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津健脾二至丸的功效与作用

生津健脾二至丸的功效与作用

生津健脾二至丸的功效与作用
生津健脾二至丸的功效与作用

生津健脾二至丸的功效与作用

生津健脾二至丸,作为传统中药方剂在我国应用的历史已很悠久。我国很多的药物学著作中都将其列为上品,且记述了生津健脾二至丸的神奇功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拼音名】

Shēng Jīn Jiàn Píèr Zhì Wán

【处方】

当归身(去芦,酒浸洗)1两5钱,川芎1两,白芍药(酒浸洗,晒干)2两,熟地黄(肥壮沉实者,酒浸,晒干)2两,人参(去芦,坚实者)5钱,白茯苓(洁白坚实者,去皮)1两,白术(坚白者,去梗,洗净)1两5钱,陈皮(红薄者,晒干,洗净)1两,枸杞子(鲜红润小者)2两,山茱萸(鲜红肉厚者,酒浸,去核,晒干)2两,菟丝子(酒淘洗去土,酒浸,捣成饼,晒干)

1两,琐阳(酥炙)5钱,杜仲(去粗皮,细切,生姜汁拌,炒

去丝净)1两,肉苁蓉(竹刀刮去鳞,酒浸,细切,晒干)1两,巴戟天(连珠者,酒浸,去心,晒干)1两,远志(甘草水浸,去心,晒干)1两,干山药1两,莲芯(白莲者佳)1两,牛膝(去芦,酒浸,晒干)1两,辽5味5钱。

【制法】

上各为细末,炼蜜入人乳半碗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生精健脾,补血气,壮筋骨,却百疾,养寿生子。主

【用法用量】

每服50-70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摘录】

《摄生众妙方》卷二

上面已经详细为大家推荐了生津健脾二至丸,大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熬制不同的养生方剂,尤其是家中有老人和小孩的家庭,更应该照顾老人和小孩的身体需要。

补益方之二至丸

二至丸 【方源】:《医方集解》 【组成】:女贞子、旱莲草(一方加桑葚干为丸,或桑葚熬膏和入) 【用法】:女贞子不定量,蒸熟阴干,碾细筛净,将旱莲草不拘量水煮3次,取汁煎熬,浓缩成流浸膏,适量加蜂蜜搅匀;或加干桑葚于旱莲草混合煎熬,如上法浓缩百膏,仍适量加蜂蜜搅匀,女贞子粉末拌入和为丸,每丸约重15克,置玻璃缸中待用。早、晚各服1丸,开水送下。 【功效】:补肾养肝。 【主治】:肝肾阴虚。症见口苦咽干,头昏眼花,失眠多梦,腰膝酸软,下肢痿软,遗精,早年发白等。 【方解】:本方所治为肝肾阴亏症,所见诸症即属肝肾阴亏为主症。其病机为肝肾阴亏虚。阴虚精血亏损,筋骨失养,故腰膝酸软,下肢酸软;阴虚火旺,魂不守舍,精关不固,阴精不得上荣,故头昏目眩,早年须发;故口苦咽干,失眠多梦,遗精滑脱。治宜补肾养肝。 本方为平补肝肾之剂。方中女贞子甘苦凉,滋肾补肝,辅旱莲草甘酸寒,滋阴益精,凉血止血。本方药味少,药性温和,补而不滞,宜常服用。至于又方加甘寒之桑葚,更加强了滋养肝肾之效。 【按语】:本方以头晕目眩、耳鸣、舌质红少苔、脉弦细为

辨证要点。现代多用本方治疗高血压病、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复发性腺周口疮、萎缩性鼻炎、齿衄、鼻衄、耳鸣、失眠、斑秃、脱发、经行咯血、闭经、不孕、功能性子宫出血、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慢性咽炎、带下过多等。改作汤剂,阴虚甚,加生地、玄参、麦冬;血虚,加白芍、首乌、枸杞子;脾虚,加山药、白术;肾阴虚,加阿胶、龟板;阳虚,加补骨脂、巴戟天、仙灵脾等。 【同名方】:《世医得效方》二至丸,本方由鹿角、炮附子、麋角、桂心、炒补骨脂、炒杜仲、鹿茸构成。功能温阳益肾强腰。主治肾气亏虚,腰痛不可伸屈。

2019-2020年安徽省资格从业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试题精选含答案解析(六十七)

2019-2020年安徽省资格从业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试题 精选含答案解析(六十七) 一、单选题-1 能祛寒止痛的药是 A香附 B青皮 C川楝子 D荔枝核 E化橘红 【答案】D 【解析】 荔枝核【功效】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主治病证】(1)寒疝腹痛,睾丸肿痛。(2)痛经,产后腹痛。(3)肝胃不和胃脘痛。 二、单选题-2 患者,女,20岁。昨日起突发小便频数,尿道灼热涩痛,溺色黄赤,伴微有恶寒,少腹拘急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证属湿热下注,膀胱气化失司,治拟清热利湿通淋,予以车前子、滑石同用。车前子、滑石共有的功效是 A利水消肿 B利湿泄浊

C健脾渗湿 D利胆退黄 E利尿通淋 【答案】E 【解析】 车前子的功效是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明目,清肺化痰;滑石的功效是利尿通淋,清解暑热;外用清热收湿敛疮。二者共同功效为利水通淋,故本题选E。 三、单选题-3 药物组成中有党参的是 A苏子降气丸 B蛤蚧定喘丸 C小青龙合剂 D镇咳宁糖浆 E桂龙咳喘宁胶囊 【答案】B 【解析】 蛤蚧定喘丸【功能主治】滋阴清肺,止咳平喘。用于肺肾两虚、阴虚肺热所致的虚痨久咳、年老哮喘、气短烦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 四、单选题-4 旋覆花的功效是

