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runner监控centos6.2以上设置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17.58 KB
- 文档页数:3
loadrunner如何监控oracle数据库图⽂详解在loadrunner场景中监控oracle数据库1.安装oracle客户端。
2.1)这⾥先说明⼀个简单的⽅法从你的oracle中找到notwork/admin/tnsnames.ora这个⽂件,在⽂件最底端添加类似于如下图所⽰的内容,就可以直接监控数据库了。
如把该⽂件配置好以后,步骤2)可直接跳过2)配置oracle的NetConfigurationAssistant进⼊NetConfigurationAssistant页⾯选择“本地Net服务名配置”下⼀步选择“添加—服务器名”下⼀步这⾥选择“TCP”下⼀步这⾥主机名输⼊你所要监控的机器的IP,下⼀步这⾥选择“是,进⾏测试”下⼀步。
进⼊下⼀页⾯后,这⾥提⽰测试未成功,并不是真正的未成功,⽽是需要点击“更改登录”输⼊正确的⽤户名和⼝令,再进⾏测试点击更改登录,输⼊正确的⽤户名密码(这⾥最好要填写最⾼权限的管理员的⽤户名和⼝令),测试成功后进⼊下⼀步。
这⾥就使⽤默认的就可以,记住这个服务名。
下⼀步需要配置另⼀个就选是,不需要选否。
从开始中找到oracle的SQLPlus,验证⼀下你配置的NetConfigurationAssistant是否可以成功连接。
成功后打开loadrunner的control1)这⾥打开oracle也有个简单的⽅法2)选择监控器—联机图—打开新图如1)可以打开,则跳过2)从打开新图中选择“数据库服务器资源图—Oracle”,点击打开图3)打开后选择“监控器—添加度量”点击添加,输⼊所要监控的服务器的IP以及系统环境添加成功后,选择下⾯的添加,输⼊数据库的⽤户名和密码以及服务器名(这⾥的登录名和服务器名需要⽤最⾼权限的oracle数据库帐号密码)输⼊后,需要添加想监控的oracle度量以下为常⽤的⼏个度量值。
Logonscurrent:当前的登陆总数。
Openofreplacedfiles:需要重新打开的⽂件总数。
loadrunner 2020场景设置方法LoadRunner 2020场景设置的步骤如下:
1. 逐步增加用户数,分多次去运行场景。
比如:第一次运行50并发,第二次运行100并发。
2. 针对同一个脚本设置多个组,使用组策略(点击Edit Schedule按钮,选择Schedule by Group),第一个组为初始用户数,如100,第
二个组以50或100递增。
3. 对每个用户场景持续稳定地运行一段时间,这样可以把几种用户场
景下的测试在一次场景的运行过程中就一次性执行完毕,而且还可以
把多个用户场景下的性能结果都整合到同一个结果中,方便对比、分析。
4. 通过后两种方式可以体现处不同组之间执行的先后关系。
如果一组
用户执行后产生的数据记录是另外一组用户的输入,那么就需要按照"
用户组"的方式配置场景。
LoadRunner 2020场景设置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如果有疑问可以咨询专业人士。
一、监控Linux1、准备工作可以通过两种方法验证服务器上是否配置了rstatd守护程序:① 使用rup命令,它用于报告计算机的各种统计信息,其中就包括rstatd 的配置信息。
使用命令rup 10.130.61.203,此处10.130.61.203是要监视的linux/Unix服务器的Ip,如果该命令返回相关的统计信息。
则表示已经配置并且激活了rstatd守护进程;若未返回有意义的统计信息,或者出现一条错误报告,则表示rstatd守护进程尚未被配置或有问题。
② 使用find命令#find / -name rpc.rstatd,该命令用于查找系统中是否存在rpc.rstatd文件,如果没有,说明系统没有安装rstatd守护程序。
如果服务器上没有安装rstatd程序(一般来说LINUX都没有安装),需要下载一个包才有这个服务,包名字是rpc.rstatd-4.0.1.tar.gz. 这是一个源码,需要编译,下载并安装rstatd(可以在/projects/rstatd这个地址下载)下载后,开始安装,安装步骤如下:tar -xzvf rpc.rstatd-4.0.1.tar.gzcd rpc.rstatd-4.0.1/./configure —配置操作make —进行编译make install —开始安装./rpc.rstatd —启动rstatd进程【注】检查是否启动rstatd,输入命令:rpcinfo–p。
如果能看到:程序版本协议端口100000 2 tcp 111 portmapper100000 2 udp 111 portmapper100024 1 udp 32768 status100024 1 tcp 32768 status391002 2 tcp 32769 sgi_fam100001 5 udp 806 rstatd100001 3 udp 806 rstatd100001 2 udp 806 rstatd100001 1 udp 806 rstatd那就说明rstatd服务启动了2、安装完成后配置rstatd 目标守护进程xinetd,它的主配置文件是/etc/xinetd.conf ,它里面内容是一些如下的基本信息:## xinetd.conf## Copyright (c) 1998-2001 SuSE GmbH Nuernberg, Germany.# Copyright (c) 2002 SuSE Linux AG, Nuernberg, Germany.#defaults{log_type = FILE /var/log/xinetd.loglog_on_success = HOST EXIT DURATIONlog_on_failure = HOST ATTEMPT# only_from = localhostinstances = 30cps = 50 10## The specification of an interface is interesting, if we are on a firewall.# For example, if you only want to provide services from an internal# network interface, you may specify your internal interfaces IP-Address.## interface = 127.0.0.1}includedir /etc/xinetd.d我们这里需要修改的是/etc/xinetd.d/下的三个conf文件 rlogin ,rsh,rexec 这三个配置文件,打这三个文件里的disable = yes都改成 disable = no( disabled 用在默认的 {} 中禁止服务)或是把# default: off都设置成 on 这个的意思就是在xinetd启动的时候默认都启动上面的三个服务!说明:我自己在配置时,没有disable = yes这项,我就将# default: off 改为:default: on,重启后(cd /etc/init.d/ ./xinetd restart)通过netstat -an |grep 514查看,没有返回。
如何用LoadRunner监控Unix机器的性能?lr监控UNIX ,UNIX先启动一个服务,叫rstatd,lr只要在controller中添加要监控UNIX 机器的ip,再选监控的指标就行了。
首先介绍一下在IBM AIX系统中如何启动rstatd服务(因为这个比较简单,顺便可以认识一下Unix系统)。
使用telnet以root用户的身份登录入AIX系统,在命令行提示符下输入:vi /etc/inetd.conf 在出现的界面中敲键盘:/rstatd命令解释:在打开的文档中查找“rstatd”,接下来继续敲键盘:x命令解释:删除当前字符,在这里为删除rstatd命令前的“#”,继续敲键盘::wq命令解释:保存并退出,注意前面有个冒号。
