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知识学习】四年级上册《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导学案

【知识学习】四年级上册《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导学案

【知识学习】四年级上册《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导学案
【知识学习】四年级上册《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

导学案

www.5y

https://www.doczj.com/doc/bb16015076.html,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1页的例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书上的中国地图及两条信息)

教师:读了这两条信息,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1:我知道了我国的陆地面积约9600000km2,人口总数约1300000000。

学生2: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

学生3:我还发现这两个数特别大,末尾的“0”很多,读写起来都不方便,容易出错。

教师:那你能想个好办法,使它们读写起来更简便吗?

学生1:可以把后面的“0”去掉几个?,要保证改写后的数大小不变,可以改写成用“万”或“亿”来作单位。

教师:真聪明!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为了读写方便,我们常把它们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

[点评:用我国的陆地面积和人口总数为素材导入新课,

不仅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而且让学生感受到把大数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现实意义,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心理需要。]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改写方法。

(1)独立尝试。

教师:把它们分别改写成用什么作单位的数呢?

学生:因为9600000km2读作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是整万的数,所以可以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1300000000读作十三亿,是整亿的数,所以可以改成用“亿”作单位的数。

(老师板书9600000km2=km2,1300000000=亿)

教师:怎样把这两个数分别用“万”和“亿”作单位呢?自己试一试。

(2)交流改写方法。

学生1:9600000km2读作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所以就写成960万km2。

学生2:我改写成了96万km2。

教师:同意吗?为什么?

学生3:不同意。因为这个数读作九百六十万,不是九十六万,他多去掉了一个“0”。

学生4:我也不同意。因为它的百万位上是9,十万位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导学案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64、65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特征。 2、经历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全过程,掌握它们的特征。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重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特征。 学习难点:对平行四边形概念及特征的理解。 导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二、自主学习: 1、自学64页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找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_____________ ,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组对边平行。(用纸剪两个完成一样的任意形状的三角形,上课时用) 2、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________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________,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___________。 画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平行四边形有()条高。 3、长方形和正方形各画1个后,观察它们分别都有哪些边平行? (1)独立画图后,找出各自平行的对边。 (2)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否具备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吗?它们是否属于平行四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形。 三、合作探究: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特征 1、平行四边形除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特征以外还有哪些特征呢?用刻度尺和量角器分别测量平行四边形的每一条边的长度和每个角的度数,标在图上。

通过测量我们发现: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_________并且________。平行四边形对角____________ 。 2、利用学具材料中的平行四边形框,学习例2。 3、思考并操作,完成65页做一做第1题。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确定了,它的形状能确定吗?答: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发现,平行四边形容易________,这种性质也叫做不稳定性。 四、过关检测: 1、完成课本第65页的做一做2。 2、完成课本67页第1题。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平行四边形。 3、完成课本第67页第2题。两个同学一组拼一拼。 4、判断 (1)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 (2)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平行四边形不易变形。() 5、一个平行四边形有几个角,如果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动手剪一剪,把示意图画下来。

四年级品社导学案10-20

美丽富饶的家乡 曲堤中心校 第一单元:可爱的家乡 第一课时:生我养我的地方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我能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家乡秀美的山水和悠久的历史,我能积极参加了解家乡的各项活动。 2.我能看懂简单的位置图,认识家乡环境的基本特征,我能理解这些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 我能了解家乡的位置、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 在交流研讨中,我能学会独立识图、独立思考。 课前准备: 1.老师和学生分别准备中国政区拼图,课堂教学时使用。 2.课前收集一些关于家乡风光的图片、资料,以及关 于建设家乡的小故事。准备在在课堂上进行宣传。 教学建议: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家乡美丽风光的图片,与同桌互相欣赏,在准备好的中国政区拼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河北的位置,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以及名字的由来。 反思:

《生我养我的地方》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家乡秀美的山水和悠久的历史,我能积极参加了解家乡的各项活动。 2.我能看懂简单的位置图,认识家乡环境的基本特征,我能理解这些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学习重点: 我能了解家乡的位置、地形特点 学习难点: 在交流研讨中,我能学会独立识图、独立思考。 课前准备: 1.老师和学生分别准备中国政区拼图,课堂教学时使用。 2.课前收集一些关于家乡风光的图片、资料,以及关 于建设家乡的小故事。准备在在课堂上进行宣传。 导学过程: 1.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家乡美丽风光的图片,与同桌互相欣赏。 2.在准备好的中国政区拼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河北的位置。 温馨提示:你可以看看我们河北省有几个市?

