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速列车制动盘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高速列车制动盘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016年1月第40卷第1期 Vol.40No.1Jan.2016

DOI :10.11973/j x g ccl201601001

收稿日期:2014-11-23;修订日期:2014-12-05

基金项目:中国南车集团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13NCK166)作者简介:盛欢(1990-),男,江苏盱眙人,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导师):王泽华教授

高速列车制动盘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盛欢1,王泽华1,邵佳1,钱坤才2,周泽华1,吴射章2

(1.

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南京210098;2.

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常州213011)摘 要:在国内外高速列车中,

传统的制动盘材料主要包括铸铁二铸钢和锻钢,钢质制动盘的制备工艺成熟,性能稳定,但质量大,不能满足列车轻量化和向更高速度发展的需要;碳/碳纤维复合材料二铝基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具有密度小二比热容大等优点,但要成功应用于高速列车制动盘仍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此外,简要介绍了制动盘材料的表面强化技术;最后,根据不同制动盘材料的优缺点,对我国制动盘材料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速列车;

制动盘;复合材料中图分类号:TG3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738(2016)01-0001-05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 p ect of Brake Disc Materials for Hi g h -S p eed Train

SHENG Huan 1,WANG Ze -hua 1,SHAO Jia 1,Q IAN Kun -cai 2,ZHOU Ze -hua 1,WU She -zhan g 2

(1.Mechanics and Materials Institute of Hohai Universit y ,Nan j in g 210098,China ;

2.CSR Qishu y an Institute Co.

,Ltd.,Chan g zhou 213011,China )Abstract :Conventional brake disc materials in hi g h -s p eed train at home and abroad include cast iron ,cast

steel and for g ed steel.Steel brake disc has mature p re p aration p ro g ress and stable p erformance ,but it can not meet

the needs to li g htwei g ht and hi g her s p eed trends of tains.C /C com p osites ,aluminum matrix com p osites and ceramics have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low densit y and hi g h s p ecific heat ca p acit y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 roblems remain to be solved to a pp l y these materials to brake disc of hi g h

-s p eed train.Besides ,brake disc material surface stren g thenin g technolo g ies are briefl y introduced.Finall y ,accordin g to the features of different brake disc materials ,some su gg estions are p resented aimin g at the develo p ment direction of brake disc materials in China.

Ke y words :hi g h -s p eed train ;brake disc ;com p osite

0 引 言

高速铁路列车一般是指最高速度达到或超过

200km ?h -1的铁路列车[1]

,

其制动装置的性能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高速列车的运行安全.按照制动

时能量消耗的方式,高速列车的制动装置主要分为摩擦制动和动力制动,前者主要分为踏面制动和盘形制动两种.早期的普通列车多采用踏面制动,但由于踏面制动会损伤车轮踏面,危及运行安全,后逐步采用盘形制动.目前,高速列车的基础制动系统

基本都采用了盘形制动.

高速列车制动盘材料要具有摩擦因数稳定二密度低二比热容高二导热系数高二热膨胀系数小二硬度高二疲劳性能优良等特点.制动盘用材料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黑色金属材料,包括铸铁二铸钢和锻钢;另一类是复合材料,包括碳/碳纤维复合材料二铝基复合材料二陶瓷复合材料等.目前大多数高速列车使用的是铸钢或锻钢制动盘,而复合材料制动盘还处于研发阶段,并没有大范围推广应用.

