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

高中语文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

高中语文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
高中语文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

成语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归类(上)

一、名词用作动词

(1)动用规律:

①名词+名词(非主谓、偏正关系)

②所+名词

③副词+名词

④名词+代词

⑤能愿动词+名词

⑥名词+介词结构]

⑦动词(动词短语)+而+名词或名词+而+动词(动词短语)

⑧处在谓语的位置上

(2)例词分析

1、百年树.人名词+名词(下同)培育

2、春花.秋实.开花、结果实

3、名缰.利锁.像缰绳、像枷锁

4、声东

..击西.在东面、在西面

5、师心自用把……当成老师

6、天罗地网.像罗、像网

7、幕.天席.地把……当作幕,把……当作席

8、宵衣.旰食.穿衣、吃饭

9、腰.金衣.紫腰挂(金印)、佩系(紫绶带)

10、草菅

..人命草、菅:草。把……当作草

11、汗.牛充栋使出汗

12、不胫.而走副词+名词(下同)长小腿

13、不蔓.不枝.长蔓长枝

14、不毛.之地长草木

15、不期.而遇约定日期

16、不情.之请合乎情理

17、不衫.不履.穿衫履

18、不翼.而飞长翅膀

19、莫名.其妙说明白

20、大书.特书.写

21、涅.而不缁.用涅(可作黑色染料的矾石)染、缁(黑色),变成黑色

22、人心不古.像古人

23、未风.先雨.刮风、下雨

24、未雨.绸缪下雨

25、华.而不实.名词+而+动词短语(下同)开花、结果实

26、秀而不实.结果实

27、础润而雨.下雨

28、出将.入相.在谓语的位置上作将、作相

29、飘飘欲仙.能愿动词+名词成仙

二、名词作状语

(1)规律:名词直接用在动词前面,而不是主谓关系

(2)类型:

①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

②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

③表示动作的工具

④表示动作的方向

⑤表示动作的态度、方式

⑥表示动作的特征(表比喻)

(3)例词分析:

1、冰.消瓦.解表示特征(下同)像冰一样,像瓦片一样

2、蚕.食鲸.吞像蚕一样、像鲸鱼一样

3、鹅.行鸭.步像鸭、鹅一样

4、抱头鼠.窜像老鼠一样

5、风.驰电.掣像风、电一样迅速

6、风.流云.散像风一样流动、像云一样飘散

7、蜂.目豺.声像蜂一样、像豺狼一样

8、蜂.拥而上像蜂一样

9、蜂.拥而至像蜂一样

10、凫.趋雀.跃像鸭子一样、像麻雀一样

11、瓜.分豆.剖像瓜、豆一样(分裂开)

12、哭狼.嚎像鬼、狼一样

13、龙.争虎.斗像龙虎一样

14、虎.踞龙.盘像虎一样、像龙一样

15、狼.吞虎.咽像狼、虎一样

16、欢呼雀.跃像麻雀一样

17、涣然冰.释像冰块一样消融

18、火.烧火.燎像火一样

19、鸡.争鹅.斗像鸡、鹅

20、狼.奔豕.突像狼、猪

21、鳞.次栉.比像鱼鳞一样、像梳子齿一样

22、龙.腾虎.跃像龙、虎一样

23、龙.骧虎.步像龙、虎一样

24、人声鼎.沸像锅里的开水

25、三足鼎.立像鼎一样

26、神.出鬼.没像神鬼一样

27、声名鹊.起像喜鹊一样

28、石.沉大海像石头一样

29、鼠.窃狗.偷像老鼠、狗一样

30、土.崩瓦.解像土块、瓦片一样

31、瓦.合之卒像瓦片一样

32、席.卷天下像席子一样

33、星.罗棋.布像星星、棋子一样

34、蝇.营狗.苟像苍蝇、狗一样

35、鱼.贯而入像鱼一样

36、夜.不闭户在夜间

37、早.出晚.归在早晨、在晚上

38、秉烛夜.游在夜间

39、风.餐露.宿在风中、在露天里

40、道.听途.说在道路上

41、管窥蠡.测从管中、用贝壳

42、怒火中.烧在胸中

43、旁.敲侧.击在一旁、在旁侧

44、里.应外.合在里面、在外面

45、穴.居野.处在穴中、在野地里

46、阳.奉阴.违表面上、背地里

47、阳.奉阴.违表面上、背地里

48、海水不可斗.量用斗

49、目.指气.使用眼睛、用神情

50、言.传身.教用语言、亲自

51、颐.指气.使用腮帮、用神情

52、箪.食壶.浆用箪、用壶

53、耳提面.命当面

54、貌.合神.离表面上、实际上

55、面.授机宜当面

56、身.体力行亲自

57、上.窜下.跳向上、向下

58、上闻下

...达向上、向下

三、动词用作名词

(1)规律: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

(2)例词:

