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1)课后反思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1)课后反思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1)课后反思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1)课后反思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

在讲完不等式的性质后,根据学生情况安排三个课时学习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我的设想是:第一课时:在简单理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学习如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注意其中的区别与联系(即类比思想),学会用数轴直观的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数形结合思想);第二课时:熟练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三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通过简单的类比解方程,学生很快掌握了解不等式的方法,而且对比起方程,不等式题目的形式较简单,计算量不大,所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动笔解答。

但是巡堂时发现出现以下问题:

一、由于没有结合不等式的性质,认真分析解方程与解不等式的区别:在两边同时乘以或者除以负数时,不等号忘记改变方向。

二、过去遗留的问题:

1 去括号的问题

2 去分母的问题

3 系数化1的问题

三、未知数系数含字母,没有分类讨论

解决方案:1、在课堂巡堂时,检查每个学生的练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发挥学生的力量,开展“生帮生”的活动

3、课余对还未掌握的学生进行课后个别辅导

4、安排“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小测,及时查缺补漏。

精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练习题及答案

八下2.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选择题 1、下列不等式组中,解集是2<x <3的不等式组是( ) A 、???>>23x x B 、???<>23x x C 、? ??><23x x D 、???<<23x x 2、在数轴上从左至右的三个数为a ,1+a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12 B 、a <0 C 、a >0 D 、a <-12 3、不等式组10235x x +??+??,②4x >,③2x <,④21x ->-,从这四个不等式中取两个,构成正整数解是2的不等式组是( )A 、①与② B 、②与③ C 、③与④ D 、①与④ 7、如果不等式组x a x b >?? B. 109m > C. 1910m > D. 1019 m > 二、填空题 9、若y 同时满足y +1>0与y -2<0,则y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10、不等式组3010x x -+<121m x m x 无解,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知识点

(易错题精选)初中数学方程与不等式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知识点 一、选择题 1.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如图所示,则不等式组的解集是( ) A .1x >- B .3x ≤ C .13x -≤≤ D .13x -<≤ 【答案】D 【解析】 【分析】 数轴的某一段上面,表示解集的线的条数,与不等式的个数一样,那么这段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实心圆点包括该点,空心圆圈不包括该点,大于向右小于向左.两个不等式的公共部分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 【详解】 由数轴知,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x≤3, 故选D . 【点睛】 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的方法: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向右画;<,≤向左画),数轴上的点把数轴分成若干段,如果数轴的某一段上面表示解集的线的条数与不等式的个数一样,那么这段就是不等式组的解 集.有几个就要几个.在表示解集时“≥”,“≤”要用实心圆点表示;“<”,“>”要用空心圆点表示. 2.不等式组30240x x -≥??+>?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30240x x -≥??+>? ①②, 解不等式①得,x ≤3 解不等式②得,x >﹣2

在数轴上表示为: .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 3.若关于x ,y 的方程组3,25x y m x y m -=+?? +=?的解满足x >y >0,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2 B .m >-3 C .-3<m <2 D .m <3或m >2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解方程组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出x 、y 的值,再根据x >y >0列不等式组求解即可. 【详解】 解325x y m x y m -=+??+=?,得 212 x m y m =+??=-?. ∵x >y >0, ∴21220m m m +>-??->? , 解之得 m >2.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出x 、y 的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若某人要完成2.1千米的路程,并要在18分钟内到达,已知他每分钟走90米,若跑步每分钟可跑210米,问这人完成这段路程,至少要跑多少分钟?设要跑x 分钟,则列出的不等式为( ) A .21090(18)2100x x +-≥ B .90210(18)2100x x +-≤ C .21090(18) 2.1x x +-≤ D .21090(18) 2.1x x +-> 【答案】A 【解析】 设至少要跑x 分钟,根据“18分钟走的路程≥2100米”可得不等式:210x+90(18–x )≥2100,故选A .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评课稿

《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评课稿 今天听了老师的课,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解法》第1课时,课题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看到了老师的精彩的教学展示,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从教学方式与手段的选择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几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感受。 本节课重点讨论了两方面内容:1、如何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归纳其基本过程; 2、如何解不等式,归纳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不等式是解决涉及求未知数取值范围的有力工具,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数学模型,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下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实现目标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既完成了任务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在重点和难点的处理上 以不等式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本章的重点,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是本章的基本技能,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由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进一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含有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分析出其中的不等关系,并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描述不等关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式和手段