目前,我国高速列车制动盘仍依赖进口,并且以传统制动材料为主.因此,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动盘材料对我国高速列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促进我国高速列车制动盘材料的发展,作者对国内外高速列车制动盘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动系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初探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制动系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初探 发表时间:2018-06-07T11:18:32.1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作者:刘艳虎 [导读] 摘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对其空气压缩、制动盘和控制系统三个主要部分的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以后的技术研究和发展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对其空气压缩、制动盘和控制系统三个主要部分的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以后的技术研究和发展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空气压塑;制动盘;控制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站间距短,列车制动频繁,其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决定了车辆运行安全,是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一。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技术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进,为轨道交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空气压缩 1.1技术背景 如今,铁路对用气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压缩气体必须达到较高的无水和无油条件,这使无油空压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尽管现阶段铁路领域的无油空压机实际应用仍有限,但依靠其无油这一显著特征,将很快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若按压缩方式,可对无油空压机做以下分类:回转形式的无油空压机以及循环往复形式的无油空压机。后者与活塞式空压机相对应,前者则与最常用的螺杆形式的空压机相对应。从活塞式空压机的角度讲,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润滑形式,即干式润滑及水润滑。 活塞与螺杆空压机常用于铁路领域,螺杆适合低压和中小流量,而活塞适合高压与多种压力范围。采用水润滑形式的无油螺杆,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对环境有严格要求,在铁路这种复杂环境下并不适用;采用干式的无油螺杆,其排量超过3m3/min,但仍未能达到出口压力,同样在铁路中不适用。从目前的铁路行业发展看,其对空压机有下列几项特殊要求:经久耐用;耐冲击、污染和高温;振动与噪声较低;维护难度与成本较低。 1.2技术原理 活塞式空压机进入随曲轴联动旋转状态后,在连杆提供的传动作用下促使活塞进行往复运动,此时活塞的顶部表面、气缸的内部表面和气缸盖三者形成的容积必定产生具有周期性特点的变化。活塞由气缸盖做运动后,容积不断增加,此时气体在进气管中推开进气阀门到达气缸,到容积不再增加为止,阀门关闭;活塞进入反向运动状态后,上述容积开始减少,但压力持续增大,超出排气压力以后,阀门打开,气体开始向外部不断排出,当活塞运动到最大行程后,阀门将自动关闭。活塞再次进入反向运动状态后,重复以上过程。 1.3特殊结构 对全无油形似的活塞空压机,其原理和油润滑形式的活塞空压机大致相同,区别为将油润滑换成自润滑。其中,气缸采用铝合金加工而成,表面做特殊处理,减小摩擦以延长使用寿命;活塞也采用铝合金加工而成,各活塞上设置导向环与密封环,二者都采用自润滑材料,能使摩擦达到最小;连杆和活塞由特殊销进行连接,配有全封闭式轴承,无需维护,并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了防超温使用。曲轴和各连杆间同样使用这种轴承;气阀为长寿命阀,能满足特殊的实际使用要求。 1.4优缺点 1.4.1优点 压缩空气输出更为洁净,只有极少量水和污染物,下游净化单元能直接去除,无油蒸汽和油滴,能防止下游管路被污染;压力范围较广,任何一种流量情况下,都能提供所需压力;具有很高的热效率,耗电省;具有较强的适用性,表现为排气范围广,受压力影响小等方面;可大幅降低维护成本,减少工作量;无润滑油方面的输出,过滤部件可长时间使用,负担小;由于不使用润滑油,所以还能解决低温启动方面的问题,而且对运转率也没有太高的要求。 1.4.2缺点 排气的连续性较差,存在一定气流脉动;在运转过程中可能产生较大的振动。 2制动盘 在当前的轨道交通车辆中,铝合金制动盘得到广泛应用,其优点有: 第一,自重轻,密度比铸钢与铸铁都小,能减轻车辆自重,尤其是簧下质量,若能减轻簧下质量,则能减小振动和噪音。此外,车辆自重减轻其能耗必定有所降低,能提高节能减排指标。 第二,有良好的耐磨性及导热性,且摩擦系数保持稳定,将钢铁替换为铝合金,能在减轻质量的同时,延长寿命,降低成本,保证可靠性与安全性。此外,出色的导热性能还能使制动盘适应反复变化的热负荷,降低了热疲劳裂纹产生率。 我国从九十年代起有相关院校开始研究铝基复合材料在列车制动盘中的应用,提出很多方法,如喷溅法和粉末冶金法等。然而,因研制难度相对较大,加之制造工艺十分复杂,所以成果主要为样件,要实现批量化生产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近几年,我国很多企业在广泛调研这项技术的前提下,对该行业现有技术能力进行综合,提出一套制造工艺,并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总结,初步掌握批量生产办法。制动盘摩擦副现已完成各项分析实验,其所有性能指标都达到要求,且优于同类产品。 3基于模块化的新制动系统 3.1系统特点 采用以CAN总线为基础的分布式控制,各控制单元均能在CAN总线的支持下构成整个控制网络。EP09/S能提供防滑控制与电空制动两项功能,仅存在紧急制动对应的输入输出接口,需由总线提供常用指令;对EP09/G而言,不仅具有EP09/S全部功能,而且还有列车总线接口及扩展接口,能起到类似网关的作用,并对制动力进行管理。 3.2性能要求 控制单元可提供的防滑控制与电空制动等功能都相对固定,具有实现模块化与小型化目标的条件。实际应用要求对于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集中在接口能力方面,如各模拟量实际扩展和不同接口方式等,而且对系统测试、故障诊断与时间存储也有着越来越高的实际要求,因受到架控单元机箱等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当前的网关单元在扩展能力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东风日产天籁刹车制动系统概述

一、引言 从汽车诞生的是否开始,汽车的制动系统在车辆以及人的安全方面就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着汽车技术以及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车速愈来越高。于是问题产生了: 这就是如何保障在高速行车中的安全?在这个时候刹车辅助系统应运而生。 电子制动辅助系统“EBA”和制动力辅助系统“BA”(也称为“BAS”)。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制动辅助系统会全程监测刹车踏板,一般正常刹车时该系统并不会介入,会让驾驶者自行决定刹车时的力度大小,通过判断驾驶者的刹车动作(力量及速度),在紧急制动时增加刹车力度,从而将制动距离缩短。 随着科技的发展刹车辅助系统的改善,大大的增加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使汽车在保护人身权方面做得更加周到。 二、刹车辅助系统的发展 汽车的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应急制动系统及辅助制动系统等。主要作用为使行驶中的汽车降低速度直至停车或使已停驶的汽车驻留原地不动等。其中这些系统在最先开始发展的时候多为机械式,液压式,气压式或者混合式等。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先进的技术被用在了汽车的制动领域。随着人们对制动性能要求的提高,从汽车刚刚

