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声造影诊断复发性肝细胞肝癌的研究

超声造影诊断复发性肝细胞肝癌的研究

超声造影诊断复发性肝细胞肝癌的研究
超声造影诊断复发性肝细胞肝癌的研究

小肝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进展

第21卷 第6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21 No.6 2006年12月Journal of I nner M o ngolia University for N atio nalities Dec.2006 小肝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进展 斯琴高娃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电诊室,内蒙古通辽 028000) 摘 要:探讨研究小肝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进展.目前超声发展较快的多普勒技术,三维成像技术在消化系 领域诊断小肝癌有较大的进展,多普勒技术在显示低速血流和深部组织血流方面己有较高的灵敏性,有助于 提高超声对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通过应用声学造影剂等手段,对微小肝癌及癌周卫星结节的诊断研究和判 断肿瘤活性等方面,将会有重要的突破.随着仪器的改进,灵敏度的提高,高分辨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超 声显像在诊断小肝癌有较大进展,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能迅速灵活准确地对肝脏肿瘤进行明确 诊断. 关键词:小肝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 中图分类号:R735.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85(2006)06-0718-03 Advance in Diagnosis of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Color Doppler Ultrasonoscope Siqingaow a (A ffiliated Ho spital,Inner M ongolia University fo r Nationalities,T ong liao028000,China) Abstract:Rapidly developing Doppler ultrasound technique and3-D imaging scanner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to the diagnosis for the diseases of digestive system,such as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igh sensitivity of Doppler ultrasound examination to blood flow of low speed and deep tissue is helpful to differentiate benig n lesion from malignant lesion.Acoustical contrast medium make it possible to study minut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atelite tubercle surrounding corpus car- cinosus and activity of cancer cell.With the improvement of apparatus and the application of2-D ultrasound imaging scanner w ith high resolution combined w ith colo r Doppler ultrasonic imaging, the early diag nosis for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 a w ill also be possible.The early and exact di- agnosis for malig nant tumo r of liver w ill be reliable throug h ultrasonically-guided fine-needle biopsy of liver. Key words: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2-D ultrasound imaging scanner;Color Doppler ultra- sonoscope 近几年来,肝脏肿瘤的超声诊断,从B超到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声学造影.三维超声以及超声引导下穿刺诊断等各种方法的应用,迄今在临床诊断中仍是以高分辨.高灵敏度的二维超声检查为主体,二维超声仍是肝脏肿瘤诊断的基础.随着B型超声诊断仪技术不断发展,对原发性小肝癌(直径<0.5cm,简称小肝癌)的检出率己明显提高,现就国内的发展状况作一概述. 收稿日期:2006-01-08 作者简介:斯琴高娃(1956-),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研究.

肝脏常见病变超声表现

一.肝硬化 (1)二维 形态: 失常,肝右叶缩小,左叶代偿性增大 包膜: 凹凸不平,锯齿状 实质回声:增粗、增强,不均质,肝内密布短小粗线状高 回声,可见低回声和高回声结节 肝静脉:变细,走行迂曲、僵直 门静脉:增宽,可有血栓形成 肝动脉:可代偿性增宽 继发性征象:脾大、脾静脉增宽;胆囊壁增厚,呈“双环征”;脐静脉等侧枝循环开放;腹水 2. 多普勒 门静脉: 血流颜色暗淡,流速降低,可呈双向甚至反向的血流 肝静脉: 血流颜色暗淡,流速降低,血流频谱类似门静脉 肝动脉:血流颜色明亮,流速增高 侧枝循环:脐静脉内呈现扭曲的血流 二.脂肪肝 形态:肝脏轻中度肿大,包膜光滑,下角圆钝 实质:回声弥漫性云雾状增多、细密,圆场回声明显衰减 肝静脉:变细,显示模糊不清晰 多普勒超声表现:血流彩色信号衰减较二维明显 三.原发性肝癌 1.二维

?肝脏内实质性回声肿块 ?边界清或不清,部分病变周围出现“晕征” ( halo sign) ?内部回声:低、等、高及混合型 ?弥漫型肝癌表现为肝内满布细小高回声结节,分布不均匀,难以分辨出肿块的边界 ?巨块型肝癌病变内部可出现“结中结征”,中心可有坏死液化区 2. 多普勒 ?CDFI:肿块内部及周围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并探及动脉血流频谱,峰值流速高,RI>0.70 ?CEUS:(1)呈现“快进快出” (2)动脉相迅速增强(由中心向周围);门脉相快速消退(轮廓清); 实质相肿瘤回声低于周围已增强的正常肝组织。 3. 周围组织的继发表现 ?卫星结节:肝内转移征象 ?病变周围血管受挤压移位 ?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内癌栓形成 ?位于肝门部肿瘤压迫胆管致肝内胆管扩张 ?淋巴结转移可引起PV、AO或IVC旁等处腹腔及后腹膜淋巴结肿大 原发性肝癌的典型特征性表现 牛眼征 环靶征 四.含液性病变 ?单纯性非寄生虫囊肿 ?先天性多囊肝 ?肝包虫

