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气象学习题1-3章

农业气象学习题1-3章

农业气象学习题1-3章
农业气象学习题1-3章

,.农业气象学习题

绪论

名词解释题:

1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气象学

2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 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填空题:

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农业生产、气象条件

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______________及其规律的科学。

相互作用(相互关系)

3农业气象学是______________科学与______________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

农业、气象

单项选择题:

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为()。

A、大气物理学

B、地球物理学

C、物理气象学

D、大气科学

2 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平行观测原则是()。

A、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

B、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和气象观测

C、同时同地进行的气象观测

D、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气象要素和气象灾害观测

多项选择题:

1 下列要素是农业气象要素的有()。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肥力

A、B、C

2 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农业气象要素的有()。

A、温度

B、空气湿度

C、能见度

D、降水量

A、B、D

问答题:

1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分)(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3分)

2 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1)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分)(2)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1分)(3)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1分)(4)农业气象信息服务;(1分)(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1分)

填空题:

农业气象研究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农业生物或设施状况和环境气象要素二者的______________观测。

平行

第一章地球大气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大气的正确叙述是()。

A、几乎全部的水汽、尘埃、氮、氧都集中在对流层。

B、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二氧化碳。

C、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大气中。

D、臭氧能吸收波长小于 0.175 微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2 在大气的所有气体中,对农业作用最大的气体有O2、H2O、CO2和()。

A、H2

B、N2

C、NH3

D、CH4

3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的大气层是()。

A、近地气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散逸层

4 CO2是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是因为它()。

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

B、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影响

D、对杂草及病虫害繁殖有影响

5 臭氧在()km处含量最高。

A、0-10

B、12-15

C、20-25

D、15-25

6 下列关于地球大气成分说法正确的是()。

A、干空气是混合气体,在自然条件下可以液化。

B、水汽是大气中唯一可以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相变的气体成分。

C、臭氧主要集中在距地面20~25㎞的气层中,主要吸收红外辐射。

D、气溶胶粒子能够削弱太阳辐射对地面有降温作用。

B

在CO2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A、高于

B、低于

C、等于

D、不确定

C

大气中臭氧主要集中在()。

A、散逸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O与O2易合成O3

B、平流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易形成O3

C、对流层,因该层温度低,O3不易分解

D、近地层,因该层温度高,O与O2易合成O3

B

大气中的水气()。

A、对地面有降温作用

B、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C、集中在近地气层及以上的大气层

D、随海拔高度变化较小

B

风可调节补充空气中的(),有利于光合作用。

A、N

2 B、CO

2

C、O

3

D、H

2

O

B

A、O2、O3、CO2和固体微粒

B、N2、O2、Ar

C、O2、CO2、Ar

D、N2、CO2、O3

B

多项选择题:

()可以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

A、臭氧

B、水汽

C、二氧化碳

D、固体杂质

E、氮和氧

B、C、D

固体微粒在大气中的作用包括()。

A、反射太阳短波辐射,使空气温度降低

B、阻挡地面长波辐射,减缓地面辐射冷却

C、能增大地面温度的日变幅

D、可作为水汽的凝结核,促进大气中水汽的凝结

B、D

人类活动使大气中的()含量增多。

O D、O2 E、尘埃A、O3 B、CO2 C、H

2

B、E

名词解释题:

干洁大气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填空题:

水汽是大气中唯一具有______________变化的气体,可以吸收来自于地表的______________辐射。

相态、长波

大气由三部分组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洁大气、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气溶胶粒子)

简答题:

为什么干洁大气叫永久气体?

答:大气中各种气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较稳定,(1分)且含量也变化不大,(1分)它们的沸点都很低,(1分)在地球上可能出现的温度范围内,它们永无液化的可能,(2分)所以干洁大气是永久气体。

2、大气铅直结构及主要特征(适中、难)

单项选择题:

大气结构指大气()。

A、从地面到大气上界空气的成分变化。

B、在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气压和风等气象要素的分布特征。

C、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和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分布的特征。

D、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组成成分。

C

对流层中温度、湿度的变化规律是()。

A、随海拔高度增高,温度降低,湿度增加。

B、随海拔高度增高,温度升高,湿度降低。

C、随海拔高度降低,温度升高,湿度增加。

D、随海拔高度降低,温度升高,湿度降低。

C

对流层中的平均温度递减率为()℃/100m。

A、0.5

B、0.65

C、0.8

D、1.0

B

填空题:

世界气象组织依据______________垂直分布、______________现象和______________程度等现象对大气进行垂直分层。

大气温度和水分、电离、扰动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可将大气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散逸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暖层(电离层)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垂直运动、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

______________层又称电离层,具有反射______________的能力。

______________层大气透明度好,适宜于飞机的飞行。

平流

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下降,又称______________层。

高空对流

多项选择题:

对流层()。

A、含有大量的臭氧

B、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

C、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

D、云、雨等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该层

B、C、D

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有()。

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B、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C、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D、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A、B、C

在大气的各层中,对流层()。

A、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

B、平均气温直减率为0.65℃/100m

C、空气多以水平运动为主

D、天气变化最为复杂的层次A、B、D

对流层的特点包括()。

A、空气温、湿度等气象要素在水平方向上分布比较均匀

B、空气主要作水平运动

C、气温日变辐大

D、随高度增加风速减小

E、水汽和尘埃含量多

C、E

大气上界指()。

A、散逸层高度800公里

B、极光出现的最

C、地球大气密度接近于星际气体密度的高度

D、高云族的云顶高度

E、地球大气密度为零的高度

B、C

第二章辐射

1、辐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容易、难)

