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生写作的本质

学生写作的本质

关于学生写作活动本质的认识
第一节 关于写作活动本质的认识
《尚书·舜典》说:“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最早对写作本质作出界说的文献之一。虽然这是对诗歌本质的概括,但却反映了先秦诸子对写作本质的基本认识。孔子说:“《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荀子明确地主张文章要“法先王”、“顺礼义”,“心合于道,说合于心,辞合于说”即文章要沿袭先王的法统,要符合“道”的精神,心道言辞要融为一体,虽然,孔子的“志”与荀子的“道”具有不同的含义,但“诗言志”与“心合于道”的写作本质观,却开启了我国传统写作理论“文以载道”、“文源于道”、“文道统一”、“立诚”、“求真”等写作观的先河,对以后的写作理论及写作教学实践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不同时代的主流写作价值观,人们对写作及写作教学的本质作了多层面的解说,这些解说,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写作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
一.写作是学生学习用书面言语表达审美信息的过程。
写作活动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即通过写作,向人们传达“审美信息”。•审美信息包括积累审美经验,培养审美能力,升华审美人生观等内容。审美人生观是一种以追求“美”作为人生支点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本质乃在于对生命的挚爱。对生命的热爱,既体现在对个体生命的珍惜与热爱,更体现于对所有生命的珍视与尊重。审美人生观具体化于人生态度上,既表现为热爱个体生命的进取、创造,又表现为超越个体生命存在的旷达、洒脱;具体化于人生理想,表现为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崇高境界的追求。因此,写作教学中的审美信息包括十分丰富的内容,包括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按真、善、美的价值标准,在多元文化的价值环境中,通过写作活动反映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体验。如果写作主体形成了这样的写作本质观,一方面既可以反映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又可避免写作中市侩、庸俗、短视的“真话”给人们带来的尴尬,从而,通过写作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生活境界。
二.写作是人们运用语言符号制作文章的一种精神劳动。

写作是写作主体运用“语言符号”这个工具,通过取材、构思、分析、综合和加工等“制作”活动,进行精神产品的生产过程。“制作”观表明,写作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材料,

按照一定的规格和程序进行劳动,只不过这种劳动具有一种特殊性,它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通过大脑的积极活动,以文章的方式呈现写作主体对生命、对社会、对环境的认识成果及其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情感变化的一种“精神劳动”。因而,语言材料、写作素材、人的精神劳动,是写作成功的要素,它们对文章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三.写作,一般泛指写作中由“物”到“意” ,“意”化为“文”的过程。
这个观点源于苏联《文艺创作心理学》。作者科瓦廖夫认为“创作不是别的,而是双重变换的过程,就是:第一,把外部刺激的能量变换成知觉的显示或者现实的现象;第二,把形象变换成作为形象客体化、物质化的体现的文字。”这一理论传入我国以后,有人用“双重转化”命题进行阐释,认为写作就是由“物”到“意”,再由“意”到“物”的转化过程。由这种观点,人们又推演出“物------意------文”的写作过程模式。
四.写作是知行递变的活动过程
“知”指写作的目的或目标;“行”指写作的行为方式。“知行递变”指在写作过程的推进中,“知”不断地自变为“行”,而在下一阶段上,“行”又自变为“知”。写作过程中,“知”与“行”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递变”着、自我运动着,直到写作的目标完全达到为止。知行递变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即兴写作”的思维模式,即“感思-----行文”或“立意--------行文”

五.写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写作教学是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自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从写作活动的结果“文章”入手,指出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依赖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两个方面的因素。学生的写作行为,从实质上讲是一种练习活动,就是练习把日常所见所闻所感,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个“恰当”,受制于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教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学生的日常活动发展其认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削弱其中一个因素,都不能达到有效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六.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义标》)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高标》)从主体建构的角度,全方位地阐述了写作教学的价值:写作不

仅是主体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而且是主体生命活动的过程。主体的生命活动无非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活动所构成的生命运动。显然,这个表述,包容和超越了以往“修身”、“事功”、“立诚”、“实用”等写作价值诉求。对写作主体提出了“语文素养”这个全域观照的价值系统。“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写作教学除了进一步开发写作的表达和交流的功能、增强其认识世界的实用功能之外,还应促使写作主体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深层的文化积淀上整体塑造自我,因而,写作活动就成为写作主体在整体人格的统摄下生理、心理、思维、思想品德和言语技能等全面和谐的发展过程。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价值定位,无疑在更广阔的视界中把握了写作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有较强的现实价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