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政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用条件

思政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用条件

任副高职务时间及满足条件要求

岗位等级分类聘用条件任职8年及以上(注:首次聘用

时任现职满6年及以上)

五级按程序推荐择优聘用 个人或所在学生工作团队或所带学生团体累计获得校级或以上部门颁发的荣誉称号1次以上,或个人或所在学生工作团队或所带学生团体累计获得校级荣誉称号1次以上(荣誉称号的认定以证书签章是否为校级行政或者党委的签章为准),或个人累计获得校内年度考核“优秀”1次以上。任职5年及以上。(注:首次聘

用时任现职满3年及以上)六级按程序推荐择

优聘用 个人或所在学生工作团队或所带学生团体累计获得校级或以上部门颁发的荣誉称号1次以上,或个人或所在学生工作团队或所带学生团体累计获得校级荣誉称号1次以上(荣誉称号的认定以证书签章是否为校级行政或者党委的签章为准),或个人累计获得校内年度考核“优秀”1次以上。

七级

聘任副高级职务岗位,参加历年考核(含人事考核和聘期考核)且考核合格者—岗位等级—聘用条件

—八级— 受聘中级职务,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参加历年考核(含人事考核和聘期考核)且考核合格者;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出站;获博士学位且受聘九级岗位工作3年及以上;其他人员受聘九级岗位工作5年及以上。

个人或所在学生工作团队或所带学生团体累计获得校级或以上荣誉称号1次以上(荣誉称号的认定以证书签章是否为校级行政或者党委的签章为准),且获得与自己专业化方向相关的校级或以上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一项。

首次分级聘用时,具有博士学位人员任中级职务5年及以上,其他人员任中级职务6年及以上者可聘专业技术八级岗。—九级— 受聘中级职务,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参加历年考核(含人事考核和聘期考核)且考核合格者;获博士学位且受聘十级岗位工作2年及以上;其余人员受聘十级岗位工作3年及以上。

受聘十级岗期间,个人或所在学生工作团队或所带学生团体累计获得校级或以上荣誉称号1次以上(荣誉称号的认定以证书签章是否为校级行政或者党委的签章为准),且获得与自己专业化方向相关的校级或以上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一项。

首次分级聘用时,具有博士学位人员任中级职务2年及以上,其他人员任中级职务3年及以上者可聘专业技术九级岗。—十级— 聘任中级职务岗位,参加历年考核(含人事考核和聘期考核)且考核合格者.

受聘十一级岗期间,个人或所在学生工作团队或所带学生团体累计获得校级或以上荣誉称号1次以上(荣誉称号的认定以证书签章是否为校级行政或者党委的签章为准),且获得与自己专业化方向相关的校级或以上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一项。

—十一级— 受聘初级职务,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参加历年考核(含人事考核和聘期考核)且考核合格者;具有学士以上学位者受聘十二级岗位工作3年及以上;其余人员受聘十二级岗位工作5年及以上。

受聘十二级岗期间,个人或所在学生工作团队或所带学生团体累计获得校级或以上荣誉称号1次以上(荣誉称号的认定以证书签章是否为校级行政或者党委的签章为准),且获得与自己专业化方向相关的校级或以上人文社科类科研项目一项。—十二级— 聘任初级职务岗位,参加历年考核(含人事考核和聘期考核)且考核合格者。

—十三级—

聘任员级职务岗位,参加历年考核(含人事考核和聘期考核)且考核合格者。注:任职时间计算至2009年12月31日。注:1.任职时间指在本系列任现职的时间(可累计);2.首次分级聘用任职3年指2007年1月1日前聘任副高职务。

思政系列专业技术岗位分级聘用条件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职员)职务等级工资标准表职务工资津贴职务工资津贴职务工资津贴职务工资津贴职务工资津贴职务工资职务工资职务工资职务等级 档标全差档标全差档标全差档标全差档标全差档标档标档标次准额额次准额额次准额额次准额额次准额额次准次准次准教授一4二7三0四4五1075 4617六1155 495770七1235 530824八1315 564877九1395 598930十1475 516副教授一4二3三2四0五9六6七2八9九6十1023 315讲师 助教一2二0三8四6五4六9七4八8九3十一2二4三6四4五1六8七6八3九0十技术员一6二6三6四1五6六0七5八0九4十5一级职员一6二1043 447696三1118 480746四1193 512796五1285 551857六1377 5918七1469 630980八1561 669 1041九1653 709 1102十1745 748 二级职员一4二2三四6五4六1021 438681七1092 468728八1163 499776九1234 529823十1305 137612三级职员一1二9三7四5五9六3七7八1九5十8114四级职员一2二0三8四6五4六7七0八九7十五级职员一4二7三0四2五5六2七8八5九2十5215六级职员一5二5三5四5五5六8七0八3九6十1516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等级)工资标准表技术等级 等级工资 技术等级 档标全 次准额津贴技术等级 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 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 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 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 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

