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解读一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解读一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解读一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解读一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解读一

本人从事暖通设计十多年,根据新的标准及结合工程实际对标准进行解读,与大家共同探讨,不足之处往指正。《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下文中简称为《标准》。2018.8.12

1.《标准》3.1.3中的第2条当独立前室、共用前室及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可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当机械加压送风口未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时,楼梯间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解读:当楼梯间采用自然通风系统时需满足前室的加压送风口设置在前室的顶部或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送风口设置在顶部是想形成风幕隔断烟气,设在在正对前室入口的墙面上是想通过送风阻止烟气侵入前室,这个前室入口是指从走道或房间进入前室的那个口,而不是从前室进入楼梯间那个口,这个住宅较难满足,一方面有的住宅开向前室的门多,另一方面住宅层高小于3m而不能设置顶送式风口,所以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楼梯间也需加压送风。

2.《标准》

3.1.4建筑地下部分的防烟楼梯间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当无自然通风条件或自然通风不符合要求时,应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解读:这条有别于之前的做法,只防烟楼梯间加压送风,在防烟楼梯间及前室的墙上加余压阀的做法不适用于地下了。因此强调了地下部分的前室及消防电梯前室也需加压送风。

3.《标准》3.1.5中的第1条当采用独立前室且其仅有一个门与走道

或房间相通时,可仅在楼梯间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独立前室有多个门时,楼梯间、独立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

解读:住宅的前室一般是一个以上的户门不满足此条,所以前室也得加压送风而不能采用之前的通过余压阀向前室送风。

4.《标准》3.1.5中的第2条和第3条当采用合用前室时,楼梯间、合用前室应分别独立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采用剪刀楼梯时,其两个楼梯间及其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

解读:下图这种做法均不适用于以上两条,即不能采用通过余压

阀向前室送风,这样就增加了竖井面积。

5.《标准》3.1.6中的当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面积不小于1.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解读:这个比之前规范更细化了,只有地下一层的楼梯间可采用开门或开窗的方式就不需要做机械加压送风来防烟了,门或窗面积不小于1.2㎡。

6.《标准》3.1.7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场所,楼梯间应设置常开风口,前室应设置常闭风口;火灾时其联动开启方式应符合标准第5.1.3条规定。

解读:楼梯间的风口之前有的做成自垂百叶风口,这个阻力较大而且不能调节风量,造成送风不均匀,影响防烟效果,经过实践发现还是得做成常开风口合适,风口为双层百叶或带风量调节阀的单层百叶。前室《标准》要求做成常闭风口那对于只有三层及以下的前室能否做成常开百叶风口呢?笔者认为常开百叶风口没有手动开启功能这样就不符合《标准》3.3.6和5.1.3中的要求。

7.《标准》3.2.1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应在最高部位设置面积不小于1.0㎡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当建筑高度大于10m 时,尚应在楼梯间的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且布置间距不大于3层。

解读:这条要求最高部位设置不小于1.0㎡的可开启外窗或开口是为了防止其他窗户排烟失效而设置的最后一道保障,主要是针对地上楼梯间,地下楼梯间参照《标准》3.1.6条。

8.《标准》3.2.4可开启外窗应方便直接开启,设置在高处不便于直接开启的可开启外窗应在距地面高度为1.3~1.5m的位置设置手动开启装置。

解读:电动开启装置主要是成本高且接入消防系统控制较复杂,目前市场上手动开窗装置技术成熟且成本低,《标准》要求设置手动开启装置符合实际需要,施工图中需注明手动开启装置的设置高度。

9.《标准》3.3.1建筑高度大于100的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

解读:对于住宅建筑地上30多层地下三层的系统需要地上地下分设加压送风系统,方案阶段需考虑屋面送风机房面积,屋面设备用房面积超过屋面面积的1/4就要计入建筑层数。

10.《标准》3.3.2除本标准另有规定外,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应分别设置送风井(管)道,送风口(阀)和送风机。

解读:这条是为了在《标准》要求加压风机设机房后防止有的为了省机房和竖井面积会把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加压送风系统合并。

11.《标准》3.3.3建筑高度小于或等于50m的建筑,当楼梯间设置加压送风井(管)道确有困难时,楼梯间可采用直灌式加压送风系统,并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高度大于32m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楼梯间两点部位送风的方式,送风口之间距离不宜小于建筑高度的1/2;2.送风量应按计算值或本标准第3.4.2条规定的送风量增加20%;3.加压送风口不宜设在影响人员疏散的部位。

解读:满足本条要求的楼梯间可屋面或地下设加压风机房,直接送到楼梯间,但风量需增加而且需考虑送风口最好别影响人员疏散。12.《标准》3.3.4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楼梯间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分别独立设置。当受建筑条件限制,且地下部分为汽车库或设备用房时,可共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本标准第3.4.5条的规定分别计算地上、地下部

分的加压送风量,相加后作为共用加压送风系统风量;2.应采取有效措施分别满足地上、地下部分的送风量的要求。

解读:住宅建筑地下大都为储藏室,不满足此条共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要求,地上地下需分别设置独立的加压送风系统,对于公建满足地下部分为汽车库或设备用房时,可共用机械加压送风系统,风量需叠加且风口采用双层百叶或带调节阀的单层百叶。

13.《标准》3.3.5送风机的进风口应直通室外,且应采取防止烟气被吸入的措施,送风机的进风口不应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设在同一面上。当确有困难时,送风机的进风口与排烟风机的出风口应分开布置,且竖向布置时,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出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m。送风机应设在专用机房内,送风机房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

