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白善烨将军的韩国战争回忆录

白善烨将军的韩国战争回忆录

【白善烨将军的韩国战争回忆录】

云山战斗----狄逾岭山脉的中共军

①新战争的开始

云山战斗中首次活捉中共军……被“数万人的埋伏”的消息而震惊

60年前在韩半岛发生的战争是唤醒自由与和平之可贵的战争。那场战争最大的信息是东北亚地区的“和平共存”。中国打着抗美援朝的旗号加入了这场战争,同韩国、美军和联合国16个国家的军队展开了斗争,但是现在中国已经不再是韩国的敌人,而是应该一起实现和平与繁荣的友好邻居。为此,重新思考60年前在韩半岛展开的激烈斗争很重要。韩国《中央日报》2010年全年连载了绘声绘色描述韩国战争的证词,提供了一个向中国读者们介绍韩国战争的平台。

1950年10月中旬,重新占领平壤后朝着鸭绿江水丰大坝北进的国军1师团正经过清川江上的木桥。不久后,1师团遭遇了秘密潜入宁边北侧云山的中共军的第一轮进攻,并与之展开了激励的战斗。

一切都太安静了。1950年10月,韩国国军1师团驻扎的平安北道云山萦绕着一种奇怪的孤寂感。路上没有人,也没有车。韩国战争大举爆发后,路上曾有的战争难民队伍也丝毫不见踪影了。曾担任最前线1师团师长的我感觉到了一种挥之不去的怪异感。

1师团在洛东江击退了南侵的朝鲜军,开始向北挺进,并经平壤于当月21日在云山南侧宁边的农业学校大楼里设立了师团本部。我命令所属的11团、12团和15团向云山挺进。云山是一块危险之地,自古就因“云的中间”而得名。接到了要求经云山向着鸭绿江水丰大坝进攻的命令。当时韩国国军认为统一近在咫尺,而美军深信圣诞节前能结束战争回家过节,并向着鸭绿江快速挺进。

白善烨将军当时的照片

但是在从宁边去云山的路上就不见人烟了。“怎么这么安静?”我开始嗅到了一种不安感。越过宁边的九龙江后,部队在向北挺进的

路中遇见了两名村庄老人。“怎么连个人影儿都没有?”我问道。但听到的回答让我很是意外,“这儿有很多中共军”。

不得不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了问题。两名村民好像目睹到了什么。难道中共军已经越过鸭绿江来到了这里?果真如此的话,那统一大事怎么办?今后的战争又会如何?不禁令人打起了寒颤。

村民们所说的中共军已经介入的事实并没有很快得到确认。但是我的脑海里却不断地想着应该如何应对中共军的介入。中共军是一支具有同日本军有10多年实战经历的部队。他们同蒋介石的国府军展开内战时,经历了无数次大的战斗,最后国府军被击退至了台湾,而战争中留下的美国产武器最后落入了中共军的手中。

就在这时,传来了联合国军总司令官道格拉斯·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去了平壤,李承晚总统也即将去访问的口信。作为最早进驻平壤的韩国国军1师团师长,我不得不随时关注他们的动向。

24日,布置在云山正右侧的15团(团长赵在美(音)大校)活捉了一名中共军俘虏,并将其押送到了师团指挥所来。前一天晚上,来历不明敌军发起了夜间攻击,我军立即正面迎接向前挺进,活捉了落在后面的一名士兵。我用在满州军官学校学习的汉语亲自进行了审问。

-出生地?

“中国南部广东省。”

-所属?

“39军。”

-你是生活在中国的韩国人吗?

