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质达标目标

水质达标目标

水质达标目标
水质达标目标

附件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要江河湖泊

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

地区2015年2020年2030年北京50%77%95%天津27%61%95%河北55%75%95%山西53%73%95%内蒙古52%71%95%辽宁50%78%95%吉林41%69%95%黑龙江38%70%95%上海53%78%95%江苏62%82%95%浙江62%78%95%安徽71%80%95%福建81%86%95%江西88%91%95%山东59%78%95%河南56%75%95%湖北78%85%95%湖南85%91%95%广东68%83%95%广西86%90%95%海南89%95%95%重庆78%85%95%四川77%83%95%贵州77%85%95%

云南75%87%95%西藏90%95%95%陕西69%82%95%甘肃65%82%95%青海74%88%95%宁夏62%79%95%新疆85%90%95%全国60%80%95%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专题报告

目录 一、指标完成情况 0 (一)指标基本情况及达标结果 0 1.指标要求 0 2.指标完成情况 0 (二)指标计算过程 0 1.计算过程及结果 0 2.监测点位 (1) 3.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 (1) 二、措施与做法 (1) (一)制定“一河一策”整治方案,明确整治思路 (1) 1.编制指南,指导方案编制 (1) 2.确定实施方案,明确整治思路 (2) (二)创新工作机制,为次级河流整治提供坚强保障 (2) 1.政府主导,全面部署安排 (2) 2.部门牵头,乡镇负责 (3) 3.落实工作责任,分解年度任务 (4) 4.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办考核 (5) 5.拓展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5) 6.人大政协监督,助推次级河流整治 (6) 7.强化舆论监督,动员全民参与 (6)

(三)截污控源,分类整治各类污染 (6) 1.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 (6) 2、不断完善城镇垃圾收运与处置系统 (7) 3.加大结构与布局调整,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7) 4.优化畜禽养殖区划,综合整治畜禽养殖污染 (8) (五)健全长效巩固机制,保障河流水质稳定达标 (8) 1.建立健全污染整治巩固长效机制 (8) 2.完善环境保护地方法规与标准体系 (11) 3.健全环境保护投入机制 (11) 4.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 (11)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 专题报告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达标就是创卫考核的一项关键指标,也就是我县创卫的重点与难点工程。为确保主城区水环境功能区达到创卫的要求,市政府坚持把次级河流污染整治作为创卫头号工程来抓,按照《重庆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卫生城市规划》要求,我县龙潭河、花垣河、酉水河、溶溪河、梅江河共5条河流纳入创卫规划,2012年初以来,5条河流均一直达到Ⅲ级水环境功能区要求。 一、指标完成情况 (一)指标基本情况及达标结果 1.指标要求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卫生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要求:主城区水质达到相应水体环境功能要求,跨界断面出境水质达到要求。根据《秀山县创建国家环境保护卫生城市规划》与河流水域功能要求,5条河流水质应达到相应水域功能的要求。 2.指标完成情况 龙潭河、花垣河、酉水河、溶溪河、梅江河5条河流持续稳定达到相应水域功能要求(详见表1)。 (二)指标计算过程 1.计算过程及结果 至2013年12月底,龙潭河、花垣河、酉水河、溶溪河、梅江河5条河流水质总体均保持Ⅲ类,国家控制断面茶峒、妙泉入口、溪口、大溪、高桥、钟灵水库(湖口、库心)、水质稳定达到水域功能要求。

水质全分析标准

第一章测定总则及一般规定 §1—1 总则 1.实验室应具有化学分析的一般仪器和设备,如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电导仪、pH、pNa、pX计等和常用的玻璃仪器以及电炉、高温炉、烘箱、水浴锅、计算器等设备。此外,还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和所需等级的化学药品。 2.为保证分析数据的质量,分析操作者应掌握各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对所测试的结果能进行计算和初步审核。 3.对使用的贵重精密仪器或进行低含量分析时,为了保证仪器的灵敏度和分析数据的可靠性,必须采取防尘,防震、防止酸、碱气体腐蚀的有效措施。 4.使用对人体有害的药品(例如汞,氢氟酸及有毒害的有机试剂等)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和保健措施。 §1—2 一般规定 1.仪器校正: 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对分析天平砝码,应定期(1~2)年进行校正;对分光光度计等分析仪器应根据说明书进行校正,对容量仪器,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可根据实验的要求进行校正。 2.空白试验: 2.1 在一般测定中,为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以空白水代替水样,用测定水样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测定,其测定值称为空白值。然后对水样测定结果进行空白值校正。 2.2 在微量成分比色分析中,为校正空白水中待测成分含量,需要进行单倍试剂的空白试验。单倍试剂空白试验,与一般空白试验相同。双倍试剂空白试验是指试剂加入量为测定水样所用试剂量的两倍,测定方法和步骤均与测定水样相同。根据单、双倍试剂空白试验结果可求出空白水中待测成分的含量,对水样测定结果进行空白值校正。 3.空白水质量;测定方法中的“空白水”是指用来配制试剂和作空白试验用的水,如蒸馏水、除盐水、高纯水等。对空白水的质量要求规定如下: 空白水名称质量要求 蒸馏水电导率<3μS/㎝(25℃) 高锰酸钾试验合格 除盐水电导率<1μS/㎝(25℃)高锰酸钾试验合格 高纯水电导率(混床出口,25℃)<0.2μS/㎝;Cu,Fe,Na<3μg/L;SiO2<3μg/L 4.干燥器;干燥器内一般用氯化钙或变色硅胶作干燥剂。当氯化钙干燥剂表面有潮湿现象或变色硅胶颜色变红时,表明干燥剂失效,应进行更换。 5.蒸发浓缩:当溶液的浓度较低时,可取一定量溶液先在低温电炉上进行蒸发,浓缩至体积较小后,再移至水浴锅里进行蒸发。在蒸发过程中,应注意防尘和爆沸溅出。 6.灰化:在重量分析中,沉淀物进行灼烧前,必须在电炉上将滤纸彻底灰化后,方可移入高温炉燃烧。在灰化过程中应注意不得有着火现象发生,必须盖上坩埚盖,但为了有足够的氧气进行坩埚,坩埚盖不应盖严。 1

