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 认识米 厘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设计电子教案【龟仙岛】

2020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 认识米 厘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设计电子教案【龟仙岛】

2020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 认识米 厘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设计电子教案【龟仙岛】
2020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 认识米 厘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设计电子教案【龟仙岛】

第2课时认识米厘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3题、第4题。

内容简析

例4 认识米尺和米。指定一名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测量黑板的长度,让学生感受这样的测量很麻烦,体会到测量时应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自然引出米尺。通过观察米尺,知道米尺的特点: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比画米尺,知道1米大约有一庹那么长,逐步形成1米的长度表象。

例5 认识米与厘米的关系。通过观察米尺,数出1米里面有多少个厘米,得出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也可能有学生直接用老师的米尺去量,一下就看出1米长的绳子是100厘米。不管用哪种方法,教师都要注意对测量的方法进行指导,同时注意测量时同学间的相互配合。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体会测量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引入较大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米,认识表示长度单位米的符号“m”。初步建立 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在实际测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理解1米=100厘米。

教法与学法

1.运用动手操作体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通过引导探究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等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通过观察、自主探究、小组研讨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会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比赛导入:

师:同学们对厘米的知识掌握得真好,谁想和老师比赛,一起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

找一名学生和老师同时测量黑板的长度,看谁先测量出黑板的长度。(学生用学生尺测量黑板下沿的长度,老师用米尺测量黑板上沿的长度)

师:你们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为什么老师测量的速度这么快?

学生讨论得出:①老师的尺子长,方便测量;②用厘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太麻烦。师:为了方便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板书课题:认识米厘米和米的关系)

【品析:通过比赛测量长度的情景,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用厘米量较长的物体比较麻烦,感受到学习较大长度单位的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自然引发对新知识的探索,进入学习探索的情景中。】

故事导入:

羊村小学开学了,开学第一天,举行升旗仪式。

喜羊羊:旗杆真高呀,比大树还高。

美羊羊:这根旗杆很高,如果用“厘米”作单位来测量,要量很多次呢!

喜羊羊:那怎么办呀?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量吗?要不要接受更大的挑战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测量的知识。(板书课题:认识米厘米和米的关系)

【品析:通过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的对话引出新的疑惑,探究测量旗杆的长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带着好奇和探究的心理走进新课的学习。】游戏导入:

教师把11厘米长和10厘米长的纸条,分别横着和竖着贴在小黑板上,举起来让学生观察,看哪根纸条长,哪根纸条短。学生一般会认为竖着的纸条长,这时教师可以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这两根纸条究竟哪根长呢?”

学生提出通过测量,得到准确的长度数值,然后进行比较。

教师指名两个学生,到讲台上分别测量,并提供给学生厘米尺和米尺两种测量工具。如果一个学生选用厘米尺,另一个学生选用米尺,通过操作,学生会发现使用米尺测量速度更快。如果两个学生都选择米尺测量,则让他们说出选择米尺的理由。如果两个学生都不选择米尺,教师可提示一个学生使用米尺。

通过测量,学生知道横放的纸条长。

师:常言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是今天我们的眼睛欺骗了我们,要想知道一个东西的长度只凭眼睛看往往是不准确的,需要用尺去量。而对于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使用米尺比较方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认识米厘米和米的关系”。(板书课题)

【品析:笨鸟先飞,老师带领学生课前准备,进行充分的实践活动,把学具操作、数据收集、体会感悟做充分,课上的谈论学习就会水到渠成,从实践中总结出“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培养了生活是数学大课堂的观念,即生活处处有数学。】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在观察中认识米

1.认识米尺。

引导学生看教材第4页例4的场景图。提出问题:我们教室中的黑板有多长呢? 要想知道黑板的长度,就需要借助尺子进行测量。我们采用厘米尺测量,感觉很麻烦。怎么办呢?用米尺测量。

出示米尺。观察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1把米尺,拉直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测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了。请大家拿出各自的厘米尺,跟米尺比一比(课件出示米尺),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数不同,刻度不同)

“米”可用符号“m”表示。(板书:米m)

2.体验1米有多长。

师:1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找身体中的米尺。(小组合作交流)

(1)先张开双臂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再与同桌合作量一量。现在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注意学生身高的差异)

(2)几个脚长大约是1米?

(3)几拃的长大约是1米?

