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应付方式的研究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应付方式的研究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应付方式的研究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应付方式的研究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应付方式的研究

陈录生1刘新学*1,2

(1安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安阳,455000)(2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上海,200062)

摘要研究表明应付方式问卷中的幻想与工作压力问卷中的工作兴趣有显著的相关,而与合理化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外显性焦虑量表与应付方式量表中的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和退避因子有非常显著的相关,与合理化有显著的相关;而与工作压力量表上的三个维度只有弱相关。

关键词:工作压力应付方式外显性焦虑

1问题提出

西方对企业员工的压力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编制了一些量表,我国近几年也有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1],工作压力已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企业逐渐与国际接轨,各种信息的传递、价值观的冲撞、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体制的不断变化,给人们带来希望的同时,也带来压力。压力的增加会导致NA(negative affec-tiv ity)即负性情绪[2],进而影响生活与工作,所以一些学者开展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的研究[3]。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如Lazarus和Launier[4]认为工作压力是需要或超出正常适应反应的任何状况;Quick则认为工作压力是在面对压力源时对机体自然能力资源的普遍的、有规律的、无意识的调动。Summers,DeCotiis,DeNisi等学者把工作压力定义为当个体被迫偏离正常的或希望的生活方式时体验并表现出的不舒适的感觉[5]。而有些学者则以操作定义的方式把工作压力定义为工作负荷、工作复杂性、角色冲突、角色模糊等。

有关压力的理论很多[6],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生物压力理论,主要包括汉斯#薛利的适应综合症与遗传发生论等;二是社会压力理论,主要有冲突理论与控制理论等;三是心理压力理论,主要包括心理动力学理论、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和一般系统模型等;有压力就有应付,应付的早期定义是Hans Selye提出的,他认为应付是寻求对现实的保护的任何努力;社会心理学家L azarus和F olkman认为应付是人们持续的通过意识和行为的努力及评估个人能力而缓解内或外压力的一种需求,是缓解心理压力的过程。M athney认为应付是任何预防,消除或减弱压力源的努力,无论健康还是不健康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这种努力也不可能是以最小的痛苦方式对应付压力的影响给以忍受;这样看来应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在具体的应付方式上,M atheny通过对众多的元分析认为,应付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斗争应付,一种是预防应付[7]。不论那一种应付方式在压力面前,一般认为人们用以应付的资源主要有个体的、社会的或物质的等,个体资源主要有自尊、自谦、控制感和自我效能等,当然价值观、社会支持也是重要的应付资源,甚至宗教信仰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个体在调动各种资源应付工作压力,会采用不同的方法[8],一些学者开展了应付方式的研究[9],常用的应付方式问卷是肖计划等编制的问卷,该问卷把应付的方式分为六种;即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与合理化等。个体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使用多种方式,即使是同一事件所使用的方式也不一样,为了探讨工作压力和应付方式之间的关系,该研究用Rice编制的工作压力问卷(Wor k Str ess Profile)[10]与肖计划的应付方式问卷[11],对企业员工进行测试,来考察它们之间的相关。另外,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 M P I)追加量表中的外显性焦虑量表(M AS),进一步研究工作压力对企业员工的影响。

2研究方法

2.1被试

企业员工从开封、安阳、南阳、洛阳等地的大中型企业取样,年龄从20岁到45岁,主要为一线工作人员;其中女性104人,占总人数的53.89%;男性89人,占总人数的46.11%,合计193人。

2.2测量工具

使用的量表有R ice编制的工作压力问卷(Wor k Stress Profile),肖计划的应付方式问卷,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 M P I)追加量表中的外显性焦虑量表(M AS)三个量表。需要说明的是Rice编制的工作压力问卷(Work Stress Profile),有三个分量表组成,分别为人际关系、物理条件和工作兴趣,人际关系分量表主要测量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引起的压力和工作满意或不满意的程度,物理条件分量表主要测量工作中对员工体力的要求,工作兴趣分量表主要测量员工对工作的兴趣和投入程度,量表采用五点记分,分数越高表示面临的压力越大。

2.3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该研究共发放问卷370份,实际回收问卷238份,有效问卷193份,在有效问卷中安阳53份,洛阳52份,南阳47份,开封41份;最后的统计结果为193人的情况。所有的数据用spss11.5统计处理,验证性分析采用AM OS5.0。

3结果与分析

3.1企业员工工作压力、应付方式与外显性焦虑的相关分

*通讯作者:陈录生,男。E-mail:lschen666@s https://www.doczj.com/doc/bd12200174.html,

974心理科学Ps ychologi cal S cience2007,30(4):974-976

表1工作压力、应付方式与外显性焦虑的相关分析(n=193)

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人际关系物理条件工作兴趣总分WAS 解决问题-0.204**0.409**0.0500.2840.196**-0.035-0.0690.009-0.049-0.349**自责-0.0950.517**0.379**0.385**0.0440.0930.1040.0820.448**求助-0.0080.0100.0490.0130.0170.0210.018-0.274**幻想0.512**0.482**0.0950.1010.179*0.1220.360**退避0.519**0.0470.0090.0890.0400.212**合理化0.0930.1300.253**0.147*0.165*人际关系0.725**0.505**0.918**0.021物理条件0.555**0.926**0.042工作兴趣0.661**0.062总分0.40注:总分表示工作压力的总分,M AS表示外显性焦虑分数。*表示p<0.05,**表示p<0.01。

析经过统计分析,企业员工在三个量表上的关联程度见表1,表1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工作压力与应付方式问卷中,应付方式的六个子量表中幻想与工作压力问卷中的工作兴趣子量表有显著的相关,r=0.179,p<0.05;与合理化有非常显著的相关,r=0.253,p<0.01;而与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和退避没有显著的相关。外显性焦虑量表与应付方式量表的六个子量表都有显著的相关,与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和退避有非常显著的相关,相关依次分别为:r=-0.349,r =0.448,r=-0.274,r=0.360,r=0.212,p<0.01;与合理化有显著的相关,r=0.165,p<0.05;而与工作压力量表上的三个维度没有显著相关。

3.2企业员工高低压力组在工作压力、应付方式与外显性焦虑量表上的t检验结果

工作压力量表把工作压力分为三类,因该量表未经严格的修订,为稳妥起见,在进行聚类分析时,把工作压力总分为四类,即低压力组、较低压力组、较高压力组、高压力组;分值的范围依次分别是73-176、117-145、146-172和173-215。为了考察企业员工高低压力组在三个量表上的差异,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见表1。

表2高低工作压力组t检验的结果(n=62)

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人际关系物理条件工作兴趣总分M AS t1.0740.1600.3571.8641.3842.40921.45921.5259.74429.0530.016 df6060606060606060606060 p0.2870.8730.7220.0670.1710.0190.0000.0000.0000.0000.988

从表2中可以看出,高低工作压力组在应付方式量表上只有合理化达到显著性水平,t=2.409,p=0.019,p<0.05;其他五个子量表没有呈现出差异。工作压力量表上的三个子量表都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p<0.01;而外显性焦虑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