起步时的机械式的制动到液压制动,防抱死制动系统、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等技术逐渐融入到制动系统当中。在这些的基础上东风日产又引入了更加先进的刹车辅助系统,电子紧急制动辅助装置的前身,它以防抱死制动系统、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等技术为基础,来实现车辆的安全高效并且稳定的制动。 1现阶段刹车辅助系统的组成 刹车辅助系统主要由:防抱死刹车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EBD)、刹车辅助系统、车身稳定控制系统(VDC)、牵引力控制系统(TCS)等组成。 2刹车辅助系统的主要的作用 (1)用以在踩刹车的情况下,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 (2)于汽车制动时产生轴荷转移的不同,自动调节前、后轴的制动力分配比例,提高制动效能 (3)判断驾驶者刹车动作,在紧急刹车时增加刹车力,缩短刹车距离。 (4)当汽车出现车轮打滑、侧倾或者轮胎丧失附着力的瞬间,在降低发动机转速的同时,有目的地针对个别车轮进行制动控制,并最终将车引入正常的行驶轨道,从而避免车辆因失控而造成的危险。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灌浆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模板

灌浆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灌浆工法作为防渗补强加固的一种重要手段,其灌浆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灌浆材料的种类及其使用性能作了详细的描述,同时对今后浆材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灌浆灌浆材料 注浆法出现于19世纪初,注浆工法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多称灌浆法。采用灌浆技术以解决土建工程的有关技术难题,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浆液注入到地层中去的方式是该工法的关键。随着注浆技术的广泛应用,注浆材料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注浆材料从最早的石灰和黏土、水泥,发展到今天的水泥--水玻璃浆液、各种化学浆液。而注浆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又反过来推动了注浆工法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的应用。通常说的注浆材料是指浆液中的主剂。注浆材料必须是能固化的材料。习惯上把注浆原材料分为粒状材料和化学材料两个系统。而浆液是同主剂、固化剂,以及溶剂、助剂经混合后所配成的液体,分为溶液型和悬浊液型两大类。 1 灌浆材料的种类及其特点 1.1 溶液型浆材 溶液型浆材又叫化学浆材,可分为水玻璃类、木质素类灌浆材料、丙烯酰胺类灌浆材料、丙烯酸盐类灌浆材料、聚氨酯类灌浆材料、环氧树脂灌浆材料、甲基丙烯酸酯类灌浆材料、脲醛树脂类、其它类化学灌浆材料。1.1.1 水玻璃类灌浆材料 水玻璃(硅酸钠)是化学灌浆中最早使用的一种材料,水玻璃类浆液是由水玻璃溶液和相应的胶凝剂组成。其无机胶凝剂有氯化钙、铝酸钠、氟硅酸、磷酸、草酸、硫酸铝、混合钠剂等,有机胶凝剂有醋酸、酸性有机盐、有机酸酯、醛类(乙二醛类)、聚乙烯醇等。二氧化碳亦可与水玻璃溶液在被灌体内生成硅酸凝胶。 灌浆用水玻璃模数在2.4~3.4之间为宜,水玻璃溶液的浓度在35~45°Be'为宜。 水玻璃类浆材主要特点及性能: (1) 胶凝时间从瞬间~24小时不等; (2) 固砂体强度可达6MPa; (3) 粘度从1.2~200×10-3Pa·s; (4) 可灌性好,渗透系数可达10-5~10-6cm/s,可灌入 0.1mm以上的土层。 (5) 毒副作用小,造价低。 1.1.2 木质素类浆液 木质素类浆液由纸浆废液、胶凝剂和促凝剂等组成。木质素类浆液包括铬木素和硫木素浆液两种。铬木素浆液的固化剂是重铬酸钠。但重铬酸钠毒性大,难以大规模使用。硫木素浆液是在铬木素浆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采用过硫酸铵完全代替重铬酸钠,使之成为低毒、无毒木质素浆液,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注浆材料。

高铁列车刹车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高铁列车刹车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高铁列车刹车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学号 ZS10050017 姓名 成钰龙 摘 要:介绍了国内外列车刹车片材料的发展历程和现阶段新型刹车片材料的发展状况,并且展望了以碳系复合材料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未来高速化铁路的新型刹车材料概况。 关键词:高速铁路;刹车片;粉末冶金;C/C 复合摩擦材料;高磨合成材料 0 引言 在当今时代,火车、汽车、城轨等已毫无例外地成为人类陆地客货运输无可替代的现代化工具,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车辆工业仍将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人类对车辆的要求越来越高,如高速、重载、安全可靠、乘坐舒适、操作方便、低能耗、无公害、轻量化等,车辆工业相应呈现出蓬勃的多元发展态势。 长期以来,我国列车一直在低速状态下运行,而铁路的高速化程度是评判国家交通发达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法、德等国就已经开通了最高时速达300km/h 的高速铁路,而我国从1997年4月1日到2007年4月1日共进行了6次大提速,普通动车时速已经达到160~200km/h 。随着2008年6月京津城际高铁的开通,我国高铁最高时速已经超过350km/h 。而今年设计时速380km/h 的京沪高铁的完工标志着我国高速铁路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为此国家在“十一五”计划纲要中指出,要逐步实现客运专线的高速化, 普通动车时速要提高到200~300km/h ,高速铁路最,高时速应大于350km/h [1]。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其各项性能要求也相应的提高,尤其对制动性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这是因为列车的制动功率与车速呈3次方关系[2],也就是说,列车速度提高1倍,制动功率则需增加8倍。目前列车的紧急制动主要是依靠车辆制动系统中的制动盘和刹车片摩擦副的摩擦实现的,而制动系统中刹车片的性能好坏对列车制动效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对其性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铁路车辆制动系统中刹车片的发展是随着铁路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其制动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盘式制动器制动刹车片经历了合成刹车片到粉末冶金刹车片的发展历程,随着铁路列成 绩

