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厂仓库面积的计算对公司仓储规划布局的重要性

工厂仓库面积的计算对公司仓储规划布局的重要性

工厂仓库面积的计算对公司仓储规划布局的重要性
工厂仓库面积的计算对公司仓储规划布局的重要性

仓库面积的计算对仓储规划布局的重要性

仓储规划是生产制造业物流规划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主要包括仓储区规划和功能区规划。而仓储区规划可为生产线持续生产提供保障,并可以消除因生产机械频繁停开工造成的高昂成本。

合理的仓储区规划需要精确的仓储区面积计算,并满足总库存数量低、总土地占用量低、物料供应保障性高、物料入库效率高的总要求。

物流规划中仓储面积的计算直接影响到生产过程中物料能否及时供给,同时仓储面积的计算还受到有限土地规划和资金预算的制约。

因此计算的总目标是保证物料充分供给的前提下,使土地和资金耗用最少。另外不同规划背景对于仓储区面积的计算的也提出了要求,例如:仓储区是基于当期生产还是未来生产所规划,仓储区是新规划还是旧设施改造,仓储区是否预留改造柔性等。因此针对仓储区面积计算的共性与个性问题,

本文将计算方法梳理如下。

(1)在仓储区面积计算之前,首先需要《零件规格与仓储容器规划》中得到的零件使用清单(含零件-仓储容器对应表单),以及《物流设施设备的选择》中确定的存储设施设备及相关参数作为计算的初始与假设条件。

(2)针对每一种零件计算最大储量。最大存储量等于入库时最大入料数与安全库存数之和。其中入料方式可选择按周期入料或按数量盘点入料,如果零件供应商众多,例如汽车制造业则多选用按周期入料的方式;如果供应商距离生产地点较近,且可保持实时的信息沟通,则可以选择按数量盘点入料的方式。订货提前期的计算多由供应商距离与供给运输速度决定。安全库存的计算需先对供应商进行量化评价,而后依据供应商不同确定安全库存。

(3)将最大存储量转换为以装载容器计量的存储量,例如:需要存储810个某零件转换为需要存储4个小号周转箱的某零件。然后对使用同一种装载容器的零件,进行最大存储量求和,结果以装载容器计量。

(4)针对可入货架的装载容器,依据所选托盘和货架,依次计算托盘数,货位数,层板数,货架数,然后结合存储设施设备相关参数确定的货架放置宽度、运输通道宽度、拣选通道宽度,并依据库房建设预留地确定货架与通道的长度。最终将货架面积与通道面积求总得到总货架区面积。

(5)针对不可入货架的装载容器,只能选择就地堆放,因此先统计堆垛层数,之后依次计算装载后容器的底面积,容器的地面平铺面积,并预留运输与拣选通道后汇总求出就地堆放

区总面积。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得到仓储区面积的大小,继而可依据仓储用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仓储区布置设计。

五步的仓储面积计算方法,涵盖了从零件使用清单到最大存储量,再到子仓储区面积,以及最终得到总仓储区面积的全部计算逻辑。但是真实规划中,因为生产企业背景、供应商特征以及物流设施设备选择不同,所以仓储面积计算过程中设施设备基础参数和供应商相关量化数据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仓储区面积的计算要立足于具体规划背景。

图-仓储区面积计算

仓储面积的计算涉及大量前置计算结果和设施设备参数,因此受前置计算结果和已设参数的影响。而同样作为仓储规划最核心的部分:功能区面积的计算,其与仓储区面积一样,计算结果也受到前置结果的重要影响。

仓库规划与布局之仓库内部规划

仓库规划与布局之仓库内部规划 一.仓库的规划 设法协调仓存面积、作业面积不同的需要,保证库房面积得到充分的利用,就成为库房合理规划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1)仓库的总平面规划。 仓库的总平面规划包括:1.库区的总体规划,建筑物平面位置的确定。2.库区内运输线路规划。3.库区安全防护及保安。4.库区内部的功能区域划分等项内容。 仓库的总平面规划一般可以分为仓储作业区(仓库主体,主要业务和商品保管、检验、包装、分类、整理等都在这个区域内进行。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库房、货场站台以及加工、整理、包装场所等)、辅助业务区(为主要业务提供各项服务)、行政生活区(由办公室和生活场所组成)、院内道路、绿化区(在规划各区域时,要遵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使不同区域所占面积与仓库总面积保持适当比例。院内绿化面积不小于30%,院内设计防火通道)、停车场等。在仓库总面积中需要有库内运输道路。总目的是出入库方便。 在进行仓库总平面布置时应满足如下要求:1.遵守何种建筑及设施规划的法律法规;2.满足仓库作业流畅性要求,避免重复搬运的迂回运输;3.保障商品的储存安全;4.保障作业安全;5.最大限度的利用仓库面积;6.有利于充分利用仓库设施和机械设备;7.符合安全保卫和消防工作要求;8.考虑仓库扩建的要求 (2)仓库作业区的规划

1.考虑因素:仓库特性、商品吞吐量、库内道路(尽可能减少运输作业的混杂、交叉、迂回,适当确定道路的宽度,最大限度的减少道路占地面积)、仓库作业流程。 2.基本任务。.减少运输和搬运的距离、.有效地利用时间、.充分利用仓库面积。 3.仓库布局的形式 货品快速移动的原则:优先原则 四个阶段:a.收货,b.批量存货,c.拣货和批量配货,d.出货。 三种方式:U型流动。a→b ↓ c←d 直线型流动。a→b→c→d T型流动。b ↗↓ a→c→d 直线型布置受环境和作业特性的限制,比如中国北方不适于直线型布置库房。 U型流动在建筑物一侧有相邻的两个收货站台和发货站台,并具有以下特点:1.站台可以根据需要作为收货站台和发货站台;2.如有必要可以在建筑物的两个方向发展;3.使用同一个通道供车辆出入;4.易于控制和安全防范;5.环境保护问题较小。

