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 锐角三角函数(2) 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 锐角三角函数(2) 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 锐角三角函数(2) 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1 锐角三角函数(2) 教学设计

锐角三角函数(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并认识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理解锐角的正弦与余弦和梯子倾斜程度的关系.

2、能够用sin A,cos 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能够用正弦、余弦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类比、猜想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2、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情感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有用的数学.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交流分享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正弦、余弦的数学定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体会正弦、余弦的数学意义,并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引入

1、如图,Rt△ABC中,tan A =,tan B=.

2、若梯子与水平面相交的锐角(倾斜角)为∠A,∠A越大,梯子越;tan A的值越大,梯子越.

3、当Rt△ABC中的一个锐角A确定时,其它边之间的比值也确定吗?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表示梯子的倾斜程度吗?

【答案】1、a b b a

2、陡陡

第二环节探求新知

探究活动1:

如图,请思考:

(1)Rt △AB 1C 1和Rt △AB 2C 2的关系是;

(2)的关系是和2

22111AB C B AB C B ; (3)如果改变B 2在斜边上的位置,则

的关系是和222111AB C B AB C B ; 思考:从上面的问题可以看出: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已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_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呢?

归纳概念:

1.定义:

在Rt △ABC 中,如果锐角A 确定,那么∠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邻边与斜边的比也随之确定.如图,∠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sine),记作sin A ,即

sin A = ∠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cosine),记作cos A ,即

斜边

的对边A B 1

B 2

A

C 1 C 2

cos A = 锐角A 的正弦、余弦和正切都是∠A 的三角函数(trigonometric function).

2、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都叫做∠A 的三角函数.

强调:

(1)sin A ,cos A 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 是一个锐角;

(2)sin A ,cos A 中常省去角的符号“∠”.但∠BAC 的正弦和余弦表示为: sin ∠BAC ,cos ∠BAC .∠1的正弦和余弦表示为: sin ∠1,co s ∠1;

(3)sin A ,cos A 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

(4)sin A ,cos A 是一个完整的符号,不表示“sin”,“cos”乘以“A ”;

(5)sin A ,cos A 的大小只与∠A 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没有必然的关系. 探究活动2:我们知道,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 A 有关系,tan A 越大,梯子越陡,那么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 A 和cos A 有关系吗?是怎样的关系?

探索发现: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 A ,cos A 的关系:

sin A 越大,梯子越陡;

cos A 越小,梯子越陡.

小结规律: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正弦等于另一个锐角的余弦值.

第三环节及时检测

1、如图,在Rt △ABC 中,锐角A 的对边和邻边同时扩大100倍,sin A 的值()

斜边

的邻边A

A.扩大100倍

B.缩小100倍

C.不变

D.不能确定

2、已知∠A,∠B为锐角

(1)若∠A=∠B,则sin A_________sin B;

(2)若sin A=sin B,则∠A_________∠B.

3、如图,∠C=90°,CD⊥AB,sin B=( )=( )=( )

【答案】1、C

2、(1) =

(2)=

3、AC

AB

CD

CB

AD

AC

第四环节总结延伸

1、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2、温馨提示:

(1)sin A,cos A,tan A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是锐角(注意数形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

(2)sin A,cos A,tan 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表示∠A的正切,习惯省去“∠”号;

(3)sin A,cos A,tan A都是一个比值,注意区别,且sin A,cos A,tan A均大于0,无单位;

(4)sin A,cos A,tan A的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没有必然

关系;

(5)角相等,则其三角函数值相等;两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则这两个锐角相等.

3、在用三角函数解决一般三角形或四边形的实际问题中,应注意构造直角三角形.

第六环节教学反思:

锐角三角函数--特殊角的函数值

25.2锐角三角函数(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过程,能够进行有关的推理. 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2.能够进行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3.能够根据30°、45°、60°的三角函数值说明相应的锐角的大小. 教学重点: 1.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2.能够进行含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 教学难点: 进一步体会三角函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 教学准备:一副三角尺、 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为了测量一棵大树的高度,准备了如下测量工具:①含30°和60°两个锐角的三角尺;②皮尺.请你设计一个测量方案,能测出一棵大树的高度.(用多媒体演示上面的问题,并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想法 ) 提示:让一位同学拿着三角尺站在一个适当的位置B 处,使这位同学拿起三角尺,她的视线恰好和斜边重合且过树梢C 点,30°的邻边和水平方向平行,用卷尺测出AB 的长度,BE 的长度,因为DE=AB ,所以只需在Rt △CDA 中求出CD 的长度即可. 问题1:我们前面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如果一个角的大小确定,那么它的正切、正弦、余弦值也随之确定,你能求出30°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值吗? 二.新知学习 1.探索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师]观察一副三角尺,其中有几个锐角?它们分别等于多少度? [师]sin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与同伴交流. [生]sin30°= 2 1. sin30°表示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与 斜边的比值,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我们不妨设30°角所对的边为a(如图所示),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则斜边等于2a.根据勾股定理,可知30°角的邻边为a , 所以sin30°= 2 12=a a . [师]cos30°等于多少?tan30°呢? [生]cos30°= 2 323=a a . tan30°= 333 13==a a

