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冷库有限空间安全风险识别评价控制表

冷库有限空间安全风险识别评价控制表

冷库有限空间安全风险识别评价控制表
冷库有限空间安全风险识别评价控制表

德信诚培训网有限空间安全风险识别评价控制表

备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格雷厄姆法,LEC法)D=L×E×C □ L(Likelihood)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测试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测试风险的识别与控制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世间万物变幻莫测,我们不能预知所有灾难,但是我们能预防灾难和应对灾难。 在软件领域,测试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在寻找与避免软件可能存在的风险。但是,针对测试本身,也是有许多风险需要我们了解,例如测试的覆盖率、测试环境的差异、人员的调动、需求的变更、……,都影响着整个测试,乃至整个产品的质量。我们虽然不能预知所有风险,但是我们有预防风险的措施以及解决风险的方法。 什么是风险 风险,顾名思义,就是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 也就是说: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不可预料的后果。 2015年8月天津爆炸(意外事件) 12306系统瘫痪(访问量过大) 2008年5月日汶地震(自然灾害) 2007年10月 2008年奥运会售票系统停售(访问量过大) 在软件领域,测试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在寻找与避免软件可能存在的风险。 1.出现什么风险 测试过程中风险大概分为三类: (1)时间风险 【项目进度停滞:项目初期进度因某种原因停滞(代码框架选择不合适),后期导致测试进度压缩和测试工作量的增大。 测试时间不足:项目里程碑中留给测试的时间无法满足全程测试要求 整个项目时间点延长:由于客户(需求方)突然宣布原进度表中的里程碑时间点延后,导致项目的进度延长。影响到其它项目的测试进度。 】 (2)测试过程风险 【测试计划或方案设计有误:测试计划设计不能指导整个测试过程,测试方案没有正确采用测试方法和技术。或者某些测试方法被忽视掉,如边界测试、错误推测法等,从而导致测试不充分。

《安全评价的依据》word版

一、安全评价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3、原国家经贸委令第36号《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管二字[2002]103号《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 5、GB50028――9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6、原劳动部劳部发[1995]56号《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7、公安部令第6号《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定》 8、GBJ16-87(2001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9、GB15608-1995《常用化学品贮存通则》 10、GB18265-2000《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 11、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12、GB17914-1999《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二、被评价单位的基本情况 三、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危险性物质 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是一种略带臭味的无色可燃气体。液化石油气析易挥发,闪点为-60℃,与空气混合后,只要遇到微小的火源就能引燃,爆炸析限为2.25-9.65%。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到明火就会回燃。其火灾危险等级为甲A,与氧化剂接触反映剧烈。长期接触其低浓度气体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现象,吸入其高浓度气体时有麻醉作用,并能引起窒息。 2、罐区危险性 液化石油气罐独立布置在储罐区,与液化气分装间、机房、槽车装卸台设施相邻。由于罐体、管道、阀门等损坏发生泄露,如遇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热源会发生喷射性火灾事故。因为液化石油气罐内是正压,空气、火焰钻不进去,所以储罐本身不会从内部发生着火爆炸,但在无法制止泄露的情况下,则火焰无法扑灭。当液化石油气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并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时,如遇到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高温

安全评价的原则

安全评价的原则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全评价的原则1)合法性 安全评价是国家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的一种安全管理制度,安全评价机构和评价人员必须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予以资质核准和资格注册,只有取得了认可的单位才能依法进行安全评价工作。政策、法规、标准是安全评价的依据,政策性是安全评价工作的灵魂。所以,承担安全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下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颁布的有关安全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等;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全面、仔细、深入地剖析评价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在执行产业政策、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在评价过程中主动接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力争为项目决策、设计和安全运行提出符合政策、法规、标准要求的评价结论和建议,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科学性