仓库布局规划

仓库布局规划 一、背景资料 某企业将要投资建设一个600平方米的物流仓库,试根据提供的相关资料和要求完成仓库的布局规划。 1、仓库整体布局符合仓储作业流程。 2、仓库同时实现普通仓库与自动化立体仓库功能。 3、仓库能完成货物存储、分拣、配送功能。 4、设备体现先进性。 5、托盘货位不低于150个。 6、预计存储货物种类:纸张、眼镜架、镜片等。 存储货物最大尺寸为800mm ×1000mm 。最大重量200千克 图一 二、仓库布局规划方案 为使其成为一个以仓储为主要功能的现代化仓库,经过小组成员综合分析及讨论,我们对仓库进行充分规划利用,得到以下方案: (一)、仓库总体规划 仓库总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可利用面积600平米,上层可利用面积约为300平米。整个仓库共有12个功能区域,其中7个功能区域作用相同,均为储货区,其分别为: 米

⑴自动化立体仓库储货区⑵横梁式货架储货区(2个) ⑶贯通式货架储货区⑷搁板式货架储货区 ⑸流利式货架储货区⑹残、次品货物堆放区。 另外5个功能区域分别为: 消防区域(4平米)、收货区域(12平米)、包装区域(40平米)、发货区域(30平米)、自动传送及分拣区域(约为50平米) (二)、仓库内通道的规划方案 仓库下层设有主通道,形状为Z型,主通道宽3米,上层设有2米过道,另外搁板式货架储货区有1.5米过道若干条 (三)、各个功能区域的详细规划方案 1、自动化立体仓库储货区域 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由立体货架、有轨巷道堆垛机、出入库托盘输送机系统、尺寸检测条码阅读系统、通讯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计算机监控、计算机管理系统以及其他如电线电缆桥架配电柜、托盘、调节平台、钢结构平台等辅助设备组成的复杂的自动化系统。它具有节约用地、减轻劳动强度、消除差错、提高仓储自动化水平及管理水平、提高管理和操作人员素质、降低储运消耗、有效的减少流动资金的积压、提高物流效率等诸多优点。 货架:用于存储货物的钢结构,焊接式货架 托盘(货箱):用于承载货物的器具(参数:长1.2米、宽1米、高1米----加托盘厚) 道堆垛机:用于自动存取货物的设备,分为单立柱和双立柱两种基本形式 送机系统:立体库的主要外围设备,负责将货物运送到堆垛机或从堆垛机将货物移走 该区域面积为160平米,设有纵向货架8排,如图

车间设备布置设计教学内容

车间设备布置设计

车间设备布置设计 6.1设计原理 6.1.1设计依据 (1)要有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并且在总图上已经明确规定了本车间所处的具体位置和区划。 (2)已掌握本车间与其他各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生活设施以及本车间与车间内外的道路、铁路、码头、输电、消防等的关系。了解有关防火、防雷、防爆、防毒和卫生等常用的设计规范和规定。 (3)熟悉本车间的生产工艺并已设计完成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熟悉有关产品的物性数据、原材料和主、副产品的贮存、运输方式和特殊要求。 (4)熟悉本车间各种设备的特点、要求及日后的安装、检修、操作所需空间、位置。根据设备的操作情况和工艺要求,决定设备装置是否露天布置,是否需要检修场地,是否需要经常更换等。 (5)了解本车间工艺有关的试验、配电、控制仪表等其他专业和办公、生活设施方面的要求。 (6)具有车间设备一览表和车间定员表。 6.1.2 车间设备布置原则 1、.车间布置设计要适应总图布置要求,与其他车间、公用工程系统、运输系统组成有机体。 2、最大限度的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包括设备维修要求,了解其他专业对本车间的布置要求

3、经济效果要好。车间平面布置设计应简洁紧凑,已达到最小的占地面积;车间立面设计应尽量将高大的设备布置在室外,如不能布置在室外的尽量单独处理。 4、便与生产管理,安装操作检修方便。 5、要符合有关的布置规范和国家的有关法规,妥善处理防火,防爆防毒防腐等问题,保证生产安全,还要符合建筑规范和要求。 6、要留有发展余地,为将来厂房扩建提供适当的空间。 6.2 车间设备布置的方法与步骤 ①根据工艺的要求与土建专业共同拟订各车间的结构形式、柱距、跨度、层高、间隔等初步方案,并画成1:50或1:100比例的车间建筑平面图。 ②认真考虑设备布置的原则,应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③将确定的设备数以最大的外形尺寸比例制作成硬纸块模板(一般为1:50或1:100),并标明设备的名称。 ④将这些设备的硬纸块模板按车间设备布置在相同比例的车间建筑平面图上,布置的形式可多种多样,一般2-3个方案,以便加以比较。经过多方面的比较,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⑤检查各设备基础大小,设备安装、起重、检修的可能性;考虑设备支架的外形、结构、常用设备的安全距离;考虑外管及上、下水管进、出车间的位置;考虑操作平台、局部平台的位置大小等。设备草图经修改后,要广泛征求各有关专业部门的意见,集思广益,做必要的调整,提交建筑人员设计建筑图。 ⑥设计人员在取得建筑设计图后,根据布置草图绘制成正式的设备平面布置图。 6.3 设备布置图内容

第八章 仓储设施布局规划与设计讲解

第八章仓储设施布局规划与设计 第一节普通仓库的布置规划与设计 一.仓库的布置规划设计的含义 普通仓库一般由:物料储存区、验收分发作业区、管理室及生活间及辅助设施组成。仓库的布置规划就是对上述区域的空间面积配置作出合理安排的同时,重点对仓库的储存区域的空间及技术要求、设备选择及作业通道宽度等进行规划设计。 普通仓库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 1.仓库的储存区域空间规

划 储存货物的空间规划是普通仓库规划的核心,储存空间规划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仓库的作业效率和储存能力。储存空间规划的内容包括: 仓储区域面积规划 柱子间隔规划 库房高度规划 通道宽度规划。 2.仓库常用设备的选择 二.仓库储存区域空间规划 1.储存区域空间规划的影响因素 (1)存储方式。一般存储方式有散放、堆码、货架储存三种。