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 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 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 等级工资津贴技术等级技术等级技术等级等级工资等级工资等级工资差额档 次标 准全 额差 额档 次标 准全 额差 额档 次标 准全 额差 额档 次标 准全 额差 额档

专业技术岗位等级首次晋级基本条件

专业技术岗位等级首次晋级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履行职责,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2006年-2008年年度考核合格,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并承担相应的专业技术工作。如专任教师不在相应的专业岗位上任教,不得参评本岗位最高级,在原岗位任职5年以上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2年并符合订立聘用至退休合同条件的人员,因学校工作需要不在相应专业岗位上任教,可参加对应岗位的聘用。 3、聘任到三级岗位必须在正高岗位任职3年以上,聘任到六级岗位必须在副高岗位任职3年以上,聘任到五级岗位必须在副高岗位任职6年以上。其中,50周岁以下人员聘用到三级岗位必须获得省特级教师及以上荣誉;50周岁以下人员聘用到五级岗位必须获得市级学科带头人或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及以上综合性荣誉;40周岁以下人员聘用到六级岗位必须获得市区教学能手或其他市区级及以上综合性荣誉。 5、聘任到九级岗位必须在中级岗位任职2年以上,聘任到八级岗位必须在中级岗位任职4年以上。其中,35周岁以下人员聘用到八级岗位必须获得市区教学新秀及以上荣誉。 6、聘任到十一级岗位必须在初级岗位任职2年以上,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人员聘任到十一级岗位必须在初级岗位任职1年以上。 7、聘期内年度考核基本合格,下一年度岗位等级下降一级,直至现专业技术最低岗位;年度考核不合格,下一年度下降至现专业技术最低岗位。 8、2006年7月1日至岗位设置完成期间到达退休年龄的人员参照此规定执行,但不占岗位数。 具体评定细则在上述基本条件基础上,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教师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年限、担任现专业技术职务工作年限、担任现专业技术职务以来从事各项管理工作年限、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以来的业绩等因素综合考虑。 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评分细则,1、职龄1分/年; 2、教龄0.5分/年;3、综合性荣誉:国家级5分,省级4分,市级3分,区级1分,校级0.5分(多项综合荣誉取其最高等级计算,不累计);4、骨干教师: 页脚内容1

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方案

湘西职业技术学院 首次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方案 (草案) 为了建立健全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强化岗位意识和竞争意识,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新的用人机制和发展活力,推动我院内涵建设,根据国人部发【2006】70号《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发>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87号《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59号原人事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义务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三个指导意见的通知》、湘政办发【2008】11号《关于印发<湖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湘人社函【2011】75号《湖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湘人社发【2011】97号《关于印发湖南省高等学校义务教育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 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实际,着眼发展,通过建立科学设岗、聘用上岗、以岗定薪、合同管理的制度,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引入竞争机制,激活现有人才资源;完善分配机制,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人员结构比例,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教学水平、科研水平、服务水平、管理水平、行政效能和育人质量不断提高。

二、基本原则 坚持“按需设岗,聘用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基本原则,按“先入轨、后完善、平稳过渡、逐步到位”思路进行操作。既坚持改革方向,又尊重历史和现实,注意处理好改革与现行政策的衔接;既坚持按岗聘用,又充分考虑各类人才队伍的实际情况,平稳过渡、积极稳妥地推进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 三、实施范围 1、我院所有在编人员; 2、2006年7月1日以后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 四、组织机构 (一)学院成立岗位设置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书记任组长,学院院长任常务组长,其他院级领导副职任副组长,各处室、系部、校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院岗位设置、考核与聘用的组织实施工作,研究并处理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组织人事处,组织人事处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院岗位设置与聘用的日常工作。 (二)学院成立岗位设置监督小组。院纪委书记任组长、院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办公室设在纪委,负责监督岗位设置与聘用全过程,接受教职工的申诉和投诉,负责就申诉和投诉进行调查,提出意见,调查结果报领导小组研究。 (三)学院成立岗位设置级别聘用小组。即,管理岗位聘用小组,工勤岗位聘用小组,专技3—7级岗位聘用小组,专技8—13级岗位聘用小组。管理岗位聘用小组由罗红任组长,李成凤任副组长,成员:刘辉华、胡友明、龙承旭;工勤岗位聘用小组由钟明任组长,向明月

