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词法翻译-具体-索引

词法翻译-具体-索引

词法翻译-具体-索引

Lexical Translation: Specification

词语翻译:具体-索引

冯庆华(2002: 48) 《实用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赵桂华(2003: 58) 《翻译理论与技巧》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常玉田(2005:181,187) 《经贸英译汉教程》北京:外文出版社

张新红(2003: 75) 《商务英语翻译(英译汉)》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陆殿扬(下122)

蒙兴灿(2005: 50) 《实用英汉翻译教程》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郭富强(2004: 29) 《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靳梅琳(1995: 90) 《英汉翻译概要》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戴文进(2003: 141) 《科技英语翻译理论与技巧》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黄洋楼(2004: 22-25) 《英汉互汉实用技巧》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王恩冕(2004: 159) 《大学英汉翻译教程》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陈德彰(2005: 111) 《英汉翻译入门》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孙致礼(2003: 90) 《新编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连淑能(1993: 128) 《英汉对比研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连淑能(2006: 128) 《英译汉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傅敬民(2004: 75) 《当代高级英汉互译》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词法翻译1——词性转换的运用

词法翻译1——词性转换的运用 1.事实胜于雄辩。 Fact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2.眼见为实。 Seeing is believing. 3.不要怕犯错误。 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4.在中国,人们非常注重讲礼貌。 In China,people emphasize politeness much. 5.赞成还是反对我们的建议,请大家畅所欲言,表明立场。 Please everyone speaks up freely on whether you agree on our suggestion or not and states your stand. 6.独立思考对学习是绝对必需的。 Indendent thinking is absolutely needed for learning. 7.决不允许违反这个原则。 It is definitely not allowed to be contrary to this principle. 8.人口一直在不断增长。 The population increase continually all the time. 9.你赞成还是反对这项计划? Do you agree on this plan or not? 10.官方宣布,中国已经成功的实现了载人航天。 Declaring by the official,China has already accomplished the project of manned space flight. 11.就业形势不可避免地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The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is unavoidably impact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12.科学家对政治并不陌生。 Scientists are not unfamiliar with politics. 13.亚洲仍然是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 Economically,Asia is still the most dynamic region in the world 14.大幅削减税收有利于增加投资。 Slash tax in favor of investment promotion. 15.要想保护自然界,就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生活方式。 Intending to protect the nature,changing the way of living fundamentally is needed.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 摘要:选词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翻译作品的好坏。选词,即选取意义择取单词,既关系到原文理解中词义的辨识和确定,也包括翻译表达中的词语的选择。相对而言,原文词语的理解更为重要。 关键词:翻译技巧;选词; 翻译技巧,即翻译方法,能使具有概括性、指导性、基础性的翻译原理具体化、条理化、实施化,利用各种翻译转换法准确、完整传达话语信息。它着重解决的是具体翻译转换上技术、技艺、艺术上的问题。翻译理论专着或教材中对技巧的处理一般按两 条线索分别或结合进行归纳:一是按原语的词类、句型等语法范畴及惯用法系列等,梳理翻译表达的技巧、方法;另一是按对原文信息、形式进行翻译表达的方法,而在分合、增减、反正、顺逆、去留存变、直译形神等辨证关系上,对翻译手法进行分类。翻译是科学又是艺术,对于技巧,理论着作、教材不

能囊括翻译实践中的所有情况,具体问题还须具体分析,翻译者不但要灵活运用已有的技巧,而且要善于创造新的技巧,以使译文 传意达旨,形神兼备。 选词,即选义择词,贯穿于整个翻译的 实际操作过程之中。这里的“词”指表达某一实体或整体性概念的单词、词组和短语。“选义”是由人类语言的一词多义现象决 定的。任何一种发展完备的人类语言,其中的大部分词汇都是一词多义。例如单词charge: 动词含义有两个,在科技英语的环境下是“充电”,而在日常生活中是“索取(费用)”。名词通常是“电流”的含义。该如何措辞则要看具体语境了。此外,英语中有一些名词,同时有两个形容词,比如名词sun,它的形容词可以是sunny,也可以是solar,这里就有个辨义和确定词义的问题。另外,语言使用中还普遍存在着多词一义的现象,即同一意思对应不同的词语。在英语里,一词多义是非常常见的,这与英语的多 源生有关。现代英语中不仅有许多词汇是从古英语演变而来,还有约80%的词汇从外国

