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1012章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1012章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1012章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1012章

第十章我国主要渔业法规

我国渔业法规发展历史:

一、古代的渔业限制

二、民国时期的渔业法规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渔业法规的发展

1、1949年至1966年逐步进行渔业立法时期

1955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渤海、黄海及东海机轮拖网渔业禁渔区的命令》;

1957年4月水产部颁布的《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暂行条例(草案)》;

1957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渤海、黄海及东海机轮拖网渔业禁渔区的命令的补充规定》;

1957年7月水产部颁发的《对渔轮入侵禁渔区的处理指示》;

1962年4月水产部发出的《关于制止在浙江敲舟古作业的通知》;

1962年7月国务院批转的水产部制定的《渤海区对虾资源繁殖保护试行办法》;

1964年6月国务院批转的水产部制定的《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草案)》。

2、1967年至1978年渔业立法停顿时期

3、1979年以来加强渔业法制时期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0年10月31日通过了修订后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1979年2月,国务院颁布《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

1979年国家水产总局颁布了《渔业许可证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渔政管理工作暂行条例》、《渔政船管理暂行办法》;

1982年8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1984年5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1989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主要内容

《渔业法》共分六章五十条。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养殖业;第三章捕捞业;第四章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

一、《渔业法》的立法目的

第一条规定:“为了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发展人工养殖,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特制定本法”;具体地说:

1、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增殖、开发和合理利用;

2、发展人工养殖;

3、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4、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二、《渔业法》的主要特点

1、注重渔业的科学管理,体现了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2、扩大和调整适用范围,与国际新海洋制度相衔接

3、完善、加强了渔业管理制度,适应渔业资源生态环境的变化

4、规范了行政主体行为,适应渔业管理依法行政的需要

5、完善了法律责任规定,适应市场经济下依法治渔的需要

三、《渔业法》确定的渔业生产方针和管理原则

1、确定渔业生产的基本方针;

2、养殖业的发展方针鼓励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充分利用适于养殖的水面、滩涂,发展养殖业;

3、捕捞业的发展方针国家在财政、信贷和税收等方面采取措施鼓励、扶持远洋捕捞业的发展,并根据渔业资源的可捕捞量安排内水和近海捕捞力量;

4、渔业监督管理的原则国家对渔业的监督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四、《渔业法》贯彻实施要点

1、全面贯彻养殖业各项管理制度,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

2、争取政府支持,扶持远洋渔业的发展;

3、加强渔船管理,全面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

4、创造条件,稳步推行捕捞限额制度;

5、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力度;

6、推进渔港立法,加强渔港建设和管理;

7、加强渔业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五、《渔业法》的主要规定

1、《渔业法》适用的效力效力的地域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水,包括内海和江河、湖泊等内陆水域;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

3)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及缔结、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或有关国际法规定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域;

4)以及沿海、江、河、湖沿岸的滩涂。

生效时间《渔业法》生效为1986年7月1日,修订后《渔业法》于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

适用对象从事渔业生产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外国人、外国渔业船舶。

2、养殖业

(1)必须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申请养殖使用证。

(2)当事人因使用国家确定用于养殖业水域、滩涂发生争议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处理。争议解决之前,任何人不得破坏养殖生产。

(3) 国家需征用的集体所有的水域、滩涂,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征地规定办理。

(4)加强商品鱼生产基地和城郊重要养殖水域的保护。

(5)鼓励和支持水产良种的选育、培育、推广;新品种需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

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规定了苗种进出口办法。

(6)加强养殖生产技术和病害防治工作;规定不得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饲料;要求科学地定确殖养密度、合理饵投用药等,保护水域生态环境。

3、捕捞业

(1)捕捞业的发展方针是鼓励、扶持远洋捕捞业的发展,安排内水和近海捕捞力量,但远洋捕捞需经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2)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海洋大型拖网、围网作业由国务院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其他作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捕捞许可证属于不可转让类型。颁发捕捞许可证的条件是∶有渔船检验证;有渔船登记证书;符合有关其他条件。

许可证中规定了作业类型、场所、时限、渔具数量和捕捞限额等。

(3)实行总可捕量制度。

(4)对制造、更新改造、购置、进口捕捞船作出了规定。

(5)对渔港建设和渔监工作作出原则规定

4、渔业资源的增殖和保护

(1)加强增殖渔业资源和渔业资源增殖征收费。

(2)保护水产种质资源和其生存环境,建立该保护区。

(3)禁止炸鱼、毒鱼,电鱼、使用禁用的渔具、捕捞方法、小于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等。

(4)规定可捕标准、禁渔区和禁渔期等。

(5)禁止捕捞重要经济价值的苗种;禁止围湖、围垦;建闸筑坝应有过鱼设施等。

(6)保护濒危珍稀水生野生动物。

1级:儒艮、白鳍豚、中华白海豚、新疆大头鱼、中华鲟、达氏鲟、白鲟、库氏砗磔、鹦鹉螺等9种;

2级:其他鲸类和黄唇鱼、松江鲈鱼、克氏海马鱼、胭脂鱼、唐鱼、大头鲤等22种

(7)保护和改善渔业水域生态环境。

5、法律责任

违反《渔业法》者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两种。

(1)行政法律责任包括:炸鱼、毒鱼、违反禁渔区、禁渔期的规定;使用禁用渔具、;偷捕、抢夺他人

养殖的水产品,破坏他人养殖水体、养殖设施者;

未按《渔业法》的规定取得捕捞许可证擅自捕捞,违反捕捞许可证规定的作业类型、场所、时限和渔具数量进行捕捞;未经批准在种质资源保护区捕捞等,此类违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应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可以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

(2) 刑事法律责任

对违反《渔业法》某些条款,情节严重者,应追究刑事法律责任包括:炸鱼、毒鱼、违反禁渔区、禁渔期的规定;使用禁用渔具、;偷捕、抢夺他人养殖的水产品,破坏他人养殖水体、养殖设施者。伪造、买卖捕捞许可证等。

对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渔政机构和人员违反渔业法的有关规定也应负有行政或刑事法律责任。

对违反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法等的按相关法律的规定处理。

对外国人和外国渔船的违法处理也作了规定。

第二节我国主要渔业制度

目前,我国渔业法规规定的主要渔业制度有:渔业许可制度、禁渔制度、渔业资源保护和增殖制度、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制度、渔船渔港管理制度、渔业监督管理制度。

一、渔业许可制度

1、渔业许可的含义

国家根据水产资源的状况和渔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对从事渔业活动的人员及这些人员在渔业活动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使用的船舶、涉及的水域、捕捞对象和作业时间的许可或批准。

2、意义:国家为了对渔业生产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维护正常的生产秩序,促进渔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渔业许可制度一般是各国渔业法律制度的核心。

3、我国渔业许可制度主要包括:渔业船舶许可、渔业捕捞许可和渔业养殖许可。

1)渔业船舶许可:国家渔业管理部门根据渔业水域和生产资源的实际情况,对渔船数量、船舶吨位、主机马力和作业类型进行控制,规定渔船的建造、更新、引进、报废手续和渔船检验程序的制度。

包括:捕捞渔船建造、更新、引进许可;渔业船舶技术许可;近海捕捞渔船许可;外海捕捞渔船许可;

远洋渔船许可。

2)渔业捕捞许可:国家对作业渔场、作业时间、作业方法和捕捞对象作出具体规定,以达到控制捕捞力量、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护渔业资源的目的。

分为捕捞水域许可、捕捞时间许可、渔具渔法许可和捕捞对象许可。

3)渔业养殖许可: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对水域利用的统一安排,将规划用于养殖业的全民所有的水面滩涂确定给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从事养殖生产的制度。

核发养殖使用证确认对水面、滩涂的使用权。

4、渔业许可证的核发与管理

1)渔业捕捞许可证分为捕捞许可证、专项(特许)捕捞许可证、临时捕捞许可证。

审批、发放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捕捞许可证有效期5年,每年一次年审。

临时捕捞许可证有效期1年。

2)养殖使用证审批核发权力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使。

按照现行渔业法规,养殖使用证发证对象为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但允许由集体或个人承包,从事养殖生产。

5、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

为了保护、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控制捕捞强度,维护渔业生产秩序,保障渔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农业部制定了本规定,于二○○二年十二月一日起施行。

(1)适用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从事渔业捕捞活动,以及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从事渔业捕捞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的条约、协定另有规定的,按条约、协定执行。

(2)国家对捕捞业管理制度:国家对捕捞业实行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管理,实行捕捞许可证制度和捕捞限额制度;渔业捕捞许可证、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等证书的审批和签发实行签发人制度。

(3)主管机关及职权:农业部主管全国渔业捕捞许可管理工作。农业部各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分别负责本海区的捕捞许可管理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捕捞许可管理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4)海洋捕捞渔船按下列标准分类:

1)海洋大型捕捞渔船:主机功率大于等于441千瓦(600马力)。

2)海洋小型捕捞渔船:主机功率不满44.1千瓦(60马力)且船长不满12米。

3)海洋中型捕捞渔船:海洋大型和小型捕捞渔船以外的海洋捕捞渔船。内陆水域捕捞渔船的分类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5)海洋捕捞作业场所分为以下四类:

1)A类渔区: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及北部湾等海域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线向陆地一侧海域。

2)B类渔区:我国与有关国家缔结的协定确定的共同管理渔区、南沙海域、黄岩岛海域及其他特定渔业资源渔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

3)C类渔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其他我国管辖海域中除A类、B类渔区之外的海域。其中,黄渤海区为C1、东海区为C2、南海区为C3。

4)D类渔区:公海。

(6)船网工具指标管理

1)农业部报国务院批准后,向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下达海洋捕捞业船网工具控制指标。

2)制造、更新改造、购置、进口海洋捕捞渔船,必须经有审批权主管机关批准,由主管机关在国家下达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内核定船网工具指标。

3)下列海洋捕捞渔船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由农业部负责审批:

A)专业远洋渔船;

B)海洋大型拖网、围网渔船;

C)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跨海区买卖渔船;

D)因特殊需要,超过国家下达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的渔船;

E)其他依法应由农业部审批的渔船。

4)同一海区内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买卖捕捞渔船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由所在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负责审批,报农业部备案。

其它海洋捕捞渔船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由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下达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内审批。专业远洋渔船不计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船网工具控制指标,由农业部统一管理,不得在我国管辖海域作业。

(7)渔业捕捞许可证管理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和公海从事渔业捕捞活动,应当经主管机关批准并领取渔业捕捞许可证,根据规定的作业类型、场所、时限、渔具数量和捕捞限额作业。渔业捕捞许可证必须随船携带(徒手作业的必须随身携带),妥善保管,并接受渔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检查。

2)渔业捕捞许可证分为下列七类:

A)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适用于许可在我国管辖海域的捕捞作业。

B)公海渔业捕捞许可证,适用于许可我国渔船在公海的捕捞作业。国际或区域渔业管理组织有特别

规定的,须同时遵守有关规定。

C)内陆渔业捕捞许可证,适用于许可在内陆水域的捕捞作业。

D)专项(特许)渔业捕捞许可证,适用于许可在特定水域、特定时间或对特定品种的捕捞作业,包

括在B类渔区的捕捞作业,与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或内陆渔业捕捞许可证同时使用。

E)临时渔业捕捞许可证,适用于许可临时从事捕捞作业和非专业渔船从事捕捞作业。

F)外国渔船捕捞许可证,适用于许可外国船舶、外国人在我国管辖水域的捕捞作业。

G)捕捞辅助船许可证,适用于许可为渔业捕捞生产提供服务的渔业捕捞辅助船,从事捕捞辅助活动。3)渔业捕捞许可证核定的作业类型最多不得超过其中的二种,并应明确每种作业类型中的具体作业方式。

拖网、张网不得与其他作业类型兼作,其他作业类型不得改为拖网、张网作业。非渔业生产单位的专业旅游观光船舶除垂钓之外,不得使用其他捕捞作业方式。捕捞辅助船不得直接从事捕捞作业,其携带的渔具应捆绑、覆盖。海洋捕捞作业场所要明确核定渔区的类别和范围,其中 B类渔区要明确核定渔区、渔场或保护区的具体名称。公海要明确海域的名称。内陆水域作业场所要明确具体的水域名称。4)到公海作业的远洋渔船的渔业捕捞许可证,由农业部审批发放。

5)下列作业渔船的渔业捕捞许可证,由农业部审批,委托农业部各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发放:

A)海洋大型拖网、围网渔船;

B)到我国与有关国家缔结的协定确定的共同管理渔区、南沙海域、黄岩岛海域作业的渔船;

C)到特定渔业资源渔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作业的渔船。外国人、外国船舶在我国管辖水域作业的渔业捕捞许可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审批发放。

6)作业场所的核定权限如下:

A)农业部:A类、B类、C类、D类渔区和内陆水域。

B)农业部各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本海区范围内的C类渔区,农业部授权的B类渔区。

C)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海洋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A类渔区,农业部授权的C类渔

区。在内陆水域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管辖水域。特殊情况需要地(市)级、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定作业场所的,由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并授权