最新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1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2 1、有机化学指标 3 4 溶解氧 (Dissolved oxygen简称DO) 5 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O2),简称DO)。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水6 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大气压力下降、水温升高、含盐量增加,都会导致溶7 解氧含量减低。 8 一般清洁的河流,DO可接近其温度的饱和值,当有大量藻类繁殖时,溶解9 氧可能过饱和;当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无机还原物质污染时,会使溶解氧含量降10 低,甚至趋于零,此时厌氧细菌繁殖活跃,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低于3~4mg/L 11 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溶解氧是表示水污染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12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简称COD) 13 化学需氧量是指以重铬酸钾(K2Cr2O7)或高锰酸钾(KMnO4)为氧化剂,氧化14 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结果折算成氧的量(以mg/L计)。水中15 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和亚xiao 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无机物。化学需氧量16 反应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基于水体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现象,17 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在与水质有关的各种法令中均18 采用它作为控制项目。 19 注:我国颁布的环境地面水质标准(1988年)中,规定了以酸性重铬酸钾法20 测得的COD值称为化学需氧量,(简称CODCr),而将高锰酸钾法测得的COD值21 称为高锰酸盐指数,(简称CODMn)。 22 高锰酸盐指数,耗氧量(CODMn)

23 高锰酸盐指数,又称为耗氧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及无机可氧化物质污染24 的常用指标。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水样中的某些有机物及25 无机还原性物质,由消耗的高锰酸钾量计算相当的氧量。它反映了水中悬浮和26 溶解的可被高锰酸钾氧化的那一部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量。 27 高锰酸盐指数在以往的水质监测分析中,亦有被称为化学需氧量的高锰28 酸钾法。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在规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只能部分被氧化,并29 不是理论上的需氧量,也不是反映水体中总有机物含量的尺度,因此,用高锰酸30 盐指数这一术语作为水质的一项指标,以有别于重铬酸钾法的化学需氧量,更31 符合于客观实际。 32 CODcr一般为CODMn的2到5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的数据基本上都在33 这个范围 34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BOD) 35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36 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同时亦包括如硫化物、亚铁等还原性无37 机物质氧化所消耗的氧量,但这部分通常占很小比例。 38 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好氧分解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39 1)含碳物质氧化阶段,主要是含碳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40 2)硝化阶段,主要是含氮有机化合物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分解为亚xiao 酸盐41 和xiao 酸盐。约在5-7日后才显著进行。故目前常用的20℃五天培养法(BOD5 42 法)测定BOD值一般不包括硝化阶段。 43 BOD是反映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也是研究废水的可生化降解44 性和生化处理效果,以及生化处理废水工艺设计和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2018年7月湖北省水功能区水质通报

2018年7月湖北省水功能区水质通报 2018年7月,省水利厅对全省285个考核水功能区、431个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评价。由于十堰市长坪水库闸门维修,库区无水,本月长坪水库水质站点未进行水质采样。按双因子(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评价,全省达标水功能区273个,达标率95.8%;按全因子(水质项目24项)评价,全省达标水功能区234个,达标率82.1%。按双因子评价,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荆州市、宜昌市、襄阳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恩施自治州、仙桃市、潜江市、神农架林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标;天门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未达标。现予通报。