鲁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汇总)

鲁教版初三数学知识点 编辑人:鲁东大学08级经济系 李建鹏 第一章 分式 一、分式 1.分式的概念:如果整式A 除以整式B, 可以表示成B A 的形式,且除式 B 中含有字母,那么称式子B A 为分式。其中, A 叫分式的分子, B 叫分式的分母。 注意:①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为分式,不能将它变形,不能约分后去判断,即使它约分后是整式 也不能说它就是整式,约分之前是分式这个式子就是分式。如:x 2/x 是分式,虽然约 分之后等于x 是整式,但约分前是分式。 ②π是常数,所以a/π不是分式而是整式。 2.有理式: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整式的分母中不含有字母) 3.关于分式的几点说明: (1)分式的分母中必须含有未知数; (2)分式是两个整式相除的商式,对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为零; (3)分数线有除号和括号的作用,如:d c b a -+表示(a +b )÷(c - d ); (4)“分式的值为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分式有意义(分母≠0),二是分子的值为零,不要误解为“只要分子的值为零,分式的值就是零”。 4.一般的,对分式A /B 都有:①分式有意义 B ≠0; ②分式无意义 B=0; ③分式的值为0A=0且B ≠0; ④分式的值大于0分子分母同号; ⑤分式的值小于0分子分母异号。 5.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值不变。 二、分式的乘除法 1.分式的乘除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的乘方是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各自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除。 2.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 注意:①当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单项式或者是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时,直接约分; ②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时,将分子和分母分解因式再约分。 3.最简分式: 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约分时, 一般要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三、分式的加减法 1.通分: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 ,把异分母的分式化为同分分母的过程。 通分原则:异分母通分时, 通常取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作为它们的共同分母。 通分步骤:先求出所有分式分母的最简公分母,再将所有分式的分母变为最简公分 母,同时各分式按照分母所扩大的倍数,相应扩大各自的分子。 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系数取各因式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及

鲁教版2018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二次根式

鲁教版2018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二次根式 1. 4 的平方根是( )A . 2 B . 16 C. ±2 D .±16 2.设a =19-1,a 在两个相邻整数之间,则这两个整数是( ) A .1和2 B .2和3 C .3和4 D .4和5 3.实数a 化简后为 A . 7 B . -7 C . 2a -15 D . 无法确定 4.若0)3(12=++-+y y x ,则y x - 的值为 ( )A .1 B .-1 C .7 D .-7 5. (-2)2 的算术平方根是( )(A )2 (B ) ±2 (C )-2 (D )2 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25=±5 B.43-27=1 C.18÷2=9 D.24·3 2 =6 7.在实数0 、 2-中,最小的是( )A .2- B . C .0 D 8. 12a -,则( )A .a <12 B. a ≤12 C. a >12 D. a ≥12 9.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A . 3- B .3- C 3± D 3± 10.已知21+=m ,21-=n ,则代数式mn n m 322-+的值为A.9 B.±3 C.3 D. 5 11.计算75147-+27之值为何( )A .53 B .33 C .311 D . 911 12..计算 63125412 9? ÷之值为何( )A .123 B .63 C .33 D .433 13. 8的立方根是( )A .2 B .-2 C .3 D .4 14.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A .2 . 15.下面计算正确的是( ) A.3 32 35 = D.2- 16.根式3-x 中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3 B .x ≤3 C .x <3 D .x >3 17. )A .3 B .-3 C .±3 D . 18.计算221-63 1+8的结果是( )A .32-23 B .5- 2 C .5-3 D .22 19.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 20. 已知y 2xy 的值为( )A .15- B .15 C .152- D . 152 2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4 22.已知a 、b 为两个连续的整数,且a b ,则a b += 23.计算:28-= 24. 当x =2 211x x x ---=____________.25. x 的取值范围是 . 26. 实数x ,y 满足x +1y y ---1)1(=0,那么x 2011 -y 2011 = .27. 计算的结果是 . 第2题图

