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应链合作风险与防范

供应链合作风险与防范

供应链合作风险与防范
供应链合作风险与防范

[摘要] 供应链能够正常运转的精髓在于企业间的合作,如何处理好合作关系,是供应链成败与否的关键。供应链合作风险包括目标冲突风险、协议风险、信息风险、信任风险及文化差异风险等。防范供应链合作风险应从建立信任机制、动态合同控制、建立有效的激励和利益分配机制,以及增进文化融合等方面入手。[关键词] 供应链;合作风险;风险防范供应链能够正常运转的精髓在于企业间的合作。通过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利益的最大化;在此基础上,供应链成员的利益也同时得以提高。如何处理供应链合作关系,是关系供应链成败与否的关键。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析供应链合作关系中的风险因素,探讨如何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促使合作关系更加稳固,并采取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一、供应链合作风险分析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强调的是合作,合作才能双赢。既然是合作,涉及的各方必是不同的个体。既然是不同的单个个体,合作企业就有选择这一次合作的权利,也有选择下一次不再合作的自由。供应链合作是具有独立利益的企业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不仅存在着固有的风险,而且进一步扩大了风险的范围及其危害程度。合作风险发生会危及合作关系的维护和运行,进而造成一连串的恶性连锁反应。严重时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链中“三流”的流动受阻。要弥补断点,重建秩序,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可能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供应链的合作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目标冲突风险。是指供应链合作伙伴成员的目标和供应链目标发生冲突以及合作伙伴成员之间的目标发生冲突而产生的合作风险。一方面,在供应链模式下,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既是整个供应链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具有独立利益的经济主体,单个企业的行为目标从根本上说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它们的决策就变成了一个双目标决策,即满足供应链的整体要求和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当二者不一致时,合作风险随之产生。另一方面,在供应链优化过程中,合作伙伴成员之间有时也会发生目标冲突。在供应链的组成或运行过程中,需要对不同段落的供应链进行优化协调,以达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但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不同段落的成员企业之间的目标有可能发生冲突,从而带来合作的风险。 2 协议风险。是指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由于协议的设计不当或内容不完善而产生的风险。在供应链中,核心企业是整个供应链的盟主,处于一种支配地位,但合作伙伴之间是一种动态的联盟关系。不存在真正完整的组织机构和严格的等级制度。如果供应链协议设计不当,就会使得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蕴含潜在的合作危机。而供应链协议文本是供应链管理规范化、程序化的基本依据,其内容较为复杂且多变,如果协议文本内容不完善、规定不具体、约定不清晰、表达不准确,就会为其后的合作埋下风险隐患。 3 信息风险。信息作为联结和沟通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载体,对企业间的合作、资源的有效利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及透明度既是供应链企业之间紧密合作的重要保障,又是影响供应链企业之间有效合作的风险因素之一。首先是委托一代理机制所带来的信息风险。委托代理问题是供应链企业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在整个供应链管理环境中。有的企业往往会利用甚至人为地增加信息的不对称,从合作伙伴那里谋取最大的收益。供应链成员间任何的机会主义行为(败德行为)或信息传递的扭曲都必然导致供应链系统的失调甚至瓦解。其次是“牛鞭效应”。“牛鞭效应”指的是供应链上的一种需求变异放大的现象。其原因是需求信息在沿着供应链向上传递的过程中被不断曲解,并逐级放大,导致需求信息出现越来越大的波动,造成需求信息和市场实际需求发生很大的偏差。牛鞭效应对供应链管理是不利的,它造成批发商、零售商的订单和生产商产量峰值远远高于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而造成产品积压,占用资金,使得整个供应链运作效率低下。[!--empirenews.page--][1][2][3]下一页4 信任风险。信任是合作的基础。缺乏信任的合作关系是脆弱的,也是短命的;没有信任基础的供应链是危险的,也是低效的。合作伙伴之间的相互信任既是供应链得以存续和发展的必要前提,又是供应链实现高效运转的助推器和润滑剂。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信任程度主

要取决于对另一:疗的诚信水平、技术保障能力、经营管理机制、财务状况等方面的认知和认同程度。当然,企业管理层及业务人员的素质和修养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此外,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产生信任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供应链协议本身的不完备性,而这种不完备性又源于当事人的有限认知能力和信息的不完整性。正如新制度经济学家奥利弗·威廉姆森所说的,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和自利性的行为倾向以及认识和信息上的不完备性使得供应链的协议集相当的不完整,并由此产生对应的机会主义风险。健全的信用机制与环境将影响、改变企业的行为选择,使其确定正确的行为导向,即基于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长期战略目标来调整自:身的行为,以实现合作竞争的多赢局面,而不是尔虞我诈的零和博弈。 5 文化差异风险。在供应链中,不同国家、不同企业的文化都有发生冲突的可能。一是不同国家的社会文化存在差异,而合作伙伴各自采用自我参照标准进行判断和思考。从而导致合作方之间缺乏了解,引发矛盾;二是同一国家的不同企业由于在价值观、企业目标、道德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也会引发合作方之间的文化冲突;三是由于语言、行为习惯及信息理解上的沟通障碍所引发的文化冲突;四是面对供应链中的文化差异与冲突,成员企业持有不正确、不客观、不理智的态度,从而导致其范围的扩大、隔阂的加深、事态的升级及频率的增加。

