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城市地域性景观生态设计

论城市地域性景观生态设计

论城市地域性景观生态设计
论城市地域性景观生态设计

论城市地域性景观的生态设计

摘要:城市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当代把握城市景观的设计特点,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设计观念?这必须将地域性文化特色和生态设计相结合,由此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生态设计。

关键词:生态设计;可持续发展;地域文化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把握地域性文化的生态环境特点

在生态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的表现方式不仅仅局限于一片美丽的风景,而是一个由设计环境与生命环境组合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这样的景观设计不仅只是处理人们的视觉问题,而是要处理城市环境、人类居住的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扩张的加剧,城市景观特色应该具有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性特点,应该建立在城市的独特个性,即地域文化的环境生命里。

针对任何一个景观设计问题,首先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在什么地方?城市的地域性带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第一,尊重传统文化。依赖生存空间的万物都是有精神寄托的。一个场所的生态设计,首先考虑当地人或是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例如哈尼梯田文化之美,正是因为历经千年沧桑而不渗漏、不溃决的坚实田埂上,祖先的伟大力量镌刻在大山之上,成为哈尼人永远的骄傲和光荣。这种文化与自然的巧妙结合,也正因为它是一

市政城市景观设计与生态理念

市政城市景观设计与生态理念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资源、环境间的问题与矛盾越来越突出,而随着人类生活观念的转变,生态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对于市政城市景观设计而言,生态理念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设计概念和发展趋势,本文将从内涵、原则及方法等多个层面,对市政城市景观设计与生态理念做出具体探讨。 关键词市政城市景观设计生态理念环境效益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city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problem and contradiction ar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and as human life concept changing, ecological philosophy has been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or the municipal city landscape design, ecological philosophy has already become a kind of new design concepts and development trend, 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notation, principle and method and so on, to the municipal city landscape design and ecological ideas to discuss. key words: municipal; city landscape; design; concep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nefit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文章编码: 正文城市景观设计是一项以城市环境空间的组织优化为目的,对

现代化城市建设风景园林设计的地域性研究

现代化城市建设风景园林设计的地域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0-03-25T02:38:32.953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20期作者:王松[导读] 介绍了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以及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建议。王松 杭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10008 摘要:介绍了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以及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地域特征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建设项目,风景园林设计关系到城市建设发展水平,也关系到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 必须要根据城市的地域特点,因地制宜,最大程度地实现城市更美好的愿望。地域特征,是主要是指在特定的地域空间上其所具有的明显不同于其他地域的特征、标志等,设计师们通常根据城市环境的特殊性入手进行园林设计。风景园林设计,是建设现代化城市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现代化的风景园林规划,必须要以地域特征为重,将人文、艺术和自然生态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全方位提高市民的生活、工作质量。 1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 1.1 自然特征 地域特征中的自然特征,主要指的是当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物类型等自然因素。各类自然特征因子都不是以个体的形式独立存在的,彼此之间有着复杂的关联和影响。其中的气候因素和地质因素是影响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最主要的地域特征,设计师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该地区不同条件的差异性,综合各个自然特征因子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相互作用,保证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2 人文特征 在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必须尊重当地的人文历史,并且通过巧妙的设计使这种特征在该城市得以延续与发展是尤为重要的。人文特征是当地历史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综合反映,每个城市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文特点。例如,在西安、苏州等地进行园林设计时,较浓厚的城市历史和文化底蕴是设计的基础,而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就需要突出其时代感和科技感。城市的人文特征是在长期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直接影响着当地的风景园林设计。因此,在设计时,应当充分挖掘当地的人文特征,将人文地域与园林设计相结合,以展示城市的文化与内涵。 1.3 应用性特征 对于现代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而言,其面貌和风格都较传统的园林设计有着明显的不同,究其原因,在于现代的园林设计更加注重实际的应用型特征。不同城市对于该地的园林设计有着不同的功能使用需要,有的园林设计以提高城市整体生态环境为目的,有的园林设计则以开放式的自由活动大空间为主。这种需求的不同,也会导致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理念和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 2 城市风景园林规划在现代化城市中的作用 风景园林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首先,基于城市自身地域特点的风景园林设计能够起到美化城市,改善城市环境和风貌,对于城市环境资源能够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生态化的风景园林能够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增加城市的绿化程度和生物多样性,进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对于城市生态平衡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同时,风景园林设计还有着服务大众的职能,良好的风景园林设计能够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满足公众对于风景园林的需求,对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3 现代化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城市的风景园林设计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首先,城市风景园林设计的设计者存在专业素养和水平上的局限性,导致设计缺乏创意和科学性、艺术性;对风景园林中的传统、现代认识也不到位,艺术手法和设计理念混乱,导致有些风景园林设计不土不洋。其次,在风景园林设计上,有些设计者忽略了要尊重城市自身的地域特点的原则,其设计的作品不能够很好的展示园林的作用和持续性,对城市的发展起着许多的负面影响。另外,一些大型的风景园林工程通常由政府和机关部门主导,在设计和施工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以上问题的存在,都会程度不同地影响着风景园林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重要作用的发挥。 4 基于地域特征的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 所谓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因此,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滩涂等,还包括部分河流、湖泊、鱼塘、水库和稻田。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首先,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其次,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屏障;另外,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还具有降解过滤污染物的功能,使当地河流下游区域受益。总而言之,各类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类与湿地相互依存的关系,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通过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旨在认证、保护并促进合理使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湿地系统。相应于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提高,许多国家也积极投入到对各类广义湿地的保护和恢复的行动中,包括在规划人类居住区时更多地考虑体现其自然环境的意义。文章将以城市湿地环境为对象,结合国内外成功的例子,对湿地的景观设计与生态意义的结合作一次尝试的探讨。 1.为什么要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 湿地环境是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加强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充分利用湿地渗透和蓄水的作用,降解污染,疏导雨水的排放,调节区域性水平衡和小气候,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其次,这将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接近自然的休憩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们了解湿地的生态重要性,在环保和美学教育上都有重要的社会效益。一定规模的湿地环境还能成为常住或迁徙途中鸟类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此外,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可减少杀虫剂和除草剂等的使用,降低城市绿地的日常维护成本。