(2)货品尺寸、数量。 (3)托盘尺寸、货架空间。 (4)使用的机械设备(型号/式样、尺寸、产能、回转半径)。 (5)通道宽度、位置及需求空间。 (6)库内柱距。 (7)建筑尺寸与形式。 (8)进出货及搬运位置。 (9)补货或服务设施的位置(防火墙、灭火器、排水口)。(10)作业原则:动作经济原则、单元化负载、货品不落地原则、减少搬运次数及距离、空间利用原则等。2.仓库储存区域面积的计算仓库面积含储存区域面积和辅助设施面 积两部分 储存区域面积指货架、料垛实际占用面积。 辅助面积指验收、分类、分发作业场地、通道、办公室及生活间等需要的面积。 这里主要介绍货物储存区域面积的计算。

(1)荷重计算法 荷重计算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法,是根据仓库有效面积上的单位面积承重能力来确定仓库面积的方法。 举例:某建材公司计算建造一座建筑材料仓库,年入库量为20000吨,一年中工作300天,物料平均储备期50天,有效面积上平均货重0.7吨/平方米,仓库利用系数为0.4,试用荷重计算法求仓库面积。

仓库规划与布局

仓库规划与布局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仓库规划与布局 仓库规划与设计 一、仓库规划原则 仓库规划方案应能做到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货物在仓库内快速、准确地流动。这个目标的实现,要通过物流技术、信息技术、成本控制和仓库的组织结构的一体化策略才能达到。仓储系统的物流规划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特定场合下,有些原则是互相影响的,甚至互相矛盾。为了做出最好的设计,有必要对这些原则进行选择和修改。 1、系统简化原则 要根据物流标准化做好包装和物流容器的标准化,把杂货、粮食、饮料、食盐、食糖、饲料等散装货物、外形不规则货物的组成标准的储运集装单元,实现集装单元与运输车辆的载重量、有效空间尺寸的配合、集装单位与装卸设备的配合、集装单位与仓储设施的配合,这样做会有利于仓储系统中的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在异地中转等作业时,不用换装,提高通用性,减少搬运作业时间、减轻物品的损失、损坏,从而节约费用,同时也简化了装卸搬运子系统,降低系统的操作和维护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仓储作业的效率。 2、平面设计原则 若无特殊要求,仓储系统中的物流都应在同一平面上实现,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利用率和作业效率低和能源消耗较大的起重机械,提高系统的效率。

3、物流和信息流的分离原则 现代物流是在计算机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结合解决了物流流向的控制问题,提高了系统作业的准确率,从而提高了系统作业效率。如果不能实现物流和信息流的尽早分离,就要求在物流系统的每个分、合节点均设置相应的物流信息识读装置,这势必造成的冗余度,增加系统的成本;如果能实现物流和信息流的尽早分离,将所需信息一次识别出来,再通过计算机网络传到各个节点,即可降低系统的成本。 4、柔性化原则 仓库的建设和仓储设备的购置,需要大量的资金。为了保证仓储系统高效工作,需要配置针对性较强的设备;而社会物流环境的变化,又有可能使仓储货物品种、规格和经营规模发生改变。因此,在规划时,要注意机械和机械化系统的柔性和仓库扩大经营规模的可能性。 5、物料处理次数最少原则 不管是以人工方式还是自动方式,每一次物料处理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费用,通过复合操作,或者减少不必要的移动,或者引入能同时完成多个操作的设备,就可减少处理次数。 6、最短移动距离,避免物流线路交叉原则 移动距离越短,所需的时间和费用就越低;避免物流线路交叉,即可解决交叉物流控制和物料等待时间问题,保持物流的畅通。 7、成本与效益原则 在建设仓库和选择仓储设备时,必须考虑投资成本和系统效益原则。在满足作业需求的条件下,尽量降低投资。

(完整word版)车间设备布置设计

5.车间设备布置设计 5.1车间设备布置的原则 5.1.1车间设备布置的原则 1 从经济和压降观点出发,设备布置应顺从工艺流程,但若与安全、维修和施工有矛盾时,允许有所调整。 2 根据地形、主导风向等条件进行设备布置,有效的利用车间建筑面积(包括空间)和土地(尽量采用露天布置及建筑物能合并者尽量合并)。 3 明火设备必须布置在处理可燃液体或气体设备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侧,并集中布置在装置(车间)边缘。 4控制室和配电室应布置在生产区域的中心部位,并在危险区外。 5 充分考虑本装置(车间)与其他部门在总平面布置图上的位置,力求紧凑、联系方便,缩短输送管线,达到节省管材费用及运行费用的目的。 6 留有发展的余地 7 所采取的劳动保护、防火要求、防腐蚀措施要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8 有毒、有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应分别集中布置,并设围堰,以便集中处理。 9 设备安全通道、人流、物流方向应错开。 10 设备布置应整齐,尽量使主要管道走向一致[13]。 5.1.2 车间设备平面布置的原则 车间平面布置首先必须适合全厂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应尽可能使个车间的平面布置在总体上达到协调、整齐、紧凑、美观,相互融合,浑成一体。其次,必须从生产需要出发,最大限度的满足生产包括设备维修的要求。即要符合流程、满足生产、便于管理、便于运输、利于设备安装和维修。第三,生产要安全。即要全面妥善的解决防火、防爆、防毒、防腐、卫生等方面的问题,符合国家的各项有关规定。第四,要考虑将来扩建及增建的余地,为今后生产发展、品种改革、技术改造提供方便。但这些一定要最有效的利用车间的建筑面积(包括空间)和土地(设备装置能露天布置的尽量露天布置,建筑物能合并的应尽量合并)。5.1.3 车间设立面布置的原则 厂房的立面形式有单层、多层和单层与多层相结合的形式。多层厂房占地少但造价高,而单层厂房占地多但造价低。采用单层还是多层主要应根据工艺生产的需要。例如制碱车间的碳化塔,根据工艺要求须放在厂房内,但塔有比较高,