专业技术岗位分级标准

专业技术岗位分级标准 一、专业技术一级正高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其人员的确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任职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2、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 3、其他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享有盛誉,业内公认的一流人才。 二、专业技术二级正高岗位是省重点设置的专任岗位。其任职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1、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省内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领域或行业的学术技术领军人物。 3、省级及以上重点学科、研究室、实验室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4、其他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省内同行业公认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三、专业技术三级正高岗位任职应聘任四级正高岗位满5年,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能认真履行正高岗位职责,能完成正高岗位应承担的业务量和工作质量,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2、市级及以上重点学科、特色专科、学会、研究室的学术技术带头人、负责人或担任省级以上学会副主任委员、国家级学会专业委员会、分会常务委员以上职务。 3、专业学科的资深专家、科室负责人或业务骨干,无差错事故发生,无医保违规现象 4、能积极积累和总结工作经验,具有很高的科研、论文水平,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负责人)、完成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以上1项;发表国

家级以上论文(论著)3篇以上。 5、能承担并圆满完成专业正高岗位对该学科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治、手术,并积极承担门诊、会诊、听班等工作和指导临床教学,或为研究生导师。 四、专业技术四级正高岗位任职应取得正高资格,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能认真履行正高岗位职责,能完成正高岗位应承担的业务量和工作质量,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2、市级学科、专科、学会、研究室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担任市级以上学会副主任委员以上职务。 3、该专业学科的资深专家、科室负责人或业务骨干,无差错事故发生,无医保违规现象。 4、能积极积累和总结工作经验,具有很高的科研、论文水平,承担省级及以上科研课题(负责人)、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以上1项(前三位)、发表国家级以上论文(论著)3篇以上。 5、能承担并较好完成专业正高岗位对该学科疑难、危重病例的诊治、手术,并积极承担门诊、会诊、听班等工作和担任教研室主任、能指导临床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或为研究生导师。 五、专业技术五级副高岗位任职应聘任六级副高岗位满3年,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二: 1、能认真履行副高岗位职责,能完成副高岗位应承担的业务量和工作质量,熟练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具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条件表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条件表 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条件表 填表单位(盖章):填报时间 岗位 具体任职条件参考条件备注等级 院士、国内行业领域内一流 一级暂不设 人才,有重大贡献。 按有关程序 全省行业领域内一流人才、 二级 有重要贡献。 报批 全市行业领域内 三级 一流人才、有突出贡献。 四级一般正高级人员。 1、2、3同七级中要求。 4、须在副高岗位任职6 年以上,50周岁以下人员 全省行业领域内 五级 聘用到五级岗位必须获得 技术骨干 区学科带头人同等及以上 称号或市级及以上综合性 荣誉。 1、2、3同七级中要求。 4、须在副高岗位任职3 全市行业领域内 年以上,40周岁以下人员 六级 聘用到六级岗位必须获得 技术骨干 区教育教学能手同等及以 上称号或区级及以上综合

岗位 具体任职条件参考条件备注等级 性荣誉。 1、热爱祖国,忠诚人民的 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和 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履 行职责,遵纪守法,具有 良好的职业道德。2、上年 度考核合格及以上,具备 七级 相应的专业技术任职资一般副高级人员 格,并承担相应的专业技 术工作。3、1966 年12 月31 日以后出生的中学 高级教师应具备本科学 历,并具有相应的教师资 格。 1、2、3 同十级中要求。4、 须在中级岗位任职 4 年以 上,35 周岁以下人员聘用 拥有中级职称的 八级 到八级岗位必须获得区教 主要业务骨干 育教学能手同等及以上称 号或区级及以上综合性荣 誉。 1、2、3 同十级中要求。4、 拥有中级职称的 九级 聘用到九级岗位必须在中 重要业务骨干 级岗位任职 2 年以上。 1、热爱祖国,忠诚人 十级 民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一般中级人员

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试行办法(DOC 31页)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试行办法 为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根据《江苏省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苏人通〔2009〕113号)、《太仓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太委办[2010]16号)和《关于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岗位设置方案的批复》(苏人保事[2011]2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实施范围 学院事业编制内的各类人员。 二、岗位类别 岗位类别分为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1.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分为教师岗位、专职辅导员岗位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其中教师岗位是专业技术主体岗位。 (1)教师岗位包括具有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职责和相应能力水平要求的专业技术岗位。 (2)专职辅导员岗位是指在一线直接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的岗位,包括学生处副处长、教学院系党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等学院中层副职以下从事学生工作的岗位。 (3)其他专业技术岗位指主要包括工程技术、实验技术、高职研究、图书资料、编辑出版、新闻、档案、会计、审计、医疗卫生等工作的岗位。 2.管理岗位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包括校、院(系、中心)以及其他内设机构的管理岗位。 3.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 三、岗位总量与结构比例 (一)岗位总量 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学院设置教职工岗位总数为390个。 (二)岗位类别比例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与学院实际,学院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分别占岗位总量的75%、20%和5%。专任教师岗位、专职辅导员岗位和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分别占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76%、8%和16%。 各类岗位数如下:

2019年上海市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表交到哪里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上海市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表交到哪里 篇一:上海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表 上海市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表 填表说明(本页无须存档) 1、本表由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是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证明。 2、本表由单位人事部门填写,并由单位行政负责人签章、加盖单位公章。 3、本表一式三份(一份存入本人档案,一份存入本人业务考绩档案,一份交本人保管)。本表为A4设置,存档可按档案管理要求剪裁。 4、对实行直接聘任(只聘不评)的系列(专业),首次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应附相应的学术、技术评价材料。 5、如工作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级别、聘任期限等情况发生变动,需重新填写本表并存档。 篇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表(上海)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表 填表说明(本页无须存档) 1、本表由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是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证明。 2、本表由单位人事部门填写,并由单位行政负责人签章、加盖单位公章。 3、本表一式三份(一份存入本人档案,一份存入本人业务考绩档案,一份交本人保管)。本表为A4设置,存档可按档案管理要求剪裁。 4、对实行直接聘任(只聘不评)的系列(专业),首次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应附相应的学术、技术评价材料(来自:WwW. : 上海市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表交到哪里 )。

5、如工作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级别、聘任期限等情况发生变动,需重新填写本表并存档。 篇三:上海市专业技术职务(岗位) 聘任书 上海市专业技术职务(岗位) 聘任书说明 1. 本聘(任)书为专业技术人员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凭证。 2. 本聘(任) 书有单位填写,经加盖单位行政领导章和单位公章生效,由受聘者个人保存。 3. 照片上 由单位用印。 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从事专业:工作单位:篇二:上海专业技 术职务聘任表(职称评定聘书模板)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表工作单位: 美满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填表说明(本页无须存档) 1、本表由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是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证明。 2、本表由单位人事部门填写,并由单位行政负责人签章、加盖单位公章。 3、本表一式三份(一份存入本人档案,一份存入本人业务考绩档案,一份交本人保管)。 本表为a4设置,存档可按档案管理要求剪裁。 4、对实行直接聘任(只聘不评)的系列(专业),首次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时应 附相应的学术、技术评价材料。 5、如工作单位、专业技术职务、级别、聘任期限等情况发生变动,需重新填写本表并存 档。篇三: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书专业技术人员职务 聘任书 (先生/小姐): 根据我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设置及本人具备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和综合考核结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政策问答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政策问答 1、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所称的岗位是什么? 答:岗位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工作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 岗位是事业单位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组织分工的结果,具体到每个单位而言,岗位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岗位都有具体的职责任务、工作标准,相对而言都会有一定任职条件。国家从整个事业单位管理的需要出发,从适应各个层次事业单位,适应各个层次的岗位出发,提出通用的岗位等级;事业单位则按照规定,将本单位的具体工作岗位对应到相应的岗位等级,以便规范管理、确定相应的工资待遇。 2、事业单位为什么要进行岗位设置? 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发〔2003〕1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02〕35号),对事业单位推行岗位管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也迫切要求制定岗位管理的政策规定,使岗位管理制度改革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特别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制定岗位设置管理规定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1)推行聘用制度的需要。科学设岗是推行聘用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推行聘用制度需要岗位管理方面的政策配套;(2)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的需要。岗位设置是岗位管理的重要环节,是顺利实施岗位管理,实现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前提和基础;(3)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收入分配改革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将岗位作为确定工资的主要因素,这就迫切需要制定岗位设置管理规定,为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依据和基础。(4)激发事业单位活力的需要.通过建立岗位管理制度,有利于激励和引导事业单位人员积极投身经济社会事业建设,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有利于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到事业单位工作,优化人才配置,增强群体活力. 当前,规范岗位设置已具备了基本条件。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用人机制逐渐形成,岗位管理已被很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所接受。在实践中,很多地方和事业单位对岗位管理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和效果,为制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相关规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3、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原则是什么? 答:事业单位要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 从管理学的角度上讲,一般组织机构的岗位能级,从高到低可分为四个层次:决策层岗位、管理层岗位、执行层岗位、操作层岗位。在任何组织中,其岗位的能级结构都是呈梯形结构的,合理的能级结构是发挥组织整体功能的重要因素,能级既体现在职务上,也体现在业务水平上,当确定具体岗位时,必须兼顾到这两个方面. 事业单位设置岗位,从事业单位在设定岗位时就毋庸置疑地与本单位的职能、任务、目标直接挂钩,即所谓因事设岗。在设置岗位时,不能孤立地、局部地重视某一类别或子系统的岗位设置,而应该从各类别或子系统之间,从各岗位之间的相互联系上统筹设置。因此,在考虑设置岗位时,不仅要强调向主业岗位倾斜,还要考虑到辅助或支持系统的岗位设置。岗位设置的关键在于高、中、初能级结构比例的合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岗位作用发挥出经济、协调、科学、高效。事业单位工作岗位的设置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分清主次,又要注意协调配合。在事业单位设岗时,要根据单位的性质与特点,使各类能级岗位层次,高、中、初级岗位结构体现出层次的合理与适当。 岗位管理要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这是在制度层面确保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保证各个岗位的人员协同配合工作的基础。聘用制度为岗位管理提