安全评价涉及学科范围广,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安全预评价在实现项目的本质安全上有预测、预防性;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在整个项目上具有全面的现实性;验收安全评价在项目的可行性上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专项安全评价在技术上具有较高的针对性。为保证安全评价能准确地反映被评价项目的客观实际和结论的正确性,在开展安全评价的全过程中,必须依据科学的方法、程序,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准确、客观地进行工作,提出科学的对策措施,作出科学的结论。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危险、危害后果需要一定条件和触发因素,要根据内在的客观规律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程度,产生的原因及出现危险、危害的条件及其后果,才能为安全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现有的评价方法均有其局限性。评价人员应全面、仔细、科学地分析各种评价方法的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必要时,还应用几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进行分析综合、互为补充、互相验证,提高评

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3-12-01实施 1 总则 1.0.1 为加强施工企业生产的监督管理,科学地评价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业绩及相应的安全生产能力,实现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施工企业及政府主管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条件、业绩的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企业安全生产能力的综合评价。 1.0.3 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现行国家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的要求制定。 1.0.4 对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时,除了执行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施工企业 construction company 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发装工程、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活动的各类资质等级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 2.0.2 安全生产 work safety 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事故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活动。 2.0.3 安全生产条件 condition of work safety 满足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及其组合。

2.0.4 安全生产业绩 performance of word safety 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可测量的结果。 2.0.5 安全生产能力 capacity of work safety 安全生产条件和安全生产业绩的组合。 2.0.6 危险源 hazard 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 评价内容 3.0.1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条件单项评价、安全生产业绩单项评价及由以上两项单项评价组合而成的安全生产能力综合评价。 3.0.2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单项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安全技术管理和设备与设施管理4个分项。评分项目及其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 3.0.3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业绩单项评价的内容应包括生产安全事故的控制、安全生产奖罚、项目施工安全检查和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推行4个评分项目。评分项目及其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 3.0.4 安全生产条件、安全生产业绩单项评价和安全生产能力综合评价记录,应采用本标准附录C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汇总表》。 4 评分方法 4.0.1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单项评分符合下列原则: 1 各分项评分满分分值为100分,各分项评分的实得分应为相应分项评分表中各评分项目实得分之和。 2 分项评分表中的各评分项目的实得分不应采用负值,扣减分数总和不得超过该评分项目应得分分值。 3 评分项目有缺项的,其分项评分的实得分应按下式换算:

有限空间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20种有限空间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序号危险源安全风险 可能造成 伤害 L E C D 风险 等级 控制措施备注 1.电缆井缺氧(氧含量不足)窒息 1 1 7 7 Ⅴ级加强通风 电缆着火烧伤、中毒 1 3 15 45 Ⅳ级按标准铺设电缆, 不慎坠落高空坠落 1 3 3 9 Ⅴ级加强培训,戴全身安全带,张贴警示标志操作不慎触电或漏电触电 1 3 3 9 Ⅴ级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安装漏电保护器产生可燃气体燃烧、爆炸 1 3 15 45 Ⅳ级及时清理井底杂物、淤泥和积水 有毒气体吸入中毒 1 1 1 1 Ⅴ级带防毒面具 安全防范设施不善其他伤害 1 2 7 14 Ⅴ级安装安全设施,定期维护保养 有限空间作业无审批手续管理缺陷 1 2 7 14 Ⅴ级进行安全教育,实施危险作业审批 未设置有限空间警示标志管理缺陷 1 2 7 14 Ⅴ级设置有限空间警示标志 未配备应急救援物资管理缺陷 1 2 7 14 Ⅴ级按要求配备应急救援物资 未与相关方签订有限空间作业 安全协议 管理缺陷 1 2 7 14 Ⅴ级与承包方签订安全生产协议 2.污水井 (池) 缺氧(氧含量不足)窒息 1 1 7 7 Ⅴ级加强通风 坠入污水池淹溺 1 2 7 14 Ⅴ级增设防护栏和警示标志 有毒气体吸入中毒 1 1 1 1 Ⅴ级带防毒面具 产生可燃气体燃烧、爆炸 1 3 15 45 Ⅳ级及时清理井底杂物、淤泥和积水 有限空间作业无审批手续管理缺陷 1 2 7 14 Ⅴ级进行安全教育,实施危险作业审批未设置有限空间警示标志管理缺陷 1 2 7 14 Ⅴ级设置有限空间警示标志 未配备应急救援物资管理缺陷 1 2 7 14 Ⅴ级按要求配备应急救援物资 未与相关方签订有限空间作业 安全协议 管理缺陷 1 2 7 14 Ⅴ级与承包方签订安全生产协议 3.窨井井盖被盗或破损 人身伤害、 车辆伤害 1 2 7 14 Ⅴ级及时更换井盖;采取井盖加固措施缺氧(氧含量不足)窒息 1 1 7 7 Ⅴ级加强通风 有毒气体吸入中毒 1 1 1 1 Ⅴ级带防毒面具