市、州、林区 水功能区(个数) 控制目标 (%) 达标 情况 达标率 (%)考核达标不达标 黄石市12 12 82 达标100.0 十堰市14 14 94 达标100.0 荆州市26 26 82 达标100.0 宜昌市16 16 84 达标100.0 襄阳市29 29 82 达标100.0 鄂州市7 7 82 达标100.0 孝感市12 12 78 不达标100.0 恩施自治州25 25 91 达标100.0 神农架 3 3 100 达标100.0 仙桃市 4 4 92 达标100.0 潜江市9 9 93 达标100.0 咸宁市29 28 1 85 达标96.6 黄冈市22 21 1 83 达标95.5 荆门市14 13 1 82 达标92.9 武汉市44 40 4 80 达标90.9 随州市12 10 2 81 达标83.3 天门市7 4 3 81 不达标57.1 总计285 273 12 82 达标95.8 一、考核水功能区达标状况 2018年7月,全省共布置了431处水质监测断面,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对285个水功能区进行了监测。其中,保护区38个,保留区123个,缓冲区24个,饮用水源区35个,工业用水区18个,排污控制区14个,过渡区19个,农业用水区7个,景观娱乐用水区7个。评价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水质指标

水质指标 环境监测角度的水质5参数是:PH 水温浊度电导率溶解氧 水质指标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物理的,生物的和化学的指标。 (一)水质的物理指标 水体环境的物理指标项目颇多,包括水温、渗透压、混浊度(透明度)、色度、悬浮固体、蒸发残渣以及其它感官指标如味觉、嗅觉属性等等。 (二)水质化学指标 利用化学反应、生物化学的反应及物理化学的原理测定的水质指标,总称为化学指标。由于化学组成的复杂性,通常选择适当的化学特性进行检查或作定性、定量的分析。根据不同的分析方法可以把化学指标归纳如下: 1.中和的方法包括水体的碱度、酸度等; 2.生成螯合物的方法如Ca2+ Mg2+及硬度等; 3.加热和氧化剂分解法将含生物体在内的有机化合物的含量以加热分解时产生CO2的量[总有机碳(TOC);微粒有机碳(POC)]、分解时消耗的氧量[总耗氧量(TOD)]或消耗氧化的量[化学耗氧量(COD)]来表示的指标; 4.生物化学反应的方法论以生物化学耗氧量(BOD)为代表,是测定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所需消耗的氧量,包括测定微生物在呼吸过程中产生的CO2的量以及利用脱氢酶等酶活性法来测定有效生物量等指标; 5.氧化还原反应及沉淀法。最典型为溶解氧含量及氯离子含量等指标。 6.电化学法。有水的电导率,氯化-还原电位(pE)以及包括pH在内的离子选择电极的各种指标,如F-、NH4+以及许多金属离子; 7.微量成分。以仪器分析为主要检测手段。包括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液相色谱法,中子活化分析法以及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等。 随着自动化分析技术的发展,水质指标的调查、监测分析已经逐步使用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一般由采样装置,水质连续监测仪器,数据传输、记录及处理几部分组成,其特点是自动化、仪器化和连续性。目前已采用自动化试系统的有:水温、Ph、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混浊度、悬浮物、溶解氧、COD、TOC、TOD、某些金属离子、氰化物等等。

各县市用水效率控制指标表

附件1 各县市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表 单位:亿立方米 行政区划 用水控制总量 2013年2015年2020年2030年 西昌 6.325 6.691 8.781 8.790 德昌0.843 0.912 1.161 1.173 会理 1.948 2.106 2.580 2.593 会东 1.454 1.527 1.803 1.812 宁南0.732 0.794 1.037 1.038 普格0.598 0.632 0.757 0.759 布拖0.249 0.266 0.328 0.331 昭觉0.384 0.398 0.486 0.488 金阳0.283 0.299 0.353 0.356 雷波0.735 0.797 1.016 1.019 美姑0.143 0.150 0.171 0.178 甘洛0.390 0.410 0.481 0.485 越西0.668 0.683 0.815 0.818 喜德0.460 0.485 0.565 0.568 冕宁 2.262 2.329 2.890 2.903 盐源 1.022 1.085 1.302 1.311 木里0.400 0.438 0.576 0.578 全州18.896 20.000 25.100 25.200

附件2 各县市地下水开采控制量指标表 单位:亿立方米 地下水开采控制量 行政区划 2013年2015年2020年2030年西昌0.1971 0.2004 0.2401 0.2269 德昌0.0078 0.0079 0.0095 0.0090 会理0.0392 0.0398 0.0476 0.0450 会东0.0073 0.0074 0.0089 0.0084 宁南0.0015 0.0015 0.0018 0.0017 普格0.0008 0.0008 0.0010 0.0009 布拖0 0 0 0 昭觉0.0009 0.0009 0.0011 0.001 金阳0 0 0 0 雷波0.0003 0.0003 0.0004 0.0003 美姑0 0 0 0 甘洛0.0041 0.0041 0.0043 0.0042 越西0.0036 0.0037 0.0044 0.0041 喜德0.0022 0.0022 0.0024 0.0023 冕宁0.0277 0.0282 0.0336 0.0318 盐源0.0125 0.0127 0.0152 0.0143 木里0 0 0 0 全州0.305 0.310 0.370 0.350

