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区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XX区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XX区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XX区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

青干班三组

前言

XXX早已成长为以汽车产业为支撑的工业城区,2016年第二产业占GDP的67.2%半壁江山。但同时,XXX仍然有广阔的城郊地区,有广大的农业人口依靠土地生存并从事农业活动。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关系着其他各类产业的健康发展,并且市民消费越来越趋向于天然、绿色、有机的理念,在此形势下,农业正在释放巨大潜能,成为促进消费、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大有所为的广阔领域。

在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占比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其中,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串联各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元素,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XXX第三产业发展不足,2016年占GDP 比重只有32%。其中,旅游业发展更是起步晚,程度低。但是,XXX独特的地理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数千年积淀的民俗文化,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随着人民群众对旅游业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加上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资金整合和投入力度逐年极大,XXX旅游业已经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成为支柱产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产业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产业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单一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受束缚,单一元素的服务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现代化、人性化的需求。产业间融合发展、最大程度创造效益已然成为发展的大势。本文就XXX农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旅游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可行性、具体模式、如何推进、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阐述。

目录

一、XXX农业

1.XXX农业发展现状

2.XXX现有农业发展模式

3.XXX农业现有模式弊端

4.XXX农业发展趋势

二、XXX旅游业

1.XXX旅游业发展现状

2.XXX旅游业发展存在不足

3.XXX旅游业发展趋势

三、XXX农业和旅游融合发展。

1.XXX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可行性及发展前景。

2.融合发展可采取模式。

3.融合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

4.推动融合发展。

四、总结

一、XXX农业

(一)XXX农业发展现状。

目前,XX农业发展成效显著,支点较多,潜能较大,农业经济运行态势较好,农业增收增效的新支撑点培育初见雏形。“三农”项目建设扎实推进:一是美丽乡村建设进展迅速;二是生态建设项目如火如荼;三是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创建成效较大;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有效;五是农村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六是农村面貌明显改观。

(二)现有模式及所产生弊端

1.现有模式

一是农业发展碎片化严重。整个XXX农村地区广阔,除西沟和黄龙有几处较大规模的农业采摘园,其他乡镇和地区鲜有成数百亩甚至上千亩的种植和采摘基地,乡镇上、村组间广大土地上大多都是零零散散、稀稀拉拉地种植品类不一农产品。二是种植农产品常规化,无特色,无品牌。在XX 农村地区,种植有十几二十种农产品,种类繁多,数量集中起来相对较大,但是基本没有特色品种,所有农产品市场上随处可见,且没有塑造品牌,价格低廉。三是农业产品低端,

价值链短。虽然黄龙有草莓采摘园、汉江有樱桃采摘沟,但是都是刚刚兴起,规模相对较小,影响力和带动力有限。境内大部分街道乡镇农产品基本上都是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要素单一,没有融合符合现代人的一些观光、休闲、体验等元素,同餐饮等相关行业串联不够紧密。四是市场主体参与少。整个XXX的农业种植和发展大多都是靠政府引导,农户自己生产和销售,通过引进老板进行土地流转从而实现精细化耕作的少,土地不能发挥最大效用,产生最大价值。

2.现在模式的弊端

一是碎片化的农业生产,导致土地浪费,生产关乎成本高、效率低,规模化少使管理难度加大,导入商超难,进市场时议价能力差,导致大批优质农产品由农村和农民自我消化,难以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二是常规化种植,打造不出特色农产品、塑造不出亮点品牌,大量农产品和市场上同质化程度深,难以体现产异性和吸引力,容易出现高产低价的不利局面,损害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影响了农村以农产种植为生农户的经济收入。三是农业产品价值链短,往往只有处在价值链底端地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没有将游乐、体验等现代化的元素融入其中,导致产品价值外延很小;同餐饮等相关服务业串联度不够,没有同旅游业嫁接,农户参与度不高,不能有效带动整体第三产业发展,不能使大多农户从中受益。四是市场主体介入少,因投入不足、管理难度大、市场对接难,导致成本高、特色少、效率低、效果差,难以形成“土地+市场主体+农户+租金+佣金+股金”等现

代化农村农业发展模式,农业现代化不能实现的同时农户不能从土地和农业中获最大受益。

(三)农业发展趋势

一是需要市场主体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农业的建设中去。只有市场主体将带着资金和先进的管理运营经验进入农村和农业,通过土地流转获取更多的土地,通过土地平整等项目,才能打造规模成片的种植园,才能为后续丰富农产品内涵、拓展和延伸价值链而打下坚实基础。二是需要打造特色品牌和亮点农副产品是农业的发展之路。政府、市场主体、农户只有来越具备强的市场分析能力,把握市场行情,找准市场差异,打造亮点特色农产品,使本地产农产品在市场上有竞争力,获取更多的经济价值。三是需要引入人本理念和协同其他产业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人民群众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更加注重修养身心、亲近自然和体验生活。后续农业发展需要融合观光、休闲、游乐、体验等元素,需要衔接旅游更多的相关产业发展,这样既能丰富农业内涵,又能满足人性需求,还能带动经济发展,最终形成大农业大发展的良好局面。

总之,传统农业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难题,现在的农业将承担更多的历史任务,这需要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引入

市场主体打造规模化特色亮点产品,需要充分考虑人本因素来满足现代人的身心诉求,需要融合旅游等相关产业实现带动全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发展。

