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参考文献

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参考文献

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参考文献

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参考文献

1. 张世平,王玉琴.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2(10):37-40.

2. 刘强,王翠华.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困生转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2):36-39.

3. 王宏伟,李红艳.学困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J].山东教育科

研,2014(2):12-15.

4. 李梦婷,肖晓辉.教师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J].教育信

息,2015(5):29-31.

5. 曾志平,刘晶.基于多元化评价的学困生转化研究[J].广东教

育,2016(2):12-15.

6. 李雪,孙晓梅.学困生转化教育研究[J].山东教育科研,2017(2):8-10.

7. 梁慧,杨文娟.基于学生参与的学困生转化研究[J].现代教育

报,2018(7):44-47.

8. 刘冬梅,刘宝.学困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发展研

究,2019(1):10-12.

9. 王鹏,刘洋.基于深度学习的学困生转化研究[J].现代教育技

术,2020(5):12-15.

10. 李明,张婧.学困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20(9):27-30.

拓展:

1. 张世平,王玉琴.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

2.

2. 刘强,王翠华.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困生转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

3.

3. 王宏伟,李红艳.学困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4. 李梦婷,肖晓辉.教师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5. 曾志平,刘晶.基于多元化评价的学困生转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6. 李雪,孙晓梅.学困生转化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17.

7. 梁慧,杨文娟.基于学生参与的学困生转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8. 刘冬梅,刘宝.学困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9. 王鹏,刘洋.基于深度学习的学困生转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10. 李明,张婧.学困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

学困生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1、学校及教研组有关领导对本课题开展给予高度重视与支持 在课题开展初始阶段,因为实验教师都比较年轻,没有课题研究经验,所以出现了信心不足,思想压力很大,害怕做不好的思想,从而课题开展开始不久后有一段时间曾陷入过低谷。学校领导和教研组长给我们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为课题的开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放下了思想包袱,扎扎实实搞课题。 2、加强了相关理论学习和定期组织课题研讨交流会。 进行数学学困生的成因诊断,需要我们要学习相关的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如教育心理学,学习论,教学策略等理论知识。为此,我们查阅了一批相关的理论书籍,鼓励老师们多进行学习。同时利用教研组活动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交流会,做好及时的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①郑信雄。《如何帮助学习困难的孩子》九州图书出版社1999、5 ②许芬。《国内外差生研究综述》山东教育1998、1 ③赵亮培,黄翠玲。《学生学业成败的归因理论分析》职业教育研究2004、5 3、2014年10月底对三个年级学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此项工作已经结束。(问卷调查附后) 4、分工合作: 为保证课题顺利进行,对课题组成员特作如下分工: 王敏: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日常工作;随班研究并负责所有报告的审定工作及撰写结题报告。

魏燕、张园心:随班研究并负责电脑文字材料的撰写工作及问卷调查的整理及分析,负责撰写一份中期报告并协助王敏老师撰写结题报告。 二、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存在的问题: 1、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学习有待进一步提高,转化工作是繁琐的、有一定难度的,这需要老师的耐心与智慧。 2、已经转化成功的学生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跟踪。 解决思路: 1、多角度多学科进行转化,培养特长,挖掘潜能。 2、开展多项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能力。 3、加强沟通,真正走进学生心理,再进行帮助、扶持。 数学学困生形成原因的调查问卷 一、基本情况: 1、年龄 2、性别: 3、班级 4、家庭住址: 5、你是独生子女吗? 6、是否为单亲家庭? 二、家庭对学困生形成的影响 1、你父母对你的期望值怎样? A、过高而无法实现 B、一般化 C 、没有什么期望 2、父母在管教方面对你的态度是()

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doc姚晋新[1]

