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SX-7-02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混合运算复习课(2)导学案

SX-7-02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混合运算复习课(2)导学案

SX-7-02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混合运算复习课(2)导学案
SX-7-02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混合运算复习课(2)导学案

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复习课(2)导学案设计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导学案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 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七年级数学组------宋淑敏 【学习目标】 1、说出运算的先后顺序,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 的混合运算。 2、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难点: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知识点回顾: 1.我们学过有理数的哪些运算? 2.当有多种运算参与时应该如何进行? 3.你知道哪些有理数运算的简便方法? 2.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有理数的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二、自主学习 目标: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并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内容:课本P65—66页 方法:1、完成P65页引例,看例1例2 2、着把P66也“做一做”完成。 时间:10分钟 检测题:(1)-8+4÷(-2); (2)6-(-12)÷(-3); (3)3·(-4)+(-28)÷7;(4)(-7)(-5)-90÷(-15) (7)1÷(-1)+0÷4-(-4)(-1);(8)18+32÷(-2)3-(-4)2×5. 三、探究环节 (一)合作交流: 自学后你有哪些问题? (二)提问展示: 例1中哪儿最容易出错?如何避免? (三)点评精讲:例4计算 (-2)2-(-52)×(-1)5+87÷(-3)×(-1)4. 审题:(1)存在哪几级运算? (2)运算顺序如何确定? 解:(-2)2-(-52)×(-1)5+87÷(-3)×(-1)4 =4-(-25)×(-1)+87÷(-3)×1(先乘方) =4-25-29(再乘除) =-50.(最后相加) 注意:(-2)2=4,-52=-25,(-1)5=-1,(-1)4=1. 四、练习 计算: (1)-9+5×(-6)-(-4)2÷(-8); (2)2×(-3)3-4×(-3)+15. 3.在带有括号的运算中,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五、拓展

有理数乘除法知识点与练习

有理数乘除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2.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3.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 4.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运算; 教学重点: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乘法的符号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有理数除法法则. 教学难点: 积的符号的确定.商的符号的确定. 知识点: 1·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几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法则: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几个有理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注意:第一个因数是负数时,可省略括号. 3·乘法交换律:abc=cab=bca 乘法结合律:a(bc)d=a(bcd)=…… 分配律:a(b+c+d+…+m)=ab+ac+ad+…+am 4·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即ab=1,那么a和b互为倒数; 倒数也可以看成是把分子分母的位置颠倒过来. 5·有理数的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0不能做除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都得0. 例题: 8+5×(-4);? (-3)×(-7)-9×(-6).

(-23)×(-48)×216×0×(-2) (-27)÷3 20÷7÷(-20)÷3 练习题:有理数乘法 1.下列算式中,积为正数的是( ) A .(-2)×(+2 1) B .(-6)×(-2) C .0×(-1) D .(+5)×(-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异号两数相乘,取绝对值较大的因数的符号 B .同号两数相乘,符号不变 C .两数相乘,如果积为负数,那么这两个因数异号 D .两数相乘,如果积为正数,那么这两个因数都是正数 3.计算(-221)×(-33 1)×(-1)的结果是( ) A .-661 B .-551 C .-831 D .56 5 4.如果ab =0,那么一定有( ) A .a =b =0 B .a =0 C .a ,b 至少有一个为0 D .a ,b 最多有一个为0 5.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 A .-5×(-4)×(-2)×(-2)=5×4×2×2=80 B .12×(-5)=-50 C .(-9)×5×(-4)×0=9×5×4=180 D .(-36)×(-1)=-36 6.(1)(-3)×(-)=_______; (2)(-521)×(33 1)=_______; (3)-×=_______; (4)(+32)×(-)×0×(-93 1)=______ 7.绝对值大于1,小于4的所有整数的积是______。 8.绝对值不大于5的所有负整数的积是______。

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基础试题(含答案)