水质考核断面工作方案(最新)

水质考核断面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X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X府〔X〕131号)和《中共X市委办公室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的通知》(X委办〔X〕37号)、《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X流域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暂行)的通知》(X府办〔X〕42号)、《X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X府办〔X〕29号,以下简称《水十条》)等文件精神,有效推进我市X、X、X (包括X)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切实改善我市水环境质量,全面推进我市河长制及水污染防治工作,特制订本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立健全河湖治理体系,全面推行河长制,严格落实《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水十条》目标任务考核,强化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的河湖管理保护责任,采取强有力的综合整治措施,使区域水环境改善更加明显,水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按照“属地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三级水质责任制,分别由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社区)总河长(河长)或党政主要负责人负责,为辖区X湖管理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第一责任人,对水环境质量负总责;重点支流(或污染支流)由支流相对应的河长或党政主要负责人负责。

二、实施范围 全市所有地表水系全覆盖,包括X、X、X(包括X)(以下简称“三江”)流域干流及其河涌(支流、沟渠)等,三江流域在县(市、区)与县(市、区)、乡镇(街道)与乡镇(街道)、村居(社区)与村居(社区)水系交界处全部设置交接考核断面,并对重点支流(或污染支流)进行监测,实现大小河流、千沟万渠全覆盖。 三、工作目标 按照《X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X省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和《X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X-X年》工作目标为总要求,以《水十条》、《X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X 市X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X市X流域水质达标方案》和《X市X流域水质达标方案》任务目标为抓手,着力整治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全力推进重点整治项目,严格落实各项整治措施,逐步提升全市水环境质量。 四、组织实施 (一)组织协调机构。 市水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统筹协调全市水质考核工作,全市水质考核断面年度考核由市环境保护局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考核,结果报市委市政府批准后进行通报;市环境保护局负责日常工作,具体负责制定下达年度治理目标和任务,通报考核断面水质情况等工作。

改善水质的目标和措施

改善水质的目标和措施 宋仁元 供水水质关系到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部分产品的质量和对外开放的环境,因此各国均把提高供水水质作为供水服务的首要内容。国际水协提出的口号是供应净洁的水,瑞士提出分分秒秒供应净洁的水,日本提出以低廉的价格持续供应净洁的水,我国建设部组织编制的《城市供水行业二OOO年技术进步发展规范》简称《规划》提出二提高(提高供水水质、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三降低(降低电耗、降低药耗、降低漏耗),把提高水质作为首要的重点。这里结合国内外提高水质的实践以及大家关心的问题,就以下几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供大家参考。一、合理确定改善水质的目标 1、制订水质标准的基本原则 各国水质标准的指标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类:细菌学指标,有毒有害物质指标及感官性指标(或舒适性指标)。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等均认为细菌学指标是极端重要的,因为它能在同一时间内造成大片人群发病或死亡。发展中国家每年有1220万五岁以下儿童因儿童病死亡,超过300万人死于腹泻,其中多数是由于受污染的水引起的。在美国和加拿大,传染病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控制,但过去24年内的报导,在美国爆发了740起水致疾病,还有很多未报导或未曾确认的。据公报,美国供水企业于1991~1994年间共发生水质事故64起,致病人数达422820人,其中99%的病例为肠道病方面的水质事故。 美国为了降低细菌学方面的危害,1990年提出《地面水处理规则》(SWTR),要求处理厂去除贾弟氏为3-log(99.9%),病毒4-log(99.99%);滤后水浊度<1NTU,在二个月的水样中有95%以上水样<0.5NTU。1989年6月29日批准《地面水处理规则》后,当年即发生隐性孢子虫水质事故,而且影响较大。美国环保局计划提出隐性孢子虫的最大允许目标值及处理工艺要求;以后又发现《地面水处理规则》,对贾弟氏及病毒提出了去除率,如原水污染严重该要求可能不够,但对有的水源又可能要求太高;另外灭活病毒所需的CT值(消毒剂浓度×接触时间)还需要大于原规定。于是1994年7月又提出《加强地面水处理规则》(ESWTR),该规则总的目标要求是,由供水引起的肠道病风险率降到10-4/人/年。由于隐性孢子虫因人体质不同引起疾病的感染量也不同,故确定最大允许目标值要求为零;该规则对不同原水提出不相同的隐性孢子虫和贾弟氏虫的去除率;另外还

10种水质分析标准物质

10种水质分析标准物质 研制报告 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评价研究中心 二〇〇五年十月