解读:本次要求送风机设机房是为避免风机被风吹日晒而延长风机使用年限,建议设在系统下部是为了避免屋面风机又吸入烟气,设在机房后风管靠墙部位设70℃防火阀即满足采取防止烟气被吸入的措施的要求,送风机房可与除排烟风机外的其他风机如平时用的送风机、排风机或空调机合用机房。风机从窗井或机房外墙吸取风均理解为直通室外,住宅建筑需注意窗井的其他层应设固定窗或封闭,避免烟气进入该窗井。本次给出了进风口与排风口的间距的具体数值在设计时就有了依据。

14.《标准》3.3.6加压送风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除直灌式加

压送风方式外,楼梯间宜没个2层~3层设一个常开式百叶送风口;2前室应每层设一个常闭式加压送风口,并应设手动开启装置;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7m/s。

解读:本条给出了加压送风口的具体要求,风口的尺寸每隔2层或3层设比每隔一层的大,像地下可以每层设或隔一层设;地下或多层建筑的前室不能设常开式百叶风口。风口风速计算时可不考虑百叶遮挡,即风口面积不乘以百叶遮挡系数。

15.《标准》3.3.7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采用管道送风,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送风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内壁应光滑。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20m/s;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非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5m/s;送风管道的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规定。

解读:本条明确了加压送风不能采用土建风道,采用金属风道需考虑安装操作空间,金属风道与剪力墙间距不能小于100mm,后砌的井壁可间距为50mm,此条增大了竖井尺寸。

16.《标准》3.3.8机械加压送风管道的设置和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规定:1竖向设置的送风管道应独立设置在管道井内,当确有困难时,未设置在管道井内或与其他管道合用管道井的送风管道,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h;2水平设置的送风管道,当设置在吊顶内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h;当未设置在吊顶内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h。解读:《标准》提出对管道耐火极限的要求,根据目前资料不低于1.0h的耐火极限只有采用防火风管,详见图集《防排烟系统设备及附

件选用与安装》07K103-2附录。

17.《标准》3.3.10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场所不应设置百叶窗,且不宜设置可开启外窗。

解读:加压送风系统如果有可开启的外窗在加压时有可能所加的风从窗户泄出,影响防烟效果,百叶窗是不应设置。

18.《标准》3.3.11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顶部设置不小于1㎡的固定窗。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尚应在其外墙上每5层内设置总面积不小于2㎡的固定窗。

解读:此条改动较大相对于老规范,有核心筒的楼梯间需伸至屋面或设天窗,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也需设固定窗,这条是针对地上建筑,地下的可以不设。

19.《标准》3.4.1机械加压送风系统的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

解读:风口和风管尺寸按计算风量计算,选风机按设计风量。

20.《标准》4.4.12 第3款对于需要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房间,当其建筑面积小于50㎡时,可通过走道排烟,排烟口可设置在疏散走道;排烟量应按本标准第4.6.3条第3款计算。《标准》4.6.3条第三款当公共建筑仅需在走道或回廊设置排烟时,其机械排烟量不应小于13000m3/h,或在走道两端(侧)均设置面积不小于2㎡的自然排烟窗(口)的距离不应小于走道长度的2/3。

解读:当住宅的地下为每个面积小于50㎡的储藏室时,可以走道两端(侧)开面积不小于2㎡的自然排烟窗(口)。

2017.12 四评级一评价标准解读(山东省化转办)

山东省新一轮评级评价标准解读 山东省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 专项行动办公室 2017.12

目录 1.山东省化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评级标准解读 2.山东省化工生产企业环境保护评级标准解读 3.山东省化工生产企业节能降耗评级标准解读 4.山东省化工生产企业质量评级标准解读 5.山东省化工企业转型升级评价标准解读

山东省化工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评级标准解读 一、否决项: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评级为“不合格” (一)使用应当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 指标说明:《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具体目录由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应当淘汰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查阅资料: 1.查阅建设项目安全评价报告、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等文件资料。 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布的淘汰落后安全技术工艺、设备目录 现场检查:企业现有工艺、设备是否属于国家规定应当淘汰的危及安全生产的工艺、设备。 (二)未按规定在易燃、易爆、有毒区域设置固定式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泄漏检测报警设施,并将报警信号发送至控制室或操作室;未在工艺装置上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部位设置超温、超压等检测仪表、声光报警和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的 指标说明:依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 50493-2009)、《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安监总管三〔2011〕93号)等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 查阅资料:企业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相关安全设施设备运行记录等资料。 现场检查:相关安全设施配备和运行情况。 (三)在役化工装置未经具备相应资质设计单位进行正规设计且未进行安全设计诊断的 指标说明: 1.依据《安全生产法》、《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生产经