各类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等级参照表

附件2: 各类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等级参照表(已发布部分) 1

国家相关文件规定: 一、人事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规定: 高等学校正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教授一级岗位、教授二级岗位、教授三级岗位、教授四级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 副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副教授一级岗位、副教授二级岗位、副教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 中级教师岗位名称为讲师一级岗位、讲师二级岗位、讲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 初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助教一级岗位、助教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级、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 (高校工程实验、出版编辑、图书档案等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和岗位等级参照上述标准) 二、人事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规定: 2

义务教育学校中学教师岗位共划分为9个等级。 其中高级岗位分3个等级,分别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五级、六级、七级; 中级岗位分3个等级,分别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八级、九级、十级; 初级岗位分3个等级,分别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系列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义务教育学校小学教师岗位暂按6个等级划分。 现行小学高级教师职务对应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八级、九级、十级; 小学一级教师职务对应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十一级、十二级; 小学二级、三级教师职务对应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十三级。 小学中评聘了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的,按现行规定对应专业技术岗位等级的五级、六级、七级。 三、人事部卫生部《关于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规定: 卫生事业单位中,正高级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特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一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二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三级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分别对应一至四级专业技术岗位; 副高级卫生专业技术岗位名称为一级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二级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三级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 3

教授三级及以下岗位聘用申报条件

教师三级及以下岗位聘用申报条件单位:经济研究院 岗位级别年 资 竞岗 要求 必备条件竞聘条件 教授三级岗任现 岗位 满8 年 满足 必备 条件, 并具 备竞 聘条 件之_ 一__ 项 1.身体健康,品德优 良,作风正派,具有 团队协作精神,具有 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与合作的能力。 2.具有较高的学 术造诣和良好的学 术声誉,所从事的科 学研究在本学科领 域内具有前沿性,取 得国内外公认的重 要学术成就。 3.我校有博士点 的单位,一般应具有 博士生导师资格。 4.具有良好的教 学能力。 5.近三年年度考 核均合格及以上。 6、申请人任教授 以来在教学、科研等 方面所取得成果不 低于山东大学目前 晋升教授职务的有 关标准。 一、任岗位满8年竞聘条件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SSCI/SCI/SSCI发表论文8篇及以 上 2.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或《经济研究》 发表论文一篇及以上,或者在当年全球经济学期刊国际权威排名前 30名的期刊上发表论文论文1篇及以上。 二、任岗位满4年竞聘条件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获奖人;或国家级教学名师;或全国 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或其它全国性奖(例如:孙冶方经济 学奖、中国农村发展研究奖等。这类奖如果分等级,即必须是一等 奖)。 2.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 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标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 项目);或省部级科研奖励一等奖第一获奖人;或教育部中国高校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第一获奖人;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项 目2项及以上的负责人;或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1 项及以上的第一获奖人;或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三等奖2 项及以上的第一获奖人;或省部级二等奖2项及以上的第一负责 人。 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或我校聘任的泰山学 者特聘教授;或国家一级学会第一负责人;或国际重要学术组织的 主要负责人;或我校招聘的“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哲学社会 科学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 4.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中国社会科学》或《经济研究》或 当年全球经济学期刊国际权威排名前30名以内的经济学杂志发表 论文3篇及以上;或当年全球经济学期刊国际权威排名前10名的 杂志发表论文1篇及以上。(注:都不包括增刊) 5. 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CSSCI/SSCI/SCI期刊发表论文8篇及 以上并且至少1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或《经济研究》或全球 经济学期刊国际权威排名前30名的经济学杂志。(注:都不包括 增刊) 任现 岗位 满4 年 满足 必备 条件, 并具 备竞 聘条 件之 __二_ 项

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及聘任管理办法

集团公司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及聘任管理 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集团公司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及聘任工作,建立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专业技术职务设置及聘任必须在各单位(部门)管技人员编制定员范围内进行。 第二章岗位设置原则及范围 第三条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原则: (一)因事设岗、按需设岗、精简高效、结构优化的原则; (二)岗职相符的原则,即按照专业技术职务设置范围和岗位职责要求设置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岗位。 第四条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的范围: (一)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设在从事安全、生产、工程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岗位; (二)政工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设在从事党员干部、职工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技术岗位; (三)经济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设在从事经营管理、人力资源

