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统计表练习题

二年级统计表练习题

二年级统计表练习题
二年级统计表练习题

第一单元练习题 姓名:__________

1.喜欢( )的人数最多。

2.喜欢( )的人数最少。

3.喜欢故事书的人数比喜欢连环画的少( )人。

4.喜欢连环画的和喜欢科技书的一共有( )人。

二、填表。

1.

三、1

(1) 最喜欢( )的人最多,最喜欢( )的人最少。

(2) 最喜欢看书的比最喜欢旅游的多( )人。

(3) 最喜欢看电视的比最喜欢运动的多( )人。 (4) 这个班一共有( )人。

2.试东方红电器商店电视机销售情况统计表。

(2)星期( )销售量最多。 (3)星期( )和星期( )销售量一样多。 3.

( )人。

(2)喜欢吃胡萝卜和西红柿的一共有( )人。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4.实验小学要举行阳光少年评选。二年级三班要从这两位同学中((

(3)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为什么?

(4)投票当天有3名同学请假没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会改变投票结果吗?为什么?

四、小军的储蓄罐。

3.小军想买1本10元钱的书,够吗?如果不够,还差多少钱?

1.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共调查了( )名同学。

2.( )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少。

3.春季和冬季过生日的共有( )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六、数图形并回答问题。

2.

多( )个

, 比

少( )个。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七、统计全班一星期阅读课外读物的册数。

3.同学们最喜欢看的课外读物是什么?

4.全班一星期共读了多少册课外读物?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成绩统计表与质量分析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第单元成绩统计表年级三年级科目数学填报单位(签章)

质量分析 一、试题整体分析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较低,内容偏重于考查学生的基本计算能力,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考察数学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 二、学生测试情况分析 成绩分析:本次测试,达标率 95.4% ,平均分 86 分,从卷面的得分情况看,总体成绩较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已经形成一定的基本技能。学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 习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抓基础知识的训练。在考试中基础知识失分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在加和减中忘记了进位或者退位。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能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 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了我们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结合所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体验其应用价值,使学生有了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本次测试中,不少学生表现较差,失分较多。 3、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逐题分析 本次试卷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题: 1、口算题,正确率很高,偶尔有个别同学粗心算错了一二道题。说明平时口算练习比较多,基础扎 实。 2、列竖式进行百位数的加和减,这题考察基础知识,退位减和进位加的注意点。出错率较高的是减法 运算,还有忘记在横式上也写出答案了。学生情况较好。 3、求和差,得分一般,在加减运算中的进退位问题上再次显出个别学生的弱项,以后要加强专项训 练。 4、填空题,试题比较灵活,失分率较高,主要考察学生万以内的加减法,学生估算题做得较差, 还有加减接龙这道题是一步错就步步错,很多人都没有良好的检查习惯,失分率非常高。 5、应用题,是几道比较简单直接的题,贴合生活实际,学生答题中出现忘了写单位,作答不够完整等问 题,还有第3 小题的估算题中很多人不懂得四舍五入进行估算,也不太懂得运用约等于号。第4 小题第②分题要自己提问并解决的,可是不少人“问”和“解”不对题。本大题整体得分率是最低的,填空题次之。 6、附加题,考查了学生找规律的思维方法,有些学生能找出规律,但是没有深刻的理解题目,导致错误。 四、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计算基本功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打好口算的基础,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要经常地、有计划地坚持训练。 (2)要注重思维训练,不要“应试”训练。 思维训练就像口算训练一样,要经常地、有计划地进行。教材中的题目都比较简单,难度较小,学生遇到灵活一点的题目就不会做。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转变教学观念,用足,用活教学资源,做到数学内容生活化,生活内容数学化。 (3)要注重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 (4)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 (5)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更要关注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发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评估卷D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评估卷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统计题 (共8题;共51分) 1. (8分)下面是红星水果店1月、2月销售水果情况表. 1月 水果种类苹果梨香蕉橘子 数量/千克900720500680 2月 水果种类苹果梨香蕉橘子 数量/千克1500890620950 (1)根据上面两个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2) 1月份________的销售量最多,________的销售量最少,________月份销售的水果数量多。 2. (10分)根据下列条件填空,并完成统计表。 三年级全体同学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小组。 (1)参加声乐的男生人数有18人,参加声乐的女生人数比男生多4人,参加声乐小组的女生有________人。 (2)参加绘画小组的同学一共有50人,其中男生有29人,女生有________人。

