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word版)上海海关学院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完整word版)上海海关学院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完整word版)上海海关学院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完整word版)上海海关学院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上海海关学院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修订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开放课程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基于网络教学平台构建的在线课程。其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持环境。

第二条通过开放课程的建设,鼓励教师有效运用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促进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强化教学互动、探索数字化教学的模式和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第二章建设内容

第三条开放课程建设内容包括:课程内容建设模块和辅助教学模块。

第四条课程内容建设模块主要包括课程简介、教师简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参考教学资源、讨论题和试题试卷库等项目。

第五条辅助教学模块主要包括通知公告、作业、答疑讨论、调查问卷等项目。

第六条以上模块建设内容分为必建项目和选建项目,

具体以《上海海关学院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见附件)为准。

第三章申报条件

第七条学院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正在开设的课程均可申报开放课程。申报人同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申报人是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在编教师,并在立项期间承担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对开展网络教学有一定认识;

(二)申报人应在我院连续承担申报课程两轮及以上的理论和实践教学。

第四章申报程序

第八条开放课程建设每年度申报一次,教师在同一年度内只能申报、参加一门开放课程建设。

第九条申报人填写《上海海关学院开放课程建设立项申请表》交所在系(部);经系(部)初审后,提出推荐意见,并将材料汇总报教务处。

第十条教务处组织专家进行审核,经分院院领导批准后正式立项。

第五章立项管理

第十一条开放课程建设期限为一年,课程负责人应严格按照《上海海关学院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见附件)进行

课程建设工作。

第十二条开放课程要免费开放全部上网内容与资源,并承诺上网内容与资源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第十三条开放课程建设中期,课程负责人须向教务处提交中期建设报告。

第十四条对正式立项建设的开放课程,学校给予每项5000 元的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购置图书资料、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开发课件、建设试题试卷库等开支。

第十五条正式立项后必须在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平台:https://www.doczj.com/doc/ba9287572.html,)。申报者需要承诺完成平台“教师使用帮助”和“学生使用帮助”的课程学习,并参加教务处适时组织的开放课程建设培训课程。

第六章评审验收

第十六条开放课程每年进行一次评审验收工作。

第十七条课程负责人应填写《上海海关学院开放课程项目结项报告书》,经系(部)签署意见后交教务处。

第十八条教务处组织评审专家根据《上海海关学院开放课程开放课程建设标准》及有关评审细则,对开放课程建设进行评审验收。验收合格的课程由授予“上海海关学院开放课程”称号。

第十九条验收不合格的课程由课程负责人进行整改,一年后继续参加验收,对验收仍不合格的课程取消网络课程

建设立项资格,课程负责人在其后的2年内不得再次申报各类各级教学研究与质量工程项目。

第二十条已获上海海关学院开放课程称号的课程,应继续开展建设和与资源更新,获得称号两年内接受学院复评,合格者一次性给予1000元后续建设经费。

第二十一条获得开放课程称号的课程,在申请院级重点课程项目、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时有优先权。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

1.上海海关学院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附1

上海海关学院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说明:

1.本建设标准有18个项目,其中必建项目15个,并至少完成3个选建项目(△)中的2个。结项时至少达到14项目合格,其中教学课件、教学材料、课程访问量、答疑讨论、作业管理、导航编排等6个主要必建项目(*)必须合格,方能通过网络课程验收。

2.申报院级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必须完成选建项目(△)中的教学视频一项。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文件 浙工大教〔2016〕58号 关于印发《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学院(部): 现将《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2016年11月21日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总则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产出导向教育(OBE)人才培养理念和质量观,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经研究决定开展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 遵循“产出导向、目标引领、重点建设、绩效为先”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以核心课程建设助推本科专业内涵提升和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提升。 第三条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建设300门“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学生学习产出和能力培养为导向,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科

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本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课程。 第四条建设内容 1.制订课程质量标准。制定并完善课程质量标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该课程对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作用与贡献,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提供指导和依据。 2.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并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确保核心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联系,能有效减少重复与脱漏。 3.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课程配套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并在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校外在线课程教学平台进行开放共享、扩大受益面。 4.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校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引入研讨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样化手段与方法,开展混合式教学,引导