(4)请同学们起立,你知道自己有多高吗?先估一估,再用米尺比一比,在1米的位置做上标记。

学生自己估一估,然后同桌合作用米尺量一量,感受1米到底有多高。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你身边哪些物体长约1米?

学生可以小组合作动手量一量。之后,全班交流。在教室里,可能找到:教室里的日光灯的长度、小黑板左右两边的长度、课桌的长度等。在生活中,花池的宽度、电视的宽度……大约是1米。

小结:测量什么样的物体的长要用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距离。生活中还会用到卷尺测量长度,介绍卷尺。

【品析:通过观察、比画、测量和估计,深化对米的认识,逐步形成1米的实际表象。尤其从自己身上找1米的长度的过程,全体学生参与,反反复复做,反反复复比,这样学生的兴趣越浓厚,感悟就越深刻,1米的表象就越清晰。】

◎顺承例4,延学例5。

1.1厘米到底有多长?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厘米的长度。

2.1米有多长?学生用手示意一下。

3.估测1米有多少厘米。

4.请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米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0有多长。(10厘米) 米尺上一共有几个这样的大格?(10个)

师:米尺上每个大格长10厘米,10个这样的大格就是100厘米。

学生继续观察米尺,数一数米尺上有多少个小格。

米尺上有100个小格,是100厘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品析:通过对1米等于多少厘米的猜想,调动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性,让他们经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这一研究问题的过程,学会有条理地思考,从而进一步深化1米在头脑中的表象。】

◎小组活动用米量。

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用米作单位,你能量一量课桌的高度吗?再量一量黑板

的长度和宽度。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小组合作测量。

小结:量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端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刻度0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直。

【品析:在已经建立1米有多长的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自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应用数学,教师提出质疑。质疑:用米尺测量身高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取立正姿势,脱去鞋袜,摘下帽子,把背挺直,挺胸,目视前方,尺子的刻度0在脚底,尺子放直……

【品析:在这一质疑和解答过程中,学生体验观察、操作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米”,张开双臂比画一下,1米有多长。我们还知道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品,课后同学们可以找一找,量一量。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对米的认识,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正确建立起“米”的表象,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因此在教学“米”的时候,要善于挖掘学生身边的数学资源,如找身边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米,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等,给学生充分的操作时间,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感悟。

不足之处是认识米后,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估一估教室的长和宽等,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技能,加深对米的认识。

我的反思:

认识米厘米和米的关系

米 (m) 1米=100厘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

...............,.通常

..用“米”作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数学教案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5、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6、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7、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米尺、直尺、吸管、卷尺、绳子、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

1、同学们观察过吗?在桌上的线是弯曲的,不过,把线拉紧,它就直了。那么,你知道两手指间的一段可以看成什么吗?(线段)还有什么也都可以看成是线段呢?(直尺、课本的每条边等??) 2、你知道在两点之间如何画一条线段吗?在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呢? 3、设疑激趣谈话:小朋友们,量一量你们的课桌有多长。请2~3个小朋友说出自己选用的工具,有的用拃长量、有的用铅笔盒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试着量一量,提醒小朋友互相帮忙,注意记录结果。(为什么大家说的测量结果的数量不相同呢?) 4、导入课题。

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我们通常用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谈话:除了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还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一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因此,我们的古人在很早就统一了计量单位。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发现的结果。表示厘米的字母是cm,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直尺上有长度单位,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直尺来量。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1cm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有多长。 同学们在自己用的直尺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用手指比划一下1cm大约有多长。 你是怎样看的?引导学生汇报:从0到1是1cm长,从2到3也是1cm长??

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

《课桌有多长》 执教:周蓉蓉 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3、初步学会用尺测量较短的物体,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过程: 一、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 1.故事引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 师:那我要先考考大家,昨天的学习中,你知道古代人们是怎么来进行测量的?人们都是运用身上的手掌、手指、脚掌等身体的某个部位测量长度。 有位裁缝师傅用手给顾客测量了衣服的长度,告诉徒弟长度三拃,就让徒弟去做了,徒弟认认真真地也用自己的手量出三拃做好了衣服,可是顾客穿在身上,却太小了,咦,明明也是三拃呀,怎么会太小呢?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徒弟的手比师父的小。 师:标准不统一可真麻烦,如果有什么就好了。 生:尺! 师:对呀,“尺”这个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和交流带了很多的方便。 二、观察直尺 1.认识各种尺 师:你见到过哪些尺呢? 生:三角尺。 生:直尺。 生:米尺。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尺。(课件出示:卷尺、皮尺、米尺、三角尺、学生尺)这些尺在生活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 2.找出共同点。 师:小朋友们拿出你的直尺,虽然你们的直尺穿着不一样的花衣服,可是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同桌比一比,找找你们直尺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数字。 师:我们把这些数字取名为刻度。 师:你们尺上的数从几到几? 生:0到15。 生:0到18。