目 录 一、前言 二、国内外标准物质发展状况 三、标准物质的制备原则与程序 3.1 制备原则 3.2 制备程序 3.3 主要实验条件 3.4 制备用水 3.5 配方设计 3.6 制备过程 四、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 4.1 均匀性检验 4.2 稳定性检验 五、标准物质的定值 5.1 定值原则 5.2 定值数据处理方法 5.3 定值结果 5.4 测定指标的精度 六、结论 七、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1 水中总磷、总氮标准物质及总氮标准溶液研制报告 2 8种水质分析有机标准物质研制报告

10种水质分析标准物质研制报告 一、前 言 标准物质是统一量值,实行水质准确监测的基础。目前水利部门已经建立起初具规模的水环境、水资源监测评价体系。水环境监测站(点)3240个,覆盖了全国主要江河湖库;由部中心、7个流域机构和30个省级的水环境监测中心的250多个监测分析室,组成了一个全国性系统完整的监测网络,在全国水资源评价、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城市供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以及其它与水有关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以提高水质数据利用率和权威性,水利部水文局从1985年起开展了水利系统水分析质量控制工作,并于1986年责成部水质中心承担标准物质系列的研制工作,至今已有45种标准物质(包括48种参数),其中无机标准物质29种,有机标准物质16种,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二级标准物质,我中心已成为水利部门标准物质研制的唯一重要基地。 随着近代工业,尤其是有机化工、石油化工、医药、农药、杀虫剂以及除草剂等生产工业的迅速发展,造成水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二十一世纪水资源保护工作重点将转向流域总量控制和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的痕量有毒有机污染物的控制上。目前通常采用常规综合指标BOD、COD来控制有机污染,已存在很大的不足,它们控制不了那些存在于水中的微量或痕量有毒有机物造成的污染,因为这些化学毒物对COD的贡献很小,甚至没有贡献。七十年代开始,随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GC、GC/MS,HPLC技术的完善,各先进国家采取了有力措施对有毒有机物污染进行污染监测及控制。从70年代中期起,美国EPA颁布了65类129种优先控制的有毒污染物,其中有毒有机物占114种。在这方面,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根据国内有

安徽省水功能区水质

安徽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通报 (2017年3月,第3期总第39期) 安徽省水利厅

发布单位:安徽省水利厅 编制单位:安徽省水文局 监测单位:安徽省水环境监测中心

目录 概述 (1) 一、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总体情况 (2) 二、各省辖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 (5) 附表1 2017年3月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结果(河流型) (7) 附表2 2017年3月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结果(湖库型) .. 18附录 (22)

概述 水功能区是指根据水资源条件和水环境状况,结合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经济发展对水量水质的需求以及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划定具有相应的使用功能,并且明确其主导功能和水质管理目标的水域。 为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皖政〔2013〕15号)文件精神,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根据《安徽省水功能区监测与评价暂行办法》(皖水资源〔2013〕899号),安徽省水利厅组织省水文局编制了《安徽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通报》。 2003年10月和2011年1月省政府先后批复了《安徽省水功能区划》和《长江干流水功能区划调整方案》,结合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目前全省共划分一二级水功能区248个。 水功能区水质监测与评价方法主要依据的技术文件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2013)、《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SL395-2007)、《安徽省水功能区监测与评价办法》(皖水资源函〔2013〕899号)等。 监测参数包括水温、pH值、总磷、总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氟化物、挥发酚、氰化物、砷、汞、硒、六价铬、铜、铅、锌、镉共20项;湖库类水功能区增加了叶绿素a、透明度;饮用水源区另增加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氮、铁、锰5项指标。 针对目前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类别仅考核高锰酸盐指数、氨氮两项,故水功能区达标评价仅对此两项参数进行评价。 湖库水功能区符合水质管理目标包括水质类别和营养化两类指标,须同时满足要求。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_控制单元的总量控制技术_孟伟

