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

何彩虹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涉及的内容和领域非常广泛,评价涉及发展过程与发展结果,总体而言,评价非常重视反馈及其促进功能。

一、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现状:

1. 评价功能失调 , 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忽视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质功能。

2. 评价内容片面 , 强调知识和技能,忽视综合素养 ;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3. 评价方法单一:过分注重量化评价,忽视质性评价 ;过分注重测试,忽视了访谈、观察、成长记录袋等评价手段的运用。

4. 评价的主体错位 , 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 , 教师与学生是主宰与服从的关系等等。

在评价的主体上 , 教师是单一的主体 , 教师是评价的权威。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评价和被评价的关系。在评价过程中 ,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纠错” “ 挑毛病” , 教师的“批改”“评分”都是一锤定音,教师是至高无上的主宰者 , 学生始终处于“被考”“被查”“被评”的地位,凡涉及评价,尤其是终结性评价、评等级,学生基本上是无权参与的。学生是接受评价的被判者。这种单一主体的教师评价 , 其弊端在于 :一是评价的结果容易出现片面、主观 , 使评价失去全面和客观 , 被评价者对评价的结果难以认同 , 因而评价的实效性不强。二是扭曲了正常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自然会产生对立的情绪。三是使学生的持续发展失去了原动力。因为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 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就会受到很大限制。而且 , 学生对这种评价往往持有一种应付、对抗、惧怕、逃避的态度 , 试想 , 这样的评价 , 怎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呢?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部分列举了若干评价原则,使其在评价的目的、评价的价值取向、评价的具体方式及评价的主体等方面与传统的评价方式有了明显的区别。

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什么评价

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评价什么

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还应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谁来评价

这些内容集中体现着一个重要的评价原则:“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蕴含着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成长即学会生存 -----学会获取信息,学会实施行动,学会研究和解决问题,学会更新自己,学会体验感情,学会合作,学会审美。

《课标》提出的形成性评价,对我国中学语文教学已经产生和即将产生重大的影响。一、形成性评价的含义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以便对这三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过程加以改进。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给学习者评定成绩或作证明,而是既帮助学习者也帮助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达到掌握程度所必须具备的特定知识上。

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旨在确认学生的潜力,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

二、形成性评价的功能

形成性评价以自我评价为主,学生互评和老师、家长评价为辅。其功能如下:

1 .诊断反思的功能

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不断深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找出自己的不足。

2 .校正的功能

形成性测评能使学生明确是否已达到了阶段目标、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以起到强化学习活动的作用。

3 .展示激励的功能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不是对于学生学习结果给予一个评说,而是在学习过程中给予一个“路标”,指明前进的方向。这个“路标” 应该要起到激励学生继续努力的作用。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要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形成发展、形成结果。要形成,激励是不可缺少的。形成性评价的优势在于“激励” 两字,终结性评价难以完全发挥这个作用。学生在形成性评价中享受获取知识,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愉悦,在互评及家长、教师的评价过程中得到鼓励,明确了下一步自己的学习行为,并主动去调整,监控自己学习过程。

4 .教学反馈调节的功能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双向活动,一方面可为学生个人提供有益的反馈,另一方面可为教师教学提供有用的资料,有利于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帮助学生进步。评价之所以具有教育意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是在多种强化中发展的。怎样强化、引导和反馈,是评价的艺术所在,也是教育的艺术所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备课、上课、课后批改作业)通过形成性评价帮助自己调整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去指导每一个学生,落实促进自己更好、更有效地教学的目标 ,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 提高其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水平和能力,更好、更有效地学习的目标。

三、形成性评价的特征

1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主体”是针对“客体”而言的,语文教学评价的对象是学习者的语文能力,从这个角度而言,评价主体除了教师外,“还可以包括专职的评价机构、教育决策机构、学校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学生群体和个体以及学校内外的其他有关人员。”不同的评价主体可以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共同达成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因此,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避免“一家之词”所造成的评价结果片面化、绝对化的弊端,体现评价的客观公正,提高评价的实效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评价达到总结、反思、改进的目的,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主体地位 , 为他们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这也是提倡民主意识的时代趋势。如在课堂回答问题时,让后面的学生对前面学生的回答尝试做评价,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并与自己的回答进行比较,从中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也可以小组的方式进行互评。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进行自评。通过这种多元立体、 360度的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学生学习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

2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体现为评价的全面性、整体性和综合性。

从语文课程内容来看,全面性的评价应该包括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包括写话、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不是单从某一方面、某一角度测量的,而是多维取向,评价涵盖了语言技能的方方面面。

从评价的价值倾向来看,形成性评价要求评价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纬度进行,不仅限于知识与能力 , 即认知领域目标进行评价 , 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目标的评价。也就是说 , 语文课程的目标评价 , 既要对学生学习的结果进行描述和判断 , 还要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多种因素和动态过程进行描述和判断。既要看到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智力发展的一面 , 也要看到他们在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人格等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一面。也就是说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重视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价,又要重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思维参与,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例如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我们既要关注学生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学生有创意的表达要给予激励、鼓励;要求对写作材料预备过程加以评价:挖掘了什么材料,是怎样挖掘的。此外,我们要考虑到个体差异发展的全面性。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 , 学生发展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 对学生个体来说, “ 全面发展”并不等于“ 全优发展” , 而是允许并鼓励学生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个性特长。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和独特价值 , 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同样的评价内容是不合理的。因此 , 我们在确定评价内容时 , 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发展的全面性 , 关注学生个体智力的强项 , 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个体价值的实现。

3 .评价形式与方法的多样化。

评价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决定了评价形式和方法的多样化,也惟有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才能做出全面、科学而准确的判断,从而避免评价结果的偶然性和片面性。因此强调要运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充分地了解评价对象的特点。在评价的标准上 , 形成性既有以课程目标为参照的统一标准 , 又有以学生的纵向发展水平为参照的个人标准。二者相互结合、相互补充 , 共同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尽量淡化、量化和客观化评价 , 强化能充分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本质的定性评价。因为量化和客观化的评价 , 容易使情意性和感悟性很强的语文课程变得简单化和肤浅化 , 这样的评价 , 不仅难以从本质上保证语文评价的科学性 , 而且往往会丢失语文教学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内容。反之 , 定性评价虽然带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因素 , 但是 , 这种评价可以从本质上保证语文评价的科学性 , 可以保留语文教学中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内容。这种定性评价对指导当今的语文教学改革将会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 , 我们强调注重定性评价 , 并不是意味着要放弃量化评价。事实上 , 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 同时也存在其不足之处 , 关键要看所要评价的内容。