新型功能材料发展趋势

新型功能材料发展趋势 功能材料是一大类具有特殊电、磁、光、声、热、力、化学以及生物功能的新型材料,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同时也对改造某些传统产业,如农业、化工、建材等起着重要作用。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功能材料按使用性能分,可分为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传感器材料、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能源材料和机敏(智能)材料。由于我们已把电子信息材料单独作为一类新材料领域,所以这里所指的新型功能材料是除电子信息材料以外的主要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核心,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在全球新材料研究领域中,功能材料约占 85 %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特种功能材料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是二十一世纪信息、生物、能源、环保、空间等高技术领域的关键材料,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领域研究发展的重点,也是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热点。 鉴于功能材料的重要地位,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功能材料技术的研究。 1989年美国200多位科学家撰写了《90年代的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报告,建议政府支持的6类材料中有5类属于功能材料。从1995年至2001年每两年更新一次的《美国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特种功能材料和制品技术占了很大的比例。2001年日本文部省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发布的第七次技术预测研究报告中列出了影响未来的100项重要课题,一半以上的课题为新材料或依赖于新材料发展的课题,而其中绝大部分均为功能材料。欧盟的第六框架计划和韩国的国家计划等

高速列车制动技术综述_彭辉水

高速列车制动技术综述 (1、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彭辉水,湖南株洲,412001) (2、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倪大成,湖南株洲,412001)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制动系统与高速列车安全性的关系,然后综述了高速列车的制动方式及其性能,并给出各自在国内外高速列车上的应用情况。同时介绍了高速列车制动力的控制模式,并就各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然后概述了高速列车的防滑再粘着控制技术并给出了其应用实例,最后论述了高速列车制动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速列车 制动 控制模式 防滑行再粘着控制 中图分类号:U260.35 文献标志码:A Braking Technology of the High-speed Trains Peng Hui-shui, Ni Da-cheng (Technology Center , Zhuzhou CSR Times Electric Co.,Ltd.,Zhuzhou,Hunan 412001,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presents the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aking system and the security of the high-speed trains, supplies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about the brake mod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Braking performance, and reviews their applications in the high-speed trains. Then introduces the control mode of braking force in the high-speed trains and gives out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about their pros and con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technologies of Anti-skid re-adhesion control and supplies their application cases. Finally prospect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braking technology of the high-speed trains. Keywords: High-speed Trains; Braking; Control Mode; Anti-skid Readhesion Control 高速铁路是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带动性产业,是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的潮流。我国高速铁路异军突起,迅猛发展,打破了世界高速铁路技术的相对垄断格局,截止2011年1月底,我国高速铁路总里程达8358公里;规划到2012年底,总里程达到13000公里。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国人翘首以盼,但其安全性也备受瞩目!高速列车制动技术对于列车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在意外情况下,高速列车紧急制动距离越短,高速列车才能越安全,旅客安全系数越高,本文将对当前高速列车制动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及其进展进行综合论述。 作者简介:1、彭辉水,男,1979年生,2001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电气学院,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机车粘着控制理论研究及应用与高速列车牵引制动系统研究。2、倪大成,男,197年生,2001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电气学院,高级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机车整流逆变控制理论研究及应用与高速列车牵引制动系统研究。

中国能源现状与展望

中国能源现状与展望 从类别上来讲,能源分成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已能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 用的一次能源。又称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是促进社会进步 和文明的主要能源。在讨论能源问题时,主要指的是常规能源。新能源是在新 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常 规能源与新能源的划分是相对的。以核裂变能为例,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把 它用来生产电力和作为动力使用时,被认为是一种新能源。到80年代世界上不 少国家已把它列为常规能源。太阳能和风能被利用的历史比核裂变能要早许多 世纪,由于还需要通过系统研究和开发才能提高利用效率,扩大使用范围,所以 还是把它们列入新能源,常规能源的储藏是有限的. 2016 年全部类型发电中,火电、水电、风电、核电占比分别为 74。4%、17.8%、4.1%、3.6%。火电同比增速由 2011 年 13。9%下降至 2016 年 2。6%,同比增速放缓。水电受天气因素影响波动较大。2012、2014 年来水较好,水 电发电量同比增长超过 20%。2015、2016 年来水较少,水电发电量同比分别 同降 6.4%、同增 5.6%.2016 年风电、核电同比增速分别为 30.1%、24。4%且近几年都保持两位数增长.由于国家鼓励清洁能源、限制火电发展,因此在四种发电类型中火电增速最为缓慢,火电在总发电量中占比呈下降趋势。 煤炭一直作为我们的主要利用资源,与生活息息相关,而丰富的煤炭资 源也正好提供了我们的开发利用,所以我们直到现在,无论多少新型能源的开发,也离不开煤炭对我们的帮助,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科学技术的飞速 发展,煤炭仍旧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能源。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在中国北方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贺兰山之间的地区,地理范围包括煤炭资源 量大于1000亿吨以上的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南6省区的全部或大部,是中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其资源量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50% 左右,占中国北方地区煤炭资源量的55%以上。在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主要 集中于贵州、云南、四川三省,这三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525.74亿吨,占中国南方煤炭资源量的91。47%;探明保有资源量也占中国南方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我国煤炭从储量相当丰富,仅次于俄罗斯、美国,所以在能源结构中以煤为主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中国也蕴藏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能利用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太阳能热水器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 和重要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国。我国比较成熟太阳能产品有两项:太阳能光 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不过光伏发电占中国发电量的占比并不高。 水力发电始终是中国的强项,其占总发电比也比较高。三峡大坝,葛洲 坝我想无人不知。在水电的开发,设备,施工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并 不算早,但巨大的开发市场与倾向性较强的招标模式,使得中国与水电相关的 企业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在全世界前十五大水电站中,中国占了七个,前十大水电站中占了四个,如果算上即将开工投产的乌东德和