第二章 翻译技巧:词法翻译法

一、词的选择和意义引申 考研翻译的过程和核心解题策略 一、理解应以原文,拆分语法结构 二、改变原文顺序,组合汉语译文 词义选择和词义引申 词义的选择和词义引申是考研翻译中最常用的翻译技巧。 1.在1994年72)题a leader of the new school contends 中,school 是“学派”的意思,而不是“学校”的意思; 2.在1996年74)题elegant system 中,elegent是“完美,完善”的意思,而不是“优雅”的意思; 3.在2001年75)题And home appliances will become so smart that ...中,smart 是“智能化”的意思,而不是“聪明”的意思; 4.在2003年75)题like the concept of set in mathematics 中,set 是“集,集合”,而不是“一套,放置”等意思; 5.在2004年62)题we are obliged to them 中,obliged是“感谢,感激”,而不是“被迫”的意思。 词义的选择 例1.I’ll see her home tonight. 今晚我送她回家。 例2. India is the home of elephants. 印度是大象的生长地。 例3.He’s at home with the classics. 他精通古典文学。 例4.New homes are for sale. 新房出售。 例5.She’s at home where she is. 她在哪儿都自由自在。 例6.Maternity homr costs in America have gone up sharply. 美国妇产医院收费已经急剧上涨。 例7.Much is produced here for home market. 这里为国内市场生产了许多产品。 例8.He looks on London as his home. 他把伦敦看成是他的故乡。 在翻译时,词义的选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根据词性确定词义 forecast有“预报,预测”的意思,用作动词和用作名词时意思相同。 increase作动词时,表示“增加,增长,增进”的意思,用作名词时主要还是这些意思。book 这个单词,在作名词时,意思是“书,书籍”;用作动词却表示“预定,预约”的意思。

词法翻译

2012-2013(1)研究生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1 词法翻译 一、词义的选择 (一)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来选择和确定词义。 ?Like charges repel; unlike charges attract. ?He likes mathematics more than physics. ?In the sunbeam passing through the window there are fine grains of dust shining like gold. ?Like knows like. (二)根据上下文联系以及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选择和确定词义。 ?He is the last man to come. ?He is the last man to do it. ?He is the last person for such a job. ?He should be the last man to blame. ?He is the last man to consult. ?This is the last place where I expected to meet you. ?An area the si ze of the Hornet’s flight deck was marked off on an airstrip and they practiced taking off time after time from this restricted space. ?He always sits on the very edge of his chair when he is working, as though about to take off. 二、词义的引申 (一)将词义抽象化的引申 1. 将表示具体形象的词译成该形象所代表的属性的词。 ?There is a mixture of the tiger and the ape in the character of him. ?Every life has roses and thorns. ? 2. 将带有特征性形象的词译成该形象所代表的概念的词。 ?In fact, the Bavarian environment was so charged with Nazi sentiment throughout the 1920s that Hit ler’s storm troops goosestepped into power in Furth in 1930. ?See-sawing between partly good and faintly ominous, the news for the next four weeks was never distinct. (二)将词义具体化的引申 ?The car in front of me stalled and I missed the green. ?Jewish-owned shops were shut down. Swastikas replaced six-pointed stars. The walls of anti-Semitism were closing in. 三、词义的褒贬 ?(一)有些词本身就有褒贬意义,翻译时就应相应地表达出来。 ?He was a man of high renown. ?His notoriety as a rake did not come until his death. ?The tasks carried out by them are praiseworthy. ?Henry keeps boasting that he has talked to the President. ?“He was polite and always gave advice willingly,” she recalled. ?We were shocked by his coarse manners. ?(二) 有些词的词义是中立的,本身不表示褒义或贬义,但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可能有

