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MSDS-次氯酸钠(中英文对照版本)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MSDS-次氯酸钠(中英文对照版本)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MSDS-次氯酸钠(中英文对照版本)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MSDS-次氯酸钠(中英文对照版本)

5.3.3 Sodium hypochlorite

1) Chemical Product and Company Identification

MSDS Name: 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4-6%

Catalog Numbers: S80183, S801831, CRNSS2904, NC9828282, SS290 1, SS290 4, SS2901, SS2904

Synonyms: None

Risk Phrases: 31 34

3) Hazards Identification

EMERGENCY OVERVIEW

Appearance: clear light yellow green. Corrosive. Danger! Causes eye and skin burns. Causes digestive and respiratory tract burns. May cause methemoglobinemia.

Target Organs: Blood.

Potential Health Effects

Eye: May cause irreversible eye injury. Contact with liquid is corrosive to the eyes and causes severe burns.

Skin: Causes skin burns.

Ingestion: May cause methemoglobinemia, cyanosis (bluish discoloration of skin due to deficient oxygenation of the blood), convulsions, and death. Causes severe digestive tract burns with abdominal pain, vomiting, and possible death. Methemoglobinemia is characterized by dizziness, drowsiness, headache, breath shortness, cyanosis with bluish skin, rapid heart rate and chocolate-brown colored blood.

Inhalation: Causes severe irritation of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with coughing, burns, breathing difficulty, and possible coma. May cause pulmonary edema and severe respiratory disturbances.

Chronic: Chronic inhalation and ingestion may cause effects similar to those of acute inhalation and ingestion.

4) First Aid Measures

Eyes: Flush eyes with plenty of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occasionally lifting the upper and lower eyelids. Get medical aid immediately. Do NOT allow victim to rub or keep eyes closed.

Skin: Get medical aid immediately. Immediately flush skin with plenty of soap and water for at least 15 minutes while removing contaminated clothing and shoes. Discard contaminated clothing in a manner which limits further exposure. Ingestion: Do NOT induce vomiting. If victim is conscious and alert, give 2-4 cupfuls of milk or water. Never give anything by mouth to an unconscious person. Get medical aid immediately.

Inhalation: Remove from exposure to fresh air immediately. If breathing is difficult,

give oxygen. Get medical aid. Do NOT use mouth-to-mouth resuscitation. If breathing has ceased appl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using oxygen and a suitable mechanical device such as a bag and a mask.

Notes to Physician: Treat symptomatically and supportively.

5) Fire Fighting Measures

General Information: As in any fire, wear a self-contained breathing apparatus in pressure-demand, MSHA/NIOSH (approved or equivalent), and full protective gear. Contact with metals may evolve flammable hydrogen gas. Containers may explode when heated.

Extinguishing Media: Do NOT get water inside containers. For small fires, use dry chemical, carbon dioxide, or water spray. For large fires, use dry chemical, carbon dioxide, alcohol-resistant foam, or water spray. Cool containers with flooding quantities of water until well after fire is out.

6) Accidental Release Measures

General Information: Use proper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as indicated in Section 8.

Spills/Leaks:Remove all sources of ignition. Absorb spill using an absorbent, non-combustible material such as earth, sand, or vermiculite. Do not use combustible materials such as saw dust. Provide ventilation.

7) Handling and Storage

Handling: Wash thoroughly after handling. Remove contaminated clothing and wash before reuse. Use with adequate ventilation. Do not get in eyes, on skin, or on clothing. Do not ingest or inhale. Discard contaminated shoes.

Storage: Store in a tightly closed container. Store in a cool, dry, well-ventilated area away from incompatible substances.

8) Exposure Controls, Person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ntrols: Use process enclosure, local exhaust ventilation, or other engineering controls to control airborne levels below recommended exposure limits.

this chemical. Water: No OSHA Vacated PELs are listed for this chemical.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Eyes: Wear appropriate protective eyeglasses or chemical safety goggles as described by OSHA's eye and face protection regulations in 29 CFR 1910.133 or European Standard EN166.

Skin: Wear appropriate protective gloves to prevent skin exposure.

Clothing: Wear appropriate protective clothing to prevent skin exposure. Respirators: A respiratory protection program that meets OSHA's 29 CFR §1910.134 and ANSI Z88.2 requirements or European Standard EN 149 must be followed whenever workplace conditions warrant a respirator's use.

9)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Physical State: Liquid

Appearance: clear light yellow green

Odor: chlorine-like

pH: Not available.

Vapor Pressure: 14 mm Hg

Vapor Density: 2.60

Evaporation Rate:>1 (ether=1)

Viscosity: Not available.

Boiling Point: Decomposes.

Freezing/Melting Point: 32 deg F

Autoignition Temperature: Not applicable.

Flash Point: Not applicable.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Not available.

