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用相对运动观点解追击相遇问题

用相对运动观点解追击相遇问题

用相对运动观点解追击相遇问题
用相对运动观点解追击相遇问题

用相对运动观点处理追及和相遇问题

通常,我们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地物)作为参考系。但是,对于追及和相遇问题,往往也改选相对于地面运动的物体作为参考系,求解非常简便。

质点相对于地面运动的速度叫“绝对速度”;将质点相对于运动参考系(如相对地面运动的车;船)的速度叫“相对速度”,运动参考系相对于地面运动的速度叫“牵连速度”。它们之间的速度关系为 v 绝对 = v 相对十 v 牵连.

运动参考系如果相对地面的运动不是匀速的,则还有加速度,这加速度叫“牵连加速度’.而质点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叫“绝对加速度”,质点相对于运动参考系的加速度叫“相对加速度”.它们之间的加速度也存在着类似的关系式a 绝对 = a 相对+ a 牵连.

例 1 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起飞时的最大加速度是a=5.0m/s 2,相对地面速度须达到v m =50m/s 。航空母舰以一定的速度航行,该其甲板长度L=160m 。设飞机起飞时可看作匀加速运动,且对航母的状态没有影响。为使飞机能安全起飞,则航母的速度不得小于多少?

【解析】:相对航母,飞机起飞时加速度a /= a=5.0m/s 2,最大位移s /=L=160m,所能达到的

最大速度s a u ''=2=40m/s 。

为使飞机能安全起飞,航母的速度v ≥v m -u=10m/s 。

例2如图,A 船从赶港口P 出发去拦截正以速度v 0沿直线航行的船B ,P 与B 所在航线的垂直距离为a ,A 船启航时,B 与P 的距离为b (b >a ),若忽略A 启动的时间,并认为A 一起航就匀速运动,为使A 船能以最小速率拦截到B 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船应以PC 方向运动 B .A 船应以PD 方向运动

C .A 船的最小速率为b

a v 0 D .A 船的最小速率为b

a b v 2

20

-

答:BC

【解析】:A 要从P 出发拦能截到B ,则A 相对B 的运

动方向应取开始时的PB 向。而A 相对海面的速度,应等于A 相对B 的速度与B 相对海面速度的矢量和,如图所示,可见只有A 相对海面速度v A 对地垂直PB 时为最小。

B 对地

例3 物体A 在地面上足够高的空中以速度v 1平抛,与此同时,物体B 在A 正下方距离h 处以速度v 2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则二者在空中运动时的最近距离为 A .21v v h

B .1

2v v h C .22

2

1

1v

v v h

+ D .22

21

2v

v v h

+

答:D 【解析】:由于二者加速度相同,则二者相对匀速。以A 为

参考系,则B 相对A 匀速运动的速度为22

21v v +,方向如图, 二者间的最近距离即为图中AC 。

例4 如图,匀强电场的场强E=2.0×103V/m ,方向水平,电场中有两个带电粒子,它们的质量均为m=1.0×10-5kg ,A 带负电,B 带正电,电量均为q=1.0×10-9C .开始时,两粒子在同一等势面上。仅在电场力作用下A 以初速度V A0=2.0m/s ,B以初速度VB0=1.2m/s,均沿电场方向开始运动。不计二者间的库仑力,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若用△s 表示任一时刻两粒子间的水平距离。问:当△s 的数值在什么范围内,可判断哪个粒子在前面(规定图中右方为前),当△s 的数值在什么范围内,不可判断两粒子谁前谁后?

答:△s ≤0.8m ,不可判谁前谁后;△s >0.8m,可判B必在前

【解析】:对A :2/2.0s m m E

q a A

A A ==

,方向向左; 对B:2/2.0s m m E

q a B

B B ==

,方向向右。 则A 相对B 的加速度2

/4.0s m a a a B A B A =+=、,方向向左;A 相对B 的初速度

s m v v u B A B A /8.0=-=、,方向向右。故A 相对B 做初速向右,加速度向左的“类竖直

v 2

v 2

1 A

a AB

a B

a A

上抛”运动,“最大高度”m a u s AB

AB

m 8.022==?。因此,△s ≤0.8m ,不可判谁前谁后;

△s >0.8m,可判A 必在B 的左边,B在前。

例5 两颗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绕地球做同绕向的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为,

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等于

,卫星离地面高度为

,则:

(1)、两卫星运行周期之比是多少?

(2)若某时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地面同一点正上方,则至少经过多少个周期与相距最远?

【解析】:(1)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使用向心力公式

可得:

所以

(2)由可知:,即转动得更快。则a 相对b 的角速度大小为

b

a b a T T π

πωωω22-=

-=?