1、报喜.不报忧.高兴(忧愁的事)

2、路不拾遗.丢失的东西

3、救死.扶伤.死去的人、受伤的人

4、量入.为出.收入的钱物、支出的钱物

5、送往.迎来.走的人、来的人

6、兴废.存亡.废弃的东西、灭亡的东西

7、兴灭.继绝.灭亡的(断绝的)人或物

成语中词类活用归类(下)

四、动词作使动词

(1)规律:不及物动词后面带宾语

(2)例词:

1、伤.风败.俗使损伤、使衰败

2、不了了.之使结束

3、败.国丧.家使失败、使丧失

4、保国安.民使安定

5、阪上走.丸使……快跑

6、草草了.事使结束

7、沉.鱼落.雁使……沉落

8、楚楚动.人使……心动

9、触目惊.心使震惊

10、打草惊.蛇

11、大显.身手使显现

12、荡.气回.肠使振荡、使回环旋绕

13、斗.鸡走.狗使争斗、使跑

14、多难兴.邦使振兴

15、颠倒

..是非使颠倒

16、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感动、使明白

17、振.聋发.聩使…振奋、使…受到启发

18、惊.心动.魄使惊骇、使震动

19、惊.世骇.俗使震惊、使害怕

20、灰.心丧.气使消沉、使丧失

21、回.心转.意使回转

22、回.天之力使回转

23、祸.国殃.民使遭祸、使遭殃

24、聚.精会.神使会聚

25、开柙出.虎使出来

26、落井下.石使下沉

27、妙手回.春使回转

28、破釜沉.舟使…下沉

29、倾.国倾.城使…倾倒

30、倾.家荡.产使…丧失殆尽

31、丧.权辱.国使…丧失、使受辱

32、伤.筋动.骨使…伤、使…动

33、投膏止.火使…停止

34、望而却.步使…倒退

35、下阪走.丸使…跑

36、显.亲扬.名使…显耀、使…传扬

37、兴.家立.业使…振兴、使…建立

38、羞.花闭.月使…害羞、使…躲藏

五、形容词用作名词

(1)规律:形容词处在主语或谓语的位置上。

(2)例词:

1、安.不忘危.安定的时候、危难的时候

2、安常.处顺.正常的生活、顺利的环境

3、褒善.贬恶.善良的人、凶恶的人

4、抱残.守缺.残缺的东西

5、避实.就虚.实处、虚处

6、不辨真伪

..真的、假的

7、藏污.纳垢.污秽的、

....

....脏的东西

8、超凡.入圣.凡人、圣人

9、乘坚.策肥.坚固的车子、肥壮的马

10、除旧.布新.旧的东西、新的东西

11、锄强.扶弱.强暴的人、弱小的人

12、粗.中有细.粗心的方面、细心的方面

13、大.同小.异大的方面、小的方面

14、惩恶.扬善.凶恶的人、善良的人

15、扶正.黜邪.正直的人、邪恶的人

16、扶孤.恤寡.孤独的人、寡居的人

17、革故.鼎新.旧的、新的

18、因小.失大.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19、缓.不济急.缓慢的行动、紧急的事情

