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专著类吉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

非专著类吉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

非专著类吉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
非专著类吉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

吉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评奖申报表

成果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报学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吉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印制

山东省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山东省第二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重大成果奖 经济学 规制经济学沿革的内在逻辑及发展方向 作者:张红凤(山东财经大学)杨慧(山东财经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6期 管理学 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 作者:张玉明(山东大学)刘德胜(齐鲁工业大学)段升森(山东大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3月 一等奖 经济学 城乡一体化体制对策研究 作者:徐同文(齐鲁工业大学) 人民出版社2011年4月 R&D资源约束下中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 ——基于国际技术扩散和内生需求视角 项目负责人:李平(山东理工大学) 全国社科规划办2010年10月 管理学 基于前景理论和不确定语言变量的区间概率风险型多属性决策研究 作者:刘培德(山东财经大学)金芳(山东财经大学)张新(山东财经大学) Knowledge-Based Systems2011年第4期 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地区性行政垄断与经济增长——基于转型期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作者:张卫国(山东社会科学院)任燕燕(山东大学)花小安(广发银行南通分行) 经济研究2011年第8期 政治学 政党政治论 作者:王韶兴(山东大学) 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1月 法学 法律绩效评估机制论 作者:汪全胜(山东大学(威海))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 量刑治理的模式之争 ——兼评量刑的两个指导“意见” 作者:周长军(山东大学) 中国法学2011年第1期 哲学社会学 虚拟生存论

作者:贾英健(山东省委党校) 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 21世纪初中国人口的生育观念 ——基于对山东省一项问卷的调查 作者:陈岱云(济南大学)胡令安(山东省荣军医院) 清华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文学语言学 齐鲁古典戏曲全集 作者:陈公水(山东理工大学)徐文明(山东理工大学)张英基(山东理工大学) 中华书局2011年9月 中国古代文学史料学 作者:张可礼(山东大学) 凤凰出版社2011年9月 文化学 全泰山诗 作者:袁爱国(泰安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泰山出版社2011年12月 教育学 制度道德教育论 作者:冯永刚(山东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道德教育的非知识化路径 作者:谭维智(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研究2011年第6期 中国体育组织文化建设与体育产业持续发展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王玉珠(聊城大学) 全国社科规划办2008年10月 历史学 现代国际关系史:世界体系的视阈 作者:曹胜强(枣庄学院) 人民出版社2011年8月 儒家政治理论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傅永聚(曲阜师范大学) 任怀国(潍坊学院) 中华书局2011年9月 乡遂之制与西周春秋之乡村形态 作者:马新(山东大学) 文史哲2010年第3期 应用与普及 山东“文化强省”建设战略研究 作者:王志东(山东社会科学院) 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 中国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作者:朱孔来(济南大学)李静静(莱芜银监局)乐菲菲(济南大学)

山西省档案学会关于开展第八次档案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的通知

山西省档案学会关于开展第八次档案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的 通知 【法规类别】档案 【发文字号】晋档学字[2010]3号 【发布部门】山西省档案学会 【发布日期】2010.01.06 【实施日期】2010.01.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山西省档案学会关于开展第八次档案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的通知 (晋档学字[2010]3号) 各市档案学会、省直分会、各会员单位: 为了表彰在档案学理论研究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和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并升华为理论的档案学会会员,鼓励他们理论研究的积极性,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经本届常务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研究决定,于今年7月份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第八次档案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凡是中国档案学会或山西省档案学会会员(含本会团体会员),无论在职与否,均可申报评奖。每个会员最多可申报两项。

2、凡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在省级以上(含省级)报刊出版社和有关学术研究会上发表的论文、著作、各种史料编研成果,被本单位采用且推广应用的调查报告以及工作经验总结,均可申报评奖。 3、符合以上申报条件,但已参加过省社科联、省科协或其他省级主管部门的评奖活动,并已获奖的成果,不再列入本次评奖活动范围。 二、申报程序 1、申报人必须如实填写《山西省第八次档案学优秀成果评奖申报表》。 2、申报人将填写好的申报表连同申报成果和申报费用一并上交各市档案学会和省直分会。未成立分会的省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末成立档案学会的市,其所属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申报人,将申报表、申报成果及申报费直接上报省档案学会。 申报成果为论文的,需提供论文原件一份和复印件两份;成果为著作形式的,需提供原件一份;申报成果为调查报告、工作经验总结的,除上报两份复印件外,还需要本单位采用推广应用效果的文字评价和推荐意见。 3、各市档案学会和省直分会,在认真审核的基础上,加注推荐等级意见和推荐等级理由,于2010年6月15日以前上报省档案学会。

