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作业

心理学作业

一. 对负性情绪的认知
(一)什么是负性情绪
人在生活中经常会产生一些“负性情绪”,比如:愤怒、忧虑、郁闷、恐惧等等,这些情绪在调动人的生命能量,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实现自己的特定需求方面的确很有好处。由于它有利于生命个体的正常存在,因此,心理学上把它叫做“心理防卫”。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过度的心理防卫不仅不利于生命个体的正常存在,而且让人痛苦,妨碍正常生活,那它就是属于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应列入防范和治疗的范围。

比如强迫症,即不可自控的去想一些自己也认为是无意义的事情,去做一些自己也认为无意义的事情,妨碍正常生活,让人感到痛苦;再比如抑郁症,该人从过度地忧虑一些事情开始,因总是设想一些坏的结果,逐渐变得多疑,引发妄想,进而自卑、自责、自轻、自贱、自闭甚至自残、自杀等,这些负性情绪肯定不是好东西,是地地道道的“负”(即不好)家伙!由于它属于障碍或疾病,所以应防之如洪水,避之如猛兽。

负性情绪为什么会演变成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呢?这是因为人的自我意识对客观环境具体事物的认知必须用抽象的方法把具体的客体事物变换成虚幻的意象然后再加以利用,心理意象不同于随时变化的现实事物,它可以长时间地停留在人的心中,与人的自我意识产生固着性连结,从而使人陷入到某种情绪之中不能自拔,因其不能与时俱进,不能自如的变换生活角色,脱离现实生活,于是障碍发生了,疾病发生了。

人的自我意识是很容易与特定的心理意想发生固着性连结的,因此,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是很容易发生的。我们切不能因为负性情绪有时会让人奋进(这在心理学中叫“升华”)而喜欢它、纵容它,否则你便是无知,不仅会自误,而且还会误人。
(二)负性情绪情感的恶性循环
负性情绪在其发展过程中,常常会陷入循环的怪圈。原因:
1、负性情感令人不快,而人天生具有避免痛苦,追求快乐的本能,所以人们千方百计地要摆脱这种不愉快的体验,然而,情绪的产生、发展更多的受制于人的自主神经系统,其活动并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所控制。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痛苦——想摆脱——强化痛苦——痛苦更甚
2、负性情绪情感常常导致无效行为。如:
抑郁让人提不起劲,凡事拖拉,任务累积,欠账越来越多;焦虑让人心神不宁,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愤怒让人暴跳如雷,甚至大打出手,导致难以收拾的后果。
这些回避行为、低效行为、错误行为以及特征性的神经行为,都会反过来强化负性情绪情感。

(三)

、负性情绪情感的外化
负性情绪情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将成为一股巨大的身心能量,这种能量如果没有正常的渠道加以疏导,它将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外化。
最常见的一种外化是躯体化,即心理能量转化成了身体能量,表现为各种躯体症状,如手脚发麻、头痛恶心、胃痛腹泻,久而久之,可能印发更严重的身体疾病,如癌症等。
另外一种外化则表现为特征性的行为方式:固执、退化、自我惩罚、攻击、利他等。
在各种行为反应中,只有种建设性的反应,其他的都是破坏性的反应。当我们遭遇负性情绪情感时,最好用建设性的反应来疏导。

(四)、负性情绪情感的变形:自我防卫
1.自我防卫的含义
自我防卫(又可叫做防御机制)是指自我使用来对抗日常生活中的冲突所引发的焦虑,以降低心理冲突的方式。如:
成绩得C的学生感到相当焦虑,担心期末会被教授“荡掉”,而他为了降低焦虑,便可能会以投射或者合理化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例如将一切归罪于老师讲得太差,所以我才会得C(投射);室友太吵,我无法专心读书(合理化)。如此一来,他仍可以视自己为一个优异的学生,维护了自己的价值感,因为错在别人,虽然他明明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
2.自我防卫的种类
1、压抑
压抑指的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把引起焦虑的事物、痛苦或不舒服的东西从意识中去除。如:
在某些情景中,愤怒的情绪无法对着当事人发作,只好将怒气咽下肚里去,当作自己根本没有生气,事后也无任何化解方式,反而寄望一切可以“随风而逝”。
2、投射
投射是指将错误、不被接受的冲动、想法或欲望归咎到他人或外物身上。如:
“三年自然灾害”这一概念的产生反映的是国家领导人的集体投射:为推卸责任,归之为“自然”灾害。那三年,挖草根、吃树皮,民不聊生,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查一查国家统计局自然灾害资料可看出:旱、涝、霜、冻、雪、蝗、飓风、海啸、地震,所有能称得上自然灾害的,在1959-1961年中一项也没有。人祸倒是实实在在的:极“左”狂热,9000万人大炼钢铁、大办食堂,共产风吹得庄稼烂在地里无人收割,瞎指挥、穷折腾,但是责任者却不敢直面历史,理智地去还原一个真实。显然是自我保护心里使然:投射推诿、自欺欺人。
3、否认
否认即不承认现实中有威胁的部分,或是否认创伤事件曾经发生过,以减轻现实对我们所造成的伤害。如:否认他人对自己的伤害,否认自己有难过的情绪,以维持坚强有力的形象,使自我价值感免于受到伤害。
比较极端的情形如:死去孩子的父母,借着保持孩子的房间不去改变,