安全评价规范

第八节安全评价规范 第 1 页:1.8.1安全评价 通则 第 2 页:1.8.2安全评价 导则 为了规范安全评价行为,确保安全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严肃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发布了安全评价通则、各类安全评价的导则及主要行业部门的安全评价导则。通则和导则为安全评价活动规定了基本原则、目的、要求、程序和方法,是安全评价工作所必须遵循的指南。 我国安全评价规范体系可分为3个层次,一是安全评价通则,二是各类安全评价导则及行业评价导则,三是各类安全评价实施细则,如图1—4所示。 1.8.1安全评价通则 安全评价通则是规范安全评价工作的总纲,是安全评价活动的总体指南。它规定了所有安全评价工作的基本原则、目的、要求、程序和方法,对安全评价进行了分类和定义,对安全评价的内容、程序以及安全评价报告评审与管理程序作了原则性说明,对安全评价导则和细则的规范对象作了原则性规定,但这些原则性规定在具体实施时需要更详细的规范支持。 .8.2安全评价导则 各类安全评价导则是根据安全评价通则的总体要求制定的,是安全评价通则总体指南的具体化和细化。导则使细化后的规范更具有可依据性和可实施性,为安全评价提供了易于遵循的规定。目前已发布

的安全评价导则,按安全评价种类划分,有安全预评价导则、安全验收评价导则、安全现状评价导则,以及专项安全评价导则;按行业划分,有煤矿安全评价导则、非煤矿山安全评价导则、陆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安全评价导则、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等。 1)各类安全评价导则 由于各类安全评价导则都是依据安全评价通则制定的,所以它们采用的格式和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其内容主要包括: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评价目的和基本原则,定义,评价内容,评价程序,评价报告主要内容,评价报告要求和格式,附件(评价所需主要资料清单、常用评价方法、评价报告封面格式、著录项格式等)。 由于不同类型的安全评价的评价对象不同,因此,导则在安全评价有关细节上各有针对自己情况的具体要求。这些具体要求的差异特别体现在定义、评价内容、评价程序、报告主要内容等方面。 2)行业安全评价导则 由于不同行业的工艺、设备等各有自己的特点,也有各自不同的安全风险,因此行业安全评价导则在遵循安全评价通则总体要求和框架的基础上,在各类安全评价细节上突出了各自的行业特点和要求。这些导则为做好该行业的安全评价提供了适用指南,提供了更符合本行业特点的规范依据。 3)导则的作用和意义 导则也称为指南,安全评价导则为所有安全评价工作提供了一个须共同遵循的体系规范。从导则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些导则对各类安全评价工作和各行业安全评价工作的具体内容和要求都作出了较为 明确的阐述,无论是评价单位开展评价工作、评价人员编写安全评价报告、业主为安全评价提供支持,还是对评价报告进行审核,都应将此作为重要依据。 当然,安全评价的对象多种多样,且各有自己的特点,导则不可能包罗万象,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导则也需随着安全评价工作的不断深入实践而逐步加以完善。在具体项目的评价过程中,需要评价单位在遵守基本要求和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创新,以更好地完成评价工作。但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安全评价导则为我国安全评价工作的规范化提供了重要基础,应成为我国安全评价工作者共同遵守的指南。