A燥湿化痰,消痞散结 B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C温肺祛痰,利气散结 D消痰行水,降气止呕 E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答案】D 【解析】 旋覆花功效是消痰行水,降气止呕;主治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痰饮蓄结之胸膈痞闷;噫气,呕吐。故本题选D。 五、单选题-5 白及的功效是 A大蓟 B仙鹤草 C白及 D白茅根 E槐花 【答案】C 【解析】 白及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主治病证有:①咳血,衄血,吐血,外伤出血。②疮痈肿毒,烫伤,手足皲裂,肛裂。③肺痈而咳吐腥痰脓血日渐减少

儿童基本常用药品

儿童基本常用药品 小儿咽扁颗粒 功效主治:清热利咽,解毒止痛。用于肺实热引起的咽候肿痛,口舌糜烂,咳嗽痰盛,咽炎喉炎,扁桃体炎。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1--2岁,一次4g,一日2次;3----5岁,一次4g,一日3次;6----14岁,一次8g,一日2----3次。 小儿化痰止咳颗粒(泰生) 功效主治:本品为儿科咳嗽类非处方药药品。祛痰镇咳。用于小儿支气管炎所致的咳嗽、咯痰。 头孢拉定颗粒 功效主治: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急性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常用量,一次0.25-0.5g,每小时1次,感染较严重的一次可增至1g,但日用量不得超过4g。儿童常用量按体重一次6.25-12.5mg,每6小时一次 健儿消食口服液 功效主治:健脾益胃,理气消食。用于小儿饮食不节损伤脾胃引起的纳呆食少,脘腹涨满,手足心热,自汗乏力,大便不调,以至厌食,恶食。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岁以内一次半袋,一岁至三岁一次半袋至一袋,四岁至七岁一次1至1.5袋,八岁至十二岁一次两袋,一日两次. 阿苯片(鼎克) 功效主治:用于6岁以下小儿退热、镇痛、镇惊。 用法用量:口服。小儿用量见下表:2~3岁,12~14公斤,0.5~1片/次。4~6岁,16~20公斤,1.5~2片/次。若症状不缓解,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不超过4次。小儿化痰止咳糖浆(童克玢) 功效主治:祛痰止咳。用于小儿支气管炎所致的咳嗽、咯痰。 用法用量:口服,一岁至二岁一次2~3ml,二岁至五岁一次3~5ml,六岁至十岁一次5~10ml,一岁以内酌减;一日3~4次。 感冒清热颗粒(冲剂) 功效主治: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袋,一日2次 维生素AD滴剂(鱼肝油滴剂) 功效主治:用于预防和治疗维生素A及D的缺乏症。如佝偻病、骨软化症、亚临床维生素A 缺乏引起的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易感性增高、夜盲症、干眼症、皮肤干燥角化及老年骨质疏松症等 用法用量:口服。将胶囊尖端剪开或刺破,将液体滴入婴儿口中或直接嚼服胶丸。1岁以上小儿,一次1粒,一日1次 盐酸小檗碱片(盐酸黄连素片) 功效主治:用于治疗肠道感染、腹泻 小柴胡冲剂 功效主治:解表散热、疏肝和胃。用于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用法用量:开水冲服,一次10~20g,一日3次。 盐酸小檗碱片(盐酸黄连素片) 功效主治:用于治疗肠道感染、腹泻

佛手散的功效与作用

佛手散的功效与作用 季节变化时身体很容易感到“躁动”,口干舌燥、心烦躁动,而中医中的方剂就可以有效的调节身体中的各个机能,缓解心情。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佛手散这种方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处方】 当归川芎黄耆各30克北柴胡前胡各7.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主治产后血虚劳倦,盗汗,多困少力,咳嗽。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桃、柳枝各9厘米,枣子、乌梅各1枚,生姜3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 《妇人大全良方》卷二十一

【处方】 当归2钱,川芎4钱,益母草5钱。 【制法】 上锉1剂。 【功能主治】 妊娠6-7个月,因事筑(??石盖)着胎,或子死腹中,恶露下,痛不已,口噤欲绝。用此探之,若不损则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损,即便逐下。 【用法用量】 水1盏,入酒1盏,再煎1沸,温服;如人行5里,再进1服。 【摘录】 《古今医鉴》卷十二 【处方】 汉防己、草龙胆、川芎、当归、黄连各等分。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眼暴发如10日痛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酒各1盏,浸1日,同煎5-7分,去滓热服,临时加减。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七十引《烟霞圣效方》 【处方】 乳香(炒)2钱,焰消2钱,青黛2钱。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眼肿痛。 【用法用量】 口中含水,鼻内(口畜??)之。

【摘录】 《普济方》卷七十四引《卫生宝鉴》 【处方】 米壳4两,人参6分半,川芎6分半,陈皮6分半,没药2钱半,乳香2钱半,麻黄1两,当归1两,甘草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诸疮痛不可忍。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煎服。 【摘录】 《普济方》卷二七二 【处方】 天南星1枚(重1两者,用新薄荷1束捣碎同水浸7日7夜,取