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与管理办法(试行)文件

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方案与管理办法(试行) 2003年,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先后开展了国家、广东省精品课程评选工作,对当选的精品课程给予重点资助,并进行定期检查。2007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明确提出:“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遴选3000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 为进一步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继续做好课程建设工作,同时避免申报和评选工作的重复以及称号上的繁杂,学院在原有的重点课程建设暂行条例基础上,重新制定了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具体内容如下。 一、对原有重点课程和已获广东省精品课程称号课程的梳理和认定: 凡已获得“广东省精品课程”或“国家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自动成为当年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 90年代认定的省级重点课程,但未获得“广东省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称号的课程,需参加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评选。如不申报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则取消原有的“重点课程”称号;经评审合格的课程,授予“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称号,这批课程应积极申报广东省、国家级精品课程。 在总量控制的原则下,教学单位可以推荐成绩特别突出的新课程,参加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评选。 二、广州美术学院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与要求 以创建国家精品课程为目标,根据学院的学科及专业定位与特色,整合各专业主干课程及学院重点建设课程的教学成果,在今后几年中,每年建设5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力争经过五年的努力,建成20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5门左右的课程成为广东省精品课程,1~2门课程成为国家精品课程。 按照教育部提出的精品课程建设“五个一流”(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要求与评审标准,积极推进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总则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产出导向教育(OBE)人才培养理念和质量观,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经研究决定开展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 遵循“产出导向、目标引领、重点建设、绩效为先”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以核心课程建设助推本科专业内涵提升和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提升。 第三条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建设300门“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学生学习产出和能力培养为导向,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科

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本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课程。 第四条建设内容 1.制订课程质量标准。制定并完善课程质量标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该课程对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作用与贡献,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提供指导和依据。 2.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并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确保核心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联系,能有效减少重复与脱漏。 3.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课程配套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并在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校外在线课程教学平台进行开放共享、扩大受益面。 4.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校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引入研讨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样化手段与方法,开展混合式教学,引导

学校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课程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基本单元,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项基本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规范课程管理,加强课程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课程按性质分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必修课是指学生按培养方案规定必须修读的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必修课、实践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是指学生按培养方案规定进行选读的课程,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课程按培养要求分为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模块课程和素质能力拓展活动模块课程。 第二章课程设置 第三条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课程设置应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学科发展前沿。 2.应用性原则。课程设置应以满足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要求进行设置,体现人才培养的国家标准、行业通用标准和学院标准的有机统一。 3.思想性原则。课程教学内容应注意思想性,把先进文化引入课程,杜绝不良教学内容进入课堂。 4.刚性原则。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增设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教学大纲、学时学分及课程进程上有刚性要求的,严格按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进行设置。 第四条课程设置的规范要求 1.课程名称使用应规范合理。课程名称应规范用词,不用简称,不同学时课程、分不同学期开设的课程原则上要在课程名称上有所区分。 2.课程设置应明确课程基本属性,必修、选修(限选、任选)、学时学分、面向专业、学期安排等。 3.课程设置应有与其匹配的任课教师,教师新开课、开新课都要达到学院相关要求。一门课程一般应有2个以上可以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 4.课程设置必须有教学大纲作为教学指导文件,实践教学环节的也应制定实践教学大纲。

德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德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指导思想与任务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个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教高〔〕号)和《德州学院关于深化课程信息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德院政字〔〕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在线开放课程指德州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中校外的( )以及学校自主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等。 第三条依托引进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协同育人课程建设机制,组织教师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平台应用培训,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完成新老平台教学资源迁移,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营造开放合作的网络教学与学习空间。 第四条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自主建设具有校本学科专业优势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一批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校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并遴选推荐申报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 第五条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契机,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手段,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价办法,整体推进学校、专业、课程等多个层面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章建设要求与内容 第六条在线开放课程须经长期教学实践形成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以及社会学习者、行业企业专家认可,在同类课程中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示范性。在线开放课程应参照《德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评价标准(试行)》的具体要求,围绕以下方面加强建设。 .课程团队与服务。在线开放课程应有相应的课程团队,团队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团队主讲成员均应有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丰富经验。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课程。除主讲教师外,课程团队还需配备必要助理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课程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合理,主讲教师能够承担课程相关教师的培训及教学研讨工作。 .课程内容与资源。课程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关领域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核心内容,能够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每门课程的课程资源应包括课程介绍、负责人介绍、教学大纲、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在线作业、试题库、参考资料和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教学视频。 .教学设计与方法。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围绕教学目标并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根据课程内容采取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

