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第七章(含答案)

经济学第七章(含答案)

经济学第七章(含答案)
经济学第七章(含答案)

第七章分配理论

一、关键概念

引致需求边际产品价值(VMP)边际要素成本(MFC)边际收益产量(MRP)边际生产力

二、单项选择

1. 派生需求的例子是:A 对经济学学生派生的棉毛衫的需求 B 对劳动与资本生产的棉毛衫的需求 C 生产棉毛衫中使用的劳动的需求 D 对毛刷的需求

2.MRP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是:A MR是随产量增加而递减的 B MP是随要素增加而递减的 C MR和MP都是递减的 D 以上都不对

3. 拥有VMP曲线的厂商是:A 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商 B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的厂商 C 非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中的厂商 D 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的厂商

4.增加一单位资本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化是:A 资本的边际产量 B 资本的边际收益 C 资本的边际收益成本 D 资本的边际收益产量

5. 生产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收入是劳动的工资和:A 资本的利润和货币的利息 B 资本的红利和货币的利息 C 资本的利息和土地的地租 D 资本的利润和土地的地租

6. 假定一个利润最大化企业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雇佣劳动。如果劳动的边际收益产量大于工资,企业将:A 提高工资率 B 降低工资率 C 增加雇用的劳动量 D 减少雇用的劳动量

7.当工资率上升时,一小时闲暇的价格: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8.劳动的供给决策包括__的决定:A 工作和睡眠 B 收入和消费 C 睡眠和闲暇 D 收入和闲暇

9.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为:A 投资需求 B 反需求 C 中间环节需求 D 引致需求

10.决定现在多储蓄,等同于:A 未来少消费 B 未来多消费 C 未来多储蓄 D 现在多消费

参考答案1-5 BCCDC 6-10 CADDB

三、计算题

1.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10L-0.5L2。假定产品市场上的价格为5元,劳动的工资率为10元,求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劳动使用量。

2.设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100K0.5L0.5,在本生产期内,资本投入量为100单位,劳动投入量为25单位。求:(1)各要素的边际产量。(2)若资本价格为20元,工资率为多少?(3)如果产品的价格为50元,求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

3.假设生产鞋使用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劳动。假定劳动每天20美元可以买到,鞋每双卖5美元。用下列生产函数,运用边际分析法估算出一个完全竞争的厂商将会雇佣的劳动数量。(8分)

劳动的单位数 1 3 5 7 9

总产出 5 13 19 23 25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七章

第七章 复习思考题 参考答案 1、为什么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并解释相应的TR 曲线、AR 曲线和MR 曲线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 解答: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其理由主要有两点: 第一,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的需求曲线,而市场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垄断厂商的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化。 第二,假定厂商的销售量等于市场的需求量,那么,垄断厂商所面临的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表示垄断厂商可以通过调整销售量来控制市场的价格,即垄断厂商可以通过减少商品的销售量来提高市场价格,也可以通过增加商品的销售量来降低市场价格。 关于垄断厂商的TR 曲线、AR 曲线和MR 曲线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以图7-1加以说明: 第一,平均收益AR 曲线与垄断厂商的向右下方倾斜的d 需求曲线重叠。因为,在任何的销售量上,都是P=AR 。 第二,边际收益MR 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且位置低于AR 曲线。其原因在于AR 曲线是一条下降的曲线。此外,在线性需求曲线的条件下,AR 曲线和MR 曲线的纵截距相同,而且MR 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AR 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的两倍。 第三,由于MR 值是TR 曲线的斜率,即dQ dTR MR ,所以,当MR>0时,TR 曲线是上升的;当MR <0时,TR 曲线是下降的;当MR=0时,TR 曲线达极大值。 图 7-1 垄断竞争厂商的AR 与TR 之间的关系