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

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 五苓散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对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效果,五苓散可以说是医者喜用,患者乐意接受的一味方剂,但运用不当,服食方法不对,疗效会减弱。下面来谈谈五苓散的主要功效与服用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处方】 茯苓180g 泽泻300g 猪苓180g 肉桂120g 白术(炒)180g 【性状】 淡黄色的粉末;气微香,味微辛。 【炮制】 上五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功能主治】 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用于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贮藏】 密封,防潮。 【摘录】 《中国药典》 【处方】 泽泻(二钱半)肉桂(一两)赤茯苓(一两半)猪苓(一两半) 【炮制】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中暑烦渴,身热头痛,霍乱吐泻,小便赤色,心神恍惚。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白汤调下,不拘时服。 【备注】 一方加辰砂,名辰砂五苓散。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 泽泻(三钱),猪苓、茯苓、白术,各二钱。官桂(去皮.一钱)。 【功能主治】 治发汗后,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渴欲饮水,脉浮,小便不利者。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 泽泻二十五两,白术、猪苓(去皮)、赤茯苓(去皮),各十五两。肉桂(去粗皮)十两。 【炮制】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治伤寒、温热病,表里未解,头痛发热,口燥咽干,烦渴饮水,或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者,宜服之。又治霍乱吐利,躁渴引饮。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热汤调下,不计时候,服讫多饮热汤,有汗出即愈。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别名】 猪苓散(《太平圣惠方》卷九)、五苓汤(《宣明论方》卷五)。 【处方】 猪苓10克(去皮)泽泻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桂枝7克(去皮) 【制法】 上五味,捣为散。

左归丸合二至丸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诸症64例

左归丸合二至丸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诸症64例2001年以来,笔者用左归丸合二至丸治疗肾阴虚型围绝经期诸症6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64例均为门诊女性患者。年龄42~56岁,病程1~3年40例,3年以上24例,64例均经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患者均有月经紊乱、月经提前量少、崩或漏、经色鲜红或停经、潮热、汗出、情绪波动大。伴有头晕、头胀、头痛40例;伴四肢轻度浮肿麻木36例,伴失眠44例,中下腹坠胀感12例。 1.2治疗方法:左归丸功效是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主治:精髓亏损,阳失潜涵,封藏失司所致的真阴不足。基本方:熟地、山药炒、枸杞、山茱萸、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二至丸功能为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眩晕耳鸣、目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方剂组成为女贞子、旱莲草。两方合用,有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物质代谢,并能明显改善卵巢功能。失眠加夜交藤、茯神、柏子仁,腰膝酸痛加杜仲、牛膝。每剂用煎药机熬好,分成4小包,每日服3次,每次1包。在服药期间停服西药,1月为1疗程,3个疗程无效,改用它药。在服药期间,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适应这一生理变化,对此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1.3疗效标准:临床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均有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1.4治疗结果:临床痊愈40例(占6 2.5%),显效8例(占12.5%),有效8例(占12.5%),无效8例,总有效率87.5%。 2典型病例 患者,女,49岁。月经紊乱,月经提前量少,经色鲜红,头晕耳鸣,口干,腰膝酸软,烘热汗出,五心烦热,皮肤干燥,大便秘,小便黄,舌红少苔,脉弦细。辨证为肾阴亏虚。治疗方法:滋养肾阴,佐以养阳。方药:熟地、山药炒、枸杞、山茱萸、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板胶、女贞子、旱莲草。每剂用煎

经典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试题50题含答案

经典中药学专业知识二试题50题含答案 单选题 1、白头翁除清热解毒外,又能 A息风止痉 B活血消肿 C疏散风热 D利尿通淋 E凉血止痢 答案:E 白头翁【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单选题 2、患者,女,26岁。小便色赤,热涩疼痛,带下臭秽,阴痒难忍,而且新产之后,乳汁不下,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舌淡红,苔薄黄,脉细数。对患者“乳汁不下,小便涩痛”,治疗上首选药组是 A利水通淋,解暑 B利水通淋,敛疮 C利水通淋,清肺 D利水通淋,润肠 E利水通淋,下乳 答案:E

木通【来源】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通的干燥藤茎。【性味归经】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性能特点】本品苦寒泄降,通行经脉,主入心与小肠经,兼入膀胱经。上清心火,下利小便,导热下行。善利水通淋、泄热,能通经下乳。既为治湿热淋痛与水肿之要药,又为治心火上炎、下移小肠之良药,还为治乳汁不下及湿热痹痛之佳品。【功效】利水通淋,泄热,通经下乳。 单选题 3、用于外感风热所致的喉痹、急性扁桃体炎的是 A冰硼散 B六神丸 C珠黄散 D锡类散 E清音丸 答案:B 冰硼散的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排除A。六神丸的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化腐止痛,故本题选B。珠黄散的功能是清热解毒,祛腐生肌,排除C。锡类散的功能是解毒化腐,敛疮,排除D。清音丸的功能是清热利咽,生津润燥,排除E。 单选题 4、患者,女,18岁,学生。自幼多病,平素易感冒,近半年来汗出较多,恶风,遇劳则甚,伴面色少华,体倦乏力,声低气怯,舌淡,苔薄白,脉弱。经中医辨证后用玉屏风胶囊。玉屏风胶囊的功能是 A湿热下注扰动精室所致遗精、早泄者不宜用 B肝经湿热所致的遗尿与膀胱湿热所致的小便频数者忌用 C热病汗出、阴虚盗汗者慎用

