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城小巷的文化意蕴_论陆文夫小说的苏州书写_宋桂友

古城小巷的文化意蕴_论陆文夫小说的苏州书写_宋桂友

古城小巷的文化意蕴_论陆文夫小说的苏州书写_宋桂友
古城小巷的文化意蕴_论陆文夫小说的苏州书写_宋桂友

地方

作为当代杰出作家的陆文夫,他一生的主要时光都生活在古城苏州,他对苏州充满了深情,只要一提到苏州,他的笔下就总是优美,他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把苏州在他心目中璀璨夺目的形象说出来:“苏州城,一颗东方的明珠,一个江南的美人,娴静、高雅、有很深厚的文化教养,又是那么多才多艺,历两千五百年而不衰老,阅尽沧桑后又焕发

青春,实在有点不可思议。”(1)“古老的苏州城……成为东方的明珠”(2)。因为他对于苏州的爱,在一次

“陆文夫作品学术研讨会”上,艾煊说他:“世界这么大,他只写苏州……陆文夫是苏州的,苏州也是陆文夫的,陆文夫是文学上的‘陆苏州’。”“陆苏州”这个雅号十分准确地说明了陆文夫和苏州的“人与城”关系。所以,苏州几乎成了他所有小说淡雅、古朴、小巧精致的一张底片,那些优美的故事和人物都从这个底片上被洗印出来,让读者透过他的小说把“苏州的特色,苏州的园林,苏州的刺绣、苏州的美食、苏州人的待人接物”

(3)

等等清晰地观看和欣赏。

维特根斯坦认为:文学是以语言构造的虚拟世界,是一种以人物、故事作为对现实世界表述的一种特殊方式。“描述你的语言游戏!从这些你也将能够

看出被证明为正当的重要性。”(4)

陆文夫就是这样的

一个文学家,他用文学的语言构建了一个纸上苏州。“是什么使你创造出新的词汇?什么使你创造出新的修辞格?是什么使你在没有辞格提示的情况下能理解修辞现象?先于语法、修辞格的东西是什么?还存在着一个能够驱动人们创造的,作文字游戏的语言游

戏规则,它是潜在的,支配着人们。”(5)在陆文夫那

里,它是什么呢?是对于苏州的爱。这种到了极致的爱使陆文夫每次创作时不写古城就不能下笔,所以他的小说叙事的开端就是古城,从1953年他的处女作

《移风》开始几十年不变。先看他的成名作,写于1955年10月的《小巷深处》:

苏州,这个古老的城市,现在是睡熟了。她安静地躺在运河的怀抱里,像银色河床中的一朵睡莲。那不太明亮的街灯照着秋风中的白杨,把婆娑的树影投

射在石子马路上,使得街道也洒上了朦胧的睡意。

(6)

这样一个开端,优美而抒情。一缕清新、幽雅、恬静、古典、韵适的气息让读者在陶醉中体验着、感受着、品味着,于是,主人公出场:“在城市的东北角,在深邃而铺着石板的小巷里,有一个窗子里亮着灯,灯光下,有一个姑娘坐在书桌旁……”与这种美搭配的一定是一个江南女子,柔弱的,娇嫩的,一定还是要带着忧愁的,当然也可以是撑着油纸伞——也一定是油纸伞,否则就没有味儿了——在如烟细雨中娇羞地迈着小碎步儿,于是,小说的主人公陈文霞登场。而这个登场也不能是闪亮登场,因为那是急风骤雨,是狂风暴雨,那又破坏了固有的江南美学,所以一定要是电影蒙太奇的淡出。陆文夫正是这样安排的:这个姑娘的长相是“她的鼻梁高高的,额骨稍稍向前耸起,耸得并不过分,和她的鼻梁正显得那么匀称。她的眼睛乌泽而又闪光,睫毛长而稀疏,映着灯光似乎可以数得出来。她的两条发辫从太阳穴上垂下来,拢到后颈处又并为一条而拖到腰际,在两条辫子合并的地方随便地结着一条花手帕。”动作与表情是“双手托着下巴,在凝思,在默想。”“她的眼圈儿为什么那样黯黑?不像哭过,也不像失眠,倒像痛苦与

折磨所留下的标记!”(7)这样的姑娘从美学上讲就必

须且只能一直在古城的巷子里了。小说紧接着就是一笔,“在这条巷子里,很少有人知道这姑娘是做什

古城小巷的文化意蕴

——论陆文夫小说的苏州书写

宋桂友

[文学里的苏州古城文学里的苏州古城] ]

132

么的。”本文巷子叙事就以此关子开始,直到叙事完成,小说结尾:“苏州,这古老而美丽的城市,现在又熟睡了,只有小巷深处传来一阵紧似一阵的敲门声。”这就构成了和谐一致的美。

那些古城的血脉,古城的纵横坐标轴,其实都是巷子,古老的巷子不仅结构了古城,古老的巷子还是一个社会,还是一种社会形态。

关于巷子,在道路大街通衢的当下,它很容易就成为了怀旧的主题。但是它的内涵却往往不同。比如成都。今天成为成都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宽窄巷子”,它几乎上升为成都精神的一个符号。去年有研究机构在比对了全国的城市生活后得出了结论是:成都是全国最休闲的城市。这恰是因为成都的“巷子”城市生活精神。“宽巷子的‘窄’是我们逍遥人生的印记,而窄巷子的‘宽’则是我们安逸生活的记忆。逍遥安逸的城市,行云流水的日子,顺其自然的生活状态,似乎在印证着成都人的精髓,是那份人居环境的独有神韵。短短的宽窄巷子,承揽了太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印记,令人遥想,让人感慨,也呈现了现代人对于远去的城市记忆的最好写照。”“老人们在茶馆前安详地喝茶摆龙门阵,小猫懒散地盘在脚下打盹,梧桐树投下斑驳的影子,院落的树上挂着一对画眉……一种城市曾经生活的日子,让美妙的语汇和记忆的元素穿越并且纠结在一起。”(8)这正是古人也是现代人内心深处的一种追求,这种追求的颜色是鲜艳的,光彩是明丽的,四周是敞亮开放的。它属于成都。而陆文夫的小巷,首先从形态上就和成都不同。“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杜荀鹤《送人游吴》)巷与水并,弯弯曲曲,亦无宽巷子之建制,人行其中,深邃幽暗,它的尽头是一口充盈寒水的井。而小巷的路径隐寓了陆文夫笔下人物的命运走向。《井》中的徐丽莎就是在经历了人生的跌宕曲折、光荣与羞辱之后,投井而去,让人唏嘘感叹,郁愤不已。死者逝者罪者皆不当遭此噩运。小巷深处常是暗流涌动,朱国魂可以悄然伸来黑手(《小巷深处》),而外人难以知之;小巷里大户人家的高墙大院当中,那些乌七八糟也就被小巷的曲折幽深遮蔽成高墙里或深夜里的遥远的喘息与狗吠(《人之窝》)。