20、疾恶.如仇恶人

21、兼弱.攻昧.弱小的、昏暗腐败的

22、挑精.拣肥.精肉、肥肉

23、见微.知著.微小的迹象、事物的发展

24、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25、劫富.济贫.富裕的人、贫穷的人

26、取长.补短.有余的、不足的

27、救危.扶困.危险中的人、困境中的人

28、举善.荐贤.优秀的人、有才德的人

29、举善.任能.优秀的人、有才能的人

30、举直.措枉.正直的人、邪恶的人

31、举重.若轻.重的东西、轻的东西

32、临深.履薄.深潭、薄冰

33、凌弱.暴寡.弱小的人、势单人少的人

34、履险.如夷.危险的地方、平坦的地方

35、拈轻.怕重.轻的东西、重的东西

36、披坚.执锐.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37、曲径通幽.幽深僻静的地方

38、屈高.就下.身份高贵的日、地位低下的人

39、趋利.弊害.有利的、有害的

40、去粗.取精.粗陋的部分、精华

41、权衡轻重

..主要的、次要的

42、弱.肉强.食弱小的、强大的

43、删繁.就简.繁杂的部分、简明的部分

44、舍近.求远.近的、远的

45、体贴入微.细微的地方

46、挑肥.拣瘦.肥肉、瘦肉

47、吐故.纳新.旧的、新的

48、推陈.出新.旧的、新的

49、温故.知新.旧的、新的

50、问长.问短.有余的方面、不足的方面

51、先下手为强.强者

52、兴利.除害.有利的、有害的

53、扬长.避短.长处、短处

54、养精.蓄锐.精神、力量

55、抑强.扶弱.强大的、弱小的

六、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动词、意动词

(1)规律:形容词后带宾语或形容词处在谓语的位置上。

(2)例词

1、保国安.民使…安定

2、安.邦定.国使…安定

3、安.贫乐.道以…为安、以…为乐

4、不耻.下问以…为羞耻

5、不远.千里以…为远

6、淡泊明.志使…明显

7、登山小.鲁认为小

8、独善.其身使…完善

9、富.国安.民使…富裕、使…安定

1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使…好、使锋利

11、光.宗耀.祖使…光彩、使…显耀

12、涸.辙之鱼使…干涸

13、集思广.益扩大

14、兼善.天下使…好

15、敬而远.之疏远

16、酒足.饭饱.喝足、吃饱

17、口是.心非.认为对、认为错

18、面是.背非.认为对、认为错

19、正.本清.源使…正、使…清

20、穷.形尽.相使…穷尽

21、人老.珠黄.变老、变黄

22、曲.突徙薪使…弯曲

23、赏.心悦.目使…欢畅、使…愉悦

24、是.古非.今认为对、认为错

25、完.璧归赵使…完好

26、危言耸.听使…惊惧、使…害怕

27、为富不仁.讲仁义

28、息事宁.人使…安定

29、贤.贤易色认为贤、看重

30、幸.灾乐.祸以…为高兴、以…为快乐

31、修身齐.家使…治理好;修身洁.行使…高洁

32、秀.而不实开花;自圆.其说使…圆满

33、

成语知识点:高考语文中560个常考易错成语

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 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 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 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4. 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35. 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36. 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37. 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38. 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39. 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 【知识梳理】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 一、活用作动词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二)活用为使动词 1.名词的使动用法。 2.动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4.数词的使动用法。 (三)活用为意动词 1.名词的意动用法。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数词的意动用法。 二、活用为状语1.名词作状语。 2.动词作状语 三、活用为名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一、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刃”即“以刃杀”,用刀杀) ②沛公军霸上。(“军”,驻扎)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范增数目项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句子特点: 1、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2、能愿动词+名词/数 3、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 4、名+名/代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谨”,重视/认真从事) ②[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行千里) 二、活用为使动词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修一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教学内容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修一特殊句式及词类活 用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之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也)——《烛之武退秦师》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者,……也)——《荆轲刺秦王》(3)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也”表判断)——《荆轲刺秦王》 (4)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也)——《鸿门宴》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也)——《鸿门宴》 (6)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鸿门宴》 (7)亚父者,范增也(……者,……也)——《鸿门宴》 (8)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鸿门宴》 (9)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 (10)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鸿门宴》 (11)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为”表判断)——《鸿门宴》 二、状语后置(又叫介词结构后置或介宾短语后置)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应“于晋无礼”;应“于楚贰”)——《烛之武退秦师》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应“于郑伯言”)——《烛之武退秦师》 ③若亡郑有益于君(应“于君有益”)——《烛之武退秦师》 ④见燕使者(于)咸阳宫(应“(于)咸阳宫”见燕使者)——《荆轲刺秦王》

⑤秦王购之(以)金千斤(应“(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荆轲刺秦王》 ⑥给贡职如郡县(即“如郡县给贡职”)——《荆轲刺秦王》 ⑦常痛于骨髓(应“于骨髓常痛”)——《荆轲刺秦王》 ⑧嘉为(之)先言于秦王(应“于秦王先言”)——《荆轲刺秦王》 ⑨燕王拜送于庭(应“于庭拜送”)——《荆轲刺秦王》 ⑩贪于财货(应“于财货贪”)——《鸿门宴》 ⑾具告以事(应“以事具告”) ——《鸿门宴》 ⑿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应“以沛公言具”) ——《鸿门宴》 ⒀长于臣(应“于臣长”)——《鸿门宴》 ⒁得复见将军于此(应“于此得复见将军”) ——《鸿门宴》 三、宾语前置 ①夫晋,何厌之有(应“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 ②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应“如何”)——《荆轲刺秦王》 ③籍何以至此(应“以何”) ——《鸿门宴》④大王来何操(应“操何”) ——《鸿门宴》 ⑤沛公安在(应“在安”) ——《鸿门宴》⑥客何为者(应“为何”)——《鸿门宴》 四、定语后置 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千斤金”和“万家邑”)——《荆轲刺秦王》