NFPA Rating: (estimated) Health: 2; Flammability: 0; Reactivity: 0

Explosion Limits, Lower: Not available.

Upper: Not available.

Solubility: Soluble in water.

Specific Gravity/Density: 1.1

Molecular Formula: NaOHCl

Molecular Weight:75.4492

10) Stability and Reactivity

Chemical Stability: Stable under normal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Conditions to Avoid: Incompatible materials, combustible materials. Incompatibilities with Other Materials: Sodium hypochlorite is incompatible with amines, ammonium acetate, ammonium carbonate, ammonium nitrate, ammonium oxalate, ammonium phosphate, cellulose, and ethyleneimine, strong acids, reducing agents, amines, and ammonia salts.

Hazardous Decomposition Products: Chlorine, sodium oxide.

Hazardous Polymerization: Has not been reported.

11) Toxicological Information

RTECS#:

CAS# 7681-52-9: NH3486300

CAS# 7732-18-5: ZC0110000

LD50/LC50:

CAS# 7681-52-9:

Draize test, rabbit, eye: 10 mg Moderate;

Oral, mouse: LD50 = 5800 mg/kg;

CAS# 7732-18-5:

Oral, rat: LD50 = >90 mL/kg;

Carcinogenicity:

CAS# 7681-52-9: Not listed by ACGIH, IARC, NIOSH, NTP, or OSHA. CAS# 7732-18-5: Not listed by ACGIH, IARC, NIOSH, NTP, or OSHA. Epidemiology: No data available.

Teratogenicity: No data available.

Reproductive Effects: No data available.

Neurotoxicity: No data available.

Mutagenicity: No data available.

Other Studies: No data available.

12) Ecological Information

No information available.

13) Disposal Considerations

Chemical waste generators must determine whether a discarded chemical is classified as a hazardous waste. US EPA guideline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determination are listed in 40 CFR Parts 261.3. Additionally, waste generators must consult state and local hazardous waste regulations to ensure complete and accurate classification.

RCRA P-Series: None listed.

RCRA U-Series: None listed.

US FEDERAL

TSCA

CAS# 7681-52-9 is listed on the TSCA inventory.

CAS# 7732-18-5 is listed on the TSCA inventory.

Health & Safety Reporting List

None of the chemicals are on the Health & Safety Reporting List.

Chemical Test Rules

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product are under a Chemical Test Rule.

Section 12b

None of the chemicals are listed under TSCA Section 12b.

TSCA Significant New Use Rule

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material have a SNUR under TSCA.

SARA

Section 302 (RQ)

CAS# 7681-52-9: final RQ = 100 pounds (45.4 kg)

Section 302 (TPQ)

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product have a TPQ.

SARA Codes

CAS # 7681-52-9: acute, flammable.

Section 313

No chemicals are reportable under Section 313.

Clean Air Act:

This material does not contain any hazardous air pollutants. This material does not contain any Class 1 Ozone depletors. This material does not contain any Class 2 Ozone depletors.

Clean Water Act:

CAS# 7681-52-9 is listed as a Hazardous Substance under the CWA. 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product are listed as Priority Pollutants under the CWA. 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product are listed as Toxic Pollutants under the CWA.

OSHA:

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product are considered highly hazardous by OSHA. STATE

CAS# 7681-52-9 can be found on the following state right to know lists: California, New Jersey, Pennsylvania, Minnesota, Massachusetts.

CAS# 7732-18-5 is not present on state lists from CA, PA, MN, MA, FL, or NJ. California No Significant Risk Level: None of the chemicals in this product are listed. European/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European Labeling in Accordance with EC Directives

Hazard Symbols:

C

Risk Phrases:

R 31 Contact with acids liberates toxic gas.

R 34 Causes burns.

Safety Phrases:

S 28 After contact with skin, wash immediately

with...

S 45 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el where

possible).

S 50 Do not mix with ... (to be specified by the

manufacturer).

WGK (Water Danger/Protection)

CAS# 7681-52-9: 2

CAS# 7732-18-5: No information available.

Canada

CAS# 7681-52-9 is listed on Canada's DSL List. CAS# 7681-52-9 is listed on Canada's DSL List. CAS# 7732-18-5 is listed on Canada's DSL List. CAS# 7732-18-5 is listed on Canada's DSL List.

This product has a WHMIS classification of E.

CAS# 7681-52-9 is listed on Canada's Ingredient Disclosure List.

CAS# 7732-18-5 is not listed on Canada's Ingredient Disclosure List.

Exposure Limits

16) Additional Information

MSDS Creation Date: 9/28/1998

Revision #2 Date: 4/10/2001

The information above is believed to be accurate and represents the best information currently available to us. However, we make no warranty of merchantability or any other warranty, express or implied, with respect to such information, and we assume no liability resulting from its use. Users should make their own investigations to determine the suitability of the information for their particular purposes. In no event shall Fisher be liable for any claims, losses, or damages of any third party or for lost profits or any special, indirect, incidental, consequential or exemplary damages, howsoever arising, even if Fisher has been advised of the possibility of such damages.