数 学 练 习(一) 〔有理数加减法运算练习〕 一、加减法法则、运算律的复习。 A .△同号两数相加,取___相同的符号_______________,并把__绝对值相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9) 2、85+(+15) -12 100 3、(–36 1)+(–33 2) 4、(–3.5)+(–5 3 2) -66 5 -96 1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_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用________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互为__________________的两个数相加得0。 1、(–45) +(+23) 2、(–1.35)+6.35 5 -22 3、41 2+(–2.25) 4、(–9)+7 -2 △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___这个数__________。 1、(–9)+ 0=___-9___________; 2、0 +(+15)=____15_________。 B .加法交换律:a + b = ____b+a_______ 加法结合律:(a + b) + c = ____a+(b+c)___________ 1、(–1.76)+(–19.15)+ (–8.24) 2、23+(–17)+(+7)+(–13) -29.15 0 3、(+ 341)+(–253)+ 543+(–852) 4、52+112+(–5 2 ) -2 11 2 C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__正数___来进行,转化的“桥梁”是____(正号可以省略)或是(有理数减法法 则)。 _____。

初一数学有理数乘除法练习题

4、一个有理数与其相反数的积( ) 1.4.1有理数乘法(1) 随堂检测 1、填空: (1) 5 X( -4) = —; ( 2)(-6 )X 4= —; ( 3) 4 3 1 (4) (-5 ) X 0 = —; (5) - ( 3) ___________ ; (6)(-) 9 2 6 1 (7)(-3 )X (-) 3 2、填空: (1) _______________ -7的倒数是 _______ ,它的相反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绝对值是. 2 (2) 2-的倒数是 ______ ,-2.5的倒数是 ________ ; 5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计算: 7 2 (2) (-6) X 5 X ( ^)-; 5 8 (3 )(-4 )X 7 X(-1 )X( -0.25 );( 4)(存亦( 1 - 4 X.7 5 (1) (2) 4 X \7

A 、符号必定为正 B 、符号必定为负 C 、一定不大于零 D 、一定不小于 零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典例分析 1 4 计算(3—) ( 2_) 4 5 分析:在运算过程中常出现以下两种错误: ①确定积得符号时,常常与加法法则 ②把乘法法则和加法法则混淆,错误地写成 1 4 14 1 (3—) (2—) ( 3) ( 2)(——)6-。为了避免类似的错误,需先把假分数 4 5 4 5 5 化成带分数,然后再按照乘法法则进行运算。 课下作业 拓展提高 2 1、-的倒数的相反数是 ________ 3 2、已知两个有理数a,b ,如果ab v 0,且a+b v 0,那么( A 、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B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 C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同号 D 、1和-1互为负倒数 中的和的符号规律相互混淆,错误地写成 1 4 13 (迄)(气)(匸) 14 (孑 91 10 ; 13 14 9 1 4 5 10 1 4 解: ( 3_) ( 2_) 4 5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练习题40道(带答案)(2)(最新整理)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专题训练 1. 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 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 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 1 + (- 2) + 4 + (- 1 ) + (- 1) 2 3 5 2 3 2、(-81) ÷ (-2.25) ?(- 4 ) ÷16 9 3、11+ (-22) - 3?(-11) 4、(+12) ?(- 3) -15?(- 1 1 ) 4 5 5、- 3 ?[-32 ?(- 2 )2 - 2] 2 3 6、 0 - 23 ÷ (-4)3 - 1 8 7、12 ÷[(- 1 )2 - 1 )] 8、[(-2)2 ? (-3)]? 1 2 2 12 9、[(-0.5)2 - 2 ] ? (-62 ) 10、| - 5 | ?(- 3 )3 ÷ 3 2 3 14 7 14