生:0到20。 师:看来每把尺上的数字都是从0开始,这里的0是什么意思? 生:小竖线。 师:这些长长短短的小竖线也叫刻度线,对齐0的这条刻度线就是0刻度线,用手指指你直尺上的0刻度线。板书:0刻度线。 师:在我们的直尺上都有这样的字母——cm,知道这里的“cm”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厘米!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cm)。 三、认识1厘米 1.看看1厘米。 师:看到屏幕上,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一大格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课件闪烁1厘米)小朋友你能在自己的尺上指一指1厘米吗? 生在尺上指出1厘米。 师:直尺上除了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一大格是1厘米,还有从哪儿到哪儿也是1厘米? 生:刻度1到刻度2这一大格也是1厘米。 生:刻度2到刻度3这一大格也是1厘米。 生:刻度4到刻度5这一大格也是1厘米。 师:要是直尺无限制地延伸下去,说得完吗?简单一点怎么说? 生:一大格就是1厘米! 师:超级厉害!板书:1大格 1厘米 2.比画1厘米。 师:1厘米到底有多长,咱们用小手来比画比画。每一小段的长度正好都是1厘米,像老师这样用大拇指和食指轻轻拿住它,手指保持不动,再轻轻抽出小棒,瞧,两个手指之间的距离就是1厘米。仔细观察,1厘米怎么样? 生:很短! 师:量比较短的物体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3.想像1厘米 师:记住1厘米的长度了吗?好,松开手,闭上眼睛,你脑子里出现1厘米长的线段了吗?睁开眼睛,再次用两个手指比画你想到的1厘米的长度,然后跟尺上的1厘米比一比,看你比画地准不准。如果不准赶快进行调整。 4.寻找“1厘米” 师:其实我们周围有不少物体的长度跟1厘米是差不多的,对照头脑中的1厘米,你想到了哪个物体的长度大约1厘米? 生:大头钉钉子的长度。 生:铅笔露出的笔芯长度。(课件出示大头钉钉子长1厘米,食指的宽度1厘米)四、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了1厘米的长度,2厘米呢?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

二年级数学上册《米和厘米》知识点汇总(20200607085559)

二年级数学上册《米和厘米》知识点汇总 二、米和厘米 角和直角 重点、难点 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初步认识角,并且能够辨认。

知道一个角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画角。 结合具体情境,直观认识直角,会画直角标记。 能利用工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利用工具画直角。 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知识点 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 米作单位。 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 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它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如: 角.png7、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 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 三角板上的3个角中,有1个是直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都是直角。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0、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 宽度有关。 种角.png 例题 1米21厘米=厘米53厘米-18厘米=厘米 一条线段有个端点,是直的,可以度量。 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边是直的,不可以度量。 1米的绳和100厘米的绳比较, ①两样长②1米的绳较长③100厘米的绳较长 亮亮身高85厘米,玲玲比亮亮高10厘米,玲玲身高多少厘米? 一根绳子对折两次后,长3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教师:同学们,在古代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指生说,然后出示资料: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下面,请同学们用拃 认识厘米和米 教学设计 教案

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学生量。指生说是多少? 生:5拃 生:3拃 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 教师说明:在测量课桌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单位拃,虽然得出了结果,但测量的不准确,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 生:...... 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时受到限制。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欲望。二、探究新知 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

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 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标有5的刻度线在哪儿? 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 [设计意图]学生现有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是探索、建构新知识的“支架”,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了解学生对刻度尺的认识程度,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 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 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交流得出: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c。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教案

新二年级上册 《认识厘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量的方法。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尺子、课件等,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课时准备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图:看图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熊猫和小松鼠都量得的是4庹长的皮带,用到了河马身上就不行了呢?出现了什么差异?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新课学习 (一)量一量。 1.请同学们量一量字典的长度,可以选择曲别针、橡皮等不同的工具来测量。 2.汇报测量结果。 提问:量同一条边,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 师:我们都用同样长的纸条量,结果会怎样呢? 生:一样长。