"关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的途径研究" 研究计划 一、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把实现研究内容的措施转化为学习方式构建的工作行为,在研究过程中步步落实,根据实际情况随机相应调整、修改及补充,以求研究的实效性。 同时辅之以实验法、对比法、文献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以促进课题深入、圆满的完成。选取6个班作为实验对象。试验前先进行试验前检测,对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初始资料、数据加以收集整理,试验过程中注意试验对象的各种变化情况,运用教育测量与教育统计方法检测和整理试验数据,定性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进行反复论证。 二、本课题的研究主题内容 1学困生的基本含义 "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y的含义在西方发达国家属于特殊教育对象,其鉴定为排除了由情绪、动机、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导致的学业落后。对学困生的常规概念,归纳的说,通常把其看作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基础较差,且有着不良的学习因素,导致学习中出现障碍和困难,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实际上,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这些学困生在其他方面,应有其自身良好的发展,也往往成为教师转化学困生的切入点.因此,"学困"是相对的,可变化的。"学困"的鉴定具有直观性和综合性的特性。2、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一)、来自学生的因素 1、基础不扎实。这些学困生在小学的时候数学基础就很差,基础知识方面不过关,应该记住的没有记住,应该掌握的没有掌握好,没有培养其相应的数学思维能力。 2、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初中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未形成课前预习、课后 复习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没有主动性,做题不愿意总结,看重的是结果。 3、学生生理和心理变化。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初中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3岁左右, 这个年龄正是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阶段,一些学生还不适应这个变化,也慢慢地 跟不上数学要求,从而成为学困生。 4、学生自学能力差,不能找出问题的重点与难点,阅读程度慢且容易受外界干扰, 学习被动。 5、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 加深,这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与挫折就退缩,甚至失去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二)、来自教师方面的因素

小课题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关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研究报告

《关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科研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主持人: 2013.1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标准提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可见新课程标准的设置要求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最大的不同之一,就是新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仍存在着大量的学困生,这到底是因为教材问题,还是教学问题,还是什么别的原因?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 每一个人的成功就有了多样化、个性化的舞台与机会。对学习困难学生(学困生)而言,表现性学习更为他们提供了成功的多元化衡量尺度和个性化表现机会,促进他们的转化与发展。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学困生同样也具有他(她)的独特性。如果我们能够尊重学困生的一些独特的见解,从他们独特的视角认可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虽然这种理解有可能不符合教师预定的要求,但却是基于学困生自身的学习、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的,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如果能够尊重、理解、适度地认可学生的这种见解,并为他们提供独特的表现机会,就可能会激发学困生的表现欲望和学习潜能。 基于以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疑惑,我于今年三月份,在我校数学组三位教师的建议下决定将“关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做为重点研究的项目,通过校方同意,制定了详细的研究计划并付诸于研究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这一课题研究做出小结。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1、探索出学校、家庭、社会有效互动的教育机制,为“学困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针对数学“学困生”身心发展及个性特征,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自主心、自信心和自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 3、本课题研究的是未成年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最直接、最常见、最棘手的问题,既要在德育常规管理中探索创新,又要把操之过急创新的成果常规管理化,以体现基础教育的本质功能与价值观:教育公平。 (二)意义

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参考文献

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参考文献 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参考文献 1. 张世平,王玉琴.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12(10):37-40. 2. 刘强,王翠华.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困生转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2):36-39. 3. 王宏伟,李红艳.学困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J].山东教育科 研,2014(2):12-15. 4. 李梦婷,肖晓辉.教师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J].教育信 息,2015(5):29-31. 5. 曾志平,刘晶.基于多元化评价的学困生转化研究[J].广东教 育,2016(2):12-15. 6. 李雪,孙晓梅.学困生转化教育研究[J].山东教育科研,2017(2):8-10. 7. 梁慧,杨文娟.基于学生参与的学困生转化研究[J].现代教育 报,2018(7):44-47. 8. 刘冬梅,刘宝.学困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发展研 究,2019(1):10-12. 9. 王鹏,刘洋.基于深度学习的学困生转化研究[J].现代教育技 术,2020(5):12-15. 10. 李明,张婧.学困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探索,2020(9):27-30. 拓展: 1. 张世平,王玉琴.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 2.