2、根据图7-22中线性需求曲线d 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 ,试求:(1)A 点所对应的MR 值;(2)B 点所对应的MR 值。 解答:(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A 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25 )515(=-=d e , 或者,2)23(2=-=d e ,根据)11(d e P MR -=,则A 点的MR 值为:MR=2×(2×1/2)=1。 (2)方法同(1)。B 点所对应的MR =-1。 3、图7-23是某垄断厂商的长期成本曲线、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试在图中标出: (1)长期均衡点及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 曲线和SMC 曲线;(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 解答:本题的作图结果如图7-23所示: (1)长期均衡点为E 点,因为,在E 点有MR=LMC 。由E 点出发,均衡价格为P 0,均衡数量为Q 0 。(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 曲线和SMC 曲线如图所示。在Q 0 的产量上,SAC 曲线和SMC 曲线相切;SMC 曲线和LMC 曲线相交,且同时与MR 曲线相交。(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有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即л=(AR(Q 0)-SAC(Q 0)Q 0 图 7-23 4、已知某垄断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 =0.1Q 3-6Q 2+14Q+3000,反需求函数为P=150-3.25Q 。求:该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 解答:由垄断厂商 的短期成本函数STC =0.1Q 3-6Q 2+140Q+3000 得边际成本140123.02+-=Q Q MC , 厂商的总收益23.25Q -150Q 3.25Q)Q -(150Q P TR ==?=, 其边际收益Q MR 5.6150-=; 垄断厂商要实现短期均衡的条件是MC MR =,即Q Q Q 5.6150140123.02-=+-,解之得均衡产量:)(20舍去负值=Q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答案 二、选择题 1.B 2.D 3.C 4.C 5.D 6.B 7.C 8.A 三、简答题 1.微观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是什么? 答:微观经济学有四个假设前提:资源稀缺性、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 2.微观经济学有什么特点? 答: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用数学语言描述经济现象与规律;(2)以价格理论为核心;(3)以均衡为目标;(4)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 3.微观经济学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答: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三大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具体从三个层面展开的: 第一个层面:分析单个消费者、单个要素供给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第二个层面: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局部均衡)。 第三个层面:研究所有市场的价格同时决定。 四、论述题 1.请介绍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 答: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体现在理论上新发展、方法上新发展和微观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三个方面。 理论上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1)提出了新消费理论,包括显示性偏好理论、风险条件下的选择理论、消费也是家庭生产的理论;(2)提出了现代企业理论,包括企业的性质、最大化模型与委托——代理问题、内部组织效率与非最大化厂商理论;(3)博弈论改写了微观经济学;(4)信息经济学成为微观经济分析的主流。 方法上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计量经济学的崛起,二是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大规模运用,三是博弈论引入到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包括:(1)假定条件多样化,(2)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3)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何区别? 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体现在:(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而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3)假设前提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和资源稀缺,而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5)中

《宏观经济学》习题7

宏观经济学》习题 7 第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基本概念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乘数 投资的利率系数 货币 货币政策乘数 货币幻觉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宏观经济 1.财政政策可影响总需求,从而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利率上升,收入减少。() 3. IS 曲线越平坦,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小。() 4. LM 曲线越陡峭,政府扩大支出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越大。() 5. 在 LM 曲线呈垂直状的情况下,政府支出乘数和财政政策乘数相等。() 6. 因为政府增加支出与增加税收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是相反的, 所以政府增加同样的 支出和税收对国民收入没有影响。() 7. 只要挤出效应小于 100%,政府支出的增加就能刺激国民收入的增长。() 8.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财政政策乘数就越大。() 9.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不敏感,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小。 10. 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越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大。() 11. 在凯恩斯陷讲中,由于挤出效应等于零,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十分有效。 ) 12. 财政制度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但不能消除经济萧条和通货膨胀。 ) 13. 挤出效应越大,财政政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越大。() 14. IS 和LM 曲线的交点一般位于中间区域,说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效。() 15. 在凯恩斯区域挤出效应完全;在古典区域挤出效应等于零。() 16.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同时使用, 会引起利率上升的同时产出增加。 (-) 需求的利率系数 政策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摩擦性失业 自愿 失业 非自愿失业 财产税 所得税 流转税 累进税 累退税 比例税 财政制度 自动稳定器 度平 衡预算 充分就业 存款准备 金政策 、判断题( F , T ) 补偿性财政政策 功能财政 再贴现 政策 年 预算盈余 单一货币供给规则 公开市场业务

