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园教师幼儿游戏故事记录:老师,来做客吧

幼儿园教师幼儿游戏故事记录:老师,来做客吧

幼儿园教师幼儿游戏故事记录:老师,来做客吧
幼儿园教师幼儿游戏故事记录:老师,来做客吧

老师,来做客吧

早上,孩子们陆续来到幼儿园,很多小朋友都在娃娃家里玩了起来。孩子们分别扮演着妈妈、爸爸、哥哥、姐姐和小宝宝,炒菜的炒菜,抱娃娃的抱娃娃,又摆桌子又摆椅子,嘴里叽里咕噜,忙的不亦乐乎。这时在外面逛街的姐姐看到了我,说:“杨老师,来我家做客吧!”本来我只想静静地观察孩子们的游戏,但是姐姐的邀请我还是答应了,我点点头跟着姐姐来到娃娃家。一到家,姐姐就对着小伙伴喊:“杨老师来我们家做客啦!”结果,哥哥、阿姨、爸爸、妈妈放下手中的活都来欢迎我!整个游戏中的大部分时间,娃娃家的人都在招待我,吃的、喝的……我拿都来不及。我看着四周,原来似乎有序的生活节奏被我打乱了,我越发不自在起来……。

游戏中常常出现幼儿关注教师的现象。虽然在活动前一直和孩子强调,老师和你们一样是做游戏的人。但是教师形象的存在和对教师的关注,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似乎很难改变。当幼儿对教师发出邀请时,孩子表现更多的还是对于“教师”角色的肯定,而不是“客人”角色的认同。教师这种被动的介入,并不了解游戏的进程,打断了幼儿的自主游戏。因为这个角色认同度,使得游戏中的幼儿又回到了现实,脱离了游戏本身的角色和情境。这样的介入,教师本身被动,目的性也不明确,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教师其实是游戏中不受欢迎的人。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想或许选择委婉拒绝邀请,静静观察活动,等待幼儿真的认同教师是“玩伴”的时候,再进入也不迟。我们可以以玩伴身份提出建议:有一次我直接以客人身份继续留在娃娃家,在大家都来欢迎我,而扰乱之前生活秩序的情况下,我适时提出了几个问题:“诶,爸爸刚才在做什么?——做饭?好的!呆会你请客人吃你做的好菜,好吗?……”之类的引导性语言让幼儿注意自己之前所从事的活动并继续把它完成好,帮助其回到角色中。同时在角色游戏讲评的时候我抛出这样的问题:“娃娃家来客人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欢迎他!”孩子们的回答和现实很接近,有的说妈妈倒茶,爸爸和客人聊天,再抱来小孩子一起玩,阿姨烧饭……等等,每个人的分工都很明确。听到这样的回答,教师适时地帮助幼儿提升这些生活经验,和孩子一起在讨论中成长。但是大部分时间,教师作为一个观察者来旁观这整个过程会比较好。根据幼儿是否真正需要教师的的介入和指导。但在发生问题时(如:抢夺,争吵)情形时,教师可不能只做观察者,而应该强制性的介入来解决问题了。

2017年4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