关于组织申报吉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省社科联第二次优秀

关于组织申报吉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省社科联第二次优 秀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关于组织申报吉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省社科联第二次优秀成果奖评奖的通知 各院部: 现将《吉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省社科联第二次优秀成果奖评奖方案》(吉社奖发[2007]1号)转发给你们,请各有关单位按照通知要求,积极组织申报。 申报时间:2007年6月4日至20日 申报材料:凡申报参评者,均须填写“吉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省社科联第二次优秀成果奖申报表”,并附上成果原件、内容提要及有关证明材料(一式三份)。着作类内容提要的字数1500字左右,论文类内容提要的字数500字左右。实行纸质和电子文档并行申报。 评审费用:申报成果同时,均需交纳评审费。论文类每项80元;着作类每项180元。 其它:参评范围、申报要求及有关材料详见附件1。 附件1:吉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省社科联第二次优秀成果奖评奖方案 附件2:吉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省社科联第二次优秀成果奖申报表 教务处 2007年6月1日 吉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及省社科联第二次优秀成果奖评奖方案

依据1998年吉林省人民政府第94号令《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若干规定》和2003年省社科联六届二次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设立“吉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的决定》,定于2007年5月开始进行吉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省社科联第二次优秀成果奖的评奖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导向,坚持思想性和学术性的统一,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以引导、鼓励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努力研究和解决实现我省更好更快地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开拓创新,多出精品力作,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我省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评选范围 凡我省社会科学工作者(包括专业和业余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于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2 月31日公开出版、发表的着作、论文等,均可参评。虽未公开发表,但对实际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产生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咨询方案、调研报告、论证报告等,亦可参评。 三、获奖条件 (一)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条件: 1.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申报书 参评成果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人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果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办公室印制 2008年4月

填写说明 一、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均可参加评奖: 1.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单位(包括北京市与中央各部委双管单位)、学术团体、民办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政策研究机构、实际工作部门的研究成果; 2.中央、国家机关和军队系统在京单位研究北京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成果; 3.以北京市属单位为主,有北京市以外单位参加的研究成果。 已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不包括民间奖励),不在参评之列。 二、获奖成果须具备以下条件: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在本学科研究领域有新观点、新论证、新方法或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较高应用价值。 三、参评成果范围: 1.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期间发表的除教材类外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符合《评选条例》有关规定的,均可参加评奖。教材类成果需出版使用4年后方可参评(2004年-2005年成果可参评)。 2.参评成果须是合法出版物;对确有较高应用价值,但不宜公开发表的成果,须由作者单位推荐,上级领导机关批准,方可申报参评。 3.个人同一专题有较强系统性辑集而成的论文集视同于学术专著;丛书以单本著作独立申报;多卷本著作须出齐后一次申报,参评时间以最后一本著作出版日期为准。 四、参评成果的主要形式包括:专著、教材、工具书、普及读物、古籍整理作品、论文、调研报告。 五、多人合作的研究成果,由第一作者向本单位申报;如第一作者不申报的,应以书面形式授权委托其他作者一人申报。同一成果不得多处申报。 六、申报成果均需提交3份原件,论文和调研报告可提交1份原件和2份复印件。以非中文撰写的公开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须提交原作品,篇幅不大的须附中译文,篇幅较大的须附2000字左右中文内容提要。申报成果的社会效果和学术价值的评价,要出具证明材料。报刊评论应提交原件1份和复印件2份。 七、表中“学科分类”项,请按照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布的学科、专业目录准确填写一级和二级学科,如哲学·中国哲学(请参见https://www.doczj.com/doc/b412315545.html,/公共信息、学科专业目录)。“成果形式”项须明确填写:专著、教材、工具书、普及读物、古籍整理作品、论文、调研报告。 八、申报书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如发现有失实、剽窃他人作品等情况者,一律取消参评资格,直至取消下届参评资格。 九、单位推荐截止日期为2008年5月20日。 十、本申报书一式3份,用A4纸打印。