7)发放专项(特许)渔业捕捞许可证应具备海洋或内陆渔业捕捞许可证。发放非专业远洋渔船公海捕捞许可证,须将海洋捕捞许可证交回原发证机关。交回的捕捞许可证由原发证机关暂存,回国后可继续使用。8)海洋大型、中型渔船应填写《渔捞日志》,并在渔业捕捞许可证年审或再次申请渔业捕捞许可证时,提交渔业捕捞许可证年审或发证机关。

9)渔业捕捞许可证和渔船主机功率凭证不得涂改、伪造、变造、买卖、出租或以其他形式转让。

10)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和内陆渔业捕捞许可证的使用期限为5年。其他种类渔业捕捞许可证的使用期限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但最高不超过3年。

11)使用期一年以上的渔业捕捞许可证实行年度审验(以下称年审)制度,每年审验一次。公海渔业捕捞许可证的年审期为二年。渔业捕捞许可证的年审工作由发证机关负责,也可由发证机关委托申请人户籍或企业所在地的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8)签发人制度

1)《渔业船网工具指标申请书》、《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渔业捕捞许可证申请

书》和《渔业捕捞许可证》的审核、审批和签发实行签发人制度,签发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方为有效。

签发人负责对文件和证书的内容进行审核,并对其真实性及合法性负责。

2)签发人实行农业部和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两级审批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推荐一至两人为签发人,并按规定逐级审核上报有审批权的机关审批并公布。

农业部负责审批农业部各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和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签发人。省级渔业行政

主管部门负责审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签发人。

二、禁渔制度

1、含义:国家根据渔业资源的休生养息规律和利用状况,划定一定范围的禁渔区、保护区、休渔区,规

定禁渔期、休渔期,确定禁止使用的渔具渔法等一系列措施和规章制度总称。

2、意义:禁渔制度在保护渔业资源方面起了诸多作用,不仅保护鱼类的产卵场,保护某些特定鱼类的幼

鱼,还可以控制或减少总体捕捞努力量。一些禁渔的措施禁止了一些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或对资源有严重危害的方法,对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保护起了积极作用。

3、禁渔制度包括禁(休)渔区域、禁(休)渔期、禁止使用的渔具渔法和禁止捕捞的品种。

禁渔区: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保护一些重要的经济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规定禁止全部捕捞作业或某种捕捞作业的水域。

保护区:国家为了保护渔业资源或某种特定的经济鱼类及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所采取的特殊保护措施水域。

休渔区: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某种经济鱼类繁殖和生长,在一定时限内禁止某种或多种作业类型的渔船进入生产的水域。

禁止使用的渔具渔法:炸鱼、毒鱼、电力捕鱼、鱼鹰捕鱼和敲罟作业。

三、渔业资源繁殖和保护制度

1、与渔业许可制度、禁渔制度密切相关

2、包括:确定重点保护的品种:6大类90个品种;规定可捕标准和幼鱼比例;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

四、渔业水域环境保护制度

五、渔港监督管理制度

六、渔政监督管理制度

第三节远洋渔业管理

为加强远洋渔业管理,维护国家和远洋渔业企业及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渔业资源,促进远洋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27号令, 2003年4月14日农业部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远洋渔业管理规定》,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

一、基本概念

1、远洋渔业

远洋渔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到公海和他国管辖海域从事海洋捕捞以及与之配套的加工、补给和产品运输等渔业活动,但不包括到黄海、东海和南海从事的渔业活动。

2、远洋渔业企业

从广义讲,从事远洋渔业项目的企业就是远洋渔业企业。狭义上讲,远洋渔业企业是指根据《远洋渔业管理规定》,获得“农业部远洋渔业企业资格”的企业。获得“农业部远洋渔业企业资格”的远洋渔业企业可以享受国家对远洋渔业的扶持性政策。

3、远洋渔船

远洋渔船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所有并从事远洋渔业活动的渔业船舶。

远洋渔船应当经渔业船舶检验部门技术检验合格、渔港监督部门依法登记,取得相关证书,符合我国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条约的管理规定。不得使用超过报废船龄或未取得相关证书的渔船从事远洋渔业生产。

制造、更新改造、购置、进口远洋捕捞渔船,应当根据《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事先报农业部审批。远洋渔船所有权变更为他国公民或企业所有的,应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登记办法》的有关规定,事先办理渔船所有权注销登记。远洋渔业企业应当将渔船所有权注销登记证书复印件报农业部备案。

远洋渔船应当随船携带有关证书,按规定悬挂旗帜。到公海作业的远洋渔船,应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按照农业部远洋渔业项目批准文件和《公海渔业捕捞许可证》限定的作业场所、类型和时限作业,遵守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协定。在他国管辖海域作业的远洋渔船,应当遵守我国与该国签订的渔业协议及该国的法律法规。专业远洋渔船不得在我国管辖海域从事渔业生产。

远洋渔船应当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捞日志》并接受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4、远洋渔业船员

远洋渔业船员是指在远洋渔船上工作的所有船员,包括职务船员。

远洋渔业船员应当经农业部审定合格的专业培训机构培训,经农业部授权的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考试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舶职务船员适任证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船员专业训练合格证》,并具有1年以上海洋捕捞经历。远洋渔业船员、远洋渔业企业及项目负责人和经营管理人员应当学习国际渔业法律法规和涉外知识,参加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机构组织的培训。

远洋渔业企业应当与其聘用的远洋渔业船员或远洋渔业船员所在单位直接签订合同,为远洋渔业船员办理有关保险,按时发放工资,保障远洋渔业船员的合法权益,不得向远洋渔业船员收取不合理费用。远洋渔业企业不得聘用未取得“职务船员证书”和“专业训练合格证”的人员作为远洋渔业船员,聘用的远洋渔业船员不得超过农业部远洋渔业项目批准文件核定的船员数。

远洋渔业企业应当在远洋渔业船员出境前对其进行外事纪律和法律知识教育。远洋渔业船员在境外应当遵守所在国法律、法规和有关国际条约、协定的规定,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

二、远洋渔业项目的申报与建立

(一)申请开展远洋渔业项目条件:

1、在我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拥有适合从事远洋渔业的合法渔业船舶;

3、具有承担项目运营和意外风险的经济实力,资信良好;

4、有熟知远洋渔业政策、相关法律规定、国外情况并具有3年以上远洋渔业生产及管理经验的专职经营管

理人员。

5、申请前的3年内没有被农业部取消远洋渔业企业资格的记录;企业主要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申请前的3

年内没有在被农业部取消远洋渔业企业资格的企业担任主要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的记录

(二)远洋渔业项目的申报

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申请开展远洋渔业项目的,应当通过所在地省级(含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经省级(含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农业部审批。中央直属企业直接报农业部审批。

申报远洋渔业项目时,需报送以下材料:

1、项目申请报告。申请报告应当包括企业基本情况和条件、项目组织和经营管理计划、已开展远洋渔业项

目(如有)的情况等内容,同时填写《申请远洋渔业项目基本情况表》

2、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和银行资信证明。

3、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4、到他国专属经济区作业的,提供与外方的合作协议或他国政府主管部门同意入渔的证明、我驻项目所在国使(领)馆的意见;到公海作业的,填报《公海渔业捕捞许可证申请书》

5、拟派渔船所有权证书、登记(国籍)证书、远洋渔船检验证书(或勘验报告)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由

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无误并盖章确认后报农业部)。属制造、更新改造、购置或进口的专业远洋渔船,需同时提供农业部《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复印件;属非专业远洋渔船(具有国内有效渔业捕捞许可证转产从事远洋渔业的渔船),需同时提供国内《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复印件;属进口渔船,需同时提供国家机电进出口办公室批准文件;属代理或租赁国内其他企业或个人的渔船,需同时报送本规定第八条规定的代理或租赁协议。

6、农业部要求的其他材料。

(三)远洋渔业项目审批

农业部收到符合规定要求的远洋渔业项目申请后,在15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决定期限的,应当及时告知申请企业延长决定期限的理由。经审查批准远洋渔业项目申请的,农业部书面通知申请项目企业及其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并抄送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从事公海

捕捞作业的,农业部批准远洋渔业项目的同时,发给《公海渔业捕捞许可证》。经审查不予批准远洋渔业项目申请的,农业部将决定及理由书面通知申请项目企业。

(四)远洋渔业项目的执行、变更和中止

取得农业部远洋渔业项目批准后,企业持批准文件和其他有关材料,办理远洋渔业船舶和船员证书等有关手续。到公海或他国管辖海域从事捕捞作业的非专业远洋渔船,出境前应当将《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交回原发证机关暂存。

到他国管辖海域从事捕捞作业的远洋渔业项目开始执行后,企业项目负责人应当持农业部远洋渔业项目批准文件到我驻外使(领)馆登记,接受使(领)馆的监督和指导。

企业在项目执行期间,应当及时、准确地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下列情况,由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汇总后报农业部:

1、渔船出(入)境情况。渔船出入境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提供海事部门出具的《国际航行船舶出口岸许可

证》或《船舶进口岸手续办妥通知单》。

2、投产各渔船渔获量、主要品种、产值等生产情况。除另有规定外,应当于每年1月10日、7月10日前

分别报告前6个月情况,填报《远洋渔业项目生产情况表》。

3、自捕水产品运回情况。按照海关总署和农业部《远洋渔业企业运回自捕水产品不征税的暂行管理办法》

的要求报告。

4、农业部或国际渔业管理组织要求报告的其他情况。

远洋渔业项目执行过程中需要改变作业国家(地区)或海域、作业类型、入渔方式或渔船数量(包括更换渔船)的,应当提供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与变更内容有关的材料,按照本规定第六条规定的程序事先报农业部批准。其中改变作业国家(地区)或海域的,除提供第七条第(四)款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供我驻原项目所在国使(领)馆的意见。

项目中止或执行完毕后,远洋渔业企业应当及时向省级(含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部报告,并于30日内提交项目执行情况总结。

三、远洋渔业项目的管理与协调

(一)农业部远洋渔业企业资格

对于已获农业部批准并开始实施远洋渔业项目的企业,其生产经营情况正常,认真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未发生严重违规事件的,农业部授予其远洋渔业企业资格,并颁发《农业部远洋渔业企业资格证书》。取得《农业部远洋渔业企业资格证书》的企业,可以根据有关规定享受国家对远洋渔业的扶持性政策。(二)远洋渔业企业资格年审换证和远洋渔业项目年审确认

农业部对远洋渔业企业资格实行年审换证制度,对远洋渔业项目实行年审确认制度。申请年审的远洋渔业企业应当于每年1月15日以前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送下列材料:

1、上年度远洋渔业项目执行情况报告;

2、《远洋渔业企业资格和项目年审登记表》

3、《农业部远洋渔业企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4、渔船出(入)境情况及证明,有效的渔业船舶所有权证书、国籍证书和检验证书复印件,公安边防机关

出具的渔船和船员边防检查材料。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于1月31日前将审核意见和有关材料报农业部。农业部于3月31日前将远洋渔业企业资格审查和远洋渔业项目确认结果书面通知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有关企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审查合格的企业,换发当年度《农业部远洋渔业企业资格证书》。

(三)远洋渔业项目的协调

两个以上远洋渔业企业在同一国家(地区)或海域作业,或从事同品种、同类型作业,应当建立企业自我协调和自律机制,接受行业协会的指导,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协调和管理。

(四)远远洋渔业监督管理

远洋渔业企业、渔船和船员在国外发生涉外事件时,应当立即如实向农业部、企业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渔

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驻外使(领)馆报告,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核实情况,并提出处理意见报农业部和本省级人民政府,由农业部协调提出正式处理意见通知驻外使领馆。

对海难和重大涉外事件需要国家紧急救助和对外交涉的,由农业部协调提出正式处理意见,商外交部通知驻外使领馆进行外交交涉。远洋渔业企业和所在地各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认真负责、迅速、妥善处理涉外事件。远洋渔业企业、渔船或船员有下列违法行为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所属的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对已经取得农业部远洋渔业企业资格的企业,农业部视情节轻重和影响大小,暂停或取消其远洋渔业企业资格:

1、未经农业部批准擅自从事远洋渔业生产,或未取得《公海渔业捕捞许可证》从事公海捕捞生产的;

2、申报或实施远洋渔业项目时隐瞒真相、弄虚作假的;

3、不按农业部批准的或《公海渔业捕捞许可证》规定的作业类型、场所、时限生产,或使用禁用的渔具、

渔法进行捕捞,或非法捕捞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

4、远洋渔船未取得有效的检验、登记和其他船舶证书,或不符合远洋渔船的有关规定的;

5、违反本规定招聘或派出远洋渔业船员的;

6、妨碍或拒绝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的;

7、不按规定报告情况和提供信息,或故意报告和提供不真实情况和信息的;

8、拒绝接纳农业部派出的观察员或妨碍其正常工作的;

9、不按规定填报《渔捞日志》的;

10、发生涉外违规事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

11、依法应予处罚的其他行为。

被暂停农业部远洋渔业企业资格的企业,整改后经省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部审查合格的,可自暂停之日起一年后恢复其远洋渔业企业资格。整改期过后经审查仍不合格的,取消其农业部远洋渔业企业资格。

当事人对渔业行政处罚有异议的,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十一章中外渔业关系与渔业协定