九年级数学 第一章第13节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鲁教版

九年级数学 第一章第1-3节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鲁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一章 解直角三角形 第一节 锐角三角函数 第二节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第三节 用计算器求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二. 教学目标: 1. 认识并理解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能够正确地应用sinA 、cosA 、tanA 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条边之比,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2. 理解并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会计算含有特殊锐角三角函数值的式子的值,会由一个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它所对应的角度。 3. 掌握用计算器求已知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它所对应的锐角的方法。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中关于比的理解。 四.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 1. 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 1)正弦:一般地,在Rt ΔABC 中(如下图)∠C=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A 的正弦,记作sinA 。sinA= c a AB BC A ==∠斜边的对边。 2)余弦:一般地,在Rt ΔABC 中(如上图)∠C=90°,我们把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 的比叫∠A 的余弦,记作cosA 。cosA= c b AB AC A ==∠斜边的邻边。 3)正切:一般地,在Rt ΔABC 中(如上图)∠C=90°,我们把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 的比叫∠A 的正切,记作tanA 。tanA=b a AC BC A ==∠邻边的对边。 注:如果一个锐角的角度确定之后,那么这个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是固定不变的,比值的大小与锐角的边长无关。 2. 特殊锐角三角函数的值

(鲁教版初四)九年级上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鲁教版初四知识点 第一章反比例函数 一、反比例函数 1.定义:一般地,形如 y=k/x (k为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k是比例系数。若y=k/nx 此时比例系数为:k/n,如y=2/3x的比例系数为2/3 反比例函数的定义中需要注意什么? (1)常数 k 称为比例系数,k是非零常数; (2)自变量x次数不是1,x 与 y 的积是非零常数; (3)除 k、x 、y三项以外,不含其他项。 反比例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2.反比例函数的三种表现形式:(k为常数,k≠0) (1)y=k/x (2)xy=k (3)y=kx-1(即:y等于x的负一次方,此处x必须为一次方) 2.K的几何含义: 反比例函数y=k/x (k≠0)中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过双曲线y=k/x (k≠0)上任意一点P作x轴、y轴垂线,设垂足分别为A、B,则所得矩形OAPB的面积为|k|,所得三角形面积|k|/2。 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图像: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他们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双曲线只能与坐标轴无限靠近,永远不能与坐标轴相交。因为在y=k/x(k≠0)中,x不能为0,y也不能为0,所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不可能与x轴相交,也不可能与y 轴相交。 2.性质: 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一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三、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关系式的一般步骤: ⑴设所求的反比例函数y=k/x⑵将已知条件代入得到关于k的方程⑶解方程求出k的值 ⑷把k的值代入反比例函数y=k/x中 四、反比例函数的应用: 1.建立反比例函数模型 2.求出反比例函数解析式 3.结合函数解析式图像性质做出解答,特别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第二章解直角三角形 一、锐角三角函数 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C为直角。则定义以下运算方式: sin ∠A=∠A的对边长/斜边长,sin A记为∠A的正弦;sinA=a/c cos∠ A=∠A的邻边长/斜边长,cos A记为∠A的余弦;cosA=b/c tan∠ A=∠A的对边长/∠A的邻边长, tanA=sinA/cosA=a/ b tan A记为∠A的正切 1.sin=对/斜 cos=邻/斜 tan=对/邻 2.sinA=cos(90°-A) cos A=sin(90°-A) tanA=sinA/cosA sin2A+cos2A=1 3.增减性(A为锐角) sinA 、tanA随着∠A的增大而增大,cosA、随着∠A的增大而减小

苏教版数学中考总复习[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重点题型巩固练习](提高)

苏教版中考数学总复习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中考总复习:锐角三角函数综合复习—巩固练习(提高)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在△ABC 中,∠C =90°,cosA =3 5,则tan A 等于 ( ) A .3 5 B .45 C .34 D .43 2.在Rt △ABC 中,∠C=90°,把∠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作cotA= a b .则下列关系式中不成立的是( ) A .tanA?cotA=1 B .sinA=tanA?cosA C .cosA=cot A?sinA D .tan 2A+cot 2 A=1 第2题 第3题 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F 分別是AB 、AD 的中点,若EF=2,BC=5,CD=3,则tanC 等于( ) A . 34 B .43 C .35 D .45 4.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 如图那样折叠,使点A 与点B 重合,折痕为DE ,则tan ∠CBE 的值是( ) A . 247 B .3 C .724 D .1 3 5.如图所示,已知∠α的终边OP ⊥AB ,直线AB 的方程为y x ,则cos α等于 ( ) A . 1 2 B C D