东营市第二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公告

一等奖 著作类 001 山东海洋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作者:杨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2014.11 002 财税政策研究—以天然气产业为例作者:王美田(东营职业学院)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4.5 003 健全人格论 作者:张学全(市政协) 黄河出版社 2014.12 004 做爱思考的教师 作者:杨守菊(东营教科院)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5 005 王应麟学术思想研究 作者:马丽丽(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古文献出版社 2014.6 006 广饶旧志集成 作者:张登峰(广饶县史志办) 中华书局 2014.10

007 黄河口旅游文化 作者:薄文军(东营日报社) 线装书局 2014.4 008 法韵红楼:红楼梦里的法律世界 作者:张学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王绍青(东营市公安局)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4.11 调查报告类 009 东营市主导行业对地方贡献度调查研究报告作者:郝吉虎(东营市财政局) 领导批示 2014.9 010 东营市橡胶轮胎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作者:徐三朋(市委党校) 领导批示 2014.10 011 大王镇百年历程探寻与思考 作者:毛金香(市委党校) 李寿峰(市委党校) 周新芳(市委党校) 董文兵(市委党校) 丁国良(市委党校)

领导批示 2014.9 课题类 012 山东省绿色商业发展模式与趋势研究 作者:王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马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黄新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霍江林(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范秋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社科规划办鉴定通过 2014.6 013 校企科技合作模式与协同创新机制研究——以石油高校为例 作者:董成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姜梅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裴红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李传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王旱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鉴定通过 2014.3 014 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东营市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刘力榕(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 陈校堂(东营市国税局)

关于组织申报吉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省社科联第二次优秀

关于组织申报吉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及省社科联第二次优秀成果奖评奖的通知 各院部: 现将《吉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省社科联第二次优秀成果奖评奖方案》(吉社奖发[2007]1号)转发给你们,请各有关单位按照通知要求,积极组织申报。 申报时间:2007年6月4日至20日 申报材料:凡申报参评者,均须填写“吉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省社科联第二次优秀成果奖申报表”,并附上成果原件、内容提要及有关证明材料(一式三份)。着作类内容提要的字数1500字左右,论文类内容提要的字数500字左右。实行纸质和电子文档并行申报。 评审费用:申报成果同时,均需交纳评审费。论文类每项80元;着作类每项180元。 其它:参评范围、申报要求及有关材料详见附件1。 附件1:吉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省社科联第二次优秀成果奖评奖方案 附件2:吉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及省社科联第二次优秀成果奖申报表 教务处 2007年6月1日 吉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及省社科联第二次优秀成果奖评奖方案依据1998年吉林省人民政府第94号令《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若干规定》和2003年省社科联六届二次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设立“吉林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的决定》,定于2007年5月开始进行吉林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省社科联第二次优秀成果奖的评奖工作。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导向,坚持思想性和学术性的统一,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以引导、鼓励广大社

会科学工作者努力研究和解决实现我省更好更快地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不断开拓创新,多出精品力作,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为我省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二、评选范围 凡我省社会科学工作者(包括专业和业余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于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2 月31日公开出版、发表的着作、论文等,均可参评。虽未公开发表,但对实际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产生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咨询方案、调研报告、论证报告等,亦可参评。 三、获奖条件 (一)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条件: 1.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2.理论学术研究成果须在选题上有重要意义,在学术上达到先进水平,在观点上有重要发展和创新,在本学科专业某一领域填补了学科空白,对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应用性研究成果须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政策、规定等方面有独到见解,对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形成和修改有直接影响,对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省社科联优秀成果奖获奖条件: 1.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 2.基础性研究成果须在选题上有积极意义,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观点上有所发展和创新,对其学科专业的建设有新的贡献。 3.应用性研究成果须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有新的见解,对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起到咨询作用,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奖金与评奖活动经费 经费主要来源是由省财政专项拨款,评奖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奖金。作者申报费用于专家评审和评奖活动经费。 五、奖励等级 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设着作和论文两类,每类设一、二、三等奖三个奖励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淮安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通知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淮安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 果奖的通知 【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 【发文字号】淮政发[2009]175号 【发布部门】淮安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9.11.23 【实施日期】2009.11.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淮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淮安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通知 (淮政发〔2009〕175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部省属驻淮单位: 2007年以来,全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理论联系实际,认真贯彻“双百”方针,积极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涌现出一批有较高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经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对342项申报成果的认真评审,全市共有92项成果获奖,其中《近代科学的发生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等10项成果获一等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多维内涵》等22项成果获二等奖,《后现代思潮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与反思》等60项成果获三等奖,现予以公布。