(完整版)仓库规划与布局

仓库规划与布局 仓库规划与设计 一、仓库规划原则 仓库规划方案应能做到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货物在仓库内快速、准确地流动。这个目标的实现,要通过物流技术、信息技术、成本控制和仓库的组织结构的一体化策略才能达到。仓储系统的物流规划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特定场合下,有些原则是互相影响的,甚至互相矛盾。为了做出最好的设计,有必要对这些原则进行选择和修改。 1、系统简化原则 要根据物流标准化做好包装和物流容器的标准化,把杂货、粮食、饮料、食盐、食糖、饲料等散装货物、外形不规则货物的组成标准的储运集装单元,实现集装单元与运输车辆的载重量、有效空间尺寸的配合、集装单位与装卸设备的配合、集装单位与仓储设施的配合,这样做会有利于仓储系统中的各个环节的协调配合,在异地中转等作业时,不用换装,提高通用性,减少搬运作业时间、减轻物品的损失、损坏,从而节约费用,同时也简化了装卸搬运子系统,降低系统的操作和维护成本,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仓储作业的效率。 2、平面设计原则 若无特殊要求,仓储系统中的物流都应在同一平面上实现,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利用率和作业效率低和能源消耗较大的起重机械,提高系统的效率。 3、物流和信息流的分离原则 现代物流是在计算机网络支持下的物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结合解决了物流流向的控制问题,提高了系统作业的准确率,从而提高了系统作业效率。如果不能实现物流和信息流的尽早分离,就要求在物流系统的每个分、合节点均设置相应的物流信息识读装置,这势必造成的冗余度,增加系统的成本;如果能实现物流和信息流的尽早分离,将所需信息一次识别出来,再通过计算机网络传到各个节点,即可降低系统的成本。 4、柔性化原则 仓库的建设和仓储设备的购置,需要大量的资金。为了保证仓储系统高效工作,需要配置针对性较强的设备;而社会物流环境的变化,又有可能使仓储货物品种、规格和经营规模发生改变。因此,在规划时,要注意机械和机械化系统的柔性和仓库扩大经营规模的可能性。 5、物料处理次数最少原则 不管是以人工方式还是自动方式,每一次物料处理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费用,通过复合操作,或者减少不必要的移动,或者引入能同时完成多个操作的设备,就可减少处理次数。 6、最短移动距离,避免物流线路交叉原则 移动距离越短,所需的时间和费用就越低;避免物流线路交叉,即可解决交叉物流控制和物料等待时间问题,保持物流的畅通。 7、成本与效益原则 在建设仓库和选择仓储设备时,必须考虑投资成本和系统效益原则。在满足作业需求的条件下,尽量降低投资。 仓库选址

仓库布局规划设计方案

仓库布局规划设计方案 一、实训目标 通过本次实训,使学生能根据具体的市场背景和市场需求进行仓库的选址、仓库的内部结构设计、仓库的平面布局设计及通过调研,结合已学相关知识提出对现有仓库布局设计的改进方法。 二、实训内容 1 、XX企业仓库的选址规划。 以你所熟悉的一企业为例,通过对自然环境因素、经营环境、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状况以及选之地周边状况等等的调查,为其确定一个合理的数目及坐落位置。常见选址方法主要有因素分析法、重心法、多重心法。 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确定单一仓库地址 1、在现有用户中确立一个仓库。如果可以在现有用户中确立一个仓库,那么用总距离最短、总运输周转量最小、总运输费用最小来计算比较简单。 2、确立一个新的仓库地址。当完全新建一个仓库时, 可用因素比重法、重心法、盈亏平衡分析法、微分法和运输模型法来进行评估选址。 (二)确立多个仓库地址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在仓库网点布局规划时要决定两个或多个仓库的选址题。这个题虽然很复杂,而且解决方法都并非完善,但精确法、多重心法、混合一整数线性规划法、模拟法、启发法还是具有参考价值的。 2、XX企业库房的结构设计 可以通过考虑平房建筑和多层建筑的库房结构、仓库出入口的位置和数量、通道的设置、立柱的间隔、天花板的高度、地面的构造等因素进行设计,可以分集装箱货场、杂货货场和散货货场分别进行结构设计。 3、XX企业仓库平面布局设计 对该具体仓库的各个组成部门包括库房、货棚、货场、辅助建筑物、铁路专用线、库内道路、附属固定设备等,在规定围内,进行平面和立体的全面合理的安排,并画出仓库总平面布局示意图。 4XX企业仓库平面布局调研报告 通过去XX企业仓库参观考察,写一份调研报告,要求画出该企业仓库的平面布局示意图。并针对该仓库布局结合已学的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评价,如该仓库布局是否合理?如何改进等。 三、实训要求 学生任选上述四个项目之一进行设计。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设计工作,每小组6-8人,设组长一名。 要求二周内完成,提交设计本,选出代表答辩。 选择一、二两个项目之一的每个小组提交设计报告一份,字数2000字以上。 四、实训步骤 1、选择好小组成员。 2、确定小组课题,进行小组成员分工。 3、进行市场调查,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库存管理)第八章仓库布置规划设计及库存控制