3.3企业员工性别差异在工作压力、应付方式与外显性焦虑量表上的t检验结果

对企业员工在性别上的差异进行t检验,结果表3。在三个量表的各维度上,只有在应付方式量表的求助上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t=2.770,p=0.006,p<0.01;其余各量表的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

表3男女性别间的t检验结果(n=193)

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人际关系物理条件工作兴趣总分WAS t1.341-0.1052.7701.0210.8780.3740.173-0.367-0.241-1.131-0.297 df191191191191191191191191191191191 p0.1810.9170.0060.3090.3810.7090.8630.7140.8100.8960.767

3.4工作压力量表的验证因子分析

由于以上的因素,该研究尝试进行量表验证性分析,事后增加了压力量样本,得到有效问卷33人,其中男14人,女19人,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有些题目发生了变化,原量表1-26题为人际关系,27-48题为物理条件,49-57为工作兴趣;但发现45、56、34、52、33、47和46题进入人际关系因子,而41、48、6、9和15进入工作兴趣因子,19、12、20、11、8、18、38、28、37和27题在分析中剔除。对得到的因子分析结果进行验证性分析,结果如表4,V2/df的值为2.078,一般认为在2.0-5.0之间可以接受,但该指数受样本容量的影响大。RM SEA为0.069,拟合比较好。其它主要拟合指数在0.8以上,拟合不是很好,但也可以接受。

表4工作压力量表验证模型的拟和指数(n=226)

V2DF GFI IFI A GFI CFI RM S EA 2048.479860.7260.8100.8040.8750.069

4讨论

幻想与工作兴趣子量表有显著的相关,这表明这两种心理特质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幻想与兴趣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方面的心理因素,幻想有时可以通过个体的兴趣表现出来;如个体得到想拥有的工作,就会在从事的工作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使得幻想与兴趣呈现正相关。而工作兴趣与合理化呈现出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如果个体能采取成熟的应付方式来解决工作中的压力,就不会被压力所困,继续保持对工作的兴趣。工作兴趣与合理化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如

陈录生等:企业员工工作压力与应付方式的研究975

果个体对从事的工作比较满意,就会表现出比较高的兴趣[12],即使工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会因喜欢现有的工作而采用合理化的应付策略。工作兴趣与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和退避没有显著的相关,可能是个体对工作中的压力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因为我国的企业对员工的控制比较大,员工的自主性相对来说小一些,这次调查的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员工,下岗的威胁不是太大,危机意识不强,不关心工作中的问题。人际关系和物理条件与应付方式量表上六个维度的相关都没有达到显著性,原因可能是人际关系量表中的题目不适合我国一线员工,或调查时回答有虚假的成份;至于物理条件国内薪酬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企业员工不是太关心,只要能领到高薪酬就可以了。另外,调查的几个地市的生活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不是太高,这也是导致没有显著相关的原因之一。

外显性焦虑量表与应付方式量表有高度相关,说明不同的应付方式影响企业员工的焦虑水平,不成熟的应付方式会引发高焦虑。解决问题和求助与外显性焦虑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有研究表明,解决问题和求助的结合是一种成熟的应付策略,采取这种应付方式会避免不成熟的自责、幻想和退避等应付策略;这种成熟的应付方式可有效的避免工作压力带来的焦虑,自责、幻想和退避是不成熟的应付策略,它们与外显性焦虑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这种消极的应付方式,表现出一种神经症性的人格特点,情绪和行为不稳定,因而这种应付方式越强,越容易导致高水平的外显性焦虑。合理化与外显性焦虑的显著相关表明,这种应付方式介于成熟与不成熟应付方式之间,或是二者的混合。

外显性焦虑与工作压力量表的三个维度的相关没有达到显著性,这与前面的假设不相符,说明国有企业的员工有压力,但并没有明显的影响,相比较而言工作兴趣比物理条件与人际关系相关高一些,这与上面分析的工作兴趣与幻想有显著的相关呈现出一致性。至于量表中测查的职业成长、物理环境、休闲等问题,一线的企业员工因受我国企业传统的影响,再加上我国的企业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上,员工的整体文化水准不高,劳动密集型生产的状况一时不可能得到根本的好转,因此并没有引起过多的关注,所以在统计上只有弱的相关。

高低工作压力组在三个量表上的T检验的结果表明,应付方式量表上只有合理化一个维度达到显著性水平,其余五个维度没有显著性差异,反应了当前企业员工矛盾的心态。所调查的企业生产状况相对来说比较好,但又比不上外资企业与一些新兴企业,员工对所从事的工作表现出某种矛盾的心理。性别上的T检验表明,男女在应付方式量表的求助维度上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这与生活中男女的差异相一致,男性比女性表现出更大的独立性,女性的依赖性大于男性;人格研究的很多结论支持男女间的这一差异。另外,该研究也有不足之处,就是虽然对文中使用的工作压力量表,做了大量的分析工作,但并没有进行修订,希望有兴趣的研究者,能得到版权进行修订,以更适合我国的情况。

5结论

结果表明,应付方式中的幻想与工作压力中的工作兴趣有显著的相关,而与合理化因子有非常显著的相关。外显性焦虑与合理化有显著的相关,工作压力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各项拟合指数基本符合要求。

6参考文献

1潘莹欣,王垒,任湘云等.员工工作压力感问卷的初步编制.心理科学,2006,29(2):312-314

2张西超,杨六琴,徐晓锋,车宏生.负性情绪在工作压力作用中机制的研究.心理科学,2006,29(4):967-969

3石林.大学教职员工的工作压力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7(3):65-71

4Oi-ling Siu,Paul E Spector,Cary L Cooper,Luo Lu,Shanfa Yu.M anagerial Stress in Greater China:The Direct and M oderator Effects of Coping Strategies and Work Locus of Control.Applied Psychology:an Internati onal Review,2002,51:608-632

5Folkman S,Lazarus R S.A analysis of coping in a middle-aged community sample.Journal of Health and S oci al Behavior,1980, 21:219-239

6于文宏,李焰.工作压力研究综述.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8

(1):67-70

7孙圣涛.应付的研究概况.心理科学,2004,27(4):934-936

8张怡玲,甘怡群.国外应对研究的不同理论视角.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3):23-26

9刘宣文,江帆,董岩芳.我国近十年来应付方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5):98-102 10Phillip L Rice著.石林等译.压力与健康.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5:151-152

11肖计划,许秀峰./应付方式问卷0效度与信度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4-168

12赵更申,雷巧玲.工作压力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06,126(2):126-128

A study on Enterprise Employee p s Job Stress and Coping Ways

Chen L usheng1,Liu X inx ue1,2

(1Department of E ducational Science,Anyang Normal S chool,Anyang,455000)

(2Department of Speci al Education,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200062)

Abstract T 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re is a sig 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 een F antasy in the questionaire about coping w ays and Job Interest in the job stress questio nnaires,and there is a mo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 een Rationalization and Fantasy.T here is a g reatly sig nificant correlation of the M anifest Anxiety Scale w ith solving pr oblems,Sel-f reproach,Recourse,Fantasy,and Retreat of t he coping ways scale;a significant cor relat ion of the M anifest A nx iety Scale w ith Rationalizat ion;but a weak corr elation w ith thr ee dimensions of job stress.