师生总结:想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 (二)认识尺子。 1. 师: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常常要以厘米作单位。 2.观察你的尺子,说说尺子上有哪些数? 你们发现什么了? 3. 比一比,每相邻的两个数中间都一样长吗? 师:不仅你们尺子上的1厘米都一样长,全世界的1厘米都是这么长。 4.在你的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 5.课件出示一幅尺子,来进行学习。 (1)从尺子“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让学生从尺子上找到0和1刻度,用两个手指捏住看看1厘米有多长?观察一下,手上的什么部分大约是1厘米。 (3)“cm”是厘米的符号。1cm就是1厘米。 在你的尺子上指出2cm、5 cm、10 cm的长度。 师生总结:每相邻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随机演示,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6.测量。 师拿出一支铅笔,师生共同测量。 量的时候,左端一定要对准0刻度,看右端铅笔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汇报结果及测量方法。 三、结论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说一说。 2. 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课堂练习 1.做练习。 手掌宽()厘米。 一乍长()厘米。 臂长()厘米。 2.说说还有哪些物体长1厘米? 五、作业布置 自己量一量数学课本,及课桌的长度。 六、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每相邻两个长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详细介绍: 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是义务教育课程小学数学二年级的内容。要求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按照课程要求,要让学生了解米尺,懂得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 教学思路 1.数学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认识厘米的教学,就是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矛盾中引入的。由此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在学生获得新知以后,教师又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估测周围事物的长度,去调查厘米在生活中的运用。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可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2.合作探究,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取,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本课教学注重引导学生以合作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首先,要求学生通过在尺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

哪儿,用手比画1厘米的长度,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以及找一找生活之中l厘米长的物体等活动来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几厘米的具体长度,进一步认识厘米。其次,在探究用厘米量、用厘米画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小组合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获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加强估测,发展空间观念。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建立厘米的概念,增强其空间观念与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l厘米以及对周围物体的长度先估计、再量一量的活动,使学生在比照中积累经验,形成初步的估测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l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4.培养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

二年级数学下册米、分米、厘米练习题

一、填空 1、1米=()分米=()厘米;用字母表示:1()=10()=100 () 2、量比较短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3、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这个单位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4、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用“()”作单位,可以用字母“()"来表示 二、判断对错,对的划“√”,错的划“X”。 (—)1、明明身高134厘米。() 2、毛巾大约长60厘米。() 3、一块橡皮长4分米。() 4、粉笔长7分米。() 5、单人床长200厘米。() 6、一根跳绳长2分米。() (二)1、长度单位“厘米”,可以用“m"来表示。() 2、测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3、一根1米长的铁丝,剪下一半,还剩55厘米。() 4、 1米长的铁丝比100厘米长的绳子长。() 5、米、分米、厘米都是长度单位。() 三、按要求画线段。 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一条比4厘米多2厘米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1条比9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顺序排列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1米 28厘米 80分米 95厘米 4分米 150厘米 ———————————————————————————————————————————— 五、计算题 20分米+30厘米= ()分米 3分米— 5厘米=()厘米 2米+ 70厘米=()厘米 1米— 80厘米=()厘米 50厘米+1分米=()厘米 8分米—7分米=()厘米 4分米+60厘米=()分米()分米+18分米= 2米 25厘米+35厘米=()分米 40 厘米+()厘米=1米 8分米—50厘米=()分米 7厘米+23厘米=()分米 六、在〇里填上“>"、“<”或“=”号 3分米〇2米 9米〇6分米 10厘米〇12分米 5米〇50厘米 40分米〇450厘米 4米〇450厘米 2分米〇25厘米 70厘米〇69分米 七、应用题。 1 、有一条5米长的绳子,用去25分米,还剩多少分米? 2、一支蜡笔用去2厘米,还剩8厘米,这支蜡笔原来有多少厘米? 3、一根电线第一次用去5米,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3米,两次一共用去多少米? 4、一根铁丝长60厘米,剪去4分米,还剩多少厘米?

