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1 第一单元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

专题1 第一单元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

专题1 第一单元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
专题1 第一单元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焓变

[学习目标定位] 1.熟知能量转化形式及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本质。

2.学会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

一化学反应的焓变

1.有下列反应:①氧化钙与水反应②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③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④燃烧煤炭取暖⑤钠与水反应⑥胆矾受热失去结晶水,其中为吸热反应的是②⑥,放热反应的是①③④⑤。

2.化学反应过程中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有多种形式,释放或吸收热量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化学反应分为两类: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下列图中,图1表示放热反应,图2表示吸热反应。

N2(g)+O2(g)===2NO(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

1 mol N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946 kJ;

1 mol O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是498 kJ;

2 mol NO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释放的能量是1264 kJ;

则N2(g)+O2(g)===2NO(g)的反应吸收的热量为180 kJ。

3.反应热、焓变的概念

(1)反应热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2)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反应的焓变(即: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所具有的焓与反应物所具有的焓之差)。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1。

4.ΔH的正、负和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

(1)放热反应是反应完成时,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由于反应后放出热量(释放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故ΔH<0(填“<”或“>”,下同)。

(2)吸热反应是反应完成时,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由于反应时吸收环境能量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升高,故ΔH>0。

[归纳总结]

[活学活用]

1.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①A+B→X(ΔH>0)②X→C(Δ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答案 D

解析 总反应为放热反应,则A +B 的总能量大于C 的总能量;反应①为吸热反应,则A +B 的总能量小于X 的总能量;反应②为放热反应,则X 的总能量大于C 的总能量,D 项正确。

2.已知反应X +Y===M +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

D.因为是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以发生 答案 C

解析 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决定于所有反应物的总能量之和与所有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和的相对大小,前者大的为放热反应,后者大的为吸热反应。所以,放热反应中每种反应物的能量不一定比每种生成物的能量都高。放热反应也往往需要加热才能进行,如炭的燃烧;吸热反应不一定都需要加热,如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不用加热就能发生。

二 热化学方程式

1.氢气与碘蒸气化合反应的能量(或热量)变化,可用下式表示:H 2(g)+I 2(g)=====200 ℃

101 kPa 2HI(g) ΔH =-14.9 kJ·mol -

1,它与化学方程式H 2+I 2

2HI 相比较而言,其特点为

(1)指明了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若在25 ℃、101 kPa 时进行的反应,可不注明。 (2)用括号注明了各物质反应时的状态:s(固体)、l(液体)、g(气体)或aq(溶液)。 (3)在方程式的右边注明了ΔH 的数值、正负号(正号常省略)及单位。 2.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及意义

(1)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还说明了物质的“量”与“能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及要求

(1)遵循一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一般不写反应条件)。

(2)在右端注明热量的变化:吸热反应,ΔH >0;放热反应,ΔH <0。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4)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因此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5)化学计量数改变,ΔH 要相应改变;逆反应的ΔH 数值与正反应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4.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 mol N 2(g)与适量H 2(g)反应,生成NH 3(g),放出92.2 kJ 热量。

(2)24 g C(石墨)与足量的H 2O(g)反应,生成CO(g)和H 2(g),吸收262.6 kJ 的热量。 答案 (1)N 2(g)+3H 2(g)

2NH 3(g) ΔH =-92.2 kJ·mol -

1

(2)2 C(石墨,s)+2H 2O(g)===2CO(g)+2H 2(g) ΔH =262.6 kJ·mol -

1

5.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 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可以用整数,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 的值相对应,即化学计量数与ΔH 成正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归纳总结]

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3.H 2(g)+12O 2(g)===H 2O(l) ΔH =-285.8 kJ·mol -

1表示的意义是在25 ℃、101 kPa 下,

气态H 2与 气态O 2反应生成 时, 的热量是285.8 kJ 。 答案 1 mol 1

2

mol 1 mol 液态水 放出

4.H 2(g)与Cl 2反应生成HCl(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H2(g)+Cl2(g)===2HCl(g)ΔH=-183 kJ·mol-1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能发生

D.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答案 D

解析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可以表现为很多方面,如转化为热能、电能、光能等。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开始需要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2.已知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则下列关于方程式2H2O(l)===2H2(g)+O2(g)的Δ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

B.该反应ΔH大于零

C.该反应ΔH=-571.6 kJ·mol-1

D.该反应可表示36 g水分解时的热效应

答案 B

解析在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若反应物和生成物对换,则ΔH的符号相反,数值不变,故B正确,C不正确;D项未注明水为液态。

3.在25 ℃、101 kPa的条件下,1 g液态甲醇燃烧生成CO2(g)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H3OH(l)+3/2O2(g)===CO2(g)+2H2O(l)

ΔH=725.76 kJ·mol-1

B.2CH3OH(l)+3O2(g)===2CO2(g)+4H2O(l)

ΔH=-1 451.52 kJ·mol-1

C.2CH 3OH(l)+3O 2(g)===2CO 2(g)+4H 2O(l) ΔH =-725.76 kJ·mol -

1

D.2CH 3OH(l)+3O 2(g)===2CO 2(g)+4H 2O(l) ΔH =1 451.52 kJ·mol -

1

答案 B

解析 甲醇燃烧是一个放热反应,ΔH <0,故A 、D 项错误;在25 ℃、101 kPa 的条件下,1 mol CH 3OH(l)燃烧生成CO 2(g)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

22.68 kJ

1 g

×32 g =725.76 kJ ,故 2 mol CH 3OH 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 451.52 kJ ,故B 项正确。

4.已知H 2(g)+1

2

O 2(g)===H 2O(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

(1)a 、b 、c 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a ;

b ;

c 。 (2)该反应是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ΔH 0(填“>”或“<”)。 答案 (1)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 反应热 (2)放热 <