1 ) 1 ) 11、—22—(—2)2—23+(—2)3 12、-62 ?(- 1 2 - (-3)2 ÷ (- 1 3 ?(-3) 2 2 13、-(-1)1997 - (1- 0.5) ? 1 ÷ (- 1 ) 14、(-1)3 - (- 1 ? 4 + (-3)3 ÷[(-2)5 + 5] 3 12 8 ) 2 17 15、-10 + 8÷(-2 )2 -(-4 )×(-3 ) 16、-49 + 2×(-3 )2 1 + (-6 )÷(- ) 9 4 1 2 2 1 2 3 1 17、-1 + ( 1-0.5 )× ×[2×(-3) ] 18、(-2) -2×[(- ) -3× ]÷ . 3 2 4 5 19、5 ? (-6) - (-4)2 ÷ (-8) 20、(- 3)2 + (- 2 + 1) ? 0 4 3

有理数的乘除法一对一辅导讲义

课 题 有理数的乘除法 授课日期及时段 教学目的 1、掌握有理数的乘法; 2、掌握有理数的除法; 3、掌握有理数的乘除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一、日校问题解决 二、知识点梳理 1、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3)多个有理数相乘: a :只要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 b :几个不为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0的个数决定,当0的个数为奇数,则积为负, 当0的个数为偶数,则积为正。 2、乘法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2)乘法结合律;(3)乘法分配律。 3、有理数除法法则: (1)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符号确定: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3)0除以任何一个非零数,等于0;0不能作除数! 三、典型例题 例1、计算:(1) =-?-)95()53( (2)=-?)733(1542 (3))3 1()53(310-?-??- 变式1:(1)()()3275-?-?-? (2)5411511654???? ?-??- ? ????? 例2、用简便的方法计算:

(1) 1135 () 26812 -+-+×(-24)(2)99 8 9 ×(- 9 10 ) 变式2: (1)() 3.1435.2 6.2823.3 1.5736.4 -?+?--? (2)) 25 .0 ( )7 ( )8 ( )5 (- ? - ? - ? - (3)-13×2 3 × 2 7 + 1 3 ×(-13)- 5 7 × 例3、计算1987×× 例4、计算(1)(-24)÷(-6)(2)()÷ 3 3 52 (3)( 1 30 -)÷( 2112 ) 31065 -+- 变式3: (1) 63 9991 77 ?? ÷- ? ?? (2))5 ( 7 5 45+ ÷ -(3)) 6 1 1 ( ) 42 7 1 5.3 3 1 2(- ÷ - - 例5、计算6515 17 ÷(- 123 )(17) 1317 +-÷(- 12 ) 13

初一数学有理数乘除法练习题

1.4.1有理数乘法(1) 随堂检测 1、 填空: (1)5×(-4)= ___;(2)(-6)×4= ___;(3)(-7)×(-1)= ___; (4)(-5)×0 =___; (5)=-?)23(94___;(6)=-?-)3 2()61( ___; (7)(-3)×=-)3 1( 2、填空: (1)-7的倒数是___,它的相反数是___,它的绝对值是___; (2)5 22-的倒数是___,的倒数是___; (3)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___。 3、计算: (1))32()109(45)2(-?-??-; (2)(-6)×5×7 2)67(?-; (3)(-4)×7×(-1)×();(4)41)23(158)245(?-??- 4、一个有理数与其相反数的积( ) A 、符号必定为正 B 、符号必定为负 C 、一定不大于零 D 、一定不小于零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B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 C 、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同号 D 、1和-1互为负倒数 拓展提高 1、3 2- 的倒数的相反数是___。

2、已知两个有理数a,b ,如果ab <0,且a+b <0,那么( ) A 、a >0,b >0 B 、a <0,b >0 C 、a,b 异号 D 、a,b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较大 3、计算: (1))5(252449 -?; (2)12 5)5.2()2.7()8(?-?-?-; (3)6.190)1.8(8.7-??-?-; (4))251(4)5(25.0- ??-?--。 4、计算:(1))8141121()8(+-?-; (2))48()6143361121(-?-+--。 5、计算:(1))543()411(-?- (2)34.07 5)13(317234.03213?--?+?-?- 6、已知,032=-++y x 求xy y x 43 5212+--的值。