肝脓肿的超声诊断价值

肝脓肿的超声诊断价值 肝脓肿为临床较常见的严重疾患,诊断困难,病死率高。目前超声在此症液化阶段的定性诊断已得到肯定,但在肝脓肿早期炎症阶段、慢性经过及脓肿超声定位和病因提示则见于文献者较少。我院自2008年3月~2011年3月共收治拟诊肝脓肿患者9例。其中8例经手术治疗,证实7例,与术前超声诊断对比基本吻合,经回顾分析,认为超声检查对诊断肝脓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9例肝脓肿患者,男7例,女2例,年龄21~83岁,病程7.5~22天。临床表现为肝区胀痛9例,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者6例,9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肿大、肝区叩击痛,血液实验室检查出现类白血病反应7例,血生化提示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损害者6例,其中伴有血糖升高者2例。检查方法采用韩国生产麦迪逊3200超声诊断仪常规肝区多个切面检查。 2结果 超声诊断肝脓肿9例,经手术8例证实7例,脓肿在左叶2例,右叶6例,左右叶均有的1例,含1个脓肿者6例,含2个脓肿以上者2例。均行脓肿脓腔切开冲洗引流术,1例手术证实为陈旧性肝血肿,追问既往病史原有肝区外伤史。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7.5%。1例因高龄、一般情况差,伴心肺功能不全及糖尿病而保守治疗,结合临床及多次超声检查证实为肝脓肿。超声诊断总符合率为88.9%。

3讨论 超声诊断充分液化的肝脓肿并不困难,此期的肝脓肿超声图像表现为回声较低的蜂窝状结构,其内可见无回声小区,稍后可见厚约3~5mm脓肿壁的回声增强光带,内壁常不光滑,外壁与肝组织间分界不明显,腔内为无回声区或间杂稀疏点状弱回声。脓液稠厚时,因脓腔呈不规则分布的低回声,酷似肝内实质性点位病变,须加鉴别。令患者急迅侧动体位可见脓腔内光点飘浮移动,或用探头适当施加压力可见脓腔压扁变形。实质占位则无前述现象。实质点位内有时可有彩色血流而脓腔内一般无血流显示。 肝脓肿早期病变尚外于炎症阶段,超声图像无典型液化脓腔发现,仅表现为肝表面不平,局部肝包膜凸起和肝实质回声减低区,边界模糊不规则。此期超声图像极似肝脏恶性肿瘤和肝结核等,即使应用彩色血液亦可能混淆,应结合临床认真分析鉴别。 慢性肝脓肿超声图像几乎均呈肝内实质性占位改变,与肝组织间界限较清楚,其内回声低强间杂,以较强回声为主。此期肝脓肿亦常与肝肿瘤超声图像混淆。慢性肝脓肿形成炎性假瘤者更不易与肝癌鉴别。其内无彩色血流是超声鉴别要点。 肝脓肿是由于阿米巴原虫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肝内化脓性感染灶,一般病理过程为炎症、部分坏死液化、脓肿形成。细菌性肝脓肿常以恶寒、高热、右上腹痛、肝肿大为主要症状和特征,可分为单发性或多发性。阿米巴肝脓肿一般多在阿米巴痢疾后1~3个月发生,脓肿以单个为多见,主要位于肝右叶[1]。两类脓肿在声像图上不易鉴别。依