经济学原理(曼昆)第七版--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多选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曼昆)第七版--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多选题答案

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 快速多选: 1.如果一个不允许钢铁进行国际贸易的国家的国内价格低于世界价格,那么: A.该国在生产钢铁中有比较优势,如果开放贸易会成为钢铁出口国。 B.该国在生产钢铁中有比较优势,如果开放贸易会成为钢铁进口国。 C.该国在生产钢铁中没有比较优势,如果开放贸易会成为钢铁出口国。 D.该国在生产钢铁中没有比较优势,如果开放贸易会成为钢铁进口国。 【答案】A 【解析】由于该国的国内钢铁价格低于世界价格,说明该国在生产钢铁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该国将成为出口国。 2. 当Ectenia国在咖啡豆方面对世界开放贸易时,国内咖啡豆价格下降。以下哪一个选项说明了这种情况? A.国内咖啡产量增加,而且Ectenia变成了咖啡进口国。 B.国内咖啡产量增加,而且Ectenia变成了咖啡出口国。 C.国内咖啡产量减少,而且Ectenia变成了咖啡进口国。 D.国内咖啡产量减少,而且Ectenia变成了咖啡出口国。 【答案】C 【解析】首先,由国内咖啡豆价格下降知,贸易使得Ectenia过总供给增加(国内市场上,总供给>总需求),则该国为咖啡豆的进口国。由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进口者时,该物品消费者的状况变好了知,该国是咖啡的进口国。 并且,大量进口导致国内咖啡产业受冲击,国内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坏了。 此题也可以用排除法。 3. 当一国开放一种产品的贸易并成为一个进口国时,将带来哪种结果? A. 生产者剩余减少,但消费者剩余和总剩余增加。 B. 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增加,而进口对总剩余的影响不确定。 C. 生产者剩余和总剩余都增加,但消费者剩余减少。 D. 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总剩余都增加。 【答案】A 【解析】由书上结果知,当一国开放一种产品的贸易并成为一个进口国时,消费者剩余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总剩余增加。 4. 如果进口一种产品的国家征收关税,这就会增加_________。 A. 国内需求量 B. 国内供给量 C. 从国外的进口量

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答案第七章

微观第七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价格歧视博弈纳什均衡 占优策略均衡 二、选择题 1、对于垄断厂商来说,()。 A、提高价格一定能够增加收益; B、降低价格一定会减少收益; C、提高价格未必会增加收益,降低价格未必会减少收益; D、以上都不对。 2、完全垄断的厂商实现长期均衡的条件是()。 A、MR=MC; B、MR=SMC=LMC; C、MR=SMC=LMC=SAC; D、MR=SMC=LMC=SAC=LAC。 3、完全垄断厂商的总收益与价格同时下降的前提条件是()。 A、Ed>1; B、Ed<1; C、Ed=1; D、Ed=0。 4、完全垄断厂商的产品需求弹性Ed=1时()。 A、总收益最小; B、总收益最大; C、总收益递增; D、总收益递减。 5、完全垄断市场中如果A市场的价格高于B市场的价格,则() A、A市场的需求弹性大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 B、A市场的需求弹性小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 C、A市场的需求弹性等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 D、以上都对。 6、以下关于价格歧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价格歧视要求垄断者能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对其进行划分; B、一级价格歧视引起无谓损失; C、价格歧视增加了垄断者的利润; D、垄断者进行价格歧视,消费者就必定不能进行套利活动。 7、垄断竞争的厂商短期均衡时,()。 A、一定能获得差额利润; B、一定不能获得经济利润; C、只能得到正常利润; D、取得经济利润、发生亏损和获得正常利润都有可能。 8、垄断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点上,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处于(B)