设经过时间两卫星相距最远,则由图可得: (

、2、3……)

其中

时对应的时间最短。

所以,得

【点评】:圆周运动中的追及和相遇问题也可“利用相对(角)位移关系列方程”。当然,如果能直接将角位移关系转化成转动圈数关系,运算过程更简洁,但不如利用相对角位移关系容易理解,而且可以和直线运动中同类问题的解法统一起来,记忆比较方便。

练习1 A 、B 两棒长均为L=1m ,接近在同一竖直线上,A 的下端与B 的上端相距s=20m ,A 、B 同时开始运动,A 做自由落体,B 做竖直上抛,初速度0v =40m/s ,不计空气阻力,则到两棒相遇时间t 1和从相遇开始到分离所需时间t 2分别为

A .t 1=0.5s ,t 2=0.5s

B .t 1=0.05s ,t 2=0.5s

C .t 1=0.5s ,t 2=0.05s

D .t 1=0.05s ,t 2=0.05s

答:C

由于二者加速度相同,则二者相对匀速。以A 为参考,B 相对A 匀速。

2.内空高h 的升降机正以加速度a (<g )匀加速上升中,顶部突然一颗螺钉松脱,至落到底板上需要时间 A 2h a g + B 2h

g a

- C 2h a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A

3.如图,物体甲从高H 处以速度1v 平抛,同时乙从乙距甲水平方向s 处由地面以初速度2v 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则两物体在空中相遇的条件是 A .从抛出到相遇的时间为

2

H

v H

1v

2v

A B

B .若要在物体乙上升中遇甲,必须

212

,s H

v v v =>gH C .若要在物体乙下降中遇甲,必须

212

,s H

v v v =>2gH

D .若相遇点离地高度为2

H

,则2v gH = 答:ABD

由于二者加速度相同,则二者相对匀速,相遇时间为

1v s 或2

v H 。

※4.两个以20.0m/s 的速度垂直下落,一妇女以5.0m/s 的速度向前奔跑,她感到雨点从什么方向落下,速度的大小为多少?

根据生活经验,人不动时,感到雨点垂直下落, 人运动时无论向哪个方向奔跑,雨点都会向她 迎面扑来,并且运动速度越快,雨点扑来的速 度也越大。所以观察雨点的速度和人的运动速 度有关。

根据英文字母表示:

地面:Earth;妇女 Woman; 雨点 Rain; 规定速度符号:

υ

RE 为雨点相对地面;

υ

WE 为人相对地面; υ

EW 为地面相对人; υ

RW 为雨点相对人。

雨点相对人的速度υ RW =υ EW +υ RE ,υ EW = -υ

WE

雨点相对人的速度大小为:

雨点相对人的速度方向为: 要使雨点不让人的鞋子受潮,雨伞的半径应大于:d= h tan14°=0.375m 。

※拓展:有一条船要过河,河位于东西方向,水以u的速度从西向东流动。如果船相对水的速度为υ’向北方行驶,从岸上的人看船向正偏东θ1运动,如何才能使以最短的时间到达对岸?

5.某人以4㎞/h的速度向东行进时,感觉风从正北吹来。如果将速度增加一倍,则感觉风从东北方向吹来,求相对于地面的风速和风向。

解:根据英文字母规定速度的意义:

υ

PE 为人相对地面;

υ

WE 为风相对地面; υ

WP 为风相对人。

根据矢量关系: υ WE =υ WP +υ

PE ……(1) υ WE =υ ’WP +υ

’PE (2)

其中υ ’PE =2υ PE

考虑风的速度υ WE 在东西方向的投影,

由(1)可得:υWE cos θ=υPE

由(2)可得:υWE cos θ+υWP cos45°=2υPE 由此可得:

风的速度大小为:

追击和相遇问题典型例题

【学习目标】 1、掌握追及及相遇问题的特点 2、能熟练解决追及及相遇问题 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中两者速度大小与两者距离变化的关系。 甲物体追赶前方的乙物体,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若一段时间内两者速度相等,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2、追及问题的特征及处理方法: “追及”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追上前有最大距离的条件:两物体速度相等,即v甲=v乙。 ⑵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①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后方,则追不上,此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小。 ②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前方,则追上,并会有两次相遇 ③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乙处于同一位置,则恰好追上,为临界状态。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二者是否同时出发,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 ⑶匀减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已时,情形跟⑵类似。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①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后方,则追不上,此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小。 ②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前方,则追上,并会有两次相遇 ③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乙处于同一位置,则恰好追上,为临界状态。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二者是否同时出发,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 3、分析追及问题的注意点: ⑴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 ①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 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 ②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⑵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⑶仔细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同时注意v-t图象的应用。 二、相遇 ⑴同向运动的两物体的相遇问题即追及问题,分析同上。 ⑵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绝对值的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时即相遇。 【典型例题】 1.在十字路口,汽车以的加速度从停车线启动做匀加速运动,恰好有一辆自行车以的速度匀速驶过停车线与汽车同方向行驶,求: 什么时候它们相距最远?最远距离是多少?

四年级+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简单的相遇与追及问题 一、学习目标 1. 理解相遇与追及的运动模型,掌握相遇与追及这两种情况下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会利用这个关系来解决一些简单的行程问题. 2. 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主要内容 1. 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式: 路程=时间×速度;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2.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相遇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3.追及问题的数量关系式: 追及距离=追及时间×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4. 能熟练运用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基本量的关系,结合图形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行程问题. 三、例题选讲 例1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相距500千米的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速度分别为每小时40千米和每小时60千米.求几小时后两车相遇.

例2甲车在乙车前200千米,同时出发,速度分别为每小时40千米与60千米.问多少小时后,乙车追上甲车. 例3一辆公共汽车和一辆小轿车同时从相距59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公共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52千米,问几小时后两车相距138千米? 例4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求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5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4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甲带着一只狗,每小时走20千米,狗走得比人快,同甲一起出发,碰到乙后,它往甲方向奔走;碰到甲后,它又往乙方向奔走,直到甲、乙两人相遇为止,这只狗一共奔走了多少千米?