高中语文词类划分及其用法

现代汉语词类 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以语法功能为主要的划分依据,以意义、形态为参照依据。我们将能够充当句子主要成分、具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词,划分为实词;将不能充当句子主要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划分为虚词。 实词表 词类例词 实词 实词 名词 具体名词牛、树、同志、诸葛亮、师宗 抽象名词教育、风格、友谊、事务 时间词汉朝、明天、今年、立冬 方位词东、中、里、上、上头、前面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看、听、笑、批评、打听 表示存在、变化有、存在、扩大、成为 表示心理活动想、爱、怕、打算、注意 表示使令使、让、叫、请、派 表示趋向 (趋向动词) 来、去、起来、下去、过来表示可能、愿意 (能愿动词) 能够、会、愿意、肯、应该 表示判断 (判断词) 是 形容词 形容词 表示性质高、好、小、美丽、优秀 表示状态迅速、匆忙、愉快、急躁数词 表示确数一、二、百、千 表示概数几、一些、许多、少数 表示序数第一、初五 量词 表示物量尺、斤、只、对、件 表示动量趟、次、回、遍 代词 人称代词你、我、他、我们、他们、您 疑问代词谁、什么、怎样、哪里 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么 虚词表 词类例词 虚词副词 表示程度很、太、更、非常、十分 表示范围全、都、也、只 表示时间已、正、才、将 表示频率又、在、时常、往往 表示语气究竟、难道、何必、到底 表示情貌欣然、恍然、忽然、渐渐介词 表示起止从、由、自从、到 表示方向朝、向、沿着、顺着 表示处所在、到、从、至

虚词介词 表示时间在、于、从、至 表示对象把、对、对于、关于 表示目的为、为了、为着 连词 连接词和短语和、同、及、以及 连接句子不但、而且、虽然、如果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叹词啊、哎、呸、喂 拟声词砰、轰隆、哗啦啦 词类具体介绍 一、实词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等,包括时间、处所、方位的词称为名词。名词的语法功能有: 1、名词主要充当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宾语。如:中国欣欣向荣、提高生产力。 2、名词经常充当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电梯按钮、早晨的太阳。 3、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数量词,受数量词的修饰限制。如:一群人、两个黄鹂。 4、名词前面一般不能加副词。不能说“不黄河”、“不学生”。也不能加“了”。 5、名词不能用重叠式来表示语法意义、形态的功能变化。 6、有的名词后能够加“们”来表示群体。如:“我”变为“我们”,“他”变为“他们”。(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地词称为动词。动词的语法功能有: 1、动词主要充当句子的主要成分谓语、谓语中心语,多数能带宾语。如:我们热爱家 乡、学习语文。 2、动词前能够加“不”修饰,多数动词不能加程度副词修饰,只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 词、一部分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修饰。例如:不说、不做、很高兴、很喜欢、很愿意、很应该。 3、动词多数可以后加“着”、“了”、“过”等表示各种不同的动态。例如:他站着、他 走了、他说过。 4、部分动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短暂的动作、幅度较小的行为及动作行为的连续性。 例如:“走”可以重叠为“走走”,“讨论”可以重叠为“讨论讨论”。 (三)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的词称为形容词。形容词的语法功能有: 1、形容词能充当谓语、谓语中心语、定语,多数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名词。例如:“环 境清静”、“环境非常清静”、“伟大的祖国欣欣向荣”等。 2、表示性质的少数形容词可以修饰动词,充当状语。例如:“慢走”、“快说”、“高兴地 举起了标语牌”、“轻轻地叹了口气”、“呆呆地望着天空”、“愉快地笑了”等。 3、有一部分形容词用在谓语动词之后,充当补语。例如:“说清楚”、“写得工工整整”、 “打扫得干干净净”。 4、表示性质的形容词绝大部分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例如:“很复杂”、“太长”、“非常可 爱”。表示性质的形容词重叠后不再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干干净净”、“非常明明白白”。表示状态、情态的形容词,本身已具有某种程度意义,也不再受程度副词的修饰。如雪白、火红、笔直、通红等。 5、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有些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用时能带宾语。如:巩固政权、

高中语文常见易错成语汇总.doc

高中语文常见易错成语汇总 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了解哪些成语?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常见易错成语,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常见易错成语 不足为训:不能当作范例或法则。 差强人意—差:稍微地。原来意思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容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惨淡经营:煞费心思,着意布置、谋划和管理某项事业。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畏惧、憎恨或鄙视的样子。 登堂入室:登上厅堂,又进入内室。比喻学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亦比喻学艺深得师传。 改弦更张:弦的松紧与调的高低不合,应收紧或放松,使声音和谐。引申为改革变更。 耿耿于怀:对所经历的事持有看法,不能忘却,牵挂心怀。 起死回生:救活垂危的人。形容医术高明。 苦心孤诣:用心良苦,造诣极深。用以称许刻苦钻研学问、创造业绩为他人所不及者。 身临其境:亲自到某个地方,应与"设身处地"相区别。 文不加点:写文章不用涂改就很快写成。形容文思敏捷。 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首先遭遇灾难。 叹为观止: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之极、完美之至。