名词解释题:

辐射:物体以发射电磁波或粒子的形成向外放射能量的方式。

基尔荷夫定律:当热量平衡时,物体对某一波长的放射能力与物体对该波长的吸收率之比值,仅为温度与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黑体发射出的总辐射与该物体的绝对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

维恩位移定律:绝对黑体的放射能力最大值对应的波长与其本身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填空题:

不透明物体的吸收率与反射率之和为______________。

1

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吸收率都是1的物体称为______________。

黑体

地球上所有生命都直接或间接的依靠来自______________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

太阳或太阳辐射

由于辐射的波长不同,一般把太阳辐射称为______________辐射,地面和大气辐射称为______________辐射。

短波,长波

辐射通量密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光照强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

瓦/米2或w/m2;勒克斯或lx

辐射强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光通量密度的单位是

瓦/米2或w/m2;流明/米2或lm/ m2

黑体辐射具有最大辐射能力的波长随温度升高逐渐向______________方向移动的特点。

短波

单项选择题:

当热量平衡时,物体对某一波长的放射能力与物体对该波长的吸收率之比值,仅为温度与波长的函数,而与物体的其它性质无关。这是热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

A、基尔荷夫定律

B、普朗克定律

C、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D、维恩定律

A

黑体发射出的总辐射与该物体的绝对温度的4次方成正比。这是热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

A、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B、普朗克第一定律

C、基尔荷夫定律

D、维恩位移定律

A

绝对黑体的放射能力最大值对应的波长与其本身的绝对温度成反比。这是热辐射的基本定律之一,称为()。

A、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

B、普朗克第一定律

C、基尔荷夫定律

D、维恩位移定律

D

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发生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

A、宇宙天体来的能量

B、太阳、地面和大气放射的能量

C、火山、地.震等地球内部释放的能量

D、海洋潮汐产生的能量

B

温度愈高物体放射能力的波长愈向短波方向移动。已知太阳辐射最大放射能力的波长为0.475微米,由此计算得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

A、5780 K

B、6500 K

C、6000 K

D、

6300 K

C

2、太阳辐射

名词解释题:

太阳常数:当地球距太阳为日地平均距离时,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

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能通量密度。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分子散射:当散射质点较小(如空气分子等)时,此时散射强度与入

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称为分子散射。

漫射:当散射质点增大(如云滴、雾滴、尘埃等),半径大于10μm

时,此时散射量不再随波长而变,即散射强度与波长无关,称粗粒散

射(或漫射)。

计算题:

已知某地的纬度为北纬33o,试计算出该地春分、秋分、夏至及冬至

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别是多少?

解:已知Φ=33o,正午ω =0o ,代入正午时太阳高度角公式

h=90o-|Φ-δ| ,(2分)得

(1)春分、秋分δ=0o h=90o-(33o-0o)=57o (1分)

(2)夏至δ=23.5o h=90o-(33o-23.5o)=80.5o

(1分)

(3)冬至δ=-23.5o h=90o-(33o+23.5o)=33.5o

(1分)

已知雅安的纬度为北纬30o,试计算出雅安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

这四个特定日子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

解:已知Φ=30o,正午ω =0o,代入正午时太阳高度角公式h=90

(1)春分、秋分δ=0o h=90o-(30o-0o)=60o(1分)

(2)夏至δ=23.5o h=90o-(30o-23.5o)=83.5o(1分)

(3)冬至δ=-23.5o h=90o-(30o+23.5o)=36.5o(1分)

已知某地的纬度为北纬60o,试计算出该地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这四个特定日子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

解:已知Φ=60o,正午ω =0o,代入正午时太阳高度角公式h=90o-|Φ-δ| ,(2分)得

(1)春分、秋分δ=0o h=90o-(60-0o)=30o(1分)

(2)夏至δ=23.5o h=90o-(60o-23.5o)=53.5o(1分)

(3)冬至δ=-23.5o h=90o-(60o+23.5o)=6.5o(1分)

单项选择题:

6月22日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A、广州

B、北京

C、上海

D、成都

B

春分日下列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深圳

B、长沙

C、北京

D、沈阳

A

太阳辐射光谱中,可见光区的波长范围是()。

A、0.15~0.38μm

B、0.76~4μm

C、0.38~0.76μm

D、

0.15~4μm

C

低层大气能量的主要来源于()。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B

A、大气粗粒散射

B、大气漫射

C、大气反射

D、大气分子散射

D

在大气干燥、天空晴朗、无云的条件下,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

A、蕾莱分子散射

B、大气漫射

C、大气反射

D、大气粗粒散射

A

空气分子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强度与投射在散射质点上的辐射波长()。

A、四次方成正比

B、四次方成反比

C、平方成正比

D、平方成反比

B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气体成分中对太阳光谱红外线区域吸收范围最广的是()。

A、N2

B、O2

C、O3

D、H2O

D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气体成分中对太阳光谱紫外线区域吸收范围最广的是()。

A、N2

B、O2

C、O3

D、H2O

C

大气对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其中吸收最少的区域是()。

A、可见光

B、紫外线

C、红外线

D、远红外线

A

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的太阳辐射强度,随大气透明系数增加而()。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A

大气对太阳辐射最主要的减弱方式是()。

A、吸收

B、反射

C、散射

D、辐射

C

日初出与日将没,即太阳高度为0.50时,太阳呈红色,看起来较大,是因为()。

A、太阳光谱的组成发生了变化

B、蓝紫光散失殆尽

C、这时太阳距地较近

D、光谱中只余波长较长的红色光

A、B

某地纬度为30°N,春、秋分时,()。

A、赤纬为0

B、赤纬为23.5°;