2. 刘强,王翠华.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学困生转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 3. 3. 王宏伟,李红艳.学困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4. 李梦婷,肖晓辉.教师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5. 曾志平,刘晶.基于多元化评价的学困生转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6. 李雪,孙晓梅.学困生转化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2017. 7. 梁慧,杨文娟.基于学生参与的学困生转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8. 刘冬梅,刘宝.学困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9. 王鹏,刘洋.基于深度学习的学困生转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10. 李明,张婧.学困生转化教育策略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0.。

学困生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 ——以xx中学xx级学生为例课题组成员:xxx 一、课题的界定 所谓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于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有两种观点来解释。第一种认为,学习困难是由于学生智商偏低而形成的;第二种认为学习困难是由于学生非智力因素而导致的。我们课题所研究的学困生指的是第二种观点,即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不能适应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低下,知识、能力目标均不能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 他们通常表现为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被动、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对学习感到恐惧,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困难;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害怕考试,更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为了使这类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客观分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 找出切合实际的教育转化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主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现在我们所倡导的新课程改革是基于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出的。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我们发现班级中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严重,出现了大量的学困生,他们长时间达不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对学习态度消极、缺乏信心,难以完成学业任务。是什么原因造成“学困生”出现,怎样来转化这些“学困生”?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忽视“学困生”,也就是放弃了相当部分学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探究实施方案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探究》实施方案 暨阳初中楼奕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如何对待学困生,是任何一所学校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应试教育"从应试的目的出发,只关注升学有望的学生,忽视了学困生的培养,以大多数人的失败换取少数人的成功;"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初中数学知识与小学相比,已经从文字发展到符号,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静态发展到动态。初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且每个学生个体都存在着差异性,所以在初中阶段,数学“学困生”的产生在所难免。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初中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约占总数的15%—20%。 自2003年9月开始,我市全面展开初中课堂教学改革,在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而这与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让人人体验成功”是不谋而合的。但在三年的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数学学习中的成功和喜悦,特别是学困生,所以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及其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原则 (一)研究目标 1、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对“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进行科学的界定。 2、研究“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类型及特点。 3、寻找“学困生”形成与转化的规律。 4、初步形成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理论框架。 (二)研究原则 (1)方向性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并培养其特长。 (2)整体性原则。即从整体着眼,从局部入手,把握住形成学习困难学生的各种原因及各原因在整体当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3)科学性原则。即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指导调查研究。 (4)实效性原则。即在研究出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一般规律后,通过实验摸索出因地因人的教育对策,以有效地指导转化“学困生”实践,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1.学困生的界定 数学“学困生”是指那些感官和智力正常,但数学学习成绩低于其智力的潜能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的那部分学生。他们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与信心,产生了消极的心理,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心情郁闷,学习滑坡。 数学“学困生”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数学“学困生”身上的欠缺、不足,就其实质而言,是由于在认知方面(如记忆、理解、思维等)、情绪方面(如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存在一定的障碍而形成的,具有过渡性、不确定性、暂时性。 2.学困生的分类 初中数学学困生在数学思维能力和层次上普遍存在如下问题:(1)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认知问题片面;(2)缺乏较好的创新能力;(3)较差的基础知识所导致的认知缺陷。初步确定初中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类型为: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动力因素型学习困难学生、学习不得法型学习困难学生、外因导致型学习困难学生四种类型。 (1)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保证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而在我校由于生源素质的差异或学生入学后自身发展的差异等原因,导致到了小学高年级之后,同一班级中的学生语文学习产生分化现象,从而出现一部分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语文学困生”),这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 2、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但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能力不断提高,在小学高年级同一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对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缺乏信心的“语文学困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有必要对这些“学困生”特点、成因、转化策略进行研究。 3、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近郊山区小学,复杂的社会原因和家庭氛围造成语文学困生日益增多。要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现象,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因此,我确立了这一课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帮助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完成新课标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每个学生在学习方面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对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从而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开拓新的思路。通过课题研究,促使

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使教师真正做到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教师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纠正教育实践中的不良教育教学观念和方法,形成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学困生学习的新认识。本课题研究坚持以素质教育的基本思想为指导,以科学的学习理论为依据,以扎实的教学实践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研究、探讨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寻求科学有效的转化策略,形成比较系统的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教育教学经验,从而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让语文学困生也能和其他同学齐头并进,真正落实学生的全体、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教师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的生活背景、家庭背景、人际关系背景、成长经历等的调查了解。 2、教师对语文学困生个案分析。 3、语文学困生落实素质教育前后的心理特点及参与学习等能力的调查以及对比分析研究。 4、教师对语文学困生落实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方式)的运用研究。 四、课题名称的解读及关键词界定: 课题解读:“小学高年级语文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一般来说,小