谈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

谈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 选词,即选义择词,贯穿于整个翻译的实际操作过程之中。这里的“词”指表达某一实体或整体性概念的单词、词组和短语。“选义”是由人类语言的一词多义现象决定的。任何一种发展完备的人类语言,其中的大部分词汇都是一词多义。 例如单词charge动词含义有两个,在科技英语的环境下是“充电”,而在日常生活中是“索取(费用)”。名词通常是指“电流”。该如何措辞则要看具体语境了。此外,英语中有一些名词,同时有两个形容词,比如名词sun,它的形容词可以是sunny,也可以是solar,这里就有个辨义和确定词义的问题。 另外,语言使用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义多词的现象,即同一意思对应不同的词语。现代英语中不仅有许多词汇是从古英语演变而来,还有约80%的词汇从外国输入,经过历史变迁,这些词汇并存和融合,使英语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现象特别普遍。因此译者除了具有辨义这项本领外,还要具备“择词”这方面的技巧。 无论是“选义”,还是“择词”,都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说,没有词是完全孤立的(No word is an island entire to itself.),词的意义必然受到前后相邻词句的影响。 从词语与语境的关系看,有些词基本不受语境影响(context-free),如意义相对固定单一的专有名词、科技术语、数量词等;有些词则受语境制约(context-bound),如那些含有感情色彩、价值判断且意义极为丰富的普通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对于这些词语,先利用各种手段确定其意,然后恰当措辞表达。下面介绍两种确定词义的方法。 一、根据上下文和汉语习惯搭配来确定词义 理解原文是整个翻译过程的第一步。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步。以下我们通过翻译实例来具体讲解在理解原文的前提下如何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 A.意群拆分确定词义: “In short”, a leader of the new school contends,“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as we call it, was largely the improvement and invention and use of a series of instruments that expanded the reach of science in innumerable direc tions.” 本句可以分四个意群来确定词义: 第一个意群:in short 简言之 school 学派 contend 坚持认为,争辩,讨论 第二个意群: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科学革命(不可译为“科技革命”)as we call it 所谓的

简析英汉翻译中的增减词翻译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b2428002.html, 简析英汉翻译中的增减词翻译方法 作者:马祎凡 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7年第10期 摘要:由于英漢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表达习惯上存在很多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原文进行适当的增减以求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加通顺流畅,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关键词:英汉翻译;增词法;减词法 在翻译学习过程中,经常会看到一些译者会在翻译时增加或删减一些词。这样的改动不但不是错的,还有利于译文达到“信、达、雅”的标准。这是因为英汉两种语言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这样的,所以我们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灵活处理。本篇文章通过总结翻译学习经验,总结出翻译过程中的“增减词”用法。以帮助我们的译文更加流畅而富有文采[1]。 一、增减评论性的词 例: He wished that he had asked her to dance, and that he knew her name. 试译:他希望他当时请她跳了舞,那他就能知道她的名字。 改译:他多么希望自己当时请她跳了舞,现在还知道了她的芳名,那该有多好啊! 分析:这个句子选自于《德伯家的苔丝》,其中讲到了三个兄弟中的二哥第一次看见苔丝时,并没有上前和她跳舞,后来走到山上的时候回头看见苔丝在跳舞,心生爱慕,才说了这样一句话。“那该有多好啊”一句是增加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表达出当时那种很后悔的心情。但是这样的增词一般都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对于我们翻译学习者来说,这都是些大师的作品,只能处于鉴赏的阶段,我们一般很少使用[2]。 二、增减对象词 例如:1998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海洋年,中国政府愿借此机会介绍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 试译:1998 was the International Ocean Year settled by the UN, Chinese Government will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ine affairs. 改译:1998 was designated as the International Ocean Year by the United Nations,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oul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make an introdu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ine affairs to this world.