儿童发育迟缓饮食上吃什么可以补救

儿童发育迟缓饮食上吃什么可以补救 发育迟缓小儿吃什么有利于发育?干细胞中心发育迟缓饮食 北京名仕医院干细胞研究中心专家指出,小儿发育迟缓从功能锻炼和饮食方面都是需要注意一下的。干细胞专家说小儿发育迟缓症大多发生在先天禀赋不足和脾胃失养的1~3岁小儿,临床常兼见智力低下、神情呆滞、萎靡不振、皮肤苍白、四肢发凉、食少不化等。本症可用食疗来调养,以下介绍几例药膳方。 鹌鹑猪肤膏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小儿发育迟缓 用料:猪皮1000克,猪骨头500克,鹌鹑蛋15个,面粉300克,蜂蜜、姜汁各50毫升。 制法:先将猪皮刮去猪毛及猪皮内层的脂肪,剔除猪骨上附着的脂肪,洗净,放锅内,加水适量,文火熬至极烂如糊,取出猪骨,用纱布滤去粗渣;另将面粉加水400毫升调稀,放锅内与猪皮汁混和,把鹌鹑蛋去壳取蛋液混和,再加入蜂蜜及姜汁,煮沸拌匀,取出候凉,即凝成胶冻状,置冰箱内保存。 服法:每次30~50克,随意服食。每日2-3次。 功效:猪皮内含有一种胶原蛋白物质,对人体的皮肤、筋健、软骨和结缔组织等具有重要的营养作用;猪骨含钙质丰富;鹌鹑蛋含丰富的卵磷脂。本方对发育迟缓诸证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 枸杞山药炖鹌鹑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小儿发育迟缓 用料:淮山药15克,枸杞子9克,桂圆肉6克,鹌鹑1只。 制法:先将鹌鹑去毛及内脏洗净,沸水烫过,放炖盅内,加入药材配料及适量汤水,隔火炖熟,调味后饮汤吃肉佐膳。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小儿发育迟缓 功效:淮山药健脾补肾;枸杞子补肾明目;桂圆肉补脑安神。体弱气血不足的儿童食之有滋补强身之功。猪骨番茄汤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小儿发育迟缓 用料:猪骨250克,番茄150克 制法:猪骨用水洗净,放锅里加适量水煲汤,先武火后文火熬至汤浓时,把西红柿洗净切开,煮烂,调味后饮汤吃番茄佐餐。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小儿发育迟缓 功效:猪骨含钙丰富,能壮筋骨助长发育;配以番茄有开胃、增长发育的功效。 龟板猪髓粥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小儿发育迟缓 用料:龟板30克,骨碎补15克,猪骨髓250克,大米适量。 制法:先将骨髓用刀背敲碎;龟板洗净打碎;砂锅加适量水煮沸;把大米淘净放入,再把猪髓、龟板放入煲约30分钟后加入骨碎补煲至大米开花后,将龟板、猪髓、骨碎补药材取起,调味后喝粥。 功效:猪骨髓性甘温,能补阴益脑,小儿软骨病多吃有益,如配合吃含钙质蔬菜功效更显。龟板滋阴强筋骨,对小儿缺钙也有帮助。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小儿发育迟缓 菠菜猪肝鸡蛋汤 用料:净菠菜200克,猪肝50克,鸡蛋1个: 制法:把菠菜洗净,猪肝切片。置锅加适量水,煮沸后放菠菜煮软,将猪肝用味料及淀粉拌过放入锅内煮熟时卧入鸡蛋,调味后食之。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小儿发育迟缓 功效:菠菜含钙质丰富,对缺钙儿童有强身之功;猪肝补血,营养价值高;鸡蛋含卵磷脂,补脑强身。对“五迟”症、视力差的儿童有良好效果。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小儿发育迟缓 良姜羊骨粥 用料:羊胫骨300克,高良姜10克,陈皮6克,生姜3克,草果1枚,大米100克。 制法:先将羊骨洗净后敲碎与大米一齐先煲30分钟,再把四味药材放入锅内,煲成粥,去掉药材,调味后吃粥。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小儿发育迟缓 功效:羊胫骨含大量磷酸钙以及磷、钠、钾、铁、氟、骨胶原等.有益肝肾、强筋骨、固牙齿、健脑补血之功。良姜温中散寒,止痛。陈皮、生姜、草果为健脾散寒之品,并可去羊骨的羶味及增强药力。 芡实羊肾栗子羹 用料:羊肾1枚,栗子肉6粒,芡实25克,鸡蛋1个,味精、盐、糖、麻油、胡椒粉、生油、淀粉各适量。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小儿发育迟缓

地龙的功效与作用

地龙的功效: 地龙性寒,味咸。功能:清热、平肝、止喘、通络。归肝、胃、肺、膀胱经。功能清热平肝、熄风止痉、平喘、利尿、通络除痹。主治高热烦躁、惊痫抽搐、肺热喘咳、热结尿闭、痹痛肢麻、半身不遂,以及疮疡肿毒等证。主治高热狂燥,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半身不遂等。地龙提供取液有良好的定咳平喘的作用。蚯蚓灰与玫瑰油混合能织秃发。 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息风止痉,作用不强。清热作用好,清肝热,还能明显退壮热,发烧降体温。对热盛生风和温热病或小儿惊风有壮热的可用。但不常用,因为它息风止痉作用弱,且新鲜的退壮热和息风止痉作用更明显,干了汤剂作用就不明显,干品用的最多的是通络或舒筋活络,通经就是舒筋活络,使关节拘挛、屈伸不利缓解。活络,疏通脉络或经络,改善麻木偏瘫、口眼歪斜都常用。偏瘫和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配伍如黄芪、红花、川芎平喘。可用于肺热的哮喘。利尿消肿。用于湿热水肿。用的最多的是通络和平喘。平喘就是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 1.清热息风,用于高热惊痫、癫狂。地龙咸寒降泄,性走窜,既能息风止痉,又善清解高热,故适用于高热所致的狂躁,惊风抽搐,癫痫等症。治疗温病热极生风神昏谵语、痉挛抽搐,可单用本品煎服取效,或与钩藤、牛黄、白僵蚕等息风止痉药同用。治疗小儿惊风,高热、惊抽,可以本品研烂,与朱砂共为丸服。治疗高热狂躁或癫痫,常单用鲜品,同盐化为水,饮服。 2.通经活络,用于痹证及半身不遂。地龙长于通行经络,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肢节不利之证。因其性寒能清热,故适宜治疗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之热痹,常与防己、秦艽、忍冬藤等除湿热、通经络药物配伍。亦用治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可与川乌、天南星、乳香等配伍,如小活络丹。治疗气虚血滞,中风后经络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常与黄芪、当归、川芎等配伍,如补阳还五汤。 3.清肺平喘,用于肺热哮喘。本品又清肺热平喘。用治邪热壅肺,肺失肃降之喘息不止,喉中哮鸣有声者,单用研末内服即效,亦可与麻黄、石膏、杏仁等同用。 4.清热利尿,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本品咸寒走下入肾,