第八章仓库布置规划设计及库存控制 仓库是重要的物流设施,仓库的布置设计的科学合理对企业产出、改善物流、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仓库布置规划设计是要解决货物如何存、流的问题,因此仓库的建筑形式、面积计算及指 标、一般技术要求、设备 仓储系统的必要性 仓库(w a r e h o u s e):保管、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 仓储管理(w a r e h o u s e m a n a g e m e n t)通常是指对库存物品和仓库设施及其布局等进行规划、控制的活动。 企业进行仓储的四个原因:降低运输-生产成本;协调供求;辅助生产;辅助市场销售。 仓库的分类 1.按领域分:生活领域、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2.按性质分:剩余储备、保险储备和流转储备。4.按保管条件分:普通仓库、控温仓库、冷藏仓库、冷冻仓库和特种仓库。5.按机械化程度分:普通人力仓库、机械化仓库、自动化仓库。 仓储方案:所有权角度 自有仓库:企业自己拥有并管理的仓库。公共仓库:提供短期仓储服务。合同仓库:介于短期租用公共仓库和自营之间。 实际操作过程,同时拥有自有仓库和租用公共仓库能够为企业带来很多的优势。 合同仓库将自有仓库和公共仓库两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成本低于租赁公共仓库的成本。 仓库的功能 1.储存和保管的功能:2.调节供需和运输的功能3.集散和加工的功能:4.配送和服务的功能:仓库作业设计 作业标准设计(仓库的利用高度、设施的分层楼数以及货物存储和搬运流程)搬运过程设计(货物搬运效率、搬运过程的流畅性和移动装运的经济性)仓库布局设计(存储货物的流量、重量和体积等) 仓库作业管理 1验货收货(步骤:核对入库凭证;入库验收;记帐登录)2存货保管(步骤:堆码;养护;盘点)3发货出库(步骤:核对出库凭证;配货出库;记帐清点) 第一节普通仓库的布置设计 一、仓库的布置规划设计的含义 普通仓库一般由物料储存区、验收分发作业区、管理室和生活间及辅助设施组成。 仓库的布置规划就是对上述区域的空间面积配置做出合理安排的同时,重点对仓库的储存区域的空间及技术要求、设备选择及作业通道等进行规划设计。 1、仓库的储存区域空间规划 储存货物的空间规划是普通仓库规划的核心,储存空间规划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仓库的作业效率和储存能力。 储存空间规划的内容包括:仓储区域面积规划、柱子间隔规划、库房高度规划、通道宽度规划。 2、仓库常用设备的选择 二、仓库储存区域空间规划 1、储存区域空间规划的影响因素 (1)存储方式(散放、堆码、货架储存)(2)货品尺寸、数量3)托盘尺寸、货架空间;(4)使用的机械设备(型号/式样、尺寸、产能、回转半径);(5)通道宽度、位置及需求空间; 一、集装箱 –(一)物流模数 –I S O(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经制定了有关物流的许多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并且制定了国际物流基础尺寸的标准方案:

仓库整体布局规划方案设计

概述 (1) 规划设计方案 (2) 一、背景资料及设计原则 (2) 二、Y医药楼房仓库整体布局规划方案的设计思路 (3) 三、Y医药楼房仓库的整体布局规划 (6) 主要参考文献 (16) 附件 (17)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以及药品分类管理的推行,人们对医药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医药零售业和医药物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预计2010年中国的医药市场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医药市场。中国的药价普遍偏高,根本原因在于中间环节过多,引入现代物流将会快速、高效、价廉地打造出丰厚的“第三方利润”。发展现代医药物流,整合企业物流资源成了医药行业的必然选择。因此,在医药流通领域掀起了一股物流中心投资的热潮,对物流中心的仓库布局方案规划问题也应运而生。 本规划主要运用物流系统布置设计(SLP)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案例,根据药品分类、所需库存面积、采用的存放设备、物流相关性分析以及具体位置确定等方面等对医药楼房仓库布局方案进行了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方案 一、背景资料及设计原则 1.案例背景简介 Y医药物流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总占地面积125亩,总投资4.8亿元,区位业务规模计划超过150亿元,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仓储面积达8万平方米,库存容量可达6万箱,日处理订单2000单。规划在两年内把终端网络辐射到重庆市各区、县,预计销售额将超过50亿元;5年内辐射西南区域,预计销售额将超过100亿元;8年内向全国主要地区辐射,实现销售额将超过200亿元,将成为全国医药物流企业龙头之一。 Y医药物流港欲建国内领先的多功能全自动立体仓储系统、自动分拣系统及信息管理系统为一体的现代化医药商贸物流平台。采用积层式货架、自动立体仓库、普通货架、移动式货架、传送带等先进的物流设备。运用条形码、电子订货系统、销售网点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与增值网络、无线通讯拣货系统及数字显示提货系统等现代化、高科技物流技术,为全国各地医药制造商、代理商提供产品下线后运输、验货、储存、分装、配送及信息处理为一体的全程服务。Y医药物流港提供物流、信息流、商流与资金流一体化的企业信息平台及各业务子系统,使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电子开票等电子化应用系统为一体。提供全面、快捷、低成本、高效率的网络信息平台,为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代理商、医院、卫生院、诊所、连锁门店等提供强大的信息互通网络,并与客户端口相对接,使得上下游客户信息化共享平台,实现客户网络查询、网络定单、网络开票、网上支付等综合功能的一体化。 2.Y医药楼房仓库整体布局规划方案的设计原则 (1)满足规划期内业务规模的原则 规划方案下的仓库储存能力和分拣能力应该满足八年规划期内Y医药物流港物流中心的业务规模,并且能够在业务规模继续增长的条件下有足够的柔性进行仓储能力和分拣能力的提升。 (2)充分运用所学知识的原则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案例分析中来,力求做到全面、深入的分析。综合运用设施布

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1、要求 1)生产设备要按工艺流程的顺序配置,在保证生产要求、安全及环境卫生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厂房面积与空间,减少各种管道的长度。2)保证车间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条件,使各个工作地点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3)保证车间内交通运输及管理方便。万一发生事故,人员能迅速安全地疏散。 4)厂房结构要紧凑简单,并为生产发展及技术革新等创造有利条件。 2、原则 1)各工序的设备布置要与主要流程顺序相一致,是生产线路成链状排列而无交叉迂回现象,并尽可能自流输送,力求管线最短。 2)注意改善操作条件,对劳动条件差的工段要充分考虑朝向、风向、门窗、排气、除尘及通风设施的安装位置。设备的操作面应迎着光线,使操作人员背光操作。 3)辅料制备车间应与适用设备靠近,但如液氯汽化、制漂等有污染和粉尘部分,应有墙与车间隔开,应有通风等必要的设施。 4)冬天无严重冰冻地区的工厂可考虑把不适宜在车间内布置的设施,布置在室外。高压容器等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布置在室外。并有安全报警和事故排空等安全措施。 5)设备布置在楼面还是布置在底层,要视楼面荷载及是否利用位差输送等因素而定。一般洗浆设备布在楼面,黑液槽及浆池布在底层。