A、上升阶段 B、下降阶段 C、水平阶段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垄断竞争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途径有:(D) A、调整价格从而确定相应产量 B、品质竞争 C、广告竞争 D、以上途径都可能用 10、按照古诺模型下列哪一说法不正确,()。 A、双头垄断者没有认识到他们的相互依耐性; B、每一个寡头都认定对方的产量保 持不变;C、每一个寡头垄断者都假定对方价格保持不变;D、均衡的结果是稳定的。 11、斯威齐模型是() A、假定一个厂商提高价格,其他厂商就一定跟着提高价格; B、说明为什么每个厂商要保持现有的价格,而不管别的厂商如何行动; C、说明为什么均衡价格是刚性的(即厂商不肯轻易的变动价格)而不是说明价格如何决定; D、假定每个厂商认为其需求曲线在价格下降时比上升时更具有弹性。 12、在拐折的需求曲线模型中,拐点左右两边的弹性是()。 A、左边弹性大,右边弹性小; B、左边弹性小,右边弹性大; C、两边弹性一样大; D、以上都不对。 13、与垄断相关的无效率是由于()。 A、垄断利润 B、垄断亏损 C、产品的过度生产 D、产品的生产不足。 三、判断题 1、垄断厂商后可以任意定价。 2、完全垄断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就是它的供给曲线。 3、一级价格歧视是有市场效率的,尽管全部的消费者剩余被垄断厂商剥夺了。 4、许多学院和大学对贫困学生提供奖学金。可以认为这种政策是一种价格歧视。 5、垄断厂商生产了有效产量,但它仍然是无效率的,因为它收取的是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获取的利润是一种社会代价。 6、完全垄断厂商处于长期均衡时,一定处于短期均衡。 7、垄断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是根据其相应的实际需求曲线得到的。 8、由于垄断厂商的垄断地位保证了它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可以获得垄断利润。 四、计算题 1、已知某垄断者的成本函数为TC=0.5Q 2+10Q,产品的需求函数为P=90-0.5Q, (1)计算利润最大化时候的产量、价格和利润; (2)假设国内市场的售价超过P=55时,国外同质的产品将输入本国,计算售价p=55

曼昆版 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课后题及答案

二十三章 1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C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C.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 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的投资,因为销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的存货投资是负的,因而减少了当期的GDP。 C.你买了一个比萨饼。 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非耐用品类中。 D.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E.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答:我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F.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 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NX增加 2.GDP组成部分中的“政府购买”并不包括用于社会保障这类转移支付的支出。想想GDP 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答:因为转移支付并不是要交换现在生产的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就像税收和回扣一样。转移支付和税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由于GDP是要衡量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从物品与劳务的生产中得到的收入,所以,不把转移支付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6.考虑以下美国GDP的数据: A.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多少?(注意:增长率是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百分比的变动。 答: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5.86%。 B.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 答: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1.8%。 C.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收入是69654.5亿元。 D.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收入是72419.7亿元。

微观经济学第七章 习题答案

MR,试求: 图7—1 (1)A点所对应的MR值; (2)B点所对应的MR值。 解答:(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A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e d =eq \f(15-5,5)=2 或者e d =eq \f(2,3-2)=2 再根据公式MR=P eq \b\lc\(\rc\)(\a\vs4\al\co1(1-\f(1,e d ))),则A点的MR值为MR=2×eq \b\lc\(\rc\)(\a\vs4\al\co1(1-\f(1,2)))=1 (2)与(1)类似,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B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e d =eq \f(15-10,10)=eq \f(1,2) 或者e d =eq \f(1,3-1)=eq \f(1,2) 再根据公式MR=P eq \b\lc\(\rc\)(\a\vs4\al\co1(1-\f(1,e d ))),则B点的MR值为MR=1×eq \b\lc\(\rc\)(\a\vs4\al\co1(1-\f(1,1/2)))=-1 2. 图7—2(即教材第205页的图7—19)是某垄断厂商的长期成本曲线、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试在图中标出: (1)长期均衡点及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 (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 图7—2