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研究( ) 控制单元的总量控制技术 孟 伟1 ,张 楠1,2 ,张 远1 ,郑丙辉 1 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河流与海岸带环境研究室,北京 100012 2.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875 摘要:对国内外水污染防治技术体系进行了归纳总结,系统地介绍了美国水质管理技术 TMDL 计划的技术框架和特点,指出TMDL 对我国水质目标管理的借鉴意义.在 以人为本,保护水生态 以及 分类、分区、分级、分期 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了以保持水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的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技术体系,阐述了该体系的内涵和特点,研究了面向控制单元的总量控制技术方法,对水环境生态分区、水质标准体系的建立、水污染控制单元的选取、实际和允许负荷量的计算、污染负荷分配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最后就如何实现流域水质目标管理体系提出了建议.关键词:流域水质目标管理;水生态;控制单元;总量控制;TMDL 中图分类号:X-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929(2007)04-0001-08 The Study on Techniqu e of Basin Water Qua lity Targe t Management :Pollu tan t Total Amount Control Techniqu e in Con trol Unit ME NG Wei 1 ,Z HANG Nan 1,2 ,ZHANG Yuan 1 ,ZHE NG Bing hui 1 1.River and Costal Environ mental Research Center,China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 mental Sciences,Beijing 100012,China 2.College of Water Sciences,Beijing Normal Universi ty,Beijing 100875,China Abstract :T he curr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systems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technology were sum marized.Emphatically,the technical framework and advan tages of TMDL program of USEPA,regarded as the very typical technique of water quali ty management in the world,were systematically i ntroduced,which can offer good reference to basin water quality target management in China.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human fundamen tal,emphasis on ecological health and by type,by region,by grade and by term ,the technique system of basin water q uality target management was constructed with the goal of keeping the heal th of water eco system.The implications and traits of this technique system were explained.The methods of control uni t based pollutant total amount control were analyzed,such as the ecological zoning of water environment,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quality standard system,the choice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uni t,the calculation of actual and permitted pollutant load,the allocation of pollutant load and so on.Finally,four suggestions were brought forward for actualizing the basin water quality target management system. Key words :basin water quality target management;water ecology;control unit;con taminan t gross control;TMDL 收稿日期:2007-06-06 基金项目:国家 十五 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3BA614A-04);国家 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2CB412409) 作者简介:孟伟(1956-),男,山东青岛人,研究员,博士, mengwei@https://www.doczj.com/doc/ba5769485.html,. 我国流域水质管理技术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多年来我国相继开展了有关水环境容量、水功能区划、水质数学模型、流域水污染防治综合规划以及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等的研究,将总量控制技术与水污染防治规划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以污染物目标总量控制技术为主,容量总量控制和行 业总量控制为辅的水质管理技术体系,为我国水环境管理基本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在 九五 和 十五 期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理论及应用技术不断得到深化与拓展,确定了 九五 期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1] ,标志着我国污染控制由浓度控制进入总量控制阶段,基于该技术体系,我国分别制定了 三河三湖 、南水北调、三峡库区、渤海等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实践证明,该项措施对于我国水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缓解水质急剧恶化的趋势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是,由于实施的技术基础是一种基于目标总量控制的水质管理方法,没有在 第20卷 第4期 环 境 科 学 研 究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Vol.20,No.4,2007

最新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水质分析中的常用指标 1、有机化学指标 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简称DO) 指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O2),简称DO)。水中溶解氧的含量与大气压、水温及含盐量等因素有关。大气压力下降、水 温升高、含盐量增加,都会导致溶解氧含量减低。 一般清洁的河流,DO可接近其温度的饱和值,当有大量藻类繁殖时,溶解氧可能过饱和;当水体受到有机物质、无机还原物质污染时,会使溶解氧含量降低,甚至趋于零,此时厌氧细菌繁殖活跃,水质恶化。水中溶解氧低于3~4mg/L时,许多鱼类呼吸困难,窒息死亡。溶解氧是表示水污染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 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简称COD) 化学需氧量是指以重铬酸钾(K2Cr2O7)或高锰酸钾(KMnO4)为氧化剂,氧化水中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的量,结果折算成氧的量(以mg/L计)。水中还原性物质包括有机物和亚xiao 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无机物。化学需氧量反应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基于水体被有机物污染是很普遍的现象,该指标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 一,在与水质有关的各种法令中均采用它作为控制项目。 注:我国颁布的环境地面水质标准(1988年)中,规定了以酸性重铬酸钾法测得的COD值称为化学需氧量,(简称CODCr),而将高锰酸钾法测得的COD值称为高锰酸盐指数,(简称CODMn)。 高锰酸盐指数,耗氧量(CODMn) 高锰酸盐指数,又称为耗氧量,是反映水体中有机及无机可氧化物质污染的常用指标。定义为:在一定条件下,用高锰酸钾氧化水样中的某些有机物及无机还原性物质,由消耗的高锰酸钾量计算相当的氧量。它反映了水中悬浮和溶解 的可被高锰酸钾氧化的那一部分无机物和有机物的量。 高锰酸盐指数在以往的水质监测分析中,亦有被称为化学需氧量的高锰酸钾法。但是,由于这种方法在规定条件下,水中有机物只能部分被氧化,并不是理论上的需氧量,也不是反映水体中总有机物含量的尺度,因此,用高锰酸盐指数这一术语作为水质的一项指标,以有别于重铬酸钾法的化学需氧量,更符合于客观实际。 CODcr一般为CODMn的2到5倍,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的数据基本上都在这个范围 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BOD)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同时亦包括如硫化物、亚铁等还原性无机物质氧化所消耗的氧量,但这部分通常占很小比例。 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好氧分解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 1)含碳物质氧化阶段,主要是含碳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2)硝化阶段,主要是含氮有机化合物在硝化菌的作用下分解为亚xiao 酸盐和xiao 酸盐。约在5-7日后才显著进行。故 目前常用的20℃五天培养法(BOD5法)测定BOD值一般不包括硝化阶段。 BOD是反映水体被有机物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也是研究废水的可生化降解性和生化处理效果,以及生化处理废水工艺 设计和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参数。 总磷(Total Phosphorus简称TP) 总磷为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指标。以水中可被强氧化物质氧化转变成磷酸盐的各种形态磷的总量计。磷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也是生命必不可少的。如果水中的磷超过临界浓度后,就会刺激水生植物的生长,以至发生“藻花”,造成水 体的富营养化。 磷是由若干不同途径进入水体的,如排放含磷化合物的废水,农田的地表径流,以及畜牧场等。近年来,由于含磷洗涤 剂和其他日用含磷物质的使用,也增加了磷的排放量。 氨氮(Ammonia nitrogen简称NH3-N) 水中的氨氮是指以游离氨NH3(也称非离子氨)和离子氨NH4+形式存在的氮。对地面水,常要求测定非离子氨。两者的组成比决定于水的pH值和温度,当pH值偏高时,游离氨的比例较高,反之,则氨盐的比例较高。 水中氨氮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焦化、合成氨等工业废水,以及农田排水等。氨氮含量较高时,对鱼类呈现毒害作用,对人体也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专题报告