6.(2015?南充)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55°方向,距离灯塔2海里的点A处,如果海轮沿正南方向航行到灯塔的正东方向,海轮航行的距离AB长是() A.2海里B.2sin55°海里C.2cos55°海里D.2tan55°海里 二、填空题 7.设θ为锐角,且x2+3x+2sinθ=0.则θ=. 8.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在AB边上,沿CE折叠矩形ABCD,使点B落在AD边上的点F处,若AB=4,BC=5,则tan∠AFE的值为 . 9.已知△ABC的外接圆O的半径为3,AC=4,则sinB= . 第8题第9题第11题 10.当0°<α<90的值为. 11.如图,点E(0,4),O(0,0),C(5,0)在⊙A上,BE是⊙A上的一条弦.则tan∠OBE=.12.(2015?牡丹江)在△ABC中,AB=12,AC=13,cos∠B=,则BC边长为 . 三、解答题 13.(2015?泰州)如图,某仓储中心有一斜坡AB,其坡度为i=1:2,顶部A处的高AC为4m,B、C在同一水平地面上. (1)求斜坡AB的水平宽度BC; (2)矩形DEFG为长方体货柜的侧面图,其中DE=2.5m,EF=2m,将该货柜沿斜坡向上运送,当BF=3.5m 时,求点D离地面的高.(≈2.236,结果精确到0.1m)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六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4-2015学年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为了搞好本期教学工作,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使自己真正成为时代前进的促进派。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自己对各项法律法规有更高的认识,做到以法执教。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1班数学教学,该班共有学生41人。六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六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六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数学中的基本理论、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会将实践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从而通过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几何定理的探究及其推理过程并学会在实际问题进行应用。 3.初步具有数学研究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思考、类比、探究、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进行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人与自然、社会的密切关系,和谐发展的主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逐步形成数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在的基础。 四、教材章节分析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1.本章的主要内容、地位及作用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生活中熟悉的图形展开研究,包括图形的形状、构成、性质、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图形的截面,图形的方向视图等。 这部分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使学生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在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中,认识常见几何体及点、线、面的一些性质;再通过展开与折叠、切截,从不同方向看等活动,在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转换中发展学生

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和特殊角Word版

课题: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和特殊角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正弦和余弦、正切的关系和互化. 2、了解同一锐角三角函数间的平方关系、商数关系 3、掌握30度、45度、60度的三角函数值,能够用它们进行计算。 自主学习 一.正弦和余弦的关系 1.任意锐角的正弦值都等于它的余角的 值.cos sin =α 2.任意锐角的余弦值都等于它的余角的 值.sin cos =α 二..平方关系:1.推导:=+αα22cos sin 1 2、已知α为锐角,且5 3sin = α,则αcos = . 3、已知α为锐角,且13 12cos =α,则=αsin . 三.商数关系:1.推导:αα αtan cos sin = 2、已知α为锐角,且5 3sin =α,那么=αtan . 3、已知α为锐角,且13 5cos =α,那么=αtan . 4、已知α为锐角,且2tan =α,则ααααcos sin cos sin -+= . 四、特殊角:根据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把108页表格填写完整。 合作再探 一、填空(正弦和余弦、正切和余切互化) ①sin48°= . ②cos63°= .sin54°= . ○ 4cos72°= . 2. 已知α为锐角,且sin α= 5 4,那么cos α= . 3. 已知α为锐角,且cos α=13 12,则tan α= . 4. 已知α为锐角,且tan α=3,则ααααcos sin cos sin +-= . 5、 若sinA=cos 245°,则∠A= 。 6、 △ABC 中,有01sin 22 3cos =-+-B A ,那么∠C= 。 7、若∠A=60°,则化简=-2)sin 1(A . 8、Rt ?ABC 中,∠C=?90,∠A ∶∠B=1∶2,则sinA 的值

苏教版:锐角三角函数 经典基础题型归类复习

同学个性化教学设计 年 级: 教 师: 科 目: 班 主 任: 日 期: 时 段: 教学内容 锐角三角函数 经典基础题型归类复习 教学目标 重难点透视 薄弱点分析 考点分析 教学过程 反馈、反思 知识考点: 本节知识的考查一般以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即运用sin a 、cos a 、tan a 、cot a 准确表示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a 为锐角),考查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以及互为余角、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 精典例题: 【例1】在Rt △ABC 中,∠C =900,AC =12,BC =15。 (1)求AB 的长; (2)求sinA 、cosA 的值; (3)求A A 22cos sin +的值; (4)比较sinA 、cosB 的大小。 变式:(1)在Rt △ABC 中,∠C =900,5=a ,2=b ,则sinA = 。 (2)在Rt △ABC 中,∠A =900,如果BC =10,sinB =0.6,那么AC = 。 【例2】计算:020045sin 30cot 60sin +? 注意:熟记00、300、450、600、90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熟练进行运算。 【例3】已知,在Rt △ABC 中,∠C =900,2 5tan =B ,那么cosA ( ) A 、 25 B 、35 C 、5 52 D 、32 变式:已知α为锐角,且5 4cos = α,则ααcot sin += 。

