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在当今社会的基本情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在当今社会的基本情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在当今社会的基本情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在当今社会的基本情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在当今

社会的基本情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江泽民总书记于1997年9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的。这个基本纲领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

1978年11月,中国经济开始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达30年之久,让全世界瞩目。这30年中,中国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3大经济体。中国现在持有2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已成为第一大贸易国和外国直接投资目的地。很多发展专家和理论家都在谈论着“中国发展模式”。

有一个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认为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这么大规模的和持久的经济增长,把中国经济的特点概括为两个特点,一个方面说的是如此大规模,中国过去三十多年经济的高速持续增长在960万平方公里,涉及到十多亿人口的国家实行。第二是持久。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已经经过二三十二年,从现在情况看我们认为至少在十二五的五年中,我们还会继续保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良好局面。身边的变化

焦作市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会议召开后,新区从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全市大局出发,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组织全区干部群众,认真学习《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深刻领会,认真落实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新任务。

新区围绕建设中

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

范市的主要目标,按

照打造“开放新区、

实力新区、活力新区、

魅力新区、幸福新

区”的要求,进一步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在财政、土地、投融

资、社会管理、行政

管理等重要领域的关

键环节,深化体制改

革、加快机制创新,

在破解瓶颈制约和发

展难题上率先突破,在经济转型发展上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转型是抓手,新区坚持坚定不移加快项目建设,以大招商促进项目大落地,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打造大开放新区;加大外资引进力度;以大投入促进项目建设大提速,强化“四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分包责任制、联审联批制,完善项目服务直通车制度、

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制度、项目服务考核奖惩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服务项目建设;今年确保第一批103个建设项目完成投资不少于100亿元,完成投资不少于70亿元,确保每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不低于50%;以大力度促进主导产业快集聚,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积极创建全省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园区、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出口加工区,加快推动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促进主导产业提速转型、集聚发展,全力打造百亿企业、千亿园区,努力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1、您认为造成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文化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差异□其他

2、您认为我们应不应该缩小这种地域差异

□应该,可以减少其冲突□不应该,要尊重其多样性□无所谓

3、您了解除您现居地以外其他城市的经济特色吗

□了解□不了解

4、您认为文化一体化会推动经济发展吗

□会□不会

5、您认为焦作要实现经济发展需要哪些推动

□政府的大力合作□群众的积极参与□媒体的宣传活动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民主为己任。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在解放区通过“投豆选举”“举拳选举”“三三制”等方式,实行了广泛的民主选举。新中国成立后,也积极推进民主选举的进程。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

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一步创新政府管理体制;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尊严和权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道路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前进步伐从未停歇。

人民当家做主

“大家把票投给了我,我做事必须更加主动,兑现自己的履职承诺”新当选的重庆市开县谭家镇党委书记邱俊,在唱票声中和一个个“正”字面前,亲历了自己当选为党委书记的过程。

今年,各地基层党组织换届,试点的乡镇党委领导班子“公推直选”尤为引人关注。从村、社区广泛运用到乡镇一级规范试点,表明基层党内民主已逐渐向上生长。

“公推直选”的做法是党内民主发

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

共产党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发展党内

民主,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建

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和任命制、选举制、

竞聘制并存的干部选拔体制,并以党

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实行基层群众

自治,推动城乡同权的选举制度改革,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对权力

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建立完善预防和

惩治腐败体系一系列举措推动政治

文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度概括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基本点,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会副会长黄宗良认为,要建立“党群”良性互动,就必须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从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支持人民当家做主、发展人民民主正是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任务。

1、参加党组织生活的频率

□经常□偶尔□从不

2、在现阶段,党内的腐败问题是少数党员的问题,大多数还是清廉的。

□不同意□一般□同意

3、解决公共事务最好的方法就是广泛的民主协商。

□不同意□一般□同意

4、你是否了解怎样使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不了解□大体知道□了解

5、如果您想对政府的决策提出自己意见,您会采用下面哪一种方法

□向人民代表和政府有关部分反映(面谈,写信,打电话都可以)

□向报刊、广播电台或电视台反映,或者运用网络,发贴

□看别人怎么办

□都不会想到

□其它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

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

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

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

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一)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精

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基本

方面,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

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

群众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条

件。

(二)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

明建设的灵魂,决定着精神

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问题。

共享发展成果

(一)焦作新区以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转型承载力,加快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打造服务转型发展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以水系景观建设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加快大沙河、新河等水系治理开发。围绕引黄入焦工程做好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突出抓好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建设,打造城市水系新景观。以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强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着力发展楼宇经济,加速推进精品住宅小区建设,积极推进海翼物流园区、市旅游运输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建设现代化城市综合体,打造商务中心区。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力争通过3年努力,将新区核心区2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新型社区。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积极推进教育、卫生等一批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均等化、广覆盖、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共享转型发展成果。

