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年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4节 物质的比热

2020—2021年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4节 物质的比热

2020—2021年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4节 物质的比热
2020—2021年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4节 物质的比热

2020—2021年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四章第4节物质的比热

一、单选题

1.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利用水的比热大这一特征,下列事例中与这一特征无关的是( )

A. 福岛核电站受损后灌注海水降温

B. 汽车发动机中用水循环冷却

C. 晚间,在春播秧田里灌水保温

D. 三峡水电站建水坝储水发电

2.一瓶酒精,倒出一半后,则剩余的酒精()

A. 质量变为原来的1/2,密度变为原来的1/2,比热变为原来的1/2

B. 质量变为原来的1/2,密度不变,比热变为原来的2倍

C. 质量,密度,比热都不变化

D. 质量变为原来的1/2,密度、比热都不变

3.关于比热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B.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 ℃所放出的热量,也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C. 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比热也越大,比热与热量有关

D. 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它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4.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它的物理意义是反映物质吸热或放热本领的大小

B. 只要温度升高相同,比热容小的物体一定比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少

C.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的比热容大

D. 比热容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的比热容

5. 骄阳下的露天泳池边,水泥砂石地热得烫脚,而泳池里的水却凉凉的.这主要是因为()

A. 砂石的比热容大

B. 水的比热容大

C. 砂石的密度大

D. 水的密度大

6.炎热的盛夏,人站在水中时感觉凉爽,而当人站在沙土上时却感到烫脚,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具有不同

的( )

A. 热量

B. 质量

C. 比热

D. 密度

7.(2018·杭州模拟)如图所示为某一天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截图。图中显示的四个地方,内陆地区的温

差比沿海地区的温差大,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 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大

B. 水的内能比泥土、砂石的内能大

C. 水的密度比泥土、砂石的密度小

D. 水的温度比泥土、砂石的温度低

8.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冷水一定比热水的内能小,是因为冷水温度较低

B. 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用火炉烧水,是通过做功的方法增加水的内能

D. 中午海滩上沙子比水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9.把一铁块放在火炉上加热一段时间后,下列物理量中不变的是( )

A. 铁块的体积

B. 铁块的比热容

C. 铁块的内能

D. 铁块的密度

10.(2018七上·天台月考)两个物体的质量、体积及构成物质都不相同,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升高的

温度相同,则()

A. 质量较大的比热较大

B. 质量较小的比热较大

C. 体积较大的比热较大

D. 体积较小的比热较大

二、填空题

11.2011年3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因冷却系统的故障,导致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为了给泄漏的核反应

堆降温,向其内部注入大量的水,这是利用水的________ 较大的性质。

12.在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小,这是因为水与干沙土相比________的

________较大。

13.小旺看见人们在冬天常使用热水袋取暖,他灵机一动发明了“水床” 在床形的塑料袋内充上水。冬天用

电热器给水加热,水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人睡在“水床”上面比直接睡在床上感觉暖和。夏天充入冷水,躺在上面又感觉非常凉爽。这种床用水作为介质,这是因为水的 ________ 较大的缘故。

14. 生活中,常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水的________ ;冬天下雪后,常在桥面上洒一些盐,这是因为加盐

后,水的凝固点会________;在锅中隔水蒸菜,打开锅盖时,看见锅中的水在沸腾,但浮在水上的碗中的水没有沸腾,这是因为________ .

15.亚飞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市夏天太热而不住她家,这激发了她探究城乡温差原因的兴趣。她利用双休

日时间和同学们一起在中午同一时刻测量了各个测试点的气温,并以此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区域-温度”

坐标图。

(1)从图中你发现________的温度最高,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2)亚飞想起陆游的一句诗“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的那个时代人们已经察觉到城市暖于郊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废气,释放出许多________;二是建筑物、马路中的沙石、水泥的________小,在相同的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明显;三是城市的水面小,吸热________(填“多”或“少”);四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对流。

16.(2019七上·柯桥月考)如图为一座人体青铜雕塑,反映的是古代人打造铁艺的场景。纯铁具有银白色

金属光泽,硬度较大,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铁在1535℃时,会由固态变为液态,铁在潮湿的空气里容易生锈,铁在纯净的氧气中能燃烧。

(1)上述描述中属于铁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2)上图中这桶水是用来冷却烧红的铁器的,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冷却效果好。人们也常常用水的这一特征为生产、生活服务。下列事例中与这一特征有关的是。