肝脓肿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夏野

肝脓肿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夏野 发表时间:2017-09-30T17:05:11.013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5期作者:夏野[导读] 因两者的治疗原则不同,故鉴别诊断重要。尽管在声像图上各有某些特点,但是特异性并不强,明确诊断需穿刺抽液进行病原学及组织学检测。 (黑龙江省漠河县人民医院 165399) 摘要:肝脓肿为临床较常见的严重疾患,可分为细菌性和阿米巴性两种。该病诊断困难,病死率高。随着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肝脓肿的诊断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超声技术的普及应用,目前超声对肝脓肿的诊断已得到肯定,使肝脓肿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关键词:肝脓肿;超声诊断 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较为常见,其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三叉链球菌等。细菌进入肝脏的主要途径包括①经肝门静脉系统:如由化脓性阑尾炎及二囊等引起;②经胆道系统:如由胆石症引起:③经肝动脉:如亚急性心内膜炎、骨髓炎等引起脓血症所致;④经淋巴系统:如胆囊炎或膈下脓肿所致。细菌侵入肝脏后引起炎症反应,多形成较小的脓肿,亦可融合成较大的脓腔。脓腔的中央为脓液和坏死组织,周围可有纤维组织包裹。孤立性肝脓肿多位于肝右叶,大小不等;多发者肝左、右叶均可发生。部分患者继发于肺炎、肠道炎症等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抗生素应用广泛,许多肝脓肿临床症状不典型,仅表现为疲劳、乏力、低热和肝区不适。阿米巴肝脓肿是由于阿米巴的溶组织酶直接破坏肝细胞,以及阿米巴原虫大量繁殖阻塞肝静脉等,造成肝组织梗死形成较大脓腔。该脓肿以单发多见,常累及肝右叶。由于脓液是溶解和坏死的肝细胞碎片和血细胞.故呈棕褐色。病情较细菌性肝脓肿轻,但病程较长,以发热、肝区钝痛、食欲缺乏为主要表现。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条件的改善,阿米巴肝脓肿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临床以细菌性肝脓肿多见。 1.细菌性肝脓肿 1.1典型肝脓肿:相当于脓肿形成期,此时脓肿大部分或全部液化。①二维超声:肝内单发或多发的类圆形占位病变,以多发常见,单发者多位于肝右叶,直径0.5~20 CM;脓肿壁超声表现多样,边界可清晰或模糊,多数壁较厚,内壁不光整呈毛刺样高回声;脓肿内部为无回声区,伴密集点状碎屑回声及分层状液平面(图1A)。脓腔内的回声取决于脓肿液化坏死的程度,组织碎片的大小、多少及脓液的黏稠程度。当脓肿内含气体时,多表现为强回声,后方可伴声影及彗星尾征。间接征象:近膈顶的病灶可引起患侧膈肌运动受限,部分可并发胸腔积液(图2)或膈下脓肿等。脓肿较大或数目较多时,肝脏可弥漫性增大,下缘角变钝。②彩色多普勒超声:脓肿内无血流信号(图1B)。囊壁可检出血流信号,多呈动、静脉频谱,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一般无特殊。③超声造影:常见的细菌性肝脓肿动脉期表现为周边环状高增强、内部可见无增强坏死区以及分隔样增强。动脉早期病灶邻近的肝叶或肝段可有楔形高增强,但迅速消退至等增强。门脉期脓肿消退为环状低增强,少数仍呈等或高增强。延迟期脓肿壁及内部分隔的增强进一步消退,病灶边界更加清楚。 1.2非典型肝脓肿 图1 A肝脓肿 ①早期肝脓肿:此时脓肿尚未液化,表现为实性低回声肿块。具有以下特点:a.无明确的脓肿壁回声;b.脓肿边缘可出现较宽的弱回声带,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中心由于坏死可呈高回声;c.脓肿后方回声增强;d.在短期内(1周左右)病灶的大小、内部回声发生明显改变。表现为病灶区增大,内部回声减弱或变为液性暗区。②肝脓肿愈合期(图1C、D):a.脓肿暗区逐渐缩小,边界清楚或模糊;b.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增生时,可形成边界不清的高回声团,或形成强回声瘢痕或钙化伴声影。③粟粒样肝脓肿:若脓腔太小,可仅表现为肝脏弥漫性增大,肝内回声不均匀增强,与其他肝脏弥漫性病变很难鉴别。脓腔稍大者则可在炎性的强回声肝实质中显示散在多发的小液性暗区。 二维超声显示肝实质内类圆形混合回声团(A,↑),边界欠清,囊壁厚薄不均,内壁欠光整,内部可见细弱密集点状回声,后方回声增强;CDFI显示内部未见明显血流信号(B,↑f)。治疗后复查,二维超声显示脓肿范围较前明显缩小(C,↑),边界欠清,内部暗区基本消失;CDFI显示脓肿内部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D,↑)