1.5.1(2)含有乘方的有理数五则混合运算导学案

有理数的乘方 第17学时 复习导入: 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 2、加入乘方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如何? 学习目标: 1、熟练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及时纠正运算中的错误,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一、自学指导: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1)先 ,再 ,最后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先做 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方法规律: (1)有理数运算分三级运算,加减法是第一级运算,乘除法是第二级运算,乘方和开方(以后学习)是第 级运算。 运算顺序是:先算高级运算,再算 运算;同级运算,再按从左至右的顺序运算。 (2)在运算过程中注意运算律的运用 完成P 43例3及P 44的练习 二、答疑解惑 1、计算: (1)3114(2)11(2)425??-----????×÷÷ (2)2233311(12)674??--+-???? ÷×(-) (3)3232333519143()2 (1)()()251949252 ?--??-+?-(-) 2、观察下面行数: ① -3,9,-27,81,-243,729,… ② 0,12,-24,84,-240,732,… ③ -1,3,-9,27,-81,243,… (1)第①行数有什么规律? (2)第②行数与第①行数有什么关系? (3)第③行数与第①行数有什么关系?

(4)取每行数的第10个数,计算这三个数的和 三、当堂训练: 1、计算: 2233 11233(3)3()2??-----??×÷÷ 2、20092010(0.25)4× 3、x 、y 为有理数,且212(3)0x y -++=,求2232x xy y -+的值; 4、一根1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剪去 12,第二次剪去剩下的12,如此剪下去,第六次后剩下的绳子还有1厘米长吗?为什么? 【盘点收获】 1.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内容? 2. 你还有哪些收获? 3.你还有什么疑问? 四、课后检测 已知22(1)0-+-=ab b 试求 1111(1)(1)(2)(2)(3)(3)+++++++++ab a b a b a b 的值 【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43页练习题 选做题:课本第47页习题1.5第3题

有理数的乘除法(知识点、例题、练习)

第一章有理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一、知识考点 知识点1【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 (3)多个有理数相乘: 、 a:只要有一个因数为 0,则积为 0。 b:几个不为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则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则积为正。(奇负偶正) 2、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即ab = ba ;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 积不变,即(ab)c=a(bc); / (3)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这个数分别同两个数相乘,

再把积相加,即a(b + c) = ab + bc 或a(b ?c) = ab ?ac 。 3、倒数 (1)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 ;若ab=1,则a、b互为倒数(3)若a≠0,那么a的倒数是1 a | 相关题型:【例题 1】、【例题 2】、【例题 3】 知识点2【有理数的除法】 1、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b≠0) a÷b=a·1 b 2、确定符号: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3、0 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 0。(0 不能作除数) 相关题型:【例题 4】

知识点3【乘除混合运算】 乘除混合运算方法:先把乘除混合运算转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结果相关题型:【例题 5】 < 知识点4【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有时也可以用简便算法. 相关题型:【例题 6】 二、例题与解题思路汇总 。 【例题 1】(1)(-5)×(-3)(2)(-7)×4 〖解析〗考察对有理数乘除法计算规则的探究,由此可推理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规则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答案〗(1)(-5)×(-3) (两个乘数同号) 解:原式=+(5×3)(积取+号,把绝对值相乘) =15