图7—3 (1)长期均衡点为E点,因为在E点有MR=LMC。由E点出发,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 (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如图7—3所示。在Q0的产量上,SAC曲线和LAC曲线相切;SMC曲线和LMC曲线相交,且同时与MR曲线相交。 (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由图7—3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即π=[AR(Q0)-SAC(Q0)]·Q 0。 3. 已知某垄断厂商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STC=0.1Q3-6Q2+140Q+3 000,反需求函数为P=150-3.25Q。 求:该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 解答:因为SMC =eq \f(d STC,d Q )=0.3Q2-12Q+140,且由TR=P(Q)·Q=(150-3.25Q)Q=150Q-3.25Q2,得MR =eq \f(d TR,d Q )=150-6.5Q。 于是,根据垄断厂商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SMC,有 0.3Q2-12Q+140=150-6.5Q 整理得3Q2-55Q-100=0 解得Q=20(已舍去负值) 将Q=20代入反需求函数,得 P=150-3.25Q=150-3.25×20=85 所以,该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为Q=20,均衡价格为P=85。 4. 已知某垄断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TC=0.6Q2+3Q+2,反需求函数为P=8-0.4Q。求: (1)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 (2)该厂商实现收益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 (3)比较(1)和(2)的结果。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充分就业-古典模型讲课讲稿

第七章充分就业古典模型 一选择 1.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是实际变量 a.就业量 b.价格水平 c.通货膨胀率 d.,名义工资率 2.实际GDP和闲暇之间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a.因失业率上升引起资本存量增加时,会向内移动 b.表面闲暇增加会导致实际GDP减少 c.在就业量增加的情况下会移动 d.以上三个选项都正确 3.就业量的增加 a.引起一国生产函数向上移动 b. 引起一国生产函数向下移动 c.导致沿着一国生产函数向较高实际GDP向水平方向变动 d. 导致沿着一国生产函数向较高价格向水平方向变动 4.货币工资率为10美元/小时,价格水平为100.如果价格水平上升到200,而货币工资率不变,别么 a.实际工资率是原来的两倍 b.实际工资率上升,但不是原来的两倍 c.实际工资率不变 d.实际工资率下降 5.5个工人的总产出是200美元,6个工人的总产出是222美元。那么第6个工人的边际产量是 a.40美元 b.37美元 c.22美元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 6.劳动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这是因为 a.随着雇佣工人的增加,劳动边际产量递减 b.劳动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c.当资本增加时,劳动需求曲线移动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原因是劳动需求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7.随着实际工资率的上升,劳动供给量会增加,这是因为 a.这仅仅是因为已经工作的人们增加他们劳动供给量。 b.这仅仅是因为实际工资率的上升引起了劳动参与率的提高 c.这是因为已经工作的人们增加了他们的劳动供给量,并且实际工资率的上升引起了劳动参与率的提高 d.以上选项都不正确,原因是实际工资率的上升引起了劳动供给量的减少 8.实际工资率的上升

蔡继明微观经济学习题第7章

7 一般均衡与效率 判断题 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忽略了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影响我们真正理解市场经济。()契约曲线显示了所有的可能进行互利贸易的配置点。() 不在生产契约线上的每一点所代表的投入组合都是无效率的。() 只要生产是有效率的,产出组合就必然位于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某一点。()只有商品的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相等时,商品的生产结构才是最有效率的。()为了达到帕累托最优,必须使任何只消费两种商品的消费者所消费的这两种产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处于非帕累托最优位置的经济要达到帕累托最优经济的福利水平是不可能的。() 帕累托最优的理论基础是序数效用理论,但对于基数效用理论也同样成立。()现代经济学所说的最有经济效率的状态,一般就是指帕累托最优状态。()从社会观点来看,契约曲线上所有的点都是理想的。()消费者均衡条件满足后,帕累托状态也达到最优。()社会福利函数应该能够代表全社会所有人对福利的判断。()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即任何竞争性市场均衡都是有效率的。()如果个人偏好是凸型的,则每一个帕累托有效配置对于商品的某个初始禀赋来说,是一个竞争性均衡。() 资源配置如果无法做到改善某些人的福利,同时又不损害其他人的福利,从经济学意义上看就是有效率的。() 在不存在垄断的情况下,没有管制的市场将使收入分配均等。()竞争性均衡必然是公平的。()如果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转换率不是对所有消费这两种商品的消费者来说都等