3.阅读课文第三页,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以及名字的由来。 4.看图,说一说家乡有哪几种地形?你发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 5.介绍自己收集的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故事。 温馨提示:不是河北的同学也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 6.成果展示(要求:声音洪亮、落落大方)

四年级品社导学案

丛台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导学案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看这些城市、乡村的照片,美吗? 大屏幕出示,书上46页,四幅照片。你知道这下图片呈现的什么地方的景色吗?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 二、自学探究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是进行“趣味体验并感知”通过对家乡景色照片的观察,感受家乡的巨 变,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三、汇报展示 (1)交通工具的变化 (2)道路的变化上学的道路有没有发生变化? (以前是泥路,好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后来有了沙石路、柏油路,平坦、宽阔,走在上面很舒服雨天上学也很快。) 谱写赞歌,展示才华 1、家乡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幸福,我们的心中充满着对家乡的赞美之情。请听一听一 位小朋友发自内心的赞歌。 (配乐朗诵:〈〈森林公园〉>) 2、你从他的心声中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也来尽情地抒发对家乡的美好感受吧。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商 里,或者与一首小诗,或者与一段美文,也可以画一画你认为取美的一角,还可以用一首歌来尽情地抒发对豕乡的热爱之情。 4、学生联系,教师巡视。

丛台区实验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导学案 教材中关于土特产方面的内容呈现的不多,只是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思路,这里可以多安排一些活动。如:特产介绍会。把你所了解的家乡特产向大家做介绍,包括产地、历史、味 道以及它给家乡带来的影响;特产品尝会。有条件的可以把特产拿到课堂,召开一个小型的特产品尝会,请同学亲口尝一尝;为家乡的特产设计宣传广告词。可以进行广告词的设计比赛,看哪位同学设计的广告词最有特点(包括特产的形状、颜色、大小、味道);小小故事会。请学生收集当地有关土特产的小故事,因为每一种特产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它把人、物、情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活画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9单元 总复习 导学案

9 总复习 本单元复习的是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大数的认识,乘法和除法,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 总复习的内容基本是按照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复习的,同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1.通过总复习,正确地读写多位数,熟练地对多位数进行改写和省略尾数。 2.通过总复习,正确、熟练地进行乘、除法的口算和笔算。 3.通过总复习,会画角、垂线和平行线,会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4.通过总复习,能看懂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有关数据作简单的分析,会绘制条形统计图。 1.大数的认识。 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4.角的度量。 5.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 1.大数的改写。 2.周角的认识。

3.积和商的变化规律。 4.画垂线、平行线,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画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1)多位数的认识(1课时) (2)乘法和除法(1课时) (3)空间与图形(1课时) (4)统计与数学广角(1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的融汇贯通,引导学生学会梳理知识,把握重、难点,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复习的能力。学生主动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系统,准确把握本学期所学知识。 第1课时多位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 2.能正确地读、写大数,掌握大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的方法。 3.通过合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复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4.渗透了解国情、热爱祖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大数读、写的方法;数的改写和省略尾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出示荷叶的画面。这是什么? 资料:荷花:又名莲花、水芝、水芙蓉、莲。睡莲科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背面灰绿色,全缘并呈波状。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或间色等变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暮闭。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你看到荷叶,你会想起什么?有什么感受? 〔此处设计意在于鼓励学生说话,不拘于形式,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和思考。〕 作者望着那一望无际的田田莲叶,会生出许多感动,想起自己的祖母。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互相读课文,检查识字情况。 3.指名读生字新词,正音。 xuán玄chuānɡ疮zhǒu肘 4.结合生活实际、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含义。