“我是中国人。”

俘虏还算比较温顺地回答了我的审问。据说,他原来隶属于蒋介石率领的国府军,但后来被红军俘虏后被编入了中共军。通过他的口实,我们证实了驻扎在中国南部的部队进入了韩半岛,同时山里已经隐藏着数万名中共军。这一事实震惊了我们。他说越过鸭绿江是在10月中旬,甚至已经准备了厚实的防寒服、护耳套、橡胶运动鞋,正在做越冬的准备。防寒服的外面是卡叽色,里面是白色,所以反过来穿可以用作冬季迷彩服。这与穿着夏装的韩国国军或联合军有所不同。

我已经直接预感到了中共军的介入。情况非常危及。云山北侧是非常陡峭的狄逾岭山脉。我们的一线团所分布的云山北侧20公里处,彭德怀指挥的“人民志愿军”总司令部已经严阵以待了。这是事后才

了解到的情况。中共军隐蔽地分布在狄逾岭山脉的各个角落,根本没有被美军的空中侦察所察觉到。砍下树木顶在头上,白天根本不活动等,他们用这样的方式完全骗过了侦察机的视线。

狄逾岭在韩语里意为“中国鬼子越过的山岭”。可能这里是北方的契丹、女真、蒙古或大陆的军队侵入的主要路线,所以才取了这个名字。

现在有了新的侵犯者。其实自从国军北进后,就没能发现金日成率领的人民军的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中共军潜入了这片土地。国军和联合军曾在洛东江桥头堡击退了朝鲜军并快速向北挺进,但在云山却被中共军这一绊脚石给绊住了,所以只能眼看着统一就在眼前却不得不悔恨万分地撤退。为了阻止韩国战争介入初期的30万中共军、战争末期总兵力达150万的中共军,韩国与之展开过无数次战争,造成了数十万的死伤者。

伴随着1950年10月从半岛北侧吹来冰冷凉风,同族相残的悲剧——韩国战争进入了新的局面。与截至当前的战争性质完全不同的新战争正在从云山开始。这就是东亚国际战争,同时也是巨大的屠杀战的开始。

②美军-与中共军的首次交战

到底怎么回事?去侦察的美国战车回来时变成了血红色

韩国战争当时,美国8军预备队6战车大队C中队的某战车上,韩国军和美军正在共同出征作战。该6战车大队C中队下面的某小队由五辆坦克组成,1950年10月底去侦察云山地区,后来遭到中共军的攻击,其中两辆坦克回来时变成了血红色。

在抓获中共军俘虏,并对他进行了第一轮审问后,我变得焦急起来。因为俘虏亲口承认了自己是曾在中国南部地区参与过国共内战的中国人。我断定,大规模的中共军部队已经潜伏了在狄逾岭山脉的各个角落。我意识到首要任务是火速把这一消息报告给美军。

当时韩国军1师团由美国2军团指挥。美国2军团军长弗兰克·米尔本(Frank Milburn)已经经平壤抵达了新安州。我首先联系了米尔本军长。他马上赶到了韩国国军1师团本部。把俘虏给米尔本

军长看后,我负责翻译,帮助他审问。审问结束后,我强调说“很显然中共军已经介入了”。米尔本军长也立即掌握到了情况的严重性。他立即把这一事实报告给了东京的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将军。

负责云山左侧正面的12团长金点坤(预备役少将)希望我能动员美军战车小队去侦察前方的情况。之所以需要战车侦察,是因为必须掌握在团眼前出没的敌军的来历。进攻平壤时,我请求米尔本军长,将分给我指挥的美国8军预备队6战车大队C中队中由5辆M46巴顿战车组成的一个小队分配给了12团。这是韩国战争爆发前一年才配备给美军部队的最新型战车。巴顿这一名字来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擅长战车战的名将乔治·巴顿(George Patton,1885~1945)将军的名字。

果不其然。前进在团前方开始搜索的战车小队马上就同敌军发生了冲突。金点坤大校如此描述了当时的状况。

“在前方搜索的战车在过了很久之后回来了。但是看到重回部队的战车列队时,觉得有点奇怪。5辆战车中,有两辆战车的颜色完全变了,变成了红色,而其余三辆的颜色没有变化。”

两辆战车变成红色狼狈地重回了部队,原来是走在前面的两辆战车在某处受到了敌军的攻击。从山区一拥而来的中共军士兵们蜂拥而上,爬上了最前面的两辆战车。为了用手榴弹攻击,他们试图打开盖儿。美军感到很慌张,但因为相当一部分士兵都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比较老练,所以很快重新找回了冷静,并展开机敏的应对。他