(二)15日,长春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带着300册图书,来到了长春市绿园区合心镇

永跃村,在一间30余平方米的屋子里,

工作人员迅速将图书整齐地陈列到书架

上,至此,绿园区图书馆合心镇永跃村

分馆正式成立了,村民们又多了一个文

化活动的阵地。这也标志着,在长春市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程中,村级图书馆

建设,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此次活动是由长春市文化局、市社

会主义新农村办公室共同主办的,也是

长春市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中的一项重

要内容。据市图书馆副馆长吴锐介绍,

此次市图带来了300册图书与三组书架,图书都是近几年出版的畅销书,包括《暗算》、《谁主沉浮》一类的热门小说,还有《希特勒传》这样的传记,像科普、法律、农业知识类的图书也都是比较受农民欢迎的。“这已是我们建的第87个分馆,图书会在各分馆之间流通,总馆也会根椐各分馆的需求调整图书种类。”

工作人员正在整理书架的时候,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一直在门口张望,老人的脸上明显地挂着“跃跃欲试”几个字,记者上前询问,老人说,这么多新书啊,都是给我们看的吧,不知道有没有写打仗那时候的书。

“村里方圆十公里内,就这么一个图书馆,村里许多老人都挺爱看书的,还有进城务工的年轻人也想多学点东西,进城就能用上,这下问题都解决了。”正在社区门口为分馆挂牌子的熊保东兴奋地说着,他是永跃村村委会主任,他希望更多知识渠道的介入,能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充实。

1、您平时喜欢阅读哪种类型的书籍

□历史类□军事类□时政类□青春读物类□健康生活类

□与自身专业(工作)相关类□艺术类

2、您一般采用什么形式来阅读书籍?

□买书看□上网阅读□用手机浏览□下载阅读□去图书馆借阅

3、您认为建设城市图书馆的作用?

□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促进市民提高自身素质,建设文明城市

□利于贯彻“终身学习”的思想,是市民终身学习的重要场所

□让书籍发挥最大功效,得以合理利用,体现绿色环保概念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

经验以及世界各国正反两方面

的经验和教训都表明,减少低

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在鼓励人们通过合法合理的方

式富裕起来的同时,利用财政、

税收、保障、福利和救助等工

具进行社会整合和社会调节,

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这是

加强社会团结和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为建立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全面小康社会而奋斗!

关爱老人

(一)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家住宏伟区光华街道湖西社区的“空巢”老人孟书佩就遇上了这样一位热心的好邻居。好邻居王君今年57岁,她从46岁开始照顾孟书佩,11年如一日,把孟书佩的事当成自家的事,关心照顾老人的生活,使老人能够安享晚年。

2006年秋天,孟书佩感到头疼,视力也一天不如一天。王君带着她到医院检查,最后确诊为脑垂体瘤压迫视觉神经,如不及时手术,发展下去会双目失明。孟书佩的病确诊以后,王君每天都到她家和她谈心,安慰她,鼓励她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

为了给孟书佩准备手术费,王君与爱人一起到孟书佩退休的企业,到孟书佩老伴的企业求助。王君的爱心感动了两个企业的老板,两家企业每家支援2000元,王君又与社区主任孙爱华一起到区红十字会请求救助,红十字会救济500元。在社会和王君的关爱下,如今“空巢”老人孟书佩身体健康,精神愉快、幸福地安度晚年。

(二)2月21日早7时10分,在守敬北路520队门口目击感人一幕: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不小心摔倒在地,路边几位行人不约而同停下脚步将老人扶起,随后,他们与闻讯赶来的老人亲属一起将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护送回家。在场的市民刘先生说,老人跌倒众人扶,牛城人们心舒服。

1、您对“老人摔倒无人敢扶”中的旁

观者有何看法

□道德败坏□人性冷淡□

可以理解

2、您对这类事件的了解度

□已听闻不少类似事件□略有

听闻□从未听闻

3、如果您遇到类似事件,会怎么做?