管理等经济工作的专业技术岗位; (四)会计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设在从事财务、审计工作的专业技术岗位; (五)统计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设在从事计划、统计工作的专业技术岗位; (六)审计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设在从事审计工作的专业技术岗位; (七)档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设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岗位; (八)小学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设在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专业技术岗位; (九)其余专业技术职务要根据岗职相符的原则,设置在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 第五条集团公司机关部门专业技术职务设置范围: (一)董事会秘书处(法律顾问室)设经济、法律专业技术职务; (二)综合办公室设政工、经济、档案专业技术职务; (三)财务资产部设会计、经济专业技术职务; (四)经营管理部设经济、工程专业技术职务; (五)规划发展部设经济、工程、统计专业技术职务; (六)党群工作部设政工、经济、新闻专业技术职务; (七)人力资源部设经济、成人教育专业技术职务; (八)审计部设审计、会计、经济、工程专业技术职务; (九)安全监察部设工程专业技术职务;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岗位分级设置与聘任管理办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师岗位分级设置与聘任管理办法第一章岗位分级设置与聘任原则 第一条教师岗位分级设置与学科建设相结合,保证重点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需要,满足基础学科,急需发展的新兴学科的需求.在聘任时充分考虑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学术资历等因素,充分体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成就. 第二条教授一级岗位由国家统一聘任.教授二级岗位由学校根据国家的比例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统一设置,各单位推荐人选,学校统一聘任;各院(系)教授三级及以下岗位数由学校统一制定基本比例,并根据各院(系)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创新团队等情况进行调整,各单位按下达的岗位数推荐人选,学校审定. 第二章聘任条件 第三条对于任现职以来,年度考核合格人员,聘任各级岗位的具体条件如下. (一) 教授二级岗位聘任条件 1,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由学校审核认定: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认定的博导; 2)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3)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4)任教授满16年,为学校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如学科创始人为国家重点学科或重点实验室等做出重大贡献); 5)任职年限为10年—15年,且至少满足1项认定条件;

6)任职年限8年—9年,且至少满足2项认定条件. 2,满足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由学校评审确定: 1)任职年限为10年—15年,且至少满足1项评审条件; 2)任职年限8年—9年,且至少满足1项认定条件和1项评审. 3,认定条件 ● 获国家科研奖,教学奖1等奖(前3名),或2等奖(前2名); ● 国家(国防)重点实验室主任;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 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全国务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 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教学团队负责人;国防科工委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 ●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 在《Science》,《Nature》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前三名以内. 4,评审条件 ● 担任国际学术组织领导职务;国家级学术组织任领导职务(一级学会或二级学会任正,副理事长职务); ● 973首席专家;863领域专家,主题专家,重大专项专家;总装预研专家;国家奖,基金委评审专家; ● 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863,国家科技支撑等科研项目重点或重大项目;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岗位等级一览表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岗位等级一览表

员一级岗位员 二 级 岗 位 员 三 级 岗 位 员 四 级 岗 位 究 员 一 级 岗 位 究 员 二 级 岗 位 究 员 三 级 岗 位 研 究 员 一 级 岗 位 研 究 员 二 级 岗 位 研 究 员 三 级 岗 位 实 习 员 一 级 岗 位 实 习 员 二 级 岗 位 工程正高 级工 程师 一 级 岗 位 正高 级工 程师 二 级 岗 位 正 高 级 工 程 师 三 级 岗 位 正 高 级 工 程 师 四 级 岗 位 高 级 工 程 师 五 级 岗 位 高 级 工 程 师 六 级 岗 位 高 级 工 程 师 七 级 岗 位 工 程 师 一 级 岗 位 工 程 师 二 级 岗 位 工 程 师 三 级 岗 位 助 理 工 程 师 一 级 岗 位 助 理 工 程 师 二 级 岗 位 技术 员岗 位 农业农业农 业 技 术 农 业 技 术 农 业 技 术 农 业 技 术 高 级 农 艺 高 级 农 艺 高 级 农 艺 农 艺 师 一 农 艺 师 二 农 艺 师 三 助 理 农 艺 助 理 农 艺 技术 员岗 位

推广研究员一级岗位推 广 研 究 员 二 级 岗 位 推 广 研 究 员 三 级 岗 位 推 广 研 究 员 四 级 岗 位 师 一 级 岗 位 师 二 级 岗 位 师 三 级 岗 位 级 岗 位 级 岗 位 级 岗 位 师 一 级 岗 位 师 二 级 岗 位 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一级岗农 业 技 术 推 广 研 究 员 二 级 岗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研 究 员 三 级 岗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研 究 员 四 级 岗 高 级 畜 牧 师 一 级 岗 位 高 级 畜 牧 师 二 级 岗 位 高 级 畜 牧 师 三 级 岗 位 畜 牧 师 一 级 岗 位 畜 牧 师 二 级 岗 位 畜 牧 师 三 级 岗 位 助 理 畜 牧 师 一 级 岗 位 助 理 畜 牧 师 二 级 岗 位 技术 员 岗位

