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第12 卷第3 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12 ,No. 3
2 0 1 0 年5 月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May 2010
《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于丽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辽宁 阜新 123000)
摘要《: 傲慢与偏见》作为经典作品展示的诸多观点引人入胜,通过对该作品爱情观和婚姻观、傲慢与偏见的深入分析,展示
作者现实的真情实感和人性的多面,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环境起到了一定作用。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爱情观;婚姻观
中图分类号: I 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391X(2010) 03 - 0294 - 03
On the views of love and marriag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YU Liji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 sity , Fuxin 123000 , China)
Abstract : ’Pride and Prejudice’ , a classic , displayed many fascinating ideas. Through t he in - dept h anal2
ysis of love and marriage , pride and prejudice in this novel , t his article demonst rates t he t rue feeling and
t he multi - faceted human nat ure in this contempory society , which plays a certain role in studying t he
social environment .
Key words :’Pride and Prejudice’ ;view of love ; view of marriage
收稿日期:2010 - 03 - 26
作者简介:于丽锦(1981 - ) ,女,辽宁阜新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文学研究。
0 引 言
2005 年最新版的《傲慢与偏见》的电影问世了。
自1938 年到2005 年共有九个版本的电影被拍摄出
来,因此,可以看出它的被关注度以及风靡程度。那
么创作出如此伟大作品的作家会是谁呢? 人们很快
会答道“简奥斯汀”。笔者对这部作品的关注在于作
者和作品中的婚姻与爱情观。首先,人们有必要了
解作者的身世和那个时代的背景环境。简奥斯汀
(1775 - 1817) 英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也是
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女性作家。她出生于英
国南部中产阶级家庭。她并没有受过过多的学校教
育,不过由于父亲是为牧师,从小她就大量涉猎各种
书籍,获益匪浅。15 岁时,她便开始写短剧、小品试
笔,娱乐家人;20 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 部长
篇小说;21 岁完成的小说已济身英国文坛最佳作品
行列。她一生没有结婚,同她的父母和姐姐生活在
一起。她去世时还不满42 岁。她所写均为自己熟
知的生活,大都是苏格兰乡村和邻近地区中产阶级
的生活,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
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且奥斯汀的小说均为爱情故
事,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的小
说多数是理智、贤淑、聪慧的少女形象。他的女主人
公个个个性鲜明,充满理性。她以其独特的女性观
察力细致入微,独特的视觉角度,细致的描绘了

一幅
英国18 世纪末到19 世纪初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
生活。其中《, 傲慢与偏见》是她的代表作。这部作
品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以讽刺为基调,以女性特有
的细腻观察力,刻画了几种不同的爱情和婚姻关系。
该作品也反映出作者本人的爱情婚姻观,这种爱情
婚姻观在当今看来,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弗兰
克奥康瑙尔(Rrank O" Connor) 说:“我认为简奥斯
汀是最伟大的小说家。绝对是最伟大的”!。他还认
为奥斯汀是“英国文学最伟大的技巧巨匠之一,她在
文学方面炉火纯青就像莫扎特在音乐方面完美无缺
一样”[1 ] 。在当时英国社会中,大多数作品都为感伤
和哥特式风格,而奥斯丁并未受到当时文坛的影响,
破旧立新展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生活情况和世
态人情,折射出当时中产阶级女子在社会、家庭中所
处的地位,并且通过对这些深刻反映出奥斯丁本人
的婚姻观。可见奥斯丁创作《傲慢与偏见》这一伟大
不朽的篇章一切都源于作者的自然。
1 爱情 婚姻 孰轻孰重
说道了爱情就必须谈到进一步的话题———婚
姻。人人都想拥有一份美满的婚姻,那到底什么是
美满的婚姻? 这是个恒久不变的话题。可是一直以
来都没找到一个答案,应该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的确,婚姻的好坏本来就是有颇多的主观因素。婚
姻就有如钱钟书的“围城”———城外的人想进来,城
里的人想出去。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总
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奥斯丁的
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展露无疑。主要通过《傲
慢与偏见》里描写的各种不同的婚姻关系,吉英与彬
格莱、达西与伊丽莎白、威克姆与莉迪雅、柯林斯牧
师与夏绿蒂。卢卡斯??。夏绿蒂与莉迪雅代表两
种极端,前者只追求“可靠的储藏室,日后可以不致
挨冻受饥”;后者“纯粹出于本性的冲动,完全不顾后
果”。夏绿蒂是伊丽莎白赞誉的女子,智慧与美貌并
存、处世得体,但是为了一个小房子、一个舒适的家,
嫁给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柯林斯。她以为
“只要把柯林斯忘掉,其余一切都很舒适融洽”。她
以为“就柯林斯先生的性格、亲属关系和社会地位来
看,我相信嫁给他是能够获得幸福的,可能性之大,
不会亚于大多数人结婚时夸耀的那样”。于是婚后
没有了丈夫的地位。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为了金
钱、利益结合的婚姻,也是奥斯丁鄙视的婚姻。
伊丽莎白的妹妹莉迪亚是一个具有美貌却没头
脑的女人,单纯追求自己享乐生活,她在奥斯丁的作
品中是一个绝对的反面角色,与奥斯丁的婚姻观念
背道而驰。她的丈夫威克姆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