xxxx课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xxxx课程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一、总则 课程建设是教学条件建设的基本内容,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为持续提高教学内涵建设,抓好人才培养根本环节,推动课程体系、内容及方法改革,进一步规范课程建设管理,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指导思想 1、课程建设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工、农、医、管四大学科,合理规划、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2、课程建设要始终围绕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立足学生受益这一根本出发点,兼顾优质资源的辐射共享。 3、课程建设在课程体系、内容、方法等改革方面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保障体系,确保课程建设的前沿性和延续性。 三、建设目标 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科专业发展目标,坚持“以学为中心”,按照课程建设项目分类建设的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推动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构建课程建设的良性发展机制。加快现代教育

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发挥优秀课程引领示范作用,培育体现我校教学优势和特色在区域内有影响力的课程。 四、项目类型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建设项目、分类课程(学科平台课)建设项目、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项目、公共素质类课程项目、课堂教学和考试综合改革项目、MOOC教学改革试点及建设项目、教育教学改革特色班项目以及其他课程建设项目。 五、申报与立项 1、课程项目负责人原则要求具备讲师以上职称,除开发类课程项目外,主讲本课程应不少于2轮; 2、课程申报及立项时间一般为每年6月-9月; 3、每个教研室至少保证有1门在建课程; 4、建议院、系(部)设立院级项目,择优推荐校级项目; 5、申报校级项目需经院、系(部)学术委员会或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研究,通过后推荐; 6、根据不同项目类型,通过课程申报、约谈立项、重点培育等形式进行。各类项目经过专家评审推荐立项项目,经主管校长批准后,与学校签订建设任务书(合同书)后执行。

上海建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doc

附件 上海建桥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为规范课程建设的管理,提高课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促进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特制订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课程建设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体现能力为本、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学校课程建设分为达标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三个层次.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为了更好地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应在专业建设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不断充实专业建设的内涵并形成专业特色。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课程建设的核心要素,教学文件、课程网站、教学条件建设、教学改革和研究、教学效果、课程改善过程是课程建设验收的主要项目. .学校和二级学院都要建立课程建设管理机构,统筹课程建设的各管理事项。学校课程建设管理机构负责制订全校课程建设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以及选聘教学(教学管理)经验丰富、责任心强、作风正派、有一定威望的教师作为专家,负责课程建设的指导、验收、抽查复核工作。各二级学院应确定课程建设管理工作的责任院长,明确管理机构,负责制订本学院课程建设规划,明确年度目标,选聘合适人员成为课程建设指导与验收专家,组织本单位的课程建设及验收工作,监督课程建设质量。

第二章达标课程建设与管理 .建设目的:课程教学文档齐整规范,落实能力本位、成果导向的课程建设各项任务,形成不断自我完善的课程质量保证机制。 .建设对象:本、专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各门课程,包括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均作为达标建设和验收的对象。每门课程由开课学院归口建设。四年内完成全校课程达标建设和验收。 。每门课程原则上都以团队形式来建设,并明确一名课程建设负责人,课程建设负责人须为本校专职教师。若由助教担任课程建设负责人的,必须讲授该课程满一轮,且教学评价得分良好以上,并需配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作为课程建设指导教师。 .各学院根据课程建设规划及时对完成建设的课程进行验收。学院验收完成后的课程资料文档学校组织专家抽检复核,比例不低于,验收通过后的课程名单上网公示。校级重点课程建设验收通过,可以替代达标课程验收通过. .达标课程建设和验收内容包括课程建设资料和教师授课状态两个方面。课程建设相关资料由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使用教材及相关辅助参考书、教案(教学设计)、、个以上微课、课程网站、授课教师资料、课程改善历程档案等文件组成,评价验收方式为专家审阅.教师授课状态评价验收方式为听课(含专家现场查阅教案)、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查阅学生评教结果等形式.在完成材料审阅、听课、召开座谈等项工作后,需要组织教师说课和答辩,集中呈现教师教学设计理念和专家反馈。 .验收未通过的课程要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通过验收的,应追究课程负责人和系主任责任.验收结果与二级学院绩效考核挂钩。