A.让热水流过散热器来取暖

B.在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

C.晚上向秧田里灌水,防止秧苗受冻

D.汽车发动机用水循环冷却

三、解答题

17.(2020七上·吴兴期末)近年来,我国在持续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使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为

了比较水和干泥土的比热容,小明做了如下实验: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甲和乙内分别装入室温温度下的水和干泥土,在瓶口扎上气球,将它们一同浸入热水中,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还要控制塑料瓶中水和干泥土的________相等。

(2)本实验通过观察到________,表明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大。

(3)海绵城市建设增大了水域和绿地面积,能有效地缓解城市升温较快的问题,请解释:为什么增大水域面积可以缓解城市升温?________。

18.小宇家住市中心,奶奶嫌城里夏天太热而不住他家,这激发了他探究城乡温差的原因。某星期天,他请

全班同学分别到选定的地点,于中午同一时间测出各测试点的气温,以此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区域一温度”坐标图。

(1)图中气温最低的区域是________ ;简析该区域气温低的主要原因:________ 。

(2)随着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多城郊居民住进了新型社区,周围建有许多的公园湖泊,气候适宜,居住环境比市中心更为舒适,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来看,说明了________ 。

(3)如果图中所示为杭州夏季某日的气温,而在浙江东南部沿海此时正遭受台风的影响,这种现象说明浙江省在夏季处在________ (填“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4)2012年依据中国气象局气象资料,杭州被网友列为新“四大火炉”之一,引发广泛关注。受高楼、大气污染、人为热源等影响,夏秋两季杭州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城市________ 现象。结合图中信息,请提出一种降低市中心环境气温的办法:________ 。

四、实验探究题

19.小刚班的同学准备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在升高相同温度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液体吸收热量

的多少与物质的种类是否有关?”

(1)在此实验中,液体吸收的热量多少是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判断的。

(2)其中两个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①使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时间应该相同。但1、2两组的同学在交流实验数据时

却发现,第1组的加热时间明显偏长。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酒精灯火焰较小B.烧杯口没有加盖C.酒精灯中酒精量太少D.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

②某同学利用实验数据大致描绘出水和煤油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则图线________

应代表煤油。

20.小林同学在探究水吸热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先在3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倒入—定质量的水,

然后用3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水的质量、加热时间和温度变化如右表所示(设水体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同)。

(1)分析表中的1、2、3,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 。

(2)小林还想进一步探究:水吸热的多少可能还与什么因素有关?

你的猜想是________。

请你设计一个相应的实验表格。

21.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

(1)小丽和小明用一套器材做加热水和煤油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在组装器材时应先调节________(填“A”

或“B”)的高度,调节它的高度是为了________。

(2)组装好器材,他们先后在同一个烧杯中称出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水和煤油________,得出结论。要完成该实验,除图甲所示器材外,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________。(3)在对实验进行反思时,他们认为原方案有需要两次加热耗时长等缺点,因此改进方案并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与原方案相比,该方案除克服了上述缺点外还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答出一个即可)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B

二、填空题

11.【答案】比热容

12.【答案】水;比热

13.【答案】升高;比热

14.【答案】比热容大;降低;碗中的水达到沸点后无法继续吸热

15.【答案】(1)市中心(2)热量;比热容;少

16.【答案】(1)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铁在纯净的氧气中能燃烧(2)A,C,D

三、解答题

17.【答案】(1)质量

(2)装有干泥土的(乙)瓶子上的气球膨胀得比装水的(甲)瓶子上的气球更大

(3)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泥土、建筑材料大,在吸收相同热量时,水升高的温度要小,可以起到为城市降温的作用,所以可以缓解城市升温。

18.【答案】(1)农村;水量多,水的比热吞大,吸热不易升温(2)人类活动可以改良局部区域小气候(3)季风区(4)热岛;加大绿化面积,修建人工湖,建设城市‘风道”等

四、实验探究题

19.【答案】(1)加热时间(2)ABD;Ⅰ

20.【答案】(1)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成正比。

(2)我的猜想是:质量一定时,水吸收的热量还可能与水升高的温度有关。实验表格:

21.【答案】(1)A;确保使用外焰加热

(2)升高的温度;天平(或秒表)