空调系统质量风险识别及控制措施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空调系统质量风险识别及控制措施 1、目的 1.1为降低和控制车间洁净区空调系统相关的风险,建立有效的洁净区空调系统质量控制体系,提高产品质量提供风险分析参考。 1.2为设计单位提供风险分析参考,以便设计单位采取适当设计措施以规避或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更好地设计出符合生产工艺和GMP要求的空调系统,减少可能的设计缺陷。 1.3为车间洁净区空调系统的验证确认活动提供风险分析参考。 1.4为车间洁净区空调系统日常运行和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风险分析参考。 2、适用范围 空调系统的设计,安装,使用,验证过程。 3、定义: 风险:是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的综合体。 风险管理:即系统性的应用管理方针、程序实现对目标任务的风险分析、评价和控制。 风险分析:即运用有用的信息和工具,对危险进行识别、评价。风险控制:即制定减小风险的计划和对风险减少计划的执行,及执行后结果的评价。 4、风险识别内容 4.1、风险评估 风险由两方面因素构成,风险评估是基于对危害发生的频次和危害程度这两方面考虑而得出的综合结论。 4.1.1风险发生的概率(P) 第1级: 稀少(发生频次大于每十年一次)

5.1降低风险的计划 5.1.1.在验证的准备阶段,对所有相关的文件均进行了一次核查,以确保文件的准确性 5.1.2. ?对相关的操作人员进行了岗位操作规程的培训,以确保全部验证过程能按文件规定执行。合 理安排工时,避免人员过度疲劳。 5.1.3.在设备的选型阶段就对设备的生产能力进行了评估,现用设备完全可以满足生产需求。对所有 设备均进行了相关验证,同时确保各种仪器、仪表均经过校验。设备操作完全按SOP勺要求执行。 5.1.4?选择相对洁净的吸风位置,稳定蒸气压力,表冷器保温,增加除湿设备, 定期检查风机,风 管,各阀门等相关设施,并作记录。 5.1.5对洁净室的压差、风速、风量、换气次数、照度、悬浮粒子、沉降菌等进行监控,并作记录。 5.2 风险评估回顾 以年为单位将风险事件汇总,分析,总结制定新的风险评估方案。 原料二车间空调系统风险控制记录

安全评价原理及原则

安全评价原理及原则 (1) 安全评价的原理可归纳为以下四个基本原理,即:相关性原理,类推原理,惯性原理和量变到质变原理。 相关性原理:相关性是指一个系统,其属性、特征与事故和职业危害存在着因果的相关性。这是系统因果评价方法的理论基础。 类推原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一个已知对象具有某个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具有此种属性的一种推理过程。常用的类推方法有:1)平推推算法,平推推算法是根据相互依存的平衡关系来推算所缺的有关指标的方法。2)代替推算法,代替推算法是利用具有密切联系(或相似)的有关资料、数据,来代替所缺资料、数据的方法。3)因素推算法,因素推算法是根据指标之间的联系,从已知的数据推算有关未知指标数据的方法。4)抽样推算法,抽样推算法是根据抽样或典型调查资料推算总体特征的方法。5)比例推算法,比例推算法是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用某一时期、地区、部门或单位的实际比例,推算另一个类似的时期、地区、部门或单位有关指标的方法。6)概率推算法,根据有限的实际统计资料,采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可求出随机事件出现各种状态的概率。 惯性原理: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从过去到现在以及延伸至将来,都具有一定的延续性,这种延续性就叫惯性。利用惯性原理进行评价时注意惯性的大小,惯性的趋势。

量变到质变原理:任何一个事物在发展变化过程中都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同样,在一个系统中许多有关安全的因素也都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2) 安全评价原则,在安全评价工作中必须自始至终遵循科学性、公正性、合法性和针对性原则。 (3) 安全评价的程序 安全评价程序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准备阶段,明确被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根据被评价工程、系统的情况,识别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变化规律; 定性定量评价,在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根据定性定量的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 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简要的列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指出工程、系统应重点防范的重大危险因素,明确生产经营单位应重视的重要安全措施;

