月前将审查批准后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下达到各系部;教务员应在放假前一个月内把《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连同教学任务书一起下达到各系、任课教师。 3.教学大纲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和更改。 教研室接到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编制任务书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本程序的要求组织编制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并交专业负责人审核后报系部主任批准; 系部报经教务处审核后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上交主管副院长批准后才能执行; 经主管副院长批准执行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由教务处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各系、教研室接到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后应及时连同教学任务书一起下达到任课教师; 对已经审批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在执行过程中,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方面有较大变动,须由任课教师提出变动意见,教研室研究,并报系、教务处审查,经主管副院长批准后执行。 五、附件 1.《教学大纲编制要求》 2.《课程标准编制要求》 3.《考核方案制定要求》

最新新课程标准解读方案

《新课程标准》解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校教师的数学学科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根据数学学科的解读要求,特制定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变传统的教材分析为具有科研意义的课标解读,探索一种高效的课标解读流程和一套评价考核课标解读工作的办法,形成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教学标准,从而增强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建立领导小组 课标解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具体要求 1、各学科小组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学校课标解读共组实施方案制定出各学科课标解读工作计划。并针对课标解读任务作出详细分工。 2、各学科要针对课标解读共组开展研讨,大力借鉴外校在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成熟经验。 3、各位教师要求人人参与,依托教材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最终目的开展解读。对于工作不积极,承担任务不按时完成的不予评优表先。 4、各小组在开展课标解读工作方面的过程性资料要及时上交学校教导处。 四、解读流程 (1)课标解读的流程包括三个环节: 个体研读——同伴互助——实践反思。 (一)个体研读 在个体研读前,教研组内先进行内容标准的整体梳理,事先让每一位教师有一个宏观的视野。然后进行分工,可以按照教学内容的单元分配,根据教师个体的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读。 (二)同伴互助 在自主研读课标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解读的内容在学科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要多提供经验和策略建议,思维敏捷的年轻教师要多提出具有新意的办法和点子,这样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力争做到让组内教师“带着 问题和思考来,带着收获经验和建议离开”。 (三)实践反思

课程标准参考格式(杨青华教育学)

《幼儿教育学基础》课程教学标准 课程名称:幼儿教育学基础 总学时:80课时 1.课程的基本属性:本课程是幼儿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初步形成运用现代幼儿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幼儿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它涵盖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全部内容,偏重于研究幼儿教育的宏观指导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在完成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中起着核心作用。 2.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主要研究3~6岁幼儿教育规律和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规律,需要不断地吸收和综合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如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幼儿园各课教法、中外幼儿教育史等等,这样有利于拓宽知识面,提高实践能力,加深对书本知识、对教育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本课程着重对幼儿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有其与其它课程不同的学科特色。 本课程教学两条线并举,既突出理论性的学习,又加强实践性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学前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并学会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形成科学的幼儿教育观,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技巧,以获得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需的综合应用能力,形成从事幼儿园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我国幼儿园教育改革对新时代幼儿教师的职业要求,形成职业能力。 3.主要内容: 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幼儿园教育的基础知识,幼儿和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我国幼儿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幼儿园全面发展教育;第二部分:教师和幼儿,幼儿园环境,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第三部分:幼儿园教育的实施:幼儿园课程,幼儿游戏,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容模板

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与内容 课程标准编写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编写说明”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课程的性质即指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等。任务指说明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生学完课程后,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分别应达到的程度。教学要求可根据课程的性质使用相应的定性词汇,对教学内容作不同层次的要求。例如:有关定义、定理、性质、特征等慨念的内容可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有关计算、解法、公式、法则等方法的内容,可按“学习、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要求;实验(实践环节)可按“观察、学会、掌握、应用”等几个层次要求。 3. 主要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说明本课程教学所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实验仪器、设备、教学辅助设施等。 4.实践环节:提出本课程所学需要的实践环节,如实验、上机、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确定其名称、主要内容与要求和学时分配。 5.学时数分配:说明学时数(用表格形式表示),分章列出讲授、实验、讨论和习题时数等。 6. 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7.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8.课程考试与评估:简要说明本课程的考核形式及评估方法。如:考核形式:应用性独立作业、课堂回答和解决问题、闭卷考试几种形式相结合。评估方法:注重多元评价,知识与能力并重;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并重;学校职能部门评价、教师自评、互评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激励性功能。 9.一些说明:可对本课程相关问题,如教学内容的详略和增删处理上等作一些补充说明。 第二部分为“教学内容纲要”部分。这一部分是对课程内容的具体说明,具体的教学内容要按章节顺序编写。 每一章要说明以下3项内容:1.该章的基本要求与基本知识点。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3.教学重点和难点。 每一节要详细说明本节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时要求。内容详略以能表达清楚知识、技能的范围和深度为限,充分反映课程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体现出课程的特点。