厦门理工学院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实施办法

附件: 厦门理工学院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为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我校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我校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国家人事部颁发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 号)及其《实施意见》(国人部发〔2006〕87号)、省委办公厅颁发的《福建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闽委办〔2008〕7号)以及《中共厦门市委办公厅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厦委办发〔2009〕2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实施范围与对象 我校在编在岗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都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 未经编制部门核编和组织人事部门正式办理手续的各类人员,暂不列入本实施办法的管理范围。 二、岗位设置管理基本原则 1、科学设岗,宏观调控。坚持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出发,统筹学科建设,兼顾各类人员结构现状,合理确定岗位总量,按照岗位结构比例标准,规范设置各级各类岗位,加强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 2、优化结构,精干高效。完善岗位设置分级分类体系,优化人员结构比例,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进而推动学校各层次、各系列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高用人质量与用人效益。 3、按岗聘用,规范管理。以岗位设置为基础,深化聘用制改革,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加强规范管理,促进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自主发展和自我约束。 4、平稳实施,稳步推进。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掌握情况,认真听取多方意见,坚持科学论证,充分考虑学校现状,做好政策衔接,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实现岗位管理与聘任工作的稳步实施。 三、组织机构 1、学校成立校级岗位设置职级评定领导小组和校级岗位设置职级评定工作小组。校级岗位设置职级评定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担任,成员由全体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部分系部行政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负责对各类各级岗位职级进行审定。校级岗位设置职级评定工作小组组长由分管人事的校领导担任,党办、组织部、人事处、发规处、教务处、科技处、监审处和工会等部门负责人为工作小组成员,工作小组负责制订学校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审核各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工作小组办公室挂靠人事处。 2、各系部、处室成立岗位设置职级评定工作组,根据学校下达的专业技术岗位的条件和结构比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负责本单位专业技术二级、三级、五级、六级、八级、九级、十一级岗位人选的推荐;负责本单位专业技术四级、七级、十级、十二级、十三级岗位人选的组织聘用;负责本单位管理岗八级(副科级)及以上管理岗位人选的推荐;负责本单位管理岗九级及以下管理岗位人选的聘用;负责本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的聘用工作。系部工作组由系部党政负责人、教授代表、教代会代表组成,行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处室工作组由部门负责人、教工代表组成,部门负责人为组长。 四、岗位设置与结构比例 (一)岗位总量 根据厦门市委编办下达给我校的教职工编制数确定。 (二)岗位类别及比例 1、我校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

专技岗位级别任职条件

专业技术岗位级别任职条件 一、基本条件 (一)、卫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卫生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其中受聘到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的,其所学专业必须与所聘岗位的专业一致或相近; (2)具有本专业岗位所要求的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3)取得国家对本专业岗位所要求的执业(职业、从业)资格。 (二)、各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应具备的基本任职条件: (1)四级专业技术岗位,须取得正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2)五级专业技术岗位,须在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满10年; (3)六级专业技术岗位,须在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上任职满5年; (4)七级专业技术岗位,须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5)八级专业技术岗位,须在中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满10年; (6)九级专业技术岗位,须在中级专业技术岗位上任职满5年; (7)十级专业技术岗位,须取得中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8)十一级专业技术岗位,须在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上任职满4 年。 (9)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须取得技术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

(三)、首次岗位设臵时,对获得下列荣誉者可直接聘用至本单位相应级别的最高级等级(一、二级专业技术岗位的聘用另有规定): (1)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或省部级以上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 (2)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3)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或湖南省优秀专家;(二)、对少数工作业绩突出、成绩显著、技术拔尖的专业人才,首次岗位聘用时,任职期内取得下列业绩任2项、4项、5项者,其基本任职年限可分别减1年、2年、3年: (1)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 2 1人才工程二、三层次人选; (2)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或地厅级科技成果奖(排前3)者; (3)主持完成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科技项自、课题者; (4)市级以上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同时担任市级一级以上学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秘书长; (5)担任本单位(或同级以上单位)中层干部职务满5年者; (6)完成组织选派的“三援一扶”任务连续工作满6个月及以上者或连续3年年度考核评定为优秀等次者; (7)在正式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3篇以上或出版学术专著1 部者。

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暂行方法

安宁市人民医院 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暂行方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按照人社局《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岗位管理暂行办法》和政府关于事业单位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全员聘用制系医院编制内全体职工和编制外用工人员。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岗位聘任制包括医院内部管理系列、专业技术系列、工勤技能系列各级各类岗位的聘任,不包括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第二章基本原则 第四条认真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保证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第五条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和本意见的要求,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医院和受聘人员与工作有关的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全面推行公开招聘