Key words:job stress,co ping ways,manifest anxiety

976心理科学

压力应对方式问卷

《压力应对方式问卷》测试题目: 1.不论争辩或讲和,我尽量采取主动。 A. 没有用过; B. 有时使用; C. 较多使用; D. 最多使用; 2.我认为时间一过,事情自然就会变化,只是需耐心等待。 A. 没有用过; B. 有时使用; C. 较多使用; D. 最多使用 3.我转向其他活动或工作,不再去想那些事情。 A. 没有用过; B. 有时使用; C. 较多使用; D. 最多使用 4.我尽量去分析问题,以便更好地理解它。 A. 没有用过; B. 有时使用; C. 较多使用; D. 最多使用 5.我会主要考虑以后怎么办。 A. 没有用过; B. 有时使用; C. 较多使用; D. 最多使用 6.我尽量使问题留有余地。 A. 没有用过; B. 有时使用; C. 较多使用; D. 最多使用 7.我会批评或惩罚自己。 A. 没有用过; B. 有时使用; C. 较多使用; D. 最多使用 8.我会找一些人谈话,以便更多地了解问题。 A. 没有用过; B. 有时使用; C. 较多使用; D. 最多使用 9.我争取找到有关的人来帮忙。 A. 没有用过; B. 有时使用; C. 较多使用; D. 最多使用 10.我会做些不一定有用的事,但至少我是做了。 A. 没有用过; B. 有时使用; C. 较多使用; D. 最多使用 11.我将主动针对该问题做些有用的事情。 A. 没有用过; B. 有时使用; C. 较多使用; D. 最多使用 12.我告诉自己一些能使自己感到舒服的事情。 A. 没有用过; B. 有时使用; C. 较多使用; D. 最多使用 13.我会接受别人的同情和理解。 A. 没有用过; B. 有时使用; C. 较多使用; D. 最多使用 14.我会向惹起问题的人发火。 A. 没有用过; B. 有时使用; C. 较多使用; D. 最多使用 15.我会埋头去睡上一觉。 A. 没有用过; B. 有时使用; C. 较多使用; D. 最多使用 16.我将尽量看到问题好的一面。 A. 没有用过; B. 有时使用; C. 较多使用; D. 最多使用 17.我会尽量控制自己的感情。 A. 没有用过; B. 有时使用; C. 较多使用; D. 最多使用 18.我会无所谓,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A. 没有用过; B. 有时使用; C. 较多使用; D. 最多使用 19.我会听天由命,有时我运气不好。 A. 没有用过; B. 有时使用; C. 较多使用; D. 最多使用 20.我会期待着奇迹出现的。 A. 没有用过; B. 有时使用; C. 较多使用; D. 最多使用 21.我将尽量去忘掉所有的事情。 A. 没有用过; B. 有时使用; C. 较多使用; D. 最多使用 22.我会去寻求专门的帮助。

简要回答压力的三种应对策略及其效果

1.如何理解人格的定义(1)人格:源与个体身上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稳定的行为方式:可以跨时间、跨情境地来审查这些稳定的行为方式;内部过程:个体内部发生的所有动机、情绪、认知过程。从人的内心发生,影响着人怎样行为、怎样感觉的所有情绪、动机和认知过程。(2)人格概念的理解:A.人格是全部的心理组织 B.稳定的行为方式是人格的一种表现,只是人格的一部分。C.人格是遗传、环境(含文化)的产物 2.怎样理解人格心理学这门科学 (1)定义: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人格现象的相互作用规律及人格的个别差异的科学。 (2)研究内容:A.人格过程(动态的作用规律):如,遗传与环境对人格的影响;动机、认知、行为之间的关系;人格与健康、成长的关系。B.人格特征、人格类型(静态,个别差异)。 (3)人格心理学的4个基本关切:理论、研究、评价、应用。(4)人格心理学应用:将人格心理学的知识(包括人格理论、研究发现和测评技术)应用于生活实际,帮助人们更幸福、发展得更好。其中最重要的应用是促进心理健康、促进成长。 3.评价人格理论的标准 ①精确性②可检验性③概括能力④简洁性⑤逻辑一致性⑥有用性4.测量或评价人格的方法有 哪些。 自陈测验、投射测验、情境 测验 其他方法:品格教育测验、 角色扮演技术、无领导小组 讨论等。 5.简要回答人格的本质和核 心人格过程 人格的本质是实现自己的 价值目标,价值目标是人格 的中心,是人的最终追求, 人的一切心理过程都是围 绕价值目标进行的。核心人 格过程不断地设置价值目 标,调动自己的一切人格资 源去实现价值目标的过程, 是由动机单元、经验单元、 认知单元、监控单元、特质 单元这五个主要的功能单 元构成的。 6.人格研究有哪些途径 1.个案研究(弗洛伊德) 2. 相关研究:是指在相同条件 下测量一组被试的多个人 格变量然后运用统计方法 考察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 程度和相关方向,由此来确 定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也 可以用差异比较的统计方 法比较不同群体在各个变 量上的差异3.实验研究:指 操纵变量,研究这个变量的 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 从而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 关系。 7.简要回答弗洛伊德人格结 构理论中的几种不平衡关 系 答:1、自我与本我之间的 不平衡关系:自我不能满足 伊底的要求自我不能控制 伊底 2、自我与超我之间的不平 衡关系自我不能满足良心 的要求自我不能自我理想 的满足良心的要求 3.本我 与超我之间的不平衡,包括 本我要求满足但超我却不 允许(超我过强)超我过强 不能约束本我 8.简要回答荣格的情结理论 答:情结:带有情绪色彩的 无意识心理丛。决定着我们 心灵的很多方面,驱动人的 行为。 情结的功能:当某人具有某 种情结时,往往执着于某件 事而不能自拔,同时却意识 不到自己的执着行为。情结 举例:自卑情结、英雄情结、 大学情结、军人情结、批评 情结等。正常的情结:促进 事业的追求,充满激情地投 入到喜爱的工作中去。病态 的情结:阻碍正常的心理机 能。 9简要回答压力的三种应对 策略及其效果 应对策略可以分为三种类 型,分别是:(1)问题中心策 略。问题中心策略直接关注 问题,是什么问题导致的压 力就处理什么问题。(2)情绪 中心策略。情绪中心策略关 注情绪,试图减轻面临压力 时产生的消极情绪。(3)回避 策略。回避策略通过把引发 焦虑的压力情境排除在意 识之外来处理压力。效果: 在帮助人们处理压力方面, 积极策略都比回避策略更 有效。回避策略有时可能在 短期内起作用,但这种策略 做多只是延缓了处理这些 问题,不管回避策略有多大 的短期优势,它的有效性都 有可能局限于相对适度的

