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1.4.1 有理数的乘法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谈一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首先是教材分析.先说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时既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自然延续,又是后面学习有理数除法、乘方运算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类比和”这些重要数学思想,发展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2、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观察、猜想、归纳、运算的能力,让学生领会类比、数学建模,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理,锻炼学生的思维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基于我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及成因分析

我考虑到学生要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就得深刻理解运算法则,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我又考虑到乘法法则的形成过程和理解过程,对七年级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于是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和对法则的理解。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对众多的式子进行分类,自主构建,同时类比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得出方法及解题格式,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

(其次,是教法、学法分析,对学生的情况,我做了如下学情分析:)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在小学的学习中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个正数之间、正数与零之间的乘法运算、及倒数的定义。

2、通过对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明确两数相加的类型及计算时要先确定符号,再确定对值的基本方法。

(二)、教法分析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组织教学。流程框架图如下: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学生互动,归纳法则,应用法则.(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我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分析

我根据数学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将本节课的基调定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思维开放,师生互动”。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操作本节课的教学:

活动(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类比感知,归纳结论

对于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我考虑利用即将到来的中秋节作为背景。“一商家为迎接中秋节现制定某月饼的销售计划如下:中秋节前,每个月饼以高于成本价3元的价格进行销售;中秋节后,每个月饼以低于成本价3元的价格进行清仓销售。问中秋节前、后分别购买3个月饼与按成本价购买付款分别有何变化?”

1、高于成本价3元、低于成本价3元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何表示?

你能用加法分别列式吗?

回顾乘法的意义,要求学生把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写成乘积的形式并口答,第一个算式是3个(+3)相加,可以写成(+3)×2,第二个算式是3个(-3)相加, 可以写成(-3)×3。

购买2个、1个月饼付款变化量又分别是多少?

由此得到两列式子:(+3)×3=9; (-3) ×3=-9

(+3)×2=6; (-3) ×2=-6

(+3)×1=3; (-3) ×1=-3

2、分别观察第一、二列式子,你发现因数有何变化,积又有何变化?你能把这样的式子继续写下去吗?

于是得到两列式子:(+3)×0=0; (-3) ×0=0

(+3)×(-1)=-3; (-3) ×(-1)=3

(+3)×(-2)=-6; (-3) ×(-2)=6

(+3)×(-3)=-9; (-3) ×(-3)= 9

这种引入由学生所熟悉的情境入手,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有理数乘法意义;将式子继续写下去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数学思维。

3、提出问题:你能类比有理数加法的类型对上面的式子分类吗?把属于同一类的用同一种颜色的笔圈出来。(可分三类或五类)

4、形成法则

让学生对式子分类,借助有理数加法的类型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经历思维的发散与凝聚最终形成归纳概括能力,让学生能更快的融入课堂。

活动(二)知识运用,加深理解;编题训练,拓展思维

1、阅读课本P 28-29例题,体会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应用

思考:有理数乘法运算的一般步骤: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 ,再确定积的 。

2、运用法则进行口答

取牌游戏:一副牌,规定红色为正,黑色为负。教师任取两张牌请学生说出它们的积。(注意积的符号)

3、类比有理数加法运算的解题格式,分别计算下列各题

(1) (-4) ×5 (2) (+16) ×(-0.25) (3) (+3) ×(+

31) (4) (-32) ×(-12

1)

小组合作探究:上题中(2)、(3)两小题的结果有什么特点,这两个因数有怎样的关系,你

能再举出一些具有这种关系的数吗?

4、根据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类型先编题、再组内交换做题

在知识运用,加深理解这一环节,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度,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安排了分数、小数、带分数及整数参与运算。

在学生解题的基础上,并由学生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当因数是小数时,一般可化为分数再相乘;当因数是带分数时,一般要化为假分数再相乘。同时通过(1)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通过编题、做题深化理解本课知识,同时对少数学生进行查漏补缺

回顾反思,感悟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体会?