第六条结合医院的任务,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岗位,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岗位的工资待遇;按照岗位的职责和聘用条件,通过公开招聘、考试、面试的方法聘用工作人员。 第七条凡出现空缺岗位,除涉密岗位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人员,都要实行公开招聘。编制内招聘不得突破核定的编制数额。受聘人员应当具有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能够坚持正常工作;实行职业资格制的岗位,必须持有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 第四章聘用范围 第八条人员聘用范围系医院编制内的在编人员以及编制外人员。 第九条与医院签订了《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和《劳动合同》的编制内或编外人员,方可按照医院岗位设置计划,申请参加符合条件的岗位竞聘。未与医院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和《劳动合同》的人员,不得参加岗位竞聘。 第十条进入医院见习期人员,不在医院岗位聘用范围之内。 第五章人员聘用的基本程序 第十一条人员聘用的基本程序如下: 1.公布空缺岗位及职责、聘用条件、工资待遇等事

国家通用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分类标准1

国家通用专业技术岗位等级一、科技岗位 岗位国家通用专业技 术岗位等级 岗位等级 自然科学研究系列工程技术系列 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一级 研究员一级正高级工程师一级二级 研究员二级正高级工程师二级三级 研究员三级正高级工程师三级四级 研究员四级正高级工程师四级 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五级 副研究员一级高级工程师一级六级 副研究员二级高级工程师二级七级 副研究员三级高级工程师三级 中级专业技术岗位八级 助理研究员一级工程师一级九级 助理研究员二级工程师二级十级 助理研究员三级工程师三级 初级专业技术岗位十一级 研究实习员一级助理工程师一级十二级 研究实习员二级助理工程师二级 员级专业技 术岗位 十三级技术员

二、支撑岗位 1.专业技术系列岗位 岗位国家通用 专业技术 岗位等级 岗位等级 工程技术系列实验技术系列图书资料和出版系列 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三级正高级工程师三级 研究馆员(编审)三 级 四级正高级工程师四级 研究馆员(编审)四 级 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五级高级工程师一级 高级实验师一 级 副研究馆员(副编审) 一级 六级高级工程师二级 高级实验师二 级 副研究馆员(副编审) 二级 七级高级工程师三级 高级实验师三 级 副研究馆员(副编审) 三级 中级专业技术 岗位八级工程师一级实验师一级 馆员(编辑、技术编 辑、一级校对)一级九级工程师二级实验师二级 馆员(编辑、技术编 辑、一级校对)二级十级工程师三级实验师三级 馆员(编辑、技术编 辑、一级校对)三级 初级专业技术 岗位十一级助理工程师一级 助理实验师一 级 助理馆员(助理编辑、 助理技术编辑、二级 校对)一级 十二级助理工程师二级 助理实验师二 级 助理馆员(助理编辑、 助理技术编辑、二级 校对)二级 员级专业技术 岗位十三级技术员实验员 管理员(技术设计员、 三级校对) 2.工勤技能系列岗位 岗位等级国家通用工勤技能岗位等级高级技师技术工一级 技师技术工二级 高级工技术工三级 中级工技术工四级 初级工技术工五级 普通工

高校岗位等级聘任申请条件

高校教师岗位职责和申请条件 受聘教师岗位的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学风、学术道德和合作精神,符合各级职务的申请条件,具备与履行岗位职责相适应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能够完成岗位任务。 一、正高级岗位 (一)一级岗位: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二)二级岗位: 1、岗位职责:作为学科带头人,负责所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带领该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并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同时培养一支竞争力强的学术团队;能够瞄准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研究解决国家科技、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或为人才培养做出突出贡献。同时,完成校人字[2007]42号文件规定的教授岗位职责要求。 2、申请条件: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良好的学术声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突出成就和贡献,在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和学术资历等方面,满足下列条件(指担任三年期教授后具备的,不含预聘期以及一年期聘任期,下同)之一者,可申报二级岗位:(1)担任教授以来具备①类条件一项以上(含一项,下同); (2)担任教授满五年,且具备②类条件三项以上;

(3)担任教授满八年,且具备②类条件两项以上; (4)担任教授满十五年,且具备②类条件一项以上。 (三)三级岗位: 岗位职责:作为学科或学术带头人,负责所在学科或研究方向的建设和发展,带领该学科或研究方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同时培养一支竞争力较强的学术团队,能够研究解决国家科技、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并取得重要进展或为人才培养做出突出贡献。同时,完成校人字[2007]42号文件规定的教授岗位职责要求。 申请条件: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较为突出的成就和贡献,在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和学术资历等方面,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三级岗位: (1)担任教授且满足②类或者③类条件一项以上,或者满足④条件三项以上; (2)担任教授满五年以上,且满足④类条件两项以上; (3)担任教授满八年以上,且满足④类条件一项以上; (4)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且任教授满十年以上; (5)担任教授满十五年以上。 (四)四级岗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