【翻译技巧】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

【翻译技巧】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 选词,即选义择词,贯穿于整个翻译的实际操作过程之中。这里的“词”指表达某一实体或整体性概念的单词、词组和短语。“选义”是由人类语言的一词多义现象决定的。任何一种发展完备的人类语言,其中的大部分词汇都是一词多义。 例如单词charge动词含义有两个,在科技英语的环境下是“充电”,而在日常生活中是“索取(费用)”。名词通常是指“电流”。该如何措辞则要看具体语境了。此外,英语中有一些名词,同时有两个形容词,比如名词sun,它的形容词可以是sunny,也可以是solar,这里就有个辨义和确定词义的问题。 另外,语言使用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义多词的现象,即同一意思对应不同的词语。现代英语中不仅有许多词汇是从古英语演变而来,还有约80%的词汇从外国输入,经过历史变迁,这些词汇并存和融合,使英语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现象特别普遍。因此译者除了具有辨义这项本领外,还要具备“择词”这方面的技巧。 无论是“选义”,还是“择词”,都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说,没有词是完全孤立的(No word is an island entire to itself.),词的意义必然受到前后相邻词句的影响。 从词语与语境的关系看,有些词基本不受语境影响(context-free),如意义相对固定单一的专有名词、科技术语、数量词等;有些词则受语境制约(context-bound),如那些含有感情色彩、价值判断且意义极为丰富的普通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对于这些词语,先利用各种手段确定其意,然后恰当措辞表达。下面介绍两种确定词义的方法。 一、根据上下文和汉语习惯搭配来确定词义 理解原文是整个翻译过程的第一步。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步。以下我们通过翻译实例来具体讲解在理解原文的前提下如何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 A.意群拆分确定词义: “In short”, a leader of the new school contends,“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as we call it, was largely the improvement and invention and use of a series of instruments that expanded the reach of science in innumerabl e directions.” 本句可以分四个意群来确定词义: 第一个意群:in short 简言之 school 学派 contend 坚持认为,争辩,讨论 第二个意群: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科学革命(不可译为“科技革命”)as we

英汉翻译中的增减词法-精品文档资料

英汉翻译中的增减词法 增词与减词 增词――一般说来,英译汉增词,汉译英减词 1.增减评论性的词(常常出现在文学翻译中,慎用) 2.增减对象词 3.增减范畴词 4.增减动词(自然增词和认为增词) 例1:He wished that he had asked her to dance,and that he knew her name. 解析:增添评论性的词 翻译:他多希望自己当时请她跳了舞,那他现在就知道她的名字了,那该有多好啊。 例2:The first day was crossed out and the last thought which went through my mind at the end of this important day was:After all――I do not belong here ;I am just loaned. 解析:(1)增减对象词,关注上下文,及物与不及物 如:The first day was crossed out 第一天已经划去了――第一天已经从日历上划去了。 (2)有灵主语句与无灵主语句 有灵---人作主语 无灵---物作主语

如:the last thought 无灵――有灵 翻译:第一天已经从日历上划去了,在这重要的一天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最后一个想法是:毕竟,我不属于这儿,我只是雇来的。 例3:1998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海洋年,中国政府愿介绍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情况。 解析:(1)有分句的汉译英步骤 找谓语――找连词――翻译――重读(找每个分句中的核心谓语) (2)“是……的”---被动语态标志 (3)“要”---wish to “愿”---would like to (4)增减范畴词 中文则减去范畴词---“情况” 翻译:The Year 1998 was designated by United Nations as the International Ocean Year and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a’s Marine Career to the world. 例4:Their galabias and turbans stained by the sweat and dirt of a long day’s work,they sat in front of a wayside shop,enjoying three of the best things in life along the Nile---tea,conversation,and the water pipe.