四、形成性评价遵循的十大原则

1. 形成性评价应当是有效的教与学准备的组成部分,即是有效备课的一部分

教师备课应当为师生提供获得和运用达到学习目标的信息的机会。备课也必须是灵活的,使其适应(教学中)最初出现的观念和技能。备课应当包括一些策略以保证学生理解他们所追求的学习目标和用于评价他们学业的标准。学生如何接受反馈、他们如何参与对学习的评价,以及教师如何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都应当在备课中加以考虑。这也是与以往的终结性评价不同的一个方面。

2. 形成性评价应当关注学生如何学习

在策划评价和解释评价结果时,学生和教师的心里必须考虑学习的过程。学生应该不但要意识到学习的结果,还要意识到学习的方式。

3. 形成性评价应当被看作是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生在教室里的许多活动即提示学生展示其知识、理解力或技能的任务、问题等,都可被认为是评价。学生的回答或行为被观察和解释,并得到关于如何改进学习的意见。这些评价是日常教室活动的基本部分,而且包括师生的反思、对话和判断。

4. 形成性评价应当看成是教师的一种重要的专业技能

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规划评价、观察学习行为、分析和解释学习结果、向学生反馈信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初始教师教育和持续的专业发展,教师在发展这些技能时应当得到支持。

5. 形成性评价应当具有敏感性和建设性,因为任何评价都会对被评价者产生情感影响

教师应当意识到,评语、分数和等级都可能对学生的信心和热情产生影响,因此,在给予学生反馈时应当尽可能地具有建设性。评语针对学业而不是针对人,对学习和动机都更具有建设性。

教师的否定的评价给学生传递出的是这样的信息:教师的答案只有一个,他们面临的挑战就是说出正确的答案;其次,如果他们还不能确信自己的答案正确,就举起手,那将使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会让自己显得很愚蠢,教师对学生的否定传递的信息是——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并不值得推崇,学生思考并探索问题的热望将因此被扼制,于是他们变得心不在焉甚至是心事重重,满脑子都在琢磨教师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答案,而这样的行为显然没有什么价值,即使是学生答对了老师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不准确的回答是错误的,对学生而言,不准确的回答常常反映了他们当时对于问题的思考状态。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一定要有深度,要到位,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通过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有更明确的方向,及时起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开发他们的潜力,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6. 形成性评价应当考虑到学习者动机的重要性

通过强调进步和成绩而非失败、鼓励学习的评价能培养学习动机。把学生与其他取得更好成绩的学生进行对比不太可能会激发学习动机,这种对比会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认为自己“不是学习那方面知识的料”。可以通过采取保护学生自主性、提供选择性、提供建设性反馈、创造自我指导的机会等评价方法来维持或提高动机水平。

7. 形成性评价应当促进学生努力实现学习目标,并使其理解评价他们的标准

要进行有效的学习,学生需要理解他们试图达到的目标——并且愿意达到这一目标。当学生参与到确立学习目标和确定评价(学业)进步的标准时,理解和(学习的)积极性就会产生。给学生讲评价标准时要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话与他们讨论这些标准,提供这些标准如何能够达到的事例,并使学生投入到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当中。

8. 学生应当接受如何改进(学习)的建设性指导建议

学生为了准备下一步的学习活动需要信息和指导。教师应当具体指出学生的长处并对如何发展这些长处提出建议,对于他们的不足及如何纠正要明确并具有建设性,要为学生改进其学业提供机会。

案例:《背影》一课,老师设置了这样一个环节,这是一个的背影,请大家在横线上填入一个合适的词语。很多学生谈到了这是一个令我流泪的背影,这是一个难以忘怀的背影,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但是有的学生这样填写的,这是一个伟大的背影,这是一个高大的背影,这是一个伟岸的背影,应该说伟大的背影之类的回答太宽泛,而高大的背影、伟岸的背影就值得商榷了,文中的父亲的形象并不是高大的、伟岸的、坚毅的,学生的回答是一种套板反应,而教师对学生所有的答案都给予了肯定。如何加强这种即时评价的导向性,也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

9. 形成性评价发展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开发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以利他们具备反思和自我管理能力

有独立意识的学生具有寻求与获得新技能、新知识和新理解的能力。他们能够进行自我反思,并确立进一步学习的步骤。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并通过发展他们自我评价的技能使其有能力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10. 评价应当承认所有学生的各方面的成就

形成性评价应该用来增加学生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学习的机会。它应该使所有学生各尽所能,使所有学生的学习成就得到认可。

五、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形成性评价可以采用多种的方式,成长记录袋评价法、观察法、日常记录、评价表、访谈法、测评法、问卷调查法、表现性评定、传统背景下的真实性评价 .

一、什么是“作文成长档案袋”

“档案袋”是教师、学生或同学之间针对某专题收集材料并作出评论的相关资料库,凭借它可以判断、评价学生在要求的能力发展上的进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把“档案袋”与写作教学结合,便产生了“作文成长档案袋”。

“作文成长档案袋”用于记录学生的作文学习和老师的作文指导过程,装载着学生写作学习过程中丰富的资料:写作目的认识,写作努力目标,写作学习的详细计划,在各个阶段的习作,每次习作后的自我评价及反省记录,创作心得,家长的意见,教师评语,学习小组成员的评价,为提高写作水平而阅读的佳作及阅读摘要,读范文后的分析与感悟,发表的作品,参赛获奖证书等。也可以在袋中装入个性化的内容,如个人抒情小诗、书信、日记等。总的说来,其内容不外乎三类:学生作品、学生反省与感悟、多方评价,它由教师指导学生设计,遵循的是自主性、开放性、激励性、科学性的原则。

二、建立“作文成长档案袋”的作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立足过程,促进发展”,注重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评价,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作文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作文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

对学生而言,首先“作文成长档案袋”能充分尊重和发扬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部分学生畏难怕写的情绪;其次,它有利于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认识自我,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另外,对放入档案袋的材料的收集可促使学生养成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质疑和反省的学习习惯,便于学生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同时,档案袋中收集的成果利于学生判断自己的进步,感受成功的喜悦,积极发现自身的不足,主动寻求改进的方法和途径,对自己下一步的发展提出目标。“作文成长档案袋”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激励了学生的发展,促进了学生潜能与创造性的发挥。

对老师而言,“作文成长档案袋”避免了教师批改作文少、慢、差、费等负面效应,它有助于教师及时、准确地获得学生作文学习与发展的信息,对学生形成合理的教育预期,提出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调整与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有效的帮助与指导。而且“作文成长档案袋”大量个性化信息的反馈,使老师可以顾及到个别同学,跟踪他的发展,具体制定针对性的个性化辅导,帮助他攻克难点,这是传统作文教学难以顾及的。