6)相互联系的设备在保证正常运行、操作、维修、交通方便和安全条件下,尽可能靠近。 7)设备与墙柱之间的间距,无人通过最小500mm,有人通过最小800mm 8)泵与泵之间间距一般1000mm,泵组之间间距约1500mm。 9)设备的安装位置不应骑在建筑物的伸缩缝或沉降缝上。 10)发散有害物质、产生巨大噪音和高温的生产部分应同一般的生产部分适当的隔开,以免互相干扰。 11)要统一安排车间所有操作平台、各种管路、地沟、地坑及巨大的或震动大的设备基础,避免同厂房基础发生矛盾。 12)操作平台的宽度应大于500mm,平台向上距梁底或楼板的距离应大于2000mm,平台下若走人或有设备需检修,平台底部净高不应小于2000mm。 13)合理安排厂房的出入口,每个车间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厂房大门的宽度应比所需通过的设备宽度大200mm左右,比满载的运输工具宽度要大600~1000mm,总的宽度不应小于2000~2500mm。14)要考虑必要的锥料面积。 15)遵守国家的有关劳动卫生及防火安全等方面的各项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6)要考虑到厂房扩建的需要。 17)在满足生产工艺需要的同时,设备布置要尽量符合建筑结构标准化要求,18m以下,采用3m的倍数,18m以上采用6m的倍数,多

车间规划和布局要求,工厂管理必备!

车间布局设计是工艺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整个车间的命运。布局设置是从顾客需求开始,围绕作业员设计工序流动,最终的目的是使作业流程中的浪费和过载达到最小化、使车间透明化、消除经验式的管理弊端,使空间和劳动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01 车间布局的依据 ①生产工艺流程图; ②物料衡算数据及物料性质、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副产品的数量及性质;三废的数量及处理方法; ③设备资料,包括设备外形尺寸、重量。支撑形式、保温情况及其操作条件,设备一览表等; ④车间组织及定员资料; ⑤厂区总平面布置,包括本车间与其它生产车间、辅助车间、生活设施的相互联系,厂内人流物流的情况与数量; ⑥公用系统用量,供排水、供电、供热、冷冻、压缩空气、外管资料等有关布置方面的一些规范资料。 02 车间布局设计的原则与内容 1、原则 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投资、操作维修方便、设备排列简洁、紧凑、整齐、美观。 (1)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工艺要求的原则 (2)车间布置应符合生产操作要求的原则 ①每一个设备要考虑一定的位置;②设备布置应考虑为操作工人能管理多台设备或多种设备创造条件;③设备布置不宜过挤或过松,宜尽量对称紧凑,排列整齐,

充分利用空间;④要考虑相同设备或相似设备互相使用的可能性和方便性;⑤设备的自动测量仪表要集中控制,阀门控制集中,便于工人操作。 (3)车间布置应符合设备安装、检修要求的原则 ①根据设备大小及结构,考虑设备安装、检修及拆卸所需要的空间和面积; ②满足设备能顺利进出车间的要求; ③通过楼层的设备,楼面上要设置吊装空间; ④考虑设备的检修和拆卸以及运送所需要的起重运输设备。 (4)车间布置应符合厂房建筑要求的原则 ①凡笨重设备或运转时会产生很大振动的设备应布置在厂房的底层; ②有剧烈振动的设备,其操作台不得与建筑物的柱子、墙连在一起; ③设备布置时,要避开建筑的柱子以及主梁; ④厂房操作台要统一考虑; ⑤设备不应该布置在建筑物的沉降缝或伸缩缝处; ⑥在不严重影响工艺流程顺序的原则下,将较高设备尽量集中布置。 (5)车间布置应符合节约建设投资要求的原则 ①可露天或半露天的设备,尽量采用半露天或露天设计; ②厂房采用非高层化设计; ③工艺管道集中布置,减少管线投资和节约能耗; ④设备的操作面尽可能与通道安排在同一侧。

车间布局设计说明书

《数控实训场地、设备布局说明书》 设计题目:数控实训场地、设备布局设计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数控技术 班级:0 8 数控 3 0 4 学号:2 0 0 8 1 0 3 3 4 1 9 设计人:秦巍 指导老师:唐新民 日期:2010.12.1—2011.3.4

目录 (1) 前言 (2) 车间设计布局指导书………………………………………...第页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总结及体会……………………………………………. 机床设备………………………………………………………….. 建筑场地图………………………………………………………. 设备型号及平面图………………………………………………..

通过3年专业的学习数控技术,即将毕业踏入社会时,学校还要给予我们最后一项考核来检验我们3年以来学习的综合知识。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主要是用来考核我们在大学3年以来所学的一个综合测试,它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探索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对生学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学生在校期间,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获得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后一次重要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完全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很多方面的提高: (1)首先,在其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获取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其自我的动手能力。

(2)然后,通过专业的学习加以利用,理论跟实际结合; (3)最后,达到一个自我提升的的目的。 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性、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各个环节的实际锻炼,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说明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体现了设计人员的创新意识、个人能力,及专业知识的掌握; (2)主要以课本知识与专业手册和理论的联系,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设计图一定要做到通俗易懂,让阅读者一看就懂你的设计内容等等方面; (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车间现状改善及设施布局设计