英汉翻译中的增词法和减词法

英汉翻译中的增词法和减词法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翻译时既可能要将词类加以转换,又可能要在词量上加以增减。 标签:翻译;增词法;减词法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翻译时既可能要将词类加以转换,又可能要在词量上加以增减。增补法就是在翻译时按意义上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来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减词法也可以称之为省略法。省略是指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不译出来,因为其在译文中是不言而喻的。但省略并不是把原文的某些思想内容删去。 一、增词法 (一)词汇加词,也就是说,由于词汇方面的原因而引起的加词现象 1.加动词 由于英语的词汇当中,名词居多;而汉语则不管有多少动词都可以并排使用。因此,许多英语的名词翻译成汉语时都要加上一些动词,否则,意思则很不完整,例如: The cities utilize these funds for education,police and fire departments,public works and municipal buildings.市政府将这些资金用于兴办教育事业,加强治安消防,投资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 2.加名词 在汉语中,及物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别不是很明显;而英语对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别很明显,特别是一些不及物动词必须带上后面的宾语句子意思才完整。因此,我们在翻译时往往需要增词。例如: According to scientists,it takes nature 500years to create an inch of topaoil. 根据科学家们的看法,自然界要用500年的时间才能形成一英寸厚的表面土壤。 3.加形容词 With what enthusiasm the Chinese people are building socialism. 中国人民正在以多么高的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啊!

词法翻译

绪论 一、翻译小史: 学史以明智,翻译亦如此。据《圣经》记载,人类的祖先们曾经说同一种语言,在足以强大的时候,想要建造一座通天塔(the Babel)上天,从而激怒了上帝。上帝盛怒之下,摧毁通天塔,将人类分散到世界各地,由此产生了不同的种族和不同的语言。此后,人类各民族间的交流就要靠翻译了。事实上,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翻译的历史都是源远流长的。 1.中国翻译史简述 中国的翻译活动源远流长,最早的传译之事可上溯至西周(C.1100-771B.C.)之前。“《礼记?王制》载:‘中国,夷、蛮、戎、狄……五方之民,言语不同,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象,西方曰狄,北方曰译。’寄、象、狄、译都是指通译言语的人。”(毛荣贵,2002∶3) 翻译事件对于一个国家的历史和社会发展往往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历史上翻译影响社会发展最大的有三次翻译高潮。 1)汉唐时期佛经的传译:西汉张骞;东汉安世高;时至唐代,佛经翻译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玄奘(600-664)先后主持译出经论75部1335卷1300万字佛经,占唐代新译佛经总数的一半以上。(关键词:佛经,梵语,安世高,支谦,玄奘) 2)明末清初西欧科技翻译:利玛窦(Matteo Ricci, 1552-1660)组织翻译了相当数量的西方天文、数学、水法、测量等方面的著述;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测量法义》。力图使国人能借鉴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或科技,从而富国强民。 3)清末民初西方思潮的翻译:严复《天演论》(T. H. Huxley: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原富》(Adam Smith: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and Nations);康有为、梁启超、林纾(林琴南)、王国维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文艺理论、苏俄及各国的进步文艺作品,如鲁迅、瞿秋白等。 新中国成立后,文革前和文革中以俄语为主,改革开放后以英语为主;我们几乎所有学科的理论框架、术语都译自英语;西方文化进入我们的方方面面很大程度上来自翻译。2.西方翻译史要略 西方翻译史可以简要地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翻译,近代翻译和当代翻译。 1)古典翻译(公元前三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3-14世纪)。贺拉斯(Quintus Horatius Flaccus 前65年-前8年),罗马帝国奥古斯都统治时期著名的诗人、批评家,代表作有《诗艺》等。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年—前43)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总的来说,西方的古典翻译活动主要围绕圣经进行。比如公元前三世纪七十二名犹太学者就翻译的《圣经?旧约》后被称为《七十子希腊文本圣经》。公元405年,哲罗姆(St. Jerome)对照希伯来原文翻译出了《通俗拉丁文本圣经》(The Vulgate),后来成为罗马天主教承认的唯一文本。中世纪时,由于宗教势力的加强,教会神职人员纷纷用自己的民族语言翻译《圣经》,以使普通老百姓也能读懂《圣经》。14世纪80年代,约翰?威克利夫(John Wyclif)翻译了《圣经》,《圣经》的英译本就此问世。1611年,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同意的钦定本《圣经》正式问世。当然,古典翻译活动除了圣经翻译以外,还翻译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科学等名家著作。至文艺复兴时期,圣经翻译和古典文学作品和其他人文科学著作的翻译达到了一个高潮。 近代翻译时期主要是从十七世纪至二十世纪初。在这一时期,翻译的规模虽然不比文艺复兴时期,但是翻译的题材不再局限于圣经或文学翻译,而是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同时,

