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填空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填空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填空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填空

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四大区域界线:西北、北方—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南方、北方—秦岭—淮河;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二、填写四大区域名称。

三、南方、北方的差异

1、人文差异

地区耕地

类型

主要农作物耕作制度

运输

方式

传统民

运动

项目

北方地区

小麦、大

东北:一年一

屋顶坡

豆、甜菜、花

旱地陆运滑冰

度小、

生、苹果、棉

华北:两年三

墙体厚

南方地区水田

水稻、油菜、

甘蔗、柑桔、

棉花

一年两熟至

三熟

水运

屋顶坡

度大、

墙体高

游泳

2、自然差异:

地区地形一月气

年降水量

河流

流量

气候

植被

北方地区平原、高原

高于

0℃

小于800

毫米

温带季风

气候

温带落叶

阔叶林

南方地区

平原、丘

陵、高原、

盆地

低于

0℃

大于800

毫米

亚热带和

热带季风

气候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黄土地黑土地

1、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

于夏季。

4、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本区降水偏少,耕地

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

大豆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2、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

重。目前,国家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才

是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沃野千里山环水绕

1、我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东北三省。

2、东北三省积雪期长,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3、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4、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鸭绿江和图们江

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北部黑龙江是中

俄两国的界河。中间位东北平原。5、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

较短。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6、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东北三省纬度较高,农作物一年一熟。在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

易发低温冻害。

2、东北平原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

生长。这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

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如今,“北大荒”变成了“北

大仓”。

4、开荒使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生态问题)。现建立自然保护

区(保护生态措施)。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

的摇篮”。

2、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

在全国有重要的地位。这里依托丰富的资源,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

重工业基地

3、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

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4、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是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

第三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一、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南连秦岭,北抵长城。跨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泛、最深厚的地区,世界上最大的黄

土堆积区。

二、成因:“风成说”。黄土是风从中亚、蒙古等地吹来的。

三、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的。

1、黄土地貌景观为,塬、梁、峁、川。

2、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因素土壤: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易溶于水。

植被:植被少。

降水:降雨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

人文因素人们的开垦、采矿、修路等使地表更疏松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等,破坏了地表植被

四、水土流失的后果:带走了地表的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

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

河道,水库。

五、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

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

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第四节祖国的首都——北京

一、城市职能: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

二、位置、自然环境

1、位置:纬度位置——40o N、116o E。

2、地形:华北平原的西北部边缘。北临燕山,西临西山(太行山的余脉),

以平原和山地为主,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流。

3、气候: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夏长,春秋短,冬季寒冷干燥,夏季

炎热多雨。

三、历史悠久的古城:

1、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名胜古迹有故宫、八达岭、颐和园、天坛、长城、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明十三陵等。

2、北京未来发展方向: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3、现代化的大都市的条件:

A. 交通便利,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

B. 北京的规模不断的扩大,在城区中心外围形成了一批卫星城,信息发达。

C.形成了许多重点功能区,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

商业街。

第七章南方地区;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

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纬度较低,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 ℃~30 ℃,最冷月平均气温

在0 ℃以上。受季风影响,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800 毫米以上, 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是本区气

候的主要特征。

4.“红土地”: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

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5.优势条件: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耕地多为水田,是

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6.分布: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

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7.主要作物:这里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南方地区盛产

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一、江海交汇之地

1.概况: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

这里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

“鱼米之乡”。

2.航运条件: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

处江海交汇之地,沿江沿海港口众多。这里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

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

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

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概况: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2.上海: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人口2300万(2010年),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上海不仅对长江三

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随着浦东的开发开

放,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3.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交流日益频繁。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建筑,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杭州西湖以其秀

美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中外。

2.水乡风貌: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等,因为保存着传统

的水乡风貌和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现在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3 .人文旅游资源: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

饮食文化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第三节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