解析 (1)H 2(g)和12O 2(g)与2H(g)和O(g)之间的能量差是H 2(g)―→2H(g)和1

2O 2(g)―→O(g)过程

中断裂H —H 键和O===O 键需吸收的能量和。所以a 代表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b 代表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c 则代表断键所吸收的能量与成键所释放的能量之差,即反应热。 (2)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ΔH <0。 5.已知断裂1 mol H 2(g)中的H —H 键需要吸收436 kJ 的能量,断裂1 mol O 2(g)中的共价键需要吸收498 kJ 的能量,生成H 2O(g)中的1 mol H —O 键能放出463 kJ 的能量。试写出O 2(g)

与H 2(g)反应生成H 2O(g)的热化学方程式 。 答案 2H 2(g)+O 2(g)===2H 2O(g) ΔH =-482 kJ·mol -

1

40分钟课时作业

[基础过关]

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对于ΔH>0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C.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下也能发生

答案 C

解析化学反应中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A正确;ΔH>0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正确;有些放热反应需要加热或点燃才能引发,C错误;有些吸热反应如Ba(OH)2·8H2O和NH4Cl在常温下就能反应,D正确。

2.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B.中和反应

C.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

D.Ba(OH)2·8H2O与NH4Cl反应

答案 D

解析物质燃烧、酸碱中和、金属与水或酸的置换反应都为放热反

应。

3.下列变化一定为放热的化学反应是()

A.H2O(g)===H2O(l)放出44 kJ热量

B.ΔH>0的化学反应

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的化学反应

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答案 D

解析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H(生成物)与H(反应物)的相对大小。若H(生成物)>H(反应物),则反应吸热,反之放热。A项H2O(g)===H2O(l)为物理变化;B项ΔH>0,即H(生成物)>H(反应物),反应吸收热量;C项无法确定反应放热还是吸热;D项,由图可知H(生成物)

二、反应热、焓变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

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焓

答案 C

解析放热反应的ΔH<0,吸热反应的ΔH>0;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不一定高于生成物的总焓;焓变是指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不仅是指1 mol 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5.在相同条件下,下列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用ΔH1和ΔH2表示:

2H2(g)+O2(g)===2H2O(g)ΔH1

2H2(g)+O2(g)===2H2O(l)ΔH2

则() A.ΔH2>ΔH1 B.ΔH1>ΔH2

C.ΔH1=ΔH2

D.无法确定

答案 B

解析气态水液化时释放能量,放热越少,ΔH越大。

6.科学家已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

示),与白磷分子相似。已知断裂1 mol N—N键吸收193 kJ热量,断裂1 mol

N≡N键吸收941 kJ热量,则()

A.N4的熔点比P4高

B.1 mol 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吸收724 kJ能量

C.N4是N2的同系物

D.1 mol 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放出724 kJ能量

答案 D

解析N4与白磷(P4)结构相似,均为分子晶体,由于N4相对分子质量小于P4,故其分子间作用力弱于P4,其熔点低于P4,A错;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而不是同系物,则C错;从结构图中可看出,一个N4分子中含有6个N—N键,根据N4(g)===2N2(g)ΔH,有ΔH=6×193 kJ·mol-1-2×941 kJ·mol-1=-724 kJ·mol-1,故B项错误,D项正确。

7.下列有关焓变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热和焓变的单位都是kJ

B.如果反应是在恒温恒压条件下进行的,此时的反应热与焓变相等

C.如果反应是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的,此时的反应热与焓变相等

D.任何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均可通过实验直接测定 答案 B

解析 反应热和焓变的单位都是kJ·mol -1,A 错误;恒温恒压时的反应热与焓变相等,B 正确,C 错误;有些反应的反应热不能通过实验直接测定,如C 不完全燃烧生成CO ,故D 错误。

三、热化学方程式

8.已知:H 2(g)+F 2(g)===2HF(g) ΔH =-270 kJ·mol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 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 氢气与1 L 氟气吸收270 kJ 热量

B.1 mol 氢气与1 mol 氟气反应生成2 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在相同条件下,1 mol 氢气与1 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 热量 答案 C

解析 A 项中用L 做单位是错误的,因为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B 项中HF(g)===HF(l)会放热,所以生成液态氟化氢放出热量应大于270 kJ ;D 项中说几个分子间反应是错误的;C 项正确。

9.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 水蒸气放出241.8 kJ 的热量,1 g 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出2.45 kJ 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 2(g)+1

2O 2(g)===H 2O(l)

ΔH =-285.9 kJ·mol -

1

B.H 2(g)+1

2O 2(g)===H 2O(l)

ΔH =-241.8 kJ·mol -

1

C.H 2(g)+1

2O 2(g)===H 2O(l)

ΔH =285.9 kJ·mol -

1

D.H 2(g)+1

2O 2(g)===H 2O(g)

ΔH =241.8 kJ·mol -

1

答案 A

解析 放热反应ΔH <0,C 、D 错;1 mol 水蒸气转化为相同条件下的1 mol 液态水时要放出

44.1 kJ 的热量,可求出生成液态水时ΔH 为-285.9 kJ·mol -1,B 错,故选A 项。

10.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 2(g)===SO 2(g) ΔH =a kJ·mol -

1(a =-297.2)。分析下列说法,

其中不正确的是( )

A.S(s)在O 2(g)中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S(g)+O 2(g)===SO 2(g) ΔH =b kJ·mol -

1,则a >b

C.1 mol SO 2(g)所具有的能量低于1 mol S(s)与1 mol O 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

D.16 g 固体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吸收148.6 kJ 的热量 答案 D

解析 由题中条件可知:反应的热效应ΔH =a kJ·mol -1=-297.2 kJ·mol -1,可知该反应的正向反应为放热反应,故D 错误。 11.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

H 2(g)+12O 2(g)===H 2O(g) ΔH =a kJ·mol -1

H 2(g)+12O 2(g)===H 2O(l) ΔH =b kJ·mol -

1

2H 2(g)+O 2(g)===2H 2O(l) ΔH =c kJ·mol -

1

关于它们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吸热反应 B.a 、b 和c 均为正值 C.a =b D.2b =c