总的说来,“ 作文成长档案袋”真实而深入地再现学生作文发展的过程,既反映了学生作文的全貌,又留下了学生作文成长的轨迹;它巨大的信息量也为老师的诊断、调节、激励和针对性指导提供了最充足的依据。

三、怎样建立“作文成长档案袋”

“作文成长档案袋”是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下面介绍笔者建立和使用“作文成长档案袋”的具体做法:

第一步:组成小组,建立档案。

依据学生习作水平,分层次建立学习小组,每组人数适中,以便于交流、争鸣、评价。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建“作文成长档案袋”。首先,让学生逐项填写下表(该表由老师设计并制作,作文考题为“登山”),作为放入“作文成长档案袋”的第一份资料。

需要说明的是,上表以文字形式客观如实地反映学生的情况,评语既要中肯地指出其优缺点,又要有激励作用。

第二步:定“训练点”,练笔比较。

写作教学应该讲求阶段性、层次性(如“结构”“论证方法”“开头结尾”“语言表现力”)等方面的知识传授与训练,高年级更多侧重于深度挖掘素材,训练立意,体现出思想的深刻性。可以先选择一个需要解决的难度不大的写作技巧方面的“知识点”作为“训练点”,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步步提升,最终发展到全篇。笔者从学生填写的表格中找出一个共性问题——“如何开头”,把它确立为训练点,布置多个作文题目,让学生专门练习写文章“开头”(别的部分要求写提纲)。再从完成的片段作文中选择三篇佳作印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范文下面写上“分析与感悟”。提供班级同学作品作为范本出于以下考虑:同龄人的作品缩小了学习者之间的距离,易于产生共鸣和认同感;范文直接呈现了如何写作的范例,思路往往更易于把握;品读同窗佳作,促使生与生在同一水平上比较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仔细研读分析范文,可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矫正和指引作文构思。最后,每位学生将阅读的范文及写于其后的“分析与感悟”放入“作文成长档案袋”中。

第三步:课外阅读,品悟默写。

“阅读得其方,写作能力亦随而增长”。①学生从阅读中领略写作技巧,是提升写作能力的一条途径。单单欣赏同学的范文还很有限,远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博览积累强化写作的基础。积累过程中阅读的面、量、质都直接决定着学生行文的质量。阅读范围:课本及各类报刊杂志,经典名著。阅读重点:近期训练点。阅读方式:品味、分析、记忆、摘录。阅读巩固:写读后感悟、回味默写。每次的“读后感悟”及“回味默写”都收入“作文成长档案袋”,留下成长印记。为了防止学生怠惰,小组成员互查“读”和“默”的数量与质量。

第四步:仿写试误,交流评论。

在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有所收获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片段模仿写作,即仿写。心理学研究认为,通过模仿而获得知识能力是学习初期的主要方法,不同文体的写作训练过程中模仿训练必不可少。要提醒学生在模仿时注意有意模仿与无意模仿相结合,重复性模仿与创造性模仿相协同。模仿是个“试误”的过程,“试误”是指在不断的反复尝试中,使错误动作逐渐减少、成功动作逐渐增多、最后完全获得成功的学习过程。②模仿中因为借鉴问题、能力问题,难免有画虎类犬、东施效颦之感,但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学生的每一次“试误”就是一次蜕变。在教师的要求下,针对具体知识点(“开头”),学生完成“仿写”练习。

小组交流。虽然学生写作能力有限,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拥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小组成员共同欣赏“仿作”,客观而恰当地对每篇“仿作”作出判断,写出评语。作者本人也可在作品上写下不同意见,在卷面上记下在评论探讨中遇到的不同见解、疑惑问题,一并收入“作文成长档案袋”中,以待老师了解与指导。采用小组交流讨论效果很好:每个人写出“作品”后有自我欣赏期待他人作出评判的心理,此时讨论正是趁热打铁;“仿写”呈现了针对性阅读的质量,展示了个人阅读努力的成果,同时也了解了他人的阅读范围、收获;交流中找出了差距,激发了更高的写作与阅读热情;思维撞击出火花,矫正或拓宽了思路,互相启发,彼此受益。

第五步:指点方法,个别辅导。

老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关注、管理、推动、引导的地位。在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之际,老师积极参与到其中一个小组中,帮助分析“仿写”的作品和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给予纠正与辅导,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们亲身实践、针对性阅读、尝试仿写、小组探讨等有感性有理性的学习摸索之后,老师适时地传授写作的相关知识,提醒相关的注意事项。比如在系统地介绍了“开头”的方法——开门见山法、名言发端法、疑问开头法、抒写情感法、妙用修辞法、景物传情法、情境引入法等方法之后,教师提醒:①“仿写”并非教会你盲目照搬,必须考虑“开头”的方法与文章内容和表达方式之间的联系,合适的才是最好的;②语言要简洁,切勿烦琐冗长,拖泥带水;③要快速入题,切勿含糊其辞,故弄玄虚。老师给予的指导必须形成书面文字,分发给每个学生,学生在上面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放入“作文成长档案袋”,便于日后复习与反思。学生写作水平不是直线上升的,作文水平的提高是缓慢而有规律的,并非每个学生都在一个轮回的训练中有明显进步。应该允许那些被困难所囿不能迅速前进的学生在他的“困难点”作调整、准备、尝试,教师这时应该鼓励和督促,有时还须作针对性指导,耐心细致地带领他跨越那道坎。

第六步:佳作共享,多元评价。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老师应把学生的佳作贴出,包括自己的下水文,供大家观摩欣赏,共享写作经验,提高写作的自信。对于那些领悟能力强、写作欲望高的学生,教师更应该激励他们,积极创作,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学生有了出色文章,应该鼓励投稿发表并收入“作文成长档案袋”,作为阶段性学习成果。

一个阶段练习告终,面临着学习评价问题。新课标指出评价要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作文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改进作文教学过程,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作文成长档案袋”具有反馈性、全面性、独特性、动态性、生成性等特点,它坚持科学化、正确化、公正化的评价原则,对学生的写作评价,注重从态度(学习态度)、体验(读书感悟)、方法(掌握技能情况)、创新(创新能力的发展情况)、结果(作文成果)等多方面进行。而且,评价中包含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家长参与的评价,它改变了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作文成长档案袋”以多种方式呈现评价结果,或以书面,或以口头,或以等第,或以分数,或以评语,或以其他新颖的形式。一句话,它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的思想与能力发展过程中的努力作出呈现与肯定,有效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四、“作文成长档案袋”存在的问题

新事物发展过程中总会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作文成长档案袋”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存在下列问题:

首先,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教学负担很重。教师要组织、关注、查阅、分析、指导,工作更为紧张繁忙,不利于潜心考虑每个学生的问题。