有理数运算复习课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运算》复习课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是青岛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有理数的运算》的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章内容是第2章《有理数》的继续,在第一二学段学过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基础上,由于数系的扩充,当参与运算的数有负有理数时,需要建立相应的新的法则。新的法则必须使对于参与运算的数都是算术数时,原有的运算法则仍然成立,并且算术数原有的运算律、运算顺序,在有理数范围内仍都适用。因此,有理数运算是算术数的运算的延伸和发展。有理数运算是后继学习的重要基础,今后将要学习的实数运算、整式运算、分式运算、二次根式运算以及解方程(组),解不等式和函数等内容,都离不开有理数运算。不仅如此,它还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必备知识。因此,本章内容在数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本章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 (1)数形结合思想。本章为数与形的转换提供了一个基本支撑点——数轴。利用数轴理解有理数加法,乘法的意义,掌握运算法则。 (2)分类讨论的思想。本章中关于含字母题的分类,就利用了这一思想。 (3)对立统一思想。由于本章引入了负数、相反数和倒数的概念,使加与减、乘与除统一起来,在小学数学中,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都是对立的,现在则不同了,所以,在这一章中,特别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思想方法的教育。 (4)转化的思想。本章中,通过“绝对值”的概念和符号法则,把有理数的运算转化为非负有理数(即小学学过的算术)的运算来解决,这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它的引入不仅解决了有理数的运算问题,而且对进一步学习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有小学算术数运算的基础,而且已经学习了第三章有理数的运算,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有理数混合运算及运算律的的理解还不系统,部分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困难。所以在复习中先通过简单的计算巩固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引导学生将知识梳理、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然后将重点放在复习有理数混合运算及运算律上,把非负有理数的运算与有理数的运算协调起来。 三、课标要求 1.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 2.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3.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复习目标 1.通过前置热身,巩固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及内在联系。 2.通过知识梳理,形成有理数运算完整的知识体系。 3.通过例题和纠错练习,熟练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培养认真解题、规范书写的良好数学品质;体会有理数运算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灵活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2.6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 能力目标:经历有理数混合运算过程,培养探索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个人见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有理数混合运算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快速抢答 2.引例: ) 3 1 5 ( 3 1 5- +2)5 (-

一圆形花坛的半径为3m ,中间雕塑的底面是边长为1.2m 的正方形。你能用算式表示该花坛的关际种花面积吗?这个算式有哪几种运算?应怎样计算?这个花坛的实际种化面积是多少? [生]列出算式3.14×32-1.22 包括:乘方、乘、减三种运算 [师]原式=3.14×9-1.44 =28.26-1.44=26.82(m 2) [师]请同学们说说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法则 (生相互补充、师归纳)并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有理数混合运算需要遵循怎样的规律? 由上面的探讨,得出:一般地,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是: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有括号,先进行括号里的运算。 练习一:说出下列算式的运算顺序,并给出解答。 2)3(2)1( -?)3 2()3(2)2(2-÷-?)32()3(22)3(2-÷-?-)3231()3(22)4(2 -÷-?-

2、例题与练习: 例1计算: (1)(-6)2 ×(23 - 12 )-23; (2)56 ÷23 - 13 ×(-6)2+32 解:(1)(-6)2 ×(23 -12 )-23=36×16 -8=6-8=-2。 (2)56 ÷23-13 ×(-6)2+32 =56 ×32 -13 ×36+9。 =54 -12+9=-74 练习二:1.计算(课本P55课内练习1) 2. (生口答)下列计算错在哪里?应如何改正?(课本P55课内练习2) (1)74-22÷70=70÷70=1 (2)(-112 )2-23=114 -6 = -434

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点汇总

?????????有理数?????)3,2,1:()3,2,1:( 如负整数如正整数整数)0(零?????----)8.4,3.2,31,21:( 如负分数分数)8.3,3.5,31,21:( 如正分数有理数及其运算知识点汇总 1、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 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不能说数轴上所有的点都表示有理数) 4、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5、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侧,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数轴上两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在原点的右边,负数在原点的左边。 6、绝对值的定义: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7、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数;0的绝对值是0。 ?????<-=>)0()0(0)0(||a a a a a a 或 ???<-≥)0()0(||a a a a a 8、绝对值的性质:除0外,绝对值为一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除0外)的绝对值相等; 任何数的绝对值总是非负数,即|a|≥0 9、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的步骤如下: ①先求出两个数负数的绝对值; ②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 ③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做出正确的判断。 10、绝对值的性质: ①对任何有理数a ,都有|a|≥0 ②若|a|=0,则|a|=0,反之亦然 ③若|a|=b ,则a=±b ④对任何有理数a,都有|a|=|-a| 11、有理数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 用较大数的绝对值减去较小数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2、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0 -1 -2 -3 1 2 3 越来越大