通过以上例证,我们还发现,陆文夫的巷子还有一个功能:压抑。有刀子藏焉。如果命名为刀子巷,却没有这等锋利,有些时候,人被伤了,并不知道刀子的全部出处,比如《小巷深处》里的陈文霞,表面上是朱国魂在害她,但朱国魂是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为什么要伤人?这就必须从道德品质、社会环境、成长经历等多个方面去找原因,而这些原因并不

是陈文霞一下子看得清的,否则就不会受到伤害了,

看不清又受伤了,那么这就是暗器伤,我们就命名它

为暗器巷。这名字怎么看怎么有点重,有点野,有点

凸,有点血腥,破坏了苏州古城的柔美形象,那么,

姑且命名为“暗巷”吧。这一点我们还可以在《井》

中得到印证。女主人公徐丽莎的美符合古城苏州的要

求,她人长得美,“那姑娘漂亮得像个天仙似的”(9)

能生儿育女,能勤俭持家,尤其是事业有成。但她却

在人们的流言蜚语中,在小巷深处的井台旁边长舌妇

们的舌尖与唾液中,在家庭(丈夫)的疯狂迫害中,

在暗夜无家可归的暗喻中,走向了死亡。

这两点又都是对于女性的。并且在陆文夫的很

多小说里,都有女性受到迫害的叙事,《人之窝》里

的妈妈和女佣,有人甚至说陆文夫有男权思想,指责

说陆文夫小说中的女性:“李曼丽、范丽珍等人缺乏

强烈的主体意识,而只是作为一种工具性存在,这

使得她们无从担负起更大的责任,更无从实现自我的

价值。女性只有确立自身的主体意识,才能确立自己

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并由此去行动,从而获得在一

定程度上驾驭自己生存条件的能力,从而在相应程度

上把自己提升为主体。”(10)其实,创作早期的陆文夫

更多的是阶级斗争的立场,他往往是从反封建思想出

发,比如《小巷深处》里的张俊,最后勇敢地敲响了

陈文霞的门,就是反对封建的贞操观的证明,当然,

如果用阶级分析的观点,陈文霞在过去虽然也是受剥

削受压迫的,但她的生活方式却是资产阶级的,并

不能给予同情的,作者最后的处理恰恰相反,是同情

的、原谅的,可以和工人打成一片或者成为工人阶级

的。何况在《井》中,女主人公徐丽莎无论是道德、

才华、能力以及社会认可度都远远地超过了男主人

公,甚至远高出他的老公多个层次。小说也是张扬了

女性叙事。尤要说的是《人之窝》里的两个寡妇费亭

美和柳梅,既有大胆追求爱情,更有大胆直接地表达

性爱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陆文夫不能说是男权

的,甚至有女权主义之嫌。

陆文夫的创作时代正是提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

时代,陆文夫小说的叙事方式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遵循

了这一流行方法的。苏州古城一旦进行文学,她就是

典型环境。既是自然的又是社会的,是综合环境。典

型环境,是舞台,是家,是根。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

法县、马尔克斯的马孔多镇,它是一个由古典特色小

巷构成的城。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

于海。”(《文心雕龙》)情动于衷,而发于言。我们再

宋桂友?古城小巷的文化意蕴

133

来看陆文夫1962年的小说《介绍》的开篇:

苏州有个沧浪亭,地方很是古朴,也十分安静;碧水绕着花园,绿阴掩映石门。临水处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游廊,游廊的一边是白粉墙,墙上安了许多漏窗,可以窥视园中的林木竹石,台阁楼榭;……眼下正是杨柳飞絮,桃树落花的季节,站在游廊上望望,真叫人心情宽畅,耳目明亮。(11)

苏州古城小巷里的园林被陆文夫写得美不胜收,情已溢于其中,他还要补上“真叫人心情宽畅,耳目明亮”来强化这种美与可爱。这是陆文夫笔下造境的功夫: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璪这两句训示,是这意境创现的基本条件。(12)

于是,这种可爱的古城里人的生活,那些民风民情跃然纸上时,古城则由美丽的景之外表延伸到丰厚的内涵里边去了。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看陆文夫的苏州古城的风情画。《井》:“阿婆和阿姨们到井边来集合时,总是不慌不忙,先把菜篮、木盆、搪瓷盆、塑料盆、吊桶等等放在条石上,然后抬起头来看看朱世一家的小木楼。”(13)井是古城苏州小巷里最普通最寻常而又天天离不开的东西,井台就成了苏州人天天聚首的地方。我们虽不展开论述但必须提到的还有他笔下苏州古城特有的园林与人,那些喝茶、吃饭的讲究与学问,尤其是“美食家”这个词竟然是因为他的小说《美食家》才诞生且一下子成为了全国流行语……

这是农业社会后期中国南方小城的生动写照。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已经严重冲击了苏州古城,虽然苏州实施了严格的古城保护政策,古城风貌似乎都还在,但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对待过去诗意慢生活的态度和休闲条件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再看近年来范小青等诸多苏州作家的吴文化叙事的转型就可证明。“身处江南的写作者,江南经验,已经不再是鲁迅时代、茅盾时代的江南经验,那种恬静优美与如水的忧伤日渐减少,传统的处于农业深处的水乡正在快速消失。现在的水乡已经成旅游概念中的水乡,一种工业文明的大背景正在覆盖着如今的江南。”(14)写到这里,我战战兢兢地想到了左拉。这位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卢贡-马卡尔家族:第二帝国时期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是一套有20部长篇小说的鸿篇巨制,基本上都以巴黎为背景,“他犀利地观察巴黎社会中最黑暗的角落,可以说只有他能将巴黎所有丑陋都曝光在台面上。巴黎之于左拉是一座‘罪恶之城’”(15)。他还曾在小说《巴黎之腹》中表现出了在现代化进程当中巴黎人攫取资本的野心与放纵的欲望。“小说直观地表达了左拉对法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现代化与机械文明的态度,……透过这些文字,我们也能看到一代法国人对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文明的恐惧与不安。”(16)中国的工业化也早已以“摧枯拉朽”之势展开,但愿这景象不会出现在未来的苏州古城,不要让陆文夫的苏州古城成为一种怀旧或者记忆。