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方式。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经验出发,通过设置若干个具有层次性、挑战性的探究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活动中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并适时恰当地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中利用幻灯片,一方面创设强烈的生活气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扩大课堂教学容量,节省课堂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深入小组参与活动,适时予以指导。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练习,然后经历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类比、对比过程,进一步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规范解题步骤,养成按步骤操作的解题习惯,夯实双基,同时发展学生运用类比、化归等数学思想的意识,从而进一步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从而在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易错题汇总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易错点巩固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①注意x 前系数的符号; ②分式化整时,注意常数项不要漏乘 1. 2. 3. 【不等式与方程的综合】 解法:①用字母表示出x 的值;②根据题目要求列出不等式 注意:①整体法的使用;②非正数、非负数的意义 4. K 满足 时,方程3 322+-=--x k x x 的解是正数。 5. 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①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大小小 ②注意端点取等号的判断 7. 8. 9.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个数的判断】 数形结合分析,先判断范围,再定等号,注意数轴的应用 【不等式解集的关系分析】 先分别求解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再根据题意判断两个解集范围的大小,最后建立不等式 16. 若不等式2x <4的解都能使关于x 的一次不等式(a-1)x <a +5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 20. 若不等式组???--10< >a x a x 的解集中任何一个x 的值均在2≤x ≤5的范围内,则a 的取值范

2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x -3≥453-x (2)()?????-+≤+-13 21012x x x x > 【解不等式应用】 23. 先阅读理解下面的例题,再按要求解答: 例题: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 2-9>0. 解:∵x 2-9=(x +3)(x -3)

∴(x +3)(x -3)>0 ∴(1)???-+0303>>x x ;(2)? ??-+0303<<x x 解不等式组(1)得x >3;解不等式组(2)得x <﹣3. ∴一元二次不等式x 2-9>0的解集为x >3或x <﹣3. 问题:求不等式0321 5<-+x x 的解集。

精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练习题及答案

八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选择题 1、下列不等式组中,解集是2<x <3的不等式组是( ) A 、???>>23x x B 、???<>23x x C 、? ??><23x x D 、???<<23x x 2、在数轴上从左至右的三个数为a ,1+a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12 B 、a <0 C 、a >0 D 、a <-12 3、不等式组10235x x +??+??,②4x >,③2x <,④21x ->-,从这四个不等式中取两个,构成正整数解是2的不等式组是()A 、①与② B 、②与③ C 、③与④ D 、① 与④ 7、如果不等式组x a x b >??109 m >1910m >1019m >二、填空题 9、若y 同时满足y +1>0与y -2<0,则y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10、不等式组3010x x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评课记录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评课记录 主讲老师嘉鱼县渡普中学张茂林 评课人:嘉鱼县教研室数学教研员黄华明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张茂林老师讲了一堂数学教研课,内容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求解数学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张老师选择方法,巧妙化解重点、难点,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听课的老师一致认为是一堂高效的课。下面我就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张老师的课前准备是充分的,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设计问题,按不同的时段进行有效训练,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其次,张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较强,课堂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教学流程设计科学合理。注重讲练结合,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能恰当地点拨指导,规范解题格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张老师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他主要指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同组合作讨论等方法,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讲授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和由解的情况确定字母系数的值或取值范围时,都要求学生画数轴,在数轴上标明运行趋势,同时运用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知相关量的关系,很自然地明确解题的思路。复杂问题出现时,张老师不是要求学生直接动笔求解,而是启发学生用什么方法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张老师课堂教学的另一特点就是讲解详略得当,该讲的就讲细讲透,让学生听得清楚,能真正掌握运用,该略的地方一带而过。注重变式练习,学生训练及时有效。 总之,张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成功得益于课前的精心准备,得益于平时对教材、教法、学情的研究。我们只要有一份责任,心中装有学生,我们的课堂都会有精彩呈现,课堂效果一定会有效,甚至高效。 评课人:渡普中学段善祥校长 这节课,张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室让老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活动情境的创设者、活动过程的组织者、活动深入的引领者、活动资源的开发者、学生情感的唤醒者,并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地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切身经历了“做数学”的全过程,感受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闪光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上课开始老师通过课件展示,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能以常见例题为例,注重学生年龄特点,从现实中来到现实中去,积极的为学生营造了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知识点和题型总结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不等式 考点一、不等式的概念 题型一 会判断不等式 下列代数式属于不等式的有 . ① -x ≥5 ② 2x-y <0 ③ ④ -3<0 ⑤ x=3 ⑥ ⑦ x ≠5 ⑧02x 3-x 2>+ ⑨ 题型二 会列不等式 根据下列要求列出不等式 ①.a 是非负数可表示为 . ②.m 的5倍不大于3可表示为 . ③.x 与17的和比它的2倍小可表示为 . ④.x 和y 的差是正数可表示为 . ⑤.x 的 与12的差最少是6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不等式基本性质 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逆定理: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若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则这个数是正数. 基本训练:若a >b ,ac >bc ,则c 0. 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逆定理: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若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则这个数是负数。 基本训练:若a >b ,ac <bc ,则c 0. 4、如果不等式两边同乘以0,那么不等号变成等号,不等式变成等式。 练习:1、指出下列各题中不等式的变形依据 ①.由3a>2得a> 理由: . ②. 由a+7>0得a>-7 理由: . ③.由-5a<1得a> 理由: . ④.由4a>3a+1得a>1 理由: . 2、若x >y ,则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 352 ≥+x 5 3 32 5 1 -2 2y xy x ++0 y x ≥+