于它们之间的边际替代率,那种两种商品中至少有一种不是有效地生产出来的。 () 从埃奇斯盒状图中某一初始禀赋开始,如果通过讨价还价达到的自由交易契约是符合帕累托最适度状态所要求的,那么该交换契约可以位于契约曲线的任何地方。 () 对于福利极大化来说,完全竞争长期一般均衡既是必要的,又是充分的。()一般均衡总是存在的。()一般均衡是唯一的。()社会福利函数是唯一的。()社会公平观不是唯一的。() 答案 T; F; T; T; T; T; F; T; T; F; T; F; T ; T; T ; T; T; F; T;T; F; F; F; F; F; F; F; F; T。 选择题 与一般均衡分析不同,局部均衡分析()。 A. 集中考虑市场和市场参与者相互依赖的性质; B. 在经济中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考虑一个单个市场、居民户和企业的行为; C. 分析所有居民户、企业和市场同时相互作用怎样解决基本经济问题; D. 以上都是; 局部均衡分析适合于估计()变化的影响,但不适合于估计()变化的影响。 A. 香烟税,公司所得税; B. 香烟税,酒类税; C. 公司所得税,香烟税; D. 公司所得税,酒类税。 研究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析被称为下列哪一种分析()。 A. 局部均衡; B. 相互作用均衡; C. 不均衡; D. 一般均衡。 在一般均衡模型中,之所以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工资和利息率,是因为()。 A. 这些投入的价格影响成本; B. 家庭的收入受工资和利息率变化的影响; C. 家庭能用闲暇或将来的消费来换取现有的产品; D. 对资本的需求取决于工资率;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七版第7-9章答案教学内容

第七章 复习题 1.显性成本 2.她自己做其他事时会得到的最高收入 3.多用资本,少用工人 4.完全竞争价格给定,即斜率不变 5.不意味 6.意味着递增 7.AVCaF(K,L),表明是规模报酬递增; 当F(aK,aL)=aF(K,L),表明是规模报酬不变;

当F(aK,aL)LAC。 3.因为厂商所在的行业是竞争性的,而竞争性市场的一个特性是厂商可以自由地进入和退出,正的经济利润(P>LAC)诱使厂商进入,负的经济

宏观经济学第七章答案

第七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一国将其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国际经济交易根据交易的内容和范围,按经济分析需要设置账户编制出来的统计报表。 2.经常项目:记录本国与他国之间发生的商品和劳务交易,以及因收益取得、转移支付所引 起的货币收支情况的项目。 3.资本和金融项目:记录资产所有权在国际间流动情况的项目。 4.汇率:不同国家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 5.实际汇率:指一国的物品与劳务同另一国的物品与劳务交换的比率。 6.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7.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 8.固定汇率制度: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汇率,并保持汇率基本不变,将其波动范围控制在 一定幅度之内的汇率制度。 9.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政府不对汇率进行干预,汇率水平完全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确定 的汇率制度。 10.国际收支均衡函数:指国际收支平衡时收入y和利率r的关系的函数。 11.BP曲线:在其他有关变量和参数既定的前提下,以利率为纵坐标,国民收入为横坐标的 坐标系中,国际收支均衡函数的几何图形表示。 12.马歇尔-勒拿条件:指本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一国贸易收支状况,取决于出口商品的需求 13.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如果两者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则本国货币贬值可以改善 一国贸易收支状况。 14.IS-LM-BP模型:将BP曲线引入IS-LM模型,即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 加入国际收支均衡的条件,便可以形成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模型,这一模型被称为 IS-LM-BP模型。 二、选择题 DA DBC CADDA AACB 1.D.一个国家的任何交易,如果有外汇收入,则记入国际收支平衡的“贷方”。 2.A.比较优势理论中认为比较优势是产品生产的机会成本差异,即劳动生产率差异的产生。 3.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 汇率制度。 4.B.外国对该国的出口品和资产的需求增加,会使外汇市场上对本国的货币需求增加,促 使本国货币升值。 5.C. 6.C.“美国过公民对外国物品的需求增加”和“外国人对美国物品的需求减少”是等价的都 会使其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 7.A.在BP的上方任取一点,与其对应的均衡点相比,利率相同,收入较低。由净出口含顺 可知,其相应的净出口值较高,即有nx>F。即国际收支盈余点。 8.D.国外利率的提高将使得净资本流出增加,BP曲线将往左移。 9.D.间接标价法下地汇率上升意味着一单位的外国货币能兑换更多的本国货币,即外币升 值,本币贬值。 10.A. 11.A. 12.A.在内部达到平衡出现国际顺差的时,表明IS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位于国际收支平衡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七章课后答案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1、根据图1-31(即教材第257页图7-22)中线性需求曲线d 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 ,试求: (1)A 点所对应的MR 值; (2)B 点所对应的MR 值. 解答:(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A 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25 )515(=-=d e 或者 2)23(2=-=d e 再根据公式MR=P ( d e 1 1-),则A 点的MR 值为: MR=2×(2×1/2)=1 (2)与(1)类似,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B 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21101015=-=d e 或者 21131=-=d e 再根据公式MR=( d e 11-),则B 点的MR 值为: )2/111(1-?=MR =-1