[注:本文为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苏州作家群研究”(项目编号11ZWD020)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2)(3)陆文夫:《人与城》,《陆文夫文集》第4卷,古吴轩出版社,2006年版,186页,第189页,第186页。

(4)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187页。

(5)董小英:《游戏规则──维特根斯坦与语言游戏情结》,《外国文学动态》2000年第4期。

(6)1956年第10期《萌芽》。

(7)陆文夫:《小巷深处》,《萌芽》1956年第10期。

(8)周立平:《宽巷子 窄巷子 老巷子》,《苏州日报》2013年5月17日C19版。

(9)(13)陆文夫:《井》,《陆文夫文集》第2卷,古吴轩出版社,2006年版,第96页。

(10)刘文浩:《论陆文夫小说中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第6期,第34页。

(11)陆文夫:《介绍》,《人民文学》1962年第9期。

(1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1页。

(14)马叙:《江南地域经验与书写》,《文学报》2013年4月18日7版。

(15)(16)宋元明:《管窥19世纪“巴黎大改造”——以文学作品为视角》,《名作欣赏》2013年第4期,第76页,第77页。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吴文化研究院)

(责任编辑:孟春蕊)

2013/7?文艺争鸣?地 方134

拙政园赏析报告

拙政园赏析报告 苏州拙政园是私家园林理水艺术极其成功的典范,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拙政园位于目前苏州市娄门市内东北街,从建成至今一直是以水景为主的园林。此园另一大特点,就是院内屋宇稀疏,空间明朗,层次分明,富有自然意趣。 清初,这座私园为吴三桂的女婿王永宁所得,他对此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建。但并未破坏它最富特色之处。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占地18亩多,水面就占1/3。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四面因势错落建有堂、亭、轩、阁等。 池有水湾伸而出,上架小飞虹;池内堆砌假山小岛,岛上竹林茂密,岸边芦苇丛生,颇有野趣。假山小岛以曲形桥相连,优美灵动、飘逸潇洒。 此后拙政园又经几多兴废,目前所见的建筑与格局成形于清代后期。 1.拙政园的构成 东园的水面如烟斗形,岸形比较平直,构园者在斗部水面建筑“n”形中心岛,岛上堆筑假山,山巅建造放眼亭,岛在东、南、西建造石板桥与对岸进行沟通。经此处理,就打破了睡眠的平板,创造了曲折层次的景观。 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亦即全园的精华所在。面积1.2公顷,水面约占0.5公顷,整个布局,以池水为中心。全池筑成不规则的“工”字形,北端一横特别粗大,故在水面中心构成两个西大、东小的桃形小岛,岛上各堆筑假山,东岛假山山巅建有待霜亭,西岛假山山巅建有雪香云蔚亭,东岛用独桥与对岸梧竹幽梧亭沟通。东岛东部用“人”字形堤,曲曲折折,与东岸、南岸沟通,将水面进行在分割。而在“人”自行的两撇交接点,筑有和风四面听。可以四面观赏水景、山景。在西北端水面筑有见山楼,并用曲折石桥与北岸沟通,又将西北端水面分割。在“工”字形的竖直水面上又建有小飞虹廊桥、小沧浪、松风亭等建筑进行分割。整个水面经此多重分割,形成了大小不一、方位不一、形状不一的水面共八个。不同形体的建筑物,均傍水而建,其建筑造型力求轻盈活泼。八个水面就是八个单元的观景区,既独立,又相连,打破了单独的气氛,衬托了深远,使人感到水中有水,景中有景,景随步移,处处皆景。由于水面分割多,故而桥多。桥皆平桥,设有低栏,轮廓横平,简洁轻快,与平静的水面十分协调。人们站在桥边小憩,犹如到了瑶池仙境,漫步其中,只见水光倒影映照其间,正是“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西部原为“补园”,面积约12.5亩,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园内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与谁同坐”取自苏东坡的词句“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故一见匾额,就会想起苏东坡,并立时顿感到这里可欣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西部其它建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

苏州拙政园导游词范文

( 江苏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6615 苏州拙政园导游词范文A model of tour guide's Ci in Zhuozheng garden of Suzhou

苏州拙政园导游词范文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它位于苏州娄门内,是苏州最大的一处园林,也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苏州拙政园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苏州拙政园导游词范文1: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游览我国四大名园之一的——苏州拙政园。是我国私家园林的代表之作,并且拙政园被称为“天下园林之母”。 好,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园林。拙政园分为三部分,其中精华部分在中间一部分。为什么取名为拙政园呢?因为拙政园的主人是王献臣,他的意思就是说:我不适合当官,当官的我是个傻傻的人。经过拙政园的墙门和“通幽”“入胜”腰门,我们就来到了拙政园的东部。东部花园的南部有一座三开间的堂屋,名为“兰雪堂”。“兰雪”两字出自李白“春风洒兰雪”之句,象征着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除了“兰雪堂”,还有"秫香馆"、"天泉阁"、"芙蓉榭"等。 现在我们将走进精华部分。走廊墙壁上有的各式各样的窗花,如果往里看的话,将会看到25幅不同风格的画。现在,我们继续向前走,前面的是“倒影楼”。

"倒影楼"前面有一条曲折婉蜒的水廊。池面上波光粼粼。看看楼顶,好像一把扇子,楼顶的瓦面像折扇的扇面,后面"笠亭"的尖顶恰似折扇的扇把,简直连接得天衣无缝。 这次的游览到这就结束了,游客朋友们再见! 苏州拙政园导游词范文2: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黄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游览著名的拙政园。拙政园是典型的明代园林作品,宅园紧凑小巧,素朴精雅。拙政园全园以水为中心。她共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东园,请看,东部东侧为面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水建有水榭、曲桥,它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多美啊! 穿过东园,我们就来到了中园。中园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大家请看,那间古色古香的房子就是以荷香喻人品的主厅远香堂,四面长窗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各位,请大家一起来到厅北,这里有临池平台,隔池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这里的池水清澈,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四季景色因时而异,美不胜收啊! 让我们再往西走,就可以看到西园。西部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那就是西园的主要建筑——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园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三十六鸳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 拙政园到处都有秀丽的景色,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请你们慢慢游览。大家在游览的时候请注意卫生与安全,不要乱扔垃圾。