员工压力管理是什么

员工压力管理是什么 每个人都会有压力——特别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您的员工当然也不例外。当员工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对工作一筹莫展的时候,员工就会产生压力。压力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压力就像一把双刃剑,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您也许会认为:员工要是没有压力该有多好。实际上,没有任何压力会让人懒惰和颓废,您也不要指望完全没有压力的员工会有很高的工作效率。实际上,适当的压力会使员工产生工作的动力,但过大的压力会让员工精神颓废,无所适从。 在工作中给员工一些压力,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要注意,员工有很多压力是来自工作以外的,如果公司能够帮助员工解决了这些压力,无疑会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和忠诚。 一、员工压力的种类和性质 1、什么是压力 当员工碰到不顺心的事情,或者对工作一筹莫展的时候,员工就会产生压力。适当的压力可以使员工产生工作的动力,但过大的压力反而会让员工精神颓废,无所适从。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压力是指员工个体在环境中受到种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这种情绪会正向的或负向的影响到员工的行为,当压力出现时,人会本能地调动身体内部的潜力来应付各种刺激因素,这时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适度的压力对员工产生的刺激,可以使员工处于兴奋状态,增强进行某种活动的动机。在工作中,对员工保持适当的工作压力,可以使员工的工作更具有成效,并且员工本身也可以在工作中得到满足感、成就感等自我实现的感觉。当然,如果压力过大,员工经常无法完成自己的工作,员工的兴奋感会逐渐消失,随之而来的是挫折感和失败感。从而使工作效率低下,并对员工个人的心理产生消极的影响。 所以,在工作中保持适度的压力是非常重要的,这要求管理者能够体察到员工工作压力的状况,并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2、员工压力的种类 企业的员工可能会面临着多方面的压力。从大的方面讲,可以分为家庭压力、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 1、家庭压力 每位员工都属于一个家庭,家庭环境的和谐与否对员工有很大的影响。家庭压力一般来自于配偶压力、父母压力、子女压力及亲戚压力等。比如配偶感情不和、父母生病住院、子女学习成绩不好等,都会对员工产生压力。 有时员工不得不为处理这些事情而请假。当员工因为这些压力而求助于企业的人事部门或管理者时,企业

论文开题报告:对工作压力的研究

论文开题报告:对工作压力的研究 论文开题报告:对工作压力的研究 论文开题报告:对工作压力的研究:2013-5-16 16:14:54论文开题报告:对工作压力的研究1、导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3研究方法及步骤1.4本文结构及主要内容1.1论文选题的意义进入21世纪后,随着社会体制的迅速变革以及竞争的不断加剧,工作节奏的加快,在职场中生存的员工普遍感受到了来自工作的压力,而所有企业外部的风险会逐步转化为内部的压力,在所有压力中,工作压力是对现代人生活影响最大的压力。工作压力过大早己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过大的压力会对工作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损害,对组织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影响到组织现实的发展。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的一份调查显示,由于工作压力造成的心理压抑已经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时代,随着市场竞争意识普遍深入人心,我国企业的员工也越来越多地感析销售类新员工面临的工作压力,深入探讨销售类新员工工作压力引导的有效策略。期望为组织员工压力管理提供好的建议。1.2国内外研究现状从国外的研究结果看,西方发达国家有关工作压力的研究己经进行了几十年,压力的研究在社会需求的推动下,迅速扩展到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几乎所有学科研究领域,引起国外无数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压力进行研究和探讨,并且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国外现有的压力定义可概括为三大类:压力反应理论—Hans selye,1956;压力刺激理论—Homles&Rahe,1967;以及认知交互作用理论 —Lazarus&Folkrnan,1976。与压力相对应,工作压力定义基本上也分为三类:一类是基于反应的一类是基于刺激的,还有一类是两者的交互作用的过程。在压力来源研究方面,亨迪克(Hendris,1995)等人将引起压力的因素分为三类:组织内部的因素、组织外部的因素和个人特征;罗宾斯(Robbins,1996)也将压力源分为环境、组织和个人三个因素。国外工作压力的指导理论主要有三种: Lazarsu(1966)的交互作用理论;French,Cpslan和aynHarrison(1972)的个体一环境匹配理论;Karaesk(1979)的工作压力的需求一控制理论。从国内

工作压力量表

工作压力量表 本量表对于工作压力之操作性定义,主要依据caplan(1975)所指称个人在工组场所中,对于环境的配适程度。主要包括工作负荷、角色冲突、角色模糊及技能使用这四个常见的购面。 量表来源系采用price(2001)摘自kimetal(1996)之工作压力问卷量表,其四个构面分别为,1.工作负荷,指个人对于完成职务所需的工作负荷程度。2。角色冲突,指个人对于工作所需尽义务的不一致。3。角色模糊,指对于个人的工作目标极其义务模糊不清。4。资源不足,指缺乏足够的工具以完成工作之所需。 计分方式: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分数越高,代表压力越大。 工作压力量表 1 2 3 4 5 1. 道完成自己我的工作所需采取的步骤。 2. 我确知主管对我工作的预期绩效目标 3. 在执行工作时,我并不了解自己的职责所在 4. 我需在模糊的指示下工作 5. 我常陷入不同主管们对于工作要求的冲突当中 6. 我常陷入不同的同事们对于工作要求的冲突当中 7. 对于我所需完成的工作,我的直属主管和我的同 事们有一致的看法 8. 我的主管在下达工作指示时具有一致性 9. 我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自己的每一项工作 10. 我的工作负荷并不会太重。 11. 我必需非常辛劳地工作 12. 我必需以非常快速的节才能完成工作

13. 在工作环境中,我并未具有充足空间来完成我的 工作 14. 我不易获得工作所需的各项资源 15. 我有足够的设备来完成我的工作 16. 我有足够的支持服务来完成我的工作 工作满足量表 1 2 3 4 5 1. 您对于个人的(专门)技术在工作中的运用是否满意 2. 您对于个人兴趣的适切性是否满意 3. 您对于目前工作的学习机会,是否满意 4. 您对于个人的工作绩效,是否满意 5. 您对于目前的工作内容,是否满意 6. 您对于目前的工作保障,是否满意 7. 您对于公司的福利制度,是否满意 8. 您对于公司的待遇制度,是否满意 9. 对于目前工作所给予的升迁机会,是否满意 10. 您对于目前工作所带给的声誉,是否满意 11. 您对于目前的工作环境,是否满意 12. 您对于与同事间相处的关系,是否满意 13. 您对于主管的领导统御方式,是否满意 组织承诺量表 1 2 3 4 5 1. 我愿意付出额外的努力,以协助公司发展并获得成功 2. 我常对朋友说,我所服务的公司是相当理想的工作场所 3. 我对公司的忠诚度并不高 4. 为了继续留在公司任职,我愿接受公司指派给我的任何工作 5. 我的价值观与公司的价值观是相类似的