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四川天一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为加快课程建设步伐,扩大课程建设的成果,使课程建设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制度。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学院将课程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一项基础工程来抓,为实现学院“十三五”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课程改革的方向。把课程改革的重点放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变上。通过课程建设,逐步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不相适的问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课程建设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以通用能力为基础,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科学、合理设计课程。课程要符合企业生产实际,突出高级技工与高职教育的融合;要体现本专业、本课程教学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先进性特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心理和教学规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 (四)正确处理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课程建设中的重点与一般、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做到课程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内容合适。 二、课程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课程建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为目的。在建设中采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大批量合格课程建设与部分较高水平的优秀课程

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分级、分期、分批进行建设。从所有课程抓起,以对教学质量影响最大的课程为先导,建成一批院级乃至省、国家级精品课程,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经过3—5年的建设,建立150门核心课程标准,开发30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一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三、建设内容 (一) 教学文件与教学条件 1.教学文件。课程标准、教材、教案、试题、学生成绩、课程教学质量评估、教学质量分析总结、学生考核分析等保存完整。课程标准应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及其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阐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基本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课时分配、教学方法及合理的教学组织形式,反映本课程的最新成果及教改思路,实验课程标准要符合培养目标,要有完整、系统的实验讲义或指导书。教材选用应符合教学与专业评估要求,内容精而新,与专业层次要求相适应,深、广度符合标准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所选教材不完全适合,应根据教学大纲进行增删,调整或编写补充教材。要有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含教学参考书、习题集、实验指导书、自学指导书、一定数量的必读书目及有关参考图书。教学进程要统一,教学进度计划表填写规范且认真执行。 2.教学条件建设 (1)实验、设备状况:实验设备套数能保证本课程实验的开出,具有开出基本实验的全部设备,且设备完好率≥95%;设备使用率≥95%。 (2)实验数量及水平:能开出全部基本实验;能开展综合性、创新性或研究性实验。 (3)实践教学设备能基本满足与本课程有关的实践教学环节需要。 (4)要有多媒体教学辅助等设备以及教学必需的教具、挂图、演示实验仪器、幻灯、投影仪、声像资料等,能较好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

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我院教学基本建设,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决定在我院深入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为确保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的科学、规范、合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体现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针对性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精品课程建设要结合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应用、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内容共同来做,把它作为专业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学院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实现我院高职

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认真规划、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各系(部)要积极实施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并保证精品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学院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在组织规划精品课程建设时,要以学院公共课和各专业大类公共课为主,兼顾各专业中具有辐射推动作用的核心课程,充分考虑学科与专业分布以及学校教学工作的示范作用,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 课程建设的目标 第四条力争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建设,在我院建立院、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在精品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学校重点建设30门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材到能力培养都能代表我院教学水平并具有辐射示范作用的精品课程。对获得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要加大建设投入力度,使之成为提高我院整体教学水平的催化剂。 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石河子大学在线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石河子大学在线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为加强石河子大学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在线课程建设质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构建学校在线课程建设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全面推进在线课程建设 1.成立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的学校在线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 在学校在线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指导下,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开展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的运行和维护,根据需要举行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培训与应用交流活动,组织全校在线课程建设与验收工作,做好在线课程建设和使用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工作。 3.各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为学院在线课程建设责任人,教科办主任为学院在线课程建设联络人。 二、加强在线课程建设计划性,实行在线课程建设目标制,加强在线课程建设管理 1.学校将学院在线课程建设目标列入年度考核指标。 2.各学院应制定在线课程建设规划,优先建设全校性公共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等。 三、明确在线课程建设内容及要求 1.课程建设内容 (1)课程描述(含课程简介、课程特色、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学时分配、选用教材、课程学习指导等); (2)教师队伍(含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的基本情况、所授课程、教学研究项目与成果、科学研究项目与成果等); (3)教学建设(含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课程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 (4)实践教学(含课程实验项目、实验指导、实践教学内容与实习指导等); (5)课程学习资源(含电子教材、课程教案、授课课件、参考资料、授课录像、相关网络资源链接等); (6)教学互动(含作业、答疑、论坛、网上考试等)。 2.课程建设要求 校级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是网络在线课程建设与运行的宿主平台。学院应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方法,熟练掌握系统的各项功能,按要求上传并不断丰富与课程相关的