古典园林艺术赏析——苏州拙政园

A大学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论文题目苏州拙政园浅析 学号 姓名 联系方式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学年学期 年月日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的东北隅,就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与北京颐与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中国古典四大园林。拙政园就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就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拙政园以水见长,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浓郁的江南汉族水乡特色。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拙政园的一草一木、一池一塘、一厅一屋,每一处景观与设计,都就是历任主人营建、积累的结果。可以说,数百年来拙政园虽然经历了不同的设计者与维护者,但不同时期拙政园的主人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宗旨与目标,即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创造、利用、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力图营造、维护一个最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接下来,我从园林构建的山水、地形、植物与建筑四个方面来浅赏一下这一古典名园。 拙政园在开始营建时,由当时的大家文征明主持设计。文征明的总体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概括为因地制宜、法乎自然。拙政园所在地原本就是一块地势低洼之地,因排水不畅,多积水,单纯从造园角度瞧,这块地非理想之选。考虑到苏州地区地下水丰富,地势 低下利于开池引水,文 征明非但没有对这块 低洼之地大动干戈如 填土等,反而巧妙地以

水造景,以水彰景,以水联景,以水为主线设景布点,将31处景点尽数囊括其中。此后描摹诸景点时即以水为脉络,如“循水而西”、“至就是水曲折而北”、“水尽,别疏小沼”、“又前循水而东”、“至就是水曲折而南”、“至就是伏流而南”,总之,“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如此,将拙政园内的景点串成一体。时至今日,拙政园仍然“以形状富有变化的水池串连各景区,成为既有主次、又有变化的统一体”。如中部水面,被池中二岛及房屋、曲桥、花木分割为几部分后,显得水面流通环回,空间层次丰富,景物立体深远。除主池外,还以支流、水廊萦回于亭馆山林之间,一些水池内还挖有一定深度的水井,与地下水相通,水堪称拙政园的灵魂与纽带。大面积水面可以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再加上相对稀疏的亭榭小筑的点缀,行走其中,不但可以感觉到浓厚的江南水乡气息,更容易体会一种疏朗、雅致、天然的风光。 在植物方面,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园中景观很多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归田园居也就是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杏花盛 开,“遮映落霞迷涧 壑”。秋日之木芙蓉, 如锦帐重叠。冬日老 梅偃仰屈曲,独傲冰 霜。盈步园中,泛红 轩、至梅亭、竹香廊、 竹邮、紫藤坞、夺花 漳涧等景观无一不让 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各种花木植物,都非长于帝苑深处的奇花异葩,都就是就地取材的普通花木罢了,但就就是这些普通花木,经过不同品种的互相搭配,再与园内的地形、水流、建筑相互呼应,就很容易地在闹市之中隔出了一方山林野趣之地。山水今天的拙政园仍以“林木绝胜”著称,保持了以植物景观取胜的传统,百分之八十就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如远香堂、荷风四面亭的荷(“香远益清”,“荷风来四面”);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_以拙政园为例

中国园林的欣赏特色——以拙政园为例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所以能正确体会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对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中国园林艺术 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以拙政园为例,通过具体对拙政园的造园和造景特色的分析举例来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特色,从而进一步揭示中国造园艺术的灵魂所在。 【关键字】中国园林欣赏特色拙政园 【前言】中国古典园林。它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而又多采多姿,极具艺术魅力,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留下了它深深的履痕,也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灿夺目的文明之珠。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中国园林之母”之称的拙政园充分继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优势和特点, 1.1筑山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通过筑山来营造山林之美,从而寄托自己的精神追求。而在园林中常常通过筑山来丰富园中景致,达到合理自然地分割空间和增加景物层次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园林中常常可以看到各式的假山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园林的各个地方,使得整个园林增加了许多自然艺术气息,也使得园林更加和谐和富有自然之美,也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对对自然美的向往。在拙政园中更不乏各种假山的错落分布更为园林增加了几分情趣和美感。

1.2理池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在拙政园中水系尤为的多,每个建筑都几乎临水而建,因此对水系和池的处理更尤为的灵活。 1.3植物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没有美感。 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 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 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

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比较著名的一所园林,素以“清秀、玲珑、古朴、典雅”的独特艺术风格著称,构成山无止境,水无止意,山容水色,绵延不绝的美丽暮色。园中亭台楼阁比比皆是。点缀花木山池,极具艺术魅力,是不可多得的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甲天下,而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一、参差自然,曲径通幽 品赏苏州园林,首先就应欣赏其参差自然的美,品赏如其如何着意避免轴线,破坏规则的艺术技巧,或者说,品赏其不整齐、不平衡、不规则、不整齐一律的空间布局。 拙政园中部,是以四面厅远香堂为布局中心的。这个南北向的主体建筑,南面正对着作为园门的腰门,这就开始形成了轴线感了。但是,聪明的造园家在门内特设了一黄石假山,突兀耸立,这样,到远香堂就没有符合中轴线的笔直通道可走。眼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爬山向右经过曲折的小路而下,再拐弯直远香堂;一条是向左由山侧平地小路或由左折再右拐的走廊经平曲桥而至远香堂。更秒的是,架在池上的曲桥,并不居中,也就是不在园门至远香堂的轴线上,而是在偏在西面,而且既曲又斜,这类布局,就完全打破了轴线感,而赢得参差不齐的之美了。还值得品赏的是它的对称手法。试看远香堂的两侧,它向西有曲廊,北通临水的倚玉轩;或曲折向西,则为一泓清流,上架“小飞鸿”廊桥,其男则为“小