两小无猜:指幼年男女天真无邪,相处融洽。 目无全牛:古代有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所看见的是整个的牛("全牛"),三年之后,技艺大进,动刀时只看到皮骨的间隙,而看不到全牛。后因以"目无全牛"比喻技艺精湛纯熟。典出《庄子养生主》。 紧锣密鼓:多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 明日黄花:指过了重阳赏菊日的菊花,比喻一旦事过境迁,则徒然感慨。祸起萧墙:祸乱产生于家中,比喻灾祸、变乱皆由内部原因所致。 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 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 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容易误用为贬义。 高中语文常见成语 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使用时容易弄错感情色彩。 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与"不约而同"区别开来,"不约而同"也有不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的意思,但"不约而同"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别。"无可厚非"意思是不可过分指责。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然有缺点,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 词类活用 【编辑】Crazy Urus 【日期】2009-12-23 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这样一类语法现象。根据考纲要求,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 一、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使动 用作使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例如: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之归。“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苏轼《石钟山记》) ——不能使(之)鸣。“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斲(zhuó)而小.之,则王怒。(《孟子·梁惠王下》) ——匠人斫削,把它弄小 ..,国王恼火。“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蒲松龄《促织》) ——“昂其值”是“使其值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令尹南.辕反旆。(《左传·宣公十二年》) ——“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 ..斯民。(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二、形容词、名词用作意动 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1.形容词用作意动 例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词用作意动 例如:友.风而子.雨。(《荀子·赋》) ——“友风”,以风为友;“子雨”,以雨为子。三、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带宾语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司马迁《鸿门宴》) ——“籍吏民”即登记百姓户口。 2.能愿动词+名词 例如:沛公欲王.关中。(司马迁《鸿门宴》) ——“王”前带能愿动词“欲”。“王”译为称王。读wàng。 3.名词带补语 例如:沛公军.霸上。(司马迁《鸿门宴》) ——“军”带补语“霸上”,用作动词,驻军。 4.“所”+名词 例如: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记王忠肃公翱事》) ——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货”粘附在“所”的后面,用作动词,作“购买”讲。 5.副词作状语+名词 例如:恐托付不效.。(诸葛亮《出师表》) ——名词“效”受否定副词“不”的修饰,作“奏效,有效果”讲。 6.名词作句中的谓语 例如: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 ——名词“师”充当“或”的谓语,作“从师”讲。 7.名词+“者” 例如: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最新高中语文成语积累(精华)

高中语文考试常考成语 成语1 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5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6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7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8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10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11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成语2 1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2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9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10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刘邦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成语3 1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3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4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5百折不回:挫折。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挠。 6殒身不恤: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8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9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0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成语4 1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 2婆娑起舞: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3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4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5耸入云天:形容高山,或者参天巨树的高大,比云还要高。 6扭转乾坤:比喻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面。 7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非常困难。 8咀嚼鉴赏:细细品味和欣赏。

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考点讲解】 一、考查形式 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二、知识讲解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改变原来的词性。 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有: (一)名词作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后有宾语或补语。 “朝服衣冠”:服,穿戴。“沛公军霸上”:军,驻军。 2、前有副词或能愿动词。 “二月草已芽”:芽,发芽。“三岁贯汝,莫我肯德”:德,感激。 3、用“而”连接,一端是动词,另一端的名词常活用。 “蹄而杀之”:蹄,用脚踢。 “项王复引兵而东”:东,向东进发。 “男耕而食,女织而衣”:衣,穿衣。 4、两个名词连用,其中一个通常活用。 “面山而居”:面,面对着。“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第二个风,吹拂;第二个雨,滋润。5、句子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中“花”是“开花”。 名词作动词的译法是: (1)动+名,如驻军。 (2)介+名+动,用蹄踢。 (3)换成动词,如德,感激。 一狼洞其中(《狼》)洞:打洞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目:用眼睛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福:赐福,保佑 (二)名词作状语,有以下几种情况: 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译为“像……一样”

“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人:像人一样。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犬:像狗一样地坐。 2、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译为“用对待……的方式”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客:用对待客人的方式 3、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依据。译为“用……”, “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用箕畚。 4、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译为“按照……” “其势必不敢留君”势:按照那情势 5、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趋向。译为“在、从、向、往……”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隆中对》东西:向东、向西。 “卒廷见相如”廷:在朝廷上 “间至军中”间:从小路 6、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译为“在、当、每……” “时公兵不满百万”时:当时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日扳促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日:天天、每天。 (三)形容词作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后面有宾语。 “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疏远 “山多石,少土”多:有许多;少:少有 2、前面有能愿动词。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到尽头 3、前面有助词“所”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高:推崇 4、其他表动态的。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轩邈:争高争远 形容词作动词的译法是:换成动词或动词短语。 (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一般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其”或“之”。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奔:飞奔的马。