斑驳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欣喜:欢喜快乐。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萧条: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念念有词:指人不停的自言自语。 5.分节指名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意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已有知识自主学习,整体感受课文。〕 6.组词语: 斑()玄()疮()啸()潇() 班()弦()创()萧()箫() 三、质疑解难 1.自读全文。找出不理解的问题。 2.学生交流,师生共同梳理归纳问题。主要解决以下疑难:(1)为什么看到一池莲叶,“我”就心生感动,想起了祖母? (2)祖母为什么能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爱的荷叶? (3)课题为什么以《莲叶青青》为名?…… [通过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指导重点字,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藕:草字头,左下“耒”,右下“禺”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1单元四则运算 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内容:教材2、3页例1,练习一1~5题。 学习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应用。 学习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导学流程 定向自学 1、复习铺垫:加减5分钟口算。 2、自学例1理解加法的意义。 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意,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加法的意义。 3、理解减法的意义。 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意,根据线段图写出减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减法的意义。 合作探究: 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观察以上三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观察算式,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和=()+()加数=()-()】 【被减数=()+()减数=()-()】 展示反馈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一1~5题拓展提升 猜猜我是几?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内容:教科书5—6页例2、3与“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 学习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 2.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推理、概括能力,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学习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 导学流程 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那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又是怎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定向自学 1、乘法的意义:结合例2插图和第(1)题写出乘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乘法的意义。 2、理解除法的意义 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并写出除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除法的意义。 合作探究: 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1.观察以上三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我加上89得243。600减去我得309.。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学案(全册)

学校----- 班级---- -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亿以内数的认识 【学习目标】 1、通过拨计数器,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并了解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理解、掌握我国记数习惯,知道每四个数位为一级,并能熟练掌握“个级”和“万级”各个数位的顺序。 【学习重难点】 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法指导】 借助计数器认识较大的计数单位。 【自学互助】 (一)课前自学 1、我们已经学过计数单位有()、()、()、()、(),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2、数数: (1)从213一个一个的数到235。 (2)从320一十一十的数到440。 (3)从1500一百一百的数到2000。 3、5673中的5表示(),6表示(),7表示(),3表示()。 4、收集生活中哪些地方看见过较大数并记录下来。 (二)课中自学 1、小组合作在计数器上拨数(小精灵提示:计数器上哪一位上的珠子满10颗,就要向前一位进1。) (1)在计数器上分别表示出500和1000。 (2)一万一万地数, 10个一万是(),照这样继续数下去。10个十万是(),10个一百万是(),10个一千万是()。 2、独立阅读教材第3页,完成下题。 (1)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是()。 (2)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都是()。

(3)每个计数单位都要占一个位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按照我国计数的习惯,从右边起,每()个数位是一级。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级,()位、()位、()位和()位是万级。个级、万级、亿级都是数级。 (4)75620003中的7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 【展示互导】 大家把自学互助的结果展示给小组同学或者全班同学。(可以交流这节课学到的新知识) 【质疑互究】 我的疑惑: 【检测互评】 1、完成第四页的“做一做”。 2、填空: (1)10个一万是();100个十万是();10个()是一亿。 (2)在整数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六位是()位,第八位是()位,第()位是亿位。*(3)65300060中从左边数的第一个“6”比第二个“6”多()。 【总结提升】 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别: 学校----- 班级---- - 小组----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亿以内数的读法 【学习目标】 1.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2.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学习重难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数位上出现0的读法。 【学法指导】 通过类比个级数的读法得出万级数的读法。两者的联系与区别: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自学互助】

四年级品社导学案1-10

美丽富饶的家乡 曲堤中心校耿庄小学 第一单元:可爱的家乡 第一课时:生我养我的地方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我能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家乡秀美的山水和悠久的历史,我能积极参加了解家乡的各项活动。 2.我能看懂简单的位置图,认识家乡环境的基本特征,我能理解这些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点: 我能了解家乡的位置、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 在交流研讨中,我能学会独立识图、独立思考。 课前准备: 1.老师和学生分别准备中国政区拼图,课堂教学时使用。 2.课前收集一些关于家乡风光的图片、资料,以及关 于建设家乡的小故事。准备在在课堂上进行宣传。 教学建议: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家乡美丽风光的图片,与同桌互相欣赏,在准备好的中国政区拼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河北的位置,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以及名字的由来。 反思:

《生我养我的地方》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能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感受家乡秀美的山水和悠久的历史,我能积极参加了解家乡的各项活动。 2.我能看懂简单的位置图,认识家乡环境的基本特征,我能理解这些环境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学习重点: 我能了解家乡的位置、地形特点 学习难点: 在交流研讨中,我能学会独立识图、独立思考。 课前准备: 1.老师和学生分别准备中国政区拼图,课堂教学时使用。 2.课前收集一些关于家乡风光的图片、资料,以及关 于建设家乡的小故事。准备在在课堂上进行宣传。 导学过程: 1.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家乡美丽风光的图片,与同桌互相欣赏。 2.在准备好的中国政区拼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河北的位置。 温馨提示:你可以看看我们河北省有几个市?