第四章车间现状改善及设施布局设计 4.1 作业测定 针对第三章提出的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大多数工序没有标准的、适宜的作业时间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与解决,这里对定子绕线组装配工艺过程进行秒表时间研究,制定最适宜的作业时间。 通过运用流程分析对涂装车间现有工艺流程的分析得知,根据车间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包括人、机、物等条件,在现有条件的情况下制定更为合理的工作方法,以简化工艺流程、人员的移动、物料的搬运,提升生产效率。作业测定是在经过改善后合理的生产流程上,运用作业测定技术,测定每个必要工序的作业时间,并根据现场情况制定出每道工序的标准时间。 1. 秒表时间研究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研究对象产品的生产实际情况,决定运用秒表时间研究的方法对作业时间进行测定。秒表时间研究是作业测定技术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在一段时间运用秒表或电子计时器对操作者的作业执行情况进行直接、连续的观测,把工作时间和有关工作的其他参数,以及与标准概念相比较的对执行情况的估价等数据,一起记录下来,并结合组织所制定的宽放政策,来确定操作者完成工作所需的标准时间的方法。 秒表时间研究是采用抽样技术进行研究。它是按随机的原则,抽选总体中的部分单位进行调查,以推断总体的有关数据的方法。秒表时间研究以生产过程中的工序为研究对象,在一段时间,按照预定的观测次数利用秒表连续不断的观测操作者的作业,然后以此为依据计算该作业的标准时间。由于观测的时间是限定的,而且是连续观测的,所以是密集性抽样。

由于测定时间的选择完全是随机的,无论何主观意图的影响,因此观测结果应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另外,用秒表测时法进行观测的次数是根据科学的计算确定的,是能保证规定精度要求的次数。观测结果的误差可在观测之前根据抽样的次数和总体中各单位时间标志的差异程度,事先通过计算,将其控制在一定围之,因此计算结果比较可靠。 使用秒表时间研究方法进行时间研究时必须具有以下工具: (1)秒表 (2)记录板 (3)时间研究表格 (4)计算器、测量工具、摄影、录像设备或计时机等 近年来发展的各种数据收集站,将数据的采集,汇总与打印的功能结合在一起,可自动安排采样过程。收集数据时只需按有关的键即可在屏幕上自动显示,有编辑功能与统计汇总功能,并将数据传输到其他计算机上,这就大大提高了时间研究的精度与效率。 2.秒表时间研究的过程 (1)、确定观测次数 秒表时间研究是一个抽样观测的过程,为了得到科学的时间标准,需要有足够的样本容量。样本愈大,得到的结果愈准确。但样本过大,时间和精力大量耗费,也是不必要的。因此科学地确定观测次数,尤为重要。一般的说,作业比较稳定、观测人员训练有素、经验丰富、被观测对象较多,则观测次数可少些,

仓库布局设计方案-仓库布局的原则要求与具体布置方法

目录 一、仓库布局概括 0 (一)、仓库布局定义 0 (二)、仓库的总体构成 0 (三)、仓库的布置要求 0 (四)、仓库布局原则 (1) (五)、仓库设施、设备配置 (1) 二、仓库布局设计 (2) (一)、仓库整体布局设计 (2) (二)、仓库作业流程 (3) (三)、仓库内部设计 (3) 1、托盘数计算 (3) 2、货架数计算 (4) 3、叉车数计算 (5) 4、储存区面积 (5) 5、工具存放区面积 (6) 6、入库区面积 (6) 7、理货区面积 (6) 8、退货暂存区面积 (6) 9、通道设计 (7) 三、总结 (7)

一、仓库布局概括 (一)、仓库布局定义 在一定区域或库区内,对仓库的数量、规模、地理位置和仓库设施、道路等各要素进行科学规划和总体设计。 仓库布局规划是根据仓库生产和管理的需要,对整个仓库所有设施进行用途规划,确定生产、辅助生产、行政等场所,仓库、作业、道路、门卫等分布和确定,并对各类设施和建筑进行区别。如仓库货场编号、道路命名、行政办公区识别等。以使仓库的总体合理布局。 (二)、仓库的总体构成 一个仓库通常由生产作业区、辅助生产区和行政生活区三大部分组成。 1、生产作业区是仓库的主体部分是商品储运的活动场所。 2、辅助生产区是为了商品储运保管工作服务的辅助车间或服务站,包括车库、变电室、油库、维修车间等。 3、行政生活区是仓库行政管理和员工休息的生活区域。一般设在仓库入口附近,便于业务接洽和管理。行政生活区与生产作业区应分开,并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仓库的安全及行政办公和员工休息生活的安静。 (三)、仓库的布置要求 要适应适应仓储企业生产流程,有利于仓储企业生产正常进行。 1、单一的物流方向。仓库内商品的卸车、验收、存放地点之间的安排必须适应仓库生产流程,按一个方向流动。 2、最短的运距。应尽量减少迂回运输,根据作业方式、仓储商品品种、地理条件等合理安排库房、专运线与主干道的相对位置。 3、最少的装卸环节。 4、最大的利用空间。仓库总平面布置是立体设计,应有利于商品的合理储存和充分利用库容。 (四)、仓库布局原则 1、储存的物品及作业人员运动距离最小化;

6生产车间设备布置图及设计说明

第六章生产车间设备布置图及设 计说明 第一节设备布置基本要求说明 设备布置的基本原则:满足操作、检修和施工要求。 一.工艺条件: 大型储罐、运动设备一般布置在底层,小型设备可以安放在较高的地方。 同类型的设备或操作性质相似的尽可能布置在一起。 设备布置时考虑采光,操作人员背光操作。 二.安全因素 (各设备参照下表安全) 生产车间外设10宽消防通道 1. 采用敞开式钢结构车间 占地18 m*36 m 面积楼高 5 m 柱距 6 m 共四层 总面积2592 m2 2. 梯子 直梯一台宽度0.6m 每段直梯高度5m 设安全护笼 斜体三台宽度0.8m 45°台阶高度0.15 16阶分两段 甲类平台至少两个通往地面的梯子,做安全出口 设备布置安全距离: 项目净安全距离(m) 泵与泵不小于0.7 泵离墙的距离不小于1.2 泵列与泵列的距离不小于2.0