如何正确应对职业压力

如何正确应对职业压力 压力的个人应对,也可以称为个人的压力管理,其中几种不同的定义,如美国心理学家福克曼与拉扎罗斯(Folkman&Lazarus)认为,“压力应对是指所有控制、减弱和耐受内部需求的认知方面或行为方面的努力”;美国心理学家肯尼斯.马塞尼(Matheny,K.B)认为压力应对是指“任何一种健康的或不健康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努力,来预防、消除或减弱压力源或用最小的痛苦来耐受压力带来的效应”。 成功的或健康的压力应对目标或标志应包括:减轻或消除压力所致的不良生理、心理及行为反应的症状,以达到安全工作、健康愉快地生活。当压力出现的时候,每个人的反应可能不同,有人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有人则采用逃避、攻击、退缩等不良的反应方式。其应对的结果可能是成功的、健康的、也可能是失败的和不健康的。 应对方式及其类型 压力应对方式又称应对策略,即人们在面对压力事件时的反应方式,是个体在应对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类型或使用方式的概括。它是人们在生活中自然习得,代表着个体应对各种生活压力的一种倾向性。个体经常使用的应对策略代表着其应对风格。个人压力应对策略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保持良好的应对习惯,改变自己不良的压力应对习惯。应对方式可根据指向解决问题或指向心理与情绪反应的不同,分为以下4种: 指向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压力源)策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直接处理问题或减少压力源,比如在职业压力方面,面对一项棘手的工作时可积极主动克服困难,及时将其完成;当个体感觉工作压力太大难以适应时,找有关管理人员要求减轻工作负荷;在压力应对过程中,通过提高自己的能力或改变自己的目标来应对压力;选择更好的问题解决策略,个体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可能有助于解决问题,从而降低压力水平或排除压力源。 攻击或逃避压力源 攻击,即破坏、去除或是减弱威胁;逃避压力源是指自己置身于威胁之外。比如当一个员工对所在岗位感到职业压力过大,管理人员粗暴,以及工作环境恶

工作压力理论模型述评

■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第11期 工作压力的概念是从压力的概念衍生而来的。最早提出压力这一概念的Selye(1936)认为压力是破坏生物有机体内部平衡的因素。之后,McGrath(1970)、Quick(1984)、Edwards(1996)、Robbins(1997)以及我国学者徐长江(1999)和马可一(2000)在国外压力研究的基础上,均提出了工作压力的独到见解。 综合以往关于压力和工作压力的研究,笔者认为:其一,尽管压力这一概念,研究者们所作解释莫衷一是,但其总体方向是一致的,即:关注生理反应→关注生理和心理的反应→综合考虑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反应。这就为以后研究压力的概念明确了方向。其二,在工作压力这一复杂的系统中,包含广义上的工作压力,即个体在工作情景中体验到的压力和来自工作情景外的对工作产生影响的压力和狭义的工作压力,即仅为工作情景中的压力。偏重工作压力的狭义概念将不利于问题的分析,因为就企业而言,那些来自工作情景外的对工作产生影响的压力显然不容忽视,同样也需要对这些压力进行管理。 一、关于工作压力理论模型的论述 1.早期压力理论模型—— —GAS三阶段模型。Selye(1936)提出的GAS三阶段模型是关于压力研究的早期模型,该模型把一般适应综合症的压力反应模式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警觉反应阶段(Alarmreaction)、阻抗阶段(Stageofresistance)和枯竭阶段(Stageofexhaustion)。警觉反应阶段又细分为振动阶段和逆向振动阶段。其中,警觉反应阶段是大脑控制使身体做出应付压力的准备阶段,它由各种生理变化所组成,这些生理变化使受到威胁的有机体能迅速地恢复正常的功能。首先引起压力的外界刺激因素使人体内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化学反应,这称为“振动阶段”;然后,身体开始动员精力去应付外来的压力,这称为“逆向振动阶段”。如果个体继续置身于这个压力的情境中,便会出现阻抗阶段,即个体对压力来源进行阻抗。此时在警觉反应阶段被搅乱的生理历程,都恢复到正常状态,受到威胁的人会开始通过实际行动去尝试解决问题,包括采取积极的方式和消极的方式。如果问题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解决,则身体可以恢复到正常的平衡状态。如果个体继续暴露于有伤害性的压力来源中过久的话,就很可能无法维持其阻抗反应,这时就进入了枯竭阶段。此时,第二阶段出现的某些器官或系统的适应机制所产生的能量已消耗殆尽。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返回到警觉反应阶段,再动员其他系统或器官去应付造成压力的因素;另一种则是导致个体的死亡。 2.刺激说理论模型。刺激说认为工作压力是一种作用于个人的力量或刺激,从而导致人的紧张的反应。它把工作压力看成是人对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生理的紧张、恐惧等,强调的是人的一种生理反应,这是早期对工作压力分析的观点。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有Weiss等。Weiss(1967)在他的模型中提出了社会支持、个人性格特征、组织因素是工作压力反应的直接经历和缓解器。他把工作压力区分为短期反应和长期反应,其中短期反应主要表现为紧张,而长期反应则表现为疾病。这一派的理论模型主要集中注意于压力刺激的实质,关心压力的来源是什么。主要强调了工作压力的外部因素,而没有考虑到个人对工作压力程度的感知和评价,也没有注意到对工作压力反应的处理策略。 3.反应说理论模型。反应说认为工作压力是由于环境刺激物的影响,使人们呈现出的一种心理的反应。这一理论把工作压力看成是人的主观感受,它着眼于人们对待工作压力的体验和认知;并且认为工作压力是以反应为基础的模式,它强调人的心理和精神方面。反应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Quick等。Quick(1984)从对工作压力的处理策略方面,提出了一个工作压力的预防管理模型,不仅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而且还从工作压力的积极的和消极方面把工作压力源、个人对需求的预警反应、预防管理哲学等三个方面结合了起来,提出了对工作压力进行预防和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4.刺激—反应说理论模型。刺激—反应说认为,工作压力是个人特征和环境刺激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后果,是形成个体生理、心理及行为反应的过程。刺激—反应说不仅考虑了紧张和反应,而且还考虑了个体特征及对待压力策略等方面。到目前为止,代表刺激—反应说的理论模型主 工作压力理论模型述评 ●蒋宁 摘要: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员工承受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压力管理问题已是我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急需探讨的重要课题。有效的工作压力管理能预防或减轻过重的工作压力对员工造成的生理、心理的伤害,维护和保持企业的人力资源。文章在对相关理论进行评述的基础上,从组织行为学的视角对工作压力管理模型的构建进行了理论探讨。 关键词:压力;工作压力;理论模型 ■博士论坛 57 --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管理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企业经营机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员工的工作压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管理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企业实施员工工作压力管理的现实意义出发,根据企业压力管理的现行措施,简要分析企业压力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初步的改进意见。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管理 激烈的市场竞争、日新月异的技术挑战、繁重的工作任务等各种因素都是企业员工工作压力问题的潜在根源,企业员工工作压力问题不仅对企业员工个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生活质量有很大的负面影响,也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济效益。 一、企业实施压力管理的重要意义 对企业而言,工作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压力对员工来说可产生不同的作用。压力适中可产生积极的作用,压力过大则产生消极的作用。因此,企业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压力管理对提高企业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1.适度的压力可以使员工保持一种紧张感 对员工而言,企业在管理上越规范,员工的工作紧张感越强,这越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才华为企业创造高额的利润。在适度的压力下产生的紧张感会使员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所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进而使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时刻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 2.适度的压力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业绩 在工作过程中,工作压力过小或过大,工作效率都较低。 压力较小时,人处于松懈状态之中,效率自然不高,但当压力超