C、正午的太阳高度角为60°

D、正午的太阳高度角为90°B、C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A、在平流层以上主要是氧和臭氧对紫外辐射的吸收

B、在对流层主要是水汽和二氧化碳对红外辐射的吸收

C、在平流层以上主要是氧和臭氧对红外辐射的吸收

D、在对流层主要是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可见光的吸收

A、B

清晨和傍晚彩霞彩云的形成是因为()。

A、太阳光谱的组成发生了变化

B、红外线增多了

C、红橙光增多了

D、太阳与地平线距离近了

E、紫外线增多了

A、C

填空题: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包括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______作用。

吸收、散射、反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______________性。

选择

简答题:

简述旭日及夕阳呈现红色的原因。

答:其原因由于清晨或傍晚,太阳光线通过大气层较厚,(1分)太阳

光谱中的蓝紫光受到强烈的散射,(2分)以致到达地面的太阳直射光中主要为红、橙光线的缘故。(2分)

简述雨过天晴,正午时分天空呈现蔚蓝色的原因。

答:在大气干洁、天空晴朗、无云的条件下,(1分)大气的散射以分子散射为主,(2分)且短波光兰紫光的散射强度大,所以天空呈蔚兰色。(2分)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是如何被减弱的?减弱的程度同哪些因子有关?答: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分别受到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微尘、氧和臭氧以及云滴、雾、冰晶、空气分子的吸收、散射、反射等作用,而使投射到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能完全到达地面。(3分)减弱的程度与大气质量和大气透明系数有关。(2分)

3、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及地面有效辐射

单项选择题:

当天空有云,但云量少而且比较薄,太阳未被云所遮蔽时,总辐射强度与碧空时(太阳高度角相同)相比()。

A、较大

B、相等

C、较小

D、很小

A

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降低,波长长的光谱成分逐渐(),波长短的光谱成分逐渐()。

A、减少,增加

B、减少,减少

C、增加,增加

D、增加,减少

D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受到减弱,其减弱的程度主要决定于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经过的路径长短和()。

A、大气温度

B、大气透明度

C、气压

D、风速

B

人们说CO2是主要的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是因为它()。

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

B、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影响

D、对杂草及病虫害繁殖有影响

B

地面辐射的波长范围是()。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1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第一章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与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氮) 、 (氧) 、氩和(二氧化碳)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长波)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低) ,夏天比冬天(低) 。 5. (水汽)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温度)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降低)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平流)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升高)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200) 千米。 三、判断题: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x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x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x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又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存在着消耗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两种过程。一般来说,消耗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其速度在大多数地区是夏半年大,冬半年小;而呼吸作用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则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所以这两种过程速度的差异在一天之内是不断变化的,在一年中也随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在一天中,从日出开始,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植物光合速率不断增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随之不断降低,中午前后,植被上方的二氧化碳浓度达最低值;午后,随着空气温度下降,光合作用减慢,呼吸速率加快,使二氧化碳消耗减少;日落后,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故近地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大,到第二天日出时达一天的最大值。在一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主要受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一般来说,植物夏季生长最旺,光合作用最强,秋季最弱。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秋季最小,春季最大。 此外,由于人类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因而二氧化碳浓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 (1)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

农业气象学理解练习知识题

第一章(地球大气)练习题 1、大气由、水汽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液态杂质等三部分组成。 2、在大气五个铅直分层中,对人类活动影响最直接的一层。 3、海市蜃楼是光线在大气中发生而形成的。 4、大气中的水汽和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红外辐射。 5、臭氧层位于km高度的大气层。 6、晕主要是由悬浮在大气中的六边形片状和柱状冰晶对日、月光线进行折射所形成的。对吗? 7、对流层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辐射)练习题 1、绝对黑体对于投射到其表面的辐射的反射率为(添数值)。 2、辐射通量密度的单位为。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方式主要有吸收、和反射。 4、地面反射率随地表粗糙度的增大而。 5、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地面的吸收辐射与放射辐射之差称为地面。 6、冬、夏至日的太阳赤纬为°。 春分日的太阳赤纬为°。 秋分日的太阳赤纬为°。 7、光照时间(大于、等于、小于)昼长。 8、地面辐射差额由负变正的时间是日落前1小时,对吗?