资本论卷一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最近我拜读了著名无产阶级领袖马克思的作品资本论,虽然只是看了第一章的一些皮毛,更没有深刻的思想去联系社会经济。但是相对于高中里政治课上枯燥地死记硬背来说,现在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对于商品和劳动的看法,马克思在第一章就是一商品和货币作为研究对象的,在读完第一章之后,我概念中的“商品”不再是印象中摆放在商店橱柜中或网上放着照片让人挑选里的物品,它甚至可以是服务员的端茶倒水,可以是一个首席理发师三个小时的精剪,甚至可以是流通中的货币。因为商品的概念不仅仅是其本身有价值,而是他可以通过交换而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使用的人的手里。因此我们评判商品的时候并不是看它是不是实物,而是看他是否具有价值并且通过交换而具有了使用价值。比如一顿美味的晚餐比一顿原材料相同但平淡无味的晚餐,就多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感觉得到的东西。因此,服务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但是同时也不能只是单纯为别人,就像封建社会中农民给地主交租的粮食,并不因为是为别人生产的,就成为商品。而在这里就是一个第一章非常关键的概念“二重性”的引入——在整个第一章的概念中,“二重性”无疑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铺垫概念——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人类的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 说到商品不得不提到劳动。第一章中有这么一句话:“如果把商品的使用价值撇开,那商品就只剩下一种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由此可以看出,劳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唯一价值,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也只有劳动才能产生更多的生产资料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劳动又分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比如在一个公司中,上层管理人员并不会在工厂的流水线前进行操作,他们要做的是安排和管理,及脑力劳动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抽象劳动,而公司的员工则要通过体力劳动而产生价值,这就是具体劳动。如果这样说的话那“工作不分高低贵贱”这句话是对的,因为凝结在商品中的都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是为什么社会中上层和底层的差距这么大呢,体力劳动者通常要比脑力劳动者付出多得多的劳动,所谓的“剥削”——一些上层的资本占有者往往根据自身的需要为不同的使用价值定义不同的价格。他们通常把自己的抽象劳动的价值定义地高得多,而在物质的交流过程中,总会有人的劳动被低估,比如一些底层的体力劳动者——他本身绝对不会是资本的占有者,也不会是社会的强势群体。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平之处的真相,而马克思的最终理想主义就是要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主义社会,从而摆脱这种不公平现象,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皮毛看法,而且建设大同社会任重而道远,需要长期努力。 其次,通过对第一章的理解,我对货币的看法也发生了重大的改观,知道了货币不再是单纯的金银或是我们所用的纸币,货币是一种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和流通手段职能的衡量工具。小时候家里穷,总想着国家每个月的工资为什么不多发点,现在想来十分汗颜。货币发行量是一门大学问,货币多了也会导致通货膨胀购买力下降,想当年民国时期爆发过通货膨胀的灾难,上街买菜都要扛着一包包的金圆纸币,而人人的富裕程度确是低的出奇,一个国家如果不顾自身的国庆和购买力胡乱发行货币将会影响到每一个国民的生活,这种影响比硝烟弥漫,血肉模糊的战场更恐怖。 除了这些书中马克思的观点以外,我对他研究哲学的论证方法也非常赞赏。马克思在论证自己观点的时候不仅仅是用例证来举例论证,而且使用了辩证否定的哲学观。马克思非常重视《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而这一章,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尤其是价值形式这一部分,比较抽象,又不易理解。恩格斯曾致信马克思说,“谁能辩证思维,谁就能理解它。 在对于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矛盾的两个方面。马克思指出,“相对价值形式和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第四章同步练习题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第四章练习题 一、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将电器设备和电器元件根据功能要求按一定方式连接起来而构成的集合体称为。 2、仅具有某一种确定的电磁性能的元件,称为。 3、由理想电路元件按一定方式相互连接而构成的电路,称为。 4、电路分析的对象是。 5、仅能够表现为一种物理现象且能够精确定义的元件,称为。 6、集总假设条件:电路的??电路工作时的电磁波的波长。 7、电路变量是的一组变量。 8、基本电路变量有四个。 9、电流的实际方向规定为运动的方向。 10、引入后,电流有正、负之分。 11、电场中a、b两点的称为a、b两点之间的电压。 12、关联参考方向是指:。 13、电场力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称为电功率,即。 p=,当0?p时,说明电路元件实际 14、若电压u与电流i为关联参考方向,则电路元件的功率为ui 是;当0?p时,说明电路元件实际是。 15、规定的方向为功率的方向。 16、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可。 17、功率的参考方向也可以。 18、流过同一电流的路径称为。 19、支路两端的电压称为。 20、流过支路电流称为。 21、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连接点称为。 22、电路中的任何一闭合路径称为。 23、内部不再含有其它回路或支路的回路称为。 24、习惯上称元件较多的电路为。 25、只取决于电路的连接方式。 26、只取决于电路元件本身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27、电路中的两类约束是指和。

28、KCL指出:对于任一集总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流出(或流进)该节点的所有支路电 流的为零。 29、KCL只与有关,而与元件的性质无关。 30、KVL指出:对于任一集总电路中的任一回路,在任一时刻,沿着该回路的代 数和为零。 31、求电路中两点之间的电压与无关。 32、由欧姆定律定义的电阻元件,称为电阻元件。 33、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通过坐标的一条直线。 34、电阻元件也可以另一个参数来表征。 35、电阻元件可分为和两类。 36、在电压和电流取关联参考方向时,电阻的功率为。 37、产生电能或储存电能的设备称为。 38、理想电压源的输出电压为恒定值,而输出电流的大小则由决定。 39、理想电流源的输出电流为恒定值,而两端的电压则由决定。 40、实际电压源等效为理想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 41、实际电流源等效为理想电流源与一个电阻的。 42、串联电阻电路可起作用。 43、并联电阻电路可起作用。 44、受控源是一种双口元件,它含有两条支路:一条是支路,另一条为支路。 45、受控源不能独立存在,若为零,则受控量也为零。 46、若某网络有b条支路,n个节点,则可以列个KCL方程、个KVL方程。 47、由线性元件及独立电源组成的电路称为。 48、叠加定理只适用于电路。 49、独立电路变量具有和两个特性。 50、网孔电流是在网孔中流动的电流。 51、以网孔电流为待求变量,对各网孔列写KVL方程的方法,称为。 52、网孔方程本质上回路的方程。 53、列写节点方程时,独立方程的个数等于的个数。 54、对外只有两个端纽的网络称为。 55、单口网络的描述方法有电路模型、和三种。 56、求单口网络VAR关系的方法有外接元件法、和。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的精力写成的一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经济学巨著。由于其篇幅繁长,所以我也就选择了第一卷的第一章商品和货币进行阅读,由于理解能力有限,个人对马克思的《资本论》只是非常肤浅粗略的认识。 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商品由于被计量的物的性质不同,部分由于约定俗成,所以商品尺度有所不同。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但是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它决定于商品的属性,离开商品体就不存在。 在我们所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改变。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 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从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可见,使用价值或财富具有的价值,只是因为有抽象人类劳动对象化或物质化在里面。 可能会有人这样认为,既然商品价值由于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那么一个人越懒,越不熟练,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他制造的商品和需要花费的时间越多。但是,形成价值实体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个人类劳动力的耗费。 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是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时间。因此,如果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不变,商品的家孩子量也就不变。但是,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每一变动而变动。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 期初我们看到,商品是一种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后来表明,劳动就它表现为价值而论,也不再具有它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所具有的哪些特征。 劳动总是联系到它的有用效果来考察的。各种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总和,表现了同样多种的,按照属,种,科,亚种,变种分类的有用劳动的总和,即表现了社会分工。每个商品的使用价值都包含着一定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或者有用劳动。各种使用价值如果不包含不同质的有用劳动,就不能作为商品相互对立。 就使用价值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就价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不过这种劳动已经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更多的使用价值本身就是更多的物质财富。

