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试题

2018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试题

2018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试题
2018年中考适应性考试试题

温江区2018届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

物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90分,B卷满分20分,全卷共11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地方。考试结束,

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书写,字

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

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5.保持答题卡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90 分)

第I卷(选择题,共28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交通规则规定机动车驾驶人不系安全带属违法行为,正确系好安全带可以

A.减小机动车惯性,防止发生事故

B.减小驾驶员惯性,防止发生事故

C.减小因机动车突然加速对人员造成的伤害

D.减小因机动车紧急刹车对人员造成的伤害

2.自行车是人类的一项伟大发明。一百多年来,经过技术人员的不断改进,现代的自行车骑起来已十分方便。请问,自行车上需要减小摩擦的部位是

A.轴承 B.车闸 C.轮胎 D.脚蹬

3.关于电磁波与信息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医生利用激光治疗近视眼是电磁波在信息方面的应用

B.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和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速度越快

C.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可提供全天候的即时定位服务

D.光在光导纤维中沿直线传播,光能损耗非常少

4.如图1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这个实验是要探究

A.声速与哪些因素有关

B.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C.影响音色的因素有哪些

D.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5.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A.高压锅内的水温可达110℃B.家用空调器的电流约为0.1A

C.手机充电宝充放电功率可达180W D.人类的反应时间约为2s

6.下列装置不属于

...连通器的应用的是

A.茶壶与壶嘴 B.锅炉与水位计

C.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 D.三峡大坝的梯形截面

7.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不接触高压带电体就不会发生触电

B.空气开关自动断开后应该立即将其闭合

C.用电器的开关连接在零线和用电器之间

D.家庭电路需要修理时,必须断开总开关

8.2018年4月12日,中央军委在南海海域隆重举行海上阅兵。此次阅兵,辽宁舰航母编队精彩亮相,一大批新型潜艇、水面舰艇、作战飞机集中展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当辽宁舰航母上舰载飞机起飞后,航空母舰排开水的体积会增大

B.当水舱充水后,潜水艇重等于同体积的水重时,它可以漂浮在水中

C.水面舰艇多采用前后编队而非并排行驶,是为避免舰艇相“吸”碰撞

D.战机升空时,机翼下方气流速度较大,气流对机翼下表面的压强较大

物理适应性试题第1页共5页

物理适应性试题 第2页 共5页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量甲醛扩散在空气中会造成环境污染

B .海绵容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 .吸盘能紧贴在瓷砖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 .晒太阳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10.关于原子、原子核和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中子组成的

B .原子核是由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C .太阳的能量来自大量氢核裂变

D .核电站发生的是可控链式反应

11.图2所示的简单机械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托盘天平

B .赛艇的船桨

C .啤酒开瓶器

D .厚层订书机

12.图3是我国早期的指南针——司南。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记载为:“司南之杓,投之于地,

其柢指南”。司南是把天然磁石琢磨成勺子的形状,放在一个水平光滑的“地盘”上制成的,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南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司南的长柄是磁石的南极 B .地磁场的磁感线真实存在

C .地理的两极和地磁场的两极相互重合

D .司南静止时,它的长柄指向地磁南极

13.在极限运动员高空跳伞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张开降落伞之前的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B .在张开降落伞之前的下落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不变

C .在开伞后匀速直线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动能不变

D .在开伞后匀速直线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不变

14.新交规对司乘人员必须系安全带作了严格要求。轿车上设有安全带未系提示系统:当乘客坐在

座椅上时,座椅下的开关S 1闭合,若未系安全带,则开关S 2断开,仪表盘上显示灯即时提示;若系上安全带,则开关S 2闭合,显示灯熄灭。图2中设计最合理的电路图是

A .

B .

.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2 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5.赛龙舟是汉族在端午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水手用船桨向后划水,龙舟向前行驶,推动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

16.如图

5所示,蜡烛甲放在A

位置,当蜡烛乙放在

________位置时(选填“a ”

、“b ”“c ”或“d ”),可以看到蜡烛乙与蜡烛甲的像重合。

将蜡烛由A 位置移到B 位置,它的像___________(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

17.如图6所示,是探究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实验

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选填“磁能生电”或“电能生磁”),根据该现象制成了_____________(选填“电动机”或“发电机”)。

18.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成功完成首次交会对接,并以组合体形式在轨飞行,飞行速度为7.9__________(选填“km/s ”、“km/min ”或“km/h ”),组合体飞行期间,两个飞行器相对____________。

19.南极地区是冰的世界,虽然这里降水量很小,但是空气却很湿润,

这是因为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升华过程要__________热量。《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绘的一种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__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

20.如图7所示的实物图,闭合开关S ,灯泡L 1与L 2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_,如图8所示,电压表测得L 2的电压是________V 。

甲乙

A

B b a d c

L 1

L

图7

物理适应性试题 第3页 共5页

21.如图9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将________,电压表示数将___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如图10所示,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 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该实验装置是为了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_的关系(选填“电流”、“电阻”或“通电时间”)。若通过左侧容器中的电阻丝的电流为0.5A ,则右侧容器中的电阻丝在1min 内产生的总热量为___________J 。

三、 作图与计算题(共16分。计算题在解答时应写出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3.(4分)(1)如图11所示,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请按照要求作答:①画出射入玻璃砖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②标出折射角r 。

(2)如图12所示,轻质杠杆OA 在灯和轻绳AB 的共同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请画出:①灯所受重力的示意图;②拉力F 的力臂。

24.(6分)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颗西瓜籽平放在手上,对手的压强约20Pa ;某同学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

Pa 。物理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的质量为0.25kg ,将教科书水平放在手掌上,手掌与教科书的接触面积是98cm 2

,g 取9.8N/kg 。求:

(1)教科书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2)教科书对手掌的压强是多大?