高中专题一追击相遇问题-学生版

追击与相遇专题讲解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 类型 图象 说明 匀加速追匀速 ①t=t 0以前,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增大 ②t=t 0时,两物体相距最远为x 0+Δx ③t=t 0以后,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减小 ④能追及且只能相遇一次 匀速追匀减速 匀加速追匀减速 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学员姓名 辅导科目 物理 就读年级 高一 辅导教师 唐老师 课 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实质 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2. 解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关键 画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理清三大关系 (1)时间关系 :0 t t t B A ±= (2)位移关系:0A B x x x =± (3)速度关系: 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重 点 难 点 考 点 重点:对题上的时间进行分析 难点:位移的相差是多少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匀减速追匀速 开始追及时,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的距离在减小,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即t=t 0时刻: ①若Δx=x 0,则恰能追及,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这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 ②若Δxx0,则相遇两次,设t 1时刻Δx 1=x 0,两物体第一次相遇,则t 2时刻两物体第二次相遇 匀速追匀加速 匀减速追匀加速 说明: ①表中的Δx 是开始追及以后,后面物体因速度大而比前面物体多运动的位移; ②x 0是开始追及以前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③t 2-t 0=t 0-t 1; ④v 1是前面物体的速度,v 2是后面物体的速度。 【学习目标】 1、掌握追及及相遇问题的特点 2、能熟练解决追及及相遇问题 【自主学习】 1. 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实质 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2. 解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关键 画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理清三大关系 (1)时间关系 :0 t t t B A ±= (2)位移关系:0A B x x x =± (3)速度关系: 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追及与相遇问题专题练习及答案

追击和相遇问题 一、追击问题的分析方法: A. 根据追逐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选择同一参照物,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 ? ?? ;.;.的数量关系找出两个物体在位移上间上的关系找出两个物体在运动时C B 相关量的确定 D.联立议程求解. 说明:追击问题中常用的临界条件: ⑴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追上前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⑵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追上前在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即必须在此之前追上,否则就不能追上. 1.一车处于静止状态,车后距车S0=25处有一个人,当车以1的加速度开始起动时,人以6的速度匀速追车,能否追上?若追不上,人车之间最小距离是多少? 答案.S 人-S 车=S 0 ∴ v 人t-at 2 /2=S0 即t 2 -12t+50=0 Δ=b 2 -4ac=122-4×50=-56<0 方程无解.人追不上车 当v 人=v 车at 时,人车距离最小 t=6/1=6s ΔS min =S 0+S 车-S 人 =25+1×62 /2-6×6=7m 2.质点乙由B 点向东以10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同时质点甲从距乙12远处西侧A 点以4的加速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⑴当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离乙多远? ⑵甲追上乙需要多长时间?此时甲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答案.⑴v 甲=v 乙=at 时, t=2.5s ΔS=S 乙-S 甲+S AB =10×2.5-4×2.52 /2+12=24.5m ⑵S 甲=S 乙+S AB at 2/2=v 2t+S AB t 2 -5t-6=0 t=6s S 甲=at 2/2=4×62 /2=72m 3.在平直公路上,一辆摩托车从静止出发,追赶在正前方100m 处正以v 0=10m/s 的速度匀速前进的卡车.若摩托车的最大速度为v m =20m/s,现要求摩托车在120s 内追上卡车,求摩托车的加速度应满足什么 答案.摩托车 S 1=at 12 /2+v m t 2 v m =at 1=20 卡车 S 2=v o t=10t S 1=S 2+100 T=t 1+t 2 t ≤120s a ≥0.18m/s 2

追及与相遇问题(详解)

追及与相遇问题刘玉平 课时安排:3课时 三维目标: 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以及速度-位移公式; 2、能灵活选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对实际生活中进行合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自信心。教学重点:灵活选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选用合适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过程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问题中的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因此应分别对两物体进行研究,列出位移方程,然后利用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求解。 一、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的特征及处理方法: “追及”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 ⑴初速度比较小(包括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 能追上。 a、追上前,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b、当两者位移相等时,即后者追上前者。 ⑵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二者是否同时出发,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 a、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位移仍小于被追者,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间有最 小距离; b、若两者速度相等时,两者的位移也相等,则恰能追上,也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 条件; c、若两者速度相等时,追者位移大于被追者,说明在两者速度相等前就已经追上; 在计算追上的时间时,设其位移相等来计算,计算的结果为两个值,这两个 值都有意义。即两者位移相等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被追者还 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其间速度相等时两者间距离有一个较大值。 ⑶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情形跟⑵类似。 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减速运动的物体乙,情形跟⑴类似;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2、分析追及问题的注意点: ⑴要抓住一个条件,两个关系: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 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 ⑵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⑶仔细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同时注意v t 图象的应用。

追击相遇问题专题总结

追及相遇问题专题总结 一、 解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关键 (1)时间关系 :0t t t B A ±= (2)位移关系:0A B x x x =± (3)速度关系: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二、追及问题中常用的临界条件: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追上前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2、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追上前在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即必须在此之前追上,否则就不能追上: (1)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仍没有追上被追者,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之间有最小距离。 (2)若两者速度相等时恰能追上,这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3)若追者追上被追者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即会相遇两次。 二、图像法:画出v t -图象。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一定追上)