其次,并非对所有学生有效。对于写作成绩优秀的学生,所起作用并不明显。对于写作水平较低、问题较多的学生,帮助作用颇为明显。因此,是否要对每个学生建“作文成长档案袋”或怎样建不同要求的“作文成长档案袋”,还有待于实践。

再者,有流于形式的可能性。“作文成长档案袋”事情烦琐,需要教师长期跟踪分析与指导,需要学生始终如一热情地参与作文学习的每一环节,这是对师生耐心毅力的挑战。如果只关注形式,敷衍了事,则违背建档初衷。

最后,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但从现实情况看,这是不容乐观的短期内难以一下子解决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以后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领域发生了很多令人欣喜的变化 ,但是 ,要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的功能 ,一线教师以及教育理论研究者都还面临着许多实际的问题。面对语文教学评价的现实,我们需要跨越的障碍还有很多。但却不能因为有困难而停滞不前,语文教学评价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而且改善的方向是明确的。只要社会的方方面

面对语文教学工作者能够予以支持并付出努力,相信我们的语文教学评价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希望在所有人的努力之下,我们能一起迎来语文课程评价的“春天”!

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语

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评语 三年级语文直播答疑,老师提前候课,教学基本功较扎实,能通过连麦进行师生互动;不足之处是语速过快,课前准备不是很充分,对钉钉直播的使用功能还不够熟练,整体效果良好。 四年级数学答疑直播课:老师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和课堂的把握很到位,基本上能够达到教学目的。建议在讲解过程中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连麦,这样有助于增加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数学答疑直播课: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教学安排容量适当,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讲授清晰、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点拨得法,总结、归纳、反馈等过程及时、到位。学生回答积极,课堂效果很好。 一年级语文单元测试直播课: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语言节奏、语调把握到位,能够提醒学生仔细阅题、字体工整,坐姿和握笔方式等细节掌握的很好,考试中的注意事项也一直在重复给学生强调,到达了测试的效果,很成功,值得借鉴。二年级语文答疑直播:这是一节关于习作答疑的直播课,老师能够充分利用钉钉连麦和发语音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学生由于对钉钉使用方法不够了解,所以没有达到预定效果。总体上内容讲解细致,分析到位,后续语言组织还需在提炼一下。

四年级英语直播课:本次授课内容是Unit 4 At the farm(1)单词讲解,老师能够运用钉钉电子白板进行授课,直观形象,能够通过语音互动,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整体课堂很流畅,效果很好! 四年级数学直播课:小数的近似数,老师善于引导,揭示规律。精讲多练,整体课堂效果很好!建议要照顾到全体,可以采用师生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学以致用。 五年级数学直播课:《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应用》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合理、科学。教学重点、难点突出,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恰当、熟练。全面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师生互动氛围好,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能积极回答问题。较前几次直播课,都有很大的进步。一年级数学直播课:《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教师授课声音清晰洪亮,讲解层次性较强,推理正确,能突出重点,课堂严谨,解题思路清晰,教学方法使用得当,目标设置准确,内容安排合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循序渐进的获得新知,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学习活动,思考、交流、合作等活动,课堂效果很好。 六年级英语答疑直播课:教师口语流利,发音标准,语言基本功扎实,备课充分;教学设计灵活、新颖,别具一格。上课时,教师的课堂细节把握很好,很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内容提要: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学生的求知欲得到了适当的满足,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如果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教学中使学生这种欲望得到满足,学生就会表现出愉快的情绪和较高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情感求知欲积极性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它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它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调节支配作用。一个人对事业充满着热情、热爱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他就会发挥创造性,就能做出成绩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重视情感教育。所谓情感教育, 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活动,促进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从而产生新的情感。因此,情感教育是一个过程,同人的其他心理领域的发展一样,既有赖于专门的教育,又要经过一个产生、培养、形成的过程。所有教师都是情感教育的实施者,语文教师则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 但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缺乏必要的情感,上课时喜怒不形于色,讲课时缺少激情,而只是把课文进行支离破碎的分解,挑

断作者感情发展的流程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是语文课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对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造成了极大影响。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有极重要的作用。 语文是一块充满情感的天地。语文教材中那些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给学生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而语文教师只有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才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完善学生人格,充分展示出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情感在从认识到形成能力、习惯的转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中介作用。它既像催化剂,又像中药的“药引“。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语文教学亦是如此。可见,在一个的成长过程中,情感对人们的行为的养成是起着巨大的作用的。一名中学生如果自身修养差、不热爱祖国、不关心他人,即使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当他步入社会之后,其发展也是非常令人担忧,甚至是可怕至极的。所以,语文教学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之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老师的积极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中具有吸引力作用。这种吸引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上。兴趣就是认识需要的情感表现,是对学习所抱的积极态度,是学习的内动力。二、教师的情感具有调节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一种高级学习的评价方法热 表现性评价:一种高级学习的评价方法 作者:王小明文章来源:转贴自:中国教育技术学网站点击数: 3574 更新时间:2004-12-22 15:11:17 摘要:表现性评价是对能力(或倾向)的行为表现进行直接评价的方法,是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呼唤之下出现的,它与传统的客观测验不是对立而是互补的关系。表现性评价有多种形式,在进行编制时,首先要明确所要评价的能力或倾向,而后再编制表现性任务,最后确立具体的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对解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评价问题不无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程标准表现性评价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深入进行,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也相继出台。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增加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内容,这反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了重视。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如何来评价学生的这些能力,是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无法回避的问题。表现云兰?performanceaaawaament)是国外新近提倡的一种评价复杂学习的方法,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评价问题,不无启发和借鉴意义。 一、表现性评价的涵义 表现性评价目前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美国国会技术评价办公室1992年提出了一个描述性的定义:要求学生创造出答案或产品以展示其知识或技能的测验。这一定义目前为较多的人所认可。下面我们从这一定义出发,对表现性评价的涵义作进一步分析。 (一)表现性评价是对内在能力或倾向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 能力(或倾向)与行为表现的区分是现代心理学家,尤其是认知心理学家的一个重要思想。如R.M.加涅就指出,“学习过程,得到教学条件的支持,就导致在学习者心里形成多多少少是持久的状态。这些状态当然是从观察他的作业(Performance)而推论出来的,因为这些状态是在许多场合下的具体情境里表现出来的。为了强调这些状态具有习得的和持久的性质,可以管他们叫做能力和倾向”。这里,加涅说明的是内在的能力和倾向要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才展示出来的。通过行为表现,可以推论出所习得的能力或倾向。 A.Oosterhof也主张区分学生的能力与表现。“能力是学生的知识,我们想评价但不能直接评价,因为我们看不到另一个人知道什么或在想什么。我们应当确定出一种提供了学生知识迹象的表现”。明确了能力与行为表现的关系,就不难理解表现性评价主要是对能力或倾向的行为表现进行系统的评价。 需要指出的是,表现性评价并不仅仅局限于评价认知能力,也可用来评价非认知的结果,如自我定向,与人合作的能力以及社会知觉。这种对情感态度领域学习的关注,反映出人们认识到,复杂任务的熟练表现,不仅涉及回忆信息、形成概念、进行概括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涉及到用脑的习惯、态度与社会技能。 (二)表现性评价是对能力(倾向)表现的直接评价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集锦 读 "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请听一听那富有感情的朗诵。 你读得多好,看,连竹子也来祝贺你了,那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吧! 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读的要求应该分出层次。首先是通读,将句子读顺口,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读准字音。对于这一点,我们同学的认识是清楚的,态度是重视的,做得很好。 读应该分出层次。首先是通读,将句子读顺口,不认识的字借助工具读准字音。其次是理解地读。 听你们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们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我很感谢你们。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请各位再把这部分内容多读几遍,弄懂它的意思。 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能给我们再读一遍吗? 默读时,贵在可以边读边思考,现在我们就来默读,要边读边思考吆。默读,要讲究速度,我希望大家在十分钟内看完这段文字,并思考……。现在我们将默读的思考心得交流一下。 你朗读得真棒,比中央电台的播音员还出色。 你朗读得真棒,可以和中央电台的播音员相媲美了。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xx同学那富有表情的朗读吧!