中医内科学治法方药总结(打印版)

一、感冒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 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A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B 内伤咳嗽 1.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2.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3.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4.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二、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合参苓白术散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四、噎膈 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 2瘀血内结:滋阴养血、破血行瘀通幽汤 3津亏热结: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 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补气运脾汤 五、呃逆 A 实证 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平呃丁香散 2胃火上逆:清胃泻热,降逆平呃竹叶石膏汤 3气机郁滞:顺气解郁,和胃降逆五磨饮子 B 虚证 1脾胃阳虚:温补脾胃,降逆止呃理中丸 2胃阴不足:养胃生津,降逆止呃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 五、哮证 A.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B.缓解期 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补益肺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六、喘证 A.实喘 1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3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B.虚喘 1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 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合蛤蚧粉 七、痰饮 A、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或已椒苈黄丸 B、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 饮停胸胁:逐水祛饮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 3 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 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 C、溢饮表寒里饮: 发表化饮小青龙汤 D、支饮 1 寒饮伏肺:温肺化饮小青龙汤 2 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八、血证 A 鼻衄 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2 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3 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 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B 齿衄 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2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C 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 肝火犯肺: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 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D 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 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 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E 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或槐角丸 2 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 3 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F 尿血 1下焦湿热: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 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 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4 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G 紫斑 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 2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 3 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九、心悸 1 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 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 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4 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收集到的养胃食谱及小药方

收集的养胃食谱及小药方 只是一些收集的小方法,希望可以帮助胃不好的人。 用饮食疗法或小中药养胃的话也没坏处.下面介绍一下: 1.取橘络3克(果皮内层的筋络)、生姜6克,水煎加红糖服用,对受寒胃痛者有一定疗效。这个偏方中的橘络起到了理气、通络止痛的作用。而生姜的作用则是能够发表散寒、温中,至于红糖的药效,中医营养学认为,红糖性温,能“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 2.清晨养胃汤 材料:红枣50克,带蚕蛹的蚕茧20个,适量白糖。 做法:1.将洗净的红枣,和蚕茧一起入锅,加800克水。 2.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15分钟。 3.滤汁入大碗,加入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汤甜味美,养胃健脾,润肺生津。 3.桑椹三明治 材料:切片面包若干(无味或咸味)、桑椹罐头1瓶。 做法:1.将桑椹罐头打开,舀出3~4粒桑椹粒放在面包上。 2.再舀几勺桑椹汁,均匀地浇在面包片上,将面包片对折即可。 功效:不仅养胃,还具有明目、清肝及健脑的作用。 4.早晚养胃粥 材料:粳米50克、大枣10个、莲子20克。 做法:1.莲子用温水泡软、去芯,粳米淘洗干净,大枣洗净。 2.三者同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旺火煮开后,文火熬煮成粥。 3.根据个人口味调味后早晚食用。 功效:养胃健脾,还可防治缺铁性贫血。 5.清炖鲫鱼 原料:鲫鱼1条,橘皮10克,生姜50克,胡椒2克,吴茱萸2克,黄酒50克,盐、葱、味精适量。 制法:将鲫鱼去鳞及内脏,生姜切片后放鱼上几片,其余和橘皮、胡椒、吴茱萸一起纱布包填鱼腹内,加入黄酒、盐、葱、和水15毫升,隔水清蒸半小时,取出药包加入味精即可。服法:佐餐食用。 功效:温胃止痛,克辅治虚寒胃痛,对清水腹泻,腹痛也有效。 砂仁肚条 原料:砂仁10克,猪肚1000克,花椒、胡椒、葱白、生姜适量。 制法:按烧菜的一般方法制作。 服法:佐餐食用。

旱莲草的功效与作用

旱莲草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目录*一、旱莲草的简介*二、旱莲草的功效与作用*三、旱莲草的市场信息1. 旱莲草的价格2. 旱莲草的选购方法3. 旱莲草的保存方法 旱莲草的简介旱莲草又叫墨斗草,其性凉、味甘、酸,功能养阴补肾、凉血止血,适用于肝肾阴虚之眩晕、须发早白、吐血、尿血、衄血、便血、带下、淋浊等。旱莲草含有皂甙、挥发油、鞣质、维生素A、旱莲草素等成分。鳢肠 (读音:lǐ cháng )(学名:Eclipta prostrata)是菊科鳢肠属的植物。分布于田边或路旁、河边以及中国大陆的全国各地等地,生长于海拔0米至1900米的地区,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全国广布种。常见于田梗,沟溪边湿地。全草药用,能收敛、止血、补肝肾之功效。外用治疗跖疣。产全国各省区。生于河边,田边或路旁。全草入药,有凉血、止血、消肿、强壮之功效。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 旱莲草的功效与作用1、功效作用 性味:味甘、酸,性凉。归经:肾经、肝经。功效:滋补肝肾,乌须固齿,凉血止血。主治:肝肾不足,眩晕耳鸣,视物昏花,腰膝酸软,发白齿摇,劳淋带浊,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血痢,崩漏,外伤出血。用法用量:服:煎汤,0.3~1两;熬膏、捣汁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撒或捣绒塞鼻。