RFID 技术应用于防伪领域的优劣分析

RFID 技术应用于防伪领域的优劣分析 一、中国防伪市场现状: 中国目前商品质量状况形势严峻是不争的事实,从奢侈品以及所谓名优产品到日常 生活用品几乎没有商品不被假货所侵害。然而中国目前的防伪市场的技术、规则、标准都存在很多问题,更有很多厂商为利益驱使,制造了很多“先进技术理念”给 用户,厂商造成极大地困惑。 1、当前防伪技术市场的现状 A、假防伪----有些小作坊专门制售假的防伪标识,还有一些同时为真假产品的双方 客户生产相同的防伪标识,造成产品“真假莫辩”。 B、不防伪----很多防伪标识完全起不到防伪的作用,技术过于简单,不具备唯一性 和独占性,且科技含量较低,从而不能起到真正防伪的作用。 C、难防伪----这是因为防伪技术不易于被消费者识别,难于起到真正防伪的作用。 其中传统防伪技术落后,防伪技术没有唯一性和独占性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譬如“激 光防伪”在全世界应用了30多年,全国有4000多个生产商,进入门槛极低,只需 要3~5万的投资即可生产激光防伪标签,生产成本低至0.001元/平方厘米。这样的 防伪有和没有其实差别不大。 2、防伪的分类 防伪根据应用对象分为“证照防伪”、“票据防伪”、“商品防伪”等不同应用,从作 用方式可以分为“包装防伪”、“结构防伪”,按照技术手段可以分为“视觉防伪”、“条码(二维)码防伪”、“电码防伪”、“计算机防伪”等多种方式。 3、为什么需要防伪? 以“商品防伪”为例,从主观上讲,它是企业为了自身权益不受侵害而采取的一种 特殊保护措施,从客观上讲它是作为产品的一种增值服务而面向广大消费者,是消 费者为了购买到真品的一种重要识别手段。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作业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读后感 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这种需要的性质如何,例如是由胃产生还是由幻想产生,是与问题无关的。这里的问题也不在于物怎样来满足人的需要,是作为生活资料即消费品来直接满足,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来间接满足。 ——《资本论第一章——商品和货币》在整个第一章中,主要内容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和使用价值, 人类的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通过“二重性”概念的引入,物品本身拥有了一个自身属性转化的平台。抽象劳动产生价值,而具体劳动产生使用价值。一个商品,在人们需要发挥它自身的使用价值的时候,那么以A的形式呈现它;当人们把这件相同的物品放到了交易的世界里的时候,人们把这个物品本身所具有的α的一面展现出来。通过“二重性”(商品是一种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资本论第一章——商品和货币》)概念的引入,物品完成了自身的使用和交流的双重作用。在历史的长河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有其价值与使用价值始终切合的较好、不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产生巨大偏移的物品渐渐地被人们赋予了特殊的交易含义,而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却逐渐的被人们所淡化——货币和以它为主宰的货币经济也随之产生了。以下我就商品的两个要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 马克思说:“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详细的介绍了何为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具体的实物上,他所强调的是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比如像我们日常生活中受对别人的服务,或是对他人的非物质劳动这些都是有使用价值的。因为各种物有了使用价值,所以,物与物之间的交换会产生一种关系或是比例即交换价值。由于交换是一个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因此交换价值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这种偶然性中包含必然性。某种一定量的商品必定是能够找到互相代替的或同样大的交换价值的其它种商品。由此可见,第一,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第二,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即它只能由外部的别的东西来度量。注入马克思所举的例子,一夸特小麦,总能同x量鞋油或y量绸缎或z量金等等交换。我们所讨论的物,商品,均是由人来进行加工生产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那么也就是把那些使劳动产品成为使用价值的物质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它们不再是桌子、房屋、纱或别的什么有用物。它们的一切可以感觉到的属性都消失了,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没有用,那末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也就不形成价值。 读过了资本论的第一章我的第一个体会是,我对“商品”和“货币”的理解更加 深刻了。首先,“商品”不再是我印象中摆放在商店橱柜中或淘宝网窗口里的物品, 它还可以是理发师的服务,甚至可以是流通中的货币。其次,在读到“如果把商品 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各种劳 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时,我对“劳动最