原发性肝癌超声诊断现状及前沿技术应用分析

原发性肝癌超声诊断现状及前沿技术应用分析 摘要】超声已逐渐成为诊断肝癌的主要影像学方法,近年来,超声新技术的发 展使得原发性肝癌在早期就能被诊断,切实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本文就灰阶二 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现状以及三维超声成像、超声造影 等前沿技术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超声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前沿技术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2-5085(2013)31-0162-02 引言 原发性肝癌(PHC)是来源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消 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之一。据报道 [1],其病死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占第三位。其发现病变后多为晚期,手术切除率低,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1 超声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现状 1.1 PHC的灰阶二维超声诊断 PHC的灰阶声像图表现与肿块的大小、生长速度及其病理改变有密切的关系。其内部可表现为:高、等、低回声,有包膜,形态规则或呈分叶状,癌肿周围的 血管可受压中断或移位,血管内可出现癌栓,胆系可受压扩张。孙艳梅等[2]分析 证实癌块的声晕征、镶嵌征、伪足征以及卫星结节征对诊断肝癌有特异性。灰阶 二维超声对PHC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但肝脏实质性小占位性病变,临床症状 多不明显,良恶性鉴别困难,灰阶二维超声检查有着一定的局限性。 1.2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对PHC诊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I)与普通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不同,其成分参数不是速 度成分,而是血流中红细胞的能量成分,它的成像不受声束与血流夹角的影像,敏感 度较传统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高,因此显示小血管的连续性好。能显示瘤内完整 的血管树或血管网。国内学者史秋生等[3]研究发现CDEI的血流信号使图像显示 的血流连续性好、形态学相对完整,尤其是将PHC内部粗细不一、弯曲绕行的血流信号显示出来,构成丰富的血管树,达到肝血管造影的效果。Lecioni等将CDFI与CDEI显示瘤内信号与血管造影对比, CDE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和100%。 显著高于传统CDFI的65%,与血管造影结果相近。CDEI对血流显示的灵敏度要高 出CDFI3倍以上,但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其在PHC的检查中,对其内血流的显示并不理想,不能显示血流的方向和速度,也无量化标准,易受脏器活动的影响而产生 伪像,目前有待继续研究探索。 2 超声前沿技术在PHC诊断中的应用 2.1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 三维超声除了具有二维超声所有功能以外,还拥有其特殊功能:立体成像、 图像旋转、图像切割及高平面图像分析,可进行三维组织成像、三维血管成像、 三维肿瘤体积精测。 三维超声可显示PHC的立体形态、挤压或侵犯周围组织血管的情况。宋旭升 等[4]认为多种三维超声成像技术的结合使肿瘤显示更加逼真,立体感强,相比二维超声成像,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钱晓芹等[5]研究证实彩色多普勒结合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更易于显示PHC血管的“抱球征”、“提篮征”及“周围血管绕行征” 的立体构型,且三维超声测量肿瘤体积较二维超声精确。徐放军[6]研究分析三维

肝癌超声影像表现

肝癌超声影像表现 (一)包膜 直径<3cm的肝癌结节常常包膜完整。包膜由纤维组织组成,其声阻抗较周围肝组织及癌肿均高,因此形成界面反射,在二维声像图上可显示一圈细薄的低回声膜包围整个癌肿节。包膜的厚度估测<0.5mm。声像图上包膜比较光滑均匀,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体现小肝癌膨胀性生长的特点。但声像图上的包膜在结节两侧始终显示中断,此为大界面的回声失落效应。肝癌体积很大时,其包膜一般模糊不清。但也有癌结节直径大于5cm以上时包膜仍然非常完整,此时,其内侧回声多伴声晕表现。 (二)内部回声 癌结节内部回声高低不一,且具多变倾向。除均匀低回声结节以外,其他各种癌结节回声均属不均匀分布。<1cm的肝癌结节,超声检测的检出率为33%一37%.癌结节按回声的高低分类如下: 1、低回声结节 2、高回声结节 3、混合性结节 4、等回声结节 5、结节回声高低与血供的关系 (三)癌结节的彩色血流 肝癌结节及其周围因血供丰富,而可获得各种有关的血流信息。二次谐波声学造影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组织血流的敏感性高,能准确反映肝癌的血供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识别肝癌结节的流人血管、流出血管及瘤内血管,流人血管可为肝动脉,也可为门静脉。流出血管可为肝静脉,也可为门静脉。瘤内血管表现为树干状、彩点状或彩色镶嵌的“簇状”斑块,在频谱多普勒分析中可为肝动脉、门静脉或肝静脉血流。癌结节周围的血流可表现为整圈状或弧形围绕,可用频谱多普勒测出是连续性门脉血流或搏动性动脉血流。 (四)癌栓 肝癌患者容易发生癌栓,癌栓可出现在门静脉系统、肝静脉系统或胆道系统。 1.肝静脉内癌栓肝内静脉的癌肿浸润是肝癌的特征性病变之一,使早期病变也不例外。癌栓可从小肝静脉波及到较大静脉,亦可因静脉癌栓堵塞流出道,并且使癌栓逆向蔓延至小门静脉、较大门静脉或门静脉主干中。

肝脓肿的超声诊断与临床意义

肝脓肿的超声诊断与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例肝脓肿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和诊治经过,并经手术及穿刺证实。结果超声诊断肝脓肿11例,诊断符合率91.7%,误诊1例,误诊率8.3%。结论超声可作为肝脓肿诊断和定位治疗的首选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肝脓肿;超声;诊断 肝脓肿可发生在任何年龄。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临床上肝脓肿的发病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现将我院1998~2008年间应用实时超声诊断、经手术及穿刺证实的12例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超声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30~52岁,病程11~65 d。12例患者临床均表现为寒战、高热症状,体温38.1℃~40.3℃;多数患者有右上腹疼痛、肝区压痛或叩击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1.2 仪器与方法应用西门子G-6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 MHz。患者取平卧位、左侧卧位,从剑突下、肋缘下、右肋间对肝脏进行多切面、多角度、多方向的全面扫查,记录脓肿的部位、数目、大小及与周边组织的关系,可动态观察图像的演变过程,必要时对胸腔及腹腔进行扫查。 2 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经手术及穿刺明确诊断为细菌性肝脓肿。其中肝右叶脓肿10例,肝左叶2例;单发病灶7例,多发病灶5例;脓肿直径21~67 mm不等,伴同侧胸腔积液3例。超声诊断11例,诊断符合率91.7%;1例患者误诊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后经穿刺证实为肝脓肿,误诊率8.3%。 3 讨论 肝脓肿是由阿米巴原虫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肝脏局限性化脓性病变,主要分布在肝右叶,可能与病原菌主要来自门脉系统的特殊解剖结构有关[1]。其病理过程一般为炎症、部分坏死液化、脓肿形成。细菌性肝脓肿常以恶寒、高热、右上腹痛、肝肿大为主要症状和特征,可分为单发性或多发性。 肝脓肿的声像图表现:①脓肿呈圆形、椭圆形或近似圆形,因脓肿的数目、大小和所在部位不同,肝脏形态可增大、增厚或局限性向外隆起[2];②脓肿声像图有多种不同表现,其演变过程与病程及脓肿的液化程度有关:a.病变初期:脓肿区呈分布不均匀的低至中等回声,无清晰的壁,与周围肝组织的边界模糊而