2、临床应用 2.1、旱莲草治血痢:旱莲草、铁苋菜各15g。煎服。(《安徽中草药》) 。 2.2、旱莲草治白喉:旱莲草60~90g。捣烂,加盐少许,冲开水去渣服。服后吐出涎沫。(《岭南草药志》) 。 2.3、旱莲草能清上补下,又能变白为黑,理腰膝,壮筋骨,强阴不足,酒色痰火人服尤更奇效:冬至日取冬青不拘多少,阴干,以蜜酒拌透,盦一昼夜,粗布袋擦去皮,晒干,为末,新瓦瓶收贮;待夏至日取旱莲草数十斤,捣自然汁熬膏,和前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临卧时酒送下。(《医便》二至丸)。 2.4、旱莲草治妇女阴道痒:墨斗草120g。煎水服;或另加钓藤根少许,并煎汁,加白矾少许外洗。(《重庆草药》)。 2.5、旱莲草治虚损百病,久服发白再黑,返者还童:猪牙草(即早莲蓬)取汁,桑椹子取汁各以磁盘晒为膏,冬青子酒浸,九蒸九晒为末。上各等分,炼蜜为丸梧子大,每服六七丸,空心淡盐汤送下。(《简便单方》) 。 旱莲草的市场信息 1、旱莲草的价格旱莲草的价格约为0.8元/50克。

生脉散

1方名 生脉散 2异名 生脉汤(《丹溪心法》卷一); 参麦散(《遵生八笺》卷四; 生脉饮(《兰台轨范》引《医录》); 人参生脉散(《症因脉治》卷二); 定肺汤(《医林绳墨大全》卷二); 参麦五味饮(《胎产心法》卷下)。

《医学启源》 4分类 补益剂-补气 5组成 人参(9克)麦门冬(9克)五味子(6克) 6功用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7主治 1、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苦,脉虚数。 2、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本方常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神经衰弱所致咳嗽和心烦失眠,以及心脏病心律不齐属气阴两虚者。生脉散经剂型改革后制成的生脉注射液,经药理研究证实,具有毒性小、安全度大的特点,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及冠心病、内分泌失调等病属气阴两虚者。) 8用法 长流水煎,不拘时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9禁忌 若属外邪未解,或暑病热盛,气阴未伤者,均不宜用。久咳肺虚。亦应在阴伤气耗,纯虚无邪时,方可使用。 10方解 本方所治为温热、暑热之邪,耗气伤阴,或久咳伤肺,气阴两虚之证。温暑之邪袭人,热蒸汗泄,最易耗气伤津,导致气阴两伤之证。肺主皮毛,暑伤肺气,卫外失固,津液外泄,故汗多;肺主气,肺气受损,故气短懒言、神疲乏力;阴伤而津液不足以上承,则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或虚细,乃气阴两伤之象。咳嗽日久伤肺,气阴不足者,亦可见上述征象,治宜益气养阴生津。方中人参甘温,益元气,补肺气,生津液,是为君药。麦门冬甘寒养阴清热,润肺生津,用以为臣。人参、麦冬合用,则益气养阴之功益彰。五味子酸温,敛肺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气充脉复,故名“生脉”。《医方集解》说:“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至于久咳肺伤,气阴两虚证,取其益气养阴,敛肺止咳,令气阴两复,肺润津生,诸症可平。