二、供应链合作风险防范 1 建立信任机制。建立信任关系对于加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减少企业间的交易成本,减少企业间的代理问题,减少不必要的激励与监督;可以增强企业间的合作意愿,提高生产与服务的柔性,在不可预测事件发生时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对对方的信任感,努力谋求双方的共同利益;可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1)建立重复博弈的合作原则。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博弈分析模型来说明重复博弈是供应链企业之间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假设博弈在供应链节点上甲、乙两个企业之间展开。两个企业各有两种策略:信任对方或不信任对方。为简化模型,假设双方彼此同等程度相互信任时,合作能带给双方各5个单位的收益;当一方信任另一方但不能同时博得另一方信任时,其信任将被对方利用,因此信任方将遭受5个单位的损失,另一方则因采取机会主义行为而得到10个单位的收益;当双方互不信任时,就没有合作的可能,博弈结束,双方收益为0。各种战略组合下支付距阵如表1所示。表1中,数字中的前者为甲企业的博弈所得,后者为乙企业的博弈所得(负数代表损失)。那么甲是否应该信任乙呢?由表1可见,如果博弈只进行一次,答案很清楚:如果甲信任乙,乙的最后选择是欺骗,因为欺骗所得的10大于诚实得到的5;如果甲不信任乙,那么乙的最后选择也是不信任甲,因为乙信任甲就会损失5,而不信任就不会合作,也就没有损失。因此只进行一次博弈的纳什均衡只有一个:相互不信任。所以双方合作不会成功。然而,这本来可以是一个双赢的博弈,互相信任会使每个企业都得到5,是一个帕累托最优,可以使整个供应链的效益最大。我们知道,现在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仅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且是整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虽然不信任对单个企业是最优选择,但却是不可持续的,而相互信任则可使双方都得益,从而“共赢”,对于整个供应链是最优的,对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来说也是最为有利的。因此,从未来的长远利益来看,只有重复博弈才会产生合作的结果。形成供应链企业间的战略伙伴关系,真正地达到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共赢”。 [!--empirenews.page--] (2)建立有效的交流机制。建立良好的信息交流机制,及时进行信息的交流是防范合作风险的有效措施。供应链管理以高度的信息化集成为背景,当信息的非对称性发生在双方签约之后,道德风险就随之产生。供应链企业间的信息不充分,不仅影响各个供应链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同时还会导致双方的信任危机,妨碍相互之间合作关系的存续与发展。因此,在供应链管理中必须提高供应链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水平,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实现企业间信息交流的网络化、横向化、制度化、规范化、灵活化及安全化,使各企业能够及时得到灵活、可操作的信息资源,充分掌握有关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信息、产品的市场信息,使各企业能从供应链的全局出发来安排生产与服务,并有效地防止合作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和败德行为,建立信息共享体

系,使供应链合作伙伴相互信任关系得以建立。 2 动态合同控制。动态合同又称为柔性合同,是一种以风险预防为主的,动态的、具有灵活性的合同体系,该体系可以克服一次性合同不易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变更而过于刚性的弱点。动态合同体系具有动态性和立体性的特点。从“动态”角度来说,一方面,在供应链企业合作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合同形式,以预防风险;另一方面,设立动态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和规避风险。从“立体”角度来讲,不同的合作伙伴类型在不同的阶段可以采用不同的动态合同形式,并且风险检查机制也随合作阶段发展而变化。具体包括:(1)签订动态合同。一是根据供应链合作的不同阶段(合作初期、合作中期、合作后期等)的风险状况,并考虑不同的合作伙伴类型(普通合作伙伴、瓶颈合作伙伴、重要合作伙伴、战略合作伙伴等),采取不同的合同形式(市场价格合同、成本加固定酬金合同、成本加激励酬金合同、成本加奖励酬金合同、固定价格合同、固定价格激励合同等)。二是在合同内容上提供一些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合同进展情况而定的灵活性选择条款。(2)建立动态检查机制。在供应链合作的不同阶段对企业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执行下一阶段合同,即分阶段合同,从而减少一次性合同带来的资金套牢等风险。核心企业通过检查机制激励合作企业真实地披露业务进展情况,在必要时对其进行再评估,以决定是否继续合作。从而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上一页[1][2][3]下一页 3 建立有效的激励和利益分配机制。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任何一个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到供应链其他企业的利益和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供应链绩效评价考核标准并形成相应的激励和利益分配机制,不仅有利于形成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制衡和监督关系,保证供应链的有效运作,而且有利于激发供应链中各个合作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促进供应链中各个企业争创一流绩效,达到提高整个供应链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的目的。供应链管理中的激励手段主要有价格激励、订单激励、信息激励、新产品和技术开发激励、淘汰激励、商誉激励等。在供应链环境下,供应链各个合作伙伴间的利益分配主要体现在价格上,价格包含供应链实现的利润以及供应链优化而产生的额外收益或成本在企业间的分配与平衡。科学、合理、有效的价格分配与激励机制有利于供应链企业之间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整个供应链运行的顺畅。淘汰激励旨在供应链系统内形成一种危机激励机制,让所有合作企业都有一种危机感,使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为了在供应链管理体系获得群体优势的同时自己也获得发展,就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并承担相应的风险。而信息激励、订单激励、新产品和技术开发激励及商誉激励等,有利于消除因信息不对称而引发的供应链合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由此带来的合作风险;促进成员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积极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增进企业间的紧密协作,从利益机制上诱导和激励成员企业与整个供应链同呼吸、共命运,与供应链的整体目标和运营步调保持一致,达到供应链高效运转、整体优化,实现利益共享。 [!--empirenews.page--] 4 增进文化融合。促进供应链中企业文化的融合,消除合作各方在信息和认识上的差异,使企业间的目标趋于一致,是供应链企业之间有效合作和供应链高效运转的必要条件。一是建立共同愿景,塑造共同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文化观念。企业之间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在学习中相互融合,在融合中相互促进,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团结协作,共同发展。二是加强文化培训,树立双赢的合作观念。文化培训是解决文化冲突、实现文化协调的有效途径之一。三是进行经常性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供应链各成员要克服语言、习惯、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障碍,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高频率的信息沟通和交流,促进文化的融合。四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任何供应链合作协议都不可能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在协议执行过程中,总会面临许多的不确定性和利益冲突,这就需要各成员企业及相关人员从大局出发,以诚相待、相互宽容、彼此理解、加强沟通、增进信任,营造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合作氛围。五是重视非正式组织在文