人教版(新)1.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导学案

1.5.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按有理数运算顺序进行混合运算; 3.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学习重点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学习难点 准确地掌握有理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中的符号问题 一.自主学习 1.计算(五分钟练习): (1)+17+20 (2)-31-(-16) (3)(-3)×(-8) (4)(-616)÷(-28); (5)2 3- (6)()23 32-+ 二、互动导学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若在一个算式里,含有以上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顺序进行运算? 探点一: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 在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同一级运算中,按照式子的顺序从左向右依次进行. 审题:(1)运算顺序如何?(2)符号如何? 计算:1.(-38)-(-24)-(+65) (2)-2.5×(-4.8)×(-0.09)÷(-0.27); 2.在没有括号的不同级运算中,先算 ,再算乘除,最后算 . 计算(-2)2-(-52)×(-1)5+87÷(-3)×(-1)4 . 审题:(1)存在哪几级运算? (2)运算顺序如何确定? 解: (-2)2-(-52)×(-1)5+87÷(-3)×(-1)4 = (先乘方) = (再乘除) = .(最后相加) 计算:(1)(-3)×(-5)2 ; (2) 2 332-942-?? ? ???+ (3)(-3)2 -(-6); (4)()()3-2--2-2 2? 3.在带有括号的运算中,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最后算大括号.

计算:(1)()?? ? ?????? ??÷43- -4-43 (2)4521-3153÷??? ??? 探点二:利用运算律简便运算 计算:(1)()?? ??????? ??+?95-32-3-2 (2)()()233-61-561 -2-?? (3)??? ??÷??? ??+247-121185-47 (4)() ??? ??++?+3713 10 -852-3 三、小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规律. 1.先 ,再 ,最后 ; 2.同级运算从 到 按顺序运算; 3.若有括号,先小再中最后大,依次计算. 四、布置作业:课本47页第3题 五、课堂小测 1、下列运算顺序是否正确: ①63-3 133-31 3=÷=?? ? ??÷ ②()214-241-24=÷÷=÷ ③()36-23-23-2 2=?=? ④51555 15=÷=?÷ 2、计算 (1)()?? ? ?????? ??+?85-43-4-2 (2)()()()3653-2317-++++ (3)()16-38--41281-÷??? ??÷ (4)()()()[] ()?? ? ??÷+?+21-4--22-5-1-2 32008 (5)()()()5 4 3 21--1-3--2-? (6)??? ?????? ? ?98-811-214-412 六、教学反思:

14有理数的乘除法辅导资料(含答案)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第四课时 本节主要讲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通过水库水位的变化,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列算式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使他们自己发现,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真正的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乘法与除法互为逆运算,这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适用。本节给了一些算式,旨在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从商的符号及其绝对值与被除数和除数的关系,可归纳出有理数的除法法则。然后又给出倒数的定义,进而将有理数的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 一.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运用和运用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进行简单的运算 这是本节的重点知识.如【典例引路】中例1,,【当堂检测】中第4题,【课时作业】中第9题。 二.运算中符号的选择,倒数的求法 这是本节的难点.如【基础练习】中第4题,【当堂检测】中第4题,【课时作业】中第14题。 三.易错题目 易错点仍然是结果的符号问题,需要学生特别注意。【课时作业】中第19题。 知识点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得0. 乘积是1的两数互为倒数. 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乘法交换律:ab=ba;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乘法结合律:abc=(ab)c=a(bc).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这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乘法分配律:a(b+c)=ab+ac;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个时,积为正数; 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个时,积为负数. 知识点2.有理数的除法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式子表达为:a ÷b=a ×b 1 (b 为不等于0的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一个数同不为0的数相除,仍得0. 针对性练习:1.填空: (1)- 67×7 6 ___________; (2)(-1.25)×(-8)=_____________; (3)(-126.8)×0=___________; (4)(-25.9)×(-1)=______________. (5)(-5)×__________=-35; (6)(- 73)×____________=7 3. 【解析】两个有理数相乘,我们根据法则先来确定乘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在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除了要熟练掌握乘法法则之外,还应当注意以下两点:1.一个数乘以1等于它本身,一个数乘以-1等于它的相反数.2.两个相反数的和与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结果,不要混淆. 【答案】(1)-1 (2)1 (3)0 (4)25.9 (5)-35(6)73 类型之一:巧用运算律简化计算型 例1.(1)(-6)×[ 32+(-21)]=(-6)×32+(-6)×(-21) (2)[29×(-65)]×(-12)=29×[(-6 5 )×(-12)] 【解析】本题运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来计算,过程会比较简单。 【解答】(1)2 1(6)[()]32-?+-21 (6)(6)()32 =-? +-?-431=-+=- (2)5 [29()](12)6?-?-529[()(12)]6 =?-?-2910290=?= 类型之二:结构繁琐型 例2.计算:2 002×20 032 003-2003×20 022 002. 【解析】所乘积位数较多,直接计算较麻烦,两组因数结构相同,应该利用这一特点.

有理数混合运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能熟练进行四步以内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能合理使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实验、操作、探索、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观念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游戏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在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克服困难获得的欢欣。 二、教学重点: 掌握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能熟练进行四步以内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能合理使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四步以内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发现法 教具: 小黑板,扑克牌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例题练习,掌握新知;第三环节:游戏活动,巩固提高;

第四环节:课堂小节;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问题: (1)请同学们回顾学过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法则如何叙述? (2)请同学们观察下列各题,各包含了哪几种运算? 2 (1)18—(-12) -(- 2) X(- 1/3 ); (2)- 42X [- 3/4+(—5/8 )。 学生思考,并举手发言,教师鼓励学生的说法,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以及乘方的混合运算 (通过活动(1)复习回顾小学四则运算法则“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为有理数四则运算的法则的学习铺设台阶;通过活动(2)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课题:有理数的混和运算,并为下一环节的进行提出问题。) 第二环节:例题练习,掌握新知 教师提问:这种运算应该怎么进行? 学生活动: (1)观察、类比、概括有理数混和运算的法则,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 例1计算: 1 2.5 2

有理数的乘除法练习题

一、选择 1.如果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的同侧,那么这两个有理数的积( ) A.一定为正 B.一定为负 C.为零 D. 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 2.若干个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 ) A.由因数的个数决定 B.由正因数的个数决定 C.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 D.由负因数和正因数个数的差为决定 3.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 ) A.(-7)×(-6) B.(-6)+(-4); C.0×(-2)(-3) D.(-7)-(-15) 4.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 A.(-2)×(-3)=6 B. 1 (6)3 2 ?? -?-=- ? ?? C.(-5)×(-2)×(-4)=-40 D.(-3)×(-2)×(-4)=-24 5.若两个有理数的和与它们的积都是正数,则这两个数( ) A.都是正数 B.是符号相同的非零数 C.都是负数 D.都是非负数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负数没有倒数 B.正数的倒数比自身小 C.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D.-1的倒数是-1 7.关于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有相反数 B.0有绝对值 C.0有倒数 D.0是绝对值和相反数都相等的数 8.下列运算结果不一定为负数的是( ) A.异号两数相乘 B.异号两数相除 C.异号两数相加 D.奇数个负因数的乘积 9.下列运算有错误的是( ) A.1 3 ÷(-3)=3×(-3) B. 1 (5)5(2) 2 ?? -÷-=-?- ? ?? C.8-(-2)=8+2 D.2-7=(+2)+(-7) 10.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11 34 22 ???? ---= ? ? ???? ; B.0-2=-2; C. 34 1 43 ?? ?-= ? ?? ; D.(-2)÷(-4)=2 二、填空 1.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正的,那么这两个因数的符号一定______. 2.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负的,那么这两个因数的符号一定_______. 3.奇数个负数相乘,结果的符号是_______. 4.偶数个负数相乘,结果的符号是_______. 5.如果41 0,0 a b >>,那么 a b _____0.