【例4】已知3cot tan =+αα,α为锐角,则αα22cot tan += 。 变式:【问题】已知009030<<<βα,则αβαβcos 12 3cos )cos (cos 2-+---= 。 变式:若太阳光线与地面成α角,300<α<450,一棵树的影子长为10米,则树高h 的范围是( )(取7.13=) A 、3<h <5 B 、5<h <10 C 、10<h <15 D 、h >15 【例5】某市正在进行商业街改造, 商业街起点在古民居P 的南偏西60度方向上的A 处, 现已改造至古民居P 的南偏西30度方向上的B 处,A 与B 相距150米, 且B 在A 的正东方向 .为了不破坏古民居的风貌,按有关规定,在古民居的周围100 米内不得修建现代化商业街,若工程队继续向正东方向修建200米商业街到C 处, 则 对于从B 到 C 的商业街改造是否违反有关规定? 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在Rt △ABC 中,∠C =900,若4 3tan = A ,则sinA =( ) A 、34 B 、43 C 、35 D 、53 2、已知cos α<0.5,那么锐角α的取值范围是( ) A 、600<α<900 B 、00<α<600 C 、300<α<900 D 、00<α<300 3、若1)10tan(30=+α,则锐角α的度数是( ) A 、200 B 、300 C 、400 D 、500 4、在Rt △ABC 中,∠C =900,下列式子不一定成立的是( ) A 、cosA =cos B B 、cosA =sinB C 、cotA =tanB D 、2cos 2sin B A C += 5、在Rt △ABC 中,∠C =900,3 1tan =A ,AC =6,则BC 的长为( ) A 、6 B 、5 C 、4 D 、2 6、某人沿倾斜角为β的斜坡前进100米,则他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 A 、βsin 100米 B 、βsin 100米 C 、β cos 100米 D 、βcos 100米 7、计算0030cot 3 360cos +的值是( )

(完整word版)鲁教版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总结归纳】

初一数学(上)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代数初步知识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 ×5应写成5a ;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 ×2 11应写成23a ;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6)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 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 、n 表示整数) (1)a 与b 的平方差是: a 2-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 是: n-1、n 、n+1 ; (4)若b >0,则正数是:a 2+b ,负数是: -a 2-b ,非负数是: a 2 ,非正数是:-a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

鲁教版初中数学知识梳理_几何

初中数学---(几何部分) 几何基础概念(8册上) 定义:一般地,用来说明一个名词或者一个术语的意义的语句叫做定义。 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命题就是具有真假意义的一句话)命题通常由条件 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的事项,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正确的命题叫做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证明:判断一个命题的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公理: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并且被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定理:通过推理得到证实的真命题叫做定理。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要按“已知”,“求证”, “证明”的顺序和格式书写。 一、直线 直线的性质:直线没有粗细、向两方无限伸展。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相交,2、平行(重合看做是平行的特例)。 1、两条相交直线 (1)斜交。直线AB 和直线CD 相交于点O 。如图∠1和∠2,叫做是对顶角。它们有公共顶点O ,且他们的两边是互为反向延长线。同样∠3和∠4是对顶角。 定理:对顶角相等。 ∠1和∠4,∠1和∠3, ∠2和∠4,∠2和∠3是互为补角。即∠1+∠4=180o (2)垂直。直线AB 和直线EF 相交于O 点,其中∠AOF=90o,则称直线AB 和直线EF 互相垂直。由此∠AOE 、∠EOB 、∠BOF 都是90o。 ∠1+∠2=∠BOF=90o,称∠1和∠2是互为余角。 定理: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3)作图 ①已知线段AB ,O 是线段AB 上中点,过O 点作线段CD ,使得CD ⊥AB 。 ②已知直线AB ,P 是直线AB 外一点。过P 作直线AB 的垂线 ③作已知∠AOB 的平分线 ⑤已知∠AOB ,作∠A ′O ′B ′,使得∠A ′O ′B ′=∠AOB 。 作法:略(六册下,P53) 2、两条直线平行 (1)有关概念:同位角、错角、同旁角。 如图,直线AB 和直线CD 被直线L 所截,同位角有:∠1和∠2,∠3和∠4,∠5和∠6, B