3.阅读课文第三页,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以及名字的由来。 4.看图,说一说家乡有哪几种地形?你发现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吗? 5.介绍自己收集的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故事。 温馨提示:不是河北的同学也可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 6.成果展示(要求:声音洪亮、落落大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全册导学案集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数一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经历数较大数的过程,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借助方块图和计数器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建立计数单位的数学模型。 3、在认知活动中,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类推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 重点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难点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区别。 课前预习相关知识 数一数P2页上图中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教材助读 预习自测。 一、填空 1、从个位起第第五位是()位,与它相邻的两个数位是()位和()位。 2、一亿里面有10个(),十万里面有()个一万。 3、是()位数,最高位是()位,“6”在()位上,表示()个()。 4、一个七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计数单位是(),从右边数第()位的计数单位是千。 二、仔细观察,然后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997 () 999 ()

2、5080 5090 () ( ) 3、()() 8100 8200 4、()8000 9000 () 我的疑问: 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 你能数一数P2页下图中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 1、找规律,数一数 2、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3、说一说:10个十万是多少() 10个一百万是多少() 10个一千万是多少() 探究点二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不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 因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倍的关系,所以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不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几个间隔,进率就是几个() 探究点三根据P4页中表格,你是怎样认识十进制数位顺序表的 什么是数位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个数位是一级分别是:()、()、()…… 数位顺序表是由()、()和()三部分组成。 当堂检测

四年级导学案答案

5.中彩那天 一.1.维持财富道德号码属于迷惑不解 2.(1)D (2) C (3) B 二.1.相互照应 2. 《中彩那天》是一篇外国小故事,讲述了一名修理厂的技工无意抽中了大奖,但是抽中了大奖的彩票却是他帮同事代买的。经过思想斗争,他把大奖送还了同事。作者赞扬了这种诚实、守信的品质。 三.1.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的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2.(1)引导学生明白:父亲不知道是留下车,还是将车还给库伯。留车还是还车? (2) 交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3)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3. 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最富有是应为我们拥有了金钱换不来的精神财富那就是诚实。 四.略 五.略 6.万年牢 一.1. 闷闷不乐mēn mèn 拮据jūjù 教诲huǐhuì精湛zhàn zàn 崭新zhǎn zǎn 2. 略 二.1(自己制作糖葫芦) (去大字号帮别人做糖葫芦)(辞去工作转为自己经营)(真诚认真实在)

三.1. 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2.略 四.略。 7.尊严 一.1.略 2. (尊)重(遵)守(遵)循(尊)贵 自(尊)(遵)照(尊)敬(遵)从 二.(逃难)(脸色苍白,骨瘦如柴)(通过劳动换取食物)(杰克逊大叔)三.1.神情: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说明他们极其饥饿,极其疲倦。 2.他是哈默,应为他有尊严。 课文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反映文章主题。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是要有“尊严”的,要自爱、自尊;另一方面也放映了杰克逊大叔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 四.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普列姆昌德 珍视思想的人,必然珍视自己的尊严。——苏霍姆林斯基 虽然尊严不是一种美德,却是许多美德之母。——柯林斯托姆 根本不该为取悦别人而使自己失敬于人。——卢梭 五.略。 8.将心比心 一.1.差(chā chàchāi)出差(chàchāi)差(chā chà)错扎(zā zhā)了两针扎(zhā zā)了两条小辫儿挣扎(zhā zhá) 2. .将心比心半懂不懂、半信不信、不懂装懂 闷闷不乐彬彬有礼比比皆是步步为营勃勃生机 二.(阿姨为奶奶开门)(妈妈宽容和鼓励小护士)(帮助别人)(宽容和鼓励别人)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编写教师 授课 时间 总第 1课时审核人学习 内容 教材第2、3和4页。 学习目标认识记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及相邻记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及读数方法。 重点难点认识计数单位。 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学习流程 学案导案 一、复习导入 下面是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 北京:19612368人西藏:3002166人 四川:80418200人河南:94023567人 新疆:21813334人黑龙江:38312224人 我国总人口:1339724852人 这些数你会读吗? 二、合作学习 1.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 ⑴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 千位满十要怎样? 10个一千是多少? 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 万位满十要怎样? 10个一万是多少? 九十万再加十万是多少? 十万位满十要怎样? 10个十万是多少? 九百万再加一百万是多少? 百万位满十要怎样?10个百万是多少? 九千万再加上一千万是多少?千万位满十要怎样? 10个千万是多少? ⑵思考: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2. 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⑴叫做数位。 ⑵根据数位顺序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第二位是,…第五位是,…第九位 是。 一、创悦境 同学们,我们已经 学了万以内的数。 在日常生活和生 产中,我们还经常 用到比万大的数。 同学们这些数据 你会读吗?今天 我们一起来学习 亿以内数的读法, 同学们有信心 吗? 二、释悦疑 1. 同学们,拿出 你们的计数器一 起拨数,认识万、 十万、百万、千万、 亿等计数单位。 2. 两个相邻计数 单位之间的进率 都是10,即十进 关系。 3. 在用数字表示 数的时候,这些计 数单位要按照一 定的顺序排列起 来,它们所占的位 置叫做数位。