目录 一、指标完成情况 (1) (一)指标基本情况及达标结果 (1) 1.指标要求 (1) 2.指标完成情况 (1) (二)指标计算过程 (1) 1.计算过程及结果 (1) 2.监测点位 (2) 3.监测项目和监测频次 (2) 二、措施与做法 (2) (一)制定“一河一策”整治方案,明确整治思路 (2) 1.编制指南,指导方案编制 (2) 2.确定实施方案,明确整治思路 (3) (二)创新工作机制,为次级河流整治提供坚强保障 (3) 1.政府主导,全面部署安排 (3) 2.部门牵头,乡镇负责 (4) 3.落实工作责任,分解年度任务 (5) 4.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督办考核 (6) 5.拓展筹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6) 6.人大政协监督,助推次级河流整治 (7) 7.强化舆论监督,动员全民参与 (7)

(三)截污控源,分类整治各类污染 (7) 1.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 (7) 2.不断完善城镇垃圾收运和处置系统 (8) 3.加大结构和布局调整,加强工业污染防治 (8) 4.优化畜禽养殖区划,综合整治畜禽养殖污染 (9) (五)健全长效巩固机制,保障河流水质稳定达标 (9) 1.建立健全污染整治巩固长效机制 (9) 2.完善环境保护地方法规和标准体系 (12) 3.健全环境保护投入机制 (12) 4.建立健全考核问责机制 (13)

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 专题报告 城市水环境功能区达标是创卫考核的一项关键指标,也是我县创卫的重点和难点工程。为确保主城区水环境功能区达到创卫的要求,市政府坚持把次级河流污染整治作为创卫头号工程来抓,按照《重庆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卫生城市规划》要求,我县龙潭河、花垣河、酉水河、溶溪河、梅江河共5条河流纳入创卫规划,2012年初以来,5条河流均一直达到Ⅲ级水环境功能区要求。 一、指标完成情况 (一)指标基本情况及达标结果 1.指标要求 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卫生城市考核指标及其实施细则》要求:主城区水质达到相应水体环境功能要求,跨界断面出境水质达到要求。根据《秀山县创建国家环境保护卫生城市规划》和河流水域功能要求,5条河流水质应达到相应水域功能的要求。 2.指标完成情况 龙潭河、花垣河、酉水河、溶溪河、梅江河5条河流持续稳定达到相应水域功能要求(详见表1)。 (二)指标计算过程 1.计算过程及结果 至2013年12月底,龙潭河、花垣河、酉水河、溶溪河、梅江河5条河流水质总体均保持Ⅲ类,国家控制断面茶峒、妙泉入口、溪口、大溪、高桥、钟灵水库(湖口、库心)、水质稳定达到水域功能

2018年10月湖北省水功能区水质通报

2018年10月湖北省水功能区水质通报 2018年10月,省水利厅对全省285个考核水功能区、432个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进行了监测、分析、评价。按双因子(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评价,全省达标水功能区272个,达标率95.4%;按全因子(水质项目24项)评价,全省达标水功能区233个,达标率81.8%。按双因子评价,武汉市、黄石市、荆州市、宜昌市、襄阳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恩施自治州、仙桃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标;十堰市、潜江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未达标。现予通报。

一、考核水功能区达标状况 2018年10月,全省共布置了432处水质监测断面,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对285个水功能区进行了监测。其中,保护区38个,保留区123个,缓冲区24个,饮用水源区35个,工业用水区18个,排污控制区14个,过渡区19个,农业用水区7个,景观娱乐用水区7个。评价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SL395-2007),评价了285个考核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状况,全省双因子水质达标的水功能区272个,达标率95.4%。 10月份各市州水功能区达标率与控制目标 武汉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80%,共评价44个水功能区,达标38个,达标率为86.4%。不达标的水功能区为:汤逊湖保留区,严东湖保留区,后湖保留区,沉湖保护区,后官湖(蔡甸区东湖水系)保留区,吴家寺水库饮用水源、农业用水区。 黄石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82%,共评价12个水功能区,达标12个,达标率为100%。 十堰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控制目标为94%,共评价14个水功能区,达标12个,达标率为85.7%。不达标的水功能区为:官渡河保留区,天河陕鄂缓冲区。