希望获奖的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继续努力,为加快推进我市“五大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淮安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淮安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获奖项目 一等奖(10项) 1.近代科学的发生及其相关问题研究(专著)王荣江(淮阴师范学院) 2.高等教育比较研究(专著)张继华滕明兰(淮阴师范学院) 3.改革与创新(编著)仲波(市委办) 4.乾隆淮安府志(点校本)荀德麟(市志办) 5.叙事的诗意--中国现代小说与象征(专著)施军(淮阴师范学院) 6.论元代散曲语言配置形态及其影响(论文)王广超(淮阴师范学院) 7.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策略·管理与创新(专著)朱国传(淮阴师范学院) 8.分与合:家族企业的策略选择--基于利他主义的思考(专著)李建升李巍(淮阴工学院) 9.范式问题与问题范式:“中国问题”对于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意义(论文) 汪业周韩璞庚(淮阴工学院) 10.关于构建我国政府会计体系问题的研究(论文)张国兴(市财政局)二等奖(22项)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多维内涵(论文)徐贵权(淮阴师范学院)

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

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 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 评选奖励实施细则 (试行)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的通知》(鲁办发〔2007〕8号)精神,为表彰奖励我省社会科学领域有突出贡献的老专家学者和学科新秀,促进出成果出人才,促进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评选对象与范围 年龄在65周岁(截止申报年份的12月31日,含申报年份)以上的山东省社科类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省级学会)、省内高等院校、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研究和管理机构的专家学者,符合规定的评选条件和标准,可评选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 年龄在35周岁(截止申报年份的12月31日,含申报年份)以下的山东省社科类省级学会、省内高等院校、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研究和管理机构的专家学者,符合规定的评选条件和标准,可评选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 副省级以上领导干部(含离退休副省级以上同志),除编制在高等院校或科研单位并以教学和科研为主的人员外,不参加此项评选。 二、评选条件与标准 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学科新秀奖参评人选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密切联系实际,注重理论创新,做好社会科学研究或管理工作。要有较高的学术水

平和显著的社会效益,有良好的学风和文风,学术道德端正,成果突出。同时须分别达到如下标准: (一)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工作成绩突出,获得过市级党委、政府或省直部委厅局级部门以上、高等院校校级以上奖励;研究成果丰硕,在某一学科领域做出重要贡献,被公认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获得过5项以上(含5项)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励,其中至少有一项省部级社科成果一等奖或两项二等奖。 (二)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工作成绩突出,获得过市地部委局级以上部门或高等院校中层部门、单位以上奖励;科研成果显著,有较大发展潜力,所在学科的研究水平处在本学科前沿领域,被公认为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正式出版、发表、完成过5项以上(含5项)重要科研成果,获得过至少3项以上(含3项)市厅级(省教育厅、省人事厅以及社科类省级学会、市或大企业社科联等)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励,其中至少有一项省部级社科成果奖。 三、评选步骤与方法 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每年评定一次。(一)申报要求 奖项的申报渠道及要求为: 1、个人申报或组织推荐申报:先由参评人向所在部门(单位)申报参评,或由部门(单位)推荐申报,并按要求填写《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申报表》或《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申报表》。 2、组织审批:根据个人申报情况,由各推荐部门(单位)按照有关要求组织初选,并写明各推荐部门(单位)的意见。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量化评分规则.doc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量化评分规则 量化评分所得的分数,是评价成果的参考依据。成果量化评 分由“学术评价量化评分”和“社会价值及反响量化分”构成。 一、学术评价量化评分 学术评价量化评分是评委根据成果的学术价值所评出的量化 分,包括难易程度、创新程度、完备程度、成果价值,为多位评 委所评分数的平均值,分数可计至小数点后一位。 二、社会价值及反响量化分 社会价值及反响量化分是根据成果主件和佐证材料所确定的 量化分,包括立项、出版、引用、转载、采用、批示等。 (一)立项 1.已结项的研究报告类成果,标注课题项目的著作类、论文类成果可加此项分。 2.参与多个课题的成果,只计一个最高级别的档次分。 3.课题级别认定见《关于课题级别认定的说明》,不在其列的课题不计分,评委在评价时可作参考。 (二)出版 1.一级出版社。新闻出版总署等级评估为一级,入选“全国百 佳图书出版单位”的出版社(见《出版社评价认定等级表》)。 二级出版社。新闻出版总署等级评估为一级以下,未入选“全 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的出版社。 2.一级期刊需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 期刊和 CSSCI 来源期刊(见《期刊评价认定等级表》)。 论文成果发表期刊是权威期刊的,其发表分在一级基础上加 3