浅析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浅析城市园林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发表时间:2019-09-10T09:35:08.8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杨竣凯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园林工程建设越来越多。 身份证号码:33018219860816XXXX 浙江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园林工程建设越来越多。生态规划理念是针对被破坏的自然环境提出的,是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基于此,论述了生态规划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然后从园林景观设计流程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了整体分析。 关键词:生态规划理念;园林景观设计;原则;主要内容 引言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居住条件随之不断提高。所以,人们对建筑不仅包括基本的居住需求,也包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和居住环境是否具备环保理念等要求。这些要求的提出,使得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仅应该满足观赏和艺术要求,而且应该满足人们对生态的要求。基于此,对园林景观进行设计随着时代的变化提出了不同要求,或者将生态理念融入其中,实现人们审美观念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1 生态理念及设计 生态理念是指人类对于所在居住区域的生态保护意识,主要是指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保护关系。人类作为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应遵循自然生态法则,与生态环境和谐、友善的发展,而非过度开发建设或是根据自身喜好去改造生态环境,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生态三者之间的和谐共生、相互依存,进而实现人类进行生产、建设、改造生态的目的,并将生态资源循环利用。充分利用生态理念引导园林设计,并有效、科学地融入生态设计,使得园林设计由单一的叠山理水、栽植养护、建筑塑景等传统设计,提升为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使景观设计与生态设计相结合,满足生活、节能、休闲、环保等多功能需求。 2 生态规划理念下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 2.1 整体生态功能优先原则 对于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来说,其涉及到的理论内容非常广泛,并且相互联系,如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态植物学、生态水文学等。为了使园林景观设计更加科学,相关人员要坚持生态功能优先原则,从关联性和整体性两个角度确定生态功能。在园林景观设计和项目建设中,之所以进行生态规划,是出于对原有生态环境的修复。为了确保生态功能优先原则能够应用到现实中,除了以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等相关的理论为基础,还需要协调好关联性治理和整体性规划两个方面,确保把各种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 2.2 区域性原则 区域性原则指的是在园林景观实际设计中实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保护当地传承千年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或者合理保护当地原有的自然风貌,或者合理利用当地的节能材料和绿色植被来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基于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在保证其具有一定区域性特点的基础上,在实际的设计环节也应该结合当地的生态系统和地形地貌,以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可以帮助人们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融入生态理念,进而提高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3 生态设计的原则 将生态设计应用到园林设计中应遵循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艺术美观3个原则,从整体出发,统筹规划,在兼具美观性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当地生态环境的需求。 3 生态理念指导下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践应用 3.1 乡土树种的生态种植 园林设计中重要的造景手法是通过植物营造,一般采用植物群落、丛植及孤植的形式来表现。因此,园林设计者在种植设计中,首先尽最大可能避免对已有并长势良好的植物进行移植或移除,这也是对设计区域内生态环境的一种保护措施。应优先考虑栽植乡土,如有特殊需求,应充分研究当地地理环境、气候特征等多因素后,选择适应性强,成活率较高的植物种类。最后,需要对大型树木或是枝干茂盛的大树定期进行养护、修剪,促进植物良好、快速地生长,也可避免因自然因素,如雷电、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造成树木倒塌或是枝干折断而带来的负面效果。 3.2 在园林景观中进行分散建设 在园林景观中进行生态建设,应该结合公园形式,其中包括绿化带和植被护坡的设计等。园林景观一般分布于城市之间,作用是完善居住者生存环境。在园林景观中建设公园,会将公园逐渐变为绿化城市的装饰品,以充分发挥生态建设在园林景观中的作用。为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掩盖环境的引燃物,应该对园林进行分散建设,即处理好不同空间中的大小关系、密度容量以及形状大小等,同时应该合理科学布局园林、建设人工环境,尽量追求自然化。建筑空间也应该疏密交错,或者结合多种自然景观。例如,水体景观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可以通过水流的跌宕起伏给人以视觉享受。水体景观的利用也可以增加空气中的湿度,有效调节温度,以便给人以身处大自然的感觉。此外,对生态景观进行分散建设也可以添加锻炼器材、提供足够的锻炼场所。 3.3 保留原有生态环境 原有的生态环境是经过亿万年演化而成的,拥有可以完成自身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具有较强的生态承载力,而在现代环境建设中,忽略原生态的重要性,随意挖、填、埋,破坏原生态的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因此,在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尽可能以原生态环境为基础,巧妙利用原生态景观,保护和发展原生态景观。 3.4 注重经济建设、环境建设以及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平衡 在城市中进行园林景观建设,目的是改善城市面貌,将城市变得更加整洁与美观。国家想要实现长治久安,应该高度重视环境建设,并从城市长远发展角度出发,考虑园林景观建设。对现代城市进行园林景观建设,应该经过反复思考,将基本的规划理念、人们的居住需求以及城市的发展需求等作为导向,以当代美学为依据,将园林景观建设成为一个城市绿色之家。在现代城市中建设景观园林,应该体现出环境的美观。美作为一个评判园林景观建设的标准,应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突出美学,强调艺术。同时,园林景观的建设应该突出强调生态与美学的结合,通过合理种植、科学栽树,将现代化城市建设成一个人们最高的精神修养场所。为避免人们的审美疲劳,应该将城市