9种果实、种子类补益中药的核苷类成分分析

中医中药 ·186· 维吾尔医药 此,改善此类口服生物利用度的方法就不能和化学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相一致。 二、影响中药制剂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的因素 由于口服给药时,药物在达到腔静脉之前,首先沿着胃肠道向下移动并且通过肠道壁以及肝脏,大多数药物发挥其药理活性。对于中药活性成分一般都是分为一个或者几个单体的混合物,每一个单体的溶解度、胃肠粘膜渗透性、中药制剂中各个单体的相互作用以及每一个单体的稳定性都能够影响其生物利用度。药物的溶解度是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前提,对于难溶性并且溶解速度很慢的药物,人体对其的吸收速度就很慢。当药物溶解或者是溶出之后,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到血液循环中,在一般情况下,需要有合适的油水分配系数来实现较好的粘膜透过性。人体在吸收的过程中,由于肠腔内的生理环境比较复杂,药物在肠腔内的总量总会受到水解以及肠道菌群、代谢等影响,从而降低了药物由血浆以及胃肠道的排泌。针对此种现象,必须根据药物自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改善方法,最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三、中药制剂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的改善方法 到目前为止,有很多研究者对于中药制剂口服吸收生物利用的改善提出了很多办法。提高中药制剂口服的生物利用度最为主要的是研究其中药活性成分,同时研究其机制,从而有目的、有方向以及有重点的进行给药剂型的选择,相应的就减少了给药剂型的盲目性。 1、提高中药中活性成分在胃肠道的稳定性 大多数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但是口服后的生物利用度并不是很高。国内学者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角度出发[2],通过整体动物实验,结合肠道原位灌流模型以及细胞模型,通过此实验模型,得出大黄素、大黄酚以及芹菜素等多酚类的化合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比较低。通过此种实验表明,可以应用代谢酶抑制剂,来增强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 2、延长中药活性成分在胃肠道的转运时间 药物在胃肠道的转运时间过短,势必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以及溶出度,从而影响其生物利用度。例如:葛根具有生津、解肌退热等作用,从中药物中含有比较高的葛根素,但是水溶性以及脂溶性比较差。因此, 国内研究者通过选用大鼠在体肠内的吸收模型[3] ,研究其吸收机制,发现葛根素黄铜在整个肠道都有所吸收。所以,可以增加其葛根素在胃肠道的转运时间,制作具有生物粘附性的胶囊、片剂等,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3、增强其渗透性 中药活性成分的渗透性直接性的影响到生物利用度,因此,增强其渗透性是尤为重要的。例如:三七总皂苷,它是中药三七的主要有效部位,其中含量比较高的就是人参皂苷Rg 1 (Rg 1)以及人参皂苷Rb 1(Rb 1)。在临床中,多以混合物的形式口服给药。在我国的学者都是采Caco 一2细胞以及动物等模型来研究三七总皂苷中的Rg 1 (Rg 1)以及Rb 1(Rb 1)在胃肠道的稳定性[4]。因此,在研究制剂的过程中,注重提高药物的粘膜透过性,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4、提高其溶解度以及溶出度 药物的溶解度以及溶出度直接影响着人体对中药的吸收,因此,要想改善生物利用度,必须提高中药制剂活性成分的溶解度以及溶出度。例如:靛玉红做为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症的有效成分,溶解度非常不理想,同时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比较低,严重影响在临床中的使用效果。有相关学者研究出[5],靛玉红在胃肠道吸收时不受到P-糖蛋白 以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影响,因此,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增加靛玉红的溶解度以及溶出度提高其生物利用度。主要是利用分离粘膜法、翻转肠囊法等来考察其自乳化制药系统的跨膜转运作用。 四、展望 在我国现代药剂学中,通过制剂技术来提高中药制剂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已经很多,然而,这些研究并不深入,还处于表面状态,对于活性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并没有过多的文献做出报道,因此,今后的研究方向,应该注重活性成分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中药制剂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参考文献: [1]Amidon GL ,Lennernas H .Shah VP ,et a1.A theoretical basis for a bio —pharmaceutic drug classification :the correlation of in vitro drug productdissolution and in vivo bioavailability .Pharm Res.1995,(12):413-420. [2]杨蕊,苏乐群,黄欣.齐墩果酸自微乳大鼠在体胃肠道吸收动力学研究[J].中药材.2008,31(1 1):1695-1698. [3]张海燕,邬伟魁,芦乾.冰片促进口服药物吸收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09):294-297. [4]高缘,江鲲,李莉.黄芩素纳米混悬液的生物利用度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11,42(04):314-318. [5]谢燕,马越鸣,王长虹.改善中药制剂口服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概况与思考[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1,38(03):195-200. 9种果实、种子类补益中药的核苷类成分分析 沈爱云 如皋市人民医院 江苏 如皋 226500 摘要:目的:分析9种果实、种子类补益中药(枸杞子、大枣、桑椹、覆盆子、菟丝子、龙眼肉、核桃仁、五味子、韭菜子)中的核苷类成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9种补益中药的核苷成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9种中药都含有大量的尿苷;只有大枣中含有环磷酸腺苷。所有药材中,桑椹中的核苷类成分含量最高,且远高于其他药材。结论:在9种果实、种子类补益中药中,普遍存在着核苷类成分,因植物基源的不同,核苷类成分的含量、组分也有所不同。核苷类成分的生物活性与药材的补益功效有着一定相关性,因此可将核苷类成分作为评价药材质量的一项指标。 关键词:核苷类成分;补益中药;高效液相色谱法 补益中药能纠正气血阴阳虚损、不足的病理状态,它是补虚扶正的一类药物[1]。据现代医学研究显示[2],补益中药中含有的核苷类、氨基酸类、糖类、无机元素等水溶性成分,在药物补益功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核苷类成分,是生物细胞生存所必须的一类物质,其能调节免疫功能和中枢神经、促进脑细胞代谢等。日常生活中的食品添加剂、保健品、药品中都广泛应用到了核苷类成分[3]。本研究应用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9种果实、种子类补益中药:枸杞子、大枣、桑椹、覆盆子、菟丝子、龙眼肉、核桃仁、五味子、韭菜子中的核苷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试验仪器:美国Waters 2695型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 2998型二极管阵列检测仪、Empower2色谱工作站;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的KQ-500B 型超声波清洗机(150W );北京赛多利斯BT 125D 型电子天平;上海安亭GL-16G-Ⅱ型离心机;南京EPED 纯水器。 试药:Sigma 公司提供的尿嘧啶、胸苷、胞苷,纯度为98%;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鸟嘌呤、尿苷、肌苷、鸟苷、腺嘌呤、环磷 酸腺苷、腺苷。用以测定各成分含量使用。 实验药材均由中医药权威专家鉴定。 1.2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9种补益中药的核苷成分进行测定。 色谱条件:250mm ×4.6mm 的C18色谱柱(5μm )。流动相:10mmol/L 甲醇(A )+乙酸铵(B ),梯度洗脱0~6min 1%A ;6~15min (1~4%A );15~25min (4~8%A );25~60min (8~20%A );60~68min (20~98%A );68~77min (98%A );77~79min (98%~1%A )。流量为0.5ml/min 、柱温为30℃、波长为26nm 、进样量为10μl 。 制备混合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后,分别对药材的各项成分:尿 嘧啶、鸟嘌呤、腺嘌呤、环磷酸腺苷、胞苷、肌苷、鸟苷、胸苷、腺苷、尿苷)进行测定。 2 结果 9种补益中药的核苷类成分测定结果,详见表1。由表1可知,9种中药都含有大量的鸟苷;只有大枣中含有环磷酸腺苷。所有药材中,桑椹 中的核苷类成分含量最高,且远高于其他药材。 表1 9种补益中药的核苷类成分测定结果(μg/g ) 枸杞子 大枣 桑椹 覆盆子 菟丝子 龙眼肉 核桃仁 五味子 韭菜子 11.3 12.0 191.5 - 21.5 177.9 - - 24.5 - 102.9 481.2 219.8 - - - - 76.8 69.8 17.8 76.9 - - 25.9 - - - - 56.9 - - - - - - - - 35.8 202.8 38.7 15.8 15.6 29.8 - 39.8 - - - - - - - - 30.8 101.8 26.5 148.7 60.5 196.4 16.8 74.2 - 89.9 - - 41.2 - - - - - 25.8 - - 97.8 90.5 138.2 152.4 50.9 27.6 62.4 113.7 144.6 977.5 131.1 176.8 87.6 106.7 69.1 158.3 296.6 396.5 2217.6 540.6 548.7 476.2 261.6 96.7 508.3