5.3.3次氯酸钠

1)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次氯酸钠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分子式:NaClO

分子量:74.44

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6)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9)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以有效氯计)一级13%; 二级10%。

外观与性状: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熔点(℃):-6

沸点(℃):102.2

相对密度(水=1):1.10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溶解性:溶于水。

主要用途:用于水的净化,以及作消毒剂、纸浆漂白等,医药工业中用制氯胺等。10)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碱类。

11)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8500 mg/kg(小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12)生态学资料

其它有害作用:无资料。

13)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14)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83501

UN编号:1791

包装类别: O53

包装方法:耐酸坛或陶瓷瓶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玻璃瓶或塑料桶(罐)外普通木箱或半花格木箱;磨砂口玻璃瓶或螺纹口玻璃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15)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8.3类其它腐蚀品。

16)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

危险化学品技术说 明书

危险化学品技术说明书 目的 对化学危险品进行管理,确保化学危险品在储存、使用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2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名称、健康危害、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操作处理与储存、储存注意事项。 3 职责 3.1 采购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采购、运输。 3.2仓储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收发、日常检查。 3.3车间、质检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管理。 3.4安全技术部负责危险化学品的监督、检查。 4 内容和要求 1盐酸 1.1中文名称:盐酸 1.1.1危险性类别:无机腐蚀品 1.1.2危险性综述:本品具有强腐蚀性,有刺激气味,接触可致化学性灼伤,对水体、空气和土壤均可造成污染。 1.1.3侵入途径:误食、吸入、皮肤接触 1.1.4毒性与防护:吸入后出现呛咳、流泪、胸闷、呼吸加快。发现后应立即脱离现场,除去被污染的衣物,注意保持呼吸道畅

通。 1.1.5盐酸应贮存在密封的容器中,容器周围应通风、干燥,不能与其它强碱类(如氢氧化钠)、硫化物、磷化物、氰化物、已酯化合物、氟化物、硅化物、碳化物、氧化剂(如过氧化合物)共贮混运,工作时应配戴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合适的材料是天然橡胶。 1.1.6急救措施 1.1.7吸入中毒:立即脱离现场,除去被污染的衣物,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给氧。 1.1.8误服中毒:严禁洗胃,也不可催吐,以免加重损伤或引起胃穿孔,可用 2.5%氧化酶溶液、牛奶、豆浆、蛋清、花生油等口服。 皮肤和眼的处理:脱去污染衣物,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灼伤处用5%碳酸氢钠溶液洗涤而后以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冲洗。创面较大时,须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1.9消防措施及泄漏的处理 本品不燃烧,用喷水来冷却容器有助于防止爆炸、爆裂和减少蒸气。本品具有强腐蚀性,一旦泄漏尽快地切断泄漏源,使用合适的盐酸吸着物来抑制溢汇,用苏打粉或石灰中和残余物质,处理废料可在指定地点深埋、遵守环境保护法规。 2硫酸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MSDS是什么?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即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亦可译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在欧洲国家,MSDS也被称为安全技术/数据说明书SDS(Safety Data sheet)。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1014采用SDS术语,然而美国、加拿大,澳洲以及亚洲许多国家则采用MSDS 术语。 MSDS是化学品生产或销售企业按法律要求向客户提供的有关化学品特征的一份综合性法律文件。它提供化学品的理化参数、燃爆性能、对健康的危害、安全使用贮存、泄漏处置、急救措施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十六项。当前,由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小组(International Programme on Chemical Safety) 编制的一份类似MSDS的文件,即国际化学品安全卡【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 (ICSC)】。同MSDS类似,ICSC概述了化学品有关的健康和安全使用信息。如今,已有1,300种化学品据有ICSC。除英语以外,ICSC还被翻译为其他13种语言。然而,ICSC并无政府机构对化学品的管理条例,同时,某些警示性的标准词语(R-Phrases)在一些国家也并不适用。所以ICSC并非是一份法律性文件,它不能取代目前在国际上流通的MSDS。 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即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亦可译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在欧洲国家,MSDS也被称为安全技术/数据说明书SDS(Safety Data sheet)。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1014采用SDS术语,然而美国、加拿大,澳洲以及亚洲许多国家则采用MSDS术语。 MSDS是化学品生产或销售企业按法律要求向客户提供的有关化学品特征的一份综合性法律文件。它提供化学品的理化参数、燃爆性能、对健康的危害、安全使用贮存、泄漏处置、急救措施以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等十六项。当前,由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小组(International Programme on Chemical Safety) 编制的一份类似MSDS的文件,即国际化学品安全卡【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 (ICSC)】。同MSDS类似,ICSC概述了化学品有关的健康和安全使用信息。如今,已有1,300种化学品据有ICSC。除英语以外,ICSC还被翻译为其他13种语言。然而,ICSC并无政府机构对化学品的管理条例,同时,某些警示性的标准词语(R-Phrases)在一些国家也并不适用。所以ICSC并非是一份法律性文件,它不能取代目前在国际上流通的MSDS。 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MSDS,国际上称作化学品安全信息卡,是化学品生产商和经销商按法律要求必须提供的化学品理化特性(如PH值,闪点,易燃度,反应活性等)、毒性、环境危害、以及对使用者健康(如致癌,致畸等)可能产生危害的一份综合性文件。它包括危险化学品的燃、爆性能,毒性和环境危害,以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救护处置、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 编制高水准的MSDS难点在于:一是除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外,化学品量化的毒理数据测试费用太高,数据获得成本太大,特别是化学品有的是复合品或搀有副产品,其对环境、生物、人类等毒理数据更为复杂,所以同一种化学品的MSDS不见得一样,但供应商提供的MSDS在企业使用中碰到对环境、健康等法律性的纠纷时,供应商如提供的MSDS不合格,必须要承担其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编制的MSDS必须要按照买方所在的国家和地区的有关危险化学品的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编制,然而各国,甚至一个国家各州有关化学品管理的法律法规通常也不一样,甚至这些法律法规每月都有变化,所以编制的MSDS必须符合当时的买方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要求 附诚通市场经验单: 电池类