化融合中的作用。在有些情况下,非正式组织对于文化与信息的传播效能甚至会超过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对文化融合的接受程度直接影响着正式组织间的文化融合。所以,应该在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两个层面进行文化融合,甚至可以先在非正式组织中获得对融入文化的认同,利用非正式组织在总体组织系统的效能,进而将文化融合推进到正式组织中去。结语有效的供应链合作风险管理必须从供应链和合作企业两个方面人手。供应链是风险传递的中枢环节,无论风险来自何方,都要通过供应链传递给成员企业,因此在供应链合作关系中必须考虑如何合理地分配风险传递和分担的比例,有效地抑制和缓解风险传递与分担对成员企业的冲击。各个合作企业是风险的作用点,其作为供应链的一个环节,必须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这就要求每一个合作伙伴都要从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出发,积极、主动地参与风险防范工作,减少自身向外传递的风险,增强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这样就可以为供应链的稳定运营打造一个坚实的基础。供应链合作风险防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企业在具体实施风险防范时,应依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以使供应链合作关系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控制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 李勇刚 14号 (机电学院工业工程0101班) 摘要:供应链管理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被关注过,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由于种种原因,在运行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这为供应链上企业的生产管理带来了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各企业要共同协调起来,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共同防范和规避供应链管理风险.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的风险供应链管理的风险防范 工业化的充分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使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日益恶化。企业面对的是一个需求多元消费群苛刻而且不稳定,产品生命周期短,需求多样化的全球范围内竞争的商业环境。竞争的结果使得企业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只能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从而导致了企业间更多的合作和协同。 供应链(Supply Chain,SC)的概念在80年代末提出,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Global Manufacturing)的出现,供应链在制造业管理中得到普遍应用,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摸式。供应链管理是通过前馈的信息流和反馈的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结构模式。当然包括企业中的一个内部物流过程(它是指将采购的原材料和收到的零部件,通过生产的转换和销售等过程传递到制造企业的用户的一个过程。) 供应链管理要求建立一种机制,用以协调位于供应链上的所有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等的资源,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时延向最终用户交付合格的产品或服务。然而供应链管理有其非常特殊的地位,即管理的主体并不能控制供应链上所有的资源,然而整个供应链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但供应链上的企业毕竟是一个个独立的经营主体,有其各自的经营战略,目标市场,技术水平,运作水平以及各自的企业文化等,甚至存在一个企业同属多个相互竞争的供应链的情形,所有这一切都会增加供应链运作中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供应链管理的风险的产生。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会因为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市场不确定性、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变化而导致各种风险的存在。 1.供应链的风险分析 供应链作为一个由原材料不断增值为最终用户产品的过程是客观存在的,不论整个供应链由一个企业运作或是由多个企业协同运作。就单个企业而言,如果其只作为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就极大的减少了运作整个供应链的投资风险;但就整个供应链而言,由于它是多个独立企业的联合,因此就增加了经营的不确定性。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节点出问题,都会波及整个供应链,而个别企业的经营风险,又远非别的企业能够控制。因此,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都要考虑供应链的风险。 1.1供应链风险的来源 供应链的风险来自多方面,简言之,有自然灾害这种不可抗力的因素,如地震、火灾、暴风雨雪等;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独家供应商问题。供应链上出现独家供应商,采取独家供应商政策存在巨大风险,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崩溃。 2)、IT技术的缺陷会制约供应链作用的发挥。如网络传输速度,服务器的稳定性和运行速度,软件设计中的缺陷,病毒等。3)、信息传递方面的问题。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复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信息传递延迟会增加供应链

供应链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

论文 题目:供应链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 作者: 学号: 班级: 专业: 指导教师: 年月 评阅教师: 日

论文中文摘要 论文外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

2 供应链风险概述 (1) 2.1 供应链风险的研究发展 (1) 2.2 供应链风险的含义 (2) 3 供应链风险的形成因素 (2) 3.1 供应链风险内部因素 (2) 3.2 供应链风险外部因素 (4) 4 供应链风险的特点及其识别 (5) 4.1 供应链风险的特点 (5) 4.2 供应链风险的识别 (6) 5 供应链风险的类型 (7) 6 供应链风险防范的对策 (7) 6.1 供应链风险防范的微观对策 (7) 6.2 供应链风险防范的宏观对策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1)

1 绪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国际化、信息网络化,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基于供应链的竞争,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研究的重点。特别是由于供应链上的企业联系紧密,供应链越来越朝向全球供应链发展,风险对供应链的破坏程度比对单个企业的要严重得多,一个微小的风险很可能带给供应链巨大的打击,甚至完全破坏一条供应链,使之不复存在。供应链风险日益成为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障碍,对企业产生了相当大的危害,严重制约供应链的稳定和发展,因此,供应链风险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同时,研究供应链风险可降低供应链价值分配的变动程度,增加供应链价值,具体地,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减弱和克服供应链中的风险,进而从降低供应链系统内的交易成本、降低供应链中断预期成本、留住顾客等方面增进供应链的价值,对构建高效快速的供应链将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2 供应链风险概述 2.1 供应链风险的研究发展 供应链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风险是很难界定的,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定义。国外学者对供应链风险的研究是从研究供应风险开始的,Mithchell (1995)认为供应市场的特征(如市场结构的稳定性、市场利率的变化等)影响供应而带来风险;Zsidisin(1999)将供应风险定义为“供应的不及时而导致货物和服务质量的降低”;Harland(2001)认为供应风险是指“供应对资源的流入产生负的影响以致公司不能运作,也称投入风险”;另有一部分文献通过对实际发生的意外事件带给供应链的影响,对供应链风险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并指出人们应该重视供应链的风险管理,如Mark David和JAYASHANKARM.SWAMINATHAN对2002年我国的非典事件进行了讨论,并指出由于不可预料的意外事件,世界上任何一种技术和预测方法都不能阻止供应中断的发生,因此惊醒我们要构建一个合理的供应链;Zsidisin,G.A(2003)对供应链风险概念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对供应链的供应风险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供应风险存在于任何制造企业中,并提出了下列关键的供应风险:供应商经营风险、供应商的生产力约束风险、质量风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 理制度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1、目的 供应链融资业务是一项高风险的业务,此业务涉及多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复杂,运营环节多,本着安全第一、效益第二,防范风险是第一要务的原则,在规范中发展。为了控制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对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风险进行分类、分析而且确定具体项目的风险等级和风险点,以提出控制措施,确保该业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防控管理。 3、职责 事业部各中心依据本制度履行相关职能 4、供应链金融的制度及业务流程 4.1、营销中心负责对符合公司供应链金融业务标准的客户进行收集。客户须满足以下条件 4.2、核心企业上游的供应商:须满足已经支付货款(与本次融资资金使用计划)的30%

4.3、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选择的行业标准:国家鼓励的新兴战略产业,如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以及其它在传统行业具有优势地位的企业。 5、融资申请表初审 5.1、营销中心部对融资方提交的融资申请表及相关资料(加盖公司公章)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完备性进行初步审核,并签署明确的审查意见。 5.2、风控中心根据营销中心提交的融资申请表、审查意见及客户各项资料进行审查,严格审查融资客户的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融资项目的合法合规性,明确提出审查意见以及防范风险的措施。 5.3、事业部负总裁对风控中心审核经过的客户相关资料及审核意见或意见进行审批是否同意进行进行尽职调查。同时,由事业部秘书向董事长报备经过事业部总裁审批的客户融资申请事项(无论审批是否经过均报备)。 5.4、工作时间: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 6、尽职调查 6.1、尽职调查以营销中心为主导,营销中心对事业部总裁审批同意经过尽职调查的客户进行尽职调查,尽职调查的范围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资格、资产状况、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等内容,尽职调查内容详见附件1—尽职调查报告模板。 6.2、风控中心根据事业部总裁指示是否进行独立进行尽职调查