(3)用同一热源加热确保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教案

比热容教案 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具 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利用热量单位卡的规定引入新课。 从热量单位卡的规定,我们知道使1克水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是1卡。这个规定中限定了1克的水,限定了温度升高1℃。可见水的质量越多,升高温度的度数越多,需要吸收的热量越多。其实大家也都有这方面的经验。 举例说明物体吸热的多少跟物体的质量和物体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 卡的规定中,还限定了升温的物质是水。那么,其他物质,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2.进行新课 (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告诉学生杯内水和煤油的质量是相等的,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水和煤油的密度不同。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如果某物质的比热是a焦/(千克·℃),它是说单位质量的该种物质,每升高1℃时(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焦。 (4)比热表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物理学中,常把由实验测定的物质的比热,列成表格,便于查找。 课本中列出了几种物质的比热,请同学们查出铝的比热及它的单位。你能具体地说明铝的比热的物理意义吗?(提问)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12.3物质的比热容参考教案设计

三、物质的比热容(习题) 一、填空题 1.煤油的比热容是 2.1×103J/(kg·℃),表示的物理含义是.如图4所示,汽车的散热器可用水做冷却剂,是因为在相同条件下,水能带走较多的,冷却效果好. 2.在炎热夏天,赤脚在石子路上行走感到烫脚,而在河水里行走感到凉快,这是因为比热容较小,使得水和石子同样条件下的温度较高. 3.如图6-4所示,表中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比热容。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你能得出结论为(至少2条):;。 4.现有两种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不同液体a、b,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各种损失相同,在加热过程中,a、b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图线如图6-5所示,则这两种液体中比热容较大的是,因 为。 图4 图6-4 图6-5

5、下列说法是小明在学习比热容后的一些想法,将其中正确的想法填写在横线上: ①一杯水和一个铁块在温度和质量相同时,吸热能力是相同的;②冰和水的比热容是相同的;③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比热容是物质的属性之一;④把一块铁块切割成两块,质量小的铁块比热容小;⑤两个物体若吸热相等的热量,则比热容小的物体温度高;⑥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它们的比热容就不相等。 二、选择题 1.关于水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kg水在1℃时的热量是4200J B.1kg水每升高1℃放出的热量是4200J C.1kg水每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4200J D.1kg水每降低1℃吸收的热量是4200J 2.下列有关“海陆风”形成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A.海风是由于白天沙石温度高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低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B.海风是由于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高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C.陆风是由于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高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D.海陆风的形成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沙石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的缘故 3.下列事实,最能说明物质吸收的热量跟物质种类有关的是() A.体积相同的两杯水温度都升高了10℃,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B.质量相等的两块铜温度分别升高5℃和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C.体积相等的水和煤油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D.质量相等的水和铜温度都升高10℃,它们吸收的热量不相同 4.农民伯伯在培育秧苗时,为了保护秧苗夜间不被春寒冻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傍晚向秧田灌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使秧田温度不致下降过低. B.早晨向秧田灌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够吸收较多热量,可提高秧田的温度 C.早晨向秧田灌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够放出较多热量,可提高秧田的温度 D.秧田里应一直灌水,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能够吸收热量较多,就可以提高秧

浙教版七年级物质的比热_教案

《物质的比热》教学设计 沈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量的初步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知道物体吸放热量对温度的影响 2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的影响因素。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物质的特性----比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式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证据,交流和总结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通过对比热容的定性应用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质的比热容”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 难点: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运用比热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学习方式] 学生用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寻求新知,进一步掌握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烧杯、温度计。 教学过程: 引入:渐入深秋,天气转冷,人们常用搓手的动作来取暖,让学生通过此活动来重温对热的体会。学生分组实验,体会热传递的过程 让学生边做边思考:1,两烧杯的水温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在热传递中,那杯水发热,那杯水吸热? 热传递过程 : 高温物体 (放热) 降温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热 等温 升温 低温物体 (吸热)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热量(Q)单位:焦耳(J) kJ