答案 D

解析 H 2燃烧放出热量,ΔH 应为负值,故A 、B 均错;根据相同物质的反应,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不同,可知a ≠b ,故C 错;根据相同的反应,反应热与可燃物的量成正比可知:2b =c 。 [能力提升]

12.已知:C(s)+H 2O(g)===CO(g)+H 2(g) ΔH =a kJ·mol -

1

2C(s)+O 2(g)===2CO(g) ΔH =-220 kJ·mol -

1

H —H 、O===O 和O —H 键的键能分别为436、496和462 kJ·mol -

1,则a 为( )

A.-332

B.-118

C.350

D.130

答案 D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和焓变与键能的关系解答。将题中所给热化学方程式分别编号为①②,根据题中给出的键能可得出热化学方程式:③2H 2(g)+O 2(g)===2H 2O(g) ΔH 3=(2×436+496

-4×462) kJ·mol -1,即③2H 2(g)+O 2(g)===2H 2O(g) ΔH 3=-480 kJ·mol -1,即ΔH 3=ΔH 2-2ΔH 1=-220-2a kJ·mol -1=-480 kJ·mol -1,故a =480-2202,a =130,选项D 正确。

13.已知:C(s)+O 2(g)===CO 2(g) ΔH 1 CO 2(g)+C(s)===2CO(g) ΔH 2 2CO(g)+O 2(g)===2CO 2(g) ΔH 3 4Fe(s)+3O 2(g)===2Fe 2O 3(s) ΔH 4

3CO(g)+Fe 2O 3(s)===3CO 2(g)+2Fe(s) ΔH 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A.ΔH 1>0,ΔH 3<0 B.ΔH 2>0,ΔH 4>0 C.ΔH 1=ΔH 2+ΔH 3 D.ΔH 3=ΔH 4+ΔH 5 答案 C

解析 A 项,C(s)、CO(g)在O 2(g)中燃烧生成CO 2,均为放热反应,则有ΔH 1<0、ΔH 3<0;B 项,CO 2(g)与C(s)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CO(g),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有ΔH 2>0,Fe(s)与O 2(g)反应生成Fe 2O 3(s)为放热反应,则有ΔH 4<0;C 项,将五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④、⑤,根据盖斯定律,由②+③可得①,则有ΔH 1=ΔH 2+ΔH 3;D 项,将五个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④、⑤,根据盖斯定律,由③×3-⑤×2可得④,则有ΔH 4=3ΔH 3-2ΔH 5。 14.化学反应N 2+3H 2

2NH 3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A.N 2(g)+3H 2(g)

2NH 3(l)

ΔH =2(a -b -c )kJ·mol -

1 B.N 2(g)+3H 2(g)

2NH 3(g)

ΔH =2(b -a )kJ·mol -

1 C.12N 2(g)+3

2

H 2(g)NH 3(l)

ΔH =(b +c -a )kJ·mol -

1

D.12N 2(g)+3

2H 2(g)NH 3(g)

ΔH =(a +b )kJ·mol -

1

答案 A 解析

12 mol N 2(g)与3

2

mol H 2(g)完全反应生成1 mol NH 3(g)时放热(b -a )kJ,1 mol NH 3(g)转化为1 mol NH 3(l)放热c kJ ,则反应生成1 mol NH 3(l)时放热(b +c -a )kJ ,故A 正确。 15.根据下图所示,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并回答问题(题中Q >0,Q 1>0):

(1)反应过程①的热化学方程式: ; (2)反应过程②的热化学方程式: ; (3)Q 与Q 1的关系:Q Q 1(填“>”、“<”或“=”)。 答案 (1)A2(g)+B 2(g)===C(g) ΔH =-Q kJ·mol -

1

(2)C(g)===A 2(g)+B 2(g) ΔH =Q 1 kJ·mol -

1

(3)=

解析 图中已清楚指明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不难写,两个反应互为逆反应,因此两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拓展探究]

16.化学键的键能是原子间形成1 mol 化学键(或断裂)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以下是部分共价键键能的数据:H —S :364 kJ·mol -

1、S —S :266 kJ·mol -

1、S===O :522 kJ·mol -

1、H —O :

464 kJ·mol -

1。

(1)试根据这些数据计算下面这个反应的反应热:2H 2S(g)+SO 2(g)===3S(s)+2H 2O(l) ΔH =-Q kJ·mol -

1,反应产物中的S 实为S 8,实际分子是一个8元环状分子(即

),

则Q = 。

(2)标准状况下,将a L H 2S 与b L SO 2混合进行上述反应,当a >2b 时,反应放热 kJ·mol -

1;当a <2b 时,反应放热 kJ·mol -

1。

(3)又已知H 2O(l)===H 2O(g) ΔH =44 kJ·mol -

1,试写出H 2S 和SO 2反应生成H 2O(g)的热化学

方程式: 。 答案 (1)154 (2)154b 22.4 154a 44.8

(3)2H 2S(g)+SO 2(g)===3S(s)+2H 2O(g) ΔH =-66 kJ·mol -

1

解析 (1)反应可以改成:2H 2S(g)+SO 2(g)===3

8S 8(s)+2H 2O(l),根据公式:ΔH =反应物的键

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4×364 kJ·mol -1+2×522 kJ·mol -1-3×266 kJ·mol -1-4×464 kJ·mol -1=-154 kJ·mol -1。

(2)当a >2b 时,H 2S 过量应依据SO 2的量计算,当a <2b 时,SO 2过量应依据H 2S 的量计算。 (3)1 mol 液态水变成气态水需吸热44 kJ ,则2 mol 液态水变成气态水时需吸热88 kJ 。则由第(1)问可知生成H 2O(g)时共放热(154-88)kJ =66 kJ 。

第三单元练习及答案(1)