A.x-3>y-3 B. > C. x+3>y+3 D.-3x >-3y 3、判断正误 ①. 若a >b ,b <c 则a >c. ( ) ②.若a >b ,则ac >bc. ( ) ③.若 ,则a >b. ( ) ④. 若a >b ,则 . ( ) ⑤.若a >b ,则 ( ) ⑥. 若a >b ,若c 是个自然数,则ac >bc. ( ) 考点三、不等式解和解集 1、不等式的解: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任何一个适合这个不等式的未知数的值,都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 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2是不等式x+3<2的解 B.x =3是不等式3x <7的解。 C.不等式3x <7的解是x <2 D.x=3是不等式3x ≥9的解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等式x <2的正整数解只有一个 B.-2是不等式2x-1<0的一个解 C.不等式-3x >9的解集是x >-3 D.不等式x <10的整数解有无数个 2、不等式的解集:对于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它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题型一 会求不等式的解集 练习:1、不等式x-8>3x-5的解集是 . 2、不等式x ≤4的非负整数解是 . 3、不等式2x-3≤0的解集为 . 题型二 知道不等式的解集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2、如果不等式(a-1)x <(a-1)的解集是x <1,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 3、若(a-1)x >1,,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考点四、解不等式 1、解不等式: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用数轴表示不等式解的方法 22bc ac >)()>(1c b 1c a 22++3 x 3y 22bc ac >1 -a 1x <

最新一元一次不等式(易错题解析)

北京育才苑个性化教案 教师姓名陆战学生姓名年级 辅导科目数学上课时间课时 课题名称《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易错题集解析 教学及辅导过程 选择题 1.已知实数a满足不等式组则化简下列式子的结果是 () A.3﹣2a B.2a﹣3 C.1 D.﹣1 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分析:此题应先解出不等式组,找出a的取值范围,再将根式化简,确定符号,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解:解不等式组得1<a<2, ∴=|a﹣2|﹣|1﹣a| =﹣(a﹣2)﹣[﹣(1﹣a)] =3﹣2a.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二次根式常用的性质:=|a|. 2.(2009?荆门)若不等式组有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1 B.a≥﹣1 C.a≤1D.a<1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分析:先解出不等式组的解集,根据已知不等式组有解,即可求出a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由(1)得x≥﹣a, 由(2)得x<1, ∴其解集为﹣a≤x<1, ∴﹣a<1,即a>﹣1, ∴a的取值范围是a>﹣1, 故选A. 点评:求不等式组的公共解,要遵循以下原则:同大取较大,同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本题是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中另一未知数的问题.可以先将另一未知数当作已知数处理,求