沧浪”水苑;再看远香堂东侧,它不是水而是山。山巅有绣绮亭,山南则由云墙隔成著名的旱园“枇杷园”。居中远香堂,不但消除了中轴线,而且完全消除了均衡对称的格局。其两侧是如此不同;西面是溪水,东南是假山;西面是轩廊,东面是亭馆;西面是水院,东面是旱园;西面建筑较为密集,东面空间较为空旷。 二、藏露互补,遮隔景深 藏与露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范畴。古代的山水画最讲究藏与露的辩证结合。而拙政园作为立体的山水画,其艺术意境的生成,也离不开藏与露相反相成的巧妙的艺术处理。 (一)对尘俗喧扰的园外来说,应力求以最巧妙的手法做到“善藏”,或者说,尽可能做到藏而不露或少露。 在拙政园,如果把中部原来经过一段小巷而到的腰门仍作为园门,那么这一入口的空间也颇多审美意味。人们一进门,迎面就是一座错落而自然的黄石假山挡住视线和去路。这是又一种“遮景”和“抑景”,但它不能阻挡尘嚣,而且能藏住园内清净美景不让外露。文学创作有“开门见山”之法,是需要给人看的一下子亮出来,毫不躲闪,让人一目了然。拙政园的入口则反其道而行,有“入门见山”之法,它把需要给人看的用山石阻挡遮藏起来,不让人一下子看到,这种曲曲折折的躲闪,遮遮掩掩的含蓄,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美,它通过“抑景”,让人渐入佳境,细细咀嚼,慢慢欣赏,感到妙趣无穷。 (二)对园林内部来说,则应做到有藏有露,藏露互补。

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苏州拙政园考察报告 篇一: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 苏州拙政园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 苏州园林历史悠久,在世界园林上独树一帜,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一)布局分析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

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二)水体分析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通过人工的修饰,积成的水域就像湖泊一样。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在巧妙用“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漏景的造景手法,通过漏窗,可以观看到外面的长廊美景。漏景即通过花墙、漏窗,把墙外的景物透漏进来。漏景不仅从漏窗、花墙取景,还可通过漏屏风、漏隔扇、树枝、疏林、飘拂的柳丝中取景。拙政园中漏景手法的运用,使游客无处不能欣赏到美景,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水令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融为一体,简朴素雅,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欣赏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欣赏 专业班级: 经济贸易学院1009班 学生姓名:张汝斌 学号:201046910904 指导教师:梁艳 2011年10月20日

摘要 拙政园位于苏州娄门路,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为苏州为最出名的园林,与留园一起都是国家5A级景区。本文是建立在游览过的基础上,通过所见所闻整理回忆所得。主要描述了游园过程中所悟到的造园手法、中园部分景物赏析、古代园林文化的分析等。 关键词:拙政园景物文化 正文 1.游园所见及造园手法分析 拙政园有东中西三部分组成,中部为游园重点,“拙政园”三字印于四方规正的石门之上,大门紧锁,顺路向东,从东部“归田园居”进园,绕过众多盆景和一株苍健的古柏至“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的“独立天地间,春风洒兰雪”,整个厅堂庄重且典雅。象征主人潇洒如春风,洁净如兰雪的高尚情操。中间屏门上乍一看似一幅苏绣,经导游讲解才知道是一幅漆雕画,上绘厅堂水榭,且有植物花草,勾勒的是全园的风景,背负着“春风洒兰雪”的意境,从后堂穿出,竹丛古树,还有一石峰挡住视线,“开门见山”的造园手法在此得到展现,这也就是障景手法了。东部景点稀疏,田园的空旷与恬静耐不住游人的激动,导游面朝我们背手悠闲地顺曲径缓步后退,拙政园的历史从这白皙玲珑的江南女子口中潺潺道来:“明正德四年,拙政园由官场失意的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拙政园的建造历时20年,竣工后约半年光景,建园人王献臣便撒手人寰。园林传到王献臣不争气的儿子手里,其子好赌,被人在赌局中设下陷阱,结果一夜狂赌之后,输了个一干二净,将拙政园拱手交给徐家。曾经富甲一方的王家子女后来落魄到给别人当吹鼓手。这似乎是个悲惨的故事,王献臣经受了建造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无数艰难的过程而没有享受多少结果,那精美的画卷般的遗留便被人设计巧夺了。拙政园念想在几百年之后,被一个小男孩所铭记。康熙末年,园的一部分为曹寅购得,曹雪芹就诞生在园内,少年时也常在园中游玩,所以大观园的许多景致描写取材于拙政园;而贾宝玉身上所体现的一种生活与情致的风采,也多源于苏州文化。500多年来,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复初名‘拙政园’。”,忽一转,现一亭,出一游廊,配上这百年园子的风雨故事,与园外姑苏城的白墙黑瓦,京杭运河,寒山钟声,汇集一块,忽然就一切平静了,只记得当时想起了余秋雨的那句话,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不知不觉,顺游廊向北,只见墙壁上是25个漏窗,图案如白色剪纸依次排开,透过“剪纸”的空隙,中园景色犹

拙政园赏析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赏析 -----以拙政园为例 内容摘要:本文先从空间布局展开,全局上把握整个园林的造景特点和风格,对苏州拙政 园进行赏析。同时,从造景手法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借景,对景,障景,框景,题景, 漏景,夹景等手法的特点及产生的效果。 关键字:拙政园造景手法空间结构 1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尤以造园组景手法最为精妙,可归纳为立体交融式,即分区设景。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异景。组景讲究起景、入胜、造极、余韵的序列。注重层次、抑扬、因借、虚实的安排。单是基本的组景手法,就达十余种之多,如:借景、对景、漏景、障景、限景、夹景、分景、接景、返景、点景……不一而足。其中“借景”、“对景”、“分景”为组景手法中最为重要的手法。拙政园的造景手法甚多,本文以苏州“拙政园”为例,重点分析几种手法,希望在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能更深入的理解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并有效地运用于现代园林的营造之中。 2 空间布局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现在全园包括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占地约2万m2,明快开朗,其东北、西南为草地,丛植、群植黑松、广玉兰、桂、青枫、香樟,林木葱郁。平岗远屿,竹坞曲水,山峦明秀,景物舒旷。其间分布“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放眼亭”等建筑。 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是典型的多景区复合的园林,园林空间既有划分又通过游路线的经营而形成序列组合。划分主次分明而又不流于零散。组合敞闭开合变化有序层次清晰。它的主要游览路线上有前奏、承转、高潮、过渡、收束等环节表现了动观组景的诗一般的韵律感,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西部以曲尺形水池为中心,散为主,聚为辅,处理上与中部截然不同。 3 造景手法分析 3.1借景 “借”是指园内外的联系,“借景”指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园冶》特别强调“借景”“为园林之最者”。“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它的原则是“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方法是布置适当的眺望点,使视线越出园垣,使园之景尽收眼底。其目的是把各种在形、声、香上能增添艺术情趣、丰富画面构图的外界因素,引人到本景空间中,使景色更具特色和变化。 在拙政园的借景中,远借北寺塔最为著名。站在园中,见有塔影,以为塔在园中,想去一攀。谁知此塔在几里之外,大感意外,这就是拙政园的精妙,在此处不建遮挡视线的建筑,而是留空,如此一来,远处的塔景就“引”了进来,为己所用。景贵有层次,塔成了此景的远景。从手法来说,要借景,必须设计视线。拙政园中能见到北寺塔,都是因为在视点前面有一大片水池,才使视线可及远处之景。水池都做得狭长,拉长视距又不影响园的规模。