高中英语学困生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英语学困生课题研究报告 一、引言 高中英语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困难的学生。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外语,掌 握好英语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对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 交流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据调查发现,目前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数量逐年增加,他们在英语 学习中存在诸多困难。本报告旨在通过研究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和原因,提出解决办法,以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其英语学习成绩。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高中英语学困生进行调查研究。 三、高中英语学困生现状分析 1. 学习动力不足 高中生面临着大量的学业压力和各种培训课程的冲击,导致他们在学习英语上的动力 不足。他们往往只是被动地应对教师的要求,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 词汇量不够 3. 学习方法不当 许多高中英语学困生存在学习方法不当的问题,他们经常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 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较弱。 1. 教育系统问题 政府对英语教育政策的改革滞后,导致学生在初中阶段英语基础薄弱。教材选择和教 学方法也存在问题,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家庭环境问题 家庭对于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激励措施。一些家庭也没 有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3. 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不同,有的学生天生对语言学习有优势,而有的学生 则需要更多的努力。对于英语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辅导和支持。 五、解决办法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英语活动,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家庭可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参加英语角和英语竞赛等活动。 2. 加强英语词汇的学习 学校可以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词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词汇记忆能力和应用能力。学生也可以通过参加词汇比赛等活动,加强词汇的积累。 学校应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家庭可以提供有效的学习辅导和指导,帮助孩子锻炼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 六、结论 通过对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和原因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学习动力不足、词汇量不够和学习方法不当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加强英语词汇的学习和提高学习方法的科学化是解决学生学习困难的关键方法。 七、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提供了相关研究和调查报告的来源和引用。 八、致谢 在此要感谢所有为本研究提供帮助和支持的人员。 以上就是本次高中英语学困生课题研究报告的内容,希望对于解决学生学习困难有所帮助。如有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感谢阅读!

小学英语学困生学科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报告

小学英语学困生学科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我校是**户县苍游镇一所典型的农村学校,由于家庭、环境与素质等各方面的原因,学生生源质量整体欠佳,学困生比率较高,而英语由于其学科的特点,学困生的比率相对较高,两极分化的情况较为严重。本课题研究就是从教师的教学素养、家庭教育、教学内容、认知心理学等多领域入手,以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诊断为切入口,开展对英语学困生学习的错题诊断与辅导的研究,提出小学英语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有效策略。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 1、把握英语学困生的认知特点与规律,探究学困生的学科成因,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丰富教学理论; 2、通过对学困生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重视并研究学困现象,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改良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对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能力,根据英语学困生的认知特点,转化已有的学困生,预防及减少新的学困生出现,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合格率。 二、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研究教学操作流程: 我们对学困生的界定是:指有适当学习时机的智力根本正常的学龄期儿童,由于环境、心理和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致使学习技能的获得或开展出现障碍。表现为经常性的学业成绩不良,在班级英语检测中的综合得分低于班级的平均成绩的。以错题分析为切入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后,逐渐形成可操作的学困生教学模式:课前预设—课堂实施—错题采集、分析—采取对策—效果评价—调整方向。

〔二〕课题研究主要途径 1、错题分析 在课题研究工作中,我们以错题分析为切入口,即根据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分析导致出错的主要原因,然后再制定相应的策略。 2、单元方案与实施 根据教学进度与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每个教学单元方案及实施的具体措施,及时进展小结,将课题研究工作具体落实到教学的每个阶段。 3、个案记录 〔1〕个案根本情况登记表:比拟详细地记录了学生的根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个人的爱好、性格特点、行为习惯。之所以将表设计得如此具体,目的是为了更全面地掌握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各种因素,在进展学困生成因分析时,才能制定更为有效的措施; 〔2〕个案辅导方案表: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因材施教。 〔3〕转化情况记录表:对每一小阶段内实施的措施、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进展记录与小结,有利于及时调整工作, 同时使研究工作更为有序地顺利开