中的伪君子,他们的婚姻建立在混乱的感情中,充满
欲望和享乐主义,但对莉迪亚这个大脑不完善的女
人来说反倒认为自己得到了世界上最完美的爱情和
婚姻。如:她和威克姆私奔原本是件无法启齿的事
情,事实上威克姆是在躲避追债人,而带上莉迪亚则
完全出于旅途中应该有个女人陪伴的目的,莉迪亚
则单纯的出于刺激和好玩。莉迪亚认为这是一件非
常与众不同的事情,因此她不但不懂得难堪,反而认
为“很喜欢这种婚姻方式”。小说的最后,莉迪亚和
威克姆虽然也“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实际上威克姆
肯与莉迪亚结婚完全是因为达西帮助他还了欠下的
债务,并给了他一笔钱。莉迪亚在完全不知情的情
况下幼稚的以为威克姆是因为爱情才与自己结婚,
甚至认为这种私奔式的婚姻是前卫和超然的。两个
毫无羞耻之心的人就这样稀里糊涂的结合在一起,
他们的婚姻从最开始就是一场游戏,从他们的婚姻
上不难看出:没有爱情的婚姻不是婚姻,爱情是婚姻
的基础,否则婚姻是不可能长久的。
达西的表兄费茨威廉上校是位伯爵的小儿子,
不能继承家产和爵位,也是伊丽莎白的爱慕者之一,
他坦白地向伊丽莎白说,自己挥霍惯了,在婚姻大事
上不能不考虑钱财。他说,在婚姻问题上只有达西
有条件不受钱财的约束而自由地选择。这些种种的
错乱婚姻观到如今的社会也存在着。毕竟人人的考
虑婚姻的出发点不同,一切都是可能的更是可以理
解的。奥斯汀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对伊丽莎白姐妹对
待终身大事的不同做法,向我们展示了在简·奥斯
汀那个时代,中产阶级不同的爱情观,也体现了作者
的恋爱婚姻观:婚姻绝对不能仅仅建立在金钱财产
或地位的基础上。如果没有真挚的感情,那么这种
婚姻不可能长久。但作者对待金钱和地位的态度又
不是绝对排斥。伊丽莎白可以说是作者奥斯丁自己
的写照,她的婚姻观通过伊丽莎白我们可以看的出:
没有爱情的婚姻不叫婚姻,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也
不能成就美满婚姻。只有金钱与爱情并存的婚姻才
是真正的婚姻。也就是“爱情婚姻与财产和社会地
位相互关联,但不能仅取决于财产和社会地位,正确
的婚姻应当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2 ] 。或许奥斯
汀终身未婚也不无可能基于此点。
2 爱情+ 金钱= 真正幸福的婚姻
小说主要描写的是发生在18 世纪英国的四对
青年男女的爱情婚姻。其中最引人入胜的,自然是
发生小说的女主角伊丽莎白和男主角达西之间的爱
情纠葛。女主人公伊丽莎白机敏聪慧,有远见卓识,
自尊心很强,并且善加思考。就当时的社会环境而
言这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由于这种品质,才使

她在
爱情问题上有独立的主见———勇于追求自己的爱
情。故事主要以她与达西两人之间的初次见面后,
为富豪弟子达西所热爱。达西不顾门第的观念和财
富的差异毅然向伊丽莎白求婚,结果遭到拒绝。主
要原因是从第一眼见到达西就觉得态度傲慢,由此
产生了偏见。傲慢也许对达西来说是有理的,这是
地位差异的反应。可是偏见对他却很无情。由于偏
见就不可能使他和伊丽莎白有共同的思想感情,更
不可能有完美的婚姻,这两者产生的冲突不可避免。
以后伊丽莎白亲眼观察了达西的为人处世和一系列
所作所为,特别是看到他改变了过去那种骄傲自负
的神态,消除了对他的误会和偏见。伊丽莎白·班
内特是奥斯丁小说中最光彩照人的形象,她不幸在
 第3 期 于丽锦《: 傲慢与偏见》中的爱情观和婚姻观295
一个俗气、低微的家庭出生长大,既没有贵族的背
景,又没有资产阶级的财富,有的只是低贱的穷亲
戚,加之女性社会地位的被动性。因而,伊丽莎白和
其姐妹在婚姻市场处于劣势,即使愚蠢的班内特太
太也深明这一点。所以当柯林斯向伊丽莎白求婚
时,她使尽手段要女儿嫁给柯林斯。但是,伊丽莎白
视婚姻中情感的需要、良好的道德,以及人格的平
等、独立和尊严为第一位,所以虽然财富对于中产阶
级未婚女子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她还是坚决的拒绝
了柯林斯这个愚蠢、自负的“怪物”的求婚,也拒绝了
地位更高、收入更丰、人也英俊的达西傲气十足的第
一次求婚。尤其是当达西向伊丽莎白求婚而遭到拒
绝时,他说了一句话:“要是我耍一点手段,把我内心
的矛盾掩饰起来,一味地恭维你,使你相信我无论在
理智方面、思想方面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是对你怀着
无条件的纯洁的爱,那么也许你就不会有这些苛刻
的责骂了。可惜无论是什么样的伪装, 我都痛
恨”[3 ] 。单身青年达西与偏见的二小姐伊丽莎白、富
裕的单身贵族彬格莱与贤淑的大小姐吉英之间的感
情纠葛,充分表达了作者本人的婚姻观,强调了经济
利益对任命恋爱和婚姻的影响。揭示了作者对那个
时代女人生活与爱情的理想和期望。故事里的主人
翁们的爱情总是以物质化的东西为前提,那些庸俗
的女人们仰慕的是男人的外表家世地位,就连伊丽
莎白都没有逃脱,盲目迷上了骗子韦翰,就算韦翰利
用了自己巧妙的奉承能力以及一副“讨人喜欢”的仪
表,不停地为自己洗刷冤情,中伤达西。达西并没有
为了讨伊丽莎白欢心,可以改变自己的本性,掩藏自
己的实质,因而正是由于这种真实自我的展现是的
伊丽莎白意识到了事实真相,最终两人走到了一