投融资上市相关法律指引

律师办理中小企业投融资法律业务操作指引 (2013年3月15日经山东省律师协会七届常务理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 目录 总则 第一章中小企业投融资概述 第二章投融资准备阶段 第三章尽职调查阶段 第四章投融资协议签署阶段 第五章投融资协议执行阶段 第六章投融资本退出阶段 总则 第1条宗旨 为指导律师办理中小企业投融资业务,鼓励律师积极介入创新型中小企业投融资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法律业务领域,充分发挥律师在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过程中的作用,提高律师服务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指引。 第2条中小企业 2.1 本指引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2011年6月18日制定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中,从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所确定的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的企业。 2.2 本指引中所指中小企业除《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所适用的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不含铁路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住宿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包括电信、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物业管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未列明行业(包括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但不包括银行业)。 第3条本指引所称“中小企业投融资业务”,仅指社会企业或个人以非银行资金(或称民间金融资金)向中小企业依法进行以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借款(包括典当、小额贷款等)、融资租赁等方式进行的投资或融资业务,但不包括通过银行贷款方式进行的融资业务。 第一章中小企业投融资概述 中小企业投融资的全过程可以分为:投融资预备阶段、投融资意向阶段、尽职调查阶段、投融资协议签署阶段、投融资协议执行阶段、投资资本退出阶段。在每一个阶段中,专业律师都可以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为当事人避免及减少法律风险、为投融资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第4条投资方的投资方式 按照投资行为的不同来划分,中小企业投融资方式有: 4.1间接投融资模式: 4.1.1股权转让投资,指以融资方部分股东拟转让的全部或部分股权为投资标的的投资。 4.1.2增资扩股投资,指在融资方原股东之外,吸收投资方作为股东入股,并相应增加融资方注册资本的投资。 4.2直接投融资模式 4.2.1具有贷款/委托贷款性质的投资方式,以及其他依法可行并经投、融资双方认可的投资方式。 4.2.2通过小贷公司、典当公司、投资担保公司等非银行机构的资金运作模式进行借贷模式的投资。 4.2.3融资租赁等其它形式的投融资方式。 第5条注意事项 5.1间接投融资模式如果融资方系有限责任公司,则在进行股权转让时应注意尊重融资方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优先增资权,在履行法定程序排除股东的优先购买权/优先增资权之后投资方才可进行投资。办理国有企业的间接投融资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应相应进行国有资产评估和履行相关审批备案手续。 5.2直接投融资模式关键应注意融资方的偿债能力及投资项目的发展前景等问题。 第6条投融资程序 6.1投融资预备、可行性分析。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及应对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及应 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分析的方向:供应链管理的风险及应对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1202 姓名:王健 学号: 所在院系:商学院

供应链管理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被关注过,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由于种种原因,在运行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这为供应链上企业的生产管理带来了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各企业要共同协调起来,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共同防范和规避供应链管理风险. 供应链的风险分析 供应链作为一个由原材料不断增值为最终用户产品的过程是客观存在的,不论整个供应链由一个企业运作或是由多个企业协同运作。就单个企业而言,如果其只作为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就极大的减少了运作整个供应链的投资风险;但就整个供应链而言,由于它是多个独立企业的联合,因此就增加了经营的不确定性。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节点出问题,都会波及整个供应链,而个别企业的经营风险,又远非别的企业能够控制。因此,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都要考虑供应链的风险。 供应链风险的来源 供应链的风险来自多方面,简言之,有自然灾害这种不可抗力的因素,如地震、火灾、暴风雨雪等;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独家供应商问题。供应链上出现独家供应商,采取独家供应商政策存在巨大风险,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崩溃。2)、IT技术的缺陷会制约供应链作用的发挥。如网络传输速度,服务器的稳定性和运行速度,软件设计中的缺陷,病毒等。3)、信息传递方面的问题。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复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信息传递延迟会增加供应链的风险。4)、四是企业文化方面的问题。不同的企业一般具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就会导致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从而存在分歧,影响供应链的稳定。5),经济波动的风险。经济高速增长容易导致企业原材料供应出现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而经济萧条,会使产品库存成本的上升。另

供应链风险的识别分析与防范课后测试

供应链风险的识别分析与防范 1.课程学习 2.课程评估 3.课后测试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以下哪个不属于风险管理的四阶段?(10 分) A风险识别 B风险分析 C风险应对 ?D风险控制 正确答案:D 2、以下哪个不属于供应链风险的管理方法?(10 分) ?A风险识别 B风险转移 C风险自留 D损失融资 正确答案:A 3、以下哪个不属于供应链里面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公约条例?(10 分)A《维也纳公约》 B《罗马公约》 C《国际贸易术语》 ?D《国际贸易解析》 正确答案:D 多选题 1、供应链外因型风险有哪些?(10 分) A意外风险 B价格风险 C采购质量风险 D技术进步风险 E合同欺诈风险 正确答案:A B C D E 2、供应链内因型风险有哪些?(10 分) A计划风险 B合同风险 C验收风险 D存量风险 E责任风险 正确答案:A B C D E

3、合同履行后的风险管理有哪些?(10 分) A信息收集 B信息反馈 C调查处理 D登记备案 正确答案:A B D 4、防止暗箱操作方法中的“五个到位一个到底”,其中的“五个到位”是指签字时的哪五位必须到位?(10 分) A采购人 B验收人 C证明人 D批准人 E财务审核 正确答案:A B C D E 5、在供应链道德风险管理实践当中,防止暗箱操作的方法有哪些?(10 分) A三分一统和三统一分 B三公开两必须 C五到位一到底 D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制度 正确答案:A B C D 判断题 1、法人不是人,是公司,是机构,是团体。(10 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2、为了让腐败得到有效的控制可以采取审计的方法。(10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1、目的 供应链融资业务是一项高风险的业务,此业务涉及多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复杂,运营环节多,本着安全第一、效益第二,防范风险是第一要务的原则,在规范中发展。为了控制供应链融资业务风险,对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风险进行分类、分析并且确定具体项目的风险等级和风险点,以提出控制措施,确保该业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的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防控管理。 3、职责 事业部各中心依据本制度履行相关职能 4、供应链金融的制度及业务流程 4.1、营销中心负责对符合公司供应链金融业务标准的客户进行收集。客户须满足以下条件 4.2、核心企业上游的供应商:须满足已经支付货款(与本次融资资金使用计划)的30% 4.3、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选择的行业标准:国家鼓励的新兴战略产业,如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以及其他在传统行业具有优势地位的企业。 5、融资申请表初审 5.1、营销中心部对融资方提交的融资申请表及相关资料(加盖公司公章)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完备性进行初步审核,并签署明确的审查意见。