9、大气量(m)越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就越多吗? 10、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角一定是直角吗?其计算公式为。 11、简述北半球可照时数随季节、纬度的变化规律。 12、试计算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江苏省南京市(32°00′N,118°48′E)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角。 第三章(温度)练习题 1、温度的是指一年中最热月月平均温度与最冷月月平均温度之差。 2、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气温铅直梯度为负值的现象称为。 3、当空气做绝热上升运动时,其温度。 4、大气中常见的降温过程有冷却、接触冷却、混合冷却、绝热冷却。 5、地面和大气所放射的辐射为。 6、下列城市中,夏季光照时间最长的是。 A、广州 B、成都 C、上海 D、哈尔滨 7、地面与近地气层之间进行热量交换最主要的方式为。 A、辐射热交换 B、传导热交换 C、乱流热交换 D、潜热交换 8、下列城市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 A、济南 B、南京 C、上海 D、广州 9、下列数值中,气温铅直梯度为℃/hm时,气层处在条件不稳定状态。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农业气象要素:指与农业生产有关的气象要素(表示大气状态和特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的统称)。 太阳辐射:太阳时刻不段的向周围空间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大气温室效应:大气对短波辐射的透明和对长波辐射的阻挡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下垫面:空气下接的地面、水面、雪面和植被面等不同性质的地球表面。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辐射通量:是单位时间通过任意面积上的辐射能量,单位是J/s。 光周期现象;昼夜交替、光暗变换及其时间长短对植物进行发育阶段(开花结果)的影响。 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和放出的辐射之差。 活动温度:高于和等于生物学下限温度(B)的日平均温度称为活动温度。 有效温度: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值称为有效温度(ti-B)。 生物学零度:维持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最低)温度。 三基点温度:维持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最低)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最适温度和生物学上限(最高)温度。降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水汽凝结物(固态或液态的),统称降水。 露点温度:在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气压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温度而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作物水分利用率: 干燥度:一地某时段内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内降水量之比值。 水汽压:空气中由水汽产生的分压。 气温垂直梯度:单位高度内气温的变化值,又称为气温直减率 蒸发速率:单位时间从单位面积上蒸发的水量。 空气绝热变化:一块空气在没有热量收入或支出时,由于环境气压变化,引起气块体积改变而导致的温度变化称为空气绝热变化。 等压面:空间气压相同的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 焚风:一种翻越高山,眼背风坡向下吹的干热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水平方向上的气压梯度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旋:指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低、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旋涡 反气旋:指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高、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旋涡。 对流:流体在垂直方向上有规律的升降运动称为对流。 天气:指一定地区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现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天气学:研究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分析历史天气规律、诊断现在天气过程、预测未来天气趋势从而服务于国民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一门科学。 气候带:是根据气象要素或气候因子带状性的分布特征而划分的纬向地带。 小气候:任何一个地区内,由于其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从而在小范围内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特点的气候称为小气候。辨析 1.气温日较产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加。错。一天中太阳个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的,日较差则减小。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出现极昼现象。错。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向阳面大于背阴面,所以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在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3.短日植物南种北引,发育加快,提前开花。错。由于北方生长季节内日照时间比南方长,加之温度降低,使作物发育减慢,生长期延长,严重时甚至不能开花结实。 4.露点温度表示空气温度的高低,故单位和气温相同。错。虽然它和温度的单位相同,但是它是表示湿度状况的一个特征量。 5.反气旋就是一个中心气压比周围低的水平气旋。错。反气旋是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高,占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旋涡。 6.高山、高原紫外线含量比较多,植物根部发达,茎节短小,叶面狭窄。对。因为海拔越高,大气柱越短,大气稀薄且含水汽和尘粒少,太阳直接辐射越强,散射辐射越弱,地面接受的太阳总辐射越强,这样就出现了题目所述现象。 7.大气增温主要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引起的。错。大气层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很少,而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强,所以大气增温的主要途径是吸收地面辐射。 8.阳伞效应对地面有保温和增温作用。错。大气中微尘和二氧化碳的增加,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对地面有降温

农业气象学习题1-3章

农业气象学习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题: 1、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气象学 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农业生产、气象条件 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______________及其规律的科学。 相互作用(相互关系) 3、农业气象学是______________科学与______________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 农业、气象 单项选择题: 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为( D )。 A、大气物理学 B、地球物理学 C、物理气象学 D、大气科学 2 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平行观测原则是( B)。 A、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 B、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和气象观测 C、同时同地进行的气象观测 D、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气象要素和气象灾害观测 多项选择题: 1 下列要素是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C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肥力 2 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D)。 A、温度 B、空气湿度 C、能见度 D、降水量 问答题: 1、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分)(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3分) 2、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1)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分)(2)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1分)(3)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1分)(4)农业气象信息服务;(1分)(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1分) 填空题: 农业气象研究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农业生物或设施状况和环境气象要素二者的___平行 ___________观测。 第一章地球大气

第五章 农业气象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五章气压与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风由东吹向西,则称为_____风。 ①东②东南③西④西北 2、在北半球,吹地转风时,背风而立,低压在_____ 。 ①右边②右前方③左边④左前方 3、随着海拔高度增高,气压会______。 ①增大②降低③先增后降④先降后增 4、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_____ 百帕。 ①4/3 ②760 ③1000 ④1013 5、在陆地上,_____气压高。 ①春季②夏季③秋季④冬季 6、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_____增大。 ①大气质量②大气压力③单位气压高度差④大气柱 7、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 的作用。 ①水平地转偏向力②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摩擦力④惯性离心力 8、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_____ 。 ①高压指向低压②低压指向高压 ③中间指向四周④四周指向中间 9、在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____ 。 ①左前方②右后方③左方④右方 10、___ 越大,地转风的风速越大。 ①纬度②大气密度 ③气压梯度④地球自转角速度 11、梯度风未考虑_____ 的作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惯性离心力④摩擦力 12、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_____ 个气压带。 ①2 ②3 ③4 ④5 13、由于季风影响.在_____ 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从大陆吹向梅洋。 ①春②夏③秋④冬 (二)多项选择 14、我国是著名的季风区,夏季盛行_____。 ①东南风②东北风③西南风④西北风⑤东风 15、梯度风是自由大气中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惯性离心力④重力⑤浮力 16、_____为自由大气中的风。 ①季风②梯度风③海陆风④焚风⑤地转风 17、地转风是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①重力②浮力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④水平地转偏向力⑤惯性离心力⑥摩擦力 18、北半球行星风带包括有_____。 ①西北信风带②东北信风带③盛行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⑤极地东风带⑥极地西风带 19、_____ 为地方性风。 ①地转风②梯度风③摩擦风④焚风 ⑤海陆风⑥峡谷风⑦山谷风 20、海拔越高,则_____。 ①气压越高②气压越低③空气密度越大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doc