MSDS-次氯酸钠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次氯酸钠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CAS No. 7681-52-9 分子式:NaClO 分子量:74.44 用途:用于水的净化,以及作消毒剂。 ------------------------------------------------------------------------------------------------------------------------------------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次氯酸钠 含量:不同浓度下含量不同 CAS No. 7681-52-9 ------------------------------------------------------------------------------------------------------------------------------------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 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1 侵入途径: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健康危害:吸入次氯酸气雾可以引起呼吸道反应,甚至发生肺水肿。大量口服腐蚀消化道,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眼和皮肤接触引起灼伤。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燃爆危险:无说明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5至10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禁止催吐。给引牛奶或蛋清。就医。 ------------------------------------------------------------------------------------------------------------------------------------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特别危险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可燃性、还原性物质反应很剧烈,与酸反应也会放出氯气。具有腐蚀性。 灭火剂: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必须在安全距离以外施救。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1、产品与公司辨识 商品名水性丙烯酸涂料 产品类型/品牌水性涂料 企业名称广东广诚化工有限公司 企业应急电话4001878792 136******** 2、组成成分 3、危险性概述 险性类别:非危险品 侵入途径:可通过吸入、食入和皮肤接触吸收入人体。 健康危害:接触此化合物对人本无危害。 环境危害:对水生物无毒,可能对水域造成长期损害。 燃爆危险:不易燃烧,不易爆炸。 4、急救措施 如与皮肤接触,接触此化合物对人休无危害,可用清水及肥皂清洗,如有不适请立即就医。

如误吞服:切勿饮用如奶类等含脂类饮品,请立即就医。 如与眼睛接触:需以大量清水洗最少20到30分钟,不要在患处使用任何药品,立即就医。 如吸入产品:立即搬移吸入者致空旷通风地方,如吸入者感觉不适立即就医。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中等火灾,不易被明火点燃,加热到分解温度时不释放烟雾。 灭火剂:使用B类灭火剂(如化学干粉、二氧化碳等)。 灭火方法:穿适当的防护服,戴设备齐全的呼吸器。 消防特殊指导:此物质的粉尘如遇上火源可能爆炸。 6、泄露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用新鲜的空气对工作场所进行通风处理,回收溢出物,用吸尘器或水清除粉末,以避免扬尘。 人员防护:应急处理人员应该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和防护口罩。 7、贮存及操作处理 操作注意事项: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防护口罩,穿防尘服。远离和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容器损坏。贮存注意事项:遵守贮存规则,应远离火源。存在通风、干燥处被免直接与阳光接触, 贮存温度不宜超过摄氏30度。