追击与相遇问题专项典型例题分析 (一).匀加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1< v2):v1< v2时,两者距离变大;v1= v2时, 两者距离最大;v1>v2时,两者距离变小,相遇时满足x1= x2+Δx,全程只相遇(即追上)一次。 【例1】一小汽车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行驶,恰有一自行车以6m/s的速度从车边匀速驶过.求:(1)小汽车从开动到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2)小汽车什么时候追上自行车,此时小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针对练习】一辆执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驶过的货车(以8m/s的速度匀速行驶)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2.5s将警车发动起来,以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追赶。求:①发现后经多长时间能追上违章货车?②追上前,两车最大间距是多少? (二).匀速运动追匀加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1> v2):v1> v2时,两者距离变小;v1= v2时,①若满足x1< x2+Δx,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距离最近;②若满足x1=x2+Δx,则恰能追上,全程只相遇一次;③若满足x1> x2+Δx,则后者撞上前者(或超越前者),此条件下理论上全程要相遇两次。 【例2】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使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在汽车后方相距20m的地方以6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则自行车能否追上汽车?若追不上,两车间的最小间距是多少? 例2中若汽车在自行车前方4m的地方,则自行车能否追上汽车?若能,两车经多长时间相遇?

高中物理追击和相遇问题专题带答案

专题:直线运动中的追击和相遇问题 一、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实质 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二、 解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关键 画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理清三大关系 (1)时间关系 :0t t t B A ±= (2)位移关系:0A B x x x =± (3)速度关系: 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三、追击、相遇问题的分析方法: A. 画出两个物体运动示意图,根据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选择同一参照物,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 B. 找出两个物体在运动时间上的关系 C. 找出两个物体在运动位移上的数量关系 D. 联立方程求解. 说明:追击问题中常用的临界条件: ⑴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追上前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⑵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追上前在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即必须在此之前追上, 否则就不能追上. 四、典型例题分析: (一).匀加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 1< v 2):v 1< v 2时,两者距离变大;v 1= v 2时, 两者距离最大;v 1>v 2时,两者距离变小,相遇时满足x 1= x 2+Δx ,全程只相遇(即追上)一次。 【例1】一小汽车从静止开始以3m/s 2的加速度行驶,恰有一自行车以6m/s 的速度从车边匀速驶过.求: (1)小汽车从开动到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2)小汽车什么时候追上自行车,此时小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答案:(1) 2s 6m (2)12m/s (二).匀速运动追匀加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 1> v 2):v 1> v 2时,两者距离变小;v 1= v 2时,①若满足x 1< x 2+Δx ,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距离最近;②若满足x 1=x 2+Δx ,则恰能追上,全程只相遇一次;③若满足x 1> x 2+Δx ,则后者撞上前者(或超越前者),此条件下理论上全程要相遇两次。 【例2】一个步行者以6m/s 的最大速率跑步去追赶被红灯阻停的公共汽车,当他距离公共汽车25m 时,绿灯亮了,汽车以1m/s 2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问:人能否追上汽车?若能追上,则追车过程中人共跑了多少距离?若不能追上,人和车最近距离为多少? 答案:不能追上 7m (三).匀减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 1> v 2):v 1> v 2时,两者距离变小;v 1= v 2时,①若满足x 1 x 2+Δx ,则后者撞上前者(或超越前者),此条件下理论上全程要相遇两次。 【例3】汽车正以10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m/s 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门做加速度大小为 6 m/s 2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恰好不碰上自

追击相遇问题专题讲解

追击与相遇专题讲解 1、追及问题中两者速度大小与两者距离变化的关系。 甲物体追赶前方的乙物体,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若开始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过一段时间后两者速度相等,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填最大或最小)。 2、追及问题的特征及处理方法: “追及”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 ⑴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方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乙,一定能追上,追 上前有最大距离的条件:两物体速度 ,即v v 乙甲。 ⑵ 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物体A 、B 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A 以10m/s 的速度匀速前进,B 以2m/s 2的加速度从静止开 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A 、 B 再次相遇前两物体间的最大距离.

【解析一】物理分析法 A做υA=10 m/s的匀速直线运动,B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2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题意,开始一小段时间,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它们间的距离逐渐变大,当B的速度加速到大于A的速度后,它们间的距离又逐渐变小;A、B间距离有最大值的临界条件是υA=υB.①设两物体经历时间t相距最远,则υA=at② 把已知数据代入①②两式联立得t=5 s 在时间t,A、B两物体前进的距离分别为 s A=υA t=10×5 m=50 m s B=1 2 at2= 1 2 ×2×52 m=25 m A、B再次相遇前两物体间的最大距离为Δs m=s A-s B=50 m-25 m=25 m

追击相遇问题专题总结(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追及相遇问题专题总结 一、 解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关键 (1)时间关系 :0t t t B A ±= (2)位移关系:0A B x x x =± (3)速度关系: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二、追及问题中常用的临界条件: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追上前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2、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追上前在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即必须在此之前追上,否则就不能追上: (1)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仍没有追上被追者,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之间有最小距离。 (2)若两者速度相等时恰能追上,这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3)若追者追上被追者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即会相遇两次。 二、图像法:画出v t -图象。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一定追 上) 追击与相遇问题专项典型例题分析 (一).匀加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1< v2):v1< v2时,两者距离变大;v 时, 2 两者距离最大;v1>v2时,两者距离变小,相遇时满足x1= x2+Δx,全程只相 遇(即追上)一次。 【例1】一小汽车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行驶,恰有一自行车以6m/s 的速度从车边匀速驶过.求:(1)小汽车从开动到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