安全评价标准JGJ77-2010

附录A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 表A-1 安全生产管理评分表表1 序号评定项 目 评分标准评分方法 应 得 分 扣 减 分 实 得 分 1 安全生 产责任 制度 ·企业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扣20分,各 部门、各级(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不健全, 扣10~15分 ·企业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制度,扣10 分,各部门、各级对各自安全生产责任制未执行, 每起扣2分 企业未按考核制度组织检查并考核的,扣10分, 考核不全面扣5~10分 ·企业未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扣10 分,未对管理目标实施考核的,扣5~10分 ·企业未建立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扣10分, 未实施考核和奖惩的,扣5~10分 查企业有关制度文本;抽查 企业各部门、所属单位有关 责任人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 知晓情况,查确认记录,查 企业考核记录。 查企业文件,查企业对下属 单位各级管理目标设置及考 核情况记录;查企业安全生 产奖惩制度文本和考核、奖 惩记录 20 20 2 安全文 明资金 保障制 度 ·企业未建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资金保障制度 扣20分 制度无针对性和具体措施的,扣10~15分 ·未按规定对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措施费的落实 情况进行考核,扣10~15分 查企业制度文本、财务资金 预算及使用记录 20 20 3 安全教 育培训 制度 ·企业未按规定建立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扣15 分 ·制度未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经理、安全 专职人员及其他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待岗、 转岗、换岗职工,新进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 育要求的,扣5~10分 ·企业未编制年度安全培训教育计划,扣5~10 分,企业未按年度计划实施的,扣5~10分 查企业制度文本、企业培 训计划文本和教育的实施记 录、企业年度培训教育记录 和管理人员的相关证书 15 15 4 安全检 查及隐 患排查 制度 ·企业未建立安全检查及隐患排查制度,扣15 分,制度不全面、不完善的,扣5~10分 ·未按规定组织检查的,扣15分,检查不全面、 不及时的,扣5~10分 ·对检查出的隐患未采取定人、定时、定措施进 行整改的,每起扣3分,无整改复查记录的,每 起扣3分 对多发或重大隐患未排摸或未采取有效治理措 施的,扣3-15分 查企业制度文本、企业检查 记录、企业对隐患整改消项、 处置情况记录,隐患排查统 计表 15 5 5 5 生产安 全事故 报告处 理制度 ·企业未建立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扣 15分 ·未按规定及时上报事故的,每起扣15分 ·未建立事故档案扣5分 ·未按规定实施对事故的处理及落实“四不放过” 原则的,扣10~15分 查企业制度文本 查企业事故上报及结案情况 记录15 15 6 安全生 产应急 救援制 度 ·未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度的,扣15分,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无针对性的,扣5—10分 ·未按规定制定演练制度并实施的,扣5分 ·未按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落实救援人员和 救援物资的,扣5分 查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及应 急队伍建立情况以及相关演 练记录,物资配备情况 15 5 5 分项评分100 10 90 评分员:2016 年3月22日

安全评价常用评价依据(于2020年3月)

安全评价常用的评价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主席令第1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主席令第6号 [2019]主席令第29号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年第二次修正)[1994]主席令第2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年第四修正)[2001年]主席令第5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主席令第8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2016年]主席令第2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2008年]主席令第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主席令第8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主席令第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3年]主席令第4号《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2011]第58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主席令第3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主席令第4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正)[2008年]主席令第8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年]主席令第73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主席令第5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年]主席令第69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2011]第591号(645号修订))《电力设施保护条例》[2011年]国务院令第239号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2017年]国务院令第279号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2002年]国务院令第352号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3年]国务院令第393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国务院令第394号《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2004年]国务院令第405号《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国务院令第423号

安全评价用到的标准及规范

化工企业安全评价相关法令化工企业安全评价相关标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 关于特大安全生产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2002年344号)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 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理局第10号令)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1批)(国家经贸委第6号令)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2批)(国家经贸委第16号令)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3批)(国家经32号令) 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发改产业[2004)746号)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监管危化字[2004]43号) 辽宁省设立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试行)(辽安监发[2004)80号) 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定点生产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第36号令)

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原化工部[91]化劳字第247号) 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建设[1998]207号) 工业场所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劳发[1996]423号)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国家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 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3年3月) 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技局2000.6.2313号文)使用有毒物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22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 (卫法监发[2002]63号) 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 (A 安全标志(GB2894-1996) 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16179-1996) 安全色(GB2893-2001) B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191-90) 爆炸与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C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5) 常用危险化学物品储存通则(GB15630-95)