计量罐与计量罐0.4—0.6 贮罐与贮罐0.4—0.6 换热器与换热器不小于1.0 塔与塔 1.0—2.0 反应罐底部离人行通道地面的高度不小于1.8—2.0 反应罐卸料口至离心机不小于1.0—1.2 不小于2.0—2.5 走廊、操作台通行部分的最小净空间高 度 操作台梯子斜度不小于45° 工艺设备与道路之间不小于1.0 化工生产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腐蚀性介质多等特点,钢结构与目前普遍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钢结构是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小的结构之一,在西方广泛采用,所以被有关专家称为“绿色建筑”。 钢结构的特点:强度高,材质均匀,塑性、韧性好,建筑物抗震,抗风性能好,建筑总质量轻,工厂化制作,易于产业化,建设工期短,便于改造。 第二节生产车间设备布置图 见附图二

仓库规划与布局的原则

仓库规划与布局的原则 对于仓库工作的开展来讲,仓库规划和布局是最基本的要点,也是难点。现代仓库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功能,因此根据仓库规划与布局的原则来打造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仓库是仓库运作的基础。 1、仓库规划与布局的基本原则: 1.1利于作业优化。仓库作业优化是指提高作业的连续性,实现一次性作业,减少装卸次数,缩短搬运距离,最短的搬运距离;最少的搬运环节;使仓库完成一定的任务所发生的装卸搬运量最少。同时还要注意各作业场所和科室之间的业务联系和信息传递。保证仓库安全。1.2单一的物流流向,保持直线作业,避免迂回逆向作业;强调唯一的物流出口和唯一的物流入口,便于监控和管理; 1.3最大限度的利用平面和空间 1.4节省建设投资。仓库中的延伸型设施——供电、供水、供暖、通讯等设施对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的影响都很大,所以应该尽可能集中布置。 1.5便于储存保管。提高物品保管质量; 1.6保管在同一区域的货物必须具有互容性,当货物的性质互相有影响或相互有抵触时,不能在相同的库房内保存。 1.7保管条件不同的货物不能混存。如温湿度等保管条件不同,不宜将它们放在一起,因为在同一个保管空间内,同时满足两个或多个保管条件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是不实际的。 1.8作业手段不同的货物不能混存。当在同一保管空间内,物体的体积和重量相差悬殊时,将严重影响该区域作业所配置的设备利用率,同时也增加了作业的复杂性和作业难度。 1.9灭火措施不同的货物不能混存。当火方法不同的货物放在一起,不仅会使安全隐患增加,也增加了火灾控制和扑救的难度和危险性。 2、区域规划的方法 2.1按照仓储的功能不同进行分区。各功能区的规划和布局是否合理,将对仓库作业的效率、质量、成本和赢利目标的实现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使用面积的1/3被用作非仓储功能。除非受条件所限将物流出入口规划在一个区域。 2.1.1通道。通道畅通;物流入口和物流出口要挂牌;将通道和功能区域用油漆在地面规划出来。分为主通道、副通道、检查通道。需要路面平整和平直,减少转弯和较差。 2.1.2办公区。为了增加保管面积,仓储办公室尽可能设置在仓库内的二楼,或规划在入口处,便于沟通交流和快速反应; 2.1.3生活区。食堂、更衣室、卫生间、休息区。 2.1.4工具区。集中管理,便于维修、养护;规定消防设施存放的位置;车库;变电室;油库;维修间; 2.1.5保管区。保管区内功能的规划。 2.1.5.1验收区。接待供应商的区域。 2.1.5.2整货区。主要的仓储区域。 2.1.5.3散货区。规模大的企业可以将拆包的整件货单独设置区域,货位与整货区相对应,便于分拣备货管理。这一区域的规划对高效作业和客户服务起着关键性作用。 2.1.5.4备货区。提前按定单备货。 2.1.5.5复核区。对出入库的最后把关,与客户交接区域。 2.1.5.6退货区。接受顾客退货。 2.1.5.7废品区。等待报废核销。 2.1.5.8次品区。有修复或退货给供应商的可能。

机械加工车间设施规划设计

机械加工车间设施规划设计THE FACILITIES PLANNING AND DESIGN OF MACHINING WORKSHOP 专业:工业工程 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申请学位级别:学士 论文提交日期: 学位授予单位:

摘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对先进装备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加工车间作为企业的制造中心,设计合理的车间设施规划,对高效生产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江西荣成机械有限公司为对象,探讨了机械加工车间设施规划的基本模型。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同时带动相应的零部件产业迅猛发展。差速器这一汽车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和制造由于存在生产技术落后、产品生产效率低、质量差、单位产品能耗高等缺点,从而成为汽车行业日趋关注的焦点。 本论文主要针对机械加工车间内存在的诸如物流路线不合理、运输时间长、设备布置混乱等若干问题,运用系统布置设计(SLP)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对车间作业单位,典型产品的工艺流程的分析比较和产品的物流和非物流相关关系分析,对机械加工车间生产设备进行重新布置,完成了对车间布局的优化,使物流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本论文还应用Flexsim软件,建立了零件作业单元的仿真模型,对加工车间的布局结果进行了仿真评价。 关键词:设施规划;机械加工车间;作业单元;仿真

ABSTRACT China is now in the expansion of domestic demand, the critical period of the accelerat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So the huge market demand need a lot of advanced equipment. Processing plant as the manufacturing center of the design workshop facilities planning, the efficient produ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rom the Jiang Xi RONGCHENG Machinery Company, Ltd. for the object to explore the basic model of a machining workshop facilities planning. Chinese automotive industry has developed very rapidly since the 21 century.It leads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rresponding parts industry.Vehicle transmission production and manufacturing have many disadvantages such as backward production technology, production low efficiency, and poor quality, high consumption of energy per unit of product and so on, which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focus of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n this thesis, such as unreasonable logistics routes, longer duration of transport equipment layout confusion a number of issues, the use of the 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 (SLP) method to improve the operating units of the workshop, the typical products of the process in main memory for machine processing workshop analysis and product logistics and logistics related to re-layout, workshop layout optimization, logistics efficiency is greatly improved, machining workshop production equipment. The thesis also application Flexsim software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parts operating unit, the layout of the results of the processing plant simulation. Keywords:Facilities planning;machining shop;operating unit;simulati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