2、图1-39(即教材第257页图7-23)是某垄断厂商的长期成本曲线、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试在图中标出: (1)长期均衡点及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 (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 解答:本题的作图结果如图1-40所示: (1)长期均衡点为E点,因为,在E点有MR=LMC.由E点出发,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 . (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如图所示.在Q0 的产量上,SAC曲线和SMC曲线相切;SMC曲线和LMC曲线相交,且同时与MR曲线相交.

(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有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即л=(AR(Q0)-SAC(Q0)Q0

3、已知某垄断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6Q2+14Q+3000,反需求函数为P=150-3.25Q 求:该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 解答:因为SMC=dSTC/dQ=0.3Q2-12Q+140 且由TR=P(Q)Q=(150-3.25Q)Q=150Q-3.25Q2 得出MR=150-6.5Q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SMC 0.3Q2-12Q+140=150-6.5Q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7第七章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七章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运用类似图7-1的形式,分析当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工资随时间缓慢变化时,货币存量减少对价格水平和产量的影响。 图7-1 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答:在短期,货币存量减少对价格水平和产量影响的传导机制为: ()()()*11M R I AD Y Y Y N W W P P P --↓?↑?↓?↓?↓

(完整word版)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第七版,课后答案,西方经济学18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第一部分 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 一、简答题 1.根据图20中线性需求曲线d 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 ,试求: (1)A 点所对应的MR 值; (2)B 点所对应的MR 值。 图7-1 答:由图7—1可知需求曲线d为P=-351+Q , TR(Q)=P ·Q= -Q Q 35 12+, 所以MR=TR ′ (Q)= -35 2+Q (1)A 点(Q=5,P=2) 的MR 值为:MR (5)= -35 2+Q =1; (2)B 点(Q=10,P=1) 的MR 值为: MR (10)= -35 2+Q =-1 本题也可以用MR=P(1--d E 1 )求得: E A =2,P A =2,则MR=P(1-- d E 1 )=2x (1- 12 )=1 E B =12,P B =1,则MR=P(1--d E 1 )=1x (1- 10.5 )=-1 2.图7—2是某垄断厂商的长期成本曲线、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试在图中 标出: (1)长期均衡点及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 曲线;