二年级数学下册米、分米、厘米练习题-2

米分米厘米二年级下 一、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黑板宽1 ()沙发长2()一扇门高2()粉笔长7()铅笔长18()语文书长20()杯子高12()大树高15()字典厚4 ()字典宽9 ()黄瓜长2()凳子高50 ()书桌高80()衣柜高2()毛巾长60()手机长23()二、我会填 1米= ()厘米100厘米=()米 2米= ()厘米200厘米=()米 3米=()厘米300厘米=()米 4米=()厘米400厘米=()米 5米=()厘米500厘米=()米 6米=()厘米600厘米=()米 7米=()厘米700厘米=()米 8米=()厘米800厘米=()米 9米=()厘米900厘米=()米 1米=()分米10分米=()米 2米=()分米20分米=()米 3米=()分米30分米=()米 4米=()分米40分米=()米 5米=()分米50分米=()米 6米=()分米60分米=()米 7米=()分米70分米=()米 8米=()分米80分米=()米 9米=()分米90分米=()米 1米=()分米=()厘米100厘米=()分米=()米 2米=()分米=()厘米200厘米=()分米=()米 3米=()分米=()厘米300厘米=()分米=()米 4米=()分米=()厘米400厘米=()分米=()米 5米=()分米=()厘米500厘米=()分米=()米 6米=()分米=()厘米600厘米=()分米=()米 7米=()分米=()厘米700厘米=()分米=()米 8米=()分米=()厘米800厘米=()分米=()米 9米=()分米=()厘米900厘米=()分米=()米

1米=()厘米=()分米100厘米=()米= ()分米 2米=()厘米=()分米200厘米=()米= ()分米 3米=()厘米=()分米300厘米=()米= ()分米 4米=()厘米=()分米400厘米=()米= ()分米 5米=()厘米=()分米500厘米=()米= ()分米 6米=()厘米=()分米600厘米=()米= ()分米 7米=()厘米=()分米700厘米=()米= ()分米 8米=()厘米=()分米800厘米=()米= ()分米 9米=()厘米=()分米900厘米=()米= ()分米 1米50厘米=()厘米3米80厘米=()厘米5米75厘米=()厘米 4米10厘米=()厘米6米25厘米=()厘米4米20厘米=()厘米 5米40厘米=()厘米2米70厘米=()厘米3米15厘米=()厘米 1米30厘米=()厘米2米25厘米=()厘米6米10厘米=()厘米 3米5厘米=()厘米5米9厘米=()厘米4米8厘米=()厘米 2米5厘米=()厘米7米3厘米=()厘米6米7厘米=()厘米 7米6厘米=()厘米4米8厘米=()厘米2米5厘米=()厘米 5米6厘米=()厘米4米2厘米=()厘米8米6厘米=()厘米 1米+ 50厘米=()厘米4米+25厘米=()厘米3米+90厘米=()厘米 8米+ 34厘米=()厘米6米+50厘米=()厘米7米+50厘米=()厘米 90厘米+2米= ()厘米60厘米+7米=()厘米45厘米+5米=()厘米 56厘米+1米= ()厘米79厘米+2米=()厘米23厘米+3米=()厘米 1米—50厘米=()厘米1米—25厘米=()厘米2米—100厘米=()厘米3米—60厘米=()厘米5米—4米=()厘米3米—200厘米=()厘米4米—30厘米=()厘米2米—50厘米=()厘米1米—30厘米=()厘米 5米〇51厘米3米〇200厘米4米〇60厘米1米〇65厘米 9米〇85厘米2米〇19厘米5米〇45厘米7米〇450厘米 78厘米〇1米400厘米〇3米150厘米〇2米150厘米〇1米 65厘米〇2米80厘米〇6米76厘米〇3米450厘米〇5米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1 认识厘米教案

1认识厘米 课时目标导航 认识厘米。(教材第2~3页例1~例3)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准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重点:认识厘米,掌握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限整厘米)的方法。难点: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 教师准备:课件、直尺、纸条、图钉、订书钉。 学生准备:刻度尺、图钉、纸条、铅笔。

一、情景引入 新学期开始我们又换新书了,谁知道我们的新书有多长呢? 提示:学生可能会用拃量,可能会用铅笔量,还可能会用橡皮量,等等。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结果不相同。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测量发现所用的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学习新课 1.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长度吗?(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情境图) 提示: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如:平伸手臂测量石头的周长。 (2)你觉得这样测量准确吗? 明确:①不准确,大人和小孩的手臂长短不同,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不相同了。 ②不准确,即使都是大人或都是小孩,手臂的长短也不可能都相同,测量的结果也不相同。 ③石头的周长是固定的,可是却因为人手臂长短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测量结果,所以这样测量的结果是不准确的。 (3)收集生活中常用来测量长度的方法有哪些? 提示:①用拃作单位测量布的长度。 ②用脚长作单位测量竹竿的长度。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单位进行测量的不准确性,以及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存在的普遍性,为学生学习估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准备。