一、位置:中国大陆的东南端,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

二、香港成为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上天——建高层建筑

下海——填海造陆。

三、经济

1、香港:(1)地位: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信息服务中心、航运中心。

(2)与大陆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内地优势:淡水、食品、原料、

燃料、劳动力资源等丰富且低廉;香港优势:资金、技术、信息和管理经验。港澳与珠江三角洲的合作模式是“前店后厂”的基本模式。

2、澳门:博彩旅游业为其经济支柱。

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一、位置、范围

1、纬度位置:北回归线穿越台湾中南部,位于亚热带和热带。

2、海陆位置:我国最大的岛,北临东海,南临南海,东邻太平洋,西隔台

湾海峡与福建省隔海相望。

3、范围: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

二、资源丰富——宝岛台湾:森林、矿产、水产、水力资源丰富

三、农业发达

1、发展条件:沿海平原土壤肥沃,属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热量水分充

足。

2、主要农作物:盛产稻米、甘蔗、茶叶,热带、亚热带水果(香蕉、菠萝

等)。

四、出口导向型经济:

1、出口贸易结构的变化:以前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后来发展出口加

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2、发展的有利条件:大量高素质劳动力;海岛多港口,海运便利;大量吸

收外国资本。

3、分布:多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上,因为这里地势低平,开发历史悠久,

人口密集,交通便利。

4、台湾的美称

第八章.西北地区:

海上米仓台湾西部平原土壤肥沃,水稻种植普遍,稻米产量很大

东方甜岛台湾西部平原甘蔗种植普遍,蔗糖产量高

水果之乡台湾生产热带、亚热带水果,四季鲜果不断,香蕉、菠萝、茶

叶驰名中外

亚洲天然植

台湾1/2以上的东部山区覆盖着森林,垂直变化显著,树种繁物园多,尤以樟树最为著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东南盐库台湾西部海岸沙滩广布,日照充足,雨日少,自古是我国重要

的海盐产区

1、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

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西北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原和盆地

相间。

3、西北地区的降水为大部分为400毫米,一半的地区为不足200毫米,有的甚至为50毫米,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广的地区。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

区。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最要的自然特征:干旱。由于深居内陆,受到高大山脉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暖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4、西北地区的地表景观变化为:自东向西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5、农业以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绿洲上。在宁夏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上,人们引黄河水灌溉发展农业。自古以来这里被誉为“塞上江南”。

夏季气温高晴天多,日照充足光照强烈,有利于棉花的采摘。新疆的长

绒棉享誉全国。(例如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因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所以瓜果特别甜。)

6、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第二节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一、位置: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和昆仑山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二、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稀少,集中于夏季。

成因:因为距海遥远,周围有山脉阻挡,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降

水稀少,气候干旱。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三、在塔里木盆地的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

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四、人口、城市、交通:呈点状或带状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上,水源为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盆地内部因蒸发强烈,多荒漠。在盆地内分布着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五、环境问题:荒漠化最易在绿洲的边缘产生。

六、能源开发:西气东输:自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至上海,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带动了西部的经济发展,缓解了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使东部地区的环境得到改善;天然气是清洁能源。

七、资源:煤、石油、天然气、风力。

第九章青藏地区:

(1)区域特征高寒气候。由于地势高,海拔4000米以上。

(2)河流: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3)植被:草原、荒漠。

(4)城市、村镇、农田: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水谷地。

(5)资源:太阳能(地势高,空气稀薄、洁净,日照强烈且时间长)、地热资源(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地热丰富)

(6)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二)农业差异:以畜牧业为主。

1.畜牧业畜种: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的细毛羊。青海、西藏的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2.种植业:

(2)青藏地区——河谷农业。发展的优越条件:谷地地势低,气温高,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初中八年级下册期中地理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地理复习提纲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着1、自然地理差异 (1)气温差异:在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 (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发达,西部落后。(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长江三角洲人们喜欢吃甜,华北、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山西人口味偏酸。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右图AB一线)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 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 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2、四大地理区域名称(右图):①西北地区、②青藏地区、③北方地区、④南 方地区。 3、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 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气候)。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降水(是否受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主导因素是地势(海拔高度)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 和黄海。 二、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 黄土高原。 三、气候 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摄氏度 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 四、黑土地和黄土地 1、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2、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 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3、“黑土地”与“黄土地的自然差异” 黑土地黄土地 位置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自然条件地形区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温度带中温带和寒温带暖温带 干湿区湿润和半湿润区半湿润和半干旱区 生态环境问题黑土流失、肥力下降,沼泽湿地,森林破 坏严重 严重的旱涝、风沙危害 水土流失严重 五、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一)自然条件 1、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二)主要作物 1、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 2、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三)自然灾害 1、灾害及成因: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比较项目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平均气温低于0℃高于0℃ 年降水量少(一般400--800毫米)多(一般高于800毫米)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地形平原与高原为主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流量小大 河流有无结冰期有无 人文景观的差异差异原因 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 农 耕 制 度 作物熟制一年一熟到两熟一年两至三熟气候 耕地类型旱地水田气候、地形作物(粮食、油料、糖料)小麦、花生、大豆、甜菜水稻、油菜、甘蔗气候传统民居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气候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填空)