二、XXX旅游业

(一)、全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区旅游工作坚持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以“以旅强农、以旅促农、农旅结合”的理念,积极打造以黄龙生态文化旅游区为核心,七彩西沟、方滩画廊、樱花溪谷为支撑的生态旅游圈的发展格局;我区把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来培育,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加快旅游品牌培育,狠抓旅游项目建设,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我区不断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继续锁定乡村旅游的发展主线,做优做强“幸福十堰,从XX出发”旅游品牌,旅游产业在调整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和构建和谐社会大局方面的引擎作用日益凸显。

(二)全区旅游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是对旅游品牌塑造不够。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新媒体对旅游品牌推广速度的提升,游客对旅游品牌的认同度越高。然而近年来,仅包装推荐了黄龙生态园、黄龙郁金香节、XX精品农家乐、堵河山水画廊等旅游品牌,依然存在精品少、知名度不高、品牌衍生产品少、配套服务跟不上等亟待解决问题。

二是旅游景点过于集中。乡村生态游的大建设是希望盘活全区旅游资源,通过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带动第三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到旅游业发展中,从而共享发展成果。目前来看,XXX内景点较少而集中,主要集中在黄龙、西沟和方滩等农村乡镇,全区内全域旅游的规划和格局尚未形成,不能形成良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三是旅游产品涉“虚”多、涉“实”少。产品往往是一个项目和产业的核心,旅游业也不例外。只有具备核心的产品,才能吸引人和留住人。目前来看,XXX区内旅游业重视文化产品,开发了包括东风文化、名人文化、战争文化等等文化产品,但由于挖掘、包装、宣传等成本高、见效周期长的问题,通过文化元素带动旅游业发展动力不足。同时,XXX 两乡两镇广博的农业资源在旅游业发展中未得到充分的采用。农业产品开发滞后,实实在在的农产品等本地特色产品不能有效转化成旅游商品,导致旅游产品单薄,不能留住游客在境内消费。

(三)全区旅游业发展趋势。

一是未来的旅游业注重地域连片化。现代人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越来越追求休闲娱乐,越来越想走出家门愉悦身心,外出生活和游乐时间越来越多,这需要景区内景点更多,旅游产品更丰富,旅游线路更长,可以长时间逗留景区游玩来享受乐趣,全域旅游将成为XXX未来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是未来旅游业更加注重绿色、天然。在物质满足后,人民群众追求快乐的同时更加注重健康长寿。未来的旅游业发展需要更多的农业、自然和结合,为广大游客提供天然绿色的旅游环境,让游客看到最绿色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呼吸到最新鲜的空气,吃到更加健康美味农家美食,享受到最幽静的乡村环境,让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

三是未来的旅游业更加注重亲身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为尝此乐要躬行。听到的、看到的、买到的,这些只不过是间接的乐趣,要想搞明白其中的道理,体会和享受事情的过程,只有亲自参与体验。这需要丰富旅游业产品内涵,融合农业发展,把更多的农产品和农业资源转变为旅游商品,为游乐提供亲身参与和体验的素材。比如,打造自助农家乐、自驾堵河小游艇、大型的采摘园等等项目,这些项目将最长时间让游客留下,让留下的游客最大程度的享受乡村旅游的乐趣,让游客享受乐趣的带来最大程度消费。

总之,旅游业将是串联第三产业和相关第一、第二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纽带,旅游业将拉开消费新模式,旅游业将

带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从XXX来看,旅游业发展程度不

高,处于大有可为的关键期。这需要各地党委政府为旅游业做好定位,谋划好全域旅游格局,产品设计更加突出天然、绿色、健康、参与、体验等人本理念,融合农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从而把XXX的旅游业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做到市民游客满意、做鼓贫困群众腰包,为XXX的转型发展开辟一条

全新的道路。

三、XXX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无论社会如何变革,农业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是无法质疑和动摇的,而且将继续为保障民生和服务发展做最请有力的贡献。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在群众的广泛诉求中已经凸显了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在第三产业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将为XXX的转型发展注入一股全新的力量。然而,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物的发展总是相互联系的,现代农业已经有了旅游的影子,旅游业中也包含了越累越多的农业元素,从目前来看,两者之间联系越来越多,依存度业越来越高,似乎农业和旅游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和历史的必然选择。

(一)融合的可行性。

一是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当前产业转型和新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继市委、市政府“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发展理念,重新整合定位区域特色旅游资源,将旅游产业

发展纳入全区四大支柱产业来打造。为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大大的支持和便利。

二是农业、旅游相互需求。首先,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农业产业链的拉长。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具备六个基本要素,即食、住、行、游、娱、购,这其中每一项都与农业有着莫大的关联。乡村旅游业得到了发展以后,通常会有大量的游客涌入,游客们有着巨大的消费需求,不仅仅能够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同时也能够有效带动农村其它行业的发展,实现农产品的附加值,拉长农业产业链。

三是通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土地的附加值也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原本农村一些富余的土地,可以用作旅游开发,用于商业、金融以及餐饮等相关设施的建设,原本粗放经营的状况会得到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在大片土地被用作规模化生产的状况下,一些原本无法得到有效开发的小块土地通过乡村旅游开发也能够得到很好地利用。

最后,乡村旅游的产业融合性,体现在它能够通过旅游产业链紧密串联一、二、三产业的主要部门,如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建筑、交通、商业、金融、电信、餐饮等,实现部门之间的无缝衔接。