时间两者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2)小汽车什么时候追上自行车,此时小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针对练习】一辆执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驶过的货车(以8m/s的速度匀速行驶)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2.5s将警车发动起来,以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追赶。求:①发现后经多长时间能追上违章货车?②追上前,两车最大间距是多少? (二).匀速运动追匀加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1> v2):v1> v2时,两者距离变小;v1= v2时,①若满足x1< x2+Δx,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距离最近;②若满足x1=x2+Δx,则恰能追上,全程只相遇一次;③若满足x1> x2+Δx,则后者撞上前者(或超越前者),此条件下理论上全程要相遇两次。 【例2】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使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在汽车后方相距20m的地方以6m/s的速度匀速行驶,则自行车能否追上汽车?若追不上,两车间的最小间距是多少?

常见的相遇问题及追及问题等计算公式

小学常用公式 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植树问题 1 单条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棵数=全长÷间隔长+1=间隔数+1 全长=间隔长×(棵数-1) 间隔长=全长÷(棵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棵数=间隔数=全长÷间隔长 全长=间隔长×棵数 间隔长=全长÷棵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棵数=全长÷间隔长-1=间隔数-1 全长=间隔长×(棵数+1) 间隔长=全长÷(棵数+1) 2 双边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也有三种情形: 参考单条线路上的植树问题,注意要除以2。 3 环形或叫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棵数=间隔数=全长÷间隔长 全长=间隔长×棵数 间隔长=全长÷棵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题目】一游泳池道长100米,甲乙两个运动员从泳道的两端同时下水做往返训练15分钟,甲每分钟游81米,乙每分钟游89米。甲运动员一共从乙运动员身边经过了多少次? 【解答】从身边经过,包括迎面和追上两种情况。 能迎面相遇【(81+89)×15+100】÷200,取整是13次。 第一次追上用100÷(89-81)=分钟, 以后每次追上需要×2=25分钟,显然15分钟只能追上一次。 因此经过13+1=14次。 如果甲乙从A,B两点出发,甲乙第n次迎面相遇时,路程和为全长的2n-1倍,而此时甲走的路程也是第一次相遇时甲走的路程的2n-1倍(乙也是如此)。 总结:若两人走的一个全程中甲走1份M米, 两人走3个全程中甲就走3份M米。 (含义是说,第一次相遇时,甲乙实际就是走了一个全程,第二次相遇时,根据上面的公式,甲乙走了 2x2-1=3个全程,如果在第一次相遇时甲走了m米,那么第二次相遇时甲就走了3个m米) 下面我们用这个方法看一道例题。 湖中有A,B两岛,甲、乙二人都要在两岛间游一个来回。两人分别从A,B两岛同时出发,他们第一次相遇时距A岛700米,第二次相遇时距B岛400米。问:

上抛追击和相遇问题的运用与例解

2、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 选定竖直向上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那么,加速度g 的方向应为负。考虑到重力加速度g 是一个特定的加速 度不宜将g 写做-9.8m/s 2 ,应在公式中符号“g ”的前面加一个负号。规律如下: v v gt t =-0 h v t gt =-0212 v v gh t 202 2=- h v v t t =+12 0() 例:现将一个物体以30m/s 的速度竖直上抛,若重力加速度取g = 10m/s 2,试求1秒末,2秒末,3秒末,4 秒末,5秒末,6秒末,7秒末物体的速度和所在的高度。 v v gt t =-0 h v t gt =-02 1 例1. 竖直上抛物体的初速度是42米/秒,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上升到最大高度用多长时间?由最大 高度落回原地的速度是多大?用了多长时间? 例2. 气球上系一重物,以4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当离地9m 时绳断了,求重物的落地时间t =?(g =10m/s 2) 1、(2003年上海春)如果不计空气阻力,要使一颗礼花弹上升至320 m 高处,在地面发射时,竖直向上的初速度至少为(g =10 m/s 2 ) ( ) A. 40 m/s B. 60 m/s C. 80 m/s D. 100 m/s 2、在空中某点竖直上抛物体经8s 落地,其v-t 图像如图所示,抛出后经 s 到达最大高度,最高点离地面高度是 m ,抛出点的高度是 m. 3、在离地面15m 的高处,以10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小球,求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和 小球从抛出到落地所用的时间。(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取重力加速度) 4、在15m 高的塔顶上以4m/s 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石子,求经过2s 后石子离地面的高度。 一、追击问题的分析方法: 1.A 根据追逐的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选择同一参照物,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 ? ?? ;.;.的数量关系找出两个物体在位移上间上的关系找出两个物体在运动时C B 相关量的确定 D.联立议程求解. 2.追击问题中常用的临界条件: ⑴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追上前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⑵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追上前在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即必须在此之前追上,否则就追不上. 3.辅助手段:可以通过描绘物体位置变化关系图分析两个物体位移关系;速度时间图象分析两个物体的快慢关系及极值情况 A5.质点乙由B 点向东以10m/s 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同时质点甲从距乙12远处西侧A 点以4m/s 2 的加速度做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求: ⑴当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离乙多远? ⑵甲追上乙需要多长时间?此时甲通过的位移是多大? A6.一车处于静止状态,车后距车S 0=25处有一个人,当车以1m/s 2 的加速度开始起动时,人以6m/s 的速度匀速追车, 能否追上?若追不上,人车之间最小距离是多少? A7.汽车正以10m/s 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发现正前方有一辆自行车以4m/s 的速度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应在距离自行车多远时关闭油门,做加速度为6m/s 2 的匀减速运动,汽车才不至于撞上自行车? B8.在平直公路上,一辆摩托车从静止出发,追赶在正前方100m 处正以v 0=10m/s 的速度匀速前进的卡车.若摩托车的最大速度为v m =20m/s,现要求摩托车在120s 内追上卡车,求摩托车的加速度应满足什么 二、相遇问题的分析方法(抛体运动中发生) A. 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列出两物体的运动位移方程; B. 找出两个物体的运动时间之间的关系; C. 利用两个物体相遇时必须处于同一位置,找出两个物体位移之间的关系; D. 联立方程求解. a5.高为h 的电梯正以加速度a 匀加速上升,忽然天花板上一螺钉脱落,求螺钉落到底板上的时间. a7.从同一抛点以30m/s 初速度先后竖直上抛两物体,抛出时刻相差2s,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 2,两个物体何时何处相遇? b8.在地面上以2v 0竖直上抛一物体后,又以初速度v 0在同一地点竖直上抛另一物体,若要使两物体在空中相遇,则两物体抛出的时间间隔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不计空气阻力)