金属缓蚀剂

第十一讲金属缓蚀剂 陈旭俊徐瑞芬 缓蚀剂是一种在低浓度下能阻止或减缓金属在环境介质中腐蚀的物质。缓蚀剂又叫作阻蚀剂、阻化剂或腐蚀抑制剂等。 缓蚀剂保护技术已经发展为一项重要的防腐蚀技术,广泛用在石油、冶金、化工、机械制造、动力和运输等部门。 一、缓蚀剂的分类 缓蚀剂的品种繁多,常用的如亚硝酸钠、铬酸盐、磷酸盐、石油磺酸钡、亚硝酸二环已胺等,至今尚难以有统一的分类方法。常见到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缓蚀剂作用的电化学理论分类 (1)阳极型缓蚀剂通过抑制腐蚀的阳极过程而阻滞金属腐蚀的物质。这种缓蚀剂通常是由其阴离子向金属表面的阳极区迁移,氧化金属使之钝化,从而阻滞阳极过程。例如,中性介质中的铬酸盐与亚硝酸盐。一些非氧化型的缓蚀剂,例如苯甲酸盐、正磷酸盐、硅酸盐等在中性介质中,只有与溶解氧并存,才起到阳极抑制剂的作用。 (2)阴极型缓蚀剂通过抑制腐蚀的阴极过程而阻滞金属腐蚀的物质。这种缓蚀剂通常是由其阳离子向金属表面的阴极区迁移,或者被阴极还原,或者与阴 离子反应而形成沉淀膜,使阴极过程受到阻滞。例如ZnSO 4、Ca(HCO 3 ) 2 、As3+、Sb3+ 可以分别和OH-生成Zn(OH) 2、Ca(OH) 2 沉淀和被还原为As、Sb覆盖在阴极表面, 以阻滞腐蚀。 (3)混合型缓蚀剂这种缓蚀剂既可抑制阳极过程,又可抑制阴级过程。例如含氮和含硫的有机化合物。 2.按化学成分分类 (1)无机缓蚀剂,如铬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等。 (2)有机缓蚀剂,如胺、硫脲、乌洛托品等。 3.按缓蚀剂所形成保护膜的特征分类 (1)氧化膜型缓蚀剂通过使金属表面形成致密的、附着力强的氧化膜而阻滞金属腐蚀的物质。例如,铬酸盐、重铬酸盐、亚硝酸钠等。由于它们具有钝化作用,故又称为钝化剂。 (2)沉淀膜型缓蚀剂由于与介质中的有关离子反应并在金属表面生成有一定保护作用的沉淀膜,从而阻滞金属腐蚀的物质。例如在中性介质中的硫酸锌、聚磷酸钠、碳酸氢钙等。 (3)吸附膜型缓蚀剂能吸附在金属表面形成吸附膜从而阻滞金属腐蚀的物质。例如酸性介质中的许多有机化合物。 上述缓蚀剂所形成的三种保护膜的不同特征比较见表1。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MSDS)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MSDS)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MSDS ) 目录 第一章 2K稀释 剂 (1) 第二章 2K3油 漆 (4) 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MSDS ) 编号:SC-019 第一章 2K稀释剂 1. 物理化学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特殊气味。 熔点(℃): 沸点(℃):78-192℃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比空气重 爆炸上限%(V/V):1.0(基于二甲苯) 爆炸下限%(V/V):7.0(基于二甲苯) 溶解性:微溶于水,可与酯、酮、醇醚类、芳香烃等溶剂混溶。 主要用途:用于溶剂型涂料稀释剂和冲淡剂,用来调节涂料产品粘度,以便于施工。 2. 危害性知识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 健康危害:本产品会刺激皮肤和眼睛并造成伤害。其蒸气会刺激眼睛和呼吸道,对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长期处于高浓度环境中,会有害健康。长时间过度吸入高浓度蒸气会导致晕厥甚至死亡。 主要症状:过度吸入其蒸气或喷漆漆雾会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动作不协调;眼睛和皮肤接触会导致充血、骚痒、有灼痛感。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燃爆危险:易燃,遇明火、高温有燃烧危险,在密封的容器中遇高温会发生爆炸。

3. 应急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立即翻开 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吸呼 1 /6 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术。立即就医。 食入:若患者即将丧失意识、已失去意识或痉挛,不可经口喂食任何东西;若患者意 识清楚,让其用水彻底漱口,不可强制催吐,并给患者喝下足量温水;若患者自发性呕吐,让其身体向前倾以减轻吸入危险,并让其漱口及反复给水。立即就医。. 4.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本品易燃,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 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CO 、CO2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可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扑救。不适宜灭火剂:水喷射。 灭火注意事项:消防人员应佩戴自供气呼吸器,消防衣及防护手套;喷水灭火无效; 喷雾状水可用来冷却密封的容器外壁,以防容器内压力过高而爆炸或因高温而自燃甚至燃爆。 5. 事故泄露 应急处理:切断火源,现场足量通风。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尽可 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消除方法:用砂土、活性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后,收集在加盖有标识容器内。 6. 处理和储存 操作处臵注意事项:远离热源、明火。避免眼睛、皮肤接触。保持容器密闭。现场采 用足够通风设备。采用经认可的接地装臵。使用后彻底清洗。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保持容器密封。储存区禁止吸烟,远离火种、热源,避免阳光直射。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2 /6

次氯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70796

次氯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次氯酸钠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次氯酸钠溶液7681-52-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害,类别1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有致敏作用。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物。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未制定标准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pH值:无意义熔点(℃):-6 相对密度(水=1):1.10沸点(℃):102.2