一、中日渔业协定

1.签署该协定的背景

中日政府间曾于1975年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渔业协定》,《公约》于1994年11月生效后,中、日两国政府也先后提交了《公约》批准书,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实施专属经济区制度。为此,中日两国政府从1995年起,根据《公约》的规定,就重新签订渔业协定进行会谈。由于中日之间在东海海域的专属经济区界限尚末划定,现协定中的有关规定尚属过渡性质。待划界后,该协定的有关规定尚需重新修改。

2.协定水域中、日两国的专属经济区。

3.协定中所规定的水域和管理协定规定了五种不同性质的水域,即:

(1).30°40’N线以北(两国领海外)的东、黄海海域 ;

(2). “暂定措施水域” ;

(3). “暂定措施水域”东、西各侧外的中、日两国的专属经济区;

(4).27°N线以南的东海水域、以及东海以南的125°30’E线以西的水域;

(5).日本海和北太平洋一侧的日本专属经济区水域。

4.经许可后获得作业许可证的渔船进入日本专属经济区水域作业时,应填写的有关表格和注意事项∶

1) 填报《进水域或出水域的填报》

2) 填写《作业日记》(即“捕捞日志”);

3) 填写《渔获物每日报表》。

4).必须悬挂许可标志牌。

5、在日本专属经济区内违规的处理

(1).凡进入日本领海、毗连区、特定海域(如对马海峡),从事捕鱼、转载渔获物或其制品的;未经

许可进入专属经济区捕鱼;违反其许可时的附加限制条件;捕捞专属经济区外的定居种生物者,可处以1千万日元以下的罚款。

(2)凡违反许可时的附加限制条件者,可处以5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

(3)凡未随船携带许可证者,可处以2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

(4)“1”和“2”项,可没收渔获物和其制品、船只或渔具,以及其他为渔业所用的物品。如无法没收

以上物品的全部或一部分,可追征其金额。必要时,还可对其法人代表或代理人、使用人处以刑罚。

(5) 一审判决权属地方法院。

(6)凡违反该法和政令,被扣押船只、逮捕船长和船员时,向主管大臣提交担保金和保证书后,即可放

人、放船和其他扣押物品。

(二) 中韩渔业协定和其管理措施

1、签署该协定的背景

中韩渔业协定签订的背景与中日渔业协定类同,但该协定是两国建交后首次在渔业方面签订的协议。协定于2000年8月签署,于2001年6月30日起生效。协定是由正文16条和两个附件组成。还有中方农业部部长和韩方海洋水产部部长签署的“谅解备忘录” 。

2、协定中所规定的水域和管理

协定规定了四种不同性质的水域∶

(1)“暂定措施水域” ;

(2) “过渡水域 ;

(3) “暂定措施水域” 北界线(37°00’N纬度线)以北的黄海海域、以及“暂定措施水域” 和“过

渡水域” 南界线以南的水域

(4)双方“过渡水域” 各侧的中、韩专属经济区水域,以及在日本海韩方一侧的专属经济区水域

4、韩国专属经济区内违规的处理

(1).处以不超过1亿韩元罚款的违规行为有:

1)在特定禁渔区内从事渔业活动者;

2)非经许可,未取得韩国许可证的渔船进入其专属经济区内从事渔业活动者;

3)未经许可在其专属经济区内转或其制品者;

4)虽经许可,但因违法已令暂停渔业活动者,或已撤消许可,仍继续从事渔业活动者;

5)凡违反大陆架定居种渔业和溯河产卵鱼类的规定者。

(2).凡违反韩方规定,将渔获物或其制品直接卸在韩国港口者,可处以3,000万韩元以下的罚款。但

因海难事故除外。

(3).凡未按韩国海洋与渔业部的规定条件,进入韩国EEZ内从事试验、研究或教育的采捕海洋动植物,

在大陆架上采捕定居种,捕捞溯河产卵鱼种者,可处以500万韩元以下的罚款。

(4).凡未悬挂许可标志牌,或未随船携带许可证者可处以200万韩元以下的罚款。

(5).凡属于上述“1、2、3”的违规者,还可没收其渔获物和其制品、渔船、捕鱼设备,以及可用以

从事渔业活动的物品;如所有或部分物品无法被没收,可惩收同等价值的金额。

(6)由公司或个人雇用者犯上述“1、2、3、4”时,对违反者处罚外,该公司或该个人仍应受惩处罚款。

(7).对违规船舶、船长或其他违规者,检察官或司法警察官员可采取措施,如停船、登船、搜索、逮

捕该船,并予以司法程序。

(8).采取以上处置措施,必须及时通知船舶登记国。凡违规者能按韩国规定提交担保金和保证书,应

立即释放被扣人员和船舶、扣押物品。

三、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

1. 签署该协定的背景

中越两国都先后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2000年12 月签订了《中和越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同时就北部湾的两国渔业问题进行会谈。

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是于2000年12月签订的。协定由正文22条和一个附件组成。有效期为12年。该渔业协定是海域划界后签订的。

2.协定水域

(1) 适用于北部湾内的中越两国专属经济区的一部分和两国领海相邻水域的一部分。

(2)共同渔区在北部湾封口线以北、北纬20度以南、中越北部湾海域分界线(以下简称"分界线")算

起,向各自专属经济区一侧30.5海里设立共同渔区。管理办法是∶

1) 由中越渔业联合委员会根据可捕量确定每年各方的作业渔船数;

2) 各方渔船应遵守双方规定的养护和管理措施,正确填写捕捞日志,按时上交各方授权机关。

3) 各方应根据共同渔区的特点和其国内法制订有关规定,并对进入共同渔区内各自一侧水域的双

方国民和渔船进行监督和检查; 但监督和检查时,不得滥用职权.否则有权要求对方政府授权机关做出解释;必要时,可提交中越北部湾渔业联合委员会讨论和解决。

4) 缔约一方授权机关发现另一方渔船在共同渔区的其该方一侧水域违反中越北部湾渔业联合委员

会的规定时,有权对违规的另一方国民和渔船进行处理,并应通过联合委员会商定的途经,将有关情况和处理结果迅速通知对方。被扣留释放渔船和船员,提出担保后,应迅速获得释放。

5) 缔约各方在共同渔区的其该方作业规模框架内,可采取国际合作或联营方式。但该类渔船必需

获得捕捞许可证,并遵守联合委员会的规定,悬挂其颁发捕捞许可证一方的国旗、标识,在共同渔区的其该方一侧水域从事渔业活动。

4. 过渡性安排的规定

在共同渔区20°N以北本国专属经济区内,应对另一方的现有渔业活动做出协定生效日起四年的过渡性安排。

5. 设立小型渔船缓冲区的规定

为避免双方小型渔船误入缔约另一方领海而引起纠纷,在两国领海相邻分界线第一界点起沿分界线向南延伸10海里、距分界线各自3海里的范围内设立小型渔船缓冲区。具体管理办法:

(1)缔约一方如发现另一方小型渔船进入小型渔船缓冲区该方水域从事渔业活动,可以警告,采取措施

令其离开该水域,但不应扣留、逮捕、处罚或使用武力。

(2)如发生渔业争议,应报告中越北部湾渔业联合委员会予以解决;如发生渔业活动以外的争议,由两国

相关授权机关依照国内法予以解决。

6、其他

(1)设立中越北部湾渔业联合委员会的规定;

(2)紧急避难的联络部门的规定;

(3)就渔业科学研究和海洋生物资源养护进行合作。

四、中国与印尼的渔业合作协议

中国和印尼早在1950年4月建交。但曾在1967年10月中断外交关系,于1990年8月重新恢复了外交关系。相应地,两国之间先后签订了航空协定、投资保护协定、海运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等。

同时,也就矿业、农业、林业、渔业、旅游、交通和金融等方面的合作,分别签订了谅解备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和印度尼西亚海洋事务与渔业部关于渔业合作的谅解备忘录》(简称“谅解备忘录”)是于2001年4月签订的。该谅解备忘录由正文七条组成。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三年。

为了实施该谅解备忘录,双方于2001年12月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和印度尼西亚海洋事务与渔业部就利用印度尼西亚专属经济区部分总可捕量的双边安排》(简称“双边安排”)。“双边安排”

由正文七条和三个附录组成,从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三年。

有关“双边安排”中的规定

1、入渔许可水域

(1)金枪鱼和旗鱼作业印度洋92 ?E –102 ?E,太平洋128 ?E -140 ?E的印尼专属经济区。

(2)其他底层鱼类作业廖内省以北的印尼EEZ和阿拉弗拉海的印尼EEZ。

2、允许使用渔具的规定

允许使用的渔具:围网(可分组或单船作业);延绳钓;流网;拖网。

捕捞金枪鱼的围网和流网网目应不小于3.5英寸(8.89cm)。

拖网网囊网目应不小于2英寸(5.08cm)

3、各种不同类型船舶具体作业水域的限制

围网单船作业:

总吨100-300 印尼领海基线12海里以外的EEZ;

总吨300-800 印尼领海基线50海里以外的EEZ;

总吨800-1200 印尼领海基线100海里以外的EEZ。

围网分组作业:

总吨100-300 印尼领海基线50海里以外的EEZ;

总吨 >300 印尼领海基线100海里以外的EEZ。

延绳钓:总吨100-350 印尼领海基线12海里以外的EEZ;

流网:总吨100-150 印尼领海基线12海里以外的EEZ;

拖网:总吨100-400 印尼领海基线12海里以外的EEZ;

4、有关船数、总吨位和总吨位和

总数的控制

船数总吨位总吨位总数

围网单船作业 50 100-300 10,000

围网分组作业 15 >300-800 8,000

5 >800-1200 5,000

延绳钓 100 100-350 25,000

流网 50 100-150 7,500

拖网

阿拉弗拉海 200 100-400 60,000

廖内省以北 100 100-400 30,000

5、印尼指定的检查站和/或卸货港口

(1)大平洋:比东(Bitung);德那地(Ternate);索龙(Sorong); 比亚克(Biak)。

(2)印度洋:沙璜(Sabiang);朋务斯(Bungus)渔港;实武牙(Sibolga)渔港;雅加达(Jakarta)渔港;巴里岛

博努阿(Benoa,Bali)。

(3)廖内省以北:

达仁巴(Tarempa)渔港;邦卡(Pemangkat)渔港;丹戎槟榔(Tanjung Pinang);巴淡岛(Batam)。

(4)阿拉弗拉海:

图阿尔(Tual)渔港;肯达里(Kendari)渔港;马老奇(Merauke);索龙(Sorong);安汶(Ambon)。

6、有关权利的行使

1)、入渔的中国渔船必须遵守该“安排”的各项规定;

2)、入渔的中国渔船还应遵守印尼现行的有关法律和规定;

3)、有关处罚权属印尼有关授权当局;

4)、该安排的修改由中国印尼渔业工作混合委员会协商进行。

五、中缅渔业合作协定

中国和缅甸早在1950年建交。在建交五十周年期间,即2000-2001年,中缅先后签订了科技合作协定、旅游协定、经济技术协定、边防合作协定、渔业合作协定、投资保护协定、动植物检验检疫协定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缅甸联邦政府渔业合作协定》(简称“中缅渔业协定”)2001年12月12日在缅甸仰光签订的,协定由正文八条组成。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两年。中缅渔业协定主要内容是:

1、缔约双方合作的主要方面

(1)在海洋渔业方面的合作;

(2)在发展海、淡水水产养殖方面的合作;

(3)在水产品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方面的合作;

(4)在修、造船方面的合作;

(5)在船用设备、渔具制造和有关设施方面的合作;

(6)在养护渔业资源、新渔具渔法方面的合作;

(7)其他感兴趣的合作项目。

2、实施有关合作的措施和途径

(1)缔约双方通过公开正常联络渠道,指定联络机构,负责合作项的制定、实施和监督;两国联络机构

在必要时,在两国轮流主持工作组会议。

(2)促进双方有关单位在渔业生产和科技方面建立直接联系;

(3)鼓励建立合作企业;

(4)鼓励水产养殖方面的合作;

(5)允许经认可的中国渔船在缅甸海域内从事捕捞活动。

3、有关法律和法规的遵守

(1)缔约双方有关单位执行有关合作项目时,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两国的有关渔业

法律法规。

(2)在缅甸海域内经许可的中国渔船进行作业时,必须遵守缅甸联邦的现行法律法规;对违反规定的,

将根据缅甸联邦的现行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必将与其他周边国家之间分别就专属经济区划界和海洋渔业等问题进行会谈、签署有关协议。这是符合国际渔业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总体上,对我国有序地发展海洋渔业是有利的。一旦发生争端可通过正常渠道进行协商解决。但相应地大大增加企业领导的责任,也增加了我国渔业行政管理的责任和工作。

六、中国和周边国家界河、界湖的渔业管理

中国和周边国家的界河、界湖主要有黑龙江、乌苏里江、额古纳河、兴凯湖、鸭绿江、图们江等。

这些界河、界湖的双边渔业一般都是根据有关双边的边界条约的规定进行管理,但有的也有签订专门的渔业协定或议定书。

1、中朝界河的渔业管理

根据1962年10月12日签订,于同年12月1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边界条约》的规定是∶鸭绿江和圄们江任何时候都以水面的宽度为准。两国间的界河为两国共有,由两国共同管理、共同使用,包括航行、渔猎和使用河水等。

2、中缅界河的渔业管理

根据1960年10月1日签订,1961年1月4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联邦边界条约》的规定∶凡以河流为界的地段,不能通航的以河道中心线为界,能通航的以主航道(水流最深处) 的中心线为界,如界河改道,除双方另有协议外,两国的边界线维持不变。也就是规定了双方渔业作业限于各方水域,不得越过中心线。

3、中蒙界河的渔业管理

根据1962年12月26日签订,1963年8月25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蒙古人民共和国边界条

约》的规定:凡是以河流为界的地段,以干流的河道中心线为界;如界河改道,除双方另有协议外,两国的边界线维持不变。界河中的河水由双方共同使用,具体办法另有协议。但双方渔业作业限于各方水域,不得越过中心线。

第十二章国际渔业法律制度

第一节《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

(下称“守则” The Code of Conduct on Responsible fisheries)

1、背景和制订过程 1992年5月,FAO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负责任捕捞国际会议上发表《坎昆宣言》,提

出了负责任捞捞的概念.引起了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关注.要求FAO 负责制订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经3年努力,1995年10月31日FAO第28届大会一致通过了《守则》及相关的决议。《守则》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 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国际渔业指导性文件.