常见的追及与相遇问题类型及其解法

追及与相遇问题 追及问题是运动学中较为综合且有实践意义的一类习题,它往往涉及两个以上物体的运动过程,每个物体的运动规律又不尽相同.对此类问题的求解,除了要透彻理解基本物理概念,熟练运用运动学公式外,还应仔细审题,挖掘题文中隐含着的重要条件,并尽可能地画出草图以帮助分析,确认两个物体运动的位移关系、时间关系和速度关系,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关系的图景.借助于v -t 图象来分析和求解往往可使解题过程简捷明了. 知识要点: 一、相遇是指两物体分别从相距S 的两地相向运动到同一位置,它的特点是:两物体运动的距离之和等于S ,分析时要注意: (1)、两物体是否同时开始运动,两物体运动至相遇时运动时间可建立某种关系; (2)、两物体各做什么形式的运动; (3)、由两者的时间关系,根据两者的运动形式建立S=S 1+S 2方程; 二、追及问题 (1)、追及问题中两者速度大小与两者距离变化的关系。 若甲物体追赶前方的乙物体,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 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 若一段时间内两者速度相等,则两者之间的距离 。 2、追及问题的特征及处理方法: “追及”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常见的情形有三种: ⑴ 速度小者匀加速追速度大者,一定能追上,追上前有最大距离的条件:两物体速 度 ,即v v =乙甲。 ⑵ 匀速运动的物体甲追赶同向匀加速运动的物体乙,存在一个能否追上的问题。 判断方法是:假定速度相等,从位置关系判断。 ①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后方,则追不上,此时两者之间的距离最小。 ②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的位置在乙的前方,则追上。 ③若甲乙速度相等时,甲乙处于同一位置,则恰好追上,为临界状态。 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二者是否同时出发,是否从同一地点出发。 ⑶ 速度大者匀减速运动的物体追赶同向的匀速运动的物体时,情形跟⑵类似。 三、分析追及问题的注意点: ⑴ 追及物与被追及物的速度恰好相等时临界条件,往往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 ⑵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⑶仔细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同时注意v t -图象的应用。 例题分析: 1.一车处于静止状态,车后距车S 0=25m 处有一个人,当车以1m/s 2 的加速度开始起动时,人 以6m/s 的速度匀速追车,能否追上?若追不上,人车之间最小距离是多少?

直线运动中的追击和相遇问题专题讲解

直线运动中的追击和相遇问题专题讲解 一、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实质 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二、 解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关键 画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理清三大关系 (1)时间关系 :0t t t B A ±= (2)位移关系:0A B x x x =± (3)速度关系: 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三、追击、相遇问题的分析方法: A. 画出两个物体运动示意图,根据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选择同一参照物,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 B. 找出两个物体在运动时间上的关系 C. 找出两个物体在运动位移上的数量关系 D. 联立方程求解. 说明:追击问题中常用的临界条件: ⑴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追上前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⑵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追上前在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即必须在此之前追上, 否则就不能追上. 四、典型例题分析: (一).匀加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 1< v 2):v 1< v 2时,两者距离变大;v 1= v 2时, 两者距离最大;v 1>v 2时,两者距离变小,相遇时满足x 1= x 2+Δx ,全程只相遇(即追上)一次。 【例1】一小汽车从静止开始以3m/s 2的加速度行驶,恰有一自行车以6m/s 的速度从车边匀速驶过.求: (1)小汽车从开动到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2)小汽车什么时候追上自行车,此时小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法一 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求解 法二 利用相对运动求解 法三 极值法 法四 图象法