在课堂临近尾声时,我鼓励学生从数学知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情感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比较清晰的轮廓体系,也让学生形成善于反思、总结的学习习惯。

检测反馈:

1.计算:(1) (-8) ×(-7) (2) 12 ×(-5) (3) (-30.5) ×0 (4) (-

54) ×(-1.25)

2.直接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1) -15 (2) -0.25 (3)) 2

41

附加题:

计算:(-31) ×(+52)×(-3) ×(-2

3) 该附加题既是本课知识的拓展加深,又为下一课做了铺垫。

布置作业,延伸知识:

1、 课本P 30练习

2、 课本P 37-38复习巩固1-3

四、教学反思

最后,对这节课我做了如下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观察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宗旨;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通过课件和师生的双边活动,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高。通过创设、引导、渗透、归纳等活动随时搜集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调节,查漏补缺,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小编寄语】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本次说课我共分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分析和几点思考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地位。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

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4、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5、教学难点: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探索与运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依据是: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基于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而确定重难点是根据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而确定的。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我选择的教学方法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说课稿doc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说课稿 1. 说教材 1.1 教材内容 本节课介绍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2 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本章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相反意义的量、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能结合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对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化”的过程和提高数形结合、数学表示、语言表达、抽象与概括、类比等能力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使学生在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学会有理数乘法的同时,感受类比和 化归思想。 1.3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难点: 有理数乘法中异号两数相乘以及负数与负数相乘的法则.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采取以下措施: (1)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精心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学力的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领悟,逐步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通过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数与形的联系,数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明确知识的本质。 (3)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小组学习的形式,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提高抽象和数学表示能力,体验数学源于现实又作用于现实;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2 说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依据新课程标准纲要,我从三个方面确定了本的教 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 在“数学化”过程中,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2 能力目标 (1)通过“举一反三”,提高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技能; (2)通过沟通现实世界与数学世界之间的联系,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感受特殊到一般和一般到特 殊的思想;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1 人教版〔优秀篇〕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本次说课我共分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分析和几点思考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地位。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4、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5、教学难点: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探索与运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依据是:新课标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基于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而确定重难点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而确定的。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赛课)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是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小节的内容,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设计等四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学完有理数的加法后学习的,它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一样,也是建立在小学算术的基础上。因此,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在确定“积”的符号后,实质上是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它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奠定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增强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通过教学,渗透化归、分类等数学思想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化归意识和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这是因为: (1)要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就得深刻理解运算法则,对法则理解得越深,运算才能掌握得越好。 (2)学好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对将要学习的有理数的除法以及其他的运算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由于初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因此,与小学算术数的乘法比较,学生对含有负数特别是两个负数相乘的意义的理解,思维角度变化较大,思维强度也增大。 二、教法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刚接触负数,对负数的意义理解不深,因此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为主,讲练结合法为辅展开教学. 三、学法分析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 本次说课我共分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分析和几点思考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地位。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

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4、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5、教学难点: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探索与运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依据是:新课标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基于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而确定重难点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而确定的。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我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引导探索、小组合作、效果反馈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容量,增加实际问题的直观性,我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关于学法:本节课里我主要指导学生采用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有理数乘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基本要求: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教材的前后联系: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之后的又一种运算。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为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能熟练使用有理数乘法法则实行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以及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归及分类讨论思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导及使用. 本节课我所选用的媒体资源是从网络上下载并经过自己的二次加工之后实行使用的. 二、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一)教法与手段:针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 为了更形象、直观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

教学容量,提升教学效率,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即时反馈相关信息。我采用“情境——探究——概括——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营造可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利用<蜗牛爬行>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它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创新精神. (二)学法指导: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的“教”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知识”,而准确的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这种水平的关键,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总结——自我提升.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参与,积极互动,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教与学互动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实行了系统的规划, 主要设计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通过<蜗牛爬行>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设置了4个问题,这充分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使数学学习发生在真实的世界和背景中,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水准,同时为学生研究乘法法则创设探索的情境。