“负责任捕捞”概念包括:在协调的环境中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采用不损害生态环境、资源或者确保渔获质量的捕捞和养殖方式;采取符合卫生标准的加工方法,增加鱼品价格;开展贸易活动,促使消费者能享受到良好质量的鱼品。

2、《行为守则》的主要内容《守则》由12条组成。主要有《守则的性质和范围、目标、总原则、渔业

管理、捕捞作业、水产养殖的发展、鱼品加工利用、贸易、渔业研究等。

3.《守则》的目的明确渔业(水产养殖、加工、贸易、渔业研究等)的负责任行为原则和标准;以期有效地养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水生生物资源;并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给以应有的注意;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及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守则》的一般原则

(1)重视对渔业与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保持生物多样性;

(2)为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防止过度捕捞和捕捞能力过剩。

(3)渔业资源应采取预防性做法的养护和管理措施;

(4)发展和应用具有选择性、无害环境的渔具和渔法;

(5)确保捕获、搬运、加工和销售时的渔产品的营养价值、质量和安全;

(6)渔业应列入沿海地区的综合利用,把养护资源纳入沿海地区的管理、规划和发展工作;

(7)建立渔业船舶监测和控制的有效机制

(8) 国家间在国家管辖范围内外养护和管理的措施应进行合作,不应相互抵触;

(9)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渔民和鱼类养殖者对负责任渔业的认识。

(10)渔产品贸易应按WTO的协定和其他国际协定的原则、权利和义务进行;

(11) 以和平、合作的方式解决争端,解决前尽可能做出可行的临时安排;

(12)确保渔业设施、所有渔业活动都具有安全、卫生和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并达到国际商定的标准;

(13)保护自给、小型和手工作业的渔民;

(14)应把水产养殖作为促进收入和饮食多样化的一个途径,但应尽减低对环境和当地社区的不利影响。

5、捕捞作业

(1).所有国家的责任

确保其所有渔船都经批准或许可,以负责任方式进行;

对国家管辖外水域的捕捞活动,应建立监测、管制、监督的措施(MCS)和执行制度;

保存所有捕鱼作业的统计资料、捕捞许可证记录、建立渔船的国家档案;

把捕捞作业纳入海事搜救系统;

根据国际标准培训捕捞作业人员,提高其素质和专业水平;

(2).船旗国的责任

确保其渔船携带登记证和捕捞批准书;

遵守有关养护措施安全规定;

对其违反养护和管理措施的渔船给以严厉的制裁,没收其违法所得足以防止再次发生;

统一渔船和渔具标志;

督促渔船船主参加保险。

(3).港口国的责任

港口国通过其国家法律的规定程序可对进港的外国渔船进行检查和采取必要措施。

(4).对渔具渔法的要求

禁止使用破坏性的捕捞方法;减少丢失渔具对资源的影响;

在制订法律和条例时应当考虑选择性渔具、捕捞方法。

(5).渔港

(6).人工鱼礁和集鱼设施

6. 水产养殖

(1).国家管辖区内的养殖业

各国为确保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在生态方面具有可持续性,合理利用水产养殖和其他资源,应制定和定期更新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战略和计划;

建立有关促进发展负责任水产养殖的法律和行政体;

建立有效的水产养殖特别程序,以进行环境评估和监测,尽量减少用水、用地、排污、使用药品和化学制品,以及其他水产养殖活动等对生态带来不利的变化和有关社会经济后果。

(2).发展跨境水生生态系统中的负责任水产养殖

对邻国应给予应有的尊重;保护水生生态系统;

应按照国际法确保负责任地选择养殖的品种、场地和管理;

在把非当地物种引进跨境水生生态系统之前,应当与邻国商量。

(3).生产层面上的负责任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者及其村社应参与制订负责任水产养殖管理方法;

加强选用适当的饵料、添加剂和粪肥等肥料;

应当促进有助于实施卫生措施和使用疫苗的有效养殖和鱼类健康管理办法;

防止滥用治疗剂、激素和药品、抗生素和其他化学药品;

控制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害的化学投入物;

在处理各种废弃物、污泥、死鱼或病鱼、多余药品时,不应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

(4).利用水生遗传资源发展水产养殖

尽可能减少因非当地种类或遗传变异鱼类资源引入水域而造成有害的后果;

尽量减少脱逃的养殖鱼类对野生种群产生不利的遗传、病害和其他影响。

(5)为了减少疾病的传染和对野生鱼类和养殖鱼类的其他不利影响,应采取的措施:亲体的遗传改良、引进

非当地种类,应编制和执行在选择亲体和生产鱼卵、鱼苗和幼鱼等方面适当程序。

7.负责任的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上不应损害渔业的持续发展和水生生物资源的负责任利用;

按照WTO定的原则,进一步放开渔产品的贸易,消除贸易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等;

共同合作制定国际上可接受的渔产品贸易规则和标准;

遵守管理濒危物种贸易的国际协定。

第二节

《执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养护和管理跨界鱼类种群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的规

定的协定》

(简称“执行协定”(Agreemen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visions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of 10 Dec.1982 Relating to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traddling fish Stocks and Highly Migratory fish stocks -UNIA)

《执行协定》于1995年8月签订,2001年12月11日生效.该协定进一步标志着传统的公海捕鱼自由的结束,公海渔业进入了全面管理时代。

1、背景和签订过程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签署后,有关远洋渔业国家将渔船转移到大洋和公海海域从事捕捞作业。从1990年起世界远洋渔业产量连续三年大幅度下降,引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

1992年5月在坎昆召开的负责任捕捞国际会议;1992年6月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所通过的《21世纪议程》,要求在联合国主持下,召开政府间会议,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对跨界鱼类种群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进行管理。

1992年的第47届联大上作出了关于召开“联合国跨界鱼类种群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会议”的决议,并强调会议及其结果“应完全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条款,特别是关于沿海国和公海捕鱼国的权利和义务”。该会议于1993年4月召开,经两年多的讨论,于1995年8月通过了《执行协定》和两个决议: 一是呼吁各国应自愿地在协定生效前适用该协定规定;

二是要联合国秘书长和联合国大会继续考虑跨界鱼类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的养护和管理问题。

该协定由正文15部分50条和两个附件组成。

2.适用范围

(1)适用于国家管辖地区外的公海海域;

(2)跨界鱼类: 出现在两个或两个上沿海国的专属经济区内,或既出现在专属经济区内,又出现在专属经

济区外的邻接区域;

(3)高度洄游鱼类: 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有∶金枪鱼类、鲣鱼、乌鲂、枪鱼类、旗鱼类、箭鱼、

竹刀鱼、大洋性鲨鱼类和鲸类等。 (鱼类包括软体动物和甲壳动)。

3.采用预防性做法的养护和管理措施规定

在最大持续产量曲线上选择某一点如图3所示,确定为预防性参考点,保证其努力量和渔获量都不超越所确定预防性参考点。一旦超越参考点,必须采取措施。规定各国不得因资料不充分等理由,推迟或不采取养护和管理措施,即使是新的渔业或试捕渔业也应采取预防性做法。

4. 采用选择性渔具和捕捞技术的规定

为了防止捕捞非目标种,包括海鸟、海洋哺乳动物等,规定各国应发展和采用选择性渔具和捕捞技术,以使无害于环境;减少污染、废弃物和渔具丢失等引起的资源损耗,减少非目标种渔获量、以及其对相关从属种,尤其是对濒危灭绝物种的影响。

5. 船旗国的责任

(1) 应确保其渔船遵守区域的养护和管理措施,不得从事任何破坏这些措施的活动;否则不准其用于

公海捕鱼;

(2)从事公海捕鱼的渔船应采用渔捞许可证等办法,并随船携带;按许可证的规定在公海捕鱼;未经船

旗国许可的船只禁止在公海或其他国家管辖区域内擅自捕鱼;

(3) 应建立基本渔业数据和渔船数据资料;

基本渔业数据有:

1) 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数据;

2) 评估种群的资料(包括生物学资料)。

渔船数据和资料,应建立国家档案记录:

1)渔船标识、船旗和注册港;

2)渔船类型;

3)渔船技术规格 ;

4)渔具类型;

5)导航和定位设备;

6)通讯设备和国际无线电呼号;

7)船员人数.

(4)船旗国应制定和执行船旗国的观察员方案和检查计划;执行船只监测系统;允许其他国家授权的检查

员执行区域观察员方案规定的登临和检查任务。

(5)船旗国的执法船旗国对其渔船无论在何处发生违法行为都应加以处置。

1)一旦有指控国提出有关违法涉嫌的渔船,该船旗国应进行全面调查,并将进展和结果,向指控国、

有关区域组织报告;

2) 经查实违法行为的,应即将该案件移送有关当局,提起司法程序,并酌情扣押该船;在执行制裁

期限内不准在公海捕鱼;

3) 违法制裁应有足够的严厉,应没收其非法所得,撤消船长等的证书,防止违法行为再次发生。

6. 区域管理组织(“安排”)职能的规定

(1)制定区域内的跨界和高度洄游鱼类种群养护和管理措施、负责任捕捞作业的最低国际标准或提出建议;

(2)商定成员的可捕量的分配和努力量的水平等的权利,

(3)制定渔业数据的收集、上报、核实和交换的各项标准;收集各成员的渔业数据;评估种群状况捕捞对

从属种等的影响;

(4)解决争端,有关技术性争端可成立特设专家小组处理;争端解决前,争端各方应尽可能达成切实可行

的临时安排。

7.建立监测、管制、监督和执法的国际合作机制

(1)成员国可正式授权其检查员,在区域组织的海区内登临和检查其他成员或非成员的渔船;

(2) 登临和检查的基本程序是:

1)检查员应向船长出示授权证书,提供管理措施的文本、条例和规章;

2)检查员有权检查执照、许可证、渔具、设备、记录、设施、渔获物和鱼产品,以及任何必要的有

关证件;

3)在登临和检查时应通知船旗国;

4) 登临和检查时不干预船长与船旗国的联络;

5)检查员应向船长和船旗国提交一份登临检查报告,船长持有异议或声明也可列入该报告;

6)检查结束未查获任何严重违法行为证据时,检查员应迅速离船;

7)避免使用武力,但为确保检查员安全和在检查员执行职务时受到阻碍而必须使用者除外。

(3)被检查船船长应配合检查的工作是:

1)接受检查,保证检查员能迅速而安全地登临;

2)按检查时,应给予以合作和协助;

3)在检查员执行任务时,不加阻挠、恫吓或干预;

4)允许检查员在登临和检查期间与船旗国和检查国当局联络;

5)向检查员提供合理设施,包括酌情提供食宿;

6)确保检查员安全下船。

如船长拒绝接受登临和检查,船旗国应指令船长立即接受。如船长仍不按指令行事,船旗国应吊销该船的捕鱼许可证,并命令该船立即返港。船旗国应将其采取的行动通知检查国。

(4)对严重违法行为作出具体规定,即:

1)未持有船旗国颁发的有效许可证进行捕鱼;

2)未按区域组织的规定,提供准确的渔获量数据和有关数据,或违反该组织的渔获报告规定,严重

误报渔获量;

3)在禁渔区或禁渔期内捕鱼,或在未获得区域组织的配额或超配额的捕鱼;

4)直接捕捞限制或禁捕的种群;

5)使用违禁渔具;

6)伪造或隐瞒渔船的标志、船名或注册号;

7)隐瞒、篡改或销毁有关调查证据;

8)多次违法行为,综合构成严重违反养护和管理措施的行为。

8. 港口国采取措施的规定

港口国应在形式上和事实上不歧视任何国家的船只,可检查自愿进港渔船的证件、渔具和渔获物等;

查实确有破坏养护和管理措施的,港口国当局可禁止其渔获物上岸或转运。

9. 非成员的责任

(1)非成员不得授权其渔船在该组织的海区内从事捕鱼活动;

(2) 不免除非成员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执行协定》有关养护和管理的合作义务。

由此可见,《执行协定》与《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是将《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中的有关公海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和管理的原则,通过《执行协定》,从法律上予以肯定。

《执行协定》生效以来,有关区域渔业组织和沿海国正在根据《执行协定》的各项规定,调整和修改其原有的管理措施或制定新的规定。因此,《执行协定》已成为21世纪公海、远洋渔业管理中最主要的国际渔业法律