资本论第一章读书随笔

资本论第一章读书随笔 资本论马克思经济学说中最主要的著作。这么深奥的书,读完第一章节,大家都写了什么随笔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资本论第一章读书随笔,希望你喜欢。 1889年5月,旅居英国的恩格斯注意到一件事:鲁尔区罢工了。 "德国矿工的罢工对我们说来是一件大事。像宪章运动时期英国矿工那样,德国煤矿工人也最后进入运动,而这就是他们的第一步。运动是在威斯特伐里亚煤矿区的北部开始的,——在这个地区每年可以采煤4500万吨,而开采的地区甚至还不到一半,因为那里的煤要从500 码的深处采出。这个地区的矿工过去一直是善良的臣民,爱国、听话,而且信教;他们为第七军输送了极好的步兵 (我很了解他们,我生长的城市只在这个煤矿区南面六七英里)。 "(恩格斯发表在《工人领袖》杂志6月号的文章) 毫无疑问,这是一件让当时德皇威廉等统治者无比震惊的事,因为鲁尔不比别处,那是德国的命脉。由于多种原因,这里的矿工已经无法忍受。如果作一个宏观的调查,那么这次在历史上(尤其是我们的政治史上)意义重大的罢工无疑会有多种成因,比如经济发展的原因、环境保护的原因、种族的原因(那里多波兰移民)、宗教的原因,等等。但是,从恩格斯的文字上看,他本人并没有参与此次工会运动。实际上,恩格斯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恰恰在这一年之前的4年和之后的4年,恩格斯分别给《资本论》第二卷的两个版本写了序言,这是他在费尽心力出版这部书的过程之中,以及过程之后的总结陈辞,所以很有价值。在第一篇序言的开头: "要完成《资本论》第二卷的付印工作,使本书既成为一部联贯的、尽可能完整的著作,又成为一部只是作者的而不是编者的著作,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留下的修订稿很多,多半带有片断性质,所以要完成这个任务就更为困难。至多只有一稿(第IV稿) 经过彻底校订,可以照原样付印。但是,由于有了以后的修订稿,这一稿的大部分也变得陈旧了。材料的主要部分,虽然在实质上已经大体完成,但是在文字上没有经过推敲,使用的是马克思写摘要时惯用的语句:不讲究文体,有随便的、往往是粗鲁而诙谐的措辞和用语,夹杂英法两种文字的

饭店等级四种评定模式

国外饭店划分等级标准 纵观世界各国的饭店分级体系,较普遍的出发点是:由公共或私人部门提供有一定公信力的信息作为消费者认知饭店软硬件水平的辅助手段,减少饭店企业营销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便于行业规划和管理。 一、分级目的 各国饭店划分等级除了增强消费者认知、有利市场营销、行业监管工具等共同目的之外,各国适应本国经济、社会情况形成的分级体系,有不同的特点:(1)如埃及、希腊、阿曼、黎巴嫩,阿根廷、古巴、希腊等国的饭店分级与饭店房价相联系;(2)阿联酋、斯洛伐克、约旦、摩洛哥、尼日利亚,乌克兰等国的饭店分级与税率“挂钩”;(3)在荷兰,只有经过星级评定的住宿设施才可称为“饭店”,政府对不同星级的饭店征收不同的房产税。 二、实施主体 总体来说,对饭店行业实施分级的主体分为政府、协会和第三方组织三大类别,由此可以将饭店等级分成三种模式: (一)政府部门主导 日本、希腊、印度、埃及、土耳其、阿联酋、意大利、罗马尼亚、加拿大等式典型的特别是政府主管饭店业的职能部门,如国家旅游主管部门来执行饭店等级评定的国家。具体操作上,该模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评级工作本身是政府干预饭店业发展的一项措施,其微观绩效必须服从于政府的宏观发展规划,是战略式的。第二,其基础是一整套由“项目—基本指标—修正指标”组成的多维指标模型。虽然任何指标模型都不可能完美涵盖饭店业的丰富多彩,但为了操作的科学和方便,对指标模型的贯彻依然是评级工作的核心环节。第三,基本方法是对项目内容进行精确赋值,最终以数量等级的形式反映饭店等级。第四,科技含量高。其一是通过政府行政力动员国内外的行业专家,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和修正指标体系。其二是不断引入新型检测工具,比如采用网络信息系统收集相关数据。其三是不断扩大评审专家的选拔范围,多角度掌握信息。 政府部门为主体的饭店等级评定,是政府干预理论在饭店行业管理中的体现,对饭店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实实在在。然而,由于受到政府发展规划的强烈影响,其评定标准会随政府目标的变动而出现较为频繁的变化,评定结果有时会和公众或业界的感受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行业协会主导

资本论选读复习资料

《〈资本论〉选读》参考资料 第一部分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商品 2.使用价值 3.交换价值 4.抽象劳动 5.价值实体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7.价值形式 8.相对价值形式 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 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 二、选择题 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 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2.《资本论》的目的是 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 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 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 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 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 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 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 A.从具体到抽象 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 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 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 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 B.商品的资本形式 C.商品的货币形式 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 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 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 B.分析商品开始 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 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 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 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 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 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 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 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 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 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 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 A.成正比 B.成反比 C.无关 D.关系不确定