□毫不犹豫,上前帮忙□看情况

□置之不理

4、您对“助老人”者的看法

□值得称赞□中立□有风险,不太理智

5、老年人跌倒,大家毫不犹豫地扶起,您觉得这最能反应当今中国社会哪方面的优良传?□诚信□互帮互助□友爱□社会公德心□其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之一,它来自于初级阶段的国情实际,来自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我们在把握运用上一定要从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表现不一,特别要防止做出超越阶段的决策,提出不切实际的口号,而造成重大损失,阻碍正常的发展。其次,在实践运用中,要特别注意把握方向性问题,特别注意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还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向不动摇;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问题上,特别要注意的是,

既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要强调正确处理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将加强党的领导置于核心地位不动摇;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问题上,必须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用于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即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放在首位;在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问题上,则主要应把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等事关民生的大事一件件、一桩桩的抓好、抓实,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第三,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将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精神内容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成果,加以宣传、讲解、普及,使其深入人心,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变成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自觉的行动,并对与基本纲领相悖的言行进行理直气壮的抵制,以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使基本纲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发挥释放出更加积极的指导作用。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展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目标和基本政策。认真学习和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对于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在我国,要改变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的基本状况,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历史使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占主要地位的历史阶段,但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却是无法逾越的。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不是短时期能够解决的。即使在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后相当长时间内,我们仍然要继续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至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 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机器大工业,列宁进一步提出社会主义要建立在全国电气化的基础之上,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对生产力水平的要求则更高。因为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现代化的水平和标准是不断提高的。当今世界生产力迅猛发展,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肩负着更为艰巨、复杂的任务。一方面,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还要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不利地位的压力。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发展进程中必然还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这种动态的发展过程,是由量变积累引起部分的质变,在新的基础上再由新的量变积累引起新的部分质变的过程,十七大从八个方面分析和概括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概括。强调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只有既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大的历史阶段,又认真分析不同时期具体的阶段性特征,才能准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并据以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和我们党从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中,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进行再认识,而逐步地提出和形成的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还需要有一个继续建立和巩固的过程。1958年11月,在郑州会议上,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术语。1959年,毛泽东在总结“大跃进”教训的过程中,开始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时间。1961年,毛泽东在接

(完整版)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区别与历史关联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区别与历史关联 (1)新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并用来指导革命和建设的两大思想理论。 (2)两者的区别: 第一,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新民主主义理论产生于民主革命时期并直接服务于民主革命,以革命为中心,并以毛泽东的思想创造为其主要标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诞生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史实践之中,以邓小平的理论贡献为其关键,以建设为主旨。 第二,社会主义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标,要废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而新民主主义革命锋芒不是指向一般的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针对中国当是的社会背景制定的救中国的路线方针,其目的是怎样救中国;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其目标不仅是救中国,而且是怎样发展中国,怎样使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 (三)两者的关联:新民主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创造了理论的和实践的前提和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则是前者的历史和逻辑的发展。 第一,新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都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两个历史巨人为核心的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 第二,新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赖以形成的思想方法论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的基本原理。 第三,新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理论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其实践基础都是中国的国情。 第四,新民主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实质上和内容上具有一致性: 比如,在政治建设方面,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强调要突出“人民主权”,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体,“采取民主集中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的政体;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则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在经济建设方面,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则允许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存在,强调要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引进和利用外资。 在文化建设方面,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种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但整个国民文化还是新民主主义的而不是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纲领全面继承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并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是人类各种优秀思想文明成果的汇合,是迄今为止人类智慧发展的最高成就; 2、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独立社会形态,是对以往社会形态的辩证否定 3、社会主义是广大劳动人民逐渐摆脱被奴役地位的政治方式,它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自由和平等权利; 4、社会主义实行混合所有制形式和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能够最充分地体现资源共享、剥削减少的经济体系; 5、社会主义是能够实现最高劳动效率的社会管理体制,它可以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人类的精神力资源。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我国从五十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又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第一,从发展水平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的总体概括。 第二,从产业结构状况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第三,从经济形态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第四,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学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学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第五,从人民富裕程度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第六,从地区差别状况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第七,从经济政治和其他体制改革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第八,从精神文明建设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第九,从实现目标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体特征。

为什么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为什么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党的十七大的报告中提出: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我国国情所作的总体性、根本性判断。那么,为什么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呢? 我认为这是中国的最基本的国情!所谓国情,就是一定历史时期,一个国家基本状况的总体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提出和形成,就是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导下,从现阶段中国实际出发,重新认识当代中国国情的结晶。 中国的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之所以要经历这样一个长时期的初级阶段,并不是哪个人、哪个社会集团的主观臆断,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由中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所决定的。毫无疑问,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但是,人民群众并不能随心所欲的他造历史,只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从事创造活动。人们不能随意挑选生产力,不能离开从前一代那里继承下来的各种条件去创造新社会。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阶段。这样,当我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程度,都远远落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去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基础,提高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程度,实现工业化,这个历史时期就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的说来是一个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这种不发达不仅表现在生产力上,而且表现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上。由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从不成熟,不完善到成熟和完备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生产力的落后是本阶段最基本的特征。从具体来说这一阶段就是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大比重,逐步转变的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由文盲和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