这段话并不好读,也xx同学竟能读出激昂、自豪的语气,不愧是我们班的朗读能手! 读得真好!准确、流利,还很有感情! 这个自然段挺难读,你却出错少,真不简单! 果然不出所料,比老师读得还好呢! 瞧,xx同学读得多好呀!声音又响又脆,语气充分感情。谁也来试一试? 你那富有感染力的朗读,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世界! 好,你读得比以前好多了。要保持下去。 如果在诵读时不紧张,你的诵读是非常精彩的。 你读得很流利,声音也很响亮,如果能带着xx的语气来读,肯定很精彩,试着再读一遍,好吗? 虽然我们班男子汉居多,可巾帼不让须眉,对吧!女孩儿们,把你们的魄力展示出来,让男孩刮目相看! 里面更多的是作者的情,这就是我们祖国语言的魅力!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由你们自己去体会体会。 同学们读得真美,很有味,这就行了。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不就明白了吗? 读书不要慌忙,静下心来读慢一点,一边读一边思考。已经看出来的同学,可以把你的看法写下来。写完了,要读一读,看看顺不顺嘴。同学们我们就要这样读书,要和生活联系起来,和自己的经验、经历联系起来,这样就会理解得比较透彻。——第二节写得很美,大家读读,要读出感情来。 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 老师、同学又没追你,你干嘛读得那么快?要注意呀! 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 读课文应大大方方,别缩头缩脑呀! 这个字念得不够好,跟老师再念一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点评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 浪之歌 执教人:点评: 第一环节:明确目标 师:上课。今天咱们阅读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散文诗——《浪之歌》。通过本单元上几篇散文诗的阅读,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一课我们用什么形式的阅读才能把它读好? 学生考虑了一下,然后纷纷举手。 生1:根据前几课阅读的体会,我觉得首先要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生2:还要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生3:默读。 生4:大声地读。 师: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阅读方法。老师觉得一篇文章阅读方法的选用一定要符合文本的特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体裁衣”。从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阅读方法中,哪些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 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师:对。要读出感情,读出重音,读出语气。老师觉得还有一种阅读方法适合这篇文章,那就是还要读出联想和想象,它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不妨把它们的顺序调整一下。 教师出示阅读方法: 1、读出重音,读出语气。 2、读出联想和想象。

3、读出感情。 第二环节:个性阅读 (一)自主阅读 师:老师先示范一下。老师读“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一句。 学生认真听。 师:老师在读这一句的时候,把重音放在“海岸”和“情人”上,因为老师在读的时候仿佛置身海边,把自己当做海浪,向海岸倾诉衷肠,语气是委婉的,感情是深沉的。好,同学们按照我们总结的阅读方法和老师刚才的示范,朗读课文。用圆心实点标出重音,并在课文的边上写出自己的理解,然后小组交流。 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 好。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咱们现在进行小组阅读交流评价。一个同学读,其他人进行点评。点评的依据就是那三个阅读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学生小组阅读交流。老师巡视参与。 第三环节:展示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同学们把课文读通了。现在请大家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哪一个同学先来?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第一段的“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这个句子前后半句形式相近,后比前多一个“却”字,前面一句是甜蜜蜜的,令人向往的;而后半句却稍显低沉。一个“却”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a6603744.html,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作者:王曼 来源:《教育与管理》2013年第06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生命、欣赏生命,进行生命教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树立积极的人生观,能够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提升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拥有一个充实、丰富、坚强、凝重的生命。 1 生命教育的内涵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花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一般来说,生命教育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一般是指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就是指个体从生到死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存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提升,展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广义的生命教育则是指关于所有生物的生命的教育。学校的生命教育则侧重于生命发展知识的教授,从而让学生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珍惜和尊重生命,对他人、社会和自然充满爱心,使他们获得人格上的全面发展。 2 生命教育缺失在学生身上的体现 2.1 认识片面,缺乏思考。人可以通过聆听、阅读、思考等多种渠道来了解生老病死、体验生命个体之间的情感、感悟生命的精神价值。而有些学生由于受方方面面的影响,认识事物比较片面,缺乏思考。在和这些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有两个较为极端的表现,一是由于家庭成员溺爱所导致的自恋和自私。他们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中心,周围的人都应该让着他们,而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可以不必付出什么。还有一种是由于与他人相比较所导致的自卑和怨恨。他们认为,自己啥都没有,什么事也干不成;更有甚者,抱怨父母给自己一个有遗憾的家庭,抱怨自己人生的坎坷、社会的不公,产生仇视人生和社会的情绪。这两种极端思想往往把自己的生命囚禁于生理的状态,而不去想应该怎样发掘自身潜能来回报家庭和社会。 2.2 以“我”为主,缺乏协作。有些孩子为人处事往往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凡事都希望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人为己,却置别人的要求于度外,不愿为别人做半点牺牲,自私自利,觉得周围的人让着自己是应该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管这是否影响他人的生活习惯,依然固执己见,将自己困在狭窄的圈子里。往往缺乏与人相处时协作、共事的经验,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的能力较差,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或内心矛盾无法控制时,就容易引发冲动。 2.3 轻视责任,缺乏担当。有些学生比较任意,并不计后果,动不动就“拼命”。他们往往只强调自己的权利,却忽视自己的责任和公共道德。当和别人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别人怎么对不起自己,却从来没有想到自己是否对不起他人,没有一点儿反省与担当。