会城创新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练习题 班别姓名学号成绩 基础知识 一、按要求默写12% 1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鲁山山行〉〉 2 苏轼《浣溪沙》中,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自我勉励的诗句是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 《三峡》中,写出山连绵不断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缺处。4刘禹锡的《秋词》中,抒发诗人豪迈乐观之情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5 默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6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不同的两项是( B )(C )4% A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朝发夕至B其间千二百里/挑拨离间 C素湍绿潭/ 素不相识D沿溯阻绝/ 络绎不绝 生活就像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需要我们有百折不挠的勇气。生活是一位公正的法官,他不会kuān shù( )那些蹉跎岁月的“玩者”。如果没有①做事踏实,不虚浮的bá shè( ),一切幻想都是②非常空虚不切实际的。生活中有酸甜苦辣,也有喜怒哀乐。我们要踏着青春的脚步,快快追赶,追赶属于自己的生活,做一个勇往直前的开拓者。 3 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2% kuān shù( 宽恕 ) bá shè(跋涉 ) 4文中划线的部分,如果改用成语来表述,这两个成语分别是:2% ①脚踏实地②海市蜃楼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列7至9题 据统计,广东省有公路桥梁2万余座,不仅是我国公路桥梁最多的省份,而且自古以来广东的桥梁建设都处于全国甚至世界同期的领先水平。对于桥,你一定印象很深,请你回忆一下,拿来和我们分享,好吗? 7 请写出一句与桥有关的诗词2%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8 请你用简单的语言说出一个有关桥的传说故事。3% 鹊桥相会 9 广东省有许多著名的桥,请你向我们简单介绍一座你熟悉的桥。(说明、描绘皆可)3% 崖门大桥全桥长1289.22米,桥形为特大型单索面斜拉桥,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为每小时120公里。总投资为5.29亿元人民币的崖门大桥,是国内同类型双塔单索面结构桥梁中主跨度最大的桥梁,在亚洲排名第二。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第一节反应热与焓变1习题

第一节课时1反应热与焓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过程一定释放出能量的是()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分子拆成原子D.原子组成分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焓变是指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当反应放热时ΔH>0,吸热时ΔH<0 C.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均为吸热反应 D.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 A.固体NaCl B.生石灰 C.无水乙醇D.固体NH4NO3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有能量变化的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B.吸热反应只能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C.放热反应可能需要加热才能进行 D.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其化学能将全部转化为热能 5.由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 量不等 B.A―→B+C是放热反应 C.A具有的能量高于B和C具有的能量总和 D.A―→B+C是吸热反应,B+C―→A是放热反应 6.(2011·临沂高二检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干冰蒸发要吸收大量的热,这就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反应 B.酒精常被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中的燃料,说明酒精燃烧是放热反应 C.木炭常温下不燃烧,加热才燃烧,说明木炭燃烧是吸热反应 D.人们用氢氧焰焊接或切割金属,主要是利用了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所吸收的能量7.已知化学反应:2C(s)+O2(g)===2CO(g),2CO(g)+O2(g)===2CO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12 g C所具有的能量一定高于28 g CO所具有的能量 B.56 g CO和32 gO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88 g CO2所具有的总能量

焓变 反应热第1课时

《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焓变反应热》导学案(第1课时) 高二班第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和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3、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实质; 【难点重点】 1、焓变、反应热的概念; 2、从化学键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 【新课导学】 (自主学习教材独立思考问题)P2-3 1.焓变 (1)焓变 ①概念:焓(H)是与有关的物理量。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即焓变(ΔH)决定。 ②常用单位: (或 )。 (2)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 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因此,我们常用表示反应热。 2.1 mol H 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436 kJ的能量,1 mol Cl 2 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243 kJ的 能量,2 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释放862 kJ的能量,则H 2(g)+Cl 2 (g)===2HCl(g)的反应放出 的热量为。 3.【资料】体系与环境 体系:环境: 例如:研究物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就是体系,而便是环境。 4.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吗? 5.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Al与稀盐酸反应 B.C+CO 2 ===== △ 2CO C.KClO 3 受热分解 D.NaOH溶于水 课堂活动区(合作探究重点互动撞击思维) 一、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 【典例1】已知H 2 (g)+ 2 O 2 (g)===H 2 O(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请问: (1)a、b、c分别代表什么意义? (2)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3)ΔH大于零还是小于零?

专题1高中化学第三单元第1课时知能优化训练

1.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A.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 B.N4是N2的同分异构体 C.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 D.N4的摩尔质量是56 g 解析:选A。本题是对“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等基本概念的考查,以及对“摩尔质量”单位及其有关计算的考查,是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A项考查“同素异形体”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之间的互称,N4和N2都是氮元素形成的单质,故A正确;B 项中N4和N2很显然组成分子的原子的个数不同,故不可能是“同分子式”;C项中相同质量的N4和N2中所含原子个数比应是:总质量除以氮原子的摩尔质量之比,因总质量相同、摩尔质量相同,故应是1∶1;D项中摩尔质量的单位应是g·mol-1;故选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B.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C.白磷和红磷是同分异构体 D.分子式相同的不同物质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对同分异构体概念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同分异构体必然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和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但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却不一定具有相同的分子式。如N2和CO,A、B不正确;白磷和红磷是磷元素的两种不同单质,是同素异形体,C不正确。 3.最近医学界通过放射性14C标记C60,发现一种C60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断裂DNA杀死细胞,从而抑制艾滋病,则有关14C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C60中普通碳原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B.与16O含有的中子数相同 C.是C60的同素异形体 D.与14N互为同位素 解析:选B。某元素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同位素的对象是原子,而同素异形体的对象是单质。 4.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A.1H2、2H2与3H2 B.冰与干冰 C.乙烯与乙炔 D. 解析:选D。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D符合要求。 5.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A.白磷和红磷B.16O与18O C.O2与O3D.H2O与D2O