而持续地否认他们失去了这个孩子。
4、合理化
合理化是指用一种个人和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减少对自己的威胁。如:
严格管教子女的父亲相信自己所做的都是为了子女好;丢掉工作的人可能会合理化这件事,“反正这个工作也不是好差事”。我打他是因为我生气,我生气则是因为这件事不公平。
5、替代
替代是指将本我冲动由一个具有威胁性的对象或不可获得的对象上,转移到一个可获得的对象上。如:
被父母责骂的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愤怒却又怕遭到惩罚,便可能会移致攻击性到小狗身上,或者是去践踏妈妈的花园。小孩吸吮手指、啃指甲,学生咬铅笔,成人抽烟、嚼口香糖、吃零食等都是一种替代。
6、理性化
繁忙的工商业社会中,我们对于冷静的人、不容易有情绪的人较为推崇,因为在某种层面上,这代表着效率、品质,这也使人们越来越倾向以思考代替体验,过分注意抽象的理论。此既“理性化”。
7、幽默
采用巧妙的方式化解矛盾,处理尴尬,自我解嘲,用轻松的方式坦然承认错误。

(二)负性情绪情感的恶性循环
负性情绪在其发展过程中,常常会陷入循环的怪圈。原因:
1、负性情感令人不快,而人天生具有避免痛苦,追求快乐的本能,所以人们千方百计地要摆脱这种不愉快的体验,然而,情绪的产生、发展更多的受制于人的自主神经系统,其活动并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所控制。这样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痛苦——想摆脱——强化痛苦——痛苦更甚
2、负性情绪情感常常导致无效行为。如:
抑郁让人提不起劲,凡事拖拉,任务累积,欠账越来越多;焦虑让人心神不宁,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愤怒让人暴跳如雷,甚至大打出手,导致难以收拾的后果。
这些回避行为、低效行为、错误行为以及特征性的神经行为,都会反过来强化负性情绪情感。

(三)、负性情绪情感的外化
负性情绪情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将成为一股巨大的身心能量,这种能量如果没有正常的渠道加以疏导,它将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外化。
最常见的一种外化是躯体化,即心理能量转化成了身体能量,表现为各种躯体症状,如手脚发麻、头痛恶心、胃痛腹泻,久而久之,可能印发更严重的身体疾病,如癌症等。
另外一种外化则表现为特征性的行为方式:固执、退化、自我惩罚、攻击、利他等。
在各种行为反应中,只有种建设性的反应,其他的都是破坏性的反应。当我们遭遇负性情绪情感时,最好用建设性的反应来疏导。

(四)、负性情绪情感的变形:自我防卫
1.自我防卫的含义
自我防卫(又可叫做

防御机制)是指自我使用来对抗日常生活中的冲突所引发的焦虑,以降低心理冲突的方式。如:
成绩得C的学生感到相当焦虑,担心期末会被教授“荡掉”,而他为了降低焦虑,便可能会以投射或者合理化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例如将一切归罪于老师讲得太差,所以我才会得C(投射);室友太吵,我无法专心读书(合理化)。如此一来,他仍可以视自己为一个优异的学生,维护了自己的价值感,因为错在别人,虽然他明明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
2.自我防卫的种类
1、压抑
压抑指的是无意识地、自然地把引起焦虑的事物、痛苦或不舒服的东西从意识中去除。如:
在某些情景中,愤怒的情绪无法对着当事人发作,只好将怒气咽下肚里去,当作自己根本没有生气,事后也无任何化解方式,反而寄望一切可以“随风而逝”。
2、投射
投射是指将错误、不被接受的冲动、想法或欲望归咎到他人或外物身上。如:
“三年自然灾害”这一概念的产生反映的是国家领导人的集体投射:为推卸责任,归之为“自然”灾害。那三年,挖草根、吃树皮,民不聊生,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查一查国家统计局自然灾害资料可看出:旱、涝、霜、冻、雪、蝗、飓风、海啸、地震,所有能称得上自然灾害的,在1959-1961年中一项也没有。人祸倒是实实在在的:极“左”狂热,9000万人大炼钢铁、大办食堂,共产风吹得庄稼烂在地里无人收割,瞎指挥、穷折腾,但是责任者却不敢直面历史,理智地去还原一个真实。显然是自我保护心里使然:投射推诿、自欺欺人。
3、否认
否认即不承认现实中有威胁的部分,或是否认创伤事件曾经发生过,以减轻现实对我们所造成的伤害。如:否认他人对自己的伤害,否认自己有难过的情绪,以维持坚强有力的形象,使自我价值感免于受到伤害。
比较极端的情形如:死去孩子的父母,借着保持孩子的房间不去改变,而持续地否认他们失去了这个孩子。
4、合理化
合理化是指用一种个人和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式来解释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减少对自己的威胁。如:
严格管教子女的父亲相信自己所做的都是为了子女好;丢掉工作的人可能会合理化这件事,“反正这个工作也不是好差事”。我打他是因为我生气,我生气则是因为这件事不公平。
5、替代
替代是指将本我冲动由一个具有威胁性的对象或不可获得的对象上,转移到一个可获得的对象上。如:
被父母责骂的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愤怒却又怕遭到惩罚,便可能会移致攻击性到小狗身上,或者是去践踏妈妈的花园。小孩吸吮手指、啃指甲,学生咬铅笔,成人抽烟、嚼口香糖、吃零食等都