有限空间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word版本

有限空间风险辨识及防范措施目录 一、风险辨识 (1) 二、防范措施 (3) 附1:有限空间安全风险辨识表 (4) 附2:当心粉尘、当心窒息、当心中毒(黄色警示标识牌) (4) 一、风险辨识 1.有限空间的概念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比如锅炉、密闭容器、工业炉窑、贮罐、布袋除尘箱体、烟道、下水道、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暗沟、地坑、阀门井、管道井、污水池(井)、化粪池、隧道、涵洞、阀门间、污水处理设施、料仓、煤气管道、蓄水塔(池)、储藏室及其它长期不用的设施或通风不畅的场所等。 1.2事故类型 火灾、爆炸、中毒、窒息、触电、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等。 1.3本公司有限空间事故风险严重程度分析 有限空间或受限空间往往存在着多种危险有害因素,除共性的危险有害因素外,有限空间作业所特有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以下几点: A、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有毒有害介质。 B、有限空间可能属于缺氧环境。

C、淹溺。显然,如果对其中的任何一类危险有害因素不加以控制和防范,都有可能引发严重的伤亡事故。 面对与有限空间作业相关的安全事故,人们常常感到茫然,是那么的出乎意料,因为灾难就发生在瞬间,受害者无法自救、在场者难以施救。其实,这类瞬间灾难与有限空间通风不良、进出受限密切相关。有限空间很可能属于缺氧环境,而缺氧则会对作业人员造成致命的伤害:当含氧量低于12%时,人会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失去知觉,其速度之快,以至于受害者根本无法自救;当含氧量处于12%至14%时,就会出现呼吸急促、抽搐症状,同时动作协调性、感知能力和判断力明显变差;当含氧量处于15%至19%时,除影响动作协调性外,还会诱发早期的冠状动脉、循环系统及肺部问题。 1.4事故发生的原因 1.4.1作业人员和监护人不了解现场情况或未辨识出潜在的风险。 1.4.2在缺氧、有毒环境中,未采取有效的安全隔绝、置换、通风、监测、个体防护等措施。 1.4.3有限空间作业采取的措施不当。 1.5事故风险评估 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根据监测结果、作业环境条件、物的状态、人的行为等因素进行火灾爆炸风险、人身伤害风险评估,按事故风险程度大小制定相应的消除、控制事故风险的有效措施,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安全评价的原则和依据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安全评价的原则和依据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14 页

安全评价的原则和依据 一、安全评价的原则 安全评价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技术保障,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安全评价工作以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职业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和评价,提出预防、控制、治理对策措施,为建设单位和生产经营单位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为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评价是关系到被评价项目能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能否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关键性工作。由于这项工作不但具有较复杂的技术性,而且还有很强的政策性,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以被评价项目的具体情况为基础,以国家安全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为依据,用严肃的科学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全面、仔细、深入地开展和完成评价任务。安全评价应遵循权威性、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针对性、综合性和适用性原则。 1.权威性 安全评价是国家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的,安全评价是一项国家正在建立并逐步完善,旨在从根本上控制、消除事故隐患,促进安全生产的有效制度。政策、法规、标准是安全评价的依据,政策性是安全评价工作的灵魂。所以,承担安全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下,格执行国家、行业及地方颁布的有关安全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等;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全面、仔细、深入地剖析评价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在执行产业政策、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在评价过程中主动接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第 2 页共 14 页

最新安全评价的依据

安全评价的依据

一、安全评价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3、原国家经贸委令第36号《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监管管二字[2002]103号《关于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 5、GB50028――9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 6、原劳动部劳部发[1995]56号《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7、公安部令第6号《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定》 8、GBJ16-87(2001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9、GB15608-1995《常用化学品贮存通则》 10、GB18265-2000《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 11、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12、GB17914-1999《易燃易爆性商品储藏养护技术条件》 二、被评价单位的基本情况 三、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危险性物质 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的混合物,是一种略带臭味的无色可燃气体。液化石油气析易挥发,闪点为-60℃,与空气混合后,只要遇到微小的火源就能引燃,爆炸析限为2.25-9.65%。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