八年级地理上册基础知识(填空) 第一章辽阔的疆域 【第一节】疆域 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 2、从纬度位置看,中国大部分位于属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带,南部少部分位于带,没有带。 3、从大洲大洋位置看,中国位于洲东部洋的西岸。 4、经过我国的一条重要的纬线。(看P2图) 5、我国领土四至:①最北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多), 最南是(4°N附近)(南北纬度相差约50度,距离相离约5500千米,因而产生了季节差异); ②最东在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多), 最西在(73°E 附近)(东西经度相差约60度,距离相距约5000千米,因而产生了时间差异); 6、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位,仅次于和。 7、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个。 8、我国大陆海岸线长多千米,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个, 9、我国濒临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和。 10、我国的内海是、。 11、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三级。 12、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包括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和 个特别行政区。 13、我国省级行政区中, ①面积最大的。②最北的是。 ③跨经度最广的是。④和是我国大陆海岸线的起止点。

【第二节】人口 14、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为亿,人口特点是:人口大,人口快。要满足这么多新增人口衣食住行的基本需要,必将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 这给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15、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政府把实 行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6、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①人口最多;②增长速度快;③人口基数大。 17、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地区人口稠密,地区人口稀疏。 18、我国人口分界线是:从黑龙江省的到云南省的一线。 【第三节】民族 19、在我国有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个。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人口 最多的是。 20、汉族的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以部和部最为集中,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 在、、地区。 21、我国民族分布具有、、的特点。 22、我国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自治,设立自治机关,建立自治区、 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 23、一些少数民族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①泼水节、干栏式的竹楼——族②晒佛——族 ③苗年——族④长鼓舞——族 ⑤摔跤——族⑥族——开斋节 24、一些少数民族民族的生活习惯和发明创造: 藏医、藏药——族 大多信仰伊斯兰教——族、族喜欢演奏马头琴——族 喜欢弹奏冬不拉——族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 地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地理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一小部分在 (热带) ,没有(寒带 )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 多种农业经济 )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1)位于( 亚)洲的东部, (太平 )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 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 ) 丰富,有利(农业)生产;(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 海外各国友好往来 ) ;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 ) ,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 交往和合作 )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 ●我国领土面积(960万 )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 加拿大),居世界第三。陆上邻国14个。逆时针依次为朝鲜、( 俄罗斯)、( 蒙古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 )、(老挝 )、越南。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韩国、(日本 )、菲律宾、(马来西亚 )、文莱、(印度尼西亚 )。

2、我国的人口 ●人口总数:2019年( 12.95 )亿。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以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为界,( 东部 )地区人口密度大,( 西部 )地区人口密度较小。(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但自然环境相对脆弱。在目前人、地、水、土矛盾已相当尖锐的条件下,开发西部,一定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不能先开发后再治理。) ●人口国策:实行计划生育。 ●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我国的民族 ●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汉 )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壮 )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 ( 中部 )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 东北 )、( 西北 )、(西南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 )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风情: ( 蒙古 )族的那达慕大会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青藏地区知识点填空(新版)新人教版

自然特征与农业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部,以西,—以南,南至国界。 2、青藏地区在高原上,青藏高原地势高耸,平均海拔在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素有“”之称。高原上分布着一系列的山脉,山脉之间是宽广的和。“”是青藏高原地形的显著特征。由于海拔高,许多山峰终年积雪,广布。青藏高原是、、、等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3、青藏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冬夏,年温差,日温差。由于海拔高,空气,日照,太阳辐射。 4、是藏族的传统服饰,主要是为了适应青藏高原日温差大的特点而设计。 5、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干扰少,大部分地区仍保持着原始的自然状态,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生长着、、等多种高原特有动物。 6、青藏高原上有全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高原淡水湖。 7、青藏高原是我国的牧区。在独特是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分布广泛,生长着能适应、、等特殊环境的牲畜——、、。 8、青藏地区气温较低,日照较长。在一些海拔较低的地区,如南部的、东部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较好,分布着农业。这里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适宜喜温凉的、等作物的生长。 9、青藏地区居民的日常主食主要是,也是常见的食物,人们爱喝。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 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1、三江源位于省南部,是源区、源区、源区的总称。三江源地区如同一个巨大蓄水塔,长江、黄河、澜沧江就像一条条“输水管道”,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地区输水。三江源地区被誉为“”。 2、和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每至温暖季节,“固体水库”的冰雪消融,形成涓涓细流,进而蜿蜒汇集成江河最初的源流。和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源不断,流向大海。 3、三江源地区众多,湖泊是河流的补给源之一,同时还对河流流量起着天然的作用。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分布区,其也对河流流量起着天然的作用。 4、三江源地区是我国尤为关键的地区。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最集中的地区。三江源地区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保护好“中华水塔”,不仅对当地人们的和至关重要,而且直接关系到河流下游流域的 与。 5、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逐年萎缩,这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同时,、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其