地域性景观设计与道教文化

地域性景观设计与道教文化 摘要:从整个设计历史的发展来看,自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讲求文脉、历史、地域、差异、象征的后现代思潮风起云涌,千篇一律的国际主义设计因其欠缺人情味被大家所放弃。地域性作为一种设计的人文关怀成为当今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景观设计的地域性要求既是地理条件的制约,也是人文文化的要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道教思想更加符合现有的景观设计理念,它完全可以借助于具体的景观设计体现出其思想的真髓,在环境保护实践工作中发挥其作。 关键词:地域性;地域性景观设计;道教文化 1地域性景观设计 1.1 地域性 地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也叫区域。是自然要素与人文因素作用形成的综合体,一般具有区域性,人文性和系统性三个特征。地域性是一个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自然环境、人文传统、社会经济等要素的总称。地域性并不是说多样性,准确的说,地域性体现在每一个区域内,它包括这个区域的自然环境、文化、风俗、生活方式以及其他物质载体等各种因素的相关类似性。地域性本身并不代表着差异性,是由于地域本身之间的差异才造成了地域性之间的差异,即地域的个性。 1.2 地域性的景观设计 地域性景观设计是研究景观设计在自我更新和持续发展过程中地域性特征的延续性,它的既满足了现代生活中的一些显见的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又把设计对象的重点放在包括人和社会关系在内的空间环境上,并通过把握和运用以往景观设计过程中所忽视的自然生态的特点和规律,贯彻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准则,力图创造一个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理想人居环境。 1.3 当前地域性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我国地大物博,地域跨度很大,东西南北,无论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还是人文景观差异都很大。 但在城市化进程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千篇一律的景观建设。这里面的原因有下面几种:首先,在景观设计项目中存在盲目模仿甚至抄袭国外方案,而忽视了