第三节沿海国对外国渔船有关法规

一、建立渔业许可证制度;

二、规定可捕鱼种和确定可捕量;

三、规定渔期和渔区;

四、规定渔船与渔具的种类、规格和数量;

五、确定可捕鱼类和其他鱼种的年龄和大小;

六、规定渔船应交的资料和报告的规定;

七、沿海国授权和控制下的渔业研究;

八、沿海国配置观察员或受训人员上船;

九、在沿海国卸下全部或部分渔获量

十、举办合资企业和其他合作的安排的条款和条件;

十一、对人员培训和渔业技术转让要求

第四节国际金枪鱼资源管理

一、目前世界上主要金枪鱼渔业国际组织

主要包括:大西洋的“养护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委员会”(ICCAT);印度洋的“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

(IOTC);在太平洋有两个组织,一个是东太平洋的“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IATTC),另一个是中西太平洋的“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WCPFC)。此外还有专门管理南方蓝鳍金枪鱼的“南方蓝鳍金枪鱼养护委员会”(CCSBT)。

“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2004年12月刚刚成立,其管理措施和上一节所讲的跨界和高度洄游鱼类的管理规定基本一致;“南方蓝鳍金枪鱼养护委员会”专门管理南方蓝鳍金枪鱼渔业,目前我国还没有主捕这种金枪鱼的渔业。

二、我国目前参加的金枪鱼国际组织

我国在1996年加入养护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委员会;1998年加入了印度洋金枪鱼委员;2002年成为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的合作非成员国;2004年加入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

三、各金枪鱼渔业国际组织的管辖水域范围

养护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委员会:管理范围覆盖整个大西洋和地中海等边缘海。

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管理范围覆盖整个印度洋及南极辐辏区以北的邻近海域。

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管辖范围是150oW以东至美洲沿岸,40oN~40oS之间的太平洋(简称东太平洋)。

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管辖范围是中西太平洋,具体指从澳大利亚南岸向南沿141oE到55oS,再沿55oS向东到150oE,再沿150oE向南到60oS,再沿60oS向东到130oW,再沿130oW向北到40oS,再

沿40oS向西到150oW,再沿150oW向北。

南方蓝鳍金枪鱼养护委员会:针对各大洋的南方蓝鳍金枪鱼渔业。

四、金枪鱼渔业国际管理的主要措施

注意:金枪鱼国际渔业组织的管理措施不仅适用于管辖范围内的公海,也适用于沿海国的专属经济区。

因此在他国专属经济区捕捞金枪鱼,也要注意遵守相关渔业组织的管理规定。

1、可捕量国别配额制度

国际渔业组织限制某种金枪鱼的年度总可捕产量,并向捕鱼国分配可捕量配额,没有得到配额的国家不能进行捕捞,得到配额的国家的产量不能超过配额,这叫做国别配额管理。如果一个国家的实际产量超过配额,超过部分将在下一年的配额中被扣除。

2、分别限制捕鱼国家和地区的渔船数量

国际渔业组织对各捕鱼国家和地区每年在管辖范围内捕捞金枪鱼的渔船总数量进行限制。有的还对主捕某一种金枪鱼的渔船数量进行单独限制。

3、强制要求捕鱼国家和地区向国际渔业组织报告渔业统计数据

要求所有在管辖范围内捕捞金枪鱼的国家和地区必须向国际渔业组织报告本国渔船的生产统计数据,包括渔获量、作业区域、作业方式、渔获物种类和重量组成等,简单讲就是在何时、何地,用什么船捕捞了多少鱼、捕到的是什么鱼、有多大等。拒不报告或错报、谎报的,将在渔获量配额等方面受到制裁。

4、产地证书制度

产地证书也叫统计证明,由船旗国政府颁发,上面记载着捕捞海域、时间、种类和数量,以及捕捞渔船的船名、船旗国、船东等内容。国际渔业组织规定成员国在进口或在其港口卸下某种金枪鱼或金枪鱼产品时,必须检查产地证书。如果没有产地证书,进口国就拒绝进口或卸货。

5、“合法渔船名单”制度

“合法渔船名单”也叫“白名单”。国际渔业组织规定船旗国每年提交经正式批准在该国际渔业组织管辖水域范围捕捞金枪鱼的合法渔船的名单。不在合法渔船名单上的渔船就被认为是非法渔船。成员国要禁止非法渔船捕捞、装载、转载金枪鱼,或在港口卸货和销售渔获物。

6、“IUU渔船名单”制度

“IUU渔船名单”也叫“黑名单”。成员国或非成员国提交认定为IUU渔船名单,并在国际渔业组织的网站上公布。对于“IUU渔船名单”的渔船,非成员国要采取注销渔船登记、吊销捕鱼执照等措施消除IUU捕捞行为;成员国要采取不转载或在港口禁止卸载IUU渔船的金枪鱼渔获物及其他任何货物、禁止租用IUU渔船、禁止IUU渔船悬挂该国国旗等措施予以制裁。

7、港口检查制度

国际渔业组织规定各成员国都有权检查进入本国港口的公海渔船是否违反了该国际渔业组织的管理措施,不论是不是本国渔船。检查员可以检查渔获物、渔具、鱼样本以及捕捞日志、装货单等所有相关文件。被检查的渔船必须与检查人员合作。

8、要求安装船舶卫星监视系统

要求渔船安装船舶卫星监视系统(VMS),并保证正常运转。没有配备VMS系统的,应至少每天用无线电、电传或电报向主管机关汇报,汇报内容必须包括无线电呼号和注册编号、船名、日期、世界时和报告时的船位,以及渔船开始作业和结束作业时的位置。

9、限制捕捞作业

主要包括设置禁渔区和禁渔期、规定最小可捕规格、限制渔具或辅助设备的使用等措施。

10、限制渔船队的鱼舱转载容量

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捕捞金枪鱼的渔船队的总鱼舱容量按国家和地区分别限制。在渔船名单中就注明鱼舱容量的信息,作为分配给渔船或船队的鱼舱装载容量。

11、保护鲨鱼、海洋哺乳动物、海龟和海鸟

国际上非常重视对鲨鱼、海洋哺乳动物、海龟和海鸟的保护,要求在捕捞金枪鱼的生产作业中采取保护措施。对捕捞到的鲨鱼要完全利用,不能只利用鱼鳍(鲨鱼翅)。要求释放意外捕捞到的海豚、海龟、海鸟、活鲨鱼特别是幼鲨等,并且要采取措施,避免对海豚、海龟、海鸟的误捕。

五、我国渔船在公海上捕捞金枪鱼类注意事项

1、必须向国家申领公海捕捞许可证;

2、按要求全面、准确、及时地向国家(通过远洋渔业协会)报告渔业生产数据;

捕鱼国报告渔业生产数据是各大洋金枪鱼管理组织的一项基本要求。拒不报告或错报、谎报都将受到有关国际组织的制裁,还直接影响到配额的分配。国家向国际组织报告的数据来自各生产渔船、企业的报告。因此,只有各生产渔船、企业按要求全面、准确、及时地报告生产数据,我国政府才能准确掌握我国渔船的生产情况,才能正确地履行报告和其他有关义务,才能在国际上为我国渔船争取更多的利益。

3、按要求接受观察员、安装卫星VMS系统,接受

他国的合法检查

4、遵守保护海鸟、海龟、海豚、鲨鱼等规定

5、注意遵守适用于我国捕捞对象的分鱼种、分作业方式的管理措施。

在大西洋,目前我国的金枪鱼渔船全部为大型延绳钓渔船,还没有围网作业。主捕对象有大眼金枪鱼、长鳍金枪鱼、箭鱼、黄鳍金枪鱼,此外还有少量的蓝鳍金枪鱼、蓝枪鱼、旗鱼、白枪鱼。

(1)对大眼金枪鱼的管理措施有:国别配额、渔船数限制、产地证书制度、最小可捕规格限制;

(2)对长鳍金枪鱼主要是国别配额管理;

(3)对箭鱼的管理措施有:国别配额、产地证书制度、最小可捕规格限制;

(4)对黄鳍金枪鱼的管理措施有:渔船数限制、最小可捕规格限制;

(5)对蓝鳍金枪鱼的管理措施有:国别配额、产地证书制度、最小可捕规格限制。

在东太平洋,我国金枪鱼渔船全部为大型延绳钓渔船,还没有围网作业。主要捕捞对象是长鳍金枪鱼和大眼金枪鱼。目前我国在东太平洋捕鱼作业要注意遵守对大眼金枪鱼延绳钓作业的国别配额管理。

六、 IUU渔船与方便旗渔船

非法(ILLEGAL)、不报告(UNREPORTED)和不管制(UNREGULATED)捕捞简称为IUU捕捞。其基本含义如下所述:

(一)非法捕捞

1、本国或外国渔船未经一国许可或违反其法律和条例在该国管辖的水域内进行的捕捞活动;

2、悬挂有关区域渔业管理组织成员国的船旗的渔船进行的、但违反该组织通过的而且该国家受其约

束的养护和管理措施的,或违反适用的国际法有关规定的捕捞活动;或者

3、违反国家法律或国际义务的捕捞活动,包括由有关区域渔业管理组织的合作国进行的捕捞活动。(二)不报告捕捞

1、违反国家法规未向国家有关当局报告或误报的捕捞活动;或者

2、在有关区域渔业管理组织管辖水域开展的违反该组织报告程序未予报告或误报的捕捞活动(三)不管制捕捞

1、无国籍渔船或悬挂有关区域渔业管理组织非成员国船旗的渔船或捕鱼实体,在该组织适用水域

进行的,不符合或违反该组织的养护和管理措施的捕捞活动;或者

2、在无适用的养护或管理措施的水域或针对有关鱼类资源开展的、而其捕捞方式又不符合各国按

照国际法应承担的海洋生物资源养护责任的捕捞活动。

(四)针对IUU捕捞的国际行动计划

2001年3月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4届渔业委员会上通过了《关于预防、制止和消除非法、不报告和不管制捕捞的国际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对IUU捕捞活动做出一个预防、制止和消除的国际计划。这一《行动计划》代表了目前国际社会对IUU捕捞的基本态度。

(五)“方便旗”(flag of convenience,FOC)渔船问题。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英文) 【标题】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英文) 【分类】国际海事 【时效性】有效 【颁布时间】1982.12.10 【实施时间】1982.12.10 【发布部门】蒙特哥湾 目录 第Ⅰ部分用语和范围 第Ⅱ部分领海和毗连区 第1节一般规定 第2节领海的界限 第3节领海的无害通过 第4节毗连区 第Ⅲ部分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 第1节一般规定 第2节过境通行 第3节无害通过 第Ⅳ部分群岛国 第Ⅴ部分专属经济区 第Ⅵ部分大陆架 第Ⅶ部分公海 第1节一般规定 第2节公海生物资源的养护和管理 第Ⅷ部分岛屿制度 第Ⅸ部分闭海或半闭海 第Ⅹ部分内陆国出入海洋的权利和过境自由 第Ⅺ部分“区域” 第1节一般规定

第2节支配“区域”的原则 第3节“区域”内资源的开发 第4节管理局 第5节争端的解决和咨询意见 第Ⅻ部分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 第1节一般规定 第2节全球性和区域性合作 第3节技术援助 第4节监测和环境评价 第5节防止、减少和控制海洋环境污染的国际规则和国内立法第6节执行 第7节保障办法 第8节冰封区域 第9节责任 第10节主权豁免 第11节关于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其他公约所规定的义务第XIII部分海洋科学研究 第1节一般规定 第2节国际合作 第3节海洋科学研究的进行和促进 第4节海洋环境中科学研究设施或装备 第5节责任 第6节争端的解决和临时措施 第XIV部分海洋技术的发展和转让 第1节一般规定 第2节国际合作 第3节国家和区域性海洋科学和技术中心 第4节国际组织间的合作 第XV部分争端的解决

第1节一般规定 第2节导致有拘束力裁判的强制程序 第3节适用第2节的限制和例外 第XVI部分一般规定 第XVII部分最后条款 附件Ⅰ高度回游鱼类(略) 附件Ⅱ大陆架界限委员会 附件Ⅲ探矿、勘探和开发的基本条件 附件Ⅳ企业部章程 附件Ⅴ调解 第1节按照第XV部分第1节的调解程序 第2节按照第XV部分第3节提交的强制调解程序 附件Ⅵ国际海洋法法庭规约 第1节法庭的组织 第2节权限 第3节程序 第4节海底争端分庭 第5节修正案 附件Ⅶ仲裁 附件Ⅷ特别仲裁 附件Ⅸ国际组织的参加 【名称】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题注】简介:本公约于1982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最后会议上通过,尚未生效。本公约将自第六十份批准书或加入书交存之日起十二个月后生效。 全文 本公约缔约各国, 本着以互相谅解和合作的精神解决与海洋法有关的一切问题的愿望,并且认识到本公约对于维护和平、正义和全世界人民的进步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意义,

国际法中海洋法知识点归纳(自己整理 绝对全面)