5.2、风控中心根据营销中心提交的融资申请表、审查意见及客户各项资料进行审查,严格审查融资客户的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融资项目的合法合规性,明确提出审查意见以及防范风险的措施。 5.3、事业部负总裁对风控中心审核通过的客户相关资料及审核意见或意见进行审批是否同意进行进行尽职调查。同时,由事业部秘书向董事长报备经过事业部总裁审批的客户融资申请事项(无论审批是否通过均报备)。 5.4、工作时间: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 6、尽职调查 6.1、尽职调查以营销中心为主导,营销中心对事业部总裁审批同意通过尽职调查的客户进行尽职调查,尽职调查的范围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资格、资产状况、经营状况、还款能力等内容,尽职调查内容详见附件1—尽职调查报告模板。 6.2、风控中心根据事业部总裁指示是否进行独立进行尽职调查或第二次尽职调查。 6.3、融资方与其上下游交易的真实性,并取得相关凭证和资料。 6.4、品权属证明和抵押行为的合法性,取得有效的法律文件,查验抵押品价值。 6.5、尽职调查报告由营销中心进行撰写,意见明确,调查人员双人签字,不同意见分别注明。 6.6、工作时间:尽职调查原则上在1天内完成。 7、尽职调查报告的提交及汇报

建筑企业工程招投标阶段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建筑企业工程招投标阶段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招投标阶段是建设项目施工合同的起始阶段,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阶段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很多施工企业都认为招投标过程不重要,能承接到项目才是关键,这样势必给项目带来风险。因此,了解招投标程序,分析工程招投标阶段的法律风险,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招投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一)投标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承包方轻视投标前期资信调查及项目风险分析。在投标的准备阶段,有的承包方为了获得招标项目,轻视对业主方资质、资金实力、招投标项目的内在条件(如地质环境、垫资情况、资金源等)和外在影响(如居民压力、政府政策法规的影响等)的审查。此时,若在承包方中标后,业主方资金出现缺口或存在其他外在压力而不能按约履行合同,将会造成不能开工或开工后中途停工的局面,若涉及公共设施建设,还会给公共利益造成损害。 (二)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违反规定,承接应招标而未招标项目 在现实生活中,某些业主违反法律规定,对必须招标的项目不进行招标,或对项目进行拆解发包。而某些施工企业为了承包项目,扩大业务量,不顾业主方的违规操作,按照业主方的操作方式承接项目,给自身带来较大法律风险。 2.串标、围标 由于招投标竞争日益激烈,一些承包方为了达到中标目的采用串标、围标的方式进行违法违规投标。但无论是串标还是围标均是违法的,将受到法律的惩治。如:《反不当竞争法》第十五条、二十七条、《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招投标法》第五十三条均对串标行为的处罚作出了规定。此外,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条的规定,串标还可能面临承担刑事责任的风险。 3.低价中标、高价结算 由于建筑行业竞争激烈,承包方更倾向于选择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一方面,低价投标可以挤垮对手;另一方面,在施工过程中利用签证变相加价结算又可以弥补低价中标带来的经济上的损失。 然而,低价中标带来的风险是可想而知的:第一,承包方必将面临资金缺口问题,进而

风险管理-供应链管理的风险防范 精品

辽宁大学 研究生考试试卷 姓名王英霞 院(中心、所)经济学院 学生类别博士()硕士(√) 学号403090263 年级09级 专业国际贸易学 考试科目国际物流 考试时间20XX年3月7日 考试分数 教师签字

供应链管理的风险防范 摘要:当今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供应链涉及的参与者众多且彼此联系紧密,使供应链系统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很容易遭受各种供应链风险的攻击。任何一个环节的突发问题都可能给整个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对供应链风险防范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介绍了供应链风险定义的界定、供应链管理的含义、供应链风险管理的过程,并通过引导案例阿尔伯克基事件总结了企业常见物流管理的对策,最后得出结论: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上,应充分结合市场和自身特点,形成有竞争力的整体供应链,并有效地运用各种成功的管理方法,优化供应链和降低风险,打造一条既精益又安全的制造供应链。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风险 正文: 伴随着工业化的充分发展和信息技术进步速度的加快,现代物流发展已经进入了供应链时代,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系列的先进物流技术和管理技术近年来得以大范围应用和推广。 供应链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因其信息共享、凝聚各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响应,有效配置和优化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企业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能力,而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追捧但在供应链这个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组织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引起连锁反应,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提高供应链系统的可靠性和发挥供应链优越性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了多起重大的供应链中断事件。“9.11事件”、印尼海啸、“苏丹红”事件、美国西海岸工潮等等,这些突发事件给相关行业造成了重大的打击。面对供应链风险,不同的企业表现出了不同的应对风险的水平。飞利浦公司在美国新墨西哥洲芯片厂是爱立信和诺基亚共同的芯片供应商。20XX 年该工厂的火灾中断了二者的芯片供应。爱立信失去芯片供应,新款手机无法生产,白白失去了市场,市场份额从12%降低到9%。而诺基亚及时有效的风险管理保住了市场,坐稳了手机市场的第一把交椅。可见,供应链风险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环节,对提高企业竞争力至关重要。供应链风险管理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新焦点,为其带来了新的挑战。 1供应链风险及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定义 1.1 供应链风险的定义 供应链风险是指对一个或多个供应链成员产生不利影响,从而降低供应链运行效率,甚至导致供应链中断和失败的不确定性因素或意外事件。国内外很多学者都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分析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分析 传统的信贷业务主要考核企业资质、业绩、财务特征和担保方式等,从单一主体经营、财务、市场等角度对企业综合实力、还款能力进行的信用评价。但在供应链背景下,链上企业的风险已发生根本变化,其不仅受自身风险因素的影响,同时还受供应链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供应链上核心企业较高的信用水平和增级效用以及真实贸易项下产生的自偿性还款现金来源降低了上下游交易方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供应链上各环节主体之间环环相扣,相互传递的风险因素又使各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更加的复杂多变,不仅包括主体自身的信用风险,同时还涉及到企业所处供应链的整体运营风险、交易对手风险、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交易资产风险、操作环节风险以及来自于物流监管合作方的风险等。 核心企业信用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掌握了供应链的核心价值,担当了整合供应链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关键角色,商业银行正是基于核心企业的综合实力、信用增级及其对供应链的整体管理程度,而对上下游中小企业开展授信业务,因此,核心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决定了上下游企业的生存状况和交易质量。一旦核心企业信用出现问题,必然会随着供应链条扩散到上下游企业,影响到供应链金融的整体安全。一方面,核心企业能否承担起对整个供应链金融的担保作用是一个问题,核心企业可能因信用捆绑累积的或有负债超过其承受极限使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出现整体兑付危机;另一方面,当核心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时,核心企业可能变相隐瞒交易各方的经营信息,甚至出现有计划的串谋融资,利用其强势地位要求并组织上下游合作方向商业银行取得融资授信,再用于体外循环,致使银行面临巨大的恶意信贷风险。>>更多最新相关资讯请点击合时代进行浏览… 上下游企业信用风险。虽然供应链金融通过引用多重信用支持技术降低了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信贷风险,通过设计机理弱化了上下游中小企业自身的信用风险,但作为直接承贷主体的中小企业,其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技术力量薄弱、资产规模小、人员更替频繁、生产经营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经营透明度差、财务报表缺乏可信度、守信约束力不强等现实问题仍然难以解决。与此同时,在供应链背景下,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已发生根本改变,其不仅受自身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供应链整体运营绩效、上下游企业合作状况、业务交易情况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企业出现信用风险。 贸易背景真实性风险。自偿性是供应链金融最显著的特点,而自偿的根本依据就是贸易背后真实的交易。在供应链融资中,商业银行是以实体经济中供应链上交易方的真实交易关系为基础,利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为质押/抵押,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在融资过程中,真实交易背后的存货、应收账款、核心企业补足担保等是授信融资实现自偿的根本保证,一旦交易背景的真实