们立即开始朝着站在另外战车上的敌军射击。美军战车小队关上盖儿后在坦克里面用无线电交换战况,并让走在最前面的两辆战车交替着朝爬上对方坦克上的敌军扫射机关枪。打头阵的战车将炮塔朝向左侧,紧接在后面的战车就扫射机关枪,击毙左侧的敌军;接着打头阵的战车再将炮塔对准右侧,朝右侧的敌军进行射击。如果敌军紧跟上后面的战车,前面的战车就会旋转炮塔并射击。用这种方式,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激战。最后两辆战车成功地甩掉了紧跟的敌军。

战车一回来,部队就像炸开锅了一样骚动起来了。看着这两辆整个车身都被染成血红色的战车时,整个部队开始变得乱哄哄。据金点坤将军回忆,战车回来后发生了奇怪的事情。从变成血红色的战车里,跳出来了一名美军战车士兵。接着他大声叫唤,突然奔跑起来。“哇-哇-”,他用听不懂的话大喊大叫,乱跑起来。这时战车小队长出来,开始跟在他后面。

两人的距离一会儿近一会儿远。跟在后面的小队长最后扑上去试图截住他。在平安北道的韩国战场正中间,上演了一幕美式足球中的截球场面。

那个战车士兵疯掉了。在被染成血红色的坦克里,不断扑来的恐怖感让他丢了魂儿,发了疯。小队长觉察到了这点,追了过去,抓住了自己的部下。被染成血红色的两辆坦克和丢了魂儿发疯的美军战车士兵。云山战斗从这个充满血腥的场面拉开了帷幕。这只是序幕而已。

战争初期苏联产T34占压倒性优势……美军投入M46巴顿反败为胜

战车是决定韩国战争局面的核心武器体系。朝鲜军的旧苏联产T-34-85战车在开战初期任意宰割着韩国国军,当时国军并没有能阻止T-34的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与德国军的战车进行过较量的T-34在斯大林格勒(Stalingrad)战斗等中展现了优越的性能。在韩国战争开战初期,即1950年6月,朝鲜拥有120辆T-34-85战车。开战初期,朝鲜军凭借T-34-85主导了地上战。但随着1950年8月8日美军投入M46巴顿战车,战争局面发生了逆转。因为M46的装甲厚度达102毫米,接近T-34的两倍,再加上主炮的口径为90毫米,也比T-34-85大。在韩国战争中,截至1950年年底,共配置了200辆M46。

③奇怪的命令

鸭绿江“取水”操之过急、被孤立……发来紧急无线电“弹药用尽”

图为1950年10月,前来支援朝鲜的中共军兵力在军乐队的伴奏声中排起长队有序地跨过鸭绿江。约30万名中共军于当年10月中旬左右进入了韩半岛。

军令如山。军人必须服从保卫国家安全、保护人民的命令展开作战,生死都次之。不过这其中也不乏一些难以理解的命令。

平安北道云山先是出现了非同寻常的征兆,接着中共军在这里四处出没,似乎预告着一场大规模的进攻即将来临。此时我接到了一个命令。从现在的立场来看,不得不感到命令的内容很奇怪。当时最前线很明显出现了危机的征兆。10月24日,抓获了首个中共军俘虏,执行搜索任务回来的美军战车也被敌人的鲜血染成了血红色。而我却被突然任命为了2军团军长。

2军团司令部从原来1

师团所在的平安北道宁边跨过了平安南北

道的边界清川江,位于清川江南侧的平安南道价川郡军隅里(音)。虽然算是从1师团师长荣升为了2军团军长,但心里沉重的不安感挥之不去。不过命令就是命令。2军团军长刘在兴(音)接到了陆军参谋本部次长的命令,被调去了首尔,所以由我来代替他的位置。我到2军团赴任后,立即检查了情况。曾在1师团的东侧并肩北进的2军团的情况也非常紧急。2军团参谋长李翰林(音)准将和作战参谋李周一(音)大校也报告说前方出现了中共大军。