追击相遇问题专题讲解

追击相遇问题专题讲解

追击与相遇专题讲解 学员姓名 辅导 科目 物 理 就读 年级 高 一 辅导 教师 唐 老师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1.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实质 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2. 解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关键 画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理清三大关系(1)时间关系: t t t B A ± =(2)位移关系: A B x x x =± (3)速度关系: 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重点难点考重点:对题上的时间进行分析难点:位移的相差是多少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 类型 图象 说明 匀加速追匀速 ①t=t 0以前,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增大 ②t=t 0时,两物体相距最远为x 0+Δx ③t=t 0以后,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距离减小 ④能追及且只能相遇一次 匀速追匀减速 匀加速追匀减速 点 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2.速度大者追速度小者: 匀减速追匀速 开始追及时,后面物体与前面物体间的距离在减小,当两物体速度相等时,即t=t0时刻: ①若Δx=x0,则恰能追及,两物体只能相遇一次,这也是避免相撞的临界条件 ②若Δx

③若Δx>x0,则 相遇两次,设 t1时刻Δ x1=x0,两物体 第一次相遇, 则t2时刻两物 体第二次相遇 说明: ①表中的Δx是开始追及以后,后面物体因速度大而比前面物体多运动的位移; ②x 是开始追及以前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③t 2-t =t -t 1 ; ④v 1是前面物体的速度,v 2 是后面物体的速 度. 考点1 追击问题 1、追及问题中两者速度大小与两者距离变化的关系。 甲物体追赶前方的乙物体,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则两者之间的距离。若开始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过

追击相遇问题专题总结

追及相遇问题专题总结 解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关键 (1)时间关系:t A =t B _t o ( 2)位移关系:X A=X B _X0 (3)速度关系: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二、追及问题中常用的临界条件: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追上前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2、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追上前在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即必须在此之前追上,否则就不能追上: (1)当两者速度相等时,若追者仍没有追上被追者,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之间有最小距离。 (2)若两者速度相等时恰能追上,这是两者避免碰撞的临界条件。 (3)若追者追上被追者时,追者速度仍大于被追者的速度,则被追者还有一次追上追者的机会,即会相遇两次。 二、图像法:画出V -1图象。 1、速度小者追速度大者(一定追上)2?速Ig大者追速度小者常见的有哪几种情况? 类型 ≈? ?XA J?J ;Tt卜以前弟面物体与 前 [fii??f???X ②Lf时?两物??O? 为2?+?l ③LE以后,后面物休 与前B??间阳.离减小 ④能遠及R只能祉過-? 曲那为开始时两物休间的 jr?ia及时?后面物体与n 而 鞠体间的距离在减小?当两 物体速度相辱时?即r=? Φ? A.i:= H*-tj∣( t? 雄迅奴* 两物作只能相遇一 欧,这也楚避的临毋憑件 ②??i?t朝相 设i t时刻?√i- ?tffl p?? 第一氏相遇?则龟时刻两物 廉第二次棚辿 注^是JFifcBt两物怵何的 距离

相遇问题与追击问题

五年级奥数专题——相遇问题与追击问题 本讲重点讲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在这两个问题中,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表现为: 在实际问题中,总是已知路程、时间、速度中的两个,求另一个。 例1:甲车每小时行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0千米。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后3时,甲车到达B地。求A,B两地的距离。 分析与解:先画示意图如下: 图中C点为相遇地点。因为从C点到B点,甲车行3时,所以C,B两地的距离为40×3=120(千米)。这120千米乙车行了120÷60=2(时),说明相遇时两车已各行驶了2时,所以A,B两地的距离是(40+60)×2=200(千米)。 例2:小明每天早晨按时从家出发上学,李大爷每天早晨也定时出门散步,两人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60米,李大爷每分钟行40米,他们每天都在同一时刻相遇。有一天小明提前出门,因此比平时早9分钟与李大爷相遇,这天小明比平时提前多少分钟出门? 分析与解:因为提前9分钟相遇,说明李大爷出门时,小明已经比平时多走了两人9分钟合走的路,即多走了(60+40)×9=900(米),所以小明比平时早出门900÷60=15(分)。 例3:小刚在铁路旁边沿铁路方向的公路上散步,他散步的速度是2米/秒,这时迎面开来一列火车,从车头到车尾经过他身旁共用18秒。已知火车全长342米,求火车的速度。 分析与解: 在上图中,A是小刚与火车相遇地点,B是小刚与火车离开地点。由题意知,18秒小刚从A 走到B,火车头从A走到C,因为C到B正好是火车的长度,所以18秒小刚与火车共行了342米,推知小刚与火车的速度和是342÷18=19(米/秒), 从而求出火车的速度为19-2=17(米/秒)。

高中物理追击和相遇问题专题(含详解)