1 kJ=1000J 师: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用电水壶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时间一样多吗? (2)用电水壶烧水时, 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时间一样多吗? 生:………温度升高多少(温差) 老师总结(板书):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影响因素物体质量 牛刀小试:学生思考与讨论(ppt),让学生加深对温差和质量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理解。 师:当你漫步在正午沙滩上,你会感觉沙子很热而海水很凉快,在同一个时刻,为什么两者的温度会有所不同呢?? 生:………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进行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表格设计 进行实验(视频) 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砂石和水加热相同时间,砂石比水升高温度快,升高相同温度时砂石加热时间,砂石比水吸收的热量少。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降低相同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这种特性叫做比热容 温度升高多少(温差)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板书):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影响因素物体质量 大 物质种类比热容 小 解释;烈日下河边上砂石和河水温度不同。 应用:水稻育秧。 作业:作业本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4节-物质的比热教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 秋季 最新2020-2021学年秋季 七年级科学上册 物质的比热 学情分析 《物质的比热》一课,现安排在七年级第四章第四节。本节内容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相对来说较为困难,其难度主要在两个一方面:一、学生对热量和比热的概念不清晰,当前的学生基础只能通过温度来反映热量传递,学生也容易对温度和热量产生混淆。二、学生在分析能力上尚不能很好地掌握变量控制的方法,而影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的有三个因素,学生很容易将三个变量混淆。在学生当前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上,可以说学习比热是有一定难度的。 不过此前的学习,也已经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小学时热传递概念的学习,第一章中温度的相关内容学习,都为学生学习热量铺垫了基础。而第三节质量的测量的学习,也为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理解多个变量对同一物理量影响打下了能力基础。 综合分析,此课的学习应该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的范围,需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当的引导。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 2、明确影响热量多少的三个因素:物体质量、温度的变化量、物质种类 3、理解比热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培养科学实验的能力 2、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逐步掌握控制变量法,体会转化法的应用 3、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热量单位的了解,培养对科学工作的尊重和热爱 2、通过建立假设、得出结论等过程,树立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3、在生活实例分析中,体会科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3教学策略 在热量概念方面,采用生活实例讨论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明确温度变化和热量传递之间的关系。 为了帮助学生在树立比热概念时能明确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明确比热与物体质量和物体升高的温度无关,将三个影响因素(即物体质量、物体升高的温度、物质种类)结合,放在一个问题下进行讨论。并通过第一个实验方案设计,明确提出控制变量法,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比热大小与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无关。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对物质种类影响热量多少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并在实验中体会比较比热大小的方法。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实验假设和实验结论,进一步培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规范学生的表述。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 情景引入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4节物质的比热教案(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第4节物质的比热教案(新版) 浙教版 学情分析: 《物质的比热》一课,现安排在七年级第四章第四节。本节内容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相对来说较为困难,其难度主要在两个方面:一、学生对热量和比热的概念不清晰,学生容易对温度和热量产生混淆。二、学生尚不能很好地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而影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的三个因素中,学生很容易将三个变量混淆。在学生当前的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可以说学习比热是有一定难度的。 不过,此前的学习也已经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如小学时对热传递概念的学习,第一章中与温度有关的内容的学习,都为学生学习热量铺垫了基础。而第三节中对质量测量的学习,也为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理解多个变量对同一物理量的影响打下了能力基础。综合分析,此课的学习应该是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到的范围,需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适当的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 2.明确影响热量多少的三个因素:物体质量、温度的变化量、物质种类。 3.理解比热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1.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2.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逐步掌握控制变量法,体会转化法的应用。 3.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培养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热量单位的了解,培养对科学工作的尊重和热爱。 2.通过建立假设、得出结论等过程,树立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3.在生活实例分析中,体会科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策略: 在热量概念方面,采用生活实例讨论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明确温度变化和热量传递之间的关系。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1 沪科版(优秀教案)

物理九年级上沪科版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教学课时】 课时 【教材分析】 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本节的习题大多是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热量的计算为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 理解比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实验器材】 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一、复习 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 二、引入 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 ()加热后的温度 ()升高的温度 组织讨论()、()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 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那么,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探究。 〖新课教学〗 .探究。 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并演示实验:图-实验。 (一)实验探究:

浙教版七年级物质的比热-教案

《物质的比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热量的初步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知道物体吸放热量对温度的影响 2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多少的影响因素。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物质的特性----比热。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式研究“物质的比热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证据,交流和总结让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通过对比热容的定性应用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物质的比热容”科学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过程。 难点:探究过程中的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运用比热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学习方式] 学生用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讨论,归纳应用的方法,寻求新知,进一步掌握探究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烧杯、温度计。 教学过程: 引入:渐入深秋,天气转冷,人们常用搓手的动作来取暖,让学生通过此活动来重温对热的体会。学生分组实验,体会热传递的过程 让学生边做边思考:1,两烧杯的水温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2在热传递中,那杯水发热,那杯水吸热? 热传递过程 : 高温物体 (放热) 降温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板书):热 等温 升温 低温物体 (吸热)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热量(Q)单位:焦耳(J) kJ 1 kJ=1000J