首先6师团出了问题。6师团是一支身经百战的部队,在韩国战争开战初期,幸亏6师团在春川阻碍了敌军的前进,才成功地让已占领首尔的朝鲜军继续南下的计划推迟了三天,为联合国军的介入争取了时间。虽然向北挺进的6师团几乎接近了最终攻击目标——鸭绿江楚山,但却被中共军包围,开始了一场吃力的肉搏战。可就在这种情况下,6师团长金钟五(音)在我赴任军长前因车辆事故导致下巴严重受伤,连话都说不明白,所以被护送走了。

图为1950年10月底,抵达鸭绿江江边楚山的韩国国军6师团7团士兵正把鸭绿江江水装进水壶里。

在所有师团兵力中,6师团7团(团长林富泽大校)是打头阵的冲锋部队。7团拥有宁越地区矿工业公司所有的各种车辆100余辆,所以具有良好的机动力。在向北挺进的过程中,他们凭借出色的机动力,为首先占领鸭绿江四处活动着,展开了所谓的“率先到鸭绿江取水的作战”。最先到达鸭绿江并完成象征南北统一的“取水”任务,这是任何一名国军指挥官都想获得的荣誉。但是7团太操之过急了。他们与其它部队相距较远而被孤立,孤军进攻,最后急忙向军团司令部发来无线电。“弹药和补给品都已用尽,请求火速供给”。6师团2团(团长咸炳善大校)也被中共军包围,被困在了山中,所以首先向他们供给了弹药和补给品。这是经过军团里的美国空军联系军官来进行的。2军团所属的8师团也因中共军的进攻而士气大减。8师团长李成圭(音)报告说“中共军的出现导致士兵们士气大减”。

奇怪的是调任去首尔的刘在兴将军三天后再次出现在了军隅里的2军团司令部。刘将军当场说“接到命令说让我回来的”,意思是上级让他重回原来的部队。刘将军再次担任2军团军长,我再次越过清川江回去继续担任1师团师长。为什么向身处危急的前线的将军下达如此荒唐的人事命令并反反复复,这一原因直到现在也不得而知。据推测,下达了第一个人事命令后,负责该区域的美国1军团军长弗兰克·米尔本(Frank Milburn)担心情况危急的前线,所以要求韩国军方重新考虑人事命令。

10月29日,李承晚总统带领国防部部长申性模和参谋总长丁一权访问了平壤。重新担任1师团师长的我忙于了解情况,而没能去迎接李总统。但是李总统在平壤面对10万群众发表了感动人心的演说后准备离开时,我用我的吉普车将他送到了机场。李总统乘坐的美军C-47运输机上画着醒目的韩国国旗。这是对韩国总统应有的礼遇。目送李总统走进机舱后,我急忙返回了1师团司令部。

云山最终还是出事了。四处都发生着极其危及的情况。我驾着吉普车经宁边的1师团司令部朝着云山奔去。九龙江的弯儿重重叠叠,形成了蜿蜒曲折的峡谷,这就是所谓的“骆驼头路”。当我正要进入这条“骆驼头路”的入口时,我遭遇了中共军的攻击。

◆C-47

英国总理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和美国的欧盟军总司令官艾森豪威尔(Dwight Eisenhower)大将等联合国领导层也经常使用C-47。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将军在太平洋战争时乘坐C-47飞过新几内亚、缅甸等东南亚地区。美国道格拉斯航空公司生

产的C-47于1941年12月首次飞行之后,一共生产了1万多架。可以搭载28名重型武装兵力,所以也被用于运送兵力。机舱内配备有医疗设备,可以运送3名医护人员和14名伤员。

④紧急后退

一拐道,300米前方出现了中共军……一看到敌军的枪口,立即命令“调头”