反应热和焓变练习题

课时作业1反应热和焓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 C.放热反应,使体系的温度升高;吸热反应,使体系的温度降低 D.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ΔH<0 2.在一化学反应中,其产物的总能量为60kJ,如果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那么反应物的总能量应当是() A.50kJ B.20kJ C.30kJ D.80kJ 3.反应热是() A.专指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B.特指1mol反应物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C.不论多少物质反应放出的热量都是反应热 D.热化学方程式中标注的“±××kJ/mol”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热就是反应中放出的能量 B.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反应的焓变都等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C.由C(s,石墨)===C(s,金刚石)ΔH=+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多 5.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金刚石。已知12g石墨完全转化为金刚石时,要吸收E kJ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定 B.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 C.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金刚石放出的能量多 D.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全燃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 6.已知在相同状况下,要使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熔融的Al2O3可以制得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是一个放出能量的反应 B.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时放出能量 C.相同状况下,反应2SO2+O2===2SO3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2SO3===2SO2+O2

化学反应热与焓变

化学反应热与焓变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化学反应热与焓变 1.(2010·江苏扬州3月模拟)一定条件下用甲烷可以消除氮氧化物(NO x )的污染。已知: ①CH 4(g)+4NO 2(g)===4NO(g)+CO 2(g)+2H 2O(g); ΔH =-574 kJ ·mol -1 ②CH 4(g)+4NO(g)===2N 2(g)+CO 2(g)+2H 2O(g); ΔH =-1 160 kJ ·mol -1 下列正确的选项是( ) A .CH 4(g)+2NO 2(g)===N 2(g)+CO 2(g)+2H 2O(l); ΔH =-867 kJ ·mol -1 B .CH 4催化还原NO x 为N 2的过程中,若x =,则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mol C .若 mol CH 4还原NO 2至N 2,在上述条件下放出的热量为 kJ D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L CH 4还原NO 2至N 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mol 2.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Fe 2O 3(s)+3CO(g)===2Fe(s)+3CO 2(g); ΔH =- kJ/mol Fe 2O 3(s)+13CO(g)===23Fe 3O 4(s)+1 3CO 2(g); ΔH =- kJ/mol Fe 3O 4(s)+CO(g)===3FeO(s)+CO 2(g); ΔH =+ kJ/mol

则14 g CO 气体还原足量FeO 固体得到Fe 固体和CO 2气体时对应的ΔH 约为( ) A .-218 kJ/mol B .-109 kJ/mol C .+218 kJ/mol D .+109 kJ/mol 3.下列反应中,其反应放热的是( ) ①NaOH 溶液中加入盐酸 ②由乙醇制C 2H 4 ③铝热反应 ④由氯酸钾制O 2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4.已知:Fe 2O 3(s)+32C(s)===3 2 CO 2(g)+2Fe(s) ΔH =- kJ ·mol -1 C(s)+O 2(g)===CO 2(g) ΔH =- kJ ·mol -1 则2Fe(s)+3 2O 2(g)===Fe 2O 3(s)的ΔH 是( ) A .- kJ ·mol -1 B .- kJ ·mol -1 C .- kJ ·mol -1 D .- kJ ·mol -1 5.将V 1 mL mol ·L -1 HCl 溶液和V 2 mL 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 始终保持V 1+V 2= 50 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 .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C .NaOH 溶液的浓度约为 mol ·L -1

高中化学 焓变反应热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课标解读 1.由能量转化的原因分析吸热和放热反应。 2.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3.由化学键理论分析能量转化的原因。 ●教学地位 本课时介绍的是热化学的一些初步知识,以启发学生从能量角度考虑化学反应问题,有利于学生较全面地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再联系化学反应的本质,即反应物分子的旧化学键的断裂所需要的能量和生成物分子新化学键的形成所放出的能量,定量讨论反应的能量变化,说明了宏观的反应热和微观的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所吸收和放出的总能 量之间的关系。是学习本章的基础。 ●新课导入建议 摇冰饮料摇热饮料 “迪尔摇”系列摇冷摇热饮料是由北京世纪通投资集团下属的全资 子公司北京迪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的独家专利产品。产品只需轻轻一摇就会在瞬间变冰或变热,操作简单快捷。这种摇冷、摇热

饮料是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有某种物质,摇动混合后产生热效应引起的。 同学们,你估计摇冰、摇热饮料罐的夹层中各装了哪些物质? 【提示】摇冰饮料:硝酸铵和水 摇热饮料:生石灰和水。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看教材P2~3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内容,并完成【思考交流】。?步骤1:导入新课、本课时的教材地位分析。?步骤2:建议对【思考交流】多提问几个学生,使80%以上的学生都能掌握该内容,以利于下一步对该重点知识的探究。?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反应热与自身能量、化学键的关系及计算”可利用【问题导思】中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 ?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的比较,可利用【问题导思】中的问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建议教师除【例2】外,再变换一下命题角度,可采用【教师备课资源】中的例题,拓展学生的思路。?步骤5: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完成【变式训练1】和【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4两题,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步骤4: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2页的讲解研析,对【探究1】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 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P3页讲解研析,对“吸热和放热反应”进行总结。?步骤8: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当堂双基达标】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第一节反应热 第1课时反应热焓变 [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科学探究:理解反应热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会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不断完善和改进测定方法。2.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正确认识和判断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3.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形成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念,正确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概念。 一、反应热及其测定 1.体系与环境 被研究的物质系统称为体系,与体系相互影响的其他部分称为环境。如:将试管中的盐酸、