2011版新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刘美林8.29 一、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 1、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摘要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课程标准自身发展的需要 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

最新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 以新课标为标志,我国新一轮课改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范围向前大力推进。如何按照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取得顶期的教学效果,对初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能力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教改制度的变革,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才能保障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适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 一、整体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能力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

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新课标体系已革新了传统课程体系,由过去的以学科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本的轨道上来。作为初中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深刻认识、整体把握新课标,以新课标为指导,着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自觉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积极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只有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标,并将新课标贯穿于实际教学中,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灵活运用教材的开发能力 我国初中数学教材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有了很大变化,一本教材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不同版本多样化的教材应运而生。新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编写只是奠基性的,它明确了每个学段的目标,至于每个年级学什么、学多少、怎么学,没有做具体规定。与过去《大纲》相比,课程标准在内容的知识体系方面有增有删,学习要求方面有升有降,结构组合方面有分有合,表现形式方面有显有隐。新增了蕴涵着全新教育理念的“课题学习”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代数方面,“统计与概率”一章,华东师大版本数学教材从7年级就开始介绍统

中职课程标准模板讲课讲稿

中职课程标准模板

附件1: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参考格式 《××××》课程标准 (黑体,三号,居中,1.5倍行距) 一、课程概述(黑体,四号,加粗, 1.5倍行距。下同) (一)制定依据(宋体,小四号,加粗,首行缩进2个字符,1.5倍行 距。下同) 本标准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正文: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间距20磅。下同)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的性质课程是××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是×××专业必修课(选修课),是校企(院)合作开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具体要体现:课程要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本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或明显的促进作用,要反映本课程与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主要指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工作任务的结构模式、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活动设计目的、课时安排说明、学习程度用语说明等。 可以结合专业提出有专业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例如:针对行业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课堂+医院”、“课堂与车间合一”等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 (四)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 (如任务完成的需要、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应职业资格标准等)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经过课程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对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二)分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 突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要求,从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要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三方面入手。要深化对职业能力的理解,既要重视外显化、行为化的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要求,又要重视职业能力的内隐性、过程性、动态性。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安排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

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课程标准是实施专业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基本教学指导文件,是配置教学资源、组织教学、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为加强课程建设,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明确本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课程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和素质培养,防止片面强调本课程的学科系统性、完整性;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又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国际人”的要求。 2.公共课、基础课既要满足专业课教学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又要体现高等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求;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基础课可进行模块化或融合式课程改革,有些内容模块可归到专业核心课程结合工作任务进行一体化教学;课程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模式,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 3.专业课程应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对接职业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专业核心课程开发要进行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突破知识技能取向,通过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的教学过程,学生掌握实际工作的过程和方法,自我构建个人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发展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4.要充分考虑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条件,处理好教学的先进性与可行性的关系。要创造条件加大校内外生产性(或仿真生产)实训比例;切实在顶岗实习中体现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保证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场所的学习成为一个整体。 5.坚持以学生为本,体现统一要求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鼓励学生适应自身基础和智能特点发展个性。课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培养合作共事能力,增强自信。基础课程要适应学生需要组织分级教学,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 二、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 凡专业培养计划中规定开设的课程(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均应制订课程标准。同一门课程在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根据各自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编制相适应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格式要求见附件1、附件2、附件3。 三、课程标准的编制程序 1.课程标准由各系部组织相关教研室制订,在专业带头人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研讨课程开发及课程标准编制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

课程标准基本要求

螃黎明职业大学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蒈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定位、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是编选教材、组织教学、评价和考核等基本依据,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为做好编制专业课程标准工作,特制订本要求。 芄一、编制专业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螄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 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芁二、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膇1. 系统性原则。要着眼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切合高职教育教学实际,确立素质、知识与能力“三位一体”课程教学目标,统筹安排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实施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科学分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实现课程教学的最优化设计

莄2. 发展性原则。紧跟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及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膅3. 实用性原则。课程内容要符合企业、行业相应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国家和行业职业标准相结合,反映本课程对学生素质、知识与能力等专业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体现本课程教学目标的针对性、教学内容的对接性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羂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 芀1.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课程性质、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要求。 莄2. 依据职业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确定职业岗位的核心技能。 莁3. 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重构课程教学内容,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多元评价办法。 蒀四、编制课程标准的程序 羈1. 专题调研。根据本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开展职业岗位工种、工序、项目技术等所需的职业素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调研,形成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资料。 蒄2. 编写初稿。在研读教学文件资料和进行本课程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基础上,构建课程结构框架,把职业分析和教学任务分析转化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内容,编写课