第 五 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五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深刻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问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5.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重要内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社会演进,将分为三个互相衔接的历史发展阶段—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革命转变阶段、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初级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社会主义的实践者是列宁和斯大林。 列宁从俄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要经历一系列阶段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他还正式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 斯大林提出区分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确立的三个标准:基本实现工业化、农业集团化、消灭剥削阶级并以此为基点。斯大林过分强调俄国重工业的发展,脱离了俄国的实际,没有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我国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虽然作过有益的探索,但是总的来说,一直处在不完全清醒的状态,存在不少错误观念。 从1957年后到文化大革命,关于提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对社会形式错误的估计,没有看清我国的国情与所处的社会阶段,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运动。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形成: 新时期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不久,邓小平就提出,底子薄、人口多、生产力落后,这是中国的现实国情。l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1986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l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历史地位、基本特征和基本任务,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且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之所以能够把初级阶段问题提到全局高度加以论述,一是因为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二是因为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破除各种思想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发点问题的认识。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的系统阐述,表明了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同时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进一步统一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说课材料 一、说教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是初三《思想政治》第二课《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二框的内容。它是第一框内容“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延伸和补充。教材指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基本国情。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们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依据。因此,中学生只有在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才能为后面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打下基础。 (二)依据教学大纲的规定,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了解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的概念。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使学生在教学后清醒地认清我国当前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能够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一些社会现象的能力,知识归纳能力,团结协作能力。3、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对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的分析能明确肩上的重担,增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基本国情,因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大量地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矛盾极为突出,严重地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它是我们在今后的经济建设过程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所以我国的国情教育是教学重点。 难点: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的教学。由于初三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学生的抽象思维尚未完成,而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 二、说教法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在讲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时,出示图片、材料、图表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我国当前面临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特点。 2、讨论教学法、结合学生身边实际,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身边的有关环境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贯彻主导与主体相结合原则,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扮演好“主导”角色。 三、说学法 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始终贯彻教育和教学相结合。学生是教育主体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总结归纳,互相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乐于思考的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1、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出示一段有关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状况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我国当前的生产力还不发达;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法律还不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等。从而得出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当前最基本的国情。 2、国情这概念的教学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自学了解即可。 3、那么我国在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国情又如何呢?(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4、人口问题的教学 利用多媒体展示人口问题的图片、材料,然后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得出我国当前主要存在的人口问题。然后设计问题“针对我国当前的人口问题,我们该采取怎样的对策?”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资源问题的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资源问题的图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我国的资源问题的表现。利用幻灯展示:⑴人均资源短缺。⑵资源分布不平衡。⑶资源开发中的浪费,损失严重。 ③环境问题 通过漫画“长江和黄河呼叫”以及群众对淮河污染编成的顺口溜:“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质变化,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说明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让学生联系身边的环境,讨论身边的环境的状况。进一步让学生意识环境状况的恶化。然后继续探究解决环境问题的对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复习提示】 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识记;易考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 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考点: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写入了基本路线。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2.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考点: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 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不动摇。 第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两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 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可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识记;易考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主要经验的科学总结。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要求,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对基本纲领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考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社会的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初级阶段的含义: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止时间: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少需要100年时间(1956——2050左右)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国家根本任务: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 基本国情是党和国家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根本依据。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判断所有问题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我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的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 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 ①城乡市场非常繁荣。 ②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 ③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家财政收入增长显著。 我国的社会巨大变化: 百姓生活发生了大变化。人们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由温饱到总体已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举例:①原来穿衣颜色单一,而现在衣服五颜六色,追求时尚。②原来人们只是吃饱,而现在追求吃好、绿色消费。③原来人们一般住平房,现在多是楼房。④原来人们骑自行车,而现在多是摩托车、小轿车。⑤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余钱用于各类投资;旅游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表现:①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提高,已跻身于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②我国科技突飞猛进,在某些高科技领域已占有一席之地。③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已建设具有较高现代化水平和强大战斗力的军队。④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力量。举例:①北京奥运会举办成功,并获金牌第一;②神舟六号、七号发射成功;③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内容(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一)、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是什么? 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面貌更加昂扬向上。 2、怎么办? 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当代中国,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②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 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主题、精髓、基础) ④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在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积极推进文化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创建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发展的社会,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观念形态上反映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对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搞好,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才能实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实力的总和。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第一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包括这个国家的社会发展状况和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前者来看,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从后者来看,众多的人口、相对短缺的自然资源、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严重地制约者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 考点24、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从社会性质看,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从发展程度看,还处于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2、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 总体上看,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3、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 (1)从历史过程看:我国社会主义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落后的小生产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生产力水平、商品经济远远落 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一个很长的初级阶 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2)从现实状况看: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 的路要走。 (3)(3)从发展趋势看: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要缩小 与他们的差距更需要时间。 4、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 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现代化(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 国家水平,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 5、长期处于这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国情。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 主义,必须坚持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二)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1、划生育是我国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 (1)原因:严峻的人口形势,已成为影响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 答:(1)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创,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2)相互关系: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既紧紧抓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全面推动历史进步,实现民富国强、民族振兴的要求。 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富强”是经济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民主”是政治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文明”是思想文化领域的目标和要求,“和谐”是社会领域的目标和要求,既在现实中表现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统一,又体现出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集中体现。 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要求: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回答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政治保证,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3.“坚持改革开放”,回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外部条件,体现了解放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改革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整体,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布局,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和发展道路。全面坚持和正确处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关系,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内在要求。 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有了这两者的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就必定能够胜利。 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方针概括到党的基本路线之中,不仅是改变我国不发达现状的需要,也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精神。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有哪些?如何理解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答:(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主要包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篇五)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当代中国最基本 的国情;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 任务;了解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人口形势,资源和环 境形势;理解坚持两项基本国策一百年不动摇,坚持党 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内容和重大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各种图文资料,了解我 国现阶段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培养学生的阅 读能力,探究技能和分析归纳能力;通过办小报,办展览,实地参观调查等活动,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 问题的能力,客观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理解党 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直面现实,冷静分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 习的自觉性。通过本课学习及活动课教学,加强学生对 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 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拼搏的决心和信心,培养学生为祖国,为家乡做奉献的崇高情感。