地方,遇到明火就会回燃。其火灾危险等级为甲A,与氧化剂接触反映剧烈。长期接触其低浓度气体者,可出现头痛、头晕、睡眠不佳、情绪不稳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现象,吸入其高浓度气体时有麻醉作用,并能引起窒息。 2、罐区危险性 液化石油气罐独立布置在储罐区,与液化气分装间、机房、槽车装卸台设施相邻。由于罐体、管道、阀门等损坏发生泄露,如遇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热源会发生喷射性火灾事故。因为液化石油气罐内是正压,空气、火焰钻不进去,所以储罐本身不会从内部发生着火爆炸,但在无法制止泄露的情况下,则火焰无法扑灭。当液化石油气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并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时,如遇到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热源则会引起爆炸。 3、罐体燃烧爆炸危险性 液化石油气储罐、阀门、管道等发生严重破裂瞬态泄露时,液化石油气将以气态和液态两种形态扩散到空气和火堤内。瞬间蒸发的比例决定于环境温度,液态液化石油气吸收周围热量继续蒸发。泄露的液化气如立即遇明火、电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热源,则发生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气爆炸,如延迟点火,则发生蒸气云爆炸,前者属燃烧型,后者属爆炸型,其后果都很严重。

安全评价的原则

安全评价的原则 安全评价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方针的重要技术保障,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安全评价工作以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建设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提出预防、控制、治理对策措施,为建设单位或生产经营单位预防事故的发生,为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评价是关系到被评价项目能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能否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关键性工作。由于这项工作不但技术性强,而且还有很强的政策性,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以被评价项目的具体情况为基础,以国家安全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为依据,用严肃科学的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全面、仔细、深入地开展和完成评价任务。在工作中必须自始至终遵循科学性、公正性、合法性和针对性原则。 1)、科学性 安全评价涉及学科范围广,影响因素复杂多变。为保证安全评价能准确地反映被评价系统的客观实际,确保结论的正确性,在开展安全评价的全过程中,必须依据科学的方法、程序,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准确、客观地进行工作,提出科学的对策措施,作出科学的结论。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危险、危害后果,需要一定条件和触发因素,要根据内在的客观规律,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程度、产生的原因及出现危险、危害的条件及其后果,才能为安全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现有的安全评价方法均有其局限性。评价人员应全面、仔细、科学地分析各种评价方法的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必要时,还应采用几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进行分析综合,互为补充,互相验证,提高评价的准确性;评价时,切忌生搬硬套、主观臆断、以偏概全。 从收集资料、调查分析、筛选评价因子、测试取样、数据处理、模式计算和权重值的给定,

安全评价咨询合同书(范本)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4778 (合同范本系列) 甲方:XXXXXX 乙方:XXXXXX 签订日期:XXXXXX 安全评价咨询合同书(范本)标准版本

安全评价咨询合同书(范本)标准 版本 操作指导:该合同文件为经过平等协商和在真实、充分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本着诚实守信、互惠互利的原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达成如下条款,并由双方共同恪守。,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合同编号: 安全评价咨询项目: 委托方(甲方): 法定代表人: 法定地址: 开户银行: 帐 号: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受托方(乙方): 法定地址: 开户银行: 帐 号: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鉴于甲方(委托方,以下简称甲方)需要就 _____________项目向乙方(受托方,以下简称乙方)咨询,鉴于乙方愿意接受甲方的委托并提供评价报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有关技术合同的规定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双方友好协商,同意就以下条款订立本合同,共同信守执行。 第一条安全评价咨询项目名称: 第二条安全评价咨询内容:

第三条甲方按本合同的约定向乙方提供真实完整的技术资料、数据和工作条件,乙方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程和技术标准对项目进行调查、分析,客观、公正的作出评价;乙方应按照安全评价的有关规定,针对其受委托的评价项目的系统安全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危害程度的评价,提出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安全对策措施,按约定期限向甲方提交《评价报告》,并对评价结果负责。 第四条甲方应在本合同生效后______日内向乙方提供有关技术资料、数据和工作条件,乙方在本合同生效后______日内向甲方提交《评价报告》。 第五条为使乙方顺利开展工作,在本合同生效后,甲方应向乙方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真实完整的技术资料、数据。 1、甲方应向乙方提供的工作条件:

安全评价的原则和依据(一)

安全评价的原则和依据(一) 一、安全评价的原则 安全评价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技术保障,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安全评价工作以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标准为依据,运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对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职业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和评价,提出预防、控制、治理对策措施,为建设单位和生产经营单位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为政府主管部门进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安全评价是关系到被评价项目能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能否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关键性工作。由于这项工作不但具有较复杂的技术性,而且还有很强的政策性,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以被评价项目的具体情况为基础,以国家安全法规及有关技术标准为依据,用严肃的科学态度,认真负责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全面、仔细、深入地开展和完成评价任务。安全评价应遵循权威性、科学性、公正性、严肃性、针对性、综合性和适用性原则。 1.权威性 安全评价是国家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的,安全评价是一项国家正在建立并逐步完善,旨在从根本上控制、消除事故隐患,促进安全生产的有效制度。政策、法规、标准是安全评价的依据,政策性是安全评价工作的灵魂。所以,承担安全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下,格执行国家、行业及地方颁布的有关安

全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等;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全面、仔细、深入地剖析评价项目或生产经营单位在执行产业政策、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政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在评价过程中主动接受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力争为项目决策、设计和安全运行提出符合政策、法规、标准要求的评价结论和建议,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这些都体现了安全评价的权威性。 2.科学性 安全评价涉及学科范围广,影响因素复杂多变。安全预评价从时间上讲有预测、预防性;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在整个项目上具有全面的现实性;专项安全评价在技术上具有较高的针对性;验收安全评价在项目的可行性上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为保证安全评价能准确地反映被评价项目的客观实际和结论的正确性,在开展安全评价的全过程中,必须依据科学的方法、程序,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准确、客观地进行工作,提出科学的对策措施,做出科学的结论。 危险、有害因素产生危险、危害后果是有一定条件和触发因素的,要根据内在的客观规律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程度,产生的原因及发展到出现危险、危害的条件及其后果,才能为安全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从收集资料、调查分析、筛选评价因子、测试取样、数据处理、模式计算和权重值的给定,直至提出对策措施、做出评价结论与建议等每个环节,都必须严守科学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和可靠的数据,按科学

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估与应对控制程序

中宇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Q/XX 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估与应对控制程序 版序:A/0 2017-06-01发布2017-06-01实施

1 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使用。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 a.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b.产品的设计开发、设计开发的变更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c.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d.生产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e.过程检验和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f.设备和工装夹具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g.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h.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i.当适用时,也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供操作指南。 3定义 3.1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3.2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3.3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 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3.4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 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3.5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 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 3.6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 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3.7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经 营风险等。 3.8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业务风险等。 3.9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安全评价各种导则

安全评价通则 本规则规定了安全评价的基本原则、目的、要求、程序和方法,适用于工程、系统的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的基本原则是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科学、公正和合法的自主开展安全评价。 根据工程、系统生命周期和评价的目的,安全评价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专项安全评价。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和预测该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及建议。 安全验收评价是在建设项目竣工、试运行正常后,通过对建设项目的设施、设备、装置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安全评价,查找该建设项目投产后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是针对某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总体或局部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全现状 进行安全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专项安全评价是针对某一项活动或场所,以及一个特定的行业、产品、生活方式、生产工艺或生产装置等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的安全评价,查找其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其程度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安全评价内容包括危险性识别和危险度评价。 安全评价程序主要包括:1、准备阶段;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3、定性定量评价;4、提出安全对策措施;5、形成安全评价结论及建议;6、编制安全评价报告。 准备阶段:明确被评价对象的范围,收集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根据被评价的工程、系统的情况,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定性定量评价:在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评价单元,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工程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安全对策措施:根据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及建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