1 下垫面:指与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2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1) 、 (2) 、氩和 (3)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 (4) 。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6) ,夏天比冬天 (7) 。 5.(8)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9)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10)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11)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随高度增高而 (12)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3) 千米。 答案: (1)氮(2)氧(3)二氧化碳(4)紫外线(5)长波(6)低(7)低(8)水汽(9)温度(10)降低 (11)平流 (12)升高(13)1200三、判断题: (说明: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答案:1.对,2.错, 4.对,5.错,6.对。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解以及燃烧化石燃料等人类活动,又要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样就存在着消耗和产生二氧化碳的两种过程。一般来说,消耗二氧化碳的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其速度在大多数地区是夏半年大,冬半年小;而呼吸作用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则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所以这两种过程速度的差异在一天之内是不断变化的,在一年中也随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在一天中,从日出开始,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植物光合速率不断增大,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也随之不断降低,中午前后,植被上方的二氧化碳浓度达最低值;午后,随着空气温度下降,光合作用减慢,呼吸速率加快,使二氧化碳消耗减少;日落后,光合作用停止,而呼吸作用仍在进行,故近地气层中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大,到第二天日出时达一天的最大值。在一年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主要受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一般来说,植物夏季生长最旺,光合作用最强,秋季最弱。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秋季最小,春季最大。 此外,由于人类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到空气中,因而二氧化碳浓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2. 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对流层是大气中最低的一层,是对生物和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气层。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有: (1)对流层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大气中的云、雾、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都集中在这一气层内; (2) 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增高而下降,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5℃,在对流层顶可降至-50℃至-85℃; (3) 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促进了气层内的能量和物质的交换; (4) 温度、湿度等气象要素在水平方向的分布很不均匀,这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随

2011农业气象学试题A卷(1)

以下各题中未注明单位的各物理量均为标准国际单位制。 1.C 2.C 3.A 4.B 5.D 6.C 7.C 8.C 9.B 10.B 11.A 12.B 13.D 14.C 15.C 16.C 17.B 18.A 19.B 20.B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共20分) 1.长江中下游地区,()入梅对农业生产最有利。 A、5月下旬 B、6月上旬 C、6月中旬 D、6月下旬 2.露点温度表示()。 A、潮湿地面温度 B、空气湿度 C、饱和湿空气温度 D、未饱和湿空气温度 3.一团饱和的湿空气作升降运动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的判定条件是()。 A、γ<γm B、γ=γm C、γ>γm D、γ≤γm 4.低层大气能量的主要来源于()。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5.切变线是指()急剧变化的界线 A、温度 B、湿度 C、气压 D、风 6.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个气压带。 A、2 B、3 C、4 D、5 7.下面霜冻最轻的是()。 A、谷地 B、洼地 C、山顶 D、坡地 8.温度愈高物体放射能力的波长愈向短波方向移动。已知太阳辐射最大放射能力的波长为0.475微米,由此计算得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 A、5780 K B、6500 K C、6000 K D、6300 K 9.大气中臭氧主要集中在()。 A、散逸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O与O2易合成O3 B、平流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易形成O3 C、对流层,因该层温度低,O3不易分解 D、近地层,因该层温度高,O与O2易合成O3 10.在北球,冬半年,随着纬度的升高()。 A、昼弧增长 B、夜弧增长 C、昼弧夜弧相等 D、昼弧变短 11.以下作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油菜 B、玉米 C、烟草 D、水稻 12.积雨云属于()云系。 A、滑升云 B、积状云 C、波状云 D、层状云 任课教师: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农业气象学习题

一套 简答题 1·试说明大气垂直分层的各层中的垂直高度、温度变化 答:对流层:低纬地区平均为17—18千米,在中纬地区平均10—12千米,在高纬地区平均为8-9千米。一般夏季对流层厚度比冬季厚。2千米以下大气层称为摩擦层;2米以下大气层称为贴地气层。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平均来说,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5℃。 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5千米高度。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5千米高的气层为中间层。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下降,其顶部气温可降至一83℃以下。 暖层:暖层位于中间层顶至800千米高度。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迅速增高。 散逸层:800千米高度以上的大气层称为散逸层 2·二十四节气释义 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我国黄河中下游(西安、洛阳),反映了黄河流域的四季寒暑变化。其中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天文四季的开始;二分(春分、秋分)为昼夜平分,处于春、秋季的中间;夏至及其以后的小暑、大暑是逐渐进入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处暑表示炎热季节结束;冬至及其以后的小寒、大寒是逐渐进入一年中最寒冷时期;白露、寒露和霜降表示气温下降程度,并有露水和霜等水汽凝结物出现。 其他节气中,惊蛰是春雷响动,冬眠蛰虫开始复苏,出土活动;清明表示天气开始转暖,草木新绿,景象清新;小满是草木开始繁茂,夏熟谷物籽粒开始饱满;均通过物象间接表示气温的升高。芒种是一年中农事繁忙时期,需要夏种、夏收和夏管,它以农事活动表示夏季来临。此外,雨水和谷雨表示雨水开始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小雪、大雪是进入降雪季节;