防伪技术 现状分析

一、目前采用二维码来进行防伪的几种方式: 1、对二维码加密: 对二维码进行加密处理,比较常见的如火车票,税务发票等,这种二维码防伪方式,在辨别真伪时,需要专门的二维码识别器或扫码器,或者要求辨别者必须下载专门的识别软件,如果没有这些,消费者扫描后,出现的只是一串数字,无法辨别出真假。所以,这种二维码防伪方式只能在一些特殊强势行业得以应用,因此,这种加密防伪方式,无法让每一个消费者都能轻松地参与到识假打假的过程中,就必然难以普及,后果是造成得以假货浑水摸鱼、瞒天过海,难以有效遏制假货的泛滥; 2、扫描二维码后,要求输入验证码: 这种二维码防伪方式目前应用得比较普遍,很流行,而且实施了好几年了,但是,从实际的应用过程和效果来看,几乎收效甚微!为什么?因为消费者嫌麻烦,消费者在扫描防伪二维码后,需要要求消费者输入长达16-20位的验证码,才能知道真伪。试想:普通的消费者有几个这样较真不厌其烦地费时费力输入过验证码?从实际应用的统计结果分析,大概有万分之一二的人有这闲心去输入验证码验真伪。这就意味着,生产厂家耗费大量物力财力做的防伪二维码,消费者并不领情,或者根本不买账,因为消费者觉得太麻烦,为了辨别一个产品的真假,要搞很长时间才有结果。我们试想一个场景:当您请人吃饭,招待人家喝茅台酒,看人家扫描茅台酒上面的防伪二维码,紧盯着瓶子上面10多位验证码,输入老半天,看这瓶酒的真假,是一个多么令人尴尬的时刻? 因此,采用输入验证码的二维码防伪方式,这种让人尴尬的时刻,难以避免地随时会发生!怎么办?有没有一种既不用输入验证码,又能一扫码就立即可以知道真假的二维码防伪方式? 目前的答案是:有!那就是二维码+计数器。该技术已经由成都终极防伪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成功开发出二维码终极防伪&超级电商平台,服务于全球的产品生产企业和品牌商,该系统平台能让消费者在扫码验真伪的过程中得到极致体验,让识假打假过程变得简单易行,让每一个消费者的手机可以瞬间变成一个随身携带的“识假神器”! 3、二维码+计数器来进行防伪: 原理:对每一个产品都设置一个二维码,并为每一个二维码都设置一个计数器,该防伪二维码只要被消费者扫描一次,计数器就会自动累加一次。比如说:消费者扫描产品包装盒内的防伪二维码,如果第一次不属于该消费者扫描的,那就自动提醒这个消费者要谨慎购买或消费,因为这个商品有涉嫌假货的可能性! 这种二维码防伪技术,实际上是巧用二维码扫描计数来帮助消费者确定在该消费者之前是否有人打开过该产品的包装,如果包装被打开了,该包装盒内的商品就有可能被掉包,如果存在被掉包的可能性,就有可能涉嫌假货!因为消费者判断产品是否是真货有一条基本的标准:这个商品是否是原厂原装并且没有被别人打开过包装!因此,消费者只需认准包装盒内产品上的二维码的第一次是不是被自己扫描的就可以立辨真假。

资本论解读第一章

资本论解读 第1章一价值 马克思在分析价值的过程中,认为使用价值是价值形式,而劳动量则是价值实体,他把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总是联系在一起来分析的,并强调了使用价值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实践的价值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使用价值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今天应根据马克思的成果把价值理论向前推进一步,而把价值形式和价值实体看成是组成价值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 什么是价值? 这是经济学的一个基础问题,也是《资本论》理论体系的一个基本问题,所以,在《资本论》一书中,马克思在一开始就去研究了它。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交换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见《资本论》第一卷第49页) 马克思称这种"表现方式"或"表现形式"为价值形式,并且进行了专门的分析论述。 "商品是以铁、麻布、小麦等等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形式出现的。 这是它们的日常的自然形式。但它们所以是商品,只是因为它们是二重物,既是使用物品又是价值承担者。因此,它们表现为商

品或具有商品的形式,只是由于它们具有二重的形式,即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马克思又在下面说道:"显然,最简单的价值关系就是一个商品同另一个不同种的商品(不管是哪一种商品都一样)的价值关系。因此,两个商品的价值关系为一个商品提供了最简单的价值表现。"(该书第61-62页) 马克思在该书第82页举出了一个价值形式的一个一般公式和一个具体的等式。 一般公式是:X量商品A=Y量商品B,或X量商品A值Y量商品B。 一个具体等式是:20码麻布=一件上衣,或20码麻布值1件上衣。只因为有了这样的价值形式,是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明朗化了,使你可以知道一件商品的价值具体是多少。比如20码麻布的价值是多少?是一件上衣。并且,价值形式必须表现在使用价值上,而且必须表现在不同种类的商品上。比如,20码麻布的价值必须表现在与20码麻布不同的一件上衣或其它使用价值上,而不能表现在相同的20码麻布上。因为只有前者才使20码麻布的价值明朗化,清楚化,而后者只是一种任何问题都没有说明的糊涂观念。可是,为什么"X量商品A值Y量商品B"或者是"20码麻布值一件上衣呢?"具体的说,20码麻布和一件上衣的价值为什么能相等的呢?有很多具体价值形式没法可比,例如一把锁值一个茶杯,但是,20码麻布和一件上衣还有可以比较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可以把上衣看做是麻布做成的。但是,麻布和麻布可以比较,因为,

电路分析基础[周围主编]第一章答案解析

1-9.各元件的情况如图所示。 (1)若元件A 吸收功率10W ,求:U a =?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V A W I P U I U P a a 10110=== →= (2)若元件B 吸收功率10W ,求:I b =? 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A V W U P I UI P b b 11010-=-=- =→-= (3)若元件C 吸收功率-10W ,求:I c =?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A V W U P I UI P c c 11010-=-== →= (4)求元件D 吸收功率:P=? 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W mA mV UI P 61020210-?-=?-=-= (5)若元件E 输出的功率为10W ,求:I e =?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A V W U P I UI P e e 11010-=-== →= (6)若元件F 输出功率为-10W ,求:U f =? 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V A W I P U I U P f f 10110-=-=- =→-= (7)若元件G 输出功率为10mW ,求:I g =? 解: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mA V mW U P I UI P g g 11010-=-== →= (8)试求元件H 输出的功率。 解: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 mW mA V UI P 422-=?-=-= 故输出功率为4mW 。

1-11.已知电路中需要一个阻值为390欧姆的电阻,该电阻在电路中需承受100V 的端电压,现可供选择的电阻有两种,一种是散热1/4瓦,阻值390欧姆;另一种是散热1/2瓦,阻值390欧姆,试问那一个满足要求? 解:该电阻在电路中吸收电能的功率为: W R U P 64.25390 10022=== 显然,两种电阻都不能满足要求。 1-14.求下列图中电源的功率,并指出是吸收还是输出功率。 解:(a )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为:W A V UI P 623=?==; (b )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为:W A V UI P 623-=?-=-=, 实际是输出功率6瓦特; (c )电压电流为非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为:W A V UI P 623-=?-=-=, 实际是输出功率6瓦特; (d )电压电流为关联参考方向,吸收功率为:W A V UI P 623=?==. 1-19.电路如图示,求图中电流I ,电压源电压U S ,以及电阻R 。 解: 1.设流过电压源的12A 电流参考方向由a 点到d 点,参见左图所示。 (1) 求电流I: A A A I 156=-= (2) 求电压U S : A A A I ba 14115=-= 对a 点列写KCL 方程: V 3) (a V 3) (b V 3) (c V 3) (d 题图1-14 题图1-19(1)