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

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 肝细胞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每年我国有20万—30万人死于肝癌,占全国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肝癌大多发生在肝硬化背景下,在肝硬化患者中,鉴别肝硬化非癌性结节、早期检出小肝癌,对正确治疗及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新型超声造影剂在肝肿瘤方面的应用,为肝内小病灶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依据超声造影的不同表现,对二者的鉴别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5MHz,造影剂为Bracco公司生产的SonoVue六氟化硫微泡。患者禁食8小时,首先使用二维和彩色超声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回声和血流情况,然后选择造影模式,机械指数调至0.07,聚焦点设置于病灶后方,选择最佳切面,经肘部浅静脉团注造影剂2.4ml,随即快速推注5ml生理盐水,自造影剂开始推注计时,实时观察病灶的动态灌注过程,全部图像存入仪器硬盘,由2名超声医师共同读片分析,依据病灶在造影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相对于肝实质的回声,将增强程度分为高、等、低增强3种。造影过程分为3个时相,动脉期(注射造影剂后30s),门脉期(31-120s),延迟期(121s至微泡消失为实质相)。 肝硬化以肝细胞大量坏死、肝细胞及结缔组织结节状再生为特征。其结节可由良性再生结节到癌前病变的不典型增生结节,进一步演变成原发性肝癌。从肝硬化发展至合并肝癌历经肝硬化再生结节、低度异型增生结节、高度异型增生结节、包含肝癌中心的异型增生结节、到肝癌的逐步演变过程。 1、再生结节是肝细胞被破坏后,肝组织反应性增生形成的结节,以门静脉供血为主,与正常肝组织细胞类似,造影的三个时相均表现为等增强。随着病变的进展,出现了主要由门静脉供血,少量肝动脉供血的结节,造影表现慢于周围肝实质开始增强,与周围肝实质同步消退,始终呈等增强,或者病灶与周围肝实质同步增强,延迟期有轻度退出。 2、高分化癌为呈快进慢出表现的病灶,高分化癌的门静脉供血少于结节但多于典型肝癌结节,微泡由门静脉持续注入导致造影剂消退缓慢。门脉血供多者癌细胞分化较好,门静脉血供少者癌细胞分化较差,当结节转变为早期肝癌后,动脉供血逐渐增加,门静脉供血逐渐减少,结节恶性程度逐渐增高而发展为肝癌。 3、肝癌有典型组织学特征,由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但以肝动脉血供为主,且动脉畸形及动脉短路发生率较高,门静脉供血逐渐减少,肝动脉供血逐渐增多;另一方面,肝癌在膨胀或浸润生长过程中,易侵犯门静脉和(或)肝静脉形成癌栓,癌栓被静脉壁周围的肝动脉分支滋养血管网血管化后,由扩张的肝动脉分支供血,从而在瘤体内形成动静脉瘘。且随着病变恶性程度的增加,肝动脉供血比例增加,门静脉供血比例逐渐减少,动静脉瘘逐渐增多。以上这些血供特点是肝癌“快进快出”造影表现的基础。 所以超声表现为肝实质尚未增强,病灶已经开始增强,与肝内动脉同时充填,病灶增强达峰时呈高增强,病灶内造影剂消退较周围肝实质快,在肝实质达峰后的消退期病灶呈低增强。呈典型的“快进快出”。 4、有报道一些分化好的肝癌无早期增强而呈等增强,推测可能是由于新生动脉血管尚未充分形成有关。 5、高度增生不良结节是一种癌前病变,其与高分化肝癌之间在病理上无绝对分界线,随着结节异型性的增加,结节内的肝动脉血供会相应增加,因此其增强模式与高分化肝癌较难鉴别。