有理数乘法说课稿

淮滨县2017年优质课参赛作品 《有理数的除法》 说 课 稿 单位:马集镇初级中学 教师:** 年级:七年级 电话:1**

有理数乘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有理数的乘法是在引入了负有理数以及学过有理数的加法之后学习的。它与有理数加法运算一样,是建立在小学算术的基础上。因此,有理数乘法运算,在确定“积”的符号后,实质上是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它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增强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归及分类讨论思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难点是: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和对法则的理解。 四、说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组织教学。同时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说教学过程 基于上述思想,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对于引入课题,我采用回顾乘法的意义,要求学生把几个相同负数的连加,写成乘积的形式并口答,这时只引入异号两数相乘的情况,缺少两个负数相乘以及0与负数相乘这两种类

公开课《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 猜测的能力 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了解有理数的倒数定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二、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三、教学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四、教学时数: 1 五、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问题:如图 1.4-1,一只蜗牛沿直线L 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好是L 上的点O,求:(1)若蜗牛一直以每分 2cm 的速度向右爬行, 3 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2)若蜗牛一直以每分 2cm 的速度向左爬行, 3 分后它在什么位置?(3)若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右爬行,3 分前它在什么位置?(4)若 蜗牛一直以每分 2cm 的速度向左爬行, 3 分前它在什么位置?规定:向左 为负,向右为正,同样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 学生回答:( 1) 3 分钟后蜗牛应在 O 点的右边 6cm 处。可以表示为: (+2) ×(+ 3)=+ 6 (2) 3分钟后蜗牛应在O 点的左边6cm处。可以表示为:(-2) ×(+ 3)=- 6 (3) 3分钟前蜗牛应在O 点的左边6cm处。可以表示为:(+ 2) ×(-3)=- 6 (4) 3分钟前蜗牛应在O 点的右边6cm处。可以表示为:(-2) ×(-3)=+ 6 : 请学生观察下列式子 (1)(+2)×(+3)=+6 (2)(-2) ×(+3) =-6 (3)(+2) ×(-3) =-6 (4)(-2) ×(-3) =+6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根据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总结填空: 正乘乘正数积为正数 负数乘正数积为负数 正数乘负数积为负数 负数乘负数积为正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 问题:当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学生回答:积为0 师生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 注意: 1、上面的法则是对于只有两个因子相乘而言的。做乘法的步骤是:先确定 积的符号,个因子相乘而言的。 2、做乘法的步骤是: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

公开课《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1.5.1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节《有理数的乘除》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5个方面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 有理数的乘法在初中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它是前面有理数加法的延伸与拓展。 (2)它是后面有理数除法运算的基础。 (3)它也为今后学习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它知识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 (1)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倒数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测、概括等能力,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勇于探索新知的精神。 3、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3)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零的乘法,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同学们也具有一定的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打好了基础。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探究式教学法 2.学法:合作学习法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问题1:小学已经学过的乘法运算,属于有理数中哪些数的运算? 回答:属于正有理数和零的乘法运算.或答:属于正整数、正分数和零的乘法运算.计算下列各题; (1)3×5= (2)3×9= 以上这些题,都是对正有理数与正有理数、正有理数与零、零与零的乘法,方法与小学学过的相同,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重点就是要解决引入负有理数之后,怎样进行乘法运算的问题. 如:怎样计算(1)(—5)×6= (2)(—4)×(—8)=

七年级上数学说课稿《有理数的乘法(1)》

七年级上数学说课稿——《有理数的乘法(1)》以下是为您推荐的七年级上数学说课稿《有理数的乘法(1)》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数学说课稿《有理数的乘法(1)》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的第1课时。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设置了甲、乙两个水库的水位变化的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一列算式的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使他们自己发现、探索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术,由有理数的乘法的练习中引出倒数的概念,进一步探索出几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及乘法运算律,使同学们真正地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乘法(1)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前几课的延伸与拓展,是有理数除法运算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 能力目标:经常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知识目标:会运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 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即为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使学生在理解记忆乘法法则的基础上会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难点是确定多个不等于零的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及有一个为零时积的情况。 三、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采取师生互动方式,并将分析、观察、验证相结合。通过学生主动性学习,教师的指导,练习的巩固层层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2. 学法: 事先让学生预习,有不懂的再在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弄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观察、归纳、猜想、验证,并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学知识,能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 四、教学过程分析: 1. 导入过程: 利用课本的问题的案例来导入,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小学已学过的乘法知识,为后面学习负有理数的乘法做铺垫。