翻译技巧:加词法和减词法

翻译技巧(二):加词法和减词法 加(增)词法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法不尽相同,有些词在英语中可以省略而不会影响全句意思的完整表达,但译成汉语后就可能出现意思不够明确的语言现象;还有些词虽然在原文中意义明确而完整,但译成汉语后文字却不甚通顺流畅。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用增词译法。增词法就是在翻译时按照意义、修辞或句法上的需要,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必要的单词、词组、分句或完整句,从而使得译文在语法、语言形式上符合译文习惯和在文化背景、词语联想方面与原文一致,使得译文与原文在内容、形式和精神等三方面都对等起来,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 S y n t a c t i c a l A m p l i f i c a t i o n(从句法结构上考虑的增词) This kind of amplification includes: amplification by supplying such kinds of words as verbs, nouns, adjectives, adverbs, numerals, category words, generalization words, and the plural forms of nouns. (1) 增加量词(classifier) 英语中数词与可数名词往往可以直接连用,不用加量词。而汉语往往要加量词。 It was a nova! 这是一颗新星! The sun rose thinly from the sea. 一轮红日从海边淡淡升起。 A stream was winding its ways through the valley into the river. 一弯溪水蜿蜒流过山谷,汇到江里去了。 (2) 增加表达复数的词(convey the concept of plurality)

英文翻译技巧之减词法

翻译技巧之减词法 一、从语法角度来看 (一)省略代词 英语代词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汉语。因此,英文汉译时往往按照汉语习惯将原文中的一些代词省略。 1.省略作主语的人称代词 根据汉语习惯,在指代关系明确的情况下,假如前后两句主语相同,就不必重复出现。英语通常每句都有主语,因此做主语人称代词往往多次出现,这种代词汉译时常常可以省略。 (1)He who never reached the Great Wall is not a true man. 不到长城非好汉。 (2) We live and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 2.英语中有些作宾语的代词,不管前面是否提到过,翻译时往往可以省略。 (1) I’ve received your letter and read it with delight. 我收到了你的来信,愉快地读了。 3.省略物主代词 英语中的物主代词,汉译时往往可以省略,例如,I wash my face in the morning. 汉语只需说“我早上洗脸”,而不必说“我早上洗我的脸”。(二)省略代词it 英语中代词it既可用作人称代词,又可用作非人称代词、先行代词或强调句型中。下面侧重讨论it在其他几种用法中英语汉译时的省略。 1.非人称代词it的省略

非人称代词it在句中做主语时实际上是个虚词,并不指代上下文中具体的事物,一般主要用于表示自然现象、时间、距离、环境及一般情况等。汉译时,常将这一非人称代词it省略。 (1)It was just growing dark, as she shut the garden gate. 她关上园门时,已是暮色苍茫了。 (2) I glanced at my watch. It was earlier than I thought. 我看了一下手表,发现时间比我想象的要早。 2.先行代词it的省略 先行代词it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语法规则所要求的形式主语或形式宾语。它本身也是个虚词,没有具体的词汇意义,因此汉译时往往可以省略。 (1)It was Pasteur who discovered that diseases are caused by living germs. 是巴斯德发现了疾病是由活着的病菌引起的。 (2) It was on a small Pacific island that they found this rare kind of spiders. 正是在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他们发现了这种稀有的蜘蛛。 3.强调句型中的it的省略 在“It is/was+that/who...”的强调句型中,it也是一个没有具体意 义的虚词,汉译时一般予以省略。 (三)省略连接词 汉语词语之间连接词用得不多,其上下逻辑关系常常是暗含的,由词语的词序来表示。英语则不然,连接词用得比较多。因此,英译汉时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不必把连接词翻译出来。 He studied in the college for two years, and then he went to join the army. 他在大学念过两年书,后来就去参军了。 1.省略并列连接词

2016年英语口译笔译初级笔译翻译技巧:增词法(上)