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4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公司于2013年开始准备该项目,在项目设计中,基于上述理论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遵循了生态性、自然性、主题性的理念和原则,对于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制定了如下设计规划。 4.1建设条件及发展趋势分析 鹰潭市位于江西省的东北部,信江中下游,因“涟漪旋其中,雄鹰舞其上”而得名,地理位置优越,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赣北经济、文化、旅游、交通中心,境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鹰潭西湖湿地公园位于主城区西部,东至白露河,南至浙赣铁路线,西至西湖路东侧,北至老206国道,规划面积约100.8hmzo 本着“扬优成势、以特取胜”的发展理念,鹰潭市把新型城镇化的主攻方向放在城市扩容上,力求构建“一体两翼、一江两岸、四区合一”的大框架城市发展格局。设计时明确提出,在鹰潭西湖湿地公园规划中必须契合总体规划布局,分析周边用地性质,抓住城市大环境景观轴线,掌握游人、居住者视线范围,通过预测周边人流量以及使用率来合理设置地标性景观、集散性景观、生态教育景观以及运动休闲廊道、绿道景观等。 4.2生态理念在鹰潭市西湖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体现 在公园生态景观规划中,力求以湿地保护为基础,景观以水为主题,与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交相辉映,运用最新生态建设理念,建设生态廊道,突出建筑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特色,使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游憩观览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始终秉承将“城回信江”理念融合到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设计中,融人滨水生态风光、江南文化风貌,成为城市生态绿肺,带动旅游发展,引领绿色环保理念,宣传健康运动生活,塑造休闲阳光环境。 4.2.1生态建设规划。城市的发展建设已经使原有的大片湿地退化萎缩, 如何确保湿地由退化到健康的转变,同时使其长足可持续发展,是保护湿地、发挥其长久生态功能的意义所在。我们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依据现状生境评价中的分级分类型评定结果和生态水网布局规划,制定天然湿地核心区的生境修复战略。确定需修复的典型生境的位置、类型(含:原水域生境、新增水域生境、间歇性生境、苇地生境)及重要的水系廊道。在具体生境的修复过程中采用动植物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植被多样性恢复,大量栽植乡土树种,针叶、阔叶、落叶、常绿搭配,组合成景观高低错落、层次明显的森林景观;利用现有水系和乡土植物构建陆地生态廊道系统和水体生态廊道系统,即绿网和蓝网,从而形成水陆交融的生态网络结构,同时又与园外水体生态系统相联系。在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建设规划中,必须实行保护优先,恢复先行,建立湿地与城市之间良性、有序的发展模式,恢复场地记忆,保护原生态湿地风貌,构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湿地公园。 4.2.2设计理念—“莺飞庆天,鱼跃于渊”。鹰在天空飞翔,鱼在水中腾跃。设计结合该理念,我们以“莺飞鱼跃”为主题谓万物各得其所,构成独特的结构,旨在建设集功能性、生态性、景观性于一体的湿地核心区域。 4.2.3湿地公园景观之水体设计及水生态处理。本次设计一的垂点之一是 采用水生植物组件配置多级水生植物串联池,经沉淀池预处理的水依次流过香蒲.葑草、菖蒲、芦苇净化池,形成有一定化层次的白净生态系统,有利于植物生长期和净化功能的节性交替互补。香蒲、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根系发达,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一)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一) 内容摘要所谓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因此,湿地不仅仅是…… 所谓湿地,是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因此,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滩涂等,还包括部分河流、湖泊、鱼塘、水库和稻田。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首先,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其次,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屏障;另外,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还具有降解过滤污染物的功能,使当地河流下游区域受益。总而言之,各类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类与湿地相互依存的关系,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通过的《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旨在认证、保护并促进合理使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湿地系统。相应于对湿地重要性认识的提高,许多国家也积极投入到对各类广义湿地的保护和恢复的行动中,包括在规划人类居住区时更多地考虑体现其自然环境的意义。文章将以城市湿地环境为对象,