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并与已知解集比较,进而求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3.(2009?恩施州)如果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3 B.a≥3C.a≤3D.a<3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不等式组解的定义和同大取大的原则可得出a和3之间的关系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所以有a≤3,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了已知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求不等式中的字母的值,同样也是利用口诀求解,但是要注意当两数相等时,解集也是x>2,不要漏掉相等这个关系.求不等式组解集的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 4.(2006?梧州)若不等式组无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2 B.a=2 C.a>2 D.a≥2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分析:利用不等式组的解集是无解可知,x应该是大大小小找不到. 解答:解:可以判断出2a﹣1≥a+1, 解得:a≥2. 故选D. 点评:主要考查了已知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求不等式中的字母的值,同样也是利用口诀求解,注意:当符号方向不同,数字相同时(如:x>a,x<a),没有交集也是无解但是要注意当两数相等时,在解题过程中不要漏掉相等这个关系.求不等式组解集的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无解). 5.(2004?日照)已知关于x的不等式组无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1 B.a≥2C.﹣1<a<2 D.a<﹣1,或a>2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分析:先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利用不等式组的解集是无解可知a<x<2,且x应该是大大小小找不到,所以可以判断出a≥2,不等式组是x>2,x<2时没有交集,所以也是无解,不要漏掉相等这个关系. 解答:解:∵不等式组无解 ∴a≥2时,不等式组无解, 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了已知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求不等式中的字母的值,同样也是利用口诀求解,注意:当符号方向不同,数字相同时(如:x>a,x<a),没有交集也是无解但是要注意当两数相等时,在解题过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练习题及答案(经典)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选择题 1、下列不等式组中,解集是2<x <3的不等式组是( ) A 、?? ?>>2 3 x x B 、???<>23x x C 、?? ?><2 3 x x D 、?? ?<<2 3 x x 2、在数轴上从左至右的三个数为a ,1+a ,-a ,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 12 B 、a <0 C 、a >0 D 、a <-12 3、(2007年湘潭市)不等式组10235 x x +?? +?? ,②4x >,③2x <,④21x ->-,从这四个不 等式中取两个,构成正整数解是2的不等式组是( ) A 、①与② B 、②与③ C 、③与④ D 、①与④ 7、如果不等式组x a x b >?? B. 109m > C. 1910m > D. 10 19 m > 二、填空题 9、若y 同时满足y +1>0与y -2<0,则y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 10、(2007年遵义市)不等式组30 10x x -+<121 m x m x 无解,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3、不等式组15x x x >-?? ????>? 的解集为x >2,则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 A B C D

二元一次方程组易错题整理

二元一次方程组易错题 1、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 A .3x-y 2=0 B .2x +1y =1 C .3x -52 y=6 D .4xy=3 2.若4x-3y=0,则4545x y x y -+的值为( ) A .31 B .-14 C .12 D .不能确定 3.方程3x+2y=5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如果二元一次方程组3, 9x y a x y a +=?? -=?的解是二元一次方程2x-3y+12=0的一个解,那么a?的值是( ) A .3 4 B .-47 C .74 D .-43 5.某商场根据市场信息,对商场中现有的两台不同型号的空调进行调价销售,?其中一台空调调价后售出可获利10%(相对于进价),另一台空调调价后售出则要亏本10%,这两台空调调价后的售价恰好相同,那么商场把这两台空调调价后售出( ) A .既不获利也不赔本; B .可获利1%; C .要亏本2% ; D .要亏本1% 6.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4 2by ax by ax 与???-=-=+6 54432y x y x 的解相同, 则a= ,b= .

7.甲、乙两人共同解方程组 由于甲看错了方程①中的a ,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1 3 y x ;乙看错了方程②中的b ,得到方程组的解为 。 (1)甲把a 看成了什么乙把b 看成了什么 (2)求出原方程组的正确解。 (3)试计算2007 2006 101?? ? ??-+b a 的值. 8、6, 2 34()5() 2. x y x y x y x y +-?+=???+--=? ?? ?==4 5y x ?? ?-=-=+ ② by x ① y ax 24155

一元一次不等式评课稿

评郑老师的《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选自人教版七年级第九章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掌握方程及其解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要求是:理解不等式的意义,能直观判断某些不等式的解集,并能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通过试解的方法明确不等式的解是一个范围。教学重点是:理解不等式的意义,寻求不等式的解。难点是:不等式解的探索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新知的构建,数学能力的发展,在实际的教学中郑老师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效尝试: 一、紧紧抓住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清楚地认识到不等式的概念是一个起始概念。这一概念知识的生长点是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利用不等关系可以有效刻画现实问题,教学时郑老师以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体会不等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不等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并借助学生已有的对方程的认识,类比一元一次方程,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及解集的概念,充分发挥学习心理中的正向迁移作用,为后续学习不等式的解法作了很好的铺垫。 “数学本质”的内涵之一是“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郑老师大胆打破了教材知识呈现的顺序,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抓住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感知什么是不等式、如何列不等式、满足不等式的未知数值的寻找,遵循这样一条主线,教师通过列一列、判一判、想一想、练一练等多种方式,强调问题中的基本不等量关系,突出教学重点,既把握通则通法,又鼓励思维的灵活多样。 可见郑老师对教材研究透彻,挖掘到位。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 有效的才是最好的,本节课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涉及不等式等多个概念,老师做了大胆的调整,充分利用类比与概括,使整节课比较紧凑而又不失灵活。2、知识点落实的比较扎实。设未知数、列不等式是本章中用数学模型表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步骤,而正确的理解问题情境、分析其中的不等关系是基础,教学中郑老师从多种角度启发学生思考数量的大小关系并引导学生检验解的合理性,概念的理解清晰透彻。3、借