有理数乘法时说课材料

有理数乘法时说课材料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1.4.1有理数的乘法2说课稿 李花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首先是教材分析.先说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时既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自然延续,又是后面学习有理数除法、乘方运算的基础,还是今后学习代数式运算﹑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必要知识储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有着承上启下﹑铺路架桥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类比和化归”这些重要数学思想,发展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多因数有理数乘法的计算,进一步熟悉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掌握多因数相乘积的符号判定以及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并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多因数有理数乘法积的符号判定以及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让学生领会类比、数学建模,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理,锻炼学生的思维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三)教学重、难点及成因分析

我考虑到学生要准确地进行多因数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就得深刻理解有理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因此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 运用有理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简化乘法运算。 我又考虑到多因数相乘积的符号判定以及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形成过程和理解过程,对七年级学生来讲,有一定难度,于是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 多因数相乘其积的符号判定以及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探索和理解。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的关键是从一般到特殊总结归纳得出规律,利用实际算术式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掌握多因数相乘其积的符号判定以及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并初步掌握了有理数乘法法则,会计算两个有理数的乘法。 2、通过对两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练习,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明确计算时要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的基本方法。 3、在学习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尝试了归纳和猜测的能力。 (二)、教法分析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组织教学。流程框架图如下: 以问题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学生互动,归纳法则,应用法则.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我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 很多人不知道说课稿怎么写?格式是怎么样的?下面XX 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法,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章第三节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

完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 2、就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3、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 本次说课我共分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分析和几点思考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地位。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4、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5、教学难点: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探索与运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依据是:新课标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基于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而确定重难点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而确定的。

北师大版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2.8. 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二章第8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一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时既是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自然延续,又是后面学习有理数除法、乘方运算的基础,还是今后学习代数式运算﹑方程﹑函数等内容的必要知识储备。因此本节课的学习有着承上启下﹑铺路架桥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类比和化归”这些重要数学思想,应用“不完全归纳法”,发展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实际情境,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2、方法与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让学生领会类比、数学建模,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理,锻炼学生的思维意志品质,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三)教学重、难点及成因分析 教学重点定为: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定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和对法则的理解。 为了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学的关键是运用猜想验证的方式,利用水位变化的直观性,帮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 二、教法、学法分析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在小学已经明确正数乘法的意义和正数之间、正数与零之间的乘法运算法则。 2、通过对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已经明确计算时要先确定和的符号,再确定和的绝对值的基本方法。 (二)、教法分析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组织教学。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我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分析 我根据数学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将本节课的基调定为 对于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我考虑了两种方式: 1.直接提出问题:你能给出下列各式的结果吗? (1)2×3=____;(2)(-2)×(-3)=____;(3)2×(-3)=____;(4)0×(-4)=____. 这种引入由学生所熟悉的正数乘法运算引入未知的负数参与的乘法运算,能做好中学与小学知识的衔接,激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但它较难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 2、通过演示实际生活中甲,乙两水库的水位上升或下降的情景,得到乘法算式,以次引入