海洋法 第一节:概论 首先,海洋的上空可以用于飞行。 第二,海洋的表面可以用于船舶的航行 第三,海洋水体本身是大量的生物资源,潜艇也在水体航行,水体还要接受向海洋倾废。第四,海底可以铺设电缆和管道 第五,底层土有是有和天然气 海洋法是关于海域的法律地位以及知道国家利用不同海域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海洋划分为不同的海域: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和国际海底。 世纪初,荷兰学者宾刻舒克提出了“大炮射程论”,以确定领海的宽度。 年月日至月日,联合国主持的第一次海洋法会议在日内瓦召开,最后制定了四个公约:《领海与毗连区公约》、《公海公约》、《捕鱼与养护生物资源公约》、《大陆架公约》。 年月,日内瓦第二次海洋法会议,专门讨论领海宽度问题,未果。 年月日,《海洋法公约》终于生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的决议和协议》也在公约生效之日起开始临时适用 第二节:基线 一、正常基线与直线基线 基线(起算线)向陆地一面的海域是内水、向海的一面是领海。 基线是测算领海宽度、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起算线。 正常基线(低潮线,即退潮时海水推到离岸最远的那条线)多适用于那些海岸比较平直的情况。 直线基线(沿岸向外突出的地方和沿海岛屿上选定一系列的点,将这些点之间连接起来划出的一条线)适用于海岸线曲折的地方。 为适应沿海国不同的情况,《公约》海规定沿海国可交替使用以上各条规定的任何方法的确定基线。

二、群岛基线 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睡眠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岛屿的海域应按照《公约》适用于其他陆地领土的规定加以确定。 所有的岛屿不论其面积大小都可以有自己的领海,而且岛屿拥有其领海的前提条件并不是它必须被人占领。 群岛国可以划定连接群岛最外缘各岛和各干礁最外缘各点的直线群岛基线。群岛国的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宽度从群岛基线量起。 群岛基线划定规则: 、应当包括一个主要岛屿和一个区域,陆地水域比为:到:之间; 、基线长度不应超过海里,最长不超过海里; 、不应在任何位置偏离该岛的一般轮廓。 群岛水域的法律地位 群岛基线划定的范围为群岛水域(群岛水域不是内水)。 群岛国可按照规定划定自己的内水。 群岛水域通过分为“无害通过制度”和“群岛海道通过制度”,所有国家的船舶都享有通过除群岛内水外的无害通过权。 群岛国可在其水域内指定适当的海道和其上空的空中航道,即“群岛海道”,所有船舶和飞机都有权通过这些海道和上空,这就是“群岛海道通过权”。 群岛国制度是一种不同于内水和领海的特殊制度。 三、海湾 海湾的概念 国际海洋法山的海湾与地理上的海湾有不同的概念,并不是所有的水曲都是海湾。 水曲曲口宽度为直径划一个半圆,如果这个半圆的面积等于或少于水曲面积,该水曲即构成海湾。反之则不构成海湾。 湾口不超过海里的,为领湾,是内水。超过海里,直线基线应当划在海湾内;如果超过海里,但是被直线基线包围的,该海湾仍是内水。 历史性海湾的概念 历史性海湾,是指那些湾口超过海里,但历史上一向被认为是沿海国内水的海湾。 没有强制性规定,但普遍以有关国家长期在此行使主权,并且周边国家默认这一事实为根据。我国的渤海湾也是历史性海湾

渔业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渔业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1、为什么不能炸鱼? 炸鱼属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的捕捞方式,其危害主要有:一是杀灭在爆炸冲击波有效强度范围内的鱼类和其他水产动物;二是大量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尸体沉于水底无法捞取,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严重的水体污染;三是炸药爆炸冲击波会影响到河堤的防洪安全;四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操作上稍有不慎,将危及人身安全,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2、为什么不能用药物毒鱼? 用药物毒鱼也是一各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污染水域环境的捕捞方式,其对鱼类资源、生物饵料、水域生态环境的危害性非常大,综合起来主要有:一是直接杀灭水体中的大小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二是在溪河中,常见水草多年难以恢复或毒鱼区水草产生糜烂,影响环境破坏生态系统;三是常用的各种毒药使水域受到污染,污染物沾染、沉积在水生植物和底泥上,使水体受到二次污染;四是毒药不仅会大量残留于被毒死鱼的体内,还会使受污染水体的水生动植物富集毒物,直接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3、为什么不能用电捕鱼? 电力捕鱼是利用直流、交流或脉冲电流,通过电极在水中形成电场以驱集或击死、击昏鱼类,再配合其他渔具捕获鱼类,属于一种掠夺性捕捞方式。其破坏性主要有:一是电力所到之处,大鱼小鱼全部昏死,鱼虾绝迹,并危及到底栖水生动物及其他生物的生存;二是被电捕器电击过的鱼类,不论是成体、幼体,其性腺发育都会受到严重损害,基本失去繁殖能力,可谓“断子绝孙”;三是电力捕鱼工具简陋,没有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4、炸鱼、毒鱼、电麻鱼的要负哪样的法律责任? 因为炸鱼、毒鱼、电鱼,属于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的捕捞方式,所以,我国的渔业法律法规中都明确规定,禁止炸鱼、毒鱼、电鱼。针对炸鱼、毒鱼、电鱼日益猖獗的势头,2004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加大了对炸鱼、毒鱼、电鱼的处罚力度,处罚幅度由过去的五千元以下提高到现在的五万元以下。《渔业法》第三十条规定:“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第三十八条规定:“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方法进行捕捞的,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没收渔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为什么捕鱼人要办证?不办证有何风险? 从保护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需要出发,国家对捕捞业实行的是“根据捕捞量低于渔业资源增长量的原则,确定渔业资源的总可捕捞量,实行捕捞限额制度”,所以对从业者实行许可证制度。按照《渔业法》第二十三条、二十四条和省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捕捞许可证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发放;申请捕捞许可证的渔民必须

国际法

国际刑事法院 1.设立:国际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 ,ICC) 是根据联合国1998年7月17日在意大利的罗马举行的外交全权代表会议通过的《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又称《罗马规约》)的规定建立的。《罗马规约》于2002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国际刑事法院也于当天正式成立。其主要功能是对犯有灭绝种族罪、危害人类罪、战争罪、侵略罪的个人进行起诉和审判。国际刑事法院设在荷兰的海牙,其最高刑罚是无期徒刑,工作语言为英语和法语。 2.性质和地位:国际法院是具有国际法律人格的国际机构。与其他国际司法机构不同,国际刑事法院是一个永久性的国际法院,没有期限。 3.成员国:到2010年6月,已经有114个国家加入了《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成为国际刑事法院的成员国,另外有37个国家签署了该规约,但是并未得到各自国家立法机构的批准。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俄罗斯和美国,以及以色列均未加入该规约。 4.组成和机构:根据《罗马规约》第34条,国际刑事法院有四个内设机构:法庭;院长会议;检察官办公室;书记官处。法庭,包括预审庭、审判庭和上诉庭,由18名法官组成。 5.管辖权: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限定在整个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最严重的犯罪:灭绝种族罪、反人类罪、战争罪和侵略罪。国际刑事法院现行的管辖权只涉及规约生效后实施的有关犯罪。因此,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不具有追溯力。罪行发生地或犯罪被告人的国籍国是缔约国,国际刑事法院就可以行使管辖权。联合国安理会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行事,也可以向法院提交案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安理会根据第七章行事具有强制性质,即使犯罪发生地国或被告人国籍国都不是缔约国,法院也可以行使管辖权。 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可以分为: (一)属人管辖权作为刑事被告人受到国际刑事法院管辖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人及国家均被排除在法院的属人管辖权范围之外。《罗马规约》对任何人一律平等适用,不得因官方身份而有所差别。官方身份不能作为管辖豁免的理由,即无论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政府官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免除个人根据《罗马规约》所负的刑事责任,也不得构成减轻刑罚的理由。 (二)属物管辖权国际刑事法院的属物管辖权范围只限于那些引起整个国际社会关注的、最严重的国际罪行,即:灭绝种族罪、危害人类罪、战争罪和侵略罪。前三类罪行都在《罗马规约》中明确列出,并对其定义、犯罪要件等进行了精确界定。由于罗马会议没有达成所有各方都能接受的侵略定义,有关侵略罪的定义、犯罪要件和国际刑事法院行使管辖权的条件在经缔约国谈判达成协议之前,国际刑事法院不得对侵略罪行使管辖权。而根据《联合国宪章》,只有安全理事会有权断定是否实施了侵略行为。因此,目前国际刑事法院主要管辖灭绝种族罪、危害人类罪、战争罪这三种罪行。 6.适用法律:(一)《罗马规约》和《法院程序和证据规则》 (二)条约和国际法原则及规则,包括武装冲突国际法中已确立的原则 (三)一般法律原则 (四)国际刑事法院先前判决所阐述和解释的法律原则和规则 7.中国与国际刑事法院 我国政府对建立国际刑事法院一直持非常积极的态度,认为“一个独立、公正、有效和具有普遍性的国际刑事法院对国家司法系统和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制度将起到补充作用,这是国际社会和国际法发展与进步的体现。但在对《罗马规约》进行表决时,中国却投了反对票。

海盗行为处置问题研究综述

海盗行为处置问题研究综述 一、海盗罪的界定 《日内瓦公海公约》第15条将海盗行为定义为三项:(1)私人船舶或私人航空器的船员或机组成员或乘客为私人目的,对特定对象所实施的任何非法的暴力或扣留行为,或任何掠夺行为。这些对象包括在公海上对另一船舶或航空器,或对另一船舶或航空器上的人员或财物;以及在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地方对船舶、航空器、人员或财物。(2)明知船舶或航空器成为海盗船舶或航空器的事实,而自愿参与其活动的任何行为。(3)教唆或故意便利本条前述两款的任何行为。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传统海盗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继1958年《公海公约》之后第一部对海盗行为的定义、构成要件和管辖等问题作出全面规定的成文法。根据海洋法公约第101条对海盗行为所下的定义,构成公约下的海盗罪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犯罪主体是个人,即私人船舶或私人飞机的船员、机组成员或乘客;(2)犯罪的主观方面是出于私人目的,即排除了政治目的及其他目的;(3)犯罪对象是另一船舶或飞机,或另一船舶或飞机上的人或货物;(4)海盗行为发生地在公海或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地方。时至今日,我们仍将该公约的相关规定视为打击海盗的最根本的国际法规则。 综合两部公约相关法条,可以得到结论:海盗行为是私人船舶或私人飞机的船员、机组成员或乘客为私人目的,在公海或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地方对另一船舶、飞机或其上的人或财物进行的任何非法的暴力、扣留或掠夺行为。二、管辖问题 周文彪在《打击马六甲海盗的国际法律合作探析》中认为,目前在司法管辖方面,目前针对海盗犯罪存在三类管辖:属人管辖、属地管辖、普遍管辖、多种管辖的存在,虽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对海盗进行打击,同时亦可能导致各国争夺管辖或相互推诿。根据《海洋法》第110条,军舰在领海或公海范围内对存在贩奴或贩毒等嫌疑的船只享有登临权,但如果嫌疑经证明为无根据,则受到登临检查的船舶可以就由此造成的损失向军舰所属国索赔。因此,军舰在公海对非本国船只行使登临权会相当谨慎,而海盗一旦被抓获,出于各类原因,案发地所

海洋法与渔业法课程作业

海洋法与渔业法课程作业 班级:08水产养殖2班 学号:200830370202 姓名:陈植楷 1.领海基线的概念及其确定依据? 领海基线:是陆地和海洋、内水和领海的分界线。基线划定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起算线。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般有3种确定沿海国领海基线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依据: 正常基线,即低潮线,是指海水退潮到离海岸线最远时海平面与海岸相接触的那条线,通常适用于海岸线比较平直的情况。是指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岸低潮线。 直线基线,直线基线是指在海岸线极为曲折,或者近岸海域中有一系列岛屿情况下,可在海岸或近岸岛屿上选择一些适当点,采用连接各适当点的办法,形成直线基线。是用直线连接海岸上或岛屿外缘上各适当的基点所形成的折线,通常适用于海岸非常曲折或沿岸岛屿众多的情形。 混合基线。混合基线则是交替采用正常基线和直线基线来确定本国的领海基线。 特殊基线:一些沿海国以一些特殊的线来去顶领海基线,如如等深线,经纬度线等,为特殊基线。 2画图示意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公海划分? 3专属经济区的渔业制度内容?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了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的权利和义务 (1)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的自然资源 的主权权利。 (2)对专属经济区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海域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等方面拥有管辖权。 (3)有权制定有关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和规章。 公海