(二)融合的效果和前景。

融合后可产生更好的效果和前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当前逆城镇化现象凸显。越来越多的人在假日休闲之时更愿意选择回归农村、回归自然。农业、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一方面,农业产业的良好发展为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农业产业的发展便于旅游的规模化发展。

(三)具体可采用模式。

1、把农产品变成旅游消费品。农村有大量的土特产,如土鸡、土鸭、桂鱼、清水虾、香菇、木耳、蜂蜜、葛粉,这些农产品可以通过农家乐等农家旅馆为游客朋友们做上

美味佳肴,留住游乐们的胃。

2、打造体验式旅游。通过引入市场主体,成立农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形式,将集中土地打造成各类农场和采摘园,游客可以到乡镇领种树苗、采摘瓜果等,在亲生摘种中,亲近自然,体验农家活之乐趣,实现了农旅的深度融合。

3、举行各类文化节。举办各类文化节,如樱桃节、郁金花节等,在节日中,穿插体现当地民俗风情、乡村文化的歌舞、相声、小品等节目,在传播文化、宣传广告的同时吸引游客驻地消费,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4.打造各类基地。利用乡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便利的地理位置,打造土坯房基地、房车基地、露营基地等大批

基地,游客白天在景点玩累了,晚上还可以驻足在乡村各类基地停歇,享受宁静自然的乡村生活,留住游客们的心。

(四)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与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具有诸多良好的效果,但是要想真正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还是面临着不少的难题与困境,迫切需要加以解决。

首先,就是思想理念的问题,在人们的传统认识层面,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可以给农民带来理想的收益,而旅游业的发展似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无论是在资金的投入上,还是在政策的支持上都远远不够,这样就限制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影响了农业产业化与乡村旅游的结合发展。

其次,就是缺乏整体的、统一的、科学的规划。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与旅游发展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的,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对水、电的需求等,都是共通的,因此如果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的话,成本就会大大降低,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上述目标很难实现。

再次,就是经营管理模式不成熟。要想融合做成规模,必需市场主体介入,因为市场主体的资金和技术、渠道、市场等都是都是融合发展非常或缺的。但是,由于是外来的主体,可能导致不懂地方实际,实施一些不切合实际的项目,这样会导致融合失败。即便是项目可行,如何同市场主体协

商,采取什么样管理方式和收益分配模式,也是值得提前思考的。如果市场主体越做做大,当地群众不能从中受益,相关的产业发展还受束缚,那么这样的模式值得再商榷。(五)推动融合发展

一是要做好规划。由政府主导,结合各地方农业和旅游发展实际,组织专业团队,下乡调研,研究市场,制定科学可行干部群众双认可的农旅融合发展规划。

二是要做好宣传。通过报纸、电视、宣传册宣传农旅融合发展的具体的方式,科学预测和说明未来收益情况,举成功案例说服处在动摇状态群众,消除疑虑,确保新理念能够深入人心,推行农旅融合发展时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三是要做好运营。收集资料研究农旅融合发展的成功管理运营方式,请专家现场授课搞清楚农旅融合发展的原理,到运营成功地方考察、参观,学习他人先进的思路和具体做法以及成功的管理运营经验。

四是做好风险管控。请法律专家介入,所有项目实施都与相关责任方签订合同,严格按照流程,依法依规推进融合发展的各项目实施。与保险公司做好衔接,防控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发生意外时,把相关损失降到最低。

四、总结。

农业和旅游的融合发展,将进一步盘活农村资源,进一步打开农村市场,进一步促进农业和旅游的纵深发展,打造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格局,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乡村生产力,进一步为游客提供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和体验,进一步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添油加劲。

关于旅游的市场调研报告

关于旅游的市场调研报告 关于旅游的市场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收集整理的关于旅游的市场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旅游的市场调研报告1 一、调查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的形象日益突出,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旅游逐渐成为一种休闲方式、一种时尚、一种精神需求、一种可塑性文化。 对于社会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高校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喜欢了解新的环境,希望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由于身心的迅速发展和生活领域及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特别是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自身年龄的增长,大学生对自我、对社会均有了自己独立的认识,他们渴求获取更多的新知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思想观念促使高校学生们选择旅游作为扩大交际、增长见识的有效途径。大学生作为中国旅游市场的特殊消费群体,虽然现在消费力相对偏低,但人数庞大,消费领域集中。更重要的是现在的大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就是整个中国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消费主体,谁抓住了他们,谁就抓住了未来的市场。因其蕴涵潜力巨大的商机,日益受到社会各

界的关注。 本文着重就哈尔滨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为哈尔滨旅行社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供可供参考的策略。 二、调查说明 1、调查总体 调查总体界定为哈尔滨市在校的大学生 2、调查目的 哈尔滨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从而了解哈尔滨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和哈尔滨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基本特征,为哈尔滨旅行社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供可供参考的策略。 3、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采用二手资料调查法,通过网上资料的搜寻、相关书籍资料的查询。 三、调查结果 一、哈尔滨大学生旅游行为分析 1、旅游次数 调查结果显示高达44%的大学生每年旅游的次数为1至2次,只有9%的大学生是在4次以上的,而一年旅游2至4次和一次以下的比例分别为22%、25%。 2、旅游时间 在对于旅游时间段的安排上,选择寒暑假这个时间段的人数最多,占了总人数的46.8%。在法定假日出游的比例为24.4%。选择周