最新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一单元学案及答案

四上品社学案第一单元有困难我不怕 主题一这点困难算什么 【学习目标】 1.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要勇敢面对。 2.战胜自我,懂得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重点难点】 1.学生懂得正确地面对困难,不怕困难,树立信心。 2.让学生懂得把困难当作磨炼自己意志的好机会,勇敢进取,百折不挠。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不怕困难和挫折的故事,名人名言 【课堂助学】 一、交流与质疑: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回答下列问题: 在学习生活中,你曾遇到过哪些困难?遇到困难时你是怎么想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答: 二、合作探究: 活动一:看图讲故事,认识困难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看图读书P2,并且思考每幅图片讲了什么?(同桌之间说说) 2、师生交流达成共识。在你的眼中困难是什么? 3、引发思考,学生谈谈对“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的理解。 小结:困难总会在我们前进的路上出现。只要我们不怕困难,想方设法战胜困难,就一定能摘到香甜的胜利果实。如果我们害怕困难,泄气了,就会失败。 活动二:小英雄邓清清的故事。 1、指名读故事《小英雄邓清清》。 引导思考:从邓清清的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困难? 2、你还知道哪些不怕困难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3、小结:生活中常有困难和艰险。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勇敢面对。 活动三:名人档案警示 1、阅读名人档案资料见教参第四页。思考:这些人都曾经历过挫折和失败,为什么还能取得成功呢? 2、小结:他们都经历过挫折和失败.但是他们不气馁,积极寻找战胜困难和挫折

的办法,最终取得成功。 活动四:小雪打乒乓球的故事 1、学生看图,探讨她该如何面对一时的失意? 2、小结:失败是成功的阶梯。如果我们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做法,就能走向成功。 三、达标练习: (一)、填空: 1、()总会在我们前进的路上出现。困难像弹簧,你弱他就(),你()他就弱。 2、生活中常有困难和艰险。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 3、()是成功的阶梯。如果我们从()中吸取教训,看到自己的 不足,从而改进自己的做法,就能走向()。 4、失败也是很重要的,它和()一样对我们有价值。 5、()是成功之母。 (二)、辨析: 有人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失败了无所谓,根本不要放在心上。”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三)、生活实践: 你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是什么?你想采取什么方法战胜它?假如失败了你又怎么办? 【课外拓展】 具体尝试实践自己想做却又怕做的事,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写下自己的感想。 四上品社学案第一单元有困难我不怕 主题二成功一定有办法 【学习目标】 1、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克服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勇敢地追求理想。 2、学生懂得锻炼意志、培养毅力,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做坚持不懈的努力。【重点难点】 1、学生懂得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学生懂得面对困难,始终坚持自己的努力方向;相信自己能成功,充满信心 地去寻找克服困难的办法,让自己成为一个自信的、积极向上的人。 【课前准备】