生物资源的养护 1 沿海国应决定其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可捕量。 2 沿海国参照其可得到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应通过正当的养护和管理措施,确保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维持不受过度开发的危害。在适当情形下,沿海国和各主管国际组织,不论是分区域、区域或全球性的,应为此目的进行合作。 3 这种措施的目的也应在包括沿海渔民社区的经济需要和发展中国家的特殊要求在内的各种有关的环境和经济因素的限制下,使捕捞鱼种的数量维持在或恢复到能够生产最高持续产量的水平,并考虑到捕捞方式、种群的相互依存以及任何一般建议的国际最低标准,不论是分区域、区域或全球性的。 4 沿海国在采取这种措施时,应考虑到与所捕捞鱼种有关联或依赖该鱼种而生存的鱼种所受的影响,以便使这些有关联或依赖的鱼种的数量维持在或恢复到其繁殖不会受严重威胁的水平以上。 5 在适当情形下,应通过各主管国际组织,不论是分区域、区域或全球性的,并在所有有关国家,包括其国民获准在专属经济区捕鱼的国家参加下,经常提供和交换可获得的科学情报、渔获量和渔捞努力量统计,以及其他有关养护鱼的种群的资料。 生物资源的利用 1 沿海国应在不妨害第六十一条的情形下促进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最适度利用的目的。 2 沿海国应决定其捕捞专属经济区内生物资源的能力。沿海国在没有能力捕捞全部可捕量的情形下,应通过协定或其他安排,并根据第4款所指的条款、条件、法律和规章,准许其他国家捕捞可捕量的剩余部分,特别顾及第六十九和第七十条的规定,尤其是关于其中所提到的发展中国家的部分。 在专属经济区内捕鱼的其他国家的国民应遵守沿海国的法律和规章中所制订的养护措施和其他条款和条件。这种规章应符合本公约,除其他外,并可涉及下列各项: (a)发给渔民、渔船和捕捞装备以执照,包括交纳规费和其他形式的报酬,而就发展中的沿海国而言,这种报酬可包括有关渔业的资金、装备和技术方面的适当补偿; (b)决定可捕鱼种和确定渔获量的限额,不论是关于特定种群或多种种群或一定期间的单船渔获量,或关于特定期间内任何国家国民的渔获量; (c)规定渔汛和渔区,可使用渔具的种类、大小和数量以及渔船的种类、大小和数目; (d)确定可捕鱼类和其他鱼种的年龄和大小; (e)规定渔船应交的情报,包括渔获量和渔捞努力量统计和船只位置的报告; (f)要求在沿海国授权和控制下进行特定渔业研究计划,并管理这种研究的进行,其中包括渔获物抽样、样品处理和相关科学资料的报告; (g)由沿海国在这种船只上配置观察员或受训人员; (h)这种船只在沿海国港口卸下渔获量的全部或任何部分; (i)有关联合企业或其他合作安排的条款和条件; (j)对人员训练和渔业技术转让的要求,包括提高沿海国从事渔业研究的能力; (k)执行程序。 4简要介绍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的性质、范围和目标? 性质:本《守则》是自愿遵守的,本身并不是一份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而是一份建立在志愿遵守的基础上的国际渔业指导性文件。但是《守则》的某些部分以有关的国际法规为基础,其中包括1982年12月10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反映的那些法规。《守则》还包括了通过缔约方之间的其它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可能具有或已经具有约束力的某些条款,例如1993年的《促进公海渔船遵守国际养护和管理措施的协定》。按照粮农组织大会第15/93号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复习重点之论述题

《海洋法与渔业法规》复习重点之论述题 1、专属经济区渔业制度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海洋渔业的主要影响 答:专属经济区是沿海国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定宽度的特殊区域;该区域的范围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以勘探和开发、养护和管理专属经济区上覆水域及其海床和底土的自然资源为目的的主权权利(即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内的生物资源享有排他性的专属管辖权),包括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养护及管理。 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建立全面改变了海洋渔业开发和管理的格局,建立了海洋渔业管理的国际新秩序,对海洋渔业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包括:①实现了渔业资源的再分配;②降低了海洋渔业资源被过度开发的可能性;③产生了一些新的渔业管理问题;④加强了渔业管理的国际合作。 2、公海捕鱼自由原则及其渔业制度发展趋势 答:公海捕鱼自由是长期以来国际法所承认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既是国际习惯法的一条基本规则,也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其他国际公约所明确肯定的一项基本原则。“所有国家均有权由其国民在公海上捕鱼”。公海捕鱼自由应由每一个国家行使,无论沿海国还是内陆国。 但公海捕鱼自由是相对的,其已受到包括《公约》在内的很多国际条约的约束和限制(主要是要求公海捕鱼国承担养护公海生物资源的义务)。 从公海渔业制度的现状可以预测其发展趋势主要如下:①强调捕鱼国家与毗邻公海的沿海国的合作;②加强对公海渔船的监测控制和检查监督;③限制公海允许捕捞量,并实施国别配额管理;④有些渔具渔法将受到进一步的限制甚至禁止;⑤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作用将得到强化;⑥船旗国将承担更多的义务;⑦一些国家管辖水域内具体的渔业管理措施将越来越多地用于公海。总之,对公海渔业的限制将向着越来越严格、越来越具体、越来越具有可执行性的方向发展。传统的国际法意义上的公海捕鱼自由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越来越多的对公海捕鱼的限制。 3、公海渔业制度为什么尚不能有效解决公海渔业的所有问题? 答: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们逐渐意识到,如不对公海渔业资源加以保护,将导致公海渔业资源的衰退;同时认识到,在公海捕鱼自由的原则下,要保护公海渔业资源,只能通过国家间的谈判和签订国际公约或协定,由有关国家采取统一的保护措施,才能限制公海渔业资源

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战争罪中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一)

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战争罪中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一) 1998年《罗马规约》通过之际,在7个投反对票的国家中,中国、美国和以色列都阐明本国投反对票的理由。其中,中国和以色列均对战争罪的有关规定提出质疑。以色列无法理解为什么“将人口迁入被占领领土”的行动也被列为一种战争罪1]。中国则对国内武装冲突中的战争罪纳入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罪行范围内提出保留意见。 一、战争与武装冲突的区别 传统国际法认为,只有国家间的战争才是国际法上的战争。战争是敌对国家之间相互使用武力造成的冲突。战争是具有相当规模和范围,并持续一定时间的武装冲突,偶然发生的、地方性的、短暂的边界冲突等,不构成国际法上的战争。而现代国际法则倾向于使用“一切武装冲突”(包括非国际性武装冲突)、“敌对行为”等术语。在现代国际法中“武装冲突”和“战争”这两个概念同时存在,而“武装冲突法”有取代“战争法”的趋势2](pp.614~615)。 实际上,战争和武装冲突从有战争史以来始终就是一对相互交错的概念,有学者认为某一国际性武装冲突究竟有无战争状态,抑或仅有敌对状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冲突的规模;二是冲突双方的意向;三是第三国的态度及反映3](pp.679~680)。1945年《联合国宪章》第2条第4款确立禁止使用武力原则后①,战争与武装冲突之间术语的使用,随着国际法的发展更加难以厘清。著名国际刑法学家巴西奥尼教授在其拟订的《国际刑法典草案》中认为:“战争罪,是指在国际协

约中规定的适用于武装冲突的规则,以及普遍认可的适用于武装冲突的国际法原则和规则所禁止的作为或不作为。”4](p.56,p.149,p.297)但是,战争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如《纽伦堡军事法庭宪章》和《远东军事法庭宪章》定义的战争罪属于普通战争犯罪(或称为通常的战争罪),因为广义的战争犯罪还包括侵略罪行和危害人类罪行,这一定义在《纽伦堡原则》中进一步得到确认②。武装冲突则既有国际性武装冲突,也有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上述四个概念间的区别,决定了适用法律规范的不同,适用于战争和国际性武装冲突的法律文件相对较多,而适用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法律文件虽少,但是适用于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的《日内瓦公约》共同第3条的规定已经被视为习惯法及代表交战各方不应偏离的最低标准。这些规则随着时间、地点、道德和文明进步的程度逐渐发展变化,1977年《日内瓦公约第二附加议定书》的规定已作为习惯法的内容纳入战争和武装冲突规则。 二、非国际性武装冲突纳入战争罪的学理分析 《联合国宪章》第七章第39条的规定③是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到以强制手段维持或者恢复和平之间的连结条款和基础条款,而且是联合国集体强制行动的法律基础5](p.282)。笔者认为,该条有意用“威胁和平”、“破坏和平”、“侵略行为”的措辞取代过于敏感的“侵略”或者“战争”,一方面,突出《联合国宪章》仍能适用于现代社会出现的“新型冲突”现象;另一方面,避免用语的过于精确而受到自身规定的束缚。有学者指出,使用“侵略行为”和“侵略战争”都是侵略的表现形式,而使用

2017年司法考试卷一《国际法》知识点:法院方式

2017年司法考试卷一《国际法》知识点: 法院方式 二、法院方式 目前,国家之间已建立了一些国际司法机构。这些机构的性质、目的和审理案件的管辖范围各有不同,旨在解决国家间争端的国际性司法机关,目前典型的有联合国国际法院和国际海洋法法庭。 (一)国际法院 国际法院即联合国国际法院,根据作为《联合国宪章》一部分的《国际法院规约》,于1946年成立。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司法机关,也是当今最普遍、最重要的国际司法机构,是法律方法解决国家间争端的主要机构。 1.国际法院的组成: (1)法院由15名法官组成。15人中不得有两人为同一国家的国民。法官不代表任何国家,不能担任任何政治或行政职务,也不得从事任何其他职业性活动。法官不受任何政府的制约,也不受联合国机构的制约。法官在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中分别独立进行选举,只有在

这两个机关同时都获得绝对多数票方可当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法官选举没有否决权。法官任期9年,可以连选连任。法院的院长和副院长从法官中选举产生。 (2)专案法官。法官对于涉及其国籍国的案件,不适用回避制度,除非其就任法官前曾参与该案件。在法院受理案件中,如果一个当事国有本国籍的法官,他方当事人也可以选派一人作为“专案法官”,参加本案的审理。如果当事双方都没有本国籍的法官,则双方都可各选派一名“专案法官”参与该案件的审理。这种临时的专案法官在该案审理中与正式法官具有完全平等的权利。 (3)书记处。书记处设书记官长、副书记官长和工作人员。正副书记官长由法官提名并选举产生。书记处负责处理法院的文书、档案,日常工作和对外联系等。 2.国际法院的管辖权。国际法院有诉讼管辖和咨询管辖两项职权。其中诉讼管辖是其最主要的职权。 (1)诉讼管辖权。法院在行使诉讼管辖权时,涉及“对人管辖”和“对事管辖”两个方面:第一,对人管辖。国际法院的对人管辖是指谁可以作为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方。根据法院规约,有三类国家可以作为国际法院的诉讼当事国:①联合国的会员国;②非联合国的会员国但为《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③既非联合国的会员国也非《国际法院规约》的当事国,但根据安理会决定的条件,预先向国际法院书记处交存一份声明,表示愿意接受国际法院管辖、保证执行法院.判决及履行相关其他义务的国家。作为诉讼当事国,这三类国家的地位

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法律法规汇总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法律法规汇总 海洋类 一、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1992年2月2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1992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五号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1998年6月26日通过,1998年6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公布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一号公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1999年12月25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公布,自2000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09年12月26日通过,2009年12月26日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二、行政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规定(1996年6月18日国务院令第一九九号发布,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于1983年12月29日国务院公布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于1982年1月30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布;根据2001年9月23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第1次修订;根据2011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2次修订;根据2011年9月3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第3次修订,2011年9月30日国务院令第607号公布。该《条例》分总则、石油合同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石油作业、附则4章27条,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于1989年1月20日国务院第三十二次常务会议通过,1989年2月11日国务院令第27号发布,自1989年3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于1985年3月16日国务院颁布,自1985年4月1日起施行。)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于1998年11月18日国务院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1998年11月29日发布施行。) 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于2006年8月30日国务院第148次常务会议通过,2006年9月9日公布,自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于2009年9月2日国务院第79次常务会议通过,2009年9月9日公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三、地方性法规 福建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2006年5月26日福建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根据2012年3月29日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的《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