过了人的最大承受能力之后,压力就成为阻力,效率也就随之降低。所以应以一个合适的压力为标准,让员工时刻保持一种紧 张感,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3.适度的压力可以营造和谐的组织环境 企业实施压力管理,一方面不但解决了员工由于承受过大的压力而造成的一些生理、心理以及工作生活上的问题,同时在组织环境的改善上会取得明显的效果。因为有效的压力管理,可以屏除企业组织环境的一些弊端,营造一种全新的组织环境,即和谐的组织环境。 4.适度的压力形成系统解决压力问题的管理体制 企业在实施压力管理过程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形成一套系统的解决压力问题的方法,一方面可以弥补企业在管理体系建设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可以形成一套全新而系统的管理体制,为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增添一个新的领域。 二、企业工作压力管理现状分析 1.企业压力管理的措施 业内人士初步估计,我国每年因职业压力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至少上亿元。过大的压力往往使员工失去工作动力,工作业绩下降、员工之间关系恶劣等等不良后果,进而损害企业的利益。在此情况下,一些管理者采取了一些措施对员工实施压力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工作环境。 企业管理者通过适当改善工作环境,消除员工因对工作环境的不适所产生的压力感,稳定员工的工作情况。 (2)注意员工的工作量和设置合理的时间安排。 企业管理者通过适当调减员工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使员工的工作付出与报酬达到一定的平衡水平来舒缓员工的不满情

应对方式问卷

应对方式问卷 填表方法:此表每一个条目有两个答案“是”、“否”。请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每一个条目后选择一个答案,如果选择“是”,则继续对后面的“有效”、“比较有效”、“无效”做出评估。在每一行的○里打√,表示你的选择。 比较 是否有效有效无效 1、能理智地应付困境○○○○○ 2、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 3、制定一些克服困难的计划并按计划去做○○○○○ 4、常希望自己已经解决了面临的困难○○○○○ 5、对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充满信心○○○○○ 6、认为“人生经历就是磨难”○○○○○ 7、常感叹生活的艰难○○○○○ 8、专心于工作或者学习以忘却不快○○○○○ 9、常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10、喜欢找人聊天以减轻烦恼○○○○○ 11、请求别人帮助自己克服困难○○○○○ 12、常只按自己想的做,且不考虑后果○○○○○ 13、不愿过多思考影响自己的情绪的问题○○○○○ 14、投身其他社会活动,寻找新的寄托○○○○○ 15、常自暴自弃○○○○○ 16、常以无所谓的态度来掩饰内心的感受○○○○○ 17、常想“这不是真的就好了”○○○○○ 18、认为自己的失败多是外因所致○○○○○ 19、对困难等待观望,任其发展的态度○○○○○ 20、与人冲突,多是对方性格怪异引起○○○○○ 21、常向引起问题的人和事发脾气○○○○○ 22、常幻想自己有克服困难的超人本领○○○○○ 23、常自我责备○○○○○ 24、常用睡觉的方式来逃避痛苦○○○○○ 25、常借娱乐活动来消除烦恼○○○○○ 26、常想些高兴的事自我安慰○○○○○ 27、避开困难以求心中宁静○○○○○ 28、为不能回避困难而懊恼○○○○○ 29、常用两种以上的办法解决问题○○○○○ 30、常认为没有必要那么费力去争取成败○○○○○ 31、努力去改变现状,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 32、借烟或借酒消愁○○○○○ 33、常责怪他人○○○○○ 34、对困难常采用回避的态度○○○○○ 35、认为“退一步自然宽”○○○○○ 36、把不愉快的事埋在心里○○○○○ 37、常自卑自怜○○○○○

(整理)压力与应对压力的策略.

"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将会愈来愈多地面对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程度不同的压力。压力目前已成为人们无法回避,并愈来愈被普遍关注的课题,人们常把不正常的行为方式,如烦恼、焦虑、消沉、疾病、精神耗尽等归属于压力过大所致。 一、压力及其所产生的正负面影响 什么是压力,我们如何来解释,又如何定义它呢?在当代科学文献中,压力这个概念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含义。 第一种,压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 第二种,压力指的是一种主观反映,是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是人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应对过程。 第三种,压力也可能是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人的一种生理反应。 生活中,压力发生在人们处于某些事件下,而这些事件将危及人们的身体或心理健康状况。压力会产生各种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对人们身体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所以人们又把压力定义为:受外部环境与条件影响令人产生不舒服和紧张的感觉。并把压力与烦恼相提并论把压力理解成威胁、挫折或超乎自己能力的情况;一种愤怒、恐惧和激愤的状态。 产生压力的事件,我们称之为压力源。不同的个体在相同的压力源面前心理过程是不同的,所表现的反应亦不同。压力给人们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可以肯定的,但干脆就认为压力是不好的,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或不偷快的体验,并把它坚决否定掉,我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观点。积极的观点则认为,压力是一种愉快的满意体验,是一种欢乐的享受,是改变现状奋发进取的推动力,并强调压力所能带给我们的是好的和积极的一面。压力可以加深我们的意识,增强我们的心理警觉,导致高级认知与行为表现。正像铁人王进喜说的那样:""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压力会给一个个体提供创造性完成一项艺术工作的唤醒动机,给另一个个体提供一副急救的药品,而给第三个个体提供一条科学理论。压力是挑战、是竞争、是机会,它可以让你承受更大的风险,并获得比你想象得更为辉煌的成功。 二、压力所造成的身心症状 有些常见的压力源:如人们无法控制的事件、不可预测的事件和超出我们能力极限的事件等,会引起人们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反应。 对事件控制能力的研究显示:对事件愈无法控制,所观察到的压力反应就会愈明显,如交通拥挤、噪音污染、被动吸烟等,这些所造成人们的焦虑、紧张、不安等负面情绪,将对我们的身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事件的预测:能够预测压力的出现,即使无法控制也能减少人们压力反应的严重性。你愈无法预测未来事件,压力反应就愈强烈。如你的主管通知你下午要对你的工作做绩效评估。再有,你到一家公司进行面试想申请一份你认为很适合你的工作,你在不确定的状态下会对事件进行标定、猜测,并寻求一切可能的信息,在无法预测未来结果的情况下,你会产生焦虑、烦躁、压抑等负面情绪。 挑战我们的能力极限:虽然一些事件我们能够控制或预测,但它们已远远超出了我们能力的极限,结果仍会造成我们对该事件产生压力反应。如要求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若这种要求超出人们成功完成所需的时间时,将会产生压力反应。 当人们遇到压力时,在心理方面可能出现:焦虑、紧张、担心、悲痛、绝望和急躁;气愤、性情暴躁;沮丧;冷漠、消沉;做噩梦、失眠;退缩和忧郁;孤独感和疏远感;注意力分散;情绪过敏和反应过敏:交流的