接着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refresh –s inetd 命令解释:重新启动服务。
这样使用loadrunner就可以监视AIX系统的性能情况了。
在RedHat Linux中要麻烦一点,需要下载一个安装包rstatd.tar.gz,并且需要安装。
安装包中具体的说明比较复杂,,为了简便起见,这里直接给出配置的命令。
首先把rstatd.tar.gz文件放到用户目录下,进行解压(可以在windows下直接解压,然后把rpc.rstatd目录及其下所有文件拷贝到用户目录下)。
然后进入rpc.rstatd目录,执行:./configure命令解释:配置,详细的就不说了,反正它自己会执行的,命令执行完毕后再敲入:make 命令解释:编译安装包,执行完毕后敲入:make install命令解释:安装程序、数据文件和其他文档。
之后敲入:rpc.rstatd命令解释:运行rstatd服务。
以上在RedhatLinux9下调试通过,RedhatLinux10下尚未通过。
这时就可以使用LoadRunner监视此Linux的性能了。
有关自动启动,在SuSE Linux 7.0 (kernel2.2.16-suse18) and 7.1 (kernel 2.4)版本需要在/etc/inetd.conf文件中增加一行:rstatd/1-5 dgram rpc/udp wait root /usr/sbin/rpc.rstatd rpc.rstatd在RedhatLinux9中的自动启动和在RedhatLinux10需要再议:(服务器资源监控指标:内存:1)UNIX资源监控中指标内存页交换速率(Paging rate),如果该值偶尔走高,表明当时有线程竞争内存。
LoadRunner 自定义监控器的方法一起测试网 : 软件质量专家 2006 年 7 月 10 日一起测试网技术文章版权声明:版权所有 2006,一起测试网主要作者:王玉亭.联系方式:MSN: wangyuting66@ : 软件质量专家第 2 页 共 12 页一起测试网技术文章目1 2 3 4 5录前言 ............................................................................................................................................. 4 关于"一起测试网" ................................................................................................................. 4 本文档所涉及的软件 ................................................................................................................. 4 自定义监控器的方法 ................................................................................................................. 4 结束语 ........................................................................................................................................11 : 软件质量专家第 3 页 共 12 页一起测试网技术文章1 前言很多从事软件测试工作的网友在使用 Mercury 的性能测试工具 LoadRunner 做 性能测试的时候, 常常遇到一个问题, 就是如何监控 LoadRunner 不支持的监控对象. 譬如网友经常问,在 LoadRunner 如何监控 MySQL 数据库? 作为著名的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 一方面提供各种标准的监控器,来监控 Apache,Unix,Windows,Oracle 等主流的系统以外,还提供了自定义监控器的方 法来监控 LoadRunner 没有提供监控器的对象.本文介绍了这种自定义的监控方法.Let's go!2 关于"一起测试网""一起测试网"(,以下简称 17testing 或一起测试网)是苏 州市软件评测中心有限公司推出的关于软件测试方面的大型技术门户网站."一起测 试网"将本着服务软件测试人员,推动软件测试产业发展的目的,为广大测试人员提 供更多更好的技术资料.3 本文档所涉及的软件在我们开始下面的旅行之前,我们要准备好做实验所需要的软件.这些软件都可 以从上下载. 性能测试工具 LoadRunner 8.0 试用版: /zyxz/csgjzy/6.html4 自定义监控器的方法自定义监控器的基本思路是自己动手编写一个脚本, 把这个脚本按一个虚拟用户 的方式在 Controller 里面运行.这个脚本的任务就是获取被监控对象的数据,显示在 : 软件质量专家第 4 页 共 12 页一起测试网技术文章Controller 的监控窗口里面.下面我们以一个小例子来说明整个过程. 首先在 VuGen 里面创建一个 Web(HTTP/HTML)协议的脚本.在这个脚本中,我 们不进行录制,而是自己动手编写一段简单的代码,如下图所示:Action 函数里面具体的代码如下: #include "web_api.h" #define PI 3.14159265 double sin(double x); double get_cpu_info(int id); static double angle=0; Action() : 软件质量专家第 5 页 共 12 页一起测试网技术文章{ double val; for(;;) // 这里是死循环 { val = get_cpu_info(0); angle++; lr_user_data_point("CPU 利用率",val); lr_think_time(1); // 延迟 1 秒钟采样 } return 0; } // 这是一个示例函数.你需要在这个函数中加入真正采集数据的代码 double get_cpu_info(int id) { return (sin(angle * PI/180)+1); } 这段代码非常简单,读者一目了然.它的基本思路是在一个死循环里面通过 get_cpu_info 函数得到指定 ID 的 CPU 的利用率,然后调用 lr_user_data_point 函数. 这个函数是干什么的呢?看完下面的操作,大家就明白了. 这个脚本编写完毕后,把这个脚本放在 Controller 里面,只跑一个用户.由于这 个脚本是死循环,所以这个脚本只要跑一遍,就会无限期地运行下去.为了保证脚本 里面的 lr_think_time(1)起作用,请在 RunTime Setting 里面打开 think time,如下图所 示: : 软件质量专家第 6 页 共 12 页// 计算 CPU 的利用率等信息//把采集的数据显示在监控窗里面一起测试网技术文章 : 软件质量专家第 7 页 共 12 页一起测试网技术文章然后在运行界面上, 把左上角监控器列表中的"User Defined Data Points"拖到某个 监控窗口上,如下图所示:做好这个工作后,开始运行场景,选择如下图的 Start Scenario.运行了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在 User Defined Data Points 监控窗口中出现了一 条优美的正弦曲线,如下图所示: : 软件质量专家第 8 页 共 12 页一起测试网技术文章到此为止, 我们应该明白了, 这条正弦曲线是脚本里面的 lr_user_data_point("CPU 利用率",val)这条语句画出来的. 