一元一次不等式易错题精选

一元一次不等式易错题精选 1 忽视因式为0 例 1 若a b,则ac2______be2. 错解因为e2 0 ,且a b,所以ae2 be2,故填〉. 剖析上面的解法错在忽视了e 0.当e 0时,ae2 be2. 正解因为e20 ,且a b,所以ae2 be2,故应填> . 2 忽视系数a 0 例2若(m 1)x im 2 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m的取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错解由题意,得m 1,二m 1. 故填1. 剖析当m 1时,m 1 0,此时得到不等式2 >0. 一元一次不等式应满足的条件是: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1 ;③是不等式.一兀一次不等式的一般 形式是:ax b 0或ax b 0( a 0),在解题时切不可忽视a 0的条件. 3 忽视移项要变号 例3 解不等式6x 14 3x 1. 错解移项,得6x 3x 1 14, 合并同类项,得9x 13, 13 系数化为1,得x 13. 9 剖析移项是解不等式时的常用步骤,可以说它是不等式性质1的直接推论.但要注意移项必须变号,而上面的解法就错在移项时忘记了变号 正解移项,得6x 3x 1 14, 合并同类项,得3x 15, 系数化为1,得x 5 . 4 忽视括号前的负号 例4解不等式5x 3 2x 1 6. 正解由题意,得m 1,且m1 0,即m 1且m1,二m 1.故应填1. 错解去括号,得5x 6x 3 6,解得x 3.

4 剖析 错解在去括号时,没有将括号内的项全改变符号,忽视了括号前的负号 ?去括号 时,当括号前面是“-”时,去掉括号和前面的“-”,括号内的各项都要改变符号 ? 正解 去括号,得5x 6x 3 6,解得x 9 5 忽视分数线的括号作用 例5 x 1 解不等式x 1 6 2x 5 1. 4 错解 去分母,得2x 2 6x 15 12, 移项,得 2x 6x 12 2 15, 合并同类项,得 4x 25, 25 系数化为1,得x 25 . 4 剖析 分数线具有“括号”的作用,故在去分母时,分数线上面的多项式应作为一个 整体,加上括号?上面的解法就错在忽视分数线的括号作用 正解 去分母,得2(x 1) 3(2x 5) 12, 去括号,得2x 2 6x 15 12, 移项,得 2x 6x 12 2 15, 合并同类项,得 4x 5, 系数化为1,得x 6 忽视分类讨论 例6代数式x 1与x 2的值符号相同,贝y x 的取值范围 ______________ 错解由题意,得 x 1 0,解之,得x 2,故填x 2. x 2 0 可以均是正数,也可以均是负数,应分大于 0和小于0进行探究? x 1 0 x 1 0 x 1 或 x 1 0 ,解之,得 x 2或 x 1, x 2 0 x 2 0 故应填x 2或 x 1. 7 忽视隐含条件 剖析上面的解法错在忽视了对符号相同的分类讨论 .由题意知,符号相同,两代数式 正解由题意,得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经典难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某同学说213a a -+一定比21a -大,你认为对吗?说明理由。 2.已知方程组231 21x y m x y m +=+??-=-? (1) 请列出x>y 成立的关于m 的不等式。 (2) 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此不等式化为m>a 或m+-的解集为x<-1,求a 的取值范围。 4.已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4131x m x -+=-的解都是负数,求m 的取值范围. 5.如果关于x 的不等式(1)524.a x a x a -<+<和的解集相同,求的值 6.x 取哪些非负整数时,32 2x -的值不小于21 3x +与1的差。