初一初二地理知识点大全

初中一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一、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1、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方向①、平面上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②、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法: a、有指向标的地图,应根椐指向标所标方向去辨认(箭头指向北方); b、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确定方向; c、在经纬网上应根椐经纬网所指的方向确定方向。 图上距离 ?、比例尺:①、比例尺=———— 实地距离 ②、比例尺的方式:数字式 1/1000或1:1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0千米; 线段式 0 1 2 3 ③、比例尺的选择: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如:学校平面图应选择较大比例尺;画中国政区图应选择较小的比例尺。 ?、图例和注记:让学生识记一些常用的图例(见世界地理(上册)P 10 面上的表格)。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球体。依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实例。 2、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 万千米。 二、地球仪 在地球仪上识记以下内容。 南、北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纬线的纬度 ?、纬线: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的圆圈叫纬线。 纬线有三个特点: ①、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 逐渐缩短,最后成一个点); ③、自成一个圆。 ?、纬度: ①、赤道为0°,赤道以北为北纬(0°—90°N),赤道以 南为南纬(0°—90°S)。赤道将地球平分南、北两个半球。纬 度数从赤道向北、向南逐渐增大。纬度最大值90°。 ②、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四、经线和经度 1、经线:在地球仪上,连结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经线有三个特点:?、指示南北方向;?、长度都相等;?、自成半圆。 2、经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

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 不利:春秋季节易发生低温冻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主要农作物: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大总结

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大总结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 Ⅰ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降水 Ⅱ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 Ⅲ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气温、降水(或气候) ⑴1 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填空

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四大区域界线:西北、北方—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 ;南方、北方—秦岭 —淮河 ;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二、填写四大区域名称。 三、南方、北方的差异 1、人文差异 耕地 运输 传统民 运动 地区 类型 主要农作物 耕作制度 居 项目 方式 小麦、大 东北:一年一 屋顶坡 北方 豆、甜菜、花 熟 旱地 度小、 滑冰 地区 生、苹果、棉 陆运 华北:两年三 墙体厚 花 熟 南方 水稻、油菜、 一年两熟至 屋顶坡 水田 甘蔗、柑桔、 度大、 游泳 地区 水运 棉花 三熟 墙体高 2、自然差异: 地区 地形 一月气 河流 气候 植被 温 年降水量 流量 北方 高于 小于 800 温带季风 温带落叶 地区 平原、高原 小 气候 阔叶林 0℃ 毫米 南方 平原、丘 大于 800 亚热带和 亚热带常 低于 地区 陵、高原、 大 热带季风 绿阔叶林 盆地 0℃ 毫米 气候 第六章 北方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黄土地 黑土地 1、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 南,秦岭 —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

于夏季。 4、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本区降水偏少,耕 地多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 大豆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2、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 严重。目前,国家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 才是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沃野千里山环水绕 1、我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东北三省。 2、东北三省积雪期长,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3、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4、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鸭绿江和图们江 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北部黑龙江是中 俄两国的界河。中间位东北平原。 5 、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长冬无夏,只有南部的辽东半岛冬季 较短。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6、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 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东北三省纬度较高,农作物一年一熟。在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 易发低温冻害。 2、东北平原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 生长。这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 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3、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如今,“北大荒”变成了 “北大仓”。 4、开荒使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生态问题)。现建立自然保护 区(保护生态措施)。 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点填空题