而且在底部的窗口中, 我们可以观察到这条曲线的名 称叫:CPU 利用率. 这条曲线的数据是 get_cpu_info 产生的. 由于在这个函数里面我们仅仅调用了 sin 函数,才导致出现了优美的正弦曲线.而且大家也看到了,我们的采样周期是 1 秒, 通过 lr_think_time(1)来实现的. 到此为止,读者应该明白了 LoadRunner 自定义监控器的方法.它主要是通过 lr_user_data_point 函数实现的.在 LoadRunner 中一共提供如下四个类似的函数 (LoadRunner 8.0 版本): lr_user_data_point lr_user_data_point_ex lr_user_data_point_instance : 软件质量专家第 9 页 共 12 页一起测试网技术文章lr_user_data_point_instance_ex 每个函数的具体用法,请参考联机文档. 学会了这种方法,我们怎么利用它来监控 MySQL 之类的系统呢?很显然,监控 MySQL,就是把 get_cpu_info 函数进行改造.get_cpu_info()函数里面的数据是我们调 用 sin 函数产生的.我们可以编写一个类似的函数 get_mysql_info().至于这个函数如 何 编 写 , 就 转 化 成 如 何 编 写 一 个 函 数 读 取 MySQL 的 各 种 指 标 了 . 这 个 就 和 LoadRunner 没有关系了, 需要参考 MySQL 的相关文档. 现在成熟的产品, 譬如 MySQL 等肯定会提供多种获取其性能指标参数的方法,譬如通过 http 协议,或者专有协议, 或者直接调用 MySQL 的 API 来获取 MySQL 的状态. 回过头来,我们运行这个实验场景过一段时间,中止它,然后利用 Analysis 打开 它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看看我们自己编程采集的数据是否进 入到了测试结果里面. 在 Analysis 的主界面上鼠标双击<New Graph>,如下图所示: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 User Defined Data Points,如下图所示: : 软件质量专家第 10 页 共 12 页一起测试网技术文章我们看到我们自己产生的数据已经融合到测试结果中. 我们可以利用 Analysis 强 大的分析功能把这个图和其它由 LoadRunner 自己产生的数据曲线进行结合分析.到此为止,我们学会了一个很完美的,更加通用的监控方法.5 结束语本文通过一个小小的实验,研究了 LoadRunner 如何自定义监控器.通过这种方 : 软件质量专家第 11 页 共 12 页一起测试网技术文章法,我们可以监控任何想监控的对象,只要它能对外提供状态数据. 也许有的网友还不过瘾,很想知道如何编写函数读取 MySQL 的状态.这个问题 希望网友能自己动手实验一把.实验成功的网友可以写出来给大家共享.有机会我可 以继续撰写如何监控 MySQL 的详细方法. 本文只是作者在搞性能测试过程中一点点的研究成果.作者希望以本文抛砖引 玉,能帮助更多的测试人员掌握测试工具 LoadRunner.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一起测试网 -THE END- : 软件质量专家第 12 页 共 12 页。
Linux系统性能监控案例(仅供内部使用)版本号:V0.1保密等级:■秘密□机密□绝密编制:XXX审核:修订记录日期版本号描述作者2011-06-130.1初稿完成目录1 案例描述 (2)2 案例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解决过程 (2)4 解决结果 (5)5 总结 (5)关键词:Linux Loadrunner 性能监控sar摘要:主要介绍压力测试,性能测试时候,使用Loadrunner测试工具对Linux系统下的一些性能参数进行监控,再配合使用SAR监控内存。
提供两种性能监控解决方案。
1 案例描述在进行KDVP2.0性能测试时候,需要收集一些Linux系统下的性能数据,比如CPU%,MEM%。
测试初期,使用的是top命令记录数值。
但是top,free,htop等这些命令不能完全的满足我们性能数据要求。
而Linux又不像Windows自带性能计数器。
于是便想到的是借助自动化测试工具,比如通过使用Loadrunner进行远程性能监控。
2 解决过程Loadrunner监控首先先简单介绍下loarunner这款工具的组成:Loadrunner提供了三大主要模块。
这三个模块也可以作为独立的工具分别完成各自的功能:1.Virtual User Generator——用于录制脚本。
2.Mercury LoadRunner Controller——用于创建,运行和监控场景。
3.Mercury LoadRunner Analysis-——用于分析测试结果。
单单做性能监控的话,只需要使用到Loadrunner底下Controller这个模块。
辅以Analysis分析。
通过Controller模块,能够监控Linux系统,windows系统和SQL服务器。
加大tomcat连接数:在tomcat配置文件server.xml中的配置中,和连接数相关的参数有:minProcessors:最小空闲连接线程数,用于提高系统处理性能,默认值为10maxProcessors:最大连接线程数,即:并发处理的最大请求数,默认值为75acceptCount:允许的最大连接数,应大于等于maxProcessors,默认值为100enableLookups:是否反查域名,取值为:true或false。
为了提高处理能力,应设置为falseconnectionTimeout:网络连接超时,单位:毫秒。
设置为0表示永不超时,这样设置有隐患的。
通常可设置为30000毫秒。
其中和最大连接数相关的参数为maxProcessors和acceptCount。
如果要加大并发连接数,应同时加大这两个参数。
web server允许的最大连接数还受制于操作系统的内核参数设置,通常Windows是2000个左右,Linux是1000个左右。
weblogic 整合参数(二)2、连接池实现下面给出连接池类和连接池管理类的主要属性及所要实现的基本接口:public class DBConnectionPool implements TimerListener{private int checkedOut;//已被分配出去的连接数private ArrayList freeConnections = new ArrayList();//容器,空闲池,根据//创建时间顺序存放已创建但尚未分配出去的连接private int minConn;//连接池里连接的最小数量private int maxConn;//连接池里允许存在的最大连接数private String name;//为这个连接池取个名字,方便管理private String password;//连接数据库时需要的密码private String url;//所要创建连接的数据库的地址private String user;//连接数据库时需要的用户名public Timer timer;//定时器public DBConnectionPool(String name, String URL, String user, Stringpassword, int maxConn)//公开的构造函数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freeConnection(Connection con) //使用完毕之后,//把连接返还给空闲池public synchronized Connection getConnection(long timeout)//得到一个连接,//timeout是等待时间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elease()//断开所有连接,释放占用的系统资源private