7.m 取何值时,关于x 的方程6151 632x m m x ---=-的解大于1? 8.如果方程组241 2 2x y m x y m -=+??-=-?的解满足3x-y>0,求m 的取值范围. 9.若关于x 的方程52)4(3+=+a x 的解大于关于x 的方程3) 4 3(4)14(-=+x a x a 的解,求a 的取值范围. 10.不等式组???+> +<+1, 159m x x x 的解集是x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1.对于整数a ,b ,c ,d ,定义bd ac c d b a -=,已知3411<+-+25 03.0.02.003.05.09.04.0x x x ?????-<-->-->+. 3273,4536, 7342x x x x x x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反思范文 本节内容是第八章的难点也是重点,在章节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简单变形的应用,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基础。因而这节内容我更加费劲心思的思考该如何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一、课堂教学结构反思 本节课教学设计上较合理,知识点循序渐进,符合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本节课先让学生明白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变形,再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步骤,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的步骤。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例题加深,让学生经历了回顾、动手操作、提出问题、判断、找方法、合作交流等过程。另一方面,能够体现出用新教材的思想,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在学习本节时,要与一元一次方程结合起来,用比较、类比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来学习,弄清其区别与联系。 (1)从概念上来说:两者化简后,都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但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是不等关系,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的是相等关系。 (2)从解法上来看:两者经过变形,都把左边变成含未知数(如x)的一次单项式,右边变成已知数,解法的五个步骤也完全相同;但不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变号,而方程两边都

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等号不变。 (3)从解的情况来看: 1、为加深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应将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它可以形象认识不等式解集的几何意义和它的无限性.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 2、熟练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特别是性质3。不等式的性质是正确解不等式的基础。 二、有效的课堂提问反思 错误分析引入有效的提问,可以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又能更好地巩固前面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问过程中可以达到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教学提问中,比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是什么?学生在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步骤的基础上,类比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提出对“等号”与“不等号”的不同,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又有点差别,特别是对不等式的性质3的不同,加深了学生对不等式的解的理解。由于学生的基础比较差,课堂教学提问中,由易到难,深入浅出,尽可能让学生学会、会学、会做。 三、有效的课堂参与反思 本节课我从复习旧知识,提问,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形成共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不等式的解法步骤。在课堂活动中经历、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过程,重在学生参与完成。通过精心设计问题、课堂讨论,中间贯穿鼓励性语言,并让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用题及答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题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⑴审题,找出不等关系; ⑵设未知数; ⑶列出不等式; ⑷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⑸找出符合题意的值; ⑹作答。 一.分配问题: 1.把若干颗花生分给若干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分3颗,就剩下8颗;如果每只猴子分5颗,那么最后一只猴子虽分到了花生,但不足5颗。问猴子有多少只,花生有多少颗? 2 .把一些书分给几个学生,如果每人分3本,那么余8本;如果前面的每个学生分5本,那么最后一人就分不到3本。问这些书有多少本?学生有多少人? 3.某中学为八年级寄宿学生安排宿舍,如果每间4人,那么有20人无法安排,如果每间8人,那么有一间不空也不满,求宿舍间数和寄宿学生人数。 4.将不足40只鸡放入若干个笼中,若每个笼里放4只,则有一只鸡无笼可放;若每个笼里放5只,则有一笼无鸡可放,且最后一笼不足3只。问有笼多少个?有鸡多少只?

5. 用若干辆载重量为8吨的汽车运一批货物,若每辆汽车只装4吨,则剩下20吨货物;若每辆汽车装满8吨,则最后一辆汽车不满也不空。请问:有多少辆汽车? 6.一群女生住若干家间宿舍,每间住4人,剩下19人无房住;每间住6人,有一间宿舍住不满。 (1)如果有x间宿舍,那么可以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组: (2)可能有多少间宿舍、多少名学生?你得到几个解?它符合题意吗? 二速度、时间问题 1爆破施工时,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cm/s,人跑开的速度是5m/s,为了使点火的战士在施工时能跑到100m以外的安全地区,导火索至少需要多长? 2.王凯家到学校2.1千米,现在需要在18分钟内走完这段路。已知王凯步行速度为90米/ 分,跑步速度为210米/分,问王凯至少需要跑几分钟? 3.抗洪抢险,向险段运送物资,共有120公里原路程,需要1小时送到,前半小时已经走了50公里后,后半小时速度多大才能保证及时送到?