NaOH溶液及发生的反应等看作一个反应体系;盛溶液的试管和溶液之外的空气等看作环境。热量是指因温度不同而在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或传递的能量。 2.反应热 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3.实验探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测定原理:环境温度不变时,根据测得的体系的温度变化和有关物质的比热容等来计算反应热。即利用公式Q=cmΔt进行计算。 (2)实验装置 ①将如图实验装置中各仪器(或物品)的名称填在横线上。 ②各部分仪器的作用 a.玻璃搅拌器的作用是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充分接触。 b.隔热层的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散失。 c.温度计的作用是测定反应前后反应体系的温度。 (3)实验步骤 ①反应物温度测量(t1):测量混合前50 mL 0.50 mol·L-1盐酸、50 mL 0.5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取两温度平均值,记录为起始温度t1。 ②反应后体系温度测量(t2):将酸碱溶液迅速混合,用玻璃搅拌器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录为终止温度t2。 ③重复实验操作两次,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4)实验数据处理 某实验小组测定数据如下,请填写表中空白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学案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知道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 能量转化形式。 2.记住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3.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会用反应热的表达式进行计算。 4.能结合能量变化图像分析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辨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转化形式,形成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观念,体会引入焓变概念的价值。 一、焓变反应热 1.焓变 ①焓(H):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②焓变(ΔH):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决定了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2.反应热 ①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放出或吸收的能量。 ②与焓变的关系: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等于焓变,单位kJ·mol-1。 二、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微观角度 ①化学反应的本质及特点 ②举例(以H2(g)+Cl2(g)===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为例)

2.宏观角度 3.结论: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三、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表示

2.举例 1 mol C和1 mol H2O(g)反应生成1 mol CO和1 mol H2,需吸收131.5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反应热ΔH =+131.5_kJ·mol-1。 探究点一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的比较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定义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形成原因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 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 总能量 与化学键强弱的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 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 的总能量 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 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键时吸收 的总能量 表示方法ΔH<0 ΔH>0 图像表示 说明1.(1)对于放热反应,由于反应后放出热量(释放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故ΔH<0,即ΔH为“-”。 (2)对于吸热反应,由于反应吸收来自环境的能量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升高,故ΔH>0,即ΔH为“+”。 2.同一个反应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时,一个方向释放能量,另一个方向必然吸收能量,但能量的绝对值相等。 (1)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的燃烧反应:木炭、H2、CH4等在O2中的燃烧,H2在Cl2中的燃烧。

2020学年高中化学作业1反应热焓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4

课时作业(一) A组—基础巩固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为是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以发生 解析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决定于所有反应物的总能量之和与所有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和的相对大小,前者大的为放热反应,后者大的为吸热反应。所以,放热反应中每种反应物的能量不一定比每种生成物的能量都高。放热反应也往往需要加热才能进行,如碳的燃烧;吸热反应不一定都需要加热,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不用加热就能发生。 答案 C 2.下列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的是( ) A.二氧化碳与碳生成一氧化碳 B.碳与水蒸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C.碳酸钙受热分解 D.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解析据条件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只有D项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而A、B、C三项均为吸热反应。 答案 D 考查内容常见的吸、放热反应 3.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①A+B―→X(ΔH>0),②X―→C(Δ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解析由于A+B―→X为吸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和B的能量和,可排除A项和C项;而总反应A+B―→C为放热反应,故C的能量小于A和B的能量和,B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 D 4.(双选)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Ba(OH)2·8H2O与NH4Cl固体的反应 C.硫磺在氧气中燃烧 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的反应 解析A、C两项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D两项为吸热反应,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BD 考查内容常见的吸、放热反应 5.如图是一个简易测量物质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的实验装置,利用此装置可 以很方便地测得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将镁片加入小试管内,然 后注入足量的盐酸,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U形管中左侧液面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此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3)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解析镁片与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大,导致U形管左端液面下降,右端液面上升。 答案(1)Mg+2H+===Mg2++H2↑镁片溶解,有气泡产生 (2)下降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锥形瓶内气压增加放热 (3)小于 考查内容从物质能量角度理解吸、放热反应 二、反应热与焓变 6.研究表明金属铁能与N2O、CO反应,其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反应进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专题4 第三单元 第1课时

第1课时醛的性质和应用 [明确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对乙醛的学习,明确醛类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2.学会根据醛基的性质来检验醛类的存在。 3.知道甲醛、乙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一、醛的结构 1.醛是由烃基和□01醛基(—CHO)相连构成的化合物。 2.醛类的官能团为醛基。醛基结构式:,电子式:,结构简式:□03—CHO。 3.一元醛通式:R—CHO,—R代表烃基。饱和一元醛的通式为:C n H2n O。 4.乙醛的分子结构 (1)分子式:□04C2H4O。 (2)结构式:。 (3)结构简式:□06CH3CHO。 5.醛基中包含羰基,羰基中的碳原子与氧原子之间通过双键连接起来,羰基 以及与羰基直接相连的原子处于□07同一平面上。如分子中四个原子在□08同一平面上。

二、醛的性质 1.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而有□01刺激性气味的□02液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 03大。 2.乙醛的化学性质 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CHO)来决定。如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都发生在醛基上。 (1)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醛基中的C===O 键可与H 2、HX 、HCN 等加成,但不与Br 2加成,如CH 3CHO 与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04CH 3CHO +H 2――→Ni 加热、加压 CH 3CH 2OH 。 (2)氧化反应: ①易燃烧:2CH 3CHO +5O 2――→点燃 4CO 2+4H 2O 。 ②催化氧化:2CH 3CHO +O 2――→催化剂△ □ 052CH 3COOH 。 ③被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等弱氧化剂氧化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06 CH 3CHO +2Ag(NH 3)2OH ――→水浴加热 CH 3COONH 4+2Ag ↓+3NH 3+H 2O 、CH 3CHO +2Cu(OH)2+NaOH ――→水浴加热CH 3COONa +Cu 2O ↓+3H 2O 。 ④乙醛□ 07能(填“能”或“不能”)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 3.甲醛的特性 (1)甲醛是无色而有□ 08刺激性气味的□09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较□ 10大,35%~40%的甲醛水溶液叫福尔马林。 (2)甲醛是醛类中不含烃基的醛,其结构相当于含有两个醛基 ,故1 mol HCHO 与足量银氨溶液反应可生成□ 114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1.1.1《反应热、焓变》word课后作业