Connection newConnection()//新建一个数据库连接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TimerEvent() //定时器事件处理函数}public class DBConnectionManager {static private DBConnectionManager instance;//连接池管理类的唯一实例static private int clients;//客户数量private ArrayList drivers = new ArrayList();//容器,存放数据库驱动程序private HashMap pools = new HashMap ();//以name/value的形式存取连接池//对象的名字及连接池对象static synchronized public DBConnectionManager getInstance()//如果唯一的//实例instance已经创建,直接返回这个实例;否则,调用私有构造函数,创//建连接池管理类的唯一实例private DBConnectionManager()//私有构造函数,在其中调用初始化函数init()public void freeConnection(String name, Connection con)// 释放一个连接,//name是一个连接池对象的名字public Connection getConnection(String name)//从名字为name的连接池对象//中得到一个连接public Connection getConnection(String name, long time)//从名字为name//的连接池对象中取得一个连接,time是等待时间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elease()//释放所有资源private void createPools(Properties props)//根据属性文件提供的信息,创建//一个或多个连接池private void init()//初始化连接池管理类的唯一实例,由私有构造函数调用private void loadDrivers(Properties props)//装载数据库驱动程序}3、连接池使用上面所实现的连接池在程序开发时如何应用到系统中呢?下面以Servlet为例说明连接池的使用。
Loadrunner中参数的设置(五篇模版)第一篇:Loadrunner中参数的设置Loadrunner中参数的设置在做负载或者压力测试时,很多人选择使用了Loadrunner测试工具。
该工具的基本流程是先将用户的实际操作录制成脚本,然后产生数千个虚拟用户运行脚本(虚拟用户可以分布在局域网中不同的PC 机上),最后生成相关的报告以及分析图。
但是在录制脚本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实际的问题,比如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使用数据,这就牵涉到参数的设置问题。
本文就Loadrunner中参数的设置进行说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录制程序运行的过程中,VuGen(脚本生成器)自动生成了包含录制过程中实际用到的数值的脚本。
如果你企图在录制的脚本中使用不同的数值执行脚本的活动(如查询、提交等等),那么你必须用参数值取代录制的数值。
这个过程称为参数化脚本。
本文主要包括如下内容:理解参数的局限性、建立参数、定义参数的属性、理解参数的类型、为局部数据类型设置参数的属性、为数据文件设置参数的属性、从已经存在的数据库中引入数据。
除了GUI,以下的内容适合于各种类型的用户脚本。
一、关于参数的定义在你录制程序运行的过程中,脚本生成器自动生成由函数组成的用户脚本。
函数中参数的值就是在录制过程中输入的实际值。
例如,你录制了一个Web应用程序的脚本。
脚本生成器生成了一个声明,该声明搜索名称为“UNIX”的图书的数据库。
当你用多个虚拟用户和迭代回放脚本时,也许你不想重复使用相同的值“UNIX”。
那么,你就可以用参数来取代这个常量。
结果就是你可以用指定的数据源的数值来取代参数值。
数据源可以是一个文件,也可以是内部产生的变量。
用参数表示用户的脚本有两个优点:① 可以使脚本的长度变短。
② 可以使用不同的数值来测试你的脚本。
例如,如果你企图搜索不同名称的图书,你仅仅需要写提交函数一次。
在回放的过程中,你可以使用不同的参数值,而不只搜索一个特定名称的值。
CentOS 6.0 VNC远程桌面配置vncserver在调用的时候,会根据你的配置来启用server端的监听端口,端口默认是从5900开始,再加上你的桌面号。
如果设置错误,当设置为开机启动服务vncserver 后也无法正常连接,而必须输入vncserver命令之后才启动的桌面号+5900=iptables 设置的可以连接的号码时才可以。
∙比如你的桌面号为1,则vnc的连接端口号为5900+1=5901∙比如你的桌面号为10000,则vnc的连接端口号为5900+10000=15900下面配置VNC服务器,使用户(root)能够通过vnc客户端远程连接到Linux系统的图形界面(前提是你的服务器要安装桌面)1、检查linux系统是否安装VNC在终端窗口输入命令:rpm -q vnc-server返回信息如下package vnc-server is not installed说明vnc服务器没有安装2、运行以下命令进行安装:yum install vnc vnc-server3、启动VNC服务vncserverYou will require a password to access your desktops.Password:Verify:会提示输入密码,这个密码是远程登录时所需要输入的密码,输入密码,回车4、切换到root账号:su 然后输入root账号的密码vi /etc/sysconfig/vncservers #vnc配置文件VNCSERVERS="10000:root" # 把前面的#取消了 10000:root (桌面号:用户) # VNCSERVERARGS[2]="-geometry 800x600 -nolisten tcp -localhost"最后保存退出5、配置防火墙,允许10000+5900=15900端口通过防火墙(否则远程连不上VNC服务器)vi /etc/sysconfig/iptables-A INPUT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p tcp --dport 15900 -j ACCEPT(允许15900端口通过防火墙)保存退出6、重启vnc服务器/etc/init.d/vncserver restart或者service vncserver restart7、重启防火墙,使刚才的端口配置生效/etc/init.d/iptables restartservice iptables restart8、设置vnc服务器开机自动启动第一种方法:使用“ntsysv”命令启动图形化服务配置程序,在vncserver服务前加上星号,点击确定,配置完成。
LoadRunner监控本机系统资源设置
设置IP为localhost
LoadRunner监控局域网内其他服务器系统资源设置(网段没关,ping通即可)
1.开始菜单→运行→ services.msc。
2.需要开启Remote Procedure Call(RPC) 、Remote Registry 、Server 这三个服务。
3.右键单击我的电脑→管理→共享文件夹→共享,在里面要有C$这个共享文件夹。
(没有手动加上)
4.打开控制面板→管理工具→本地安全策略→本地策略→安全选项→网络访问:本地账户的共享和安全模式→
经典(默认情况下,XP的访问方式是"仅来宾"的方式,如果你访问它,当然就固定为Guest来访问,而guest账户没有监