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练习和答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2章一元一次 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2014年单 元检测卷A(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4分)(2013?湘西州)若x>y,则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A.x﹣3>y﹣3 B.﹣3x>﹣3y C.x+3>y+3 D.> 2.(4分)下面列出的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A.a不是负数,可表示成a>0 B.x不大于3,可表示成x<3 C.m与4的差是负数,可表示成m﹣4<0 D.x与2的和是非负数,可表示成x+2>0 3.(4分)(2013?)已知ab=4,若﹣2≤b≤﹣1,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4 B.a≥﹣2 C.﹣4≤a≤﹣1 D.﹣4≤a≤﹣2 4.(4分)(2013?)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B.C.D. 5.(4分)(2004?)已知点M(3a﹣9,1﹣a)在第三象限,且它的坐标是整数,则a等于() A.1B.2C.3D.0 6.(4分)(2009?达州)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当y<0时x的取值范围是()

A.x<﹣2 B.x>﹣2 C.x<﹣1 D.x>﹣1 7.(4分)(2011?北仑区一模)若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3,则m的取值范 围是() A.m≤3 B.m>3 C.m<3 D.m=3 8.(4分)(2013?)已知实数x,y,m满足,且y为负数,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6 B.m<6 C.m>﹣6 D.m<﹣6 9.(4分)(2012?恩施州)某大型超市从生产基地购进一批水果,运输过程中质量损失10%,假设不计超市其它费用,如果超市要想至少获得20%的利润,那么这种水果的售价在进价的基础上应至少提高() A.40% B.33.4% C.33.3% D.30% 10.(4分)(2011?)已知一次函数y=ax+b的图象过第一、二、四象限,且与x轴交于点(2,0),则关于x的不等式a(x﹣1)﹣b>0的解集为() A.x<﹣1 B.x>﹣1 C.x>1 D.x<1 11.(4分)(2013?潍坊)对于实数x,我们规定[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例如[1.2]=1,[3]=3,[﹣2.5]=﹣3,若[]=5,则x的取值可以是() A.40 B.45 C.51 D.56 12.(4分)(2010?)若关于x的不等式的整数解共有4个,则m的取值范围 是() A.6<m<7 B.6≤m<7 C.6≤m≤7 D.6<m≤7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4分)根据“y的与x的5倍的差是非负数”,列出的不等式为_________ .14.(4分)(2013?)不等式组的解集是_________ . 15.(4分)(2012?凉山州)某商品的售价是528元,商家出售一件这样的商品可获利润是进价的10%~20%.设进价为x元,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

《一元一次不等式》评课稿

《一元一次不等式》评课稿 授课人 评课人 《一元一次不等式》评课稿 聆听了王老师的课。下面就王老师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一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王老师这堂课充满了活力,渗透了新的教育理念,教法灵活,趣味盎然。学生在课堂中能认真地倾听,自由地表达,灵活地运用,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步步流畅,充分地达到了知识的渗透,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有效地训练了学生敏锐地观察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教师个人素质上看,教师的教学水平,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都非常高,正因为有王老师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肯学,乐学,老师教态自然、亲切,明朗活泼,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课堂语言准确清楚,快慢适度,条理性强。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都深深地感染着学生,给学生极大的鼓舞,让学生充满了朝气。 从教学程序上看,王老师认识了不等式的样式,了解了不等式解的表达方式,解不等式就成为必然。教师出示例题,学生思考解决办法。有了解方程的基本方法,本节课也是先从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为了优化解题方法,我们引入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等基本解题步骤。教学思路清晰,结构较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当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科目,任何好的理念和设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留下一些遗憾: 这节课也不例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有两点,王老师没有注意到。带字母系数的不等式不好解,要分情况讨论。另外,如果给出具体的解,那么使用逆向思维的题目也不是很容易,故必须认真完成。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但瑕不掩玉,王老师这节课仍是一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成功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课堂教学无论怎样改,教师都应该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把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一切与之相悖的做法和想法都摒弃。尤其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更应保持清醒头脑,严防热闹背后的误区。因为真正的课堂教学应不雕琢,不粉饰,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计算题

4x+16>0 5x-15<5 3x-6≤02x-1>1 1. 5x-3>x-4 10x<5 1+2/3-x<=x-1/3 5x>10 2.x-2(x-1)<=3 (2x+5)/3>x 3.(3x-1)/4>3 (3x-1)/4<=7 4.2x-3>0 4-3x<0 5.2-5x<=3(1-x) (x+2)/3>2x-1

2、2X<-1 X+2>0 3、5X+6<3X 8-7X>4-5X 4、2(1+X)>3(X-7)4(2X-3)>5(X+2) 5、2X<4 X+3>0 6、1-X>0 X+2<0

7、5+2X>3 X+2<8 8、2X+4<0 1/2(X+8)-2>0 9、5X-2≥3(X+1)1/2X+1>3/2X-3 10、1+1/2X>2 2(X-3)≤4 1.0.25x>100 2.-x-29+10<5 3.13x-15,330