高中化学1-1-1反应热、焓变45分钟作业新人教版选修4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 C.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无关 D.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ΔH<0 答案:D 2.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至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该现象说明了()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 D.生成物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 解析: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难以发生反应,但加热至反应发生后,停止加热,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B、C 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将等质量的硫分别在足量的纯氧气中、空气中燃烧,设前者放出的热量为Q1,后者放出的热量为Q2,则Q1和Q2相对大小的判断正确的是() A.Q1=Q2B.Q1>Q2 C.Q1

2020年高二化学人教选修4同步导学提分教程:1.1 第一课时 焓变 反应热【要点透析、提升训练】

2020年高二化学人教选修4同步导学提分教程: ——焓变反应热 【自主导学】 一、焓变反应热 1.焓与焓变 (1)焓(H):与□01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2)焓变(ΔH):生成物与反应物的□02焓值差,决定了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2.反应热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03放出或吸收的能量。 (2)与焓变的关系:□04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等于焓变。 (3)单位:□05kJ·mol-1。 二、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微观角度 (1)化学反应的本质: (2)以H 2(g)+Cl 2 (g)===2HCl(g)反应的能量变化为例:

2.宏观角度

1.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吗? 提示:所有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因为旧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能量和新化学键形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可能完全相同。 2.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怎样理解H 2(g)+Cl 2 (g)===2HCl(g) ΔH=-183 kJ·mol-1中的“183 kJ”? 提示:从微观上看,断裂1 mol氢氢键和1 mol氯氯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 2 mol氢氯键释放的能量少18 3 kJ。从宏观上看1 mol H 2(g)和1 mol Cl 2 (g)所 具有的总能量比2 mol HCl(g)所具有的总能量多183 kJ。 3.H 2(g)和Cl 2 (g)在光照条件下也可以发生上述反应,那么该反应的ΔH是 否发生变化? 提示:焓变不发生变化,ΔH仍为-183 kJ·mol-1;因为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 二、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比较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 焓变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1.焓和焓变 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单位:kJ·mol-1,符号:H。 焓变是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单位:kJ·mol-1,符号:ΔH。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分子中旧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生成时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ΔH=反应物分子的总键能-生成物分子的总键能。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当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1)当ΔH为“-”或ΔH<0时,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降低。 (2)当ΔH为“+”或ΔH>0时,为吸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升高。 4.反应热思维模型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2)反应热的本质 (以H2(g)+Cl2(g)===2HCl(g) ΔH=-186 kJ·mol-1为例) E1:E(H—H)+E(Cl—Cl)E2:2E(H—Cl)ΔH=E1-E2 知识点一有关反应热的概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D.焓变的符号是ΔH,单位是kJ·mol-1,反应热的单位是kJ 2.已知在相同状况下,要使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熔融的Al2O3可以制得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是一个放出能量的反应 B.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时放出能量 C.相同状况下,反应2SO2+O2===2SO3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2SO3===2SO2+O2是一个吸热反应 D.氯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氯气时放出能量

焓变反应热习题

训练1焓变反应热 [基础过关] 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对于ΔH>0的反应,反应物的能量小于生成物的能量 C.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如常温、加热等)下也能发生 2.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B.中和反应 C.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 D.Ba(OH)2·8H2O与NH4Cl反应 3.下列变化一定为放热的化学反应的是( ) A.H2O(g)===H2O(l)放出44 kJ热量 B.ΔH>0的化学反应 C.形成化学键时共放出能量862 kJ的化学反应 D.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 二、反应热、焓变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焓变是指1 mol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 B.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 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焓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焓 5.在相同条件下,下列两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分别用ΔH1和ΔH2表示:2H2(g)+O2(g)===2H2O(g) ΔH1 2H2(g)+O2(g)===2H2O(l) ΔH2 则( ) A.ΔH2>ΔH1B.ΔH1>ΔH2 C.ΔH1=ΔH2D.无法确定

6.科学家已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 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与白磷分子相似。已知断裂1 mol N —N 键吸收193 kJ 热量,断裂1 mol N≡N 键吸收941 kJ 热量,则 ( ) A .N 4的熔点比P 4高 B .1 mol N 4气体转化为N 2时要吸收724 kJ 能量 C .N 4是N 2的同系物 D .1 mol N 4气体转化为N 2时要放出724 kJ 能量 三、热化学方程式 7.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 4。 mol CH 4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出445 kJ 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 .2CH 4(g)+4O 2(g)===2CO 2(g)+4H 2O(l) ΔH =+890 kJ·mol -1 B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1 C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1 CH 4(g)+O 2(g)===1 2 CO 2(g)+H 2O(l) ΔH =-890 kJ·mol -1 8.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 水蒸气放出 kJ 的热量,1 g 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放出 kJ 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 A .H 2(g)+1 2O 2(g)===H 2O(l) ΔH =- kJ·mol -1 B .H 2(g)+1 2O 2(g)===H 2O(l) ΔH =- kJ·mol -1 C .H 2(g)+1 2O 2(g)===H 2O(l) ΔH =+ kJ·mol -1 D .H 2(g)+1 2 O 2(g)===H 2O(g) ΔH =+ kJ·mol -1 9.根据热化学方程式:S(s)+O 2(g)===SO 2(g) ΔH =a kJ·mol -1 (a =-。分析下列说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 .S(s)在O 2(g)中燃烧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 .S(g)+O 2(g)===SO 2(g) ΔH =b kJ·mol -1 ,则a >b C .1 mol SO 2(g)所具有的能量低于1 mol S(s)与1 mol O 2(g)所具有的能量之和 D .16 g 固体硫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可吸收 kJ 的热量 [能力提升] 10.白磷与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 4+5O 2===P 4O 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 别为 P -P :a kJ·mol -1 、P —O :b kJ·mol -1 、P===O :c kJ·mol -1 、O===O :d kJ·mol -1 。