小学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设计教师:武全柱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100厘米。 2、通过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欢乐,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4、在详尽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上次阿福去裁缝店做了一件新上衣,结果满意吗?为什么?这次阿福又来做长袍了,请看.(出示阿福做长袍的情境图)师傅吸取了教训,买了一把尺子,师傅用尺子给阿福量完说:“长1米。”可徒弟连忙说:“不对,不对,长100厘米。”如果你是阿福,现在你会有什么样的疑问? 生1:1米=1oo厘米吗? 生2:尺子没变,为什么师傅和徒弟说的不一样呢? 师:是啊,怎么说的不一样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米的认识。(板书课题: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一)认识1米的长度。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那一厘米有多长?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长?比划一下。 师:那到底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凑巧是1米。(师画线段)比划一下。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米究竟有多长?

生:想 师:想一想,用米尺来量1米的长度时,为了保证精准,应该注意什么? 生:要把米尺拉直,手要握住住两端,不能握住太多。 那我们一起来试试: (1)每个小朋友手中有一个米尺,请你轻轻的拉齐米尺的两端,(示范)这时你两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手臂不要动,手指轻轻一松,放掉米尺,看一看,你两臂伸开的距离就是米。 再试一试,同桌合作,一个比量,一个用尺子量。 (2)测量几步为1米。 (3)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 生:手臂,3步的长了来表示 (二)感知一米的高度。 师:看,象这样把米尺竖着放,从地面到墙上的哪个位置的高度是1米? 请大家估计一下,从老师脚底到哪个位置的高度是1米? 1米凑巧到老师的腰部(师站在米尺前量)。你觉得1米能到你身体的哪个地方呢?同桌两人合作,用米尺量一量。 质疑:为什么都是1米的高度,都是从脚底量起,到老师的腰这里的高度是1米,而到这位同学下巴的高度是1米? 生:一米的高度是相同的 (三)联系生活。 师:我们认清了1米,你能找到教室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米吗?(屏幕的宽,黑板的宽,门的宽,桌子的宽,课桌的宽等) 师:我们量一量自己估计得准不准。(请两名代表分别量一量)

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的认识 一、判断。 别针长5米 ( ) 铅笔长50厘米 ( ) 小明高2厘米 ( ) 二、填空。 (1) 32厘米-9厘米=( )厘米 (2) ( )厘米+8厘米=38厘米 (3) ( )厘米-7厘米=40厘米 三、在○里填上>、<或=。 84厘米○48厘米 44厘米○50厘米 四、填空。 40厘米+60厘米=( )厘米 15厘米+5厘米=( )厘米 五、画一画。

(1)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2)试着画一个每边长都是4厘米的正方形。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长18()一棵大树高10() 曲别针长3()一张儿童床长2()七、判断正误。 (1)人的大拇指指甲盖大约是1厘米。()(2)300厘米=100厘米+200厘米。() (3)一条线段长8厘米。()

参考答案 一、×;×;× 二、 23;30;47 三、>;< 四、 100;20 五、略 六、分析:学习长度单位很重要的就是要了解长度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则用米作单位。1米大约有两臂伸开的长度;1厘米约只有图钉的长度。由此可以判断:铅笔和曲别针的长度可以选择“厘米”作单位;大树和儿童床则应该选择“米”作单位。 答案:铅笔长18(厘米)一棵大树高10(米) 曲别针长3(厘米)一张儿童床长2(米) 七、分析:“米”和“厘米”是长度单位中最常用的两个长度单位,因此不但要掌握它们各自的实际长度,还要牢记它们之间的进率,即1米=100厘米。 第(1)题的错误是没有记清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这题正确的应为2米=200厘米。 第(2)题也是错误的,原因是没有考虑300厘米里应有3个100厘米,因为1米=100厘米,300厘米里有3个100厘米,这题应为300厘米=3米。第(3)题是正确的。因为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教案新版苏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案(新版苏教版) 第五单元、厘米和米教材简析:本单元是教学线段的认识、厘米和米的认识,以及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意义,并能熟练进行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所有这些都是教学本单元的重要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增强从量的角度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 意识,拓宽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学习长度、面积和体积的测量打好基础。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能在一些简单的图中识别线段,会数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3.联系具体情景认识厘米和米,建立初步的1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和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能估计它们的长度,会画指定的线段,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认识线段、会画线段。进度安排:认识线段 1课时 认识厘米和米 2课时 我们身上的尺 1课时 单元练习 2课时 机动 1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线段教学内容:认识线段,教材第59、60页的内容。教学三维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征,会用直尺画不定长的线段。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学会画线段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两根线、直尺、一张长方形纸。教学过程:一、初步认识线段。 1、请学生拿出一根白线,随意地放在桌上。提问:这根线是直的吗?(不是,是弯的)找一找:这个