4.2x>6 5.2x+9<3x3-33335 6.x=3333,求4x-m+1<38x-1 7.2x+5<34x-2310.13x+5<25 1. 6x+8>3x+8 2. 3x-7≥4x-4 3. 2x-19<7x+31

4. 2x-3x+1<6 5. 3x-2(9-x)>3(7+2x)-(11-6x) 6. 2(3x-1)-3(4x+5)≤x-4(x-7) 7. 2(x-1)-x>3(x-1)-3x-5 8. 3[y-2(y-7)]≤4y 9. 15-(7+5x)≤2x+(5-3x)

10. 20x-3≤5x+(x-5) 11. 7x-2(x-3)<16 12. 3(2x-1)<4(x-1) 13. 5-x(x+3)>2-x(x-1) 14. 3-4[1-3(2-x)] >59 15. 4x-10<15x-(8x-2) (1)2X+2>3 (2)3X+0.5<5

最新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一次方程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

一、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如图,已知点A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a,点B对应的数为b,且a、b满足|a+3|+(b﹣2)2=0. (1)求A、B两点的对应的数a、b; (2)点C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x,且x是方程2x+1= x﹣8的解. ①求线段BC的长; ②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A+PB=BC?求出点P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解:∵|a+3|+(b﹣2)2=0, ∴a+3=0,b﹣2=0, 解得,a=﹣3,b=2, 即点A表示的数是﹣3,点B表示的数是2 。 (2)解:①2x+1= x﹣8 解得x=﹣6, ∴BC=2﹣(﹣6)=8 即线段BC的长为8; ②存在点P,使PA+PB=BC理由如下: 设点P的表示的数为m, 则|m﹣(﹣3)|+|m﹣2|=8, ∴|m+3|+|m﹣2|=8, 当m>2时,解得 m=3.5, 当﹣3<m<2时,无解 当x<﹣3时,解得m=﹣4.5, 即点P对应的数是3.5或﹣4.5 【解析】【分析】(1)根据绝对值及平方的非负性,几个非负数的和为零则这几个数都为零从而得出解方程组得出a,b的值,从而得出A,B两点表示的数; (2)①解方程2x+1= x﹣8 ,得出x的值,从而得到C点的坐标,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得出BC的长度;②存在点P,使PA+PB=BC理由如下:设点P的表示的数为m,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出方程|m﹣(﹣3)|+|m﹣2|=8,然后分类讨论:当m>2时,解得m=3.5,当﹣3<m<2时,无解,当x<﹣3时,解得m=﹣4.5,即点P对应的数是3.5或﹣4.5 。

2.如图1,O为直线AB上一点,过点O作射线OC,∠AOC=30°,将一直角三角板(∠M=30°)的直角顶点放在点O处,一边ON在射线OA上,另一边OM与OC都在直线AB的上方. (1)将图1中的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2,经过t秒后,OM恰好平分∠BOC.①求t的值;②此时ON是否平分∠AOC?请说明理由; (2)在(1)问的基础上,若三角板在转动的同时,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3,那么经过多长时间OC平分∠MON?请说明理由; (3)在(2)问的基础上,经过多长时间OC平分∠MOB?请画图并说明理由. 【答案】(1)解:①∵∠AON+∠BOM=90°,∠COM=∠MOB, ∵∠AOC=30°, ∴∠BOC=2∠COM=150°, ∴∠COM=75°, ∴∠CON=15°, ∴∠AON=∠AOC﹣∠CON=30°﹣15°=15°, 解得:t=15°÷3°=5秒; ②是,理由如下: ∵∠CON=15°,∠AON=15°, ∴ON平分∠AOC (2)解:15秒时OC平分∠MON,理由如下: ∵∠AON+∠BOM=90°,∠CON=∠COM, ∵∠MON=90°, ∴∠CON=∠COM=45°, ∵三角板绕点O以每秒3°的速度,射线OC也绕O点以每秒6°的速度旋转, 设∠AON为3t,∠AOC为30°+6t, ∵∠AOC﹣∠AON=45°, 可得:6t﹣3t=15°, 解得:t=5秒 (3)解:OC平分∠MOB ∵∠AON+∠BOM=90°,∠BOC=∠CO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