结合国内外成功的例子,对湿地的景观设计与生态意义的结合作一次尝试的探讨。 1.为什么要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 湿地环境是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加强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充分利用湿地渗透和蓄水的作用,降解污染,疏导雨水的排放,调节区域性水平衡和小气候,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其次,这将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接近自然的休憩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们了解湿地的生态重要性,在环保和美学教育上都有重要的社会效益。一定规模的湿地环境还能成为常住或迁徙途中鸟类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此外,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可减少杀虫剂和除草剂等的使用,降低城市绿地的日常维护成本。2.如何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 2.1保持湿地的(系统)完整性 湿地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一样,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特定空间中生物群落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组成生态系统。在对湿地景观的整体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以整体的和谐为宗旨,包括设计的形式、内部结构之间的和谐,以及它们与环境功能之间的和谐,才能实现生态设计的。 调查研究原有环境是进行湿地景观设计前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景观的规划设计,必须建立在对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最大程度的理解

(完整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点

浅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摘要:城市生态公园是保护及改善城市系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生存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城市生态公园的本质还是公园,可以供游人休息,散步,锻炼身体,享受清新空气。人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和权利,城市当中的生态公园,不应该以隔离人的活动为代价,而因适当引导和规范人的活动,使之遵循生态原理,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远景设计研究院提出以下几点的要素: 1、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指导思想 生态公园是以森林植物与生态环境等自然景观为主体的郊野型公园, 其规划设计应突出自然景观, 而以人文景观为辅。生态公园在整体上应该是点、线、片、面相结合形成的生态植物群体, 并且通过植物、水体、地形、道路、建筑等要素创造森林公园环境和园林景观。在植物配置上,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形式,使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各得其所, 充分利用环境因子, 构成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在景观上应该体现丰富多彩城市风貌, 体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2、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 城市生态公园具有“真”、“健”、“美”的基本特点。 所谓“真”,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体现自然,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给人们建设真正的自然生态环境。“健”,首先是生态健康,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注重生态效益,要科学的配置,做到防风固沙、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其次是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旅游、休闲、散步、锻炼、娱乐等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美”,就是景观美学功能, 生态公园是通过绿色植物与建筑、雕塑与绘画的相结合, 营造出自然与意境美。使人们置身其中愉悦心情, 陶冶情操, 提高艺术修养。 3、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城市生态公园是建立在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导的城市区域内,它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因此,其景观规划应服从于生态优先的原则,即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规划应首先满足“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设计目标”,其余的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应该尽可能地服从和协调于生态设计的要求。 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原则: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特征之一,景观空间的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准则。 空间异质性依赖于空间尺度,景观中不同斑块的类型与尺度都有不同的变异性和复杂性。空间异质性可以根据其斑块类型的数目和比例、空间排列、斑块形状、相邻板块之间对比度、相同类型板块之间的连接度来形成。 多样性原则不仅讲求的是空间的多样性,也应充分体现在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上,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首先依赖于丰富多样的环境空间的塑造,同时也是为各种植物群落营造更加适宜的生境。 生态可协调性原则:生态可协调性原则是指景观格局构成并不是被动的,完全依据现有自然状况、过程以及现有资源条件来营造景观生态的过程,而是可以主动结合生态、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来反复协调以最终达到一个满意方案的过程。