(3)参加舞蹈小组的男生有9人,女生的人数是男生的2倍多3人,女生有________人。 (4)参加围棋小组的女生有5人,男生是女生的3倍,男生有________人。 (5)参加书法小组的人数和参加围棋小组的人数同样多,其中有6名男同学,女生有________人。 (6)请完成统计表。 3. (3分)数一数,图形中的角。 ① ② ③ ③ ①② 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 4. (11分) (2020三下·潮安月考) 某校“读书节”统计了三年级(3)班男、女生最喜欢看的书籍的情况。男生最喜欢看的书籍情况 女生最喜欢看的书籍情况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了解它们的结构和特点;会分段整理数据,能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能结合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对简单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出发,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能应用平均数解释一些简单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4.使学生在运用统计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统计活动的实际价值,体验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课时安排: 6课时。

条形统计图 教学容: 教材第40~41页例1、练一练、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填写统计表,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能依据所给的数据,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的直条。了解统计表、统计图的作用,并能对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能对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3.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的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哦眼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 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能绘制条形统计图的直条,对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条形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几。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空白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节目吗?你们喜欢看一些什么电视节目呢? 学生口答: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 2.谈话:同学们,喜欢的电视节目类别真不少,如果限定每人喜欢其中的一种,你喜欢哪一种呢? 学生口头说一说。 二、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1.收集数据。 提问:同学们这4类电视节目,每种节目到底有多少人喜欢?你有办法知道吗? 学生回答。 谈话:如果老师想统计我们班同学喜欢电视节目的人数,我让大家一个一个地报出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的名字,你准备怎么统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 《复式统计表》同步试题(含答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同步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 某地区5月份和9月份天气情况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的表头有()、()和()三项内容。 2.5月份()天数最少,9月份()天数最多。 3.9月份阴天比5月份少( )天,5月份晴天比9月份多( )天。 4.5月份一共有()天,其中有()天下雨。 5.9月份一共有()天,其中有()天不下雨。 考查目的:会观察复式统计表,并会进行比较分析。 答案:1.天气,天数,月份。2.雨天,多云。3.2,3。4.31,6。5.30,22。 解析:要仔细审题,读懂统计表,抓住关键词,如“最少”“最多”,并根据统计表计算回答。 二、选择 某校三(2)班全班同学喜欢吃蔬菜的情况,统计如下表:(每人限选一种) 1.全班有()人。 A.48 B.49 C.50 D.51 2.全班喜欢吃()的人数最多。 A.茄子B.西红柿 C.青菜 D.黄瓜 3.喜欢吃青菜的男生比女生多()人。 A.1 B.2 C.3 D.4 4.这个班男生比女生多()人。 A.4 B.3 C.2 D.1 5.喜欢吃黄瓜的人数比喜欢吃西红柿的少()人。 A.6 B.7 C.8 D.9 考查目的:对复式统计表的解读能力。 答案:1.C。2.B。3.B。4.C。5.A。 解析:观察复式统计表后,对数据进行比较、计算。 三、解答 1.下面是某超市一、二月份销售某品牌酸奶情况统计表。