师: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用电水壶把一壶水烧开与烧成温水需要的时间一样多吗? (2)用电水壶烧水时, 烧开一壶水与烧开半壶水需要的时间一样多吗? 生:………温度升高多少(温差) 老师总结(板书):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影响因素物体质量 牛刀小试:学生思考与讨论(ppt),让学生加深对温差和质量影响物体吸收热量多少的理解。 师:当你漫步在正午沙滩上,你会感觉沙子很热而海水很凉快,在同一个时刻,为什么两者的温度会有所不同呢?? 生:……… 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进行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表格设计 进行实验(视频) 得出结论质量相等的砂石和水加热相同时间,砂石比水升高温度快,升高相同温度时砂石加热时间,砂石比水吸收的热量少。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降低相同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这种特性叫做比热容 温度升高多少(温差) 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板书):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的影响因素物体质量 大 物质种类比热容 小 解释;烈日下河边上砂石和河水温度不同。 应用:水稻育秧。 作业:作业本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一、学习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关键:做好水与煤油吸热升温的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三、教具准备 大屏幕投影,多媒体计算机,铁架台中,石棉台,酒精灯,热得快,蒸发皿,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秒表,烧杯等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师:大屏幕投影一幅漫画: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根据同学的猜想,导入课题。 2、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观察烧水投影图片,提出问题: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发言。 (1)水的质量。 猜想的理由: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加热时间长,吸热多 (2)加热后的温度 (3)升高的温度 组织讨论(2)、(3)猜想哪个更合理,说出理由: 将一壶水烧开比烧成半开吸热多,将一壶凉水烧开比将温水烧开吸热多。

为了更准确的做出判断要进行实验探究 与学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选用实验器材、测量什么物理量、记录那些数据、怎样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实验步骤。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肯定优点,矫正错误。 投影展示有代表性的一组数据,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得出正确结论。 一定质量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初温可以不同,末温可以不同),吸收的热量相同。 3、比热容 (一)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 展示铜块和铝块,问:如果它们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两者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由此提出怎样的研究课题,由学生总结。 (2)、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讨论:选择哪两种物质加热进行对比,加热液体好还是固体好;如何控制变量;测量那些物理量;用什么器材。 方案一: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方案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设计方案,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合作,注意操作规范。设计记录表格,准确记录数据。(4)分析与论证 做好两种物质的数据对比,学会分析数据,探究结论,先小组交流意见,再师生共同交流,最后确定实验结论。 (5)评估 交流实验的得与失,操作是否规范,实验误差的原因,结论是否恰当,描述是否准确等等。(二)比热容 通过实验知道,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如何描述这一不同需要引入物理量——比热容。 正确引导,给出比热容的概念: 不同物质质量相同:单位质量 升高温度相同:1℃ 1、概念: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板书)。 学习单位,强调书写。 2、观察比热容表,了解常见物质比热容。 学会读表,引导学生寻找规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_教案

探究——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通过阅读“气候与热污染”,了解利用比热容解释海边与沙漠昼夜温差问题,并了解一下“热岛效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有关计算。 难点: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学生理解“水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的质量、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之间的关系。 进行新课 (1)演示实验:出示盛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但我们明显地看出两者的体积不相同,这是为什么?(请学生回答)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密度是物质的属性。 介绍电加热器(俗称:“热得快”),强调电加热器每一秒钟放出的热量是一定的,两个电加热器是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里它们放出的热量也是相等的。 请两名同学帮助观察温度计,并随时报告温度。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水吸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这跟我们在测量物体质量时,遇到的情况相似;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质量一般不相同。当时为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棗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那么,现在我们应该怎样表示上述实验所反映的物质特性呢?(启发学生讨论,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比热容的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比热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升1℃时吸收的热量,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如果某物质的比热是a焦/(千克·℃),它是说单位质量为一千克的该种物质,每升高1℃时(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a焦。 (4)比热表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物理学中,常把由实验测定的物质的比热,列成表格,便于查找。 列出了几种物质的比热,请同学们查出铝的比热及它的单位。你能具体地说明铝的比热的物理意义吗?(提问) 从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升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说明利用水取暖和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原理) 小结: 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 (1)在做课本的实验时,把水改换成蓖麻油,那么煤油和蓖麻油哪一个升温快?为什么? (2)把质量相同的铝块、铜块、铅块放到沸水中加热,当沸水再次沸腾后,取出金属块,并把它们放到石蜡块上。它们都能使石蜡熔化,那么哪个金属块熔化的石蜡多呢?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物质的比热》教案设计