高中语文常见易错成语大全

高中语文常见易错成语大全 1、耳濡目染: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受到熏陶(不能加宾语, 如耳濡目染父母的言行 2、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不指 其他工作,如为了弘扬民族文化而宵衣旰食 3、笔走龙蛇:指笔一挥动就呈现出龙蛇舞动的神态。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 也指书法速度很快,笔势雄健活泼。 4、前车之鉴:前面翻车的教训。比喻把前人或以前的失败作为借鉴。 5、一曝十寒:原意是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能生长。比喻学习 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6、云山雾罩:形容云雾弥漫;也指人说话不着边际,使人困惑不解 7、为虎傅翼: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8、擢发难数:释义形容罪恶多得像头发那样,数也数不清。擢:拔。含贬义。 9、奔走呼号:一面奔跑,一面呼唤。形容为办成某事而到处宣传,以争取同情和支持。(区 别奔走相告意思是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10、一念之差:一个不好的念头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区别一念之间 11、守望相助: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互相援助。 12、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13、寅吃卯粮:寅年吃了卯年的粮食。比喻经济困难,入不敷出。 14、革故鼎新:指去除旧的,建立新的。革除旧弊,创立新制,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等 15、盘根错节:树根盘绕,枝节交错。比喻事情复杂,纠缠不清 16、跷足而待:踮起脚跟等待。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 17、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说者语言紊乱或空洞

高中语文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词类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 ①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 ②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当奴隶 ③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 ④东歌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东、北:在东边、在北边 ⑤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 ⑥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晚 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 2. 名词用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①籍吏民,封府库名+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籍:登记 ②沛公欲王关中欲+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王:统治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代+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敌:攻击 ④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 以+名,名词活用为动词仇:报复 ⑤大喜,笼归,举家庆贺笼:用笼子装 ⑥大楚兴,陈胜王名+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王:称王 ⑦日将暮,取儿稿葬将+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暮:落山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能+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水:游泳 ⑨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名+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原:推究 3. 名词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①生死而肉骨肉:使……长肉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 4. 名词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①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用法,把……当作宾客。 ②鱼肉缙绅鱼肉:意动用法,以……为鱼肉 ③孟尝君客我客:意动用法,把……当作门客 ④君子病无能焉病:意动用法,以……为病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5.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

高考语文常考高频成语汇总

高考语文常考高频成语汇总 常用成语辨析 1.按部就班vs循序渐进 【释义】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通常表达中性或者消极的感情色彩。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地深人或提高,通常表达中性或者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学习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按部就班,逐渐提高的过程。 【纠错】句中既然表明了是“逐渐提高”的过程,并不强调按照一定的步骤,而是逐渐深入提高,因此用“循序渐进”要比“按部就班”更为恰当。 2.八面玲珑vs面面俱到 【释义】八面玲珑:侧重指为人处事圆滑事故,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面面俱到:侧重指每个方面都想得很周到,每个细节都予以充分考虑,通常表达中性或积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他做起事情来八面玲珑,你就放心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吧! 【纠错】句中“八面玲珑”的感情色彩过于消极,与全句的感情色彩不搭配,因此应该改用“面面俱到”一词。 3.白驹过隙vs时光荏苒

【释义】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就像骏马越过像缝隙一样短的距离一样,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寸光阴。 时光荏苒:“荏苒”即渐渐的意思。指时光一点点流逝,渐渐过去。【误用】数学考试的考场上一道题目难住了我,时光荏苒,几分钟后这道题目还是解不出来,没办法我只好放弃这道题目。 【纠错】句中提到几分钟后意味着时间很短,过得飞快,因此不能用“时光荏苒”。 4.百依百顺vs唯命是从 【释义】百依百顺:别人怎么说就怎么做,侧重指由于感情上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 唯命是从:不管什么样的命令都听从,侧重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常表达消极的感情色彩。 【误用】我最看不起的就是那种整天围着领导转,百依百顺只知道拍马屁的人。 【纠错】句中要表达的是拍马屁的意思,所以选用“唯命是从”更好,更符合句中消极的感情色彩。 5.博闻强识vs见多识广 【释义】博闻强识:侧重指人的见闻广博、知识面广、记忆力强,书面语色彩较强。 见多识广:侧重阅历丰富、很有经验,带有较强的口语色彩。 【误用】老李去过的地方太多了,这使得他博闻强识,什么活计都能揽下来。