4号文件解读

浙江省《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促进安全发展的意见》解 读 2014-03-13 14:28 来源:浙江日报作者:【收藏】【字号:大中小】【打印】 安全生产事关改革发展大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加强安全生产、促进安全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平安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已连续十年保持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逐年下降的良好态势。 但也要清醒看到,全省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事故总量依然偏大,较大以上事故时有发生,工作中还存在责任不到位、措施不落实、监管体系不顺、基层基础薄弱等问题。 为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一红线,2014年2月25日,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颁发《关于加强安全生产促进安全发展的意见》。 《意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以及“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要求,在阐述加强安全生产促进安全发展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后,分别从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和提升安全治理能力四方面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任务。 关键词:安全发展 《意见》在安全生产理念上作了重大改变。从“安全生产”到“安全发展”,从“安全发展理念”到“安全发展战略”,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总结,体现了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运行的现实要求。 在工作目标上更加突出了“生命至上”的理念。2004年,我省提出了安全生产工作以“三个零增长”为目标,经过10年的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为了更加充分地体现“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意见》提出了新的工作目标是实现“三个持续下降”和“一防一制”,就是“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生产经营活动死亡率”实现持续下降,有效防范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关键词:党政同责 《意见》根据“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党委、政府、部门、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

《资本论》第一章观后感

1、对《资本论》第一章第一篇内容的感悟 读过了资本论的第一章,商品在我眼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至于不止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去听,用手去摸。我像是朝着某地下宫殿扔了一束火把,《资本论》映出了它的光辉,又展现了资本主义的地下世界。但是我可以理解我们的劳动所制造的物品在使用和流通过程中具有的不同的价值定义以及这个流通的世界是如何通过这种双重性质的转化来运转的。马克思说:“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详细的介绍了何为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不只局限于具体的实物上,他所强调的是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中得到实现。那么问题来了,比如我们去足疗店接受足疗等对他人的非物质劳动这些都是有使用价值的。因为各种物有了使用价值,所以,不同的物的交换会产生一种关系或是比例即交换价值。由于交换是一个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的转变过程,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因此交换价值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这种偶然性中包含必然性。某种一定量的商品必定是能够找到互相代替的或同样大的交换价值的其它种商品。由此可见,第一,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价值上等同的东西。 第二,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即它只能由外部的别的东西来度量。注入马克思所举的例子,一夸特小麦,总能同x量鞋油或y 量绸缎或z量金等等交换。我们所讨论的物,商品,均是由人来进行加工生产的,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那么也就是把那些使劳动产品成为使用价值的物质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它们不再是桌子、房屋、纱或别的什么有用物。它们的一切可以感觉到的属性都消失了,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也就不形成价值。 当马克思剜掉商品的使用价值,分析商品的价值时,把它归纳为单纯的人类劳动的结晶。这让我对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改变自己,产生了新的看法。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生产资料,才能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劳动不再仅是个人满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不得已而为之的活动,而成为了推动全人类进步的动力,这么说来,劳动的确是最为光荣的行为。 但我们必须注意,劳动的质是多变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不再有价值上的差异,取而代之的是劳动量与劳动时间。价值表现的秘密,即一切劳动由于而且只是由于都是一般人类劳动而具有的等同性和同等意义,只有在人类平等概念已经成为人民的不可动摇的原则的时候,才能从黑幕中抽身出来。 最初的商品的交换是为了满足当时生产力低下的社会下的人们的生存需要,而后的经济社会却一步步的走向了我们经常提及的“剥削”。凝结在商品之中的“无差别”的劳动——所有的劳动都产生了相同的价值。而资本占有者往往根据自身的需要为不同的使用价值定义不同的价格。在物质的交流过程中,总会有人的劳动被低估——而他本身绝对不会是资本的占有者,也不会是社会的强势群体。在此时此景,物品的交流违背了其本身的初衷——有一方的初衷在于对另一方的剥削,强行占有对方的劳动成果。 马克思在第一章第一篇中提到了“商品拜物教这个概念”。期初,我们小组的同学对这个概念以及该小节的内容感到疑惑而不知所措。但在老师对我的疑惑答复之后,我对商品拜物教有了新的认识。借百度百科中商品拜物教来源的解释,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商品生产者相互隔开,他们彼此独立经营,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商品生产者无法精确了解社会的供求状况,社会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他并不清楚;对于他的私人劳动能否得到社会承认,他是没有把握的。如果在市场上,他能够顺利地通过交换,卖掉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他就实现了价值,他的私人劳动得到了社会承认,而且他还能换到别人的产品以满足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练习试题和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 第一章 一、 1、电路如图所示, 其中电流I 1为 答( A ) A 0.6 A B. 0.4 A C. 3.6 A D. 2.4 A 3Ω 6Ω 2、电路如图示, U ab 应为 答 ( C ) A. 0 V B. -16 V C. 0 V D. 4 V 3、电路如图所示, 若R 、U S 、I S 均大于零,, 则电路的功率情况为 答( B ) A. 电阻吸收功率, 电压源与电流源供出功率 B. 电阻与电流源吸收功率, 电压源供出功率 C. 电阻与电压源吸收功率, 电流源供出功率 D. 电阻吸收功率,供出功率无法确定