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精品文档 休闲养生旅游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向人们提供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休闲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区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深度挖掘文化内涵,重点发展养生旅游,力争把旅游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品牌。因此,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养生旅游,不仅可以满足现代人休闲养生的需求,而且对于进一步扩大我区旅游体量,加快建设工贸旅游强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区发展农家乐前景看好 1. 农家乐具有较大的吸引力。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越来越快的工作节奏,人们开始注重对自我的调解,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一个宽松秀美的地方休闲度假,放松自我,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农家乐倡导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享受自然的主题,顺应了现代都市人渴望切身感受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寻求返璞归真的现实消费需求,也是现代都市人体验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由于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广大消费者对使用过农药、化肥的食品普遍存有戒备心理,而农家乐食品是土生土长、现采现用,能够满足绿色消费需求,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的青睐,客源市场潜力巨大。 2. 农家乐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一般来说,农家乐大部分是由农民利用闲置的房屋和当地的农产品所进行的经营活动,用工也多为家庭劳动力,亦商亦 1欢迎。下载

农,具有投资小、风险小、经营灵活等特点,因而生存适应能力较强。从实际情况看,大多数农家乐选址都在处城郊结合部和旅游景区(点)附近,交通、通讯较为方便,能有效地避免游客长途劳累之苦,加之由于假期结构调整,原来三个黄金周基本调整成两个黄金周,转换出了五个小长假,再加上双休日,总假日接近一年的三分之一,便于市民利用周末和小长假去城市周边进行短期游。同时,由于其生产成本低,收费也较为低廉,是城市工薪阶层出游的理想选择,商业竞争优势明显。 3. 农家乐具有挖掘潜力。我区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农家乐休闲养生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一是区位条件优越。我区地处陕甘宁交汇处的中心地带,为全市中心区,宝中铁路、312 国道纵贯全境,随着四高三铁一场的陆续建设,距离人口较为密集、经济十分活跃的西安、兰州、银川三个省会城市车时不到3 小时,旅游潜在客源十分充足。二是旅游资源独特。从发展经验看,依托风景名胜发展农家乐最为便捷有效。我区境内现有国家5A 级旅游景区1 处(山)、3A级景区3处(太统山森林公园、柳湖公园、南山生态公园),另外还有北山森林公园、十万沟大峡谷、弹筝湖公园、古镇· 问道驿站、龙隐寺公园、宝塔博物园、歇马殿、老林沟、观音殿、清福山等一批自然和人文景观。这些旅游景点所固有的人气可以提供基础客源,为农家乐进入市场搭上了顺风车。三是农业特产丰富。我区农耕文化历史悠久,生态环境较好,田园风光美丽,农产品特色鲜明,区内盛产五爪菜、蕨菜、刺泡苔等多种纯天然、无污染的野菜,加之独具特色的莜面柔柔、洋芋摊饼等多种地方风味小吃,这些都为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材料

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材料 主题教育期间,为切实发现当前我区旅游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小切口”入手,针对旅游市场化这一主题开展了具体的调查研究,通过深入基层实地调研走访,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发现了一些旅游市场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市场化思维不够。思想解放、理念转变的进度还没有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势相匹配,对旅游市场化经济规律研究不深、不透,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例如,今年花海仓促运营,前瞻性思维不强;赛事承办依然是财政出钱。二是市场化体制机制不健全。我区尚未出台旅游产业招商引资政策,大多景区为政府指导运营,市场化思维不强,管理模式相对保守,产品的开发、包装和营销缺乏市场机制的运用和完善,社会资本参与不足。例如,xx温泉度假区两年才开工建设,景区营销主要靠政府。三是招商引资项目少。特色住宿、特色餐饮、停车场等配套项目少,体验性高、现代感强的旅游项目较少,易产生季节性旅游“低谷。例如,赛事期间“一房难求”,射击场、文化宫等体验性项目推进缓慢,滑雪、漂流属于季节性运营项目,不可四季持续性运营。四是市场化资源利用不充分。联动机制未建立,缺乏精品线路,区域游客资源挖掘不够,游产品开发层次较低,缺少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景区景点特色不鲜明,现有景区都没有形成自身的旅游知识产权特征。文章系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原创发布,侵权必究。例如,与周边xx

等大景区建立了区域联盟,但实际动作少,联票还没出;全区还没有一家大型商场;到我区旅游的客户群体主要为城区及周边县区居民,未对临省、市形成吸引力,旅游区域带动优势尚未发挥。五是市场化队伍建设不完善。专业旅游人才不足,旅游主责主业的意识不强,旅游参与度不高,深度聚焦旅游主导产业还不够。例如,我区旅发公司xx人、旅行社x人,队伍体系小,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相对不高,“全员营销”作用发挥的不明显。 结合调研发现的问题及各部门意见,我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提出了加快我区旅游产业市场化的对策措施,在此也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是全面深化“四项改革”。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启动全域旅游建设专班制,健全旅游体制机制和组织机制,切实发挥起旅游巡回法庭、派出所、旅游投诉中心的作用,加大联合执法的力度。目标责任改革方面,注重提升思想层面的责任意识,将旅游发展的主要责任分解到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督办督察改革方面,坚持将旅游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督查计划,对重点项目、旅游环境、景区建设进行现场督办。考核任用改革方面,调整考核体系,坚持以考核论英雄,形成“能者上、劣者下”用人格局。 二是提升市场化管理水平。市场化运营旅发公司,选聘旅发公司总经理、项目经理,高薪聘请有经验、有阅历的高素质