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赏析

古典园林造景手法赏析 -----以拙政园为例 内容摘要:本文先从空间布局展开,全局上把握整个园林的造景特点和风格,对苏州拙政园进行赏析。同时,从造景手法的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借景,对景,障景,框景,题景,漏景,夹景等手法的特点及产生的效果。 关键字:拙政园造景手法空间结构 1引言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尤以造园组景手法最为精妙,可归纳为立体交融式,即分区设景。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异景。组景讲究起景、入胜、造极、余韵的序列。注重层次、抑扬、因借、虚实的安排。单是基本的组景手法,就达十余种之多,如:借景、对景、漏景、障景、限景、夹景、分景、接景、返景、点景……不一而足。其中“借景”、“对景”、“分景”为组景手法中最为重要的手法。拙政园的造景手法甚多,

本文以苏州“拙政园”为例,重点分析几种手法,希望在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能更深入的理解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并有效地运用于现代园林的营造之中。 2 空间布局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现在全园包括东、中、西三部分。

东部占地约2万m2,明快开朗,其东北、西南为草地,丛植、群植黑松、广玉兰、桂、青枫、香樟,林木葱郁。平岗远屿,竹坞曲水,山峦明秀,景物舒旷。其间分布“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秫香馆”、“放眼亭”等建筑。 中部是全园的主体和精华,是典型的多景区复合的园林,园林空间既有划分又通过游路线的经营而形成序列组合。划分主次分明而又不流于零散。组合敞闭开合变化有序层次清晰。它的主要游览路线上有前奏、承转、高潮、过渡、收束等环节表现了动观组景的诗一般的韵律感,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 西部以曲尺形水池为中心,散为主,聚为辅,处理上与中部截然不同。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赏析

苏州园林之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的历史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拙政园由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史籍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设计。当时,园面积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31个景点。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拙政园的布局 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点是以水为主,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淼淼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填虚空,岛屿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

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不同的艺术情趣,如春日繁花丽日,夏日蕉廊,秋日红蓼芦塘,冬日梅影雪月,无不四时宜人,创造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拙政园的优点 拙政园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该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完全一样。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主要有: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苏州拙政园分析

苏州拙政园分析 08建筑(2)班 张元挺学号:20080110030223 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而苏州拙政园又是苏州各个园林之中的经典之作。 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公元15世纪初的明代,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山地相间,开阔疏朗,天然野趣。中部山光水影,花繁树茂,厅楼榭,曲径通幽,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水浪起伏庭院错落,水波倒影,清幽恬静。在这里主要对中园和西园作主要分析。 对于拙政园,可以从空间的对比,仰视与俯视,渗透与层次,堆山理水等多个造园设计原则来分析,因为拙政园符合了私家园林的众多造园手法。拙政园中的每一个建筑如果经过仔细推敲,其实做得都非常有意思。下面就对拙政园的建筑和景观依依做一个分析。 私家园林多位于市井之中,所以相对的园林面积不会太大。而在这种小的空间中展示各种空间,就必须采用对比的手法,其实从整个造园手段上来分析,又无处不用到了对比的手法。 欲扬先抑就是其中一种。从平面图上看,可以发现,拙政园的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入口做的很低调,通过一个狭小的走廊之后,暂时在空间上放一放,出现一个相对较缓的空间进入腰门。利用腰门前的小庭院空间种植黄杨,门左右分别植桂和竹,营造园林幽静恬远的氛围。园门虽与外界直接相通,但处理的小巧,朴素,淡雅。进入腰门后,映入眼帘的是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面积种植乔木,花草而形成一个天然屏风来挡住园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当从游廊绕过土山后,空间就豁然开朗起来,园中大片大片的湖景,筑景顿时袭来,使人从空间上获得愉悦感。在此用土山代替了常用的影壁,务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地看到全园的景色。从入口的处理上不难发现,拙政园的入口采用的也是园林中常用的手法,欲扬 先抑——从而在极有限的空间来营造极佳果。

建筑赏析之拙政园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 --江苏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城内东北街,苏州最大的名园。它不仅是苏州四大古典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之一,而且还是全国四大古典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之一。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御史王献臣解官归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其后400多年,沧桑变迁,屡易园主,但此园总体仍不失明代遗风。 拙政园没有明显的中轴线,没有传统的对称格局,大都是因地制宜,错落有致。全园分为东、中、西、三部份。东部,曾取名为“归田园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全园精华所在;西部,也称为“补园”,园内建筑物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 东部现以草地为主,凿池垒山,遍植树木,缀以天泉亭,秫香馆、兰雪堂诸建筑,给人以开朗舒畅之感。 中部面积约亩,池水面积占1/3。其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榭皆临水而建,有的亭榭则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 西园面积约亩,因被大加改建,所以乾隆后形成的工巧、造作的艺术的风格占了上风。其水面迂回,布局紧凑,依山傍水建以亭阁,而起伏、曲折、凌波而过的水廊、溪涧则是苏州园林造园艺术的佳作。西部主要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三十六鸳鸯馆,晴天由室内透过蓝色玻璃窗观看室外景色犹如一片雪景。馆的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装饰华丽精美。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西部另一主要建筑“与谁同坐轩”乃为扇亭,扇面两侧实墙上开着两个扇形空窗,一个对着“倒影楼”,另一个对着“三十六鸳鸯馆”,而后面的窗中又正好映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顶盖又恰好配成一个完整的扇子。这里可欣赏水中之月,可受清风之爽。西部其它建筑还有留听阁、宜两亭、倒影楼、水廊等。