控的权限,所以要把访问方式改为“经典”模式,这样就可以以administrator的身份登陆了。
修改后,再次执行步骤3),
输入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访问被监控机器C盘了)。
5.控制面板中将被监测机器的防火墙关闭
6.以上正常操作后,可连接LR上的时候会报:找不到指定的对象(计数器的名字没有),我们要在测试机上进行如下操作,
CMD→ perfmon(性能检测)→发现果然没有,而且还是数字。
在控制台需做如下操作:
cd \windows\system32
lodctr /R
7.在监控机(LR)上,开始→运行→输入\\监控机IP\C$ →输入管理员账号和密码。
Loadrunner 资源监控手册环境配置软件环境:操作系统背景:使用SiteScope配合Loadrunner 9.5 做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容器的资源监控,MercyrySiteScope是一款无代理监测解决方案,可确保分布式IT基础架构——如服务器、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网络服务、应用和应用组件的可用性和性能。
这款主动的、基于Web 界面的基础架构监测解决方案是非常简洁的,而且完全根据客户度身定制,无需在您的上线系统中增加额外的代理。
SiteScope为上线系统提供24×7的监控服务,为维护工程师及时发现问题提供帮助,确保系统架构内一切组建的正常运作。
SiteScope在大量增加检测周期的同时也降低了维护人员的工作成本。
SiteScope能够监控UNIX服务器资源、windows服务器资源、weblogic应用服务器、IIS 应用服务器、Oracle数据库、SQLServer数据库、F5、URL地址、Ping、内存、CPU、磁盘空间、服务等等系统架构内各种组建的运行状况;监控器按照指定频率对目标进行检测,一旦发现异常会及时向管理员发送意外事件的报警,警报可以通过声音提醒、email、短信等方式发送;另外,SiteScope还可以生成监测活动的汇总报告,该对象从日志文件中读取历史信息,接着总结、筛选信息,并生成图表格式的报告。
目的:具体实施步骤:安装Loadrunner(略)安装SiteScope1.在LR9.5的安装包中附带了SiteScope9.5的安装文件,在安装盘根目录下的AdditionalComponents文件夹下的Sitescope目录下包含SiteScope 9.50及升级程序SiteScope9.51的安装目录;2.进入SiteScope 9.50目录,运行HPSiteScope_v9.5_win.exe进行安装后出现如下图界面:点击,下一步选择安装目录;选择要安装的版本,我这里选择的是for loadrunner的版本;配置sitescope的服务端口(必选)及管理员邮箱(可选),注意如果8080端口已经被其他服务占用请修改为其他端口(例如曾经装过Tomcat等);输入许可证号,如果没有可以跳过(9天试用期);点击下一步后如下图;关闭浏览器;点击下一步完成安装。
Loadrunner性能监控器安装及配置培训文档中使用的操作系统版本为: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S release 4 (Nahant Update 7)一、Unix资源监控所需软件:rpc.rstatd这里以rpc.rstatd-4.0.1.tar.gz版本为例;1、安装步骤注:安装在/usr/local目录下cd /usr/localtar xzvf rpc.rstatd-4.0.1.tar.gzcd rpc.rstatd-4.0.1./configuremakemake install安装完成后,会生成可执行文件:/usr/local/sbin/rpc.rstatd[root@luly net-snmp-5.4.2.1]# which rpc.rstatd/usr/local/sbin/rpc.rstatd/usr/local/sbin/rpc.rstatd直接执行,rpc.rstatd被启动可能遇到的问题:1)启动不成功,检查portmap是否有启动ps –e | grep portmap如果没有启动,执行:service portmap start启动程序;另查看chkconfig确认portmap系统服务是否做成开机自启动,如果没有自启动,设置开启,以免下次重启机器后又要手动开启;[root@luly rpc.rstatd-4.0.1]# chkconfig --list | grep portmapportmap 0:off 1:off 2:off 3:off 4:off 5:off 6:off//off表示开机不启动[root@luly rpc.rstatd-4.0.1]# chkconfig portmap on//这里设置开机启动[root@luly rpc.rstatd-4.0.1]# chkconfig --list | grep portmapportmap 0:off 1:off 2:on 3:on 4:on 5:on 6:off//on表示开机启动设置成功2、LR中使用rpc.rstatd1)在controller中添加“系统资源图”—“UNIX资源”计数器,2)在右方的曲线图上点击右键,选择“添加度量”,在弹出的UNIX资源图上,添加计算机:3)如果是中文版LR,要把资源度量中的三项删除,再添加新的统计信息;4)上述步骤操作后,就等待出现监控图吧!注:默认是显示“最后一个60秒”,这个通常是测试是否能够正常连接时使用;在真正执行场景时,要改为“整个场景”;在曲线图上点击右键选择“配置”,在图配置窗口中修改,如下图:二、SNMP工具的使用所需软件snmp这里以:net-snmp-5.4.2.1.tar.gz版本为例;1、系统自带的SNMP首先确认系统是否已经自带了snmp,如果有,就不需要安装了确认方法:[root@228zzytest ~]# chkconfig --list | grep snmpsnmpd 0:关闭1:关闭2:关闭3:关闭4:关闭5:关闭6:关闭snmptrapd 0:关闭1:关闭2:关闭3:关闭4:关闭5:关闭6:关闭如果chkconfig --list | grep snmp的结果为空,表示系统未自动安装;如果有如上述一样的信息,表示安装系统时,已自动安装了snmp,那么直接使用系统自带的snmp即可;系统自带的SNMP,相关信息:程序位置:/etc/rc.d/init.d/snmpd或/usr/sbin/snmpd配置文件位置:/etc/snmp/snmpd.conf修改配置文件:/etc/snmp/snmpd.conf搜索systemview修改前:view systemview included .1.3.6.1.2.1.1view systemview included .1.3.6.1.2.1.25.1.1增加一句:view systemview included .1.3.6.1.2.1修改后:view systemview included .1.3.6.1.2.1view systemview included .1.3.6.1.2.1.1view systemview included .1.3.6.1.2.1.25.1.1启动\重启snmpd:service snmpd start\restart/etc/rc.d/init.d/snmpd start\restart/usr/sbin/snmpd start\restart2、安装步骤注:安装在/usr/local目录下cd /usr/localtar xzvf net-snmp-5.4.2.1.tar.gzcd net-snmp-5.4.2.1./configure(小括号中为configure时的信息:************** Configuration Section **************You are about to be prompted with a series of questions. Answer them carefully, as they determine how the SNMP agent and relatedapplications are to function.After the configure script finishes, you can browse the newly created net-snmp-config.h file for further - less important - parameters tomodify. Be careful if you re-run configure though, since net-snmp-config.h will be overwritten.