2016年英语口译笔译初级笔译翻译技巧: 增词法(上) 所谓增词法,就是在翻译时按意义上(或修辞上)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来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用增词法翻译技巧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准确、通顺和完整的表达原文的内容。当然不能无中生有地随意增词,而是增加原文中虽无其词而有其意的一些词。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有些词在英语中可以省略而不会影响全句意思的完整表达,但是翻译成汉语后就可能出现意思不够明确或者句子不够通顺的现象;还有一些词,虽然在英语原文中意义明确而完整,但是翻译成汉语后却不通顺。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使用增词法的翻译技巧。 (一)、增加原文中省略的部分 (一)增补回答句中省略的词语 Do you like sport? Yes, I do. 你喜欢体育运动吗?是的,我喜欢体育运动。 Are you tired? Not very.

你累了吗?不太累。 (二)增补并列结构中省略的词语 We don’t retreat, we never have and never will。 我们不后退,我们从没有后退过,将来也决不后退。(we never have and never will=we never have retreated and never will retreat) A fool and his words are soon parted; a man of genius and his money. 愚人会很快忘记说过的话,智者会很快放弃手里的钱。(a man of genius and his money=a man of genius and his money are soon parted) (三)增补表示逻辑关系或者平衡结构的词语 有时候英语原文中并没有表达逻辑关系的词语,但根据上文可以判断出其隐含的逻辑关系,如假设、让步、因果关系等,在翻译时要适当加以补充。 Without a sense of your fault, how can repentance and amendment be expected? 如果对自己的错误都不能认识到,怎么能指望你会悔改呢? Students should learn from teachers and vice versa. 学生应该想老师学习,老师也应该向学生学习。

2019年英语口译笔译初级笔译翻译技巧:增词法(上)

2019年英语口译笔译初级笔译翻译技巧:增词法(上) 所谓增词法,就是在翻译时按意义上(或修辞上)和句法上的需要 增加一些词来更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思想内容。用增词法翻译技巧 的目的是为了更加准确、通顺和完整的表达原文的内容。当然不能无 中生有地随意增词,而是增加原文中虽无其词而有其意的一些词。 英汉两种语言,因为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有些词在英语中能够省 略而不会影响全句意思的完整表达,但是翻译成汉语后就可能出现意 思不够明确或者句子不够通顺的现象;还有一些词,虽然在英语原文中 意义明确而完整,但是翻译成汉语后却不通顺。在这种情况下,就需 要使用增词法的翻译技巧。 (一)、增加原文中省略的部分 (一)增补回答句中省略的词语 Do you like sport? Yes, I do. 你喜欢体育运动吗?是的,我喜欢体育运动。 Are you tired? Not very. 你累了吗?不太累。 (二)增补并列结构中省略的词语 We don’t retreat, we never have and never will。 我们不后退,我们从没有后退过,将来也决不后退。(we never have and never will=we never have retreated and never will retreat) A fool and his words are soon parted; a man of genius and his money.

愚人会很快忘记说过的话,智者会很快放弃手里的钱。(a man of genius and his money=a man of genius and his money are soon parted) (三)增补表示逻辑关系或者平衡结构的词语 有时候英语原文中并没有表达逻辑关系的词语,但根据上文能够判断出其隐含的逻辑关系,如假设、让步、因果关系等,在翻译时要适当加以补充。 Without a sense of your fault, how can repentance and amendment be expected? 如果对自己的错误都不能理解到,怎么能指望你会悔改呢? Students should learn from teachers and vice versa. 学生应该想老师学习,老师也应该向学生学习。