苏州拙政园赏析(优.选)

苏州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比较著名的一所园林,素以“清秀、玲珑、古朴、典雅”的独特艺术风格著称,构成山无止境,水无止意,山容水色,绵延不绝的美丽暮色。园中亭台楼阁比比皆是。 点缀花木山池,极具艺术魅力, 是不可多得的古典园林。 关键词 拙政园,参差自然,藏露互补,映衬对比,虚实相映 苏州园林甲天下,而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拙政园,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一、参差自然,曲径通幽 品赏苏州园林,首先就应欣赏其参差自然的美, 品赏如其如何着意避免轴线,破坏规则的艺术 技巧,或者说,品赏其不整齐、 不平衡、不规则、不整齐一律的空间布局。 拙政园中部, 是以四面厅远香堂为布局中心的。 这个南北向的主体建筑,南面正对着 作为园门的腰门,这就开始形成了轴线感了。但是,聪明的造园家在门内特设了一黄石假山,突兀耸立,这样,到远香堂就没有符合中轴线的笔直通道可走。眼 西区 中区 东区

前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爬山向右经过曲折的小路而下,再拐弯直远香堂;一条是向左由山侧平地小路或由左折再右拐的走廊经平曲桥而至远香堂。更秒的是,架在池上的曲桥,并不居中,也就是不在园门至远香堂的轴线上,而是在偏在西面,而且既曲又斜,这类布局,就完全打破了轴线感,而赢得参差不齐的之美了。还值得品赏的是它的对称手法。试看远香堂的两侧,它向西有曲廊,北通临水的倚玉轩;或曲折向西,则为一泓清流,上架“小飞鸿”廊桥,其男则为“小沧浪”水苑;再看远香堂东侧,它不是水而是山。山巅有绣绮亭,山南则由云墙隔成著名的旱园“枇杷园”。居中远香堂,不但消除了中轴线,而且完全消除了均衡对称的格局。其两侧是如此不同;西面是溪水,东南是假山;西面是轩廊,东面是亭馆;西面是水院,东面是旱园;西面建筑较为密集,东面空间较为空旷。二、藏露互补,遮隔景深 藏与露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对范畴。古代的山水画最讲究藏与露的辩证结合。而拙政园作为立体的山水画,其艺术意境的生成,也离不开藏与露相反相成的巧妙的艺术处理。 (一)对尘俗喧扰的园外来说,应力求以最巧妙的手法做到“善藏”,或者说,尽可能做到藏而不露或少露。 在拙政园,如果把中部原来经过一段小巷而到 的腰门仍作为园门,那么这一入口的空间也 颇多审美意味。人们一进门,迎面就是一座 错落而自然的黄石假山挡住视线和去路。 这是又一种“遮景”和“抑景”,但它不能阻挡尘嚣,而且能藏住园内清净美景不让外露。文学创作有“开门见山”之法,是需要给人看的一下子亮出来,毫不

苏州拙政园艺术分析

苏州拙政园艺术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品中国古典园林,必先品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一朵奇葩,其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而苏州最大的园林便属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城区东北隅,南临东北街,北接平家巷,东起道堂巷,西止萧王弄,占地约72亩,是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山清池广,竹木掩映,建筑得宜,风格。 拙政园的园林艺术,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园林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拙政园更是中国造园的经典之作,与故宫、长城、秦兵马涌、布达拉宫等同属国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开阔而疏朗,是江南文人园林的代表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 对于拙政园,我们可以从布局特点、造园风格两大方面进行分析: 1、苏州拙政园的布局特点: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段,对于园林的影响是不同的,这就造成了今日的拙政园的独特的布局特点:

(1)、因地制宜、以水见长。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极大利用了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质。 (2)疏朗典雅、天然野趣。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一、楼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庭院错落、曲折变化。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团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八旗奉直会馆时期,这里已是一组水院。由小飞虹、得真亭、志清意远、小沧浪、听松风处等轩亭廊桥依水围合而成,独具特色。水庭之东还有一组庭园,即批杷园,由海棠春坞、听雨轩、嘉实亭三组院落组合而成,主要建筑为玲珑馆。在园林山水和住宅之间,穿插了这两组庭院,较好地解决了住宅与园林之间的过渡。同时,对山水景观而言,由于这些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的对比衬托,主体空间显得更加疏朗、开阔。(4)园林景观、花木为胜。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荷花、山茶、杜鹃是拙政园的三大特色花卉,仅中部二十三处景观,百分之八十是以植物为主景的景观。

(完整版)苏州拙政园分析

苏州拙政园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的园林数量众多、布局别具匠心、建筑巧夺天工、景致变化多端。而苏州拙政园又是苏州各个园林之中的经典之作。 拙政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公元15世纪初的明代,占地面积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山地相间,开阔疏朗,天然野趣。中部山光水影,花繁树茂,厅楼榭,曲径通幽,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水浪起伏庭院错落,水波倒影,清幽恬静。在这里主要对中园和西园作主要分析。 对于拙政园,可以从空间的对比,仰视与俯视,渗透与层次,堆山理水等多个造园设计原则来分析,因为拙政园符合了私家园林的众多造园手法。拙政园中的每一个建筑如果经过仔细推敲,其实做得都非常有意思。下面就对拙政园的建筑和景观依依做一个分析。 私家园林多位于市井之中,所以相对的园林面积不会太大。而在这种小的空间中展示各种空间,就必须采用对比的手法,其实从整个造园手段上来分析,又无处不用到了对比的手法。 欲扬先抑就是其中一种。从平面图上看,可以发现,拙政园的入口位于中园的南面。入口做的很低调,通过一个狭小的走廊之后,暂时在空间上放一放,出现一个相对较缓的空间进入腰门。利用腰门前的小庭院空间种植黄杨,门左右分别植桂和竹,营造园林幽静恬远的氛围。园门虽与外界直接相通,但处理的小巧,朴素,淡雅。进入腰