-Press return to continue-//这里按回车……*** Default SNMP Version:Starting with Net-SNMP 5.0, you can choose the default version of the SNMP protocol to use when no version is given explicitly on thecommand line, or via an 'snmp.conf' file. In the past this was set toSNMPv1, but you can use this to switch to SNMPv3 if desired. SNMPv3 will provide a more secure management environment (and thus you'reencouraged to switch to SNMPv3), but may break existing scripts thatrely on the old behaviour. (Though such scripts will probably need tobe changed to use the '-c' community flag anyway, as the SNMPv1command line usage has changed as well.).At this prompt you can select "1", "2" (for SNMPv2c), or "3" as the default version for the command tools (snmpget, ...) to use. Thiscan always be overridden at runtime using the -v flag to the tools, orby using the "defVersion" token in your snmp.conf file.Providing the --with-default-snmp-version="x" parameter to ./configure will avoid this prompt.Default version of SNMP to use (3)://这里输入2,默认为3,我们使用的是2版本//后面几处都输入回车即可)makemake install安装成功后,会生成可执行文件:/usr/local/sbin/snmpd[root@luly net-snmp-5.4.2.1]# which snmpd/usr/local/sbin/snmpd直接执行/usr/local/sbin/snmpd,就可启动snmp安装过程可能遇到的错误:1)make 及make install时,如果有如下报错:grep: /usr/lib/: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bin/sed: can't read /usr/lib/: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libtool: link: `/usr/lib/' is not a valid libtool archivemake[1]: *** [] Error 1make[1]: Leaving directory `/usr/local/net-snmp-5.4.2.1/agent'make: *** [subdirs] Error 1说明缺少 ,libbeecrypt.so等共享库如果确认系统中有,也许他安装在/usr/local下面,可尝试:ln -s /usr/local/lib/ /usr/lib/如果/usr/local下面没有,那么你必须安装beecrypt下载路径:/sourceforge/beecrypt/beecrypt-4.2.1.tar.gzBeecrypt安装:cd /usr/localtar xzvf beecrypt-4.2.1.tar.gzcd beecrypt-4.2.1./configuremakemake installln -s /usr/local/lib/ /usr/lib/安装完beecrypt后,回到net-snmp目录再make&make installcd /usr/local/net-snmp-5.4.2.1makemake install2)如果make过程中有报如下错误:/usr/bin/ld: cannot find -lelfcollect2: ld returned 1 exit statusmake[1]: *** [snmpd] Error 1make[1]: Leaving directory `/usr/local/net-snmp-5.4.2.1/agent'make: *** [subdirs] Error 1解决方法:ln -s /usr/lib/libelf.so.1 /usr/lib/libelf.so再回到net-snmp目录进行:make&make installcd /usr/local/net-snmp-5.4.2.1makemake install3、安装的SNMP配置文件修改使用net-snmp-5.4.2.1.tar.gz安装成功后,会发现找不到snmpd.conf文件cd /usr/local/net-snmp-5.4.2.1mkdir /usr/local/etc/snmpcp EXAMPLE.conf /usr/local/etc/snmp/snmpd.conf修改配置文件:原文件内容:# source communitycom2sec local localhost COMMUNITYcom2sec mynetwork NETWORK/24 COMMUNITY修改后内容:# source communitycom2sec local 192.168.146.228 public//被监控服务器的IPcom2sec mynetwork 192.168.146.0/24 public//监控客户端所在的网段com2sec mynetwork 192.168.133.0/24 public//如果需要,可以增加多个监控网段原文件内容:# context sec.model sec.level match read write notifaccess MyROGroup "" any noauth exact all none noneaccess MyRWGroup "" any noauth exact all all none修改后内容:# context sec.model sec.level match read write notifaccess MyROGroup "" any noauth exact all all noneaccess MyRWGroup "" any noauth exact all all none保存修改,退出,重启snmpd:[root@luly net-snmp-5.4.2.1]# ps -e | grep snmpd //查看进程6126 ? 