反映了一年中降水的时期;性质和大小程度。 3·雾对农林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答:①它能遮蔽太阳辐射,削弱投射到植物体上的光合有效辐射,从而影响同化作用的正常进行。 ②为病原孢子的发芽提供了必要的水分,为作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雾消散后,天气晴朗,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更有利病原菌的繁殖。 ③有些植物,如茶、麻等,由于雾削弱了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而有利于它们的生长发育及产品质量的提高。“高山云雾出名茶”即说明雾对茶的生长发育及品质有有利的一面。 4·干热风的类型有哪些? 答:我国的干热风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①高温低湿型特点是大气急剧增温变干,以大气干旱为主要特征。一般地面吹偏南风或偏西南风(有的地方吹偏东风)。对小麦危害的主要因子是高温和低湿,风加剧干、热的危害程度。这种天气使小麦干尖、炸芒,植株枯黄,它是华北和黄淮地区干热风的主要类型。 ②雨后枯熟型主要出现在小麦乳熟及蜡熟初期,若遇到雨后高温或雨后猛晴,日晒强烈,吹热风,常造成小麦青枯或枯熟。这种天气多发生在华北和西北地区。 ③旱风型特点是空气湿度低、风速大,但气温不一定高于30℃,对小麦的危害主要是风和干旱。多发生在黄淮平原的苏北、皖北等地区。 5·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改变下垫面性质 下垫面性质的改变,必然使相应范围的气候发生变化。例如,滥伐森林、盲日开荒等可以造成植被破坏,使这些地区的气候逐渐干旱。人类可以通过灌溉、植树造林、建造水库等改造干旱气候。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1)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共16分,每小题2分) 1、辐射的波动性: 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3、长日照作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长的白天和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 4、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5、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6、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7、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指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

8、农业气候资源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称 为农业气候资源。 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多在 1500mm 到 2000mm 之间,通常把一年的降水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的降水,称为 前汛期降水,主要是由锋面引起的;后一部分的降水 称为后汛期降水,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 2、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由于 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不垂直 ,且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方 向保持不变,因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地昼夜长 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地面和大气 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 4、植物在繁育期期对低温的反应比生长期对低温的 反应更为敏感,这一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临界期期。 5、水面蒸发速度的大小,与风速和饱和差成正比, 与大气压力成反比。 6、台风是指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当台风在东经180度以西,赤道 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气象部门将对其进行命名和编

农业气象学习题1-5.doc

D、大气科学农业气象学习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题: 1、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3、农业气象学是(农业)科学与(气象)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 4、农业气象研究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农业生物或设施状况和环境气象要素二者的(平行)观测。 三、单项选择题: 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为(D )。 A、大气物理学 B、地球物理学 C、物理气象学2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平行观测原则是(B )。 A、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 B、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和气象观测 C、同时同地进行的气象观测 D、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气象要素和气象灾害观测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要素是农业气象要索的有(A、B、C)o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肥 2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D)。 A、温度 B、空气湿度 C、能见度 D、降水量 五、问答题: 1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分)(2)农 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3分) 2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1)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分)(2)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1分) (3)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1分)(4)农业气象信息服务;(1分)(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 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1分) 第一章地球大气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大气的正确叙述是(C)。 A、儿乎全部的水汽、尘埃、敏、氧都集中在对流层。 B、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翅、氧和二氧化碳。 C、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大气中。 D、臭氧能吸收波长小于0.175微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2在大气的所有气体中,对农业作用最大的气体有。2、也0、C02和(B)o A、H2 B、N2 C、NH B D、CH, 3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的大气层是(A )。 A、近地气层 B、平流层 C、电离层 D、散逸层 4 CO?是主要的温室效应气体,是因为它(B )o A、强烈吸收太阳辐射 B、强烈地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C、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影响 D、对杂草及病虫害繁殖有影响 5臭氧在(C ) km处含量最高。 A、0-10 B、12-15 C、20-25 D、15-25 6下列关于地球大气成分说法正确的是(B )。

农业气象学习题1-5

农业气象学习题1-5

农业气象学习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题: 1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3、农业气象学是(农业)科学与(气象)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 4、农业气象研究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农业生物或设施状况和环境气象要素二者的(平行)观测。 三、单项选择题: 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为( D )。A、大气物理学 B、地球物理学 C、物理气象学 D、大气科学 2 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平行观测原则是( B )。 A、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 B、同时同地进行

的农业观测和气象观测 C、同时同地进行的气象观测 D、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气象要素和气象灾害观测 四、多项选择题: 1 下列要素是农业气象要素的有( A、B、C)。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肥 2 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农业气象要素的有( A、B、D)。 A、温度 B、空气湿度 C、能见度 D、降水量 五、问答题: 1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分)(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3分) 2 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1)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分)(2)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1分)(3)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1分)(4)农业气象信息服务;(1分)(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1分) 第一章地球大气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大气的正确叙述是(C)。 A、几乎全部的水汽、尘埃、氮、氧都集中在对流层。 B、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二氧化碳。 C、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大气中。

农业气象学试题(A)