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实施办法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创新创业课程建设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规范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切实促进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有关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以及学校相关文件,特制定本办法。 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依据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有关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文件精神,我校出台了系列文件:《关于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校办字…2015?14号、《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建设管理办法》(校就字…2015?1号)、《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校教字…2016?17号、《关于实施“创新创业活动周”及配套改革的通知》校教字…2016?14号、《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周”工作方案及指导意见》…2016?7号。 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组织与协调 在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根据上级文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目标要求,由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部,研发和培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及师资,各二级教学单位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小组具体组织实施。 1.学校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管教学的校领导为副组长,教务处处长为秘书长,招生就业处、学生处、研究生部、科研处、财

务处、人事处、继续教育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2.创新创业教学部 学校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教学部,教学部设在招生就业处创新创业管理中心,负责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纲的研发、教学计划的编制、校内师资的培训和统一调配,校外师资推荐,就业创业指导,为全校学生及孵化项目、创业者提供导向性、专业性、实践性辅导服务的导师。创新创业导师须在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学校规章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工作,业务上接受招生就业处的领导。 3.专项小组 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各二级教学单位设置创新创业教育专项工作小组,组长由各单位出1名班子成员担任,主管教学副院长(副主任)担任副组长。从学科专业角度选拔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负责本单位各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学工作及相应学分记录与认定,业务上接受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部管理与指导。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1.修订培养方案,改革创新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途径。 (1)结合专业综合改革与建设,针对本专业特点,紧密结合专业所属的行业,在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基础上,注重人才培养的内在性与社会性、多样性与适应性、开放性与前瞻性,积极探索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共同制定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解决我校联合办学异地授课实际需求,发挥智慧教室功能,决定建设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系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各系部联合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采取“系部主体、学院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

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1.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专业核心课; 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 3.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类课程 通过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遴选一批精品在线课程,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认定。 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内容应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保证课堂内容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问题。 2.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所申报课程应具有三学期及以上教学实践。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申报,并确定一名课程负责人。 申报程序第六条.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解决我校联合办学异地授课实际需求,发挥智慧教室功能,决定建设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第二条建设目标 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旨在促进我校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鼓励各系部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以重点建设专业为突破,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开放课程。鼓励各系部联合或跨专业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在线教学资源,研究使用手段,开展实际应用。 第三条建设原则 立足自主建设。发挥我校专业教学传统优势,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采取“系部主体、学院支持”的方式,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

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注重应用共享。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条建设任务 每年建设5-10门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和校内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课程类型主要包括: 1.省级以上重点专业专业核心课; 2.受众面广量大的公共课; 3.我市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培训类课程 通过校级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遴选一批精品在线课程,积极参与省级及以上在线开放课程评价认定。 申报条件 1.申报课程内容应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肖像权、隐私权、商业秘密及其他合法权益的情形;保证课堂内容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规范的问题。 2.课程负责人应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或硕士学位,所申报课程应具有三学期及以上教学实践。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申报,并确定一名课程负责人。 第六条申报程序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方案及管理程建设方案及管理办法2

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方案及管理办法 (试行) 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是我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核心课程建设工作是我校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的继续和深入,也是进一步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我校研究生教育“515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一)实施原则 1、坚持以《西南交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想与建设目标为指导,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开 展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确保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基石地位。 2、坚持以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为基本理念,以培养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并具备我校学科特色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重点,推进核心课程建设工作,体现现代教学思想,加强学科交叉,加强基本理论与科研实践相结合。 3、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有效促进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学习,在提高研究生课程学习质量的同时,加强研究生教学核心团队建设工作。 4、认真规划、精心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核心课程建设工作,加强核心课程建设质量管理,确保核心课程的