00:00:00 snmpd[root@luly net-snmp-5.4.2.1]# kill 6126//杀死PID为6126的进程[root@luly net-snmp-5.4.2.1]# /usr/local/sbin/snmpd//启动snmpd[root@luly net-snmp-5.4.2.1]# ps -e | grep snmpd //确认是否启动成功6143 ? 00:00:00 snmpd //(PID有变,说明有重启过)4、LR中使用SNMP监控内存1)在controller中添加“系统资源图”—“SNMP”计数器,2)在右方的曲线图上点击右键,选择“添加度量”,在弹出的SNMP窗口,添加计算机:3)添加资源度量;增加内存的度量:上图:Internet-mgmt-mib-2-host-hrStorageTable-hrStorageEntry-hrStorageUsed,这个路径下的数字,表示各种内存的含义;具体含义,可以linux后台执行snmpwalk查看:[root@luly net-snmp-5.4.2.1]# snmpwalk -v 2c 192.168.133.166 -c public .1.3.6.1.2.1.25.2 HOST-RESOURCES-MIB::hrStorageDescr.1 = STRING: Physical memoryHOST-RESOURCES-MIB::hrStorageDescr.3 = STRING: Virtual memoryHOST-RESOURCES-MIB::hrStorageDescr.6 = STRING: Memory buffersHOST-RESOURCES-MIB::hrStorageDescr.7 = STRING: Cached memoryHOST-RESOURCES-MIB::hrStorageDescr.10 = STRING: Swap spaceHOST-RESOURCES-MIB::hrStorageDescr.31 = STRING: /HOST-RESOURCES-MIB::hrStorageDescr.32 = STRING: /boot增加一些进程占用CPU及内存的度量(如mysql等):如上图:Internet-mgmt-mib-2-host-hrSWRunPerf-hrSWRunPerfTable-hrSWRunPerfEntry hrSWRunPerfCPU:这个表示进程占用CPU;hrSWRunPerfMem:这个表示进程占用内存;上述这两个目录下的数值,表示进程的PID;查看PID方法:[root@luly net-snmp-5.4.2.1]# ps -e | grep mysql20758 ? 00:00:00 mysqld_safe20788 ? 00:03:21 mysqld如上,mysqld的PID为20788;注:增加SNMP度量时,双击那些路径下的数值是不能自动添加进去的,必须一个个点击数值,再一个个点击“添加”才能有效;5、SNMP5.5使用注意事项net-snmp5.5版本使用snmp时,发现启动后,一运行snmpwalk,snmp进程就会自动退出查看/var/log/snmpd.log,显示如下信息:getaddrinfo: start Name or service not knownError opening specified endpoint "start"Server Exiting with code 1通过指定配置文件可以解决这个问题:snmp -c snmpd.conf(注:snmpd.conf文件要写绝对路径)三、Apache监控1、系统自带的apache配置文件修改配置文件在:/etc/httpd/conf/httpd.conf直接修改该配置:A)确认下面这个配置没有被注释LoadModule status_module modules/mod_status.soB)修改前:#<Location /server-status># SetHandler server-status# Order deny,allow# Deny from all# Allow from #</Location>修改后:<Location /server-status>SetHandler server-statusOrder allow,denyDeny from nothingAllow from all</Location>C)修改前:#ExtendedStatus On修改后:ExtendedStatus On2、自己安装的apahce配置文件修改配置文件所在目录:/usr/local/apache2/conf//“/usr/local/apache2”这个是我的安装目录/usr/local/apache2/conf/httpd.conf//这个为主配置文件/usr/local/apache2/conf/extra/httpd-info.conf//这个是用来监控apache信息的主要配置文件A)修改httpd-info.conf修改前:#ExtendedStatus On<Location /server-status>SetHandler server-statusOrder deny,allowDeny from allAllow from </Location>修改后:ExtendedStatus On<Location /server-status>SetHandler server-statusOrder allow,denyDeny from nothingAllow from all</Location>B)修改httpd.conf修改前:#Include conf/extra/httpd-info.conf修改后:Include conf/extra/httpd-info.conf3、LR中进行Apache监控1)在controller中添加“WEB服务器资源图”—“Apache”计数器,2)在右方的曲线图上点击右键,选择“添加度量”,在弹出的apache窗口,添加计算机:3)添加资源度量;可能遇到的问题:错误一:Monitor name :Apache. 正在分析错误,找不到标记: BusyServers。
如何在Loadrunner中监控服务器资源使用情况一.监控需要进行的配置:在LR控制台设置监控Windows服务器的资源比较容易,直接添加Measurements即可。
但是大多情况下面服务器的操作系统是Linux或者Unix,这时想监控系统的资源使用情况就需要进行一些设置:1.由于LR是通过rpc.rstatd进程获得系统的性能数据,因此首先查看进程中是否存在该进程,或者能否通过运行./rpc.rstatd启动该进程,如果可以,恭喜你,你可以直接在LR的控制台添加Measurements;否则需要下载rstatd.tar.gz,下载地址:.安装rstatd$tar xvzf rstatd.tar.gz$cdrpc.rstatd$./configure--prefix=/usr$make#sudo su#make install3.Add aline to the hosts.allow file within/etc/to specify thesubnet(s)allowed to make rstatd requests.For example:rpc.rstatd:10.0.95.0/255.255.255.0 10.0.8.0/255.255.255.0 Alternately,if youwant to live dangerously:rpc.rstatd:ALL4.Add rstatd entryin/etc/xinetd.d/rstatd:#default:off#description:An xinetd internal service which rstatd's characters back to clients.servicerstatd{type=RPC rpc_version=2-4 socket_type=dgram protocol=udpwait=yes user=root only_from=10.0.95.0/24 log_on_success+=USERIDlog_on_failure+=USERID server=/usr/sbin/rpc.rstatddisable=no.}5.Restart xinetd:#/etc/rc.d/init.d/xinetd restart补充的udp服务rpc.rstatd查看rpc服务进程rpcinfo-p理论上info为7个进程(前面共有两次start),如果各位有兴趣可以自己使用rpcinfo来查看前后的服务对比。