园林系农业气象学试题 1.天气: 2.焚风: 3. 光合有效辐射: 4. 日平均温度: 5. 逆温: 6. 三基点温度: 7.气团: 8.寒潮:。 9.锋: 10.海陆风: 二、判断题:(1*20) 1. 臭氧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 3. 每年的终霜冻是春季的最后一次霜冻。 4.由于冷空气密度比暖空气大,所以锋面总是向冷空气一方倾斜。 5.青藏高原是我国冰雹最多的地区。 6. 白天气温升高主要是因为空气吸收太阳辐射的缘故。 7.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为长波辐射。 8. 风速的最大值一般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季。 9. 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10.当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在某一地区交馁时,常能引起剧烈地天气变化过程。 11. 寒冷时期,灌水保温,是因为水的热容量大。 12.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气层,称为逆温层。 13. 对同一作物而言,其生物学下限温度高于其活动温度,更高于有效温度。 14. 正午前后,土温随深度加深而升高,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 15. 当气温高于露点温度时,饱和差则等于零。 16. 形成露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上,出现霜时的露点温度在零下。 17. 顾名思义,季风就是季节性的风,如春季为春季风,夏季为夏季风等。 18. 一团湿空气从海平面沿一山坡上升,其温度必然会升高。 19. 出现霜时必定有霜冻,而出现霜冻时不一定有霜。 20. 低压与气旋是同一种天气系统的不同名称。 三、填空题(1*20) 1.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2.对任何波长的辐射,吸收率都是1的物体称为。 3.凡在锋运行的方向上,暖气团逐渐代替了冷气团的位置,称为。 4.按照三圈环流理论,北半球有赤道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四

农业气象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练习题及参 考答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第五章气压与风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风由东吹向西,则称为_____风。 ①东②东南③西④西北 2、在北半球,吹地转风时,背风而立,低压在_____ 。 ①右边②右前方③左边④左前方 3、随着海拔高度增高,气压会______。 ①增大②降低③先增后降④先降后增 4、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_____ 百帕。 ①4/3 ②760 ③1000 ④1013 5、在陆地上,_____气压高。 ①春季②夏季③秋季④冬季 6、随着海拔高度的增高,_____增大。 ①大气质量②大气压力③单位气压高度差④大气柱 7、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____ 的作用。 ①水平地转偏向力②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摩擦力④惯性离心力 8、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是由_____ 。 ①高压指向低压②低压指向高压 ③中间指向四周④四周指向中间 9、在北半球,水平地转偏向力指向物体运动方向的____ 。 ①左前方②右后方③左方④右方 10、___ 越大,地转风的风速越大。 ①纬度②大气密度 ③气压梯度④地球自转角速度 11、梯度风未考虑_____ 的作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惯性离心力④摩擦力 12、在三圈环流中,南、北半球各形成 _____ 个气压带。 ①2 ②3 ③4 ④5 13、由于季风影响.在_____ 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风从大陆吹向梅洋。 ①春②夏③秋④冬 (二)多项选择 14、我国是着名的季风区,夏季盛行_____。 ①东南风②东北风③西南风④西北风⑤东风 15、梯度风是自由大气中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水平地转偏向力 ③惯性离心力④重力⑤浮力 16、_____为自由大气中的风。 ①季风②梯度风③海陆风④焚风⑤地转风 17、地转风是空气所受_____相平衡时的运动。

农业气象学习题1-3章

农业气象学习题 绪论 名词解释题: 1农业气象学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气象学 2气象学: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3 气象要素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填空题: 1农业气象学是研究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农业生产、气象条件 2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的______________及其规律的科学。 相互作用(相互关系) 3农业气象学是______________科学与______________科学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 农业、气象 单项选择题: 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为(大气科学)。 A、大气物理学 B、地球物理学 C、物理气象学 D、大气科学

2 农业气象学研究所遵循的平行观测原则是( B )。 A、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 B、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观测和气象观测 C、同时同地进行的气象观测 D、同时同地进行的农业气象要素和气象灾害观测 B 多项选择题: 1 下列要素是农业气象要素的有( ABC )。 A、光照条件 B、热量条件 C、水分条件 D、土壤肥力 A、B、C 2 下列气象要素中,属于农业气象要素的有(ABD)。 A、温度 B、空气湿度 C、能见度 D、降水量 A、B、D 问答题: 1 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答: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1)农业生物和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分)(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3分) 2 农业气象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1)农业气象探测、农业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分)(2)农业小气候利用与调节;(1分)(3)农业气象减灾与生态环境建设;(1分)(4)农业气象信息服务;(1分)(5)农业气象基础理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农业对策。(1分) 填空题: 农业气象研究过程中通常要进行农业生物或设施状况和环境气象要素二者的_______平行_______观测。 平行

农业气象学试题

农业气象学试题 第一章大气 一、名词解释题: 1. 干洁大气:除去了水汽和各种悬浮的固体及液体微粒的纯净大气,称为干洁大气。 2. 下垫面:指及大气底部相接触的地球表面,或垫在空气层之下的界面。如地表面、海面及其它各种水面、植被表面等。 3. 气象要素:构成和反映大气状态的物理量和物理现象,称气象要素。主要包括气压、气温、湿度、风、云、能见度、降水、辐射、日照和各种天气现象等 二、填空题: 1. 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 (氮) 、(氧) 、氩和(二氧化碳) 。 2.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 3.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 (长波) 辐射。 4.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 (低) ,夏天比冬天(低) 。 5. (水汽) 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6. 根据大气中 (温度) 的铅直分布,可以把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为五个层次。 7. 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升高而 (降低) 。 8. 大气中对流层之上的一层称为 (平流) 层,这一层上部气温

随高度增高而 (升高) 。 9. 根据大气中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作为判断大气上界的标准,大气顶约高 (1200) 千米。 三、判断题: 1. 臭氧主要集中在平流层及其以上的大气层中,它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2. 二氧化碳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地面空气升温,产生“温室效应”。x 3. 由于植物大量吸收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使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减少。x 4. 地球大气中水汽含量一般来说是低纬多于高纬,下层多于上层,夏季多于冬季。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按从下到上的顺序,分别为对流层、热成层、中间层、平流层和散逸层。x 6. 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没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7. 热成层中空气多被离解成离子,因此又称电离层。 四、问答题: 1.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以二氧化碳和水为原料,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全球的植物要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生物的呼吸,有机物的分