【学困生的转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3700字】

学困生的转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学困生的研究首先体现在对学困生的定义上:美国学者起初将学困生定义为“学习不良”的学生,后来将学困生定义为“在不同的学科中表现出来的在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上较其他学生的延迟”,到上个世纪80年代,学困生定义修改为指在听、说、读、写、推理和数学能力的获得和运用上有明显的困难或障碍的学生;同时期的欧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非智力因素作为判断学生是否为学困生的首要因素,并指出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教师教育方法的不当。 在对学困生成因的研究方面:巴班斯基通过对3000名学习成绩较低的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得到了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因素是为教育因素,在影响学生成绩的内因和外因的论述上与美国学者维纳也有相似之处,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来促进教育教学;德韦克和科尔布都以训练的手段,在一段时间内对学困生进行训练,包括从成绩上和心理上,经过这样一个过程都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增强了自信心;日本教育家北尾伦彦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因素主要有三类。一是与教学活动相关包括学校、老师、学生的多种因素,二是以兴趣、性格、动机等为主的心理性因素。三是不同因素和环境方面的关系,包括家庭、学校、班级等的诸多因素。佐野良五郎则从学生自身出发,更加具体的分析了学困生的成因,主要包括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两个方面。Norm Long通过实际的调查总结出,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其整体人格发展存在障碍,其中心理成熟度、无法自我调节和适应环境,是造成学习困难的直接原因。 在对学困生的转化研究方面,赞科夫针对学困生的转化提出了五条教学新原则,最著名的一条就是:“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即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他认为差生的求知欲低,甚至对学习、老师有反感,是因为他们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心理负担过重。英国著名教育家彼德•切斯曼和菲利普•瓦茨提倡,学校要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目标,对学困生的行为进行积极正确的管理。克鲁克香克在人对注意力分散和多动儿童矫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了学习困难的矫正模式,通过合理的教学安排、减少与学习无关的刺激、增强教材的刺激强度等方式,都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学习困难。美国弗兰克休伊特在研究

学困生研究参考文献

学困生研究参考文献 1. Balfanz, R., & Byrnes, V. (2012).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in school: A report on absenteeism in the nation's public schools. Baltimore, M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Center for Social Organization of Schools. 2. Christenson, S. L., & Thurlow, M. L. (2004). School dropouts: Prevention considerations, interventions, and challenges.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13(1), 36-39. 3. Eccles, J. S., & Roeser, R. W. (2011). Schools, academic motivation, and stage-environment fit. In Handbook of adolescent psychology (pp. 404-434). John Wiley & Sons. 4. Finn, J. D., & Rock, D. A. (1997). Academic success among students at risk for school failur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2(2), 221-234. 5. Fredricks, J. A., Blumenfeld, P. C., & Paris, A. H.

学困生学习困难教育文献综述

学困生学习困难教育文献综述 学习困难也称“学习障碍”、“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根据我们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专家的有关论断,我们对学习困难学生(简称学困生)的理解是:在学业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与策略、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得不到正常的开发,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按时达到教学大纲或课标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对学习困难生问题的研究可追溯一个世纪,列为特殊教育的对象的研究从60年代开始,我国真正引起重视是在1978年之后。 一、学习困难生的名称 1.国内称差生、学习差生、成绩差生、学习困难生、后进生。 2.美国称为学习无能者。 二、学习困难生的界定 由于西方国家视其为生理、病理现象,我国和前苏联则视 之为教育和社会历史现象,故定义未能统一。 1.美国定义:学习无能是指在获取与运用听、说、读、 写、推理或数理化等学习能力上表现出重大困难的一群不 同性质学习异常者的通称。 2.日本定义:学习成绩显著低下的孩子称为学习上的后 进生。