下面是希望小学三年级和六年级学生视力统计表。

(2)视力低于5.0的三年级学生有多少人?五年级呢? (3)你想对视力低于5.0的同学说些什么? 考查目的:对复式统计表的解读能力。 答案:(1)181;(2)60,97;(3)注意保护视力(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观察复式统计表后,对数据进行比较、计算。 3.根据条件补充统计表。 (1)喜欢故事书的女生比男生少6人,女生有多少人? (2)喜欢科技书的男生是女生的2倍,男生有多少人? (3)喜欢文艺书的女生比男生多3人,男生多少人? (4)喜欢故事书的男生人数是喜欢漫画书的女生人数的2倍,喜欢漫画书的女生有多少人? (5)完成统计表。 考查目的:根据条件获取数据并进行统计表的填写能力。 答案:(1)10;(2)8;(3)9;(4)8;(5)将数据填入相应空格中,具体略。 解析:第(1)和(2)两题顺思路,直接比较后相减或相乘;第(3)和(4)两题逆思路,需要学生逆向思考,并注意第(4)题的比较对象。 4. 三年级一班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如下(单位:个)。你能根据下面的成绩完成统计表吗? 考查目的:用合适的方法统计.整理数据并将数据形成统计表的能力。 答案: 解析: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或数一数的方法统计数据。 5.在班级中选三名同学,把他们的个人信息填写在下面的记录单上。

统计表和统计图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塔山中心小学韩召秀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第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 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 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 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吧,想一想,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呢? 谈话:同学们,为了清楚地弄清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数据,就 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板书:数据的分段整理) 2:谈话:我们以前学过的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呢?请发 表意见。(学生的意见可能有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 记录等。)

3: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张丽华同学用画“正”字记录的记录表:谈话:除了可以用画“正”字的记录表进行记录?你觉得还能用什么方法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板书:制作统计表)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1)引导:这里第一幅是简单的统计表,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 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 说明:完整的统计表需要有:(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表示统计的什么、注明什么时候统计的,这里标题是“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2)要有和收集数据相对应的统计项目,这里的统计项目有“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几项,还有“合计”栏;(3)表示的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 提问:表中的合计起什么作用?(既能反应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请你们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统计表。(完成导学单)

雅思阅读真题题干-答案同意词替换(统计表背诵版)

阅读题 考频考查的单词正确的选项词性中文含义abundant plentiful a.大量的 accelerate increase v.加速;加大 accessible available a.可用的 account explain v.解释;说明 2 account for explain v.解释,说明 accumulate collect v.聚集 adhere stick v.黏附;胶着 adjunct addition n.附加物 administered managed v.管理adorn decorate v.装饰 adversely negatively ad.不利地;有害地 advocate proponent n.倡导者;辩护者 aesthetically artistically ad.审美地;美学地 aided helped v.帮助alert wary a.机敏的 alter change v.改变;调整 alternative option n.替代;替代物 altogether completely ad.完全地 ancillary secondary a.附属的;辅助的 annihilate conquer v.消灭;征服 antagonist enemy n.对手;敌人 antecedent predecessor n.先辈anticipate look forward to v.期待;盼望 appealing attractive a.吸引人的 apply used for v.应用;适用 appreciated recognized v.赏识 arduous difficult a.艰巨的;艰苦的 article object n.物品,物体 ascend climb v.攀升;升高 2 assemble gather v.装配;组合 2 assemble bring together v.装配;组合 assortment variety n.形形色色;各式各样 assumption belief n.确信的想法 attachment preference for n.依恋;偏好 attained achieved v.达到attire/costume clothing n.衣着;盛装 attribute credit v.被认为;被鉴定 attribute characteristics n.特征 avid eager a.渴望的;热心的 barren infertile a.贫瘠的;不毛的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及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教材与学情分析: 通过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做简单的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尤其是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于整理的必要性以及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复式统计表是把两个(或多个)统计项目的数据合并在一张表上,并可清晰、明了地反映数据的情况。这种处理、呈现数据的方法,是以后学生学习复式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 生学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措施: 1、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时,就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景,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例如,在做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2课时 第一课时复式统计表