谈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

谈英汉翻译中的选词技巧 (红宝书编辑) 选词,即选义择词,贯穿于整个翻译的实际操作过程之中。这里的“词”指表达某一实体或整体性概念的单词、词组和短语。“选义”是由人类语言的一词多义现象决定的。任何一种发展完备的人类语言,其中的大部分词汇都是一词多义。 例如单词charge动词含义有两个,在科技英语的环境下是“充电”,而在日常生活中是“索取(费用)”。名词通常是指“电流”。该如何措辞则要看具体语境了。此外,英语中有一些名词,同时有两个形容词,比如名词sun,它的形容词可以是sunny,也可以是solar,这里就有个辨义和确定词义的问题。 另外,语言使用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义多词的现象,即同一意思对应不同的词语。现代英语中不仅有许多词汇是从古英语演变而来,还有约80%的词汇从外国输入,经过历史变迁,这些词汇并存和融合,使英语一词多义,一义多词的现象特别普遍。因此译者除了具有辨义这项本领外,还要具备“择词”这方面的技巧。 无论是“选义”,还是“择词”,都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说,没有词是完全孤立的(No word is an island entire to itself.),词的意义必然受到前后相邻词句的影响。 从词语与语境的关系看,有些词基本不受语境影响(context-free),如意义相对固定单一的专有名词、科技术语、数量词等;有些词则受语境制约(context-bound),如那些含有感情色彩、价值判断且意义极为丰富的普通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等。对于这些词语,先利用各种手段确定其意,然后恰当措辞表达。下面介绍两种确定词义的方法。

一.根据上下文和汉语习惯搭配来确定词义 理解原文是整个翻译过程的第一步。这是最关键、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一步。以下我们通过翻译实例来具体讲解在理解原文的前提下如何根据上下文确定词义: A.意群拆分确定词义: “In short”, a leader of the new school contends,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as we call it, was largely the improvement and invention and use of a series of instruments that expanded the reach of science in innumerable directions.” 本句可以分四个意群来确定词义: 第一个意群:in short 简言之 school 学派 contend 坚持认为,争辩,讨论 第二个意群: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科学革命(不可译为“科技革命”)as we call it 所谓的 第三个意群:largely 在很大程度上 a series of 一系列 instruments 器具、仪器 第四个意群:expand 拓展 reach 影响范围 innumerable 无数的、数不清的 direction 方面 Social science is that branch of intellectual enquiry which seeks to study humans and their endeavors in the same reasoned, orderly, systematic, and dispassionate manner that natural scientists use for the study of natural phenomena. 本句可以分三个意群来确定词义。 第一个意群:social science 社会科学 branch 分支 intellectual enquiry 知识探索 第二个意群:seek 力图 reasoned 理性的 dispassionate 冷静的,客观的 in…manner 以…方式 第三个意群:natural scientist自然科学家

笔译技巧3 英汉互译中的增词法和减词法

英汉互译中的增词法和减词法 (一)语法增减词 A.英汉在语法上存在某些明显的差异; B.英语有冠词,汉语没有; C.英语多用代词,相较汉语; D.英语介词丰富,汉语介词很少; E.英语多用关联词语,汉语主要靠逻辑关系来铺排句子,强调意念的连贯性;F.汉语多用助词表示各种语气。 例如: a.I’ve been rich and I’ve been poor —and I tell you , rich is better. 富裕也罢,贫穷也罢,我都经历过。说实话,富裕当然胜过贫穷。(省略关联词和已出现过的作主语的人称代词) b.活到老,学到老。 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增加人称代词) c.该地区已没什么城乡差别。 There i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own and country in this region .(增加介词) d.Is more growth really better ? 经济发展得越快越好吗?(增加语气词) (二)词义增减词 A.很多情况下,英汉词汇的语义范围往往有宽窄之分,并非一一对应; B.如果英语词汇的语义范围比汉语宽,英译汉时要采取增词法,使原文隐含的 意思得以充分表达; C.如果英语词汇的语义范围比汉语窄,英译汉时要则要采用减词法。 例如: a.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heer(纯粹的,一味地)increase in quantity of products has imposed an enormous cost on society in the form(方式,形式)of pollution ,crowding , proliferation(激增)of wastes that need disposal , and debilitating(使虚弱,使衰弱)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effects. 一味地追求产品数量的增长 已经让社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比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需特殊处理废物的激增, 以及由此造成的负面的心理及社会影响。(增词法) b.The only cure for envy in the case of ordinary men and women is happiness , and the difficulty is that envy is itself a terrible obstacle to happiness. 对于普通人而言,治疗嫉妒的唯一方法是快乐,然而困难在于,嫉妒本身就是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