图为1950年10月31日,在平安北道云山遭遇中共军第一轮进攻的国军1师团白善烨师长(左侧)和美军10高射炮团威廉·亨尼格(William Hennig)大校(前排右侧)边走边商议后退计划。尽管天气寒冷,但他们仍然穿着夏装,引人注目。

距离我乘坐的吉普仅300米处,中共军的枪口正瞄准着我们。他们就在前方的弯道处。作为指挥1万多名兵力和被调配来的美军的国军1师团师长,我赤裸裸地暴露在了敌军的枪口下。车内坐着驾驶兵

和师团参谋长文炯泰(音)等三人。“怎么会这样呢?”,我产生了一种狼狈感。

我急忙命令“调头”。当时我的吉普上连接着一辆小拖车,它被用来装运现场指挥时野战中所需的毛毯和帐篷等。可就是它坏了大事。我们试图在狭窄的路上快速调头,拖车就被挂住了。驾驶兵火速从吉普下来,先把拖车给卸了下来,然后再调头、把拖车重新挂在车尾,接着才出发。遇到敌军当时,我乘坐的吉普车后面跟着一辆货车。这辆货车见我们调头,立即倒车,脱离了绝境。情况非常紧急,也不知道我们花了几分钟才得以脱身。终于从骆驼头路的入口处逃出来的我们再次向着云山飞奔而去。奇怪的是中共军并没有射击。我们感到非常奇怪。

最近有一位老绅士来找我。他就是在原州经营牧师教会、今年已经87岁高龄的高德焕牧师。来之前他给我寄了一封信。他说,韩国战争初期他作为我指挥的国军1师团11团运送部的一名军务员参加了云山战斗。他在信中如此描述了当时的情况。

白善烨将军(右侧)2009年12月21日见到了1950年云山战斗当时作为师团运送部军务员参战的高德焕(音)牧师。图为两人正在

龙山战争纪念馆白将军的办公室一边仔细观看地图一边回顾当时的情况。[吴宗铎记者]

“10月下旬的某天晚上,被调配到了1师团11团的我听到了大约从8公里外的山那边突然传来了‘当当’的声音,同时还看到有信号弹升空。然后传来锣声和笛声,打破了月夜的寂静。我方部队的迫击炮朝着信号弹升空的方向吐出了火舌。潜伏在山中的敌军朝着我军继续疯狂地射击。一场大规模的夜间战斗开始了。这时来了一名医务军官,指着前方100米处的吉普,命令我说‘去把那车开过来’。我接到命令后朝着吉普跑去,同时不禁在想‘看来这下轮到我(去送死)了’。我产生了一种不安感,谁都可能丧命的情况正向我逼来。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美军的吉普。车身向路和水沟的右侧倾斜着。一开始驾驶这辆吉普的美军因负伤已经被护送走了,接着由国军驾驶,在前进的过程中遭遇了枪击。那名国军士兵跌落到了水沟里,他在沟里凄惨地呼喊着。我耳边只萦绕着他的‘救命啊’的声音。我跳到水沟里把他救了上来,并试着重新发动引擎让车动起来。我一只手抓住国军士兵,小心翼翼地把车从水沟里退了出来。然后开到医务军官那里将车和负伤的士兵交给了他。”

牧师说,今年正值韩国战争60周年,他萌生了新的感慨,所以给我寄来了信。他所经历的惨烈状况将我再次带回了那段痛苦的回忆中。当时中共军绕过1师团的正面,分布在山中的各个角落,然后再加以围击。白天还好,可以用炮兵、战车和空中支援勉强维持,但到了晚上,就不得不孤军抵抗中共军展开的夜间攻击。

我觉得不能再拖下去了。中共军在夜间将能引起不安感和恐怖感的笛声和攻击巧妙地结合。笛声犹如开战初期朝鲜军的战车声音,让人感到恐怖。对于穿着夏装的我军将兵们来说,越过狄逾岭山脉袭来的凉风也是一大敌人。