初中地理重点知识点填空题 1、世界最大的大陆的是(亚殴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2、地图的要素是(图例)、(方向)、(比例尺)。 3.由于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交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4、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5.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均是(自西向东)。 6、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7、亚洲和殴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尔其)海峡、(地中)海。 8、亚洲和非洲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9、殴洲和非洲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10、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火山和地震多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11、喜马拉雅山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殴)板块碰撞形成的。 12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格陵兰岛)是全球最大岛屿。 13、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1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它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一个洲,(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15、亚洲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陆地最低点为(死海)。 16、亚洲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17、世界最大的湖泊为(里海),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 18、世界最深、也是世界蓄水量最大的湖泊为(贝加尔湖)。

19、世界最大半岛为(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20、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温度带。 21、组成日本的四个大岛为(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 22、??日本著名的活火山——(富士山)是日本的象征。日本民族构成单一,(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23、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两大部分和一些小岛。 24、(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胶生产国。 25、(菲律宾)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26、(马来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产国。 27、(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28、(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29、东南亚的著名旅游景点有(缅甸)仰光的大金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越南)的下龙湾和花园城市——(新加坡)。 30、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它也是世界人口第(二)大国。 31、??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为主。由于受(季风)影响,水旱灾害严重。 32、(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的中心。 33、世界面积第一大国是(俄罗斯),其东西长(1万)多千米。 34、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温暖)。 35、俄罗斯的欧洲部分,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人口却占全国人口的(3/4)。 36、(伏尔加河)是欧洲第一长河,被俄罗斯人称为(母亲伏尔加)。 37、俄罗斯的首都是(莫斯科),也是该国最大的城市。

最新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重点图幅:图5.5 1、 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的分界线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⑷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本章重点图幅:图6.3、图6.6、图6.11、图6.13、图6.19、图6.20、图6.24、图6.25、图6.28、图6.29、图6.30、图6.32、图6.42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3、气候 (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2)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华北平原由海河平原、黄河平原和淮河平原组成,是由黄河、淮河、海河冲击形成的。 4、黑土地和黄土地 (1)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2)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 (1)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a.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b.气候雨热同期。 不利条件: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2)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 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 (3)自然灾害: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修建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总结.doc

八年级下册知识总结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代号区域界线主导因素 Ⅰ西北与北方: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降水 Ⅱ青藏与其他地区: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地势或地形 Ⅲ南方与北方:秦岭—淮河气温、降水(或气候) ⑴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⑷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⑹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一、自然特征

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3)气候: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制约条件措施发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节水农业 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1.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2.农业发展——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发展条件 有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气候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复习晋教版)

秦岭—淮河: 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主;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区域划分的原因:根据不同的需要来划分,一个地区可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 第五章我国的四地理大区域 形成四大区域景观差异的原因: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的特点不同。 第一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一、位置范围 四至:东至渤海、黄海,南至秦岭、淮河,西至大兴安岭、青藏高原,北至内蒙古高原。 范围: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河湖:黄河、淮河、京杭运河、辽河、鸭绿江、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湖、呼伦湖……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民族:以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满族、朝鲜族,宁夏、甘肃的 二、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小麦;菜;经济作物:棉花、谷子、植被和果树:东北天然森林、矿产资源:铁。 主要能源:煤炭、石油等。主要水果:苹果、葡萄、梨、四、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面食(东北,华北高原:则以小米为主);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防寒保温房(火炕);黄土高原:窑洞交通工具:传统——骡马作役运动项目:溜冰 南一、位置范围 四至:东至东海,南至南海,西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

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 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 以上,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广西、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人数较多的有: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 地形:平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分布(东南沿海受夏季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影响大——水田;四川盆地——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成都平原——天府之国;南方地区——鱼米之乡;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土壤肥沃,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单季水稻、油菜、冬小麦的主要产区); 河湖:长江、京杭运河、华南大动脉-珠江水系、沿海港口。二、气候类型: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最高气温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三、农业发展及问题 主要农产品、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经济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树:亚热带、热带经济作物和林果(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植桑养蚕——蚕丝的主要产区;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主要水果:两广、闽、台胜产甘蔗;南部沿海地区出产香蕉、荔枝、龙眼、菠萝、柑橘、桂圆等水果;海南岛出产椰子; 矿产资源:有色金属。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丰富。 四、工业发展及问题 长江中下游工业带(上海、南铁、轻纺;湘、赣地区-有色南通、上海、宁波、温州、广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有家用电器、、服装、食品、和制造业];西南地区[宜昌、水-钢铁、煤炭;西昌-火箭发经济林木有:茶、油茶、油桐展了制茶、丝绸、食品、建筑五、风俗习惯 人民主食:大米 传统民居特点:注意通风散热陡 交通工具:传统——船舶;现运动项目:游泳、龙舟竟赛。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主要农作物小麦、大豆水稻作物熟制一年一次或两年三传统运输方式陆运为主(汽