高水平和鲜明特色。从建设的短期规划来说,要分批实施核心课程建设工作,严格过程管理和验收工作,以确保每一门核心课程建设能够高质量地完成。从建设的长远目标来说,要逐步从单门课程建设扩大到系列课程建设,以达到更高层面的整合性、综合性课程建设。 5、加强课程建设与学科发展相结合。根据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对学科建设提出的要求,不断改进、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加强研究生对前沿理论和科研成果的了解,使核心课程建设成为一个动态发展、不断深化的过程,以核心课程建设为牵引,促进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核心课程应是具有优秀的教学团队、一流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式与方法、高水平的教材等特征的学科基础课。我校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在“十二五”期间的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末,在我校的每个重点学科建设2-3门研究生核心课程。 2、建设目标 (1)促进学科课程体系改革。合理分析学科的优势与特点,梳理课程体系与能力培养之间的联系,准确定位核心课程在本学科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核心地位与作用,充分发挥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工作。 (2)推动教学团队建设。通过核心课程建设,能够形成结构合理、 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具备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梯队。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浙江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总则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学校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产出导向教育(OBE)人才培养理念和质量观,深化我校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改革,经研究决定开展本科教学核心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指导思想 遵循“产出导向、目标引领、重点建设、绩效为先”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本科教学课程体系供给侧改革为抓手,以核心课程建设助推本科专业内涵提升和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提升。 第三条建设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投入专项经费建设300门“本科教学核心课程”。以学生学习产出和能力培养为导向,促进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本科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一批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示范性课程。 第四条建设内容 1.制订课程质量标准。制定并完善课程质量标准,进一步明确

教学目标,明确该课程对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达成的作用与贡献,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提供指导和依据。 2.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更新并优化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确保核心课程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支撑。优化课程教学内容的衔接与联系,能有效减少重复与脱漏。 3.建设优质课程资源。建设与课程配套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并在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校外在线课程教学平台进行开放共享、扩大受益面。 4.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利用校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引入研讨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多样化手段与方法,开展混合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 5.改革课程评价方式。推进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考核方式改革,及时完善课程教学,引导激励学生有效调控学习过程和达成教学目标。进一步推进大类基础核心课程教考分离,对于同一门课程实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和统一阅卷。 6.优化基层教学团队。建设一支静心教书、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优秀教学团队,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定期开展校内外教学示范,引领推广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经验。 其他根据核心课程建设需要,由课程教学团队设定并预计完成的建设任务。 第五条申报与立项 核心课程以基层教学组织为单位进行申报,原则上课程负责人须

xxxx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xxxxxx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教高厅[2003]3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深化我院教育创新和教学改革,规范课程管理,进一步推动我院课程建设工作,保证课程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是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对于建构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条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师资队伍、教材、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学院按照“重点建设、保证质量、注重实效”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基础条件好、学生受益面广的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力争建成一批示范性强、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的精品课程,以带动全校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二章申报与审批 第四条课程建设及其申报范围: 1、课程必须按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设置,课程名称和学时、学分必须按要求规范。课程建设分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院级精品课程、重点建设课程、达标课程和新开课程六级。 2、学院开设的所有课程必须达标;课程设置若需要变更或增设,须由课程负责人提出申请,并附有关资料(如课程教学标准、主讲教师情况、教材选用等),经系(部)审核、学院批准后方可执行;新开课程开设一年后须通过达标评审。