有理数加减法导学案.doc

《1.3有理数的加减法》导学案(三)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的进行有理数加减法混 合运算。 学习的重点、难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把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直 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运算。 知识回顾: 1、回忆有理数加减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一个数同0相加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用字母表示: 2、计算 (—1.5)—(—1.4) —(—3.6) —(+4.3) (—20)+(+3) —(—5) +(—7) 总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1、运用减法法则,将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中的 转化为 ,然后省略 和 ; 2、运用加法 律、加法 律,使运算简便。 当堂练习: 1、计算: (1)(-23)+(+58)+(-17) (2)(-2.8)+(-3.6)+(-1.5) +3.6 (3) 61+(-72)+(-65)+(+7 5) (4) 12+(-8)+11+(-2)+(-12) 2、15℃比5℃高多少?15℃比-5℃高多少? 3、求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1)表示数10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 (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 (3)表示数-1的点与表示数-6的点. 4、列式计算: (1)-13.75比543 少多少? (2)从-1中减去-12 5 与 -87的和,差是多少?

(3)(-2 .4)-(+1.6)-(-7.6)-(-9.4) (4) (-72)-(-28)-22 (5)(-4)-|-7| (6)(5-7 43)-(9-64 1) (7) )312(314)14(23------- 5、桥面比年平均水位高12.5米,年平均水位为1米,现在水位为-3分米。此时桥面距水面的高度为多少米?

有理数——有理数的乘除法知识点整理(打印版)

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1-有理数——有理数的乘除法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1:有理数的乘法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说明:本法则指的是两个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指两个正数或两个负数相乘,乘积必为正数;一个正数与一个负数相乘,乘积必为负数.不要与加法法则混淆. 运算步骤:①确定乘积的符号;②两个数的绝对值相乘确定乘积数值,符号和数值得出结果.例如:1111123236??????-?-=+?= ? ? ??????绝对值相乘 得正同号1111123236?????-=-?=- ? ????? 绝对值相乘得负 异号提示:①第一个负因数可以不带括号,但后面的负因数必须带括号;②在进行乘法运算时,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以便于约分. 2、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广 (1)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2)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则积为0. 说明:①在有理数乘法中,每一个乘数都叫做一个因数;②几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先根据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符号,然后把绝对值相乘;③几个数相乘,如果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 书写的规则:两个以上因数相乘时,若都用字母表示因数,“×”号可以写为“·”或省略.如,a b ?可写成a b 或ab . 3、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用字母表示为:ab 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用字母表示为:()() ab c a bc =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拓展课)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初中数学 / 七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拓展课)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拓展课) ——24点游戏 上课学校:高桥-东陆学校执教者:丁迎华班级:预备2班 地点:预备2班时间:3月16日 一、背景分析: 1.学情分析:考虑到预备班的学生年龄偏小,而且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比较枯燥,特在教学中安排了一节24点游戏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完有理数这一章之后的研究性阅读材料,可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四则运算的速度和心算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运算律、提高四则运算的速度和心算的能力; 2.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合作解决新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运算速度和心算能力; 2.培养合作精神; 3.体会游戏规则的变化其实是由数的范围发生了变化。 三、教学设计: 二期课改的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与学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关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很强,学习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感到非常的枯燥、乏味,学生只是为了学而学,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新教材的编排里,编入了24点游戏一节阅读材料,因此我在上完有理数以后,利用24点游戏,通过与数的计算有关的游戏,学会从生活和游戏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感受数学美,培养喜欢数学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团队合作、参与竞争等能力。 四、教学过程: 1.拿出教具,扑克牌,引出课题。 2.说出24点游戏规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