(完整版)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1,1,1-三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1,1-三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1,1,1-trichloroethane 中文名称2:甲基氯仿 英文名称2: methyl chloroform 技术说明书编码: 612 CAS No.: 71-55-6 分子式: C2H3Cl3 分子量: 133.4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1,1,1-三氯乙烷≥95.0% 71-5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轻者表现为头痛、眩晕、步态蹒跚、共济失调、嗜睡等;重者可出现抽搐,甚至昏迷。可引起心律不齐。对皮肤有轻度脱脂和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可燃,有毒,具刺激性。 -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能燃烧,并产生剧毒的光气和氯化氢烟雾。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 引起分解。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20 TLVTN: OSHA 350ppm,1910mg/m3; ACGIH 350ppm,1910mg/m3 TLVWN: ACGIH 450ppm,2460mg/m3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一级≥95.0%; 二级≥91.0%; 三级≥90.0%。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pH: 熔点(℃): -32.5 沸点(℃): 74.1

硝酸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修订稿

硝酸危险化学品安全使 用说明书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硝酸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中文名称:硝酸;漒水;硝漒水英文别名:nitricacid化学式:HNO3分子量:CAS号:7697-37-2 第二部分:成分及理化性质 有害物成分:硝酸含量≧% 外观与特性:纯品为无色透明发烟液体,有酸味。 主要用途:用途极广。主要用于化肥、染料、国防、炸药、冶金、医药等工业。熔点℃:-42(无水)沸点℃:86(无水) 溶解性:与水混溶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相对密度(水=1):(无水)饱和蒸汽压(kpa)(20℃)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与易燃物(如苯)和有机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与碱金属能发生剧烈反应。具有强腐蚀性。腐蚀某些塑料、橡胶和涂料。腐蚀绝大多数金属,并释放出高度可燃的氢气。燃烧(分解)产物:氧化氮。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强还原剂、碱类、醇类、碱金属、铜、胺类。

健康危害:其蒸气有刺激作用,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流泪、咽喉刺激感、呛咳,并伴有头痛、头晕、胸闷等,口服引起腹部剧痛,严重者可有胃穿孔、腹膜炎、喉痉挛、肾损伤、休克以及窒息,皮肤接触引起灼伤。慢性影响:长期接触可引起牙齿酸腐蚀。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灭火方法:砂土、二氧化碳、雾状水、火场周围可用的灭火介质。若不小心接触,立即撤离现场,隔离器具,对人员彻底清污。蒸气比空气重,易在低处聚集。封闭区域内的蒸气遇火能爆炸。储存容器及其部件可能向四面八方飞射很远。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 硝酸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说明书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最新次氯酸钠溶液安全技术说明

最新次氯酸钠溶液安全技术说明 业标识 中文名:次氯酸钠溶液 英文名: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推荐用途:用作漂白剂、氧化剂及水净化剂,用于造纸、纺织、轻工业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GHS危险性类别:金属腐蚀物 GHS标签要素:象形图: 防范说明:远离火种、热源与易燃物,与还原剂、酸、碱类分开 存放,配备防护用品。 危险信息:具腐蚀性 警示词:警告 物理和化学危险性:有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人体健康危害:引起皮肤病、过敏反应。 环境危害:无明显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 人员接触后主要症状:有似氯气的刺鼻气味;用次氯酸钠漂白液洗手的工人, 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 应急综述:离开污染现场,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受污处。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混合物 危险组分:NaClO 化学名:次氯酸钠 通用名:漂白水 含量(以有效氯计):≥10%、≥13% 相对分子质量:74.44 CAS号:7681-52-9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急性和迟发效应、主要症状和健康危害:氯气中毒、灼伤皮肤、致敏。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燃烧性:不燃。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有腐蚀性。 灭火方法和灭火剂:采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 消防人员防护装备: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相应的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次氯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次氯酸钠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码: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水的净化,作消毒剂,纸浆漂白剂等,医药工业中用于制氯胺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一次接触可能导致消化系统损害,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远离高热。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阅读并了解所有预防措施。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工作场所不得进食、饮水。 事故响应:如发生火灾,根据具体的着火物质选择合适的灭火剂。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如果有灼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被污染的衣物应清洗干净后再使用。 安全储存:保持容器密闭。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严禁与还原剂、酸类混储。 废弃处置:若可能回收使用。在规定的处理厂处理和中和。滤出固体,当作有害废物在规定场所掩埋。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 混合物□

次氯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次氯酸钠溶液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次氯酸钠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分子式:NaClO 相对分子量:74.44 (2)成分/组成信息 成分:纯品 CAS No:7681-52-9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8.3类其他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对皮肤、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吸入次氯酸气雾可引起呼吸道反应,甚至发生肺水肿。大量口服腐蚀消化道,可产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极高毒性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禁止催吐。就医。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可燃性、还原性物质反应很剧烈,与酸反应也会放出氯气。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佩戴空气呼吸器灭火。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