3.我国定义:学业不良学生是学业成绩在一门课或两门 课以上显著落后于一般水平的正常学生,他们不包括弱智、身体残疾和情绪困扰的孩子。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向述评 1、不同心理学流派的不同看法 心理学产生以来,学派纷呈,形成许多相关理论,对人的 心理与行为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解决方法,其中 主要的一些理论有: 行为主义最主要的理论假设是: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 有决定作用。人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行为(包括外显行为及其 伴随的心身反应)都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许多不良的生 活习惯或行为可能会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并且固定下来,但 也可以通过对行为学习的各环节进行干预,从而矫正问题 行为。因此,对于学习困难生,我们可以从小学甚至更早 的“错误的习得性行为”中寻找原因,并通过行为训练纠正 错误的学习习惯。 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人的早期生活经验对人格发展有重要 的影响,无意识中幼年时期的心理冲突或心理防御的失败 (如童年时期不愉快的经历、心理上的创伤等)在一定条件下 (如环境刺激、环境变化等)转化为各种身心与行为问题。精 神分析理论注重帮助求助者通过“自由联想”等内省方法, 将压抑在无意识中的各种心理冲突,主要是幼年时期的精

《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 1、为学校优质教育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实现实践性突破。 2、为学困生的转化提供成功经验,实现前瞻性突破。 3、为学校的研究性管理、教学、学习提供全新的理念和理论支持,实现革命性突破。 课题的界定《普通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研究》,就外延而言,类别是普通,学段为高中,对象为学困生。1、“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y)的涵义,在西方发达国家属于特殊教育对象,其鉴定为排除了由情绪、动机、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导致的学业落后。而国内的研究主要是以学习成绩为鉴定标准,它包括了各种原因,因而外延比前者大。“学困生”在国内的研究中,不同时期、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学习不良学生、学习质量差的学生、双差生、差生、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缓慢学生、“难教儿童”、学习失能儿童等。本课题组假定“学习困难”(亦称“学业不良”),是指学生在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中,由学习问题引起的、较为持久的适应不良(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学困”是相对的、可变化的。“学困”的鉴定具有直观性和综合性的特性。2、“学困”的成因。本课题组主要从个体心理因素、个体生理因素、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来研究。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个体心理因素有,智力、注意力集中能力、成就动机等;生理因素有:生理缺陷、体力衰弱或智力不足;学校教育因素有:早期教育阶段未得到应有的发展等等。3、“学困”转化的对策。是指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或发挥其特长带动相关学科发展的策略和方法。八、本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步骤、措施、预期达到的目标 ㈠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辅助研究方法:调查法、观察法、案例法、比较法、文献法、教育实验法、教育测量法等。并将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测查、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 ㈡课题研究的途径 本课题研究的途径是: ⑴以课堂教学为普通高中学困生转化的主渠道。 ⑵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教育实践活动。 ⑶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联系和相互配合。 ⑷实行普职沟通。 ㈢研究的步骤 1、研究周期:三年。2004年9月-2007年8月。 2、研究对象泸州石油中学2007级、2008级、2009级高中学生中的学困生。 3、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⑴2004年1月制订方案,组织宣传,前期准备。2004年4月申请立项。⑵2004年4月-2005年7月。确定第一批参研班级开始研究,主要工作:①理论学习,师资培训;②建立阅览室,做好宣传,落实分工;③选取一些班级为实验班,开设学法指导课,保存好资料;④结合本校实际,确定适合各级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子课题,并制定方案完成好子课题研究。⑶05年8月-2006年8月第一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策 略的研究 摘要:在国家“双减”政策推动下,我校课后服务和五项管理系列教育举措 陆续落实,教育生态渐趋好转,家长焦虑情绪有所减轻,学生课外生活精彩纷呈。然而,学困生问题在现实教育教学活动中日益突出,迫使我们必须深思,“双减”背景下应怎样做学困生转化工作?本文从语文学困生的特点为出发点,对初中语 文学困生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分析,并着重从因材施教,兴趣激发,作业 布置和情感教育等四个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困生转化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学困生的转化;因材施教;情感教育;分层教学 前言:素质教育理念提倡用教育来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求,初中语文教 学如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提高学困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困生的学习信心和主 动性,成为了初中语文教育方面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对此,初中语文教师需 要认识到学困生的特征和产生的原因,秉持教育公平性的基本原则,运用差异化,层次性,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一、初中语文学困生的特征 初中语文学困生普遍存在着以下特点:(1)语文基础薄弱,技能水平较低,表现为书写不标准,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学习习惯较差;(2)没有较好的语文 学习策略,课前缺乏实效性,课上听得不够认真,课下做作业效果差以及复习巩 固意识薄弱;(3)创新思维有限,无法主动参与课堂问答,对生活,社会现象 缺乏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 二、初中语文教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强调因材施教,运用分层化的教学方式