国际刑事法院

国际刑事法院 国际刑事法院成立于2002个人进行起诉和审判。国际刑事法院成立的基础是2002年6月1号开始生效的《罗马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因此该法院仅对规约生效后 目录 简介创立背景要项管辖权内的罪行重要影响 简介 国际刑事法院是根据联合国1998年7月17日外交全权代表会议通过的《国际刑事法院规约》(又称《罗马规约》)的规定,于2002年7月1日正式成立的。 根据规定,国际刑事法院必须在《罗马规约》获得60个国家的签署和批准后才可成立。截至2006年11月1日止,全球已经有134个国家签署了《规约》,并有104个国家批准了《规约》,其中非洲国家29个,美洲国家23个,欧洲国家37个,但在亚洲48个国家中,仅有阿富汗、柬埔寨、约旦、东帝汶、韩国、塔吉克斯坦、格鲁吉亚、蒙古、塞浦路斯9个国家批准了《规约》,却有30个与美国签署了旨在排除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的“98条协定”。此外,在公约所有缔约国中,有40个国家已经具备实施《规约》的国内法律,有31个国家已经完成了立法草案。但在亚洲国家中却没有一个国家具备实施《规约》的国内法,只有极少数国家完成了实施公约的相关法律草案。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了国际刑事法院的筹备活动。但中国、美国、以色列、日本等重要国家出于政治原因至今反对或拒不签署/批准《罗马规约》。 根据《罗马规约》,国际刑事法院将对批准国及联合国安理会移交的案件进行审理,但只审理2002年7月1日以后发生的案件。国际刑事法院与现有的其他国际司法机构的不同,其他法庭均有一定存在期限,而国际刑事法院是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司法机构。国际刑事法院设有18位法官,1个检察官办事处,1个预审庭,1个审判庭和1个上诉庭。18位法官经选举产生,任期9年,不能有两位法官来自同一个国家。国际刑事法院首批18名法官2003年3月在荷兰海牙宣誓就职。 国际刑事法院将审理国家、检举人和联合国安理会委托它审理的案件。此法院有权对种族灭绝罪、战争罪、反人类罪和侵略罪进行审判,但是只追究个人的刑事责任,而且是在各个国家所属的法院不能自主审理的情况下才可介入。检察官将根据国际刑事法院预审法庭的同意,应某个国家或联合国安理会的请求对罪犯进行起诉。根据规定,国际刑事法院无权审理2002年7月1日以前发生的犯罪案件。 自2002年成立以来,已经有三个缔约国(刚果民主共和国、乌干达和中非共和国)主动向国际刑事法院提交案件,一个非缔约国(科特迪瓦)自愿就其境内有关情势接受法院的管辖,联合国安理会也于2005年3月就苏丹达尔富尔情势通过第1593号决议首次向法院提交案件。此外,国际刑事法院的检察官除正对刚果民主共和国、乌干达和苏丹达尔富尔情势进行调查外,还密切跟踪包括中非共和国和科特迪瓦在内的8个情势。 国际刑事法院设在荷兰的海牙,其最高刑罚是无期徒刑,工作语言为英语和法语。 创立背景 二次大战国际社会已经设置了很多国际和地区性保护人权的机制,但仍有百千万的人沦为灭绝种族罪、危害人类罪、战争罪和侵略罪的受害人。非常可耻的是仅有少数的加害者最后受到国家法庭的审判,绝大多数的加害者至今逃脱受惩罚的后果。有些人在犯下罪行时,甚至于非常清楚的了解,只有很小的机率会被绳之以法。「国际刑事法院」将有几项目的:吓止预备要触犯或进行国际法所认定的严重罪行;促使负有基本责任起诉犯案者的各国检查官履行其职责;使受害者及其家人得到真相与公义,由此作为抚平创伤的第一步;协助受害者及其家人得到补偿;当掌控国家机器的群体没有能力或不愿意促使侵犯人权的加害者受到应有的惩罚时,代表国际公义的机制必须介入。 要项 国际刑事法院乃常设机构,在罗马规约的缔约国大会批准后,设于荷兰海牙,并在适当情况下于其他地方开庭。本法院具有国际法律人格及必需的法律行为能力,并根据本规约之规定,在缔约国及特别协定的其他国家境内,行使其职能和权力。法院的组成由四个部门组成:院长会议;上诉庭、审判庭和预审庭;检查官办公室;书记官处。 法官 法官由缔约国提名,不必是本国人,但必须是缔约国之公民。提名后在缔约国大会会议上,以无记名方式选举法官,以得到出席缔约国三分之二多数票的十八名票数最高者当选为法官。法官一共有十八名,不得有二名法官为同一国的国民。第一次选出的法官由抽签决定,三分之一任期三年,三分之一任期六年,其余的任期九年。任期三年的法官,可连选连任一次,任期九年。院长和第一及第二副院长由法官互选并以绝对多数选出。法官分配在审判分庭至少六名和预审分庭至少六名,上诉分庭四名及院长。上诉分庭由全体法官组成,审判分庭由该庭的三名法官组成,预审分庭由该庭的三名法官组成或由一名法官单独履行。上诉分庭的法官仅可在上诉庭任职,审判分庭的法官可被临时指派至预审分庭,预审分庭的法官可被临时指派至审判分庭,但不得参与预审分庭所审理之案件。预审分庭和审判分庭

国际法院

国际法院(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又称为国际法庭,是联合国的司法裁决机构,根据《国际法院规约》于1946年2月成立。院址在荷兰海牙的和平宫,亦称“海牙国际法庭”。国际法院的主要功能是对各国所提交的案件做出仲裁,或在联合国大会及联合国安理会的请求下提供咨询性司法建议。它还可以审理涉嫌违反国际法的案件。 国际法庭的标志。 国际法院目前座落于海牙和平宫

国际法院也称“世界法院”、“海牙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 法院设在海牙,但法院的审判得根据案件的需要在其他地方进行。所有联合国成员国都是《国际法院规约》的参加国。非联合国会员国经联合国安理会建议并取得大会同意后,也可作为规约参加国。国际法院的正式语言是法文和英文。 联合国大会和安全理事会于1946年2月6日选出了国际法院法官,法院于4月3日举行第一次集会,并在海牙正式成立。根据《联合国宪章》、《国际法院规约》及《国际法院规则》(1978年7月1日起生效)进行工作。《国际法院规约》是《联合国宪章》的组成部分,一切联合国会员国都是规约的当然参加国。非联合国会员国经安全理事会建议并取得大会同意后,也可作为规约的参加国。 国际法院大门上的图案

国际法院由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选出15名不同国籍的法官组成,包括正副法院院长各一名。15名法官必须全部来自不同的国家(安理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英国、中国、法国和俄罗斯必须各占一个名额)。法官应尽量能够代表世界各大文化及主要法系,其中不得有两名属于同一国籍。法官不代表任何国家。他们的任期为9年,每3年更换三分之一。当选的法官应具有在本国担任最高司法职务的资格或者是公认的国际法权威。 院长任期3年。法官与院长均可连选连任,任职期间享有外交特权、外交豁免权和相关便利。法官人选由常设仲裁院的仲裁员组成的国内团体或各国政府专为国际法院选举而委派的团体提名,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选举产生。法官任期9年,并且可以连任,每三年改选三分之一的法官。所有决议都必须在出席法官多数同意后才能做出。 国际法院在2012年2月6日选举斯洛伐克法官彼得·通卡(Peter Tomka)和墨西哥法官贝尔纳多·塞普尔韦达·阿莫尔(Bernardo Sepúlveda-Amor)为国际法院院长和副院长,任期三年。 国际法院的主要机构还有简易程序分庭、预算和行政委员会、关系委员会、图书馆委员会、修订国际法院规约委员会和国际海洋法庭等。 国际法院主要功能是对各国提交的法律争端根据《联合国宪章》规定以及有关条约及公约做出判决,或对联合国其他机构提出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国际法院是民事法院,只受理主权国家之间的争端,它没有刑事管辖权,不能审判个人,例如战犯。按照有关规定,只有当事国一致同意提交国际法院的法律争端,国际法院才能做出裁决。解决各国向其提交的法律争端,并就联合国机关提交的法律问题提供咨询意见。 国际海洋法法庭,位于德国汉堡,是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立的独立司法机关,旨在裁判因解释或实施《公约》所引起的争端。法庭管辖权包括根据《公约》及其《执行协定》提交法庭的所有争端,以及在在赋予法庭管辖权的任何其它协定中已具体规定的所有事项。

2014国际法作业题与案例分析模拟题 (1)

国际法作业题 第1次作业: 单项选择题 1、构成国际法渊源之一的“一般法律原则”是指(D )。 A国际法的原则和基本原则 B “文明国家的法律良知” C各个国内法的一般原则D来自各国法律体系的共有原则 2、被称为“近代国际法之父”的法学家是( B )。 A.博丹 B.格老秀斯 C. 边沁 D.宾刻舒克 3、被誉为国际法创始人的是荷兰著名法学家( B )。 A克林顿B格老秀斯C普芬道夫D瓦特尔 4、下列各项中,只能针对本国人行使的是( B ) A.领土管辖 B.国籍管辖 C.保护性管辖 D.普遍性管辖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是( D ) A.国家主权平等原则 B.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原则 C.民族自决原则 D.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6、在政府承认的方式上,国际法上一般把默示承认方式称为( D )。 A.新正统主义 B.史汀生主义 C.威尔逊主义D艾斯特拉达主义 7、在条约继承问题上,国际法领域达成共识的观点和主张是( C. )。 A.国家继承的对象是国家的基本权利B.人身条约一般应予继承C.非人身条约一般应予继承D商务、引渡、司法协助等方面的条约必须继承 8、国际条约法必须经过国内立法程序转化为国内法后,才能在国内发生效力的国家是( ①) A.美国B.英国 C.德国D日本 9.善意履行国际义务的依据是(3 ) A.善意原则B.国际道义C.条约必须遵守D.主权平等 10.导致国家继承的原因是国家的(2)。 A.权利义务的转移B.领土变更C.新政府取代旧政府D.财产和债务的转移 11.从国际法主体的意义来说,美国是(2)。 A.单一国B.联邦国C.邦联国D.永久中立国 12.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以及所发生的事件有权行使管辖,这种管辖被称为(1 ) A.领域管辖B.国籍管辖C.保护性管辖D.普遍管辖 1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他国家对新中国的承认,属于对(2)的承认。 A.新国家 B.新政府 C.交战团体 D.形成独立国家的民族 1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3)倡导的。 A 中国 B 中国和印度 C 中、印、缅 D 中国和缅甸 15、新中国成立后对旧中国与外国签订的条约的态度是(3) A 一律废除 B 一律承认 C 分别予以承认、废除、修改或重订 D 全部接受

渔业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渔业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渔业法律法规知识问答 1、为什么不能炸鱼? 炸鱼属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的捕捞方式,其危害主要有:一是杀灭在爆炸冲击波有效强度范围内的鱼类和其他水产动物;二是大量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尸体沉于水底无法捞取,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严重的水体污染;三是炸药爆炸冲击波会影响到河堤的防洪安全;四是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操作上稍有不慎,将危及人身安全,影响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2、为什么不能用药物毒鱼? 用药物毒鱼也是一各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污染水域环境的捕捞方式,其对鱼类资源、生物饵料、水域生态环境的危害性非常大,综合起来主要有:一是直接杀灭水体中的大小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二是在溪河中,常见水草多年难以恢复或毒鱼区水草产生糜烂,影响环境破坏生态系统;三是常用的各种毒药使水域受到污染,污染物沾染、沉积在水生植物和底泥上,使水体受到二次污染;四是毒药不仅会大量残留于被毒死鱼的体内,还会使受污染水体的水生动植物富集毒物,直接危害食用者的身体健康。 3、为什么不能用电捕鱼? 电力捕鱼是利用直流、交流或脉冲电流,通过电极在水中形成电场以驱集或击死、击昏鱼类,再配合其他渔具捕获鱼类,属于一种掠夺性捕捞方式。其破坏性主要有:一是电力所到之处,大鱼小鱼全部昏死,鱼虾绝迹,并危及到底栖水生动物及其他生物的生存;二是被电捕器电击过的鱼类,不论是成体、幼体,其性腺发育都会受到严重损害,基本失去繁殖能力,可谓“断子绝孙”;三是电力捕鱼工具简陋,没有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对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到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4、炸鱼、毒鱼、电麻鱼的要负哪样的法律责任? 因为炸鱼、毒鱼、电鱼,属于严重破坏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的捕捞方式,所以,我国的渔业法律法规中都明确规定,禁止炸鱼、毒鱼、电鱼。针对炸鱼、毒鱼、电鱼日益猖獗的势头,2019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加大了对炸鱼、毒鱼、电鱼的处罚力度,处罚幅度由过去的五千元以下提高到现在的五万元以下。《渔业法》第三十条规定:“禁止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的方法进行捕捞”,第三十八条规定:“使用炸鱼、毒鱼、电鱼等破坏渔业资源方法进行捕捞的,没收渔获物和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没收渔具,吊销捕捞许可证;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没收渔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为什么捕鱼人要办证?不办证有何风险?

试析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与第三国的关系

国际刑法 试析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 与第三国的关系 关 晶 内容提要 2002年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 正式生效,国际刑事法院也随即建立。 该法院被赋予宽泛的管辖权,强行使第三国承担规约义务,对传统的国家主权原则造成了 巨大的冲击,为各规约第三国所强烈反对。这种声称建立在各国普遍管辖权和属地管辖 权基础上的管辖权规定,在理论和实践上均不足以论证国际刑事法院对第三国之管辖权 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基于各国的不同国情和国家利益,以及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本身存 在的缺陷,各规约第三国有权拒绝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并选择其他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关键词 罗马规约 I CC 管辖权 第三国 一、引 言 1998年7月17日,联合国建立国际刑事法院罗马外交大会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了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 (以下简称 罗马规约 ),投票的结果是120票赞成,7票反对(美国、中国、利比亚、伊拉克、以色列、卡塔尔、也门),23票弃权。支持 罗马规约 的国家普遍认为,规约的通过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刑事法院即将成立,其最大的特点是为国际刑事法院(以下简称!ICC ?)建立了普遍管辖权,这是国际刑法的重大发展,是传统国际法的重大突破。著名国际刑法教授巴西奥尼(罗马外交会议起草委员会主席)指出:!ICC 的建立象征并包含着全世界人民所共有的某种基本价值和期望,因此也是全世界人民的胜利。?#罗马外交会议的另一大胜利在于使ICC 独立于联合国安理会,不受其掌控。据Philippe Kirsch(罗马外交会议全体委员会主席)所言,建立ICC 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使国际社会从联 合国安理会的独裁中解脱出来。?这实为诸多非安理会国家支持建立ICC 的一大要因。他 们希望通过建立ICC,在联合国以外为和平、公正解决国际争端另辟蹊径。对规约持反对意%97%# ?Dinah Shelton ,Recent Book On International Law :Book Review :International Crimes,Peace,and Human Rights:T he Role of the Internati onal Criminal Court,Am e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 onal Law.Vol.96,Jan.2002,p268. 转引自杨力军:!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 浅析?,载 环球法律评论 2003年第2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