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教学反思 教学长度单位《认识厘米》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认识到国家采用的国际单位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由国务院公布.我觉得法制教育在此处渗透刚好合适。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会测量物体的长。由于二年级的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所以我定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我围绕以下流程突破本课重难点。 (一)抓住重点,认识“1厘米”。 “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看一看。通过观察直尺,直观感知“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从直尺上找出“1厘米”,并且知道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就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也是1

厘米?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直尺,认识1厘米的长度。 2、比一比。让学生在学生尺上认识了1厘米后,让学生用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 3、找一找 从生活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把数学和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总之,在“厘米”概念的教学中,利用量、看、找等环节,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切实、清楚地建立起“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空间观念。 (二)运用迁移,认识“几厘米”。 学习了“1厘米”以后,我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几厘米”。使学生在观察、比较、迁移过程中很自然地学会了知识。这样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会测量,实际应用。认识了尺子上的“1厘米”、“几厘米”之后,教会学生用尺子进行测量,使学生掌握了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方法,同时也理解了掌握长度单位、掌握测量长度的方法的意义。 (四)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会用直尺画线段,这部分由于听课教师占用了组与组之间的位置,我无法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米_厘米练习题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米,厘米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把下面各数从大到小排列:90厘米3米15米1米 ()>() > () > () 2. 在○里填上>、<或=. 1米○100厘米84厘米○48厘米5米○50厘米 3. 在○里填上>、<或=. 95厘米○1米2米○20厘米35厘米○3米 4. 50米-41米=()米53米-9米=()米 5. 1米=()厘米30厘米+42厘米=()厘米 25厘米+8厘米=()厘米 6. 在()里填上米或厘米. 1支粉笔长8 () 大拇指大约宽2()课桌长30() 大生的身高是()米()厘米 1.数学课本长()厘米,宽()厘米黑板长约()米你的身高是()米()厘米 2.1米=()厘米 3.1厘米1厘米地数,数()次是5厘米,数()次是1米。 4.量物体的长度,如果物体的一端对着尺上的1厘米处,另一端对着8厘米处,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是()厘米。 5.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扇门高约2()一辆公共汽车长9()图钉的长大约是1() 课桌高是70()小明的身高是135() 6.计算 15厘米+8厘米=()厘米 16厘米-9厘米=()厘米 6米-5米=()厘米 1米5厘米+1米3厘米 =()米()厘米 1米7厘米+2米 =()米()厘米 7.将下面的长度从大到小排列 5米 50厘米 50米 10厘米 5厘米 ()>()>()>()>() 二、应用题 1. 大生和小明从一条路的两头面对面走来,两人相遇时,大生走了45米,小明走了42米,这条路长多少米? 2. 两条绳子一共长38米,其中一条长18米,另一条长多少米? 3. 工人叔叔修一条长60米的路,已经修了40米,还差多少米没修? 4. 小立买来一根跳绳长2米,大生买来一根跳绳长3米,两根跳绳共多少米? 三、画一画 1. 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2. 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 3. 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4. 画一条比8厘米少1厘米的线段.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1 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并能依据估量的长度合理选取长度单位。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重点难点】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认识线段。 2.建立长度观念,会选取合适的长度单位,会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指导】 1.注意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教学时,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从一种情况来说明也是可以的。如只让学生用“拃”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但不论哪一种情况,都确实要让学生通过切身体会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 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教材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改编了教材。因此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 4.注意让学生先估量物体的长度,再来选取合适的单位。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比较量较长物体长度和较短物体长度时所用 的单位有什么不同,再通过实际活动让学生感受选取正确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并能够根据测量对象正确选择长度单位。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5课时: 第1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1课时 第2课时认识米和用米量…………………………1课时 第3课时认识线段和量画线段……………………1课时 第4课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1课时 第5课时练习课……………………………………1课时 【知识结构】