物质的比热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热量的初步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知道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对温度的影响。 ·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尝试用用节课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对温度的影响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 三、教学过程: 【导入】 现有一杯开水,你能让它快速冷却吗?谈谈你的做法及理由。 【新课】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去尝试一下。我们今天就尝试其中的一种,也就是将装热水的小烧杯放进装冷水的大烧杯中,老师想观察热水和冷水温度的具体变化情况。有哪位同学能来帮我想想办法吗?学生设计实验并完善后设计表格,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根据表中数据思考:1、通过采集到数据,我们发现冷水和热水的温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总结:1、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热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 2、高温物体放出了热,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了热,温度升高。 师:高温物体的热会不会无限制地传递给低温物体呢?= =热传递的结果是温度相同这也说明了热传递需要怎样的条件呢?= =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3、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Q 表示。介绍热量的单位及单位间转换。 师生一起观察图4-33,明确热量只发生在热传递的过程中,是一种过程量,所以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不可以说“含有”“具有”。 同时通过图片的观察发现,不同物质在不同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不太一样。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呢?==探究: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1. 进一步观察活动记录表中的数据: (1) 0~1分钟和0~2分钟,大烧杯里的冷水哪次温度升高的更多?哪次吸收的热量更多? (2) 0~1分钟和0~2分钟,小烧杯里的热水哪次温度降低的更多?哪次放出的热量更多? 结论:等质量的同种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跟温度升高的多少有关。温度升高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反之,温度降低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 2.用煤气灶将同温度的半锅冷水和一锅冷水烧开哪个所用时间更长?哪个吸热多? 结论:同种物体升高一定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吸收的热量越多。反之,物体降低一定的温度,质量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 3.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板书) 影响物质吸收的热量的多少的因素:1.物质的质量。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七年级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第4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 物质的构成 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极其微小的粒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第二,固体第三) 3、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扩散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且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和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4、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 练习 1.一个厚壁钢瓶内盛有油,对油施加高压后,虽然瓶壁没有裂痕,但瓶内的油会 从钢瓶壁渗出。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2.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 3.将一根细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相对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 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 【 4-12甲所示。用烧热的针刺破线的一侧的肥 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会把细线拉过去,如图 4-12乙。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A.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C.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 4.人们发现,长期堆放煤炭的墙角,不但地表和墙的表面会变黑,而且在地面和 > 墙面的里层都会变黑。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质量表示物体所含 物质的多少。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 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温 度、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2、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用“kg”表示。常用质量 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 单位换算: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3、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重、难) ①调平。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衡量两端的平衡 螺母(向指针偏转的相反方向),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②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横梁标尺 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这时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③、 ④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 练习 1. 酱油的密度要比水的密度大。如图4-29所示是小明妈妈 刚从超市买来的酱油,瓶内酱油的质量__________500 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 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在钢罐内表 面要压贴一层毫米的铝片。技术人员先把薄薄的铝 膜装在钢罐内与内壁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当水结成冰 ! 后,铝膜就紧紧地贴在钢罐的内壁了。试解释这一技术处理的科学道理。 3. 小强的爸爸用科学方法种植马铃薯喜获丰收。小强想测量一下马铃薯的密度, 他取了一些马铃薯切成小块并测出其质量,所用的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4-30所 示,再将这些马铃薯倒入盛有40毫升水的量筒内,量筒中的水面升到100毫升, 则马铃薯的密度为多大 物质的密度(重、难) 1、密度定义: —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l)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是不变的。(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 2. 密度的公式: m =ρ/ v (公式变形:m=ρv v=m/ρ) 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3)

七年级初一科学上册 4.4物质的比热-含答案2020

七年级科学上册4.4物质的比热 基础闯关全练 1.两个物体接触并发生热传递,实质上是热量从( ) A.热量多的物体传给热量少的物体 B.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C.质量大的物体传给质量小的物体 D.体积大的物体传给体积小的物体 2.(2018湖北襄阳中考)张军在做“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实验时,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得到如下数据: (1)本实验中,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比较_______来反映。 (2)分析1、3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吸收的热量不同。 (3)分析1、2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______有关。 3.(2018山东淄博中考)下列实例中与“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 A.让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 B.用循环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小 D.夏天在房间内洒水降温 4.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和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D.物质的比热容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5.同学们在做“比较水和沙子的吸热能力”实验的场景,他们说该实验有两种探究方法。 (1)实验方法一的设计如图4-4-1所示。 ①在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_; ②请你指出该同学的设计思路和实验装置中的错误和不足。 (2)请你设计出第二种实验方法: ①写出该实验方法所需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__; ②请写出设计思路。