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焓变 反应热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4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1课时 焓变 反应热 [目标要求] 1.了解反应热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2.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 3.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焓变 反应热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1.焓和焓变 焓是与物质内能有关的物理量。单位:kJ·mol-1,符号:H。 焓变是在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单位:kJ·mol-1,符号:ΔH。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分子中旧化学键断裂和生成物生成时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子,即新化学键形成时,又要释放能量。 ΔH=反应物分子的总键能-生成物分子的总键能。 3.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当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1)当ΔH为“-”或ΔH<0时,为放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降低。 (2)当ΔH为“+”或ΔH>0时,为吸热反应,反应体系能量升高。 4.反应热思维模型 (1)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2)反应热的本质 (以H2(g)+Cl2(g)===2HCl(g) ΔH=-186 kJ·mol-1为例) E1:E(H—H)+E(Cl—Cl)

E 2:2E (H—Cl) ΔH =E 1-E 2 知识点一 有关反应热的概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 .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 .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D .焓变的符号是ΔH ,单位是kJ·mol -1,反应热的单位是kJ 答案 C 2.已知在相同状况下,要使同一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的能量等于形成该化学键放出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解熔融的Al 2O 3可以制得金属铝和氧气,该反应是一个放出能量的反应 B .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时放出能量 C .相同状况下,反应2SO 2+O 2===2SO 3是一个放热反应,则反应2SO 3===2SO 2+O 2是一个吸热反应 D .氯化氢分解成氢气和氯气时放出能量 答案 C 解析 由题意可以推测,如果一个反应过程放出能量,那么使该反应向反方向进行则需要吸收能量,所以C 正确;另外氢气和氧气反应、氢气和氯气反应、铝和氧气反应都是放出能量的反应,与它们相反的反应:水、氯化氢和Al 2O 3的分解都应该是吸收能量的反应,故A 、B 、D 错误。 知识点二 反应热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 3.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现给出化学键的键能(见下表): 化学键H—H Cl—Cl Cl—H 键能/(kJ·mol -1)436243431 请计算H 2(g)+Cl 2(g)===2HCl(g)的反应热( ) A .+862 kJ·mol -1 B .+679 kJ·mol -1 C .-183 kJ·mol -1 D .+183 kJ·mol -1 答案 C 解析 拆开1 mol H 2和1 mol Cl 2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是436 kJ·mol -1+243 kJ·mol -1=679 kJ·mol -1;形成2 mol HCl 所放出的能量是431 kJ·mol -1×2=862 kJ·mol -1,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是679 kJ·mol -1-862 kJ·mol -1=-183 kJ·mol -1。4. 白磷的化学式为P 4,分子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如图)。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十氧化四磷(P 4O 10),在十氧化四磷分子里只存在P—O 和P===O 两种共价键。 已知几种共价键的键能:P—O 360 kJ·mol -1; P===O 585 kJ·mol -1;P—P 198 kJ·mol -1; O===O 498 kJ·mol -1。 请问:在P 4(s)+5O 2(g)===P 4O 10(s)中,ΔH =______________。 答案 -2 982 kJ·mol -1 解析 由P 4的分子结构和P 4+5O 2P 4O 10的物质变化,在P 4O 10分子中 =====点燃 只存在P—O 和P===O 两种共价键,P 4O 10中P 显+5价、O 显-2价等事实可知,在P 4分子

焓变、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焓变、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 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时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即为焓变。 (3)符号:ΔH,单位:kJ/mol或kJ·molˉ1。 (4)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反应物键能总和-生成物键能总和 (5)当ΔH为“-”或ΔH<0时,为放热反应 当ΔH为“+”或ΔH>0时,为吸热反应 ● 热化学方程式 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H2(g)+O2(g)=H2O(l)ΔH=-285.8kJ/mol 表示在25℃,101kPa,1molH2与?molO2反应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285.8kJ。 ● 注意事项: (1)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数,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2)反应物和产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数值以及符号都可能不同,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和“↓” ● 中和热定义: 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二、燃烧热 (1)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2)单位:kJ/mol 三、反应热的计算 (1)盖斯定律内容: 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或者说,化学反应的的反应热只与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反应热的计算常见方法: (1)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通常用E表示,单位为kJ/mol或kJ·mol-1。方法:ΔH=∑E(反应物)-∑E(生成物),即ΔH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之差。如反应H2(g)+Cl2(g)===2HCl(g)ΔH=E(H—H)+E(Cl—Cl)-2E(H—Cl)。 (2)由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能量计算反应热: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 (3)根据盖斯定律计算: 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苏教版化学1专题1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课时作业(解析版)

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基础过关 1.某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4,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 A ) A.14 B.15 C.16 D.17 解析:三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4,则前两层电子数分别为2、8。总的电子数为14,质子数也是14。 2.R元素的原子序数小于20,其阳离子可用R n+表示,且其最外层已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则下列关于该微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所含质子数为A-n B.所含中子数为A-Z C.所含电子数为Z+n D.Z-n=8 解析:质子数为Z,中子数为A-Z,电子数为Z-n,Z-n可能是10,也可能是18。 3.在1~18号元素中,有A、B两种原子,A原子的第三层比B原子的第三层少3个电子,B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恰好为A原子第二层电子数的2倍。A和B分别是( D ) A.Si和Na B.B和He C.Cl和O D.C和Al 解析:A原子的第三层比B原子的第三层少3个电子,B原子的第二层电子数恰好为A原子第二层电子数的2倍。只能是A的第二层为8个,B的第二层为4个电子,A的第三层为3个电子,B第三层没有电子。

4.金属钛对人体体液无毒且有惰性,能与肌肉和骨骼生长在一起,有 “生物金属”之称。下列有关Ti和Ti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Ti和Ti的质量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B Ti和Ti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C Ti和Ti的质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D.Ti与Ti核外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解析Ti和Ti是同种元素,但是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 5.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I 的含量变化来监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I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 A I的化学性质与I相同 B I的原子序数为53 C 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