苏教版初三数学《锐角三角函数》7.2 正弦余弦

7.2正弦余弦(1) 1.在Rt△ABC中,∠C=90°, AC=7.AB=25.则sinA=_____ cosB=_______tanB=_______.2.在Rt△ABC中,∠C=90°,BC=3,sinA=0.6,则AC=______AB=________ tanB=__________. 3.在Rt△ABC中,∠C=90°,AC=2,cosA=0.8,则BC=______ cos B=______ tanA=_____.4.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和邻边同时扩大100倍,sinA的值()A.扩大100倍B.缩小100倍C.不变D.不能确定 5.已知∠A,∠B为锐角 (1)若∠A=∠B,则sinA sinB; (2)若∠A<∠B,则sinA sinB;cosA cosB;tanA tanB 6.如图,在Rt△ABC中,∠C=90°,BC=10,cos A=12 13 ,求:AB、sinB 7.如图:在Rt△ABC中,∠C=90°,BC=20,sinA=4 5 , 求△ABC的周长. 8.在Rt△ABC中,∠C=90°, cosA=3 5 ,BC=12,求斜边AB上的中线CD长. A B A B C

答案 1.24247 ,, 252525 2. 4,5,4 3 3. 1.5,3 5 , 3 4 4.C 5.=,<,>,< 6.AB=26,sinB=12 13 7.60 8.15 2 7.2正弦余弦(2)

1.已知Rt △ABC 中,∠C =90°,AB =m ,40B ∠=,则BC 的长是( ) A .sin 40m B .cos 40m C .tan 40m D . tan 40 m 2.如图,为了测量河两岸A 、B 两点的距离,在与AB 垂直的方向点C 处测得AC =a ,∠ACB =α,那么 AB 等于( ) A .a ·sin α B .a ·tan α C .a ·cos α D .αtan a 3.在Rt △ABC 中,∠C =900,∠A 、∠B 的对边分别是a 、b ,且满足022 =--b ab a ,则tanA 等于 ( ) 151515 1222 A B C D -+±?? ?? 4.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O 为圆心,以1为半径作圆.若点P 是该圆上第一象限内的一点,且OP 与x 轴正方向组成的角为α,则点P 的坐标为 ( ) A .(cos α,1) B .(1,sin α) C .(si n α,cos α) D .(cos α,sin α) 5.如图,在△ABC 中,∠C =90°,AC =8cm ,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D ,连结BD ,若cos ∠BDC = 5 3 ,则BC 的长是 ( ) A 、4cm B 、6cm C 、8cm D 、10cm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6.在Rt △ABC 中,∠ACB =900,SinB = 27 则cosB . 7.某人想沿着梯子爬上高4米的房顶,梯子的倾斜角(梯子与地面的夹角)不能大于60°,否则就有危 险,那么梯子的长至少为_________米. 8.在Rt △ABC 中, ∠C =90?,AB =4,AC =1,则cos A 的值是_______. 9.已知α是锐角,s in α= a+2,则a 的取值范围是 10.一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 和6cm ,则其底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A B C a α B N A C D M

2021年鲁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教案

鲁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教案 数学(mathematics或maths,来自希腊语,“máthēma”;经常被缩写为“math”),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一起看看鲁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教案!欢迎查阅! 鲁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教案1 教材分析 1、本节课首先从最简单的正比例函数入手.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函数关系式、引入次函数的概念。 2、 八年级数学中的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初、高中其它函数和高中解析几何中的直线方程的基础。 学情分析 1、虽然这是一节全新的数学概念课,学生没有接触过。但是,孩子们已经具备了函数的一些知识,如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性质,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好了铺垫。 2、八年级数学中的一次函数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函数,是反映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常见数学模型之一,也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其它函数的基础。 3、学生认知障碍点:根据问题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目标 1、理解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在探索过程中,发展抽象思维及概括能力,体验特殊和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根据问题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能利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利用函数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概念及关系。 2、会根据已知信息写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鲁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应用所学的函数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会建构函数“模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发展抽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变量与对应的思想,形成良好的函数观点,体会一次函数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苏教版】中考数学专题测试:15-锐角三角函数及应用(含)资料