精品课程建设管理规定

院教发〔2007〕7号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试行)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工作。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凸显办学特色,全面提高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和《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精神,进一步推动我校课程建设,特制订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教学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共享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精品课程建设应着眼于我校的教学改革和办学特色,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生能力为核心,努力形成一批有特色、师资强、质量高的精品课程群。 二、建设重点 1.制订科学的课程建设规划。根据学校的定位与办学特色,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制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各院部要结合本部门的情况制定相应的规划意见并按照学校整体规划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地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并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它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建设提高我校整体教学水平。 2.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精品课程要由学术造诣较高、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作为课程负责人。鼓励高学历青年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参加精品课程建设。通过精品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优势互补、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发展能力强的教师团队。 3.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课程建设管理办法 本办法所指“课程建设”包括大课程(课程体系、模块)建设和具体课程(每一门课程)的建设管理,目的在于从师资、大纲、教材、教研活动、教学方法和考核等各个环节规范管理,加强课程教学对实现培养目标、落实培养计划的支持。 一、课程体系建设 (一)公共基础课课程建设。公共基础课建设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外语,大学语文,大学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规划等课程的建设。这类课程一般有多个教师同时承担教学任务、有些有国家或地区统一的课程体系、大纲和教材。适宜通过教学部门统一规划建设,其建设要求如下: 1、课程体系建设负责人:相关二级学院公共基础教学部负责人 2、建设内容: (1)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天华学院对本科生培养目标共性要求和培养计划确定学分数,确定本课程体系开设的课程。(国家有明文规定的除外) (2)大纲建设。根据确定的课程制定大纲。(国家有明文规定的除外) (3)教材建设。根据大纲选择各门课程使用的教材和参考教材。 (4)规范考核。根据大纲要求制定各门课程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办法、各考核环节的权重比例。 (5)教研活动。组织公共基础课各学科内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各门课程教学质量及其改进措施。 (6)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理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二)专业课体系建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意选修课) 1、课程建设负责人:二级学院主管教学的院长或专业负责人 2、建设内容: (1)课程体系建设。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确定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定和任意选修课的比例和课程设置。 (2)大纲建设。督促各门课程完成大纲的编制工作,并进行全面的协调,保证大纲之间的合理衔接,使之能实现培养目标的要求。 (3)教材体系建设。检查并审定各课程选用的教材,建立教材数据库。 (4)审核各课程考核工作。审核各门课程考核标准,规范考核各个环节及其权重分配。 (5)教研活动。组织本专业教师、指导教授和骨干教师研究本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措施,协调并决定课程设置。 (6)师资队伍建设。对本专业任课教师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进行规划,并有计划地实施。

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精品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建设学科、专业的重要内容,是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有效途径。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13]1号)等文件精神,为加强对我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优秀的教师队伍、优秀的教学内容、优秀的教材、具有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学管理机制的示范性课程。我校精品课程建设采取学院先行建设、择优推荐、教务处组织评审、授予荣誉称号后下拨建设经费方式进行。并在学校主页建立精品课程专题网站,发布与精品课程建设有关的政策、规定等。学校将在立项、运行、经费、人员等各个方面加强管理。 第三条精品课程建设机制以课程组为基础,组成学校、学院、课程组三级机构。校级机构领导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精品课程建设办公室设在教务处,由教务处主管处长负责;院级组织机构为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领导的工作小组,由主管教学的副院长负责。第三级机构由课程组负责人或学科带头人、精品课程任课教师及教辅人员组成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小组,确定精品课程的建设方案、经费使用方案、组织实施方案以及组织课程的评估与检查工作等。

第二章申报与管理 第四条申报程序 (一)课程组要结合学院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结合学院评估工作,由教研室主任向所在学院(部)提出课程建设申请,填写“XXX 学院精品课程申报表”,由本单位审核并推荐“校级精品课程”上报教务处。 (二)教务处汇总精品课程建设申报情况,根据全校专业、学科建设,结合学校评估工作,统筹规划,严格把关,组织专门委员会研究确定校级精品课程,并在校级精品课程中遴选推荐省级精品课程,以及在此基础上推荐国家级精品课程。 第五条评审原则 学校组织专家依据XXX学院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对申报校级精品课程进行评审,优先考虑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评审过程及主要内容为: (一)教务处进行资格审查; (二)专家组听取课程负责人汇报并提问; (三)专家组对网上教学资源进行评审; (四)专家组听课评价教学效果; (五)申报材料(申报书、说明材料、上网资源等)校内公示。 第六条精品课程管理 (一)精品课程经批准后,课程负责人每年应向教务处提交精品课程年度建设进展报告书,其内容包括进展情况汇报、阶段成果、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