25.(6分)图13是小邦同学设计的调光灯电路,R 0为定值电阻,S 为选择开关,当S 接触a 点时,小灯泡正常发光但不能调光,当S 接触b 点时,电路断开,当S 接触c 点时,电路可连续调光。已知滑动变阻器R 的规格为“10Ω 2A ”,灯泡L 上标着“10V 12W ”的字样,电源电压恒为16V 。灯泡电阻随温度变化。

(1)求定值电阻R 0的阻值;

(2)当S 接触c 点时,调节R 的滑片至中点位置,电路中的电流为

1A ,求此时灯泡的实际功率。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14分)

26.(6分)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如图14所示,把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每个钩码的重力相等。

(1)为了减小其它因素的影响,应选择较__________(选填“光滑”或“粗糙”)的水平桌面。

(2)当左右两端同时挂相同数目的钩码时,小车静止,此时F 1

图14

F2的大小相等,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

(3)保持两端钩码数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说明二力平衡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8分)在“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作出如下猜想:甲:导体电阻跟长度有关。

乙:导体电阻跟横截面积有关。

丙:导体电阻跟材料有关。

(1)甲同学思考:既然“电阻描述的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而粗细相同的水管,管子长,阻力大;于是他猜想导体越长,它的电阻可能越大。甲同学在猜想中用到了______的思维方法。

A.类比 B.转换 C.等效 D.控制变量(2)如图15所示,是为探究连接的实验电路。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来比较电阻丝电阻的大小,达到验证猜想的目的。

(3)若要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则应该选用______________两根电阻丝进行对比实验。

(4)选用A、B两根电阻丝进行对比实验,是为了验证_____同学的猜想。

B卷(共2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二个选项符合题目

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或者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热量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B.机械效率、热机效率跟能量转化效率是一回事

C.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

D.只有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才能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2.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同时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都为35分钟,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像如图16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比热容随着温度升高在变小

B.在固态时,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

C.在10~25min内,乙的内能保持不变

D.甲和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相等

3.小册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记录了几组物距u和像距v的数据,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物距增大像距在减小,物距u和像距v成反比关系

B.当物距u=9cm时,光屏移动到适当位置能呈现清晰的像

C.当物距u=16cm时,其光路图是电影放映机的成像原理图

D.当物距u=50cm时,光屏在适当位置能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4.如图17所示,动滑轮、杆和晾衣架总质量为1kg,挂上质量为4kg的衣服后,小邦同学用力F 拉动绳子自由端,在5s时间内使衣服匀速上移0.5m。(g取10N/kg,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拉力F为25N

B.拉力所做的功W为50J

C.拉力的功率

P 为

5W

D

.整个过程机械效率为80%

5.如图18甲所示,电源电压恒为

15V,电流表量程为“

0~0.6A”和“

0~3A

”,R 0为定值电阻,可选滑动变阻器的规格分别为“25Ω2A”和“10Ω3A”。P置于中点A,闭合开关S,电流表指针指到满偏刻度的三分之二位置,然后将P从A移到最左端B,两表示数的I-U关系图像如图18乙所示。

A.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10Ω

B.电流表选择的量程为“0~0.6A”

C.所用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0Ω 3A”

D.定值电阻消耗的最小功率为2.25W

图15

物理适应性试题第4页共5页

二、综合题(共10分。第7题在解答时应写出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6.(4分)小邦和小册在学校科技社团活动中了解到:电源是持续供电的装置,电源内部也是一段电路,也有电阻,它被称为电源的内电阻,简称内阻;可以把电源看成由一个电压为E的理想电源与一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而成,如图19甲所示。

为了测量E和

r,小邦同学设计了如图19乙所示电路。已知

R1=1.5

Ω,R2=2

Ω,当闭合开关S

S1,断开开关

S2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5 V;当闭合开关S、S2,断开开关S1时,电压表的示数为4.8

V。

(1)理想电源电压E=_____________ V。(2)电源的内电阻r=______________Ω。

小册想到用图像反映物理量间的变化关系是物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于是他设计了如图19丙所

示电路,通过改变电阻箱的阻值,测出多组电压、电流的数据,作出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像,如图

19丁所示,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利用欧姆定律,可以得出理想电源电压E、电源的内电阻r、电压表示数U、电流表示数I

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U=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图19丁所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

..是___________

A.该直线与纵轴交点的值表示电源短路时的电流值

B.该直线与横轴交点的值表示理想电源电压E

C.该直线的斜率反映电源的内阻r的大小

D.该直线斜率越大,所测电源的内电阻越大

7.(6分)如图20甲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端连有一边长为0.1m的正方

体物块A,容器中水的深度为40cm时,物块A刚好完全浸没在水中。容器侧面的底部有一个由阀门

B控制的出水口,打开阀门B,使水缓慢流出,当物块A有五分之二的体积露出水面时,弹簧恰好处

于自然伸长状态(即恢复原长没有发生形变),当物块A刚好全部露出水面时关闭阀门B。弹簧受

到的弹力F和弹簧形变大小△L(伸长或缩短的量)成正比,

如图20乙所示。(g取10N/kg,ρ水=1.0×103kg/m3,不计弹

簧所受浮力,物块A不吸水)。求:

(1)物块A的密度;

(2)弹簧的原长;

(3)物块A刚好全部露出水面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物理适应性试题第5页共5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