对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性人文景观设计的引入思考

对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性人文景观设计的引入思考 摘要:本文通过两方面来详细的介绍了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性人文景观设计,一方面解释了地域性的特点,另一方面介绍了在地域性人文景观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为我国的园林事业不断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园林景观;地域性;人文景观;设计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人文景观设计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同时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行业呈现出飞速发展的趋势,进一步造成了我国风景园林设计呈现出不断进步的情况。但是,这样飞速发展的状况却往往导致园林景观设计忽视了地域性人文景观的特征,丧失了当地的独特自然环境与人文特点,从而使得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千篇一律的工业化设计样品。基于这些原因,当前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的地域性人文景观设计的理念,充分地利用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以及自身景观特点来进行园林设计,从而创造出有特点、创意的自然资源,进一步营造出能够体现出当地自然人文景观的园林设计。 1 地域性人文景观设计概念 1.1 地域性的基本内涵 所谓的地域性,即在一定的范围区域内,既包含空间特点,也包含时间特点。通过在长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自然特征以及人文特征。可以说,地域性既包括当地的地理环境、生态系统、水文环境、植被以及土壤等自然因素,也包含着当地的社会形态、人群分布、文化以及教育程度等人文因素。通过这些不同的自然条件以及人文条件所共同影响的当地生态环境就构成了园林设计的基本要素,也是园林设计的主体。 地域性的人文景观设计内涵就是在当地人们通过对自然进行利用以及改造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不断的发展与改革。同时,在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渐渐积累、沉淀出属于当地特有的文化生活以及精神成果,进一步升华了当地人文景观以及文化内涵,从而使得当地的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情稳定并且不断保存。同时对于当地的工艺、建筑、农业等其他产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1.2 风景园林地域性的概念 风景园林的地域性特征在于,在一定的空间内,通过当地的地区的自然条件以及人文环境所共同关联而表现出来的景观环境。也就是说,园林景观能够进一步突出当地的自然领土特征以及场地自身的景观特征,能够通过对于当地自然环境进行正确的合理安排,从而进一步增强园林景观的整体性、生态性以及艺术性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也可以说,风景园林地域性能够对当地自然环境特点以及生态特点的进行全面覆盖,而且还能够有利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可持续的发展,进一步对当地的土地环境进行整治,从而使得园林景观能够协调地发展。 2 园林景观设计凸显地域文化的艺术原则 2.1 整体性 整体性也是基于地域生态系统而言,园林景观设计时,地域生态是优于社会人文要素存在的,是园林存在发展的基础。设计时充分遵循地域环境的生态规律,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做整体性的统筹设计,保证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整体一致协调。 2.2 独特性 园林景观设计中,要在整体性的指导下,着力彰显地域的独特性。在设计中考虑当地的资源优势,对特有的建筑风格、历史传承、文化传统加以挖掘,丰富园林景观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展现出当地独特的文化氛围,在不拘一格,独具匠心中释放景区魅力。 2.3 科学性 园林景观设计中,对自然景观、生态资源、人文景观的开发设计应体现出科学性,谋求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对当地遗留的历史文化遗产,要在保持风貌的前提下,合理科学开发;另一方面园林建设使用的材质等,要保证绿色环保,以达到可持续利用。 3. 地域性人文景观设计的讨论 地域性人文景观的设计主要包含自然特征以及人文特征两方面的要求,并且能够根据当

景观设计优秀案例整理

俞孔坚教授作为土人景观的创始人,是世界顶尖的优秀设计师。他的“功能性景观”的概念与当代瑞士对农业的定义惊人地一致,在瑞士很久以前农业就不仅仅是为了提供农产品而存在。我们的文化景观,也就是我们所认为的自然,其生态和保护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更加重要。 “最小的投入最大的回报”——这是对如诗般的“红飘带公园”最为贴切的描述。 俞孔坚教授从回顾个人经历开始,展开了他在苏黎世市政厅的演讲。俞教授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来自农村。这样的背景影响了他对自然和景观的培育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他相信,景观的培育只有适应自然条件才会有好的收益,这种生态经济的方法,成为了他规划设计中最明显的特色。 俞孔坚曾经是全中国几百候选人当中60个得到学习园林设计机会的学生之一,讽刺的是,他之前那些在植物方面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与其说是为了志趣更不如说是为了谋生。直到后来在完成学业后的一次旅行当中,他忽然意识到环境状况的重要性,并从此投身其中力图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后来他得以带奖学金进入哈佛大学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这个谦逊有礼的中国人怀揣着不亚于发起一场“大脚革命”的决心,踌躇满志地回到了祖国。

红飘带不仅仅是装饰性的设施,其目的不是去征服和禁锢自然,而是更醒目地呈现自然之美。 镶嵌在长椅内的灯具在晚上不仅可以渲染出浪漫的氛围,同时也保证了步道的安全。 “大脚革命”是一种借喻,取自中国妇女解放以后破除缠足陋习这一史实。它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压制自然的文明发展意味着对资源的浪费和挥霍。相比之下,融合了生态学原则,并顺应自然法则的文明发展则会更加繁荣、多产。