《农业气象学》综合复习题1

综合复习题 第一章 1. 臭氧在大气中有什么作用?它与平流层温度的铅直分布有什么关系? 2. 二氧化碳的日年化、年变化和长期变化的特点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 为何气象学中将大气中含量并不太大的水汽看作是一种重要的成分? 4.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5. 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可分为哪几层?其中最低的一层有什么特点? 6. 根据气体的状态方程,说明当一块空气的温度比同高度上周围空气温度高或低时,这块空气在铅直方向上的运动情况。 7. 根据状态方程,比较同温同压下干、湿空气密度的差异。 第二章 1. 对A、B两灰体,在同样强度的辐射照射下,A升温快得多,问在移去外界辐射源后,哪一个降温快?若A、B都不是灰体,你的结论还成立吗? 2. 雪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很大(约0.9),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率也很大(可达0.99),由此解释地面积雪时天气特别寒冷的原因。 3. 设灰体的吸收率为a,试推导其总辐射能力与温度的关系式(提示:将Kirchhoff定律与Stefan-Boltzmann定律结合起来考虑)。 4. 已知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K,地球表面温度平均约为300K,假定太阳表面为绝对黑体,地球表面为吸收率为0.9的灰体,试分别计算太阳和地球表面的总放射能力。 5. 计算武汉(30°N)二分、二至日出、日落时间和可照时间。 6. 试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7. 根据可照时间计算公式分析可照时间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8. 当太阳赤纬为δ时,在地球上哪些区域分别出现极昼、极夜? 9. 假如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铅直,地球上还会有季节交替吗?可照时间还会变化吗?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如何变化呢?为什么? 10. 为何长日照植物大多原产于高纬度地区,而短日植物一般原产于低纬度地区? 11. 对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植物进行南北引种,哪一种更易成功?为什么?

农业气象学综合习题1

农业气象学综合习题(一) 一、填空题 1、世界气象组织(WMO)规定,大气按照气温垂直分布可以分为 、、、、五层。其中与农业生产最密切的是。 2、对农业生产来说,四季的划分主要是以为标准,这对农 作物最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3、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削弱作用主要是大气的、 、三种。 4、空气增温和降温的主要方式是、、 、、、和 . 4、一定周期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称为,如果一天中土壤最 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差则称为 . 5、农业气象上通常用的三基点温度是指、、 。 6、灾害性天气主要有、、、 、、等等。 7、水汽凝结的条件有二:一是 二是。8、填图,如果图中所示的是中心气压比四周 的水平空气涡旋的气旋天气系统。请标出气旋内和 气旋上下的气流方向,此时气旋内部多为阴雨,东 部吹风,后部吹风。 10、形成气候的最基本的自然因子有、、 。 11、栽培措施中覆盖的气象效应有二,一是,二是 。 二、名词解释 1、气候:

2、太阳高度角(h⊙): 3、光补偿点: 4、相对湿度: 5、季风: 6、高压脊: 7、锋: 8、活动面: 三、单项选择题 1、一个地区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现形成的短时间的不稳定的瞬息多变的现象称为() A 气象 B 气候 C 天气 D 大气 2、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小麦、大麦等有芒谷物成熟,水稻等有芒谷物忙于播种,进入夏收夏种大忙季节是() A 立夏 B 小满 C 芒种 D 夏至 3、我国小麦能够在西藏获得优质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A 气温日较差大和光照强 B 空气干燥 C 气温低,适合小麦生长 D 气温年较差大 4、作物一生中对水分最为敏感的时期也就是水分过多或过少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称为() A 作物水分临界期 B 关键期 C 孕穗期 D 成熟期 5、逆温层的出现说明大气是() A 不稳定 B 稳定 C 中性状态 D 上层稳定,下层不稳定 6、某日的降水量是40mm是() A 小雨 B 中雨 C 大雨 D 暴雨 7、国家气象局制定的全国性寒潮标准是:冷空气入侵,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 )或其以上。 A 5℃ B 10℃ C 15℃ D 20℃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霜和霜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 霜冻发生时一定有霜存在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农业气象学试题(1)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共16分,每小题2分) 1、辐射的波动性: 辐射以波动的形式发射或传播能量的过程。 2、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3、长日照作物需要经过一段时间长的白天和短的黑夜才能开花结果的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 4、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气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气压的百分比。 5、温度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月平均温度与一年中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度之差。 6、季风环流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引起的东西方向的垂直环流。 7、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指由于热带环流圈的下沉在30°N附近堆积下沉形成的高压系统。

8、农业气候资源可供农业生产利用的光、热、水等气候资源, 称为农业气候资源。 二、填空(共10分,每空0.5分) 1、广东大部分地区的年降雨量多在 1500mm 到 2000mm 之间,通常把一年的降水分成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的降水,称为 前汛期降水,主要是由锋面引起的;后一部分的降 水称为后汛期降水,主要是由台风引起的。 2、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变化. 由于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不垂直 ,且地球在公转时, 地轴方向保持不变,因而形成了地球上的季节交替和各 地昼夜长短不等。 3、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主要是短波辐射,地面和大 气向外发出的辐射,主要是长波辐射。 4、植物在繁育期期对低温的反应比生长期对低温 的反应更为敏感,这一时期往往就是植物的温度临界期期。 5、水面蒸发速度的大小,与风速和饱和差成正比,与大气压力成反比。 6、台风是指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烈气旋。当台风在东经180度以西,赤道 以北的西北太平洋海区形成后,我国气象部门将对其进行命名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