姜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姜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用于痰多咳嗽:姜半夏性燥可化痰,其所化之痰,以脾不化湿,聚而成痰者为主,为治湿痰的要药,用于痰湿壅滞、咳嗽气逆等症,常与陈皮、茯苓等配伍;治痰多咳嗽,又常与贝母配伍应用。性温,也可治寒痰,可与白芥子、生姜等同用;因其化痰力佳,故又可治热痰与风痰,治热痰可与瓜蒌、黄芩等配伍;致风痰,宜与天南星等同用。 用于胸脘痞闷,胸痹,结胸:姜半夏有辛散温通、化痰、燥湿之效,可用于痰内阻、胸脘痞闷病症;如寒热互结,可配黄芩、黄连、干姜等同用,可收辛开苦降、散结除痞的功效(如半夏泻心汤)。此外,又常用于胸痹疼痛,配瓜蒌、薤白等同用;治结胸症可与瓜蒌、黄连等同用。 用于瘿瘤瘰历、疮疡肿痛、梅核气:姜半夏可化痰散结,可用以治疗痰湿结聚所致的瘿瘤、瘰历痰核、阴疽肿痛,或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等病症。治瘿瘤瘰历痰核,可与海藻、黄独、贝母等配用。痈疽未溃者可用生半夏配生南星等同研,调醋外敷,有散结消肿的功效。用治梅核气,可配厚朴、紫苏等同用。 白术功效与作用 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医学启源》记载:“除湿益燥,和中益气,温中,去脾胃中湿,除胃热,强脾胃,进饮食,止渴,安胎。” 与白术健脾益气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抗溃疡、保肝、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应激、增强造血功能等作用;其燥湿利水功效与利尿作用有关;而安胎功效与抑制子宫收缩作用有关。白术还有抗氧化、延缓衰老、降血糖、抗凝血、抗肿瘤等作用,白术的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组织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避免有害物质对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白术有延缓老年肾脏衰老的作用,可使老龄的肾脏结构有明显改善。 炒白术功效很多,食用方法也很简单,但常常用于食疗,有预防的作用,炒白术属于中药,我们都知道中药一般无副作用,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白术进行食疗,作用明显、取材方便,是值得推荐的食疗药材,体虚的人们都不妨试一下。 枳实是临床常用的中药,能够破气,散痞,泻痰,消积。临床常用于治胸腹胀满,胸痹,痞痛,痰癖,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等。响石潭下面详细说一下枳实的功效与作用。 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aurantium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sinensisOsbeck的干燥幼果,主产于四川、江西、福建、江苏等地。5~6 月间采集自落的果实,自中部横切为两半,晒干或低温干燥,较小者直接晒干或低温干燥。用时洗净、闷透,切薄片,干燥。生用或麸炒用。 【药性】苦、辛、酸,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用法用量】煎服,3~9g,大量可用至30g。炒后性较平和。

中医治疗肾性血尿经验总结

中医治疗肾性血尿经验总结 血尿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其发病原因各不相同。其中肾性血尿是指排除尿路感染、结石、结核、肿瘤等肾外出血因素,血液单从肾脏中随小便排出体外的疾病。目前现代医学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控制措施,中医治疗也颇为棘手,但中草药对肾性血尿的治疗有着较好的疗效,其在改善临床症状、消除肉眼或镜下血尿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故有必要对目前治疗肾性血尿的有效方案加以总结归纳。 肾性血尿的特点是患者出现单侧肾区钝痛或肾绞痛,常为全程性,呈暗棕色,尿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管型(主要是红细胞管型),显微镜下可见其红细胞有明显的变形、破损,80%以上为畸形红细胞,且大小不等。中医学对本病研究的历史较为悠久,肾炎性血尿在中医历代文献中的记载属“尿血”、“溲血”范畴。中医学对血尿的论述,最早见于《素问》的“热移膀胱”以及《金匮要略》的“热在下焦”。宋代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治尿血诸方》还对血尿的病机作了论述“夫尿血者,是膀胱有客热,血渗于脬故也。血得热而妄行,故因热流散,渗于脬内而尿血也。”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尿血候》认为“心主于血,与小肠合,若心象有热,结于小肠,故小便血也。”临床上亦以湿热夹瘀者为多见,五脏则以心肾为主。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认为由平素人体正气虚弱,劳倦内伤,饮食不节,感受外邪,邪由自身的病灶处,或肌肤,或由咽喉侵袭于肾,而致肺、脾、肾功能失常,水津代谢紊乱。由于平素肾阴亏损,气化失司,虚火妄动,下焦热甚,瘀热互结,邪热灼伤肾络而发血尿。瘀热互结是发病过程中的病理表现,故瘀热又可加重血尿。肾阴不足,虚火妄动是其内因基础,每遇外邪(风、寒、热、毒)感触而反复发作,以至加重。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发生病因颇为复杂,多与免疫变态反应有关,目前无特殊疗法,而中医采用滋阴,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法,常收到满意疗效。 己故著名中医肾病专家时振声教授多年研究认为,细究其病位多在于肾,其病性多属阴虚。至于阴虚的形成,或因素体阴虚复感外邪,或久病伤肾,耗伤肾阴,劳而诱发,故时振声教授立滋肾养阴为治本之法,并将本病分为风热外感、下焦热甚、湿热蕴结、气阴两虚等证型,并创立滋肾化瘀清利汤一方,该方集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