课程标准制定要求

镇江高专 关于制订课程标准的原则及管理办法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依据教育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形成为重点而确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 容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制订,对于明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制订课程实施方案,规范课程的教学过程,指导任课教师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规范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制订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一)体现职业性原则 课程标准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的要求进行编写,参照职业资格标准编写,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不能只凭编写人的主观想象,或只依据某一教材进行编写,更不能将教材的目录作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提纲。 (二)突出能力原则 以能力分析为基础设计课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组织教学、以能力形成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以企业认可的能力指标体系评价学 习成果。突出能力就是要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 标准确定教学内容,要将课程教学内容项目化,着眼于探索建立工 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 有效教学模式。 (三)可学习性原则 “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经验为起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四)规范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力求文字严谨、术语规范、简明扼要,公共基础课 等有特殊要求的课程可对统一格式进行调整。 (五)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便于任课教师参照执行。 (六)创新性原则 打破传统职业教育的约束,构建适合现代职教理念的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就业、职业发展 和个体职业生涯的需求。 二、课程标准的制订程序 1.课程标准的制(修)定由课程所属系(部)负责,在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主持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贯彻学校制订课程标准的各项原则和具体要求,准确理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经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课程标准编写的基本思路;安排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负责执笔起草。 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要在实 践专家研讨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由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课程标准设计工作。 2.课程标准应由对课程有研究、直接从事课程教学的教师负责起草,教研室负责组织相关教师、企业技术人员,集体讨论修改,形成课程标准初稿。系(部)组织由行业企业专家、技能能手参加的课程标准审核专家组对课程标准初稿论证审议后,系(部)主任审批签字报送教务处备案(以专业为单位按以理论课程、理实一体课程和实

【免费下载】高职各专业课程标准的结构内容及编制格式

高职各专业课程标准的结构内容及编制格式 本次课程标准的结构及编制格式主要参照《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的结构与基本内容 【课程名称】 【适用专业】 1.前言 1.1 课程性质 1.2 设计思路 2.课程目标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4.2 教学建议 4.3 教学评价 4.4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正文具体内容编制说明 课程性质 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所承担的任务。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指出本课程 相关的先修课及后续课。 设计思路 课程标准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本地区对技能人才的能力要求,针对中等职业学 校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进行课程项目设计与开发,形成从简单到复 杂的系统化教学项目,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营造“易学乐学”的学习氛围,重 视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①针对市场需求,以学生为本,选取循序渐进的典型工作项目“学习包”为载体

构建学习情境,营造“易学乐学”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②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小组化教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典型工作项目的教学过程贴近工作过程,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此问题的考虑,典型工作项目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案例”、“知识讲授”、“操作演示”、“技能拓展”4个环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③借助校内外实训基地平台,构建循环螺旋上升式实训体系,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要求。 ④保持课程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课程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和核心技能传授为出发点来构建教学体系。因此,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学习情境载体可以替换,导入案例也可以替换,实现课程的开放性,课程内容始终保持鲜活。在进行项目驱动教学时,不以具体的项目实现为教学目标,向学生强调项目成果优劣取决于创新,并采用加分机制积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课程目标 确定开设该课程应实现的教育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后应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的学习,能按不同的要求,提出学生“能做什么”、“会什么”的明确规定。 课程内容及要求 按工作任务或项目编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活动设计一定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基于工作过程来设计。 实施建议 实施本课程标准的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做简要说明。 ①教材编写 建议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等 ②教学建议 ③教学评价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体育新课程标准解读 1 理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更多地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安排教学,教学过程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这一切都只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让我们已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技能发展,不仅需要教师自身提高专业水平,尤其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的实验与科学研究,要求我们要具有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转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口号,其实也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新理念: 1.1坚持“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是所有学校课程中唯一与生命延续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理应为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合格、健全的国民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学校教育课程中都不可能缺少体育课程,这是因为体育课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程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方面所起到作用是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例如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课程标准认为:“体育可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以达到中国传统五育并重的教育宗旨。”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运动项目进行学习锻炼,都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以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1.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兴趣是激发和保持学生行为的内部动力,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而运动兴趣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又特别重要,因此只有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兴趣,并使体育活动成为学生自己的内部需要,他们才会自觉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因此,体育课程应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学生有了运动的兴趣才会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才能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才能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也才会将体育活动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体育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意味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感受和情感体验,重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但并不排斥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指导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但并不是要过分强调教师自己的指导作用,也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示范和讲解,应该留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释放情绪和体验愉快,并获得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1.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课程是为所有学生所设置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因此,体育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关注,都能体验到体育学习的乐趣,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和进步。许多国家或地区,特别强调这一问题,例如美国加里福利州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种种差异,为所有学生规划学习进程,并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让所有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乐趣。”要以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教学工作,我们必须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所关注的是学生如何通过身体活动去实现健康目标;实际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健康教育强调的是在学好体育基本技能与发展身体过程中,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今后我国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课堂的行为表现,更要重视学生在课外坚持锻炼身体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