(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 图7—2 解答:(1)如图7—3所示,长期均衡点为E点,因为在E点有MR=LMC。由E点出发,均衡价格为P ,均衡数量为Q0。 0 (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如图7—3所示。在Q0的产量上,SAC曲线和LAC曲线相切;SMC曲线和LMC曲线相交,且同时与MR曲线相交。 (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由图7—3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即: π=[AR(Q0)-SAC(Q0)]·Q。 图7—3 3.为什么垄断厂商实现MR=MC的利润最大化均衡时,总有P>MC? 你是如何理解这种状态的? 解答: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由于厂商的MR=P,所以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MC可以改写为P=MC。这就是说,完全竞争厂商的产品价格等于产品的边际成本。 而在垄断市场条件下,由于垄断厂商的MR曲线的位置低于d需求曲线的位置,即在每一产量水平上都有P>MR,又由于垄断厂商是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来决定产量水平的,所以,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均有P>MC。这就是说,垄断厂商的产品价格是高于产品

2020年整理宏观经济学第七章习题及答案.doc

第七单元经济周期理论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与种类; 2.经济周期的原因; 3.卡尔多经济周期模型; 4.乘数-加速数模型 一、单项选择 1.经济周期中的两个主要阶段是()。 a.繁荣和萧条; b.繁荣和衰退; c.萧条和复苏; d.繁荣和复苏。 2.下列对经济周期阶段排序正确的是()。 a.复苏,繁荣,衰退,萧条; b.复苏,繁荣,萧条,衰退; c.复苏,萧条,衰退,繁荣; d.复苏,衰退,萧条,繁荣。 3.由于经济衰退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4.下列哪种说法表达了加速原理()。 a.消费支出随着投资支出增长率的变化而变化; b.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 c.国民收入随着投资支出的变化而变化; 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 5.下列哪种说法没有表达加速原理()。 a.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将导致投资支出的变化; b.消费支出的变化会引起投资支出更大的变化; c.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一轮一轮地减少; d.投资支出随着国民收入增量的变化而变化。 6.加速原理发生作用的条件是()。 a.投资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增加;

b.消费品的生产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资本品,因而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导致投 资支出的增加; c.投资的增加会导致消费支出的持续增加; d.投资支出的减少会造成消费支出地减少。 7.经验统计资料表明,在经济周期里,波动最大的一般是()。 a.资本品的生产; b.农产品的生产; c.日用消费品的生产; d.a和c。8.所谓资本形成是指()。 a.净投资; b.总投资; c.更新投资; d.存货的 投资。 9.假定某经济连续两年的国民收入都是1200亿美元,在资本-产量比率等于2的条件下,净投资等于()。 a.1200亿美元; b.2400亿美元; c.2000亿美元; d.0。 10.已知某经济某一年的国民收入是1000亿美元,净投资为零;第二年国民收入增至1200亿美元。在资本产量比率等于2的条件下,第二年的净投资()。 a.增加了200亿美元; b.增加了400亿美元; c.仍然为0; d.增加了100亿美元。 11.国民收入会从谷低走向高峰,根据汉森(Hanson)和萨谬尔森(Samuelson)的解释,是因为()。 a.乘数的作用; b.加速数的作用; c.乘数和加速数的交织作用; d.都不正确。 12.当国民收入在乘数和加速数的作用下趋于减少时,它的下降将受到下述因素的限制()。 a.总投资为零; b.失业增加; c.边际消费倾向下降; d.都不正确。 13.根据加速原理,净投资会在哪种情况下发生()。 a.国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分别达到最高水平; b.国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正在下降; c.国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正在增加; d.国民收入和消费支出保持不变。

曼昆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英文答案(第七章)

rkets WHAT’S NEW IN THE SIXTH EDITION: There are no major changes to this chapter. LEARNING OBJECTIVES: By the end of this chapter, students should understand: the link between buyers’ willingness to pay for a good and the demand curve. how to define and measure consumer surplus. the link between sellers’ costs of producing a good and the supply curve. how to define and measure producer surplus. that the equilibrium of supply and demand maximizes total surplus in a market. CONTEXT AND PURPOSE: Chapter 7 is the first chapter in a three-chapter sequence on welfare economics and market efficiency. Chapter 7 employs the supply and demand model to develop consumer surplus and producer surplus as a measure of welfare and market efficiency. These concepts are then 7 CONSUMERS, PRODUCERS, AND THE EFFICIENCY OF MARKET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