分。 二级期刊需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 期刊、 CSSCI 来源期刊中任意一至两种。 三级期刊为低于二级的公开出版的期刊。 3.一级报纸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主办的党报。 二级报纸为各部委主办的报纸和各省(区、市)主办的党报。 三级报纸为一、二级以外的报纸。 4.再版 著作成果如有多级别、多次的再版加印,只计一个最高级别 的档次分。 (三)引用 引用 ,是指一项成果发表后 ,其观点被其他作者在论著中引用 , 引用的标志是引号内的原文,或指出作者名字及观点。只列为参 考文献的不作为正式引用,计分时只计该档次分的一半分。 一项成果如有多级别、多次的报刊、著作引用,只计一个最 高级别的档次分。 作者引用本人成果的不计分。 转载 ,是指一项成果发表后 ,被其他报刊所转载 ,或被其他著作、文 献所收入。被转载成果的标志是注明转载文章的来源,未注明转载不 计分。 《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对成果的全文转载,按一级计分,《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对 成果的全文转载,按二级计分。 对文章部分转载或观点摘编的,只计该档次分的一半分。列为书目和文章篇目索引的 ,可按一级、二级和三级 ,分别计 4 分、 2 分、

关于组织开展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的通知【模板】

**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文件 通社科〔2020〕9号 关于组织开展**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 优秀成果评奖的通知 各县(市)区社科联,各高等院校,市委党校,各学会(研究会),市各有关部门、单位: 根据省社科联《关于开展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的通知》(苏社联发〔2020〕26号)精神和《**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通政办发〔2017〕106号)的规定,经报请市政府同意,启动**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以下简称哲社评奖)及江苏省第十六届哲社评奖(南通块)初评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和要求 1.本市作者自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

间的成果。包括: 公开成果——在有统一刊号(ISSN、ISBN、CN)的报刊发表、出版社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的学术著作(含专著、工具书、古籍整理作品、译著等)、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含调研报告、咨询服务报告等)和普及成果(教材、教辅读物和文学艺术类作品除外)。在港、澳、台地区或国外公开发表、出版的上述成果。 内部成果——未公开发表或不宜公开发表的且被县(市)区以上党政机关及**市各部委办局采纳的调研报告、决策咨询报告等。 2. 一个作者最多可申报2项成果。申报人须是该成果的第一或第二作者,署名以著作版权页为准,内部成果须是课题负责人或首席专家;若署名为单位集体成果,须由单位出具同意申报的证明,并指定一人作为申报者进行申报。 3.所有申报参评的成果均为中文成果。以外文公开出版、发表的成果,申报参评时须附有中文全文翻译,并对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4.多卷本和连续性出版物,原则上以整体成果申报参评,各卷册、分册或者年度报告等阶段性成果如已申报参评,则其他阶段性成果和整体成果不得再次申报参评。 5.丛书可以其中独立完整的著作申报参评,也可作为一项成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泉州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工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泉州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奖评奖工作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 【发文字号】泉政办[2013]105号 【发布部门】泉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05.06 【实施日期】2013.05.0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泉州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3年5月6日泉政办〔2013〕10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泉州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泉州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奖工作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发〔2004〕3号)、

《中共福建省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意见》(闽委发〔2007〕7号)和泉州市人民政府印发的《泉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暂行规定》(泉政文〔2006〕404号)精神,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决定开展泉州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泉州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要求,结合市委提出的“增强忧患意识、推动长远发展”大讨论活动,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坚持科学、民主、公平、公正的评选原则,进一步推动我市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激发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为推进泉州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组织领导 (一)成立泉州市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评审委员会(简称市评委会)。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顾问:郑新聪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 陈庆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 主任:周真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委员:舒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吴少锋市社科联主席 庄玉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郑国防市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调研员 徐昌裕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中学高级教师