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 20世纪90年代早期,许多教育决策人员十分钟情于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通过让学会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来测量学生的状态。从理论上讲,学生在判断题中选择正确和错误也是在完成任务,尽管这一任务很简单。但是,表现性评价的支持者认为,表现性评价的测量方法与选择题测验有很大的不同。实际上,正是对传统纸笔测验的不满使许多教育者开始尝试使用表现性评价。 什么是表现性测验 表现性评价不仅要观察学生的表现,还要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判。在表现性评价中,学生要建构一种原创的反应,教师还要观察这一建构的过程。表现性评价与其他传统测验的区别主要在于引发学生真实行为表现的程度。 例如,有个教师指导学生用合作的方式解决各种问题,他想评估学生是否习得了合作技能。这里要考查的是每一个学生掌握合作技能的程度。依据评估的结果,教师可以决定某一学生是否需要额外的指导,是否可以开始新的教学任务。实际上,在这里教师真正感兴趣的是学生能否与其他学生合作,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图8.1列举了五种用以评估学生合作技能的方法。但你会发现,一和二两种方法都是选择—反应评价,它们没有让学生建构任何反应。其他三种(三、四和五)虽然都是建构—反应评价,但所提供的任务与教师教学目标相一致的程度有明显的不同。具体地说,第五种方法与教学目标所要求的行为最接近,而第4种方法与第一种方法相比就更具有表现性测验的特点。 不难看出,不同的教育者在用“表现性评价”这个词表示不同的评价方法。有些教师把简答题和论述题测验作为一种表现性评价的形式,也就是说他们基本上把表现性评价等同于各种形式的建构—反应评价;有些教师则使用比较严格的表现性评价概念。很多表现性评价的支持者主张,真正的表现性评价必须至少具备以下三个特征: ●多重评估标准。学生表现的评判必须依据多个评估标准。举个例子来说,一 个学生说西班牙语的能力要从口音、句法、词汇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预定的质量标准。用以评判学生表现的每一条评估标准,必须在评判之前 就已十分具体、明确。 ●主观的评估。真正的表现性评价与选择题的评分不同,它不能借助于计算 机和扫描仪,它要依靠人的经验和智慧来决定学生表现的可接受程度。 回头去看图8.1,如果用上述三个条件来衡量图中提供的五种评价方法,我们不难发现,第五种方法是表现性测验,第四种方法也算,但其他三种就不符合要求了。 很多表现性评价的支持者指出,提供给学生的任务应当是能代表真实世界而不是校园世界的问题;其他支持者则认为,校园世界的测量都应是建构—反应的,而不是选择题;还有一些支持者主张表现性测验中的任务应当是十分严谨的,要以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为指导。总之,表现性评价的支持者所主张的方法实际上是各不相同的。 你有时候可能会碰到有人使用其他词来称呼表现性评价。比如,有些人可能会使用真实性评价(authentic assessment)(因为评价任务比较接近真实酌生活)或替代性评价(因为这种评价构成了传统纸笔测验的一种替代方式)。下一章,我们将介绍的成长记录袋评价是表现性评价的一种类型,不能被看做是表现性评价的又一称呼方法。 为什么要使用表现性评价 之所以许多人倡导使用表现性评价,影响因素有很多。杰出的教育测量专家梅伦斯(Mehrens,1992)曾提出一系列教育者赞同使用表现性评价的理由,下面列举的是他认为比较重要的三个方面: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并激发其在发展动力,促进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真情的交融,使师与生双方都同时感受教与学的无穷的趣味与自身的无法估量的潜力,使教学活动进入师生对话、充满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是我们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追求目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有效性 课堂评价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教育理念之一,它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那么,语文课堂上怎样评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精神成长,才能真正实现评价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评价的语言要艺术化,活跃课堂 1、评价的语言要幽默。 机智、诙谐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更能使课堂教学妙趣横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一次听课活动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我很受启发。有位老师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让学生朗读一段写树木“葱葱郁郁”的文字,一个学生用

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于是那位老师微笑着悄悄地对该生说:“噢,你这样读,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会被你吓跑的。”我觉得这种善意的评价很幽默,同时学生也知道自己该怎么读了。课堂上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不注意听讲,或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喜欢重复别人的答案,于是我会说“你认为这很重要,要强调一下,对吗?”孩子们会开心一笑,继而集中了注意力。在小组讨论中,对表现好的小组,我常借用广告词“你们真是黄金搭档”…… 2、评价的语言要生动。 课堂评价要注意语言的生动形象,使评价更富感染力。如在学生取得成功时:“你真是火眼金睛,把藏在背后的东西也读出来了。”在学生迷茫时:“真好,你们真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又找到了一处,还有没有?”在学生缺乏信心时:“老师相信你们,你们一定做得很好。”这一句句动情的话语,似春风如春雨,催开了学生心灵的花朵,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会发现学生新奇的创意和意外的回答,教师需要花些时间耐心地倾听和询问,作出正确、适当的评价。及时地肯定性评价,缓解了课堂气氛,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所以说:“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如果想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那就恰当运用评价语吧!让评价在语文课堂上伴随学生快乐成长。 二、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有效激励 评价既要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注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同时不能忽视小组评价的借鉴作用。因此,要让评价发挥出它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十一世纪是“创造教育世纪”,创造性人才要通过创造教育来培养。创造性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虽不能奢望每一位学生都成为非凡的创造者,但我们完全可以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角度来看,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一些新的尝试。 一、重视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由于人格因素对一个人成才具有重要作用甚至决定性作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推动学生的强大内驱力,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创造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对自己的现实学习及未来发展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尽可能地为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供能激起新异感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去尝试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从中体会由此带来的成功的喜悦。这样,一旦学生自己选择了学习方式,并负责地参与创造性学习的过程之中,也就会水到渠成,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变课堂为学堂,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中心,还学生学习主人之地位。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负面影响,我们许多教师总是津津乐道于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述。教师单方面只管把知识讲下来,却不管听讲者的接受效果如何,有的老师甚至认为,我把该讲的内容讲到了,至于你学没学到,那就不关我的事了。这种认识,不光是教法问题,更是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观念的问题。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说:“我认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在于渐渐地养成学生从事紧张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习惯。”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习惯的养成,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双边互动,才能激发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兴趣,还必须学生课堂学习主人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承受知识,加工创造的载体和导体。忽略主体、载体、导体的存在,而颠倒主客关系,大搞“一言堂”,大搞“填鸭式”,“摁下牛头强喝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在有许多教育家都呼吁课堂教学“民主”,其实其核心就在于解放学生,把学生从受支配地位解放为支配地位,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不再是书本的奴隶。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树立敢于创新的精神 传统教育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自由度,成天到晚只能听从教师的指导。从而形成了学生为分数而学,教师为分数而教的不良局面。往往只强调接受或模仿,忽视创造。它要求学生必须循规蹈矩,在固定考察的范围内解答问题,这使得学生的思维近乎封闭与僵化,缺乏应有的开拓与创新意识。它不仅制约了学生当前的学习效率,而且也使得他们缺少可持续发展的潜能。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一个不容急辩的事实早已证明: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吕淑湘先生在全国中语会第五届年会开幕式上也讲到:“如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如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行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工人的工作作出评价。直到20世纪40年代表现性评价才开始被教育测量学家关注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 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 U.S.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1992)将表现性评定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此定义主要有三层含义: (1)表现性评价,学生自己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 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如优秀、中等、合格或不合格);不提供被选答案,以便学生有充分作答的自由。原因在于,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同一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途径,强行规定问题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 (2)表现性评价,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 表现性评定需要记录学生实际操作(如学生的口头陈述、表演或舞蹈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外显行为)或学业成果(如论文、方案设计等),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这与传统评价中的资料收集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传统的学生评价只需要学生的卷面成绩。但是,表现性评定所需资料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 (3)表现性评定,能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 表现性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价,也不在于给学生分等级或贴标签。它很重视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很重视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非结构性知识,发展实际操作能力,获得全面发展。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学生作为被动的客体只能接受评价。这种被动性很容易造成学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原则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原 则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原则 教学评价的正确落实,必然要求我们掌握教学评价的一般原则。教学评价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 (1)发展性原则。 因此,语文教学评价必须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以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2)全面性原则。 语文课程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它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就语文知识素养而言,它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 就语文能力素养而言,它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和认识能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 就语文情感素养而言,它包括兴趣、态度、意志和习惯等。