LoadRunner配置方案详解LoadRunner配置方案详解1.配置方案运行时设置选择“Tools”“Options”。
在“Options”对话框有“Run-Time Settings”(运行时设置)、“Timeout”(超时)、“Run-Time File Storage”(运行时文件存储)、“Path Translation Table”(路径转换表)等选项卡。
1.1 “Run-Time Settings”选项卡“Run-Time Settings”(运行时设置)选项卡如图2-52所示。
● Vuser Quota(Vuser配额):要防止系统过载,可以设置Vuser活动的配额。
Vuser配额适用于所有负载生成器上的Vuser。
其中,“Number of Vusers that may be initialized at one time all load generators”(一次可以初始化的Vuser数――所有负载生成器)用来设置负载生成器一次可以初始化的最大Vuser数,默认的最大数目为999。
图2-52 运行时设置● When stopping Vusers:此组合框中的选项用于控制在单击“停止”按钮时Vuser停止运行的方式。
其选项依次为:◇ Wait for the current iteration to end before stopping(退出前等待当前迭代结束):指示LoadRunner允许Vuser在停止前完成正在运行的迭代。
Vuser将移动到“正在逐步退出”状态,然后逐渐退出方案。
◇ Wait for the current action to end before stopping(退出前等待当前操作结束):指示LoadRunner允许Vuser在停止前完成正在运行的操作。
Vuser将移动到“正在逐步退出”状态,然后逐渐退出方案。
◇ Stop immediately(立即停止):指示LoadRunner立即停止运行Vuser。
如何在LoadRunner中配置WebSphere监控zhsq1.在WebSphere机器上安装监控包具体步骤如下:a. 使用Xmanager软件登录WebSphere机器,进入后,在终端下切换到WebSphere软件安装名目下的Application/bin,默认情形执行cd opt/W*/A*/bin即可。
然后执行./adminclient.sh,启动WebSphere图形操纵台。
b. 右击图形操纵台左边节点的Virtual Hosts,选择new,添加一个Virtual Host,填写格式为IP:PORT,如*:9080。
注:*表示任意IP。
参见图1图1c. 右击Enterprise Application节点,点击Installl Enterprise Application,添加一个监控应用模块,参见图2。
监控应用模块的路径是:/opt/WebSphere/Appserver/installableApps(在这默认WebSphere安装在opt/websphere名目下),模块名是PerfServletApp.ear,添加过程中,第一和先前添加的Virtual Host绑定,再和需要监控的Server绑定。
注意:Server的端口必须和刚刚添加的Virtual Host的端口一样。
需要监控的Server端口在Server节点的Web Container Service的Transport页面中设置,参见图3图2图3注:Server是WebSphere用来对外提供Web应用服务的服务模块,应用(Application)是服务模块下面的应用。
在WebSphere中能够建多个Server,一个Server能够对应多个应用(Applicaton),但一个应用不能对应多个Server,实际应用中一样一个Server对应一个应用(Application)。
2.是否能正常扫瞄要求的XML文件启动IE扫瞄器,在地址栏中填入: ://IP:PORT/wasPerfTool/servlet/com.ibm.ws.pmi.perfServlet.Pe rformanceServlet假如能正常扫瞄一个XML文件,如图4所示。
Loadrunner11监控LINUX服务器Loadrunner11监控LINUX服务器1. 首先在Linux服务器上安装rpc.rstatd服务,这里用的是rpc.rstatd-4.0.1.tar.gz安装包,如果没有可以到该网址上去下载:;2. 执行安装包tar -xzvf rpc.rstatd-4.0.1.tar.gz //解压rcp.rstatdcd rpc.rstatd-4.0.1 //进入到rpc.rstatd目录中./configure //配置rc.rstatd的安装,以下我的是按照默认方式的make //编译rc.rstatdmake install //安装3.修改etc/xinetd.d 目录下的3个conf(rlogin,rsh,rexec)文件中的disable均设置为no,cd /etc/xinetd.d //进入到etc/xinetd.conf目录中Vi rlogin //编辑disable=no,保存Vi rsh //编辑disable=no,保存Vi rexec //编辑disable=no,保存4.重新启动xinetd: /etc/init.d/xinetd restart;5. 启动rpc.rstatd并查看是否真正启动该服务:rpc.rstatd //启动rpc.rstatd进程rpcinfo –p //执行此命令检查rpc服务的状态[**********************]#rpcinfo-p结果如下:从上图中可以看出rpc.rstatd服务已经启动6. 启动LoadRunner并监控Linux系统资源:在controller中,将System resource Graphs中的Unix resources拖到右侧的监控区域中,并单击鼠标右键选择“Add Measurements”,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被监控的linux系统的IP地址,然后选择需要监控的性能指标,并点击“确定”监控成功如下图:出现如下错误:Monitor name :UNIX Resources. Cannot initialize the monitoring on 10.10.15.62.Error while creating the RPC client. Ensure that the machine can be connected and that it runs the rstat daemon (use rpcinfo utility for this verification).Detailed error: RPC: Failed to create RPC client.RPC-TCP: Failed to establish RPCserveraddress.RPC-TCP: Failed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portmapper on host '10.10.15.62'.RPC: RPC call failed.RPC-TCP: recv()/recvfrom() failed.RPC-TCP: Timeout reached. (entry point: CFactory::Initialize). [MsgId: MMSG-47190]检查原因,发现是Linux系统中的防火墙开启了并且阻挡了LoadRunner监控Linux系统的资源,因此要将防火墙关闭。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