初中语文教学要想实现学困生的转化,就必须先排除主观因素给学生学习带 来的不利影响。因此,本文提出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采用分层化教学方式,给 学困生一个可以理解,接受的教学内容和可以完成的教学任务,让他们在语文学 习中得到成就感,满足感,逐渐破除学困生“自以为升学考试没有希望”的误区,并通过培养学困生的学习自信,为其转化打下基础。 例如,当教学生学习《黄鹤楼》这一章时,当老师向学生解释这篇文章的知 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先预览文章的内容,这是关于古代诗歌的学习,因此,在 课堂上,学生将不可避免地遇到不可理解的知识内容,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 结合一些教学方法,逐字逐句地解释古代诗歌的内容,诗人采用场景中的情感写 作技巧,表达诗人无尽的烦恼,在中国课堂教学中,老师也可以通过提问来集中 学习能量,通过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从而表扬和鼓励他们,哪首诗表达了人 们的感情,哪首诗以风景而闻名,什么诗表达了游子的悲伤情绪,学习困难的学 生可以在课堂上回答这些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困生的倾听能力 倾听,是初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重点学习能力。为了解决初中语文学困生 学习策略差这一问题,本文提出教师应从最基本的倾听能力出发,让学困生上课 认真倾听,积极吸收知识。针对学困生,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 他们的倾听技巧,帮助他们在聆听中提炼出有利于自己学习的信息,又要讲究聆 听的艺术性,让学困生听得懂“弦外之音”,并通过领会老师所讲情感内涵而得 到心灵启迪。 以《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教学为例,作者在导入环节放了一段与济南冬天 有关的录像,用直观形象的教学资源,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下篇围绕课文第2自然段,让同学们在柔和舒缓的乐曲声中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古雅的老城,依山傍水,风景宜人,正普天之下晒太阳,暖洋洋的阳光洒满 老城的每一个角落,这时老城正静静地沉睡,只待春风把它吹醒。诗意语言给学 生铺就一条通向课文情境的情感道路,即便学困生阅读理解能力受限,但他们依 然可以在视听一体化教学环境下,在脑海中建构起一幅“理想境界”图景,并通

学困生的转化论文

学困生的转化论文 学困生的转化论文 学困生指的是在学习方面仍有不足的同学,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学困生的转化论文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学困生的转化论文一 摘要:小学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学困生”也是小学中较为常见的现象。教师要结合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转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学困生”;转化 一、小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小学学生学习开展的基础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其知识学习的开始。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学习没有形成完整的认识,从幼儿园到小学教学的转变,使学生在很多情况下无法接受具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从而产生一些厌学的心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积累的问题逐渐增多,其学习和思维都没法跟随教师的步伐,使其产生一种自卑心理,最终成为“学困生”。 从客观的角度讲,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是“学困生”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一些小学生的父母对于儿童的`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对孩子的学习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引导;而学校的教学中,教师未能做到因材施教,也没有兼顾全体学生,使得学困生学习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指引,使其学习积极性受挫,成为“学困生”。 二、小学班主任对“学困生”的转化 小学班主任承担着学生日常管理和引导等的任务,在“学困生”转化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并给予充分的关注,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要注意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方式,在与学困生的交流中,给予充分的尊重,能够以一种平等的方式与学生交