俞孔坚教授开创了一条简单但是革命性的解决之道:运用生长于当地“繁殖力旺盛的植物”进行大面积的造景。这些俞孔坚教授以“杂乱无序”形容的植物无需修剪和灌溉,它们却有着天然的美。向日葵和稻谷则有着象征性的特质,它们的果实可以被收获。 红飘带公园:上千米长的长椅甚至可以从空中看到。 堤岸和河道被修建成公园,并为水体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沼泽植物比如莲花、芦苇、水稻等,可以为河堤提供自然灵活的防护。对于土人设计如此大尺度的项目来说,这种“自然的手段”可以用很短的时间使大面积被遗弃的土地重焕生机。 沈阳建筑大学校园 在沈阳建筑大学项目中,土人设计运用多产景观、自然水灌溉的理念,在六个月内就完成了校园

论述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

论述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8-06-19T17:23:12.7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作者:杨宇 [导读]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提升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连都市发展设计有限公司辽宁辽宁 116000 摘要: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是提升城市景观,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湿地公园的开发和利用是近年来的热点,本文以南宁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恢复及景观设计工程为例,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设计 1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特征 城市湿地公园是人们重新发现并体验自然的重要场所,成为人类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的地方,浓郁的自然气息在回归绿色思想的引导下,流动的水体、新鲜的空气以及野生动植物,都为人类身心健康提供了有益的环境。在湿地公园中,水是其得以建造的基础,其中还有山丘、农田、树林等众多景观元素,这些景观元素对久居城市中的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塑造景观过程中,水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使公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建设湿地公园应该尽显自然景观,减少人造景观的应用,使农庄、干道绿化带融为一体,在其中保留水域和植物,并在游览沿线显示出不同风格的区域特征。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中可以帮助人们深入接触大自然,形成帮助人们了解大自然的窗口,因此,湿地公园应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贴近大自然的天然野趣,最好不要设计过多的公路、桥梁及公用性建筑,尽量设置一些小型的生态建筑,例如,眺望台、观鸟棚等设施。此外,园林建筑小品设计应该尽量选择质朴的材料。 2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2.1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规划将《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等文件作为指导思想,从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出发,充分坚持尊重自然、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动植物在当地的生活特点,充分维护当地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尤其是要保护鸟类极其栖息地,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湿地公园在区域发展中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湿地公园设计工作中,应始终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因为景区的观赏时间较短,自然景观精美度不足,这些问题都需要在规划和设计中对其进行补偿和完善。在景观设计中,应该从自然保护区以及周边自然环境出发,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认真贯彻全面规划、科学管理的原则,将恢复湿地生态工程,建立湿地示范保护区作为主要目标,重点保护各种野生动物、植物及其栖息地,充分掌握野生动物迁徙、取食、繁衍的规律,并积极探索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利用路径,以不破坏环境质量为前提,大力开展旅游经济,为野生植物和鸟类提供有效的活动场所。 3项目规划设计原则 3.1功能性、科学性与景观性相结合 城市湿地系统作为人造的高效污水处理系统,其功能性与科学性是整体规划的首要考虑原则。对于人工湿地景观而言,在重视景观表现形式的同时,首先应注重其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应发挥的功能。湿地是个运动着而非静止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涵盖了水文、城市生态学、生态工程学、产业生态学及物种适应等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因此要建立一个具有自我维持以及自我发展能力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就必须要科学对待湿地的生态构成。在对人工湿地进行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依据城市污水特点,科学地进行景观规划、植物种类选择及配置。 3.2以人为本,生态优先 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是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涵养水源、改善小气候环境。同时,作为城市绿地,湿地公园也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怡人的亲水、观景、游憩和科普教育的场所,增进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因此,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原则,遵循生命的规律,尽力做到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它自然资源;对生态环境的改变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注重湿地环境的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立;注重材料的循环利用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科学设计,减少维护的成本;发挥自然的自身能动性,建立和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等。 4景观设计思想和方法 4.1顺应地形,因势利导 “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减少施工能源物质消耗”是绿地规划的重要基本原则。本案由于河道岸线较长,空间跨越大,因此设计规划中根据现状地形、高程特点、征地情况等划分了不同的景观功能区域。在局部位置采用微地形处理,以增加竖向视觉的节奏变化。利用蜿蜒的游览步道串联起一个个景观空间,通过虚实、开合的空间变化设计形成多元的游览空间单元,达到“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 在驳岸的处理上,本案设计中力求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自然河道本身的美感。设计中只在亲水平台处局部调整河岸线,同时通过水边植被的疏密种植、景石的搭配摆放等多种方式,弱化、柔化局部生硬的河岸线,使其更加自然、柔美。在需要保护土固坡的河滩等滨水地带,设计尽量不使用传统的混凝土脚注或砌块方式,而是改用“土工笼”等新型材料。既保护了河滩,又未隔绝与土壤的联系,还可为虾蟹等水族提供觅食繁殖的场所。这样不仅能达到较好的景观效果,而且还能为保持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有利的场所。人们将看到的不是一片混凝土框架的水池,而是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充满自然野趣的水景。 4.2开闭结合,人车分流 4.2.1开敞空间――活动广场、亲水平台 在心圩江环境综合整治整个规划中,亲水性设计是一大亮点。水景对人来说有着与生俱来的吸引力,亲水性设计就是顺应人的这种天性。本案中在河道沿岸设置了不同的亲水、活动广场,并在水边设置人性化的警示标志,使人们能够在较为开敞的空间,以较为开阔的视野近距离与水“亲密接触”,观赏两岸树影婆娑、碧波荡漾的美景。同时出于安全性的考虑,规划中的亲水性设施以观水、赏水为主,而避免直接接触水的戏水性设施。 4.2.2半开敞空间――疏林草地 通过局部种植高大挺拔的特大乔木疏林,实现景观视线的通透感和空间感,不仅能营造具有一定空间围合感、寂静的休憩思考空间,同时也能成为良好的景观节点和活动场所。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