水质保护目标统计表.doc

附件1 水质保护目标统计表 表1-1 水质控制目标 序号地市地级以上城市集 中式饮用水水源 地水质达标率 地表水考核断 面水质优良比 例(≥) 地表水劣Ⅴ 类断面控制 比例(≤) 消除城市 建成区黑 臭水体比 例(≥) 地下水极 差比例(≤) 1 河源市100% 100.0% 0 90% 0 表1-2 地表水断面水质目标 序号河段断面名称2018年现状2019年目标性质 1 东江龙川铁路桥Ⅱ类Ⅱ类国考断面 2 东江东源仙塘Ⅱ类Ⅱ类省考断面 3 东江江口Ⅱ类Ⅱ类国考断面 4 俐江俐江出口Ⅱ类Ⅱ类省考断面 5 秋香江榄溪渡口Ⅱ类Ⅱ类省考断面 6 连平水隆街大桥Ⅱ类Ⅱ类省考断面 7 忠信水石塘水Ⅱ类Ⅱ类省考断面 8 新丰江水库新丰江水库Ⅰ类Ⅰ类国考断面 9 鹤市河莱口电站Ⅲ类Ⅱ类省考断面 表1-3 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清单 序号地市水源地名称水源地 类型 2018年水质 现状 水质目标(达 到或优于) 性质 1 河源市新丰江水库湖库型Ⅰ类Ⅲ类地级 2 河源市黄蜂斗水库湖库型Ⅱ类Ⅲ类县级 3 河源市鹤湖水库湖库型Ⅱ类Ⅲ类县级 4 河源市密溪河河流型Ⅱ类Ⅲ类县级 5 河源市水坑河河流型Ⅱ类Ⅲ类县级 6 河源市东江河河流型Ⅱ类Ⅲ类县级7①河源市白溪水库湖库型Ⅲ类Ⅲ类县级8②河源市和平河(丰道水厂)河流型Ⅱ类Ⅲ类县级注: ①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与我市人民政府签订的《河源市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紫金县考核水源地为白溪水库; ②为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新增监测点位;

表1-4 河源市地下水点位水质目标清单 序号点位所处县区点位名称2013年水质综合评价水质目标 1 东源县义合镇曲滩村塞心村村委旁较差 2 东源县县城东方红红球小组较差 保持稳定3 江东新区临江镇桂坑村较差

以环境科技创新促进流域水质改善

以环境科技创新促进流域水质改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专项技术总体组 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自然资源,水环境质量与国民经济和百姓健康休戚相关。因此,流域水污染防治成为《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要切实解决的突出环境问题和重大民生工程。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水专项”)为解决我国水污染防治重大瓶颈问题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中国的水污染问题表现为流域性,从上游到下游,从干流到支流,水体都出现严重污染。流域水污染治理要综合考虑湖泊与入湖河流,大江大河支流与干流以及流域内不同行政区、流域上下游等的关系,采取切实有效的水污染治理措施和技术。水专项从流域生态系统管理视角出发,以生态系统健康为目标导向,着力构建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水质目标管理两大技术体系,促进流域水环境质量改善。要实现水质达标管理向水生态健康管理转变,目标总量控制向容量总量控制转变,行政区管理向流域管理转变,被动式应急管理向主动风险管理转变,水专项就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举国体制”,实现技术目标、管理目标、流域水质目标,体现理念创新、关键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 突破一大批水污染控制关键技术,构建流域水污染治理新技术体系。“十一五”期间,水专项重点突破了化工、轻工、冶金、纺织印染、制药等5个重点行业污染控制关键技术600多项,在139项大型工程中得到工程化验证。在中国第二大腈纶纤维生产企业吉林化纤集团开展了化纤生产废水物化—生物处理组合工艺技术示范;在粮食深加工企业长春大成集团研发了电渗析脱盐生产工艺、产酸率和转化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发酵菌种以及发酵工程技术、赖氨酸直接结晶法工艺路线及工艺条件、赖氨酸结晶母液发酵造粒技术及设备和赖氨酸直接结晶法装置,并示范成功;在冶金重污染行业研发一批钢铁、焦化等重污染行业水循环利用与清洁生产关键技术,并在辽河流域进行工程示范。同时,探索环境服务业,研发了一批关键设备和成套装备,带动了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针对水环境监测、污泥处理处置、水处理等设备国产化率低等问题,集中力量重点研发50项国家急需的产业化关键技术和设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