而且,语文知识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本知识,还包括与实际生活广泛联系的应用知识。语文能力不仅指一般意义上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适应学习、生活、实践、创新的语文实用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评价应遵循全面性原则,促使学生语文的智力和非智力结构不断完善,并促进语文整体素养的全面发展。 (3)过程性原则。语文教学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工具,应贯穿学生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并且在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提供不同类型的评价服务,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 (4)合作性原则。语文教学评价既包括自评又包括他评,既有教师的自评、学生的自评,义有教师的互评、学生的互评。此外,评价还包括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以及社区对学生的评价。在教学评价中,学生既是开发自身潜能的主体,又是将外部教育影响内化为自我素质的主体。因此,在遵从评价合作性原则的前提下,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这个语文教学评价的主体。 (5)多样性原则。根据语文学习重感情体验、重语言感悟的特点,语文教学评价不能完全采用量化评价,而应该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办法,运用定位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等手段,全面科学地进行。

优质听课评语

评课语言 1、教师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清晰,注重启发拓展,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讲解中注重知识的记忆整理,结合习题在授课中及时巩固,并做到精批精讲,板书相当清晰规范。但做为复习课,对学生能力要求可再提高一些,课堂上可适当给予学生互动的空间。 2、教师能让学生在理解中背诵,逐步掌握本文的重点难点,但气氛少活泼。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积累一些文言虚词和固定用法,能一定程度上自译成文。做到讲练结合,联系疏通新旧知识,分析精当。 3、本堂课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板书大方,教师注意归纳总结,能联系书本以外的知识,扩大学生听闻。教学语言形象丰富生动,浅入深出,但与学生互动交流稍显欠缺。 4、知识点讲解清晰,所选练习讲解较精当,教学中各环节能有效衍接,课堂容量较足。但根据初一学生状况,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练习还可增加, 5、通过课前学生的讲述新闻,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能培养所有学生参与分类,评价,鉴别能力。对重点词句作了必要分析,为学生语文素质打下了坚实基矗学生参与面广,但似乎缺少点激-情。 6、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并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推进了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积极的的思维状态。 7、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再次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 8、教师语言语调抑扬顿挫,普通话过硬,板书优美,基本功扎实,能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及分析事件与人物,解决讨论要点有成效。并注重学生的诵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 9、教师能在组织旧知识的基础上讲新课,且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自然,学生积极性也高。教师能很有耐心地进行个别指导,很有亲和力。但示范效果不好,其实在这里分组学习会更好。 10、教学有个性,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在教学设计上有新的突破,课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11、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讨论式,参与式运用自如,。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 12、教学重难点突出,板书清晰有条理。教学步骤设计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13、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体现培养学生学数学思维方式,培养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相信学生自己会学。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和谐互动。教态亲切仪表端庄举止自然。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尊重学生,对学生有耐心。教师的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教学效果: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学生思维活跃,信息交流畅通;学生会学,课堂气氛好。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14、通过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注意解题的示范作用,课堂容量足,条理清晰。但课堂少活泼,很多可由学生解决的由教师替代了,拖堂也较长。 15、本节课学习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学习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课题,教师授课中有针对性地探讨了学生面临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教学中能密切结合校园内及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开展教学,深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语文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它属于人文学科,除了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感情熏陶。每一位初中生都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情感必然成为师生之间互相沟通的桥梁。世间没有真正不需要友爱和感情的学生,饱含真情的语文教师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要上好语文课,就必须使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关键词]初中生情感教育微笑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向来是百花齐放,不拘一格;课堂教学更是声情并茂,起伏跌宕;而优化课堂教学,则是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却不太容易。情感是语文教学中课堂活跃的重要因素。教学的情感性原则是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并培养学生各种良好的情感品质。① 要上好每一堂语文课,就必须在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现在就语文教学中如何贯穿情感教育作些探讨。 一、情感教育要求语文教师应有正确地学生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带着微笑走进课堂。 首先,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②教师一定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并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可以成才的,更要相信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其次,说说教师的积极情感对语文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古人言:

亲其师而信其道。充分说明了教育效果与师生感情的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各种爱等积极情感必然能激发出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喜爱等积极的态度,和愿意同老师接近的交往倾向。教师愉快、乐观的情绪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使学生也快乐起来,让学生感到与老师的交往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从而乐于与老师交往,喜欢听你的课。要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语文教师应带着微笑走进课堂。我喜欢带着微笑走进课堂,微笑着给学生讲课。记得,有位学生曾对我说过:“老师,你微笑着走进教室的那天,我最专心,最认真,我喜欢你的微笑。”从那时起,我便时常带着微笑走进教室,哪怕心情不好,我也微笑。这一切都是为了那些爱我的学生。我会把一切不顺心的事抛在语文课堂外,永远以微笑的面容出现在学生面前,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这就是所谓的快乐学语文。 二、情感教育应以语文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学语言为基础。 首先,语文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知识。爱因斯坦说: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③。想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全面的素质。知识渊博是情感富有的源头,一个知识贫乏,不善说话的语文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只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无形中,给学生以深远的影响。大有助于语文教学。 其次,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变化多样的教学语言。语文教师要学会