中国磁性材料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展望(1)

中国磁性材料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展望(1) 摘要:磁性材料是各种电子产品主要的配套产品,无论是消费家电产品和工业类如计算机、通讯设备、汽车,以及国防工业均离不开磁性材料。当前,中国各种磁性材料的产量基本上世界第一,成为磁性材料生产大国和磁性材料产业中心。中国磁性材料的中长期市场前景十分光明,中国的磁性材料产品在全球的地位必将进一步提高。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力度、加强技术改造加强企业管理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产品档次,使中国磁性材料从大国走向强国。本文着重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中国磁体产业整体情况,介绍了稀土永磁材料特别是中国钕铁硼烧结和粘结产业现状,以及中国新型的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开发情况,同时对我国磁体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1 中国磁体产业的发展历程 目前,全球的经济已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作为一种功能材料,磁性材料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当前主要的商品磁体共有4类:20世纪30年代开发的铝-镍-钴永磁;50年代初期开发的铁氧体磁体;60年代末开发的钐-钴磁体,包括第一代稀土永磁-SmCo5和第二代稀土永磁-Sm2Co17;80年代初开发的稀土永磁钕铁硼。而稀土永磁,特别是钕铁硼是磁性材料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永磁材料中发展最快,平

均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中国磁体产业在中国的出现远较西方发达国家晚,起始期是1969年到1987年之间。因为当时的稀土永磁钐钴磁体的高成本、国内市场的需求量少,所以到八十年代初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磁体工业。1987~1996的十年是中国磁体产业开始发展的第一阶段,其特点是起点低:由于投资小,设备简陋,生产设备基本完全是国产的,经营理念落后,仍局限于小生产的模式。 1997~20XX的五年是中国磁体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起点远高于前一阶段:投资强度大,引进一部分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能够按先进的工艺路线组织生产,产品质量一般属中低档。 20XX年起,中国磁体产业的发展将进入第三阶段。企业建立的特点将是“三高”,即高起点、高投入、高回报:1)产品瞄准特定用途所需的高档磁体;投资规模巨大,引进整条先进生产线;2)按现代化管理的理念,组织集约式分段联营的大生产:磁体生产分为两段—母合金/粉料的生产和磁体制备,投资显著降低,效益则大为提高;3)按资本运作的规律运营,从而保证磁体产业较高的回报率。特别是有可能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或采用国产先进生产线,生产高档的磁体产品。 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的磁体生产由于成本过高,已难以为继,世界磁性材料行业纷纷向中国或第三世界地区转移,中国作为首选的国家。世界一些著名的磁性材料制造企

高速列车制动方式分类

高速列车制动方式分类 从能量的观点来看,制动的实质就是将列车动能转变成其他能量或转移走;从作用力的观点来看,制动就是让制动装置产生与列车运行方向相反的外力,使列车产生较大的减速度,尽快减速或停车。 (1)根据列车动能转移方式的不同,列车制动可分为如下几种方式: ①盘形制动。 ②电阻制动。 ③再生制动。 ④磁轨制动。 ⑤轨道涡流制动。 ⑥旋转涡流制动。 ⑦风阻制动。 上述制动方式中的盘形制动和磁轨制动也可称为摩擦制动,都是通过机械摩擦来消耗高速列车动能的制动方式。其优点是制动力与列车速度无关。无论列车是高速运行还是低速运行,都有制动能力,特别是在低速运行时能对列车施行制动直至停车。可以说摩擦制动始终是高速列车最基本的制动方式。摩擦制动的缺点是制动力有限,因受散热限制而使制动功率增大。电阻制动、再生制动、轨道涡流制动和旋转涡流制动等也可称为动力制动,都是利用某种能量转换装置将运行中列车的动能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并予以消耗的制动方式。其特点是制动力与列车速度有很大关系,列车速度越高,制动力越大,随着列车速度的降低,制动力也随之下降。 (2)根据制动力的形成方式不同,制动方式可分为黏着制动和非黏着制动。车轮在钢轨上滚动时,轮轨接触处既非静止,也非滑动,在铁路术语中用“黏着”来说明这种状态。黏着制动是指依靠黏着滚动的车轮与钢轨黏着点之间的黏着力来实现列车制动的方式。黏着制度包括闸瓦制动、盘形制动、电阻制动、再生制动及电磁涡流转子制动等。以闸瓦制动为例,车轮、闸瓦和钢轨三者之间有3种可供分析的状态:第一种是难以实现的理想的纯滚动状态;第二种是应极力避