关于BT项目主要法律风险防范的指导意见(精)

关于BT项目主要法律风险防范的指导意见 、关于BT项目的相关法律规定 BT项目建设模式在我国建设领域属于新兴事物,尚未有成熟的运作模式可资借 鉴,也没有明确的立法进行规范指导,主要适用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工程所有权属于国家和地方政府。我们把与BT项目有关的现存法律法规汇总如下,以供各单位在审核项目可行性、合同合法性和风险可控性时予以对照使用。 (一实施BT项目的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条规定: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 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 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30号《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第四条第(七项规定:提倡具备条件的建设项目,采用工程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方式组织建设。鼓励有投融资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对具备条件的工程项目,根据业主的要求,按照建设一转让(BT、建设一经营一转让(BOT、建设一拥有一经营(BOO、建设一拥有一经营一转让(BOOT等方式组织实施。” 3、《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 于严禁政府投资项目使用带资承包方式进行建设的通知》第一条规定政府投资项目一律不得以建筑业企业带资承包的方式进行建设,不得将建筑业企业带资承 包作为招投标条件「采用BOT、BOOT、BOO方式建设的政府投资项目可不适用本通知。” (二关于BT项目的招投标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第三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下列工 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

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法律风险防范

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的法律风险防范 一、招投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二、招投标阶段的注意事项 三、招投标阶段的法律风险防范 招投标阶段是建设项目施工合同的起始阶段,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阶段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很多施工企业都认为招投标过程不重要,能承接到项目才是关键,这样势必给项目带来风险。因此,了解招投标程序,分析工程招投标阶段的法律风险,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一、招投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一)投标准备阶段存在的问题 承包方轻视投标前期资信调查及项目风险分析。在投标的准备阶段,有的承包方为了获得招标项目,轻视对业主方资质、资金实力、招投标项目的内在条件(如地质环境、垫资情况、资金源等)和外在影响(如居民压力、政府政策法规的影响等)的审查。此时,若在承包方中标后,业主方资金出现缺口或存在其他外在压力而不能按约履行合同,将会造成不能开工或开工后中途停工的局面,若涉及公共设施建设,还会给公共利益造成损害。 (二)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违反规定,承接应招标而未招标项目 在现实生活中,某些业主违反法律规定,对必须招标的项目不进行招标,或对项目进行拆解发包。而某些施工企业为了承包项目,扩大业务量,不顾业主方的违规操作,按照业主方的操作方式承接项目,给自身带来较大法律风险。 2.串标、围标 由于招投标竞争日益激烈,一些承包方为了达到中标目的采用串标、围标的方式进行违法违规投标。但无论是串标还是围标均是违法的,将受到法律的惩治。如:《反不当竞争法》第十五条、二十七条、《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招投标法》第五十三条均对串标行为的处罚作出了规定。此外,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三条的规定,串标还可能面临承担刑事责任的风险。 3.低价中标、高价结算 由于建筑行业竞争激烈,承包方更倾向于选择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利

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

供应链金融风险及防范措施 近年来,一些银行借助客户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运行特点,突破传统信贷思路,创造性地推出了供应链金融模式,并率先向大型企业上下游得中小企业客户群进行推广。该模式突破了传统信贷业务得评级授信、抵押担保、审批流程等诸多方面得限制,进行了服务方式创新,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必须清醒地瞧到,这种新型融资模式涉及链条环节长、参与主体众多、操作程序复杂,而且各个环节之间环环相扣、彼此依赖,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涉及其她环节,影响整个供应链得正常运行。这些特征决定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得风险形态与风险管理方式有别于传统得信贷模式,需要秉持系统论思想深入研究探讨风险防范策略。 供应链金融潜藏多重风险 (一)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指因利率、汇率、股市与商品价格等市场要素波动而引起得,使金融产品得价值或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得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市风险以及价格风险。利率风险就是银行经营活动中面临得最主要风险.在我国,利率市场化机制并未完全形成,银行供应链融资产品在定价上仍然采取与传统流动资金贷款方式一样得固定利率方式,一旦利率发生变化与调整,银行不能及时据以对贷款利率进行调整,只能等到基准利率变化得下一年度之初进行调整,在这期间则要承担利率变化带来得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有很多业务就是涉及国际贸易得,在国际贸易融资实务中,无论就是单一得进出口业务还就是背对背信用证交易,除非就是使用本地货币或主证与背开信用证均使用同种货币,否则都将面临汇率变动得风险.股市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体现