直线运动中的追及和相遇问题 一、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实质 研究的两物体能否在相同的时刻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的问题。 二、 解相遇和追及问题的关键 1.画出物体运动的情景图 2.理清三大关系 (1)时间关系 :0t t t B A ±= (2)位移关系:0 A B x x x =± (3)速度关系:v A =v B 两者速度相等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三、追及、相遇问题的分析方法: A. 画出两个物体运动示意图,根据两个物体的运动性质,选择同一参照物,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 B. 找出两个物体在运动时间上的关系 C. 找出两个物体在运动位移上的数量关系 D. 联立方程求解. 说明:追及问题中常用的临界条件: ⑴速度小者加速追速度大者,速度在接近,但距离在变大。追上前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 ⑵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 速度在接近,但距离在变小。追上前在两个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即必须在此之前追上,否则就不能追上. 四、典型例题分析: (一).匀加速运动追匀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 1< v 2): 1.当v 1< v 2时,两者距离变大; 2.当v 1= v 2时,两者距离最大; 3.v 1>v 2时,两者距离变小,相遇时满足x 1= x 2+Δx ,全程只相遇(即追上)一次。 【例1】一小汽车从静止开始以3m/s 2 的加速度行驶,恰有一自行车以6m/s 的速度从车边匀速驶过.求:(1)小汽车从开动到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者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2)小汽车什么时候追上自行车,此时小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二).匀速运动追匀加速运动的情况(开始时v 1> v 2): 1.当v 1> v 2时,两者距离变小; 2.当v 1= v 2时,①若满足x 1< x 2+Δx ,则永远追不上,此时两者距离最近; ②若满足x 1=x 2+Δx ,则恰能追上,全程只相遇一次; ③若满足x 1> x 2+Δx ,则后者撞上前者(或超越前者),此条件下理论上全程要相遇 两次。 【例2】一个步行者以6m/s 的最大速率跑步去追赶被红灯阻停的公共汽车,当他距离公共汽车25m 时,绿灯亮了,汽车以1m/s 2 的加速度匀加速启动前进,问:人能否追上汽车?若能追上,则追车过程中人共跑了多少距离?若不能追上,人和车最近距离为多少?

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解题技巧[1]

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解题技巧 一、行程问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核心公式: 行程问题最核心的公式“速度=路程÷时间”。由此可以演变为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其中: 相遇时间=相遇距离÷速度和,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和=快速+慢速 速度差=快速-慢速 二、相遇距离、追及距离、速度和(差)及相遇(追及)时间的确定 第一:相遇时间和追及时间是指甲乙在完成相遇(追及)任务时共同走的时间。 第二:在甲乙同时走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才是相遇距离(追及距离)分为: 相遇距离——甲与乙在相同时间内走的距离之和;S=S1+S2 甲︳→ S1 →∣← S2 ←︳乙 A C B 追及距离——甲与乙在相同时间内走的距离之差 甲︳→ S1 ←∣乙→ S2 ︳ A B C 在相同时间内S甲=AC , S乙=BC 距离差 AB =S甲- S乙 第三:在甲乙同时走之前,不管是甲乙谁先走,走的方向如何?走的距离是多少?都不影响相遇时间和追及时间,只是引起相遇距离和追及距离的变化,具体变化都应视情况从开始相距的距离中加减。简单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三、例题: (一)相遇问题 (1)A、B两地相距1000千米,甲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从B地开出,每小时走80千米。若两车从A、B两地同时开出,相向而行,T小时相遇, 则可列方程为T=1000/(120+80)。 甲︳→ S1 →∣← S2 ←︳乙 A C B 解析一: ①此题为相遇问题;

②甲乙共同走的时间为T小时; ③甲乙在同时走时相距1000千米,也就是说甲乙相遇的距离为1000千米; ④利用公式:相遇时间=相遇距离÷速度和 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T=1000/(120+80) 解析二: 甲乙相距的距离是由甲乙在相同的时间内共同走完的。相距的距离=甲车走的距离+乙车走的距离 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1000=120*T+80*T (2)A、B两地相距1000千米,甲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从B地开出,每小时走80千米。若甲车先从A地向B开出30分钟后,甲乙两车再相向而行,T小时相遇, 则可列方程为1000-120*30/60=(120+80)*T 甲︳→ S1 →∣→︳←︳乙 A C D B 解析一: ①此题为相遇问题; ②甲乙共同走的时间为T小时; ③由于甲车先向乙走30分钟,使甲乙间的实际距离变短,甲乙在同时走时实际相距(1000-120*30/60)千米,也就是说甲乙相遇的距离实为940千米; ④利用公式:相遇时间=相遇距离÷速度和 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 T=(1000-120*30/60)/(120+80) 解析二: 甲车先走20分钟到C点,这时甲乙两车实际相距距离CB为(1000-120*30/60)千米,CB间的距离是由甲乙在相同的时间内共同走完的。相遇距离=(开始两车相距的距离-甲车先走的距离),相遇距离=(甲车的速度+乙车的速度)*T (1000-120*30/60)=(120+80)*T (3)A、B两地相距1000千米,甲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从B地开出,每小时走80千米。若乙车先从B地向A开出20分钟后,甲乙两车再相向而行,T小时相遇,则可列方程为1000-120*20/60=(120+80)*T 甲︳→∣相遇←乙︳→乙先走←︳乙 A D C B 解析一: ①此题为相遇问题; ②甲乙共同走的时间为T小时; ③甲乙在同时走时相距AC(1000-120*20/60)千米,也就是说甲乙相遇的距离实为960千米; ④利用公式:相遇时间=相遇距离÷速度和 根据等量关系列等式 T=(1000-120*20/60)/(120+80) (4)A、B两地相距1000千米,甲车从A地开出,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从B地开出,每小时走80千米。若甲车先从A地背向B开出10分钟后到C(或乙车先从B地背向A开出10分钟后到D),甲乙两车再相向而行,T小时相遇,则可列方程为T=(1000+120*10/60)/(120+8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