免的“滑行”状态;第三种是实际运用中的黏着状态。在上述3种情况中,纯滚动状态为最理想的轮轨接触状态,但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为避免车轮踏面擦伤、制动距离延长,需要防止“滑行”;黏着状态介于两者之间,它可以随气候与速度等条件的不同有相当大的变化。 由于列车的制动能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因此高速列车的动能很大,需要足够大的制动功率和更灵敏的制动操纵系统。而传统的空气制动装置要受制动热容量和机械制动部件磨耗寿命的限制,以及摩擦材料性能对黏着利用的局限性,因此,高速列车要采用能提供强大制动能力并更好利用黏着的复合制动系统。虽然考虑到乘座舒适度,但是制动距离随列车速度的提高而适当延长是不可避免的。高速列车制动的总目标是控制制动距离,因此制动距离不会随车速的提高而增长太多。复合制动系统通常由制动控制系统、动力制动、摩擦制动(如盘形制动和踏面制动等)系统、微机控制的防滑器和非黏着制动装置等组成。复合制动力的产生分别来自电气(动力制动)、机械(盘形制动或踏面制动)和非黏着力(磁轨制动或涡流制动)。高速列车的复合制动模式包括不同车辆在不同制动作用工况和各种速度下的制动能量分配关系,应根据列车的动力方式和编组条件进行设计并通过微机进行控制。

功能材料发展趋势

材料】功能材料发展趋势 功能材料发展趋势 功能材料是一大类具有特殊电、磁、光、声、热、力、化学以及生物功能的新型材料,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和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同时也对改造某些传统产业,如农业、化工、建材等起着重要作用。功能材料种类繁多,用途广泛,正在形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高技术产业群,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功能材料按使用性能分,可分为微电子材料、光电子材料、传感器材料、信息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生态环境材料、能源材料和机敏(智能)材料。由于我们已把电子信息材料单独作为一类新材料领域,所以这里所指的新型功能材料是除电子信息材料以外的主要功能材料。 功能材料是新材料领域的核心,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在全球新材料研究领域中,功能材料约占85%。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特种功能材料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是二十一世纪信息、生物、能源、环保、空间等高技术领域的关键材料,成为世界各国新材料领域研究发展的重点,也是世界各国高技术发展中战略竞争的热点。 鉴于功能材料的重要地位,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功能材料技术的研究。1989年美国200多位科学家撰写了《90年代的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报告,建议政府支持的6类材料中有5类属于功能材料。从1995年至2001年每两年更新一次的《美国国家关键技术》报告中,特种功能材料和制品技术占了很大的比例。2001年日本文部省科学技术政策研究所发布的第七次技术预测研究报告中列出了影响未来的100项重要课题,一半以上的课题为新材料或依赖于新材料发展的课题,而其中绝大部分均为功能材料。欧盟的第六框架计划和韩国的国家计划等在他们的最新科技发展计划中,都把功能材料技术列为关键技术之一加以重点支持。各国都非常强调功能材料对发展本国国民经济、保卫国家安全、增进人民健康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突出作用。 1、新型功能材料国外发展现状 当前国际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正面临新的突破,诸如超导材料、微电子材料、光子材料、信息材料、能源转换及储能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及材料的分子、原子设计等

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现状与展望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课程名称:金属基复合材料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日期:2010/12/26

——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摘要:镁基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比强度、比刚度以及优良的阻尼减震性能,是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理想材料之一。本文综述了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概况,镁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基体合金和常用的增强相。着重介绍了其制备方法、力学以及阻尼性能,并对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镁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基体镁合金;颗粒增强体;性能 1.前言 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耐高温、耐磨损耐疲劳、热膨胀系数小、化学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好等优异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主要有长纤维、短纤维、颗粒和晶须等,其中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制备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微观组织均匀、材料性能各向同性且可以采用传统的金属加工工艺进行二次加工等优点,已经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正在向工业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发展。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基体有铝、镁钛、铜和铁等,其中铝基复合材料发展最快;由于镁的密度更低(1.74 g/cm3),仅为铝的2/3,具有更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而且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和电磁屏蔽等性能,镁基复合材料正成为继铝基之后的又一具有竞争力的轻金属基复合材料。镁基复合材料因其密度小,且比镁合金具有更高的比强度、比刚度、耐磨性和耐高温性能,受到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及电子等高技术领域的重视.自20世纪8O年代至现在,镁基复合材料已成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颗粒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与连续纤维增强、非连续(短纤维、晶须等)纤维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相比,具有力学性能呈各向同性、制备工艺简单、增强体价格低廉、易近终成型、易机械加工等特点,是目前最有可能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商业生产的镁基复合材料。 2.制备方法 2.1粉末冶金法 粉末冶金法是把微细纯净的镁合金粉末和增颗粒均匀混合后在模具中冷压,然后在真空中将合体加热至合金两相区进行热压,最后加工成型得复合材料的方法。粉末冶金的特点:可控制增颗粒的体积分数,增强体在基体中分布均匀;制备温度较低,一般不会发生过量的界面反应。该法工艺设备较复杂,成本较高,不易制备形状复杂的零件。 2.2熔体浸渗法 包括压力浸渗、无压浸渗和负压浸渗。压力浸渗是先将增强颗粒做成预制件,加入液态镁合金后加压使熔融的镁合金浸渗到预制件中,制成复合材料采用高压浸渗,可克服增强颗粒与基体的不润湿情况,气孔、疏松等铸造缺陷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弥补。无压浸渗是指熔的镁合金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不施加任何压力对增强颗粒预制件进行浸渗。该工艺设备简单、成本低,但预制件的制备费用较高,因此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增强颗粒与基体的润湿性是无压浸渗技术的关键。负压浸渗是通过预制件造成真空的负压环境使熔融的镁合金渗入到预制件中。由负压浸渗制备的SiC/Mg颗粒在基体中分布均匀。