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小学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设计 教师:武全柱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100厘米。 2、通过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上次阿福去裁缝店做了一件新上衣,结果满意吗?为什么?这次阿福又来做长袍了,请看.(出示阿福做长袍的情境图)师傅吸取了教训,买了一把尺子,师傅用尺子给阿福量完说:“长1米。”可徒弟连忙说:“不对,不对,长100厘米。”如果你是阿福,现在你会有什么样的疑问? 生1:1米=1oo厘米吗? 生2:尺子没变,为什么师傅和徒弟说的不一样呢? 师:是啊,怎么说的不一样呢?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米的认识。(板书课题: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一)认识1米的长度。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那一厘米有多长?在你的印象中1米有多长?比划一下。 师:那到底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请看,这就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师画线段)比划一下。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米究竟有多长? 生:想 师:想一想,用米尺来量1米的长度时,为了保证精确,应该注意什么? 生:要把米尺拉直,手要握住住两端,不能握住太多。 那我们一起来试试: (1) 每个小朋友手中有一个米尺,请你轻轻的拉齐米尺的两端,(示范)这时你两臂之间的距离是多少?手臂不要动,手指轻轻一松,放掉米尺,看一看,你两臂伸开的距离就是米。再试一试,同桌合作,一个比量,一个用尺子量。 (2)测量几步为1米。 (3)谁来告诉老师,1米有多长? 生:手臂,3步的长了来表示 (二)感知一米的高度。 师:看,象这样把米尺竖着放,从地面到墙上的哪个位置的高度是1米? 请大家估计一下,从老师脚底到哪个位置的高度是1米? 1米正好到老师的腰部(师站在米尺前量)。你觉得1米能到你身体的哪个地方呢? 同桌两人合作,用米尺量一量。 质疑:为什么都是1米的高度,都是从脚底量起,到老师的腰这里的高度是1米,而到这位同学下巴的高度是1米? 生:一米的高度是相同的 (三)联系生活。 师:我们认清了1米,你能找到教室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米吗? (屏幕的宽,黑板的宽,门的宽,桌子的宽,课桌的宽等) 师:我们量一量自己估计得准不准。(请两名代表分别量一量) (四)联系估测。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铅笔长18()(2)手掌宽7() (3)楼房高40()(4)妹妹身高98() (5)小红身高1()25厘米 2、填空. (1)24厘米+17厘米=()厘米 (2)72厘米-27厘米=()厘米 (3)1米=()厘米 (4)45米+36米=()米 (5)2米+50厘米=()米()厘米 (6)在直线上点两点,这两点间的一段叫(). (7)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做单位. 3、有三条线段,第一条线段长9厘米,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第三条线段长14厘米. (1)第一条线段比第三条线段短()厘米. (2)第三条线段比第二条线段长()厘米. (3)三条线段一共长()厘米. 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3)直线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4)小明身高120米。() (5)这是一条线段。() (6)一条直线长7厘米。() 三、在○里填上“>”“<”或“=”。 (1)25厘米○2米(2)100厘米○1米 (3)51厘米○49厘米(4)98米○89米 (5)50厘米○5米(6)33厘米○3米

四、解决问题。 1、工人叔叔修一条95米长的路面,修了一天后还剩36米,这一天修了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装厂运来白布46米,花布39米,花布和白布一共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根绳子,原来长53米,我第一次剪去19米,第二次剪去23米。这根绳子还剩下多少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动手题。 1.量一量下面各条线段的长度。 2、画一画。 ①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②再画一条比它长2厘米的线段。 3 ()条()条()条()条

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案 人教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3. 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 (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 2. 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 导入:说得太好了,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4. 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二、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3)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4)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5)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6)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 (7)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 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2. 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 3. 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1)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2)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3)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4)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5)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 3. 师: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 基本练习 (1)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1)同样厘米数的绳子是一样长的,如:3厘米的绳子一样长、5厘米的绳子也一样长。(2)5厘米长的绳子比3厘米长的绳子长。] 2.发展性练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