是一种替代。
6、理性化
繁忙的工商业社会中,我们对于冷静的人、不容易有情绪的人较为推崇,因为在某种层面上,这代表着效率、品质,这也使人们越来越倾向以思考代替体验,过分注意抽象的理论。此既“理性化”。
7、幽默
采用巧妙的方式化解矛盾,处理尴尬,自我解嘲,用轻松的方式坦然承认错误。
8、升华
升华是指将受挫的动机以社会认可的方式来提升表达,即改变本我的冲动,转向其他渠道释放。
升华具有表达深沉渴望的功能,形式包括绘画、戏剧、音乐、信仰、政治抱负等。因此,自恋的需求可能经由成为舞台演员而得到满足,融入于角色中,达到忘我的境界;
攻击的冲动可能以运动和比赛的方式表达,因为投入于拳击跑步、篮球等任何运动或比赛中,个人的能量有了健康而正确的出口,情绪也因此较为缓和。
悲伤的情绪得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在绘画或歌唱等活动中找到共鸣,疏解情绪。

(五)、自我防卫与心理健康
运用自我防卫进行自我安慰,是缓解焦虑的一种有效方法,因此,适当运用自我防卫有利于心理健康。但是过多使用心理防卫,则是不健康的表现,因为自我防卫常常伴随着认知失真,要么歪曲现实,要么消极逃避,若经常使用,会养成脆弱、不敢面对现实、逃避、自欺欺人等不良个性。此外,应该多用积极防卫,少用消极防卫。

二.调节情绪的方法
从心理学家来说,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从到主客观因素的阻碍或干扰时,所产生的情绪状态。
面对生活学习中遇到的种种挫折,我们应有良好的承受能力。挫折承受能力能通过后天 的学习加以提高。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了解一些调节挫折的心理学方法,并适时应用,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挫折承受能力。调节挫折情绪的心理学方法有:
一、 心理宣泄法。人在受挫时,会产生很多负性情绪,这种情绪靠堵是堵不住的,比较好的方法是在合适的场合发泄出来向人倾诉宣泄,则是把自己的烦恼、愤怒、痛苦等向老师、朋友或亲人一一倾诉或大哭一场,以缓解心理压力。一般说来,受挫时由于负性情绪的干扰,个体容易变得思维狭窄、固执、偏激,缺乏对行为后果的预见性,而通过适度发泄,情绪放松,则认知恢复正常。
二、 注意转移法。即把注意力从消极情绪的事情上转移开来。遇到烦恼苦闷之事,可采取暂时回避的方式,去看电影、电视,听音乐,散步,进行体育运动或做其他有意义的事。这种方法很有效。
三、 反向思维法。即换个角度看问题,或从光明的角度看问题。在遇到挫折时,要

从积极的方面去想,努力从不利因素中找到有利因素,从而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生活中自会有“否极泰来”、“因祸得福”之事。
四、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目前,在我国许多大中城市均设有心理咨询中心,一些大医院设有心理咨询门诊,及不少大学也设有心理咨询中心或辅导中心。“心病还需心药医”, 1.深呼吸
2.听一些轻音乐
3.做做瑜珈
4.找朋友倾诉
5.画画\练毛笔字
6.玩电脑游戏
、自我按摩
22、转移注意力
要会转移注意力,可以看看窗外的自然景物,看看流动的云彩,看看蚂蚁搬家。

23、菊花茶
菊花茶有清火镇静的功效,赶快去买菊花茶吧。

24、散步
到公园去散步吧,实在没地方去,站起来在室内度步也可以,关键是起来活动。

25、热水澡
洗个热水澡,出身大汗,让全身血脉活动,烦恼似乎会随污垢一起洗去。

26、听音乐 音乐能减缓心率,提高对环境的耐受力
 
28、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留意一只铅笔(或任何物体)的形状、颜色、重量等,细品一块巧克力的味道,专注某一事物就能放松心情。

30、舒展身躯
模仿喻迦功,在床上盘腿打坐,然后前额贴床铺,放松肌肉,尽量深呼吸,保持姿势几分钟。 34、去花园
整理一下花园或阳台的花盆,体会一下植物的生长,植物的生命循环能提醒你压力会过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