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问题学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0-03-27T05:55:03.755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1期作者:张洁

[导读] 从古至今,世界范围内问题学生在学生群体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其表现多为交流障碍,学习障碍,行动障碍,心理障碍等。究其原因,除了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外,外在的环境因素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很大的影响。

张洁

汾阳市五中 032200

摘要:从古至今,世界范围内问题学生在学生群体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其表现多为交流障碍,学习障碍,行动障碍,心理障碍等。究其原因,除了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外,外在的环境因素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工作体会出发,针对校园中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总结了当前产生问题学生现象的主要原因,从各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与解决措施,以便促进学生的行为及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问题学生;成因;转化策略;教育引导

一、问题学生的概念

问题学生这一概念由来已久,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关注,我国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系统关注问题学生研究。关于问题学生的定义,目前尚无明确权威的统一性评说,但人们一般认为,问题学生即为那些学习差,精神或行为常表现为学习疲倦,顶撞教师,校园暴力,甚至偷窃抢劫等不良行为,进而对其自身成长,学校和谐发展,社会文明进步产生或多或少影响的一部分学生。此类学生通常表现为学业不精,品行不端,心理拙劣等现象。

二、问题学生产生的原因

1.家庭因素

人们常说,孩子是复印件,父母是原件,意指孩子的问题很多时候是父母造成的。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问题家庭分类基本有家庭不和谐型,缺少陪伴型,教育不当型。家庭不和谐型家庭常年吵架,家暴,冷暴力等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家庭氛围下的孩子缺乏爱,温暖,安全感和幸福感,他们易怒,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缺乏陪伴型家庭的父母常年奔忙生计,没有时间陪伴孩子,留守儿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坑可能孤独,自卑不善与人交往。还有的家庭破碎,单亲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由于缺乏其中一方的引导,导致他们可能形成特殊人格,要么沉默寡言,要么惹是生非。教育不当型家庭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问题,要么是一味批评,甚至拳脚相加,要么是溺爱不已,大包大揽。这种氛围下成长的孩子可能会形成胆小怕事,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或者形成狂妄自大,目无尊长,甚至可能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

2.学校因素

面对问题学生,学校在发现,正视和处理学生情况时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打击斗殴事件,校园欺凌事件难以发现,及时发现也难以从根本进行处理。在处理过程和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少部分教师仍然存在以分数论好坏,以成绩评价学生的现象。“重教育”“轻育人”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轻则导致师生关系淡化畸形,重则导致学生自暴自弃。

3.社会因素

社会发展迅速,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远远超越精神生活的提升。由于学生家庭情况各异,部分青少年以炫富提升自我关注度,形成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另一方面,贫穷家庭的孩子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可能会形成嫌贫爱富,攀比心理,进而形成偷窃甚至抢劫等不良行为。另外,主流媒体下影视等暴力画面,媒体不实报道,不当宣传,虚拟游戏,江湖义气,同龄人压力等都会对青少年产生影响。青少年自我判断能力尚缺乏,这些都会使其思想扭曲发展,严重可能导致犯罪。

三、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首先,做到心理疏导,真爱宽容。对于学生的问题,作为学校,家庭两方必须重视起来。学生有问题并不可怕,我们作为教育工作真尤其应当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面对问题学生,应当耐心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征,个人喜好,挖掘学生闪光点,增强学生自信心,消除其恐惧自卑心理,赢得学生信任,创造一个师生平等沟通的和谐氛围。

其次,家庭,学校,社会要三位一体,同一教育观念,明确各自责任。1. 家庭方面,家庭是学生认知形成的第一场所,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大多来自父母。为人父母不仅需要树立良好的榜样,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更应当多陪伴孩子,多倾听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以鼓励为主,讲道理为主,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自尊自信的优秀品质。2. 学校方面。学校是青少年走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