专题15 锐角三角函数及应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1.【江苏省无锡市2015年中考数学试题】tan45o的值为( ) A .12 B .1 C .22 D . 2 【答案】B. 【解析】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得tan45o=1,故选B. 【考点定位】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如图,△ABC 中,∠C=90°,AC=2,BC=1,则cosB 的值是( ) A . 12 B .2 C .5 D .5 【答案】C . 【考点定位】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3.【江苏省扬州市2015年中考数学试题】如图,若锐角△ABC 内接于⊙O ,点D 在⊙O 外(与点C 在AB 同侧), 则下列三个结论:①D C ∠>∠sin sin ;②D C ∠>∠cos cos ;③D C ∠>∠tan tan 中,正确的结论为( )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考点定位】锐角三角函数,圆周角定理. 4.【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2015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位于江苏海安县城中心,馆内纪念碑碑身造型似一把刺刀矗立在广袤的苏中大地上,堪称世界之最,被誉为“天下第一刺刀”.如图,在一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中,老师要求测纪念碑碑身的高度AB,小明在D处用高1.5m测角仪CD,测得纪念碑碑身顶端A的仰角为30°,然后向纪念碑碑身前进20m到达E处,又测得纪念碑碑身顶端A的仰角为45°,已知纪念碑碑身下面的底座高度BH为1.8m.则纪念碑碑身的高度AB为()m(结果 ≈ 1.732 1.414 ≈) ≈ 2.236 A.27 B.16 C.37 D.15 【答案】A .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数学期末考试题

吴伯箫学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数学第三次月月清作业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以下是回收、绿色包装、节水、低碳四个标志,其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2.下列从左到右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x 2-3x +1=x (x -3)+1 B. x 2 +2x -3=x (x +2-x 3 ) C. (x -y )2-(y -x )3=(x -y )2(x -y +1) D. (x +2y )(x -2y )=x 2 -4y 2 3.已知a +b =3,ab =2,则代数式-a 2b -ab 2的值为( ) C.-6 4.若、的值均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分式值保持不变的是 ( ) A . B . C . D . 5、若已知分式9 61 |2|2+---x x x 的值为0,则x -2的值为( ) A.91或-1 B. 9 1 或1 C.-1 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1v km ,t 小时可以到达,如果每小时多行驶2v km ,那么可以提前到达的时间为(小时) ( ) (A ) 212v t v v + (B ) 112v t v v + (C )1212 v v v v + (D )1221v t v t v v - 7.吴伯箫学校初三级部校合唱团共有40名学生,他们的年龄如下表所示: 则合唱团成员年龄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 .13, B .13,12 C .12,13 D .12, 8.将点A (3,2)沿x 轴向左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A′,点A′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3,2) B .(-1,2) C .(1,2) D .(1,-2) 9. 如图,将△ABC 绕点C (0,1)旋转180°得到△A'B'C ,设点A 的坐标为(,)a b ,则点A '的坐标为( ) A.(,)a b -- B.(,1)a b --- C.(,1)a b --+ D.(,2)a b --+ 10. 如图,△ABC 的周长为18,点D ,E 都在边BC 上,∠ABC 的平分线垂直于AE ,垂足为Q ,∠ACB 的平分线垂直于AD ,垂足为P ,若PQ=2,则BC 的长为( ) A .6 B .7 C .8 D .9 11.如图,在ABCD 中,∠DAB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E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G ,∠ABC 的平分线交CD 于点F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H ,AG 与BH 交于点O ,连接BE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 .BO=OH B .DF=CE C .DH=CG D .AB=AE 12. 如图,在ABCD 中,AD=2AB ,F 是AD 的中点,作CE ⊥AB ,垂足E 在线段AB 上,连接EF 、CF ,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个数有( ) ①∠DCF =∠BCD ;②EF =CF ;③S △ABC =2S △CEF ; ④∠DFE =3∠AEF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分解因式:(a +b ) 3 -4(a +b )= . 16.关于x 的分式方程111x x +=--的解是正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17.一个多边形除一个内角外其余内角的和为1510°,则这个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是 18.如图,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1个平行四边形,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5个平行四边形,第③个图形中一共有11个平行四边形,……则第⑩个图形中共有_________个平行四边形.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60分。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推演步骤) 19、(8分)先化简 ÷(﹣x+1),然后从﹣<x <的范围内选取一个合适的整数作为x 的值代入求值. 20.(8分)吴伯箫学校为使明年初四新生入校后及时穿上合身的校服,现提前对八年级某班学生即将所穿校服型号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如图两个不完整的统计图(校服型号以身高作为标准,共分为6种型号).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该班共有多少名学生其中穿175型校服的学生有多少 (2)在条形统计图中,请把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3)在扇形统计图中,请计算185型校服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大小; (4)求该班学生所穿校服型号的众数和中位数. 21、(10分)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F 分别在线段BC 、AB 上,∠EFB=60°,DC=EF . (1)求证:四边形EFCD 是平行四边形; (2)若BF=EF ,求证:AE=AD . 22.(10分)如图,长方形ABCD 中,cm AB 4=,cm BC 8=,动点M 从点D 出发,按折线DCBAD 方向以2cm/s 的速度运动,动点N 从点D 出发,按折线DABCD 方向以1cm/s 的速度运动. (1)若动点M 、N 同时出发,经过几秒钟两点相遇 (2)若点E 在线段BC 上,cm 2=BE ,动点M 、N 同时出发且相遇时均停止运动,那么点M 运动到第几秒钟时,与点A 、E 、M 、N 恰好能组成平行四边形 23.(12分)今年我市某公司分两次采购了一批生姜,第一次花费40万元,第二次花费60万元.已知第一次采购时每吨生姜的价格比去年的平均价格上涨了500元,第二次采购时每吨生姜的价格比去年的平均价格下降了500元,第二次的采购数量是第一次采购数量的两倍. (1)试问去年每吨生姜的平均价格是多少元 (2)该公司可将生姜加工成姜酒或姜茶,若单独加工成姜酒,每天可加工8吨,每吨获利2000元;若单独加工成姜茶,每天可加工12吨,每吨获利1500元.由于客户需要,所有采购的生姜必需在30天内加工完毕,且加工姜酒的生姜数量不少于加工姜茶的生姜数量的一半,为获得最大利润,应将多少吨生姜加工成姜酒最大利润为多少 24.(12分)如图1所示,将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和一个长为2、宽为1的长方形CEFD 拼在一起,构成一个大的长方形ABEF .现将小长方形CEF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至CE′F′D′,旋转角为a . (1)当点D′恰好落在EF 边上时,求旋转角a 的值; (2)如图2,G 为BC 中点,且0°<a <90°,求证:GD′=E′D; (3)小长方形CEF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一周的过程中,△DCD′与△CBD′能否全等若能,直接写出旋转角a 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一、选择题(3×12=36分).