物质的比热 练习(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iu 物质的比热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中午,赤脚走在夏日的沙滩上时,你会感觉到沙子很热,海水却很凉;到了傍晚,发现沙子变凉了而海水却很暖和。 夏天的中午,游泳池边的瓷砖被太阳晒得很热,游泳池边的水却温度适宜;而到了晚上,游泳池边的瓷砖凉了,而游泳池里的水却比较温暖。 提出问题 为什么在同一时刻,海水和沙子,瓷砖和水的温度不一样呢? 猜想与假设 1、可能是中午海水蒸发吸热,所以海水温度低。 2、可能是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白天吸热升温比水快,晚上放热降温比水慢的原因。 设计实验 用酒精灯分别对沙子和水加热,观察哪种物质的温度上升得快。 设计实验的步骤: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时间、温度 2、实验仪器温度计、秒表 3、研究方法 (1)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时间 (2)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变化的温度 测量需要收集的数据:时间测量需要设计的表格 质量/kg温度升高20℃所需的时间/s温度升高40℃所需的时间/s 沙 水 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沙子与水的质量要相同 2、加热方式要完全相同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1.一定要在烧杯下垫上石棉网,以便使酒精灯加热时受热均匀,不至于损坏烧杯。 2.在用搅棒搅拌沙子或水的过程中,不能用力过大。以免损伤烧杯或温度计。 分析与结论 1、质量相等的沙和水,升高相同温度时,沙比水需要的时间短。 2、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沙吸收的热量少 结论:质量相等的沙子和水,在温度升高相同的度数时,吸收的热量不同。(沙子多;水少) 比热容 1、定义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时吸收(放出)的热量来定义比热容,简称比热。 2、性质 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相同,不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不同,所以比热也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3、单位

《物质的比热容》教案

九年级第四章第二节《物质的比热容》 第一课时教案 濮阳市第一中学魏薇 课题:物质的比热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比热容的概念,会用比热容的知识分析、判断有关问题 2、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比热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 2、通过查比热表认识不同的物质比热一般是不同的,学习利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比热容的过程,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通过比热知识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比热容的物理含义;能用比热容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教学 难点 理解比热容的含义

教学 课件 比热容教学课件 知识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引入课题 利用多媒体素材引入新课 二、探究——不同物质吸热的本领是一样的吗? 实验探究,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后进行实验 三、比热容 1、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该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J/(kg·℃)或J/(kg·K) 3、比热容的物理含义:(以水的比热容为例) 4、对比热容的理解: 四、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哪些应用利用三峡气候变化这种 现象引入新课 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 相互交流,提示学生注 意控制变量法在本实验 中的具体应用 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 总结出结论:不同物质 的吸热本领是不一样的 教师给出比热容的概念 及单位。 举例说明比热容的物理 含义,以加深学生对比 热容的理解 教师用教学模拟课件来 学生积 极参与 讨论, 在与同 学的相 互交流 过程中 加深对 现象的 本质认 识 与教师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3比热容第1课时比热容教案教科版29

3.比热容 第1课时 比热容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分析。 这两位同学的对话说得是否正确?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提出问题:给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加热时,哪个温度上升得快?如何进一步探究验证?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升高相等的温度,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各自吸收热量的多少。或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各自升高的温度。 进行实验:学生根据所涉及的实验,选出适当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同时记录数据。 度升高

交流讨论:让学生交流、讨论,在实验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回答:(1)装水和食用油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食用油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中是通过观察水和食用油升高同样温度吸收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 (2)如果在做固体物质吸热本领的实验中,固体物质需要不停地搅拌,这样才会受热均匀。 结论:在质量相等、升高的温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相等。 探究点二:比热容 活动1:根据学生自己探究的实验了解比热容的定义。 活动2:让学生自学课本P13~P15的内容,得出比热容的单位、符号和几种常见的比热容值。 归纳总结:(1)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2)单位是J/(kg·℃)。(3)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表示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是4.2×103 J。 知识拓宽:出示课件,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比热容的概念。(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与物质的质量大小、温度高低、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多少、热量吸收或放出的多少等因素无关;可用比热容来鉴别物质。(2)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比热容改变。(3)比较两种物质吸收多少热量时,考虑物质的比热容、质量和温度升高的度数这三个因素,吸收多少热量与物体的温度无关,与物体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关。(4)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物质的温度变化不同,比热容小的温度变化大;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比热容大的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正是由于这一特性,自然界中有许多现象都是由比热容的大小引起的。 典例剖析: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4.2×10 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B.100g水的比热容是50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