小学数学高年级“学困生”转化方法的研究

小学数学高年级“学困生”转化方法的 研究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目标是针对全体学生,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尊重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数学学困生,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转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学困生”;转化方法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基础教育中非常关键的课程,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的智力发展,还可以促进小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提高。但是由于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还是有一些学困生的出现,大大降低了教师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一、学困生的含义 英国的医生摩根最早提出了学困生这一概念,随后对学困生的定义已经多达百种,但尚未有统一定论。有学者曾提出,学困生是具备正常智力,但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没有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又或者由于社会、家庭等环境因素的不良影响,导致学生学习的效果不佳,学习效率低,无法达到预期要求。但无论智力正常与否,都有可能是学困生,教师都应该充分关注,予以帮助。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首先,学习目的不明确。如今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目标不够明确,在学习方面缺乏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自己的学习目的和学习目标都不够明显,有的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为了应付教师而学习,不是发自内心地想要学习,学习非常被动,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厌烦心理;有的学生甚至在作业的过程中抄袭,对数学这一学科不够重视,对自己的学习目 标和目的都不明确,这也是如今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其次,学习方法 不得当。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没有掌握良好的数学学习策略。学 生靠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英语,无疑不利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最后,教师忽 略对学生学习习惯、方法、策略的指导和培养。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大都采 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以学习成绩为目的,以教学而教 学为方式,对学生进行生硬的知识灌输。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地理课堂更加枯燥 无味,让同学们对地理知识更不感兴趣。 三、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教育途径 3.1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主 学习兴趣不高是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原 因有很多,包括难以感知数学的魅力、课堂枯燥、学生学习能力不足等,所以针 对这类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指导的时候,还需要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生活性的内容,为学困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拉近学生与数 学之间的距离,学生更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学习兴趣也会随之提升。同时教 师还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将抽象的知识点用更加具体的方式 展示出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例如,在“认识人民币”相关知识教学中,为了让学困生更快地认识人民币,掌握人民币的使用和数 额转化,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不同数额的人民币,然后选择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场景,为学生营造一个常见的购物场景,让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购买者,通过这种方式,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困生也能更好地理解人民币的使用方式,学 习能力随之提升。 3.2强化教育情感,增强学困生自信心 数学教育强调逻辑性和连贯性,但是教学实践表明很多学生缺少良好的学习 习惯,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也不愿意与老师进行沟通,从而导致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转化的策略研究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有效转 化的策略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发展过程中双减政策的有效提出,很多初中教 师纷纷开始结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对于农村 初中生来说,他们在进行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其自我认知意识和数学思维能力 更加薄弱,并且由于学生的思考能力存在差异,使得整个班级产生了两极分化的 现象,而学困生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对农村初中生数学 学困生进行有效的转化将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关键词:双减背景;农村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 引言:近年来,很多农村教师开始着手于引导学困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运用,帮助他们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激情,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快乐。但是在当下 的农村教学中可以发现很多教师对学困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和认知需求并不是很了解,因此在对其进行引导转化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会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导 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认知意识普遍不高。所以,为了有效的改善这种状况, 提升学困生转化效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融合双减政策内容开始从多个方 面多个角度来进行问题的思考,并让学生将自身对知识的见解进行表达,让学生 在知识的运用中提升自身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从而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 一、采用实践教学激发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 实践是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检验的最佳方式,也是激发学困生对数学知识进 行学习的有效途径。在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往 往都是依据教材内容来进行讲解教学,并鼓励学生进行多学多练,从而对数学知 识进行掌握。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一旦这些问题无法有效的及时解决,那么学困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将会快速的降低,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 略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课题研究报告 王萌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培养多层次、全方位、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事业的人才,要使每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发展,这就要求基础教育必须面向每一位学生,为全体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谐、全面发展提供均等、充分的机会和条件,这也要求全社会以至每一个家庭都要重视孩子的教育,尤其是重视英语教育。 当前,全国各地的英语教学水平有较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忱、英语运用能力也有很大提高。但是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被单纯应试教育的观念所困惑,一味地追求升学率,使高中英语学困生面大、面广的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事实:每个学校、班级、学期,英语差生的数量往往比其他学科多些,

两极分化的速度比其他学科快些,且年级越高,差生比例越大。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尤其明显。这批学困生的转化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英语教师。不少英语教师曾对此做过分析和探讨,希望找到症结所在。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却是大部分教师对英语学困生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只要他们不扰乱课堂纪律,对他们各项未达标的作业等情况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对那些个别扰乱课堂纪律的,则“请出”教室。更有甚者,为了追求班级成绩在年级的排名地位,还动员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考试那几天请假。这些做法极其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完全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因此,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问题研究迫在眉睫。笔者正是基于这一事实考虑,选取“高中英语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转化策略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期望能够为解决高中英语学困生问题添砖加瓦。 本课题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长远意义。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转化学困生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