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的超声诊断

? 文献综述 ? 53 一系列并发症。虽然三苯氧胺已被广泛应用于乳腺增生病,但该药至今仍是治疗肿瘤的药物,尚无治疗乳腺增生病的适应证使用说明[4],但在病例中应用三苯氧胺以对抗雌激素治疗,并结合中医中药,总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易被人们所接受。笔者认为规范应用三苯氧胺治疗,中西结合前景广阔,适宜推广。4 心理疗法 对待患者态度和蔼,仔细检查,认真解释乳腺增生病的病因、与乳癌的关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顾虑,使其保持平静的心态,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说明患者的病情,嘱其家人多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多鼓励多安慰。瞩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减少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快,注意饮食结构,荤素合理,忌辛辣生冷及暴饮暴食,少吃燥热、油腻的食品。当今社会生活工作压力较大,我们都要有一个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心态[5] 。5 手术治疗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的良性增生病变,一般主张保守治疗。但有1.0%~1.8%的患者会发生恶变,与乳腺癌关系密切,所以当乳腺增生病有以下情况时,建议患者接受手术治疗:①乳腺增生病变局限在单侧乳房的某一象限,特别是在乳房的外上象限;肿块体积较大、质地较硬,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者。②年龄35岁以上,具有母系乳癌家族史,且乳房肿块呈结节状,经各种治疗未见明显缩小者。③原有的增生性乳房肿块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者。④原有的乳腺增生病在观察、治疗过程中,近期症状及体征有所加重,钼靶X 线摄片等影像学检查及针吸细胞学检查结果与前次相比,病变有进展,提示有恶变可能者。⑤绝经后的老年妇女新近出现乳腺增生表现,如乳房疼痛、腺体增厚等。⑥乳腺增生病患者经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检证实乳腺上皮细胞增生活跃,甚至开始有异型性改变者。应做增生肿块切除术或乳 腺单纯切除术。必要时,进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6 综 述 乳腺增生病因从中医的发病观点来认识是由肝郁气滞、痰瘀凝结和脾肾阳虚、冲任失调而形成不同类型的乳房肿块和疼痛,且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西医认为是体内内分泌激素水平失调,雌激素分泌过高。由此可见,治疗本病不能单纯用外用药贴敷局部肿块,只治标不治本,而是要从内部整体调节,使体内内分泌水平达到相对平衡,这才能针对病因,有效可靠地进行治疗。目前,西医对本病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治疗办法,多采用激素类药物对抗治疗,但副作用大,疗效不持久,治标不治本。而手术切除易留瘢痕,对患者来说既花费多,又影响美观。中医药治疗是目前最佳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具有改善症状,消除肿块,解除疼痛,从整体上调节功能,无不良反应,治疗乳腺增生疗效肯定,但不能完全避免复发,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结合心理疗法,符合个体—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克服了各种治疗方法的局限性和不良作用,具有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小、疗效快、易为患者接受等优点。内外合治则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参考文献 [1] 吴在德.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林毅,唐汉钧.现代中医乳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103. [3] 张琼,陈家旭.乳腺增生病辨证分型研究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 志,2006,21(5):25. [4]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 社,2007:747. [5] 樊华,周钊.心理疗法配合乳癖消治疗乳腺增生病临床观察[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5,15(2):38-39. 浅析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的超声诊断 徐丽萍 (扶余县人民医院,吉林 扶余 131200)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超声检查设备的更新换代,诊断水平全面提升,超声医学对诊断肝癌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主要介绍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的超声诊断思路和价值,以期指导实践。【关键词】原发性;转移性;肝癌;超声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1;R7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1)36-0053-02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大的消化腺,执行多种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承担人体的各类重要代谢功能。肝脏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在肺及膈的下方、胆囊之前端且于右边肾脏的前方、胃的上方。肝脏可分两个主要部分:较大的右叶和较小的左叶。每叶又可分成称为肝小叶的几个部分,人体内的所有血液每两分钟就流经这些肝小叶一次,其成分亦会发生许多重要的变化。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压力变大,我国因工作劳累、精神紧张、经常熬夜等习惯和不良嗜好者罹患肝癌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肝癌(liver cancer )是病死率仅次于胃癌、食道癌的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初期症状并不明显,晚期主要表现为肝痛、乏力、消瘦、黄疸、腹水等症状。临床上一般采取西医的手术、放化疗与中药结合疗法,但晚期患 者因癌细胞扩散而治愈率较低,因此要做到肝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超声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使超声检测技术的应用更为普及,尤其对于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具有较好的定位价值。实时超声显像是目前肝癌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它具有方便易行、价格低廉、准确及无创伤等优点,能确定肝内有无占位性病变(分辨率高的仪器可检出直径大于1cm 的病灶)以及提示病变的可能性质。超声检查对肝癌早期定位诊断有较大的价值,并有助于引导肝穿刺活检。彩色多普勒超声更有助了解占位性病变的血供情况,以判断其性质。 肝脏恶性肿瘤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肝癌的超声检查和诊断