得并不明显。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价格风险体现最明显得就是作为质押物得存货得价格波动给商业银行带来得风险,这种风险在存货类融资模式下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市场经济中,商品价格波动就是正常现象,即使就是石油等大宗商品,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发生波动得可能也就是较大得,故供应链金融业务存在着较大得价格风险。 (二)核心企业信用风险与道德风险。在供应链金融中,核心企业掌握了供应链得核心价值,担当了整合供应链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得关键角色。商业银行正就是基于核心企业得综合实力、信用增级及其对供应链得整体管理程度,而对上下游中小企业开展授信业务.因此,核心企业经营状况与发展前景决定了上下游企业得生存状况与交易质量。一旦核心企业信用出现问题,必然会随着供应链条扩散到上下游企业,影响到供应链金融得整体安全。 (三)上下游融资企业信用风险.虽然供应链金融通过引用多重信用支持技术降低了银企之间得信息不对称与信贷风险,通过设计机理弱化了上下游中小企业自身得信用风险,但作为直接承贷主体得中小企业,其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技术力量薄弱、资产规模小、人员更替频繁、生产经营不稳定、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仍然存在,特别就是中小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经营透明度差、财务报表缺乏可信度、守信约束力不强等现实问题仍然难以解决。与此同时,在供应链背景下,中小企业得信用风险已发生根本改变,其不仅受自身风险因素得影响,而且还受供应链整体运营绩效、上下游企业合作状况、业务交易情况等各种因素得综合影响,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企业出现信用风险。

企业投融资的法律风险

企业投融资的法律风险 企业投融资的法律风险 人人皆知“投资有风险”,如何发现并预防这些风险,从而为自己的投融资行为提供有效的风险控制,以实现商业目的,这是投资 之前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那么企业投融资的法律风险有哪些呢?一 起来了解一下! 1不同的投融资方式,存在不同的法律风险? 选择好适合的方式是防范风险的第一步,要进行多方比较比照,量体裁衣。 企业直接头痛子模式,有具有贷款/委托贷款性质的投融资方式,以及其他依法可行并经投、融资双方认可的投资方式:通过小贷公司、典当公司、投资担保公司等非银行机构的资金运作模式进行借 贷模式的投资;融资租赁等其它形式的投融资方式。间接投融资模式,有股权转让投资、增资扩股投资。多与会计师沟通选择风险最小以 及赋税成本最低的投资方案是投资成功的第一步。 2投资不一定要用现金,把握好无形资产投资的法律风险? 4以技术作为投资的风险大,作为合作另一方如何防范 一是技术本人的权属需要明确界定与保证;二是技术本身防范瑕 疵作出约定;三是约定好交付方式和贬值风险。 5企业间的相互借贷,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企业之间的借贷行为因违背相关法律规定,有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通则》“第六十一条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 业单位、供销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不得经营存贷款等金融业务。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 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 合同……”的规定,企业之间不得办理借贷或变相借贷融资业务, 企业之间签订的这种合同为无效合同。 如:约定不论盈亏一方均固定收回本息的联营行为;约定一方向 企业投资,但不论企业是否盈利,均固定收回本息的投资行为等, 在实践中都将会被认为是变相借贷行为而归于无效。 6公司间借贷中出借人的风险? 出借人有可能丧失担保利益。在企业间的借贷行为中,因借款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无效,对出借方是重大风险。最高人民法院关 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规定: “主合同无效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担保人不承 担民事责任;担保人有过错的,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部分,不应超 过债务人不能清偿部分的三分之一。”因此,一旦借款合同被认定 无效,担保合同作为从合同也会被认定无效。出借人将无法获得或 获得的担保利益将会大打折扣,在借款人无法偿还本金的情况下, 出借人在一定程度上将丧失收回本金的保证。 7如何采取合法的形式进行企业间的借贷,从而避免法律风险? (一)委托贷款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商业银行开办委托贷款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托贷款是指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 人提供资金,由商业银行(即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 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商业银行开办委托贷款业务,只收取手续费,不得承担任何形式的 贷款风险……”的规定,允许企业或个人提供资金,由商业银行代 为发放贷款。贷款对象由委托人自行确定。这种贷款方式解决了企 业间直接融通资金的难题。它是企业间借贷受到限制的产物,是一 种变相的直接企业借贷。由于商业银行将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所 以会增加交易成本。但通过此方式可以实现企业之间借贷的合法化。由于企业有权决定借款人和利率,所以对企业来说拥有较大的利润

房地产企业融资法律风险防范手册(2019年版)

房企融资法律风险防范手册(2019年版) 目录 第一章房企融资概述 第二章开发贷法律风险防范 第三章公司债券法律风险防范 第四章资产证券化法律风险防范 第五章民间借贷法律风险防范 第六章其他资金类法律风险防范 第一章房企融资概述 一、概述 房地产开发企业作为高周转、资金密集型企业,融资需求持续增长。但随着金融监管加强,去杠杆、去通道等一系列紧缩房地产信贷的宏观政策出台,房企融资渠道变窄、融资成本增高,融资业务面临更大的法律风险。 本手册从法律角度出发,揭示几类常见融资模式风险,分析风险发生的前因后果,为业务部门的经营决策、风险防范提供解决措施。 二、定义 1、资产证券化:资产持有人为融资之目的,将其合法持有的可以产生持续稳定现金流的基础资产出售给管理人设立的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专项计划以从投资人处募集的资金受让基础资产,并将基础资产带来的收益分配给投资人的融资模式。 2、预期违约: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一方明确表示其在履行期到来后不履行合同,或以其行为表明在履行期到来后将不可能履行合同,即为预期