关于XX市第三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的通知(原文)【模板】

关于**市第三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的通知(原文) 各有关单位: 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鼓励广大青年社科工作者积极开展社科研究,创造更多的优秀研究成果,根据《**市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办法(试行)》,决定组织**市第三届(2008-2009)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评奖范围 1、凡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在市级以上公开或内部发行的报刊上发表的论文、公开出版的著作(包括专著、工具书、译著、科普读物、学术资料整理、调研报告等)及国家、省、市社科类课题研究成果等均可申报。 2、国家、省、市立项社科类课题研究成果,必须通过相应级别的书面鉴定;调研报告,必须是经县级以上有关部门认可的成果,并有书面证明。 3、每人限申报一项。集体成果一般以集体名义申报,最多一次填写5名作者。集体成果以个人名义单独申报,必须征得其他作者的书面同意,且申报人须完成成果的50%以上篇幅。由市内外作者共同完成的集体成果,必须是我市作者为第一作者,且成果50%以上篇幅为我市作者完成。 4、凡已获中央部委、省级政府及省社科联、市政府奖励的优秀成果不再参加本次评选。 二、参评的基本条件

1、参加评奖的社科成果应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2、申报人为1970年6月30日以后出生的我市社科工作者。 三、申报办法 1、申报工作采取个人申报和单位推荐相结合的方法。凡符合条件的社会科学成果所有者,可在2010年 5 月 7 日前认真如实填写申报表,连同成果等材料各一式三份(必须有一份是正本)向所在单位申报,作者所在单位写出推荐意见后,再统一向评奖办公室申报。如无挂靠单位,可直接向评奖办公室申报。 2、本次申报分基础性研究成果和应用对策性研究成果两类。 3、成果形式为著作的,请申报者和所在单位负责核实书号的真实性,并将核实结果打印另附。 4、申报表、单位汇总表在宁波社科网“下载专区”下载,网址为: ****** 四、评奖组织机构 1、本次评奖工作由市社科联党组统一领导。 2、评奖办公室设在市社科联学会处,负责评奖的具体工作。 五、评审程序 1、评奖办公室对申报成果进行资格审查; 2、由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审组进行初评; 3、评奖委员会终评。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第一条为进一步改进完善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鼓励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以优秀的研究成果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理论发展、人才培养以及决策科学化,加快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和哲学社会科学强省建设,更好地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人民政府设立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奖励本省个人和集体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优秀学术著作(含专著、工具书、古籍整理、译著)、论文、研究报告(含调研报告、咨询报告)和普及成果(教材、教辅读物和文学艺术类作品除外)。 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第三条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第四条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省社科联)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组织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省社科联下设评奖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第五条省社科联聘请有代表性的专家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评审专家委员会,并根据申报成果的学科和地区分布等具体情况,设立相应的评审组。

第六条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每2年评选1次,每次奖励成果总数500项,其中,一等奖不超过60项、二等奖不超过150项。 在同一次评选中,每位申报人只能获得一项奖励。 第七条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由省人民政府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额标准为:一等奖2万元、二等奖1万元、三等奖5000元。 第八条奖项设定和奖金数额保持相对稳定,如确需调整,由省社科联会同省财政厅研究提出具体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评奖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厅审核安排。 第九条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审标准为: (一)获奖成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资料翔实,数据准确,逻辑严密,方法科学,具有创新性和前沿性,符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体现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的统一; (二)基础研究类获奖成果应当在理论上有所建树,在学术上有所创新,填补本研究领域的某些空白,推动学科建设和理论发展,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 (三)应用研究类获奖成果应当在解决国家和区域(特别是本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上有所突破,为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事业单位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决策咨询意见和建议,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普及类获奖成果应当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和可读性,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阐释解答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传播普及方面产生良好社会效果。