三年级数学下册3《复式统计表》练习新人教版

《复式统计表》同步精品练习 轻松准备 1.下面是三(1)班同学最喜欢的图书情况统计表,按要求回答问题。 (1)三(1)班同学喜欢看()书的人最多,喜欢看()书的人最少。 (2)喜欢看《寓言大全》的有()人。 (3)喜欢看《少儿百科》的比喜欢看《故事大王》的多()人。 (4)喜欢看《寓言大全》与《唐诗三百首》的共有()人。 (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请解答。 快乐学习 2.根据所给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 第一组: 果汁牛奶雪碧可乐 5人3人6人2人第二组: 果汁牛奶雪碧可乐 6人1人4人4人 第三组: 果汁牛奶雪碧可乐

5人4人3人3人 组 别 果汁牛奶雪豹可乐 人 数 饮料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3.下面是某露天游泳池上周的游泳人数统计表。 时间 人数 星期 一二三四五六日 上午下午76 168 68 145 57 134 65 130 72 126 95 212 112 230 (1)游泳人数最少的是星期(),人数最多的是星期(),分别是()人和()人。(2)星期日游泳的人数比星期六多()人。 (3)如果你这个周末去游泳,你准备什么时候去?为什么?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试着解决一下。

拓展提高 4.学校准备为下学期入学的新生订购校服,有四种颜色可供选择:红色、白色、黄色、蓝色。李老师对全校学生最喜欢的校服颜色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如下: 性别 人数 颜色红色白色黄色蓝色 料假如你是李老师,你会怎样订 购校服?说说你的理由。 男生10814516210 5.下面是某报亭上周售出晨女生1122523298 报和晚报的数量统计表。 分类 份数 星期 一二三四五六日 晨报晚报115 180 120 175 125 185 118 182 112 178 135 215 140 220 (1)该报亭上周共售出晨报()份,晚报()份。 (2)该报亭周末售出的报纸比平时多,请你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3)假如你家要开一个报亭,应该多批发一些晚报还是多批发一些晨报?说说你的理由。答案与点拨 1.(1)《少儿百科》《唐诗三百首》(2)18(3)14(4)29(5)略 2.5362 6144 5433

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教材40-41页,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吧,想一想,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呢? 学生交流后提问:为了调查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类型,你会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说说你的方法。 学生交流呈现自己的记录方法,教师稍作评价。 (学生的意见可能有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记录等。) 2.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张丽华同学用画“正”字记录的记录表: 谈话:除了可以用画“正”字的记录表进行记录?你觉得还能用什么方法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记录数据方法,展示之后引出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更清楚地表示数据,让学生对这两个新事物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进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统计表。 提问:这种统计表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统计表中填出的数据表示什么? 学生根据引导,从上到下观察统计表,了解统计表的各个部分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说明:完整的统计表需要有:(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表示统计的什么、注明什么时候统计的,这里标题是“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2)要有和收集数据相对应的统计项目,这里的统计项目有“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几项,还有“合计”栏;(3)表示的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 2.引导:你能根据前面记录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吗?请大家完成在课本上。 学生填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分别是多少? (呈现学生的统计表交流、检查,注意填表日期) 追问: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

生活中统计图表的应用

生活中统计图表的应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本章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描述”,我们要学会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知识,善于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分析、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从而来培养和提高我们的数学实践能力. 一、数据的收集 比如我们想了解本校学生的上学方式,可采用如下步骤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调查方式:由于在全校范围内调查,范围较大,所以采用抽样调查的调查方式;如果范围较小,可普查. (2)调查内容:学生的上学方式.可用调查问卷.二、数据的整理 随机抽查了部分学生,调查的结果可以用划“正”字对数据进行整理.这就是所谓的划记法. 下面我们利用下表整理数据. 此表可以清楚地反映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 三、制作统计图表 为了更直观地看出上表中的信息,我们还可以用将收集的数据绘制成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我们知道扇形统计图直接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数据.通过这些图表,我