企业如何进行压力管理

企业如何进行压力管理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适度的压力可使人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有效的压力管理可将压力变动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压力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各种因素刺激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这种情绪会正向或负向地影响到个体的行为。当员工感觉压力越来越大时,组织应该想方设法减轻员工压力,降低压力对员工的负面影响。 要对员工的工作压力进行成功的管理和运作,组织的管理者首先要依据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来考察员工的压力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当员工有对工作失去动力、工作态度消极、工作质量明显下降、流动性加大等表现时,需要引起组织足够的重视。这些情况大多源于组织给予员工的压力不适当,同时缺乏良好的压力疏导和缓解。 压力管理五大原则 适度的压力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提高忍受力、增强机体活力、减少错误的发生。压力可以说是机体对外界的一种调节需要,而调节则往往意味着成长。在压力情境下学会应付的有效办法,可以使应付能力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也会随之上升,所以压力是提高人的动机水平的有力工具。在把握压力的“度”时,要熟知管理的基本原则。 压力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组织在进行压力管理时应该注意五个原则: 第一,适度原则。进行压力管理并不是不顾组织的经济效益而一

味减轻员工压力,最大化员工满意度,而是要适度。 第二,具体原则。由于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主观感觉,因此在进行压力管理时要区别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根据对象的不同特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岗位原则。组织中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面临的工作压力不同。一般岗位级别越高,创新性越强,独立性越高的员工,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比如销售人员的压力—般比生产人员要大,因为生产人员面对的更多是可控因素,而销售人员就不一样,销售业绩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自己努力的程度,还与客户、市场大环境、竞争对手有关系。 第四,引导原则。由于压力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引导压力向积极的一面发展就显得很重要。对员工来说,有些外部因素是不可控的,比如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这时可以灵活地将压力变为动力,激发更多的工作热情。 第五,区别原则。在消除压力前,首先要找出压力的来源并区别对待。有些压力是可以避免的,比如由于员工之间不团结,人际关系复杂造成的工作压力,岗位职责不清,分工不合理所造成的压力;而有些压力,比如来自工作本身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提高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来解决。 有效管理四大策略 从组织角度来看,压力管理主要是为被管理者营造一个能充分发挥所长的适度压力的工作环境,同时要避免过度压力的产生。综合起

压力与应对压力的策略

压力与应对压力的策略

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每天将会愈来愈多地面对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程度不同的压力。压力目前已成为人们无法回避,并愈来愈被普遍关注的课题,人们常把不正常的行为方式,如烦恼、焦虑、消沉、疾病、精神耗尽等归属于压力过大所致。 一、压力及其所产生的正负面影响 什么是压力,我们如何来解释,又如何定义它呢?在当代科学文献中,压力这个概念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含义。 第一种,压力指那些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 第二种,压力指的是一种主观反映,是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是人体内部出现的解释性的、情感性的、防御性的应对过程。 第三种,压力也可能是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人的一种生理反应。 生活中,压力发生在人们处于某些事件下,而这些事件将危及人们的身体或心理健康状况。压力会产生各种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对人们身体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所以人们又把压力定义为:受外部环境与条件影响令人产生不舒服和紧张的感觉。并把压

力与烦恼相提并论把压力理解成威胁、挫折或超乎自己能力的情况;一种愤怒、恐惧和激愤的状态。 产生压力的事件,我们称之为压力源。不同的个体在相同的压力源面前心理过程是不同的,所表现的反应亦不同。压力给人们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可以肯定的,但干脆就认为压力是不好的,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或不偷快的体验,并把它坚决否定掉,我认为这是一种消极的观点。积极的观点则认为,压力是一种愉快的满意体验,是一种欢乐的享受,是改变现状奋发进取的推动力,并强调压力所能带给我们的是好的和积极的一面。

压力可以加深我们的意识,增强我们的心理警觉,导致高级认知与行为表现。正像铁人王进喜说的那样:""人无压力轻飘飘,井无压力不出油。""压力会给一个个体提供创造性完成一项艺术工作的唤醒动机,给另一个个体提供一副急救的药品,而给第三个个体提供一条科学理论。压力是挑战、是竞争、是机会,它可以让你承受更大的风险,并获得比你想象得更为辉煌的成功。 二、压力所造成的身心症状 有些常见的压力源:如人们无法控制的事件、不可预测的事

有关压力研究综述

有关压力研究综述 提要国外工作压力理论已经研究一个多世纪了,并形成了众多的理论体系。本文比较详细地回顾了这些理论,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一、压力的基本理论 有关工作压力的研究在西方已经开展近一个世纪了,是西方学术界发展较快的一个领域。在过去的一百多年来,众多西方学者在这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众多工作压力的理论和流派。但是,国内在工作压力理论研究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压力研究的领域中,根据研究的侧重点及其发展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理论: (一)压力的刺激学说。压力的刺激学说认为压力是外界环境对个体的一种刺激,强调的是人的生理反应。该学说认为压力是一种消极的刺激,其产生是源于外界环境的刺激,并导致个人的反应或紧张。这是早期压力理论的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是Weiss、Janis、Mann等人。 (二)压力的反应学说。压力的反应学说认为压力是个体对环境的一种反应,是个体在面对环境刺激的时候产生的一系列身心反应。本学说方面比较著名的研究有美国学者坎农的开创性研究,他指出面对环境的刺激,个体的压力反应是使机体处于戒备状态,并表现为恐惧、焦虑等紧张方式,面对压力,个体反应的模式基本相同,但是程度不同。 (三)压力的交互理论。压力的交互理论认为压力不是个人特点的产物,也不是环境的产物,压力的产生是某一种环境与某一种人所做的对环境可能产生威胁的评价相结合的结果。同时,压力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随着时间和任务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个体和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体与环境的匹配程度,无论在时间上、工作任务或活动上,都是动态关联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Lazarus。 (四)个体—环境匹配理论。个体—环境匹配理论是French和Caplan在1972年提出的。这一理论在工作压力研究中运用最多,是得到最广泛接受的理论之一。French、Caplan和Van Harrion认为引起压力的因素不是单独的环境或个人因素,而是环境与个人相联系的结果。 (五)工作要求—控制模式。Karasek提出的工作要求—控制模式(简称JD-C 模式),是工作压力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个理论。Karasek认为,工作活动中包含工作要求和工作控制两个关键特征,他们共同影响着工作压力。工作要求即压力源,工作控制指的是技能和决策力,工作压力取决于这两个关键特征的相互作用。