起,
找到了幸福的归宿。
从中可以看在伊丽莎白就是奥斯丁个人的体
现,伊丽莎白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与看法就是奥斯
丁个人的观点,即婚姻中除了有两个人的爱情还需
要有金钱物质作为基础,否则也不会成为幸福美满
的婚姻。文中还穿插着班纳特其它的几个女儿的爱
情和婚姻,但这都是陪衬来衬托奥斯丁对美满婚姻
的渴望;对美满婚姻的向往,切实的再现了她对真正
幸福婚姻的看法:金钱+ 爱情= 真正幸福的婚姻。
金钱是婚姻的保障“, 没有钱,结婚也是愚蠢的”。从
奥斯丁的语言中不难看出:她从来不会回避金钱在
婚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她认为恋爱婚姻与金钱密
不可分。这也正真实的应验了文中开篇的一句话:
“凡是有财产的单身汉必定要娶一位太太,这已经成
为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2 ] 。这句话表明了,一个单
身男士要想结婚必先有一定的财产积累,财产是婚
姻的物质基础,是幸福婚姻的保障。同时奥斯丁在
文中也一直在阐述一个观点:爱情是美满婚姻的精
神基础,它是幸福婚姻产生的动力源泉。“没有爱情
的婚姻是不可能幸福的”,这是文中一直陈述的观
点。从而,我们不难看出爱情、金钱、婚姻三者在奥
斯丁心中的关系,也同时再现了奥斯丁本人对幸福
婚姻的界定。
3 结 语
通过《傲慢与偏见》这篇不朽之作,真实客观地
展现了19 世纪英国的风土人情,以及属于奥斯丁
的、独特的婚恋观。奥斯丁认为爱情与婚姻水乳交
融、不可分割,爱情是婚姻幸福美满最基本的条件。
美貌虽能给人以良好的印象,但唯有具备独立的个
性和良好的品性才能产生恒久的吸引力。由于当时
女性特殊的社会地位,每当谈论婚嫁,金钱和门第又
脱不了干系,对决定婚姻关系,乃至人的一切关系的
物质原因,奥斯丁可谓揭露得深。实际上,爱情、金
钱、婚姻这三者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的任何一个历史
时期都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即爱情是婚姻的基础,
但爱情还要以金钱为条件,同时爱情本身即是以素
质、智慧及品德为基础的。通过对奥斯丁这部小说
的分析希望对当代人们的爱情观和婚姻观有一定的
作用。
在《傲慢与偏见》中作家奥斯丁创造了一个充满
生机并细腻委婉的女性世界,它不但体现了一定的
社会生活状态和历史进程,同时也暗藏着作家独特
而新颖的婚姻观———为钱结婚是错误,但与一个没
钱的人结婚也是非常愚蠢的。进一步说,在奥斯丁
的观念中,婚姻诚然与财产门第有着极大的关系,但
财产门第并不能成为决定婚姻的重要因素,只有建
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婚姻才是完美并幸福的。换言
之,奥斯丁的婚姻观正是建立在爱情与经济

并重的
观念上的,这对当时社会而言的确是一种进步,即便
是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 ] 李 俏,王建华,张 超,等. 从傲慢与偏见解读现实婚
姻观[J ] .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 ,5 (5) :47 -
51.
[2 ] [英]简·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M] . 王科一,译. 上海:上
海译文出版社,1990.
[3 ] 江 凤. 论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的婚姻观[J ] . 渝西学院
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 4 (4) :22 - 27.
[ 责任编校: 姜 冷]
296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2 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