教学建议关于第一框的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第一框"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有两方面内容, "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这一内容是教学重点。以往的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我 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剥削, 因此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不复存在,社会的主要矛盾 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 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的主要矛盾产生的基础是由于我 国现阶级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的。学习这一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增 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这一内容又比较抽象, 教师在教学时要采用对比分析法,例举法,比较法,图 像法(主要矛盾可以用坐标图显示),创设学习的最佳情景,启发学生理解我国基本国情的内涵及以此为依据产 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一内容既是教学重点,又 是教学难点。人类历史发展的事实表明生产力是社会发 展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共同 理想实现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立 足中国基本国情,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的根本方 法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社会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中国自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进程中,中国社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这段发展的日子里,我们碰上了着许多发展的良机。纵观国内外的发展形势,我们紧紧抓住发展的尾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质的飞跃。今后,我们将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机遇挑战 一、引言 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1981年6月,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明确地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1987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大会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现在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我们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和政策的基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它为实行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在开幕词中强调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针目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时刻。在过去的二十五年中,在进入初级阶段的日子里,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步伐上,我们既遇上了机遇,又碰着了挑战。在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机遇和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危急的挑战。今后,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引领着人民向着更新更快更强的发展道路前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机遇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正确分析我国国情得出的科学论断。中共十三大提出这一论断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我们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中国最大的实际、最基本的国情。(1998年理科第10题,文科第6题,单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2000年理科第13题,单选题)即从我国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多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涵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1992年文科第23题,多选题) ★★(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我国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贯穿于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等发达阶段和发达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阅读知识点)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党的十三大报告作过一个概括。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从九个方面作了论述,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第一条和第九条是对这个阶段的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展开。这九条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过程,是从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转变过程。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多选) 我国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初级阶段,是由其历史前提、现实国情以及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决定的。 首先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原来处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发展程度而言,还远远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2.深刻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意义; 3.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 4. 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努力在实践中贯彻执行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5.全面了解我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6.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关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原因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6、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8、党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9、如何理解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10、如何正确认识党的最高纲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自学阅读 教学时间:3学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教学目的和要求: 1.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特征;

2.深刻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原因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自学阅读 教学时间:1学时: 教学过程和内容: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 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历史探索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发展阶段的重要论述 (1)马克思、恩格斯: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曾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作出过设想,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之后,未来社会将经历的革命转变时期(即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亲身经过社会主义社会,未来社会的发展会有什么变化,他们并不能预测,但恩格斯在晚年曾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看成是一个经常变化、不断改革的社会,这蕴含着社会主义阶段是不断发展的。 (2) 苏联的认识 列宁: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人。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 (1913知道,十月革命前的俄罗斯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 年,俄国的工业总产值只相当于美国的1/13,英国的4/10,法国的6/10,俄国农村在1861年才废除农奴制。)这样,在现实生活中,首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这与马克思的设想是不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