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doc

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发展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详细了解情况,并召开了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进 行了多次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在“十一五”之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

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 从XXXX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XXXX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5.69%。 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念传输给了农民,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实践和丰富的理论经验。 从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发展产业化农业的经营主体看,广大农民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产业化经营和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也正在确立,发展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在建设现代市场农业的大潮中形成了一种敢闯、敢干、敢拼的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正在逐步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的方向转变。 2、产业发展的规模不断壮大全县农民依托传统产业的基础和优势,围绕蔬菜、畜牧、林果、小杂粮四大产业,扩大基地生产规模,推动了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 在蔬菜基地的生产上,按照“中增绿”产业发展的规划,稳定发展箕城、西马、社城、北寨、郝北、云竹6个中部乡镇的早春、延秋蔬菜和以芦笋、朝天椒为特色的露地蔬菜1万亩,以发展温室大棚,

【2018最新】旅游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word范文 (1页)

【2018最新】旅游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旅游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课 件 2 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近几年来,中国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均快速增长,旅游产业规模日渐庞大,已成为全球第五大 旅游国。201X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0904万人次,比201X年增长18.96%;旅游外汇收入累计为257亿美元,比201X年增长47.87%。 201X年1-9月,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累计测算数为219.89亿美元,比上年 同期增长18.150%。其中:过夜旅游者在华花费为198.58亿美元,占全国旅游 外汇收入的90.31%;一日游游客在华花费为21.31亿美元,占9.69%。未来几 年内,交通运输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场需求拉动明显。交通运输业景气度 进一步提升,存在较好的投资机会。 201X年我国出境旅游增势强劲,公民出境旅游超过2800万人。同时,国 内旅游整体发展势头良好,201X年中国内地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1.02亿人次, 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国内旅游收入达到4711亿元。 据统计,至201X年底,全国共有15339家旅行社,新增加1978家,其中,国际社增加108家,国内社增加1870家;旅行社总资产424.38亿元,同比增 长9.42%;直接从业人员为24.62万人。但旅行社的增加也使得旅游业的质量 问题亮起不少红灯,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对旅行社的营业和服务要严格监督和规范,制订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有效约束。 随着旅游消费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升级,旅游业“低投入高产出”的 时期已经结束。由于国家的资金投入有限,景区等旅游产品事实上是一种不完 全的公共产品,对其要求有公共产品的价格显然是不合适的。于是201X年以来,景区提高门票价格成为旅游业界的热点话题,又例如201X年广州在第98届广 交会提出了对酒店房价的“不限价”,类似的问题牵引着旅游业竞争模式、盈 利模式的变迁。宾馆酒店行业处于过度竞争状态,全行业处于盈亏临界点。 但随着我国经济及旅游业的发展,在未来几年内多种形式的酒店经营模式将得 到快速发展。并在发展中逐步由国家走向民资,由垄断走向竞争。随着开放程 度逐渐深入,国际品牌的渐渐渗透,各品牌间的服务理念、营销策略、市场定 位之争将愈演愈烈。这对本土的老牌酒店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和挑战,如 何在国际品牌进入市场的竞争中保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站稳脚步是一个急需 研究解决的问题。消费者在对酒店等旅游行业的消费意识的增强的同时对酒店 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低投入高产出”已经不符合现代的市场经济原则,酒店 如何在满足消费者多方面要求的情况下提高利润,这又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课 件 2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 临沭县旅游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围绕临沂市旅游业发展课题,对xx年我县的旅游业发展情况作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临沭县旅游业发展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全县旅游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根 本动力,以“作好山水文章,实现红绿结合,挖掘文化底蕴,打造休闲乐园”为总体目标,以苍马山旅游度假区、冠山仙境旅游区、滨海红色旅游文化园三个旅游开发项目为工作重点,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一)临沭旅游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二)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升。 目前,全县已发展AAA级旅游区2家,AA级旅游区3家,三星级饭店2家,三星级以上农家乐4家,二星级餐馆2家,旅行社4家;评定省级旅游休闲购物街区(商业步行 街)1处;新开工建设4星级酒店(临沭国际大酒店)和地方特 色小吃一条街各1家;新增花卉旅游示范点1个;xx年接待国内外 游客60.35万人,旅游总收入687.88万元,占GDP比重0.052%,全县旅游从业人员增加至3000余人,旅游相关从业人员近万人,其中 持证导游20人。旅行社xx年以前全部是向外地发团业务,xx年实 现地接业务“零突破”,今年已地接游客218个团队,8000余人, 其中首个最大团队500余人。