4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亿以内数的认识导学案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年级备课人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 3.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创设具体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出现5个省市、自治区的总人口,让学生初步感知大数,了解中国的人口状况,渗透国情教育。 重点难点计数单位及各计数单位间的关系。数级、数位、计数单位间的区别以及“位值”的区别。 学习 用具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学习过 学案导案 设 疑 预 习 多媒体课件演示主题图中的中国6个省、市、 自治区的地理、文化的图片,伴音介绍我国 国情,然后通过特写镜头推出6个省(市、 自治区)的人口数。由学生提出问题,得到 了那些信息?发现了什么?揭求课题:亿以 内数的读法。 展 示 互 动 1.以北京市人口数为例,先让学生尝试读一 读13819000这个数。 2.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 问题: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 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 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 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 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 十万,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 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 千万、亿。 九千再加上一 千是多少?千 位满十要怎 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P70-71例1及相应的练习。 学习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 2、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理解四边形间的关系。 难点: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尺子,三角板。 学生准备:尺子,三角板,作业纸等。 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1、.观察情境,理解四边形。 师: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哪些平面图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教师板贴: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4个图形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图形呢?(生:都叫四边形)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由四条边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四边形。) 2、寻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熟悉的四边形,你知道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特点吗?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对边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平行,四个角都是直角。(板书)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我们也可以说长方形包含正方形。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四边形家族中的另外两种图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4、展示学习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掌握特征, (2)经历把四边形分类,抽象概括特征的过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 (一)学习平行四边形 1.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平行四边形,然后猜一猜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1)画平行四边形,展示。 (2)猜一猜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可以从平行四边形的边、角方面去猜。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2.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四人小组利用学具验证平行四边形是否具有以上的特征,教师巡视。 (2)交流反馈,生演示三个特征的验证方法。 3.概念呈现 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吗?(指名回答) 师:请打开课本71页,找找课本是怎么说的,画起来齐读一遍。 揭示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并板书) 4.引导学生找出关键词。 师:在这定义中,你认为哪些词语比较重点? 生:两组,平行,四边形。 师反问:要想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必须符合什么条件? 5.玩一玩:

小学数学四年级的数学上册的预习学案.doc

四年级数学上册预习学案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1) 1、10 个一是();10个十是();十个百是() ; 10 个千是()。 2、数数: 1)从 689 一个一个的数到712 。 2)从 420 一十一十的数到540 3)从 910 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4)从 200 一十一十的数到1000 3、个、十、百、千、万;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4、搜集有关大数的信息。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2) 1、读出下面的数 305读作: 300读作: 53500 读作:

2879读作: 2、万级包括的数位是()、()、()、()。 3、个级的记数单位有()、()、()、();万级的记数单位 有()、()、()、( 4、123456789 是一个( )。 )位数; 4 在()位上;表示 4 个()。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4) 1.填空。 101010 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356000 左起第二位是()位;表示()个()。 2.在○里填上“>;“”<”或“。=” 999 ○1010601 ○564687 ○678 3.我会说“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例 5、6) 1、万级的计数单位有()、()、()、( 2、3 个万是()万;()个万是20万。 3、阅读教材 14 、15 页内容。 )。

课题:数的产生 1、我知道古时候人们记数方法有()、()、刻道记数。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 2、表示物体个数的1、 2、 3、4 、5、6 、7、8 、9、10 、11、 12、都是()。 3、一个物体也没有;用()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课题:亿以上数的认识 1、90023600是个含有()级的数;9在()位上;表示();这个数读作();省略万位后面的位数略是()。 2、写数 三百三十万九千写作:三千零五十万零八百写作: 3、在数位顺序表中;右起第九位是()位;它属于()级;亿级都包括()位、()位、()位、()位。 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看教材 23-25 页并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计算工具的历史及使用。 1、2000 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界上最早的计算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1导学案

课题:条形统计图(课本99-101页)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自学课本第99-101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5、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6、使学生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欣喜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7、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学习难点:正确画出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完成单式统计图 1、观察99页例1,根据复式统计表,制作某地城镇和乡村人口的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2、根据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 1995年城镇人口有();乡村人口有20万的是()年

1990年城镇人口多还是乡村人口多?怎样办可以一目了然? 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 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样把两个单式统计表进行合并的?(我们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就经常把两种人物或事务进行对比,例如:男生和女生,一班和二班等)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在教科书100页制作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能把上面的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起来吗?该怎样画? 2、认识图例:质疑:这么多条形,哪个表示城镇,哪个表示乡村呢?别人怎么看得清呢? 3、对比分析: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之处。 4、观察复式条形统计图,搜集信息: (1)、哪年城镇人口最多?哪年最少?(2)、哪年乡村人口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过关检测:1、观察“北京奥运会四强国家金银牌数统计表”,并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北京奥运会四强国家金银牌数统计表 国家 奖牌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