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特点

一、表现性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 表现性评价(performance assessment)并不是在教育领域最先提出并得到运用的,它最早是运用在心理学领域和企业管理领域。如在非语言的心理测试中,要求被试者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实物而对被试者的某种技能进行评价;在工厂里,主管人员通过观察受雇者在完成一项特殊工作任务时的表现来对工人的工作作出评价。直到20世纪40年代表现性评价才开始被教育测量学家关注并加以研究,并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获得迅速发展,成为今天国外在学校课程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独立的学生评价方式。 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The U.S.Office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1992)将表现性评定界定为“通过学生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此定义主要有三层含义: (1)表现性评价,学生自己必须创造出问题解决方法(即答案)或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而不是选择答案 表现性评价侧重于评价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要求学生建构各自独特的答案,且答案不存在对错之分,只存在程度之别(如优秀、中等、合格或不合格);不提供被选答案,以便学生有充分作答的自由。原因在于,表现性评价认为提供被选答案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抹杀学生的创造性。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同一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同的途径,强行规定问题解决方案是不合理的。 (2)表现性评价,评价者必须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或记录学业成果 表现性评定需要记录学生实际操作(如学生的口头陈述、表演或舞蹈等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外显行为)或学业成果(如论文、方案设计等),以此评价学生的操作能力。在表现性评价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根据详细的评分规则进行观察和记录才能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这与传统评价中的资料收集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别,因为传统的学生评价只需要学生的卷面成绩。但是,表现性评定所需资料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观察、记录、收集和整理。 (3)表现性评定,能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 表现性评价的目的不在于评价,也不在于给学生分等级或贴标签。它很重视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很重视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定目标、自我评价、自我调整,从而促进学生学习非结构性知识,发展实际操作能力,获得全面发展。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中,学生作为被动的客体只能接受评价。这种被动性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评价的厌烦和畏惧,形成心理抵触,阻碍评价的进行,妨碍评价功能的发挥。与此相反,表现性评价积极主张学生参与评定,并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意识到评价是发现问题、自我提高的方式。 在学校教育背景下,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它是建立在对传统的学业成就测验(academic achievement testing)的批判的基础之上的。学业成就测验是把学生的学业成就从整个教育中、从学生完整的学校生活中、从课程中游离出来,单独进行评价,所以,这种测验比较长于测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识记、理解和简单运用的情况,关注于低水平的、孤立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在真实的世界中运用书本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包括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内的高度综合的心智技能却难以测查,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学业素质的测评更是无能为力。而表现性评价正好能克服传统学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形成性考核册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作业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简述新中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 ①1950年:将“国语”和“国文”合称为“语文”,工具性和思想性双重性质思想初步形成; ②1953年: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出现把“文学分析”当成语文教学主要内容的倾向 ③1956年: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④1961—1963年:明确提出和重点强调语文课程的基础工具性,先后提出“加强双基”和“工具说”; ⑤1978年:拨乱反正,重新确认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思想性; ⑥1986—1992年:为提高民族素质全面修订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⑦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张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 ⑧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发,启动新课程改革。提出“语文是最 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为什么说丰富语言材料的积累是语文课程的基础任务? 语言材料的丰富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基础,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可以培养语感,丰富语文知识,发 展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此外可以丰富概念和判断,并接受体现在语言材料中的优质思维 品质的负载在语言材料上的文化信息的影响,提交思维能力和思想文化修养。 3、根据语文课程的任务,与之相关的语文学习方法有哪些? A方法的层次分类:①哲学方法②一般科学方法③特殊方法④具体方法 B方法的思想特点分类:①逻辑思维方法②形象思维方法③直觉思维方法④社会思维方法 C语文学习的方法的类型:①一般思想方法②一般学习方法③语文学科学与一般方法④语文学科 学过程中的具体学习方法:制定计划的方法、有效预习的方法、高效听课的方法、优质作业的方法、课外学习的方法、系统小结的方法。 4、简答设计教学过程的原则 A教学过程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B教学过程的设计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实际; C教学过程的设计要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 5、为什么说形成性评价应是教学评价的重点? 这里首先涉及到对教学评价的认识。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在于:衡量学生语文水准,评定语文教 学效果;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反馈语文教学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动机,促进语文教学工作。所以说,在实施教学评价中我们应该坚持发挥语文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 了考察学生达到语文学习目标的程度,而且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侧 重对所教过的内容的及时评价,随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和发现学生的潜质。所获信息有利 于学生和教师根据需要采取恰当的调适措施。形成性评价可以迅速找出简单的困难问题并加以解决,形成一个“自我纠正系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所以说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评价 的重点。 6、请简要回答阅读能力教学包含哪些内容? 根据阅读能力的结构来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来认识阅读能力教学所应该包含的内容:①通过积累 性阅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感知力;②通过理解性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力;③通过欣赏性阅读

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方式

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初探 【摘要】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科学平等评价 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具体到课堂教学的细节中,既有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也有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在课堂评价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下面结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来谈一谈自己在评价方式方面的探索与体会。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实施多元化评价,这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多方位、多角度的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能力,有利于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促进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主要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的多向交流、互动的多元化评价方式。 1.师评生。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评价具有权威性,对于学生来说,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一旦得到老师的鼓励、肯定评价之后,内驱力往往成倍地激增。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面向学生个体,有针对性地从学生学习的情感、动机、态度、自信心、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能力发展(包括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适时、正面、积极的评价。如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结尾: 延伸拓展:又是一个细雨飘飞的清明时节,作者史铁生来到了母亲的墓前。面对着母亲的遗像。史铁生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呢? 学生1:母亲,想起您生前承受的病痛折磨、想起我曾经有过的暴怒无礼、想起您对我付出的一切一切,我真是惭愧极了。如果,您还活着;如果,你还能再回到我的身边,我将尽一切力量,让您开心,让您快乐。 老师:爱是宽容,爱是理解,爱是无私无怨的奉献和付出。你深切地理解了母亲那无私而伟大的爱,你是个懂得爱的孩子。 学生2:母亲,如今,妹妹经常会推着我去北海看花。看着这些灿烂的、生命力极强的花儿,我经常会想起您。母亲,我想您,想您,真的好想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