(三)营销促旅逐步升温。苍马山景区和冠山景区成功举办了“首届临沭京鲁新春文化庙会”、“冠山旅游区新年祈福”等活动;特别是近期成功举办了“日照、连云港—临沭一日游”旅游推介会,为临沭引来大批游客;县旅游局制作了《临沭旅游》专刊,目前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宣传报道,策划并实施的《沂蒙晚报》沂蒙湖专栏“临沭旅游文化”系列报道,已连续9个月刊登文章40余篇,对宣传临沭、促进临沭旅游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主要做法 (一)全力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为加快苍马山、冠山和滨海红色旅游文化园的开发进度,在挖掘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突出打造新、奇、特项目。苍马山旅游区的鸟语林打造为童话世界,鸟类王国;欢乐谷的飞行塔为国内第一台,过山车、欢乐风火轮、植物迷宫等为鲁苏北仅有。冠山风景旅游区的长春观道教文化、绿色文化、泉水文化都独具特色,“冠山仙境,福地洞天”更是充满康体休闲之韵味。滨海红色旅游文化园作为全市“一个中心、八个组团”红色文化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打品牌是“滨海根据地,少奇沂蒙情”。目前,布展工作已接近尾声,争取六月底开园。 xx年2月份与临沂客商签订冠山景区旅游开发协议书,目前,总投资已达6000万元。浙江森禾集团分别投资8000万元和2.5亿元建设森禾花卉旅游示范园区和临沭国际大酒店。启动红石湖景区开发,已拆迁60户,房屋还建和红石湖景区建设共计划投资10亿元。规划

最新-关于如何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精品

关于如何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为策应××中心城“三大战役”的推进,市委党校2019年第一期市直科干班在赴××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异地培训、考察的具体情况,对打好××旅游升温作了一些探讨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逐步由粗放开发期走向发展期,由事业接待型走向经济产业型,以建立重点旅游区域,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系统配套的综合产业体系为目标的各项建设得到了稳步推进,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展,旅游发展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1、旅游产业的支柱作用初步确立。 2019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首次突破百万人大关,接待国内游客3838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265亿元,占全市的533%。 旅游业在增加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其他相关部门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全市国民经济众多产业中,旅游业的产业形象鲜明确立。 用支柱产业的一般标准衡量,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我市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2、旅游产业加速升温。 作为打响旅游升温战的今年第一个“五一”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3855万人次,同比增长755%,其中接待一日游客人和过夜旅游者分别为2473万人次和1382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805%和673%,人均花费分别为33382元人和41433元人;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4亿元,同比增长1321%。 ××温泉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791万人次,门票收入分别达到208万元。 3、××旅游核心地位凸显。 在“十一五”规划中,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将××定位为“江南生态休闲城市”,实施××旅游升温战,是把××建成“赣西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战略之措。 ××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规划面积136平方公里,景区核心面积80平方公里,属武功山东北端的山麓部分,是以“奇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详细了解情况,并召开了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进行了多次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 在“xxx”之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从XX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XX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5.69%。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 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

2020年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本页是最新发布的《旅游市场调查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了一下发到这里[]。市场调查报告(一)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旅游业已经连续四年保持了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增长速度超过GDP的平均增长速度,占GDP的比重快速攀升,中国旅游的发展举世瞩目,旅游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其产生的连带效应显著,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一、调查目的 我国“十一五”时期旅游业的发展目标,目前已经确定,据国家旅游局的公布的信息,就是:实现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过夜旅游

者人数年均增长8%,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旅游总收入实现年均增长10%。到20**年,国际旅游收入达到530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达到8500亿元,旅游总收入达到12700亿元。每年旅游业新增就业50万人,到xx年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 世界旅游组织最新研究报告指出,到2020年,中国就接待1.37亿入境旅游者,占世界旅游总额的8.6%,超过英国、法国、美国、西班牙和意大利,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接待国。中国就接待东亚三分之一的国际旅游者。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十大客源国之一,出境旅游达一亿人次,居世界第四位。到2020年,中国的国内旅游可望达30亿人次。海外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三者协调发展,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国。 为了更加发挥资源优势,调整经济结构,形成特色经济;关联辐射功能显著,带动第三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的发展和升级;增加外汇收入,是非贸易创汇的重要;扩大国内消费,促进市场繁荣;创造新的市场劳动岗位,可为城市下岗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

某县发展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某县发展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某县发展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发展旅游产业推动兴县富民政府县长旅游产业在世界上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在我国,旅游产业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消费结构将进一步由温饱型、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旅游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正是看到了旅游产业这种蓬勃发展的广阔前景,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具有良好旅游资源禀赋的地区纷纷把旅游产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来抓,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批又一批新兴的旅游景点景区如雨后春笋发展壮大起来。**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榆林市东南部,濒临黄河,向东与山西省隔河相望,307国道穿境而过,是陕西通往华北、华东的桥头堡和东大门。全县辖8个乡镇,总人口 8.3万,国土面积418平方公里,是陕西人口较少、面积最小,最为贫困的县份之一,也是革命老区和新一轮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1X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 4.33亿元,财政总收入257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25万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77元。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带领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始终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深入调研,明确提出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与开发煤炭资源并重的振兴**的重要举措来抓,并把旅游兴县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得到了全县上下广