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种上学放学方式人数的多少以及各部 分学生所占总体的比例.有时我们也可制作成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某一事物的变化趋势. 四、统计图表的理解应用 例题:某中学为了了解本校学生的上学方式,在本校范围内随机抽查了部分学生,将收集的数据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m=______,这次共抽取________名学生进行调查;并补全条形图; (2)在这次抽样调查中,采用哪种上学方式的人数最多? (3)如果该校共有1400名学生,请你估计该校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约有多少名? 【解析】(1)由扇形统计图各百分比之和为1可求得 m=25;由某项的具体数量除以其所占的百分比即可得到总体的数量.如由步行的4人及占总人数的10%可得抽取的学生 是40人;由骑车占抽取40人中m%得骑自行车的学生的人数,故可补出条形图; (2)由扇形或条形图可知家长接送上学的人数最多; (3)可估算该校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约有350人. 解:(1)25;40;条形图略.

三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以及分题成绩统计表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及 分题成绩一览表 小朋友们,一个学期马上就要过去了,你掌握了哪些本领呢?赶紧来试一试吧!天眼虎提醒大家,一定要细心哦! 一、基础知识(46分) 1、快来写一写!10分 rán shāo chuāng lián zhǔ fùshū fu téng tòng ()()()()() qīfu zhì huìjiǎng shùshèn zhìfú lǎo xié yòu ()()()()() 2、处处留心选择正确的答案,用“”划出来。6分 草秆(gǎn gān)兴高采烈(xīng xìng)调(tiáo diào)头 (防、访、坊)止拜(防、访、坊)分(析、惜) 3、巧填成语把成语补充完整。10分 千岩()秀目不()接雏鹰()翅胡()非为美()美奂 一()而上()风沐雨好谋善()运()帷幄学海无() 4、句型练兵场按要求写句子。4分 (1)枯黄的叶子在空中飞舞。(改成比喻句) (2)写一句能激励你好学上进的名言、贤文或者诗句。 5、课文大考察10分 (1)有关“根”的成语除了根深叶茂,还有、、、。 (2)“刮骨疗毒”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戏剧中他的脸谱通常是色,代表了他的性格。这学期,我们还认识了的哪吒、的刘伯承和的彼得,他们的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6、口才集训处6分 生活中我们常会用到请假条。假设你昨天在学校游泳池游泳患了感冒,今天早上觉得头疼,你母亲给你量了体温后,发现你发烧,便带你去看医生,特向班主任请假一天。给你的班主