冷却。必须在安全距离以外施救。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6)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汽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戴橡胶手套。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禁止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露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沙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于容器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监测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9)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 PH值:9~10 熔点(℃):-6 沸点(℃):40(分解) 相对密度(水=1): 1.21(℃)

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乙二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1,2-乙二胺 化学品英文名称:1,2-ethylenediamine 中文名称2:1,2-二氨基乙烷 英文名称2:1,2-diaminoethane 技术说明书编码:903 CAS No.:107-15-3 分子式:C2H8N2 分子量:60.1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本品蒸气对粘膜和皮肤有强烈刺激性。接触本品蒸气引起结膜炎、支气管炎、肺炎或肺水肿,并可发生接触性皮炎。可有肝、肾损害。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其液体可致灼伤。本品可引起职业性哮喘。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 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乙酸、乙酸酐、二硫化碳、氯磺酸、盐酸、硝酸、硫酸、发烟硫酸、过氯酸等剧烈反应。能腐蚀铜及其合金。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灭火方法: 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 员。灭火剂:水、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

清洗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XXX品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XXX 清洗剂 化学品英文名称:XXX Cleaner 企业名称:深圳市xxx 科技有限公司 xxxxxxxx Technology Co., Ltd 地址:深圳市龙华区xxx 邮编:xxxx 电话号码:xxxx 企业应急电话:xxxx 传真号码:xxxx 电子邮件地址:xxxx 推荐用途:主要用于铝合金、不锈钢、镀锌板表面切削液、冲压油等脏污的清洗。限制用途:无 修订日期:2019年1月1日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 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类别1 对水环境慢性危害类别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危险性说明:吞食伤消化道 腐蚀皮肤 刺激眼睛 防范说明: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和吸烟

操作后彻底清洗双手 眼睛接触提取眼睑,用流动清水清洗5~10分钟 皮肤接触要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食入要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燃爆危险:无 健康危害: 食入: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 皮肤: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致脱脂、脱皮 眼睛:液体对眼有刺激性,会引起眼睛灼伤、发炎 环境影响:由于呈碱性,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对植物和水生生物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混合物主要成分CAS号浓度范围特种表面活性剂十二烷XXX XXX10~20 %缓蚀剂硅酸钠XXX1~ 5% 助剂碳酸钠XXX12 ~ 20% 水XXX55~77%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5~10分钟,不适就医。 食入: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无 危险特性:无 灭火注意事项以及防护措施:无

次氯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次氯酸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次氯酸钠溶液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码: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用于水的净化,作消毒剂,纸浆漂白剂等,医药工业中用于制氯胺等。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可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一次接触可能导致消化系统损害,对水生生物毒性非常大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密闭操作,注意通风,远离高热。操作

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阅读并了解所有预防措施。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工作场所不得进食、饮水。 事故响应:如发生火灾,根据具体的着火物质选择合适的灭火剂。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如果有灼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被污染的衣物应清洗干净后再使用。 安全储存:保持容器密闭。储存于阴凉、干燥、通

次氯酸钠说明书

次氯酸钠安全技术说明 中文名次氯酸钠 英文名Sodium hypochlorite 别名次氯酸钠溶液次氯酸钠(液体) 褪色,漂白剂安替福民次亚氯酸钠溶液 其他名称次氯酸钠溶液次氯酸钠(液体) 褪色,漂白剂安替福民次亚氯酸钠溶液分子式NaOCl 分子量74.43 物性数据 1. 性状:次氯酸钠为白色粉末,在空气中极不稳定。受热后迅速自行分解,在碱性状态时较稳定。一般工业品是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含有效氯为100~140g/L。 2. 密度(g/mL 25 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1] LD50:8500mg/kg(大鼠经口) 2.刺激性[2] 家兔经眼:10mg,中度刺激。 3.致突变性[3] 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菌1mg/皿。DNA损伤:大肠杆菌420μmol/L。细胞遗传学分析:人淋巴细胞100ppm(24h)。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人类胚胎149mg/L。 4.致癌性[4] IARC致癌性评论:G3,对人及动物致癌性证据不足。 生态学数据 1.生态毒性暂无资料 2 .生物降解性暂无资料 3.非生物降解性暂无资料 4.其他有害作用[5]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分子结构数据 计算化学数据 性质与稳定性 1.避免接触酸,还原剂,易氧化材料,有机材料,二氧化碳,胺,氨。 2.水溶液与碱金属,碱土金属和许多有机无机的活性化学药品是不相容的。 3.易溶于水生成烧碱和次氯酸,次氯酸再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新生氧,因新生氧的氧化能力很强,所以次氯酸钠是强氧化剂。其稳定度受光、热、重金属阳离子和pH 值的影响。具有刺激气味。尚未分离出无水试剂。碱性溶液为无色液体。缓慢分解出NaCl,NaClO3和O2。分解速度与浓度和游离碱有关。光照或加热能加速分解。 4.高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在储存过程中浓度会自动降低。固体次氯酸钠无论是在含有5个结晶水还是无水状态下均易发生爆炸。它也是一种强氧化剂,因此应避免长时间的皮肤接触或吸入。 5.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皮肤接触会引起烧伤。进入体内会导致黏膜腐蚀、食管或气管穿孔、咽喉水肿。吸入肺内会引起支气管严重烧伤和肺内水肿。接触和使用的工作人员应做好防护,防止次氯酸铵溶液进入人体内和皮肤。 贮存方法 应贮存在低温阴凉、通风的库房内。远离热源,严防日光曝晒。 合成方法 1.液碱氯化法 将一定量的液碱加入适量的水,配成30%以下氢氧化钠溶液,在35℃以下通入氯气进行反应,待反应溶液中次氯酸钠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制得次氯酸钠成品。 2.向冷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在反应器中将500g NaOH溶于500mL水,将此溶液与2kg碎冰混合。用致冷剂尽量冷却混合物(温度应低于-10℃),在冷却下减压通入氯气直至溶液增重800g为止。所得NaClO溶液中等浓度,可在阴暗冷处长期保存。 3.用漂白粉和碳酸钠反应制备。把100g含35%~36%有效氯的漂白粉与170mL水