2018届高三语文学案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泰州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一课一案 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一文言文阅读 学案3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学案目标】 找出活用字词,并准确解释其在句中的含义。 【典型例题】 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意义,并辨明活用的类型。 1.良庖岁.更刀每年,名词用作状语 2.其下平旷,有泉侧.出从旁边,名词用作状语 3.内.立法度在国内,名词用作状语 4.火足以明.也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5.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在东边,在北边,名词用作状语 6.头发上.指向上,名词用作状语 7.事不目.见耳.闻亲眼,亲耳,名词用作状语 8.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9.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10.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名词用作状语 1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 12.稍稍宾客 ..其父以……为宾客,意动用法 13.鱼肉 ..百姓以……为鱼肉,意动用法 14.孟尝君客.我以……为宾客,意动用法 15.钱若水名.能知人以……出名,意动用法 16.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名词用作动词 17.名.之曰褒禅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18.晋军.函陵驻军,名词用作动词 19.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以……为朋友,意动 20.徐孺下.陈蕃之榻使……放下,使动 21.人之父兄食粗而衣恶,而我美.妾与马装扮,使……美,使动 22.王无罪.岁归罪,名词用作动词 23.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名词用作动词 24.乳.二世哺乳,名词用作动词25.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礼待,名词用作动词 26.族.秦者秦也使……灭族,使动 27.齐威王欲将.孙膑使……为将,使动 28.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使……称臣,使动 【考点探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数词活用 【思维建模】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直接作状语的;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却经常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地”“一月月地”,合起来引申为“慢慢地、逐渐地”。 2.名词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如“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中的“礼”,就是“礼遇”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如“亦将有以利吾国乎”中的“利”,就是“使……得到利益”的意思。 4.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二、动词活用 1.动词用作名词 在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的修饰限制,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即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

高一年级语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高一年级语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梳理 【名词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3、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 4、顺流而东。(东进) 5、卧而梦。(做梦) 6、故为之文以志。(写文章) 7、外与天际。(交会) 【名词作状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5、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6、四望如一(名词用作状语,向四面;数词用作形容词,相同) 高一语文词类活用知识点三:形容词作名词。 1、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2、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3、萦青缭白。(青山,白水) 4、自远而至。(远处)

5、穷山之高而止。(顶点) 【形容词做动词】 1、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 2、穷回溪。(走到尽头) 3、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使动用法】 1、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2、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 (六)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2、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3、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4、侣鱼虾而友糜鹿。(以……为侣,以……为友。) 5、始指异之。(以……为异。)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熟读成诵 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人是聪明的,幼童入学,老师并不多讲理论,而是让其一遍一遍、踏踏实实地去将看上去一字不通的《三字经》、《百家姓》、《干字文》、《四书》、《五经》等背得烂熟于心,文章的意思也自然明白了。文学评论家、小说家李国涛先生说,中国古诗古文是不能不背的,当时不懂或不全懂的,先背下再说。