最新人教版最新初中地理知识点填空题=

2015年初中地理复习资料(一) 1 2 1.我国位于的东部, 的西岸,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从东、3 西半球看我国位于。我国位置的四至点是: 最北: 最南: 4 5 最东: 最西: 6 陆地面积为平方千米,差不多于整个相等,居世界第位。 7 2.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 8 为、、、,我国的内海 9 是和,我国的第一大岛是,第二大岛10 是,第三大岛是。 11 3.我国有个陆上相邻的国家,隔海相望的国家有、、、 12 、、等六个。 13 4.我国最北和最东的省区都是,最南的省区是,最西14 的省区是。 15 5.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划分为三级,其中第一级是括 16 个省,个自治区,个直辖市,个特别行政区,首都是。 17 6.北回归线穿过的我国省级行政区自东向西依次 18 为, 我国完全在热带的省区是,根据五带的划分,我国领土大部分 19 20 在,小部分在带。 7.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是 21 22 我国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是,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 23 是。 24 8.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我国跨纬度最广的省区 25 是,邻省区最多的省区是,邻国最多的省区26 是。

27 9.我国人口最多的省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 28 10.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是世界29 上人口的国家。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快,原因 30 是 。 31 32 11.中国人口分布的初中地理分界线是,人口分布特点是。 33 12.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是其基本内容 是。 34 35 13.我国共有个民族,其中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 ,人口最多的36 少数民族是,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具体分37 布的情况是:汉族分布最广,集中分布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 38 在 39 。 40 14.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身的风俗习惯,如汉族的,蒙古族 41 的,傣族的。长鼓 42 --- ,马头琴---- ,冬不拉--- ,神鼓--- 。 43 15.我国地势的特点是:,44 我国地势的优越性 45 有:。 46 16.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最北边的一列是,中间的一列 47 是,最南边的一列是。我国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最西边的一列48 是,中间的一列是,49 最东边的一列是,另外南北走向的山脉有,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有,弧形山脉有,50 51 其主峰海拔米,是世界的山峰,位于中国和(国)的边境。 52 53 17.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原是,也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高原,有“世54 界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整理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本章重点图幅:图 5.5 1、 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 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 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 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2、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自然差异 一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小于800毫米 大于800毫米 温度带 暖温带 亚热带 干湿地区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 平原、丘陵、盆地、高原交错分布 河流冬季结冰 有 无 河流流量 小 大 河流汛期 短 长 人文差异 农田类型 旱地 水田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水稻 传统交通方式 以陆路运输为主 常用水运 民居特点 屋顶坡度较小,墙厚 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总结 导致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人文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4、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⑴1月0℃等温线的分界线 ⑵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⑶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 ⑷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⑸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名称: D 北方地区、B 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A 青藏地区 。 界线①与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季风区非季风 区界线接近,主导因素是夏季风或降水。 界线② 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即第 一、二级阶梯界线),主导因素是地形或地势。 界线③ 秦岭---淮河 一线。大致与我国一月0o C 等温线和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知识点填空题汇编.docx