七年级数学上册《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

编号:79542258933684215856544447 学校:课程胜市会五声镇田进小学* 教师:诏证第* 班级:滑行参班*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 本次说课我共分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分析和几点思考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地位。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乘法是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第四节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法共分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有理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学完有理数的加法后学习的,它与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一样,也是建立在小学算术的基础上。因此,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在确定“积”的符号后,实质上是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思维过程就是如何把中学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化归为小学算术数的乘法运算。由于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最基本的运算之一,因而它是进一步学习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增强学习代数的信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体会有理数乘法的实际意义;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和乘法法则,灵活地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有理数乘法的推导过程,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归纳出两数相乘的法则,感悟中、小学 数学中的乘法运算的重要区别。 通过体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感悟和归纳出进行乘法运算的一般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类比和分类的思想归纳乘法法则,发展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应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 两负数相乘,积的符号为正。 四、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采取师生互动方式,并将分析、观察、验证相结合。通过学生主动性学习,教师的指导,练习的巩固层层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2. 学法: 事先让学生预习,有不懂的再在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弄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观察、归纳、猜想、验证,并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新学知识,能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 教具准备: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课题:有理数的乘法 作课人:任建波 一、教材分析 (一)课标基本要求: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教材的前后联系: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之后的又一种运算。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为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乘方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二)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能熟练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观察、分析、操作概括等活动,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化归及分类讨论思想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 三 )教学重点:会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推导及运用. 二、学情分析 针对刚迈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的认知水平, 为了更形象、直观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反馈相关信息。我采用“情境——探究——概括——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营造可探索的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掌握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识.利用<蜗牛爬行>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它符合教学论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新知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 主要设计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通过<蜗牛爬行>这样一个问题情境,设置了4个问题,这充分利用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使数学学习发生在真实的世界和背景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程度,同时为学生研究乘法法则创设探索的情境。 2.归纳概括,解释应用:如果说上一环节解决了如何引出的问题,那么本环节将解决如何认识的问题.本环节共设置4个教学活动: (1) 讨论研究,解决问题.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5分钟时间去充分讨论研究,然后师生共同给出每个问题的算式及结果; (2)观察比较,符号表示.比较四个算式 (+2)×(+3)=(+6)① (-2)×(+3)=(-6)② (+2)×(-3)=(-6)③ (-2)×( -3)=(+6)④ 相乘的情况,发现两个因数相乘的积随因数符号的变化规律;(板书) 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思维兴奋点,培养个别学习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体会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反意义的量。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乘除法》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乘除法》说课稿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有理数的乘除法》说课稿 本次说课我共分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分析和几点思考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

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地位。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

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4、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5、教学难点: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探索与运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依据是:新课标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基于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而确定重难点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而确定的。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及学生的学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 教材背景:本节课是有理数的乘法的第一课时,是学习好有理数乘除法的基础和关健。教材安排的内容较简单,从生活实际背景引入算术乘法,用相反意义的量过渡到负数与正数的乘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现"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积的相反数".接着安排了"试一试"让同学自己体会演绎推理得出正数与负数,负数与负数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的规律,进而讨论归纳得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并配有例习题让同学理解应用此法则。最后通过练习3让同学想一想找规律,得出一个数与1及-1相乘积的特征。整篇教材突出了让学生自己探索、试验、体验新知识的产生,规律的发现,自主探索,主动获得知识的新教改思想。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会运用它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学会探究式合理推理,培养构建思想和创新意识;训练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推理及合情演绎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会用已学的知识探索解决新问题,勇于向自己挑战,开放思维空间,善于合作与交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体验 获得知识的过程,在生活实际中感受应用数学。 [教学重点]: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和有理数乘法法则的 得出及应用。 [教学难点]:从正数与正数相乘过渡到正数与负数相乘及负数 与负数相乘符号的变化。 [教材处理]:因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练习量不多。为了更 好地使数学融入生活,使所学的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 加了环保公益广告引入新课。为了达到面对全体同学,使不同的 人学习不同的数学,本节课对例习题进行删补,增加了小数、带 分数的乘法例型,增设了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题组A与思维训练B. [教法与学法]:遵循新教改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让 学生自己发现、探索、讨论、协作的主导思想,本节课采用了"发现、探究法""分层递进法""分组学习""合作与交流"等有利于学生 学习教法与学法。 [教具]多媒休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公益广告,渗透环保思想,引入新课。 1、复习简单的算术数乘法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减法,属课前说课。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七年级(上)。 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我打算分四课时完成,去括号、加法计算、减法计算、加减法混合计算。 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 ——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小节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加减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 (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 通过学习理解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符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二)教法建议 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