高速列车粉末冶金制动材料的研究进展

高速列车粉末冶金制动材料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9-08-12T17:02:13.783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9期作者:孙鑫 [导读] 介绍了闸片/制动盘匹配性的研究;最后,归纳了摩擦磨损性能的评价与预测方法,总结了摩擦磨损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承德天大钒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北承德 067000 摘要: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为适应高速列车更快速、更安全、更舒适、更环保的发展需求,高速列车制动材料应具备合适且稳定的摩擦因数、优良的耐磨性、高的耐热性与抗热疲劳性、足够的机械强度、与制动盘匹配良好、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及环境友好性等特性。由于在制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目前300km/h及以上的高速列车均采用粉末冶金制动材料。从材料设计、制备技术、摩擦磨损性能与机理及性能评价等方面,对近年来高速列车粉末冶金制动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阐述了材料中基体组元、润滑组元及摩擦组元的基础研究,以及材料的环保化、组元简易化发展趋势;其次,探讨了制备工艺参数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简述了制备技术的发展;再次,分析了服役条件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介绍了闸片/制动盘匹配性的研究;最后,归纳了摩擦磨损性能的评价与预测方法,总结了摩擦磨损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目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在快速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为适应高速列车更快速、更安全、更舒适、更环保的发展需求,高速列车制动材料应具备合适且稳定的摩擦因数、优良的耐磨性、高的耐热性与抗热疲劳性、足够的机械强度、与制动盘匹配良好、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及环境友好性等特性。由于在制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目前300km/h及以上的高速列车均采用粉末冶金制动材料。从材料设计、制备技术、摩擦磨损性能与机理及性能评价等方面,对近年来高速列车粉末冶金制动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阐述了材料中基体组元、润滑组元及摩擦组元的基础研究,以及材料的环保化、组元简易化发展趋势;其次,探讨了制备工艺参数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简述了制备技术的发展;再次,分析了服役条件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介绍了闸片/制动盘匹配性的研究;最后,归纳了摩擦磨损性能的评价与预测方法,总结了摩擦磨损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关键词:高速列车;制动材料;粉末冶金;研究进展;摩擦磨损 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列车一直在低速状态下运行。从1997年开始,经过全国范围内的几次大提速,目前已达到了160~200km/h。早在90年代初,日、法、德等国就已开通了最高速度达300km/h的高速列车,相比而言,我国现在的列车时速只能算是“中速”,离高速还有一段距离。 1材料设计及制备技术的研究现状 1.1基体组元 铜基体将摩擦组元和润滑组元保持其中而结为一体,为载荷和制动能量的主要载体,其结构和性能较大程度上决定了铜基制动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通过研究铜粉特性、合金元素固溶强化及第二相强化等,可改善铜基体性能。采用粒度为106μm的铜粉,制备的铜基制动材料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能,摩擦因数稳定、磨损率低。研究表明,以氧化铝弥散强化铜粉为基体的材料展现出良好的摩擦因数稳定性,但磨损量较大;采用铁钴铜预合金化铜粉可避免单质粉末混合时的成分偏析,所制备的材料能形成稳定的氧化膜,磨耗量低而稳定。通常可以通过添加Sn,Ni,Al,Cr,W等合金元素来强化铜基体。Ni的添加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硬度及强度,还可增加摩擦因数稳定性,减小磨损。W的添加可以提高材料的热容量、显著改善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添加含量小于3%(质量分数,下同)的W可小幅提高材料的硬度。近年来,又采用新型合金元素强化铜基体。Ti的添加引起铜基体晶格畸变,材料硬度及强度提高,减轻了材料的犁削,有利于提高材料的耐磨性。稀土元素La可细化铜基体晶粒,产生固溶强化及弥散强化,改善材料的微观结构,提高了材料的摩擦学性能和力学性能。Fe来源广泛,常作为关键组元添入铜基体,一方面起强化作用,同时又可调节摩擦因数及摩擦稳定性,大多数高速列车粉末冶金制动材料中添加了Fe。证实Fe可显著提高铜基制动材料的硬度、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Fe含量为15%的铜基制动材料具有高摩擦因数、制动稳定性及较低的磨损量。发现小粒度铁粉可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但材料表现出低而不稳定的摩擦因数;含大粒度铁粉的材料剪切强度和硬度较低,但摩擦因数稳定。 1.2粉末冶金闸瓦和闸片 粉末冶金闸瓦和闸片的生产工艺相似,均是先把混合好的金属和非金属粉末压制成形,然后在分解氨气氛中进行加压烧结。粉末冶金闸瓦既具有铸铁闸瓦的摩擦系数不受天气气候影响的优点,又具有有机合成闸瓦的摩擦系数不随列车速度变化的优点,并且耐磨性和导热性都好。瑞典、加拿大等国的高速列车,大功率机车和法国TGV高速列车等均曾使用这种闸瓦,且都取得了一定的制动效果。但粉末冶金闸瓦对车轮的磨损较为严重,成本比铸铁及有机合成闸瓦高,因此使其难以大量使用。 1.3制备技术 由于制备工艺成熟、简单,又可保证材料具备高的强度,大多数高速列车粉末冶金制动材料的制备采用钟罩炉加压烧结技术,其基本工序为:原料混合→混合料压制成型→压坯与镀铜钢背板加压烧结成一体→烧结产品机加工。