【原发性肝癌的超声检查和诊断】 ⒈超声检查方法:普通灰阶超声检查是最常规和最基本的检查方法,高档的全数字化超声仪器及其新技术如自然组织谐波等能提高小肿瘤的检出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所显示的肿瘤内外血流特点不仅用于对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还被作为各种介入治疗后观察疗效的最方便而可靠的方法。在彩色超声开发的基础上,能量图、三维血管结构显像,超声造影等相继应用于肝脏肿瘤的检查,证明对肿瘤的发现和诊断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⒉超声诊断标准:较小的HCC在声像图上表现为: (1)肝脏内局灶性低回声,内部回声较均匀,边界清楚。 (2)肿瘤后方声补偿以及侧方声影。 (3)直径1.0 cm以上的肿瘤周围可有无回声晕带。 随肿瘤瘤体生长,肿瘤常见的变化有: (1) 内部回声不均匀、回声增强或出现多结节的“马赛克”征(mosaic sign),又称为“块中块”(tumor in tumor)。 (2) 周围无回声晕带可以不完整或变得不明显。 (3) 肿瘤后方声补偿以及侧方声影现象消失,并且在较大瘤体后方出现部分声波衰减。 (4) 肿瘤形态由类圆球状向分叶状或不规则状发展。 (5) 在较大瘤体内可出现不规则的坏死液化区。 肿瘤数量增多,主瘤体周围或附近出现小的子 结节。 (7) 门静脉或肝静脉内出现癌组织浸润、癌栓。

中晚期患者,尤其弥漫型肝癌的肝门区,腹腔 动脉干及其分支周围淋巴结转移性肿大。 (9) 85~90%以上的患者伴有肝脏弥漫性病变乃至肝硬化。 ⒊肿瘤的回声及其分型: 根据瘤体实质的回声将HCC分为低回声型,等回声型,较强回声型和强回声型四种,肿瘤的内部回声反映肿瘤内组织病理的主要变化。低回声型瘤体是HCC的基本和原始类型,代表瘤体内的集中癌巢组织。回声增强的组织学变化与肿瘤细胞内的脂肪变性及肿瘤间质成分比例增高有关,最主要的是纤维增生、细胞坏死等。 ⒋彩色超声多普勒在HCC诊断中的作用:HCC属于血流供应比较丰富类型的肿瘤,80~90 %的肿瘤内能发现血流信号;肿瘤中心部位也能见到血流信号的有41 %左右。能量图(CDE)则在显示效果上比一般彩色超声多普勒更为敏感。肿瘤周围血管增多扩张,尤其在直径5.0cm以下的肿瘤周围形成包裹,出现“花篮”征象(‘basket’sign)。频谱多普勒上肿瘤内的动脉血流比较容易被测出,表现为高速度低阻力波型;血管抵抗阻力指数在0.7以上的例数并不少见。 ⒌肝脏肿瘤鉴别诊断: 1)肝母细胞瘤:发病年龄以婴、幼儿最多见,偶见于轻壮年;瘤体较大,边界清楚,单发为主,内部回声强弱不等,易有钙化。彩色多普勒能显示瘤体内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2)转移性肝癌:多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肿瘤多发,大小不一,形态相似,边界清楚。内血流信号少。 3)肝脏血管瘤:强回声型瘤体较小,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内部回声致密;低回声为主的瘤体较大,多为分叶状,边缘多呈分界清楚的强回声,内部以大的网格或集中的多发小的筛孔状结构为其特点。此种类型的血管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也可以在瘤体边缘处显示血流信号。体积较小的低回声型血管瘤诊断不易,多种影像的综合确诊对于血管瘤显得格外重要。 4)非均匀性脂肪肝:局灶性肝组织脂肪浸润为强回声的结构,形态多为椭球状、条带状,超声诊断疏漏机会不多,以叶段或胆囊、门静脉左右枝附近为特异的低回声分布在脂肪肝时也容易和肿瘤区别。而其它非特异区域出现的类圆球状低回声有时确实和肿瘤很难区分。 5)胆管细胞癌:肿瘤体的肝脏近端多有扩张的肝内胆管,瘤体形态多样,边界清楚,实质多为较强回声型。 6)原发性肝脏肉瘤:瘤体较大,边界欠清楚,实质多为混合回声,不均匀。脂肪肉瘤以不均匀的强回声多见。