社科联优秀成果奖通知

关于开展聊城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和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县(市、区)教育局、开发区社发局、市直各学校: 根据《中共聊城市委办公室、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聊城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奖励办法>的通知》(聊办发[2008]19号)文件精神,聊城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聊城市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和聊城市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为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全市社会科学研究最高奖励形式,可作为考核、任职、职称评定、评模等的重要依据。今年是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四次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和学科新秀奖的评选,鉴于教育行业的特殊性,经聊城市教育局党组同意,聊城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审委员会、聊城市社科联决定对教育系统申报的成果材料单独进行评选。现将评选活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标准 聊城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突出贡献奖、学科新秀奖的参评标准见聊社科奖字[2011]1号文件(附件1)和聊办发[2008]19号文件(附件2) 二、说明 1、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内容涉及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改革、班主任工作、教学感悟、课题研究等;呈现形式包括专著、论文、调研报告、教科书等;出版或发表的时间为2010年期间。 2、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积极发动,不能出现空白。申报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各县(市、区)不能少于10项;水城名师及其培养对象要积极参与

学科新秀奖的评选;水城名校长及培养对象要积极参与突出贡献奖的评选。 三、申报时间 各单位要安排专人负责,于2011年6月10日前把申报材料(签署推荐意见)和申报费统一报聊城市教育局教科所。 附件1:聊城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委员会“关于开展全市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第四次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和学科 新秀奖评选申报工作的通知” 附件2:中共聊城市委办公室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聊城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奖励办法》的通知 聊城市教育局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二日

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实施细则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实施细则 (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委员会审议通过) 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工作,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奖励办法的通知》(鲁办发【20XX】8号)精神,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指导思想 第一条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为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全省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高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选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繁荣发展社会科学的战略部署,坚持科学规范、客观公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评奖机制,保证社会科学评奖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公正性,促进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服务。要正确引导和积极鼓励全省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研究,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我省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大力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注重具有前瞻性、原创性、基础性的研究成果,注重应用对策建议性、社科普及性并具有较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的成果,注重青年社会科学人才的成果,兼顾地方和基层的成果,真正把水平高、有创意、重实用的优秀社会科学成果评选出来,鼓励多出精品,多出人才。 二、评奖对象与范围 第二条凡山东省个人和集体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包括学术著作、学术论文、科普读物、志书、教科书、工具书、学术译著、古籍整理和注释等,均可申报参加评奖。参评成果必须是经政府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批准的在正式报刊发表的文章或正式出版社出版的著作。经省级以上党政领导批示或被省级以上党政机关采用(有原始规范性文件证明)的调研报告、决策咨询报告,可申报参加评奖。课题研究项目有省部级以上部门单位出具的立项书和结项证明(省社科联结项优秀课题出具省社科联优秀结项证书),其核心内容在公开刊物发表论文或正式出版专著的可以参加评奖。 第三条参评成果的时限以评奖通知要求为准,确认成果时限以发表时间或版权页出版时间为准,课题研究项目以结项时间为准,非正式出版物的时限以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批示时间或省部级以上党政机关采用时间为准。申报成果为作者上隔一年至五年未申请参评的成果,但每年只能申报一项成果,每项成果只能申报一次。 第四条同一项成果只能作一次性申报。一位作者(含集体作者、课题组等)只限申报一项成果(与他人合作不是首位作者的除外)。多人合作的系列丛书,如果涉及学科较多,出版时间不一,由丛书主编及编委会出具同意证明,单册可以申报参评。同一作者同一书名的多卷本著作,只能申报一次,可以整套申报(以最后一本出版时间为准),也可以单册申报。同一书号的系列丛书,只能作为一本书申报,不能单册申报。成果以单位署名的,以单位具名申报。版权页上署名的顾问、编委、主审等不具有申报权,其申报权归“作者”或“主编”。 第五条在职市厅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成果原则上不参评,编制在高校、党校或科研、调研等事业单位并以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为主的厅级领导干部,其成果可以参评。 第六条凡已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成果(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省精品工程奖、刘勰文艺评论奖、泰山文艺奖、教育部优秀成果奖等)不参评。凡是山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的成果,直接授予重大成果奖。

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

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励办法 第一条为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充分调动广大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社会科学研究的前瞻性、创新性、科学性,促进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结合重庆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重庆市人民政府对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是对我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最高奖励。 第三条凡属重庆籍公民,在市内外、国内外的报刊和出版社公开发表或出版的,并对推动国家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促进我市社会科学事业繁荣等发挥积极作用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均可申请参加评奖。 前款所称社会科学成果,包括以下三类: (一)著作类,包括社会科学专著、译著、教材、普及读物、工具书、古籍整理、地方志书等; (二)论文类; (三)研究报告类,包括调研报告、咨询报告、论证报告等。 第四条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工作应遵循下列原则:(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原则; (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三)高标准、宁缺勿滥的原则。