U I S 二、 1、 图示电路中, 欲使支路电压之比 U U 1 2 2=,试确定电流源I S 之值。 I S U 解: I S 由KCL 定律得: 2 23282 22U U U ++= U 248 11 = V 由KCL 定律得:04 2 2=+ +U I U S 11 60 - =S I A 或-5.46 A 2、用叠加定理求解图示电路中支路电流I ,可得:2 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I '=2/3A; 4 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I "=-2A, 则两电源共同作用时I =-4/3A 。

3、图示电路ab 端的戴维南等效电阻R o = 4 Ω;开路电压U oc = 22 V 。 b a 2 解:U=2*1=2 I=U+3U=8A Uab=U+2*I+4=22V Ro=4Ω 第二章 一、 1、图示电路中,7 V 电压源吸收功率为 答 ( C ) A. 14 W B. -7 W C. -14 W D. 7 W

梦特娇防伪分析

《防伪包装设计》 作业一 题目:梦特娇服装防伪分析

目录 一、梦特娇简介 (2) 二、梦特娇的历史 (2) 三、梦特娇的品牌之争 (3) 四、梦特娇的中国之路 (3) 五、简述梦特娇服装包装的防伪分类及原理 (4) (一)特别质量的保证书 (4) (二)条形码吊牌 (5) (三)洗涤麦头 (6) (四)星级标志 (6) (五)免费的电话查询和网上认证 (7) (六)其他防伪 (7) 六、梦特娇服装包装的防伪的优点 (7) (一)难以仿造性 (7) (二)人性化设计 (7) (三)一体化功能 (7) 七、梦特娇服装包装防伪意见 (7)

梦特娇服装防伪包装分析 一、梦特娇简介 创立于1880年的法国巴黎梦特娇公司是一家拥有上百亿美元资产的企业,并在过去的几年里在全球、特别是亚洲和中国市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梦特娇是巴黎时装界的佼佼者,以简洁浪漫的设计、传统的工艺、独特的风格而风靡全球。独创的“亮丝”系列产品是梦特娇的特色,也是其最主要的经营内容。梦特娇总部设于法国南部的华伦斯(Valance),在巴黎设有分区办事处,其设计办事处专责阐释时装趋势,以及在亚洲创造时装系列。属下经验丰富的专业设计师经常有系统地参与欧洲时装盛事,时刻留意国际时装潮流。产品系列分为:床上用品,童装,羊绒衫,鞋类及皮具,女性时尚内衣及睡衣,运动服饰,文化用品,内衣及袜等。 二、梦特娇的历史 1880年,梦特娇创办人的先祖格斯顿汀兰德先生成立了一间丝线工厂,世代相传,成为汀兰德家族的家传事业。 1925年,梦特娇首度以针织推出女用内衣与丝袜,成功地打响了品牌知名度。一直到今天,针织仍是梦特娇品牌主力之一。 二次世界大战后,天然丝绸原料十分的短缺,促使梦特娇发明了代替天然丝的人造丝。这种对聚酸胺面料进行多道加工手续所产出独特的丝织品,因为外观,舒适度与手感都可与天然丝媲美,而其强度与耐久性又酷似尼龙。这种称之为“亮丝”的针织衫成为梦特娇的招牌。 到了60年代初期,梦特娇又设计出厚型的亮丝布料,可用来制作针织T恤与运动装,由于这种布料柔软、清爽、吸收性强且不易褪色,在当时的市场中是绝无仅有,很快地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沿着马可波罗的足迹,法国品牌“梦特娇”以授权生产的营销策略,不但把品牌推向国际舞台,尤其是“亮丝”的发明,让梦特娇选择在西班牙、葡萄牙设厂,且借着在欧洲、美国与亚洲设置营业部,拓展全球销售网络,八O年代,法国梦特娇已成为一个跨国的时尚品牌。 随着梦特娇品牌在全球迅速的发展,及因应不同地区气候和消费者体形、喜

防伪技术对比分析

防伪技术对比分析 1. 类别:材料防伪;防伪原理:利用材料本身的特性进行防伪;实际运用:黑、白水印纸等;特点:属于共性化防伪,造纸仿制门槛高,消费者识别简单。缺点:利用水印油墨可实现批量化仿造。 2. 类别:印刷防伪;防伪原理:利用复杂的图文印刷技术进行防伪钮索纹图、网纹、;实际运用:定位烫、图文微缩等;特点:属共性化防伪,成本低廉;缺点:外观较易被模仿,易被批量化仿造;消费者识别相对困难。 3. 类别:激光防伪;防伪原理:利用激光成像和压膜复制技术进行防伪;实际运用:三维立体、像素动态、激光加密、干涉条纹等;特点:属共性化防伪,成本低;缺点:外观容易被模仿,易被批量化仿造;消费者识别相对困难。 4. 类别:数码防伪;防伪原理:利用数字身份识别技术进行防伪;实际运用:电码防伪;特点:属个性化防伪,消费者识别较为简单;缺点:外观容易被模仿;存在盗码、抄码批量复制的隐患和缺陷;查询率极低。 5. 类别:电子识别防伪;防伪原理:利用电子识别技术进行防伪;实际运用:无线射频、电子芯片、磁码;特点属于个性化防伪,外观不易被模仿,即使被模仿也无法实现批量化仿制;缺点:须借助仪器进行真伪鉴别。不适用于商品防伪领域。 6. 类别:纹理防伪;防伪原理以包装材料本身固有的斑纹记号为防伪识别标记;实际运用:纹理防伪纸;特点:个性化防伪技术、造纸开始极难仿制;缺点:表现形式仅限于标签。 7. 类别:安全线数字信息化防伪;防伪原理:安全线数字信息化防伪产品等多种防伪技术的综合应用;实际运用:亚元安全线防伪纸、人民币、邮票……;特点:共性化防伪与个性化防伪的有效结合,真伪鉴别方法:感官识别、仪器鉴定和专家鉴别;缺点:起订量要求比较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