常见物质比热和密度

常见物质比热、密度 各种物质的比热(25℃) Cal/(g℃) Kcal/(kg℃)(1kcal=1大卡=4.184kJ) 物质 比热 物质 比热 物质 比热 物质 比热氢气 3.41 松节油 0.42 无定形碳0.168 铜 0.092水 1.00 硫酸 0.34 石墨 0.174 银 0.056石蜡 0.77 硬橡胶 0.34 玻璃 0.20 锡 0.0504酒精 0.58 二硫化碳 0.24 水泥 0.19 汞 0.033甘油 0.58 空气 0.24 硫 0.18 铂 0.032乙醚 0.56 岩盐 0.22 炉渣 0.18 铅 0.031煤油 0.51 砖石 0.22 镍 0.106 金 0.031冰 0.50 陶瓷 0.26 钢 0.12 锌 0.0903软木塞 0.49 混凝土 0.21 生铁 0.13 铝 0.215橄榄油 0.47 大理石 0.21 铁 0.118 铬 0.11蓖麻油 0.43 干泥沙 0.20 黄铜 0.090 各种气体和蒸汽的定容定压比热Cal/(g℃) Kcal/(kg℃) 物质 温度 定压比热(Cp) 定容比热(Cv) 氢 16 3.41 2.42 氦 18 1.25 0.75 氨 20 0.51 0.39 水蒸汽 100-300 0.47 0.36 酒精蒸汽 108-220 0.45 0.40 乙醚蒸汽 25-111 0.43 0.40 氮 20 0.25 0.18 一氧化碳 18 0.25 0.18 空气 20-100 0.24 0.17 氧 20 0.22 0.16 二氧化碳 20 0.20 0.15 氯化氢 22-214 0.19 0.13

九年级物理《比热容》教学设计

《比热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查比热容表,了解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会进行物体吸热、放热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比热容的概念。 %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有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包括“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两部分内容,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海边的沙子和海水在太阳的照射下,它们的温度不同,从而提出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时,吸收相同热量升高温度不同的研究问题。通过实验引出比热容的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就叫比热容,它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它可用于解释生活中吸热升温的一些现象。本节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从分析物理事实到抽象出这个概念,再提升到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其思维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所以比热容概念和应用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为了加深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可以根据比热容的定义写出比热容的计算式,比热容本身也是利用了比值定 义法,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密度等概念,类比得出计算式,利用及其公式变形进行计算也是本节的一个 重点。 重点:比热容概念和应用,以及热量的计算。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 三、教学策略 比热容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生活经验,如海边的沙子和海水中午时的温度不同,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吸热温度变化可能不同。再通过实验来验证,做好实验是关键,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热量,升高的温度不同,相反如果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也不等。根据实验得出比热容的定义,根据定义还可以写出比热容的计算式,根据计算式得出比热容的单位。通过阅读不同物质的比热容表,了解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与密度、熔点等相似,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等因素无关。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比热容的理解,可以利用比热容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以及利用Q=cmΔt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天平、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温度计、水、食用油、烧杯。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 图 创设情景 : 播放视频:高温路面煎鸡 蛋。 在太阳的照射下,路面的 学生观看视频,结合生 活经验得出太阳照射下的水 泥地面和海水温度不同。 创造课 堂情景,激发 学生的兴趣和 求知欲。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物质的比热容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比热容是在温度、热量基础上引出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教材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提出物体吸热与什么有关,从而引出不同物质吸热是否相同的问题,通过实验探究从而揭示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经历实验探究是正确认识比热容的关键。对比热容含义的'理解及应用是本节的难点。在正确理解比热容物理意义的基础上,总结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cm⊿t,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是本节的又一重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3、能根据比热容进行简单的热量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比热容的概念和热量的计算 难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关键:做好水与煤油吸热升温的对比实验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四、教法和学法 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深入理解比热容的含义。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归纳去寻求知识,从而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新课引入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进社会,这是新课程理念。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汽车发动机用水冷却这一实际情景,引出需要探究的物理问题。情景引入合理,能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二)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 从生活经验入手,联系烧水的过程,让学生猜想水吸热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并能说出猜想的依据。水的质量这一因素,学生容易理解。对于升高的温度这一因素,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在充分挖掘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需要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制定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正确得出结论。设计本次实验为下面做加热水和煤油的对比试验做好铺垫,分散了难点。 (三)比热容 实验探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