10月31日,我再次去了云山。首先拜见了美军10高射炮团长威廉·亨尼格。他表情凝重地说“我想了又想,还是觉得今晚很难挺住”。我说“为什么这么没有斗志呢?”,听完我的话后,他立刻说“白将军,我给你说实话吧,如果今天之内不撤退,就有可能全军覆没”。他还忠告我,要我向指挥国军1师团的美军1军团长弗兰克·米尔本(Frank Milburn)提出撤军的建议。我虽然感到很难接受,但不得不正视现实。

我再次巡访了位于前线的11团、12团和15团,并接见了各团的团长。他们异口同声地表示“现在的情况非常严重”。向云山北侧进军的15团所处的情况最严重,其它团的情况也相当危险。真是四面楚歌。

威利斯MB·福特GPW

性能·规格

- 长*宽*高:3.33米*1.57米*1.83米

-重1.04吨

-时速96公里

-发动机60马力

韩国战争当时风靡韩半岛的吉普是美国陆军在二战时开发的指挥官用车辆。为了投入野战使用,去掉了车辆的盖儿。原来的名字为“威利斯(Willys)MB”或“福特GPW”。由美国的汽车公司——威利斯和福特生产。吉普这一名字在1941年2月由《华盛顿每日新闻(Washington Daily News)》记者首次使用。吉普(jeep)意为“未使用过的新的东西”或“新兵”。因为当时的吉普车看起来很神奇。1941年~1945年,一共生产了64万辆吉普并投入到了欧洲?非洲前线和太平洋战争。

⑤紧急的后退命令

决定撤退的那晚,对讲机里传来了“敌……敌人已进入阵地内……哐”的美军紧急无线电报

中共军摄影师的照片记录了1950年10月底云山战斗中被中共军俘获的美军的样子。这张照片出自由中国编辑出版的战史资料集中。据推测,被抓获的俘虏是当年10月31日在和中共军的战斗中溃败的美国1骑兵师团所属的8骑兵团3大队大队长和部队战士。

建议后退的美军10高射炮团长威廉·亨尼格(William Hennig)大校的表情极不寻常。我和他第一次相遇是在大邱北侧的洛东江前线,我们一直并肩作战,直至现在的云山最前线。此前,他是一个总是很游刃有余、冷静的人,很少见他露出惊慌的神色。但是当天在云山见到他时,他的表情显然与此前截然不同。

“难道真得后退吗?”我回顾了自己历尽千辛万苦最终经过平壤挺进云山的过程。现在只要再向北挺进一点儿,就能到达最终目标—

—鸭绿江水丰大坝,但是……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就在此前我曾担任过三天的军团军长,能够广泛掌握到云山以外的情况。我了解到正在我们1师团东侧作战的国军2军团的情况非常紧急。2军团下属的两个师团暴露在了大规模潜伏的中共军兵力下,特别是6师团下属的两个团一度进攻到了鸭绿江,却被孤立,处于非常危险的情况。

得赶快作出定夺。尽管东部战线的情况不得而知,但临近国军1师团作战的云山及东侧的2军团处境非常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哪种判断才符合实际情况呢?我判定现在非后退不可了。后退也是一种作战。敌军力量强大时,应该暂时撤退,寻找反击的机会。要想在今后进行反击,应该将损失最小化,同时将兵力和物资顺利地转移到安全之地。

我问亨尼格大校“还剩多少炮弹”,他回答说“1万5000发左右”。我又问“如果我们今晚撤退,能将这些火力集中用于敌军的正面吗?”,他说“保证能做到”。

现在只需要获得美国1军团军长弗兰克·米尔本(Frank Milburn)等上级的批准了。我驾着吉普去了宁边,之后再次去了美军1军团本部所在的新安州。道路险峻,不,可能是我太焦急了。车快速地飞奔着,突然在弯路处翻车了。幸好吉普上的机关枪支架支撑住了侧翻的车。这个严重的事故险些让我丢了性命。好不容易才再次起程,到达了美军1军团军团本部。美军1骑兵师团师长霍巴特·盖伊(Hobart Gay)少将刚好也在那里。“今天之内必须撤退,前线情况非常紧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