高中语文成语易错整理

1.迥乎不同:差别很大,完全不同。43.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2.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以抒发内心悲痛。44.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3.不假思索: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45.嘉言懿行:有益的言论和高尚的行为。 4.运斤成风: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一般作定语)。46.胼手胝足:胼、胝:老茧。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 5.曲突徒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47.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不能指歌声等。 6.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现比作从前值得回忆的事。48.用舍行藏: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7.枕戈待旦:形容杀敌心切,毫不松懈。49.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比喻为人做事像变戏法一样,各有各的巧妙之处。 8.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推卸。50.大音希声:指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无声之音。 9.风口浪尖:比喻激烈尖锐的社会斗争前哨。51.春意阑珊: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10.终南捷径: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52.世代相传:祖祖辈辈传下来。也指家传珍宝,他人没有的宝物。 11.旁稽博采:为了表示论证充足而广泛地查考、采用资源。53.世代相承:意为不可分割的紧密关系。 12.喷薄而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54.不可开交:形容没法解开或摆脱。做补语。 13.置之度外:不把个人生死利害放在心上。55.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14.室徒四壁:犹言室内空无一物,比喻贫困。56.一唱三叹:原指音乐和歌唱简单而质朴。后来形容诗婉转而含义深刻。 15.弦外之音:言外之意。57.滴水不漏:形容说话、办事无懈可击。也形容钱财全部抓在手里,轻易不肯出手。 16.生杀予夺:指帝王掌握生杀大权。58.额手称庆:把手放在额上,表示庆幸。 17.咽苦吐甘:形容母爱之深。59.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18.过河拆桥: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抛开。60.说一不二:形容说话算数。 19.时阅数载:经过几年。阅,经过。61.一饭千金:比喻厚厚报答恩人。 20.浅尝辄止:稍尝即止,比喻学习研究不求深入。62.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 21.大跌眼镜:指对出乎意料的结果或不可思议的事物感到非常惊讶。63.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等表达详尽细致,充分透彻。 22.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64.众口难调:比喻做事很难让所有的人都满意。 23.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65.不一而足:同类的情况有很多,不止一种或一次。 24.渐入佳境: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66.激浊扬清:,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 25.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67.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26.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68.振臂一呼:挥动手臂呼喊(多用在号召)。 27.薪尽火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代地传下去。69.身无长物:形容贫穷。 28.方寸之地:用来指人的心。70.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脚步声。比喻极难得到音信或来访。 29.忙里偷闲:在忙碌中抽出一点时间来做别的不关重要的事,或者消遣。71.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 30.曲(qū)尽其妙:把其中微妙之处委婉细致地充分表达出来。72.妍媸毕露:美丽和丑陋都显现出来,喻指事情真相大白。 31.犯而不校(jioà):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73.鞭辟入里: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32.兵不血刃: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74.殷鉴不远: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33.不期而遇:指意外碰见。75.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不形容表演。 34.辩口利舌:指能言善辩,伶牙利嘴。76.流风余韵:前代流传下来的风尚。 35.奔走呼号:形容处于困境而求援。77.风流云散:比喻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四面八方。 36.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78.金谷酒数:罚酒三斗的隐语。后泛指宴会上罚酒三杯。 37.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79.秉烛夜游:秉:执持。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38.茹毛饮血:原始生活。80.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 39.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81.物换星移:比喻时间的变化。 40.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82.曲高和寡: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41.恍如隔世:指一种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83.信誓旦旦:说得极为诚恳。 42.差强人意:勉强使人满意。84.异军突起:比喻一支新生力量突然出现。 1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必修(1~5)文言文词类活用梳理 (一)词类活用常识 古代汉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㈠、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例: 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亡,使……灭亡。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 却,使……退却。 5、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石钟山记》)鸣,使……鸣叫。 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7、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传》)负,使……承担。 8、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 归,使……回去。 9、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从,使……跟从。 10、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11、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 活,使……活下来。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㈡、名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③“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 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下,使……放下来。 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④“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例: 1、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之于义。 (《勾践灭吴》)洁,使……洁净;美,使……美丽;饱,使……温饱。 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过秦论》) 弱,使……削弱。 3、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 弱,使……变弱。 4、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 5、臣请完璧归赵。(《廉颇蔺相如传》) 完,使……完整无缺。 6、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触龙说赵太后》) 尊,使……尊贵。 7、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勾践灭吴》) 耻,使……受耻辱。 8、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 (《报任安书》)辱,使……受辱。

高中语文必修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驻军 与郑人盟盟:结盟 《荆轲刺秦王》 士皆垂泪涕泣涕:名词作动词,流泪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作动词,上前前为谢曰前:名词作动词,上前樊於期乃前曰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鸿门宴》 沛公欲王关中王:称王 籍吏民籍:造户籍册或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刑人如恐不胜刑:用刑罚 道芷阳间行道:处罚人取道 必修二 《离骚》 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羁:束缚 鸷鸟之不群兮群:合群 《孔雀东南飞》并序

槌床便大怒槌:拍,敲击 自名秦罗敷名:取名。名叫 谢家事夫婿事:侍奉,服侍 任宦于台阁任宦:做官 头上玳琩光光:发光 交广市鲑珍市:买,购买 《诗三首》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鼓:弹奏 《兰亭集序》 映带左右带:环绕 一觞一咏觞:喝酒 《游褒禅山记》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筑舍,定居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命名,称呼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说明白 必修三 《蜀道难》 砯崖转石万壑雷砯:原指水冲击石壁《杜甫诗三首》 无边落木萧萧下下:落下 《琵琶行》 歌以赠之歌:作歌 梦啼妆泪红阑干泪:流泪 遂命酒命:设酒席

《寡人之于国也》 填然鼓之鼓:打鼓 七十者衣帛食肉衣: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为王、称王、统一天下树之以桑树:种植 王无罪岁罪:归罪、归咎《劝学》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足:走得快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泳 《过秦论》 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瓮作绳:用绳系 将数百之众将:率领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安排,布置,引申为‘’统辖‘’《师说》 吾师道也师:学习 师道之不传也不矣师:从师 或师焉,或否焉师:从师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 君子不齿齿:并列……排列 必修四 《柳永词两首》 异曰图将好景图:画 嬉嬉钓叟莲娃莲:采莲 都门帐饮无绪帐:设帐 《苏轼词两首》 竹杖芒鞋轻胜马马:骑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