肝脏肿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脏肿瘤的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良恶性实质性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提高其诊断价值,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106例肝脏占位病变的患者中,肝血管瘤45例,原发性肝癌40例,转移性肝癌21例。患者均经CT或MRI或病理证实。结果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脏血管瘤共106例,超声有共同和不同之处,临床意义不同。结论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在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地位,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关键词】 超声检查;肝脏肿瘤;CDFI 肝癌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脏的超声诊断中二维超声是基础,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是在二维超声基础上,对肝脏实质和病灶的血流进行检测及分析,从而提高了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尤其是对于肝脏良恶性占位病变,二者结合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来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的患者,其中男65例,女41例,年龄29~80岁。平均(57.32±7.54)岁。肝血管瘤45例,原发性肝癌40例,转移性肝癌21例。患者均经CT或MRI或病理证实。 1.2 方法仪器采用Aloka SSD-35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 5 MHz。先用二维声像图行肝脏大小、形态多切面扫查,确定肿瘤部位、大小、形态、数目与血管关系,回声,有无声晕,测量肿瘤大小,再用超声多普勒观察肿瘤血流信号,测量血流的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 2 结果 45例肝血管瘤中患者多数无临床症状,超声检查中发现,少数有肝部不适。超声表现:①高回声型:最常见,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内部可见散在点状低回声或少许纤维条光带;②低回声型:肿瘤回声明显低于肝实质,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周围有高回声包膜,内部有不规则小等号,后方回声增强;③混合型:多见于大血管型,为典型的蜂窝状网络结构,边界清晰,周围有高回声包膜。彩色多普勒表现:尽管肝血管瘤内血流丰富,但由于瘤体内血流速度较低,彩色多普勒不易测到血流信号,故血流信号检出率极低。40例原发性肝癌,29例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4例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展为肝炎后肝硬化3例为酒精性肝硬化,4例无诱因。原发性肝癌超声影像表现中,直径<3 mm的小肝癌,多单发,边界较清晰,结节周围见低回声声晕,内部回声不均匀;肝癌体积较大时,不规则形,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

肝癌的鉴别诊断

肝癌的鉴别诊断 肝癌 1、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比较,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腺、乳腺等的癌灶常转移至肝。常表现为多个结节型病灶,甲胎蛋白(AFP)检测除少数原发癌在消化的病例可阳性外,一般多为阴性。 2、肝硬化: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鉴别在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多提示癌变。少数肝硬化患者也可有血清AFP升高,但通常为“一过性”且往往伴有转氨酶显著升高,而肝癌则血清AFP 持续上升,往往超过500ng/ml,此时与转氨酶下降呈曲线分离现象。甲胎蛋白异质体LCA非结合型含量>75%提示非癌肝病。如果肝硬化病人出现进行性肝肿大,质硬而有结节,影像学诊断揭示占位病变,应当反复检测AFP,严密观察。 3、活动性肝病:以下几点有助于肝癌与活动性肝病(急慢性肝炎)的鉴别。AFP甲胎球蛋白检查和SGPT谷丙转氨酶必须同时检测,如二者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升高,或SGPT持续升高至正常的数倍,则活动性肝病的可能性大;如二者曲线分离,AFP升高,SGPT正常或降低,则应多考虑原发性肝癌。影象学检查以B超为主,必要时在B超下进行细针肝活检。应反复动态观察,可配合CT和MRI(核磁共振)。 4、肝脓肿:表现发热、肝区疼痛、有炎症感染症状表现,白细胞数常升高,肝区叩击痛和触痛明显,左上腹肌紧张,周围胸腔壁常有水肿。临床反复多次超声检查常可发现脓肿的液性暗区。超声导引下诊断性肝穿刺,有助于确诊。 5、肝海绵状血管瘤:本病为肝内良性占位性病变,常因查

肝癌的鉴别诊断

肝癌的鉴别诊断 肝癌 https://www.doczj.com/doc/bb16024737.html,/ 1、继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与原发性肝癌比较,继发性肝癌病情发展缓慢,症状较轻,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腺、乳腺等的癌灶常转移至肝。常表现为多个结节型病灶,甲胎蛋白(AFP)检测除少数原发癌在消化的病例可阳性外,一般多为阴性。 2、肝硬化: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鉴别在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著,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多提示癌变。少数肝硬化患者也可有血清AFP升高,但通常为“一过性”且往往伴有转氨酶显著升高,而肝癌则血清AFP 持续上升,往往超过500ng/ml,此时与转氨酶下降呈曲线分离现象。甲胎蛋白异质体LCA非结合型含量>75%提示非癌肝病。如果肝硬化病人出现进行性肝肿大,质硬而有结节,影像学诊断揭示占位病变,应当反复检测AFP,严密观察。 3、活动性肝病:以下几点有助于肝癌与活动性肝病(急慢性肝炎)的鉴别。AFP甲胎球蛋白检查和SGPT谷丙转氨酶必须同时检测,如二者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升高,或SGPT持续升高至正常的数倍,则活动性肝病的可能性大;如二者曲线分离,AFP升高,SGPT正常或降低,则应多考虑原发性肝癌。影象学检查以B超为主,必要时在B超下进行细针肝活检。应反复动态观察,可配合CT和MRI(核磁共振)。 4、肝脓肿:表现发热、肝区疼痛、有炎症感染症状表现,白细胞数常升高,肝区叩击痛和触痛明显,左上腹肌紧张,周围胸腔壁常有水肿。临床反复多次超声检查常可发现脓肿的液性暗区。超声导引下诊断性肝穿刺,有助于确诊。 5、肝海绵状血管瘤:本病为肝内良性占位性病变,常因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