二、阅读大课堂(24分) (一)课内阅读(8分) 是啊,人人都(需、须)要,(持、特)别是当一个人的时候。让我们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的掌声献给别人。 1、在横线上把课文补充完整。4分 2、把文中错误的字用“\”划去。2分 3、文中,把掌声献给了。2分 (二)课外阅读(16分) 野花丛中,有一座小小的彩色玻璃房子,房子里住着美丽的露珠姑娘。 露珠姑娘特别怕晒太阳,可是她的房子是玻璃的,一点儿也挡不住太阳光。 露珠姑娘只好请求车前草,她说:“车前草哥哥,你的叶子大,请你把叶子举起来,帮我的玻璃房子遮遮太阳好吗?” 车前草转动着眼珠,他正准备同顽皮的风孩子玩击掌游戏,那些叶片,全都是他的巴掌,玩起游戏来,他的巴掌可没空,车前草把叶片胡乱举了举说:“唉,瞧,我的个子太矮,没法儿遮住你的玻璃房子,这样吧,你找狗尾巴草哥哥,他个子高,准行。” 露珠姑娘去叫狗尾巴草哥哥,她说:“请你帮我的玻璃房子遮遮阳光好吗?”狗尾巴草同一朵漂亮的雏菊正在热恋中,雏菊娇滴滴地说:“哎,天真热。”狗尾巴草赶快弯下腰说:“来,我给你扇扇,我给你扇扇。”他卖力地挥动叶片给雏菊扇风。听见露珠姑娘的请求,狗尾巴草头也不抬地说:“哎,真对不起,这几天我腰痛,没法儿站起来帮你遮太阳,你最好找鸢尾姐姐帮忙吧。” 露珠姑娘又去找鸢尾草,鸢尾草姐姐正在化妆,等会儿蝴蝶小姐要来拜访她,蝴蝶小姐是尊贵的客人,迎接蝴蝶小姐来访可是件大事情,她没有工夫来帮助露珠姑娘。 太阳光越来越强烈,露珠姑娘的玻璃房子被晒得发烫,哎呀,不好啦,露珠姑娘住在发烫的玻璃房子里呼吸困难起来,她脸儿烧得通红,浑身抽搐。 紫花地丁妹妹透过玻璃房子看见露珠姑娘的模样,她着急地举起自己全部的叶子为露珠姑娘遮挡阳光,可是紫花地丁的叶子太纤细,遮挡不了太阳,她只好对车前草、狗尾巴、鸢尾和其他花草喊起来:“!” 花儿草儿们听见喊声,猛然醒悟过来,纷纷伸出一片绿叶——哇,不得了,虽然只是一片叶子,一合起来只见高高低低、长长圆圆、大大小小的叶片密密层层盖在玻璃房子上,一片浓密的绿阴遮住了骄阳! 露珠姑娘得救了,她缓过气来,感激地说:“谢谢,谢谢你们大家!” 从此露珠姑娘的玻璃房子上有了一片绿阴,它由野花丛中不同的绿叶组成。 为了感谢大家,露珠姑娘每天清晨都将千千万万颗露珠分送给每一棵花草,别以为露珠只是一滴水,仔细看看,这每一滴水里都放进了露珠姑娘面赠大家的亮晶晶的心。 1、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1分 2、露珠姑娘分别向、、求救,后来 召集大家救了她。4分 3、照样子,写词语。密密层层2分 4、紫花地丁妹妹会对其它花草们说什么呢?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充完整。2分 5、你还记得我们学的课文《小露珠》吗?小动物们喜欢她是因为她、、 。植物们喜欢她是因为。4分 6、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3分

三年级数学统计图

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多个单位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今天对于我来说是特殊的一天,更是收获的一天——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接受了特级教师郭老师的听课和指导。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较以往比较不同的是起始格是用折线表示多个单位,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会看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会进行简单的分析;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和理解起始格为什么要用折线表示。 在新知的教学时,我先与学生一起简单的分析了复试统计表中的一些信息,然后再重点就这几个学生的身高进行分析。首先请学生思考:如果将他们的身高制成一个统计图,你认为每一格表示几厘米?这一个问题犹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生1说:“当然是1格代表1厘米。”这个学生的回答显然是基于以往的经验,没有仔细深思。他的回答立刻得到了大家共同的反驳:那肯定不行,1格表示1厘米,那最多的要画143格,绝对不行。生2说:“那就1格代表两厘米。”大家停下来估计了一下,这样也要画70多格,认为还

是不行。生3说:“那就1格代表10厘米吧!这样画起来方便。”大家都点点头,正在大家都认为已经找到答案时,我又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再看这些数据,138和139、142和143,每两个数之间只相差1厘米,又该怎样区别呢?”从学生紧锁眉头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已经发现每1格表示10厘米也不合适。正在学生觉得“山穷水尽”时,我又给学生一些提示:仔细观察这些数,它们都在多少以上?生:130以上。师:这组数据中最小的是多少?最大的呢?我们比较的数是在多少至多少之间?生:138——143之间。师:那138以下的数咱们需要比较吗?生:不需要。师:那你觉得138以下的数咱们可以怎样?生:放到一起。师:因为这一格与其他格表示的单位不一样,因此我们就画一段折线以示区别。师:那上面的一格表示几厘米呢?生:因为他们相差1厘米,那就还是1格表示1厘米吧。学生现在真是“柳暗花明”啊! 对于体重的教学我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由于本节课还要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所以在后