门后,映入眼帘的是用土石垒成的山,在山上大面积种植乔木,花草而形成一个天然屏风来挡住园中的主体建筑——远香堂。当从游廊绕过土山后,空间就豁然开朗起来,园中大片大片的湖景,筑景顿时袭来,使人从空间上获得愉悦感。在此用土山代替了常用的影壁,务使人不能一览无余地看到全园的景色。从入口的处理上不难发现,拙政园的入口采用的也是园林中常用的手法,欲扬先抑——从而在极有限 的空间来营造极佳果。 (拙政园入口平面) 远香堂不但是中园的主体建筑,而且是整个拙政园的主体建筑,其中中部的诸多建筑都是围绕着远香堂来为中心来展开的。远香堂原为主人宴请宾客之处,四面皆为通透长处窗,可以看到四周的美景。往东,可看到假山之上的绣绮亭,透过通透的窗,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形成对景。往北是广阔的湖水,湖中植荷花,景色宜人。与北山上的

拙政园赏析论文

拙政园赏析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中国四大名园之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特殊旅游参观点,一九九七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园位于苏州东北街一百七十八号,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玩住宅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 ——摘自百度百科明代正德四年,官场失意还乡的朝廷御史王献臣建造拙政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名“拙政园”。四百多年来,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院,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 ——摘自拙政园官网园林三区 东园:东区的面积约31亩,其规模大致以明朝王心一所设计的“归园田居”为主,重要的景点有秫香馆、松林草坪、芙蓉榭、天泉亭等。 西园:西园面积约为12.5亩,该园以池水为中心,有曲折水面和中区大池相接。有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坐轩、宜两亭等景观。 中园:中区现有面积约为18.5亩,其中水面占1/3,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虽历经变迁,与早期拙政园有较大变化和差异,但园林以水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海棠春坞、听雨轩、玲戏馆、枇杷园和小飞虹、小沧浪、听松风处、香洲、玉兰堂等庭院景观与现状诸景毫无二致。 主要景观 堂:远香堂、玉兰堂 馆:十八曼佗罗花馆、秫香馆 楼:见山楼、微观楼、倒影楼 阁:浮翠阁、留听阁 轩:与谁同坐轩、听雨轩 廊:柳荫路曲、飞虹 舫:香洲 亭:雪香云蔚亭、笠亭、荷风四面亭、松风亭、梧竹幽居事、北山亭、放眼亭 远香堂:远香堂为四面厅,是拙政园中部的主体建筑,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面阔三间。堂北平台宽敞,池水旷朗清澈。堂名因荷而得。夏日池中荷叶田田,荷风扑面,清香远送,是赏荷的佳处 卅六鸳鸯馆(十八曼佗罗花馆):为西花园的主体建筑,精美华丽,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部,南厅是十八曼陀罗花馆,曼陀罗花即山茶花。北厅因临池曾养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卅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拱型状,既弯曲美观,遮掩顶上梁架,又利用这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响效果,使得余音袅袅,绕梁萦回。 见山楼:此楼三面环水,两侧傍山,底层被称作“藕香榭”,沿水的外廊设吴王靠,小憩时凭靠可近观游鱼,中赏荷花,远则园内诸景如画一般

古典园林艺术赏析—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在开始营 建 时,由当时的大家文 征明 主持设计。文征明 的总体思 路在一定程 度上可以概括 为因地 A 大学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论文题目 苏州拙政园浅析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学年学期 __________ 年 _________ 月 _________ 日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的东北隅,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 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中国古典四大园林。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塑、花木园艺等方面 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 作为江南园林的代表,拙政园以水见长,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 浓郁的江南汉族水乡特色。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 “凡诸亭槛 台榭,皆因水为面势”,拙政园的一草一木、一池一塘、一厅一屋 ,每一处景观 和设计,都是历任主人营建、积累的结果。可以说,数百年来拙政园虽然经历了不 同的设计者和维护者,但不同时期拙政园的主人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宗旨和目 标,即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创造、利用、融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力图营 造、维护一个最优美宜人的人居环境。接下来,我从园林构建的山水、地形、植 物和建筑四个方面来浅赏一下这一古典名园

,都是就地取材的普通花木 罢了,但就是这些普通花木,经过不同品种的互相搭配 ,再与园内的地形、水流、 制宜、法乎自然。拙政园所在地原本是一块地势低洼之地 ,因排水不畅,多积水, 单纯从造园角度看,这块地非理想之选。考虑到苏州地区地下水丰富,地势低下利 于开池引水,文征明非但没有对这块低洼之地大动干戈如填土等,反而巧妙地以 水造景,以水彰景,以水联景,以水为主线设景布点,将31处景点尽数囊括其中。 此后描摹诸景点时即以水为脉络,如“循水而西”、“至是水曲折而北”、“水 尽,别疏小沼”、“又前循水而东”、“至是水曲折而南”、“至是伏流而南” , 总之,“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如此,将拙政园内的景点串成一体。时 至今日,拙政园仍然“以形状富有变化的水池串连各景区,成为既有主次、又有变 化的统一体”。如中部水面,被池中二岛及房屋、曲桥、花木分割为几部分后 ,显得水面流通环回,空间层次丰富,景物立体深远。除主池外,还以支流、水廊萦 回于亭馆山林之间,一些水池内还挖有一定深度的水井,与地下水相通,水堪称拙 政园的灵魂和纽带。大面积水面可以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 ,再加上相对稀疏 的亭榭小筑的点缀,行走其中,不但可以感觉到浓厚的江南水乡气息,更容易体会 一种疏朗、雅致、天然的风光 在植物方面,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 园中景观很多取自植物题材,如桃花片,“夹岸植桃,花时望若红霞”;竹涧, “夹涧美竹千挺”,“境特幽回”;瑶圃百本,花时灿若瑶华。”归田园居也是 丛桂参差,垂柳拂地,“林木茂密,石藓然”。每至春日,山茶如火,玉兰如雪。 杏花盛开,“遮映落 霞 迷涧壑”。秋日之 木芙 蓉,如锦帐重叠。 冬日老梅偃仰屈曲, 独 傲冰霜。盈步园中, 泛红 轩、至梅亭、竹 香廊、 竹邮、紫藤坞、 夺花漳 涧等景观无一 不让人深 陷其中,不 建筑相互呼应,就很容易地在闹市之中隔出了一方山林野趣之地。山水今天的拙 优质参考文档能自拔。各种花木植物,都非长于帝苑深处的奇花异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