泛认同。为什么选择发展旅游产业?怎样发展旅游产业?是本文要着重阐述的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选择发展旅游产业?首先,是因为**拥有很好的发展旅游产业的资源。其中第一大宝贵资源当属**石城。石城的特点,或者说宝贵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历史非常悠久。**石城始建于五代北汉时期,当时为寨,金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设**县时为县治所在地。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二是构造特别独特,全城皆由青石包砌而成。这种独特的构造使得石城尽管历经千年风雨侵蚀,战火摧残。但城垣及城内布局仍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其蕴藏的珍贵价值正如专家所言:“在陕西乃至全国的古代城防建筑中,以青石包砌的情况并不多见,**石城作为其中的一员,其延时之久和现状之完整都是全国鲜见的”。也正基于此,**石城201X年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是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作为过去的县治所在地,石城虽然不大,但却“五脏俱全”,加之又始终兼有边防要塞的功能,因而在石城人们不仅可以考察古代边防要塞的军事文化以及封建官衙文化,还可以领略陕北的建筑文化以及民俗文化。四是自然面貌雄伟而奇险。石城东临黄河,西北以石壑为堑,南有一条石径与现在的县城曲屈相连,地形非常险要,易守难攻,素有“铜**”之称。登上城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观景象尽收眼底,沟壑纵横、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风光一览无余。使人至此,无不为之感到一种强烈地震撼。黄河是我们发展旅游产业的第二大宝贵资源。虽然黄河沿岸的县和市非常多,但在黄河中上游地区能够发展旅游产业的却并不多。我县丁家湾乡拐上村沿黄河有一处地方叫做大同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要在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培育现代新型农民上下功夫,培育新时期兼业化、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关于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详细了解情况,并召开了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进行了多次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 在“xxx”之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

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从XX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XX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 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念传输给了农民,同时也取得了可喜的实践和丰富的理论经验。从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和发展产业化农业的经营主体看,广大农民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产业化经营和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

酒店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酒店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1.高星级酒店服务业现状 近几年来的抽样调查统计表明,入境旅游者对我国宾馆高星级酒店服务质量总体评价普遍较好。在对我国高星级酒店服务、餐饮服务、交通服务、娱乐服务、购物服务、导游服务和邮电通讯服务七个方面的服务质量的评价中,满意率最高的一直是高星级酒店服务,评价“尚好”以上的人数一般都超过90%。 我国高星级酒店总体服务质量水平不断得以提升,其间主要促进因素为(1)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国际高星级酒店(公司)集团从80年代初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20余年来,我国高星级酒店业不断吸收、消化和利用国际上高星级酒店业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经验,己逐步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星级酒店管理模式。借鉴国际先进的高星级酒店管理理论和经验对我国高星级酒店业转变经营管理理念,树立服务理念、质量观念,推行服务设施建设和高星级酒店服务标准化,提高服务质量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市场竟争压力。自90年代中期起,我国高星级酒店业的出租率和利润率基本呈下降趋势,1998年高星级酒店业的平均利润率己经降为负数(-5.8%),高星级酒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白热化的竞争迫使各高星级酒店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思路。许多高星级酒店开始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服务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在这种背景之下,开放初期那种对宾客的怠慢己属罕见,越来越多的经营管理者开始注重寻求适合我国高星级酒店业的服务模式,并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 2.我国高星级酒店业的差距和问题 对比国外的大型高星级酒店,以及在中国登陆经营的分支酒店,现阶段我国内生的高星级酒店业服务质量仍然较低,服务质量管理比较落后,己成为提高高星级酒店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障碍之一。远的不说,与我们的近邻日本、泰国、新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模板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一般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特别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

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情况 调 查 报 告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08 工商管理(1)班 调查日期:2011 年 10 月 小组成员:赵亚彬、高文娟、 冯小波、张超杰

旅游业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无烟工厂”,是为消费者提供行、游、住、食、购、娱综合性消费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行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具有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诸多优点。作为一门新兴产业,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平顶山市作为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自1993年开发石人山景区到现在,平顶山市旅游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全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平顶山市旅游业辉煌的发展成就 十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地位业已确立 1989年平顶山市旅游业开始起步。1999年,平顶山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提出“正确认识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把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00-2002年连续三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市新的支柱产业”。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2004年市六次党代会提出“做大作强旅游业”。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发展目标已经确立。 (二)接待总量持续增长,创收能力不断提高 平顶山市旅游业起步较晚,2001年,全市接待游客178万人次,旅游收入69570万元,到2004年底全市全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比2001年增长12.4%,2004年旅游收入86269万元,比2001年增长24.0%。近几年,随着平顶山不断加大对旅游的投入,开发旅游资源,重点是对历史文化积淀的挖掘,自然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渐趋丰富多彩。对外开拓客源市场,旅游客源渐趋多元化。从而有效促进了平顶山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接待量逐年递增。据统计2008年全市全年接待游客达720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260.0%;2010年旅游收入310052万元,比2004年增长259.4%。 (三)旅游促销手段创新,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平顶山市不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创新旅游促销手段。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和网络,加强整体形象宣传,提高促销质量。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会展活动,如举办石人山亚洲摩托车挑战赛、一年一度的宝丰马街书会、今年 5.1黄金周景区免门票等旅游节庆活动,来聚焦客源市场的目光,集中宣传展示平顶山丰富的旅游产品、旅游文化、提升平顶山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吸引招徕海内外游客。开展旅游区域合作,建立跨市、跨省、跨国的区域合作网络,实行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境内外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四)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增强 1993年以前,全市仅有1家二星级饭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随着平顶山市旅游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来本市观光游览、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中外游客逐年递增,到2008年底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达720万人次。游客接待量的迅速扩大,带动了全市住宿业的快速发展。从住宿设施来看,既有消费层次较高的宾馆和酒店,又有消费较低的旅店和招待所,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全市现有旅游星级饭店31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25家,客房2696间(套)。在1993年以前,全市仅有三家国内旅行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市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规模持续壮大。目前我市既有跨地区和跨