2021-2022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复式统计表同步练习(I)卷

2021-2022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3.复式统计表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判断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下面是某服装店某一天的销售数量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某服装店某一天的销售数量统计表 (1)卖出的服装黑色比红色多。() (2)卖出的服装M号的比L号的少。() (3)每种颜色的服装都是L号卖得多。() (4)每种号码的服装都是白色卖得多。() (5)卖出的服装中白色的最多。() (6)卖出的M号服装中红色最少。() 二、填空题。 (共2题;共7分) 2. (4分)下面是某地区5月份和8月份天气情况统计表。

(1) 5月份________天数最少;8月份________天数最多。 (2) 8月份的阴天天数比5月份多________天;5月份的晴天天数比8月份多________天。 (3) 5月份一共有________天,其中有________天下雨。 (4) 8月份一共有________天,其中有________天不下雨。 3. (3分) (2016三下·南昌期中) 下面是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和全校教师来学校使用交通工具方式的情况统计表. 项目 类别步行(人数)坐公共车(人数)骑车(人数)其他(人数)三年级同学28 12 13 4 全校教师 7 14 12 3 (1)三年级同学________上学的人最多,教师________上班的人最多. (2)步行上学的学生人数是步行上班教师人数的________倍. (3)如果调走了二名教师,全校就只有________名教师. 三、解决问题 (共1题;共2分) 4. (2分) (2020四下·丰润期末) 下面是李叔叔收到的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的数量统计表,根据此表回答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设 计 教材学情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素材都是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自己身上及身边的事例。例如:教学主题的例题就是选择的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在练习八中安排了统计体育成绩,国家金牌取得的趋向,在后面的后拓展中,让学通统计班上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以及让学生统计四年级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这些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且都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过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而在新教学中,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统计数据、分析数据进而一步一步的完成复式统计表,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或分析问题,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统计以及单式统计表的制作、填写,在此基础上去引导学生一步步掌握理解复式统计表。 教学目标 程标准: 要求学生能在掌握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并掌握复式统计表。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了解复式统计表,并能正确的填写表格。 2、能根据统计表里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计的过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 2、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对复式统计表结构的认识,数据的填写及分析。 解决措施:,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谈论等完成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解决措施:通过比较,分析,对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已经能进行简单的统计,而且能进行制作、填写、分析单式统计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制作复式统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复式统计表练习题(I)卷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复式统计表练习题(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4题;共13分) 1. (4分)四年级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如下表. (1)喜欢________项目的男生最多?喜欢________项目的女生最少? (2)喜欢________项目的人最多?喜欢________项目的人最少? 2. (2分)常见的统计表有________和________。 3. (2分)制作统计表时,首先应收集________,然后再把这些数据进行________最后制成统计表。 4. (5分)下面是新华村1996~1998年水稻、小麦产量的统计图。 新华村水稻、小麦产量统计图(1996年~1998年) 1999年1月制 根据上图的数据填写下表

二、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5. (2分)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 A . 四位数 B . 五位数 C . 四位数或五位数 6. (2分)要反映本次考试优、良、中、差各段学生人数,应该绘制()。 A . 折线统计图 B . 条形统计图 C . 统计表 7. (2分)下表是淘气和笑笑小学每年体检的身高统计表(单位:厘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10岁的笑笑比7岁时长高了15厘米

B . 淘气从7岁时开始一直比笑笑矮 C . 8岁的淘气与笑笑7岁时的身高相同 8. (2分)学校为了了解今年的招生状况,要把全校各年级的男女生人数绘制成统计图,可以绘制()。 A . 条形统计图 B . 统计表 C . 折线统计图 9. (2分)全班喜欢吃()的人数最多 A . 茄子 B . 西红柿 C . 青菜 10. (2分)喜欢吃青菜的男生比女生多()人。 A . 1 B . 3 C . 2 11. (2分)这个班男生比女生多()人。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复式统计表练习题B卷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复式统计表练习题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多少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检测一下吧!一定要仔细哦! 一、填空题 (共4题;共11分) 1. (3分)下面给出的是二年级男、女生参加兴趣小组的数据,请你填入统计表中,再完成问题。 (1) 【答案】解: (1)参加数学组的有________人。 (2)参加兴趣小组的男生共有________人。