目前,该制备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工艺参数和方法的优化。为避免混合料成分偏析,采用粘结化工艺制备铜基制动材料,显著改善粉末混合的均匀性,有利于材料的成分与密度均匀分布。作为加压烧结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粉末压制影响着压坯的密度及其分布,压坯密度的增加有助于提高铜基制动材料的各项性能。在压制过程,影响压坯密度的因素有压制压力、加压速度、模具表面粗糙度等。 2摩擦磨损机理 制动材料的磨损伴随摩擦存在,有摩擦就有磨损,有磨损并不意味磨损失效,从磨损到磨损失效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及存在着磨损机制转变的过程。高速列车粉末冶金制动材料的磨损失效分析是研究和解决磨损问题的前提和关键,首先必须揭示造成材料磨损的原因,即研究摩擦磨损机理。探讨了制动速度对铜基制动材料摩擦磨损机理的影响,制动速度较低时,材料表面温度低,表面组织基本没有变化,摩擦作用主要以克服啮合为主,摩擦因数较高;当制动速度提高,表面材料因温度升高而塑性变形及磨料的压入,摩擦接触面积增大,磨损机理以磨粒为主,摩擦因数降低;进一步提高制动速度,摩擦表面温度升高,材料产生氧化,氧化膜破裂而新生表面又产生氧化,材料的硬质相脱离并参与摩擦,磨损机理转为氧化磨损、材料剥落及磨粒磨损。 结语 随着高速列车行驶速度和人们对安全、舒适、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只有强化粉末冶金制动材料基础理论的研究,发展新材料、新工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十五”期间,在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大力支持,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十五”期间发布的《国家计委关于组织实施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公告》,通过100多个产业化专项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在电子信息材料、先进金属材料、电池材料、磁性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商性能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等方面形成了一批高技术新材料核心产业。“十一五”期间又进一步加大了支持力度。按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趋势预计,新材料需求增长速度将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按10%的增长速度计算,到2010年我国新材料市场可达6500亿元。新材料产业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在国际产业布局中正处于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随着对外开放和与全球业界的广泛交流合作,我国新材料产业正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状态,在一些重点、关键新材料的制备技术、工艺技术、新产品开发及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一批新材料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1.新一代钢铁结构材料 迄今为止,钢铁结构材料依然是国民经济各支柱产业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支撑材料和应用范围最宽、使用量最大的材料,其生产和应用过程对全球资源、能源和人类生存环境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以去年为例: 2007年生产钢材46719.3万吨,比去年增长16.2%。同时,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品种钢材产量大幅度增长。全年生产冷轧薄宽钢带1740.27万吨,同比增长31.8%;冷轧薄板1563.83万吨,同比增长25.2%;镀层板(带)1754.58万吨,同比增长37.9%;涂层板(带)317.21万吨,同比增长36.1%;电工钢板(带)415.57万吨。同比增长23.5%。以上5个品种钢材合计生产5791.487吨,比上年增长31.28%,高于钢材生产总量增幅8.59个百分点。全年生产不锈钢720.6万吨,比上年增加190.6万吨,增长35.96%,居世界第一位。其中,世界一流工艺装备的生产量达到70%,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5%,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全行业已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体系,形成了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投入增加的良好格局。全行业在高效采选技术、钢铁冶炼技术、轧钢新技术、高端产品开发、大型冶金成套装备技术集成、节能节水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新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果和进步。 2007年宝钢试制成功X120管线钢,实现电镀锌机组全面无铬化生产,年产150万吨生铁的COREX3000熔融还原工艺装置投产;鞍钢继续完善冷连轧自主集成成套工艺技术,开发成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并在相关企业投入使用;武钢新一代取向硅钢、高效电机硅钢的研发和装备技术集成,高强度桥梁钢生产技术提高;太钢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不锈钢生产基地;攀钢转炉铁水提钒和半钢炼钢连续工业性试生产成品钒渣等均取得了工艺技术的新突破。 2007年在研发和扩大生产市场需求的短缺产品方面,船用高强度宽厚板、高强度海洋结构用钢板、高档汽车用板和汽车零部件用钢、工程机械和高层建筑用高强度厚钢板、X80以上高等级管线钢板、百米在线热处理钢轨和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钢轨、高速动车组用钢、高端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