数学:1.1《锐角三角函数》阶段测试(鲁教版九年级上)

1.1锐角三角函数阶段测试 一、选择题 1.已知在△ABC中,∠C=90°,AC=BC,则tanA等于 [ ] 2.若α为锐角且tanα=cot42°,则α为 [ ] A.42°;B.48°;C.56°;D.无法确定. 3.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 4.已知在△ABC中,∠C=90°,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 A.sinA=sinB; B.cosA=cosB; C.tanA=tanB; D.tanA=cotB. [ ] A.小于30°; B.大于30°; C.小于60°; D.大于60°. 二、计算题 8. sin231°+tan31°·tan59°+sin259°. 13.tan10°·tan20°·tan30°·tan40°·tan50°·tan60°·tan70°·tan80°.三、证明题

14.证明:cos2α(1+tan2α)=1. 15.已知α是锐角,且tanα是方程x2-2x-3=0的一个根.求证:sin2α-4sinαcosα+3cos2α=0.16.已知在△ABC中,a=12,b=5,c=13.求证: tanA=cotB.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C 4.D 5.C 二、计算题 8.2.提示:31°+59°=90°,所以sin59°=cos31°,tan59°=cot31°. 9.1. 10.30°,60°.提示:以tana为未知数,求出tana的值 11.3/4.提示:用cosa除原式的分子、分母. 12.90°.提示: 33 , 33 tgA ctgB ==,所以∠A=30°,∠B=60°. 13.1.提示:10°+80°=90°,所以tan10°·tan80°=tan10·cot10°=1.三、证明题 16.提示:△ABC中,∠C=90°.

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八章 §28.1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3)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推导并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并能根据这些值说出对应锐角度数。 2、能熟练计算含有30°、45°、60°角的三角函数的运算式。 学习重点:熟记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学习难点: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的推导过程 学习过程 一、回顾锐角三角函数 如图,在Rt △ACB 中,∠C=90° 二、自主探究 1、思考:两块三角尺中有几个不同的锐角?分别是多少度? 2、如图(1)在Rt △ACB 中,∠C=90°, ∠A=30°,若BC=a ,求:AB 、AC 、∠B 、 sinA 、cosA 、tanA 、sinB 、cosB 、tanB 3、如图(2)在Rt △ACB 中,∠C=90°,∠A=45°, 若BC=m ,求:AB 、AC 、∠B 、sinA 、cosA 、tanA sinA = = cosA= = tanA= = B C (1) a B m

锐角a 三角函数 30° 45° 60° sin a cos a tan a 仔细观察上表,小组讨论从这张表你能发现哪些规律? 三、自我检测 四、范例讲解 例3 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260°+sin260°(2)ο ο ο45tan 45 sin 45cos - 例4、(1)如图,在Rt △ABC 中,∠C=90°,AB= 6 , BC=3 。求∠A 的度数。 (2)如图,已知圆锥的高AO 等于圆锥的底面半径OB 的 3 倍,求α. A C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