(3)参加合唱组比参加语文组少________人。 2. (2分) (2020三下·汉寿期中) 有________的几个表可以合成一个表,合起来的表能更________地表示信息。 3. (5分)下面是李明调查他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水果情况。 (1)男生喜欢吃________的人数最多;喜欢吃________的人数最少。 (2)女生喜欢吃________的人数最多;喜欢吃________的人数最少。 (3)在这些水果中,________最受同学们的欢迎。 4. (1分)用统计表表示的数量,还可以用________来表示。 二、选择题 (共7题;共16分) 5. (2分)修一条公路,某工程队4天可以修320米,那么6天可以修()米。 A . 1920 B . 480 C . 800 6. (2分)要反映本次考试优、良、中、差各段学生人数,应该绘制()。 A . 折线统计图 B . 条形统计图 C . 统计表 7. (4分)大自然水果商店五天销售的苹果和香蕉的质量如下表:

苹果(千克)3240383837 香蕉(千克)3438293039 (1)水果店平均每天销售苹果()千克。 A . 35 B . 36 C . 37 (2)水果店平均每天销售香蕉()千克。 A . 34 B . 35 C . 36 8. (2分)下面是三年级两个班学生上学期数学成绩统计表。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 . 一班及格以上的人数是不及格的人数的19倍 B . 二班良好的人数是及格的人数的10倍 C . 一班优秀的人数比二班优秀的人数多6 9. (2分)全班喜欢吃()的人数最多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知识点-人教版

第3单元复式统计表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复式统计表(教材第36~37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的数据正确填写复式统计表,能对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谈话:同学们,老师发现一种现象,每到周三下午,同学们就特别兴奋,各自拿着自己的工具奔走在走廊、校园里。急急忙忙去干什么呀?(参加活动呀!)我们学校的活动特别多,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活动。瞧!(出示课件)我们就先看看这个班的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好吗? 课件呈现情境图: 谈话: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追问: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每个同学最喜欢的活动的情况,我们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用什么方法整理好呢? 引导学生明确:利用统计表整理相关信息会更清楚。 1.填写同学们最喜欢的活动情况统计表。 你能把这些信息填到统计表里吗?填表前有个温馨提示:①每个小组合作完成。②要求填得既快又准确。(当然可以分工合作,核对数据) 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填写统计表,教师巡视。(评价小组合作效果) 集中交流汇报:小组代表汇报。其他小组给予评价。 从每张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小游戏:“快问快答”——抢答。提示:看着你们手中的小统计表回答。(准备好了吗?)问:最喜欢哪项活动的男生最多?最喜欢哪项活动的女生最少?最喜欢看书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全班的总人数是多少? 谈话:为什么我快问你们不能快答呢?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一眼看出答案来呢? 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把这两张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大统计表。 【新课讲授】 1.认识复式统计表。合并、完善统计表。(课件逐步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谈话:合并,好主意!如何合并呢?合并后的统计表会是什么样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 一、单元教材分析: 复式统计表就是本册教材第三单元中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的观念。关注学生参与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因此,复式统计表的教学,不能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掌握其特点与制作方法,而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参与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并要求学生根据例题所提供的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与预测,以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不早不晚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单元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分2课时 复工统计表……………………………………………………2课时 第1课时

第二课时练习八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体会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从而认识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相关的数据填写复式统计表,对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通过经历实际的调查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能根据相关数据填写、分析统计表。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正确的统计方法。 教法:通过指导学生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统计方法,形成技能。 学法: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自主练习,然后参与全班的交流讨论,形成统计技能。教学过程: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复式统计表呈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2.(相机出示情境图中的六项活动)提出问题:我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怎样验证你的想法? 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6-37页的例1。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