吕梁特色农业调研报告

吕梁市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市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认真组织实施“8+2”农业产业化振兴计划,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较好发展。201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6.92亿元,比2010年的77.49亿元增加39.43亿元,增长50.9%;2013年粮食总产量115.85万吨,比2010年的104.27万吨增加11.58万吨。2014年粮食产量预计121.51万吨,创造了2005-2014年粮食生产保持十年连续递增的新记录。 一、我市特色农业发展主要特点 (一)特色产业优势凸显。全市按照“传统产业上档次、特色产业上规模、产业化经营上水平”的总体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实施“8+2”农业产业化三年振兴计划为抓手,推进产业特色化、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基本形成了红枣、核桃、马铃薯、食用菌、畜牧、林下中药材、小杂粮、蔬菜八大特色主导产业格局。红枣经济林达到200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红枣生产基地;核桃经济林300万亩,占全省的50%、全国的7%;马铃薯面积90万亩,其中脱毒马铃薯69万亩;我市利用野生中药材资源分布广、

种类多的优势,人工开发种植中药材品种达32个,种植面积已达8万亩;小杂粮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210万亩左右,占全省小杂粮面积的23.5%,享有“杂粮王国”之称;蔬菜面积3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4.37万亩;食用菌作为新型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仅2013-2014年两年,我市共发展食用菌1976万棒,品种包括平菇、金针菇、香菇、杏鲍菇、双孢菇、白灵菇等十余种;畜牧养殖方面,狠抓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和品种优化,呈现出猪、牛、羊和禽类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已建成各类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648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养殖总规模的30%左右。2013年猪牛羊存栏达到132万头(只),特别是今年实施的黄牛改良和湖羊、藏香猪引进,使我市品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000户以上,农产品加工总量达到135万吨,销售收入完成100亿元左右。基本形成文水、孝义禽类加工,文水牛肉加工,汾阳、孝义核桃加工,柳林、临县、兴县、交城红枣加工,兴县杂粮加工和汾阳、文水白酒生产等农产品加工格局。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0多个(国家级4户、省级45户、市级99户),农产品加工“513”工程龙头企业49户(省级梯次企业7户、市级13户、县级29户),“513”工程龙头企业销售收入80亿元,占到农产品加工销售总收入的80%。龙头企业从业人数4.5万人、带动农户42万户,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2.2万个,龙头企业对

旅游业的发展调研报告

旅游业的发展调研报告 Normal 7.8 磅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安置空间大,资源消耗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扩大消费对于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旅游消费比重的不断提高,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市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1 、资源优势。*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的西南缘,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齐全,品味独特,组合良好。按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估》标准,我市旅游资源共分为 7 大类, 8 2 个景点。特别是从南部山地冰川到北部沙漠中心的甘家湖梭梭林荒漠生态旅游区旅游线,是一条优美的垂直自然带,有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有罕见的地质遗迹——泥火山群;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保护区——甘家湖国家级梭梭林自然保护区;被称为新疆布达拉宫的——夏尔苏木喇嘛庙遗址;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乌兰萨德克湖泊;最自然的美容、祛病、健身资源—— *温泉、热气泉;最美的天山风光——巴音沟景区、待甫僧景区等。 2 、地缘优势。旅游区位良好,*市是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一个核心城市,位于奎屯、克拉玛依、“金三角”之西一角。位居自治区旅游发展战略“三线五区”的“二线”之中,便于旅游业的发展。分别与克拉玛依、奎屯、沙湾、石河子等地相邻,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枢纽。交通十分便利,铁路、公路网络畅通,乌鲁木齐至*仅需2.5小时。312 国道和亚欧第二大路桥横贯东西,217国道穿越南北景区。

2020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作为调研报告

2020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作 为调研报告 安远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安远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脐橙、生猪、食用菌、蔬菜、油茶和纸业原料林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为加快安远县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近期,我们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开展了调查。 一、安远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安远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目标,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为保障,努力推动安远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稳步发展。 (一)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六大特色产业渐成规模。通过立足市场,因地制宜,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果业(加工橙、脐橙)、生猪两个产业确定为农业优势产业,食用菌、蔬菜、油茶、纸业原料林等四个为特色产业格局。目前全县已开发果业面积38万亩,其中无公害脐橙31万亩,加工橙3.69万亩;水果年产量达25万吨,其中脐橙22万吨;全县生猪出

栏16万头,生猪存栏13万头;以珍稀品种为主的食用菌5000万袋,其中工厂化生产4500万袋;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8万亩,其中大棚栽培模式的种植面积2万亩;西瓜种植面积5万亩;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2、85万亩;全县纸业原料林面积达5万多亩。据统计,XX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979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95300万元,林业产值13200万元,渔业产值4899万元,牧业产值36400万元,分别增长8.5%、9.5%、8.8%和4.2%。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739元,同比增长9%。 (二)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几年来,安远县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通过实施产业带动、项目带动战略,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狠抓龙头企业上档升级,使农业产业化链条不断延伸,农产品基地面积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据调查,XX年新增12家脐橙打蜡分级包装销售企业,至此,全县拥有安圣达、赣州王品、养生堂、金丰利、仙人峰、祥源等40家加工企业,40条生产线,日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以上;XX年新增贮藏库、气调库40000平方米,全县贮藏保鲜能力达到8万吨;XX年出口脐橙8.1万吨,出口额达到5296万美元;全省第一家引进橙汁加工企业—养生堂基地果业有限公司。多年来,我县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积极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据调查,我县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以生产销售型、农产品加工销售型、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