压力应对方式量表

压力应对方式量表 这是一份测试应对压力方式的问卷。在生活中,我们在遇到较大的生活变化或者对自己有压力的事件时,会怎样来应付呢?下面列出了各种可能的应付压力的方式,请您对每个项目列出的方式进行评定。此表每个条目有两个答案“是”、“否”。请您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每一条目后选一个答案,如果选择“是”,则请继续对后面的“有效”、“比较有效”、“无效”做出评估。在每一行的○里打√,表示您的选择。 是否有效比较有无效1.能理智的应付困境............. ○○○○○2.善于从实践中吸取经验........ .○○○○○3制定一些克服困难的计划并按计划去做..... ○○○○○4.常希望自己已经解决了面临的困难..............○○○○○5.对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充满了信心…….....○○○○○6.认为“人生经历就是磨难”…………….. ○○○○○7.常感吧生活的艰难……………○○○○○8.专心于工作或学习以忘却不快…................○○○○○9.常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10.常常喜欢找人聊天以减轻烦恼…………...○○○○○11.别人帮助自己克服困难………………….......○○○○○12.常只按自己想的做,且不考虑…………..○○○○○13.不愿过多思考影响自己的情绪的问题...........○○○○○14.投身其他社会活动,寻找新寄托……...........○○○○○

16.常以无所谓的态度来掩饰内心感受…○○○○○17.常想“这不是真的就好了”………................○○○○○18.为自己的失败多系外因所致……...................○○○○○19.对困难采取等待观望任其发展的态度….......○○○○○20.与人冲突,常是对方性格怪异引起…….......○○○○○21.向引起问题的人和事发脾气…………….......○○○○○22.常幻想自己有克服困难的超人本领…...........○○○○○23.常自我责备…………………….......................○○○○○24.常用睡觉的方式逃避痛苦………….......○○○○○25.常借娱乐活动来消除烦恼………….......○○○○○26.常爱想些高兴的事自我安慰……….....○○○○○27.避开困难以求心中宁……………….........○○○○○28.为不能回避困难而懊恼……………….○○○○○29.常用两种以上的办法解决困难…….○○○○○30.常认为没有必要那么费力去争成败..○○○○○31.努力去改变现状,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32.借烟或酒消愁…………………………...○○○○○33.常责怪他人…………………………............○○○○○34.对困难常驻机构采用回避的态度○○○○○35.认为“退后一步自然宽”…………○○○○○36.把不愉快的事埋在心里……………○○○○○

员工工作压力的主要管理策略

员工工作压力的主要管理策略 在员工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会或多或少地受到来自生活的、工作的及社会的压力影响。 那么,作为一名管理者对于员工的压力要针对性做好哪些管理策略呢?下面就随爱汇网一 起来了解下吧!员工工作压力的主要管理策略篇 1 一、员工职业发展“中国职业发展现状调查 结果表明:人们对职业发展的满意程度是一般偏向不满意。 普遍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感到困惑。 呼叫中心 对于工作不满意的四个主要因素是:薪资待遇差、没有成长空间、工作环境和 气氛不好、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能力、兴趣。 调查表明:员工都非常看重自身的职业发展,若对此不满意感强则可能选择跳槽重新寻求 发展机会。 员工职业发展包含着:一是对员工个人而言都有从工作中得到成长发展和满意感的愿望, 为了实现这种愿望会不断地追求理想的职业并切合自身实际设计着职业生涯, 通过企业和个人 的认可找寻并适应职业角色,最终在职业中获得成功;二是企业应重视和鼓励员工制订个人职 业生涯并结合企业的需求和发展, 为员工提供咨询和指导并要创造条件帮助员工实现个人职业 发展目标。 切实促进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远比仅制定制度来的要好,企业要为促成员工事业的成就、 满足感和发展途径与时俱进地创造条件, 真正切合实际地帮助员工做好事业发展规划且采取必 要的措施激励员工保持工作的进取心、工作与生活状态的动态和-谐平稳,寻求员工个人职业 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和-谐并进途径。 员工个人在具备团队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等的前提下,为获取持续的职业发展一要 不断提高个人职业技能, 二要进行自我职业发展设计, 三要提高持续学习能力并坚持终身学习。 二、 员工职业发展中的压力在员工个人正视职业发展中的压力并努力通过正常渠道得以释 放的前提下,企业也必须正视员工职业发展中的压力问题。 在管-理-员工压力活动时,首先要弄清楚导致员工压力的起因,要清楚地知道:员工压力 是来自工作?来自生活?还是来自社会?找到员工压力的来源和起因方可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 倍。 比如:来自工作的压力是否因工作超载、工作欠载、工作条件差、时间压力、员工在企业 中的角色冲突、角色模糊、个人职责不清、无法切身参与职业生涯设计、晋升迟缓、缺乏工作 安全感、抱负受挫、与上司、同事、下属关系紧张、不善于授权下属处理业务、工作与家庭的 冲突、机构体制变革的压力、学习新技能、适应新角色等等。 找准员工职业发展中来自工作的压力来源方可为有针对性地舒缓和释放员工压力提供有 效渠道和方法。 来自生活的压力是否因配偶去世、离婚、夫妻不和睦、孩子问题、经济拮据、家庭成员去 世、家庭成员伤病、结婚、复婚、退休考虑等等。 活生生的人在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可能会成为生活压力的来源。

浅析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管理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管理初探 姓名:吴敬斌 学院:管理学院 系:企管系 专业:工商管理 年级:2007 学号:17620078100846 指导教师(校内):李杰 2011年5月6日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管理初探 [摘要]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下,企业员工因过度压力严重影响了员工的身心健康和组织的工作绩效,员工工作压力管理成为组织急需面对的课题。本文在介绍工作压力相关概念和工作压力源的基础上从前馈控制、即时控制以及反馈控制三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工作压力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工作压力工作压力源压力管理对策

目录 引言 (1) 一、工作压力概述 (1) (一)相关概念 (1) (二)工作压力的产生 (2) (三)过度工作压力的不良后果 (3) 二、企业员工工作压力源及成因 (4) (一) 企业员工工作压力源 (4) (二)工作压力成因 (5) 三、工作压力管理对策 (6) (一)工作压力管理的原则 (7) (二)前馈控制 (8) (三)即时控制 (11) (四)反馈控制 (12) 结论 (13) 致谢语 (14) 参考文献 (14)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中,我们已经无时无刻不处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北京易普斯企业咨询服务中心的调查显示:20%的企业员工在调查中证实自己感到的压力很大;5%的企业员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75%的员工坚称他们急需心理方面的辅导。另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有接近28万人自杀,15~34岁年龄层的企业员工中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自杀,而压力过大则是这些人自杀的主要原因。近期闹得沸沸扬杨的富士康的所谓“连跳事件”一定程度上侧面印证了这些数据的可靠性,不管富士康“连跳事件”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笔者认为事件当事人在一定程度上都因为压力过大而出现了心理问题。本文在压力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工作压力来源提出工作压力的应对策略,仅供参考。 一、工作压力概述 (一)相关概念 医学、心理学和管理学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有关压力的概念。 医学专家Hans Selye认为压力是个体应对外界不利环境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反应。 美国著名组织行为学专家Steven Robinson认为,压力是一种动态情境,在这一情境中,个体面对自己所期望的目标相关的机会,限制及要求,且此动态情境所产生的结果被认为是重要而不确定的。(Steven Robinson,1997) 一般认为工作压力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员工应对各种不良的刺激因子面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