四年级导学案答案

5. 中彩那天 一. 1.维持财富道德号码属于迷惑不解 2. (1) D (2) C ⑶ B 二. 1.相互照应 2. 《中彩那天》是一篇外国小故事,讲述了一名修理厂的技工无意抽中了大奖,但是抽中了大奖的彩票却是他帮同事代买的。经过思想斗争,他把大奖送 还了同事。作者赞扬了这种诚实、守信的品质。 三. 1.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的神情严肃,丝毫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2. (1)引导学生明白:父亲不知道是留下车,还是将车还给库伯。留车还是还车 (2) 交流: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 (3) 母亲让我仔细辨别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我看了又看,终于看到中彩的那张右上角有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3. 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最富有是应为我们拥有了金钱换不来的精神财富那就是诚实。 四.略 五.略 6. 万年牢 一. 1. 闷闷不乐moi m 6 拮据j 口j u 教诲hu 7 hu i 精湛zh m z m 崭新zh峦zdi 2.略 二.1(自己制作糖葫芦)(去大字号帮别人做糖葫芦 )(辞去工作转为自己经营)(真诚认真实在) 三. 1.这三处万年牢”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 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2.略 四?略。 7. 尊严 一. 1.略 2. (尊)重( 遵)守(遵)循(尊)贵 自(尊)( 遵)照(尊)敬(遵)从 二.(逃难) (脸色苍 白, 骨瘦如柴)(通过劳动换取食物) (杰克逊大 叔) 三? 1.神情: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说明他们极其饥饿,极其疲倦。 2.他是哈默,应为他有尊严。 课文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反映文章主题。一方面概括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是要有“尊严”的,要自爱、自尊;另一方面也放映了杰克逊大叔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四.对人来说,最最重要的东西是尊严。——普列姆昌德 珍视思想的人,必然珍视自己的尊严。一一苏霍姆林斯基 虽然尊严不是一种美德,却是许多美德之母。——柯林斯托姆 根本不该为取悦别人而使自己失敬于人。一一卢梭 五.略。 8. 将心比心 一. 1.差(ch g ch d ch a)i 出差(ch ach j)i 差(ch d ch 不错扌?(z g zh) a 了两针扎(zh a_z)a了两条小辫儿挣扎(zh azh a) 2..将心比心半懂不懂、半信不信、不懂装懂 闷闷不乐彬彬有礼比比皆是步步为营勃勃生机 二.(阿姨为奶奶开门)(妈妈宽容和鼓励小护士)(帮助别人)(宽容和鼓励别人) 三? 1.阿姨帮奶奶开门这个故事,使作者的心温暖了许久 四?略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1单元四则运算 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学习内容:教材2、3页例1,练习一1~5题。 学习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应用。 学习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 导学流程 定向自学 1、复习铺垫:加减5分钟口算。 2、自学例1理解加法的意义。 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意,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加法的意义。 3、理解减法的意义。 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尝试用线段图表示题

意,根据线段图写出减法算式,组内合作归纳减法的意义。合作探究: 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观察以上三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观察算式,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和=()+()加数=()-()】【被减数=()+()减数=()-()】展示反馈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一1~5题 拓展提升 猜猜我是几? 总结评价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学习内容:教科书5—6页例2、3与“做一做”,练习二第1-5题。 学习目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导学案 全册

一、单元教材简说 本单元一共有四篇课文,其中《古诗两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是精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是略读课文,《语文园地二》是综合性训练。 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容易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证据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颇具吸引力。 二、单元设计理想 本单元教学设计,要根据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应大胆地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策略上,教师要注重体现语文课本身的特点,以读文本,让朗朗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要求会背的地方。 3、理解古诗两首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 6、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激起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7、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9、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着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们交流。 10、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1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胸有成竹”这个成语的出处。 12、学生在交流各自的发现的同时,进一步体会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13、积累花名的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并作适当拓展,让学生仿照短文试写歌谣,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重难点: 1、借助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学习,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人的心境,能与他人交流读诗的感受。 3、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知道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4、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倡导积极肯定的评价方式,激励交际信心,加强实践、突出互动,发展学生交际语言。 5、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