违约。 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行为。 4、真实出售:是指原始权益人通过将基础资产项下或与之相关的所有权利和利益完整转让给专项计划,实现基础资产权属的完整让渡。 第二章开发贷法律风险防范 一、主体不适格风险 1、风险描述 (1)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2)住宅项目自有资本金未满足20%,商业用房未满足25%; (3)经国土资源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查实具有囤积土地、囤积房源的行为。 2、防范措施 (1)取得项目全套批文、批复、证书后方可申报贷款; (2)取得政府监管部门的证明文件,证明不存在违法违规的用地行为,也不存在被行政处罚及立案调查情况; (3)施工进度与土地出让协议签署时间、四证取得时间匹配。 二、自主经营权受限风险 1、风险描述 (1)项目承包商、监理公司、设计公司等乙方单位的选择和更换受限;(2)贷款人对工程建设、设备采购、竣工验收、销售价格的确定等项目实施全流程进行监督和管理; (3)按揭银行的自由选择权受限; (4)对外投资、融资、股权转让、对外担保等日常资金行为受限。 2、防范措施 (1)与贷款方先行协商,取消对房企日常开发建设、新增融资、担保的限制性合同条款约定; (2)若借款合同为格式范本难以沟通修订的,应另行与贷款人协商,达成口头或书面约定:房企对自身的开发建设享有实质的独立决策权,仅承担按照贷

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及应对

分析的方向:供应链管理的风险及应对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班级:1202 姓名:王健 学号:12111408042 所在院系:商学院

供应链管理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被关注过,有些经济学家认为,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管理由于种种原因,在运行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这为供应链上企业的生产管理带来了风险.为了降低这种风险,各企业要共同协调起来,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共同防范和规避供应链管理风险. 供应链的风险分析 供应链作为一个由原材料不断增值为最终用户产品的过程是客观存在的,不论整个供应链由一个企业运作或是由多个企业协同运作。就单个企业而言,如果其只作为供应链上的一个节点,就极大的减少了运作整个供应链的投资风险;但就整个供应链而言,由于它是多个独立企业的联合,因此就增加了经营的不确定性。供应链上的任何一个节点出问题,都会波及整个供应链,而个别企业的经营风险,又远非别的企业能够控制。因此,供应链上的每个企业都要考虑供应链的风险。 供应链风险的来源 供应链的风险来自多方面,简言之,有自然灾害这种不可抗力的因素,如地震、火灾、暴风雨雪等;也有人为因素,主要有这几个方面:1)、独家供应商问题。供应链上出现独家供应商,采取独家供应商政策存在巨大风险,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崩溃。2)、IT技术的缺陷会制约供应链作用的发挥。如网络传输速度,服务器的稳定性和运行速度,软件设计中的缺陷,病毒等。3)、信息传递方面的问题。当供应链规模日益扩大,结构日趋繁复时,供应链上发生信息错误的机会也随之增多。信息传递延迟会增加供应链的风险。4)、四是企业文化方面的问题。不同的企业一般具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就会导致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从而存在分歧,影响供应链的稳定。5),经济波动的风险。经济高速增长容易导致企业原材料供应出现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而经济萧条,会使产品库存成本的上升。另外还有其他不可预见的因素,小的如交通事故,海关堵塞,停水停电等等,大的如政治因素、战争等等也都影响着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所谓不确定性,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当引入时间因素后,事物的特征和状态不可充分地、准确地加以观察、测定和预见。在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产生内生不确定性和外生不确定性的因素。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供应链环节的不确定性。造成不能按时供应的原因很多,如运输问题,供应商自身的货源问题等等都会造成其在承诺的提前期内无法交货,而这种不确定性会出现在供应链环环相扣的每一个环节。 2).来自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设备的故障,关键人员的临时短缺以及受供应链环节影响造成的缺货停工。困难还在于供应链上的多个企业生产系统的可靠性处于不同的水平上,有时还相差很大。 3).来自客户需求的不确定性。充分的供给导致需求的多元化,消费群体的不稳定。客户有了很多的选择,很容易就从一个产品转向别的产品,供应链复杂的协调运作依靠完善的计划控制,而计划的编制来源于对需求的预测。需求的不确定性很容易就造成整个供应链的混乱。 供应链风险的两种表现形式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法律风险及防范 2010-5-12 13:53中国工程管理网刘哲【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EPC合同,即设计-采购-施工合同,是一种包括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安装和调试,直至竣工移交的总承包模式。传统承包模式中,材料与工程设备通常是由项目总承包单位采购,但业主可保留对部分重要工程设备和特殊材料的采购权。在EPC合同模式下,承包商的工作范围包括设计(engineering),工程材料和设备的采购(procurement)以及工程施工(construction)直至最后竣工,并在交付业主时能够立即运行。这种合同格式主要适用于那些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结构、工艺较为复杂、一次性投资较大的建设项目。 在项目管理当中,风险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特别是EPC项目,这些风险通常包括政治、经济、市场、业主、合同和自然条件等,其中导致EPC项目的合同法律风险更为重要。EPC项目合同法律风险包括合同条款风险和合同管理风险。合同条款应本着平等、公平、诚实信用、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原则。每一条款都应仔细斟酌,避免出现不平等条款、定义和用词含混不清、意思表达不明的情况还应注意合同条款的遗漏,合同类型选择不当。合同管理是承包商获利的关键手段,不善于管理合同的承包商是绝对不可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的。它主要是利用合同条款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扩大受益,这就要求承包商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技巧要善于开展索赔,否则,只能自己承担损失。因此要注意合同中的工程范围、合同价格及其款项支付方式、保函条件和违约条款等合同内容,并加强合同条款的审核。 承包商企业对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控制和处理,通过以上各个方面调查研究,分析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程度,对风险做出客观的综合评价,为制定和采取减轻和转移风险的措施提供依据。转EPC大型总承包工程项目中合同法律风险防范应贯彻从立项到勘察、设计、施工、验收、竣工、结算等全程。 一、EPC前期立项、招投标阶段合同法律风险与防范 1、加强对建设工程合同主体资质、资格及履约能力、资信、关联关系等进行审查和调查 对建设工程项目背景、建设工程项目立项、规划、环评、土地等项审批文件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和调查,参与工程项目立项的前期法律文件(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的起草和准备、审核和修改,提供工程项目法律、政策可行性分析,审查可行性报告,出具法律意见书,办理工程建设项目规划、立项审批及其他各种政府批准、登记备案手续,拟定建设工程项目合作开发方案,参加起草和完善合作合同文件,就项目用地涉及土地征用、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进行合法性审查及法律文件的起草、准备、审核、修改、完善,对在建工程的或房地产等实物抵押融资的法律可行性出具法律意见书,办理征地手续,起草、审核征地补偿、安置协议,签订相关合同,制定拆迁方案,拟定、审核委托拆迁协议、拆迁安置文告、拆迁安置协议等,协助处理拆迁纠纷。 2、通过参与编制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的招标投标文件,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