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 第六章 第一节 1亚洲西北以()山脉、()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海、和()海峡与欧洲为界;东北以()海峡与北美洲为界;西南以 ()运河与非洲为界;东南面隔海与()洲相望。 2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洋、()洋和()洋。3亚洲的地势特点:亚洲地面起伏()、中部地势()、四周地势较为(),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4亚洲地理集锦:世界最高大的山脉(),世界最高峰(),世界最高的大高原(),亚洲最大的平原(),世界最大的湖泊、咸 水湖(),世界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是世界陆地最低点,世界最大半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5亚洲地跨()带、()带和()带。 6亚洲的气候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 7亚洲东部和南部夏季的降水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亚洲东部和南部,常受夏季风的影响而易发生()灾害。 第二节 1在亚洲,()、()和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有 6 个国家人口超过 1 亿,分别是()()()()()()。2世界各大洲中(南极洲除外),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人口最少的大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其中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居第()位。 3亚洲大小民族、种族共有()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种族总数的()。4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古中国是()地区,古印度是()流域和古巴比伦的()平原(因其由()河和()河冲积而成,故又称为“两河流域”)。 5 亚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东亚() 和东南亚的()(济的发展,西亚的( 6 现在世界上的发达国家, )(),大力发展()工业,推进了本国经)因为大量出口石油资源,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大多数()产业的比重很小,()产业的比重最大。 第七章 第一节 1 日本是()洋西北部的岛国,由()()()()等 4 个大岛组成。面积最大的岛是()。 2 日本海岸线(),多优良(),这对日本的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 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粤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第五、六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①一月份0℃等温线经过;②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③ 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④湿润和半湿润区的界线⑤水田和旱地的界线⑥南方和北方的界线 ⑦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界线 ⑧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界线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界线及划分依据 (1)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为界,其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为界,其主导因素是季风因素。 (3)青藏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其主导因素是地势。 (注意:青藏地区而不是青藏高原地区;内蒙古高原在西北地区,而黄土高原在北方地区) 3.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也是我国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2)主要种植业区:引黄河水灌溉,如“塞上江南”(灌溉农业)。 引高山冰雪融水进行灌溉,如河西走廊(绿洲农业)。 (3)植被:(西北地区从东向西植被出现”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及原因:降水) 4.青藏地区: (1)以牦牛等高寒畜牧业为主,属高寒牧场。 (2)主要种植业:少数地方可发展青稞等高寒农业及林业,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河谷农业)。

主要河流和湖泊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 塔里木河等,河流我为内流河 河源头 农业特色河谷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主要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等棉花、小麦、甜菜等 牧场特色高寒牧场山地牧场和温带草原牧场 优良畜种牦牛、藏绵羊等三河马、三河牛、细毛羊、滩羊等少数民族藏族为主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其他方面交通不便矿产资源丰富(石油、煤、稀土矿、矿等)【重难点突破】 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面积、人口、民族 新疆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 2.自然地理特征 (1)“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征:新疆境内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从北向南依次为: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和昆仑山。 (2)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新疆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温暖湿润空气不易达到,所以本区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3.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1)发展绿洲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盆地边缘有绿洲,水源丰富 不利条件:降水少,蒸发旺盛,水资源匮乏 (2)绿洲特色产品 基于特有的光热条件,棉花、甜菜和多种瓜果成为新疆绿洲的特色农产品。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瓜果和糖料作物的糖分积累,所以新疆的瓜果特别甜。由于光热资源充足,降水稀少而有稳定的灌溉水源,使新疆成为我国最大的长绒棉 生产基地。 (3)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 水是制约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新疆人民为了有 效地利用绿洲丰富的水资源,修建了适合当地环境的 坎儿井等水利工程。 坎儿井是在当地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古老 的引水工程,大体上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人们巧妙地利用山的坡度,使水在自流过程中避免大量蒸发,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体现了新疆人民的聪明才智,符合人地协调发展的方向。 (4)绿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新疆农业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农业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严重;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地荒漠化的盐碱化。 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兴修引水渠、灌渠、坎儿井等水利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天然气、新能源等作为农村生活能源 4.新疆油气资源分布(西气东输) 新疆的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勘探结果表明,新疆预测石油、天然气储量约占全国陆地总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填空)(最新整理)

八年级地理下册知识梳理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我国自然环境的显著差异: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逐渐降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越来越少;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状分布,逐级下降。 2、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农业具有、 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西部。 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1、是我国方与方的分界线;是我国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我国mm 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是带与带的分界线;是地区与地区的分界线;是气候与气候的分界线;是我国地与田的分界线;是我国河流有无的分界线。 4、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地区、地区、地区和地区。 5、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界线(A)大致与mm 等降水量线接近,确定界线A 的主导因素是;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B 大致与1 月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确定界线B 的主导因素是;青藏地区与其它三大地区的分界线C 与地势的 第级阶梯分界线基本吻合,确定C 的主导因素是。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青藏高原以东,高原以南,秦岭----- 淮河以北,东临海和海。 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平原和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高原。 3、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气候,冬冷夏热;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mm,属于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 于季。 4、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土地,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称为土地。 5、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成为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