内容摘要现代城市是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如何维持并促进其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新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概念的解释以及对景观规划与生态规划之间关系的比较,阐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间的可协调性与一致性。 1.前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 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3.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一)

现代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浅谈(一) 内容摘要现代城市是一个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如何维持并促进其不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新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概念的解释以及对景观规划与生态规划之间关系的比较,阐明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生态规划和可持续发展间的可协调性与一致性。 1.前言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又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极易受到人为的和自然环境条件的干扰。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已成为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就我国城市目前的环境状况而言,问题十分严峻,在一些城市地区,污染已相当严重,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以环境为体,经济为用,生态为纲,文化为常。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景观设计方法去指导改变城市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建设一类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体系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空间环境,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规划方法。 2.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现代城市是一类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在生态过程上是耗竭性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人口的高度密集;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全的和开放式的,主要体现在需要其它生态系统的支持(如农业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等),需要人为的输入大量的能源与物质,同时,城市中人类生产和生活中排泄的大量废物,也不能完全在本系统内分解,还需要其他生态系统(如农田、海洋等)中处理消化。 城市在自然界占有很小的一部分空间,却集中了大量的人口、交通和信息流,建立了大量的人工设施,并生产破坏城市环境的污染物质,改变了原来的生态平衡,造成城市物理环境的变化,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土壤板结等。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不断影响着人类自身,他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形态,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同时,其造成的环境污染也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引发公害。 3.城市景观与空间设计的特点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它包含有大量的物质构成因素和若干子系统,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载体。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是人们的主观意愿的物化表现,凝聚着人类的智慧、情感、想象力和理想的追求。城市景观空间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人的主观意愿引导着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建成,并对已存环境施加影响力;城市景观与空间向人们传递着无限的信息,支持人们的活动,丰富人们的生活内容。 城市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城市景观与空间形态的演化受到“空间”和“时间”两个向度的影响,即在任何一个时间片段,人们都可以获得创造城市景观与空间的各种物质要素;同样,任何一个正在营造的城市景观环境又不得不考虑时间的意义:“过去时”的历史延续,“现在时”的应用意义和“未来时”的理想追求。城市景观的本质是人们主观意愿的一种物质表达,反映了人们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正确合理的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理念本质上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并不矛盾,反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4.现代城市景观与生态规划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它的主题是地理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它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已经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