第五条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选,坚持两年评选一次。每次奖励成果总数原则为150项,可根据评奖当年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原则上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占比分别为10%、30%和60%。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金为:一等奖5万元,二等奖2.5万元,三等奖1万元。 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下简称市社科联)、市社会科学评奖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社科评奖办)会同市财政、市人力社保部门根据社会科学发展和经济建设发展情况,可以对社会科学奖授奖成果总数以及市社会科学奖奖金总额进行调整,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六条从2012年起,逢双年的3月份,由市人力社保局会同市社科联、市社科评奖办向社会发布开展优秀社会科学成果评选活动的通知。 第七条申报参加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的作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在国内外出版发行的社会科学类著作; (二)在国内报刊或国外报刊上发表的社会科学类论文和研究报告等; (三)未公开发表的被省部级及以上国家机关采用的调研报告、咨询报告、论证报告等。 前款规定的社会科学类成果,其参评时限以出版时间、刊载时间或结项通知时间为准。

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

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宁社科奖字〔2012〕1号签发人:叶南客 关于进行南京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评奖工作的通知 市各区县、政府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省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有关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的规定,按照惯例今年将进行南京市第十一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最高奖励,由市政府颁奖。本次评奖设立南京市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领导并主持整个评奖工作。市评奖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社科联(社科院)内,具体负责评奖的日常工作。现将南京市第十一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的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奖范围和对象 1.我市作者(指南京市属的机关、学校、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作者,以及南京地区民办高校的作者等,中央或省部属单位作者均为非我市作者,后同)在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下列成果:①公开出版发行和由市级以上批准内部准印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的学术专著、编著、译著、教材、志书、普及读物、古籍整理、论文、调研报告、咨询报告、课题研究报告、个人论文集、学术性工具书等;②区县委、政府及市级局以上内部刊物上发表的社科成果;③区县委、政府及市级局以上部门立项的课题研究成果(如市科技局软科学课题、市委市政府调研课题、市社科规划课题、市社科咨询课题等研究成果)。 2.关于合作成果 (1)与非我市作者合作的著作类成果。包括:①我市作者为主编,进

行全书提纲设计和统稿的;或为第一副主编,撰写30%以上篇幅的,均可以申报参评全书。②我市作者为合作专著的第一作者,进行全书提纲设计和统稿,本人撰写一章以上篇幅的;或为第二作者,撰写30%以上篇幅的,可以申报参评全书。 (2)与非我市作者合作的论文类成果。前两名作者之一是我市作者的方可申报参评。 3.非我市作者成果 (1)非我市作者参与由我市组织的各类学术研讨活动的成果和列入我市科技局软科学课题、市委市政府调研课题、市社科规划课题、市社科咨询课题、区县委、政府及市级局以上单位委托的课题成果并符合上述第1条有关规定的均可以申报参评(须提供有关证明文件)。 (2)非我市作者以我市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为研究对象的符合上述第1条有关规定的成果均可以申报参评。 4.我市作者在台、港、澳及国外发表或出版的成果,凡符合上述第1条规定的可以申报参评。 5.凡属丛书类成果,可以单本申报参评;多人论文集或同一作者的系列论文,只能以单篇申报参评。 6.已获得国家级和部、省级(含副省级)政府奖励的成果(如社科成果奖、科技进步奖、文学艺术奖等),不再接受申报参评。 7.已调离我市的作者的成果,其调离前发表的成果仍按我市作者条件申报参评,调离后发表的成果按照非我市作者条件申报参评。调入我市的作者的成果,其调入前发表的成果可按我市作者条件申报参评。 8.有著作权权属争议的成果,须提供具有著作权法律效力的文字证明材料方可以申报。委托作品申报参评的,参评主体依据版权页所示确定。 9.有合法证据证明违反四项基本原则和涉嫌嫖窃的社科成果不予申报参评。 10.市评奖委员会会办公室负责社科成果申报参评资格的审查和解释。 二、成果申报办法 1.申报时间。2012年5月10日——6月15日(公休日不办理申报),上午9:30——11:00,下午14:30——17:0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