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大全(MSDS) 危化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目录 表1-001 乙炔气 (1) 表1-002 氧气 (2) 表1-003 二氧化碳 (3) 表1-004 氢气 (4) 表1-005 氩气 (5) 表1-006 甲烷 (6) 表1-007 四氢噻吩 (7) 表1-008 活性炭 (8) 表1-009 三乙胺 (9) 表1-010 硫代磷酰氯 (10) 表1-011 硫黄 (11) 表1-012 甲胺磷 (12) 表1-013 多聚甲醛 (13) 表1-014(附表1-3)甲缩醛 (14) 表1-015 黄磷 (15) 表1-016 氯 (16) 表1-017 三氯化磷 (17) 表1-018 甲醇 (19) 表1-019 液碱 (20) 表1-020 氨水 (21) 表1-021 硫酸二甲酯 (22) 表1-022 甲胺磷 (23) 表1-023 液氨 (24) 表1-024 氯仿 (25) 表1-025 二氯乙烷 (26) 表1-026 二硫化碳 (27) 表1-027 甲苯 (28) 表1-028 盐酸 (29) 表1-029 氯甲烷 (30) 表1-030 硫酸 (31) 表1-031 二甲苯 (33) 表1-032 醋酸酐 (34) 表1-033 多聚甲醛 (35) 表1-034 草甘膦 (36) 表1-035 稻瘟灵 (37) 表1-036 异丙胺 (38) 表1-037 漂白粉 (39) 表1-038 氯化氢 (40) 表1-039 氰化氢 (41) 表1-040 氰化钠 (42) 表1-041 氯乙酸 (43)

表1-043 丙烯腈 (45) 表1-044 氧化亚铜 (46) 表1-045 四氯化锡 (47) 表1-046 四氧化三铅 (48) 表1-047 三氯化铝(无水) (49) 表1-048 松香水 (50) 表1-049红丹油性防锈漆 (51) 表1-050 酚醛树脂 (52) 表1-051 硫磺粉(补充) (53) 表1-052 一乙胺 (54) 表1-053三聚氯氰 (55) 表1-054 三氯乙烯 (57) 表1-055 磷酸 (58) 表1-056 四丁基锡 (59) 表1-057 柴油 (60) 表1-058 对氨基苯酚 (61) 表1-059 醋酸乙酯 (62) 表1-060 对氯硝基苯 (63) 表1-061 氮气 (64) 表1-062莠去津 (65) 表1-063 扑草净 (66) 表1-064 八氯二丙醚 (67) 表1-065 硫化钠 (68) 表1-066 异丙醇 (69) 表1-067 丙酮 (70) 表1-068 二氯丙烷 (71) 表1-069 环己酮 (72) 表1-070 乙酸异戊酯 (73) 表1-071 锌粉 (74) 表1-072 乙醇 (75) 表1-073 次氯酸钠溶液 (76) 表1-074 石脑油 (77) 表1-075 双环戊二烯 (78) 表1-076 乙酸丁酯 (79) 表1-077 双氧水 (80) 表1-078 丙烯酸丁酯 (81) 表1-079 丙烯酸 (82) 表1-080 苯乙烯 (83) 表1-081 过硫酸铵 (84) 表1-082 过硫酸钾 (85) 表1-083 丙烯酰胺 (86) 表1-084 甲醛 (87) 表1-085 甲基丙烯酸甲酯 (8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